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交流对中韩关系的影响

浅谈文化交流对中韩关系的影响
浅谈文化交流对中韩关系的影响

浅谈文化交流对中韩关系的影响

摘要

本文拟结合文化的特征及文化交流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在对中韩文化交流现状有清晰认识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当代文化交流对中韩政治、经贸和社会的影响,进而考察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中产生的问题以及我国面对未来两国关系中的文化交流时所要采取的措施,以引导中韩关系向有利于两国人民共同利益的方向发展,落实中韩首脑会晤中确立的建立中韩全面伙伴关系的战略决策,促进中韩关系的顺利发展。本选题的意义主要有两个:一是拓展中韩文化交流的研究时段和研究范围;二是为以后更好地发挥文化交流在两国关系中的促进作用带来启示。

关键词:当代;中韩;文化交流;中韩关系

目录

一、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成效 (4)

1.1中韩两国文化交流迅速发展 (4)

(1)教育合作迅猛发展 (4)

(2)影视交流急剧升温 (4)

(4)服饰交流方兴未艾 (5)

(5)旅游协作势头强劲 (5)

二、当代中韩文化交流对两国关系的影响 (5)

2.1民间文化交流推动中韩建交 (6)

2.2以文化交流为基础,两国的经贸往来大幅度上升 (6)

2.3文化交流对两国社会的影响 (6)

三、中韩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问题 (7)

3.1“高句丽问题”为代表的历史领域认识问题 (7)

3.2中韩两国文化产品贸易极不平衡 (8)

3.3两国文化交流层次较浅 (9)

四、在处理未来中韩关系中的文化交流时我国的对策 (9)

4.1为建立互信互助的中韩关系而加强文化的交流 (10)

4.2冷静对待两国文化交流存在的问题 (10)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一、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成效

1.1中韩两国文化交流迅速发展

(1)教育合作迅猛发展

2004年在韩国境内参加汉语水平考试(HSK)的人数达2.3万(2004年全年中国境外HSK考试总人数为3万人)。据新华网报道,韩国每天都有关于中国的书籍出版。每年在世界各地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的外国人中,韩国考生占到三分之二。“在…韩流?、…汉风?的直接影响下,中韩两国的人员交流也非常活跃。2006年访华的韩国人达390万人次,平均每天有1万余人。2006年,在华韩国留学生人数达5.7万人,在韩中国留学生也有1万余人,分别居对方国家外国留学生首位;常住中国的韩国人多达70万人。

(2)影视交流急剧升温

韩剧大量涌入中国,中国电影《英雄》等也频繁登陆韩国。韩国人是狂热的电影爱好者,首尔市里数十个电影院经常是座无虚席。大多数电影院既上映韩国本地的电影,也上演进口的电影。韩国电影大部分是历史电影以及一些现代情景喜剧。韩国的电影工业越来越现代化,一些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也大获好评。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取得了长足发展。从电影反映人类文化与文明进步的同步性角度来看,中国电影几十年来在一些相当重要的方面确实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最近几年,韩国的影视作品尤其是韩国电视剧大举进入中国,在中国刮起了不小的韩流风暴。《大长今》、《对不起,我爱你》、《浪漫满屋》、《豪杰春香》、《18.29》、《美妙人生》、《悲伤恋歌》、《冬季恋歌》、《天国的阶梯》、《爱在哈佛》、《巴黎恋人》、《My Girl》、《威尼斯恋人》等等一大批韩剧登陆中华大地。近十年左右,以电视剧为主要形式的韩国文化产品大量进入我国,形成了一股冲击我国文化市场的“韩流”。韩国电视剧往往注重展现生活化和平民化,以亲情、友情、爱情为主题,剧中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场景布置时尚华丽,画面清纯高雅,演员的表演朴实自然。具有相近文化背景的我国青少年尤其是女性在追求时尚、追求个性的过程中在韩剧里找到了知音,因此他们对韩剧很是认同,这就致使韩剧在我国流行。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少年正在成为“韩剧迷”,韩剧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达到近年来的巅峰,“哈韩族”遍布大小城市。

(4)服饰交流方兴未艾

韩剧在中国的流行,为韩国的服饰文化在中国的宣传和推广打造了一个平台。仅在2006年韩国电视连续剧《浪漫满屋》、《宫》、《My Girl》、《威尼斯恋人》等时装剧又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威力,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旋风。剧中演员的服饰,都经过精心设计与搭配,充满时尚感又符合各自身份,就像时装展览,让中国的青少年,尤其是注重装扮的女孩子们大饱眼福深受感染。少女的服饰对潮流比较敏感,在服饰中更新换代也最快,韩剧对我国少女服饰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更是直接的。这些韩剧中个性张扬又色彩艳丽服装,流露出鲜明的时尚色彩,影响着无数少女的审美观。年轻女孩们在观看韩国时装剧时很容易被剧中的人物所吸引,进而模仿剧中人物的穿着打扮甚至还有说话的语气和表情。如《浪漫满屋》中宋慧乔所穿着的高腰线的上装、短到胸口的外套小背心,现在中国市场上随处可见,她们是这类服装的当然买主。韩剧中男演员的服饰也深深影响了我国年轻男士的穿着。

(5)旅游协作势头强劲

中韩两国在旅游方面的合作蓬勃发展,2004年两国旅游人员往来已经突破340万人次。一方面,韩国人来中国旅游持续升温。自1994年韩国全面取消旅华限制以来,韩国公民来华旅游呈现趋热势头。中韩建交以来,韩国公民赴华旅游人次年增长率在24%以上,增长率最高年份达到110.57%。2005年,中国接待韩国游客达到354.5万人次,占入境外国游客总量的17.5%,韩国首次取代日本成为中国的第一大客源国。从1992年到2005年,韩国公民赴华旅游人数从11.2万人次快速增加到354.5万人次,增长了30多倍,中国已成为韩国国民最大的海外旅行目的地国。另一方面,中国人去韩国旅游增长迅速。中国人赴韩国旅游虽然起步略晚,但是增长速度很快。

二、当代中韩文化交流对两国关系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全球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的加快,中韩两国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作为社会发展必然产物的文化交流则成为两国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两国的外交政策和实践。

2.1民间文化交流推动中韩建交

从韩国建国到1992年两国建交,中韩关系基本处于误解、敌视状态,而这种敌对关系是不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中国相继与美国和日本建交,中韩之间关系的改善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而在这过程中,民间文化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打开两国交往的大门,推动中韩友好运动的勃兴和邦交正常化的实现,促进两国关系全面、健康、顺利地发展等方面,它始终扮演着官方或其他渠道都无法代替的角色。

2.2以文化交流为基础,两国的经贸往来大幅度上升

中韩建交16年来,两国在经济上互利合作不断深化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双方的贸易额从建交时的64亿美元迅速发展到了2006年的1300亿美元。从(表五)中我们可以看出两国的贸易额都是逐年递增的。据中国海关统计,2007年,中韩进出口总额15990亿美元,同比增长19.1%,其中,中方出口561.4亿美元,同比增长26.1%;进口1037.6亿美元,同比增长15.60%;中方逆差476.2亿美元,同比增长5.2%。另据韩国关税厅统计,2007年韩对华贸易额1450.31亿美元,其中韩出口819.88亿美元,韩进口630.43亿美元,同比增长22.80/0、18.030/0和29.50/0;韩顺差189.45亿美元,同比下降9.36%。42建交后韩国对中国的投资呈现出迅速增加的趋势(除了1998年金融危机),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凸显。两国经贸合作以地理上的相近、文化上的相似性、经济上的互补性为基础飞速发展。2006年韩国对华实际投资额为33.1亿美元,中国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投资对象国。根据2006年底数据,韩国对华投资累计达169.8亿美元。投资区域也己经从渤海湾地区扩展到了除西藏以外的所有中国大陆省份。“目前,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国。而韩国是中国第六大贸易伙伴、第六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国、以及第四大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

