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机能学实验复习纲要

人体机能学实验复习纲要
人体机能学实验复习纲要

人体机能学实验复习纲要

实验方法学

1.生理信号采集系统相关概念:

信号采集相关:引导电极、电极阻抗、换能器、放大器、滤波、AD转换、增益、时间常数、50Hz抑制、屏蔽

刺激相关:刺激器、刺激延时、波宽、刺激频率、刺激强度、程控刺激、锌铜弓

记滴相关:记滴器

换能器相关:调零、定标、量程

2.动物实验操作

麻醉:常用麻醉剂的种类及特点、剂量计算、麻醉程度的判断、麻醉过量的抢救

常用手术器械的使用:

手术过程中的止血:

压迫止血、钳夹止血、结扎止血

气管插管的目的:

实验动物的固定:

注射与排泡:

小鼠腹腔注射:

呼吸系统:

马利氏气鼓法描记呼吸运动曲线;

其他呼吸运动曲线描记方法(剑突法、呼吸流量换能器法);

气道阻力的影响;

无效腔的影响;

二氧化碳;

家兔缺氧瓶的原理与注意事项;

刺激迷走神经;

剪断单侧迷走神经;剪断双侧迷走神经

吗啡对呼吸的抑制及尼可刹米的解救;

快速输入大量生理盐水并注射肾上腺素复制急性实验性肺水肿模型的原理;

胸膜腔负压的产生机制及意义;

开放式气胸;

亚硝钠中毒及美蓝(亚甲蓝)解救机制;

氰化物中毒;

循环系统:

颈动脉插管的基本步骤;

插管内径与波形;

局部抗凝与全身肝素化;

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

普萘洛尔;

乙酰胆碱;阿托品;

毒扁豆碱(胆碱脂酶可逆性抑制剂);

窦反射;迷走神经;减压神经;

多巴胺:剂量与受体;

思考题

1动物实验常用的手术刀执刀方法及适用情况;

2氨基甲酸乙酯作为家兔全身麻醉剂的理论剂量及计算方法,为何生理实验常选用此麻醉剂;

3动物实验时如何判断已达到适宜的麻醉程度?

4急性动物实验手术过程中如何视出血情况选择止血方法?

5各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6蛙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与神经单细胞动作电位有何不同?

7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与刺激强度的关系?机制?

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双相动作电位第一相与第二相的幅度相比较有何特征?倒置神经干后复合动作电位波形有何改变,为什么?

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速原理?

在两对引导电极间滴加适量普鲁卡因可观察到现象及机制;

夹伤可观察到现象及机制。

用小于最大刺激强度且略大于阈值的刺激去触发引导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若逐渐提高神经干外表面钾离子浓度,复合动作电位波形有何变化,分析机制。7什么叫脊蛙(单毁髓蛙)?脊蛙与双毁髓蛙有何不同?制备坐骨神经干标本时为何先进行双毁髓?

8家兔动脉血压调节及药物作用实验中,牵拉颈动脉远心端结扎线或夹闭无动脉插管侧颈总动脉,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分析机制。

9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在临床上的应用有何不同?为什么?

10剪断家兔一侧颈迷走神经干,用强度足够大的刺激分别刺激中枢及外周断端,动物的血压、心率有何变化,分析机制。

11从受体角度分析多巴胺在小剂量、中剂量、大剂量应用时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有何不同

12耳缘静脉依次注射Ach、阿托品、Ach,可观察到何效应?为什么。

耳缘静脉注射1:10000 Ach 0.05mL/kg 或先注射1:1000 毒扁豆碱后再注射

1:10000 Ach 0.05mL/kg ,这两种情况下观察到的效应有何不同?为什么。

耳缘静脉注射20毫升空气可使动物因空气栓塞死亡,分析空气栓塞致死原因?

13失血性休克模型制备及机制,抢救原则?

通过从股动脉(或颈动脉)放血复制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

机制:机体在短时间内大量失血时循环血量急剧下降,单位时间内供应组织

细胞的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导致循环障碍和细胞功能障碍,并进一步导致器官功能障碍。

抢救原则:(1)病因学防治:尽快采取止血、输血等方法,去除病因。(2)补充血容量,增加有效循环血量(3)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 1)扩血管药物。 2)缩血管药物。(4)纠正酸中毒,改善细胞代谢, 拮抗体液因子,防治器官功能衰竭、适当支持与保护疗法。

14二氧化碳、缺氧、乳酸对呼吸运动有何影响?

15 0.9%NS快速大量输液后注射0.05mg/kg肾上腺素制备家兔实验性肺水肿模型的机制?(病生)

16 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盐酸、氯化钡、氢氧化钠对离体肠段的活动有何影响?去甲肾上腺素、呋塞米(速尿)、高糖注射液、快速输入NS、大出血对尿液生成有何影响,分析机制。

蛙心插管如何判断插管进入心室?含有强心甙类的药物为何不能与钙剂联用?

用0.65%Nacl溶液、高钾任氏液、0.2%氯化钙溶液、含肾上腺素任氏液、含乙酰胆碱任氏液灌流蛙心,离体蛙心活动有何变化?

27.为什么亚硝酸钠会导致缺氧?亚甲蓝(美兰)在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病生)

