不良事件培训

不良事件培训
不良事件培训

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培训

一、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定义:

获准上市的、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任何与医疗器械预期使用效果无关的有害事件。

二、报告基本原则:

造成患者、使用者或其他人员死亡、伤害的事件已经发生,并且可能与所使用医疗器械有关,需要按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

濒临事件原则:有些事件当时并未造成人员伤害,但临床医务人员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再次发生同类事件时会造成患者或医务人员死亡或严重伤害,则也需要报告。

可疑即报原则:在不清楚是否属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时,按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这些事件可以是与使用医疗器械有关的,也可以是不能除外与医疗器械有关的事件。

免除报告规则:使用者在应用前能够发现医疗器械有缺陷;完全是患者因素导致了不良事件发生;事件发生仅仅是因为器械超过有效期限;事件发生时,医疗器械预先设计的安全保护措施正常工作,并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三、《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填写说明

1.患者资料:资料请填写清楚,有关患者隐私的资料,如患者姓名在数据处理、反馈中将得到保密,不予公开。

2.不良事件情况:至少应包括使用医疗器械的目的、依据;预期效果应该怎样;出现了什么样的非预期结果;对患者造成什么影响;采取了哪些相应治疗措施;结果如何;

3.医疗器械情况:注册证号、批号需仔细填写。

四、常见问题答疑

1、严重伤害是指什么?

答:严重伤害,是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一)危及生命;

(二)导致机体功能的永久性伤害或者机体结构的永久性损伤;

(三)必须采取医疗措施才能避免上述永久性伤害或者损伤。

2、医务人员发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该怎么办?

答:医务人员发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后、应及时向本单位负责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部门报告、并根据他们的意见认真填写《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上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机构。

3、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报告范围是什么?

答: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报告范围是医疗器械所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严重伤害或死亡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例如:病人按照说明使用血糖试纸,由于试纸显示值错误导致使用了不当的胰岛素剂量,最终导致病人低血糖休克并入院。

4、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报告时限有何要求?

答:导致死亡的事件于发现或者知悉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上报,导致严重伤害、可能导致严重伤害或死亡的事件于发现或者知悉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报告。

五、常见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举例

1.血压计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主要表现为测量结果不准确、间断性黑屏、不显示血压值等。

2.体温计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主要表现为测量结果不准确、水银柱不上升/下降、不能计数等。

3.血糖仪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主要表现为血糖值不准确、血糖值显示不清晰、屏幕不显示等。

4.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主要表现为寒颤、高热、恶心、呕吐、输液器漏液、有异物等。

5.宫内节育器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主要表现为意外妊娠、异位妊娠、严重贫血、盆腔炎、节育器异位、子宫穿孔等。

6. 静脉留置针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主要表现为留置针漏液(接口处、针尾),套管脱落,套管堵塞,套管断裂,穿刺部位红肿、疼痛,静脉炎等。

7. 导尿管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主要表现为尿道红肿、疼痛、分泌物、血尿、腰痛、导尿管堵塞、脱落、气囊破裂等。

8. 缝合线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主要表现为伤口红肿、疼痛、化脓、愈合延迟、线断裂等。

9. 医用监护仪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主要表现为监测数据不准确或不显示、黑屏、死机等。

10.胰岛素注射笔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疼痛、注射针头漏液、推动困难、笔芯密封不严、笔芯变色等。

11.隐形眼镜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主要表现为眼睛干涩、红肿、疼痛、流泪、畏光、视物不清、充血、刺激感等。

12. B 型超声诊断仪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主要表现为显影模糊、突然死机、探头出现阴影、图像与检查部位不符等。

13.血管内支架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主要表现为支架脱载、无再流、支架内血栓形成、再狭窄等。

14.骨科植入物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主要表现为植入物变形、折弯、断裂、松动、脱落、磨损等。

15.人工心脏瓣膜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主要表现为开放性卡瓣、瓣叶脱落、碟片被卡、瓣膜狭窄、血栓栓塞等。

16.心脏起搏器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主要表现为电极移位、心外肌肉收缩、静脉血栓/狭窄、电池提前耗竭、电极导线感染等。

17.透析机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主要表现为空气监测不报警、头晕、心率下降等。

18. 呼吸机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主要表现为潮气量大、通气量不足、氧流量不稳定、管路漏气等。

19. 婴儿培养箱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主要表现为温度失控、报警失灵等。

20. 助听器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主要表现为噪音大、听不清,声音小、不能放大,声音过响,断音,耳鸣,耳道肿痛,头痛等。

21. 高压氧舱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主要表现为氧舱起火、氧气加湿罐破裂、测氧仪示值偏差大、主舱加压阀失灵、对讲系统失灵、氧舱开门受阻等。

22. 输液泵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主要表现为为滴速失控、滴量不准、漏液、报警失灵等。

23. 心电图机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主要表现为结果不准确、走纸不正常、信号干扰、接触不良、黑屏、不显示心电图谱等。

24. 温热治疗床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主要表现为烫伤、红疹、瘙痒、水疱;头晕、头疼、恶心、呕吐;神经麻木;腰椎间盘突出;心慌、胸闷、心跳加速;肋骨受伤;脾、胆、肾脏增大;脑溢血;白细胞数量异常增高;死亡;胃痛;腹泻;血压升高等。

25.经外周插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主要表现为导管脱落、断裂滑入体内,静脉炎,感染,导管破裂后漏液等。

26.人工晶体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主要表现为角膜水肿、角膜损伤、前房出血、眼内炎、青光眼、瞳孔变形移位、人工晶体位置异常等。

