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教学内容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教学内容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教学内容

精品文档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

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不仅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更预示着信息社会已经来临。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应用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信息技术教育要以邓小平理沦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乘“十六大”的东风,与时俱进,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为目的,积极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教育》文件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适应新世)部《关

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纪人才,满足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一、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基本理念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

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文化,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时代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增强终身学习的意识,为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运用计算机辅助完成形式多样的学习任务,也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利用计算机强有力的信息处理能力,加强学科间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和掌握各门学科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在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应尽可能考虑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提升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1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

与传递的过程中,在相互的交流与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能、感觉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使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合格公民。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2.

为学生提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社区等各方力量,信息技术课程应充分调动家庭、学校、

的信息内容,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使学校学习与社会学习相连续,使当前学习与未来发展相连续,既关注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关照全体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3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起点水平及个性差异,强调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

计,提供通过课程内容自我延伸或拓展的空间,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学生是学习的应受到充分的尊重,潜能得到充分)(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其主体性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发挥。树立民主合作的教学观4.

又是一不仅是受教育者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现代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种复杂的心理体

验过程,一种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社会化实践过程,是师生之间多向、多形式的相互作用、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学生尊敬教师,教师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探索、共同享受成功喜悦、实现教学相长的活动。强调教学与实践结合,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5.

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积极应用到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注重研究性学习方式6.

研究性学习方式是一种开放的学习方式,其特征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

问题。教师只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要让学生去“做科学”而不是靠教师“讲科学”,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科

学态度和自主的探究精神,使学生具备创新能力。二、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基本原则

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一切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原则都应该遵循。实施现代课堂教学必须重

视以下几项原则:.目标导向性原则1

使师生的活动有共同的指它使师生的心理同步,思维定向,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向,成为教学过程中的行动方向。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调控教学的行为,使教学活动沿着预定的方向顺利进行,直至目标的实现。.主体性原则2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是学习的发挥学生主动精神,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主体、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尝试,大胆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精神。.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原则3

面向各类学生,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分层推进,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

.知情并重原则4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

动机、(采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探索、,创新的能力),开发智力,同时要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知情结合,知情并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兴趣、情感、意志等)开放性原则5.

的教学模式,树立开放意识。紧密联系生产、科)打破“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学技术发展和社会经济生活的实际进行教学,把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充分体现“面向现代向世界,面

向未来”的精神。化,面三、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设计是在把握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情感和学法等实际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指导纲要要求的教学内容,确定

恰当的教学起点和标高,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师应在学段、教学设计和课时设计,精心设计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尊重、)学年、学期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进行单元(或章节展现和发展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形成具体的课时施教方案,并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有意识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目标的构建1. 情意行为等方面应产生变技能、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规定,即预期学生在认识、

化的具体、明确的规定。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使师生心理同步、思维定向,使师生的活动有共同的指向,成为教学的行动方向。教学目标制约着教学的过程和教学的评价,起着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生理心理特点以及所学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以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和分析学生认识水平、

内容的心理认同程度为基础,确定重点目标和难点目标,把握目标间的隶属关系。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一般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领域。知识与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注重于学生信息基本知识和信息基本技能的掌握 (1)

和运用,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适应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领域的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领域的教学目标注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2)

的教学过程;重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协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选择和应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要求的过程和结果;通过与他学生能够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能够正确评价信息活动人协作,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采集、编辑、综合、制作和传播信息以及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能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能够归纳总结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过程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教师正由传统的教学中的主角转

向平等中的“首席”,从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化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们强调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方法,“学”就是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把教学落实到教学过程中的尤其是学生的学法,上。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教学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 (3)

内心的体验和丰富的心灵世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情趣、科学的求实精神和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和个人

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和保持学生对信息技

术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积极参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帮助学生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的

发展给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带来的影响;与信息活动;从德,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道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

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高中信息技术划分教学单元、课时与组织教学内容2.

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应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网络技术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算法与程序

设计、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等几个模块,每个模块又可划分成若干教学单元。其中信息技术基础是必修模块,其他几个模块均为科目内选修模块。针对学生不同的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内容要有较大的灵活性,既保证起点水平较低

的学生能够适应,也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考虑根据课程标准

的要求,每个学生要完成必修模块和至少一个选修模块才能取得高中毕业资格。

到本学科内容的应用性特征,为保证学习的有效性,建议每周二学时,延续一个学期完成一个模块,同时适当安排连堂

上课。例如:高中一年级上学期完成必修模块,下学期完成一个选修模块。有条件的建议

学校还可以在高中二年级继续开设信息技术课,在上、下两个学期各完成一个选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是培养学

生信息素养的基础,也是学习其他模块的基础,具有普遍价值,是 (1)

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的必修内容。这部分内容着重强调在大众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上,让学生亲身体验理性建构的过程。本模块可顺序划分为以下四个单元:介绍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与趋势及应用;了解获取信息的多种渠描述信息的基本

特征, 1)信息获取。

道,会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学会熟练运用互联网检索和获取信息的方法;学会鉴别和评价信息。熟探讨智能信

息处理的应用前景;信息加工与表达。了解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 2)学会使用互联网等媒体发布信息,呈现主题;练运用文字处理工具、图表处理工具等工具性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思想。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

