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步态识别个体抑郁症的研究取得进展

通过步态识别个体抑郁症的研究取得进展

抑郁症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精神疾病。虽然针对抑郁患者有多种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心理疗法等),但只有不到一半的患者接受了正确治疗。抑郁症诊断困难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具体来说,在抑郁初筛的过程中,初级保健医生常常无法有效识别有抑郁症状的患者。此外,基于量表的抑郁诊断方法可能有误诊风险。因此,研究更有效的识别抑郁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姿态症状已被证明是抑郁症的基本表现。已有研究表明,个体姿态控制所涉及的大脑神经网络也与抑郁症密切相关。与健康个体相比,抑郁患者在行走过程中的头部垂直运动减少、肢体动作幅度更小、步态速度更低。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朱廷劭研究组使用微软Kinect智能体感设备采集被试的步态行为数据识别抑郁状态。Kinect智能体感设备具有无侵扰、低成本、易于使用的优点,能够以30 Hz采样率捕获人体25个躯体关节的三维坐标变化,且其在动作捕捉和动作监测的有效性已被验证。该研究共招募了126名抑郁症患者和121名健康者。病例组为市属某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抑郁症患者,其诊断结果由精神科医生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完成。对照组是从社会招募的健康人群。所有被试在6米*1米的人行道上自然地来回行走两分钟,放置在一端的Kinect智能体感设备记录下其步态数据。

研究中,科研人员对收集数据进行了预处理。首先对数据进行切分,即截取每个被试正面朝向Kinect智能体感设备行走过程中2个步态循环的数据,消除了大量重复数据导致的计算效率低和数据冗余问题;随后,利用低通滤波器分别对25个躯体关节的数据进行去噪处理。数据预处理完成后,科研人员提取了10个运动学特征、300个时域特

征和825个频域特征,最后使用逻辑回归分析探究不同类别步态特征对抑郁识别的贡献,并利用机器学习技术训练抑郁识别模型。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学、时域和频域特征可以解释因变量(抑郁)的变异性分别为12.55%、58.36%和60.71%。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构建的基于步态特征的抑郁识别模型是有效的(敏感性=0.94,特异性=0.91,AUC=0.93)。研究表明,抑郁可以反映在步态中,不同类型的步态特征对抑郁识别的贡献不同;基于机器学习技术实现抑郁的自动化识别是有效的。

该研究探索了通过步态数据识别抑郁状况的可能性。研究表明,不同抑郁状况具有特异性的步态表达,使其可以被识别。与传统心理测量方法相比,基于步态数据的抑郁识别方法具有无侵扰、可回溯、自动化等特点,因此将该方法与传统测量方法结合能有效提升心理测量的应用范围与测量效率。

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Frontiers in Psychiatry上。(生物谷https://www.360docs.net/doc/d419162653.html,)

抑郁症的心理机制与脑神经研究进展

抑郁症的心理机制与脑神经研究进展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它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情绪、认知和行为。随着长期以来对抑郁症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逐渐揭示了抑郁症的心理机制和相关的脑神经改变。本文旨在探讨抑郁症的心理机制和脑神经研究进展,以增加对该疾病的理解和有效治疗的探索。 一、抑郁症的心理机制 1.1 负性认知偏差 负性认知偏差是指患者在观察、解释和记忆信息时,对负面刺激的更强调和放大。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倾向于过分关注自己的缺点和不幸经历,而忽视积极的事件和自身优点。 1.2 社会认知缺陷 抑郁症患者往往具有捕捉和解释社交信息的负性偏差。他们倾向于过度解读他人的不友好或拒绝信号,并对社交情境产生消极的解释。这种社会认知缺陷严重影响了患者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1.3 情绪调节困难 抑郁症患者往往难以调节自己的情绪,容易陷入情绪低落和绝望的境地。他们对负面情绪的应对能力较弱,对积极情绪的体验也相对减少。 二、脑神经研究进展 2.1 皮层-下丘脑-杏仁核疲劳模型

近期的研究表明,抑郁症与脑神经回路的功能紊乱有关。其中,皮层-下丘脑-杏仁核回路被认为是抑郁症的重要神经机制之一。这一模型认为长期压力和负性情绪刺激导致该回路的疲劳,进而引发抑郁症的发生。 2.2 前额叶皮层与情绪调节 前额叶皮层是情绪调节的重要脑区之一,它与抑郁症的发生和维持密切相关。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前额叶皮层活动异常,功能连接性受损。这些改变导致对负面情绪的调节能力下降,从而加重抑郁症状。 2.3 海马体和杏仁核的结构变化 海马体和杏仁核是情绪加工和记忆形成的核心脑区。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海马体和杏仁核存在结构变化,包括体积缩小和功能异常。这些结构改变与情绪调节不足和记忆损害密切相关。 三、治疗与康复的探索 3.1 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物是目前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方法之一。常用的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和三环类抗抑郁药物。这些药物通过增加脑内神经递质的浓度来缓解抑郁症状。 3.2 认知行为疗法(CBT)