27. 颈椎牵引器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眼花,颈部皮肤红肿、瘙痒,颈部酸胀疼痛,气囊漏气、破裂等。

2018年第二季度不良事件总结分析

2018 年第二季度不良事件总结分析 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患者安全,按照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细则(2012年版)》要求,我院制定了非处罚性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鼓励医护人员主动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现将2018 年第二季度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以利于消除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1、2018 年第二季度共计上报32 例不良事件。其中护理不良事件为15 例,占所有不良事件的47%;设备不良事件2例,占6%;医疗不良事件12例,占38%;药事不良事件3例,占9%。 2、上报科别统计:内科5 例、外科3 例、妇科、中西医结合科8例、耳鼻喉科1例、门诊1 例、检验科2 例、口腔科1 例、手术室4 例、放射科1 例、供应室1 例。 3、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类型(2018 年第一季度):治疗查对事件2 例、其他事件3 例、导管操作事件 1 例、医疗技术检查事件 1 例、诊疗记录事件 2 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1 例、基础护理事件1例、医疗处置事件 1 例。 4、护理不良事件类型占比。 分析: 1、调查发现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均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针对出现的问题对相关科室都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及整改要求,并要求科室积极进行处理。对科室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 2、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占第二季度总不良事件的47%,其中查对事件、跌倒事件、执业暴 露事件问题较突出。护理部针对此类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采取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3、本季度医疗和护理在查对不良事件上出现问题较多。医务科拟联合护理部等职能部门在平时督导检查中加强对查对制度的督查力度。 4、本季度上报的12 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中,出现问题类型最多的为其他事件、治疗查对事件、诊疗记录事件。以超声科的治疗查对事件为代表作根因分析: 具体问题: ①患者做心电图检查时将患者性别“男”误写成“女”,病人发现后告知医师,医师技术 更换报告 ②外科医师发现超声科将报告部位的“左”“右”写反。 ③放射科医师将患者刘x与患者蒋XX的DR片装反。 本季度超声科出现查对事件为 2 例, 2018年第一季度为3 例: ①患者行坐骨结节囊肿超声检查后,超声科医师出具的报告将患者检查部位表示“左、右”写反。 ②检查医师床旁C超定位后出具报告,误将另一患者身份信息录入,导致信息错误。 ③患者住院后在超声科检查完毕,在发给患者的报告中未在报告中记录“心包积液”,检查医生发现后及时修正报告并更换报告单,但未追回错误报告单,导致病历内出现两份“心脏彩超检查报告单”。 查找原因: 1、2018年第一季度时,医务科调查发现超声科上午病人过多,很多时候科室内部中午都需要加班以出检查报告。并且这种情况下,等待过多的患者容易产生不满、激惹心态。一定程度上对医务人员的工作状态也会造成影响。于是医务科组织超声科、临床科室在2018年 3 月中旬进行了沟通协调,调整成住院患者非手术、非急诊情况下不在上午安排检查。一定 程度上减轻了超声科检查负担。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和流程副本

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和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为了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确保患者安全,根据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文件精神,为达到卫生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要求,特制定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具体如下: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目的 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及等级划分 (一)定义 本制度所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等级划分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 个等级: 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 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类别 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我院划分为9 类: 1、临床诊治类:包括错误诊断、严重漏诊、错误治疗、治疗不及时、手术患者部位和术式选择错误、患者术中死亡、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手术器械遗留在体内、住院期间同一手术的再次手术、麻醉相关事件等。 2、医技诊查类:包括报告错误、标本丢失、标本错误、检查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等。 3、护理院感类:误吸、压疮、约束意外、疑似电(刀)灼伤、纱布计数错误等;医院感染病例、职业暴露等。 4、医患沟通类:包括医患沟通不良、医患语言冲突、医患行为 冲突等。 5、药物不良类:包括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药物不良反应、

不良事件汇总分析2015

2015年神经内科不良事件汇总分析 2015年度共发生11起不良事件,其中跌倒坠床7起,用药错误1起, 意外拔管2起,走失1起。2014年度共7起不良事件,其中跌倒坠床3起,医 嘱处理错误1起,用药错误1起,意外拔管2起。 1 2 3 4 5 6 7 20142015跌倒坠床医嘱处理错误1用药错误走失意外拔管 意外拔管2例 具体 内容 王新周 男 87岁 41床 201513707 201505.18 07:35患者神志模糊,家属经常拒绝使用约束带,多次向其强调留置胃管的重要性,切勿自行拔管,但家属仍然多次自行解除约束,07:00给病人测量生命体征,胃管插入深度为50cm ,约束良好。07:35患者患者 自行将胃管拔出,陪护发现后告知护士,家属刚刚将约束解除,护士立即去病房查看,患者鼻腔未见出血,未示意不适, 测量生命体征BP154/78mmhg ,P94次/分,.R20次,通知医生,暂不插管。 胡章文 男 64岁 42床 201438946 2015.07.15上午9时开始试堵气切套管,一直呼吸平稳,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晚上11:15分患者突然出现呼吸急促,费力,血氧饱和度低,患者家属及陪护因着急用力拔除棉签时不慎将气切套管一起带出,立即奔至病房,及时给予气切内吸氧,吸痰,测量生命体征BP115/72mmhg ,P122次/分,.R27次,SPO2 65%并积极协助医生再次置管。考虑患者痰多,且患者神志呈植物状态,医嘱暂不堵管,持续予气道湿化液经套管内泵入。23:20P120次/分,.R22次,血氧饱和度95%,呼吸平稳。23:30呼吸平稳。 原因分析 (鱼骨图) 病人因素 行为因素 依从性差 不耐受置管 宣教不到位 呃逆不适 拒绝约束 烦躁不安 防范措施不足 意外拔管 过分依赖陪护 夜间人力不足 对高危患者重视不足 巡视不够 预见性差 置管时间长 认知因素 其它因素

