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歌诀.

中医外科学歌诀.
中医外科学歌诀.

第一单元疮疡(6个病)

一、疖(五仙清五神)

1、毒蕴结证;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2、暑热浸淫;清暑化湿解毒。清暑汤

3、阴虚毒恋,阴虚内热;养阴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

4、体虚毒恋,脾胃虚弱;健脾和胃,清化湿热,五神汤合参苓白术散

二、痈(托五味仙)

1、火毒凝结:清热解毒,行瘀活血.仙方活命饮

2、热胜肉腐;和营清热,透脓托毒,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

3、气血两虚;益气养血,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

三、有头疽(黄连仙,八珍竹)

1、火毒凝结;清热泻火,和营托毒。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

2、湿热壅滞;清热化湿,和营托毒.仙方活命饮

3、阴虚火炽:滋阴生津,清热托毒.竹叶黄芪汤

4、气虚毒滞;扶正托毒,八珍汤合仙方活命饮

四、丹毒(柴犀萆普)柴稀必铺

1.风热毒蕴;疏风清热结毒,普济消毒饮

2、肝脾湿火;清肝泻火利湿。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或化斑解毒汤

3、湿热毒蕴;利湿清热解毒。萆薢渗湿汤合五神汤

4、胎火蕴毒:凉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

五、瘰疬(六郁香贝)

1、气滞痰凝;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开郁散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六味地黄丸合清骨散

3、气血两虚;益气养血。香贝养营汤

六、褥疮(萆生血托)必生血托

1、气滞血瘀;理气活血,血府逐瘀汤

2、蕴毒腐溃;益气养阴、理湿托毒。生脉散、透脓散合萆薢渗湿汤

3、气血两虚;气血双补、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

第二单元乳房疾病:(5个病)

一、乳痈(瓜透托)刮透托

1)初期;气滞热壅证:疏肝清胃.通乳消肿。瓜蒌牛旁汤

2)成脓:热毒炽盛;清热解毒,托里透脓。透脓散

3)溃后:正虚毒恋证;益气和营托毒。托里消毒散

二、乳癖(逍遥二仙)

1)肝郁痰凝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

2)冲任失调证;调摄冲任。二仙汤合四物汤

三、乳核(逍遥桃红)

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散

2、血瘀痰凝:疏肝活血,化痰散结。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

四、乳衄(丹栀归脾)

1)肝火偏旺:疏肝解郁.清热凉血,丹栀逍遥散

2)脾虚失统:健脾养血。归脾汤

五、乳岩(神效二仙,八珍养荣参苓)

1.肝郁痰凝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神效栝蒌散合开郁散

2.冲任失调:调摄冲任.理气散结。二仙汤合开郁散

3.正虚毒炽:调补气血,清热解毒。八珍汤

4.气血两亏:补益气血,宁心安神,人参羊荣汤

5、脾虚胃弱;健脾和胃。参苓白术散或理中汤

第三单元瘿(3个病)

一.气瘿(四海)。疏肝解郁.化痰软坚。四海舒郁丸

二.肉瘿(逍遥生脉海藻)

1、气滞痰凝;理气解郁,化痰软坚。逍遥散合海藻玉壶汤

2、气阴两虚;益气养阴,软坚散结。生脉散合海藻玉壶汤。

三、瘿痈:(牛蒡柴)

1、风热痰凝;疏风清热化痰。牛蒡解肌汤

2、气滞痰凝;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柴胡疏肝散

第四单元、瘤、岩(重点3个病)

瘤(开郁阳和,五味活血保元汤)

1、气郁痰凝;开郁散、通气散坚丸

2、寒痰凝聚;阳和汤、万灵丹

3、热毒蕴结;五味消毒饮合当归芦荟汤

4、气血瘀滞;活血散瘀汤或散肿溃坚汤

5、正虚邪实;保元汤或生脉散合散肿溃坚汤

一、失荣(化阳五味八珍)

1、气郁痰结;理气解郁,化痰散结。化痰开郁方

2、阴毒结聚;温阳散寒,花痰散结。阳和汤

3、瘀毒化热;清热解毒,化痰散瘀。五味消毒饮合化坚二陈汤

4、气血两亏;补益气血,解毒化瘀。八珍汤合四妙勇安汤

七、肾癌(阴茎癌)(三妙龙知)

1、湿浊瘀结;利湿化浊,解毒化瘀。三妙丸合散肿溃坚汤

2、火毒炽盛;清热泄火,解毒消肿。龙胆泻肝汤合四妙勇安汤

3、阴虚火旺;滋阴降火,清热解毒。知柏地黄丸合大补阴丸

第五单元皮肤及性传播疾病:(共16个病)

一、蛇串疮(柴龙除湿)

1、肝经郁热;清泄肝火.解毒止痛。龙胆泻肝汤

2、脾虚湿蕴;健脾利湿,解毒消肿。除湿胃苓汤

3、气滞血瘀;理气活血,通络止痛。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

二、癣(五神龙,萆消风)五神龙,必消风

1、风湿毒聚:祛风除湿,杀虫止痒。消风散或苦参汤

2、湿热下注:清热化湿,解毒消肿。湿重于热用萆薢渗湿汤,湿热兼瘀用五神汤,湿热并重用龙胆泻肝汤

三、湿疮(龙萆,龙五味,除湿与当归)

1、湿热蕴肤:清热利湿止痒。龙胆泻肝汤合萆解渗湿汤

2、湿热浸淫;清热利湿,解毒止痒。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

3、脾虚湿蕴;健脾利湿止痒。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

4、血虚风燥:养血润肤.祛风止痒。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

四、接触性皮炎(消龙归)

1、风热蕴肤:疏风清热止痒。肖风散

2、湿热毒蕴:清热祛湿,凉血解毒。龙胆泻肝汤合化斑解毒汤

3、血虚风燥:养血润燥,祛风止痒。当归饮子合消风散

五、药毒(药物性皮炎)(萆清营,增液益胃)

1)湿毒蕴肤;清热利湿,解毒止痒。萆薢渗湿汤

2)热毒入营:清热凉血,解毒护阴。清营汤

3)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清热,增液汤合益胃汤

六、瘾疹(麻消防当归)

1)风寒束表:疏风散寒止痒,麻黄桂枝各半汤

2)风热犯表:疏风清热止痒。消风散

3)肠胃湿热:疏风解表.通腑泄热,防风通圣散

4)血虚风燥;养血祛风,润燥止痒。当归饮子

七、牛皮癣(龙消归)

1)肝经化火;疏肝理气,清肝泻火。龙胆泻肝汤

2)风湿蕴肤;祛风利湿,清热止痒。消风散

3)血虚风燥;养血润燥,熄风止痒。当归饮子

八、多形性红斑(猫眼疮)(龙消归清瘟)

1)风寒阻络: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当归四逆汤

2)风热蕴肤:疏风清热.凉血解毒。消风散

3)火毒炽盛:清热凉血,解毒利湿。清瘟败毒饮合导赤散

4)湿热蕴结;清热利湿,解毒止痒。龙胆泻肝汤加减

九、白庀(桃红,萆犀,清瘟当)桃红,碧溪,清温当

1)血热内蕴:清热凉血,解毒消斑。犀角地黄汤

2)湿毒蕴阻:清利湿热.解毒通络,萆解渗湿汤

3)血虚风燥:养血滋阴润肤熄风。当归饮子

4)火毒炽盛证: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清温败毒饮加减

5)气血瘀滞证;活血化瘀,解毒通络。桃红四物汤

十、粉刺(枇杷茵二陈)

1)肺经风热:疏风清肺。枇杷清肺饮

2)肠胃湿热:清热除湿解毒.茵陈蒿汤

3)痰湿瘀滞;除湿化痰,活血散结。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

十一.结节性红斑(瓜藤缠)(阳和萆)

1)湿热瘀阻;清热利湿,祛瘀通络。萆薢渗湿汤合桃红四物汤

2)寒湿入络:散寒祛湿,化瘀通络。阳和汤

十二.红蝴蝶疮(附桂四君六味,逍遥犀)富贵四君六味,逍遥兮。

1)热毒炽盛:清热凉血.化斑解毒.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六味地黄丸合大补阴丸、清骨散

3)气滞血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逍遥散合血府逐瘀汤

4)脾虚肝旺;健脾清肝。四君子汤合丹栀逍遥散

5)脾肾阳虚:温肾壮阳.健脾利水─附桂八味丸合真武汤

十三、淋病:(龙知)

