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学史分期

中国语言学史分期
中国语言学史分期

中国语言学史分期

中国语言学史的分期

中国语言学史分为六期:

第一期:先秦——中国语言学的萌芽期

这个时期的表现是:诸子著作中有关语言问题的论述方面及训诂学的产生萌芽。

首先是诸子的语言观,表现在:

(1)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孔子认为,只有正名,国家的政策和官员们的言论才能统一,政令才能顺利地下达,政事才能成功,礼乐才能复兴,刑罚才能准确,老百姓才能有所依从。只有通过正“名”以正实,重建社会的和政治的关系与制度,使其名实相符。君主和各级官员们都按照自己的名份来行事,就能够实行"仁"政,建立起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秩序。这样社会便可以转危为安,转乱为治。

由于其政治主张在各国都无法采纳,于是开始修《春秋》,想通过编书来实现他的政治主张,他寓褒贬于一字,在语言运用上非常严肃。《公羊传》、《谷梁传》里分析《春秋》的语言很注意孔子的正名思想。我国训诂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孔子在谈论正名问题的时候,对语言的运用也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他反对过于浮华的辞藻。主张言辞足以达意,这就是《论语?卫灵公篇》

所说的“辞达而已”。《论语》里还提到言语的朴实和有文采是对立的两方面,君子要使这两方面配合得当,统一起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些看法,今天还有积极意义。修辞学的著作谈到修辞的起源,还是认为孔子起了很大作用。

(2)老子著有《老子》,这本书在第一章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其中第二个“道”的一是就是称说,也就是言语表达。第一个与第三个“名”是名称,第二个“名”是动词“取名。”名称与事物的关系,用今天语言上的惯用的说法就是解决语言在认识过程中作用的问题。老子以后,不少学者也都谈到了这个问题。

(3)墨子,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其著作《墨子》里面有些论述反映了当时人对语言问题的看法。如“循所闻而得其意,心之察也。”“言,口之利也。”“执所言而意得见,心之辩也。”这些话谈到了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的过程。

(4)荀子,名况,赵国人。《正名篇》的写作目的在于语言的社会实践是为政治服务的。内容上大大超过了孔子的正名论。名实关系的社会约定性在文中占有重要地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这些话就说明了名称与所表示的事物之间关系的约定俗成原则。,也就是语词成立的社会因素。当然他没有用“社会”这个词,用的是“群”。在名的分类方面,荀子和墨子也不同。

其次是训诂学的萌芽,表现在:

(1)《公羊传》中写道“《春秋》贵贱不嫌同号,美恶不嫌同辞。”这实际上是指古汉语里同一个词兼有正反两方面意义的现象。

(2)《谷梁传》不止一次提到了“名从主人”的问题。

其一,鲁桓公二年(公元前710年),“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孔子曰‘名从主人,物从中国’,故曰郜大鼎也。”这里是说,孔子是依照“名从主人,物从中国”的原则将郜大鼎之名记于、《春秋》的,郜是春秋国名,在今山东省城武县东南十八里。鲁隐公十年(公元前713年)宋灭郜,并取其所铸之鼎。桓公又从宋得到这个鼎。《公羊传》记此事说“此取之宋,谓之郜鼎何?器从名(从本主名名之),地从主人(从后所属主人)。”对照《谷梁传》可见,“名从主人”是指器物之名遵从原主人所定之名。

其二,鲁襄公五年(前568年),“会吴于善稻,吴谓善,伊;谓稻,缓。号从中国,名从主人。”其注云“夷狄所号地形及物类当从中国言之,以教殊俗,故不言伊缓,而言善稻。人名当从其本俗言。”此注说得十分明白,所谓号是指地形及物类的名称,这些名称应当依从“中国”的叫法,(“中国”是当时对周王朝名义上统辖区域的称呼,又特指周直接控制的中原一带。)为的是教化夷狄。《左传》记此事为“会吴于善道。”古时地名无定字,依音书之,故善稻可作善道。从《谷梁传》及其注来看,似乎吴地将善稻叫作伊缓,并不是一地两名,而是一名两音,是“中国”音与方音的不同。这说明“号从中国”包含有在地名读音上,方音要服从中国音的意思。至于“名从主人”只是作为与“号从中国”并列对举出现,其意为:人名要遵从本名。

其三,鲁昭公元年(前541年)“晋苟吴帅师败狄于太原。中国曰大原,夷狄曰大卤,号从中国,名从主人。”这里大原,在今太原市西南约二十五里,《公羊传》亦记为大原,而《左传》记为大卤。可能大原、大卤为一名两写。《谷梁传》引“号从中国,名从主人”的原则,认为夷狄名应当服从中国名。“名从主人”在这里仍是并列对举。

其四,昭公五年(前537年)“叔弓帅师败莒师于贲泉。狄人谓贲泉失台。号从中国,名从主人。”贲泉,古莒、鲁交界之地。《公羊传》作濆泉,《左传》作蚡

泉,盖一名三写,而《谷梁传》说狄人称为失台,可能是贲泉之地的别种语言名称。果如是,“号从中国,名从主人”原则又显示更进一层的意义,不仅方音要服从“中国”音,而且,若一地有两种语言的名称时,应取“中国”的称呼为正式地名。

从上述摘引分析来看,《谷梁传》所载“名从主人”并不具有使用地名应尊重地理实体所在地国家、民族和人民的习惯这层意思,甚至与地名根本无关,只是器物名、“人名当从其本俗言”的意思。在谷梁的词典里,今天所说的地名,不属“名”,而是属于“号”的范畴,疑此划分在先秦是较为明确的,汉以后才出现地名一词。“号从中国”与地名大有关系,这个原则、要求,一名多音、一地多名的,都要依从“中国”习惯,为的是“以教殊俗”,显示了儒家处理地名问题上的大一统思想。

与此同时,以上两部书都提到了语法分析的问题,而且还有不少解说虚词的地方。

再次是综合词典的编写,表现在:

《尔雅》一书的编写应该是战国晚期的学者缀拾前代故训而成,它是先秦时期的著作。《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词典。《尔雅》也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列入十三经之中。其中,“尔”或作“迩”是“接近”、“走近”的意思;“雅”字从牙从隹,“牙”指前排上下齿,用于咬文嚼字;“隹”原指尖嘴鸟,在此表示“锥形”;“牙”与“隹”联合起来表示“锥形牙”,即“犬齿”。古人视犬齿为“基准牙”,故“雅”有“基准”、“标准”的意思,通“正”。“雅言”就是古代的官方语言,就是标准语、规范语。“尔雅”就是“使人们的语言接近标准”之意。《尔雅》是后代考证古代词语的一部著作。《尔雅》被认为是中国训诂的开山之作,在训诂学、音韵学、词源学、方言学、古文字学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其中的今话是汉代的话。《尔雅》是我国第一

部按义类编排的综合性辞书,是疏通包括五经在内的上古文献中词语古文的重要工具书。

《尔雅》全书收词语4300多个,分为2091个条目。这些条目按类别分为“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yuè)”、“释天”、“释地”、

“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chù)”等19篇。这19篇的前3篇与后16篇有显著的区别,可以分成两大类。前3篇,即“释诂”、“释言”、“释训”解释的是一般语词,类似后世的语文词典。《尔雅》后16篇是根据事物的类别来分篇解释各种事物的名称,类似后世的百科名词词典。其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等4篇解释的是亲属称谓和宫室器物的名称。

第二期:秦汉——中国语言学的确立期

这个时期的表现是:秦帝国的“书同文”文字政策的颁布,古书注释的大量出现。

(1)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苌著有《毛诗故训传》。中国研究《诗经》的著作,即《毛诗故训传》。简称《毛传》,30卷。现存的毛诗每篇都有一个题解,叫做“小序”。其作者大部分已不可考。现在一般都认为解说文字除少数几篇可信以外,大部分都不可信。但是毛诗序对后人的影响非常大。古人做诗、写文章用典都爱用里面的解释。所以《毛诗》就是《诗经》的《毛传》。

《毛诗故训传》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诗经》注本,全书以解释字义为主,其章句训诂大抵取自先秦群籍,保存了许多古义。东汉末年,郑玄为之作《笺》,唐代孔颖达又进一步疏解《毛传》、《郑笺》而作《毛诗正义》,遂使《毛传》在经学研究领域地位不断提高。但毛亨解诗,常以封建伦理观点歪曲诗的主旨,语多附会,不足凭信。通行版本有《十三经注疏》等。