上半年护理不良事件工作总结分析

2017年上半年重症医学科不良事件总结分析 一、2017年上半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时间及例数分析 2017年上半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3例,其中1月份1例、3月份1例、6月份1例。

二、2017年上半年护理不良事件类别分析 2017年上半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3例,均为导管脱落/拔出类护理不良事件,其他类型未发生 2017年上半年护理不良事件类别分析图 三、2017年上半年护理不良事件当事人年资分析 2017年上半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3例,涉及护理人员3人次,其中工作时间1-5年者2人次、工作时间6-10年者1人次、工作时间11-20年者0人次。 四、2017年上半年护理不良事件级别分析

2017年上半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3例,其中3例均为Ⅱ级护理不良事件,无其他类别。 2017年上半年护理不良事件级别分析 五、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一)原因分析 1、环境因素:ICU病房环境封闭,患者无家属陪伴,各种仪器的报警声等让患者感到陌生和孤独、恐惧。 2、患者因素:由于患者年龄较大、体质弱、既往无插管史、相关知识缺乏舒适度改变、对疼痛不耐受、意识障碍、住院时间长,长期卧床,患者及患者家属对健康宣教依从性差等原因导致意外拔管。 3、医护因素:医生未对导管进行缝合固定,未及时使用镇痛镇静药物,护士巡视不及时,观察、评估患者不全面,针对躁动患者未及时使用约束带。 4、导管因素:中心静脉管道牵拉过紧,经口气管插管方法固定不牢,你囊压力不足等原因至导管容易脱落。 (二)改进措施 1、设置仪器报警声,尽量减至工作人员能听清时的最小声,减少对病人的刺激,鼓励家属探视时与患者交流,关心爱护患者。 2、加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针对受疾病影响易发生跌倒、导管拔出的患者多次进行全面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及家属防范意识,责任护士应根据患者具体情

2015年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及分析

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分析 一、总结 2015年上半年科室主动上报不良事件43例,药物事件19例(给药剂量错误2例,给药对象姓名错误3例,药名错误4例,已停仍给药2例,需皮试而未记录皮试结果即已给药2例,药物医嘱漏执行3例,输液时间过长导致输液反应1例,频率错误2例,);坠床事件4例(院内4例);输液漏肿4例;书写错误3例(执行时间1例,治疗单医师未签名即执行,签执行时间签错液体组);压疮2例,抽血时少抽导致重抽2例,导尿管4例(滑脱、自行拔除、强行插管、已停未及时拔除各1例);超短波治疗烫伤1例,留置针处皮肤破损、渗液1例,输液速度过快1例,穿刺后未及时松压脉带1例,;输血时刺破血袋1例。 二、原因分析 1、药物事件发生例数较多,主要原因为护士未严格遵守查对制度;医护沟通 不到位;对护士,特别是年轻护士监管、考核不到位;对问题护士不够警觉。 2、管路事件、压疮事件原因分析:护理部风险管理培训、重点环节督导不到 位;科室护士长不良事件根本原因分析不到位,整改措施未落实;护士对护理风险评估、健康宣教不到位,病情掌握不够,管路固定不当,人力不足,患者方面病、陪人依从性低,与疾病有关的感觉障碍等 3、医疗处置事件发生例数较多,主要原因为护士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病情 观察不到位;护士安全宣教不到位;未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三、改进措施 1、加强不良事件分析、整改: ①召开院、科两级不良事件分析会,认真落实整改措施:科室发生护理不 良事件后,护士长组织召开科室分析会,分析根本原因,讨论切实可

行的整改措施,持续改进护理工作。护理部定期召开全院不良事件分析会,分析讨论不良事件发生原因、整改措施。 ②科室发生不良事件后,护理部10 天内到科室追踪整改落实情况。 2、持续加强患者安全管理: ①规范危重患者风险评估,临床专业指导组每周组织抽查。 ②加强管路滑脱风险评估及压疮风险评估专项督导,确保评估客观准确、 护理措施到位。 ③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杜绝查对错误出现。 3、丰富健康宣教形式,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①增加宣教的次数,让患者及陪人充分掌握与疾病有关的知识。 ②印制健康教育宣传活页、手册,便于患者随时学习。 4、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①组织全院护理人员“护理核心制度”的学习,加强对核心制度的掌握。 ②对新来人员严格把关;对年轻护士严格要求;关注问题护士。 四、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填写不足之处 1、不良事件发生的经过记录不详细 2、姓名写错的应详细记录为“xxx” 3、输液漏肿应记录漏肿药物、面积、部位等 4、科室护士长应熟知本科室不良事件经过、处置等情况 5、留置针处皮肤感染应记录留置事件、部位等 6、不良事件报告表应及时填写并于一周以内上交护理部 7、对具有代表意义的不良事件一定要上报(例如上级医院转至本院患者 的一些治疗、处置措施中的不足) 护理部邱春梅 2015年7月30日