基本思想与信息资源管理。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和常见的方法; 3) 方法并能够使用简单、常见的数据库应用

系统。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学会运信息技术与社会。探讨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及其对社会发展、 4)

用信息渠道与他人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合法运用信息的意识,负责任的利用信息和参与信息活动;提高信息安

全意识,掌握防范病毒、保护信息的基本方法,养成安全使用信息的习惯。网络技术应用模块由网络技术基础、因特

网应用和网站设计与评价三个单元组成。 (2)

地址IP 1)网络技术基础。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和分类;网络中协议的意义;了解

结构;了解组建局域网的结构和B/S和域名的概念、管理办法与机构以及域名解析的基本过程;理解C/S 方法。要求学

生能熟练使网上检索工具的类型与特点,因特网应用。介绍互联网的基本服务及其特点; 2)

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了解和使用与学习生活相关的其他互联网应用技术;介绍提供互联网服务的组织机构。网站设

计与评价。介绍万维网、网页、网站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要求学生能够使用常见的网页 3) 制作工具制作和发布动态网页;能够根据要求评价网站的设计、建设与运行状况。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多媒体技术对人类生活、 (3) 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是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

学会对不同来源的媒体素材进行甄别和选择;了解多媒体信息采集、加工的基本原理;掌握应用多媒体技术解决问题的

思想与方法;初步具备根据主题表达的要求进行多媒体作品的规划、设计与制作的能力。本模块可考虑划分为以下三

个单元:多媒体技术与社会生活。介绍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认识和体验多媒体技术的普遍性、 1)

直观性、生动性、有效性;体验和归纳多媒体作品的特征。多媒体信息采集与加工。要求学生了解并能够选择适当的

工具对多媒体信息进行采集和加工处 2)

理。能够选择适当的工具设计和制作多媒体作品的一般方法;多媒体信息表达。要求学生了解规划、 3) 创作多媒

体作品。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是介绍计算机解决应用问题的基本方法,通过本模块的学习,要求学生了 (4)

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思想,掌握程序设计语言,并通过列举和分析典型算法,培养学生逻辑思和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维能力数据管理技术模块以介绍数据库相关知识为主,建议划分为数据管理基本知识,数据库建立、 (5)

使用与维护,数据库应用系统等三个单元。要求学生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会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处理日常生活中

的问题,体会数据库对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人工智能初步模块强调让学生体验典型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过程,了解其基本原理。主要划分 (6)

为知识及其表达、推理与专家系统、人工智能语言与问题求解三个单元。通过该模块的学习,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会简单使用人工智能语言解决问题;能够用专家系统外壳开发简单的专家系统;感受人工智能的丰富魅力,知道人工智能对人类学习、生活的影响,增强对信息技术发展与未来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选择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3.

恰当安排和实施好课堂教学相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各个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

互结合的基本环节,灵活选用教学方法,科学设计、运用教学模式,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信息技术氛围,注重培养学生对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并关注学生个性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要通过高效的课堂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要把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致力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所以在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四方面的问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基本过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由组织、认识、情意、评价四项活动 (1) 组成。这四项活动功能各异,而又彼此联系、相互作用。应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出有利于学生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教学过程。其中组织活动设计是使课堂教学有序、顺利进行的保证,主要是对学生课堂学习行为习惯、教学环节、教学各个阶段、各步骤之间的过渡与衔接的设计。认知活动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活动,侧重于学生学习起始状态的诊断和设计,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设计体现对教材内容的增删和重新组合,重、难点确定及处理,课内、外练习材料的选择;并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所长和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选用恰当的教学媒体;同时包括对

学生活动的内容、活动方式组织形式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活动时间、活动的过程、学法指导及调控措施等内容。情意活动设计教学过程不仅是认识过程,同时也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情意交流和个性展现的过程。认知活动离不开情意因素的参与和推动,而情意发展本身也就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情意活动设计包括,将教学活动置于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之中;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2)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如果教学内容不能吸要想使学生参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首先,

引学生,就难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就难以达到创造性。其次,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权,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进度,甚至教学方法,学生都可以提出建议,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其三,创设问题情境。思维是由问题引起的,有了需能使人产生极大的学习积极要解决的问题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问题情境有情感的吸引力,

性,形成寻求问题答案的心向,创设问题情境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善于创设积极向上、思维活跃、愉悦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情境,营造师生融洽、民主平等、 (3)

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学生心因为课堂教学气氛是在课堂教学情境的作用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注重课堂教学气氛,

理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情绪情感状态,反映了对情境的反应和投入学习的程度。同时课堂氛围作为学生集体的一种精神醐和情绪倾向,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密不可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4)

特别是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单一的、

要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不单纯注重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教学,还应该告诉学生如何利用计算地得到

机这一最便捷的信息处理工具,来有效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生受用的基础能力来培养,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信息,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优化组合运用教学媒体4.

组织形式以及质量效益等都和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教学活动是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工具展开的。

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工具密切相关。不断地把人类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新技术、新设备加以改进并运用于教学活动中,是教学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教学效率和效果得以不断提高的重要物质保证。深刻认识到教学技术更新对于

教学活动整在教学中运用教学媒体,应立足于教学发展的历史规律,

体进步的历史意义。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出现,为教学方式与教

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选择教学媒体应该遵循内容符合原则、对象适应原则和目标适合原则。

设计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5.