(2)《郑玄<毛诗笺>研究》以汉代学术为背景,通过严密的考证,采用统计、分析和比较等方法,从文献学、文学、哲学、文字学等多角度对《毛诗笺》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着重论述其校勘和注释成就及其所反映的主要思想。创新之处在于挖掘了笺注中所蕴涵的德治、阴阳和谶纬思想,弄清了郑玄融合今古文的大体情形,对郑玄引用经典、笺序释兴等情况作了充分的论证说明,这些对致力于汉代学术、《诗经》学和郑玄经学研究的学者无疑具有启发作用。

(3)王逸,东汉文学家。字叔师,南郡宜城(今属湖北)人。安帝时为校书郎,顺帝时官侍中。所作《楚辞章句》,是《楚辞》最早的完整注本,颇为后世学者所重视。《楚辞章句》是《楚辞》注本。《楚辞》为西汉刘向所辑,原为十六卷,王逸增入己作《九思》一卷,改编为十七卷。书中对《楚辞》各篇作了文字注解,记述了各篇的创作由来和作者经历。是《楚辞》最早的完整注本。

王逸注释《楚辞》的体例是,逐句作解,着重训诂,大多言之有据。他其实是完成了当时的一个集大成的工作。这部书中所凝结的,除了他个人的勤奋努力之外,其实还有在他之前或与他同时的很多汉代学者的辛勤与智慧。刘向、贾逵、班固、马融等前辈大家的遗说,就有一些是靠《楚辞章句》才得以保存。王逸虽然很有自己的见解,但是并不囿于一己之见,他常常用“或曰”来引用别人的观点。王逸《楚辞章句》是楚辞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王逸之后,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再出现优秀的《楚辞》注本。

(4)扬雄(公元前53,18)是著名的辞赋大家,同时也是科学家、哲学家和语言学家,名副其实的一位“通人”。

他花了27年时间,记录了大量的方言口语词汇,并整理成《方言》一书,成为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方言比较词汇集。扬雄《方言》历来备受推崇,影响深远,但素称难读。《方言》之难读,大概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年代久远,流传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文字讹、脱、衍、倒等问题,需要校勘复原;二是《方言》多奇字

僻字,需要考释;三是《方言》所记均为西汉口语词,有不少在古籍中难觅例证,流存于后世方言中的也不多,因此释义极难。从晋代郭璞为《方言》作注以后,研究《方言》者代不乏人,而尤以清代以来为盛。华学诚先

生的新著《扬雄方言校释汇证》(中华书局2006年9月第一版)是继钱绎《方言笺疏》和周祖谟《方言校笺》之后既能全面反映历代《方言》研究成果,又能代表当代学术水平的一个新校注本,赵振铎、方一新等先生称此书是校释《方言》的集大成之作。此书于2007年11月荣获北京大学第12届王力语言学奖金一等奖。

(5)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省郾城县)人,《说文解字》一书的作者。东汉之初,许慎在汉字研究领域竖起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在许慎著《说文解字》以前,中国没有文字学著作。收集全部流行汉字,介绍它们的造字方法,分析每个汉字的形、音、义结构……这样的著作,只有一部《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收集了当时流行的汉字9353个,用秦汉常用的小篆书体,把它们全部摹写下来;个别字的古文、大篆与小篆书体不同,《说文解字》也为它们做出记录,这给我们今天研究文字源流、变化提供了绝好的材料。

《说文解字》给汉字建立了540个部首,所以,从部首法创立之后,《玉篇》、《康熙字典》、《辞源》、《辞海》,纷纷采用。直到今天编辑辞书,也还离不开此法。特别是一些上古文字字典的编纂,不仅离不开部首,甚至还必须依照《说文解字》的十四卷分部,如《甲骨文编》、《金文编》等。

(6)刘熙(生卒年不详,约生于160年左右),或称刘熹,字成国,北海(今山东昌乐)人,官至南安太守。东汉经学家,训诂学家。生当汉末桓、灵之世,献帝建安中曾避地交州。著作有《释名》。

《释名》是一部从语言声音的角度来推求字义由来的著作,它就音以说明事物得以如此称名的缘由,并注意到当时的语音与古音的异同,对后代训诂学因声求义的影响很大,同时也是研究汉语语源学的要典。其体例仿照《尔雅》。刘熙在自序

中说:“熙以为自古造化制器立象,有物以来,迄于近代,或典礼所制,或出自民庶,名号雅俗,各方多殊。……夫名之于实,各有义类,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之意。故撰天地、阴阳、四时、邦国、都鄙、车服、丧纪,下及民庶应用之器,论叙指归,谓之《释名》,凡二十七篇。”这段话说明了他编这部书目的在于探讨各种名称得名的由来,书名就表现了他的旨趣。今本《释名》将27篇分为8卷,所释为天、地、山、水、丘、道、州国、形体、姿容、长幼、亲属、言语、饮食、采帛、首饰、衣服、宫室、床帐、书契、典艺、用器、乐器、兵、车、船、疾病、丧制。这代表了刘熙对语词所表示的事物的一种分类。

《释名》解释事物的名称,完全从声音上去探索,它要考求语词音义之间的关系,说出事物所以如此称名的缘由。如:“日,实也”,“月,阙也”,这本是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的解释。但《释名》却要说出道理来,作了进一步的解释。“日,实也,光明盛实也”;“月,阙也,满则[复]阙也”其它如:“冬,终也,物终成也”;“彗星,光梢似彗也”;“身,伸也,可屈身也”;“脊,积也,积续骨节终上下也”等等。诸如此类,都是以音求义,在训诂学上称之为声训,亦称音训。《释名》就音以说明事物如此称名的缘由,但《释名》的不少解释出于主观臆断,穿凿附会,没有实际的根据,也并非是经过系统的探索而得出来的,因而缺乏科学性。《释名》虽有明显的缺陷,但这部书却是我国音训词典的先河,对后代双声叠韵的词书的编撰,有不小的影响,在古汉语研究方面,也颇有用处。首先是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汉代的语音和方言;其次是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书中的词义和事物。另外,它也启发我们从语音方面去理解词义和探索义近的形声字之间的关系。一千七百多年以前就有这样具有语源性质的书,这是很可贵的。其所以能流传至今而没有亡佚,既与人们想追寻语源的心理有关系,也与它在语源学上的地位和影响有关系。

第三期:六朝隋唐时代——中国语言学传统学科的健全期

这个时期表现在:训诂学、文字学有较大发展,汉译佛经大量出现,最为明显的是产生

了音韵学。主要人物及其代表作有:

(1)郭璞是东晋著名学者,也是文学家和训诂学家。

郭璞花18年的时间研究和注解《尔雅》。《尔雅》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解释语词的著作。它大约是秦汉间的学者,缀集春秋战国秦汉诸书旧文,递相增益而成的。全书19篇,其中最后7篇分别是:《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和《释畜》。这7篇不仅著录了590多种动植物及其名称,而且还根据它们的形态特征,纳入一定的分类系统中。

《尔雅》保存了中国古代早期的丰富的生物学知识,是后人学习和研究动植物的重要著作。郭璞更是把《尔雅》视为学习和研究动植物,了解大自然的入门书。他说:“若乃可以博物不惑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者,莫近于《尔雅》。”但是,《尔雅》成书较早,文字古朴,加上长期辗转流传,文字难免脱落有误,早在汉代就已经不易被人看懂。因此,在郭璞之前已经有刘歆、樊光、李巡、孙炎等人,为《尔雅》作注。而他的注解以当时通行的语言,解释了古老的动、植物名称,并为它注音、作图,使《尔雅》成为历代研究本草的重要参考。而郭璞开创的动、植物图示分类法,也为唐代以后的所有大型本草著作所沿用,可谓集前代《尔雅》学之大成。

(2) 陆德明撰写了《经典释文》,它是古人读经书时用的字典,共30卷。它以考证古音为主,兼辨训义,引用古书《周易》、《尚书》、《诗经》、《春秋三传》、《论语》、《孝经》、《庄子》等。是保存古代音训较早的一部字典,为后世推崇。解释儒家经典文字音义的书。首为《序录》,主要说明本书的内容安排和经学的传授源流。次《周易》一卷,《古文尚书》二卷,《毛诗》三卷,《周礼》二卷,《仪礼》一卷,《礼记》四卷,《春秋左氏传》六卷,《公羊传》一卷,

《谷梁传》一卷,《孝经》一卷,《论语》一卷,《老子》一卷,《庄子》三卷,《尔雅》二卷。其中因唐代《孟子》尚不为经书,故未收入。而《老子》、《庄子》因魏晋以后影响很大,故也收入。

《经典释文》对所注之书,均标明书名和章节,然后摘录字句,注释音义,绝大多数字都标明反切或直音。作者不仅为经典本文注音,而且还为注文注音,全书共收录汉魏六朝二百三十余家的各种音切和诸家训估。因绝大多数音训原书都已失传,故本书保存的资料弥足珍贵,后世治文字、音韵、训诂之学者,均崇此书。