2019年第一季度不良事件总结分析

2019年第一季度不良事件 总结分析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2019年第一季度不良事件总结分析 2019年第一季度全院上报不良事件及药品不良反应共171例,未发生重大安全事件。 一、2019年第一季度不良事件数据汇总 与 2018年第一季度同期相比:图1 例数 年度 1月 2月 3月 共计 2018年 13 12 32 57 2019年 61 45 65 171 二、2019年第一季度不良事件上报汇总: (一)根据上报类型汇总:图2 (二)按 上报科 室统计:图3 事件类型 药物相关事件 医疗医技事件 护理不良事件 医疗器械事件 职业暴露事件 行政后勤事件 共计 上报例数 58 46 33 23 9 2 171

从如上情况看,连续三个月有80%的科室上报不良事件,仍有20%的科室没有上报一份不良事件,尤其是部分医技科室,至今未上报一例。就是有些已经上报的科室,存在完任务现象,甚至个别科室存在造假行为。部分科室对不良事件上报重视程度不够,或者说对不良事件上报的意识不强,发生医患纠纷或出现责任心导致的严重后果都未认为是不良事件。 本季度对不良事件上报较好的科室有:彩超室、呼吸内科、产一科、神经内科一病区、肾内科、眼科、儿科三病区、普外科一病区、骨科二病区、康复医学科、泌尿外科、神经内科二病区、重症监护室、急诊科。 三、各类不良事件汇总分析: (一)医疗医技不良事件 2019年第一季度医务科共追踪调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40例。多为Ⅲ、Ⅵ级事件,分别为26例和8例,有6例属Ⅱ级事件(见下图)。

2018年第二季度不良事件总结分析

2018年第二季度不良事件总结分析 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患者安全,按照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 准细则(2012年版)》要求,我院制定了非处罚性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 鼓励医护人员主动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现将2018年第二季度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 分析,以利于消除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1、2018年第二季度共计上报32例不良事件。其中护理不良事件为15例,占所有不良事 件的47% 设备不良事件2例,占6%医疗不良事件12例,占38%药事不良事件3例,占 9% 2018年第二季度各上报部门不良事件占比图 医务科 38% 护理部 药剂科 设备 科47% 2、上报科别统计:内科5例、外科3例、妇科、中西医结合科8例、耳鼻喉科1例、门 诊1例、检验科2例、口腔科1例、手术室4例、放射科1例、供应室1例。 2018年第二季度不良事件科室上报情况

987 65432 1111

3、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类型(2018年第一季度):治疗查对事件 2例、其他事件3 -1-

例、导管操作事件1例、医疗技术检查事件 1例、诊疗记录事件 2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例、基础护理事件1例、医疗处置事件1例。 2018年第一季度医疗不良事件类型占比图 分析: 1、调查发现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均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针对出现的问题对相关科 室都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及整改要求,并要求科室积极进行处理。对科室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 总结。 4、护理不良事件类型占比。 治疗查对事件 其他事件 导管操作事 医疗技术检查事件 诊疗记录事件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基础护理事件 医疗处置事件 2018年第二季度护理不良事件类型占比图 13% 跌倒 7% 职业暴露 查对错误 管路滑脱 其他皮肤损伤 静脉输液意 外20% 仪器设备故障 25% 17% 8%9% 13% 20% ^20%

年度不良事件报告总结

消化内科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 成因分析年度总结 一、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汇总 2016年全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1例:无伤害事件6例;轻度事件5例。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类型 事件类型列数比率 跌倒 1 9%输液反应 1 9% 管路事件 1 9% 药物事件8 73% 合计11 100%图1 由(图1)看出发生例数最多的护理不良事件是药物事件,其它不良事件包括输液反应、跌倒、管路事件等。 按发生不良事件当事人职称分析,发生例数最多的是低年资、低职称护士。 造成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护理工作中责任心不强,不遵守规章制度、科室护士长现场督导不力、查对制度流于形式、违反操作规程而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病人病情,造成了护患矛盾产生,严

重影响了医疗护理安全。 二、原因分析 1、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如给病人进行治疗时只喊床号,不喊姓名,更换液体时未做到床号、瓶签、输液卡、三对照,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 2、不严格执行医嘱:表现在盲目的执行医嘱,错抄或漏抄医嘱,有时凭借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用药剂量的更改而对病人造成影响。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错服、漏服、多服药,有的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做者,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等。 3、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违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如:静脉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红肿、热痛、直径大于2CM。工作随意性太强,随意简化流程,如病人出院或转科、转床时未及时拆销床头卡、治疗卡,到下一位病人来时又只喊床号未喊姓名就很容易张冠李戴将前一位病人的治疗用在新病人身上。 4、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没有严格按照分级护理制度对病人观察和巡视,没有认真落实病人交接班制度,健康教育没有告知清楚,对有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无预见性,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流程、奖惩制度.doc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流程及激励措施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学发展的重要措施。 为达到卫生部提出的患者安全目标,依据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卫医管发〔2011〕4号)、《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系统并落实实施,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 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程序,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院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输血不良反应、院内感染个案报告需按特定的报告表格和程序上报,不属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内容之列。(范围详见附件一)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划分 (一)定义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甚至造成人身财产安全危机,以及影响医疗工作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等级划分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 I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

