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江苏大学版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江苏大学版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江苏大学版

江苏大学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名称:网络工程

班级学号:3130610031

学生姓名:张杰

指导教师:胡广亮

设计时间:2013年6月24日—2013年7月2日

第一天:熟悉微程序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一、设计目标

1、掌握微程序的设计方法

2、熟悉利用调试软件运行、调试微程序的方法

二、操作提示

1、连接实验设备

注意:请在断电状态下连接调试电缆。

2、下载FPGA配置数据

从课程网站下载CPU.sof等文件,使用Quartus II Programmer 软件将CPU.sof下载到FPGA。

3、输入微程序

利用调试软件将微程序写入控存,微程序如下。

取指令微程序

取源操作数为立即数的微程序

取目的操作数为寄存器寻址的微程序

MOV指令的微程序(目的数寄存器寻址)

4、输入调机程序

今天的将调机程序就是一条指令:“MOV #0001H, R1”。首先将指令翻译成机器码,根据指令的编码规则,该指令的编码是:0761 0001。然后利用调试软件将指令码写入主存,地址从主存的0030H开始。

5、调试微程序。

利用调试软件“Step”按钮控制微指令单步执行,执行结果如图2.3所示

2.3 例2.1 MOV指令的单步运行跟踪数据

6、分析微程序的执行结果,一般方法如下:

首先分析微程序执行流程是否正确,根据前面指令微流程的设计,理论上该指令微程序的执行顺序应该是001→002→003→004→00B→00F→016→006→018→007→031→02D→02E→000,通过调试软件的执行结果图2.3可以看出,该指令微程序的微指令次序是正确的。

如果执行的微指令次序不正确,那就要分析原因,检查BM和NC设置是否正确、检查uAR 的各个输入信号的值是否正确,如IR、NA等。

然后分析指令的运行结果。理论上本条测试指令执行完后,R1的值应该是0001。通过

调试软件的执行结果图2.3可以看出,指令执行结果是正确的。如果结果不对,就需要进一

步分析每一条微指令。分析的方法是针对微指令的每一条微命令,查看相应微操作前后相关

模块的数据变化是否与指令微流程一致。下面举个例子说明如何分析每条微指令的。

图2.3的微地址为000B(uAR=000B)的控存单元所对应的内容为2008000F,即微指

令为2008000F,所代表的微操作是:PCoe,ARce,即PC的内容送IB、IB的内容送AR,

理论上的正确结果应该是IB=0031,AR=0031;通过图2.3的000B单元微指令的执行结果可

以看出,IB 的数据由上一条微指令的结果0000→0031, AR 的数据由上一条微指令的结果0030→0031,说明本条微指令执行结果是正确。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要想检查运行结果是否正确,关键是要清楚理论上正确的结果是什么。这就要求实验者对指令的微程序流程非常清楚,从而达到了理解计算机内部信息流

动过程、掌握计算机工作原理的目的。所以实验者应重视实验数据的分析工作,否则就失去

了实验的意义。

1、测试内容:立即数寻址、寄存器寻址

测试指令(或程序):MOV #0001H, R1

机器码:

运行结果:

第二天取操作数微程序的设计和调试一、设计目标

设计并调试取操作数的微程序。

二、取操作数微流程

取目的操作数流程:

三、测试程序、数据及运行结果

格式如下:

1、测试内容:间接寻址、寄存器寻址

测试指令(或程序):MOF (0048)R1

机器码:

运行结果:

四、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在设计过程中开始对调试程序的运行不熟悉,不是很了解了此程序的运行。在操作过程中,粗心导致了输入机器码的错误,或者是所在位置错误,重新输入解决了此问题。我详细地了解了它的整个过程和对于每一步的分析和验证,对微程序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第三天双操作数指令的微程序设计与调试

一、设计目标

设计并调试运算指令的微程序。

二、双操作数指令微程序入口地址

三、双操作数指令执行微程序

四、测试程序、数据及运行结果

1、测试内容:立即寻址,直接寻址,间接寻址,寄存器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

测试程序:MOV(0048H)R1

TEST 0048H R1

AND #0078H (R0)

ADD R1 R0

机器码:

运行结果:

五、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调试双操作数指令执行微程序,先要写出双操作数指令执行微程序的微地址,微命令,然后写微程序,最后上机调试,判断是否正确,检查微程序运行结果是否正确是一项稍繁琐的事情,需要检查每步的寄存器、标志位、总线上的地址和数据。但经过几天的熟悉,我们已慢慢熟悉掌握。

第四天单操作数运算和移位指令的微程序设计与调试

一、设计目标

完成单操作数运算指令INC、DEC、NOT和7条移位指令微程序的设计。

二、单操作数运算和移位指令微程序入口地址

三、单操作数运算和移位指令微程序的设计

四、测试程序、数据及运行结果

1.测试内容:间接寻址

测试程序:SHL (0010)H

机器码:

运行结果:

微指令的执行次序为:001—>002—>003—>006—01B—>01F—>022—>023—>024—>025—>026—>007—>62—>02F,参照取指令、取操作数和SHL指令执行微流程分析,所执行的微指令的次序是正确的。

2.测试内容:相对寻址

测试程序:DEC (0001)

机器码:

运行结果及分析:

第五天子程序调用、堆栈和转移指令微程序设计与调试

一、设计目标

完成CALL、RET、PUSH、POP和9条转移指令的微程序的设计。

二、PUSH、POP、CALL、RET指令微程序的设计

PUSH

POP

CALL

RET

三、测试程序、数据及运行结果

1、测试内容:直接寻址

测试程序:CALL 000AH

机器码:

运行结果及分析:

首先,微指令的执行次序为:001—>002—>003—>006—01B—>01F—>024—>025—>026—>007—>07A—>047—>048—>049—>04A—>000,参照取指令、取操作数和CALL 指令执行微流程分析,所执行的微指令的次序是正确的。

2、测试内容:相对寻址

测试程序:JMP +2

机器码:

运行结果及分析:

3.测试程序:PUSH 0010H POP 0012H //0010存放AAAA

机械码:031A 0010 033A 0012

运行结果及分析:

第六天检查指令

一、设计目标

用综合应用程序测试JU-C1十六位微程序控制计算机。

二、测试程序、数据及运行结果

测试程序:

MOV #0031H,0080H 077A 0031 0080

PUSH 0080H 031A 0080

CALL 0060H 035A 0060

SHL 0080H 005A 0080

运行结果及分析:

总结

这次计算机组成原理简单微程序的设计,通过实验将实际问题和课本内容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将知识运用到了实际之中,更加深入地掌握了微程序设计。课本的知识是死的,只有经过自己的动手实践调试,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

我意识到了上机实践的重要性,因为在进行调试时,因此在对于一些错误的处理还是很生疏,这就暴露了平时不注重实践的弊端。既然是程序设计,就应该多动手,当然不仅仅是纸上谈兵,还应注重多上机操作。还有就是,在执行指令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我还不能准确的定位出到底是哪地方面出现了错误,往往需要询问老师或者是思考很久之后才能找到原因。对于这点,应该是对于整个过程还不够了解的原因,因此在以后的学习中还应该加强对知识的认识程度。刚开始时,由于下载器件的问题保存微程序时中间会有一部分突然就没了,最开始还没在意,就是总发现验证时总出错,后来才知道是下载的微程序有问题,当时真的是非常的郁闷,后来在经过一翻重新检查后,终于把微程序完整的保存好了。

在完成整个课设后,我对取操作数的过程,MOV指令,运算类指令,CPU硬件的基本设计,转移指令,移位指令,堆栈类指令以及中断系统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因为是通过实践的缘故,能够将抽象化的过程更加形象化,便于理解,使我明确了各种指令的执行过程。

我认为整个课设的设计还是很合理的,每天都有每天的任务,任务也很明确,每天都可以充分利用,后一天的内容与前一天的内容紧密相连,难度也是逐渐加深,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容易让我们接受。

机械设计原理试卷2008_江苏大学

江 苏 大 学 试 题 (2007 -2008 学年第 2 学期) 课程名称 机械原理及设计 I 开课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使用班级 J 车辆06 考试日期 2008.7.4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分 核查人签名 得 分 阅卷教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平面运动副中,通过 接触形成的运动副称为平面低副,通过 接触形成的运动副称为平面高副。 每个平面副最多提供 个约束。 2、作平面运动的三个构件,共有 个瞬心,所有瞬心位于 上,称为三心定理。 3、在铰链四杆机构ABCD 中,已知AB=40mm ,BC=50mm ,CD=AD=60mm ,且AD 为机架,该机构是 。 4、常用的间歇运动机构有 、 、 等。 5、凸轮设计从动件运动规律中,等速运动规律具有 冲击,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具有 冲击。 6、一对平行轴外啮合斜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是: 、 ,且两轮的螺旋角 。 7、周转轮系中,自由度为1的轮系称为 ,自由度为2的称为 。 8、机械的周期性速度波动一般用 调节,非周期性波动用 调节。 9、对于刚性转子而言,一般径宽比 的转子平衡称为动平衡,径宽比 的转子平衡称为静平衡。 二、(10分)计算图示机构的自由度,若存在复合铰链、虚约束、局部自由度,则指出在图中的相应位置,若有平面高副,请在原图上画出高副低代后的机构简图。 命题教师: 学生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A 卷

江 苏 大 学 试 题 第2页 三、(10分)图示曲柄滑块机构,已知原动件1以角速度ω1匀速转动,转动方向如图。 (1)请在原图上标出该机构所有瞬心的位置。 (2)计算构件3在该位置时的速度v 3(写出表达式),判断其方向。 四、(10分)已知摇杆摆角0 90ψ=,摇杆长mm l CD 420=,摇杆在两极限位置时与机架所夹夹角分别为0 30及0 60,机构行程速比系数 1.4K =,设计此四杆机构。(图为示意图,准确尺寸图请自己画!)

计算机组成原理_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 1.比较数字计算机和模拟计算机的特点 解:模拟计算机的特点:数值由连续量来表示,运算过程是连续的;数字计算机的特点:数值由数字量(离散量)来表示,运算按位进行。两者主要区别见 P1 表 1.1 。 2.数字计算机如何分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解:分类:数字计算机分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通用计算机又分为巨型机、大型机、 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和单片机六类。分类依据:专用和通用是根据计算机的效率、速度、价格、运行的经济性和适应性来划分的。 通用机的分类依据主要是体积、简易性、功率损耗、性能指标、数据存储容量、 指令系统规模和机器价格等因素。 3.数字计算机有那些主要应用?(略) 4.冯 . 诺依曼型计算机的主要设计思想是什么?它包括哪些主要组成部分? 解:冯 . 诺依曼型计算机的主要设计思想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存储程序:将解题的程序(指令序列)存放到存储器中;程序控制:控制器顺序执行存储的程序,按指令功能控制全机协调地完成运算任务。 主要组成部分有: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5.什么是存储容量?什么是单元地址?什么是数据字?什么是指令字? 解:存储容量:指存储器可以容纳的二进制信息的数量,通常用单位KB MB GB来度量,存储 容 量越大,表示计算机所能存储的信息量越多,反映了计算机存储空间的大小。单元地址:单元地址简称地址,在存储器中每个存储单元都有唯一的地址编号,称为单元地 址。 数据字:若某计算机字是运算操作的对象即代表要处理的数据,则称数据字。指令字:若某计算机字代表一条指令或指令的一部分,则称指令字。 6.什么是指令?什么是程序? 解:指令:计算机所执行的每一个基本的操作。程序:解算某一问题的一串指令序列称为该问题的计算程序,简称程序。 7.指令和数据均存放在内存中,计算机如何区分它们是指令还是数据? 解:一般来讲,在取指周期中从存储器读出的信息即指令信息;而在执行周期中从存储器中读出的信息即为数据信息。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五版 白中英(详细)第4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4章习题参考答案 1.ASCII码是7位,如果设计主存单元字长为32位,指令字长为12位,是否合理?为什么? 答:不合理。指令最好半字长或单字长,设16位比较合适。一个字符的ASCII 是7位,如果设计主存单元字长为32位,则一个单元可以放四个字符,这也是可以的,只是在存取单个字符时,要多花些时间而已,不过,一条指令至少占一个单元,但只占一个单元的12位,而另20位就浪费了,这样看来就不合理,因为通常单字长指令很多,浪费也就很大了。 2.假设某计算机指令长度为32位,具有双操作数、单操作数、无操作数三类指令形式,指令系统共有70条指令,请设计满足要求的指令格式。 答:字长32位,指令系统共有70条指令,所以其操作码至少需要7位。 双操作数指令 单操作数指令 无操作数指令 3.指令格式结构如下所示,试分析指令格式及寻址方式特点。 答:该指令格式及寻址方式特点如下: (1) 单字长二地址指令。 (2) 操作码字段OP可以指定26=64种操作。 (3) 源和目标都是通用寄存器(可分指向16个寄存器)所以是RR型指令,即两个操作数均在寄存器中。 (4) 这种指令结构常用于RR之间的数据传送及算术逻辑运算类指令。 4.指令格式结构如下所示,试分析指令格式及寻址方式特点。 15 10 9 8 7 4 3 0 答:该指令格式及寻址方式特点如下: (1)双字长二地址指令,用于访问存储器。 (2)操作码字段OP可以指定26=64种操作。 (3)RS型指令,一个操作数在通用寄存器(选择16个之一),另一个操作数 在主存中。有效地址可通过变址寻址求得,即有效地址等于变址寄存器(选择16个之一)内容加上位移量。