通过步态识别个体抑郁症的研究取得进展

通过步态识别个体抑郁症的研究取得进展 抑郁症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精神疾病。虽然针对抑郁患者有多种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心理疗法等),但只有不到一半的患者接受了正确治疗。抑郁症诊断困难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具体来说,在抑郁初筛的过程中,初级保健医生常常无法有效识别有抑郁症状的患者。此外,基于量表的抑郁诊断方法可能有误诊风险。因此,研究更有效的识别抑郁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姿态症状已被证明是抑郁症的基本表现。已有研究表明,个体姿态控制所涉及的大脑神经网络也与抑郁症密切相关。与健康个体相比,抑郁患者在行走过程中的头部垂直运动减少、肢体动作幅度更小、步态速度更低。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朱廷劭研究组使用微软Kinect智能体感设备采集被试的步态行为数据识别抑郁状态。Kinect智能体感设备具有无侵扰、低成本、易于使用的优点,能够以30 Hz采样率捕获人体25个躯体关节的三维坐标变化,且其在动作捕捉和动作监测的有效性已被验证。该研究共招募了126名抑郁症患者和121名健康者。病例组为市属某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抑郁症患者,其诊断结果由精神科医生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完成。对照组是从社会招募的健康人群。所有被试在6米*1米的人行道上自然地来回行走两分钟,放置在一端的Kinect智能体感设备记录下其步态数据。 研究中,科研人员对收集数据进行了预处理。首先对数据进行切分,即截取每个被试正面朝向Kinect智能体感设备行走过程中2个步态循环的数据,消除了大量重复数据导致的计算效率低和数据冗余问题;随后,利用低通滤波器分别对25个躯体关节的数据进行去噪处理。数据预处理完成后,科研人员提取了10个运动学特征、300个时域特

步态识别国内外研究现状

步态识别国内外研究现状 步态识别技术指通过分析人体步态的生物特征来识别和验证个体身份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该技术可以应用于安全监控、智能家居、医疗健康等领域。本篇论文将从国内外两个方面介绍步态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国内步态识别研究 我国步态识别研究相对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增加,该领域取得了不少进展。目前国内主要的步态识别技术包括基于视频的步态识别技术和基于惯性测量单元(IMU)的步态识别技术。 1. 基于视频的步态识别技术 基于视频的步态识别技术主要通过分析人体在行走过程中的姿态变化、步幅、步速等特征,从而对个体进行身份验证。典型的方法包括基于特征提取的方法、基于模式识别的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 在特征提取方面,优化类的特征选择方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例如,Weng等人提出了一种结合多特征的步态识别方法,通过选择人体的关键帧并应用SIFT和HOG特征提取来识别个体身份(Weng等,2016)。但是,该方法存在识别率低和对光照等环境因素的敏感性等问题。

基于模式识别的方法可以分为有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两种。有监督学习方法需要先训练分类器,然后使用测试数据进行验证。吕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矩形规范化的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能够识别不同的步态(吕等,2018)。无监督 学习方法不需要事先提供标签数据,能够自动地组织数据,提取有价值的结构。吴等人使用了非负矩阵分解方法来探索步态数据中的隐藏结构(吴等,2017)。 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目前在步态识别领域也取得了不少进展。Zhang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的步 态识别算法,使用数据增强技术来增加训练数据的数量,并采用多任务学习的方式同时考虑髋关节和膝关节的信息,从而提高识别率(Zhang等,2020)。 2. 基于IMU的步态识别技术 IMU是一种集成了加速度计、陀螺仪和磁力计等多种传感器 的设备,可以实时测量人体在空间中的运动状态。基于IMU 的步态识别技术主要是通过挖掘IMU传感器所提供的加速度 和角速度数据,来识别和验证个体身份。该技术与基于视频的步态识别技术相比,具有时间分辨率高、适应环境性好、隐私性强等特点,但精度相对较低。 目前,基于IMU的步态识别技术主要应用于智能鞋垫、手持 设备等个人佩戴设备上。该领域的研究者主要关注IMU数据 的预处理和特征提取方法,以及算法的实时性和稳定性等问题。张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步态识别方法,通过分析

抑郁症的治疗进展与最新研究

抑郁症的治疗进展与最新研究近年来,抑郁症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心理健康问题。随着人们对抑郁症的重视,医学界在抑郁症的治疗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本文将在不同领域探讨抑郁症的治疗进展以及最新研究的成果。 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一直是抑郁症患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和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SNRIs),已被广泛用于抑郁症的治疗。最新的研究表明,一些新型的抗抑郁药物,如环酮胺类药物和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也显示出一定的疗效。然而,药物治疗仍然存在许多限制和不良反应,因此综合考虑患者特点是选择药物治疗的关键。 二、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也是抑郁症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治疗的方法,它通过改变患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来缓解抑郁症状。除了CBT,心理动力治疗、人际疗法和家庭治疗等也被证明对某些患者具有疗效。此外,一些最新的研究表明,支持性心理治疗和正念疗法(Mindfulness)也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态。 三、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方法在治疗抑郁症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突破。电休克疗法(ECT)被广泛应用于严重抑郁症的治疗,它通过电流刺激大脑来缓

解抑郁症状。然而,由于ECT具有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如记忆丧失 和认知功能损害,该疗法只在严重抑郁症情况下使用。最新的研究表明,经颅磁刺激(TMS)和深部脑刺激(DBS)等物理治疗方法也显 示出一定的疗效,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确定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综合治疗 综合治疗是目前抑郁症治疗的一个重要趋势。综合治疗将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相结合,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一些最新的 研究发现,通过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和缓解率,并减少抑郁症的 复发率。因此,综合治疗被认为是未来抑郁症治疗的发展方向。 总结起来,抑郁症的治疗在不同领域取得了许多进展。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等多种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需要进行选择。综合治疗被认为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提高抑郁症的治愈率和缓解率。然而,抑郁症治疗仍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 努力来找到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希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 能够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抑郁症的方法,给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康复 机会。

