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课程标准

特殊教育学课程标准
特殊教育学课程标准

《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特殊儿童教育》是特殊教育专业入门的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联系实践的学科。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特殊教育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基本问题,认识特殊教育规律,提高教育理论水平。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能正确地分析特殊教育现象,提高解决特殊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教育科学, 主动参与特殊学校教育改革的兴趣和能力;增强热爱特殊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强教师师德和业务修养的自觉性;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特殊儿童心理》,为《特殊儿童教育》课程学习提供基础依据;后续课程为《特殊学校课程与教学法》,培养学生从事特殊学校课程教学的基本能力,课程的前后续衔接得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从而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帮助学生毕业后从事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时能迅速进入角色,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特殊教育学校教师。

二、课程目标

1.能力目标

(1)学生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观,去识别和纠正常见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上错误;

(2)能够依据教育教学规律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

(3)具备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的能力;

(4)具备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

2.知识目标

《特殊教育学》是特殊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全面讲授特殊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原则、发展方针、理论基础、特殊教育政策与法规、发展趋势、特殊儿童评估等;系统讲授各类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同时介绍特殊儿童的随班就读、职业教育等问题。学生要掌握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必备的教育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当代教育科学的最新成果,提高对教育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

3.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激发他们参与特殊教育改革的积极愿望。

(2)培养他们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儿童的专业情感,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和博爱意识,能关心、支持与帮助残疾儿童,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将来胜任特殊学校或康复中心的教学与康复训练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3)培养和激发他们研究和改进特殊学校教育的兴趣和信念。

(4)具备责任心,促进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和投入,形成良好学习气氛、学习习惯,从而爱学、肯学。熟练掌握残疾儿童异常行为矫正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三、课程设计

1.设计思想

按照加强科学性和时代性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注意可接受性原则,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按照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贯彻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设计教学方法,应用教学手段。

(1)努力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克服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

首先,教师应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讲清基本概念,防止繁琐的抽象的理论推导与诠注。教师必须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课本,充分领会理论概念的精神实质以及它对特殊教育工作实践的指导意义,抓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次,在钻研理论的同时,要特别注意联系教育、教学的实际。这样才能讲得生动、具体和有针对性。再次,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充分发挥教育学课程的教育作用。

(2)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能力。

特殊教育学的重要精神之一,是要求教育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反对注入式教学。在这方面,教育学教师本身应做出示范。根据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和课本的特点,教育学的课堂教学方法应该是多样的。应注重探索和尝试案例教学法、研究性学习等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应做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教育学教学中,还应特别重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3)应当在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的课外学习。

教学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有关教育科学的参考文献,包括图书、报刊和网络上的有关资料,使学生扩大知识视野和熟悉特殊教育的实际,巩固和提高教育学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4)教育学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学生技能的训练。

凡课程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技能训练要求,都要努力完成。一些技能的教学可结合有关的教育实践活动,安排固定的教学时间进行。教育学教学中,还应特别重视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例如做复习思考题、案例调查与分析、拟定各种教育教学计划与实施方案等,以加强学生的能力训练。

2.教学方法设计

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依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创造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在打好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可围绕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进行,采取以下教学方法、手段:

(1)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我院设施完备的多媒体教室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的生动性。

(2)采用互动式教学。在该课程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不仅仅是授课者,更是学生的组织者和学生小组讨论的参与者。通过师生的互动讨论,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不再感到学习的枯燥。

(3)模拟教学,在自评、互评中提高。在课堂教学之外,我们还要求学生通过课外活动提高教学实践水平。如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观看一些优秀的教学录相,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完成模拟试讲教案的编写。此外,还要求学生对某一教学方法或教学现象进行书面总结,提高学生的教学修养。

(4)案例教学法。精选特殊学校教育教学案例,通过分析研讨,使学生在获得理论知识的同时,又丰富其情境性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把课堂教学同学生的课外活动、教育见习、实习等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互相配合,以提高教学效果。

3.课时分配

5.课程单元描述

四、课程考核

1.考核与评价的原则

建立多元化的学生成绩评价模式,把“全面考核”、“课程考查”等先进理念贯彻到考核活动中,实施全学期开放式、动态的考核方式。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2)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

(3)他评与自评相结合,以自评为主;