局部解剖学实验方案

局部解剖学实验总结周振东 经过一个学期的局解实验课学习,以下是我对每次实验课的总结 第一次实验课主要是腋窝的解剖。 1. 解剖浅层找到肋间臂神经 剔除浅筋膜和腋筋膜后。 。 从喙突向下修洁肱二头肌短头和喙肱肌;2)在喙肱肌内部剖出肌皮神经、正中神经;3)再循正中神经向上找出位于其二根之间的腋动脉;4)剖出位于腋动静脉之间较粗的尺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及位于腋静脉内侧的臂内侧皮神经;5)观察腋动脉的分段,剖出各段的分支;6)在腋动脉的后方,找出桡神经。 (5)解剖腋窝后壁穿三边空、四边孔的结构:剖出穿三边空的旋肩胛动脉和传四边孔的腋神经、旋肱后动脉。 (6)解剖胸背神经,肩胛下神经上支和下支,位于腋中线附近的胸长神经。 (二)臂、肘、前臂前区,肩胛区,臂、肘、前臂后区 Ⅰ臂、肘、前臂前区. 1.解剖浅层结构: (1)寻认头静脉及前臂外侧皮神经,贵要静脉及前臂内侧皮神经。 (2)寻找臂内侧皮神经、肘正中静脉、肘淋巴结。 2.臂部剔除浅筋膜和深筋膜: 3观察肱二头肌内、外侧沟及有关的血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肱动脉及桡神经,观察它们的走行、分布范围。 4解剖肘窝: (1)清理肘窝的边界:观察肘窝的境界,显露肘窝的内容。 (2)解剖肘窝内的结构:修洁肱二头肌腱,在其内侧剖出和修洁肱动脉的末端至分为桡、尺动脉,在肱动脉的内侧修洁正中神经。 5解剖前臂前肌群、血管和神经: (1)观察前臂肌前群浅层。 (2)剖查桡血管神经束:将肱桡肌拉向外侧,修洁桡动脉和桡神经前支,并寻找其分支。 (3)剖查尺血管神经束:将尺侧腕屈肌拉向外侧,找出尺神经和尺动脉,并寻找其分支。 (4)剖查正中神经:在旋前圆肌两头之间找出已剖出的正中神经,观察其分支分布。 (5)剖查前臂肌前群深层。 6 剖出骨间总动脉、骨间前动脉、骨间后动脉和前臂屈肌后间隙。 Ⅱ肩胛区,臂、肘、前臂后区 1. 解剖浅筋膜及浅筋膜内的结构:找出臂外侧皮神经、臂后皮神经、贵要静脉、头静

##正常人体功能

黄淮学院《正常人体功能》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熟悉影响各种生命活动的主要因素,并对本课程的前沿有所了解。基本掌握人体有关系统,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功能及影响和调节这些功能的因素,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正常人体功能的理论和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医学问题。具有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救死扶伤的医德素养和呵护生命的整体护理素养,同时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和认真负责、求实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工作者奠定良好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一)课程教学前要求 1.对教师要求 (1)认真研究教材,广泛收集材料,根据以往经验和学生情况,理清教学思路,完成教案撰写或课件制作。 (2)提前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 2.对学生要求 (1)制定课程学习计划,明确学习任务和时间安排。 (2)认真预习教材,预习中善于思考,对疑惑之处做好记录。 (3)强化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图书馆、网络特别是本门课程的资源网站等广泛查阅、学习课程资源,特别是教师指定的课程资源,了解本领域专家学者的观点以及最新研究动态,培养思维能力,为课堂学习、讨论等做好充分准备。 (二)课程教学中要求 1.对教师要求 (1)按照理论坚实、够用的要求,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着重讲授重点和难点。 (2)积极采用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要求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积极进行讨论,着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课堂管理,维护课堂纪律,督查学生上课考勤工作。 (4)以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为目标,给学生布置综合练习和案例分析等形式的作业。 (5)给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籍和专业期刊,要求学生阅读,开阔学生视野。

人体机能学实验

人体机能学实验第四组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实验目的:1、学习在体蛙心心跳曲线的记录方法,通过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观察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2、了解心肌兴奋性的特点,加强对兴奋性周期变化的理解,验证心 肌不应期特别长的特征。 实验原理:1、心肌兴奋后兴奋性变化的特点是其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2、心肌细胞兴奋性会发生一系列有规律的变化,伴随着膜电位的变 化,其兴奋性也发生相应的周期性改变: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 和超常期。 3、在有效不应期后,下一次窦房结兴奋到达之前,收到一次“额外” 的刺激,或窦房结以外传来“异常”兴奋,就可以引起一次提前出 现的收缩,称为期前收缩。 4、在期前收缩之后就会出现一个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实验步骤:1、暴露蛙心。 2、用蛙心夹夹住蛙心并通过张力换能器连接BL—420F,记录蛙心的 收缩曲线。 实验结果:

S.OOOf S 0* Sj iXf 实验讨论:1、与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相比,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一直延续到心肌收缩活动的舒张早期。因此,心肌不会像骨骼肌那样发生 完全直强收缩,心肌收缩活动的舒张早期。因此,心肌不会像骨骼肌 那样发生完全直强收缩,而始终进行收缩和舒张交替的活动,从而保 证心脏的泵血功能。 2、心肌兴奋后兴奋性变化的特点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在此期中,任何 强大的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的兴奋而收缩;在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次 窦房结的兴奋到达之前,受到一次额外的刺激,或窦房结以外传来异 常兴奋,就可以引起一次提前出现的收缩,称为期前收缩。 3、如图,期前收缩也有自己的有效不应期,如果正常窦房结的节律性兴 奋正好落在心室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便不能引起心室的兴 奋和收缩。因此,期前收缩之后就会出现一个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 为代偿间歇。如图期前收缩后的一段趋近水平的曲线,是由于期前收 缩后出现的一个较长的心室舒张期。 实验结论:心肌细胞不会发生完全直强收缩,有期前收缩和代谢性间歇的性质。

局部解剖学重点(下肢)

