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光无源器件的原理及应用

(整理)光无源器件的原理及应用
(整理)光无源器件的原理及应用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第2版)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数据概述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C A.数据库管理系统与操作系统有关,操作系统的类型决定了能够运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类型 B.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库文件的访问必须经过操作系统实现才能实现 C.数据库应用程序可以不经过数据库管理系统而直接读取数据库文件 D.数据库管理系统对用户隐藏了数据库文件的存放位置和文件名 2.下列关于用文件管理数据的说法,错误的是D A.用文件管理数据,难以提供应用程序对数据的独立性 B.当存储数据的文件名发生变化时,必须修改访问数据文件的应用程序 C.用文件存储数据的方式难以实现数据访问的安全控制 D.将相关的数据存储在一个文件中,有利于用户对数据进行分类,因此也可以加快用户操作数据的效率 3.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特征的是C A.提供了应用程序和数据的独立性 B.所有的数据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因此是相互关联的数据的集合 C.用户访问数据时,需要知道存储数据的文件的物理信息 D.能够保证数据库数据的可靠性,即使在存储数据的硬盘出现故障时,也能防止数据丢失 5.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操作系统之间的关系是D A.相互调用 B.数据库管理系统调用操作系统 C.操作系统调用数据库管理系统 D.并发运行 6.数据库系统的物理独立性是指D A.不会因为数据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 B.不会因为数据存储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 C.不会因为数据存储策略的变化而影响数据的存储结构 D.不会因为数据逻辑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 7.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它负责有效地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它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属于A A.系统软件B.工具软件 C.应用软件D.数据软件 8.数据库系统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下列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组成部分的是B A.数据库B.操作系统 C.应用程序D.数据库管理系统 9.下列关于客户/服务器结构和文件服务器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D A.客户/服务器结构将数据库存储在服务器端,文件服务器结构将数据存储在客户端 B.客户/服务器结构返回给客户端的是处理后的结果数据,文件服务器结构返回给客户端的是包含客户所需数据的文件 C.客户/服务器结构比文件服务器结构的网络开销小 D.客户/服务器结构可以提供数据共享功能,而用文件服务器结构存储的数据不能共享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后答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课后答案 第一章 选择题 1、A。 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角度看,数据库系统的结构通常分为三级模式的总体结构,在这种模式下,形成了二级映像,实现了数据的独立性。其中三级模式结构指的是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二级映像指的是外模式/模式映像、模式/内模式映像。对于外模式/模式映像,当模式改变时,相应的外模式/模式映像作相应的改变,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而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来编写的,外模式不变,应用程序就没必要修改,这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对于模式/内模式映像,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变了,模式/内模式映像会作相应的改变,以使模式保持不变,而模式不变,与模式没有直接联系的应用程序也不会改变,这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 数据逻辑独立性指的就是当模式改变时,外模式和应用程序不需要改变,所以选项A正确。C选项的内模式改变,模式不变指的是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所以C选项不正确,B选项中前后两句与C选项相比顺序不符,所以B选项不正确。D选项中,应为“模式和应用程序不变”,不应为“外模式”,所以D选项不正确。 2、B。 DB指的是数据库(DataBase),DBMS指的是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S指的是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A指的是数据库管理员(Database Administrator),Data指的是数据。

由书中概念易得DBS(数据库系统)包括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管理和控制DB(数据库),而DB载入、存储、重组与恢复Data(数据)。所以B选项正确。 3、C。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有:⑴、实现数据共享;⑵、减少数据冗余度;⑶、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⑷、数据的独立性;⑸、安全保密性;⑹、并发控制;⑺、故障恢复 由以上可得C选项错误,应改为数据冗余度“低”。 4、C。 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集合;DBS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DBMS 是把用户对数据的操作转化为对系统存储文件的操作,有效地实现数据库三级(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之间的转化;MIS指的是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由以上概念可知,位于用户和数据库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是DBMS。所以C选项正确。 5、C。 书中图1.6明确指出模式/内模式映像把概念数据库与物理数据库联系起来,所以C选项正确。 6、C。 数据库有这样三层关系,第一层和第三层不能直接发生关系,所以D选项不正确,内模式与外模式没有直接关系,应改为“模式与应用程序不变”。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数据库技术简介 数据库技术产生于六十年代末,是数据管理的最新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 数据库技术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它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计算机应用向各行各业的渗透。 数据库的建设规模、数据库信息量的大小和使用频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第一章绪论 1.1 数据库系统概述 1.1.1 四个基本概念 数据(Data) 数据库(Database)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数据库系统(DBS) 一、数据 数据(Data)的定义 数据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 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数据的表现形式——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 各类数据必须数字化后才能加工处理。 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例如:93是一个数据 语义1:学生某门课的成绩 语义2:某人的体重 语义3:计算机系2007级学生人数 例如:学生档案中的一条记录:(李明男1982 江苏计算机系2000) 二、数据库(续) 数据库的定义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三、数据库管理系统 什么是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DBMS的用途 组织和存储好大量的数据,并提供方便、高效地检索数据和维护数据的手段。 DBMS的主要功能: 数据定义功能 数据组织 存储和管理 数据操纵功能 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其它功能 四、数据库系统 什么是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称DBS)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 数据库系统的构成 数据库 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 应用系统 数据库管理员(DBA) 1.1.2 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数据管理:是指对数据的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查询和维护等活动,是数据处理的中心环节。 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收集、组织、存储、加工、抽取和传播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其目的是从大量的、原始数据中抽取、推导出对人们有价值的信息。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动力:应用需求的推动、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 人工管理阶段(40年代中--50年代中) 文件系统阶段(50年代末--60年代中) 数据库系统阶段(60年代末--现在) 一、人工管理 时期 40年代中--50年代中 产生的背景 应用需求科学计算 硬件水平纸带、卡片、磁带 软件水平没有操作系统 处理方式批处理 特点:数据不保存、数据由程序各自管理(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存取方法、输入方式等) 数据不共享:一组数据只能对应一个程序 数据不具独立性:数据的结构发生变化后(物理或逻辑上),应用程序必须做相应的修改。 应用程序与数据的对应关系(人工管理阶段) .. 二、文件系统 时期