(4)综合评价与单项评价相结合,以综合评价为主。

2.考核与评价的方法

(1)期末统一闭卷考试(70%)+ 平时学习(30%)=最后评定成绩

(2)集中考试说明

期末统一闭卷考试主要针对知识性较强的特殊教育教学基本原理,用于检查学生对必要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平时学习由撰写小论文(10%)和模拟讲课(10%)及学习态度(10%)组成。真正做到采取统一测试与平时学习相结合;闭卷与口试和实际授课相结合;检查学习结果与控制学习过程相结合;检查知识和能力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教育理论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1) 考试时间:120分钟。

(2) 考试方式、分制与分数解释

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以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满分为100分。

(3) 题型比例

单选题20%;填空题10%;判断说明题15%;简答题30%;论述题25%。

(4) 样题与目标定位示例

A.单选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别程度;

B.填空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C.判断说明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D.简答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E.论述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学会程度。

五、教材及其它教学资源

1.使用教材

华国栋.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

2.参考书

(1)《特殊教育学》,朴永馨,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2)《教育学》,张乐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3)《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朱慕菊,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4)《走进新课程》,朱慕菊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年5月第1版

六、编制说明

编制人:李兴兵

编制单位:人文艺术学院

编制日期:2010.04.25

专业建设委员会主任审批:王克银

教学单位负责人:邓学丰

特殊教育课程具体内容

第三讲特殊教育课程 一、特殊教育课程含义 1.广义:特殊教育学校设置学科的总和,或者学生在教师教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2.狭义:特殊学校中的各门学科。 课程的定义众说纷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课程即教材 课程内容在传统上历来被作为要学生习得的知识来对待,重点放在向学生传递知识这一基点上,而知识的传递是以教材为依据的。所以,课程内容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上课所用的教材。这是一种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目的观的体现。教材取向以知识体系为基点,认为课程内容就是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而知识的载体就是教材,其代表人物是夸美纽斯。 课程即活动 这种课程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杜威。杜威认为“课程最大流弊是与儿童生活不相沟通,学科科目相互联系的中心点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通过研究成人的活动,识别各种社会需要,把它们转化成课程目标,再进一步把这些目标转化成学生的学习活动。这种取向的重点是放在学生做些什么上,而不是放在教材体现的学科体系上。以活动为取向的课程,注意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是一种探究性的教学。 课程即经验, 认为“教育的基本手段是提供学习经验,而不是向学生展示各种事物。”这种观点强调学生是主动参与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的质和量决定于学生而不是课程,强调学生与外部环境的互相作用。教师的职责是构建适合学生能力与兴趣的各种情境,以便为每个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经验 5

二、特殊教育课程的历史发展 唯物论与人道主义的传播从思想上为特殊教育扫清了道路,康复医学的进步从科学上为特殊教育课程提供了依据,而盲文和聋人手势语的创造则从语言文字上为特殊教育课程做了准备。 课程的前提是语言文字,有了语言文字,课程才能提到日程上来。 2.第二阶段 养护机构的建立。由于尚未具备诊断测量的工具,受教育者的障碍程度无法分辨,只得不分障碍程度的轻重,一律加以教养,教学内容主要是以补偿或治疗缺陷,为残疾者参与和适应社会环境创造条件。养护也意味着慈善救济,反映在课程上就是只停留在生活适应的低水平,并且不分残疾轻重。 3.第三阶段 教育对象分化,引起课程分化的阶段 20世纪60年代以前: 1905年比奈-西蒙量表问世;普通中、小学特殊儿童班的大发展。这两件事也叫做特殊教育的里程碑。对弱智儿童的诊断更加科学,对弱智儿童的认识分化更详细。教育对象的分化,必然引起课程的分化。建立特殊班,逐渐推广到盲聋低视力肢体障碍等儿童也在普通中小学建立 1.第一阶段 第1页 特殊班,这样就使人们明确了特殊儿童在课程设置上,首先考虑的是学习普通教育学校相应学段的部分课程,以完成普及义务教育的任务。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完善阶段1960-至今 1975年美国94-142公法,促进了美国特殊教育长足发展,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公布的新宪法,对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加以保障,据此制定的《教育