第八章下肢 Nelaton线:侧卧,髋关节屈90~120度,自坐骨结节至髂前上棘的连线称为Nelaton线,正常时该线恰好通过股骨大转子尖,当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折时,大转子尖可移位于此线上方。 Kaplan点:仰卧位,两腿并拢伸直,分别从左、右大转子尖经同侧髂前上棘各做一条延长线,正常情况下,二线在脐上相交,其交点称Kaplan点。如一侧大转子因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脱位而向上移位时,此交点则移至脐下,并偏向健侧。 臀部 梨状肌上、下孔穿行的血管神经的关系? 答:梨状肌穿坐骨大孔出盆腔,与坐骨大孔上、下缘之间各形成一间隙,分别称为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 穿经梨状肌上孔的结构自外侧向内侧依次为臀上神经、臀上动脉和臀上静脉。 穿经梨状肌下孔的结构自外侧向内侧依次为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静脉,阴部内动、静脉和阴部神经。 坐骨小孔穿行的血管神经关系 答:坐骨小孔由骶棘韧带、坐骨小切迹、骶结节韧带围成。经坐骨小孔的由外侧向内侧依次有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及阴部神经,它们从坐骨小孔入坐骨肛门窝,分布于会阴部的结构。 股前内侧区 大隐静脉的属支及临床意义和走行 答:起于足背静脉弓内侧端,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缘伴隐神经上行,经股骨内侧髁后方约2cm处进入大腿内侧部,与股神经内侧皮神经伴行逐渐向前上,在耻骨结节外下方穿隐静脉裂孔汇人股静脉,其汇人点称隐股点。5条属支: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和股外侧浅静脉。大隐静脉好发静脉曲张。 前、内侧骨筋膜鞘的组成 答:前骨筋膜鞘:包绕股前群肌、股动、静脉、股神经及腹股沟深淋巴结。 内侧骨筋膜鞘:包绕股内侧群肌、闭孔动、静脉和闭孔神经。 股三角的位置,境界及内容 答:位置股前内侧区上1/3,呈一底向上,尖向下的倒三角形 境界上界:腹股沟韧带外下界;缝匠肌内侧缘内下界:长收肌内侧缘前壁,阔筋膜 后壁外→内髂腰肌,耻骨肌、长收肌及其筋膜。 内容外→内股神经骨鞘及其包含内容(股A、股V、股管及其深部淋巴结) 股管的组成内容及其股疝 答:其前壁由上向下依次为:腹股沟韧带、隐静脉裂孔镰状缘的上端和筛筋膜; 后壁依次为:耻骨梳韧带、耻骨肌及其筋膜;内侧壁依次为:腔隙韧带及股鞘内侧壁; 外侧壁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下口为盲端,正对隐静脉裂孔。 股管的上口称股环。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外侧界借纤维隔与股静脉分开。因股环的前、内、后界均为韧带,不能扩张,故股疝容易嵌顿。收肌管的位置境界内容及其意义 答:收肌管位于股部中1/3段内侧。该管为三角形肌间隙,前壁是缝匠肌及其深面的腱膜,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后壁为长收肌及大收肌.管的上口接股三角尖,下口为内收肌腱裂孔

局部解剖学实验指导胸部参考答案汇总

局部解剖学实验指导参考答案 第一章胸部 一、选择题 A 型题: 1-5 E A A D D 6-10 D D A E B 11-15 D D D C B 16-20 D B E A C 21-25 E E C D C 26-30 B D E C E 31-35 C A C A D 36-40 B C C A C 41-45 C C D C E 46-48 B D D B 型题: 49-50 B A 51-55 A D C A B 56-60 E C D D C 61-65 B A A E D 66-70 B E E D C 71-75 B A B C A 76-77 D E C 型题: 78-80 A B D 81-85 A A C D A 86-90 C C A D D 91-95 A B C D B 96-100 A C A B D X 型题:

101-105 ABCE ACD ABCD ABDE CD 106-110 ACDE BDE ABCDE ACDE ABCE 111-115 ABC ABCDE ABE BDE CE 116-120 ADE ACE BC AB ABCD 121-125 ABC BCDE ABCD AC DE 126-130 BD AB ABCDE BC AD 131-133 BCDE ACE ABCDE 注:第 123题 C 选择项“弓”去掉。 二、填空题 1.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胸廓外肌层、肋骨、胸内筋膜、壁胸膜 2.肋弓、剑胸结合 3.乳房、胸肌筋膜、乳房悬韧带 4.胸肌淋巴结、中央淋巴结、尖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胸骨旁淋巴结、对侧乳房淋巴管、腹前外侧壁上部的淋巴管、膈下间隙、肝、胸肌间淋巴结、尖淋巴结。 5.胸长神经、前锯肌、翼状肩;胸背神经、背阔肌 6.肋胸膜、膈胸膜、纵隔胸膜、胸膜顶;胸膜隐窝、肋胸膜、膈胸膜、肋膈隐窝 7.肺静脉、肺动脉、支气管;肺动脉、支气管、肺静脉;上叶支气管、肺动脉、中下叶支

麻醉学-试验教学中心

课程名称:机能学实验 英文名称:Functional Experiment 适用专业:麻醉学 编写人员: 日期:年月日 审定人员: 日期:年月日 机能学实验 Functional Experiment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机能实验学是融合传统的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实验课程为一体的新型课程,是基础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富于创新精神、适应未来医学科技竞争的新型医学人才。 机能学实验课程内容包括:①机能实验学常用仪器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②实验动物的选择及手术;③实验基本操作技术;④实验常用溶液的配制;⑤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与探索设计性实验;⑥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及实验报告的书写等。 通过机能实验学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动物实验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观察实验动物的生理指标、复制某些疾病模型以及应用多种手段防治,以巩固生理、病理生理和药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在实验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严肃的工作态度、严谨的科学作风和严密的科学思维方法;学会观察、记录、比较、分析和综合实验结果。机能学实验教学是实现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验课程,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人体机能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综合运用功能学科群知识的能力,培养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为深入学习临床医学和其他医学课程打下良好、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 1.心肌特性的观察 心肌具有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心肌的生理特性是心脏完成泵血功能的前提。心肌收缩表现为全或无式收缩,不能发生强直收缩,这与骨骼肌收缩不同,均与其生理特性有关。 基本内容:熟悉蛙心脏的解剖,学习暴露心脏的方法,利用结扎方法来观察蛙心起搏点和蛙心不同部位的自律性高低。通过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观察心室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证明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基本要求:掌握蛙心收缩曲线描记方法;熟悉心肌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和收缩性等