(3)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今河北省冀县,一说衡水县)人,唐代著名经学家、教育家,生于隋唐之际的官宦之家。

著有《五经正义》共180卷,其中包括《周易正义》14卷,《尚书正义》20卷、《毛诗正义》40卷、《礼记正义》70卷、《春秋左传正义》36卷。前后历时30余年,参与者约50余位著名学者。其中《周易》用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尚书》为梅颐本汉孔安国传;《诗经》用汉毛亨传、郑玄笺;《礼记》用郑玄注;《左传》用晋杜预注。各经大多依据自古以来,特别是两汉魏晋南北朝至隋的多家注释整理删定而成,“事必以仲尼为宗”,试图“去其华而取其实,欲使信而有征。”虽然,在编撰中曾出现过不少疏漏,可作为儒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环节和集大成之作,它仍是前无古人,有重要历史地位的。不仅对唐代文化、思想、哲学、教育、伦理、社会舆论等的发展变化起过一定的作用,也对后世产生重要的影响。

(4) 吕忱著有《字林》,它收字12,824个,按《说文解字》540部首排列,已佚。

《字林》是一部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字书。《隋书?经籍志》题晋弦令吕忱撰,七卷。《魏书?江式传》说:“宣武帝延昌三年 (514)式上表曰:‘晋世义阳王典祠令任城吕忱上《字林》六卷,寻其沉趣,附托许慎《说文》……文得正隶,不差篆意也。’”又唐代封演《闻见记》说:“晋吕忱撰《字林》七卷,亦五百四十

部,凡一万二千八百二十四字。”由此可知《字林》即仿《说文解字》而作,收字比《说文》多3000多字,兼有异体,不过仍分为540部,全书7卷。在刘宋时扬州都护吴恭曾撰《字林音义》 5卷,见于《隋书?经

籍志》。

(5) 江式,南北朝北魏官吏,文字、训诂学家。字法安,陈留济阳(今河南兰考东北)人。擅长篆体,撰古今文字凡四十卷。

(6)顾野王著有《玉篇》,它是一部楷书字典,是有史以来,我国第一部用楷书书写的字典。它是今天现代汉字词典的雏形,很多时候,它的意义超过了本身。《玉篇》序言中开门见山地表明了作者的看法:“文遗百代,则礼乐可知;驿宣万里,则心言可述。”就是说文字可以克服语言交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他还认为正确使用文字,可以“鉴水镜于往谟,遗元龟于今体,仰瞻景行,式备昔文,戒慎荒邪,用存古典”。大同九年(543),书籍成稿,取名《玉篇》。

《玉篇》共30卷,是我国继许慎《说文解字》后又一部重要字典,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楷书字典。顾野王对魏晋时期异体字收集归类,共收集汉字16917个,这种处理方法被看作他的字书编纂体例特色之一。从体例上看,《玉篇》保存有广征博引的书证材料,具有文字训诂学方面的参考价值,体现顾氏辞书编纂思想的“野王案”,忠实反映了六朝时期社会用字和使用情况。

(7)唐代颜元孙的《干禄字书》是收录唐代俗文字的一部字书,对于研究近代汉字有重要参考价值。

(8)陆法言,隋朝音韵学家,临漳(今河北临漳南)人。他经过认真斟酌,于仁寿元年(601年)编成《切韵》五卷。陆氏家族不见容于隋朝,因此陆法言的著作只是私家著述。但是到唐以下却大为流行,因为他的书吸取了以前诸家韵书的长处。自《切韵》问世,六朝诸家韵书均逐渐消亡。《切韵》成为考订古音及作诗文的根据,研究汉语的中古音韵的主要资料,也是重要的语文工具书。唐孙愐《唐韵》、

宋陈彭年《广韵》及其他韵书均以《切韵》为基础修改演变而成。原书己佚。敦煌留有残本三种,互相补充,约成原书四分之三左右。《切韵》一书可追上古汉语,下启唐宋汉语。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又因为《切韵》代表了中国研究语音的规则标准,所以《切韵》成为汉语音韵学的第一经典,掌握《切韵》音系是了解和研究语音史的基础。

第四期:宋元明——中国语言学的拓展期

这一时期语言研究的范围拓宽。主要人物及其代表作有:

(1)陈彭年,《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五卷,是我国北宋时代官修的一部韵书,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由陈彭年、丘雍等奉旨在前代韵书的基础上编修而成,是我国历史上完整保存至今并广为流传的最重要的一部韵书,是我国宋以前的韵的集大成者。原是为增广《切韵》而作,除增字加注外,部目也略有增订。

《广韵》共收字二万六千一百九十四个,注文共十九万一千六百九十二字。所收之字按平、上、去、入分成四部,平声因字多分上、下两卷,上、去、入各一卷。全书分二百零六韵,其中包括平声五十七韵(上平声二十八韵,下平声二十九韵)、上声五十五韵、去声六十韵、入声三十四韵。每韵以开头一个字作为该韵的名称,叫做“韵目”,每一韵中则按字音声母或韵头的不同分组列字;每组收同音字若干,称为一个“小韵”,与二百零六个“大韵”相对而言,後人也有人管它叫做“纽”。全书共有三千八百多个小韵,每个小韵在开头的字下注明反切,并注明该小韵所收的字数;小韵中的其他字则只作或繁或简的释义,不再注音;但有又音的,则注明又切或“又音”,但这种“又音”只管这个被注的字本身,与同小韵的其他字无关,这与小韵首字下反切注音的性质不同。

(2)《集韵》是中国宋代编纂的按照汉字字音分韵编排的书籍。《集韵》在仁宗宝元二年(1039)完稿。《集韵》分韵的数目和《广韵》全同。只是韵目用字、部

分韵目的次序和韵目下面所注的同用、独用的规定稍有不同。字的又音,《集韵》比《广韵》增了很多,但

是《集韵》主要的特点还在于收字多,而且收的异体字特别多。一个字不管有多少不同的写法,又不管是正体,还是古体、或体、俗体,只要有点根据就收进来。有的字竟多到八、九个写法。《集韵》的缺点是对字的来源不加说明,不过字训以《说文解字》为根据,反切多采自《经典释义》,《集韵》是一本较好的字书。

(3)《类篇》是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书。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十一月丁度等奏称:“今修《集韵》,添字既多,与顾野王《玉篇》不相参协,欲乞委修韵官将新韵添入,别为《类篇》,与《集韵》相副施行。”仁宗命王洙、胡宿、掌禹锡、张次立等人相继修纂,到英宗治平三年(1066)由司马光接代,业已成书,治平四年缮写成功,上之于朝。旧称司马光撰,实际只是由司马光整理成书而已。

《类篇》一书当为集体智慧的结晶,《集韵》按韵编字,而《类篇》接部首编字,两书相辅而行。《类篇》依据《说文解字》分为14篇,又目录1篇,共15篇。每篇又各分上、中、下,合为45卷。全书的部首为540部,与《说文解字》相同,部首排列的次序变动也很少。本书是直接承接《说文解字》和《玉篇》的一部字书。所收字数 31319字,比原本《玉篇》增多一倍。《集韵》遗漏的字也都尽量收入,但《集韵》书中冗杂的重文就不尽采录,体例比较严谨。每字下先列反切,后出训解;如果字有异音异义,则分别举出,可与《集韵》相印证。且书中收有唐宋之间所产生的字不少,为研究文字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旧刻有清代曹寅所刻《楝亭五种本》,现在通用的是后来姚觐元的翻刻本,即一般所说的《姚刻三韵本》。

(3)梅鹰祚著有《字汇》,《字汇》这部大型字典,在中国字典编纂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两千年以来,文字工作者大都奉汉朝许慎的《说文解字》为金科

玉律,到了宋版的《玉篇》,比起《说文》,它在体例上更为合理,且收字22510个,向字典的大型化迈出了一大步。到了近代,在文字学者眼中,可称道的字书是公元1716年编成的《康熙字典》和1915年出版的《中华大字典》。然而,在《说文》、《玉篇》与《康熙》、《中华》之间有一部更有价值的《字汇》,不知为什么却被忽视了。

(4)张自烈(1597-1673),字尔公,号芑山,又号谁庐居士。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江西宜春北厢上水关(今市区秀江路市委大院一带)人。张自烈著述颇丰,尤以《正字通》影响最著。《正字通》是一部字书,共收录三万三千余字。清代官方编纂的《康熙字典》,系以《正字通》为蓝本增益而成。我国古代的字书编撰,以《尔雅》、《方言》、《说文》为肇始,在历经各个朝代之后,出现了一本巨作《正字通》。当然,从现代辞书学的角度来看和其他古代字书一样,《正字通》无疑存在诸多局限。但比起早先和同时代的同类著作。《正字通》对于字书编纂的思想观念与实际操作则不无较为进步之处。《正字通》有个较为强烈的规范意识,较为注意吸收传统语言文学的新成果。对词本位的认识有进步,语粹采撷面广。

