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 dsp课程设计

江苏大学 dsp课程设计
江苏大学 dsp课程设计

JIANGSU UNIVERSITY

本科生课程设计DSP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基于ICETEK5509实验箱和基2FFT

算法的频谱分析

学院名称: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通信工程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年月

一、设计目的与意义

1、本课程设计与理论课、实验课一起构成《DSP芯片原理与应用》完整课程

体系;

2、针对理论课、实验课中无时间和不方便提及内容和需强调重点进行补充与

完善;

3、以原理算法的实现与验证体会DSP技术的系统性,并加深基本原理的体会。

二、设计要求

1、系统设计要求:

⑴.设计一个以ICETEK5509为硬件主体,FFT为核心算法的频谱分析系统

方案;

⑵.用C语言编写系统软件的核心部分,熟悉CCS调试环境的使用方法,

在CCS IDE中仿真实现方案功能;

⑶.在实验箱上由硬件实现频谱分析。

2、具体要求:

⑴.FFT算法C语言实现与验证

1) 参考教材节FFT核心算法在CCS软件仿真环境中建立FFT工

程:添加main()函数,更改教材中个别语法错误,添加相应的库文

件,建立正确的FFT工程;

2) 设计检测信号,验证FFT算法的正确性及FFT的部分性质;

3) 运用FFT完成IFFT的计算。

⑵.单路、多路数模转换(A/D)

1) 回顾CCS的基本操作流程,尤其是开发环境的使用;

2) 参考实验指导和示例工程掌握5509芯片A/D的C语言基本控制流

程;

3) 仔细阅读工程的源程序,做好注释,为后期开发做好系统采集前端

设计的准备。

⑶.系统集成,实现硬件频谱分析

1) 整合前两个工程,实现连续信号的频谱分析工程的构建;

2) 参考A/D转换示例和DSP系统功能自检示例完成硬件连接,并测试

开发系统运行效果;

3) 基于现有系统,对于实时频谱分析给出进一步开发设计和系统改良

方案。

三、课程设计原理

1、DSP应用系统构成:

注:一般的输入信号首先进行带限滤波和抽样,然后进行模数(A/D)转换,将信号变成数字比特流。根据奈奎斯特抽样定理,对低通信号模拟,为保持信号的不丢失,抽样频率必须至少是输入带限信号的最高频率的2倍,工程上为带限信号最高频率的3-5倍。

2、快速离散傅里叶变换(FFT)的基本原理:

频谱分析系统

FFT是一种快速有效地计算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方法。它是根据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奇、偶、虚、实等特性,对离散傅里叶变换的算法进行改进获得的。

因为需要N次复数乘法和N-1次复数加法,所以计算全部X(k)01

(),

≤≤-

k N N次复数乘法和N(N-1)次复数加法。实现一次复数乘法需要四次实数乘共需要2

法和两次实数加法,一次复数加法需要两次实数加法,因此直接计算全部X(k) N次实数乘法和2N(2N-1)次实数加法。为减少运算量,提高运算速度,共需要42

就必须改进算法。

FFT 算法就是不断地把长序列的DFT 分解成几个短序列的DFT ,并利用m N W 的

周期性和对称性来减少DFT 的运算次数。

nk N

W 具有以下固有特性: (1)nk N W 的周期性:()(N nk n N k n k N N N W W W ++==)

(2)nk N W 的对称性:()nk nk n n N k N N N W W W --==()

(3)nk N W 的可约性:/,n n N N n N Nn

W W W W == 另外,/2(/2)1,N k N k N N N W W W +=-=-。

利用nk N W 的上述特性,将x(n)或X(k)序列按一定规律分解成短序列进行运

算,这样可以避免大量的重复运算,提高计算DFT 的运算速度。算法形式有很多种,但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按时间抽取(Decimation In Time ,DIT)FFT 算法和按频率抽取(Decimation In Frequency ,DIF)FFT 算法。

N=8的按时间抽取FFT

N=8的按频率抽取FFT

实数序列的FFT :

反FFT 运算可以表示为:

101x(n)=(),0,1,2,,1N nk N k X k W

n N N --==???-∑ .2.8(4)

式中,X()k 是时域信号x()n 的傅里叶变换。比较.1.2(4)和.2.8(4)

可以看出,通过下列修改,我们可以用FFT 算法来实现反FFT:

⑴增加一个归一化因子1/N ;

⑵将nk N W 用其复共轭-nk N W 代替。

由于第二点需要修改符号,因此FFT 程序还不能不加修改的来计算反FFT 。 因为

10

1x(n)=[()]N nk N k X k W N -**=∑ 1={[()]}FFT X k N

** .2.9(4) 可见,求X()k 的反FFT 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⑴取X()k 的共轭,得X ()k *;

⑵求X ()k *的FFT,得Nx ()n *;

的共轭,并除以N,即得x()n。

⑶取x()n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完全不用修改FFT程序就可以计算反FFT。

3、单路、多路模数转换实验原理(AD)