2.3文化交流对两国社会的影响

一个民族的文化最能反映这个民族的气质、性格和传统。我们通过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去了解这个民族,而文化交流是促进了解和增进友谊的桥梁。通过双向的文化交流,可以了解彼此的的传统文化,可以看到彼此国内的政治形势、经

济形势和人民的精神面貌,可以加深两国人民的彼此了解,增进友谊。中韩两国通过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推广自己国家的品牌,通过建立本国文化在世界各国人士心中的美好印象,树立整个国家的形象。正是韩国的电视剧让中国人开始了解和认识韩国社会、韩国人的生活百态,感觉到韩国电视剧的魅力。

综上所述,韩国处于文化流向的高“势”,文化的流向更多的是从韩国流向中国,中国在“韩流”面前,更多的是在做文化接受方面的工作。韩国文化输出及影响力远大于中国的文化影响力。有学者指出:“大约从1998年的冬季开始,先是从北京、大连、青岛等中国的北方城市,后是到南京、杭州、上海、广州、深圳等中国的南方名都,兴起了一阵欣赏韩国歌曲、摇滚、劲舞、电影、电视剧以及娱乐明星个人表演的热潮……中国媒体把这一来自邻国的韩式文化娱乐潮,及其时尚化称之为…韩流?,并且成为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化娱乐界中点击率最高的一个词汇。”

“所以开始有学者担心韩国文化影响问题,认为其有反过来影响中国的威胁。

三、中韩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韩两国的关系取得良好进展的情况下,也出现了一些波折。近年来中韩关系处于一种“倒春寒”状态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原有的高句丽问题、长白山问题以及2008年奥运火炬首尔传递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事件和韩国一些人士对中国四川大地震的幸灾乐祸的态度,有很多中国人在北京奥运会上为韩国的对手国代表队呐喊助威,这些都成为影响中韩关系的消极因素。中韩关系发展自从建交以来似乎风平浪静、一帆风顺,最近一两年来却出现中韩民间交恶,这些现象值得关心中韩关系的人们深思。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出现了不可忽视的问题,这是一条显著原因。如何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今后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前景,也必将影响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长远发展。人们发现,胡锦涛主席选择在北京奥运会闭幕后的第一天出访近邻韩国,这种时机选择与其说是巧合,不如说正反映了中国政府对发展中韩关系的重视,这份诚意相信韩国舆论不难感受到。

3.1“高句丽问题”为代表的历史领域认识问题

韩国的学术界不是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来研究历史问题,而是显示出强烈的民族感情色彩,在古代高句丽的问题上体现得最明显。2003年发生的高句丽历

史研究问题事件,经过耐心的对话和协商,才得以暂时平息。

关于高句丽历史的归属问题,中韩双方存在着重大分歧。韩国学术界及政界、民众认为,中国社科院于2002年成立的“东北工程”(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是中国政府为谋求中国社会的统一和稳定,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理论为出发点,古为今用,用现实去解释历史,为中国的政治服务,“中国把历史问题当作国策事业并投入巨额资金肯定有政治企图。”中国学者普遍认为,韩国方面扭曲了中国“东北工程”的真正意图所在。

目前,在韩国有相当多的历史学者和政界人士,站在极端、狭隘的民族主义的立场,在中朝边界问题和高句丽民族归属问题上大做文章。他们肆意宣传历史上的高句丽与现在朝鲜半岛的所谓继承关系,宣扬古代高句丽地区是他们的故土,极力否认中国对东北地区的历史主权,使一些学术问题明显地带有向政治问题演化的倾向,呼吁中国不要将高句丽历史研究问题政治化,企图混淆国际视听。“东北工程”主张高句丽的主体部分已经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其分支可能融入当前的朝鲜民族。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来看,高句丽与当前的朝鲜民族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

笔者认为,中国历史学家将高句丽(高丽)定位为中国古代的少数民族政权,历史上的高句丽与现在的朝鲜和韩国都没有必然的联系,是十分恰当和正确的。中国没有矮化朝鲜半岛上的两个邻国,也不是窜改历史,恰恰相反,中国的研究及研究结论都是有历史依据作支撑的。

3.2中韩两国文化产品贸易极不平衡

在中国,形容“韩流”常用的一个词是“滚滚”,说明“韩流”在中国发展的态势。近几年,韩剧的热播足以说明“韩流”的“滚滚”存在。中国各大电视台(包括CCTV-8)反复播放了数十部韩剧,报纸上也炒作韩国影视明星,互联网上有大量的韩剧介绍、韩剧视频、韩剧剧照图片,大街上随处可见韩国菜馆和韩式美容美发店,不少人手机铃声中响起了《大长今》主题曲,等等。现在中国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女性朋友都看过以下韩剧:《大长今》、《浪漫满屋》、《澡堂老板的男人们》、《人鱼小姐》、《蓝色生死恋》、《黄手帕》、《百万朵玫瑰》、《看了又看》,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对韩国采取开放策略、大量引进韩国文化产品的事实。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的影视作品很难与韩国观众见面。最近几年,只有

少数中国影视作品挤进韩国市场,如《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无极》、《还珠格格》等。韩国观众对中国的影视作品相对缺乏了解,也很少能通过现实题材的作品来了解中国人的现实生活。尽管个别电视剧(如《还珠格格》)在韩国播出时曾引起一些轰动,但目前中国影视剧目在韩国基本没有地位,更不能与韩国影视剧在中国的受宠情形相比。

3.3两国文化交流层次较浅

两国人民彼此了解不是很深,尤其是韩国人对中国普遍缺乏真实印象。两国人民由于在建交前隔绝了四十多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彼此了解得很深入。韩国人不大懂中国人,比如,韩国人有以貌取人的倾向。可中国人乐于随意的穿着,甚至有人身穿运动服出席重要场合。这与韩国人一本正经穿西装打领带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到过中国的韩国人,大多是夸中国好的。但绝大部分韩国人是没有来过中国的,中国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很神秘,他们对中国的了解也只停留于电视、报纸的媒体报道。

但是很遗憾,韩国的电视、报纸媒体,有关中国的事情负面报道非常多,有过分渲染中国的负面之嫌,往往把负面的东西放大了给人看,直接影响到普通韩国人对中国的认知。媒体记者更是经常错误解读中国,有的媒体的中国报道没有传递正确的信息,是记者对中国的主观片面看法。很多报道中国的新闻,都关注于贫困边远山区。而且基本上只要中国有负面新闻,一定会出现在韩国的各大媒体上。因为长期以来都没有对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发展变化作详细的报道,韩国人大都不知道中国人到底是怎么生活的。韩国人经常会问稀奇古怪的问题,诸如“你们中国学生上学要爬几座山?”“中国有面包么?”“中国也有方便面吗?”“中国也有苹果吗?”“中国也有台球厅么?”“中国也过春节呀!”“中国也有网吧?”“中国人也用手机吗?”更可笑的是有人会问“中国人洗澡么?”。

四、在处理未来中韩关系中的文化交流时我国的对策

通过前文所述关于建交巧年来两国文化交流可见成果是辉煌的,居于主导地位,文化交流在双边关系中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但是一也存在着一些对两国关系有消极影响的问题。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只是尚未达到制约双边关系发展的程度。中韩两国关系的未来走向,直接关系到东亚的和平与稳定。2003年和2005年的两国元首的互访,确定了中韩将致力于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目标,双方