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II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 III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IV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原则: (一)I级和II级事件属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实行逢疑必报的原则,具体应遵照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以及我院相关规定执行。不得瞒报、漏报、谎报、缓报。 (二)III、IV级事件报告具有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点。 l、自愿性: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或退出)的权利,提供信息报告是报告人(部门)的自愿行为。 2、保密性:该制度对报告人以及报告中涉及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报告人可通过网络等多种形式实名或匿名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将严格保密。 3、非处罚性:报告内容不作为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依据,也不作为对所涉及人员和部门处罚的依据。 4、公开性:医疗安全信息在院内通过相关职能部门公开和公示,分享医疗安全信息及其分析结果,用于医院和科室的质量持续改进。公开的内容仅限于事例的本身信息,不涉及报告人和被报告人的个人信息。 五、相关人员、部门、科室的职责 (一)医务人员和相关科室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度及流程

YH-ZD-007: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版本:4 修订日期:2017年3月1日修订部门: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生效日期:2017年9月1日审核人:李火平修订人:彭爱珍 批准人:李刚页码:第1页,共3页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疗管理和医疗技术进步和保障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因为它是国家收集强制性的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等信息系统收集不到的有关医疗安全信息及内容,以补充性质的医疗安全信息。现为了更好地落实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鼓励不良事件报告,根据《患者安全目标》等的要求,特制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一、不良事件的定义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不良事件报告目的 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不良事件及其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制度流程上进行持续改进。 三、不良事件报告的意义 (一)通过报告不良事件,及时发现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有效避、‘’免医疗差错与纠纷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二)不良事件的全面报告可以使相关人员能从他人的过失中汲取经验教训,有利于发现医院安全系统存在的不足,提高医院系统安全水平,促进医院及时发现事故隐患,不断提高对错误的识别能力,从而制定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 四、不良事件按严重程度分级 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2018年第二季度不良事件总结分析

2018年第二季度不良事件总结分析 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患者安全,按照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细则(2012年版)》要求,我院制定了非处罚性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鼓励医护人员主动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现将2018年第二季度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以利于消除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1、2018年第二季度共计上报32例不良事件。其中护理不良事件为15例,占所有不良事 件的47%;设备不良事件2例,占6%;医疗不良事件12例,占38%;药事不良事件3例,占 9%。 2、上报科别统计:内科5例、外科3例、妇科、中西医结合科8例、耳鼻喉科1例、门诊1例、检验科2例、口腔科1例、手术室4例、放射科1例、供应室1例。 3、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类型(2018年第一季度):治疗查对事件2例、其他事件3 38% 47% 9% 6% 2018年第二季度各上报部门不良事件占比图 医务科 护理部 药剂科 设备科

例、导管操作事件1例、医疗技术检查事件1例、诊疗记录事件2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1例、基础护理事件1例、医疗处置事件1例。 4、护理不良事件类型占比。 分析: 1、调查发现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均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针对出现的问题对相关科室都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及整改要求,并要求科室积极进行处理。对科室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 2、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占第二季度总不良事件的47%,其中查对事件、跌倒事件、执业暴露事件问题较突出。护理部针对此类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采取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3、本季度医疗和护理在查对不良事件上出现问题较多。医务科拟联合护理部等职能部门在平时督导检查中加强对查对制度的督查力度。 17% 25% 9% 8% 17% 8% 8% 8% 2018年第一季度医疗不良事件类型占比图 治疗查对事件 其他事件 导管操作事件 医疗技术检查事件 诊疗记录事件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基础护理事件 医疗处置事件 20% 20% 20% 13% 13% 7% 7% 2018年第二季度护理不良事件类型占比图 跌倒 职业暴露 查对错误 管路滑脱 其他皮肤损伤 静脉输液意外 仪器设备故障

跌倒不良事件分析报告2

跌倒护理不良事件分析 一、事件经过: 2015年月日时,患者在一楼放射科大门口前散步,不慎跌倒,致左脸颧骨处皮肤有轻微擦伤,患者意识清醒,可配合治疗,主诉:左脸颊部有轻度疼痛;查体观察左脸颊擦伤处无瘀斑及血肿,患者无恶心、呕吐、无头痛、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口语清楚,对答切题,测血压:125/67mmHg,脉搏:72次/分,呼吸:20次/分,体温:36.6℃,告知医生,医嘱予碘伏消毒伤处皮肤,另查体未发现躯体骨折及脑部损伤等情况,肢体活动正常。 二、科室对事件分析: (一)、护长调查经过:事件发生始末清楚明了,询问当班护士患者入院时给予详细的防跌倒宣教,患者及家属未足够重视,加之当日当班护士责任心不强,未发现患者自行外出,且外出无家属陪同,导致患者散步时跌倒。 (二)、跌倒主要原因: 1、管理因素:(1)针对高危跌倒患者的管理措施不强硬。

(2)护长督促不到位。 2、护士因素:(1)对患者病情掌握不够,予松懈护理管理。 (2)宣教不到位,沟通有欠缺未引起患者及家属的重视。 (3)护士责任心不强,对患者跌倒高危因素未重视。 (4)工作繁忙,未能及时巡视,发现患者外出。 (5)护士的安全意识不够强,缺乏安全意识教育; 3、患者因素:(1)患者性格固执,且自我评估能力不足,安全意识不够,不听从 宣教,依从性差。 (2)患者年龄较大,体质虚弱,腿脚活动不方便。 (3)外出散步时未告知医务人员,未告知其内心需求,怕打扰护士工作。 4、家属因素:(1) 家属工作繁忙,未能时刻陪在患者身边。 (2)家属对跌倒风险重视力度不够,未能协助医务人员一起督促患者防跌倒。 5、环境因素:(1)医院一楼缺乏扶手等措施。存在环境安全隐患。 6、环节因素:(1)患者较多,护理照看不周。 (2)未按规定巡视病房。 (3)交接班不认真,接班后宣教不落实。 (三)、发生跌倒危险因素(鱼骨头分析):