1、湿热毒蕴;(急性淋病)清热利湿,解毒化浊。龙胆泻肝汤

2、阴虚毒恋;(慢性淋病)滋阴降火,利湿祛浊。知柏地黄丸

十四、梅毒:(地龙清五虎苓)地龙清五虎灵

1、肝经湿热;清热利湿,解毒驱梅。龙胆泻肝汤酌

2、血热蕴毒;凉血解毒,泻热散瘀。清营汤合桃红四物汤

3、毒结筋骨;活血解毒,通络止痛。五虎汤

4、肝肾亏损;滋补肝肾,填髓熄风。地黄饮子

5、心肾亏虚;养心补肾,祛瘀通阳。苓桂术甘汤

十五、尖锐湿疣:(萆黄)必黄

1、湿热下注;利湿化浊,清热解毒。萆薢化毒汤

2、湿热毒蕴;清热解毒,化浊利湿。黄连解毒汤

十六、艾滋病(银百合,补肾,补阳安)

1、肺胃受邪:宣肺祛风,清热解毒。银翘散

2、肺肾阴虚:滋补肺肾,解毒化瘀。百合固金汤合瓜蒌贝母汤

3、脾胃虚弱:扶正祛邪,培补脾胃。补中益气汤合参苓白术散

4、脾肾亏虚:温补脾肾,益气回阳。肾气丸合四神丸

5、气虚血瘀:补气化瘀,活血清热。补阳还五汤、犀角地黄汤合消瘰丸

6、窍闭痰蒙:清热化痰,开窍通闭。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丸第六单元.肛门直肠疾病(4个病)

一.痔(凉血补,脏连止)

1)风热肠燥;清热凉血祛风。凉血地黄汤

2)湿热下注:清热利湿止血。脏连丸

3)、气滞血瘀;清热利湿,行气活血。止痛如神汤

4)脾虚气陷;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补中益气汤

二.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痈)(仙透清)

1)热毒蕴结;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黄连解毒汤

2)火毒赤盛;清热解毒透脓。透脓散

3)阴虚毒恋;养阴清热、祛湿解毒。青蒿鳖甲汤合三妙丸

三、肛裂;(凉润六磨)

1、血热肠燥;清热润肠通便。凉血地黄汤合脾约麻仁丸

2、阴虚津亏;养阴清热润肠。润肠汤

3)气滞血瘀;理气活血润肠通便。六磨汤

四、脱肛(萆补)必补

1、脾气虚陷;补气升提.收敛固涩.补中益气汤

2、湿热下注;清热利湿。萆薢渗湿汤

第七单元.男性前阴病(8个病)

一、子痈(杞橘)

1、湿热下注;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杞橘汤或龙胆泻肝汤

2、气滞痰凝;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橘核丸

二、子痰;(睾丸结核)(阳和滋除十全)

1、浊痰凝结;温经通络化痰散结。阳和汤加减。配服小金丹。

2、阴虚内热;养阴清热,除湿化痰,佐以透脓解毒。滋阴除湿汤合透脓散

3、气血两亏;益气养血,化痰消肿。十全大补汤加减,兼服小金丹

三、阴茎痰核(内阳和,外黑退)

1、痰浊凝结;温阳通脉,化痰散结。阳和汤合化坚二陈汤加减。外治;以阳和解凝膏或黑退消外敷。

四、尿石证(三金济生金铃子)

1湿热蕴结;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三金排石汤

2、气血瘀滞;理气活血,通淋排石。金铃子散合石韦散

3、肾气不足;补肾益气,通淋排石。济生肾气丸

五、男性不育证:(左归柴,十全萆,金匮肾气合五子)

1、肾阳虚衰;温补肾阳,益肾填精。金匮肾气丸合五子衍宗丸或羊睾丸汤

2、肾阴不足;滋补肾阴,益精养血。左归丸合五子衍宗丸

3、肝郁气滞;疏肝解郁,温肾益精。柴胡疏肝散合五子衍宗丸

4、湿热下注;清热利湿。陈氏萆薢分清饮

5、气血两虚;补益气血。十全大补汤

六、慢性前列腺炎(前列知,济生八)

1、湿热蕴结;清热利湿;八正散合龙胆泻肝汤

2、气滞血瘀: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前列腺汤

3、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知柏地黄汤

4、肾阳虚损;补肾助阳。济生肾气丸

七、前列腺增生症(济生八补沉香知)

1)湿热下注:清热利湿,消癃通闭。八正散

2、脾肾气虚;补脾益气,温肾利尿。补中益气汤

3、气滞血瘀;行气活血,通窍利尿。沉香散

4、肾阴亏虚;滋补肾阴,通窍利尿。知柏地黄丸

5、肾阳不足;温补肾阳,通窍利尿。济生肾气丸

八、血精(龙知桃红补)

1、湿热蕴结;清热利湿,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2、瘀血阻滞;行气化瘀,活血止血。桃红四物汤合矢笑散

3、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

4、脾肾两虚;补肾健脾、益气摄血。补中益气汤合右归丸

第八单元周围血管疾病(4个病)

一、股肿(四妙参苓活血)

1湿热下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四妙勇安汤

2血脉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活血痛脉汤

3气虚湿阻:益气健脾.祛湿通络.参苓白术散

二、血栓性浅静脉炎(复元清利活血)

1湿热蕴结:清热利湿,解毒通络.清利通络汤

2脉络瘀阻:活血化瘀,行气散结.活血通脉汤

3、肝气郁结;疏肝解郁,活血解毒。柴胡清肝汤或复元活血汤

三、臁疮:(补阳二妙)

1、湿热下注;清热利湿,和营解毒。二妙丸合五神汤

2、气虚血瘀;益气活血,祛瘀生新。补阳还五汤合四妙汤

四、脱疽(芪鳖顾步四妙桃红阳和)其鳖顾步寺庙桃红,洋和尚。

1、寒湿阻络;温阳散寒,活血通络。阳和汤

2、血脉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桃红四物汤

3、湿热毒盛;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四妙勇安汤

4、热毒伤阴;清热解毒,养阴活血。顾步汤

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黄芪鳖甲煎

第九单元.外科其他疾病(重点3个病)

一.烧伤(犀黄连,四清营,托里益胃)

1)火毒伤津:清热解毒,益气养阴。黄连解毒汤、银花甘草汤、清营汤或犀角地黄汤

2)阴伤阳脱:回阳救逆.益气护阴。四逆汤、参附汤合生脉散

3)火毒内陷:清营凉血解毒。清营汤或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

热毒传心:─安宫牛黄丸.紫雪丹

4)气血两虚:补气养血,兼清余毒。托里消毒散或八珍汤

5)脾虚阴伤;补气健脾,益胃养阴。益胃汤合参苓白术散

二、毒蛇咬伤(龙胆清营,黄连活血)

1风毒证;活血通络,驱风解毒。活血驱风解毒汤

2火毒证;泻火解毒,凉血活血。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

3风火毒;清热解毒,凉血熄风。黄连解毒汤合五虎追风散

4、蛇毒内陷;清营、凉血、解毒。清营汤

四、肠痈(大柴胡,大黄红,大黄透)

1、瘀滞证;行气活血,通腑泻热。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

2、湿热证;通腑泻热,解毒利湿透脓。复方大柴胡汤加减。或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