在加强政治安全与对话、能源、经济和商业、文化和民间交流等领域达成了广泛的共识。

4.1建立互信互助的中韩关系而加强文化的交流

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中韩处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不仅经济上具有强烈的互补性,而且最为其反映和发展结果的文化如学术、文艺、教育、体育、旅游等领域以及文化产业领域,特别是在文化产业和教育领域,两国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这是中韩双方进行文化交流的基础。加强中韩文化交流与合作,将促进两国文化的伟大复兴,两国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对话,加强交流,增进了解,扩大共识。我国应在自愿、平等、协商、诚信、互利的原则上与韩国发展文化交流与合作。韩国建国后由于受到美国的影响以及其经济的发展,其文化己经带有后工业社会的文明范畴,而中国正实现从农业向现代工业的过渡,文化的主体还带有强烈的封建色彩。中国有必要学习韩国的科学技术和现代企业文化,诸如反映现代工业社会和市场经济规律的社会公正、现代企业制度和文化、公平竞争等。

事实上,自从两国建交后,我国就已经主动地在全方位开展文化交流活动,诸如派出学习、引进人才等,学习借鉴和吸收着韩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优秀成果。这样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韩国社会及其文化本质,加强双方的理解,以寻求最大的共同利益所在,加强合作,减少摩擦。为了促进两国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两国政府和民间需要更多的学术性交流和共同研究。研究主题要多样,如两国民族和家族血缘关系等在过去没有重视的都要进一步研究。这样可以缩小两国因科研体制的不同和学者立场和观点的差异而造成的双方观念上的差异,也可以解决在冷战时代因制度和意识形态宣传教育遗留下来的问题而加强共识。“”这也是加强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信任的有效办法。从长远来看,这是符合中韩两国和两国人民利益的。从人类社会和人的发展的目标着眼,加强相互学习,寻求双方共同文化价值所在,取长补短,以实现文化的融合与中韩双方关系的发展,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共同推进两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2冷静对待两国文化交流存在的问题

通过前文对建交以来的中韩文化交流在艺术团体互访、学术、文化产业、体育、教育、人员往来等几个方面交流的论述,可以看到中韩文化交流发展很快,

交流的领域是非常广泛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文化交流在两国关系中的促进作用也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韩文化交流过程中存在对两国关系有负面影响的问题。中韩在文化上出现的种种议论、争论乃至摩擦,是在两国、两国人民交往日益频繁过程中出现的新状况,具有某种必然性,不必大惊小怪,关键在于以何种心态面对。

对于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我们要冷静对待,多些宽容和克制,加强沟通。两国在一些历史文化问题上应该事先加强沟通,加强交流,或共同研究,把这些问题限制在学术领域,不要让其引发民族主义情绪。正如高句丽归属问题上,温家宝总理也提出应该本着学术与政治分开,现实与历史分开的原则,正确对待,妥善处理,不要影响两国关系。这也提出了中国在推动两国政府高层交往的同时,应当重视与韩国学术界和民众的交流、为韩国媒体正确地认识中国创造条件的必要性。针对中韩文化贸易逆差问题。韩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相似,比较容易进入中国市场,所以我们在政策制定方面应该自觉、有针对地采取与其他国外文化产品更为严格的保护主义政策,抵制韩国文化产品的大规模进入。对于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交流和相似文化的中韩两困,“韩流”和“汉风”的文化现象,我们都不应该予以否定的态度来对待,因为它们不仅创造了国家之间进行文化交流的机会,而且扩大到两国民间的文化交流,并且对改善两国的国家形象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持续这种友好的文化风潮,应采取合作融洽的态度,并创造和能够同时发展的条件,整合两国的力量,向世界宣传东方文化的优秀性。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扑面而来的今天,任何民族都不可能不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没有一种文化是封闭、隔离和不相往来的,与外来文化的撞击和交融是本土文化发展和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动力。每一种民族文化在长久的历史进程中,一方面通过自身的创新变革文化,另一方面必须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在融合中创新,在交汇中生长。唯有在文化多元共处的框架中,谋求多元文化之间的对话交流,求同存异、相互学习、共同发展,才是比较理想的文化互动模式。费孝通先生在此问题上曾有精辟的论述:“各美其美,美人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韩流”正是借助于世界文化多元发展之势,在遭遇了中韩文化的冲突与紧张后实现了沟通与融合。“只有保持不断开放的文化姿态,相互吸纳与融合,才能够推陈出新,在民族形式、当代生活和世界情感之间搭建起通向艺术真善美的

桥梁。“韩流”所带来的韩国式文化态度和价值观念正在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青少年,我们只有尊重个性、尊重差异,尊重每一种生活方式,尊重自由选择的权利,保持宽容的心态,并在此前提下,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并不断通过文化对话,以“和而不同”的姿态坚持文化的多元共处,不断吸纳和消化其他民族、国家、地域的文化成果,才能够减少不同文化之间的误解和敌意,也才能够给民族文化带来一个新的开始。至于说韩国文化会不会冲击我国的文化。

笔者认为不会。这反而对我们国家继承和发扬自己的文化是一个促进。“韩流”之所以会在中国劲吹,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大惊小怪“韩流”的来势凶猛,或者是担心韩国文化的入侵问题。因为这股“韩流”所代表的,恰恰是“汉风”的回归。从历史上儒家文化对韩国文化的影响,到今天“韩流”的回归,我们可以看到中韩两国人民共同的文化传承,以及彼此的互动与交流。同时,韩国政府也己经意识到,要消除部分亚洲地区对“韩流”的忧虑,不能搞“韩流霸权主义”,应加强韩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流,建立起互惠互利的关系。但是,“韩流”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面对“韩流”来袭,听之任之或仅用封杀围堵的手段都不是明智的选择。我们应该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对待“韩流当道”。

参考文献

1.[美]塞缪尔·亨廷顿著,周琪等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2.[美]丹尼尔。贝尔著,赵一凡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

3.[美]拉里·A.萨默瓦著,阂惠泉等译,《跨文化传播》,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韩]全海宗著,《中韩关系史论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5.[韩]宋丙洛,张胜纪,吴壮译:《韩国经济的崛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6.[韩]金夏中:《腾飞的龙》,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版。

7.[法]路易·多洛著,孙恒译:《国际文化关系》,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8.陈尚胜:《中韩交流三千年》,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7年版。

9.郭镇之主编:《跨文化交流与研究》,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10.何兰主编:《冷战后中国对外关系》,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致谢

本学位论文的完成,得到我的老师的悉心指导。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他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本科学习生涯的几年时间中,他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上、工作中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精简)