《机能实验学》教学大纲

《机能实验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3230010。 学分:4.5。 总学时:80学时。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 适应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 教材: 1、《生理科学实验教程》,丁报春主编,2006年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参考教材: 2、胡还忠. 医学机能学实验教程,北京:科学出出版社,2007年, 3、秦晓群,邓汉武,邓恭华等. 机能实验学.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2. 4、郑恒. 医学机能实验学.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 5、尢家騄,朱新裘,马建中. 机能实验学.长沙:湖南科技出版,2004. 一、课程地位、目的和任务 (一)课程的地位机能学科包括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及药理学,将此三门学科的实验内容有机融合起来形成的一门综合实验学科——机能实验学,是我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机能实验学包括三部分:机能学基础实验、机能学综合实验和学生创新性实验。机能学基础实验是通过经典的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及药理学实验,培养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术和方法,熟悉和掌握各种实验仪器和手术器械的使用,独立完成实验操作、结果分析、实验报告等,为学习机能综合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机能学综合实验是以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为主线,将每一系统的生理、药理、病理生理的内容有机融合成为综合性实验,通过观察动物在正常状态下其功能活动规律、复制某些疾病的急性动物模型后观察其病理状态下功能活动的改变并探讨分析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和机制、自行选择和利用某些药物及手段进行治疗并分析其药物学作用原理及其作用机制等,这一贴近临床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实验模式,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求实、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基本科研素质,及协作、互助的团队精神。 (二)课程的目的 1.人体机能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规律的科学,机能实验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了解机能实验学的任务、内容、研究方法与发展,加强学生对机能实验学基本知识的认识,重点培养学生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增加学生自己动脑、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基本科研素

局部解剖学考试重点总结(超级完整)

第一章头颈部 一、名词解释 1、头皮:颅顶的额顶枕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和枕额肌三层紧密附着,组成“头皮”。 2、面部“危险三角”:指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区,此区的面静脉无静脉瓣,并经眼静脉与海绵窦交通。若发生化脓性感染,易循上述途径逆行至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 3、腮腺床:腮腺深面有起自茎突的诸肌、颈内动脉和静脉、第四—第七脑神经共同组成的腮腺床。 4、枕三角:由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下腹围成。内有副神经外支、淋巴结及颈丛皮支等。 5、下颌管:位于下颌体内,由下颌孔到颏孔的骨性管道,内有下牙槽动脉、静脉、神经。 6、颈动脉鞘:颈部深筋膜中层,气管前筋膜向两侧延续,包裹颈总动脉、颈内动静脉和迷走神经形成。 7、下颌下三角(二腹肌三角):由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体下缘围成。三角内有下颌下腺、下颌下淋巴结、面血管、舌血管、舌下神经和舌神经。 8、甲状腺假被膜:包裹甲状腺的气管前筋膜,即甲状腺鞘。 9、甲状腺悬韧带:在甲状腺两侧叶的内侧部和峡的后面甲状腺假被膜增厚形成甲状腺悬韧带,喉返神经在 其后方上行,手术时应该注意保护。 10、颈袢:上根:自舌下神经发出,为来自第1颈神经前支的纤维,沿颈内动脉、颈总动脉下降。 下根:由颈丛的第2、3颈神经前支纤维组成,在颈内静脉内侧下行。 上下根在颈内静脉的后内侧或前外侧联合成颈袢。 11、肌三角:底为颈深筋膜深层,顶为颈深筋膜浅层。三角内含有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 和肩胛舌骨肌上腹,以及气管前筋膜和位于其深部的甲状腺、气管颈部、食管颈部等结构。 12、气管前间隙: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借疏松结缔组织相连形成气管前间隙。 13、颞下颌关节:由下颌窝、关节结节、下颌头、关节盘、关节囊及韧带组成。它是颌面部唯一既稳定又

人体机能学练习题(第六章)

第六章血液循环 一、名词解释 心动周期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心指数射血分数 最大舒张期电位期前收缩代偿间歇自律性窦性节律 异长自身调节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 中心静脉压心血管中枢减压反射有效滤过压有效不应期 二、填空题 1.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_________,其中以_________更为显著。 2.心室收缩与射血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个时期。 3.等容收缩期时,房室瓣_________,半月瓣处于_________状态。 4.心输出量等于_________与_________的乘积。左右两心室的输出量_________。 5.心室肌的前负荷是_________,后负荷是_________。 6.当心率超过180次/分时,心室充盈时间将明显_________,每搏输出量_________。 7.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为_________mV,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8.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五个时期。 9.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外向离子流是由_________携带的,内向离子流主要是由_________携带的。 10.自律细胞产生自动节律兴奋的基础是_________。 11.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0期除极的内向电流是由_________负载的。慢反应细胞动作电位0期除极的内向电流是由_________负载的。 12.心肌的生理特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3.心室肌细胞一次兴奋过程中,其兴奋性发生的改变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额外的刺激落在心肌兴奋过程兴奋性变化的_________中,不会产生第二个兴奋和收缩。 14.心脏活动的正常起搏点在_________,其它部位的自律细胞为_________起搏点。 15.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是_________,形成动脉血压的基本因素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16.有效滤过压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四个因素。 17.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_________,和心肌细胞膜上的_________受体结合,可使心率 __________________,心缩力_________。 19.心迷走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_________,和心肌细膜上的_________受体结合,可引起心肌细胞膜对 _________提高,对________降低,最终可使心率_________。 20.去甲肾上腺素既可与血管平滑肌上_________受体结合,也可与骨骼肌血管平滑肌上_________受体结 合。前者引起血管_________,后者引起血管_________。 21.心血管中枢最基本的部位在_________。 22.减压反射是一种_________反馈调节机制,它的生理意义在于_________。 23.大部分血管仅有_________神经支配,当它兴奋时,血管_________,当它抑制时,血管_________。 24.在心脏,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_________受体结合,使心率_________,心缩力_________,心输出 量_________。 25.窦房结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机制涉及三种离子流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6.影响心肌自律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中心静脉压指的是____________,其大小取决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28. 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应_________的大小,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应_________的大小. 29.射血分数是___________占___________的百分比. 30.兴奋在心脏内传导时,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是____________,最快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