3、热毒证;通腑排脓,养阴清热。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

中医外科学重点51801

08中甲乙班外科学复习材料 题型:名解填空单选X题型简答2 病例1 ★表示重要章节▲表示老师上课明确提出的重点﹡表示小重点 上篇总论占40%★★ 第一章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中医外科学发展简史: 1.殷商时期出土的甲骨文已有外科病的记载,周代《周礼天官》中所记载“疡医”即外科医生。 2.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 3.《灵枢》篇中人体不同部位的痈疽17种,《素问.生气通天论》记载多种外治法,最早提出用截趾手术治疗脱疽。 4.外科鼻祖华佗,第一个应用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剂,进行死骨剔除术,剖腹术。 5.两晋南北朝,葛洪《肘后备急方》提出海藻治瘿;狂犬脑组织外敷伤口治疗狂犬咬伤。 ▲6.第一部外科专著:南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主要内容是痈疽的鉴别诊断等治疗,载有内治外治处方140个,最早记载用局部有无“波动感”辨脓,并首创水银膏治疗皮肤病。 7.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为现存最早的病因病机专著,记载结扎血管,切除术,肠吻合术的腹部手术治疗。 8.唐.孙思邈《千金要方》为最早的临床实用百科全书,该书提出了整腹下颌关节脱位、葱管导尿、脏器治疗法如夜盲症的治疗。 9.王焘《外台秘要》载方600余首,不少为外科方剂。 10.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记载了痔、痈、皮肤病、瘰痢的外壳证治,“五善七恶”学说,扶正祛邪内消托里砒剂治疗痔核。 11.金元.危亦林《世医生得效方》创伤科专著,提出对脊柱骨折采用悬吊复位法。 12.汪机《外科理例》主张外科治疗“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并首创玉真散治疗破伤风。 13.陈司成《霉疮密录》为第一部梅毒病专著,提出用砷汞的治疗方法。 14.烧伤——重要治疗法,湿润暴露法高位肛瘘——切开挂线法 混合痔——内剥外扎术内痔消痔灵硬化剂系统性红斑狼疮——雷公藤制剂 ▲中医外科学主要学术流派 正宗派——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重视脾胃;主张应用外治法和进行外科手术;治法有熏、洗‘熨照‘湿敷等,并记载手术方法14种 全生派——清代.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学术思想“阴虚阳实”论;创立了外科证治中以阴阳为核心的辩证论治法则;对阴疽的治疗提出以“阳和通腠,温补气血”法则,主张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反对滥用刀针创用阳和汤。 心得派——清代.高锦庭《疡科心得集》学术思想“外疡头从头内出论”:将温病学说引入外科病证治:在治疗上善用治疗温病的犀角地黄汤,紫雪丹,至宝丹治疗疔疮走黄;用三焦辩证揭示外科病因与发展部位的规律。 第二章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的命名及基本术语 1、外科学学科界限划分:主要依据是指发于人体体表,一般肉眼可见,有形可征及需要以外治为主要疗法的疾病。 2、命名原则一般是根据 ①脏腑:肠痈,肝痈,肺痈等。②病因:破伤风,冻疮,漆疮等。③形态:蛇头疔,鹅掌风等。

清代的民间印刷

清代的民间印刷 乾隆年间后期,民间印刷有了很大的发展。这时的民间印刷,大体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民间印刷的规模超过了以前任何时代;二是印刷业的分布更为广泛,民间印刷业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及主要城市;三是古代发展的各种印刷方法,如雕版、木活字版、铜活字版、泥活字版等,都有所采用。套色印刷、彩色印刷等印刷技术,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 清代早期的民间印刷,其内容多为古代经、史、子、集等典籍,或训、诂考据等著作。由于清初的文字狱,使民间印刷业多不敢印刷当代的著作。最为稳妥的是翻印“殿本”书,因为政府也提倡民间对殿本的翻印。因此这时期的民间印刷内容较为单一。清代中期以后,由于政府政策的放宽,民间印刷业不但数量大增,而且印刷的品种也突破了经史子集的内容,戏曲、小说等民间出版物大量印刷。 清代的民间印刷业,仍以江浙一带最为发达。这里经济繁荣,物产丰富,自宋、元、明以来,一直是印刷业最集中的地区。由于历史的久远,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刻版能手,再加上纸、墨、版等印刷材料丰富,书籍的销售通畅,使这里的印刷业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乾隆以后,江西、广东的印刷业开始发展起来,成为印刷的重要地区。到了清代的中期,两湖一带的印刷业也发展起来。自乾隆年间,北京的民间印刷业也开始发展起来,其规模也逐渐扩大,印刷作坊林立,书市遍及城区。 二、北京的民间印刷

早在辽、金时期,北京就开始出现了民间印刷业,但其规模一直不大。到了明代,随着政府印刷的大规模发展,才有了很快的发展,但还比不上江浙一代的一些城市。 北京是清代政府所在地,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图书文化事业繁荣发达,书铺林立,仅琉璃厂一带就有一百多家,隆福寺街也是京都书肆繁集之处。有的以贩卖为主,有的兼作雕版印刷发行。如老二酉堂、聚珍堂、善成堂、文成堂、文宝堂、荣禄堂、文锦堂、文贵堂、文友堂、翰文斋等,都是刻印兼发行的。所刻书大部分是村塾采用的《五经》、《四书》和启蒙学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七言杂字》以及初学书写临摹的字帖等。或者是医、卜、星相、佛经、善书、类书、小说、缙绅等。这些刻本,不为藏家士大夫所重视,大都行销民间,所以保存下来的也很少。 老二酉堂:经营时期较长,肆设于琉璃厂路南,刻书很多,行销华北各地。书前封面题刻:京都老二酉堂,或在书尾刻:老二酉堂梓行。光绪十五年(1835年)刻明伦评《聊斋志异》,朱墨套印,镌刻精审。 聚珍堂:主人刘魁武,河北束鹿县人,于同治年间创肆北京隆福寺街路南。聚珍堂印书很多,而且采用雕版与活字两种技术。《五经》、《四书》用刻版印刷,文学、小说、诗词等作品多用活字排印。聚珍堂所印书籍,版式较小,多在封面题刻:京都隆福寺街路南,聚珍堂书坊梓行,版心下刻:聚珍堂藏版。刻有《书经》、《四书章句》、《幼学琼林》以及用木活字排印的《王希廉评红楼梦》、《儿女英雄

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1)

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 1.疡:又称外疡,是指一切外科疾病总称。疡科及外科。 2.疮疡:广义上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是指发生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3.肿疡:指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4.溃疡:指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 5.胬肉:疮疡溃破后,出现过度生长而高突于疮面或暴翻于疮口之外的腐肉,称为胬肉。 6.痈:痈者,壅也,指气血被邪毒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一般分为内痈和外痈两大类。 7.疽:疽者,阻也,指气血被邪毒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常见分有头疽和无头疽两大类。 8.盘根:指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界清楚。 9.跟脚:指肿疡之基底根部。 10.指患处已化脓(或有其他液体),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 11.护场:“护”有保护之意,“场”为斗争场所。所谓护场,是指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能约束邪气,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扩散所形成的局部作肿范围。12.袋脓:溃后疮口缩小,或切口不当,致使空腔较大,犹如口袋之形,脓液不易排出而蓄积袋底,即为袋脓。 13.痔:痔有峙突之意,凡肛门、耳道、鼻孔等人之九窍中有小肉突起者,古代称为痔。 14.漏:指溃口处脓水淋漓不止,犹如滴漏。它包括两种不同性质的病理改变:一是瘘管,指体表与有腔脏器的病理改变,伴有脓水淋漓,具有内口与外口;溃口与溃口相通的病理性管道。二是窦道,指深部组织通向体表的病理性盲管,伴脓水淋漓,一般只有外口而无内口,不与体内有腔脏器相通。 15.痰:外科之痰多指发生于皮里膜外、筋肉骨节之间,或软或硬,或按之有囊性感的包块,属有形之征,多为阴性。 16.结核:即结聚成核、结如果核之意,是泛指皮里膜外表浅部位的病理性肿块;非指西医学之结核病。 17.岩:病变部肿块坚硬如石,高低不平,固定不移,形似岩石,破溃猴年疮面

(完整word版)中医外科学重点方歌

中医外科学方歌1.二仙汤 二仙汤中巴戟肉, 知母黄柏当归添, 阴阳不足月经病, 双补攻效两相兼。 2.二至丸 二至女贞旱莲草, 平补肝肾冬夏添。 3.八正散 八正木通与车前, 扁蓄大黄滑石研, 草梢瞿麦兼栀子, 煎加灯草痛淋蠲。 4.人参养荣汤 人参养荣即十全, 除却川芎五味联, 陈皮远志加姜枣, 脾肺气血补方先。 5.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用大黄, 枳芩夏芍枣生姜, 少阳阳明同合病, 和解攻里效无双。 6.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 桃仁芒硝瓜子襄, 肠痈初起腹按痛, 苔黄脉数服之康。 7.大黄蛰虫丸 大黄蛰虫芩芍桃, 地黄杏草漆蛴螬, 水蛭虻虫和丸服, 去瘀生新干血疗。 8.五子衍宗丸 五子衍宗枸杞子,

覆盆菟车五味子,精气虚寒命火衰,传代衍宗此方治。 9.五神汤 五神汤用紫地丁,牛膝车前白茯苓;再加银花水煎服,湿热痈疮自可平。 10.五味消毒饮 五味消毒治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煎加酒服效非轻。 11.五苓散 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茯苓,桂枝化气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饮逐。 12.牛蒡解肌汤 牛蒡解肌薄荆翘,丹栀斛玄夏枯草,疏风清热散痈肿,牙痛颈毒皆可消。 13.化斑汤 化斑犀玄与白虎, 凉血解毒燔热清。 14.化斑解毒汤 化斑解毒热生风, 至发丹毒云片红, 升膏翘蒡人中黄, 黄连知母玄参同。 15.丹栀逍遥散 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偕,疏肝养血兼理脾,丹栀加入热能排。