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郑静芝咸宁学院外国语学院437100 摘要:翻译是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信息间的转换。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文化传统。因此,要准确地进行翻译,可以运用音译法、直译法等克服这些差异。 关键词:文化差异,音译法,意译法 Abstract:Translation is a bridge of two different languages.Due to different historic backgrounds, customs,traditions and cultures in two different nations,in order to achieve the eqiuvelence of two languages,we aim to provide some techqiues to help overcome the obstacles in translation through this paper. Keywords:Cultural differences;Transliteration;Free translation 引言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物质世界,人类的语言反映着人类普遍的共性,各民族语言虽然不同,但可以利用相同的概念称谓事物,解释词义。正是这种共性为不同民族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行性依据,为不同语言的翻译提供了可译性基础。然而,中西方文化之间由于有着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其生产方式、活动方式,思维方式也就迥然而异,发展水平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正是这些个性差异,构成了翻译的障碍。 1.文化和翻译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人类世世代代的所有共享的东西。狭义的文化则是使用特种语言表达思想的某一社群的独特生活方式及其表达形式。美国语言学家萨王尔在《语言论》中提出:“文化这名称的定义是:一个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是什么。”《中国翻译词典》指出,“现代文化人类学家们一般把文化分为技术、经济、社会、观念和语言四个系统”。 翻译,中外学者下过各种各样的定义。“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它的目的是要促进本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它的任务是要把原作品中包含的现实世界的逻辑映象或艺术映象,完好无损地从一种语言中译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①“通常它是按作者的创作意图把一篇文章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描述出来的过程”。②翻译涉及两种语言,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两种文化的影响。因为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土壤,也是语言所反映的对象。在当代翻译研究中,翻译越来越被认为是一种文化交流。早在20世纪80年代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巴斯奈特提出文化翻译理论,提出“翻译就是文化内部与文化之问的交流,翻译等值,就是原语与译语在文化功能上的等值。除语言学的特点外,在宏观文化语境中审视原语和译语。文化与翻译的相互影响和特征就显而易见了④。因此,解决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是保证译作成功的关键。 2.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2.1社会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2.1.1风俗传统对翻译的影响 习俗是人们在口常生活中由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所形成的文化。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习俗文化,因而翻译也就会受到传统习俗文化的影响。 比如“deaths and marriages”,如果译为“红白喜事”就不是很妥当。汉文化认为红色象征喜庆,结婚时新娘要穿红,而在举行葬礼时才穿白,所以中国人惯用“红色”表示marriage,“白色”表示death。但是西方人却认为白色是纯洁、忠贞的象征,新娘在婚礼上穿白色的婚纱,在葬礼时则穿庄重的黑色。因此,“红白喜事”并没有正确传递原有的文化信

中韩关系

中朝关系现状原因探究之民族主义分析 09社会学班090802002 陈晓艺摘要:2010年5月1日至10月1日的上海世界博览会赢得了全球的瞩目。但是,5月30日上海世博文化中心韩国馆发生的“踩踏事故”以及随之而来的“69圣战”,在这些事件的背后折射出的中韩关系之间的矛盾局面使得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刻的探究。民族主义是一种古老而成熟的社会意识,它对一个国家的各个方面均能产生影响,在这里通过对韩国民族主义的分析探究中韩关系现状中存在的一些现象的原因。 关键字:韩国民族主义中韩关系、 正文: 中韩之间从古至今就存在比较复杂的关系,自92年建交以来因经贸反战起来的相互关系不断升温,然而这种近似蜜月的两国关系近年来发生了急剧逆转:从04年因高句丽王国的历史归属到05年韩国申报“端午祭”到06韩国首尔大学历史教授宣称朝鲜民族发明了汉字,到06年朝企称豆浆为韩国人发明再到07年韩国学者称中国神话大多源自韩国,再到08年韩国朝医协会称韩国针灸标准替代中国成为世界标准再到10年上海世博会是因踩踏事故而引起的“69圣战”………这一系列的事件使得中韩因文化导致的矛盾争端不断的升级。就让我们从最近的说起:“69圣战”。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69圣战”?其实所谓的69圣战指的是:韩国明星:super junior 在世博会演出时本来预定发票数千张,但最终只发票500张,从而造成大批粉丝在场外造成的混乱,踩踏,甚至在混乱中有粉丝向阻止进入场馆的志愿者和武警吐口水。随后,以“魔兽世界吧”为发源地,在天涯,猫扑等网站出现了网友组织的反对super junior 及粉丝的活动,众多网民相约在6月9日7点在知名论坛对韩国明星团体以及粉丝进行爆吧。(百度)这次事件以“圣战不死,脑残不休”为口号,引发了大股的反韩热流。“69圣战”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响应,硅谷动力记者发现关于这一事件在两天之内的关注度就达到了23000而在国内各大的知名网站与此相关的时间也被放到了头条。为何69圣战能够引发大众如此高的关注度?究其根源,这是中朝矛盾激化的又一表现形式。 在韩寒的一篇博文中这样写道:“中国和韩国官方之间始终没有多大的敌意,我不明白为什么两国的年轻人之间会有这么大的敌意,我们又何必这样莫名其妙的仇视和对立”当然我不清楚中韩官方之间是否存在矛盾以及其矛盾的大小,但是我却能切实的感受到两国年轻人之间存在仇视。单从中方来说,在广大的同学之间不乏有众多对韩国政府非正面的评价。从这些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民众矛盾广泛的存在。就让我们从韩国民族主义的方向入手对这些评价进行简单的分析以便采取更合理的措施以应对,这样才能更加促进两国之间的交流。 李建明(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在对韩国的调查了解中分析得出了韩国民族主义的特征。我们就用这些特征来分析中朝在交往过程中的种种表象。 第一:我们可以看到近些年来,韩国电影,电视剧,韩语热潮,韩国服饰以及韩国艺术的风靡,这所有的一切都如大浪一般汹涌而来。我们可以看到韩国电影占据很大的市场。韩国明星成为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尤其是青年少女谈论的焦点问题,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多了很多的哈韩族。这些现象的背后恰恰的是韩国政策的体现。由于韩国民族成份单一,传统文化内部同质性极高,“民族自豪感”较强,具有明显的“同质性”。(《学理论》 2008年第18期总第496期)。众所周知,自古以来,韩民族在朝鲜半岛过着比较封闭的生活,与外界接触较少,而且与其他民族之间的交流尤其是人口流动更少。对于民族构成,由于很少与外界进行人口流动致使朝鲜民族的民族构成相当单一,几乎都是朝鲜族人,其比重大于98%。文化方面得益于本国民族主义者整理和保存,保持了相当完整的朝鲜民族文化,而且人民对其文化认同比较一致。所以,基于民族构成单一和文化一致性,导致朝鲜民族的“同质性”

韩朝关系论文

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结课论文 韩 朝 关 系 对 我 国 的姓名:xxx 影班级 响2018年6月2号

目录 1、摘要………………第二页 2、关键词……………第二页 3、引言………………第三页 4、正文………………第三页 5、参考文献…………第八页

摘要:朝鲜与韩国的经济贸易合作发展很快,其原因既有双方经济的互补性,也有政治上的相互需要,但制约因素也很多。双方合作的前景是好的,但也难免起伏波动。朝韩经贸合作对中国与朝鲜、韩国的经贸关系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但积极影响更多。中国应支持朝韩合作,促进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进而推进中朝韩的三方合作。 关键词:韩朝关系回暖、经济发展、韩朝关系发展对我国的影

引言:韩朝关系在近几年不断变化,时好时坏,两国关系的变化不但代表朝鲜与韩国的矛盾,也代表中美之间的矛盾,即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 正文:鲜和韩国都是我国的近邻。近年来,朝韩之间经贸关系有了长足发展。朝韩经贸合作前景如何,对我国同朝鲜、韩国的经贸关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是本文探讨的问题。一、朝韩经贸合作发展现状朝韩之间的经贸联系是从1995年开始的。这一年,朝鲜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向联合国人道主义机构提出紧急援助要求。韩国政府和人民慷慨解囊,伸出了援助之手。自1995年以来,韩国向朝鲜提供的人道主义援助,包括粮食、化肥、食品、药品等,价值在40亿美元左右,有力地缓解了朝鲜的经济困难,也支持了朝鲜政治的稳定,朝鲜半岛的南北关系也得到很大缓和。

①1997年6月,金大中与金正日的历史性会晤,打开了南北经贸关系大门。10年间南北经贸关系发展很快。一是双方贸易额增长迅速。2005年朝韩贸易额突破10亿美元,2006年又达到13,4亿美元,到2006年底南北贸易额累计超过70亿美元。10年中,年均增长20%以上。目前,从事南北贸易的企业(基本是韩方)超过500家,贸易品种在800个左右。二是人员往来急剧扩大。2002年南北往来人员突破1万人次,2004年达到2万人次,2005年达到6万人次,2006年又突破了10万人次,其中80%是从事经贸的人员。旅游人员的增长更快,去金刚山的韩国人2005年达到了30万人次,累计突破一百万人次。 ②三是开城工业园区建设发展势头较好。园区规划一期工程2002年动工,2007年完成,占地330公顷,总建设费用22亿美元,建成以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为主的生产基地。现在看,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但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发展趋势还是好的。到2006年底,人园的企业有23户,从业人员达1.2万多人, ③累计产值超过5 000万美元,出口1 300万美元。 ④韩国对朝鲜投资大部分投在开城_{业园区。韩