特殊教育学校教学计划.docx

2020年特殊教育学校教学计划 围绕学校课程改革,强化各项管理,立足残障学生的发展,转变观念,优化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管理实效,才能够创办和谐的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学校。以下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20xx年特殊教育学校教学计划的内容,希望你喜欢。 20xx年特殊教育学校教学计划(一) 指导思想: 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教育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以《一比一访三走进》等活动为载体,走内涵发展之路,进一步强化办学理念,完善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学校建设。探索适合我校校情的“医教结合”之路,强化个别化、生活化教育,为残疾孩子受到平等教育、将来走上社会做个自食其力的合格公民做出不懈的努力。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为深入贯彻学校办学理念,进一步加强教师教学思想的引导,把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文明礼貌的培养、责任意识的培养、生存能力的培养等综合素质的达成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和对任课教师的基本要求,要求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具体落实。 2、加强教师校本培训。切实增强校本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借助平时的各类专业技能培训,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创造条件。在校本培训中,实行“全员培训与分层次培训”相结合,积极开展切实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进程。发挥名师和骨干教师的作用,每学期每人进行示范引领课,并和新教师结成帮教对子。 校本培训的项目有:钢笔字(每周一次展示)、粉笔字(两周展示一次)、以业务学习和通识学习为载体进行业务理论培训、在集体备课过程中进行业务能力(手语、课件等)的培训。并结合教学设计比赛和教学叙事比赛,展示教师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成果。 二、加大课程改革力度 1.精细教学常规管理 坚持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以课堂为中心、课堂以效益为中心。以“有效教学”的研究为抓手,努力增强“三个意识”:一是进一步增强课程管理意识,确保开全、开足、教好国家规定课程;二是进一步增强过程管理意识,按照科学、高效、规范的要求,关注每一个细节;三是进一步增强制度管理意识,完善考评机制,使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严把集体备课关。严把课堂教学关。严把作业批改、讲评关。周密安排日常教学管理。做到对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了如指掌。挖掘教师教学风格,打造精品、高效课堂. 2.积极探索教改模式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RHOA04 课程名称学前教育学 修订人崔聚兴 审核人崔聚兴 所在系部人文艺术教育系 二〇一四年四月十日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RH0A04 课程名称:学前教育学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 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计划学时:54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学前教育学》是以辩证唯物论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为基础,研究学前教育的发生、发展,系统阐述现代学前教育的观念、知识和基础原理,以寻求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科。同时它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应知、应会”的原则,以培养锻炼学生职业技能为重点。 2、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3、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学前教育概论》课程在设计思想上充分体现一体化,即:理论与实践内容一体化、知识传授与模拟练习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教师为一人的“一体化”。 《学前教育概论》的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力求在阐述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介绍当前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新动态,提供生动活泼的教育案例,并对学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充分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实践状况,使其在专业上快速成长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和总体要求是让学生初步掌握学前教育的一般原理,培养现代学前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教师观;初步形成学前教育的专业素养。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使学生加强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较深刻地认识到学前教育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更好地把教育学的知识和实际的幼教工作结合起来,提高幼教和保育的技能,从而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职业能力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学前教育基本知识; 2、初步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学前教育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研究方法和技术; 3、能够熟练运用学前教育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在教育幼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学前教育问题的能力; 2、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 3、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情感态度目标: 1、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 2、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3、增强对学前儿童的兴趣和感情。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与要求

特教学校建设标准

特教学校建设标准_New

特教学校建设标准

特教学校建设标准

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 1998年12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已于1998年12月1日经部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内部的规范化管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依据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所指的特殊教育学校是指由政府、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专门对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第三条特殊教育学校的学制一般为九年一贯制。 第四条特殊教育学校要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需要实施教育,为其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继续接受教育,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第五条特殊教育学校的培养目标是: 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具有良好的品德,养成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掌握基础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掌握一定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初步掌握补偿自身缺陷的基本方法,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初步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形成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 第六条特殊教育学校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为汉语言文字。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以及国家推行的盲文、手语。 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使用本民族或当地民族通用语言文字和盲文、手语进行教学,并应根据实际情况在适当年级开设汉语文课程,开设汉语文课程应当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第七条特殊教育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和其它行政工作。 第八条按照“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特殊教育学校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下实施教育工作。特殊教育学校应接受教育行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监督和指导,要如实报告工作,反映情况。学年末,学校要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工作,重大问题应随时报告。 第二章入学及学籍管理 第九条特殊教育学校招收适合在校学习的义务教育阶段学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招生范围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学校实行秋季始业。 学校应对入学残疾儿童、少年的残疾类别、原因、程度和身心发展状况等进行必要的了解和测评。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标 (2)