光无源器件浅析

摘要:主要介绍了应用于光纤通信中的各种光无源器件的种类、作用、原理和技术指标,并对部分主要的光无源器件有较深入的分析和工艺考虑,如光纤光缆活动连接器、光衰减器、光开关、波分复用器等,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这些光无源器件的特点及用途。 关键字:光纤通信光无源器件种类作用原理技术指标 光无源器件是光纤通信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它光纤应用领域不可缺少的元器件。具有高回波损耗、低插入损耗、高可靠性、稳定性、机械耐磨性和抗腐蚀性、易于操作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长距离通信、区域网络及光纤到户、视频传输、光纤感测等等。相对于光电器件,如半导体激光器、发光二极管、光电二极管以及光纤放大器等光“有源器件”而言,这一类本身不发光、不放大、不产生光电转换的光学器件,常被称之为光“无源器件”。 一、光无源器件原理、作用及指标 它是一种光学元器件,其工艺原理遵守光学的基本规律及光线理论和电磁波理论、各项技术指标、多种计算公式和各种测试方法,与纤维光学、集成光学息息相关;因此它与电无源器件有本质的区别。光无源器件的种类繁多,功能及形式各异,但在光纤通信网络里是一种使用性很强的不可缺少的器件。主要的无源器件有光纤连接器、光缆连接器、光纤耦合器、光开关、光复用器(合波器和分波器)、光分路器、光隔离器、光衰耗器、光滤波器,等等。

它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是:连接光波导或光路;控制光的传播方向;控制光功率的分配;控制光波导之间、器件之间和光波导与器件之间的光耦合;以及合波和分波等作用。评价光无源器件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插入损耗、反射损耗、工作带宽、带内起伏、功率分配误差、波长隔离度、信道隔离度、信道宽度、消光比、开关速度、调制速度等等。不同的器件要求有不同性质的技术指标。但是,绝大多数的光无源器件都要求插入损耗低、反射损耗高、工作带宽宽等。 二、光无源器件种类 (一)光纤光缆活动连接器 1.含义即原理应用 光纤光缆活动连接器是连接两根光纤光缆形成连续光通路且可以重复装拆的无源器件;它还具有将光纤光缆与有源器件,光纤光缆与其他无源器件,光纤光缆与系统和仪表进行活动连接的功能。活动连接器伴随着光通信的发展而发展,现在已形成门类齐全、品种繁多的系统产品,是光纤应用领域中不可缺少的、应用最广泛的基础元件之一。 2.光纤光缆活动连接器类型 按其功能可以分成如下几部分:连接器插头、光纤跳线、转换器、变换器等。这些部件可以单独作为器件使用,也可以合在一起成为组件使用。实际上,一个活动连接器习惯上是指两个连接器插头加一个转换器。 连接器插头:使光纤在转换器或变换器中完成插拔功能的部件称为插头,连接器插头由插针体和若干外部机械结构零件组成。两个插头在插入转换器或变换器后可以实现光纤(缆)之间的对接;插头的机械结构用于对光纤进行有效的保护。插针是一个带有微孔的精密圆柱体。 光纤跳线:将一根光纤的两头都装上插头,称为跳线。连接器插头是跳线的特殊情况,即只在光纤的一头装有插头。在工程及仪表应用中,大量使用着各种型号、规格的跳线,跳线中光纤两头的插头可以是同一型号,也可以是不同的型号。跳线可以是单芯的,也可以是多芯的。跳线的价格主要由接头的质量决定。因而价格也相差较大。在选用跳线时,本着质优价廉去选是不错,但一定不要买质次价低的产品。 转换器:把光纤接头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光纤接通的器件称为转换器,转换器俗称法兰盘。在CATV系统中用得最多的是FC型连接器;SC型连接器因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可以密集安装等优点,应用前景也不错,除此地外,ST型连接器也有一定数量的应用。 变换器:将某一种型号的插头变换成另一型号插头的器件叫做变换器,该器件由两部分组成,其中一半为某一型号的转换器,另一半为其它型号的插头。使用时将某一型号