步态识别研究进展

步态识别研究进展 引言 步态识别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身份认证、安全监控、人机交互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步态识别是通过分析个体的行走视频或步态序列,自动识别或分类不同个体的技术。随着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步态识别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文将深入探讨步态识别技术的最新进展、应用拓展及未来展望。 步态识别技术概述 步态识别技术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运动分析、图像处理、机器学习等。基本流程包括步态特征提取、模型训练和分类识别三个阶段。常用的技术手段包括: 1、运动分析:通过视频或传感器捕捉步行序列,运用运动学理论进行分析,提取步态特征。 2、图像处理:对捕捉到的步行图像进行预处理,如去噪、增强、分割等,以提高图像质量。 3、机器学习:采用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如SVM、KNN等)或深度学

习模型(如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等)进行特征学习和分类。步态识别研究进展 1、步态识别的准确性提高 近年来,深度学习在步态识别领域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基于深度学习的步态识别算法,如卷积神经网络(CNN)结合时序信息的算法、循环神经网络(RNN)结合运动学信息的算法等。这些算法在大型步态数据库上进行了验证,准确率和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2、步态识别的应用拓展 步态识别技术在人机交互、安防等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探讨。在人机交互方面,步态识别技术为智能轮椅、助行器等设备的控制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在安防领域,步态识别技术可用于智能监控、异常行为检测等,提高公共安全。然而,目前步态识别应用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如对环境光照、个体装备等因素的依赖。 3、步态识别的影响和未来展望 步态识别技术对个人身份认证、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未

抑郁症研究进展

抑郁症研究进展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其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治疗抑郁症,科学家们一直在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将介绍关于抑郁症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展。 1. 抑郁症的定义和症状 抑郁症是一种以持久的低落情绪、丧失兴趣和欢乐感、失眠或过度睡眠等症状为特征的心理障碍。它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情感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 2. 神经生物学研究 近年来,神经生物学研究在抑郁症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大脑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患有抑郁症的患者与正常人群相比存在神经回路的异常连接,尤其是与情绪调节相关的神经回路。 3. 遗传学研究 随着遗传学技术的进步,研究人员对抑郁症的遗传基础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发现,抑郁症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且不同的基因变异与抑郁症的发病风险存在关联。这些研究结果对于个体化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指导。 4. 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抑郁症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例如,儿童时期 的创伤经历、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等因素都与抑郁症的风险密切相关。科学家们正在努力探索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以及与基因 之间的相互作用。 5. 心理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一直是抑郁症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认知行为疗法、心 理动力治疗和人际关系治疗等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这些治疗方法通 过帮助患者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提高自我认知和解决社交问题来减 轻抑郁症症状。 6. 药物治疗的进展 药物治疗一直是抑郁症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抗抑郁药物的研发 和应用不断取得突破,使得抗抑郁药物的临床疗效得到了提高。此外,研究人员还探索了与抑郁症相关的其他药物,如兴奋剂、神经营养素 和睡眠调节药物等,以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7. 抑郁症的早期识别 早期识别和干预对于抑郁症的治疗至关重要。科学家们通过研究 患者的生物标志物、认知功能和心理测量等手段,努力寻找抑郁症的 早期指标,并开发出相应的评估工具。这些研究为抑郁症的早期干预 提供了理论依据。 8. 抑郁症与其他疾病的关联

抑郁症心理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抑郁症心理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近年来,抑郁症这一精神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针对抑郁症的治疗,心理治 疗作为一种非药物干预手段被广泛运用并逐渐显示出其独特优势。本 文将对抑郁症心理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与分析。 1. 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CBT) 认知行为疗法是当今最常用的抑郁症治疗方法之一,它通过帮助患 者识别和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情绪和行为,来减轻抑郁症状和预防 复发。近期研究表明,个体化和适应性的CBT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抑郁 症患者的心理健康,并取得长期效果。 2. 心理动力治疗(Psychodynamic Therapy) 心理动力治疗是一种探索患者潜意识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加深对 潜意识冲突和心理防御机制的理解,帮助患者解决内心冲突和自我认 同问题。最新的研究显示,心理动力治疗在抑郁症的治愈过程中能够 帮助患者建立更有意义和积极的人际关系,提升对自身的认知和理解。 3. 心理教育和支持(Psychoeducation and Support) 心理教育和支持是一种提供信息和支持的干预方式,旨在帮助患者 了解抑郁症及其治疗的相关知识,增强对疾病的认知和控制力,并提 供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研究表明,心理教育和支持能够帮助患者更 好地应对抑郁症带来的负面情绪和困境,减少自责和社会隔离,提高 生活质量。

4. 焦虑管理治疗(Anxiety Management Therapy) 抑郁症常伴有焦虑症状,焦虑管理治疗是一种通过教授患者应对焦 虑的有效策略来改善抑郁症的干预手段。最新研究表明,焦虑管理治 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和生活适 应性。 5. 心理互助群体(Psychological Support Groups) 心理互助群体是一种提供情感支持和信息交流平台的心理治疗方式,通过与共同经历抑郁症的他人分享经验和感受,帮助患者减轻自我否 定和孤独感,增强社会支持。研究表明,心理互助群体能够显著缓解 抑郁症状,减少抑郁程度,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 总结起来,抑郁症心理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表明,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动力治疗、心理教育和支持、焦虑管理治疗以及心理互助群体等 多种方法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以往单一的心理治疗策略逐渐向 个体化、多元化和综合化发展,更加注重患者的特点和需求,提高了 治疗的积极性和持续性。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患者的治疗效果 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选择心理治疗方式时应充分考虑患者个体情况,并与专业心理医生进行充分讨论和沟通。 总之,在未来的研究中,抑郁症心理治疗仍然需要更加深入的探索 和完善。希望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提高治疗手段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为抑郁症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个体化的心理健康服务。