《舞蹈课》课程标准 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教学安排共四学期建议课时136 模块名称专业核心课授课方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执笔校对 审核制定时间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 《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中一门主要的技能课程,课程体系中处于为后续多门核心课程奠定基础的位置,是学生从事幼儿教师工作所必需掌握的基础技能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舞蹈学科的基本形体训练知识、舞蹈动作的理论要素、舞蹈创编的基本要求,对这些的掌握是为学生毕业后胜任岗位工作,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同时,学生应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严格的遵守操作规程和规范,正确使用和保管教具,学习现场管理理念等。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根据专业升学和就业的需要,在综合岗位群的工作流程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本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整个课程以企业对检测人员的实际要求为原则。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舞蹈的基本知识和专用术语。 2.掌握舞蹈的基础形体训练内容和知识。 3.了解民族民间舞的特点和舞蹈风格。 4.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编。 (二)能力目标 1.使学生掌握基础训练、民族民间舞蹈及幼儿舞蹈授课及创编的基本能力 2.具备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中针对幼儿舞蹈教育必备的知识技能和运用到工作中的实践能力。 3. 具备幼儿舞蹈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能力。 4. 幼儿舞蹈授课及创编的基本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遵守行业法规和学前教育机构的规章。 2.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工作行为习惯。

3.具有良好的专业技术素养。 4.具备团体合作精神与沟通交流能力。

特殊教育学校安全管理岗位职责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5205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特殊教育学校安全管理岗 位职责详细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特殊教育学校安全管理岗位职责详 细版 提示语:本管理制度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为进一步深化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有效落实教育局“学校安全管理职责落实年”方案,确保学校校级领导、中层领导、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定岗、定责,坚持“谁在岗、谁负责”的原则,将安全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个处室、教研组、班主任、教职工。做到安全管理职责明确、责任到人,推进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桦甸市特殊教育学校安全管理岗位职责》。明确落实事前考核惩戒,如果因自身原因出现安全事故,学校将按照桦甸市教育局《桦甸市学校安全工作问责暂行办法》进行问责,与被问责对象谈话,填报《学校安全事故问责决定

书》,进行责任追究,请各位领导和老师认真贯彻执行。 一、领导小组安全职责: 1、根据教育局工作部署,组织实施上级有关安全工作意见、制订规章和制度。 2、制订学校安全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落实。 3、定期开展学校安全检查工作。 4、落实领导带班教师值班值宿带班工作。 5、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6、定期完成上级安全情况统计工作,并适时提出加强和改进学校安全工作的意见。 7、接受并处理学校紧急情况信息。 8、完成教育局交办的其它安全工作任务。 二、校长安全工作职责

教育学专业(师范类)本科人才培养计划教学教材

教育科学系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主管院长(系主任)签字: 院(系)教学委员会主任签字: 教务处处长签字: 二○一一年七月十日

应用心理学专业(非师范类)本科人才培养计划 一、基本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教育、工程设计、工商企业、医疗、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管理、科研、咨询与治疗、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心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心理学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进行心理学实验和心理测量的基本能力和将心理学理论、技术应用于某一相关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掌握数学、生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应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证研究方法,掌握相关的统计、测量方法,具有综合分析、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的能力; 3.了解医学、教育学等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能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有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7.外语水平达到规定标准,具备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和外语实际应用能力。 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主干学科:心理学。 2.学位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普通心理学、心理学史、实验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心理测量、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事理论与军训、社会实践、专业考察、专业见习、专业实践、课程设计、学年论文、专业实习、毕业论文。 五、毕业规定 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育目标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获得最低总学分173学分,其中课内理论必修课117学分,实践教学26学分,选修课(含公共选修课10学分)30学分。课外学分10学分。 六、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教学文稿