数据库原理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章 1.四大基本概念: 数据: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它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种类有:文字、图形、图象、声音等。特点是: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集合。其特点是: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可为各种用户共享;冗余度较小;数据独立性较高;易扩展。(特点:永久存储、有组织、可共享)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数据定义功能;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事物管理和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其他功能。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 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常常把数据库系统简称为数据库。 2.数据管理技术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人工管理阶段:特点:1、数据不保存。 2、没有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管理。 3、这一时期没有文件的概念,数据的组织方式必须由程序员自行设计。 4、一组数据对应一组程序,数据是不共享的。 5、数据不具有独立性,当数据结构发生变化时,应用程序要变化。 文件系统阶段:特点:1、数据可以长期保存。 2、由文件系统管理数据。 3、数据共享性差, 冗余度大—文件是面向应用的。 4、数据独立性差—是不具有弹性的无结构的数据集合,文件之间是孤立的,不能反映事物间联系。 数据库系统阶段:特点:数据的管理者:DBMS 数据面向的对象:现实世界 数据的共享程度:共享性高 数据的独立性:高度的物理独立性和一定的逻辑独立性 数据的结构化:整体结构化 数据控制能力: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3、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结构化;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数据有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4、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 数据结构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 数据操作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 5、概念模型: 基本概念: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 码: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码。 域: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该属性的域。 实体型: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具有的共同的特征和性质,即: 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刻画同类实体。

光纤隔离器工作原理

光隔离器的基本原理 偏振无关光纤隔离器(Polarization Insensitive Fiber Isolator) 光纤隔离器根据偏振特性可分为偏振无关型(Polarization Insensitive)和偏振相关型(Polarization Sensitive)两种。由于通过偏振相关型光纤隔离器的光功率依赖于输入光的偏振态,因此要求使用保偏光 纤作尾纤。这种光纤隔离器将主要用于相干光通信系统。目前光纤隔离器用的最多的仍然是偏振无关型的, 我们也只对此类光纤隔离器做分析。 1偏振无关光纤隔离器的典型结构 一种较为简单的结构如图1所示。这种结构只用到四个主要元件:磁环(Magnetic Tube)、法拉第旋转器 (Faraday Rotator)、两片LiNbO3 楔角片(LN Wedge),配合一对光纤准直器(Fiber Collimator), 可以做成一种在线式(In-line)的光纤隔离器。 2 基本工作原理 下面具体分析光纤隔离器中光信号正向和反向传输的两种情况。 2.1 正向传输 如(图2)所示,从准直器出射的平行光束,进入第一个楔角片P1后,光束被分为o光和e光,其偏振 方向相互垂直,传播方向成一夹角。当他们经过45°法拉第旋转器时,出射的o光和e光的偏振面各自向 同一个方向旋转45°,由于第二个LN楔角片P2的晶轴相对于第一个楔角片正好呈45°夹角,所以o光 和e光被折射到一起,合成两束间距很小的平行光,然后被另一个准直器耦合到光纤纤芯里去。这种情况 下,输入的光功率只有很小一部分被损耗掉,这种损耗称之为隔离器的插入损耗。(图中“+”表示e光向 此方向偏折) 2.2 反向传输 如(图3)所示,当一束平行光反向传输时,首先经过P2晶体,分为偏振方向与P1的晶轴各呈45°夹角的o光 和e光。由于法拉第效应的非互易性,o光和e光通过法拉第旋转器后,偏振方向仍然向同一个方向(图 中为逆时针方向)旋转45°,这样,原先的o光和e光在进入第二个楔角片(P1)后成了e 光和o光。 由于折射率的差别,这两束光在P1中再也不可能合成一束平行光,而是向不同的方向折射,e光和o光被 进一步分开一个更大的角度,即使经过自聚焦透镜的耦合,也不能进到光纤纤芯中去,从而达到了反向隔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目的内容重点难点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授课目的、内容、方法、重点、难点及学时分配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1 本课程的性质: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信息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之一。 2 本课程的目的: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应用规范化的方法进行数据库的开发和设计,并和具体的一种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相结合,熟练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管理、操作和开发方法。b5E2RGbCAP 3 本课程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针对具体的案例进行数据调查分析、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关系规范化及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并能使用高级语言进行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p1EanqFDPw 二、基本教案要求 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发展、结构体系及数据库新技术的发展方向等。 理解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及数据恢复等概念。 掌握数据库的查询语言、关系理论及数据库的设计方法,掌握对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及数据恢复的应用。DXDiTa9E3d

三、教案内容: <一)绪论4学时 1、数据库系统概述 (1)数据库的地位:数据库在信息领域的作用和地位 (2)四个基本概念: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四个概念及相互间的关系。 (3)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环境、特点。 2、数据模型 (1)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约束条件 (2)概念模型:信息世界中的基本概念、实体之间的联系、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E-R图。 常用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每种 模型从数据结构、完整性结束、数据存储、优缺点及典 型的数据库系统几个方面介绍。RTCrpUDGiT 3、数据库系统结构 数据库系统内部的模式结构:模式结构的概念、三级模式结构、二级映象功能及数据独立性 4、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1)硬件平台:数据库平台对硬件平台的要求。