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对教学的诊断、反馈、评定、调控和激励,它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和有机组

成部分,是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教学评价是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按照一定的价值精品文档.精品文档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效果做出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从而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的过程。教学评价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我们重点介绍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概述。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了及时控制和调节活 (1)

动状态的变化,促进教育教学活动沿正确方向发展所进行的连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也称为过程评价。它能及时了解各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教学设计活动中进行的评价主要是形成性评价,如一个知识点后的提问、练习,一个单元之后的小测验等。是教与学的结果,借以对被

评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为了把总结性评价又称为后置评价,价者进行全面鉴定和对整个教学方案的有效性做出价值判断。如何依据教学目标设计评价内容。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应围绕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的培养目 (2) 标评价教学和学习,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达成。通过评价的合理实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

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帮助学生逐步提高信息素养。弱化评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注重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强调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

价的选拔和甄别功能,强化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强化评价的内在激励作用,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在具

体实施过程中,应该遵循如下原则:评价要关注学生的重视对学生的全面评价、 1)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原则。重视

学生的自我评价、

个别差异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要利用评价结教师在学生自我评价和对学生学习情况评价的同时, 2)促进教师教育技能提高原则。

要让学校、发挥评价与教学的相互促进作用。果对自己进行反思和总结,在建立教师自我评价体系的同时,教师、家长、学生、社会共同参与评价,使教师从多方面了解自己的教学反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依据教学目标设计评价的内容。教学目标涵盖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目(3)标的确定体现了对学生的培养,所以,

依据教学目标制定的评价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参与

性较强的学科,评价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教学活动中学习的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在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以及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成果。编制教学流程图,设计教学过程6.

教学流程图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实际所设计的教学方案,并用图表的形式表达出来,供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参考,以更好地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好的教学流程图可以直观地表达整节课的教学思想、重点、难点、运用的媒体等,并使得教学过程自然流畅,重点突出,使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 1所示。实际,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掌握重点。如图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开始、结束

—老师讲解示范—运用媒体—学生活动—知识内容—知识内容教学流程图的重点图1

(1)教学流程图的设计方法

教师应了解教学内容在本章节、本教材中的地位作用,掌握学生已握活动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如学期末或学年末的考试、考核,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是否达到了学科教学目标的要求。总结性评价注重的有的知识结构,深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抓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教学过程中要求使用的媒体,并做好相应的CAI课件,确定本节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及效果,对不同的学生应有所区别,确定本节教学所采取的教学模式,综合归纳来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流程。

(2)用流程图表达完整的互动教学过程

如何在教学中用流程图表达完整的互动教学过程呢?我们以“PowerPoint的基础知识”一节为例,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流程图,说明在教学过程中用流程图表达完整的、互动的教学过程(图2)

7.教学过程实施

如何能够运用好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达到师生互动的最佳效果,是教学过程实施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实施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要深入教材与实际,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

(2)教师要立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注重分层次教学,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3)教师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为目标,注重培养能力。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5)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帮助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6)教师要启发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学习当中去。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积极的兴趣, (7)

值观。

总结归纳

结束开始回顾上册内容、承上启下多媒体技术 CAI

信息的载体实物

多媒体技术应用教材

PowerPoint简述微软office系列软件 CAI

教师提出任务:的启动PowerPoint

教师提出任务:窗口由哪些部分组成

提出任务:对话框各单项作用

: 提出任务PowerPoint 退出

学生操作汇报结果形成性练习教师作判断小结演示学生观察发现归纳练习巩固教师补充小组讨论归纳表达

加强练习教师补充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学生讨论汇报结果练习教师小结教学流程图示例图2

四、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评价是教师素质和工作过程质量的综合体现,是教师教学工作追求的目标和归宿。对教师

教学效果的评价是对教师教学成绩的验收和教学工作价值的确认,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教学的诊断、反馈、评定和激励,它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和有机组成部分,是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教学评价是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效果做出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从而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的过程。评价应围绕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的培养目标,通过评价的合理实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帮助学生逐步提高信息素养。

1.评价的基本原则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注重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强调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弱化评价的选拔功能,强化评价的诊断与发展的功能,强化评价的内在激励作用,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评价过程中,应遵循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原则,重视学生的自我

评价、重视对教学的全面评价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促进教师教育技能提高原则,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教师应注意发挥在信息技术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评价能力,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不足和优势,以评价促进学习,组织同学开展互评或小组互评,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方面了解自己的教学反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2.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结构

(1)树立准确的、全面的教学目标。根据新的课程改革要求确立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目标,同时能够体现课程标准,并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自我特点,制定具体的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在知识的掌握、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体现出对学生的培养。

(2)教学策略选择适当。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策略,主要解决学生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学习的能动性,二是学习的自觉性,三是学习的创造性。所以课堂教学策略应包括激励性教学策略体系、自主性教学策略体系和探究式教学策略体系三个体系。

(3)教学效果评价。对教师在课堂教学效果的具体评价,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判断:一是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强;二是坚持启发性教学,教师善于设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内容和方法3.