⑴ TMS320VC5509A模数转换模块特性:

—带内置采样和保持的10位模数转换模块ADC,最小转换时间为500ns, 最大采样率为。

—2个模拟输入通道(AIN0-AIN1)。

—采样和保持获取时间窗口有单独的预定标控制。

⑵模数转换工作过程:

—模数转换模块接到启动转换模块后,开始转换第一通道的数据。

—经过一个采样时间的延迟后,将采样结果放入转换结果寄存器保存。

—转换结束,设置标志。

—等待下一个启动信号。

⑶模数转换的程序控制:

模数转换相对于计算机来说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一般采用中断方式启动转换或保存结果,这样在CPU忙于其它工作时可以少占用处理

时间。设计转换程序应首先考虑处理过程如何与模数转换的时间相匹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触发转换手段,也要能及时地保存结果。

由于TMS320VC5509A DSP芯片内的A/D转换精度是10位,转换结果的低10位为所需数值,所以在保留时应注意将结果的高6位去除,取出

低10位有效数字。

⑷实验程序流程图:

实验程序流程图

四.实验程序和流程图:

1、FFT

⑴FFT程序:

#include <>

struct compx { float real,imag;};

struct compx EE(struct compx b1,struct compx b2) eal=xin[i].; xin[ip].imag =xin[i].;

xin[i].real=xin[i].real+;

xin[i].imag=xin[i].imag+;}

v=EE(v,w);

}}}

return;

}

/*****************main program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float result[257];

float input[257];

struct compx s[257];

int Num=256 ;

const float pp= ;

main()

{

int i=1 ;

for(;i<257;i++)

{

eal=sin(pi*i/128);

s[i].real=cos(2*pp*i/256);

s[i].imag=0 ;

input[i]=sin(2*pp*i/256);

}

FFT(s,Num);

for(i=1;i<257;i++)

{

result[i]=sqrt(pow(s[i].real,2)+pow(s[i].imag,2)); }

⑵FFT流程图

3、AD

⑴AD程序

#include ""

#include ""

#include ""

#include ""

#include ""

struct compx s0[257],s1[257];

float input0[256],input1[256],output0[256],output1[256]; #define pi 3.

void InitADC();

void wait( unsigned int cycles );

void EnableAPLL( );

unsigned int nADC0[256],nADC1[256];

main()

{ int i;

unsigned int uWork;

EnableAPLL();

SDRAM_init();

InitADC();

PLL_Init(132);

while ( 1 )

{ for ( i=0;i<256;i++ )

{ ADCCTL=0x8000; eal=nADC0[i]; eal;

s0[i+1].imag=0; eal=nADC1[i]; eal; s1[i+1].imag=0;eal,2)+pow(s0[i+1].imag,2)); eal,2)+pow(s1[i+1].imag,2));}

6-3-1

个工程整合后:

六、课程设计心得

本次DSP课程设计针对理论课、实验课中无时间和不方便提及内容和需强调

重点进行补充与完善,以原理算法的实现与验证体会DSP技术的系统性,并加深了我对基本原理的体会。在这几天中,我学到了如下几点:

⑴通过对FFT算法进行分析研究,从基础深入研究和学习,掌握FFT

算法的关键;

⑵通过对DSP芯片工作原理以及开发环境的回顾,在DSP芯片上实现对信

号的实时频谱分析;

⑶这次课程设计,虽然不能做到完全理解掌握,但依然让我加深了对各门专

业课之间的联系;

⑷通过与同组成员的互相沟通,不仅使各自的知识得到了扩充,而且从中得

到了很多的启示,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

机械设计原理试卷2008_江苏大学

江 苏 大 学 试 题 (2007 -2008 学年第 2 学期) 课程名称 机械原理及设计 I 开课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使用班级 J 车辆06 考试日期 2008.7.4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分 核查人签名 得 分 阅卷教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平面运动副中,通过 接触形成的运动副称为平面低副,通过 接触形成的运动副称为平面高副。 每个平面副最多提供 个约束。 2、作平面运动的三个构件,共有 个瞬心,所有瞬心位于 上,称为三心定理。 3、在铰链四杆机构ABCD 中,已知AB=40mm ,BC=50mm ,CD=AD=60mm ,且AD 为机架,该机构是 。 4、常用的间歇运动机构有 、 、 等。 5、凸轮设计从动件运动规律中,等速运动规律具有 冲击,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具有 冲击。 6、一对平行轴外啮合斜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是: 、 ,且两轮的螺旋角 。 7、周转轮系中,自由度为1的轮系称为 ,自由度为2的称为 。 8、机械的周期性速度波动一般用 调节,非周期性波动用 调节。 9、对于刚性转子而言,一般径宽比 的转子平衡称为动平衡,径宽比 的转子平衡称为静平衡。 二、(10分)计算图示机构的自由度,若存在复合铰链、虚约束、局部自由度,则指出在图中的相应位置,若有平面高副,请在原图上画出高副低代后的机构简图。 命题教师: 学生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A 卷