16.平胃散 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术甘草姜枣齐,燥湿运脾除胀满,调味和中此方宜。 17.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18.四妙勇安汤 四妙勇安用当归,玄参银花甘草随,清热解毒兼活血,脱疽之病此方魁。 19.四物消风饮 四物消风饮调营, 血滋风减赤色平, 荆防独活鲜蝉入, 柴薄红枣水煎浓。 20.仙方活命饮 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草芍加,贝母花粉兼乳没,穿山皂刺酒煎佳。 21.归脾汤 归脾参芪术草姜,当归龙眼枣木香,茯神远志酸枣仁,益气补血心脾强。 22.瓜蒌牛蒡汤 瓜蒌牛蒡天花粉,黄芩生栀银花陈,连翘皂刺青皮加,柴胡甘草乳痈遵。 23.托里消毒散 托里消毒用十全,

中医外科学重点总结(最新)

I 、总论 一、发展史 1.最早的外科手术器械一一砭石、砭针 2到了周代,外科形成独立专科 3. 《五十二病方》: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 4. 《黄帝内经》:最早提出截趾手术治疗脱疽,奠定了外科疾病证治的理论基础。 5. 《刘涓子鬼遗方》: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专著 二、基本术语 痈:痈者,壅也。指气血被邪都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 外痈: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化脓性疾患。 内痈:生于脏腑的化脓性疾患。 西医学的痈:相当于中医的有头疽 疽:疽者,阻也。指气血被毒邪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 有头疽:发生在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痈。 无头疽:是指发于骨骼或关节间等深部组织的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骨髓炎,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等。 根盘:指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 根脚:指肿疡之基底根部。一般多用于有如钉丁之状粟粒状脓头的疔的基底根部的描述。根脚收束为阳证。根脚散漫或塌陷者, 多提示可能发生走 黄。 三、疾病辨证 疽:发于肌肉、骨间,最深 接触法、透光法、点压法、穿刺法、 四、疾病治法 1.内治法三个总则 19.外治法 膏药:是将药物与油类煎熬或捣匀成膏的制剂,现称硬膏。阳证:太乙膏、千锤膏,阴证:阳和解凝膏。咬头膏用于肿疡脓成 不能自破或患者不愿手 术排脓者 油膏:阳证:金黄膏、玉露膏;阴证:回阳玉龙膏;半阴半阳:冲和膏。生肌玉红膏适于一切肿疡 掺药:将各种不同的药物研称粉末,根据制方规律,并按不同的作用配伍成方,用时掺布于膏药或油膏上,或直接掺布于病变 的部位,谓之掺药,古 称散剂,现称粉剂。 ①消散药:内消散;②提脓祛腐药:升丹 ;③腐蚀药和平胬药:白降丹、三品一条枪;④祛腐生肌药:阴证:回阳生肌散; 阳证:月白珍珠散、拔毒生肌散;⑤生肌收口药:生肌散;⑥止血药:桃花散;⑦清热收涩药:青黛散、三石散;⑧酊 剂:复方土槿皮散;⑨洗剂:三黄洗剂 6. 箍围药 疡:又称外疡, 疮疡: 是指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疡科即外科 肿疡: 溃疡: 广义: 狭义: 上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 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一切外科疾病已溃破的疮面 疖 V 3cm 横向痈3~ 9cm 疖:表皮 纵向 痈:发于皮肉之间 发 >9cm 8辨脓:确认成脓方法: B 超。

金匮参考书

金匮发微》 金匮著作。曹家达注。刊于1936年。作者注解《金匮要略》,结合个人临床心得,注文力求提要钩玄,分析精义,并部分地校订了原文,纠正了前人一些错误或不当的注解。本书与《伤寒发微》于1956年由上海千顷堂书局出版合刊本,题名《曹氏伤寒金匮发微合刊》。《金匮方歌括》 医方著作。六卷。清·陈元犀撰于1811年。本书将《金匮要略》一书之方剂、主治、药用剂量和煮服法等、用诗歌的形式加以概括,言简意赅,便于记诵。并附方解。现存二十余种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金匮方论衍义》 金匮著作。三卷。元·赵以德撰。撰年不详。清·周扬俊评介赵氏注本“理明学博,意周虑审”(见《金匮玉函经二注序》)。后世注释《金匮要略》的医家,颇多引录赵氏的见解。原编删去林忆整理本25篇中最后三篇,是现存《金匮要略》较早的全注本。但刊本甚少流传。现存清抄本。 《金匮钩玄》 综合性医书,三卷。元·朱震亨撰。明·戴元礼校补。卷一-二以内科杂病为主,兼述喉症及外科一些病证;卷三为妇人、小儿病证。分证论治,条理赅括,词旨简明。朱氏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治法以补阴为宗,复长于治郁,书中较充分地反映了朱氏这方面的学术经验。戴氏所补订的内容,亦颇精当可取。因避康熙讳,将“钩玄”改为“钩元”。又《薛氏医案》收入本书,改名《平治荟萃》。现存明清多种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金匮教学参考资料》 金匮著作。南京中医学院金匮教研组编着。全书分22篇,每篇按因、症、脉、治等,将《金匮要略》原文重新编排使其条理化。为了便于讲解原文,故用提示、讨论以及附列参考资料等形式进行分析、综合和对比。选用历代医家注释亦较有一定的代表性。其编写体裁除每篇篇首有概说,末附结语外,论述各病均有小结。本书主要用于教学参考,1961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金匮悬解》 金匮著作。二十二卷。清·黄元御编撰。刊于1754年。作者学验俱半,能发《内经》《难经》之理,兼采诸家学说逐篇诠释《金匮要略》原文,并详述四诊九候之法。黄氏认为《金匮要略》治内伤杂病,大旨以扶阳气、运化脏腑气血功能为主,而后世又有滋阴之说,遂推阐“阳自阴升,阴由阳降”之理,颇有见地;但在论治方面多从温燥立法,有其片面性。现有多种清刻本《黄氏医书八种》本等。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方论》,简称《金匮要略》,系讨论内伤杂病的专着。全书3卷,25篇。系统论述了急性热病之外的各科、各类疾病、病症的理、法、方、药等。第一篇为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是全书立论基础,主要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阐明各类证候的发生变化及其与脏腑经络的关系。第二至第二十二篇分别论述痉湿暍病、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疟病、中风历节病、以及妊娠病、产后病、妇人杂病等20余种、类病症。所述病症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科妇科病症各有专篇。在病因方面,《金匮要略》明确地划分为三娄,认为:“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对后世病因学说有直接启示。 《金匮要略》现存最早版本为元刻,注本颇多,以元代赵以德的《金匮方论衍义》较早,而以清·尤怡的《金匮要略心典》最为著名。据统计,历代注释、发挥、方论及歌括也有百余家之多。 《伤寒论》、《金匮要略》不但在国内历代注家、研究著作有数百家之多,为历代研究、治疗急性热病的医学家所遵循,成为他们发展、发挥医学理论和医疗技术的基础、依据和教育后学的课本。在国外也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例如日本,不但收藏和刻刊许多《伤寒论》之珍本,并由日本再传中国而发挥了巨在的影响,而且日本学者研究、注释《伤寒论》的著作,仅就先后传到中国而现存者也有60多家。再如《金匮要略》较好版本也有收藏于日本者,日刻本也不少,日本医学家之研究《金匮要略》而有专著流传至中国者,有10余种之多。关于将《伤寒论》《金匮要略》并作重编、方论者,日本名家之专著流传中国者有近

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5分。) 1.外科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气血盛衰 B.脏腑功能失调 C.阴阳失调 D.经络阻塞 2.下列除()外,均正确反映了脏腑功能与外科疾病的关系。 A.脾胃湿热,火毒蕴结可以发为疮疡 B.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C.体表疮疡可以影响脏腑而发生病变 D."五善七恶"是脏腑功能失常的表现 3.下列哪项不是辨心恶的症状() A.神志昏糊 B.惊悸时作 C.疮色紫黑 D.言语呢喃 4.辨肿块时,如肿硬似馒,有囊性感属() A.寒 B.湿 C.痰 D.气 5.肿疡溃后脓水稀少,坚肿不消,身热乏力,面色少华,脉数乏力,治宜() A.内托法 B.补法 C.透脓法 D.补托法 6.下面哪一项不宜用药线引流() A.创孔小,不宜排脓 B.脓腔深,流出浅黄色粘稠液体 C.创孔内有坏死组织 D.怀疑附骨疽创口内骨质已破坏 7.溃疡脓出不畅,有少量带脓者,宜选() A.内服清热解毒的 B.扩创法 C.垫棉法 D.外用升丹提脓 8.手掌肿胀,失去正常凹陷,疼痛剧烈者为() A.蛇肚疔 B.托盘疔 C.蛇头疔 D.蛀节疔 9.颈后皮肤初起如粟米样丘疹,继而增大坚硬,肿胀作痛,脓头多个,状如蜂窝 ,诊断应为() A.疔 B.痈 C.有头疽 D.发 10.诊断附骨疽,X线摄片最早应在什么时候进行() A.发病1-2天内 B.发病一周时 C.发病10-14天 D.发病四周时