第四季度不良事件总结分析

2018年第四季度不良事件总结反馈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安全管理,促进医疗质量得持续改进,保障医疗安全,进一步明确以患者安全为导向,我院严格落实《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各科室严格监控与管理,按规定及时、主动上报,2018年度上报不良事件及药品不良反应共930例,未发生重大安全事件。 一、2018年度不良事件数据汇总

(二)按上报科室统计:图2

(三)按不良事件发生场所:图 3 (四)按不良事件上报时间:图4 二、各类不良事件汇总分析: (一)医疗医技不良事件

2018年医务科共追踪调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204例。多为Ⅲ、Ⅵ级事件共177例,占比86、8%;27例Ⅱ级事件,占比约13、2%。其中:医技检查事件69例,其她事件49例,医疗处置事件37例,手术相关事件22例,管路事件16例,查对事件10例,医疗设备/器材7例,公共设施事件6例,信息西宫安全事件5例,沟通事件4例,血标本采集事件4例,医嘱处理事件4例,意外事件3例,输血相关事件2例,麻醉事件1例。 (二)护理不良事件

2018年各科室共上报护理不良事件208例,其中:管路滑脱39例、跌倒35例、注射/输液缺陷29例、护理处置缺陷20例、医嘱处理缺陷18例、标本采集缺陷17例、烫伤11例、服药发放缺陷10例、病情观察事件8例、意外事件5例、灭菌物品错误4例、走失4例、仪器相关事件4例、系统原因2例、未及时母乳喂养1例、皮肤过敏1例。 (三)药品不良反应

我院第四季度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3例,新得一般药品不良反应报告20例,新得、严重得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比例占17、42%药品种类涉及抗感染药、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抗肿瘤药、消化系统用药、中药注射剂等12个类别,第四季度以抗感染药、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引起得不良反应居多,其中抗感染药物28例,占总例数得21、21%,主要就是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与氟喹诺酮类药物;中枢神经系统用药21例,占总例数得15、91%,主要有依达拉奉注射液、脑蛋白水解物等;心血管系统用药18例,占总例数得13、64%,主要有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等。 (四)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1、发生职业暴露职业类别统计: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培训的内容之欧阳歌谷创作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培训的内容 欧阳歌谷(2021.02.01)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定义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五大要素:1、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2、增加患者的痛苦;3、增加患者的负担4、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秩序;5、可能危及医务人员人身安全)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范围: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有四种情况:(1、有错无后果;2、有错有后果;3、无错无后果;4、无错有后果) 1、病人辩识事件:诊疗过程中的病人或身体部位的错误(不包括手术病人或部位的错误) 2、治疗、检查或手术异物留置体内 3、手术事件:麻醉或手术过程中的不良事件。 4、呼吸机事件:呼吸机使用相关不良事件 5、药物事件:医嘱、处方、调剂、给药、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等相关的不良事件 6、特殊药品管理事件:病人在院内自行服用或注射管制药品。 7、烧烫伤事件:治疗和手术后发生烧烫伤

8、压疮、坠床、跌倒。 9、管路管理:管路滑脱、自拔事件。 10院内感染事件:可疑特殊感染事件。 11、医疗(患)沟通事件:医疗信息沟通过程或沟通信息失真导致的不良事件,包括检验检查结果判读错误和沟通不良。 12、医疗处置事件: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引发的不良事件。 13、检查、治疗或手术后的神经损伤 14、输血事件:医嘱开立、备血、传送及输血反应等相关事件 15、公共设施事件:医院建筑、通道、其它工作物、天灾、有害物质外泄等相关事件 16、医疗设备事件:设备故障导致的不良事件 17、治安事件:偷窃、骚扰、侵犯、暴力事件 18、伤害事件:言语冲突、身体攻击、自伤、走失等 19、病人不满:病人和家属对工作人员不满。 20、非预期的事件:非预期重返住院或延长住院时间。 21、病人约束事件:不适当约束或执行合理约束导致的不良事件。 22、针扎事件:、锐器刺伤等。 23、医疗器械事件:内固定断裂、松动等。 24、其它事件:非上列之异常事件。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级4个等级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分析总结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分析总结 2013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工作在全院临床及相关科室共同努力下,取得一定成果和进步。今年共计收到临床科室主动上报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12例。2013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数量不多、严重程度不大,说明在不良事件的管理上,科室给予一定程度重视,加强了培训,以及我们医院所选用的医疗器械质量过硬,从而收到了一定效果。 一、不良事件统计:(一)护理类耗材:1、一次性使用无菌导尿包共4例;2、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带针)共2例;3、一次性使用无菌导尿管共2例;4、一次性使用乳胶导尿管共1例;5、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共1例。(二)透析及透析管路:1、穿刺针(德朗)共1例。(三)其他周边医用耗材:1一次性使用心电电极共1例。 二、原因分析:1、分析今年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医疗器械的质量所造成。2、临床科室使用时,不完全按照正确的操作流程操作也会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3、其他个别情况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例如过敏体质的患者使用卫生耗材时发生过敏反应;医疗器械在搬运时发生碰撞,从而影响到使用等。 三、改进方法:1、继续鼓励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发生不良事件后,及时积极与相关部门和人员合作,将患者的损害降到最低,最大限度的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对于经常或者特别严重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要在医院会议上讨论,将个别经验教训作为教材,在全院引起重视。2、加强重点人员的管理,加强年轻科室人员能力培训,规范各项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医疗器械。工作时做到井然有序,减少因操作不当引起的不良事件。3、根据发生的问题从源头上、从流程制度上解决不良事件。同时,在选用医疗器械时,要提供符合安全标准的器具、材料或耗材。减少或者避免同类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培训记录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相关内容培训记录 培训时间:地点:培训人:参加人员:培训内容:一、定义凡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手术部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烫伤以及其他与病人相关的,位或识别错误,均属于护理不良事件。二、分类(一)惩罚性不良事件: 1、静脉与非静脉给药错误、抽血错误、各类治疗及检查错误等。 2、因护理行为不执行工作制度与流程,导致病人发生脱管、外渗、跌倒、烫伤、压疮、坠床、自杀、走失、投诉等,造成病人损害或对医院造成不良影响。 3、病人发生脱管、外渗、跌倒、烫伤、压疮、坠床、自杀、走失、投诉等护理不良事件,虽然未造成病人损害或对医院产生不良影响。但科室护士、护长不按时报告。 (二)非惩罚性不良事件:病人发生脱管、跌倒、烫伤、压疮、坠床、自杀、走失、投诉等,但未造成病人损害或对医院产生不良影响。 三、根据事件结果,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事故管理小组参考以下分级标准讨论进行评定。. 、分级标准1 级:事件已发生,但在执行前被制止。0 级:事件已发生并执行,但未造成伤害。1 级:轻微伤害,生命体征无变化,需进一步临床观察及简单处理。2级:中级伤害,部分生命体征有变化,需进一步临床观察及简单处3 理。级:重度伤害,生命体征明显改变,需提升护理级别及紧急处理。4 级:永久性功能丧失。5 级:

死亡。6 2、评定(1)0级:非惩罚性不良事件 (2)1级:按护理不良事件C级处理 (3)2级:按护理不良事件B级处理 (4)3级:按护理不良事件A级处理 (5)4-6级:参考同类事件,按医院相关制度处理。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1)在护理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遵守护理服务职业道德。 2)各护理单元有防范处理护理不良事件的预案,预防其发生。 3)各护理单元应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及时据实登记。 4)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要及时评估事件发生后的影响,如实上报,并积极采取挽救或抢救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 5)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结果及相关药品、器械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 6)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的报告时间:当事人应立即报告值班医师、科护士长、区护士长和科领导。由病区护士长当日报科护士长,科护.士长报护理部,并交书面报表。 7)各科室应认真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由本人登记发生不良事件的经过、分析原因、后果,及本人对不良事件的认识和建议。护士长应负责组织对缺陷、事件发生的过程及时调查研究,组织科内讨论,对发生缺陷进行调查,分析整个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层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确定事件的真实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或方案。护土

2019年第一季度不良事件总结分析

(二)按 2019年第一季度不良事件总结分析 2019年第一季度全院上报不良事件及药品不良反应共 171 例,未发生重大安全事件。 一、2019年第一季度不良事件数据汇总 与2018年第一季度同期相比:图 1 例数 1月 2月 3月 共计 2018 年 13 12 32 57 2019 年 61 45 65 171 、2019年第一季度不良事件上报汇总: (一)根据上报类型汇总:图 2 事件类型 药物相关 事件 医疗医技 事件 护理不良 事件 医疗器械 事件 职业暴露 事件 行政后勤 事件 共计 送疗医技事件「

口 转 供座至 H 输-as : 麻 甲 科 神!^二 科 产 房 骨一科 病曹 馬 箸 晋 处 秤 儿一科 Q 一科 -科 甲 一 OU 神 !^ 一一 科 骨二科 普外一科 儿-科 神菁一科 亠产一科 上报科室统计:图3 ■上报例数 从如上情况看,连续三个月有80%的科室上报不良事件, 仍有 20%勺科室没有上报一份不良事件,尤其是部分医技科室,至今未 上报一例。就是有些已经上报的科室,存在完任务现象,甚至个 别科室存在造假行为。部分科室对不良事件上报重视程度不够, 或者说对不良事件上报的意识不强,发生医患纠纷或出现责任心 导致的严重后果都未认为是不良事件。 本季度对不良事件上报较好的科室有:彩超室、呼吸内科、 产一科、神经内科一病区、肾内科、眼科、儿科三病区、普外科 一病区、骨科二病区、康复医学科、泌尿外科、神经内科二病区、 重症监护室、急诊科。 三、各类不良事件汇总分析: (一)医疗医技不良事件 2019年第一季度医务科共追踪调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40 例。多为川、W 级事件,分别为26例和8例,有6例属口级事件 (见下图)。 20 15 10 2 5 O

不良事件报告及根本原因分析制度

不良事件报告及根本原因 分析制度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1目的 鼓励医院工作人员主动报告不良事件与临界差错信息,医院利用报告系统进行研究、分析,获得安全警示信息和改进建议,增强识别、处理安全隐患和预防不良事件发生的能力,从而实现医院安全目标。 2范围 全院各部门、各科室 3职责 3.1工作人员 发生或发现不良事件立即处理,同时报告上一级直接主管,登录医院内网,填写不良事件报告单,上报给相关职能部门。 3.2各科室负责人 3.3医务科、护理部、设备科、总务科、院感科、保卫科、药剂科、输血科等职能部 门 接到各科室报来的不良事件与近似错误信息,将警讯事件或SAC=1、2级不良事件上报至分管院长,积极处理降低损害并及时组织调查、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意见,及时登录医院内网填写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并适时进行追踪检查评价,对本部门分管的警训事件和严重度评估分级(SAC)1级、2级的不良事件及时组织根本原因分析(RCA),形成分析报告,呈报分管院长.每季度将不良事件的趋势分析与处理情况形成报表,报至质管办。 3.4质管办 接收全院不良事件,对跨部门的警训事件和严重度评估分级(SAC)1级、2级的不良事件及时组织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反馈至相关职能部门,并督促改进。每季度整合各部门不良事件报表,对全院不良事件做整理、分析,每季度或半年汇报至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3.4院领导:分管院长在接到事件报告后及时呈报院长;院长指派分管副院长,在明 确事件性质的48小时内,启动RCA。 4 定义 4.1不良事件