(完整word版)局部解剖学重点总结

1.腋腔及顶,底,四壁? 腋腔:当上肢外展时,肩下方呈穹窿状的皮肤凹陷称为腋窗,其深部呈四棱椎体形的腔隙。顶:是腋腔的上口,向上通颈外侧区,由锁骨中3分之1段,第一肋外缘和肩胛骨上缘。底:皮肤,浅筋膜,腋筋膜。四壁:前壁: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后壁: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肩胛骨。内侧壁:上四位肋骨及其肋间肌组成。外侧壁:结节间沟,肱二头肌两个头及喙肱肌。 2.肌腔隙的边界和内容? 前界:腹股沟韧带。后外侧界:髂骨。内侧界:髂耻弓。内容:髂腰肌,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3.血管腔隙的边界和内容? 前界:腹股沟韧带。后界:耻骨梳韧带。内侧界:腔隙韧带。外侧界:髂耻弓。内容:股动脉,股静脉,股环及腹股沟深淋巴结。 4.股环的边界? 前界:腹股沟韧带。后界:耻骨梳韧带。内侧界:腔隙韧带。外侧界:借纤维隔与股静脉分开。 5.上颌动脉分几段,每一段的分支有哪些? 分三段。第一段:自起点到翼外肌下缘。分支:下牙槽动脉,脑膜中动脉。第二段:翼外肌浅面或深面的一段。分支:颊动脉。第三段:自翼外肌上缘进入冀腭窝以后的一段。分支:上牙槽动脉,眶下动脉,腭降动脉。 6.腕管的组成和内容。 组成: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共同组成。内容:指浅屈肌腱及腱鞘,拇长屈肌腱及腱鞘,正中神经。 7.下颌下三角的边界和内容。 由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骨下缘围成,又称二腹肌三角。内容:下颌下腺及其周围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结,面血管,舌下神经,舌血管,舌神经。 8.气管颈部的层次由浅入深依次是什么? 皮肤,浅筋膜,颈深筋膜浅层(封套筋膜),舌骨下肌群,颈深筋膜中层(气管前筋膜) 9.椎动脉三角的边界和内容。 下界:锁骨下动脉第一段。外侧界:前斜角肌内侧。内侧界:颈长肌外侧缘。尖:第六颈椎横突前结节。内容:椎动脉,椎静脉,颈动脉鞘及交感干等。 10.二腹肌后腹浅面和深面通过的结构各有哪些? 浅面:面神经颈支,面动脉和下颌后动脉的前支。深面:面动脉,舌下神经,舌动脉,舌静脉,颈外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颈交感干。 11.三边孔和四边孔的组成及通过的结构。 三边孔: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的内侧缘,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通过的结构:旋肩胛动脉和旋肩胛静脉。 四边孔:内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的外侧缘,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通过的结构:腋神经,旋肱后动脉和旋肱后静脉。 12.通过梨状肌上、下孔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什么? 梨状肌上孔出入的血管神经由外向内依次是臀上神经,臀上动脉和臀上静脉。梨状肌下孔出入的血管神经由外向内依次是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脉,臀下静脉,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和阴部神经。 13.腘窝的边界和内容。 边界:上外侧壁为股二头肌,上内侧壁为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内侧壁为腓肠肌内侧头,下外侧壁为腓肠肌外侧头和不恒定的(足石)肌,顶为腘筋膜,底自上而下为股骨的腘面,膝关节囊的后壁和腘肌。内容:在正中线上由浅入深依次为胫神经,腘静脉和腘动脉,还有沿窝外上界走行的腓总神经,以及腘血管周围的腘深淋巴结。窝内主要结构之间有大量的脂肪组织充填。 14.踝管的组成和内容。 组成:连于内踝与跟骨结节之间的屈肌支持带和跟骨内侧面之间构成踝管,屈肌支持带并向深部发出三个纤维隔,将踝管分成四个骨纤维管道,对肌腱起约束作用,对血管和神经起保护作用。内容:由前向后依次是胫骨后肌腱及其腱鞘,趾长屈肌腱及其腱鞘,胫后血管和胫神经,姆长屈肌腱及其腱鞘。 15.上纵隔由浅入深有哪些结构? 胸腺,左右头臂静脉及上腔静脉,左右膈神经及迷走神经,左喉返神经,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气管胸部,食管胸部的一部分,胸导管等。 17,后纵隔得内容。

局部解剖学笔记整理

上肢 1. 锁骨、第1 2. 腋窝内主要有臂丛锁骨下部及其分支、腋 动脉及其分支、腋静脉及其属支、腋淋巴结和 疏松结缔组织等。 3. 斜方肌深面有菱形肌、头颈夹肌、肩胛提肌。翻起菱形肌,暴露上后锯肌。 4. 三角肌深面有一疏松结缔组织间隙,间隙中有腋神经和旋肱后动脉,旋肱后动脉与旋肱 前动脉吻合。 5. ● 胸内侧神经 ● 胸外侧神经 ● 胸长神经 ● 胸背神经 ● 肩胛上神经 ● 肩胛下神经(上、下支) ● 肩胛背神经 ● ● 锁骨下神经 ● 前臂内侧皮神经 ● 臂内侧皮神经 ●

●穿出:胸肩峰动脉、胸外侧神经 ●穿入:头静脉、锁骨下淋巴结群输出管 ●肩胛切迹上方有肩胛上横韧带,相当于“桥”,桥上是陆军(army),对应artery,桥下 是海军(navy),对应nerve。所以肩胛上动脉在上,肩胛上神经在下。 14.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的肌腱形成腱板围绕肩关节,称肌腱袖(肩袖)。 17.2条肱静脉伴行肱动脉,在臂中部有贵要静脉汇入肱静脉