11.溃后脓出黄稠,后稀薄,髋关节畸形,僵硬,诊断考试为() A.附骨疽 B.环跳疽 C.历节风 D.流痰 12.流痰除由风寒痰浊凝聚而形成外,还与哪脏亏损有关() A.肝 B.脾 C.肺 D.肾 13.一男青年,右侧大腿疼痛彻骨,肿胀,皮色不红,近膝关节处显着压痛,伴恶寒发热,应诊断为() A.附骨疽 B.骨肉瘤 C.流注 D.历节风 14.疔疮走黄的内治原则是() A.凉血清热解毒 B.疏风清热解毒 C.滋阴清热解毒 D.宣肺泄热解毒 15.乳痈郁乳期内治的方法和方剂是() A.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仙方活命饮 B.疏肝清胃,通乳散结--瓜蒌牛蒡汤 C.清肝泻胃,通乳散结--龙胆泻肝汤 D.清热解毒,和营消肿--柴胡疏肝汤 16.以往有肉瘿病史,突然肿块增大,质地坚硬如石,推之不移,应考虑为() A.失荣 B.石瘿 C.瘿痈 D.肉瘿 17.不能归于五脏的肿瘤是() A.气瘤 B.血瘤 C.脂瘤 D.肉瘤 18.诊断乳癌的首要症状是() A.乳房内可扪及硬而孤立的肿块 B.乳头下陷或抬高 C.乳头有血性分泌物 D.肿块皮肤桔皮样改变 19.多形性红斑粘膜糜烂者宜选用() A.三黄洗剂外搽 B.青黛膏外涂 C.青吹口油膏外涂 D.白玉膏外涂 20.酒查皮鼻初起表现为() A.暂时性阵发性红斑 B.明显的毛细血管扩张 C.脓疱 D.鼻部组织肥厚 21.白庀的别名为() A.摄颌疮 B.松皮癣 C.白屑风 D.神经性皮炎 22.结节性红斑是()

2020年中医外科学歌诀(课件)

2020年中医外科学歌诀(课件)第一单元疮疡(6个病) 一、疖(五仙清五神) 1、毒蕴结证;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2、暑热浸淫;清暑化湿解毒。清暑汤 3、阴虚毒恋,阴虚内热;养阴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合增 液汤 4、体虚毒恋,脾胃虚弱;健脾和胃,清化湿热,五神汤合 参苓白术散 二、痈(托五味仙) 1、火毒凝结:清热解毒,行瘀活血.仙方活命饮 2、热胜肉腐;和营清热,透脓托毒,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 毒饮 3、气血两虚;益气养血,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 三、有头疽(黄连仙,八珍竹) 1、火毒凝结;清热泻火,和营托毒。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 命饮 2、湿热壅滞;清热化湿,和营托毒.仙方活命饮 3、阴虚火炽:滋阴生津,清热托毒。竹叶黄芪汤 4、气虚毒滞;扶正托毒,八珍汤合仙方活命饮 四、丹毒(柴犀萆普)柴稀必铺

1。风热毒蕴;疏风清热结毒,普济消毒饮 2、肝脾湿火;清肝泻火利湿。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或化斑解毒汤 3、湿热毒蕴;利湿清热解毒。萆薢渗湿汤合五神汤 4、胎火蕴毒:凉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 五、瘰疬(六郁香贝) 1、气滞痰凝;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开郁散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六味地黄丸合清骨散 3、气血两虚;益气养血。香贝养营汤 六、褥疮(萆生血托)必生血托 1、气滞血瘀;理气活血,血府逐瘀汤 2、蕴毒腐溃;益气养阴、理湿托毒.生脉散、透脓散合萆薢渗湿汤 3、气血两虚;气血双补、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 第二单元乳房疾病:(5个病) 一、乳痈(瓜透托)刮透托 1)初期;气滞热壅证:疏肝清胃。通乳消肿。瓜蒌牛旁汤2)成脓:热毒炽盛;清热解毒,托里透脓。透脓散 3)溃后:正虚毒恋证;益气和营托毒。托里消毒散 二、乳癖(逍遥二仙) 1)肝郁痰凝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 2)冲任失调证;调摄冲任。二仙汤合四物汤

中医外科学重点

第一章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1、《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 2、南齐医家龚庆宣重新编次厘定了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刘娟子鬼遗方》,该书最早记载了用局部有无“波动感”辨脓,首创用水银治疗皮肤病。 3、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 4、明清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外科三大学术流派:明?陈实功《外科正宗》正宗派;清?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全生牌;清?高锦庭《疡科心得集》心得派。 第二章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名及基本术语 1、我国医事分科最早始于周代。 2、元代医事则分为13科,将外科称金创肿科。 3、明清时期外科统称为疮疡科,其范围以疮疡、皮肤和肛肠疾病为主体。 4、疾病的命名原则: 以部位命名者,如乳痈、子痈和对口疽等。 以穴位命名者,如人中疔、委中毒、膻中疽等。 以脏腑命名者,如肠痈、肝痈、肺痈等。 以病因命名者,如破伤风、冻疮、漆疮等 以形态命名者,如蛇头疔、鹅掌风等。

以颜色命名者,如白驳风、丹毒等。 以疾病特征命名者,如烂疔、流注、湿疮等。 以范围大小命名者,如小者为疔,大者为痈等。 以病程长短命名者,如千日疮等。 以传染性命名者,如疫疔等。 5、基本术语: 疡:又称外疡,是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疡科即外科。 疮疡:广义上市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肿疡:指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溃疡:指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 胬肉:疮疡溃破后,出现过度生长高突于疮面或暴翻于创口之外的腐肉,称为胬肉。 痈:痈者,壅也。指气血被邪邪毒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一般分为外痈和内痈两大类。外痈是指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化脓性疾患;内痈是指生于脏腑的化脓性疾患。 根盘:指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根盘收束者多为阳证,平塌者多为阴证。 根脚:指肿疡之基底根部。一般多用于有如钉丁之粟粒状脓头疔的基底跟部的描述。根脚收束多为阳证,根脚散漫或塌陷者,多提示可能发生走黄。 应指:指患处已化脓(或有其他液体),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

防己黄芪汤

防己黄芪汤 防己黄芪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防己12g 甘草6g 白术9g 生黄芪15g 生姜3g 红枣2枚 上6味,以水800ml,煎取300ml,温服,服后取微汗。(功效)益气固表,祛风除湿.. (主治) 主证:风湿、风水证。症见汗出恶风,身重,小便短少,舌 淡苔白,脉象浮。 副证:口干饮少,神疲,肢软乏力。(临证加减] 1.本方证如兼腹痛加芍药以缓急止痛;若有喘息者加麻黄、 杏仁以平喘;气上冲者加桂枝以降冲逆;下焦有寒者加细辛、桑 枝以温经散寒;若水湿偏盛,身形肿者加茯苓、猪苓、桂枝以通 经利水;身疼痛者加附子、秦艽以温经散寒止痛。 2.治肾炎、全身水肿时,加猪苓、泽泻或合五苓散或五皮 饮,以增强利水之力。

3.慢性肾盂肾炎,湿郁化热,小溲黄,苔黄,尿量减少者, 加大黄粉、瞿麦、黄柏、川萆薢等,以增泄热之力。 4.加味防己黄芪汤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纤维化:两组 各30例,均用能量合剂、肌苷、维生素C,加工0%葡萄糖液 1000ml,静滴,每日工次。本组药用黄芪、丹参、白术、防己 各15g,益母草、茵陈、虎杖、桃仁、厚朴、生姜、甘草、大枣 各lOg.每日l剂,水煎服,30日为1个疗程。治疗1—3个疗 程.[实用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5,(4,:ss] 5.加减防己黄芪汤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腹水:药用防己、黄 芪、白术、猪苓、茯苓、泽泻、车前子、赤小豆、川椒目、生姜 皮。每日1剂,水煎服。该方对血象、肝功能改善似无作用,而 对症状改善、黄疸消退等有一定效果。[浙江中医杂志,1960,c3,:116]