编号:___ 学前教育学原理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学前教育学原理 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学前教育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并重的基础理论课程。它以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融合了先进学前教育理念,参照幼儿教师行业要求,以专业知识+现代化教育技能+职业素养构建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能力的目标,为实现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理论与实践基础。 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学前教育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及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与价值、掌握学前教育的先进思想及基本理论、领会科学的教育观念、认识学前儿童自身发展的特征及学前教育活动的基本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让未来教师充分认识幼儿阶段的特性和价值,理解“保教结合”的重要性,学会把教育寓于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保护欲发展幼儿探究、创造的兴趣,让幼儿在愉快的幼儿园生活中健康的成长。因此,本课程是一门既突出理论学习又重视实践活动的一门课程。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定位于知识、技能与能力、情感态度三大领域,以幼儿教师的岗位能力需求与职业资格标准要求完善课程的内容体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引领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实践性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等手段将培养职业信念贯穿于课程教学中,最终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锻炼创新思维、问题求解、决策制定、批判性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为学生的职后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参考课时 本课程开设3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 三、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课程目标 通过对《学前教育学原理》课程的学习,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联系幼教的实际运用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与原理,正确认识和分析各种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将来的实际工作“接轨”。 1.知识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雏势;掌握学前教育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我国幼教工作的政策和法规,熟悉关于儿童权利的内容以及维护儿童合法权益的途径。 2.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观察了解幼儿和与幼儿以及家长、社区沟通的技能,并且能根据幼教基本原则去选择、利用与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环境。 3. 情感态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的素质培养,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处理的应对能力,树立现代化的儿童观、教师观及教育观,培养热爱儿童、热爱学前教育工作的情感及投身学前教育事业的职业品质。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2020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11)考试大纲

2020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11)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教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及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必答题为27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约100分 中外教育史约100分 教育心理学约40分 教育研究方法约30分 (二)必选题为30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第I道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辨析题 简答题 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Ⅳ、考查内容 教育学原理 【考查目标】 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为促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特殊教育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特制定本标准。 特殊教育教师是指在特殊教育学校、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及其他机构中专门对残疾学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本标准是国家对合格特殊教育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特殊教育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师德为先 热爱特殊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关爱残疾学生(以下简称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和恒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公平公正,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权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特殊教育教学规律,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补偿缺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三)能力为重 将学科知识、特殊教育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突出特殊教育实践能力;研究学生,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因材施教,提升特殊教育教学的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基本内容

2021年特殊教育学校教学计划(最新版)

2021年特殊教育学校教学计 划(最新版) Through the work plan, you can make a plan for future work and work out a detailed plan; the work plan function greatly improves work efficiency.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2021年特殊教育学校教学计划(最新版)导语:通过工作计划,可以对未来工作进行一个规划,制定出详细计划;这样能让工作更有条理性,还能对工作进行全局的管理,可以更好的应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工作计划功能对提升工作效率有很大提升。 20xx年特殊教育学校教学计划(一) 指导思想: 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教育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以《一比一访三走进》等活动为载体,走内涵发展之路,进一步强化办学理念,完善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学校建设。探索适合我校校情的“医教结合”之路,强化个别化、生活化教育,为残疾孩子受到平等教育、将来走上社会做个自食其力的合格公民做出不懈的努力。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为深入贯彻学校办学理念,进一步加强教师教学思想的引导,把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文明礼貌的培养、责任意识的培养、生存能力的培养等综合素质的达成作

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和对任课教师的基本要求,要求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具体落实。 2、加强教师校本培训。切实增强校本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借助平时的各类专业技能培训,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创造条件。在校本培训中,实行“全员培训与分层次培训”相结合,积极开展切实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进程。发挥名师和骨干教师的作用,每学期每人进行示范引领课,并和新教师结成帮教对子。 校本培训的项目有:钢笔字(每周一次展示)、粉笔字(两周展示一次)、以业务学习和通识学习为载体进行业务理论培训、在集体备课过程中进行业务能力(手语、课件等)的培训。并结合教学设计比赛和教学叙事比赛,展示教师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成果。 二、加大课程改革力度 1.精细教学常规管理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学是培养合格幼儿教师和从事儿童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课程,是突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重要标志。是学生掌握普通教育学基础知识和学前教育学的一般原理,学前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幼儿园及小学管理等内容。通过学习和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组织学前儿童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初步具备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学前教育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观念、新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把握现代学前教育机构的性质、任务,掌握实施学前教育的素养。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理论课和学生学习专业技能课的理论基础课,学前教育学是幼儿教师走向成熟的必修课程。根据我院高职办学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基本原则,通过