抑郁症的病因学研究与新的治疗方法

抑郁症的病因学研究与新的治疗方法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困扰。为 了更好地理解抑郁症的病因学和研究,并探讨新的治疗方法,研究人 员在过去几十年中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本文将分析抑郁症的病因学研 究进展,并介绍一些新的治疗方法。 一、抑郁症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1.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被认为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发现,如果一 个人的一级亲属中有抑郁症患者,那么他患病的概率要高于一般人群。通过基因研究,科学家发现了与抑郁症相关的一些基因突变。例如,5-羟色胺转运体、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COMT(儿茶酚氧化酶)等基因已与抑郁症的发病相关性被广泛研究。 2. 神经递质的不平衡 抑郁症患者的大脑神经递质活动存在不平衡现象。这包括5-羟色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异常分泌。这些异常活动可能导 致人们情绪低落,丧失兴趣和快乐感。 3. 心理社会因素 精神创伤、长期压力、家庭环境等心理社会因素也被认为是抑郁症 的诱因之一。长期承受精神压力或处于剧烈情绪波动下的个体更容易

受到抑郁症的困扰。同时,个人性格特征、社会支持系统的质量以及环境因素也会对抑郁症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二、新的治疗方法 1.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非药物治疗抑郁症的重要方法之一。认知行为疗法(CBT)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中。CBT通过帮助患者观察和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以及提供解决问题的技巧来减轻症状。此外,心理治疗还包括人际关系治疗、心理动力治疗等,以帮助患者解决情绪问题和调整心态。 2.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抗抑郁症的常见方法之一。抗抑郁药物主要包括SSRI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NRI(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Tricyclic类抗抑郁药物等。这些药物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活动来改善抑郁症症状。然而,药物治疗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并且对于部分患者可能效果不理想。 3. 综合治疗 综合治疗是一种结合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综合方法。通过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调整思维和行为,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药物治疗可以辅助调整神经递质的平衡。综合治疗常常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具有持久的疗效。 总结:

2021年度抑郁症重要研究进展(全文)

2021年度抑郁症重要研究进展(全文) 抑郁症(MDD)作为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一直被广泛关注,在此,笔者对2021年度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重大成果作一综述。 流行病学 抑郁症被认为是导致我国残疾的第二大原因。一项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157个疾病监测点的纵向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女性抑郁症多于男性,失业者多于就业者,分居、丧偶或离婚者多于已婚或同居者。同时我国抑郁症的治疗率非常低,而得到规范且充分治疗的抑郁症患者更少。另一项来自英国150家研究机构的数据表明即使服药大于2年且症状稳定的抑郁症患者,在停药后的复发率仍高于坚持服药者。这充分说明了抑郁症长期服药的重要性。 发病机制 针对抑郁症病理机制的研究虽然还没有出现显著性突破,但2021年仍有不少新的发现值得关注。 1. 抑郁相关变异基因数量增加:纳入15 792例欧洲血统抑郁症患者的GWES研究发现了23个新的与抑郁相关的SNP,把已知全基因组显著变异的数量从103个增加到126个。

2. 肥胖相关基因(FTO)可能与抑郁症发病有关:北京协和医学院等研究机构发现FTO的表达在抑郁症患者和抑郁小鼠模型的海马中下调。抑制小鼠海马中FTO的表达会导致成年小鼠出现抑郁样行为,而FTO的过度表达则能促进抑郁表型的恢复。这表明FTO可能是抑郁样行为的调节基因之一。 3. 神经发育异常在抑郁症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自杀和快感缺失是抑郁症的核心表现。来自中国科学院的研究表明Wt1基因敲除小鼠的皮质在发育过程中表现出异常形态并出现少动、绝望和快感缺失等抑郁样行为。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新的神经元蛋白Neurensin-2,其通过p11-SMARCA3-Neurensin-2通路动态调节海马齿状回中间神经元的发育及功能,SMARC3缺失会引起海马中的Neurensin-2上调,导致抑郁样行为。对抑郁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前扣带回皮质及缰核进行小RNA 测序,发现抑郁患者中促进神经发育的调节蛋白受体基因erb-b2和erb-b4表达下调。这些证据都表明神经发育异常可能是抑郁症发生的重要机制。 4. 线粒体功能障碍参与抑郁症的发病:德克萨斯大学的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血液中的线粒体碎片增多、线粒体自噬和凋亡标志物升高,且C反应蛋白水平越高其自噬和凋亡标志物水平越高。同时另一项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11种线粒体抗氧化酶水平低于正常,经过药物治疗抑郁症状缓解后可恢复正常,但如果治疗不佳则不能恢复。

青少年抑郁症的相关研究和最近进展

青少年抑郁症的相关研究和最近进展Work harder tomorrow, and life will be better!

青少年抑郁症的相关研究和最近进展摘要本文在我国青少年抑郁症现况的基础上对发病原因中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进行讨论;并且对目前的常用疗法比如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的作用以及新疗法比如意象对话技术的作用进行总结..最后评价当前青少年抑郁症领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字青少年抑郁症病因治疗方法 目前抑郁症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据研究统计;平均每年有11.3%的人患抑郁症..抑郁症已经成为21世纪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高;危害公共健康;引起严重的功能损害以及巨大的社会负担的精神疾病..抑郁症目前已经居于心理问题的首位..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多;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8.3%;女性青少年的发病率显着上升..抑郁症已经成为当今青少年普遍的心理疾病之一.. 一、青少年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研究 1.环境因素影响青少年抑郁症状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 1.1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抑郁症影响研究有关父母教养方式、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成员构成、家庭关系、家庭经济状况、生活居住地等..有关父母教养方式和抑郁症的发病情况;国内外普遍认为父母低温暖、低情感、低理解和高惩罚等不良教养方式与抑郁症发生关系密切..同时父母的过分保护与干涉也与抑郁症发存在正相关.. 1.2学校环境学校环境对影响青少年抑郁的因素的研究包括学校类型、年级、班级管理方式、成绩等..不同的研究者依据不同的研究结果持有不同的意见;但都认同学校对青少年抑郁症有一定的影响.. 2.个体因素对青少年抑郁影响比较重要的因素有气质类型、人格、自我效能等..研究显示;低自尊和人际关系敏感是青少年抑郁发病的重要因素;同时研究表明神经质人格倾向是抑郁障碍发病的强危险分子..