6.防己黄芪汤治疗狐臭:药用防己、黄芪各30g。炒白术 15g,甘草6g,生姜9g,大枣20g。每日1剂,水煎服。水湿盛 加茅术、车前草、茯苓皮;有肥胖病加茵陈、焦山楂。本组患 者,疗程最短2月,最长6。5月,平均3.5月。[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1985,(3):34] 7.防己黄芪汤加味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药用生黄芪30一 60g,党参15"~30g,生白术15~18g,金樱子15---18g,黄精工2 ~18g,防己12-18g,山药30--45g,芡实30g,生姜3片,大枣6枚,炙甘草3—5g。随证加减。结果:全部临床治愈。[河北 中医,1985,(2),22] 8.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基本方用防己15g, 黄芪15g,白术12g,甘草lOg。急性风湿热或风湿性关节炎急 性发作,关节变形,红肿热痛者加银花、野菊花、雷公藤、薏苡

中医外科学歌诀

第一单元疮疡(6个病) 一、疖(五仙清五神) 1、毒蕴结证;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2、暑热浸淫;清暑化湿解毒。清暑汤 3、阴虚毒恋,阴虚内热;养阴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 4、体虚毒恋,脾胃虚弱;健脾和胃,清化湿热,五神汤合参苓白术散 二、痈(托五味仙) 1、火毒凝结:清热解毒,行瘀活血.仙方活命饮 2、热胜肉腐;和营清热,透脓托毒,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 3、气血两虚;益气养血,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 三、有头疽(黄连仙,八珍竹) 1、火毒凝结;清热泻火,和营托毒。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 2、湿热壅滞;清热化湿,和营托毒.仙方活命饮 3、阴虚火炽:滋阴生津,清热托毒.竹叶黄芪汤 4、气虚毒滞;扶正托毒,八珍汤合仙方活命饮 四、丹毒(柴犀萆普)柴稀必铺 1.风热毒蕴;疏风清热结毒,普济消毒饮 2、肝脾湿火;清肝泻火利湿。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或化斑解毒汤 3、湿热毒蕴;利湿清热解毒。萆薢渗湿汤合五神汤 4、胎火蕴毒:凉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

五、瘰疬(六郁香贝) 1、气滞痰凝;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开郁散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六味地黄丸合清骨散 3、气血两虚;益气养血。香贝养营汤 六、褥疮(萆生血托)必生血托 1、气滞血瘀;理气活血,血府逐瘀汤 2、蕴毒腐溃;益气养阴、理湿托毒。生脉散、透脓散合萆薢渗湿汤 3、气血两虚;气血双补、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 第二单元乳房疾病:(5个病) 一、乳痈(瓜透托)刮透托 1)初期;气滞热壅证:疏肝清胃.通乳消肿。瓜蒌牛旁汤 2)成脓:热毒炽盛;清热解毒,托里透脓。透脓散 3)溃后:正虚毒恋证;益气和营托毒。托里消毒散 二、乳癖(逍遥二仙) 1)肝郁痰凝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 2)冲任失调证;调摄冲任。二仙汤合四物汤 三、乳核(逍遥桃红) 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散 2、血瘀痰凝:疏肝活血,化痰散结。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 四、乳衄(丹栀归脾) 1)肝火偏旺:疏肝解郁.清热凉血,丹栀逍遥散 2)脾虚失统:健脾养血。归脾汤

(仅供参考)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学复试真题

中医外科学复试真题试卷 一、名词解释 1.流注 2.发颐 3.内陷 4.筋瘤 5.臁疮 二、简答题 1.简述疮疡的病因病机? 2.简述有头疽的定义及其特点? 3.说说肛门直肠疾病的内治分型? 4.乳核与乳岩停当如何鉴别? 5.肠痈的临床表现特点? 三、论述题 1.尿石症的病因病机? 2.中医内治法的特点及其具体运用? 3.发和有头疽的区别? 4.论述中医外科疾病致病因和病变部位的关系?

中医外科学复试真题试卷 一、名词解释 1.内陷 2.休克 3.Charcot三联征 4.丹毒 5.疮疡 二、简答题 1.简述直疝、斜疝的定义与异同? 2.简述托里消毒散的应用? 3.简述辩脓法的内容及其应用? 4.简述十问歌的内容? 5.说说中外疾病总发病机制? 三、论述题 1.用你所学知识论述内治法总则? 2.谈谈你对肠梗阻诊疗的认识

2013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外科学复试真题试卷 一、名词解释 1.外科感染 2.休克 3.围手术期 4.卡克三联征 5.齿状线 二、简答题 1.简述直疝、斜疝的定义与异同? 2.说说术前需准备什么? 3.甲胎蛋白对肝癌的诊断意义? 三、论述题 1.中西医结合应如何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 2.说说肠梗阻的诊断思路? 3.输血指征,并发症及防治?

中医外科学复试真题试卷 一、名词解释 1.内陷 2.廉创 3.丹毒 4.疮疡 5.子痈 二、简答题 1.简述中医十问歌? 2.说说皮肤病原发表现? 3.简述补发的定义及其应用? 4.垫棉法在中医外科的应用? 5.简述托里消毒散的功效作用及其适应症? 三、论述题 1.论述中医外科疾病发病机制? 2.论述中医外科疾病外治法?

-中医外科学重点个人整理版

《中医外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 1、最初的外科治疗方法: 植物包扎伤口、拔去体内异物、压迫伤口止血等。 2、最早的外科手术器械——砭石、砭针,殷商时期甲骨文最早外科病名记载。 3、专科形成:到了周代,外科形成独立专科 4、春秋时期从理论到实践有了较大提高 (1)《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 (2)《黄帝内经》奠定了外科疾病证治的理论基础,最早提出用截趾手术治疗脱疽 “膏梁之变,足生大疔.”“诸痛疡疮,皆属于心.” 5、汉代中医外科有了较大发展 (1)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外科的贡献较大。 (2)汉末华佗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外科医生,他第一个应用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剂,进行死骨剔除术、剖腹术等,堪称外科鼻祖。 (3)我国有记载的第一部外科专著《金创瘈疭方》 (三)发展:(两晋——金元时期) (1)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首创水银膏治疗皮肤病 (2)《肘后备急方》海藻治瘿,是世界上最早应用含碘食物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记载。 狂犬脑组织外敷伤口治疗狂犬咬伤,开创了用免疫法治疗狂犬病的先河。 7、唐代:《千金方》:葱管导尿治疗尿潴留的记载, 脏器疗法:食用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等经验被后世医家证实了其科学性及有效性 明清时期,中医外科学进入自身发展的黄金时期。 汪机《外科理例》首创玉真散治疗破伤风陈司成《霉疮秘录》,我国第一部梅毒专著 8、中医外科学主要学术流派 ①“正宗派”明陈实功的《外科正宗》为代表 ②“全生派”清王维德的《外科证治全生集》为代表 ③“心得派”以清高锦庭《疡科心得集》为代表 第二章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的命名及基本术语 1、命名原则一般是根据 1发病部位:如子痈,乳痈,对口疽等 2形态:蛇头疔,鹅掌风等 3疾病特征:烂疔,流注,湿疮等 基本术语: 2、疮疡:广义上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3、痈:痈者,壅也,指气血被邪毒壅聚而发生化脓性疾病,一般分为外痈和内痈两大类,外痈是指一切发于体表皮肉之间的化脓性疾患,内痈是指发于脏腑的化脓性疾患 4、应指:指患处已化脓(或有其他液体),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 5、袋脓:溃后疮口缩小,或切口不当,致使空腔较大,犹如口袋之形,脓液不易排出而蓄积袋底,即为袋脓。 6、漏:指溃口处脓水淋漓不尽,尤如滴漏。它包括两种不同性质的病理变化。一是瘘管,指体表与有腔脏器之间的病理性管道,伴有脓水淋漓,具有内口和外口,或溃口与溃口相通的病理性管道;二是窦道,指深部组织通向体表的病理性盲管,伴脓水淋漓,一般只具有外口而无内口,不与体内有腔脏器相通 7、毒:凡是导致机体阴阳平衡失调,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统称为毒

中医内科学方歌

1. 葱豉汤原助汗方,同煎葱豉代麻黄,莫云二味皆平易,升散通阳效力彰。 2. 新加香薷朴银翘,扁豆鲜花一起熬,暑温口渴汗不出,清热化湿又解表。 3. 麦冬干地劳水添,葛根生姜葱豉选,产后出血兼外感,养血解表七味痊。 二、咳嗽 4. 桑白栀芩肺热清,瓜蒌橘桔草贝苓,麦冬知母肺阴养,清中有养化痰灵。 5.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肺胃阴虚燥象见,胃嘈干咳最堪当。