(整理)光无源器件测试

光无源器件 摘要 目录- 1. 2.1概念 3.2品种 4.3测试图 5. 6.4原理及应用 概念 光无源器件是光纤通信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它光纤应用领域不可缺少的元器件。具有高回波损耗、低插入损耗、高可靠性、稳定性、机械耐磨性和抗腐蚀性、易于操作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长距离通信、区域网络及光纤到户、视频传输、光纤感测等等。 品种 ▲ FC、SC、ST、LC等多种类型适配器 ▲ 有PC、UPC、APC三种形式 ▲ FC、SC、ST、LC等各种型号和规格的尾纤(包括带状和束状),芯数从单芯到12芯不等。 测试图 光无源器件测试是光无源器件生产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测试设备的选型还是测试平台的搭建其实都反映了器件厂商的测试理念,或者说是器件厂商对精密仪器以及精密测试的认识。不同测试设备、不同测试系统搭建方法都会对测试的精度、可靠性和可操作性产生影响。本文简要介绍光无源器件的测试,并讨论不同测试系统对精确性、可靠性和重复性的影响。 在图一所示的测试系统中,测试光首先通过偏振控制器,然后经过回波损耗仪,回波损耗仪的输出端相当于测试的光输出口。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由于偏振控制器有1~2dB插入损耗,回波损耗仪约有5dB插入损耗,所以此时输出光与直接光源输出光相比要小6~7dB。可以用两根单端跳

线分别接在回损仪和功率计上,采用熔接方式做测试参考,同样可采用熔接方法将被测器件接入光路以测试器件的插损、偏振相关损耗(PDL)和回波损耗(ORL)。 该方法是很多器件生产厂商常用的,优点是非常方便,如果功率计端采用裸光纤适配器,则只需5次切纤、2次熔纤(回损采用比较法测试*)便可完成插损、回损及偏振相关损耗的测试。但是这种测试方法却有严重的缺点:由于偏振控制器采用随机扫描Poincare球面方法测试偏振相关损耗,无需做测试参考,所以系统测得的PDL实际上是偏振控制器输出端到光功率计输入端之间链路上的综合PDL值。由于回损仪中的耦合器等无源器件以及回损仪APC的光口自身都有不小的PDL,仅APC光口PDL值就有约0.007dB,且PDL相加并不成立,所以PDL测试值系统误差较大,测试的重复性和可靠性都不理想,所以这种方法不是值得推荐的方法。改进测试方法见图2所示。 在图2测试系统中,由于测试光先通过回损仪再通过偏振控制器,所以光源输出端与偏振控制器输入端之间的光偏振状态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也就是说系统可测得较准确的DUT PDL值。然而问题还没有解决,PDL是可以了,但回波损耗测试却受到影响。我们知道,测试DUT回波损耗需要先测出测试系统本身的回光功率,然后测出系统与DUT共同的回光功率,相减得出DUT回光功率。从数学上容易理解,系统回光功率相对越小,DUT回损值的精确度、可靠性以及动态范围就会越好,反之则越差。在第二种系统中,系统回光功率包含了偏振控制器回光功率,所以比较大,进而限制了DUT回损测试的可靠性和动态范围。但一般而言,只要不是测试-60dB以外的回损值,这种配置的问题还不大,因此它在回损要求不高的场合是一种还算过得去的测试方法。除了上述两种测试方案以外,还有一种基于Mueller矩阵法的测试系统(图3)。 这种测试系统采用基于掺铒光纤环的可调谐激光器(EDF TLS)而并非普通外腔式激光器,这点很重要,后文还有论述,此外它还加上Mueller 矩阵分析法专用的偏振控制器、回损仪和光功率计。由于采用Mueller 矩阵法测试PDL时要求测试光有稳定的偏振状态,所以可调谐光源与偏振控制器之间以及偏振控制器与回损仪之间要用硬跳线连接,这样可以排除光纤摆动对测试的影响。用Mueller矩阵法测试PDL需要做参考,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排除测试链路对PDL测试的影响,因此这个系统可以得到较高的PDL测试精度以及回损与插损精度,测试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好。在该系统中每个测试单元不是独立地工作,它们必须整合为一体,可调谐光源不停扫描,功率计不停采集数据,测试主机分析采集所得数据,最后得出IL、PDL和ORL随波长变化的曲线。这种方法目前主要用在像DWDM器件等多通道器件测试上,是目前非常先进的测试方法。 上述三种测试方法中,笔者认为除了最后一种方法是测试DWDM多通道器件实现快速测试的最佳方案以外,其它两种方法都不足取,原因是它们都一味强调方便,而忽略了精密测试的精确、可靠性及重复性的要求。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器件厂家测试同样的产品,今天测和明天测结果会大相径庭的原因。解决办法参见图4的耦合器测试装配方式。 利用图4的配置可以一次得出器件的回损和方向性参数,以及器件PDL和平均IL。由于测试激光光源为偏振光源,这样对于器件插损测试就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1:ER图是表示概念模型的有效工具之一,在ER图中的菱形框表示 1.联系 2.实体 3.实体的属性 4.联系的属性 2:()完成对数据库数据的查询与更新 1.DCL 2.DDL 3.DML 4.DQL 3:如果关系模式R中的每一个非主属性既不部分依赖也不传递依赖于键,则称这个关系模式属于 1.第一范式 2.第二范式 3.第三范式 4.BC范式 4:SQL语言中,删除记录的命令是 1.DELETE 2.DROP

4.REMORE 5:数据库三级模式体系结构的划分,有利于保持数据库的 1.结构规范化 2.数据安全性 3.数据独立性 4.操作可行性 6:数据的管理方法主要有 1.文件系统和分布式系统 2.批处理系统和实时处理系统 3.数据库系统和文件系统 4.数据库系统和实时处理系统 7:下列哪一个不是数据库开发的可选数据库。 1.mysql 2. DB2 3.Oracle 4.Excel 8:绝大多数数据库系统的总体结构,都具有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三级模式结构。描述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是 1.模式和内模式