《学前教育学》,掌握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幼儿教育研究方法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基本能力以及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具有编制具体教育方案和实施方案的初步能力;熟悉国家和地方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动态;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为满足企业要把岗位技能融入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企业所需求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拓宽学生视野及知识面,满足用人单位需求,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的就业工作。 三、课程设计思路 新世纪,我国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出现繁荣状况,随着技术的进步、工作方式的变革和工作组织形式的变化,儿童教育越来越倾向社会化,学前企业(幼儿园)不断出现,组织形式也日新月异。在这种变化下,幼儿教育机构对于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学前教育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不只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而且要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教育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教育教学能力。因此,实践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教学的实践环节,加深学生对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对学前教育的感性认识,形成学生一定的教学技能技巧,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组织课堂讨论或案例分析、进行课堂教学模拟、到幼儿园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学前教育的实际,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学前教育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教育理论分析教育问题、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使学前教育学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专业课。 四、课程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学前教育学》是以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为基础,研究学前教育的发生、发展,系统阐述现代学前教育的观念、知识和基础原理,以寻求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科。它具有理论性、宏观性、全面性特点。

教育学考研各个专业介绍及就业前景与方向

一、教育学原理(专业代码040101) 主要研究教育基本理论与现代教育基本问题、比如教育与人的关系、教育与社会发展问题、教育的本质与功能问题、教育体制创新问题、受教育机会和教育公平问题、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制建设问题等等。其中既有教育学原理传统的理论领域,也有近年来根据教育实践的发展新开拓的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 1、教育基本理论方向 教育基本理论主要研究教育理论问题。主要研究教育的发展规律、元教育学、教育与人之间的关系、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当代教育热点和问题、教育改革于发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理论的比较研究、教师教育研究等。 2、教育哲学方向 教育哲学是多以一定的哲学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基本问题的学科,原本科哲学专业的学生再选择这个专业比较好。注重对我国现代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的哲学考察研究,着重探讨在社会转型条件下教育的目的、任务、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中国传统教育的哲学思想,以及对西方教育哲学思想的借鉴和批判。 3、教育文化学方向 教育文化学是以人类的教育文化作为研究对象,全面、多角度地透视并理解人类的教育活动,重点是在深入诠释教育现象背后的文化意义,比如研究不同国家教育观念里各自体现什么样的文化传统,教育制度中体现一国怎样的教育文化等。 4、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方向 主要侧重于学校教育改革问题研究,区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同时,注重义务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学校发展与定位研究,区域教育规划研究等。如关于义务教育管理与资源配置的研究,关于高等学校定位研究,对学校管理与规划的研究。 5、教育政治学方向 教育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与政治的辩证关系及其运动发展规律的学科,着重探讨教育与政治的区别和联系及二者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现在国内的研究一般包括:教育与政治的基本关系、教育与政治主体及其行为的各种关系、教育民主化、教育的国际化与国际政治的关系等。 6、教育法学方向 教育法学是以教育法、教育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如何用法律规定一切教育中权利与义务问题,主要集中在研究教育法的制定、实施与完善。 7、教育社会学方向 教育社会学以研究教育的社会性质、社会功能以及教育制度、教育组织、教育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主要研究主题:教育与社会结构的关系、教育与社会化过程的关系、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学校自身的结构和组织、教育分流研究等。 8、教育人类学方向 教育人类学是指用人类学的概念、理论、观点和方法,描述、解释教育现象的应用性学科,旨在提示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文化、社会文化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9、德育原理方向(含公民教育、道德教育等) 主要研究对公民整体或个人怎样进行有效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比如研究如何培养学生