(5)“大徐和小徐”。徐鉉校訂《說文解字》三十卷的本子,又叫大徐本,是現行《說文》的通行本。徐鉉是徐鍇之兄,人稱大徐。又其弟徐鍇,人稱小徐,也有校訂《說文》的本子傳世。因此,為示有所區別,就稱徐鉉校訂《說文》的本子為“大徐本”。徐鍇校訂《說文解字》的本子,又叫小徐本,也就是他的名著《說文繫傳》四十卷。徐鍇是徐鉉之弟,人稱小徐。又其兄徐鉉,人稱大徐,也有校訂《說文》的本子傳世。因此,為示有所區別,就稱徐鍇校訂《說文》的本子為“小徐本”。

(6)王安石著有《字说》,它是关于字义训释的文字学专著,促进了《说文》学的发展。

(7)黄生,著有《字诂》,它是解释字义的书。《字诂》凡一卷,共 107条,取经史群书语词,考辨其音义,订正讹误,与颜师古《匡谬正俗》相类。黄生为学极有根柢,能从声音上考察字义,不为文字形体所囿,在明代学者中极为突出。如谓“伏羲”与“包羲”古音相同,从“分”之字都有乱义,“怎”为“作么”合音,“咱”为“自家”合音等等,都精确不易,对清代的汉学家不无影响。

(8)郑樵著有《六书略》,内容是讲解汉字形体构造。收在他所著《通志》内六书即许慎《说文解字叙》所说的指事象形、谐声、会意转注、假借6种造字的方法和原则。许慎虽然给六书作了解说,可是在他的书里并没有把所收的9000多字总的加以区分。郑樵首创六书分类之学。他在《六书略》里不仅把六书都分别举例,而且又细加区分,又有所谓“形兼声”、“形兼意”之类,竟增多至12类,以文字牵就六书,未免于理不合。自此以后,元代戴侗有《六书故》,周伯琦有《六书正讹》,杨桓有《六书统》,明代魏校有《六书精蕴》,赵古则有《六书本义》,赵宦光有《六书长笺》,几乎把六书分类看做是研究《说文》的惟一途径,众说纷纭,走入歧途。

(9)《韵镜》是现存最早的两部等韵书之一(另一部为《七音略》)。作者不详。南宋张麟之《韵镜序》说该书原名叫《指微韵镜》。南宋郑樵《通志?七音略序》说:“臣初得《七音韵鉴》,一唱而三叹~”张麟之《韵镜序作》又说:“旧以翼祖讳‘敬’,故为《韵鉴》。今迁祧庙,复从本名。”从这里看来,这部书的祖本可能叫《韵镜》。

(10)朱熹著有《诗集传》,简称《集传》,共二十卷,为《诗经》的研究著作,朱熹在每首诗的韵脚上(或者他认为是韵脚的地方),增注了叶(音xié)韵。叶韵是将原来读音不押韵的字,改为另一个音,以求押韵,这并不符合上古音的实际情况。不过朱熹增注叶韵的意图,“只要音韵相叶,好吟哦讽诵,易见道理,亦无甚要紧”(《朱子语类》卷八十)。可见他认为叶韵只是便于朗朗上口,是否符合古

音则无关紧要了。这跟他以声得解、讽咏得义的主张有关,后人评价其叶韵说时,应当注意这一点。

(11)吴棫著有《韵补》。本书是宋明以来古音学的创始之作,作者根据音训与古韵文以说明古时韵补,认为古人用韵较宽,有古韵通转之说。上补自汉迄宋研究先秦古音之空白,下则影响有清一代之古音研究,故此编实为宋代比较有成就的小学类著作之一,在我国音韵学史上,占据着一定的地位。

(12)陈第著有《毛诗古音考》《屈宋古音义》。他反对宋人叶韵说,认为《诗经》、《楚辞》反映的是古音,不能以唐宋今音为标准随音改读来求韵脚的谐合。他明确提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的观点。他考证古音,以《诗经》、《楚辞》韵例作为本证,以周秦汉魏韵文、谐声、读若、直音、异文、又读等材料作为旁证,二者交相考辨,证实古音本读。条分缕析,主次分明。他还对《诗经》韵例做了分析,指出《说文》谐声与《诗经》韵的统一关系。陈氏彻底扫清了叶音说的谬误,对清代古音学家有巨大影响。

(13)周德清著有《中原音韵》,它是代表近代官话的一部韵书。《中原音韵》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以韵书的形式,把曲词里常用作韵脚的5866个字,按字的读音进行分类,编成一个曲韵韵谱。韵谱分为19韵: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侵寻、监咸、廉纤。每一个韵里面又分为平声阴、平声阳、入声作平声阳、上声、入声作上声、去声、入声作去声等类。每一类里面以“每空是一音”的体例,分别列出同音字组,共计1586组。第二部分称做《正语作词起例》,是关于韵谱编制体例、审音原则的说明,关于北曲体制、音律、语言以及曲词的创作方法的论述等。

(14)贾昌朝,字子明。宋朝宰相、文学家、书法家,著作有《群经音辨》,《群经音辨》共七卷。宋贾昌朝撰,是一部专释群经之中同形异音异义词的音义兼

注著作,集中而又系统地分类辨析了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所录存的群经及其传注中的别义异读材料,并对这些材料作了音义上的对比分析,同时还收集、整理了不少古代假借字、古今字、四声别义及其它方面的异读材料,有助于读书人正音辨义,从而读通经文及其注文。

(15)卢以纬著有我国第一部研究虚词的书《语助》,《语助》是我国第一部研究文言虚词的专著,它突破了前人随经释义的传统,对虚词的语法、语义功能都作出了比较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的编排也颇有特色。

第五期:清初至1898年以前——中国语言学的全面发展提高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传统语言学发展的空前高峰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

(1)陈廷敬(1638—1712),原名陈敬,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山人,清代泽州(现山西省阳城县皇城村)人;张玉书(1642,1711) 字素存,号润甫,江苏丹徒(今江苏镇江)人。

《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康熙字典》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收录汉字最多的古代字典。《康熙字典》是中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汉字辞书。

优点有:一是收字相当丰富,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是我国字数最多的一部字典(直到一九一五年《中华大字典》出版,达四万八千余字,才超过了它)。二是它以二百一十四个部首分类,并注有反切注音、出处、及参考等,差不多把每一个字的不

同音切和不同意义都列举进去,可以供使用者检阅。三是除了僻字僻义以外,它又差不多在每字每义下,都举了例子;这些例子又几乎全都是引用了“始见”的古书。

(2)袁仁林《虚字说》,本书共收词语143个,分为51条。书成于康熙四十九年,乾隆十一年由袁氏的学生王德修付梓刊刻。

(3)刘淇著有《助字辨略》,它是第一本有专用于讲解古籍中虚词的书:一、所收单字,除同音相通者外,有476字,较之王引之《经传释词》的160字,几乎有近3倍之多。二、所收的例句,除先秦两汉古书以外,下及唐诗宋词,范围广泛。

三、所收复音词不少,甚至“等头”、“等闲”、“者边”等唐宋人常语也收了进去,约略计算有1140条。刘淇不收元曲,说“他日别为一编”。本书曾经几次木刻,但已难见到,早年开明书店印有章锡琛的校注本,他一方面校订脱误,一方面汇释各家注释解说,分别列于有关词句之后,排印出版,且附以索引,检阅方便。

(4)王引之著有《经传释词》,它是解释经传古籍中虚词的专著。《经传释词》共收虚字160个,虽以单音虚词为主,但有同义虚词连用的,也偶然随文论及。《经传释词》因声求义,不限形体。《经传释词》仍有缺点,一是阙漏较多,二是偶有误解古书处。

(5)阮元著有《经籍纂诂》,书成于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它是汇辑古书中的文字训释编排而成的训诂书,全书按照《佩文韵府》分韵编字,《佩文韵府》所没有的字就根据《广韵》或《集韵》增补。卷次按《佩文韵府》分一韵为一卷,共106卷,别有补遗106卷,分附于正编每卷之后。全书所辑录的文字训释都是唐以前的经传子史的注释和唐以前的训诂书、字书、韵书、音义书中所有的。采用古书达100多种,收字13349字(异体字不在内)。古代的文字义训和在不同古书文句中的训解几乎都汇聚在一起了。