3.模式 4.外模式 9:如果在关系的分片过程中使用了选择操作,则不可能是 1.水平分片 2.垂直分片 3.导出分片 4.混合分片 10:以下关于E-R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1. E-R图建立在关系数据库的假设上 2. E-R图使用过程和数据的关系清晰,实体间的关系可导出应用过程的表示。 3. E-R图可将现实世界(应用)中的信息抽象地表示为实体以及实体间的联系 4. E-R图能表示数据生命周期。 11:SQL语言中,创建一个表的命令是 1.View 2.DROP 3.CLEAR 4.Create 12: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是 1.DBS

光无源器件

光无源器件 光无源器件是光纤通信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它光纤应用领域不可缺少的元器件。具有高回波损耗、低插入损耗、高可靠性、稳定性、机械耐磨性和抗腐蚀性、易于操作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长距离通信、区域网络及光纤到户、视频传输、光纤感测等等。 目录

光无源器件的测试方法 光无源器件测试是光无源器件生产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测试设备的选型还是测试平台的搭建其实都反映了器件厂商的测试理念,或者说是器件厂商对精密仪器以及精密测试的认识。不同测试设备、不同测试系统搭建方法都会对测试的精度、可靠性和可操作性产生影响。本文简要介绍光无源器件的测试,并讨论不同测试系统对精确性、可靠性和重复性的影响。 在图一所示的测试系统中,测试光首先通过偏振控制器,然后经过回波损耗仪,回波损耗仪的输出端相当于测试的光输出口。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由于偏振控制器有1~2dB插入损耗,回波损耗仪约有5dB插入损耗,所以此时输出光与直接光源输出光相比要小6~7dB。可以用两根单端跳线分别接在回损仪和功率计上,采用熔接方式做测试参考,同样可采用熔接方法将被测器件接入光路以测试器件的插损、偏振相关损耗(PDL)和回波损耗(ORL)。 该方法是很多器件生产厂商常用的,优点是非常方便,如果功率计端采用裸光纤适配器,则只需5次切纤、2次熔纤(回损采用比较法测试*)便可完成插损、回损及偏振相关损耗的测试。但是这种测试方法却有严重的缺点:由于偏振控制器采用随机扫描Poincare球面方法测试偏振相关损耗,无需做测试参考,所以系统测得的PDL实际上是偏振控制器输出端到光功率计输入端之间链路上的综合PDL值。由于回损仪中的耦合器等无源器件以及回损仪APC的光口自身都有不小的PDL,仅APC光口PDL值就有约0.007dB,且PDL相加并不成立,所以PDL测试值系统误差较大,测试的重复性和可靠性都不理想,所以这种方法不是值得推荐的方法。改进测试方法见图2所示。 在图2测试系统中,由于测试光先通过回损仪再通过偏振控制器,所以光源输出端与偏振控制器输入端之间的光偏振状态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也就是说系统可测得较准确的DUT PDL值。然而问题还没有解决,PDL是可以了,但回波损耗测试却受到影响。我们知道,测试DUT回波损耗需要先测出测试系统本身的回光功率,然后测出系统与DUT共同的回光功率,相减得出DUT回光功率。从数学上容易理解,系统回光功率相对越小,DUT回损值的精确度、可靠性以及动态范围就会越好,反之则越差。在第二种系统中,系统回光功率包含了偏振控制器回光功率,所以比较大,进而限制了DUT回损测试的可靠性和动态范围。但一般而言,只要不是测试-60dB以外的回损值,这种配置的问题还不大,因此它在回损要求不高的场合是一种还算过得去的测试方法。除了上述两种测试方案以外,还有一种基于Mueller矩阵法的测试系统(图3)。 这种测试系统采用基于掺铒光纤环的可调谐激光器(EDF TLS)而并非普通外腔式激光器,这点很重要,后文还有论述,此外它还加上Mueller矩阵分析法专用的偏振控制器、回损仪和光功率计。由于采用Mueller矩阵法测试PDL时要求测试光有稳定的偏振状态,所以可调谐光源与偏振控制器之间以及偏振控制器与回损仪之间要用硬跳线连接,这样可以排除光纤摆动对测试的影响。用Mueller 矩阵法测试PDL需要做参考,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排除测试链路对PDL测试的影响,因此这个系统可以得到较高的PDL测试精度以及回损与插损精度,测试的