特殊教育学前、义务、职高三个阶段课程目标及评量图书简介

《特殊儿童学前教育与康复评定标准手册》 作者:北京市朝阳区培智教育课程编写组编 出版社:天津教育 定价:18.00 出版日期:2011年7月 内容简介: 当前,我国针对特殊儿童的康复训练方法十分繁杂,在教学理念、策略、内容和强度方面都表现了很多的不同之处,既缺乏提炼,也缺乏系统性。安华学校通过科研和实践,在各级领导及诸多特教专家学者的悉心指导下,建立了一套适合于2至8岁特殊儿童的康复训练课程。 《特殊儿童学前教育与康复评量标准手册》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作为学前康复训练评量工具,评量结果可为制订教育训练计划和实施教育训练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作为后侧教育训练结果时使用。 目录 使用说明/1 特殊儿童学前教育与康复课程评量标准/6 一、运动综合训练/6 二、沟通与认知/19 三、情绪与行为/35 侧面图/39 综合发展侧面图一/39 综合发展侧面图二/40 综合发展侧面图三/41 综合发展侧面图四/42 情绪与行为领域评量结果分析表/80 评量结果分析表/81 《特殊儿童学前教育与康复课程标准》 作者:北京市朝阳区培智教育课程编写组编 出版社:天津教育 定价:12.00 出版日期:2011年7月 内容简介: 课程作为特殊教育与教学的关键核心元素,指引并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学前特殊儿童课程则是在儿童发展的起始阶段又称为奠基期,在与时间赛跑当中的教育介入,重要而又急迫。 朝阳区安华学校就是在这一理念基础上,学校领导、教师亲力亲为,与家长和学生们一起,依循儿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提炼出本套课程标准,力图提供满足每个特殊需求儿童的个别化教康服务。 目录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1) 二、课程理念与特色 (2) 三、课程设计与结构 (3)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6) 二、课程领域目标 (6) 三、课程次领域目标 (7) 四、课程技能目标 (8) 五、课程项目于教学目标 (9)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要求 (10) 二、教材编写 (12) 三、教材实施 (13) 四、教育资源 (14) 五、课程评价 (15) 第四部分教学目标体系 一、运动综合训练 (16) 二、沟通与认知 (28) 三、三、情绪与行为训练 (43) 附件:特殊儿童学前教育与康复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45) 后记 (5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评量标准手册》 作者:北京市朝阳区培智教育课程编写组编 出版社:天津教育 定价:16.00 出版日期:2011年2月 内容简介: 朝阳区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评量标准手册》启动于2006年。五年多来,在特教专家的引领下,进行了多次修改与完善,2010年又依据教育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讨论稿)》,从理念、内容及结构上进行了较大修改。 《评量标准》作为培智义务教育课程的评量标准,主要用于学生社会适应功能性水平的评量,为个别化教育计划(简称IEP)的制订提供依据。 目录 前言 使用说明 2 义务教育课程评量标准(共计321项) 1 自我照顾(54项) 1.1 生活自理(30项)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高职《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学前教育学是培养合格幼儿教师和从事儿童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课程,是突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重要标志。是学生掌握普通教育学基础知识和学前教育学的一般原理,学前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幼儿园及小学管理等内容。通过学习和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组织学前儿童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初步具备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学前教育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观念、新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把握现代学前教育机构的性质、任务,掌握实施学前教育的素养。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理论课和学生学习专业技能课的理论基础课,学前教

育学是幼儿教师走向成熟的必修课程。根据我院高职办学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基本原则,通过《学前教育学》,掌握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幼儿教育研究方法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基本能力以及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具有编制具体教育方案和实施方案的初步能力;熟悉国家和地方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动态;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为满足企业要把岗位技能融入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企业所需求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拓宽学生视野及知识面,满足用人单位需求,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的就业工作。 三、课程设计思路 新世纪,我国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出现繁荣状况,随着技术的进步、工作方式的变革和工作组织形式的变化,儿童教育越来越倾向社会化,学前企业(幼儿园)不断出现,组织形式也日新月异。在这种变化下,幼儿教育机构对于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学前教育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不只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而且要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教育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教育教学能力。因此,实践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教学的实践环节,加深学生对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对学前教育的感性认识,形成学生一定的教学技能技巧,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组织课堂讨论或案例分析、进行课堂教学模拟、到幼儿园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学前教育的实际,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学前教育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教育理论分析教育问题、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使学前教育学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专业课。 四、课程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学前教育学》是以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为基础,研究学前教育的发生、发展,系统阐述现代学前教育的观念、知识和基础原理,以寻求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和