了解抑郁症的生物学原因及相关研究进展

了解抑郁症的生物学原因及相关研究进展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其主要特征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意志活动减少、思维迟缓、注意力难以集中以及自我价值感降低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抑郁症的生物学原因及相关研究进展,许多科学家和 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一、基因 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抑郁症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已有多项研究 发现了与抑郁症相关的基因。例如,一项对家族聚集的抑郁症进行的 研究发现,5-HTT基因的多态性与抑郁症的风险增加相关。此外,其 他一些基因变异,如BDNF、CREB等,也与抑郁症的发生相关。 二、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是神经系统中的化学物质,它们在神经细胞间传递信号。 抑郁症与多种神经递质的功能异常密切相关,特别是血清素、多巴胺 和去甲肾上腺素。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血清素水平较低,而抗抑 郁药物可以增加血清素的浓度,从而缓解抑郁症状。 三、神经可塑性 神经可塑性是指神经系统中神经元和突触可改变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抑郁症患者与正常人相比,在脑结构、功能和连接方面存在明显 的差异。例如,大脑海马体是情绪调节的重要区域,抑郁症患者的海 马体容积较小。另外,抑郁症患者的前额叶皮质和杏仁核等区域也存 在功能异常。

四、炎症反应 最近的研究表明,抑郁症与身体炎症反应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炎症因子的异常激活可能导致神经递质异常、神经可塑性降低以及抑郁症状的出现。此外,炎症反应还可以影响抗抑郁药物的治疗效果,这也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总结起来,抑郁症的生物学原因主要包括基因、神经递质、神经可塑性以及炎症反应等多个方面。这些研究进展为我们更好地了解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为抑郁症的防治提供更有效的手段。 虽然目前对于抑郁症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生物学原因仍然存在许多未知之处。因此,我们需要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摆脱抑郁症的困扰,重拾健康和幸福。 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抑郁症的生物学原因及相关研究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未来我们将能够揭开更多抑郁症的谜团,为治疗和预防抑郁症提供更好的方法和策略。

抑郁症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抑郁症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它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近年来,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了社会心理健康的重要 问题。针对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医学界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 文将对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抑郁症的诊断 抑郁症的诊断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当前的诊断标准主要是 根据DSM-5和ICD-11的标准来确定。DSM-5和ICD-11均要求患者至少有五项症状表现出现,并且这些症状应该持续两周以上。 这些症状主要包括: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睡眠障碍、食欲障碍、疲乏感、自我评价下降、注意力缺陷、自杀意念等。此外,还需 要排除其他情绪障碍和器质性疾病。 由于抑郁症的的症状十分复杂,有时可能与一些其他的疾病混淆。因此,诊断抑郁症需要医生进行详细的问诊、观察和检查。 除了主要的心理症状,医生还会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家族病史、药物历史和社会状况等。为了更准确地诊断抑郁症,现代医学还 采用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如脑磁共振成像等。这些技术有助于研 究抑郁症的生物学机制,并为治疗抑郁症提供更加精细的手段。

二、抑郁症的治疗 目前,抑郁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在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之前,需要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抗抑郁药是治疗抑郁症的主要药物。这些药物通常可以通过改变神经递质的水平来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常用的抗抑郁药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SSRI抗抑郁药、MAO抑制剂、松果体素受体激动剂等。这些药物治疗的效果很好,但是它们也有一些副作用,如口干、恶心、失眠等。 2.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另一种治疗抑郁症的重要方法。它通过改变患者的认知和情感状态,缓解抑郁症状。主要的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治疗、人际治疗等。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

抑郁症临床研究进展

抑郁症临床研究进展 抑郁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理障碍,严重时可能会妨碍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 抑郁症的病发机制至今尚未得到明确的解释,但是临床研究人员们正在不断探索相关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可能的干预和治疗策略。 病因与病理生理学机制 抑郁症的发生可能涉及到许多因素,包括基因遗传、环境压力、神经递质不平 衡等。许多临床研究都试图深入探究这些因素之间的关联。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的脑区活动水平与健康人群相比存在差异。 在人体中,部分神经递质的不平衡则也被认为是导致抑郁症的一个因素。这些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等,它们会影响人体的情绪、睡眠、食欲等方面。一些药物干预也是通过调节这些神经递质的水平来进行的。 治疗策略 抑郁症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疗法等多个方面。而且,不 同的患者需要的治疗方案也可能不同。下面简单介绍一些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通常采用抗抑郁药物,例如三环类抗抑郁药物、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 抑制剂等。一些研究也探索了其他类别的药物治疗,例如神经调节药物和钙通道调节剂等。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用药过程中的副作用和潜在风险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掌握。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可能包括一些非药物治疗,例如认知行为疗法、解析疗法等。这些治 疗方式可以帮助患者认知自己的心理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从而改变情绪不稳定等症状。 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通常指电击疗法和光疗法等。电击疗法在一些病例中被证明是有效的,尤其是在抗抑郁药物无法控制症状的情况下。光疗法则可以帮助调节身体的生物钟,特别是对于出现季节性抑郁的患者有一定效果。