指在医疗机构中发生的、任何预料之外的,不期望的可能影响患者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的事件,以及影响医院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按不良事件严重程度分为四类: 4.1.1警讯事件 涉及死亡或严重身体伤害或心理伤害的意外事件。严重身体伤害具体包括丧失四肢或功能。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4.1.1.1 意外死亡,包括但不限于:与患者病情的自然发展或基本状况无关的死亡 (如:因术后感染或医院获得性肺栓塞而死亡)、足月婴儿的死亡、自杀 等; 4.1.1.2 与患者病情的自然发展过程或基本状况无关的主要功能永久丧失; 4.1.1.3 手术部位错误、操作错误和患者错误; 4.1.1.4 因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亦或移植受污染的器官或组织二造成感染慢性疾 病或绝症; 4.1.1.5 婴儿被绑架或婴儿由非亲生父母带回家; 4.1.1.6 强奸、职场暴力,例如在医院现场攻击(导致死亡或功能永久丧失);或谋杀 (蓄意杀害)患者、工作人员、医生、医科学生、受训医师、探视者或小贩等。 4.1.2异常后果事件:未达到警讯事件程度的所有已经发生并造成异常后果的不良事件。 4.1.3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造成异常后果。 4.1.4临界差错:指一个或多个环节出现错误,但因为不经意或是及时的介入行 为,使原本可能导致意外、伤害或疾病的事件或情况并未真正发生。例如: 用药近似错误:发生在院内药品管理/储存/调配/运输等流程中的差错,但 在药用于患者前,被中途拦截且没有对患者造成伤害;诊疗近似错误:在诊 疗过程中,一旦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将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后果,但错误的操作 被及时发现或制止,而最终没有对患者造成伤害。 4.2根本原因分析(Root Cause Analysis, RCA)是为系统过错与责任制定可预防措施的一种管理学方法。 5程序 5.1根据不良事件类型分为以下10类,工作人员遇到下列情况需要进行报告: 5.1.1医疗医技相关不良事件 非预期情况下,患者身体的某部分接触到地面或其他低处。 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 5.1.2 用血不良事件 5.1.3药品不良事件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半年工作总结分析

2016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半年工作总结分析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半年来医院继续鼓励推行不良事件报告,无责呈报机制,通过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度的培训学习,减少或者杜绝隐瞒不良事件的发生。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科室统计: 半年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合计上报47例,全部由临床科室上报,报告数量最多的科室是外三科8例,其次为内三科6例,内二科5例,妇产科5例。这与科室主任,护士长管理,科室医务人员自觉主动上报密切相关。至今1例未上报的科室有内四科、五官科、眼科、急门诊、手术室、医技科室、药房等。具体科室上报情况如图所示:

二、2016年1至6月份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组: Ⅰ级不良事件(警讯事件):1例 Ⅱ级不良事件(不良后果事件):5例 Ⅲ级不良事件(未造成不良后果事件):18例 Ⅳ级不良事件(临界错误事件):23例 如图所示: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类分析: 针扎事件9例:均为发生不良后果,7例是护士操作针头刺伤,2例是医生手术过程被刀片、缝合针割伤。 患者不满事件2例:未发生不良后果。1例是病人静脉穿刺处疼痛要求护

士拔针,护士未及时处理,与病人家属发生言语及肢体冲突,科主任护士长赶到,妥善处理。1例是病人向护士要大小便盒,沟通不当,引起言语冲突。 跌倒坠床事件9例:2例是病人翻身从床上跌下来,6例是病人在病区跌倒,轻微皮肤擦伤。1例是不良后果事件,病人如厕,无家属陪护跌伤后腹痛,脾脏破裂出血,并行手术。应该引起重视。 烫烧伤事件2例:未发生不良后果。1例是老年患者手术后擅自使用充电暖水袋导致右侧外踝出现水泡,伤口进行处理,患者无异议。1例是小儿患者蓝光治疗后腹股沟及皮肤发红,经给予百多帮软膏外涂患处。 意外事件1例:属警告事件1例,一名老年患者因肺部感染入院,既往有精神分裂症,糖尿病,脑栓塞,呼吸困难,饱受疾病折磨,清晨趁儿子熟睡时跳楼自杀。 管路事件8例:7例均未发生不良后果,为胃管、导尿管脱落,及时发现处理。1例是血透病人部分静脉针脱出血管外,出现患者不适,胸闷,出汗。立即给予输氧补充生理盐水,血浆,患者无异议。 药物事件2例:不良后果事件。1例是患孩使用头孢替安后出现面色发绀,呕吐,全身寒战,给予肾上腺素,抗过敏处理,患孩无不适。1例是病人使用头孢硫脒后寒战、发热,经过对症处理病人无事。 医疗处置事件14例:13例分别是核对制度执行不到位,静脉输液巡视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