论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开题报告(中文)

三亚学院/Sanya University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审批表 Approval Form for BA Thesis Proposal 专业/Major___英语(旅业商务)__ 填写时间/Date: 2014年/Year 11月/Month 15日/Day 学生姓名/ Student Name 李丽Li Li 学号/Student No. 0910311000 指导教师姓名Supervisor’s Name 唐蔚明 Tang Weiming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Supervisor’s Title Associate Professor 题目(中文) Title (Chinese) 论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题目(外文) Title (English) T he Influence of Western-Ea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Translation 选题背景与主题思想/ Background and central idea: 背景:中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一直都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这些差异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翻译,就是这些深受中西方国家文化差异影响的活动之一。翻译不仅涉及目的语,还会涉及源语言,所以译者除了要掌握这两门语言之外,还要对两国的文化有所了解。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注意力集中在中西方文化差异上。 主题思想:本研究将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源头,在翻译中所使用的应对文化差异的策略。本研究对译者提高翻译技巧将就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本研究还将给研究者提供一些文化和翻译方面的研究的启示。 论文体系、结构/ Thesis organization and structure: 为了较系统地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本文将分五个部分来进行介绍:第一部分是对本研究的综合介绍。第二部分是对中西文化差异和翻译的介绍。第三部分中,笔者将对对影响中西文化差异的因素进行介绍,包括地理环境,历史,宗教和人生观价值观。第四部分将对在翻译中采取的避免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解而采取的策略进行介绍,包括异化,归化,妥协和意译加注解的办法。按照这样的顺序,笔者将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逐步进行分析。 论文结构: 1.引言 1.1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浅谈中韩关系

浅谈中韩关系 摘要:中韩建交24年来,两国关系始终保持平稳快速发展。但由于韩国强势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使得东北亚区域的安全形势更为复杂、难于解决,而中韩关系也跌到历史冰点。本文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分析了中韩之间的关系变迁,阐述了我国与韩国之间的关系现状。面对复杂的安全形势,我们要清醒认识两国发展态势,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关键词:中韩关系;萨德系统;历史文化;解决途径 一、引言 二十一世纪的头十六年,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亚洲已然崛起为全球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而中韩作为两个地区大国,自于1992年8月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两国关系迅速发展。中韩不断开展高层往来,增进互信共识,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 在政治方面,中韩两国近年来越来越感觉到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彼此为解决地区问题开展密切合作。中韩曾合作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中韩同是东盟地区论坛的对话伙伴,参与“10+3”会谈,共同致力于地区和平与经济发展。在经贸合作方面,目前,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投资对象国,韩国是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据统计,中韩双边贸易额由1992年的50.3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3000亿美元,增长了近60倍。在文化交流方面,以韩国电视连续剧、流行音乐、游戏、服饰为代表的“韩流”在中国掀起了韩国大众文化的热潮。据分析,“韩流”对韩国经济产生的效益达45亿美元,其中在中国产生的效益就达33亿美元。同时,在韩国也掀起了被称为“汉风”的中国热。2004年底世界上第一个中国孔子学院和亚洲第一个中国文化中心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 然而近期以来,由于美国、韩国强势宣布联合部署萨德系统,使得韩国开始引火烧身,中韩关系也出现了动荡,如今这股风波还在一路蔓延。接下来将分别从中韩历史关系和现状来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我国应采取什么样的应对策略来维护国家安全。 二、中韩历史关系发展 中国与朝鲜半岛交往的历史几乎贯穿于整个中国历史。中韩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交往。山东半岛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是中国通过海上与之交往最早最多的地区之一。在中韩交往的历史上,几乎每一次重大事件都与山东半岛有关联,历代山东人为中韩文化交流和中韩 友好关系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韩国人心理现象及其分析

韩国人心理现象及其分析 09心理李晓菲 1013409013 作为一个现代主权国家,韩国面临着历史定位上的尴尬局面。纵观韩国(古朝鲜)历史,自有历史记载的公元前3世纪末起,到19世纪末为止,在长达2000多年的时间里朝鲜实际上大部分时间都是以古代中国境内政权的属国(地方政权)的形式存在的。而20世纪前半页民族、文化双重压抑的日据时代,更是朝鲜历史上最为不堪回首的一段惨痛经历。1945年韩国建国及6、7十年代的经济崛起,是韩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全面独立,这也是韩国历史的一个全新的转折点。伴随着主权的独立以及经济的崛起,韩国迫切的寻求民族文化的整饬以及民族心理的重塑。但是应该认识到,民族心理层面的重塑绝非短短几十年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目前韩国正处在这样一个激进与妥协、狂妄与失望相互交织着的摸索期。 自“世宗御制,训民正音,国之语音,异乎中国”的《训民正音》起直至今日约600年的去中国化运动、日据时代的文化灭绝的侵扰、以及当代韩国西化运动的兴起,造成了韩民族在历史传承及文化认同上的混乱。这种混乱使得韩民族整体迷茫,这种缺乏方向感的迷茫再加上急切希望获得外界认同的渴望,塑造了当代韩国人自卑与自大、极端与激进等典型的民族幼稚期心理。 自卑与自大,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它表现在韩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韩民族自卑的表现之一在于对中国影响的极力排斥。对于追求文化独立的韩国来说,中国是其不得不面对、但是又十分不情愿面对的一道坎儿,正是在这样一种矛盾心理的驱使下韩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清洗中国影响的运动,这其中废除汉字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事件。其实,虽然彦文创造于李氏朝鲜时期,但其多用于下层民众生活,汉字却一直在上流社会中大行其道,汉字的认知也被视为知识分子与普通人分野。韩国大规模的废除汉字运动是在其独立后,也正是在其经济飞速发展的朴正熙时代。由于韩政府数十年的导向作用,至1980年代中期,韩国的出版物等,开始逐渐降低汉字的频率。近年来由于韩民族主义者“彦文专用派”的不懈努力,汉字在韩国社会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基本上寿终正寝。汉字的废止,对于韩民族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彦文的使用确实对韩民族归属感的建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汉字的废止却又造成了韩民族自身历史延续的人为割裂,这加剧了普通民众历史认知上的混乱,为韩民族与周边邻国之间文化上的冲突埋下了隐患。另外,韩国废止汉字的行为,在亚洲(特别是中华文化圈)国家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下,有其短视性,这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不再赘述。至于近年来韩国国内抢夺中国文化遗产的不和谐音调,也同样可以理解为去中国化运动的一部分,反映了韩民族不敢正视中国的自卑心理。 韩民族自卑的表现之二在于其从政府到民间情绪的敏感与脆弱。远有美国弗吉尼亚校园枪击事件后韩国总统数次致歉的事件,近有北京奥运会火炬首尔传递后韩总理“民族感情受到伤害”的言论。对韩国这种不够成熟的民族心理的分析,引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的一段回答来进行说明:“奥运圣火在韩国的传递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摩擦,我们已就此多次向韩方做出了解释,我们的立场是清楚的。这起事件事出有因,我们应以客观、冷静、公正的态度来看待。有一些势力企图干扰奥运火炬传递,中国留学生为维护奥运火炬的尊严而作出反应,其中发生了一些过激行为。在此我们向在此事件中受到波及的韩方警员及有关人员表示诚挚的慰问。但是,这不等于说中国在韩留学生都是像你所说的那样,不能以偏概全。中国政府一贯要求中国在海外的公民,包括留学生,遵纪守法,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他们