(6)顾炎武著有《音学五书》,它是研究汉语上古音的著作。大约成书于1643年,全书分音论、诗本音、易音、唐韵正、古音表5个部分。《音论》分上中下3卷,共15篇,论述古音和古音学上的重大问题,集中地阐述了作者对古音学的基本看法,是《音学五书》的总纲。《音学五书》从理论和实践上彻底否定了叶韵说,奠定了古音学的基础,开拓了音韵学研究的新领域。

(7) 段玉裁著有《六书音韵表》,书成于乾隆41年 (1776)。段氏谓古音明而后六书明,故书名冠以“六书”。段氏分古韵为17部。段氏说古同谐一声必同部,此乃一大发明。再次,此书有《音韵学丛书》本,中华书局1983年7月曾据以重印。此外还有《广雅疏证》,它是一部系统整理、阐述《广雅》的著作。实际上,《广雅疏证》乃是王念孙借《广

雅》一书以畅述其音韵、文字、训诂之学识的集大成之作。还有,《说文解字注》也是他的代表作,其特点是:校勘大徐本《说文》的不足之处,对《说文》本身进行了一些发凡起例,对许慎的不足于以批评,注释过程中注意到了词义的历史性及发展演变规律,注意到了同源词的探讨和同义词的辨析。《说文解字注》是徐锴《说文系传》以後的首部《说文》注释书,在清代数以百计的《说文解字》研究大军之中,段氏之作能够一枝独秀,的确有其过人之处。这部划时代的巨著耗费了段氏毕生的心血,创见颇多,在学界影响深远,反响巨大,王念孙评价为“盖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

(8)桂馥著有《说文解字义证》,这部《义证》对于历代用字的实例搜括完备,且按时代排列,几乎可以算是一部“汉字字用史”。

(9)王筠《说文释例》、《说文句读》,其中《说文句读》一书,王筠采撷诸说文学大家的著作,辨其正误,删繁举要,参以己意,集语言文字之大成,浅易简明,是初学《说文》者较为便利的本子,共20卷。而《说文释例》疏解许说,贯

穿通达,博大精深,辞尚体要,为研究许书开辟了新途径,使阅读《说文》者能够提纲契领,登堂入室。

(10)朱骏声的著作《说文通训定声》凡18卷,是一部按古韵部改编《说文解字》的书。全书以谐声声符为纲,按音分别归属古韵十八部。同从一声符孳衍的字都联缀在一起,秩然有序。每字之下,先释《说文》本训,引群书古注为证,即所谓说文;次陈述字的引伸义和因文字假借而产生的假借义,即所谓通训;最后举出上古韵文中的用韵来证明古音,凡同韵相押叫做古韵,邻韵相押叫做转音,阐明字音,即所谓定声。这3部分的主要部分是通训,对研究词义的发展和转变大有帮助。

(11)戴震著有《声韵考》和《声类表》。在古韵分部上最先分为二十部,而后改为二十五部。此外还有江有诰的《音学十书》将古韵分为而二十一部,王念孙将古韵分为二十一部。

(12)江永,所著《古韵标准》一书,对研究中国古韵有重要创见。其所著《古韵标准》定古韵为十三部,又著有《音学辨微》、《四声切韵表》,论述等韵学及韵书中分韵的原理。

(13)李光地等人著有《音韵阐微》,18卷,雍正六年(1728年)武英殿刻本。本书运用等韵学理划分音类,改革了韵书体例。而且,此书在方法上是最完备的古代韵书,对反切做了很大的改革,为研究近代读音的演变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4)劳乃宣著有《等韵一得》,1883年出版的《等韵一得》一书,是清代最晚出的等韵学著作,也是清末唯一的一本等韵学著作。全书分内外篇,内篇以声母、韵母、四声为三个纲,包括字母谱、韵摄谱、四声谱等10谱;外篇包括字母、韵谱、四声、双声叠韵、反切、射字、读法、杂论等8个内容。该书条理清晰分明,审音精细,分类多合现代音理。在等韵学研究中有一定的成就。

文学院专业介绍

文学院 文学院始建于1974年,是全校专业设置最早和科类发展最为齐全的院系之一。设有: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文秘)、新闻学、汉语国际教育(师范)、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戏剧影视文学等本科专业。拥有中国古典文献学和文艺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为省级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学科。 文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6人,其中高级职称42人(教授12人、副教授30人);博士24人、硕士40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省级拔尖人才2人、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硕士生导师18人。 近三年来,教师先后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国家级、国家重点级刊物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5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承担省部级以上科、教研课题50余项。 学院本着“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为生命”的办学理念,在40余年的办学过程中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有的长期奋斗在教学第一线,成为全国优秀教师或教学能手;有的在学术上颇有建树,成为知名专家或博导;有的发挥自己的特长,成为著名作家或导演。多年的积累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注重传统、强化技能。注重传统,就是着力培养与提高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的素养;强化技能,就是着力

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近年来,学院所有专业年底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 汉语言文学(师范)(国家级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中等学校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从事其他教育工作者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汉字学、训诂学、中国语言学史、西方语言学史、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文献学、文学理论、西方文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民间文学、比较文学、写作、文艺心理学、中国文学批评史、语文教学论等。 本专业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汉语国际教育(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汉英双语教学为特色,培养具备较高的汉语语言文化知识和写作水平,对中国文化、中国文学、西方文化以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的了解,具有较全面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具有从事汉英双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英语、英语听力、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汉翻译、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外国文学、西方文化与礼仪、中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等。

中国语言学史复习1

前言:要点 1、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对象 2、语文学和语言学的区别 3、传统“小学”的含义 第一章训诂为主的时期 第一节语言研究的萌芽 本节要点 1、先秦文献中的文字解释 2、关于文字起源的问题 3、先秦诸子的语言理论 第二节童蒙识字课本和《尔雅》 本节要点 一、秦汉时期的识字教育及其对文字研究的促进 1、统一全国的文字。 2、编写儿童识字课本。 3、识字与仕途相联系。 4、征召全国通小学者“正读”。 二、训诂汇编的《尔雅》-古代第一部训诂学专著 1、训诂汇编的出现及取名。 2、《尔雅》的作者与成书年代 3、《尔雅》的内容与体例 4、《尔雅》的价值与不足,注释与影响 第三节方言学的兴起 中国古代第一部方言学专著扬雄《方言》 本节要点 一、方言学以及研究方言学的意义 二、方言学兴起的原因 三、古典方言学的创始人--扬雄 四、古典方言学的创之作-- 《方言》 第四节字书的兴起 中国文字学史第一部专著许慎《说文解字》 本节要点 一、什么是字书 二、许慎和《说文解字》 1、许慎生平 2、《说文解字》的产生背景(难点) 3、《说文解字》的内容和体例(难点) 4、《说文》在语言学史上的成就以及影响(重点) 5、《说文解字》的局限: 第五节声训 语言学史上第一部语源学专著专用声训的《释名》汉末刘熙本节要点 1.什么是语源学? 2 .传统训诂方法:声训

3.《释名》的作者 4 .《释名》的内容与体例。 5.《释名》的价值和不足: 第二章韵书为主的时期 这一章主要是研究音韵学。我们知道,中国古代语言学即小学包括文字、训诂和音韵学。训诂学最先,音韵学的起步较晚。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兴起学。语音系统就是指声、韵、调系统及其配合规律。 第六节语音研究的兴起 本节要点 一、上古注音的专用名词 直音 读若 譬况 二、中古反切注音法 1、反切的定义 2、反切的来源 3、现在保存完整的著有反切的书 第七节韵书(上) 一、什么是韵书 二、韵书的产生原因。 1.反切是韵书的基础。 2.汉语四声的发现为韵书的编写提供了重要条件。 3.文学界讲求声律的风尚促进了韵书的繁荣。 三、六朝韵书的发展 四、隋唐时代的韵书 1.陆法言《切韵》 2.唐代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 3. 唐代孙愐《唐韵》 4. 唐代李舟《切韵》 第八节韵书(下) 上一节我们谈了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代的韵书。在这一节里,将学习宋、金元以及明代的七部韵书: 《广韵》《集韵》《五音集韵》《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古今韵会举要》《中原音韵》《洪武正韵》。 这七部书各有特点:《广韵》是隋唐韵书的替身,《集韵》徧于守旧,《五音集韵》革新,《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合并韵部《古今韵会举要》寓革新于守旧之中;《中原音韵》全依北方口语;《洪武正韵》南北调和。其中《广韵》和《中原音韵》两部书分别代表中古音和近古音,因而在语言学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由于时间关系,只把重点放在《中原音韵》上。 第九节宋元时期的等韵学 一、等韵学的概念 二、等韵学的基本术语 三、等韵学的韵图—声韵调的结合