● 肌肉:肱二头肌(上界)、肱肌;肱桡肌(下外侧界)、旋前圆肌(下内侧界) ● 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 ● 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 ● 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 20. 21. 前臂肌前群(起止点、作用见教材P304) ● 第一层: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从桡侧至尺侧) ● 第二层:指浅屈肌; ● 第三层:指深屈肌、拇长屈肌; ● 第四层:旋前方肌。 22. 前臂前区动脉(图谱P55) ● 桡动脉、桡动脉掌浅支、骨间总动脉、骨间前动脉、尺动脉、尺动脉掌浅支 ● 桡动脉——在肱桡肌内侧缘行走;尺动脉——在指浅屈肌深面和内侧缘走行 ● 桡动脉←—肱动脉—→尺动脉→骨间总动脉→骨间前动脉 (右臂) 23. 24. X≠Y : 正中神经 旋前圆肌浅(肱)头 旋前圆肌深(尺)头 尺动脉、静脉 尺神经

人体机能学练习题(第十章 泌尿生理)

第十章泌尿生理 一、名词解释 1.肾小球滤过率; 2.滤过分数 3.有效滤过压 4.渗透性利尿 5.肾脏的球—管平衡; 6.肾糖阈 7.水利尿; 二、填空题 1.肾血流的自身调节发生在肾血管的____________,当肾动脉血压变动在____________________范围内均能发挥作用。(入球小动脉 80~180mmHg) 2.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代数和。(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静水压) 3.醛固酮作用于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产生____________作用,ADH与醛固酮的作用部位相同,使小管的上皮细胞对_______的通透性增加。(保钠保水排钾水) 4.终尿中的Na+主要来自于____________,而其中的K+主要来自于________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肾小球的滤过远曲) 5.酸中毒时,____________交换增强,____________交换减弱,血中K+浓度_________,同时尿中NH4Cl排出量________。(Na+-H+ Na+-K+升高增多) 6.血浆_______渗透压升高,ADH分泌_______。Na+或K+________使_________分泌升高。(晶体增加降低醛固酮) 7.大量饮清水,使血浆晶体渗透压________产生的利尿称为_________,由于血中_________含量降低而引起小管液中溶质浓度____________产生的利尿称____________。(降低水利尿 ADH 升高渗透性利尿) 8.肾脏中____________可以感受肾小管液中NaCL量的变化,而____________具有合成分泌肾素的功能。(致密斑近球细胞) 9.大量出汗尿量减少,主要由于血浆_________渗透压________,引起__________分泌增加所致。(晶体升高 ADH) 10.肾盂或输尿管结石的情况下,囊内压,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滤过率,尿量。(升高下降下降减少) 11.引起ADH释放的有效刺激是和。(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循环血量减少)

局部解剖学重点归纳

局部解剖学教案 绪论,下肢前面浅层结构 【学习内容】一、股前内侧区浅层结构 (一)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 内踝前方→股骨内侧髁的后方→隐静脉裂孔 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 ◆大隐静脉曲张 ◆大隐静脉穿刺或切开常选部位 (二)腹股沟浅淋巴结superficial inguinal lymph nodes 10~13个,呈“T”型排列,分纵横两群。横群:腹股沟韧带下方,收集腹前壁下部、臀部、会阴部、肛门、外生殖器和子宫底等结构的淋巴。纵群:大隐静脉近端的两侧,为腹股沟下外、内侧浅淋巴结,收集足、小腿内侧及大腿浅部的淋巴 (三)皮神经概况 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前皮支、隐神经、闭孔神经皮支、足背外侧皮神经、腓浅神经→足背内侧、中间皮神经 (四)阔筋膜broad fascia 阔筋膜增厚→髂胫束,临床上常用以缝合或修补体壁薄弱和缺损 阔筋膜缺口→隐静脉裂孔(卵圆窝),筛筋膜 阔筋膜发出3个肌间隔: 外侧肌间隔(较强) 内侧肌间隔(较薄) 股后肌间隔(薄弱) 二、小腿前区浅层结构 (一)皮神经概况 隐神经(L2、3):小腿内侧 腓浅神经(L4,S1、2) 足背皮神经(内侧到外侧):隐神经、趾背神经、足背内侧皮神经、足背中间皮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二)深筋膜的有关结构 小腿深筋膜在踝关节附近增厚,形成支持带以约束有关的肌腱。 伸肌支持带:小腿横韧带、小腿十字韧带 腓骨肌支持带 屈肌支持带:分裂韧带 【小结】一、阴股沟皮瓣 下肢皮肤内侧(特别为股内侧)较薄,皮脂腺较多;外侧和后部较厚。大腿前、内侧皮肤面积较大,位置隐蔽,因此股前部和内侧区为皮瓣理想的供区之一。以阴股沟皮瓣为例: 1.皮瓣范围会阴部与股部之间的沟称阴股沟。该皮瓣前达耻骨结节平面;后达肛门中点平面;内侧男性达阴囊根部,女性达大阴唇外侧,可供范围约15×8 cm。 2.皮瓣的特点 (1)供区皮肤薄而柔软,绝大部分无毛,具有一定弹性,皮脂腺丰富,皮肤湿润,尤以阴囊(阴唇)外区更佳。 (2)供区血管神经丰富。 (3)部位隐蔽,切取后供区可直接缝合。 3.皮瓣的动脉 (1)阴部外动脉:起于股动脉;