江 苏 大 学 试 题 第2页 三、(10分)图示曲柄滑块机构,已知原动件1以角速度ω1匀速转动,转动方向如图。 (1)请在原图上标出该机构所有瞬心的位置。 (2)计算构件3在该位置时的速度v 3(写出表达式),判断其方向。 四、(10分)已知摇杆摆角0 90ψ=,摇杆长mm l CD 420=,摇杆在两极限位置时与机架所夹夹角分别为0 30及0 60,机构行程速比系数 1.4K =,设计此四杆机构。(图为示意图,准确尺寸图请自己画!)

东南大学港口规划布置课程设计

《港口规划与布置》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交通学院港航系 二○一三年八月

目录 1设计基础资料 (3) 2 1.1 港口状况及发展规 划 (3) 3 1.2 设计船 型 (3) 4 1.3 装卸工艺及装卸能 力 (3) 5 1.4 港处自然条 件 (3) 6 1.5 施工能

力 (3) 7 1.6 主要投资项目单 价 (4) 8 1.7 其他经济参数假 设 (4) 9港口规模 (5) 9.1件杂货码头最优泊位 数······························ ······························· (6) 9.2散货码头最优泊位 数······························ ·······························

(6) 9.3泊位年通过能力验 算······························ ······························· (6) 10港口总体布置 (8) 10.1港口水域布 置······························ ······························· (8) 10.1.1码头布 置···························· ····························· (8) 10.1.1.1码头顶高 程·························· ··························· (8) 10.1.1.2码头前沿水深(底高

江苏大学单片机课程设计

单片机课程实验报告 班级J计算机1302 学号4131110037 姓名杨岚 指导老师余景华 2016.07.09

一、多功能数字钟的设计要求: 1.能在LED显示器上实现正常的时分秒计时 2.能通过键盘输入当前时间,并从该时间开始计时 3.有校时、校分功能 4.有报时功能,通过指示灯表示 5.有闹时功能,闹时时间可以设定,通过指示灯表示 二、课程设计电路图: 图1 设计电路图 ?HD7279A的片选引脚CS连在P5.7; ·通过C8051F020的P1.6、P1.7连接7279A的CLK和DATA实现串行数据编程; ?KEY连在比较器1的同相输入端CP1P

三、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设计要求,我们要设计一个多功能数字电子时钟,随着人类科技文明的发展,高精度、多功能、小体积、低功耗,是现代时钟发展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时钟的数字化、多功能化已经成为现代时钟生产研究的主导设计方向。本实验正是基于这种设计方向,以单片机(C8051F020)为控制核心,设计制作一个多功能的数字时钟。在这些当中,必须要求要有时钟功能、校时校分功能、整点报时和闹钟功能等。 1.1首先要实现数码管的正常时分秒计时必须初始化系统时钟,初始化I/O端口以及定时器和使能比较器等,为系统的运行做必要的准备。 1.2其次通过键盘输入当前时间并从当前时间开始计时,这个过程中搞清楚,通过键盘输入的数据送到了哪里,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送进去的,同时对时间的计时有一个严密的算法来控制。 1.3在时间通过键盘输入并正常显示后,可以通过按键来进行校时、校分的功能。并显示出校正后的时间 1.4通过按键实现闹钟功能,在设置闹钟的同时,原时间能确保正确行走。 7279指令说明:88H,闪烁控制指令,d1-d8对应8个数码管,0表示闪烁,1表示不闪烁。 开始 输入按键(ABCD) 输入按键(F) 当达到整点时, A (校时的高位) F(输入闹钟)数码管闪烁3秒 B(校时的低位)当当前时间与闹钟时间相等时, C(校分的高位)数码管闪烁2秒。 D(校分的低位) 图2 功能模块图 ?输入按键A使得时钟的时高位加1,若时高位值超过2则返回0值。 ?输入按键B使得时钟的时低位加1,若时低位值超过9则返回0值同时时高位加1,最后判断时高位>1且时低位>3则时高位=0,时低位0。 ?输入按键C使得时钟的分高位加1,若分高位值超过5,则时低位加1,分高位至0。 ?输入按键D使得时钟的分低位加1,若分低位值超过9,则分高位加1,分低位至0。 ?输入按键E使得时钟的秒高位加1,若秒高位值超过5,则分低位加1,秒高位至0。 ?按键F进入闹钟模块。