2019年春《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 2019 年春季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复习资料的相关说明 1、《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考核方式:开卷 2、成绩评定:总评成绩 =40%阶段作业成绩(网上)+60%期末考试成绩 3、试卷结构: 必考题分值为 60 分:主观题40 分 +客观题 20 分。 扩展题 40 分,都是主观题。 二、期末考试必考题(占期末考试成绩60%) 提示:期末考试试题及选项顺序会随机。 本复习资料提供必考题的考试原题,提供和考题相关的知识材料,但不提供标准答案。 客观题:选择题(每题 2 分,共20 分) 1、(B)是指负责设计、建立、管理和维护数据库以及协调用户对数据库要求的个人和工作团队。 A 、最终用户B、数据库管理员C、应用程序员D、销售员 2、数据独立性是数据库技术的重要特点之一。所谓数据独立性是指(A)。 A 、数据和数据之间没有联系 B 、不同的数据被存放在不同的文件中 C、数据只能被对应的应用程序所使用 D 、数据与应用程序间相互独立 3、一般来讲班级与学生、公司与职员、省与市之间的联系类型是(D)。 A 、多对多B、一对一C、多对一D、一对多 4、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B)功能实现对数据库的插入、删除、修改。 A 、数据定义 B 、数据操纵C、数据库的运行管理 D 、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 5、“以二维表的形式存储数据”描述了关系模型的(A)。 A 、数据结构B、规范性C、关系完整性D、数据独立性 6、下列(A)情况,适于建立索引。 A 、基本表的某列中记录数量特别多 B 、基本表的某列中记录数量特别少 C、经常进行插入操作的基本表的某列 D 、经常进行删除操作的基本表的某列 7、下列关于视图的描述正确的是(C)。 A 、视图的表现形式是由结点组成的有向图 B 、可以在视图中任意添加数据 C、视图是一个虚拟表,内容由查询定义 D 、视图只能建立在基本表上 8、下列说法中,( C)属于表设计原则。 A 、适当使用视图 B 、尽可能的建立触发器 C、遵守第三范式标准的数据库设计 D 、尽可能多地采用外键 9、数据库的备份不包括( A )。 A 、操作系统 B 、系统数据库C、用户数据库 D 、事务日志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第1 页,共 5页

光无源器件常见类型

光无源器件就是不含光能源的光功能的器件,是光纤通信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它光纤应用领域不可缺少的元器件。因其具有高回波损耗、低插入损耗、高可靠性、稳定性、机械耐磨性和抗腐蚀性、易于操作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长距离通信、区域网络及光纤到户、视频传输、光纤感测等等领域。 光无源器件在光路中都要消耗能量,插入损耗是其主要性能指标。光无源器件包括光纤连接器、光开关、光衰减器、光纤耦合器、波分复用器、光调制器、光滤波器、光隔离器、光环行器等。它们在光路中分别可实现连接、能量衰减、反向隔离、分路或合路、信号调制、滤波等功能。光无源器件有很多种,本文将讲述常用的几种—光纤衰减器、光纤环形器、光纤准直器、光纤隔离器、光纤传感器、光纤合束器和光纤起偏器。 光纤衰减器 光纤衰减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纤维光学无源器件,是光纤CATV 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器件。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一方面光衰减器正向着小型化、系列化、低价格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普通型光衰减器已相当成熟,光衰减器正向着高性能方向发展,如智能化光衰减器,高回损光衰减器等。到目前为止市场上已经形成了固定式、步进可调式、连续可调式及智能型光衰减器四种系列。 任何光纤系统传输数据的能力取决于接收器的光功率,如下图所示,其显示了接收光功率作用下的数据链路误码率。(误码率是信噪比的倒数,例如误码率越高表示信噪比的信号越低。)无论功率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导致较高的误码率。光无源器件常见类型

功率过高,接收放大器饱和,功率过低,可能会干扰信号产生噪音等问题。光纤衰减器主要用于调整光功率到所需标准。 光纤环形器 光纤环形器为非互易设备,只能沿单方向环行,反方向是隔离的。 光纤环形器除了有多个端口外,其工作原理与光纤隔离器类似,也是一种单项传输器件,主要用于单纤双向传输系统和光分插复用器中。