6. 姜辛五味麻黄射,紫苑冬花半夏和,大枣和中调诸药,温肺散寒平喘咳。 7. 柴胡防风五味梅,白芍甘草敛阴配,钩藤地龙僵蚕白,桑皮降肺过敏备。 8. 定喘白果与麻黄,冬花半夏白皮桑,苏子黄芩甘草杏,宣肺平喘效力彰。 9. 平喘固本党参味,胡桃虫草坎脐配,沉磁橘夏冬花苏,肺肾双疗此方推。 四、喘病 10.华盖散《和剂局方》 华盖麻黄杏橘红,桑皮苓草紫苏供。三拗只用麻甘杏,泻肺平喘痰立通。

11. 桑白皮汤芩连栀,贝母苏杏姜夏施,火炎痰盛咳喘急,清泄痰热效可睹。 12. 五磨饮子沉木香,乌药枳实加槟榔,白酒浓磨煎温服,理气降逆功效强。 四、肺痈 13. 黄连解毒柏栀芩,三焦火盛是主因,火热烦狂兼谵妄,吐衄发斑皆可平。 14. 加味桔梗重桔梗,苡仁贝母芨橘红,银花甘草葶苈子,清肺化痰排脓壅。 15. 太子沙参芪阴气,冬瓜薏仁甘草桔,白及合欢化止血,沙参清肺痈后期。五、 肺痨 16. 月华丸方擅滋阴,二冬二地沙贝苓,山药百部胶三七,獭肝桑菊保肺金。 17.

保真参芪术草味,赤白苓芍天麦归,生熟地柴朴地骨,柏知莲陈姜枣随。 19. 补天参芪术苓山,酸枣远志杞龟版,地芍鹿归河车紫,培补阴阳有情擅。 六、肺胀 20. 涤痰汤中用二陈,实栀胆星竹茹存。人参姜枣石菖蒲,涤痰开窍效如神。 21. 参芪苓草补肺脾,五味姜夏厚朴橘。 补肺五味与参芪,熟地紫菀配桑皮,肺气虚损喘嗽汗,益气固表莫迟疑。 七、痰饮 23. 甘遂半夏枣连姜,白芍蜜草缓中帮,脘腹坚满灼急痛,清热逐饮此方堪。 24. 柴胡黄芩半夏添,瓜蒌桔梗杏仁援,青皮枳壳疏肝气,和解少阳枢机宣。 25.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中医外科疾病治法毙考题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中医外科疾病治法毙考题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中医外科 疾病治法 含义:使初起的肿疡得到消散,是一切肿疡初起的治法总则。 适应症:尚未成脓的初期肿疡和非化脓性肿块性疾病以及各种皮肤疾病。 托法 含义:是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扩散和内陷的治疗法则。 适应症:外疡中期,即成脓期。 分类:补托和透托两种方法。

补托法用于正虚毒盛。不能托毒外达,疮形平塌,根脚散漫不收,难溃难腐的虚证; 透托法用于毒气虽盛而正气未衰者,可用透脓的药物,促其早日脓出毒泄,肿消痛减,以免脓毒旁窜深溃。 补法 含义:是用补养的药物,恢复其正气。 适应症:此法则适用于溃疡后期,是治疗虚证的法则。 考点清热法、和营法、内托法的代表方剂及应用

清热法用寒凉的药物使内蕴之热毒得以清解。 和营法是用调和营血的药物使经络疏通,血脉调和流畅,从而达到疮疡肿消痛止的目的。可分活血化瘀和活血逐瘀两种治法。 内托法用补益和透脓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其中补托法又可分为益气托毒法和温阳托毒法。 外治法 ※考点膏药、油膏的临床应用 膏药古代称薄贴,现称硬膏。各个阶段。

太乙膏、千捶膏:阳证疮疡,为肿疡、溃疡通用方。 太乙膏性偏清凉,消肿、清火、解毒、生肌。 千捶膏性偏寒凉,消肿、解毒、提脓、去腐、止痛。 阳和解凝膏温经和阳,祛风散寒,调气活血,化痰通络,用于疮形不红不热,漫肿无头之阴证疮疡未溃者。 咬头膏具有腐蚀性,功能蚀破疮头,适用于肿疡脓成,不能自破,以及患者不愿接受手术切开排脓者。

另外,薄型膏药多适用于溃疡,宜勤换;厚型膏药多适用于肿疡,宜少换,一般5~7天调换一次。 注意点:过敏。 油膏现称软膏。适用于肿疡、溃疡,皮肤病糜烂结痂渗液不多者,以及肛门病等。 金黄膏、玉露膏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散瘀化痰,适用于疮疡阳证。 金黄膏长于除湿化痰,对肿而有结块,特别是急性炎症控制后形成的慢性迁延性炎症更适宜。 玉露膏性偏寒凉,对掀红灼热明显,肿势散漫

中医外科学歌诀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理论考试最方便记忆歌诀精编版

中医外科学歌诀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理论考试最方便记忆歌诀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脱疽

1、整理理解记忆 (1)歌诀 阳和汤治寒湿阻 桃红四五瘀血阻 勇安湿热毒盛证 顾步热毒伤阴证 鳖甲黄罠气阴伤 (2)技巧 脱杨桃勇顾鳖 2、来自大纲 寒湿阻络证-阳和汤加减 瘀血阻络证-桃红四物汤加减 湿热毒盛证-勇安汤加减热毒伤阴证-顾步汤加减气阴两伤证-鳖甲黄罠加减脱疽 1、整理理解记忆

(1)歌诀 阳和汤治寒湿阻 桃红四五瘀血阻 勇安湿热毒盛证 顾步热毒伤阴证 鳖甲黄罠气阴伤 (2)技巧 脱杨桃勇顾鳖 2、来自大纲 寒湿阻络证-阳和汤加减 瘀血阻络证-桃红四物汤加减 湿热毒盛证-勇安汤加减热毒伤阴证-顾步汤加减

气阴两伤证-鳖甲黄罠加减肠痈 1、整理理解记忆 (1)歌诀 肠痈淤滞湿热毒 牡红复柴合透脓 (2)技巧 这个歌诀可能相比之前有点特殊,第一句全是证型,第二句全是方药。 2、来自大纲 淤滞证-大黄牡丹汤合红腾煎剂加减 湿热证-复方大柴胡汤加减 热毒证-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 精癮 1、整理理解记忆 两虚济生知柏丸八正散治湿热证

香补中膈脾肾虚 (2)技巧 精两八香-两虚一般为阴阳虚,气血虚不用两虚,所以这里两虚就有了自己专属的意思就是阴阳虚,用两虚是为了区别记忆,以阴或阳开头的歌诀太多,不利于以后的区别记忆,没有按特殊性。香补中膈脾肾虚中的膈同样是气滞血瘀的意思,同上一个痔的歌诀止痛如神同膈下的膈是一意思。 2、来自大纲 肾阴虚证-知柏地黄丸加减 肾阳虚证-济生肾气丸加减 湿热下注证-八正散加减 补中益气汤证-沉香散加减 脾肾两虚证-补中益气汤加减 痔 1、整理理解记忆 凉血地黄风热燥脏连丸治湿热证 止痛如神同膈下 陷气脾虚气陷证

