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考研高等数学思维导图

(完整word版)考研高等数学思维导图
(完整word版)考研高等数学思维导图

考研 高等数学 思维导图

1. 函数、极限与连续 重点考查极限的计算、已知极限确定原式中的未知参数、函数连续性的讨论、间断点类型的判断、无穷小阶的比较、讨论连续函数在给定区间上零点的个数、确定方程在给定区间上有无实根。 2. 一元函数微分学 重点考查导数与微分的定义、函数导数与微分的计算(包括隐函数求导)、利用洛比达法则求不定式极限、函数极值与最值、方程根的个数、函数不等式的证明、与中值定理相关的证明、在物理和经济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曲线渐近线的求法。 3. 一元函数积分学 重点考查不定积分的计算、定积分的计算、广义积分的计算及判敛、变上限函数的求导和极限、利用积分中值定理和积分性质的证明、定积分的几何应用和物理应用。 4.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数一)

主要考查向量的运算、平面方程和直线方程及其求法、平面与平面、平面与直线、直线与直线之间的夹角,并会利用平面、直线的相互关系(平行、垂直、相交等))解决有关问题等。该部分一般不单独考查,主要作为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的基础。 5. 多元函数微分学 重点考查多元函数极限存在、连续性、偏导数存在、可微分及偏导连续等问题、多元函数和隐函数的一阶、二阶偏导数求法、有条件极值和无条件极值。另外,数一还要求掌握方向导数、梯度、曲线的切线与法平面、曲面的切平面与法线。 6. 多元函数积分学 重点考查二重积分在直角坐标和极坐标下的计算、累次积分、积分换序。此外,数一还要求掌握三重积分的计算、两类曲线积分和两种曲面积分的计算、格林公式、高斯公式及斯托克斯公式。 7. 无穷级数(数一、数三) 重点考查正项级数的基本性质和敛散性判别、一般项级数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的判别、幂级数收敛半径、收敛域及和函数的求法以及幂级数在特定点的展开问题。 8. 常微分方程及差分方程 重点考查一阶微分方程的通解或特解、二阶线性常系数齐次和非齐次方程的特解或通解、微分方程的建立与求解。此外,数三考查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与一介常系数线形方程求解方法。数一还要求会伯努利方程、欧拉公式等。

高等数学考研知识点总结

高等数学考研知识点总结 一、考试要求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会建立应用问题的函数关系。 2、了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5、理解(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了解)函数左、右极限的概念以及函数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 6、掌握(了解)极限的性质,掌握四则运算法则。 7、掌握(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会)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8、理解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的概念,掌握无穷小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量求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1

1、掌握(会)用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极限的方法。 二、内容提要 1、函数(1)函数的概念: y=f(x),重点:要求会建立函数关系、(2)复合函数: y=f(u), u=,重点:确定复合关系并会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3)分段函数: 注意,为分段函数、(4)初等函数:通过有限次的四则运算和复合运算且用一个数学式子表示的函数。(5)函数的特性:单调性、有界性、奇偶性和周期性* 注: 1、可导奇(偶)函数的导函数为偶(奇)函数。特别:若为偶函数且存在,则 2、若为偶函数,则为奇函数;若为奇函数,则为偶函数; 3、可导周期函数的导函数为周期函数。特别:设以为周期且存在,则。 4、若f(x+T)=f(x), 且,则仍为以T为周期的周期函数、 5、设是以为周期的连续函数,则, 6、若为奇函数,则;若为偶函数,则 7、设在内连续且存在,则在内有界。 2、极限 (1) 数列的极限: (2) 函数在一点的极限的定义: (3)

考研高等数学145分高手整理完整经典笔记(考研必备免费下载)