朴槿惠“闺蜜门”事件舆情分析

朴槿惠“闺蜜门”舆情分析 一、舆情简述 2016年10月,韩国国内突然曝出“闺蜜门”丑闻事件,系朴槿惠总统亲信崔顺实涉嫌干政。10月24日晚,JTBC电视台发布重磅新闻称,在朴槿惠亲信崔顺实委托物业处置的电脑中发现200份文件,其中44份是朴槿惠演讲稿,文件打开时间在总统演讲前,并怀疑并无一官半职的崔顺实审阅修改总统演讲稿。10月25日,韩国总统朴槿惠就其亲信崔顺实审阅、修改总统演讲稿丑闻向全体国民发表致歉讲话。随后,经过韩国媒体的不断报道,干政丑闻事件遂引发各界舆情的高度关注。 二、传播情况分析 舆情关注走势图 监测发现,截止12月10日下午15时许,“朴槿惠闺蜜干政”一事全网相关信息量为340530条,其中新闻134797条,微博153621条,微信11484条,论坛15973条,海外14652条,其他10003条。

1、舆情潜伏期 20岁的郑维罗学习一团糟却以“马术特长生”的身份招入了韩国著名高校梨花女子大学,在校经常逃课被教授给了“F”的分数,随后郑维罗的母亲崔顺实跑到学校找校长“理论”,不久,该学校便辞退了那位教授。这事引起其他学生的不满,经调查发现郑维罗的母亲原来是韩国总统朴槿惠的好朋友。消息传开后便引起公愤,一百多个学生教授发表联合声明,要求校长辞职。舆情主要在学校小规模传播,处于潜伏期。 2、舆情发生期 因学生不满学校进行“学位交易”,发动联名运动,要求校长辞职。10月19日,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校长宣布辞职,此事随后经媒体开始报道,舆情进入发生期。 3、舆情爆发期 10月24日,韩国JTBC电视台发布重磅新闻称,在朴槿惠亲信崔顺实的电脑中发现200份文件,其中44份涉及朴槿惠演讲稿,文件打开时间都在总统演讲前。10月25日,韩国总统朴槿惠承认确有向崔顺实谈论过有关国家事宜向全体国民发表致歉讲话。舆情传播和关注度指数达到顶峰。 4、舆情蔓延期 10月26日至12月8日,舆情进入蔓延期。一系列关于崔顺实干政的事件被曝出,从崔顺实被引渡回国,朴槿惠数次公开道歉,到总统接受检察机关调查,韩国国民极力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各种抗议活动,相关媒体和网民大肆就亲信干政发表言论。舆论关注焦点转入事件问责阶段,舆情开始蔓延。 5、舆情长尾期 12月9日,韩国国会就总统亲信干政事件举行决议,表决通过弹劾总统的决定。作为舆情长尾期内产生的次生舆情,舆情出现小幅反弹。 三、媒体观点 1.关注政府信任问题 12月9日,澎湃新闻《朴槿惠被停职未必是彻底失败,在野党也未必是真正胜利》指出,尽管韩国弹劾总统成功,表面上看似韩国政坛结束了混乱局面。但事实上,“闺蜜门”事件以来的韩国早已陷入“无政府状态”,民众对于政府失去了信心和信任,这种失望足以让韩国短期内难以摆脱困境。(12月9日澎湃新闻网) 2.弹劾成功,结束混乱。 12月10日,北京晚报《朴槿惠遭国会弹劾被停职》一文,介绍了韩国通过了针对总统朴槿惠的弹劾案。随即朴槿惠被暂停总统职权,相关职权由国务总理黄教安代行,并表明韩国结束政局混乱,减少国政“空白”。(12月10日北京晚报) 3.关注韩国未来政局走向

跨国公司跨文化差异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跨国公司跨文化差异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摘要] 跨国公司进入国际市场,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种跨文化差异,正确认识这些跨文化差异现象并进行积极的处理是跨国公司成功经营的关键。本文主要讨论跨国公司常遇到的跨文化差异,以及跨文化差异对跨国公司的影响,并提出解决跨国公司对跨文化差异影响的措施,这对跨国公司的经营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跨国公司;跨文化差异;影响;应对措施 “跨文化差异”是指不同国家、民族间文化的差别。不同的民族文化都有独特性、延续性、非物质性的特点,各个民族间的语言、传统、性格和生活方式不尽相同,造成各个国家、民族在文化方面的千姿百态。从跨文化的角度来看,国家(或民族)的文化背景差异,不仅是跨文化差异的来源之一,而且,每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组织文化”的风格差异以及员工个体文化素质的差异,也是跨文化差异的重要来源。例如,从国家民族文化的差异来看,西方强调个性和创新,而东方更强调集体和稳健;从企业文化和组织文化的差异来看,高科技企业更强调创新,工厂性企业更强调稳健。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表现为积极的创业文化,成熟阶段的企业表现为稳健的守业文化;从员工个体文化素质差异看,经营管理者是组织文化形成的中枢,其个人素质、偏好与感召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组织文化的个性,感召力越强则这种个性越强。 一、跨国公司面临的跨文化差异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史过程中,都积累了一套自己独特的文化。各种不同的文化之间千差万别。 1、语言交流方式的差异 语言是传递信息和思想最基本的工具。人们进行交流时,需要借助某种方式来传达自己的想法,语言是交流的主要媒介。语言交流分为高关联度模式和低关联度模式。在高关联度模式中,说话人和听话人都依赖于对语境的共同理解来进行交流。在低关联度模式中,大多数信息通过语言明明白白地传达出来。以美国和日本为例,日本属于高关联度模式,而美国属于低关联度模式。在日本公司给美国公司的商务函中,会先叙述很多与商务不直接相关的事情,如问候、关怀、祝愿、昔日的友谊等,在信件的最后才会提到要订200吨的货。美国人会觉得日本人太兜圈子,含含糊糊、不明不白,因此美国人读日本人的信函时,常常先翻到末尾,直接看具体的商务诉求。同样,日本人也不习惯美国人开篇就谈订200吨的货,认为他们傲慢无礼、不够委婉,因此日本人在读美国人的信函时,也先翻到末尾,通过读问候、关心、祝愿等预热一会儿,再看开头的商务诉求。[1] 2、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的差异 思维活动方式是受不同文化背景、个人知识结构、社会与工作的环境及习惯等方面的影响而形成的。不同的思维模式必然产生不同的行为模式。如中国人习惯形象思维、偏好综合思维;欧美人习惯抽象思维(即逻辑思维)、偏好分析思维。 3、价值观念的差异 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的重要性在广泛意义上的排列,价值观决定了我们认定什么是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等。宗教对世界各国人们的信仰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中国文化以他人取向和集体主义为主,强调和谐与“天人合一”;讲求团队精神;重视亲情,通过情感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西方国家,基督教是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基石。西方国家以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取向为核心,突出个性,强调个人独立与个体价值的实现;通过契约来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价值观的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的管理实践,包括组织中的评价、奖惩、人际关系等。比

浅谈中国与朝鲜在历史疆域问题上的分歧

浅谈中国与朝鲜在历史疆域问题上的分歧 图:长白山天池 朝鲜、韩国史学界的主流观点是将整个“朝鲜通史”划分为以下几个历史阶段: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青铜时代——古朝鲜(新金属时期、卫满朝鲜、汉的郡县)——诸联盟王国(高句丽、辰国与三韩)——三国时期(高句丽、百济、新罗)——南北国时期(新罗、渤海)——高丽——朝鲜——韩国。还有一种非学术意味更多一些的观点,则是以传说中的“檀君朝鲜”,来标记青铜时代和古朝鲜时期。 对于这个历史延续关系的表述,中国学者的观点与朝、韩学者有着很大的不同。 首先,朝鲜半岛的青铜时代比中原大约晚了2000年。正是青铜时代的中原居民将青铜文化带入了朝鲜半岛,从而才开创了那里的文明史。公元前11世纪,箕子(名胥余,殷商王族)在朝鲜