PLC课程设计题目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题目 1. 设计抢答器PLC控制系统。控制要求: 1)抢答台A、B、C、D,有指示灯,抢答键。 2)裁判员台,指示灯,复位按键。 3)抢答时,有2S声音报警。 4)用数码管显示抢中的组号。 2设计两台电动机顺序控制PLC系统。 控制要求:两台电动机相互协调运转,M1运转10S,停止5S,M2要求与M1相反,M1停止M2运行,M1运行M2停止,如此反复动作3次,M1和M2均停止。 3.设计交通红绿灯PLC控制系统。控制要求: 1)东西向:绿5S,绿闪3次,黄2S;红10S。 2)南北向:红10S,绿5S,绿闪3次,黄2S。 4设计彩灯顺序控制系统。控制要求: 1)A亮1S,灭1S;B亮1S,灭1S; 2)C亮1S,灭1S;D亮1S,灭1S。 3)A、B、C、D亮1S,灭1S。 4)循环三次。 5.用PLC对自动售汽水机进行控制,工作要求: 1)此售货机可投入1元、2元硬币,投币口为LS1,LS2; 2)当投入的硬币总值大于等于6元时,汽水指示灯L1亮,此时按下汽水按钮SB,则汽水口L2出汽水12秒后自动停止。 3)不找钱,不结余,下一位投币又重新开始。 6.设计电镀生产线PLC控制系统.控制要求: 1)SQ1—SQ4为行车进退限位开关,SQ5—SQ6为上下限为开关。 2)工件提升至SQ5停,行车进至SQ1停,放下工件至SQ6,电镀10S,工件升至SQ5停,滴液5S,行车退至SQ2停,放下工件至SQ6,定时6S,工件升至SQ5停,滴液5S,行车退至SQ3停,放下工件至SQ6,定时6S,工件升至SQ5停,滴液5S,行车退至SQ4停,放下工件至SQ6。 3)完成一次循环。 7.皮带运输机传输系统 有一3台皮带运输机传输系统,分别用电动机M1、M2、M3带动,控制要求如下:按下起动按钮,先起动最末一台皮带机M3,经5S后再依次起动其它皮带机。正常运行时,M3、M2、M1均工作。按下停止按钮时,先停止最前一台皮带机M1,待料送完毕后再依次停止其它皮带机。

dsp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DSP 课程设计实验 一、语音信号的频谱分析: 要求首先画出语音信号的时域波形,然后对语音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在MATLAB 中,可以利用函数fft 对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得到信号的频谱特性,从而加深对频谱特性的理解。 其程序为: >> [y,fs,bits]=wavread('I:\',[1024 5120]); >> sound(y,fs,bits); >> Y=fft(y,4096); >> subplot(221);plot(y);title('原始信号波形'); | >> subplot(212);plot(abs(Y));title('原始信号频谱'); 程序运行结果为: 二、设计数字滤波器和画出频率响应: 根据语音信号的特点给出有关滤波器的性能指标: 低通滤波器性能指标,p f =1000Hz ,c f =1200Hz ,s A =100dB ,p A =1dB ; 高通滤波器性能指标,c f =4800Hz ,p f =5000Hz ,s A =100dB ,p A =1dB ; 带通滤波器性能指标,1p f =1200Hz ,2p f =3000Hz ,1c f =1000Hz ,2c f =3200Hz ,s A =100dB , p A =1dB ;

】 要求学生首先用窗函数法设计上面要求的三种滤波器,在MATLAB中,可以利用函数firl 设计FIR滤波器;然后再用双线性变换法设计上面要求的三种滤波器,在MATLAB中,可以利用函数butte、cheby1和ellip设计IIR滤波器;最后,利用MATLAB中的函数freqz画出各种滤波器的频率响应,这里以低通滤波器为例来说明设计过程。 低通: 用窗函数法设计的低通滤波器的程序如下: >> fp=1000;fc=1200;As=100;Ap=1;fs=22050; >> wc=2*fc/fs;wp=2*fp/fs; >> N=ceil(/*(wc-wp)/2))+1; >> beta=*; >> Win=Kaiser(N+1,beta); 、 >>b=firl(N,wc,Win); >>freqz(b,1,512,fs); 程序运行结果: 这里选用凯泽窗设计,滤波器的幅度和相位响应满足设计指标,但滤波器长度(N=708)太长,实现起来很困难,主要原因是滤波器指标太苛刻,因此,一般不用窗函数法设计这种类型的滤波器。 用双线性变换法设计的低通滤波器的程序如下: >> fp=1000;fc=1200;As=100;Ap=1;fs=22050; >> wc=2*fc/fs;wp=2*fp/fs; 》 >> [n,wn]=ellipord(wp,wc,Ap,As); >> [b,a]=ellip(n,Ap,As,wn); >> freqz(b,a,512,fs); ^

课程设计报告MATLAB江苏大学

江苏大学 《电气工程工具软件培训》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MATLAB工具软件 专业班级:电气1201 学生姓名:蔡婷 学生学号:3120501004 指导老师:黄永红 完成日期:2013.7.3 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a组指导老师:黄永红; b组指导老师: 刘辉;c组指导老师:王博)