1.《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理解幼儿学习与教育的规律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中的能力为原则,使学生具备从事幼儿教育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理解幼儿学习与教育规律的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品德。本门课在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具制约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作用。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理解幼儿学习与教育的规律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为导向,根据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设计,把导论、心理发展与差异、学习理论、学习心理、教学心理等作为教学内容,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实施教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方面的能力,重点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本课程总学时26 课时,各任务分配学时为5-6 课时。 三、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幼儿教育心理方面上午知识和必备的职业素养,为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岗位提供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及掌握以下五方面的内容 1. 幼儿学习的种类、模式和幼儿学习的特殊性。

2. 儿童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和自我发展的基本特点。 3. 行为主义、认知学派和折中主义学习理论 4. 幼儿概念、技能和策略的学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学习;幼儿情商、道德与心理健康。 5. 教学中幼儿学习动机与迁移;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与专业发展。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学习“导论”,使学生对这门学科有整体的把握。 2. 通过学习“心理发展与差异” ,使学生为因材施教提供心理学依据。 3. 通过学习“学习理论” ,使学生能够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各学科流派之间的差异。 4. 通过学习“学习心理” ,使学生能够掌握幼儿的概念学习方法及幼儿解决问题的方式。 5. 通过学习“教学心理” ,使学生掌握幼儿学习与迁移及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三)素质目标: 1. 具备良好的学前教育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和责任感 2. 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计划组织能力 3. 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具备通过网络、期刊、专业书籍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5. 具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能力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2015-11-04 09:23:09 为促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特殊教育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特制定本标准。 特殊教育教师是指在特殊教育学校、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及其他机构中专门对残疾学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本标准是国家对合格特殊教育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特殊教育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是引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师德为先 热爱特殊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依法执教。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关爱残疾学生(以下简称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和恒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公平公正,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权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特殊教育教学规律,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补偿缺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三)能力为重 将学科知识、特殊教育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突出特殊教育实践能力;研究学生,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因材施教,提升特殊教育教学的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了解国外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 二、基本容 维度领域基本要求 专业理念与师德职业理解与认识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特殊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特殊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3.认同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的专业性、独特性和复杂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人道主义精神,为人师表。 5.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交流。 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6.关爱学生,将保护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7.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不歧视、讽刺、挖苦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8.理解残疾是人类多样性的一种表现,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 9.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残疾,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教学基本规范

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教学基本规范 教育教师常规是指教师必须遵守执行的势头规范。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的管理,有利于增强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教学研究等方面的能力,使我校教师教学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Y 一、备课 备课是进行教学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师必须认真备课: 1、教师应在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学习现状的基础上,制订好学期授课计划,经教研组长同意,教导处审批后方可实施,中途变更授课计划须报教导处批准。 2、备课立刻银根趋利而无标的需求,一学生为主体学的教学目标;更新教学目标及学生认知规律教材;更新教学规律及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既能发电能力的实际需要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3、教师应将备课结果必须在教案之中,教案必须按课时认真编写,教案的详略应以利于教学实践为原则,教龄在五年以内或新任教的教师必须写详案,教师开学前应提前写两周教案,学期中应提前写一周教案。 教师应接受上级教育部门、学校领导、教导处和教研组长对教案的检查。教导处每学期至少进行两次教案检查。教研组长要在教案上签字。 4、教案必须精心设计,与加利用已有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板书、练习设计

和师生活动设计等,提倡写教后感。 二、上课 上课是把教案转化成教学实践的师生双边活动过程,教师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娴熟运用基本教学技能,正确过用教学方法,恰当有效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1.目标明确。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2.内容正确。讲究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做到紧扣目标,容量适中,难易适度,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讲有中心,练有目的,精讲精练,分析精当,寓德于教,教书育人。 3.方法恰当。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师自身特点,充分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设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的手段,要废除注入式,运用启发式,深入浅出,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 4.基本功扎实。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具备演讲、解题、示范、实验操作,使用教具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语言要准确、规范、生动,具有启发性的引导力,要用普通话讲课。 手语要规范、准确、能辅助教学,但不能依赖手语教学。 板书要正确、工整、清楚、精练、布局结构合理,讲课重点突出,教学过程科学严谨。 5.讲究艺术。教学中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提问的艺术、板书的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