半岛北部建立了“箕子朝鲜”,其政体是西周王朝的一个侯国。箕子朝鲜、卫满朝鲜以及汉朝设置的诸郡县之间,有着确凿 无疑的历史传承关系。箕子朝鲜的存在与否,关系到朝鲜半岛文明史的起源和民族国家的源流等关键问题。如果我们把箕子朝鲜、卫满朝鲜、汉四郡时期称为“古朝鲜”时期,那么这个“古朝鲜”与现在的朝鲜、韩国古代民族国家显然并无直接的渊源关系。而这恰恰正是朝鲜、韩国一些人极力否认“箕子朝鲜”历史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高句丽、渤海诸民族源出我国东北地区。在某些历史时期,它们的活动范围或者政治统治范围曾经扩展到朝鲜半岛的中部。但高句丽和渤海国仍属于 古代中国地方民族政权,沿袭的是汉四郡的统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句丽史和渤海史研究被人为地蒙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其核心就是归属问题。 高句丽古国是公元前1世纪勃兴于浑江、鸭绿江中上游一带的古代中国地方民族政权。最初,其无论从政治、种族以及地望上都与朝鲜半岛南部的居民没有直接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期,高句丽日益强大,向西扩张到辽河流域,向南则进入了朝鲜半岛。它首先攻击乐浪郡,迫使其内徙,然后才开始与半岛南部的土著城邦小国发生直接联系。迫于中原王朝的压力,高句丽于公元427年将都城迁移至平壤城(今朝鲜平壤),但这并不说明它摇身一变就成了一个朝鲜古代国家。除地望相接外,高句丽与百济、新罗

论文化差异对商务沟通的影响

论文化差异对商务沟通的影响 摘要:随着贸易全球化的发展,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跨文化谈判、贸易和交往日益频繁,这使得不同的文化因素在商务沟通中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在跨国界的商务沟通中,往往由于彼此文化的差异而导致商务信息传递不畅,甚至有时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尴尬,严重时还会造成分歧和矛盾,直接影响商务活动的办事效率。因此,分析文化差异对商务沟通的影响、寻找正确的跨文化商务沟通已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刻不容缓的事情。 一、主要的商务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是指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历史、政治、经济、传统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在国际商务沟通中,由于参与者来自不同国家,受其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教育背景的影响,其文化背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件事、同一句话、同一个动作都有着不同、甚至相反的理解,中国古代哲人的名言“性相近,习相远”,也说明了这个道理。主要的文化差异有: 1、时间观:文化不同,对时间的期求和处理的规则也不同。爱德华·T·霍尔把时间的利用方式分为单一时间利用方式和各种时间利用方式。单一性时间利用方式强调“专时专用”和“速度”,北美人、中欧人和斯堪的纳维亚人具有此类特点。多种时间利用方式强调“一时多用”,中东和拉美文化具有此类特点。在商务谈判中,美国人视时间为金钱,而阿拉伯、南美和亚洲某些商务会谈可能一连数小时都不涉及正题。因此,两个采用不同时间利用方式的经营者遇到一起时,就需要调整,以便建立和谐的关系。 2、空间观:不同群体空间开放程度不同,如美国人工作时开门表示愿意与外界沟通,而德国人工作时喜欢闭门享受安静的空间。空间占有欲不同,有的国家喜欢将所有的空间利益据为己有,而有的国家追求空间的合理规划和分工协作。对各自空间保留的需求不同。 3、价值观和道德观:西方的伦理体系重视竞争,鼓励个人奋斗,倡导民众不断开拓进取,通常在取得成就后会充分肯定自己的能力、体现自信心和荣誉感。而东方文化鼓励民众遵规守纪,流行中庸主义,主张含蓄的表达和谦虚的态度。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过度的谦虚是不受国际主流文化欣赏的。在道德方面,东方强调奉献和助人,而西方人注重独立平等和自我意识,鼓励个人能力,不允许他人侵犯自己的权利。 4、人际交流:商务礼仪虽不是沟通活动中最主要的差别,但其影响不可忽视。在寒暄方式上,中国人喜欢询问对方的姓名、职业等个人情况,而西方人忌讳陌生人问及个人私事,因此在见面的寒暄环节应注意方式和内容,以免礼貌的问候和善意的关心被外方误会为干涉私事。在致谢方式上,通常中国人对于赞美都会谦虚回敬,而西方人推崇自身价值的肯定,总是得意的致谢。在交流上,性格直爽的美国人总是直接简洁,而谨慎又重礼仪的日本人通常不明确说不,尽可能含蓄的推委。在招待方式上,西方人主张自便、自取所需,而中方对待来客热情周到,有时过度的热情被西方人视为不文明。因此,了解不同的文化对商务沟通的影响有助于正确理解和应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习惯风俗,从而在商务沟通中事半功倍。 二、克服国际商务沟通中文化差异的对策 之所以讨论文化差异及其形成的障碍,就是为了在商务沟通中做到知己知彼,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摩擦,从而实现双赢的目标。对于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管理者和经营者来说,应立足以下几点来解决文化冲突: 1、从文化冲突到彼此包容、适应。客观地说,近年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加强了不同文化间商务人员的文化敏感意识及相互对不同文化的容忍与理解,但仍有许多人因低估文化对商务沟通的作用而对此缺乏关注。商务活动从事者们必须意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的分析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的分析 摘要:翻译与文化有着密可不分的联系。文化的共性使翻译成为可能,但其语言文化的个性又给翻译活动设置了障碍。由于民族历史、社会制度、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别,我国汉族文化与英、美等西方文化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造成思维方式不同,具体体现在汉、英两种语言上的表现包括词语理解与运用、词义内涵、联想意义及句式结构的不同等方面。为此,分析其理论原理,通过引用例句做进一步的探讨,并就某些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在当今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如何把中英文翻译地更准确更贴近两种语言文化氛围,这是值得广大英语学习人士共同讨论一番的。 关键词:文化差异全球化翻译 正文: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信息和风格忠实、流畅、艺术地再现出来的实践活动。美国翻译理论家奈特指出:“所谓翻译,就是指从语言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翻译作为语际交际, 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 而且也是文化移植的过程。在很大程度, 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很大的关系。王佐良曾说:“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吕淑湘也说, 翻译家必须是一个杂家。“杂”就是指知识要广博。可见,解决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了解背景知识是保证译作成功的关键。文化在人类社会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文化是一个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语言甚至是文化的一部分,特定的文化背景产生特定的语言。换句话说语言的学习过程也就是了解一种文化的过程。翻译作为语际交际, 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 而且也是文化移植的过程[1 ]。在很大程度, 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很大的关系。王佐良曾说:“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吕淑湘也说, 翻译家必须是一个杂家。“杂”就是指知识要广博。可见,解决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了解背景知识是保证译作成功的关键。英语翻译不能脱离文化的教学。随着全球经济、政治和科技的一体化,多元文化并存势在必行,文化在各国交流与往来中变得极为重要。受其影响,文化成为文学翻译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今天的社会中,翻译已不再仅仅被看作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而被看作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翻译成为了一种文化模式的转换。人们用“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交际) ”、“intercultural cooperation ( 跨文化合作) ”、“acculturation(文化交融) ”等一系列术语来替代“翻译”(郭建中,2000 , P277) 。因此,怎样更加准确、恰如其分地处理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是创造完美翻译作品的关键。。语词的翻译要求译者在广泛地、准确地了解他国文化中的观念、信仰、习俗、价值标准等方面的同时,忠实传达本国文化的价值与灵魂,才能真正做到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从事英语翻译要注意文化信息的传递,在实际工作中,文化信息有时很难传递到译入语中,结果对等的标准就不能完全做到。一般来说,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文化的不同对翻译的影响:列如一外国游客在中国旅游,由于饮食和天气等缘故,导致身体不适,去医院看医生,医生给出的诊断结果是:由于吃多了辣制食物,出现上火。这时问题就出现了,到底怎样把“上火”这个词翻译成外国游人容易理解且易于接受的词语呢?一般如果对于中国人来说“上火”一词,是在熟悉不过了,然而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外国人你仅仅说一个“hot”,他们该怎样去理解呢?所以当然在英文当中也有不少的此类的与文化有很大关联的词语,譬如,meet one’s w aterloo (一败涂地),对于学习英语的我们来说,如果你不懂语言出处的相关历史,我们很难翻译出它的真正意思,其实这句话