中医外科学重点

中医外科学重点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

西汉《金创疭瘛方》是我国第一部外科学专着 《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学专着 外科三大学术流派:①正宗派:陈实功《外科正宗》②全生派:王维德《外科正治全生集》③心得派:高秉钧《疡科心得集》 中医外科学病机: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 中部辩证病因:多属气郁、火郁 寒肿表现:肿而木硬,皮色不泽,苍白或暗紫,皮肤清冷,常伴有酸痛,得暖则舒。常见于冻疮、脱疽等 辨脓透光法适应症:指、趾部甲下的辨脓,因其局部组织纤薄且能透光 内治法治疗原则:消、托、补 内治法之清热法:由于外科疮疡多因火毒所生,所以清热法是外科的主要治疗原则 透托法代表方:透脓散当归、生黄芪、炒山甲、川芎、皂角刺 外治法之箍围药:古称敷贴,具有箍集围聚、收束疮毒的作用 掺药:古称散剂,现称粉剂。种类:消散药,提脓祛腐药,腐蚀药与平胬药,祛腐生肌药,生肌收口药,止血药,清热收涩药。 提脓祛腐药:主药是升丹,常用的有九一丹、八二丹、七三丹、五五丹等 熏法之神灯照法:活血化瘀,解毒止痛 疖:是指发生在肌肤浅表部位、范围较小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临床特点:色红、灼热、疼痛,突起根浅,肿势限局,范围多小于3cm,易脓、易溃、易敛。 蝼蛄疖临床表现:①坚硬型,疮形肿势虽小,但根脚坚硬,溃破出脓而坚硬不退,疮口愈合后还会复发,常为一处未愈,他处又生。②多发型,疮大如梅李,相联三五枚,溃破脓出而不易愈合,日久头皮窜空,如蝼蛄串穴之状 疖病临床表现:几个到几十个,反复发作,缠绵不愈。也可在身体各处散发疖肿,一处将愈,他处续发,或间隔周余、月余再发 暑热浸淫证代表方(暑疖治疗方法):清暑汤 疔:是一种发病迅速,易于变化而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临床特点:疮形虽小,但根脚坚硬,有如钉丁之状,病情变化迅速,容易造成毒邪走散,范围3-6cm。发于颜面部的疔疮很容易走黄而有生命危险;发于手足部的疔疮则易损筋伤骨而影响肢体功能。 颜面部疔疮临床特点:发于颜面部,病变迅速,疮形如栗,坚硬根深,状如钉丁,全身热毒症状明显,易成走黄之变 痈:是气血被邪毒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 颈痈代表方:牛蒡解肌汤或银翘散 腋痈代表方:柴胡清肝汤 锁喉痈:发于颈前正中结喉处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临床表现:多发于儿童,发病前有口唇、咽喉糜烂及痧痘史。 有头疽:发生于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临床特点: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焮热红肿胀痛,迅速向深部及周围扩散,脓头相继增多,溃烂后状如莲蓬、蜂窝,范围常超过9cm,大者可在30cm以上。好发于颈后、背部等皮肤厚韧之处,多见于中老年及消渴病患者,并容易发生内陷。 流注:好发于四肢躯干肌肉丰厚处的深部或髂窝部。相当于西医学的脓血症、多发性肌肉深部脓肿及髂窝部脓肿。

【基础】中医执业-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疾病治法练习题

第三单元中医外科疾病治法 一、A1 1、下列各项中不属清热法适应证的是 A、热毒内传之走黄内陷 B、药物性皮炎皮损色红灼热 C、流痰初起,骨骼隐痛,漫肿不显者 D、流痰后期,阴虚火旺,虚热不退者 E、局部红、肿、热、痛 2、益气托毒法的常用方剂是 A、透脓散 B、仙方活命饮 C、黄连解毒汤 D、托里消毒散 E、清肝解郁汤 3、温阳托毒法的代表方剂是 A、右归丸 B、托里消毒散 C、金匮肾气丸 D、神功内托散 E、四君子汤 4、肿疡毒势方盛,正气已虚,不能托毒外出者,内治方药宜选用 A、透脓散 B、仙方活命饮 C、黄连解毒汤 D、托里消毒散 E、清肝解郁汤 5、下列各项中属于提脓祛腐药的是 A、金黄散 B、八二丹 C、八宝丹 D、红灵丹 E、白降丹 6、具有腐蚀性的膏药是 A、千捶膏 B、太乙膏 C、咬头膏 D、阳和解凝膏 E、红油膏

7、适用于一切确已成脓者的是 A、砭镰法 B、切开法 C、挑治法 D、挂线法 E、结扎法 8、手指关节处脓肿的切口选择应 A、越过关节切开 B、放射状切开 C、自然纹理切开 D、避免越过关节 E、以脓肿为中心,放射状切开 9、附骨疽脓腔较深、脓液不易畅流者宜采用 A、药线引流 B、垫棉法 C、扩创引流 D、导管引流 E、以上皆非 10、太乙膏的功效是 A、清热消肿,散瘀化痰 B、活血祛腐,解毒止痛 C、消肿止痛,提脓祛腐 D、消肿清火,解毒生肌 E、温经和阳,祛风散寒 11、下列哪种药物为提脓祛腐药 A、九一丹 B、红灵丹 C、八宝丹 D、白降丹 E、以上都不是 12、性偏寒凉,能消肿、解毒、提脓、祛腐、止痛的药物是 A、咬头膏 B、金黄膏 C、千捶膏 D、冲和膏 E、以上都不是 13、疮疡的半阴半阳证,外用药物宜选用 A、冲和膏

中医外科辨证歌诀

肺系疾病 感冒 感冒风寒用荆防,风热葱桔银翘安。暑湿新香气参苏,阴虚加减葳蕤汤。咳嗽 咳嗽七证需分明,风寒三拗止嗽平。风热犯肺桑菊饮,风燥桑杏杏苏灵。痰湿二平三子养,痰热清金化痰轻。肝火加泻黛蛤散,肺阴沙参麦冬宁。哮证 冷哮射干小青龙,热哮定喘越半功。寒包热哮青龙石,风痰哮证三子从。虚哮平喘固本用,喘脱回阳生脉逢。缓解脾虚六君子,肺肾生地金六中。喘证 喘证风寒麻黄盖,表寒肺热麻石赛。痰热郁肺桑白下,痰浊阻肺二三裁。肺气郁痹五磨饮,肺虚生脉补肺哀。肾虚金肾参蛤散,喘脱参附锡蛤来。肺胀 肺胀痰浊苏降三,痰热越半桑白还。痰蒙涤痰宫至宝,肺肾平固补肺汤。阳水真武合五苓,喘咳痰满肿紫绀。肺痈 肺痈初期银翘散,成痈苇茎如解还。溃脓加味桔梗白,恢复沙清桔杏安。肺痨 肺痨肺阴用月华,虚火百固秦鳖加。气阴保真或参白,阴阳补天大造茶。肺痿 肺痿虚热麦清救,虚寒甘干生甘求。心系疾病 心悸 心悸虚胆安定丸,心血不足归脾先。阴虚补心朱安用,阳虚桂龙参附前。水饮苓术真武入,痰火黄连温胆迁。瘀阻桃红桂龙牡,邪毒银翘生脉添。胸痹 胸痹血府心血瘀,气滞心胸柴疏施。痰浊栝薤半涤痰,寒凝枳薤当四宜。气阴生脉参荣养,心肾阴阳虚证知。阴虚补心炙甘草,阳虚参附右归依。

不寐 不寐肝火龙胆肝,痰连温胆礞石藏。心胆安定酸枣仁,心脾两虚归脾汤。心肾六味与交泰,阴火连胶朱砂安。痴呆 痴呆髓亏七福饮,脾肾亏虚还少因。痰浊蒙窍涤痰洗,瘀血通窍活血寻。心肝火旺连解毒,痴呆五证需细分。癫狂 癫狂需分癫与狂,痰气逍遥顺导汤。心脾养心越鞠丸,痰热瘀梦醒癫狂。痰火扰神生铁饮,阴伤二阴琥养丹。痫证 痫证风痰闭定痫,痰火龙胆合涤痰。瘀阻脑络通窍活,心脾六君归脾汤。心肾左归补心丹,昏仆抽搐叫吐涎。痫证发作休止分,发作阴阳虚细寻。阳痫连毒定痫丸,阴痫五生合二陈。肝痰龙胆涤痰化,脾虚痰盛用六君。瘀阻脑络通窍活,肝肾大补元煎闻。厥证厥证当需辨四因,气厥血厥痰食分。 气实通关五磨饮,气虚生参四味能。血实羚钩通瘀煎,血虚独参参养人。痰厥导痰礞石滚,食厥神术保和真。 脾胃疾病 胃痛 胃痛肝气柴疏肝,饮食伤胃保和安。寒邪香苏良附丸,湿热中阻清中汤。瘀血失笑丹参饮,胃阴一贯芍甘方。脾胃虚寒芪建中,胃痛诸证莫彷徨。痞满 痞满肝胃越鞠枳,饮食内停保和适。痰湿二陈平胃散,湿热泻心连朴支。脾胃虚弱补中益,胃阴不足益胃宜。 呕吐 呕吐须将虚实分,外邪藿正玉枢丹。肝气半厚左金丸,痰饮小半苓桂甘。食滞内停保和丸,脾胃阳虚理中安。脾胃气虚砂六君,胃阴不足麦冬汤。 呃逆 呃逆胃寒用丁香,胃火竹叶石膏将。气机郁滞五磨饮,脾胃阳虚理中良。胃阴益胃橘竹茹,气逆冲呃短频想。 噎膈 噎膈痰气启膈功,津亏热结沙参冬。瘀血内结通幽用,气阳补气运脾从。 腹痛 腹痛寒邪分多种,寒阻良附正天散。(肾阳寒侵通四逆,少腹厥阴暖肝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