一MATLAB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1.MA TLAB软件功能简介 MA TLAB的名称源自Matrix Laboratory,1984年由美国Mathworks公司推向市场。它是一种科学计算软件,专门以矩阵的形式处理数据。MA TLAB将高性能的数值计算和可视化集成在一起,并提供了大量的内置函数,从而被广泛的应用于科学计算、控制系统和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分析、仿真和设计工作。MA TLAB软件包括五大通用功能,数值计算功能(Nemeric)、符号运算功能(Symbolic)、数据可视化功能(Graphic)、数字图形文字统一处理功能(Notebook)和建模仿真可视化功能(Simulink)。其中,符号运算功能的实现是通过请求MAPLE内核计算并将结果返回到MA TLAB命令窗口。该软件有三大特点,一是功能强大;二是界面友善、语言自然;三是开放性强。目前,Mathworks公司已推出30多个应用工具箱。MA TLAB 在线性代数、矩阵分析、数值及优化、数值统计和随机信号分析、电路与系统、系统动力学、次那好和图像处理、控制理论分析和系统设计、过程控制、建模和仿真、通信系统以及财政金融等众多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MA TLAB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为了使学生了解MA TLAB软件的基本知识,熟悉MA TLAB的上机环境,掌握MA TLAB数值运算、程序设计、二维/三维绘图、符号运算、Simulink仿真等相关知识,并初步

plc课程设计

电气控制与PLC 课程设计 题目: 七段码数字钟设计 院系名称: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成绩: 指导老师签名: 日期:

目录 1 系统描述即设计要求 (1) 1.1 七段码数字钟设计的目的 (1) 1.2 七段码数字钟设计的设计内容 (1) 1.3 七段码数字钟设计的实现目标 (2) 2 系统方案的论证 (2) 2.1 方案一设计分析 (2) 2.2 方案二设计分析 (3) 2.3 方案三设计分析 (4) 3 系统硬件的设计 (4) 3.1 七段数码管显示原理及共阴极连接 (4) 3.2 I/O分配 (6) 3.3 I/O接线图 (6) 3.4 元器件选型 (7) 3.4.1 PLC选型 (7) 3.4.2 FX2N系列PLC介绍 (7) 3.5 主要元器件的选择 (7) 4 系统软件的设计 (8) 4.1 主流程图 (8) 4.2 梯形图 (9) 5 系统的调试 (16)

5.1 调试前了解PLC实验室操作规程 (16) 5.2 程序调试步骤 (16) 设计心得 (17) 参考文献 (18) 附录: (19)

1 系统描述即设计要求 1.1 七段码数字钟设计的目的 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可以这样说,数字钟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广泛用于个人家庭以及车站、公司、剧场、办公室等公共场所,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娱乐带来极大的方便。而且由于数字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和采用了先进的石英技术,使数字钟具有走时准确、性能稳定、携带方便等优点,它还广泛的用于计时、自动报时及自动控制等各个领域。 除此之外,PLC课程设计也是培养和锻炼我们学完本门课程之后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和生产应用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要求学生要认真思考,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给学生提供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而且,在将理论结合实际应用于生活的过程中,我们也许会找到许多种方案,然后我们会结合要解决的问题及所用元件等综合因素考虑,最终选择最优的方案。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锻炼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方面的开发和设计本领,系统的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方法。 1.2 七段码数字钟设计的设计内容 电子钟显示的内容通常有月、日、星期、时、分、秒等。本系统只显示时、分、秒,采用七段显示器显示各位数字,显示数值的范围如表1 所示。表格括号中的数字表示显示的数字范围。 表1 电子钟显示内容与数值

dsp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总结

DSP课程设计总结(2013-2014学年第2学期) 题目: 专业班级:电子1103 学生姓名:万蒙 学号:11052304 指导教师: 设计成绩: 2014 年6 月

目录 一设计目的----------------------------------------------------------------------3 二系统分析----------------------------------------------------------------------3 三硬件设计 3.1 硬件总体结构-----------------------------------------------------------3 3.2 DSP模块设计-----------------------------------------------------------4 3.3 电源模块设计----------------------------------------------------------4 3.4 时钟模块设计----------------------------------------------------------5 3.5 存储器模块设计--------------------------------------------------------6 3.6 复位模块设计----------------------------------------------------------6 3.7 JTAG模块设计--------------------------------------------------------7 四软件设计 4.1 软件总体流程-----------------------------------------------------7 4.2 核心模块及实现代码---------------------------------------8 五课程设计总结-----------------------------------------------------14

东南大学电路实验实验报告

电路实验 实验报告 第二次实验 实验名称:弱电实验 院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信息工程姓名:学号: 实验时间:年月日

实验一:PocketLab的使用、电子元器件特性测试和基尔霍夫定理 一、仿真实验 1.电容伏安特性 实验电路: 图1-1 电容伏安特性实验电路 波形图:

图1-2 电容电压电流波形图 思考题: 请根据测试波形,读取电容上电压,电流摆幅,验证电容的伏安特性表达式。 解:()()mV wt wt U C cos 164cos 164-=+=π, ()mV wt wt U R sin 10002cos 1000=??? ? ? -=π,us T 500=; ()mA wt R U I I R R C sin 213.0== =∴,ππ40002==T w ; 而()mA wt dt du C C sin 206.0= dt du C I C C ≈?且误差较小,即可验证电容的伏安特性表达式。 2.电感伏安特性 实验电路: 图1-3 电感伏安特性实验电路 波形图:

图1-4 电感电压电流波形图 思考题: 1.比较图1-2和1-4,理解电感、电容上电压电流之间的相位关系。对于电感而言,电压相位 超前 (超前or 滞后)电流相位;对于电容而言,电压相位 滞后 (超前or 滞后)电流相位。 2.请根据测试波形,读取电感上电压、电流摆幅,验证电感的伏安特性表达式。 解:()mV wt U L cos 8.2=, ()mV wt wt U R sin 10002cos 1000=?? ? ?? -=π,us T 500=; ()mA wt R U I I R R L sin 213.0===∴,ππ 40002==T w ; 而()mV wt dt di L L cos 7.2= dt di L U L L ≈?且误差较小,即可验证电感的伏安特性表达式。 二、硬件实验 1.恒压源特性验证 表1-1 不同电阻负载时电压源输出电压 2.电容的伏安特性测量

江苏大学 dsp课程设计

JIANGSU UNIVERSITY 本科生课程设计DSP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基于ICETEK5509实验箱和基2FFT 算法的频谱分析 学院名称: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通信工程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年月

一、设计目的与意义 1、本课程设计与理论课、实验课一起构成《DSP芯片原理与应用》完整课程 体系; 2、针对理论课、实验课中无时间和不方便提及内容和需强调重点进行补充与 完善; 3、以原理算法的实现与验证体会DSP技术的系统性,并加深基本原理的体会。 二、设计要求 1、系统设计要求: ⑴.设计一个以ICETEK5509为硬件主体,FFT为核心算法的频谱分析系统 方案; ⑵.用C语言编写系统软件的核心部分,熟悉CCS调试环境的使用方法, 在CCS IDE中仿真实现方案功能; ⑶.在实验箱上由硬件实现频谱分析。 2、具体要求: ⑴.FFT算法C语言实现与验证 1) 参考教材14.3节FFT核心算法在CCS软件仿真环境中建立FFT工 程:添加main()函数,更改教材中个别语法错误,添加相应的库文 件,建立正确的FFT工程; 2) 设计检测信号,验证FFT算法的正确性及FFT的部分性质; 3) 运用FFT完成IFFT的计算。 ⑵.单路、多路数模转换(A/D) 1) 回顾CCS的基本操作流程,尤其是开发环境的使用; 2) 参考实验指导和示例工程掌握5509芯片A/D的C语言基本控制流 程; 3) 仔细阅读工程的源程序,做好注释,为后期开发做好系统采集前端 设计的准备。 ⑶.系统集成,实现硬件频谱分析 1) 整合前两个工程,实现连续信号的频谱分析工程的构建;

江苏大学plc课程设计

PLC原理课程设计 一、车辆出入库管理PLC梯形图控制程序设计与调试 二、带数显的温度控制 班级: 姓名: 学号:31105010 指导老师:刁小燕黄永红

目录 一、车辆出入库管理PLC梯形图控制程序设计与调试 1、设计任务 2、程序流程图 3、I/O分配表 4、I/O接线图 5、梯形图 二、带数显的温度控制 1、设计任务 2、程序流程图 3、I/O分配表 4、I/O接线图 5、梯形图

三、PLC课程设计心得 车库车辆出入库管理PLC梯形图控制程序设计与调试 一、设计任务 1.控制要求: (1)入库车辆前进时,经过1#传感器→2#传感器后,计数器A 加1,后退时经过2#传感器→1#传感器后,计数器B减1;(计数器B 的初始值由计数器A送来)只经过一个传感器则计数器不动作(2)出库车辆前进时,经过2#传感器→1#传感器后,计数器B 减1,后退时经过1#传感器→2#传感器后,计数器A加1;只经过一个传感器则计数器不动作 (3)车辆入库或出库时,均应有警铃报警(可分别设置),定时3s (4)可从两个七段数码管上显示目前仓库中有几部车 (5)仓库启用时,先对所有用到的存储单元清零,并应有仓库空显示