局部解剖学实验操作指导

. 解剖操作简介 局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个局部层次结构及各器官之间的位置与毗邻关系的科学。它是临床医学课程尤其是外科学的重要基础课程。局部解剖学的学习方法与系统解剖学不同,系统解剖学是通过理论大课的讲授和实验小课的示教见习进行学习;而局部解剖学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大量的实地解剖操作和少量的阶段总结性大课进行学习的。因此,实地解剖操作学习局部解剖学的主要方法,是掌握人体解剖学知识的重要实践过程。通过解剖、观察和辨认,不仅能巩固已获得的系统解剖学知识,而且将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人体各局部的层次结构和各器官之间的毗邻关系,为学习临床医学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实践,在实地解剖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尸体标本,在教员指导下,严格按照解剖操作步骤和要求,认真细致地进行解剖,细心观察和辨认各层次结构,并作阶段性的归纳总结,真正按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掌握局部解剖学知识。 为了更好地进行实地解剖操作,在解剖尸体之前,先简要介绍一下解剖操作的方法和要求。 一、解剖操作前准备 1、每次课前应预习《局部解剖学》和《局部操作指导》,明确本次课的目的要求、解剖部位的层次结构和毗邻关系以及操作步骤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第一次进实验室前学员要进行分组,每个实验室分成若干个组,每组分成4个小组解剖1具标本,每个小组由3~5名学员组成。 3、小组成员要进行分工,要安排主刀、助手、阅读教材和指导者。每个角色要定期交换,使每个学员都有解剖操作的机会。 4、准备好各种操作器械,如刀、镊、止血钳,此外还有咬骨钳、肋骨剪等。 5、放置好尸体的位置。 二、常用的解剖器械及其使用方法 在实地解剖过程中,常用的器械有刀、剪、镊、止血钳和组织钳,此外还有咬骨钳、肋骨剪、锯子、骨凿和锤子等。 1、刀有解剖刀和手术刀两种,现一般使用手术刀。通常用于切开皮肤、翻起皮瓣以及切割各种组织。持刀的方式有执笔式持刀法和指压式持刀法之分。前者与持钢笔的姿势相同,解剖操作时多用此法。后者则将刀柄握于拇指与中指、环指及小指之间,食指压在刀背上,此法除用于作较长的皮肤切口外,一般均不采用。 2、止血钳有各种不同形式的止血钳,其用途亦不尽相同,一般用于钳夹各种组织,亦可借助止血钳分离各种组织结构。持止血钳的方法是将止血钳柄套在拇指和环指上,食指紧贴于止血钳背,起导向和稳定作用。 3、镊含有各种不同形式的镊,用于固定各种组织器官,以免滑动,便于解剖。亦可借助镊剥除各种组织。除固定皮肤采用有齿镊外,固定其它各种组织器官均宜用无齿镊。持镊法与握笔姿势相同。 除上述常用的解剖器械外,还有剪、组织钳、咬骨钳和肋骨剪等器械,将在使用时逐一介

人体机能学大纲zhongxiyi231

新疆医科大学 人体机能学教学大纲 (供中西医结合、中医、针灸推拿、针灸推拿-外向型专业用) 基础医学院生理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2005年3月30日

Ⅰ前言 人体机能学是研究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及其机理的一门科学,它是综合了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基本内容而设立的一门基础医学主干课程。 人体的功能十分复杂,在研究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机制时,必然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水平来探讨。因此,人体机能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了细胞、器官、系统不同水平及人体整体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活动规律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内在的生物化学反应;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疾病状态下的病理生理功能变化及其机制。 人体机能学与医学的关系非常密切,人们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起关于人体正常机能的知识,并且由一些科学工作者将这些知识总结概括为人体机能学的理论。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使得人体机能学的研究更加深入,其理论知识也不断更新和提高;而人体机能学的这些新成就又迅速应用于临床实践之中,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学生学习人体机能学,就要学好这一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熟悉和掌握了正常人体功能与患者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才能深刻地认识和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疾病的原理与措施,才能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医疗实践,并在实践中有所创新和发展。 根据学校为适应教学改革与学科调整新制定的教学计划、国家医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和面向21世纪教材制定了人体机能学教学大纲。大纲规定了每章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即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要求教师讲深、讲透,学生深入领会和记忆其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要求教师重点讲解,学生应在全面理解基础上抓住重点;一般内容不标示,教师可概括讲解或学生自学)。 根据中西医结合、中医、针灸推拿、针灸推拿-外向型专业教学计划,人体机能学总学时为16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08学时,实验教学54学时。理论:实验= 2:1。

口腔颌面局部解剖学重点

口腔颌面局部解剖学重点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口腔颌面部解剖学 名词解释: 1、翼点:由顶骨、额骨、颞骨、蝶骨大翼四骨结合形成的“H”形的缝结构。临床意义:其内面由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当颞骨骨折时可将其撕裂而出血,形成硬脑膜外血肿。 2、翼腭窝:位于眶尖的下方,略呈椎体形,主要由上颌骨、腭骨和蝶骨翼突围成。向前经眶下裂通眼眶;向后上经圆孔通颅中窝;向内经蝶腭孔通鼻腔;向后经翼管通破裂孔;向外经翼上颌裂通颞下窝。向下经翼腭管出腭大孔通口腔。因而翼腭窝是通向眼眶、鼻腔、口腔、颅中窝、颅底及颞下窝的交通要道。 3、颧弓:颧弓由颧骨颞突和颞骨颧突组成,形成面部的骨性隆凸,其下缘由咬肌起始,并有颞深筋膜附着于颧弓的内外面。 4、危险三角区:面静脉部分行走于肌肉中,肌收缩时,血液可返流,有的静脉内瓣膜少而薄弱,难以阻挡逆流,当上唇和鼻根部炎症,若处理不当,可导致颅内海绵窦炎症。临床上将鼻根部至两侧口角三角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 5、面动脉:舌骨大角的稍上方、二腹肌后腹下缘处,起于颈外动脉的前壁,行向前内上方,经二腹肌后腹与茎突舌骨肌深面,进入下颌下三角→穿下颌下腺鞘→腺上缘→腺上面的沟或腺实质内急转向外→咬肌附着处前缘→弓形绕过下颌骨体的下缘上行→面部(经面神经下颌缘支深面)→笑肌、颧大肌深面、颊肌浅面、面静脉的前方迂曲行向前上→口角、鼻翼外侧→眼内眦→内眦动脉。 6、面静脉(即面前静脉):内眦静脉→循面动脉后方斜向后外下方→咬肌前下角→颧大肌、笑肌、颈阔肌的深面及颊肌、咬肌的浅面→穿颈深筋膜浅层→颈部→斜向后下→下颌