最新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d413881518.html,) 中国最大、最专业的学习资料下载站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数学重点、难点归纳辅导 第一部分 第一章集合与映射 §1.集合 §2.映射与函数 本章教学要求:理解集合的概念与映射的概念,掌握实数集合的表示法,函数的表示法与函数的一些基本性质。 第二章数列极限 §1.实数系的连续性 §2.数列极限 §3.无穷大量 §4.收敛准则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数列极限的概念与定义,掌握并会应用数列的收敛准则,理解实数系具有连续性的分析意义,并掌握实数系的一系列基本定理。 第三章函数极限与连续函数 §1.函数极限 §2.连续函数 §3.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阶 §4.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函数极限的概念,函数极限与数列极限的关系,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阶的估计,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基本性质。 第四章微分 §1.微分和导数 §2.导数的意义和性质 §3.导数四则运算和反函数求导法则 §4.复合函数求导法则及其应用 §5.高阶导数和高阶微分 本章教学要求:理解微分,导数,高阶微分与高阶导数的概念,性质及相互关系,熟练掌握求导与求微分的方法。 第五章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1.微分中值定理 §2.L'Hospital法则 §3.插值多项式和Taylor公式 §4.函数的Taylor公式及其应用 §5.应用举例

§6.函数方程的近似求解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微分中值定理与函数的Taylor公式,并应用于函数性质的研究,熟练运用L'Hospital法则计算极限,熟练应用微分于求解函数的极值问题与函数作图问题。 第六章不定积分 §1.不定积分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2.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 §3.有理函数的不定积分及其应用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不定积分的概念与运算法则,熟练应用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求解不定积分,掌握求有理函数与部分无理函数不定积分的方法。 第七章定积分(§1 —§3) §1.定积分的概念和可积条件 §2.定积分的基本性质 §3.微积分基本定理 第七章定积分(§4 —§6) §4.定积分在几何中的应用 §5.微积分实际应用举例 §6.定积分的数值计算 本章教学要求:理解定积分的概念,牢固掌握微积分基本定理:牛顿—莱布尼兹公式,熟练定积分的计算,熟练运用微元法解决几何,物理与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初步掌握定积分的数值计算。 第八章反常积分 §1.反常积分的概念和计算 §2.反常积分的收敛判别法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反常积分的概念,熟练掌握反常积分的收敛判别法与反常积分的计算。 第九章数项级数 §1.数项级数的收敛性 §2.上级限与下极限 §3.正项级数 §4.任意项级数 §5.无穷乘积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数项级数敛散性的概念,理解数列上级限与下极限的概念,熟练运用各种判别法判别正项级数,任意项级数与无穷乘积的敛散性。 第十章函数项级数 §1.函数项级数的一致收敛性 §2.一致收敛级数的判别与性质 §3.幂级数

高一数学思维导图

高一数学思维导图 (0)=01、函数在某个区间递增(或减)与单调区间是某个区间的含义不同; 2、证明单调性:作差(商); 3、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最值二次函数、基本不等式、双钩(耐克)函数、三角函数有界性、数形结合、导数、幂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基本初等函数抽象函数复合函数赋值法、典型的函数函数与方程二分法、图象法、二次及三次方程根的分布零点函数的应用建立函数模型使解析式有意义函数表示方法换元法求解析式分段函数注意应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周期为T的奇函数→f (T)=f ()=f (0)=0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同增异减一次、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图象、性质和应用平移变换对称变换翻折变换伸缩变换图象及其变换必修二 立体几何点与线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点在直线上点在直线外点与面点在面内点在面外线与线共面直线异面直线相交平行没有公共点只有一个公共点线与面平行相交有公共点没有公共点直线在平面外直线在平面内面与面平行相交平行关系的相互转化垂直关系的相互转化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空间的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范围:(0,90]范围:[0,90]范围:[0,180]点到面的距离直线与平面的距离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相互之间的转化空间的距