针对不同评价内容和相应的课程目标,适当选择和灵活运用评价方式。

(1)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信息素养的养成。

信息技术课在进行过程性评价时应合理运用各种评价方法适当渗透表现性评价的理念,以学

生在信息技术操作或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作为评价依据,全面评估学生在信息操作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技术

正确理解过程性评价的特点,处理好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量规及通过实

切实发挥过程性评价的功能以引导和激励学生的学习。践和完成真实的任务确定评价资料这两个关键环节,评价与教学过程相结合。评价与教学过程的结合,及时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 (2)

信息技术的使用习惯以及学生在信息活动中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学生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成,是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固化的,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过程,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把握和引导,依据并可以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机制,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期末考试等形式的总结性评价是根据学科开展总结性评价。 (3)纸笔测验和上机测验相结合,

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对学生个体或群体的某种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作品评价是学生的学业成绩的重要方面。在采用上述评价的同时,还应考察学生的作品评价。

其实笔试也可以看做是学生在特定时间内的作品,但在这里讲的则主要是学生日常作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协作与独立制作等方式完成的电子作品,目的是检验学生是否通过制作电子作品掌握了相关主题的学习内容。评价时可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评价作品的目的是否表达清楚、学生是否在作品中引用

相关的研究和著作来帮助支持自己的想法等。如:教师评分、同学之间不记名互评或把作品放到网上让学校的其他同学及更多的网上读者

来评价。

通过电子作品的制作,学生可以增强信息的获取、处理、应用的能力,同时以任务驱动的方

式,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一个或几个任务,把相关的各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的学习。从实际情况开发学生电子作品库,丰富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从而为学生的学业

评价增加更加生动的内容。同时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也能更好地避免在期末考试中通过分数一次性地判定甚至孤立地量化。另外,为促进学生自律和自我提升,我们提倡全部评价指标向学生开放。明确目标是学生实

过指标开放、行为观察,实现自我教育的过程。学生的现自我教育的前提,是自我教育功能的实现,通某项能力的评价结果,不是单一的方面提出的,而是由多方位在一定时间观察的基础上,经过多次评价得出的,使评价后学生得到的评价结果是公认的和可靠的。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初中阶段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高中阶段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地位及课程理念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内涵 信息技术革命直接或间接地引发了社会、经济、教育等方方面面的深刻变革,成为了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人类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将更多的集中在思考、学习以及系统建构等方面。而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教育正是我们获得上述基本技能的关键途径。 1、什么是信息与信息技术 从古代的“边塞烽火”,到今天的“互联星空”,信息与信息技术,历来受到人们格外的重视。而今天——被人们称之为“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更是亘古未见!人们已经达成了这样的共识,那就是——“信息与信息技术”,不仅对个体的生命质量和生活水准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甚至还对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衰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作用! 虽然人们一直在收集、传递和利用信息,但对于“信息”一词的确切内涵,却一直缺少为人们所广泛接受的、准确的界定。这是因为信息无处不在,它渗透到了大千世界的各个领域、方方面面之中,因而“信息”是千姿百态的,人们在不同的地方会看到具有不同表现形式的“信息”;又由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知识素养,以及不同的理想和追求、不同的个性特征等,“信息”的又显得“因人而异”,在一百个人的心中往往会有一百种对“信息”不同的理解。 现代汉语词典把信息定义为“音信、消息”。包括由语言、文字、符号、数字、指令、代码、声音、图像、动画等等各种各样载体所表示出来的事物的特征、存在方式、运动状态和事物间的相互联系等,都是信息。我们离不开信息,信息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它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事实上,信息是所有一切事物状态和特征的反映。它的传递与贮存以物质为载体,以能量的消耗为基础,普遍地存在于人类社会、自然世界以及人的思维之中,并以消息的形式通过各种媒体进行传播。 正是基于对“信息”的这一认识,因此,人们普遍认为信息技术既是一个操作体系,也是一个认知体系,由信息技术所构成的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形成信息素养,以便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础工具课。 信息技术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资源的海量化:“知识的爆炸”这个词语只有在网络上才有最切身的体会。