人体机能学第

人体机能学第1-2章复习题 来源:作者:俞朝阳发布时间:2010-04-20 04:11 阅读次数:1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 反应 2. 兴奋性 3. 稳态 4. 反射 5. 负反馈 6. 正反馈 7. 内环境 8. 神经调节 9. 体液调节 10. 阈电位 11. 钠泵 二、填空题 1.人体生理学是研究_________的科学,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个水平研究生命过程。 2.生理学本身是一门_________科学。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_________实验和_________ 实验。 3.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_________和_________,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4.生物体不断分解自身成分,将分解产物排出体外,并将分解产物释放的能量供机体利用的过程称为 _________。 5.生物体功能调节的三种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_________。6.反应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_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 7.细胞或生物体受刺激后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称为_________。 8.刺激引起某组织兴奋时,如果阈值较低,表明该组织的_________较高。 9.可兴奋组织通常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兴奋组织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标志是_________。10.神经纤维在单位时间内最多发生的兴奋次数,只取决于_________的长短,而与刺激的_________无关。 11.细胞受到刺激而发生反应时,其_________要发生周期性变化。在这个周期中的_________期,任何强度的刺激都不能引起细胞的反应。 12.正反馈是指反馈信息对_________起_________。 13.反射弧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五个部分组成。 14.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机体进行的调节过程一般属于_________反馈过程。 是指机体具有的根据外环境情况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和关系的功能。 1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结构基础是________,神经调节的特点是_______. 三.判断题 1. 体内大多数属于负反馈调节,它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 2. 阈刺激、阈上刺激作用于单一神经纤维上,所引起的动作电位幅度相同。 3. 内环境稳态是指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局部解剖学知识点

绪论 局部解剖学regi on al a natomy是按照人体的局部分区来研究器官和结构的位置、形态、体表标志与投影、层次和毗邻关系等的学科。 第一章头部 1.眶上切迹supraorbitaInotch:即眶上孔,位于眶上缘的内、中1/3交界处,距正中线约 2.5cm,眶上血管和神经由此通过。 2.髁突condylar process位于颧弓下方,耳屏的前方。在张、闭口运动时,可触及髁突向前、后滑动,若髁突滑动受限,将导致张口困难。 3.乳突mastoid process位于耳垂的后方,为一圆锥形隆突,其根部的前内方有茎乳孔,面神经由此出颅,在乳突后部的内面为乙状窦沟,容纳乙状窦。乳突根治术中,注意不要损伤面神经及乙状窦。 4.颊脂体:浅筋膜由疏松结蹄组织构成,其中颊部脂肪聚成的团块称为颊脂体。 5.面部“危险三角区”:面静脉经内眦静脉、眶内的眼上静脉和海绵窦相交通。口角平面以上的面静脉一般无静脉瓣,面肌的收缩可促使血液逆流,因此在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区内,若发生化脓性感染时,易循上述途径行至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故此区有面部“危险三角”之称。 6.头皮颅顶部“危险区(层)”:腱膜下间隙有出血时,易广泛蔓延,常形成较大的血肿,其瘀斑可出现至上眼睑皮下,此隙内有若干导静脉,分别与颅骨的板障静脉及颅内的硬脑膜窦相通,若发生感染可经此通道继发颅骨骨髓炎或向颅内扩散,因此称腱膜下隙为颅顶部的“危险区”。 7.Willis环又称大脑动脉环:位于脑底下方、蝶鞍上方,视交叉、大结节、乳头体周围,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段、两侧后交通动脉和两侧大脑后动脉始段吻合而成,当构成此环的某一动脉血液减少或被阻断时,通过环调节,血液重新分配,以减少缺血部分,维持脑的营养和机能活动。其可将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相互吻合,是建立脑侧支循环的重要结构,同时其还将左右两侧大脑半球相互联系。 8.翼点pterion:位于颧弓中点的上方约两横指处,由蝶骨、额骨、顶骨和颞骨连接而成,多数呈“H'形,翼点是颅骨的薄弱部分,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时, 易发生骨折,并常伴有该动脉的撕裂出血,形成硬膜外血肿。

局部解剖学提纲

《局部解剖学》期末复习概要 头部 一、额顶枕区(P86-88) 皮肤 浅筋膜(皮下组织)“头皮” 1、层次帽状腱膜及颅顶肌(额、枕肌) 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腱膜下间隙) 颅骨外膜 2、头部皮肤特点:厚,致密,腺体、血管丰富 3、浅筋膜血管神经分布: 前组:滑车上神经和动静脉、眶上神经和动静脉 后组:枕动静脉和枕大神经 外侧组:颞浅动静脉和耳颞神经 4、帽状腱膜:连接枕额肌额腹和枕腹 5、腱膜下间隙:连接疏松,移动度大 二、面部浅层结构(P77-78) 1、皮肤和浅筋膜:薄,疏松,富有弹性,有颊脂体,腺体、血供丰富,好发囊肿和疖肿 2、血管:面动脉、面静脉(无瓣膜,与颅内海绵窦相通) 3、神经支配:面神经支配面肌(表情肌)运动,三叉神经支配感觉 三、“危险三角”(P77) 指口裂以上两侧口角至鼻根的三角形区域。因该处面静脉与颅内

海绵窦相交通,且静脉内无瓣膜,若面部感染处理不当(如挤压化脓处),可导致细菌栓子进入海绵窦,造成颅内继发感染。 四、面神经颅外分段(P81) 1、面神经的路程: 穿出茎乳孔—(第1段)—进入腮腺被覆盖(第2段)——出腮腺(第3段) 2、各段特点: 第1段:显露面神经主干 第2段:在腮腺内分支,腮腺肿大可压迫面神经 第3段:分成5组分支(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 五、腮腺咬肌区(P80-82) 1、内容:腮腺、咬肌、腮腺导管、腮腺淋巴结、血管神经等 2、“腮腺床” 由腮腺附近的肌肉(茎突诸肌)、血管(颈内动静脉)和神经(舌咽、迷走、舌下和副神经)构成。 3、穿过腮腺的结构:(由浅入深) 面神经、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耳颞神经 颈部 一、颈深筋膜的层次及筋膜间隙(P105) 1、层次:封套筋膜、内脏筋膜、椎前筋膜 2、筋膜间隙:胸骨上间隙、锁骨上间隙、气管前间隙、咽后间隙、 椎前间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