长春市2020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汇总:“萨德”系统惹争端 中韩关系受考验A卷

长春市2020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汇总:“萨德”系统惹争端中韩关系受考验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2018·海南) 我国某制鞋企业在意大利设立设计中心,负责设计鞋型;在西班牙设立采购中心,负责采购皮革:在柬埔寨设立生产基地,负责制作鞋底;在广州总部加工后,经香港配送世界各地。该经营方式反映的理念是() A . 整合全球资源,充分利用各地的比较优势 B . 通过产业转移,带动其他国家的技术升级 C . 以国内市场换取海外经销渠道和先进技术 D . 与国外企业联手经营,快速扩大市场份额 2. (2分) (2016高一下·汕头期末) 2016年3月2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决议,谴责朝鲜核试验及使用弹道导弹进行发射活动,决定实施一系列制裁措施,遏制朝鲜的核、导开发计划,并呼吁恢复六方会谈。决议的一致通过表明() A . 联合国发挥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 B . 共同利益是国家之间合作的基础 C . 恐怖主义是解决和平问题的主要障碍 D . 联合国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 3. (2分) (2018高一下·深圳期末) 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17年前11个月,中俄交易额较2016年增长了21.8%,达760.6亿美元。专家认为,2018年中俄两国将在主要全球问题上保持一致立场,其中包括朝鲜危机和叙利亚冲突的解决。这体现了() ①处理好中俄关系符合两国及世界人民的利益 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和平和发展的主要障碍 ③全球范围的社会事务需要中俄两国加强管理

④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4. (2分) (2017高三上·郯城期末) 2017年7月8日,实验已久的阿里巴巴“无人便利店”正式对公众亮相。无人店运用物联网支付技术,客户第一次入店前,需用淘宝扫二维码,选好商品后穿过出口处两个隧道一般的门,支付宝就会自动扣钱。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人们可以改变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②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基于人的需要的联系 ③联系是普遍的、有条件的,具有多样性 ④自在事物与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5. (2分) (2019高二上·南宁期中) 针对部分外国官员公然妄议香港特区修例事务,我国外交部明确表示,中国政府绝不允许任何外部势力插手香港事务,更不会允许任何外国势力企图搞乱香港。这一表态() ①彰显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宗旨②表明了主权国家拥有管辖权 ③坚持了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④顺应了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A . ①② B . ③④

文化差异性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课程《跨文化交际导论》 ABSTRACT Cultural differences influenc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rongly and directly.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ses the impact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up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points out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during the proces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ng. Then give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deal with barriers from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Culture; Culture differenc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摘要] 文化差异对于跨文化交流的影响是直接而巨大的。本文通过分析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指出跨文化交流的障碍与问题;最后,就如何处理文化差异给跨文化交流带来的障碍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文化;文化差异;跨文化交流 在当今开放的大时代环境里,跨文化交流已经无处不在,只不过在交流内容、层次和方式上有差异而已。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可以提高人们对不同文化遗产和文化背景的敏感度,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文化识别;有助于增强个人和社会的相互影响,使个人更好地接纳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也有助于消除误解和不信任,进而建立一种容忍、接收、改变和信任的人际交流框架;还助于人们更多地关照不同文化的新角度、新见解和独特智慧,从而提升和丰富人类文明。 一、对文化与跨文化交流的理解 文化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核心元素,直接影响着跨文化交流。广义上的文化指人们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称;狭义上的文化仅指语言、文学、艺术等各种意识形态。一个大的文化群中,因地域、自然和人文社会等因素创造出不同的小的文化群。而这些小文化群我们称其为亚文化,一方面具有大文化群的特征,同时在语言、习惯等方面具有其个性特征。在一个历史悠久、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必然因为历史、地理、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的亚文化群。 跨文化交流这一术语一般用来指有着不同社会、宗教、宗族和地域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典型的跨文化交流指来自不同国度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例如,在大学里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之间的交流。当然,跨文化交流也发生在有着相同国籍但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例如,港澳同胞和大陆人之间的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跨文化交流的性质。广义上讲,来自不同亚文化群的人们之间的交流

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摘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任何语言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本文从观察与思维上,时间观念,宗教信仰,生存环境,日常谈话,比喻和联想以及地域政治及风土人情的差异进行了概况和分析. 【关键词】:文化差异翻译影响 翻译作为语言的交际, 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 同时也是从一个国家文化移植为另一个国家文化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密切的联系。翻译家王佐良曾说:“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而吕淑湘也曾提到过, 翻译家必须是一个杂家。所谓的“杂”就是指知识要广博。所以,成功的翻译关键是必须要具备对国家文化差异深入的认识,而且对社会背景知识等领域的相关了解. 英汉翻译中文化差异的不同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察与思维上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英汉两个民族在观察与思维上是存在着差异的: 面对同一物体, 用以概括的概念也有出入, 因而语言表达方式也不同。如对颜色的观察和使用,就有不同的概念。英语“black tea”在汉语中不叫“黑茶”, 而叫“红茶”;“brown bread”是“黑面包”, 而不是“棕色面包”。汉语的“青衣”,“青天”同是一个“青”字, 翻译成英文就只能分别译作“black dress”和“blue sky”。汉语“黑眼睛”, 英语为“dark eyes”; 英语的“black eyes”, 汉语为“挨打后出现的黑眼圈”; 汉语“黄色影片”, 英语为“blue film”(蓝色风光片) ;汉语的“红眼病”,英语为“green - eyed”。此外,英汉两个民族在逻辑思维上也存在着差异。例如: 英文句子You cannot be too careful in the exam. 若直译为“考试时你不要太细心”。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从句法上看,它是一个双重否定结构, 从思维方式上看, 它是一种逆向思维。其正确译文是: 考试时你要特别细心。再如, The plastic container is five times lighter than that glass one. 其正确译法为: 这个塑料容器比那个玻璃容器轻五分之四。如果直译,这个塑料容器的重量比那个玻璃容器要轻四倍, 在汉语中是说不通的。英语习惯上说“减少n 倍”, 即是汉语说的减少了n - 1/ n ,如英语说减少3 倍,即是汉语说的减少2/ 3。这种情况显然是由于英汉思维方式不同而造成的。因此,对于这一类因思维差异而引起的表达不同的概念, 译者同样要越过表达形式的局限进行意义上的对等翻译。 二、时间观念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 两个民族在时间观念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英语中的“the latest news”译成中文就不能译为“最后消息”,而只宜译为“最新消息”。类似的例子如the latest discovery of sth(最新发现) ,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sth(最新发展) 等。再看下面的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