江苏大学单片机课程设计

单片机课程实验报告 班级J计算机1302 学号4131110037 姓名杨岚 指导老师余景华 2016.07.09

一、多功能数字钟的设计要求: 1.能在LED显示器上实现正常的时分秒计时 2.能通过键盘输入当前时间,并从该时间开始计时 3.有校时、校分功能 4.有报时功能,通过指示灯表示 5.有闹时功能,闹时时间可以设定,通过指示灯表示 二、课程设计电路图: 图1 设计电路图 ?HD7279A的片选引脚CS连在P5.7; ·通过C8051F020的P1.6、P1.7连接7279A的CLK和DATA实现串行数据编程; ?KEY连在比较器1的同相输入端CP1P

三、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设计要求,我们要设计一个多功能数字电子时钟,随着人类科技文明的发展,高精度、多功能、小体积、低功耗,是现代时钟发展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时钟的数字化、多功能化已经成为现代时钟生产研究的主导设计方向。本实验正是基于这种设计方向,以单片机(C8051F020)为控制核心,设计制作一个多功能的数字时钟。在这些当中,必须要求要有时钟功能、校时校分功能、整点报时和闹钟功能等。 1.1首先要实现数码管的正常时分秒计时必须初始化系统时钟,初始化I/O端口以及定时器和使能比较器等,为系统的运行做必要的准备。 1.2其次通过键盘输入当前时间并从当前时间开始计时,这个过程中搞清楚,通过键盘输入的数据送到了哪里,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送进去的,同时对时间的计时有一个严密的算法来控制。 1.3在时间通过键盘输入并正常显示后,可以通过按键来进行校时、校分的功能。并显示出校正后的时间 1.4通过按键实现闹钟功能,在设置闹钟的同时,原时间能确保正确行走。 7279指令说明:88H,闪烁控制指令,d1-d8对应8个数码管,0表示闪烁,1表示不闪烁。 开始 输入按键(ABCD) 输入按键(F) 当达到整点时, A (校时的高位) F(输入闹钟)数码管闪烁3秒 B(校时的低位)当当前时间与闹钟时间相等时, C(校分的高位)数码管闪烁2秒。 D(校分的低位) 图2 功能模块图 ?输入按键A使得时钟的时高位加1,若时高位值超过2则返回0值。 ?输入按键B使得时钟的时低位加1,若时低位值超过9则返回0值同时时高位加1,最后判断时高位>1且时低位>3则时高位=0,时低位0。 ?输入按键C使得时钟的分高位加1,若分高位值超过5,则时低位加1,分高位至0。 ?输入按键D使得时钟的分低位加1,若分低位值超过9,则分高位加1,分低位至0。 ?输入按键E使得时钟的秒高位加1,若秒高位值超过5,则分低位加1,秒高位至0。 ?按键F进入闹钟模块。

PLC课程设计题目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题目 1. 设计抢答器PLC控制系统。控制要求: 1)抢答台A、B、C、D,有指示灯,抢答键。 2)裁判员台,指示灯,复位按键。 3)抢答时,有2S声音报警。 4)用数码管显示抢中的组号。 2设计两台电动机顺序控制PLC系统。 控制要求:两台电动机相互协调运转,M1运转10S,停止5S,M2要求与M1相反,M1停止M2运行,M1运行M2停止,如此反复动作3次,M1和M2均停止。 3.设计交通红绿灯PLC控制系统。控制要求: 1)东西向:绿5S,绿闪3次,黄2S;红10S。 2)南北向:红10S,绿5S,绿闪3次,黄2S。 4设计彩灯顺序控制系统。控制要求: 1)A亮1S,灭1S;B亮1S,灭1S; 2)C亮1S,灭1S;D亮1S,灭1S。 3)A、B、C、D亮1S,灭1S。 4)循环三次。 5.用PLC对自动售汽水机进行控制,工作要求: 1)此售货机可投入1元、2元硬币,投币口为LS1,LS2; 2)当投入的硬币总值大于等于6元时,汽水指示灯L1亮,此时按下汽水按钮SB,则汽水口L2出汽水12秒后自动停止。 3)不找钱,不结余,下一位投币又重新开始。 6.设计电镀生产线PLC控制系统.控制要求: 1)SQ1—SQ4为行车进退限位开关,SQ5—SQ6为上下限为开关。 2)工件提升至SQ5停,行车进至SQ1停,放下工件至SQ6,电镀10S,工件升至SQ5停,滴液5S,行车退至SQ2停,放下工件至SQ6,定时6S,工件升至SQ5停,滴液5S,行车退至SQ3停,放下工件至SQ6,定时6S,工件升至SQ5停,滴液5S,行车退至SQ4停,放下工件至SQ6。 3)完成一次循环。 7.皮带运输机传输系统 有一3台皮带运输机传输系统,分别用电动机M1、M2、M3带动,控制要求如下:按下起动按钮,先起动最末一台皮带机M3,经5S后再依次起动其它皮带机。正常运行时,M3、M2、M1均工作。按下停止按钮时,先停止最前一台皮带机M1,待料送完毕后再依次停止其它皮带机。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五版 白中英(详细)第5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5章习题参考答案 1.请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答案。在CPU中: (1)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的寄存器是(IR ); (2)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地址的寄存器是(AR ) (3)算术逻辑运算结果通常放在(DR )和(通用寄存器)。 2.参见图5.15的数据通路。画出存数指令“STO Rl,(R2)”的指令周期流程图,其含义是将寄存器Rl的内容传送至(R2)为地址的主存单元中。标出各微操作信号序列。 解: STO R1, (R2)的指令流程图及微操作信号序列如下:

STO R1, (R2) R/W=R DR O, G, IR i R2O, G, AR i R1O, G, DR i R/W=W 3.参见图5.15的数据通路,画出取数指令“LAD (R3),R0”的指令周期流程图,其含义是将(R3)为地址主存单元的内容取至寄存器R2中,标出各微操作控制信号序列。 解: LAD R3, (R0)的指令流程图及为操作信号序列如下:

PC O , G, AR i R/W=R DR O , G, IR i R 3O , G, AR i DR O , G, R 0i R/W=R LAD (R3), R0 4.假设主脉冲源频率为10MHz ,要求产生5个等间隔的节拍脉冲,试画出时序产生器的逻辑图。 解:

5.如果在一个CPU 周期中要产生3个节拍脉冲;T l =200ns ,T 2=400ns ,T 3=200ns ,试画出时序产生器逻辑图。 解:取节拍脉冲T l 、T 2、T 3的宽度为时钟周期或者是时钟周期的倍数即可。所以取时钟源提供的时钟周期为200ns ,即,其频率为5MHz.;由于要输出3个节拍脉冲信号,而T 3的宽度为2个时钟周期,也就是一个节拍电位的时间是4个时钟周期,所以除了C 4外,还需要3个触发器——C l 、C 2、C 3;并令 211C C T *=;321C C T *=;313C C T =,由此可画出逻辑电路图如下:

课程设计报告MATLAB江苏大学

江苏大学 《电气工程工具软件培训》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MATLAB工具软件 专业班级:电气1201 学生姓名:蔡婷 学生学号:3120501004 指导老师:黄永红 完成日期:2013.7.3 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a组指导老师:黄永红; b组指导老师: 刘辉;c组指导老师:王博)

一MATLAB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1.MA TLAB软件功能简介 MA TLAB的名称源自Matrix Laboratory,1984年由美国Mathworks公司推向市场。它是一种科学计算软件,专门以矩阵的形式处理数据。MA TLAB将高性能的数值计算和可视化集成在一起,并提供了大量的内置函数,从而被广泛的应用于科学计算、控制系统和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分析、仿真和设计工作。MA TLAB软件包括五大通用功能,数值计算功能(Nemeric)、符号运算功能(Symbolic)、数据可视化功能(Graphic)、数字图形文字统一处理功能(Notebook)和建模仿真可视化功能(Simulink)。其中,符号运算功能的实现是通过请求MAPLE内核计算并将结果返回到MA TLAB命令窗口。该软件有三大特点,一是功能强大;二是界面友善、语言自然;三是开放性强。目前,Mathworks公司已推出30多个应用工具箱。MA TLAB 在线性代数、矩阵分析、数值及优化、数值统计和随机信号分析、电路与系统、系统动力学、次那好和图像处理、控制理论分析和系统设计、过程控制、建模和仿真、通信系统以及财政金融等众多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MA TLAB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为了使学生了解MA TLAB软件的基本知识,熟悉MA TLAB的上机环境,掌握MA TLAB数值运算、程序设计、二维/三维绘图、符号运算、Simulink仿真等相关知识,并初步

plc课程设计

电气控制与PLC 课程设计 题目: 七段码数字钟设计 院系名称: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成绩: 指导老师签名: 日期:

目录 1 系统描述即设计要求 (1) 1.1 七段码数字钟设计的目的 (1) 1.2 七段码数字钟设计的设计内容 (1) 1.3 七段码数字钟设计的实现目标 (2) 2 系统方案的论证 (2) 2.1 方案一设计分析 (2) 2.2 方案二设计分析 (3) 2.3 方案三设计分析 (4) 3 系统硬件的设计 (4) 3.1 七段数码管显示原理及共阴极连接 (4) 3.2 I/O分配 (6) 3.3 I/O接线图 (6) 3.4 元器件选型 (7) 3.4.1 PLC选型 (7) 3.4.2 FX2N系列PLC介绍 (7) 3.5 主要元器件的选择 (7) 4 系统软件的设计 (8) 4.1 主流程图 (8) 4.2 梯形图 (9) 5 系统的调试 (16)

5.1 调试前了解PLC实验室操作规程 (16) 5.2 程序调试步骤 (16) 设计心得 (17) 参考文献 (18) 附录: (19)

1 系统描述即设计要求 1.1 七段码数字钟设计的目的 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可以这样说,数字钟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广泛用于个人家庭以及车站、公司、剧场、办公室等公共场所,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娱乐带来极大的方便。而且由于数字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和采用了先进的石英技术,使数字钟具有走时准确、性能稳定、携带方便等优点,它还广泛的用于计时、自动报时及自动控制等各个领域。 除此之外,PLC课程设计也是培养和锻炼我们学完本门课程之后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和生产应用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要求学生要认真思考,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给学生提供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而且,在将理论结合实际应用于生活的过程中,我们也许会找到许多种方案,然后我们会结合要解决的问题及所用元件等综合因素考虑,最终选择最优的方案。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锻炼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方面的开发和设计本领,系统的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方法。 1.2 七段码数字钟设计的设计内容 电子钟显示的内容通常有月、日、星期、时、分、秒等。本系统只显示时、分、秒,采用七段显示器显示各位数字,显示数值的范围如表1 所示。表格括号中的数字表示显示的数字范围。 表1 电子钟显示内容与数值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后复习资料白中英主编第五版立体化教材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五版习题答案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五版习题答案 第一章 (1) 第二章 (3) 第三章 (14) 第四章 (19) 第五章 (21) 第六章 (27) 第七章 (31) 第八章 (34) 第九章 (36)