中国语言学史读书笔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语言学史读书笔记 篇一:有关语言文字学的专著 训诂书 ?黄侃认为:一切文词学术,皆以章句为始基;25种书可以囊括一切,是治各门学问的根柢,这25种书为:经学十五书(十三经加?大戴礼记?、?国语?;史学四书(〈史记〉、〈汉书〉、〈资治通鉴〉、〈通典〉;子部二书(〈庄子〉、〈荀子〉);集部二书(〈文选〉、〈文心雕龙〉;小学二书(〈说文〉、〈广韵〉)。 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前面讲的训诂专书,一种是注释书,它们解释字义的大原则虽然一致,方法却不尽相同。训诂专书是脱离了某一具体的解释对象而做总括性的训解,因此它的训释趋于一般,不可能照顾到某一词语在某一句子、篇章乃至整部书里的有个性的用法;而注释书则因依附它所训释的对象而进行解释,所以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结合文章解释得比较深入细致。 一、训诂学专书

训诂专书指的是纂集训诂资料而形成的训诂著作,具有工具书性质 (1)字书 字书是解释文字形音义的专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字典。字书的主要内容是释义,所以也属于训诂著作。著名的字书主要有《说文解字》、《玉篇》、《类篇》、《康熙字典》等。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编者是东汉许慎。 此书共十四篇,加序共十五篇,收字9353个,重文(异体字)1163个。提出了“六书说”。 ?《说文解字》的体例:《说文解字》的解说以篆文为主体,下面用“某也”的格式来释义。凡说“某也、某也”都是讲字义的,凡说“象某、从某”都是讲字形的,而字义与字形又都是统一的。如:“束,缚也。从口木。”前句是解释字义,后者是解释字形。 ?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著名四大家和五部书是:段 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桂馥的《说文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和《说文句读》、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2)韵书与类书 1.韵书的主要内容也是解释字义,只不过是按字音编排的,实际上是同音字典,古代重要的韵书有《切韵》、《广韵》、《集韵》等 1、《集韵》

中国语言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语言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雅学:《尔雅》首创按意义分类编排的体例和多种释词方法,对后代词书、类书的 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人模仿《尔雅》创作了一系列以“雅”为书名的词书, 如《小尔雅》、《广雅》、《通雅》等,而研究雅书又成为一门学问,被称为“雅学”’。 2、小学:“小学”这个名词最初跟学校有关系的,《大戴礼记》云:“及太子少长,知 妃色,则入于小学。小学者所学之官也”;汉代小学指童蒙识字课,也即语言文字 方面的学问;隋唐时代小学概念扩大;唐代以后“小学”成为文字学、音韵学、训 诂学的总称。 3、《切韵》:隋代陆法言所著,是韵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按四声分卷,共五卷;平 生分上下两卷,上、去、入各一卷,共分韵部193部,记音简略,先释义,后记音。 在汉语音韵学当中,《切韵》被看作是整个语音史的中枢,又是研究历代语音系统 和现代各方言因素的首要研究系统。 4、《广韵》:全名《大宋重修广韵》,陈彭年等奉赦编撰,这是目前保留下来最早的, 最完整的韵书,根据前代《切韵》、《唐韵》等韵书修订而成,共分为五卷(平声分 上下两卷,上、去、入各一卷)分206韵。 5、《干禄字书》:是唐中的一部正字书,作者颜元孙。干禄,求禄位,学好写字就能 求得禄位,是科举时代的字体标准。 6、《说文解字》: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所著,简称《说文》,根据文字的形体, 创立540个部首。系统阐述汉字的造字规律,是中国第一部即后代所说的字典。 7、因声求义:是传统的训诂方法之一,是指通过对汉字声音线索的分析来探求字义。 8、字书:字数是研究字形和根据字形以考证音义的书,包括(1)学童识字课本,如 《急就篇》等;(2)解释汉字形体、读音和意义的书,如(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梁)顾野王的《玉篇》,(宋)司马光等的《类篇》,(清)《康熙字典》等。(3) 刊正字书的书,如(唐)颜元孙的《干禄字书》,(宋)张有的《复古编》等。 9、秦代三书:李斯《仓颉篇》、赵高《爰历篇》、胡母敬的《博学篇》在历史上被称为 秦代三书。“秦代三书”的社会作用有两个:一是规范了文字书写形体,二是成就 了一部权威的蒙学知识教材。 10语文学:是文字或书面语言的研究,特别注重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文字的训诂,这种研究比较零碎和缺乏系统性。 11 语言学:研究对象是语言本身(口语与书面语),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的、系统 的、全面的语言理论。 12 声调: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通常叫四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13反切:古代的一种记音方法,用两个字拼出另一个字的读音,取上字之声母,用下字之韵母及声调,拼出被切字的读音。 14 《中原音韵》:元.周德清著,他认为“言语一科,欲作乐府,必正名语,欲正名语 必思中原之音。”根据元朝的北曲用韵,把韵部分析归纳为19韵部。 15 《玉篇》:南朝梁.顾野王撰,是中国古代一部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字书,是我 国第一部按部首分门别类的汉字字典。 16 大小徐:指徐铉、徐渭兄弟二人,两人俱精通文字,对说文有着重要的研究,号“大 小徐”。 17 籀文:古汉字中一种书体的名称,西周末和春秋初的文字,字体与秦篆相近,又称 “大篆”、“籀书”。 18 古文:指战国时期盛行于六国的文字。

西亚斯学分中推荐书目

西亚斯读书笔记推荐书目 来自 https://www.360docs.net/doc/d416629346.html,/website/ClassMasterPage/ClassBulletin_Show.aspx?ClassNo= F46644%3C465=46&Id=3405&TableName=GhewwEwwmwpejpFqhhapmj 时间:2012-04-20 读书和听讲座项均可累计(每5篇读书或讲座笔记均可计1个学分),考取驾照可计为3个学分等。 大学生必读书推荐书目名称: 1.《语言问题》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著,语文出版社,1989年版 3.《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4.《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5.《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版 6.《马氏文通》马建忠著,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7.《汉语音韵》王力著,中华书局,1980年版 8.《训诂简论》陆宗达著,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9.《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0.《中国文字学》唐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11.《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12.《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索绪尔著,高名凯译,岑麒祥、叶蜚声校注,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3.《语言论》高名凯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14.《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胡明扬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5.《应用语言学》刘涌泉、乔毅编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6.《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陆梅林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17.《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著,见《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

(完整版)胡壮麟《语言学教程》测试题及答案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修订版)测试题 第一章:语言学导论 I. Choose the best answer. (20%) 1.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A. contact C. relation B. communication D. community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rds is entirely arbitrary? A. tree C. crash B. typewriter D. bang 3. The function of the sentence “ Waterboils at 100 degrees Centigrade. i”s A. interrogative C. informative B. directive D. performative 4. In Chinese when someone breaks a bowl or a plate the host or the people present are likely to say “碎碎(岁岁)平安”asa means of controlling the forces which they believes feel might affect their lives. Which functions does it perform? A. Interpersonal C. Performative B. Emotive D. Recreational 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property of language enables language users to overcome the barriers caused by time and place, due to this feature of language, speakers of a language are free to talk about anything in any situation? A. Transferability C. Displacement B. Duality D. Arbitrariness 6. Study the following dialogue. What function does it play 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s of language? —A nice day, isn 't it? Right! I really enjoy the sunlight. A. Emotive C. Performative B. Phatic D. Interpersonal 7. __________ refers to the actual realization of the ideal language usesr knowledge of the rules of his language in utterances. A. Performance C. Langue B. Competence D. Parole 8. When a dog is barking, you assume it is barking for something or at someone that exists hear and now.