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1、什么是信息? 答:信息是现实世界中可以被感官直接或间接感知的一切有意义的东西。 2、什么是信息技术? 答:信息技术是信息的获取、理解、加工、处理、保存、传播过程中所用的方法、手段、工具的统称。计算机技光纤通信技术、有线电视技术等都属于信息技术的范畴。信息技术包括两面二个方面:一是硬件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技术);二是软件技术,即信息处理方法(包括获取、检测、储存、传递、处理、显示检索、控制信息的技术等) 3、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答:因特网、计算机辅助教学、远程教育、信息高速公路等领域。 4、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 答:信息处高速公路的正式名称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实际上,它是由通信网、计算机、数据库和形形色色的多媒体终端组成的,能向人们提供数据、声音、图形、图像等快速传输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完善网络。 5、信息技术的展望,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指的是什么? 答:数字化将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动力、信息技术使大量高新技术产品进入社会生活、光纤传送网将成为信息基础设施中的基础、芯片的集成度发展快,将产生光学计算机和生物计算机、智能化信息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超级智能机器人将产生、计算机上网将更加简单和方便。总之21世纪信息技术将网络化、智能化和个性化。 用计算机处理信息一般是指利用计算机及计算机及其他辅助方式,将人们在科学院、生产和经济等活动中获得的大量信息,按照不同的使用要求,及时地进行记录、整理、计算、统计和分析,加工成符合某种要求的数据形式,如排版论文、绘制图形、打印报表等。 6、计算机的重要作用是什么?计算机硬件系统指的是什么? 答:计算机在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自动控制、计算机辅助教学、辅助设计等领域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 计算机硬件糸系统是构成计算机的物理实体或物理装置,它包括组成计算机的各种部件和外部设备。 7、计算机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答:计算机都是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个部分组成,这种体系结构是由美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的,所以现在的计算机又称为冯·诺依曼计算机。 8、什么是CPU? 答:运算器和控制器被集成在一个称之为中央处理器、简称为CPU,它是计算机的核心。现在比较常见的CPU有英特尔公司的奔腾系列和AMD公司的K系列。 9、计算机配置广告中的PⅢ800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答:表示计算机的CPU是PⅢ型,其时钟频率是800兆赫(MHz)。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时:48(讲课32,上机实习16) 学分:2.5 授课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适用专业:非计算机专业(不包括工学电类) 教材(名称、主编或译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大学计算机基础王保旗,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8 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指导迟丽华,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8 主要参考资料: 大学计算机基础冯博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9 大学计算机基础李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9 大学计算机基础应用教程刘春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8 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程基础范慧琳,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8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本课程是为全校非计算机专业(不包括工学电类)大学一年级新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基础必修课。内容涉及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工作原理、计算机的主要应用技术概述(包括日常办公处理、多媒体、网络、数据库等方面的基础性、概念性知识及典型软件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信息安全和社会道德问题等。课程定位为计算机知识非零起点的大学新生,目的是从应用计算机的角度扩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能在一个较高层次上认识和应用计算机,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技术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本课程为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按照本大纲开课的各专业同一教材、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统一考试。 2.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基础性、概念性的知识应从应用的角度出发进行讲解,并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通过典型软件工具的使用来加深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兴趣。 3.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

(1)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历程、发展趋势以及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2)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软硬件基本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方法。 (3)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基本功能;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压缩软件、系统维护等实用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其他常用微机操作系统的特点。 (4)了解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概念、基本组成和关键技术;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方法;基本掌握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 (5)理解计算机网络相关的概念、术语;了解计算机网络协议、体系结构;了解Internet 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WWW浏览、收发E-mail、利用FTP下载文件等访问Internet资源的基本方法;掌握Windows网络功能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基本的网页设计方法和步骤。 (6)理解多媒体技术的相关概念和术语;了解动画的概念及动画制作过程。 (7)理解数据库的相关概念和术语;掌握利用Access建立数据库的基本使用方法。 (8)了解计算机及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防病毒软件的使用方法;了解防火墙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4.本课程无需先修课程 三.教学内容 1.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 信息与数据 信息技术及其主要特征 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 计算机的产生及发展历程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与应用领域 数据技术的概念与应用领域 信息安全技术及应用领域 了解信息与数据的关系和含义,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了解多媒体技术、数据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的概念与应用领域。 2.计算机组成及工作原理 冯式计算机结构 计算机指令与程序 计算机硬件概念及主要硬件

高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高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1342字) 简介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有的放矢,特制定如下计划: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出现了另外一种网络,那就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和通信结合的产物。现在,它已成为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生产、流通、教育、科研、管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因特网的普及和持续发展使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如虎添翼。因特网已成为一个连接世界各地亿万人的通信系统。而宽带技术、无线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网络计算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发展,必将使计算机网络真正无处不在。 一、学生情况分析 现在学生家庭中拥有电脑的数量较多,平时接触电脑的机会也比较,而且,电脑学习不需要太多的精力和时间,部分学生比较感兴趣。计算机是比较特殊的学科,操作性较强,大部分学生对此相当感兴趣,学习较积极,比较热情,讨论和学习的气氛比较不错。学生对电脑的兴趣局限于游戏娱乐和上网聊天方面,缺乏全面性。对教材要的一系列操作知识不感兴趣,只对娱乐功能感兴趣。

二、指导思想: 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教材为依据进行教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不能和其它课程一样上课,而应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为重点,把计算机作为本门课的工具,让学生学会使用这个工具来处理日问题,可让结合其它学科来学习,并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加深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信息素养。在此基础上,完成上级和学校下达的各项任务。 三、教材分析: 由于上学期已经学完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本学期主要任务是学习完选修课程(网络技术应用),并在学业水平测试中取得好成绩。高中信息技术必修部分的内容主要由网络能为我们做什么、因特网的组织与管理、网络是如何工作的、新建主题网站、动态网页制作这五部分组成,其中每一部分都有学生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而建立主题网站和动态网页制作是难点,在考试中也是重点,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花大时间,大精力来学习和练习。对于网络能为我们做什么、因特网的组织与管理等内容,只需要做几个专题练习就可以了。根据各班情况,适当给学生分类讲解一些难点。 (1456字)