1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五版习题答案第一章 1.模拟计算机的特点是数值由连续量来表示,运算过程也是连续的。数字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按位运算,并且不连续地跳动计算。模拟计算机用电压表示数据,采用电压组合和测量值的计算方式,盘上连线的控制方式,而数字计算机用数字0 和 1 表示数据,采用数字计数的计算方式,程序控制的控制方式。数字计算机与模拟计算机相比,精度高,数据存储量大,逻辑判断能力强。 2.数字计算机可分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是根据计算机的效率、速度、价格、运行的经济性和适应性来划分的。 3.科学计算、自动控制、测量和测试、信息处理、教育和卫生、家用电器、人工智能。4.主要设计思想是:采用存储程序的方式,编制好的程序和数据存放在同一存储器中,计算机可以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自动完成逐条取出指令和执行指令的任务;在机器内部,指令和数据均以二进制码表示,指令在存储器中按执行顺序存放。主要组成部分有::运算器、逻辑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5.存储器所有存储单元的总数称为存储器的存储容量。每个存储单元都有编号,称为单元地址。如果某字代表要处理的数据,称为数据字。如果某字为一条指令,称为指令字。6.计算机硬件可直接执行的每一个基本的算术运算或逻辑运算操作称为一条指令,而解算某一问题的一串指令序列,称为程序。 7.取指周期中从内存读出的信息流是指令流,而在执行器周期中从内存读出的信息流是数据流。 8.半导体存储器称为内存,存储容量更大的磁盘存储器和光盘存储器称为外存,内存和外存共同用来保存二进制数据。运算器和控制器合在一起称为中央处理器,简称CPU,它用来控制计算机及进行算术逻辑运算。适配器是外围设备与主机联系的桥梁,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转换器,使主机和外围设备并行协调地工作。 9.计算机的系统软件包括系统程序和应用程序。系统程序用来简化程序设计,简化使用方法,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率,发挥和扩大计算机的功能用用途;应用程序是用户利用计算机来解决某些问题而编制的程序。 10.在早期的计算机中,人们是直接用机器语言来编写程序的,这种程序称为手编程序或目的程序;后来,为了编写程序方便和提高使用效率,人们使用汇编语言来编写程序,称为汇编程序;为了进一步实现程序自动化和便于程序交流,使不熟悉具体计算机的人也能很方便地使用计算机,人们又创造了算法语言,用算法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源程序,源程序通过编译系统产生编译程序,也可通过解释系统进行解释执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发展,人们又创造出操作系统;随着计算机在信息处理、情报检索及各种管理系统中应用的发展,要求大量处理某些数据,建立和检索大量的表格,于是产生了数据库管理系统。 11.第一级是微程序设计级,这是一个实在的硬件级,它由机器硬件直接执行微指令; 第二级是一般机器级,也称为机器语言级,它由程序解释机器指令系统;第三级是操作系统级,它由操作系统实现;第四级是汇编语言级,它给程序人员提供一种符号形式语言,以减少程序编写的复杂性;第五级是高级语言级,它是面向用户的,为方便用户编写应用程序而设置的。用一系列的级来组成计算机的接口对于掌握计算机是如何组成的提供了一种好的结构和体制,而且用这种分级的观点来设计计算机对保证产生一个良好的系统结构也是很有帮助的。

江苏大学 dsp课程设计

JIANGSU UNIVERSITY 本科生课程设计DSP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基于ICETEK5509实验箱和基2FFT 算法的频谱分析 学院名称: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通信工程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年月

一、设计目的与意义 1、本课程设计与理论课、实验课一起构成《DSP芯片原理与应用》完整课程 体系; 2、针对理论课、实验课中无时间和不方便提及内容和需强调重点进行补充与 完善; 3、以原理算法的实现与验证体会DSP技术的系统性,并加深基本原理的体会。 二、设计要求 1、系统设计要求: ⑴.设计一个以ICETEK5509为硬件主体,FFT为核心算法的频谱分析系统 方案; ⑵.用C语言编写系统软件的核心部分,熟悉CCS调试环境的使用方法, 在CCS IDE中仿真实现方案功能; ⑶.在实验箱上由硬件实现频谱分析。 2、具体要求: ⑴.FFT算法C语言实现与验证 1) 参考教材14.3节FFT核心算法在CCS软件仿真环境中建立FFT工 程:添加main()函数,更改教材中个别语法错误,添加相应的库文 件,建立正确的FFT工程; 2) 设计检测信号,验证FFT算法的正确性及FFT的部分性质; 3) 运用FFT完成IFFT的计算。 ⑵.单路、多路数模转换(A/D) 1) 回顾CCS的基本操作流程,尤其是开发环境的使用; 2) 参考实验指导和示例工程掌握5509芯片A/D的C语言基本控制流 程; 3) 仔细阅读工程的源程序,做好注释,为后期开发做好系统采集前端 设计的准备。 ⑶.系统集成,实现硬件频谱分析 1) 整合前两个工程,实现连续信号的频谱分析工程的构建;

江苏大学plc课程设计

PLC原理课程设计 一、车辆出入库管理PLC梯形图控制程序设计与调试 二、带数显的温度控制 班级: 姓名: 学号:31105010 指导老师:刁小燕黄永红

目录 一、车辆出入库管理PLC梯形图控制程序设计与调试 1、设计任务 2、程序流程图 3、I/O分配表 4、I/O接线图 5、梯形图 二、带数显的温度控制 1、设计任务 2、程序流程图 3、I/O分配表 4、I/O接线图 5、梯形图

三、PLC课程设计心得 车库车辆出入库管理PLC梯形图控制程序设计与调试 一、设计任务 1.控制要求: (1)入库车辆前进时,经过1#传感器→2#传感器后,计数器A 加1,后退时经过2#传感器→1#传感器后,计数器B减1;(计数器B 的初始值由计数器A送来)只经过一个传感器则计数器不动作(2)出库车辆前进时,经过2#传感器→1#传感器后,计数器B 减1,后退时经过1#传感器→2#传感器后,计数器A加1;只经过一个传感器则计数器不动作 (3)车辆入库或出库时,均应有警铃报警(可分别设置),定时3s (4)可从两个七段数码管上显示目前仓库中有几部车 (5)仓库启用时,先对所有用到的存储单元清零,并应有仓库空显示