离空间几何体柱体棱柱圆柱正棱柱、长方体、正方体台体棱台圆台锥体棱锥圆锥球三棱锥、四面体、正四面体直观图侧面积、表面积三视图体积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必修二 解析几何倾斜角和斜率直线的方程位置关系直线方程的形式倾斜角的变化与斜率的变化重合平行相交垂直A1B2-A2B1=0A1B2-A2B1≠0A1A2+B1B2=0点斜式:y-y0=k(x-x0)斜截式:y=kx+b两点式:=截距式:+=1一般式:Ax+By+C=0注意各种形式的转化和运用范围、两直线的交点距离点到线的距离:d=,平行线间距离:d=圆的方程圆的标准方程圆的一般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两圆的位置关系相离相切相交D<0,或d>rD=0,或d=rD>0,或d<r截距注意:截距可正、可负,也可为0、必修三 统计、概率、算法统计随机抽样抽签法随机数表法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共同特点:抽样过程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概率)相等用样本估计总体样本频率分布估计总体总体密度曲线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茎叶图样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标准差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散点图回归直线概率概率的基本性质互斥事件对立事件古典概型几何概型P(A+B)=P(A)+P(B)P(`A)=1-P(A)概括性、逻辑性、有穷性、不唯一性、普遍性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算法语言算法的特征程序框图基本算法语言算法案例辗转相除法、更相减损术、秦九韶算法、进位制必修四

高等数学考研知识点总结

第八讲 多元函数微分学 一、考试要求 1. 理解多元函数的概念,理解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 2. 了解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的概念,以及有界闭区域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3. 理解多元函数偏导数和全微分的概念,会求全微分,了解全微分存在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了解全微分形式的不变性。 4. 理解方向导数与梯度的概念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5. 掌握多元复合函数一阶、二阶偏导数的求法。 6. 了解隐函数存在定理,会求多元隐函数的偏导数。 7. 了解二元函数的二阶泰勒公式(数一)。 8. 理解多元函数极值和条件极值的概念,掌握多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了解二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充分条件,会求二元函数的极值,会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条件极值,会求简单多元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二、 内容提要 1、 多元函数的概念:z=f(x,y), (x,y) D 2、 二元函数的极限定义、连续 3、 偏导数的定义、高阶偏导、全微分 z=f(x,y) = , = 若)(),(),(),(),(000000000ρ+?'+?'=-?+?+=?y y x f x y x f y x f y y x x f z y x 则 4、偏导连续?可微? 可导(偏导) 连续 极限存在 5、 复合函数求导法则 (1)多元与一元复合:设)(),(),(t z z t y y t x x ===在t 可微,),,(z y x f u = 在与t 对应的点(),,(=z y x ))(),(),(t z t y t x 可微,则))(),(),((t z t y t x f u =在t 处可微,且 dt dz z f dt dy y f dt dx x f dt du ??+??+??= (2)多元与多元复合:设),(),,(y x v y x u ?φ==在点),(y x 存在偏导数,),(v u f w =在与),(y x 对应的点),(v u 可微,则)),(),,((y x y x f w ?φ=在点),(y x 存在偏导数,且

考研高数同济七版必做课后习题

考研高数同济七版必做课后习题 第一章 习题1-1:2,5,6,13; 习题1-2:2,3,6,7,8; 习题1-3:1,2,3,4,7,12; 习题1-4:1,5,6; 习题1-5:1,2,3,4,5; 习题1-6:1:(5),(6),2,4; 习题1-7:1,2,3,4,5:(2),(3),(4); 习题1-8:2,3,4,5,6; 习题1-9:1,2,3,4,5; 总复习题一:1,2,3,5,9,10,11,12,13。 第二章 习题2-1:5,6,7,8,9,11,13,16,17,18,19,20; 习题2-2:2,3,6,7,8,9,10,11,13,14; 习题2-3:1,2,3,4,10,12; 习题2-4:1,2,3,4,5(数一、二),6(数一、二),7(数一、二),8(数一、二); 习题2-5:3,4; 总复习题二:1,2,3,6,7,8,9,10,11,12(数一、二),13(数一、二),14。