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学习材料

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学习材料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包括了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信息的数字化表示等内容。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信息与信息处理、信息与数据、信息与计算机的关系,并能够从信息处理的角度认识计算机的结构,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与工作特点,掌握计算机的系统构成,特别是微机的系统构成,以及信息存储容量的单位概念及各种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一、知能点睛 1.信息与信息技术 信息是事物存在的表达形式,指通过物质载体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形式的数据中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和可交换的内容。信息与物质、能源一样,已成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资源。 信息技术的内容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其中,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构成了信息技术的基础。 2.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对信息的处理。计算机正是人们进行信息处理的工具,是信息社会的信息处理机。 计算机具有高速的运算能力,计算结果精密准确,强大的存储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和工作自动化等五大特点。其应用包括:科学计算、数据处理(信息处理)、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l)、多

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模拟等。 3.计算机的系统构成与工作原理 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硬件是组成计算机系统的物理设备,软件则是计算机工作所需要的程序和有关文件。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同样也是由上述五大部分组成的。 在硬件设备具备的情况下,只有通过软件才能让计算机工作。根据软件的功能和用途,可以将计算机软件分为两大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4.信息的数字化表示 在计算机中,所有的信息都是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计算机存储信息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简写为B),一个字节包含八位二进制码。如果要存放一个汉字的信息,则需要两个字节。除字节外,信息存储容量的单位还有千字节(KB)、兆字节(MB)和吉字节(CB),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5.计算机安全与道德法规 为了有效地保证计算机中存储的信息不遭破坏,防止系统运行过程中各种故障的发生,必须加强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护,有效地防治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Vires)是人为制造的隐藏在计算机系统可存取信息资源中的、能自我复制和传播的程序,计算机病毒的隐蔽性、潜伏性、传染性和破坏性等特征与生物病毒相似。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不受病毒的攻击,最有效的办法是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堵塞传播病毒的各种渠道。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12110060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 英文名称: University Computer Foundation 课程性质: 公共必修课 总学时: 72学时学分: 3学分 适用对象: 各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先修课程:无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除计算机专业外的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是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计算机教育课程,是学习其他相关课程的基础课程。本课程以知识应用为中心,以服务社会为价值取向,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引导学生认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使用技能,熟练地运用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进行各种基本操作。使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搜索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将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分为基本技能培养和综合技能培养两部分,基本技能培养主要解决基本操作问题,综合技能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理论课时36学时;课堂实践36学时。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讲授时间为一学期,内容有: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二章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第三章操作系统Windows 7,第四章计算机网络及应用、第五章常用工具介绍、第六章文字处理软件、第七章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第八章电子表格处理软件。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整个教学内容根据能力结构按模块进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要求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对各部分软件进行现场演示和讲解,以便学生直观的学习,更好的掌握所学课程内容。学生要充分利用实验课进行操作练习,教师也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辅导、答疑。 《大学计算机基础》的重点章节是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难点章节是第六章、第八章。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教学大纲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阶段教学目标是: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课时安排: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

12-13-1《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课程编号:H110015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 适用专业:各专业 总学时:30学时 其中:理论讲授学时:16学时, 上机学时:14学时 学分:2学分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软硬件组成、微型机计算机的工作原理,Windows XP操作系统、WORD2003、EXCEL2003、POWERPOINT2003几种软件的应用,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基础,使学生掌握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windows XP操作系统,并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和网络基础知识。 This course is a common basic course for all college students, includes constitute of computer software and hardware, work principle of micro computer, application of windows XP operating system, WORD2003, EXCEL2003, POWERPOINT2003, basic of computer network and Internet, Student studying the course should master knowledge of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culture, master application of windows XP operating system, use OA software and basic knowledge of network expertly.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全院各专业的公共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微型机计算机的Windows2003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常用软件的使用,为以后的计算机后续课程及应用课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1、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发展史、分类及趋势,常用数制与数制的表示以及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微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及技术指标。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常用数制与数制的表示、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难点:数制转换。 3、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史、分类及趋势。 (2)掌握常用数制与数制的表示。 (3)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微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及技术指标。 4、作业与思考题 (1)计算机硬件系统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 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教材为依据进行教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不能和其它课程一样上课,而应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为重点,把计算机作为本门课的工具,让学生学会使用这个工具来处理日问题,可让结合其它学科来学习,并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加深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信息素养。在此基础上,完成上级和学校下达的各项任务。 二、基本情况分析: 由于上学期已经学完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本学期主要任务是学习完选修课程(网络技术应用),并在学业水平测试中取得好成绩。高中信息技术必修部分的内容主要由网络能为我们做什么、因特网的组织与管理、网络是如何工作的、新建主题网站、动态网页制作这五部分组成,其中每一部分都有学生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而建立主题网站和动态网页制作是难点,在考试中也是重点,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花大时间,大精力来学习和练习。对于网络能为我们做什么、因特网的组织与管理等内容,只需要做几个专题练习就可以了。根据各班情况,适当给学生分类讲解一些难点。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让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采取知识题目化,任务驱动的方式,把各知识点以练习题的方式体现出来,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2、并在学生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点关注后进生。 四、时间安排:

医学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医学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大纲 (供高职专科、中职医学各专业用) 一、课程任务 《医学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是高等、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各专业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医学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医学信息技术中的应用,与临床有关的病人、医生、疾病、药物、诊断、治疗、护理、检验等信息的管理与应用。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医学信息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社会各领域尤其是医学领域的影响,建立计算机作为现代社会的一门基本工具的意识。 二、课程目标 1.掌握常用的医学信息技术基本理论。 2.掌握常用的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常识。 3.熟悉计算机技术在医学信息技术中的应用。 4.掌握计算机操作基本方法。 5.熟悉医学信息技术各系统的操作流程。 6.掌握医学信息技术各系统的操作方法。 7.熟悉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卫生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理论和流程 8.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工作态度,严谨细致的专业学风。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构成,熟悉计算机系统中各组成部件的功能和用法,能熟练地进行英文和汉字录入;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功能;了解操作系统的类型和理解其作用,重点掌握Windows XP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管理、任务管理操作;重点掌握使用Word字处理软件;掌握Excel中工作表、数据库、图表的应用;掌握Powerpoint 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方法,了解计算机网络提供的主要服务、基本概念,能使用网络传递、查找资料,了解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掌握病毒的检测与防治的基本方法,掌握计算机使用的安全防护,网络安全防护和隐私保护。掌握医学信息技术的相关概念、理论。掌握计算机在医学信息技术的应用,熟悉医院信息系统,掌握临床信息系统、护理信息系统、电子病历、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的操作方法,熟悉社区卫生系统、区域、远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的操作方法,了解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与决策系统、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系统、卫生行政办公信息系统、卫生行业管理信息系统、财会管理信息系统、政策与法规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计划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计划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计范文1 学科:信息技术任课教师:高存波任教班级:高二(14、16、23--26) 学生状况分析: 高一学年度系统学习了必修《信息技术基础》和选修《网络技术应用》,掌握程度较好。本学期主要做好复习工作,迎接12月份的江苏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工作。 教学目标: 1、本学期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完成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工作,帮助学生巩固以前学习的内容,为2011年12月的学业水平测试准备。 2、继续保持实验优势,为课改实验积累经验,为今后的信息技术课开展做好准备。 重点工作: 1、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训练 2、信息技术特长生培养 教学策略: 1、突出上机操作,精讲多练; 2、把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与课改实验结合起来; 3、充分灌输21世纪学习的核心理念:合作与交流,不但要给学生进行大量的信息输入,还让他们把加工好信息以各种形式输出过来; 4、作业布置适量,难易适中,有针对性,及时反馈,做好总结。 5、在上学期基础上,将继续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技术技能训练、规划设计能力培养、技术思想文化理解等方面重点实施,整体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课堂学习效率。 7、在课堂上要注意培养特长学生,鼓励参加各类信息技术竞赛,通过课外

培训等方式吸收特长学生参与活动。 8、精选历年考试内容,做成网页,让学生利用网络学习。 教学安排: 1、继续实行间周分组上机、上课的模式; 2、探索小组网上合作学习的新模式; 3、坚持考勤,做好学习情况、作业情况的记录。 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安排-----备注 1-----文本信息加工与表达模块复习(Word专题复习一) 1课时-----2-----文本信息加工与表达模块复习(Word专题复习二) 1课时-----2-----表格信息加工与表达模块复习(Excel专题复习一) 1课时-----3-----表格信息加工与表达模块复习(Excel专题复习二) 1课时-----3-----表格信息加工与表达模块复习(Excel专题复习三) 1课时-----4-----网页制作模块复习一 1课时-----4-----网页制作模块复习二 1课时-----5-----HTML、java script、CSS样式表等代码设置 1课时-----6-----国庆假期----- 1课时-----7-----网页代码、IIS、IP设置测试 1课时-----7-----网页代码、IIS、IP设置测试二 1课时-----8-----必修理论梳理 1课时-----8-----必修理论梳理二 1课时-----9-----选修理论梳理- 1课时-----9-----模拟练习一、讲评 1课时-----10-----模拟练习二、讲评 1课时-----10-----模拟练习三、讲评 1课时-----11-----模拟练习四、讲评 1课时-----11-----模拟练习五、讲评 1课时-----12-----模拟练习六、讲评 1课时-----12-----模拟练习七、讲评

初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知识点汇总情况

初息技术会考复习知识点汇总 ◇能描述信息的主要特征及信息技术包含的基本容。 1、什么是信息 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它的基本功能是消除对客观事物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2、信息的基本特征 普遍性、共享性、传递性、依附性、时效性、价值相对性。 3、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与获取、加工、存储、传输、表示和应用信息有关的技术。 4、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 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方法;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1、信息技术的历史 人类在发展中,经历了五次信息革命,它们是: 1语言的形成,2文字的产生,3造纸与印刷术的发明, 4电报、、无线广播、电视的发明,5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

◇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 1、有效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为: 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多渠道获取信息→保存信息 2、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1)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获取信息 (2)通过媒体(书籍、报刊、广播、电视、影视资料、电子读物、网络等)获取信息 (3) 通过事物本身获取信息 3、常用的信息采集工具 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录音机、计算机(利用多种软件工具,把来自光盘、网络、数码设备等多种类型的信息采集到计算机中) 4、保存信息 计算机一般以文件的形式存储信息,不同的文件格式存储不同类型的信息。 常用的文件格式及其特点 类型存储格式特点及适用围 文字 .txt 纯文本文件,不携带任何文字修饰控制格 式,一般字处理软件都能打开。 .doc Word文档。 .html 超文本标记语言编写生成的文件格式,用 于网页制作。 .pdf Adobe系统公司开发的一种便携式文档格 式。