(6)若设仓库容量为12辆车,则仓库满时应报警并显示。 2、设计背景 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大量的使用自动化控制,不仅节约了人力资源,而且很大程度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又进一步的促进了生产力快速发展,并不断的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目前,可编程控制器PLC主要是朝着小型化、廉价化、标准化、高速化、智能化、大容量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形成工业控制机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Field bus Control System),这将使PLC的功能更强,可靠性更高,使用更方便,适用范围更广。 本设计是基于PLC的车辆出入库管理系统,采用两位LED来显示车库内车辆的实际数量。使用两个光传感器来监控车辆的进出并完成计数工作,车辆进入时经过两个传感器使显示数字加一,车辆外出时经过两个传感器使显示数字减一,但当车辆只经过一个传感器时不计数。 为了防止意外计数错误,本系统采用反复程序校验,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首先,注意控制两个传感器之间的距离,用程序验证进出车库的是否是车辆,当人通过传感器时不计数;其次,采用逻辑互锁方式,启动加计数则要锁定减计数,产生加计数脉冲时则要锁定减计数脉冲,如此以保证可靠性;最后,及时的进行复位处理,以免车辆在传感器附近作往返运动时错误计数。 本设计用于停车场可以使得车主轻松地判断出某停车场内是否还有空车位,还有多少空车位,以便选择是否在此停车场停车,大大方便了车主的寻找车位问题。因此该设计具有一定的经济和推广价值。 二、程序流程图

PLC课程设计完整版

一、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设计目的 PLC课程设计A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学生修完《可编程序控制器 A》理论课程后,进行的实践教学。通过课程设计既能验证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与设计能力,使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得以在实践中运用,做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在本专业上具体应用的设计过程和实现方法; 2)加深对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应用、编程的进一步理解; 3)结合对有关顺序控制系统和保护控制系统的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实现过程加深对 PLC控制系统的理解与掌握; 4)拓展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在相关行业中应用的相关知识。 设计任务 本次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在研究喷雾干燥塔系统的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基于 M340 PLC 对喷雾干燥塔控制系统硬件设计,编写喷雾干燥塔控制系统下位机软件,并对控制系统进行调试。本课程设计为后续实践课程《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的下位机部分,并与《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的上位机程序设计组成一套完整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实践环节体系。 二、控制对象喷雾干燥塔的分析 喷雾干燥塔背景描述 喷雾干燥塔将液态的料浆经喷枪雾化后喷入干燥塔内,干燥塔利用燃料燃烧的能量将鼓风机送入的空气进行加热;热空气在干燥塔内将雾化的料浆干燥为超细颗粒粉态成品。粉状成品在塔内利用旋风分离原理从热空气中分离出来,有塔的底部翻版阀定期排入收集袋中的合格原料。热空气则通过布袋除尘器除尘后排除。喷雾干燥塔控制系统主要由燃烧、干燥、投料、除尘等几个主要部分组成。主要用于把液态原料制备成固体粉末原料的设备。它被广泛得使用于化工、食品、陶瓷等诸多行业,作为原料或成品加工的设备,该设备一般都作为一套相对独立的系统进行成套供应。 喷雾干燥塔工艺流程简介

2010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机械设计(附答案)

江苏大学2010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机械设计 一.填空题 1.在基本额定动载荷C下,滚动轴承工作转而不发生点蚀失效,其可靠度为90%。2.在圆柱齿轮传动中,齿轮直径不变而减小模数m,使轮齿的弯曲强度、接触强度及传动的工作平稳性。 3.有一普通圆柱蜗杆传动,已知蜗杆头数Z1=1,蜗杆轮齿螺旋线方向为右旋,其分度圆柱上导程角γ=5042'38'',蜗轮齿数Z2=45,模数m=8mm,压力角αt=200,传动中心距a=220mm,则传动比i=,蜗杆直径系数q为,蜗杆分度圆柱直径d1=mm,蜗轮螺旋角β=。 4.普通v带传动中,已知预紧力F0=2500N,传递圆周力F e=800N,若不计带的离心力,则工作时的紧边拉力F1为,松边拉力F2为。 5.链轮的转速,节距,齿数越少,则链传动的动载荷就越大。 6.当轴上零件需在轴上作距离较短的相对滑动,且传递转矩不大时,应用键联接,当轴上零件需在轴上作距离较长的相对滑动,应用键联接。 7.某受预紧力F0 和轴向工作拉力F的紧螺栓联接,如果螺栓和被联接件刚度相等,预紧力F0=8000N,在保证接合面不产生缝隙的条件下,允许的最大工作拉力F=N。二.选择题 1.在绘制零件极限应力的简化线图时,所必需的已知数据有。 A.σ-1σ0KσψσB.σ-1σS Kσψσ C.σ-1 σS KσD.σ-1σSσ0ψσ 2.采用普通螺栓连接的凸缘联轴器,在传递转矩时,。 A. 螺栓的横截面受剪切 B. 螺栓与螺栓孔配合面受挤压 C. 螺栓同时受剪切与挤压 D. 螺栓受拉伸与扭转作用 3.由试验知,有效应力集中、绝对尺寸和表面状态只影响零件的。 A.应力幅σa B.平均应力σm; C.应力幅和平均应力D.最小应力σmin 4.蜗轮轮齿常用材料是。 A. 40Cr B.GCrl5

PLC课程设计完整版DOC

一、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1.1 设计目的 PLC课程设计A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学生修完《可编程序控制器 A》理论课程后,进行的实践教学。通过课程设计既能验证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与设计能力,使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得以在实践中运用,做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在本专业上具体应用的设计过程和实现方法; 2)加深对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应用、编程的进一步理解; 3)结合对有关顺序控制系统和保护控制系统的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实现过程加深对 PLC控制系统的理解与掌握; 4)拓展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在相关行业中应用的相关知识。 1.2 设计任务 本次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在研究喷雾干燥塔系统的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基于 M340 PLC 对喷雾干燥塔控制系统硬件设计,编写喷雾干燥塔控制系统下位机软件,并对控制系统进行调试。本课程设计为后续实践课程《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的下位机部分,并与《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的上位机程序设计组成一套完整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实践环节体系。 二、控制对象喷雾干燥塔的分析 2.1喷雾干燥塔背景描述 喷雾干燥塔将液态的料浆经喷枪雾化后喷入干燥塔内,干燥塔利用燃料燃烧的能量将鼓风机送入的空气进行加热;热空气在干燥塔内将雾化的料浆干燥为超细颗粒粉态成品。粉状成品在塔内利用旋风分离原理从热空气中分离出来,有塔的底部翻版阀定期排入收集袋中的合格原料。热空气则通过布袋除尘器除尘后排除。喷雾干燥塔控制系统主要由燃烧、干燥、投料、除尘等几个主要部分组成。主要用于把液态原料制备成固体粉末原料的设备。它被广泛得使用于化工、食品、陶瓷等诸多行业,作为原料或成品加工的设备,该设备一般都作为一套相对独立的系统进行成套供应。 2.2 喷雾干燥塔工艺流程简介