第三章 习题3-1:5,6,7,8,9,10,11,12,15; 习题3-2:1,2,3,4; 习题3-3:6,10; 习题3-4:1,3:(3),(4),(6),(8),4,5,7,8,9,10,11; 习题3-5:1,3,4,5,6,9; 习题3-6:2,3,5; 习题3-7(数一,二):1,2,3,4,5; 总复习题三:1-15,16(数一,二),18,19,20。 第四章 习题4-1:1,2,3; 习题4-2:1,2; 习题4-3:1-24; 习题4-4:1-24; 习题4-5:1-25; 总复习题四:1,2,3,4。 第五章 习题5-1:2,3,4,7,11,12,13; 习题5-2:1,2(数一、二),3,4,5,6,7,8,9,10,11,12,13,14;

考研政治思维导图_整理20182019年第二学期思维导图评选

20182019年第二学期思维导图评选 整理表 姓名: 职业工种: 申请级别: 受理机构: 填报日期:

2018——2019年第二学期思维导图评选 优秀指导教师名单 黄照霞郭春芽刘敏张晓娟俞梦雅司丹丹孔令娟杨明翠李红玲宋文吴云平朱爱萍李洁胡玲杨清华潘雅婷庞芳戴俊汪云洁夏宁华朱芳焦金凤张志芳施琦曾佳王群李一婷滑玉杰张六林顾新峰丁存霞许伟伟薛清翟道华孙春花徐欣王俐杜媛媛陶花陶梦凡顾佳佳熊燕王辉

《三角形》整理与复习 卢昕 1.游戏导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有关三角形知识进行全面系统有序的梳理,进一步加深理解从而牢固掌握, 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面积知识奠定基础。 2.进一步体会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回顾和整理所学知识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积累回顾与 整理知识的经验与方法,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习惯。 3.在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在复习 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三角形的知识进行复习,梳理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以及三角形高的画法 教学过程: 1、钝角三角形 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卢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好玩的游戏。猜一猜!挡板下藏了一个什么三角形?现在卢老师只露出一个角,你能猜的出来吗?谁知道?(生1,生2,生3)为什么你们都猜“钝角三角形”呢?(生说原因)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看一看【挪开挡板】恭喜你们!答对了!【电脑鼓掌】 2、锐角三角形 师:太厉害了,还想猜吗?请看!【课件】这又是什么三角形?谁知道?(生:不能确定)哦?那卢老师再给你们看一个角,现在能猜出来吗?(生:还是不确定)好吧!那卢老师最后给你们一个信息【课件出示度数】现在能猜出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引题 师:看来同学们对三角形这一块的知识掌握的还不错。其实,关于三角形的知识还有很多,这节课就让我们把《三角形》这个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贴课题】 二、知识梳理(20分钟) 1.罗列知识点 师: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和三角形有关的知识? (什么是三角形,三角形的组成,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三边关系,

考研数学一二三大纲考查知识点比较(高数部分)

考研数学一二三大纲考查知识点比较(高数部分) 来源:文都教育 由于考研数学分为数学一二三,很多考生虽然知道自己考的是数学几,但对于考试考查的知识点还是模糊不清,对于有些知识点不知道到底考不考,这样就导致有可能考的知识点会漏掉,不考的某些知识点又浪费时间去学习,这对于复习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下面就为大家罗列分析下数学一二三考查知识点的异同,以提高复习效率。 高等数学部分 第一部分:函数、极限、连续,这部分数学一二三没有任何差别,考查的知识点为: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 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 复合函数、反函数、分段函数和隐函数 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初等函数 函数关系的建立 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及其性质 函数的左极限和右极限 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的概念及其关系 无穷小量的性质及无穷小量的比较 极限的四则运算 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单调有界准则和夹逼准则 两个重要极限:0sin lim 1x x x →=,1lim 1x x e x →∞??+= ??? 函数连续的概念 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第二部分:一元函数微分学,这部分数一和数二是相同的,考查的知识点为:导数和微分的概念 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 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 平面曲线的切线和法线 导数和微分的四则运算 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 复合函数、反函数、隐函数以及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微分法 高阶导数 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 微分中值定理 洛必达法则 函数单调性的判别 函数的极值 函数图形的凹凸性、拐点及渐近线 函数图形的描绘 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弧微分 曲率的概念 曲率圆与曲率半径。 数三是在以上的基础上不考这些: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微分法弧微分 曲率的概念 曲率圆与曲率半径。 第三部分:一元函数积分学,这部分同样数一数二是相同的,数三少某些点。数一数二考查的知识点为:原函数和不定积分的概念 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 基本积分公式 定积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定积分中值定理 积分上限的函数及其导数 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有理函数、三角函数的有理式和简单无理函数的积分