(6)若设仓库容量为12辆车,则仓库满时应报警并显示。 2、设计背景 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大量的使用自动化控制,不仅节约了人力资源,而且很大程度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又进一步的促进了生产力快速发展,并不断的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目前,可编程控制器PLC主要是朝着小型化、廉价化、标准化、高速化、智能化、大容量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形成工业控制机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Field bus Control System),这将使PLC的功能更强,可靠性更高,使用更方便,适用范围更广。 本设计是基于PLC的车辆出入库管理系统,采用两位LED来显示车库内车辆的实际数量。使用两个光传感器来监控车辆的进出并完成计数工作,车辆进入时经过两个传感器使显示数字加一,车辆外出时经过两个传感器使显示数字减一,但当车辆只经过一个传感器时不计数。 为了防止意外计数错误,本系统采用反复程序校验,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首先,注意控制两个传感器之间的距离,用程序验证进出车库的是否是车辆,当人通过传感器时不计数;其次,采用逻辑互锁方式,启动加计数则要锁定减计数,产生加计数脉冲时则要锁定减计数脉冲,如此以保证可靠性;最后,及时的进行复位处理,以免车辆在传感器附近作往返运动时错误计数。 本设计用于停车场可以使得车主轻松地判断出某停车场内是否还有空车位,还有多少空车位,以便选择是否在此停车场停车,大大方便了车主的寻找车位问题。因此该设计具有一定的经济和推广价值。 二、程序流程图

DSP实验报告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D S P技术与综合训练 实验报告 班级 08通信1W 姓名丁安华 学号 08313115 指导老师倪福银刘舒淇 2011年09 月

目录 实验一 LED演示 1.1.实验目的 -------------------------------------------------P2 1. 2.实验设备-------------------------------------------------P2 1. 3.实验原理-------------------------------------------------P2 1. 4.实验程序设计流程------------------------------------------P3 1. 5.实验程序编写----------------------------------------------P4 1. 6.实验步骤-------------------------------------------------P7 1. 7.实验结果与分析--------------------------------------------P7实验二键盘输入 2.1.实验目的 -------------------------------------------------P8 2.2.实验设备-------------------------------------------------P8 2. 3.实验原理-------------------------------------------------P8 2. 4.实验程序设计流程------------------------------------------P9 2. 5.实验程序编写----------------------------------------------P10 2. 6.实验步骤-------------------------------------------------P14 2. 7.实验结果与分析--------------------------------------------P14实验三液晶显示器控制显示 3.1.实验目的 -------------------------------------------------P15 3.2.实验设备-------------------------------------------------P15 3.3.实验原理-------------------------------------------------P15 3. 4.实验程序设计流程------------------------------------------P17 3. 5.实验程序编写----------------------------------------------P18 3. 6.实验步骤-------------------------------------------------P22 3. 7.实验结果与分析--------------------------------------------P23实验四有限冲激响应滤波器(FIR)算法 4.1.实验目的 -------------------------------------------------P23 4.2.实验设备-------------------------------------------------P23 4.3.实验原理-------------------------------------------------P24 4.4.实验程序设计流程------------------------------------------P25 4. 5.实验程序编写----------------------------------------------P25 4. 6.实验步骤-------------------------------------------------P27 4. 7.实验结果与分析--------------------------------------------P28

PLC课程设计完整版

一、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设计目的 PLC课程设计A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学生修完《可编程序控制器 A》理论课程后,进行的实践教学。通过课程设计既能验证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与设计能力,使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得以在实践中运用,做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在本专业上具体应用的设计过程和实现方法; 2)加深对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应用、编程的进一步理解; 3)结合对有关顺序控制系统和保护控制系统的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实现过程加深对 PLC控制系统的理解与掌握; 4)拓展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在相关行业中应用的相关知识。 设计任务 本次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在研究喷雾干燥塔系统的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基于 M340 PLC 对喷雾干燥塔控制系统硬件设计,编写喷雾干燥塔控制系统下位机软件,并对控制系统进行调试。本课程设计为后续实践课程《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的下位机部分,并与《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的上位机程序设计组成一套完整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实践环节体系。 二、控制对象喷雾干燥塔的分析 喷雾干燥塔背景描述 喷雾干燥塔将液态的料浆经喷枪雾化后喷入干燥塔内,干燥塔利用燃料燃烧的能量将鼓风机送入的空气进行加热;热空气在干燥塔内将雾化的料浆干燥为超细颗粒粉态成品。粉状成品在塔内利用旋风分离原理从热空气中分离出来,有塔的底部翻版阀定期排入收集袋中的合格原料。热空气则通过布袋除尘器除尘后排除。喷雾干燥塔控制系统主要由燃烧、干燥、投料、除尘等几个主要部分组成。主要用于把液态原料制备成固体粉末原料的设备。它被广泛得使用于化工、食品、陶瓷等诸多行业,作为原料或成品加工的设备,该设备一般都作为一套相对独立的系统进行成套供应。 喷雾干燥塔工艺流程简介