光无源器件技术综述

光无源器件技术综述万助军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博士 生上海上诠光纤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技术顾问光无源器件是光纤通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综合介绍各种光无源器件技术原理、特摘要:光纤准直器设计等°减反射角、点以及部分工 艺考虑,内容包括高斯光束能量耦合、光纤头的8单元技术和光纤连接器、晶体光学器件、波分 复用器、光开关等器件技术,希望对从事光无源器件设计和制造的工程师有参考作用。FBT 关键词:光无源器件,准直器,隔离器、环形器、光开关、言绪一.适应信息社会对通 信容量的要求,光纤通信已经取代电子通信。低损耗光纤、半导体激使光纤通DWDM+EDFA光器和掺铒光纤放大器是使光纤通信成为可能的三个关键因素,而信容量得到空前扩展。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各种光无源器件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将[1]综合介绍各种光无源器件技术原理及特点。下文的组织结构是,第二部分介绍光无源器件中用到的基础知识和单元技术;第三部分对光纤连接器的一些特性进行分析;第四部分介绍各种晶体光学器件的结构、原理和发展情况;第五部分介绍波分复用器的原理和结构;第六部分介绍各种光开关的原理、结构和特点;第七部分介绍各种光衰减器的原理、结构和特点;第八部分介绍光纤熔融拉锥器件的基本原理和各种具体器件的实现方式;第九部分为全文总结。需要说明的是,限于本文作者的知识水平和研究经历,对某些技术有较深入的分析,如型波分复用器和光纤熔融拉光纤头、光纤准直器、光纤连接器、光隔离器、光环形器、Filter、光开关和可调光衰减器等,这锥器件等,对某些技术则大致介 绍结构和原理,如Interleaver些都是为了聊补本文的完整性,以顶住光无源器件技术综述这顶帽子。考虑本文的读者对象是从事光无源器件设计和制造的工程师,作者尽量少用复杂的公式,但在某些场合,公式有50个公式。助于理解问题和 说明一些重要结论,因此本文中仍出现多达基础知识和单元技术二. 高斯光束的能量耦合1.在尾纤为单模光纤的光无源器件中,光束可用高斯近似处理,器件的耦合损耗可用高斯光束之间的耦合效率进行分析。两束高斯光束之间的能量耦合效率,取决于二者的光场叠加[2-4]。比率,可用(1)式计算 2*??dxdyE?E21?T(1) 22????dxdyE?dxdyE21 两束高斯光束之间的耦合,可能存在三种失配模式:径向失配X、轴向失配Z 和角向失配θ,如图1所示。耦合失配造成光场重叠误差,从而影响耦合效率,根据(1)式计算得到1 耦合损耗与各种失配量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其中取光束束腰半径分别为200um和5um作对比,分别对应一般准直器和光纤的模场半径。束腰半径为200um的高斯光束,对角向失配比较敏感,对径向失配次之,对轴向失配则有较大容差;束腰半径为5um的高斯光束,对轴向失配比较敏感,对径向失配次之, 对角向失配则有较大容差。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答案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第三版)习题参考答案 第 1 章数据库概述 1.试说明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答:数据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个专门用于实现对数据进行管理和维护的系统软件。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相关的实用工具)、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员组成。 2.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文件管理和数据库管理。 3.与文件管理相比,数据库管理有哪些优点? 答:与文件系统管理数据相比,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带来了如下好处:将相互关联的数据集成在一起,较少的数据冗余,程序与数据相互独立,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最大限度地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数据可以共享并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4.在数据库管理方式中,应用程序是否需要关心数据的存储位置和存储结构?为什么? 答:不需要。因为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5.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库的作用是什么? 答:数据库是数据的汇集,它以一定的组织形式保存在存储介质上。 6.在数据库系统中,应用程序可以不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而直接访问数据文件吗? 答:不能 7.数据独立性指的是什么?它能带来哪些好处? 答:数据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不会因数据的物理表示方式和访问技术的改变而改变,即应用程序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物理表示方式和访问技术,它包含两个方面: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物理独立性是指当数据的存储位置或存储结构发生变化时,不影响应用程序的特性; 逻辑独立性是指当表达现实世界的信息内容发生变化时,不影响应用程序的特性。 8.数据库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在数据库系统中的作用大致是什么? 答:数据库系统一般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相应的实用工具)、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管理员四个部分。数据库是数据的汇集,它以一定的组织形式保存在存储介质上;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管理数据库的系统软件,它可以实现数据库系统的各种功能;应用程序专指以数据库数据为基础的程序,数据库管理员负责整个数据库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2章数据模型与数据库结构 1.解释数据模型的概念,为什么要将数据模型分成两个层次? 答:答: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数据模型一般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是数

数据库原理设计心得体会

数据库原理设计心得体会 这段时间的设计与制作,给了你怎样的一些心得体会呢?那么记录下来吧!下面是WTT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数据库原理设计心得体会(一) 在我看来,数据库课程设计主要的目标是利用课程中学到的数据库知识和技术较好的开发设计出数据库应用系统,去解决各行各业信息化处理的要求。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可以巩固我们对数据库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的理解,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开发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当我们这组决定做大学生就业咨询系统时,我们并没有着手写程序。而是大家一起商量这个系统概述、系统目标、系统需求、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和数据词典。当这些都准备好了之后,我们进行模块的分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模块设计,而且写出来的代码要求可以实现相应模块的功能,得到理想的效果。当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分工做好了,最后会由一个人把这些全部组合搭建在一起。我们使用的是和php相互嵌套使用,当一个系统做好了之后,我会好好地把程序都看一遍,理会其中的奥秘。 我所负责的是数据库的备份和还原还有一些界面的实现。还记得自己刚接触的时候,觉得很感兴趣,所以有一段时间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然而Php是我刚接触不久的一种编程语言。不过