中国语言学史复习

中国语言学史复习 ◆中国语言学史研究的对象和任务:就是要研究中国语言学的历史发展,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和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 ◆语文学和语言学的区别: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语言学则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科学。前者以文字和书面语为对象,特别着重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故训的寻求,这种研究比较零碎和缺乏系统性。后者的研究对象则是语言本身,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的、系统的、细微的、全面的语言理论。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语是从汉藏语系中分化独立发展起来的。我国境内除汉藏语系外,还有三个语族:侗泰语族、藏缅语族、苗瑶语族。 ◆汉藏语系的语言特点:⑴每个音节上有固定的声调(3-8个)。⑵大部分词以单音节词根为基础。⑶有类别词(量词),如汉语中“这个人”的“个”。⑷词序很重要,且词的次序比较固定。⑸附加成分的作用是有限制的。 ◆“小学”:指语言文字方面的学习,为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从而诞生了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经学的附庸。 先秦: ◆关于文字起源的问题,最古的记载见于《易经·声辞传》,这和《周易》用阴阳两个符号的意义相似。 ◆关于名实的讨论:1.孔子提出正名的主张,其政治含义是以周礼为尺度来正名分。2.老子对名实的看法,“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名”“实”不可分的人,也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个比较科学指出名称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人。3.荀子认识到语言是人类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他第一个揭示了语言的社会本质,幷指出了“名”和“实”的关系。秦汉魏晋: ◆在先秦时期我国古代语言学还处于萌芽阶段,没有语言学家,也没有语言学方面的专门著作。发展到秦汉时代,语言学逐步兴起。西汉时,有《尔雅》和扬雄《方言》;东汉时,有许慎《说文解字》和刘熙《释名》等语言方面的专著和一些杰出的语言学家。可以说,汉代的语言学成就标志着我过古代语言科学的建立。 ◆秦汉时期已经具备的“民族”四大特征: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及促进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状态—行同论。 ◆重视识字教育促进了文字研究。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书同文”政策,并有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爰历篇》、胡毋敬《博学篇》作为学童识字课本和字体规范,这三部字书到了汉代合称《仓颉篇》,又称“三仓”,共收字3300字。 ◆西汉史游著《急就篇》,一名《急就章》。“急就”是速成的意思。 ◆五经博士:博士源于战国。秦及汉初博士的职务主要是掌管图书、通古今以备顾问。汉武帝设五经博士教授弟子,从此博士成为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汉初,《易》《书》《诗》《礼》《春秋》每经只有一家,每经置一博士各以家法教授,故称五经博士。到西汉末年,研究五经的学者逐渐增至十四家,所以也称五经十四博士。 ◆六艺:儒家的经典主要是《诗》《尚书》《易》《礼》《乐》《春秋》,称为“六艺”。 ◆刘韵著的《七略》是我国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 ◆今文经学: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是西汉末年形成的经学研究中的两个派别。传授经典的学者所持底本是用战国时古字写的即为“古文家”,用隶书写的便是“今文家”。今文研究其中的微言大义,加以引申比附为统治者服务。 ◆古文经学:保持樸学传统,着重研究文字、训诂,按照字义解释经意,与繁琐庞杂的今文经学。咬文嚼字。 ◆汉代先后出现了四部重要的语言学著作《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

中国语言学史读书笔记

中国语言学史——一部叙述从先秦到解放前汉语言研究简史的首创之作 王力先生是我国的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散文家和诗人,而《中国语言学史》这本书是他1962年在北大中文系开设“中国语言学史”课时编写的讲义,是继岑麒祥的《语言学史概要》(科学出版社,1956)后又一部语言学史著作。这本书是叙述了从先秦到解放前汉语言研究的简史,它对我国两千多年的语文研究和语言学遗产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系统的总结,并对我国传统语言学研究成果进行了批判继承,为我国语言学研究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阅读《中国语言学史》,我发现王力先生是以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语言著作和语言学为研究对象的,对中国语言学史的阶段分析有其明确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四个时期”。 所谓中国语言学史的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为传统语言学的阶段(先秦-清末),第二阶段为现代语言学兴起的阶段(清末-解放前即1899—1949)。这两个阶段的分水岭,则是《马氏文通》的问世。 所谓四个时期,即指王力先生在《中国语言学史》中除了“前言”和“结语”部分,把整个中国语言学史划分为四章四个时期,并且运用“抓住突出性标志,对其时间倾向模糊”的方法论述每个时期的语言学发展情况。 第一时期是“经学时期”、“以训话为主的时期”(先秦两汉),突出了四部笔迹重要的与训话有关的两汉著作:《尔雅》、《方言》、《说文解字》和《释名》,介绍了先秦两汉时期我国传统语言学研究的萌芽。 第二时期是“佛学与理学时期”,又叫“韵书为主的时期”(魏晋南北朝明代),重点介绍了《切韵》、《广韵》、《集韵》、《平水韵》和《中原音韵》等韵书。其从反切的兴起及其广泛运用说起,介绍了韵书、韵图的出现,以及佛学、理学对语言学研究的影响推动。 第三时期是“经学复兴时期”,也称“文字、声韵、训话全方面发展的时期”(清朝)。书中提出,这是古文字学的产生时期,重点介绍了《说文》四大家的著作和王氏父子的论著。 第四时期是“西学东渐时期”(现代),论述了五四运动之后到解放前中国现代科学的语言学在西方语言学影响下形成的过程,以《马氏文通》为标志着重议论了中国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 王力先生的这本《中国语言学史》内容丰富,写作严谨,观点新颖。正如他在“前言”中说的,“中国语言学史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作为科学论文,著者假定读者把中国语言学著作都看过了,不须交代任何知识,尽可以单刀直入地叙述这一个学术部门的历史;另一种是作为教材,著者假定读者(或听众)没有看过中国语言学著作,或者是看得很少,有必要先介绍一下那些著作的体例及其主要内容,然后谈得上某一学派产生的原因,某一语言学家的学术渊源及其对后代的影响,某书的价值及其缺点。”这本著作第一次给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历史做了一个系统的总结,建立起一个科学的体系,对我国语言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开创性作用。 而对于这部《中国语言学史》所建立的体系而言,究竟它所论述的对象是属于什么研究范畴呢?关于这一点,王力先生在《中国语言学史》的“前言”中提到,“语文学和语言学是有分别的。前者是文学或书面语言的研究,特别着重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故训的寻求,这种研究比较零碎,缺乏系统性;后者的研究对象则是语言本身,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的、系统的、细致的、全

语言学教程测试题及答案

Chapter 1 Introductions to Linguistics I. Choose the best answer. (20%) 1.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__________ A. contact B. communication C. relation D. community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rds is entirely arbitrary? A. tree B. typewriter C. crash D. bang 3. The function of the sentence “Water boils at 100 degrees Centigrade.” is __________. A. interrogative(疑问) B. directive C. informative D. performative 4. In Chinese when someone breaks a bowl or a plate the host or the people present are likely to say“碎碎(岁岁)平安”as a means of controlling the forces which they believes feel might affect their lives. Which functions does it perform? A. Interpersonal B. Emotive C. Performative√ D. Recreational 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property of language enables language users to overcome the barriers caused by time and place, due to this feature of language, speakers of a language are free to talk about anything in any situation? A. Transferability B. Duality C. Displacement D. Arbitrariness 6. Study the following dialogue. What function does it play 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s of language? —A nice day, isn’t it? — Right! I really enjoy the sunlight. A. Emotive B. Phatic C. Performative D. Interpersonal 7. __________ refers to the actual realization of the ideal language user’s knowledge of the rules of his language in utterances. A. Performance B. Competence C. Langue D. Parole 8. When a dog is barking, you assume it is barking for something or at someone that exists hear and now. It couldn’t be sorrowful for some lost love or lost bone. This indicates the design feature of __________. A. cultural transmission B. productivity C. displacement D. duality 9. __________ answers such questions as how we as infants acquire our first language. A. Psycholinguistics linguistics C. Sociolinguistics D. Applied linguistics 10. __________ deals with language application to other fields, particularly education. A. Linguistic theory B. Practical linguistics C. Applied linguistics D.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II. Decide whether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 (10%) 11. Language is a means of verbal communication. Therefore, the communication way used by the deaf-mute is not 12. Language change is universal, ongoing and ? 13. Speaking is the quickest and most efficient way of the human communication ? 14. Language is written because writing is the primary medium for all

天津大学722语言文学基础B(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方向)考研精品资料

2021年天津大学 722语言文学基础B(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方向)考研资料精编 一、重点名校考研真题精选 及考研大纲 1. 重点名校:语言文学基础 2010-2018年考研真题精选(暂无答案) 2. 天津大学 722语言文学基础考研大纲 ①2019年天津大学722语言文学基础考研大纲。 二、 2021年 天津大学 722语言文学基础B(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方向) 考研资料 3 . 天津大学 722语言文学基础B(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方向)之中国语言学史[复习题] ① 天津大学 722语言文学基础B(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方向)之中国语言学史考研核心题库(含答案)。 4 .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考研相关资料 ( 1)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笔记+课件+提纲] ① 天津大学 722语言文学基础B(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方向)之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考研复习笔记。 ②天津大学722语言文学基础B(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方向)之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本科生课件。 ③天津大学722语言文学基础B(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方向)之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复习提纲。 ( 2 )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 考研核心题库(含答案) ① 天津大学 722语言文学基础B(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方向) 考研核心题库之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选择题精编。 ② 天津大学 722语言文学基础B(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方向) 考研核心题库之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填空题精编。 ③ 天津大学 722语言文学基础B(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方向) 考研核心题库之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判断题精编。 ④ 天津大学 722语言文学基础B(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方向) 考研核心题库之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精编。 ⑤ 天津大学 722语言文学基础B(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方向) 考研核心题库之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简答题精编。 ⑥ 天津大学 722语言文学基础B(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方向) 考研核心题库之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论述题精编。 ⑦ 天津大学 722语言文学基础B(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汉语言文