高一数学思维导图

必修一集合与函数 集合映射 概念元素、集合之间的关系 运算:交、并、补数轴、Venn图、函数图象 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定义表示 解析法 列表法 三要素 图象法 定义域 对应关系 值域 性质 奇偶性 周期性 对称性 单调性 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在x=0处有定义的奇函数→f (0)=0 1、函数在某个区间递增(或减)与单调区间是某个区间的含义不同; 2、证明单调性:作差(商); 3、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最值 二次函数、基本不等式、双钩(耐克)函 数、三角函数有界性、数形结合、导数. 幂函数 对数函数 三角函数 基本初等函数 抽象函数 复合函数 赋值法、典型的函数 函数与方程二分法、图象法、二次及三次方程根的分布 零点 函数的应用建立函数模型 使解析式有意义 函数 表示方法 换元法求解析式 分段函数 注意应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 周期为T的奇函数→f (T)=f (T 2 )=f (0)=0 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同增异减 一次、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 指数函数 图象、性质 和应用 平移变换 对称变换 翻折变换 伸缩变换 图象及其变换

点与线 空间点、 线、面的 位置关系 点在直线上 点在直线外 点与面 点在面内 点在面外 线与线 共面直线 异面直线 相交 平行 没有公共点 只有一个公共点 线与面 平行 相交 有公共点 没有公共点 直线在平面外 直线在平面内 面与面 平行 相交 平行关系的相互转化 垂直关系的相互转化 线线 平行 线面 平行 面面 平行 线线 垂直 线面 垂直 面面 垂直 空间的角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二面角 范围:(0?,90?] 范围:[0?,90?] 范围:[0?,180?] 点到面的距离 直线与平面的距离 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 相互之间的转化 空间的距离 空间几何体 柱体 棱柱 圆柱 正棱柱、长方体、正方体 台体 棱台 圆台 锥体 棱锥 圆锥 球 三棱锥、四面体、正四面体 直观图 侧面积、表面积 三视图 体积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考研高等数学基本知识点大全

高等数学基本知识点

一、函数与极限 1、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集)。集合具有确定性(给定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和互异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比如“身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因为它的元素不是确定的。 我们通常用大字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否则就说a不属于A,记作:a A。 ⑴、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⑵、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 ⑶、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⑷、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⑸、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集合的表示方法 ⑴、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括起来表示集合 ⑵、描述法:用集合所有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集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⑴、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A、B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 B(或B A)。。 ⑵相等: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时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一样,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⑶、真子集: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但存在一个元素属于B但不属于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⑷、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⑸、由上述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 A ②、对于集合A、B、C,如果A是B的子集,B是C的子集,则A是C的子集。 ③、我们可以把相等的集合叫做“等集”,这样的话子集包括“真子集”和“等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 ⑴、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 ∪B。(在求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 即A∪B={x|x∈A,或x∈B}。 ⑵、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 ∩B。 即A∩B={x|x∈A,且x∈B}。 ⑶、补集: ①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 ②补集: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简称为集合A的补集,记作C U A。