江苏大学机械设计考研复习题

机械设计复习题一 一、填空及选择填空:把答案写在题中的空格里( 每空2分, 共26分) 1、工程上常用的螺纹联接的防松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滚动轴承的基本额定寿命L h10是指_______________。 3、阿基米德蜗杆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4、带传动中,带每转一周受____________应力、_________应力和________应力作用,最大应力发生在 ________________。 5、在闭式软齿面齿轮传动中(无冲击载荷),按________设计,按________校核 A.齿根弯曲疲劳强度 B.齿根弯曲静强度 C.齿面接触疲劳强度 D.齿面接触静强度 二、说明下列滚动轴承代号的意义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总计16分) 1、6209 2、7311AC/P4/DF 3、30420/P2/DB 4、N220/P5 三、计算题(共30分) 1、.图示托架受铅垂力F (N ),托架与托体之间的摩擦系数为μs,,可靠系数K f =1,螺栓与被联 接件的相对刚度为0.2,螺栓材料的许用应力为[σ],按步骤列出螺栓根径d 1的计算式。(14分) 2、一轴上有一对30204圆锥滚子轴承,轴承受载荷N F R 5400=,N F A 2700=n=1250r/min ,运转时有轻微冲击 1.1=p f ,试计算这对轴承当量动载荷p 和寿命L 10h 。轴承参数:d=20mm ; N C r 305000=; N C r 28200=;35.0=e ;Fa/Fr ≤e ,x=1,y=0;Fa/Fr>e ,x=0.4,y=1.7,[注: )2/(Y F F r s =] (本题16分) F F 1 2 四、分析题(18分) 图示蜗杆-斜齿轮传动,已知蜗杆为左旋,转向如图示,蜗杆m =8mm ,d 1=64mm(q =8),z 1=2,z 2=42,蜗杆输入转矩T 1=38000N .mm ,蜗杆传动效率h =0.75。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四版课后题答案五,六章

第五章 1.请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答案。在CPU中: (1) 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的寄存器是(指令寄存器IR); (2) 保存当前正要执行的指令地址的寄存器是(程序计数器PC); (3) 算术逻辑运算结果通常放在(通用寄存器)和(数据缓冲寄存器DR)。 2.参见下图(课本P166图5.15)的数据通路。画出存数指令"STA R1 ,(R2)"的指令周期 流程图,其含义是将寄存器R1的内容传送至(R2)为地址的主存单元中。标出各微操作信 号序列。 解:"STA R1 ,(R2)"指令是一条存数指令,其指令周期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3.参见课本P166图5.15的数据通路,画出取数指令"LDA(R3),RO"的指令周期流程图, 其含义是将(R3)为地址的主存单元的内容取至寄存器R0中,标出各微操作控制信号序列。 5.如果在一个CPU周期中要产生3个脉冲 T1 = 200ns ,T2 = 400ns ,T3 = 200ns,试画出 时序产生器逻辑图。 解:节拍脉冲T1 ,T2 ,T3 的宽度实际等于时钟脉冲的周期或是它的倍数,此时T1 = T3 =200ns , T2 = 400 ns ,所以主脉冲源的频率应为 f = 1 / T1 =5MHZ 。为了消除节拍脉冲上的毛刺,环 型脉冲发生器可采用移位寄存器形式。下图画出了题目要求的逻辑电路图和时序信号关系。根据关 系,节拍脉冲T1 ,T2 ,T3 的逻辑表达式如下:

T1 = C1·, T2 = , T3 = 6.假设某机器有80条指令,平均每条指令由4条微指令组成,其中有一条取指微指令是所有指 令公用的。已知微指令长度为32位,请估算控制存储器容量。 解:微指令条数为:(4-1)×80+1=241条 取控存容量为:256×32位=1KB 7. 某ALU器件使用模式控制码M,S3,S2,S1,C来控制执行不同的算术运算和逻辑操作。 下表列出各条指令所要求的模式控制码,其中y为二进制变量,F为

PLC课程设计报告

实验一天塔之光 一、实验目的 用PLC构成闪光灯控制系统。 二、控制要求 合上启动按钮后,按以下规律显示:L1、L2、L9→L1、L5、L8→L1、L4、L7→L1、L3、L6→L1→L2、L3、L4、L5→L6、L7、L8、L9→L1、L2、L6→L1、L3、L7→L1、 L4、L8→L1、L5、L9→L1→L2、L3、L4、L5→L6、L7、L8、L9→L1、L2、L9…… 如此 三、实验设备 1、THSMS-A型、THSMS-B型实验装置或THSMS-1型、THSMS-2型实验箱一台 2、安装了STEP7-Micro/WIN32编程软件的计算机一台 3、PC/PPI编程电缆一根 4、锁紧导线若干 四、天塔之光的实验面板图:图6-7-1 天塔之光控制面板 上图中,下框中的L1、L2、L3、L4、L5、L6、L7、L8、L9分别接主机的输

出点Q0.0、Q0.1、Q0.2、Q0.3、Q0.4、Q0.5、Q0.6、Q0.7、1.0。启动按钮接主机的输入点I0.0,停止按钮接主机的输入点I0.1。M端与主机的M端相连。四、编制梯形图并写出实验程序

步序指令步序指令 48 = Q0.4 L5显示61 O M10.7 49 LD M10.4 62 O M11.2 50 O M10.7 63 O M11.6 51 O M11.0 64 = Q0.7 L8显示 52 O M11.6 65 LD M10.1 53 = Q0.5 L6显示66 O M10.7 54 LD M10.3 67 O M11.3 56 O M10.7 68 O M11.6 57 O M11.1 69 = Q1.0 L9显示 58 O M11.6 70 LD I0.1 停止 59 = Q0.6 L7显示71 R M10.1, 1 复位 60 LD M10.2 72 R M11.6, 1 复位梯形图如下所示