中国语言学史分期

中国语言学史的分期 中国语言学史分为六期: 第一期:先秦——中国语言学的萌芽期 这个时期的表现是:诸子着作中有关语言问题的论述方面及训诂学的产生萌芽。 首先是诸子的语言观,表现在: (1)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孔子认为,只有正名,国家的政策和官员们的言论才能统一,政令才能顺利地下达,政事才能成功,礼乐才能复兴,刑罚才能准确,老百姓才能有所依从。只有通过正“名”以正实,重建社会的和政治的关系与制度,使其名实相符。君主和各级官员们都按照自己的名份来行事,就能够实行"仁"政,建立起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秩序。这样社会便可以转危为安,转乱为治。 由于其政治主张在各国都无法采纳,于是开始修《春秋》,想通过编书来实现他的政治主张,他寓褒贬于一字,在语言运用上非常严肃。《公羊传》、《谷梁传》里分析《春秋》的语言很注意孔子的正名思想。我国训诂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孔子在谈论正名问题的时候,对语言的运用也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他反对过于浮华的辞藻。主张言辞足以达意,这就是《论语·卫灵公篇》

所说的“辞达而已”。《论语》里还提到言语的朴实和有文采是对立的两方面,君子要使这两方面配合得当,统一起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些看法,今天还有积极意义。修辞学的着作谈到修辞的起源,还是认为孔子起了很大作用。 (2)老子着有《老子》,这本书在第一章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其中第二个“道”的一是就是称说,也就是言语表达。第一个与第三个“名”是名称,第二个“名”是动词“取名。”名称与事物的关系,用今天语言上的惯用的说法就是解决语言在认识过程中作用的问题。老子以后,不少学者也都谈到了这个问题。 (3)墨子,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其着作《墨子》里面有些论述反映了当时人对语言问题的看法。如“循所闻而得其意,心之察也。”“言,口之利也。”“执所言而意得见,心之辩也。”这些话谈到了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的过程。 (4)荀子,名况,赵国人。《正名篇》的写作目的在于语言的社会实践是为政治服务的。内容上大大超过了孔子的正名论。名实关系的社会约定性在文中占有重要地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这些话就说明了名称与所表示的事物之间关系的约定俗成原则。,也就是语词成立的社会因素。当然他没有用“社会”这个词,用的是“群”。在名的分类方面,荀子和墨子也不同。 其次是训诂学的萌芽,表现在: (1)《公羊传》中写道“《春秋》贵贱不嫌同号,美恶不嫌同辞。”这实际上是指古汉语里同一个词兼有正反两方面意义的现象。

西亚斯读书笔记推荐书目

大学生必读书推荐书目名称: 1.《语言问题》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著,语文出版社,1989年版 3.《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4.《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5.《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版 6.《马氏文通》马建忠著,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7.《汉语音韵》王力著,中华书局,1980年版 8.《训诂简论》陆宗达著,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9.《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0.《中国文字学》唐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11.《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12.《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索绪尔著,高名凯译,岑麒祥、叶蜚声校注,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3.《语言论》高名凯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14.《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胡明扬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5.《应用语言学》刘涌泉、乔毅编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6.《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陆梅林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17.《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著,见《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8.《邓小平论文艺》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19.《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20.《文心雕龙选译》刘勰著,周振甫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21.《诗学》亚里斯多德著,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22.《西方文艺理论史精读文献》章安祺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最新语言学试卷1-8汇总(考试)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terms from English into Chinese.把下列术语翻译成中文 1.duality of structure _________结构的二元性_______________ 2.General Linguistics ________普通语言学________________ 3.voiceless consonant _________清辅音_______________ https://www.360docs.net/doc/d416629346.html,plementary distribution ________互补分布________________ 5.free morpheme ________自由词素________________ 6.immediate constituent ________直接成份________________ https://www.360docs.net/doc/d416629346.html,ponential Analysis ________成份分析________________ 8.American Structuralism ________美国结构主义________________ 9.zero morph _________零语子_______________ 10.structural ambiguity _________结构歧义_______________ 11.productivity _________多产性______________ 12.linguistic competence __________语言能力______________ 13.manner of articulation _________发音方法_______________ 14.intonation language _________语调语言_______________ 15.allophone __________音位变体______________ 16.inflectional morpheme _________曲折语素_______________ 17.phrase marker __________短语标记______________ 18.denotation __________指示______________ 19.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__________系统功能语法______________ 20.bound morpheme __________粘着语素______________ 21.cultural transmission __________文化传播______________ 22.Descriptive Linguistics __________描写语言学______________ 23.derivational morpheme ___________派生词素_____________ 24.consonant ___________辅音_____________ 25.tone language ___________声调语言_____________ 26.empty morph ___________虚语子_____________ 27.syntax ___________语法_____________ https://www.360docs.net/doc/d416629346.html,plementary antonym ___________互补反义词_____________

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

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 一、专业概述 1、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可在科研机关、高等院校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有的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可适宜在党政机关,包括报刊宣传、新闻出版、影视文化、互联网、对外交流以及其他企事业部门从事文言文字工作的专门人才。 2、本专业主要培养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或与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专门人才。要求学生达到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较强的写作能力、古籍阅读能力。 3、如果你的学习非常优秀,或者你在校期间在权威杂志上发表过文章的话,毕业之后你可以选择出国教书。 二、专业综合介绍 1、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中国大学史上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是老牌专业,也是基础专业,出现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汉语言文学专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些师范类大学要为中国语文教学培养教师开设本专业,综合类大学在中文系或文学院也普遍设有这一专业,即使是专业性较强的学校,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也设有中文系。一个多世纪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了一大批知名学者、教授、作家、记者、剧作家,对中国人文学科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2、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和研究的课程一般分为三类:一是必修的大学公共课程,二是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另外,各个学校还会根据本校教师的治学专长,开设一些选修课,比如古典文学方面的某个作家研究,如对杜甫、李白、苏轼、李清照等比较著名的作家所开的专题,某部作品研究的专题,某种文体及流派研究等。在现当代文学、文艺理论、戏剧、语言等几个方面也会开设和专业相配合的一系列的选修课程,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有侧重的进行选修。汉语言文学专业由于开设历史较长,前人的研究及今人的开拓,所积累下来的知识很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帮助。现在,很多学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针对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与文字处理有关的工作这一客观现实,大都开设了中文信息处理方面的课程,使学生掌握办公自动化方面必需的技能。学生通过专业学习,不但可以丰富语文知识,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而且可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毕业生在文字工作方面能得心应手。 三、专业教育发展状况 1、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高校中文系的主干专业,最早设立这一专业的是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简称中文系),其前身为京师大学堂的中国 文学。1910年3月31日,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成立“中国文学门”,正式作为文科的一个教学建制。这是我国最早的中文系,其建立标志着中国语言文学开始形成现代的一门独立学科,这之后较早设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高等学府还有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中文系等,其间这一学科在研究和教学中曾涌现过鲁迅、胡适、刘半农、沈从文、王力、废名等大批著名学者。 2、建国以后,一方面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很快;另一方面随着民智的启发,文化受到重视,一时间很多高等都开设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如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 填空题:(每空1 分,本大题共10 分) 、 1. ()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 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2. 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右 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3. 进入20世纪以后,语言研究的主流由历史比较语言学转为 ()。 4. 俄语属于印欧语系的( 5. 一个音位包含的不同音素或者具体表现 ()。 6. 语言中最单纯、最常用、最原始和最能产的词是( 7. 现代大多数国家的拼音文字的字母, 字母。 8. 言外之意之所以能够被理解是因为( 明的作用。 9. 方言在社会完全分化的情况下,有可能发展成(? ) ? 10. 南京方言的“兰”、“南”不分,从音位变体的角度来说,[n ]和 [l]是属于()变体。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 (每小题1 分,本大题共15 分)

影响的语言学流派是 () A. 历史比较语言学 B. 心理语言学 C. 结构主义语言学 D. 社会语言学 2.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中的“言”属于 () A.语言 B.言语 C.言语行为 D.言语作品 3. “我爱家乡”中“爱”和“家乡”() A. 是聚合关系。 B. 是组合关系。 C. 既是聚合关系又是组合关系。 D. 既非聚合关系又非组合关系。 4. 一种语言中数量最少的是 () A.音素 B.音位 C.语素 D.音节 5. 英语的man—→men采用的语法手段是 () A. 屈折变化 B. 变换重音的位置 C. 变化中缀 D. 异根 6. 在汉语普通话中没有意义区别功能的声学特征是 () A.音高 B.音强 C.音长 D.音质 7. [ε]的发音特征是 () A. 舌面前高不圆唇 B. 舌面后高不圆唇 C. 舌面前半高不圆唇 D. 舌面前半低不圆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