(考研高数)基本初等函数图像与性质

(高数)基本初等函数图像与性质 1.函数的五个要素:自变量,因变量,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2.函数的四种特性:有界限,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3.每个函数的图像很重要 一、幂函数 a x =y (a 为常数) 最常见的几个幂函数的定义域及图形 1.当a 为正整数时,函数的定义域为区间(,)x ∈-∞+∞,他们的图形都经过原点,并当a>1时在原点处与x 轴相切。且a 为奇数时,图形关于原点对称;a 为偶数时图形关于y 轴对称; 2.当a 为负整数时。函数的定义域为除去x =0的所有实数。 3.当a 为正有理数m n 时,n 为偶数时函数的定义域为(0,)+∞,n 为奇数时函数的定义域为(,)-∞+∞。函数的图形均经过原点和(1,1); 如果m n >图形于x 轴相切,如果m n <,图形于y 轴相切,且m 为偶数时,还跟y 轴对

称;m ,n 均为奇数时,跟原点对称。 4.当a 为负有理数时,n 为偶数时,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零的一切实数;n 为奇数时,定义域为去除x =0以外的一切实数。 二、指数函数 x a y =(a 是常数且01a a >≠,),),(+∞-∞∈x 图形过(0,1)点,a>1时,单调增加;0≠,),(0,)x ∈+∞;

四、三角函数 正弦函数 x y sin =,),(+∞-∞∈x ,]1,1[-∈y , 余弦函数 x y cos =,),(+∞-∞∈x ,]1,1[-∈y , 正切函数 x y tan =,2π π+≠k x ,k Z ∈,),(+∞-∞∈y , 余切函数 x y cot =,πk x ≠,k Z ∈,),(+∞-∞∈y ; 五、反三角函数 反正弦函数 x y arcsin =, ]1,1[-∈x ,]2,2[ππ-∈y , 反余弦函数 x y arccos =,]1,1[-∈x ,],0[π∈y ,

考研数学心得5篇

考研数学心得5篇 准备考研是一个比较艰难的阶段,因为一方面这是一个打持久战的过程,另一方面这又是一个锻炼自己毅力和心态的时刻.对于准备考研的人来说,确定考研方向很重要。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考研数学心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考研数学心得1 我参加过两次考研,第一次在x年,考北航计算机研究生:第二次,考西工大,x年研究生。两次考研,第一次312,第二次356.我将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希望能帮助大家。 x年的计算机,总分356,数学121,专业96,英语56,政治83.我自己是x 年毕业的,工作一年后参加考研。其实这个分数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专业课比自己预想的低了些。 先说一下数学吧,121分,不高也不低,相信如果考计算机,考中国任何一所大学都不会拉分。现在全国联考计算机,可以说得数学者得天下,那么数学的复习就显得很重要了。考研的时候,总会有人问“李永乐或者陈文灯的书,你做第几遍了”, 我可以回答,我一遍都没做过。考研是一个很基础的东西,所以,要抓住最基础的问题,那就是课本,也许很多人户屑于课本,觉得太简单,那就大错特错了。首先,你应仔细的看课本,每一个概念,每一个例题,每一道习题,这是你以后成功的保证。对于概念,定理,要有自己的理解,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可以知道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能做到合起书,将一个个定理在草稿纸上推导出来,知道书中各个章节的顺序,并且知道他们之间的联系。说得夸张一点,你可以默写出书中各个章节的标题,包括小标题。如果你能做到以上的,你的概念和理论就没有一点问题了。再说例题,课本上的例题很简单,