抑郁症是一种比较棘手的心理问题,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合作,从多个方面去观察和解决问题。虽然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案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但是临床研究人员正在不断探索相关的机制和策略,以便更好地改善和调整患者的症状。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社交和心理支持同样是缓解抑郁症症状的重要组成部分。

抑郁症的脑影像学研究进展

抑郁症的脑影像学研究进展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全球范围内影响着 大量人群。过去几十年里,科学家们利用脑影像学技术来深入研究抑 郁症的神经机制,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治疗这一疾病。本文将回顾抑郁 症的脑影像学研究进展,并探讨其对抑郁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潜 在影响。 1. 结构性脑影像研究 结构性脑影像研究通过磁共振成像(MRI)等技术探索抑郁症患者 大脑结构的变化。这些研究发现,与健康个体相比,抑郁症患者的海 马体和前额叶皮层等脑区存在结构性损伤。这些损伤可能与抑郁症症 状的出现和严重程度相关,为抑郁症的生物学基础提供了重要线索。 2. 功能性脑影像研究 功能性脑影像研究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等技术探索抑郁症患者大脑活动的模式和变化。这些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在静息状态下,与健康个体相比,存在大脑活动的异常连接模式。这种异常连接 可能涉及情绪调节、认知控制和奖赏系统等脑网络,为深入了解抑郁 症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3. 纵向研究 近年来,通过纵向脑影像学研究,科学家们能够跟踪抑郁症患者在 时间上的变化,从而更好地了解抑郁症的发展和病程。这些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的大脑结构和功能可能会在短期或长期内发生改变。例如,

在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后,抑郁症患者可能出现海马体体积的增加和 前额叶皮层功能的恢复。这些纵向研究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了指导和 依据。 4. 个体化治疗 脑影像学研究还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分析抑郁症患 者的脑影像数据,研究人员可以评估患者对不同治疗干预的反应程度,从而根据个体化信息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例如,一项研究 发现,基于脑影像学的个体化反馈可以有效预测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响 应性,这为抑郁症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5. 可塑性和预防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脑可塑性在抑郁症治疗和预防中的作用。脑 可塑性是指大脑适应环境刺激并通过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来实现学习和 记忆的能力。一些研究发现,通过不同形式的心理和药物干预,抑郁 症患者可以促进大脑可塑性,以达到症状缓解和预防复发的效果。这 种发现为抑郁症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了新的思路。 总结: 脑影像学研究通过结构性和功能性脑成像技术,为抑郁症的理解、 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线索和依据。结构性脑影像研究揭示了抑郁症 患者大脑结构的异常变化,功能性脑影像研究展示了与抑郁症相关的 大脑活动模式的改变。纵向研究通过追踪抑郁症患者的大脑变化,增 加了对抑郁症发展和病程的了解。个体化治疗和脑可塑性研究为抑郁

运动对抑郁症患者影响的研究进展

运动对抑郁症患者影响的研究进展 一、运动锻炼对抑郁症的生物学机制 抑郁症患者常常存在着神经递质异常、代谢失衡、情绪调节障碍等生物学异常。运动 锻炼对抑郁症患者的生物学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生荷尔蒙和神经递质的变化:运动锻炼可以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去甲肾上 腺素、血清素等神经递质,产生快感和愉悦感,并有助于抑制患者的负面情绪。 (2)改善代谢和炎症状态:运动锻炼可以释放肌肉中的炎症因子,提高代谢水平, 减轻疲劳感和不适感,降低患者的抑郁程度。 (3)改善睡眠质量:抑郁症患者常常存在着睡眠障碍,而运动锻炼可以帮助患者更 好地入睡,并提高睡眠质量,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 除了生物学机制之外,运动锻炼还可以通过改善心理健康状态,减轻心理压力和负面 情绪,降低抑郁症患者的情绪不稳定和自杀倾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自尊和自信:运动锻炼可以加强患者的体质和形象,提高他们的自尊和自 信心,从而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 (2)增强社交能力:运动锻炼可以帮助患者结交新朋友,参加各种活动,提高社交 能力和情感沟通能力,降低孤独感和自我封闭感,从而改善患者的情感状态和抑郁症状。 (3)提高生活质量:运动锻炼可以促进患者参与社会生活,拓展生活领域,改善生 活情趣和自我认同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三、运动锻炼与药物治疗的比较 尽管药物治疗是目前抑郁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其有一些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如 抑制性及负性情绪,消极愉悦感等,所以有必要从多角度对药物治疗与运动锻炼的不同影 响进行比较,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参考和取舍。 (1)对于短期和中期的治疗效果而言,药物治疗和运动锻炼的治疗效果差异不显著,但运动锻炼的持续效果更为明显。 (2)相比于药物治疗,运动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更为综合,同时对患者的生活质 量和社交功能等情感因素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3)运动锻炼的安全性更高,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更少,给患者带来的压力更小,因 此是一种更加可行的治疗选择。 四、运动锻炼的实践应用