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适用范围:2016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代码:09140041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必修课 学分:2.5学分 学时:40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8学时) 先修课程:管理学、物流学、计算机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等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 教材:《物流信息技术》第二版,王道平,张大川,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4 开课单位:经济贸易系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物流信息技术》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物流信息技术是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物流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同时也是理论性应用性与操作性较强的一门课程。 课程任务:通过分析运用各物流环节当中的信息技术,根据物流的功能和特点,阐述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分类编码技术、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正确掌握物流信息技术基本概念,了解现有的物流信息技术以及掌握物流信息系统规划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对物流信息技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的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对物流管理人员的要求。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一)物流信息技术概述 1.课程教学内容 (1)信息与信息技术 (2)物流信息与物流信息技术 (3)我国物流信息化的任务、现状与发展趋势 2.课程重点难点 重点: 物流信息技术核心概念 难点:信息技术相关概念 3.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信息技术及构成要素; (2)掌握物流信息技术核心概念; (3)了解物流信息化的任务、现状与发展趋势。 (二)物流条码技术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3. 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两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不含*号部分)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号部分是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而设立的内容,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基础模块总的教学时数为96~108学时。 2. 职业模块为限定选修内容,是结合基础模块进行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训练,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职业模块旨在提升学生在工作、生活中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教学中可根据需要选择内容。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本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层次表述 1. 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指对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 理解:指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理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程教学大纲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程教学大纲 (Pedagogic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045860101,课程总学时51、周学时3、学分3,开课学期:第7学期。 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2.适用专业: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非师范)、教育技术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 业。 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及其目前的教学动态;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理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和教案的撰写及初步的教学能力,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与其他学科整合的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信息技术教学与素质教育;信息技术设备的建设和维护;具有初步开展教学研究的能力;为学生成为优秀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分教师讲授和学生试讲(说课)两部分,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达到如下基本要求:(1)了解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及其目前的教学动态。 (2)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理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和教案的撰写。 (3)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 (4)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理论。 (5)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信息技术教学与素质教育。 (6)信息技术设备的建设和维护。 (7)具有初步讲课的能力。 (8)具有初步开展教学研究的能力。 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该课程是教师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 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教学的组织与安排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教师讲授、课程讨论、学生试讲与教师及时点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教案撰写能力、讲课能力、课堂组织能力起到好的效果。有效的运用大屏幕投影、计算机网络进行课堂教学,尤其是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对其他学生的作品进行实时的评价,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 7.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 本课程为考试课。学生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25%)、试讲(说课)成绩(25%)、课堂平时

2020年中考基础知识初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汇总

信息概述 一.信息定义 信息是通过文字.数字.图像.声音.视频等方式进行传播的内容。 可以解释为信息=内容 信息.物质与能量称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二.信息的表示 信息是需要一定的载体,通过一定的途径才能传播。 载体:文字图像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等 途径:书报电话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 在现在信息技术中,信息处理最主要的工具是计算机。计算机处理的是数据,而数据就是信息的载体。 三.信息的特征:载体依附性共享性传递性价值性时效性真伪性普遍性。 载体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在一定的载体上存在。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语言文字声音图像以及照片胶片磁带光盘等甚至人的大脑都是信息的载体。 共享性:信息本身可传递,具有扩散性它是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 传递性:信息可借助一定的载体传递,使人们感知并接受。 价值性:信息本身是有价值的,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一是精神上的满足,二是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与使用 时效性:信息具有生命周期,其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因此信息的效用以信息价值为前提,信息需不断更新。比如红绿灯的变化天气预报 真伪性:信息有真伪之分,而衡量信息准确与否的标准是信息客观反映现实世界事物的程度。 如手机获奖信息 qq求助信息。 普遍性:信息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信息是无处不在的,无时不有的。 四.信息的来源 信息的采集工具:扫描仪照相机摄像机录音设备计算机 五.信息的获取 主要途径:感官感受调查研究实践活动文献检索广播电视浏览网络。 获取的过程:定位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 ----确定信息获取方法—保存信息---评价信息-----反馈信息。 从因特网获取信息的方法 1文件下载 2网页保存 保存网页中的文字 保存网页中图片 保存当前页 不打开网页或图片而直接保存 3收藏夹的使用 利用收藏夹收藏网页地址 “收藏夹”菜单,选择“添加到收藏夹”命令;弹出收藏夹设置提示窗口,设置收藏网页的名称;选择“创建到”按钮,设置书签所在的分类目录;单击“确定”。 快捷键CTRL+D 收藏夹的整理 1、点击“收藏夹”菜单,选择“整理收藏夹”命令调出整理窗口;创建“新建文件夹”,用鼠标 点选出一个文件夹或一条记录,点击“重命名”按钮,再重新输入新名称,回车确定。保存网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试行)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 纲要(试行)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

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初中阶段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高中阶段 1、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 2、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网络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 3、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 4、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