但是很典型,最简单的例子最容易说明最重要的问题,你就不会被繁琐的解题步骤弄的不知道例题到底想说明什么。举个例子,在一阶导数的例题里,仔细看看,你就会发现,例题中包括所有的求导方法。也许,你自己却从未意识到,还在看考研参考书里的分类,永远记住,课本是最好的参考书。最后说习题,书上的习题,相信没有多少考研的人每一道题都认真做过。但是,习题,就如同例题,简单,但是最能要你明白你所需要学习的知识点。 所以,对于课后习题,你用过仔细认真的去做每一道题。会做并能做对每一道题是最基本的要求,你还要明白你所做的每一道题是考察你什么知识点,用的是什么方法,可以尝试在习题旁边写上出题人的意图。能做到以上3点,可以说你就拥有一个很好的基础了。高数,线代,概率,这三门课是一样的。线代,其实最简单,如果你能不看书推到出每一个定理(如果能,你就知道他们之间的联系,那思路一定会很清晰), 那么我想如果你不会做的题,那90%的人肯定不会做。概率,看起来公式太多,很难记住,同样,推导每一个公式,平时练习的时候做到不看书查公式,查定理,忘记了或者记不住了,就推导。 慢慢你就会发现,你都可以记住了,即使考试一紧张忘记了,也能用很短的时间推导出公式了。曾经在考研论坛上看到过,刚开始复习的时候觉得高数简单,线代和概率太难。随着复习的深入,就会发现线代和概率是那么的简单,高数有点难,这就对了。我觉得课本至少看两遍,一直看到,闭着眼,能回想起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 当然,根据自己的基础,如果你还觉得哪些知识点薄弱,那就多做习题,不要把盲点留到最好。在复习课本的时候就可以做真题了,我选的是黄先开的那本历届数学真题解析,将近20年的数学真题分章节讲解,练习题也是真题,不过不是数一的。认真的做每一道题,然后思考出题者的意图,这一点很重要。

考研高等数学各题型总结

题型总结 第一章极限与连续 题型一极限的概念 1)无穷一定无界,无界不一定无穷。 2)极限存在或连续》》左右极限存在且相等 题型二不定型极限的计算 1)0比0型,考虑等价无穷小、马克劳林公式、罗必达 2)遇到ln 用ln(1+a)~a等等 3)遇到x.sinx,tanx,arctanx,arcsinx任意两个相减时,用马克劳林 题型三连加或连成的式子求极限 1)拆项 2)使用夹逼 3)利用公式。(常常需要先夹逼后用公式) 题型四极限存在性问题 1)存在》》1、有界(夹逼等方法求解)2、单调(用导数或前项-后项证) 题型五中值定理法求极限 当看到两项相减,且各项的结构相同时(即可由一个函数表示出来),此时用中值定理:构造一个函数,原题即可表示为f(a)-f(b)=f`(§)(a-b) 题型六含变积分限的函数极限 1)换元2)再利用罗必达去积分号 题型七间断点及其分类 1)0点的连续》》f(0+0)=f(0-0) 题型八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

看到【】闭区间的函数证明题,考虑介值定理:m<=f(§)<=M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 题型一导数 1)可导》》f`+=f`- 2)绝对值不影响函数的连续性,但是可能导数,在f(a)=0处受影响 3)可导等价于可微,注意两者表示公式,易考选择题 4)判断某点处的可导3条件:①保两侧都趋于0②导数公式分子第二项必为f(a) ③导数公式的分子分母必须为同阶无穷小 题型二基本求导类型 1)显函数求导2)隐函数求导3参数方程函数求导4)分段函数求导 题型三高阶导数 1)公式法2)归纳法3)泰勒公式法 第三章一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 题型一证明f``(§)=0 1)证f`(§)=0,先由介值定理或零点定理找到两个相等点,再用罗尔证。 2)证f``(§)=0,先用两次拉格朗日定理找出两个点,再用罗尔。 题型二待证结论中出了§没有其他字母 1)还原法,即找出辅助函数(原函数):将结论中§变成x、去分母、移项,整理成g(x)=0,再还原是哪个函数的导数。 2)分组构造法,即“还原法”,两项和为一项,方法与1一样; 题型三结论中含§,还含有a,b 1)将a,b与§分离,根据a,b的式子采用拉格朗日或柯西中值定理; 2)不能分离时,利用题型二的还原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