基于脑电图的抑郁症临床研究进展

基于脑电图的抑郁症临床研究进展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具有高发率和复发率,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 极大的影响。为了更加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抑郁症,脑电图作为一种安全、无创、快速的检测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中,也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将介绍基于脑电图的抑郁症临床研究进展。 一、脑电图在抑郁症中的应用 脑电图是一种检测脑电活动的无创技术,可以通过记录脑电生物电位来获取脑 电图图像。脑电图可以反映不同疾病时脑电活动的变化情况,包括抑郁症。 在临床研究中,利用脑电图可以获取抑郁症患者脑电活动的特征和规律,为抑 郁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意义。例如,多项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在脑电图中表现出较高的缓慢波(slow wave),以及较低的快速波(fast wave)的活动。同时,抑郁症患者的脑电幅度也较低。 二、脑电图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 除了在抑郁症的诊断中应用外,脑电图在抑郁症治疗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其中,最为常见的是通过脑电生物反馈技术来减轻抑郁症状。 脑电生物反馈技术是一种利用脑电图信号反馈给患者来帮助其改变脑电活动的 技术。该技术通过收集患者的脑电信号,并将这些信号转化成可视化的反馈形式,使患者可以认识到自己的脑电活动规律,从而促进其调节自身情绪状态,减轻抑郁症状。 三、脑电图在抑郁症预测中的应用 除了在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中应用外,在抑郁症预测方面,脑电图也有着重要 的应用。例如,一些最近的研究表明,通过脑电监测可以预测出抑郁症的发生风险。

这些研究发现,抑郁症发生前,患者的脑电活动规律会出现改变,具体表现为 缓慢波增高和快速波减少。这些变化与抑郁症的特点有关,因此可以通过脑电监测来预测患者是否容易发生抑郁症,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 四、展望 尽管基于脑电图的抑郁症临床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许多 问题和挑战。例如,如何建立一个准确、有效的预测模型,如何采用脑电图反馈技术促进抑郁症治疗,以及如何开发更加创新、非侵入性的脑电监测技术等等。 总之,基于脑电图的临床研究为抑郁症的诊断、治疗和预测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脑电图在抑郁症中的应用,开发更加智能、创新的脑电监测技术,以期将抑郁症治疗的能力推向更高的水平。

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

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评估方法的研究 进展 【摘要】抑郁障碍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伴有显著和持久的抑郁症状群为主 要临床特征的一类心境。同时还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行为改变及精神病性症状。抑郁障碍核心症状是以与处境不相称的心境低落和兴趣减退、快感缺失为主,严 重的抑郁症患者不仅伴有情绪不稳定如:焦虑和激越,同时还会还会出现一些精 神病学症状(幻觉、妄想等)。抑郁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是显而易见的,治 疗上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是密不可分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由于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评估难度较大、 所需时间长和方法繁多等,因此,本研究对患者认知功能,以近几年临床常用的、比较新进的几种评估方法作一综述,以寻求更加便捷、可靠的方法,来为抑郁症 患者尽早实施有效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从而促进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提高。 【关键词】认知功能;抑郁障碍;评估方法;研究进展;综述 抑郁障碍以情感低落等临床表现主要的一组疾病总称[1]。2020年全球第二大 疾病─抑郁症,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考虑抑郁症的慢性化病程,导致患者 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受到严重损害,随着这种状况越来越普遍,已引起医学界的 科研人员及临床医师高度关注,故积极探求认知功能评估可靠方法提上历史日程。抑郁障碍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论。目前对抑郁障碍临床特征不仅 有核心症状,同时还涵盖于心理及躯体等方面表现。当前对脑功能研究重难点问题,发现抑郁症患者大多伴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这些认知障碍主要表现在负性 的认知,如: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未来的不良认知,负性思维的存在严 重影响抑郁症治疗效果,故临床上把识别和修复自动思维作为衡量抑郁症疗效的 重要指标[2]。研究表明,抑郁障碍的负性认知─负性自动思维直接影响抑郁症的 治疗效果。临床科研证明:抑郁症患者在感知上存在一定的时间被延迟经历,情绪、免疫系统调节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同时对抑郁症治疗疗效有一

关于抑郁症小鼠模型创建的研究进展

关于抑郁症小鼠模型创建的研究进展 引言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给患者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治疗抑郁症,研究人员广泛使用小鼠模型来 研究这种疾病。本文旨在探讨近年来有关抑郁症小鼠模型创建的研 究进展。 现有的抑郁症小鼠模型 目前已经存在多种抑郁症小鼠模型,其中最常用的是慢性不可 逆性压力(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 CUS)模型、慢性社会避退(chronic social defeat, CSD)模型和慢性病毒感染模型。 1. CUS模型:该模型通过连续施加不同的应激刺激,如冷水浸泡、食物禁食、隔离等,使小鼠长时间暴露在不可预测的压力之下。这种模型能够刺激小鼠产生慢性压力反应,并表现出类似人类抑郁 症的行为改变,如乏力、社交退缩等。

2. CSD模型:该模型通过让小鼠进行连续的社交失败,如与攻击性大鼠共同生活,使小鼠处于慢性社会压力状态。这种模型能够 引发小鼠产生社交退缩、情绪低落等抑郁症症状。 3. 病毒感染模型: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抑郁症与病毒感染之 间存在一定关联。通过给小鼠注射一定的病毒,如白血病病毒或单 核细胞病毒,可以模拟感染状态对其行为的影响。 新兴的研究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研究人员不断探索新的方法来提高抑郁症小 鼠模型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1. 基因编辑技术: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可以通过修改小鼠基因来模拟抑郁症相关遗传变异。这种方法可以更准确 地模拟人类抑郁症的遗传基础。 2. 神经影像学技术:通过使用MRI、fMRI等神经影像学技术,可以对抑郁症小鼠模型的大脑结构和功能进行非侵入式的观察和分析。这种方法有助于了解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抑郁症的诊断研究进展