江苏大学通信综合课程设计

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 T Y 通 信 综 合 课 程 设 计 报 告 2014年1月10日 学院名称: 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目录 一、课程设学习内容 (1) 1、Android开发环境搭建 (1) 1.1Android开发准备工作 (1) 1.2安装JDK和配置Java开发环境 (1) 1.3 Eclipse的安装 (1) 1.4 SDK和ADT的安装和配置 (1) 1.5创建HelloWorld项目 (2) 1.6运行HelloWorld及模拟器的使用 (2) 2、jQuery Mobile简介 (2) 2.1jQuery 语法 (3) 2.2jQuery 选择器 (4) 2.3jQuery 事件 (4) 3、Jquery mobile案例开发 (5) 二、Android用户界面技术 (8) 1、Android基本UI组件 (8) 2、Activites (10) 3、UI设计工具droiddraw (10) 4、常用UI元素 (10) 5、UI布局 (12) 三、课程总结与个人学习心得 (14) 四、参考文献 (14)

一、课程设学习内容 1、Android开发环境搭建 1.1Android开发准备工作 配置Android开发环境之前,首先需要了解Android对操作系统的要求。它可以使用XP及以上版本、Mac OS、Linux等操作系统。Android开发所需软件包括:JDK、Eclipse、Android SDK、ADT。 1.2安装JDK和配置Java开发环境 1)登录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d513817992.html,,下载最新版JDK。 2)安装JDK,安装包中包含了JDK和JRE两部分,建议将它们安装在同一个 盘符下。双击安装程序,选择安装的目录,点击“下一步”,等待安装程序自动完成安装即可。 3)右键单击“我的电脑”,选择“属性”菜单项,选择“高级”选项卡,选择 “环境变量”,找到“Path”变量名(如果没有就新建一个名为“Path”的变量),点击“编辑”按钮,添加JDK安装目录中的“bin”文件夹路径。然后点击“确定”按钮完成。再找到“CLASSPATH”变量(如果没有,同样可以新建),输入JDK安装目录中“lib”以及“demo”的路径,单击“确定” 按钮完成。 4)安装配置完成之后,测试是否安装成功。点击开始→运行,输入“cmd”,打 开命令行模式。键入命令“java-version”,检测JDK是否安装成功。 1.3 Eclipse的安装 Eclipse的安装非常简单,直接将下载的压缩包解压即可。 1.4 SDK和ADT的安装和配置 Android SDK安装 1)解压缩下载好的SDK安装包到要安装SDK的路径,然后运行SDK Setup.exe。 2)点击“Install Selected”按钮,安装选中的软件包,在接下来出现的界面中依

plc课程设计总结6篇

plc课程设计总结6篇 plc课程设计总结plc课程设计总结(一): 和学别的学科一样,在学完plc理论课程后我们做了课程设计,此次设计以分组的方式进行,每组有一个题目。我们做的是机械手臂的plc控制系统。由于平时大家都是学理论,没有过实际开发设计的经验,拿到的时候都不明白怎样做。但透过各方面的查资料并学习。我们基本学会了plc设计的步聚和基本方法。分组工作的方式给了我与同学合作的机会,提高了与人合作的意识与潜力。 透过这次设计实践。我学会了plc的基本编程方法,对plc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对理论的运用中,提高了我们的工程素质,在没有做实践设计以前,我们对明白的撑握都是思想上的,对一些细节不加重视,当我们把自己想出来的程序与到plc中的时候,问题出现了,不是不能运行,就是运行的结果和要求的结果不相贴合。能过解决一个个在调试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对plc的理解得到加强,看到了实践与理论的差距。 透过合作,我们的合作意识得到加强。合作潜力得到提高。上大学后,很多同学都没有过深入的交流,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用了分工与合作的方式,每个人互责必须的部分,同时在必须的阶段共同讨论,以解决分工中个人不能解决的

问题,在交流中大家用心发言,和提出意见,同时我们还向别的同学请教。在此过程中,每个人都想自己的方案得到实现,用心向同学说明自己的想法。能过比较选出最好的方案。在这过程也提高了我们的表过潜力。 透过此次课设,让我了解了plc梯形图、指令表、顺序功能图有了更好的了解,也让我了解了关于plc设计原理。有很多设计理念于实际,从中找出最适合的设计方法。 虽然本次课程设计是要求自己独立完成,但是,彼此还是脱离不了群众的力量,遇到问题和同学互相讨论交流。多和同学讨论。我们在做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不停的讨论问题,这样,我们能够尽可能的统一思想,这样就不会使自己在做的过程中没有方向,并且这样也是为了方便最后设计和在一齐。讨论不仅仅是一些思想的问题,还能够深入的讨论一些技术上的问题,这样能够使自己的处理问题要快一些,少走弯路。多改变自己设计的方法,在设计的过程中最好要不停的改善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能够方便自己解决问题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还得到了老师的帮忙与意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是每一个问题都能自己解决,向老师请教或向同学讨论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不是有句话叫做思而不学者殆。做事要学思结合。 plc课程设计总结(二): 和学别的学科一样,在学完plc理论课程后我们做了课

江苏大学电力电子课程设计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 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一. 设计要求 (1)根据给定的参数范围,设计BOOST 电路的参数; (2)根据给定的参数范围,设计CUK 电路的参数; (3)利用MATLAB 对上述电路图仿真实验得出波形; (4)在实验室平台上试验,观测数据与波形,并与仿真图形进行比对; (5)撰写实验报告; 二. 电路设计 1.电路工作原理 (1)Boost 电路 Boost 电路原理图 基本原理 假设L ,C 值很大。当可控开关V 处于通态的时候,电源E 向电感L 充电,充电的电流基本恒定不变I 1,同时电容C 向负载R 放电。因为C 很大,基本保持输出电压U 0不变。当可控开关处于断态的时候,E 和电感L 上积蓄的能量共同向电容C 充电并向负载R 提供能量。当电路工作处于稳态时,一个周期T 中电感L 积蓄的 能量与释放的能量相等,即: 化简得: ()off o on t I E U t EI 11-=E t T E t t t U off off off on o =+=

基本数值计算: 输出电压U 0与输入电压E 关系: 01 1 1U E E βα==- 输出电流I0与输入电流I1的关系: 01021U I I E E β== 输出电流I0与输出电压U0的关系: 001U E I R R β== (2)Cuk 电路 Cuk 电路原理图 基本原理 当可控开关V 处于通态的时候,E-L1-V 回路和R-L2-C-V 回路分别流过电流。当V 处于断态的时候,E-L1-C-VD 回路和R-L1-VD 回路分别流过电流。输出电压的极性与电源电压极性相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