觉得它的功能真的很强大,可以开发出很多大型的系统。但是在做备份和还原的时候,要考虑的东西还是很多的。当我遇到错误的时候,感到很受打击。值得欣慰的是,在同学的帮助和大量参考书的查阅下,我把自己的模块做好了。这就是我收获最大的地方。而且,我明白了遇到困难永不放弃的重要性,我知道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我领悟了只有坚持不懈才会取得胜利。 知识的获得是无止境的,只要你想学,只要你行动,没有什么会难倒我们的。回首这一个多星期的课程设计,我很欣慰。因为我有了动力,有了勇气。谢谢老师对我们的不懈帮助,谢谢学校给了我们这一次实践的机会,也谢谢组员们的关怀。这些美好的回忆美好的东西将永远伴随着我。 数据库原理设计心得体会(二) 两个星期的时间非常快就过去了,这两个星期不敢说自己有多大的进步,获得了多少知识,但起码是了解了项目开发的部分过程。虽说上过数据库上过管理信息系统等相关的课程,但是没有亲身经历过相关的设计工作细节。这次实习证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发现这其中需要的很多知识我们没有接触过,去图书馆查资料的时候发现我们前边所学到的仅仅是皮毛,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掌握的东西我们根本不知道。同时也发现有很多已经学过的东西我们没有理解到位,不能灵活运用于实际,不能很好的用来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大量的实践,通过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 1、单选题C C D B C 2、判断题对错错错对 3填空题网状模型用户商业智能数据挖掘系统设计 4简答题 1)数据模型就是指描述事物对象得数据组成、数据关系、数据约束得抽象结构及其说明。数据模型就是指描述事物对象得数据组成、数据关系、数据约束得抽 象结构及其说明。数据模型就是指描述事物对象得数据组成、数据关系、数据约束 得抽象结构及其说明。3)数据约束:用于描述数据结构中数据之间得语义联系、数据之间得制约与依存关系,以及数据动态变化得规则。主流数据库采用关系图模 型。数据库典型数据模型:层次数据模型网状数据模型关系数据模型其它数据模 型(如对象数据模型、键值对数据模型、列式数据模型。。。) 2)数据库——就是一种依照特定数据模型组织、存储与管理数据得文件,数据库文件一般存放在辅助存储器以便长久保存。数据库具有如下特点:数据不重复 存放;提供给多种应用程序访问;数据结构独立于使用它得应用程序;对数据 增、删、改、检索由统一软件进行管理与控制。 3)数据库(Database)就是一种依照特定模型组织、存储与管理数据得数据结构。在数据库中,不仅存放了数据,而且还存放了数据与数据之间得关系。数据库 内部元素:用户表:用户在数据库中创建得数据库表;系统表:数据库中系统自带 得数据库表;视图:数据库中用于对数据进行查询得虚拟表;索引:数据库中用于 加快数据查询得索引项;约束:数据库中对数据、数据关系施加得规则;存储过 程:数据库内部完成特定功能处理得程序;触发器:数据库内部因数据变化自动执 行得一类存储过程等等 4)数据库系统包括:用户、数据库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与数据库四个组成要素。 5)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 System,DBMS )——就是一种专门用来创建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维护数据库,并提供对数据库访问得系统软件。数 据库管理系统(DBMS)主要功能:创建数据库与表; 创建支持结构,如索引等; 读取 数据库数据; 修改数据库数据; 维护数据库结构; 执行规则; 并发控制; 提供安全性; 执行备份与恢复等等 第二章作业参考答案 1 单选题C B D A A 2、判断题对对错对错 3填空题全外连接数据约束候选键用户定义完整性4简答题外码键 1)在关系模型中,使用“关系”来存储“实体”中得数据。关系(relation)——就是指存放实体数据得二维表。关系特征:行存储实体得个体数

光隔离器的功能和基本原理

光隔离器的功能和基本原理 光隔离器的功能是让正向传输的光通过而隔离反向传输的光,从而防止反射光影响系统的稳定性,与电子器件中的二极管功能类似。光隔离器按偏振相关性分为两种:偏振相关型和偏振无关型,前者又称为自由空间型(Freespace),因两端无光纤输入输出;后者又称为在线型(in-Line),因两端有光纤输入输出。自由空间型光隔离器一般用于半导体激光器中,因为半导体激光器发出的光具有极高的线性度,因而可以采用这种偏振相关的光隔离器而享有低成本的优势;在通信线路或者 EDFA 中,一般采用在线型光隔离器,因为线路上的光偏振特性非常不稳定,要求器件有较小的偏振相关损耗。 光隔离器利用的基本原理是偏振光的马吕斯定律和法拉第(Farady)磁光效应,自由空间型光隔离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如下图所示,由一个磁环、一个法拉第旋光片和两个偏振片组成,两个偏振片的光轴成45°夹角。正向入射的线偏振光,其偏振方向沿偏振片 1 的透光轴方向,经过法拉第旋光片时逆时针旋转45°至偏振片 2 的透光轴方向,顺利透射;反向入射的线偏振光,其偏振方向沿偏振片 2 的透光轴方向,经法拉第旋光片时仍逆时针旋转45°至与偏振片 1 的透光轴垂直,被隔离而无透射光。自由空间型光隔离器相对简单,装配时偏振片和旋光片均倾斜一定角度(比如4°)以减少表面反射光,搭建测试架构时注意测试的可重复性,其他不赘述。下面详细介绍在线式光隔离器的发展情况。 最早的在线式光隔离器是用Displacer晶体与法拉第旋光片组合制作的,因体积大和成本高而被Wedge型光隔离器取代;在线式光隔离器因采用双折射晶体而引入 PMD,因此相应出现 PMD 补偿型 Wedge 隔离器;某些应用场合对隔离度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出现双级光隔离器,在更宽的带宽内获得更高隔离度。 下面依次介绍这些在线式光隔离器的结构和原理。 1) Displacer 型光隔离器 Displacer型光隔离器结构和光路如下图所示,由两个准直器、两个Displacer晶体,一个半波片、一个法拉第旋光片和一个磁环(图中未画出)组成。正向光从准直器 1入射在Displacer1 上,被分成o光和e光传输,经过半波片和法拉第旋光片后,逆时针旋转45 +45 =90 ,发生o光与e光的转换,经Displacer2合成一束耦合进入准直器 2;反向光从准直器 2 入射在Displacer2 上,被分成o光和e光传输,经过法拉第旋光片和半波片后,逆时针旋转45 -45 =0 ,未发生o光和e光的转换,经Displacer1 后两束光均偏离准直器1 而被隔离。 Displacer 型光隔离器的缺点是,为了满足隔离度要求,反向光路中的两束光需偏移较大距离,可参考图 2(a),而双折射特性较好的钒酸钇 Displacer 晶体,其长度与偏移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