抑郁症的诊断研究进展 1.抑郁症的诊断研究进展某杨钦焱周敏罗春琼王晓斌 诊断:在日常精神科的临床实践中,抑郁症的诊断已十分普遍,然而,目前抑郁症的诊断尚缺乏客观检查手段,其正确诊断主要依赖于精神科医 生的精神检查,抑郁诊断的方法多局限于量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越 来越多的诊断方法也开始应用。一、量表检查 1.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帮助患者评价其病情的轻重以及经过治疗后的症状变化,该量表至今 仍然应用最多,然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主要应用对象是已经确诊抑郁症的 患者,对其抑郁程度进行评定。2.DSM-IV-TR,即《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 手册》目前抑郁症诊断的国际通用标准 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我国主要使用 4.抑郁症诊断筛查量表 保留SCID“重性抑郁发作”原有项目之外,针对每个症状都追加了 2~3个适合中国人表达方式的补充项目,以提高其筛选抑郁症的敏感性,以代替SCID检查。 但量表始终是一项精神检查,无法很好的排除病人的主观因素,也不 能很好的避免医生经验等对检查结果的影响,所以对于抑郁症的诊断来说,并非一个完美的指标。抑郁症的诊断方法日新月异,传统的量表评分不断 更新的同时,排除主观影响的各种客观指标已经逐步展现,抑郁症的诊断 也从传统的评分开始形成生化影像指标与评分相结合的综合诊断模式。今

后仍需要开展大量临床研究来验证和完善这些客观指标,最终为抑郁症患 者提供一个安全准确的诊断方法。二、血液生化检查 精神神经疾病有其特有的复杂性,多年来我们都希望找到一个客观可 靠的生物指标帮助抑郁症的诊断,近年来,抑郁症诊断的生化指标越来越 多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1.许多学者的研究都表明抑郁症患者脑脊液中的5-羟吲哚乙酸(5-HIAA)及脑组织中5-HT含量显著低下。但是脑脊液的获取需要通过腰穿等 操作,而脑组织的获取在活体状态取得几乎不可能,因此,找出反映中枢 5-HT功能的外周指标是十分有意义的。通过测定血小板5-HT浓度来间接 表示中枢神经系统5-HT功能状态,但尚未获得一致性的结论。2.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亢进,抑郁患者的肾上腺皮质增生,HPA轴 主要释放皮质醇,其与相应组织中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R)相互作用,对HPA轴负反馈调节。抑郁症患者外周血的GR基因表达水平下降,目前G R的检测可通过多种方式,包括体外培养外周血单个细胞检测及血管标记物、代谢标记物等间接检测方法。GR受体检测较为方便,但其特异性和 灵敏度尚未有明确的研究, 三、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在抑郁症诊断中的应用早期并不陌生,影像学检查由于其 无创等特点在抑郁症的诊断中具有独特优势。在本文中主要介绍fMRI和DTI小波融合信号及脑磁图。1MRI和DTI小波融合信号 赵竞等采用小波变换的方法对fMRI和DTI进行融合,用以测定实验 对象是否抑郁。以DSM—IV为标准,得到了80.95%的抑郁症识别率。该 结果表明融合信号明显优于单一信号。可以有效改善抑郁症的识别准确率。

抑郁个体的注意偏向研究进展

抑郁个体的注意偏向研究进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人士都面临着压力,导致我国精神病患病率持续上涨,抑郁是一种情感障碍,主要症状为持久的情绪低落,压抑沮丧。WHO 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人类第二大疾病,仅次于癌症。在年龄25到30岁之间抑郁症的发病率最高,而近年的调查研究显示,青少年的抑郁症发病率逐年上升。由此,抑郁的原因以及治疗成为现代医学与心理学的研究热点。 抑郁症状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认知活动因素,注意能够确保个体对事物有更准确的反应和清晰的认识,是认知的重要过程,因此注意偏向作用引起研究者的关注。注意偏向是指对特定环境的刺激个体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已有多数研究证实抑郁症病人更易对负性的环境刺激产生注意偏向,换句话说,抑郁症病人比正常更容易注意到负性的环境刺激。本文针对抑郁患者是否存在注意偏向,注意偏向是否与抑郁患者的认知加工深度存在关系进行深入谈论。 1注意偏向 注意偏向(attentional bias)对特定环境的刺激个体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而忽视了其他刺激。这一过程最早是1955年Mathews和Maethod通过使用情绪的stroop范式而发现。该实验的研究对象为不同程度的焦虑个体,结果发现威胁性刺激的反应时小于中性刺激的反应时,也就是说对威胁性刺激比其他刺激焦虑个体更易感知。我国学者将注意偏向定义为能够选择性地加工某种刺激。 2针对抑郁的注意偏向研究范式 针对抑郁个体的注意偏向的研究范式主要有四种,即Stroop范式、线索-靶子范式、负启动范式和Garner范式。 2.1 Stroop范式抑郁的Stroop范式主要是针对传统Stroop而言增加了情动效应,即将经典词汇修改为负性词汇,若对负性词汇反应时间更长即为情绪刺激信息产生注意偏向,最终指标仍旧是反应时和正确率。虽然Stroop范式最早发现了注意偏向并成为无数实验的设计的经典范式,但是针对抑郁个体而言,负性词汇没有更多地受到颜色的干扰,因此实验结果并不理想。 2.2线索-靶子范式该范式为抑郁个体注意偏向研究的常用研究范式,其过程为在显示屏中出现两个框,线索词则出现在其中一个框中,随后出现靶刺激,参与者要对靶刺激迅速做出反应,若被试在负性刺激环境下,对靶刺激的反应时更小,则出现了负性注意偏向。因此,这一范式能够很好的呈现注意的转移方向。 2.3负启动范式该范式主要针对个体在此前忽略的刺激,因此在进行反应时会出现延迟,即产生注意偏向。这一范式不仅可以很好的用反应时和正确率表示分心抑制过程,而且可以证实负性刺激的抑制缺陷与抑郁相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