DSP实验报告

实验一 程序的控制与转移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条件算符的使用。 2、掌握循环操作指令(BNAZ )和比较操作指令(CMPR ) 二、实验设备 计算机、ZY13DSP12BD 实验箱、5402EVM 板。 三、实验原理 程序控制指令主要包括分支转移、子程序调用、子程序返回、条件操作及循环操作等。通过传送控制到程序存储器的其他位置,转移会中断连续的指令流。转移会影响在PC 中产生和保护的程序地址。其中转移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的,一种是有条件的,另一种是无条件的。 四、实验内容 编写程序,实现计算y= ∑=5 1 i i x 的值。 五、实验步骤 1、用仿真机将计算机与ZY13DSP12BD 实验箱连接好,并依次打开实验箱电源、仿真机电源,然后运行CCS 软件。 2、新建一个项目:点击Project -New ,将项目命名为example2,并将项目保存在自己定义的文件夹下。 3、新建一个源文件example2.asm 。将该文件添加到工程example2.pjt 中。 4、在工程管理器中双击example2.asm ,编写源程序: .tiltle ”example2.asm ” .mmregs STACK .usect ”STACK ”,10H ;堆栈的设置 .bss x,5 ;为变量分配6个字的存储空间 .bss y,1 .def start .data table: .word 10,20,3,4,5 ;x1,x2,x3,x4,x5 .text Start: STM #0,SWWWSR ;插入0个等待状态 STM #STACK+10H,sp ;设置堆栈指针 STM #x,AR1 ;AR1指向x RPT #4 ;下一条被重复执行5遍 MVPD table,*AR1+ ;把程序存储器中的数据传送到数据存储器 LD #0,A ;A 清零 CALL SUM ;调用求和函数 end: B end SUM: STM #x,AR3 ;AR3指向x STM #4,AR2 ;AR2=4 loop: ADD *AR3+,A ;*AR3+A-->A,然后AR3+ BANZ loop,*AR2- ;如果AR2的值不为0,则跳到loop 处;否则执行下一条指令 STL A,*(y) ;把A 的低16位赋给变量y

2010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机械设计(附答案)

江苏大学2010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机械设计 一.填空题 1.在基本额定动载荷C下,滚动轴承工作转而不发生点蚀失效,其可靠度为90%。2.在圆柱齿轮传动中,齿轮直径不变而减小模数m,使轮齿的弯曲强度、接触强度及传动的工作平稳性。 3.有一普通圆柱蜗杆传动,已知蜗杆头数Z1=1,蜗杆轮齿螺旋线方向为右旋,其分度圆柱上导程角γ=5042'38'',蜗轮齿数Z2=45,模数m=8mm,压力角αt=200,传动中心距a=220mm,则传动比i=,蜗杆直径系数q为,蜗杆分度圆柱直径d1=mm,蜗轮螺旋角β=。 4.普通v带传动中,已知预紧力F0=2500N,传递圆周力F e=800N,若不计带的离心力,则工作时的紧边拉力F1为,松边拉力F2为。 5.链轮的转速,节距,齿数越少,则链传动的动载荷就越大。 6.当轴上零件需在轴上作距离较短的相对滑动,且传递转矩不大时,应用键联接,当轴上零件需在轴上作距离较长的相对滑动,应用键联接。 7.某受预紧力F0 和轴向工作拉力F的紧螺栓联接,如果螺栓和被联接件刚度相等,预紧力F0=8000N,在保证接合面不产生缝隙的条件下,允许的最大工作拉力F=N。二.选择题 1.在绘制零件极限应力的简化线图时,所必需的已知数据有。 A.σ-1σ0KσψσB.σ-1σS Kσψσ C.σ-1 σS KσD.σ-1σSσ0ψσ 2.采用普通螺栓连接的凸缘联轴器,在传递转矩时,。 A. 螺栓的横截面受剪切 B. 螺栓与螺栓孔配合面受挤压 C. 螺栓同时受剪切与挤压 D. 螺栓受拉伸与扭转作用 3.由试验知,有效应力集中、绝对尺寸和表面状态只影响零件的。 A.应力幅σa B.平均应力σm; C.应力幅和平均应力D.最小应力σmin 4.蜗轮轮齿常用材料是。 A. 40Cr B.GCrl5

PLC课程设计完整版DOC

一、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1.1 设计目的 PLC课程设计A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学生修完《可编程序控制器 A》理论课程后,进行的实践教学。通过课程设计既能验证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与设计能力,使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得以在实践中运用,做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在本专业上具体应用的设计过程和实现方法; 2)加深对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应用、编程的进一步理解; 3)结合对有关顺序控制系统和保护控制系统的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实现过程加深对 PLC控制系统的理解与掌握; 4)拓展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在相关行业中应用的相关知识。 1.2 设计任务 本次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在研究喷雾干燥塔系统的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基于 M340 PLC 对喷雾干燥塔控制系统硬件设计,编写喷雾干燥塔控制系统下位机软件,并对控制系统进行调试。本课程设计为后续实践课程《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的下位机部分,并与《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的上位机程序设计组成一套完整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实践环节体系。 二、控制对象喷雾干燥塔的分析 2.1喷雾干燥塔背景描述 喷雾干燥塔将液态的料浆经喷枪雾化后喷入干燥塔内,干燥塔利用燃料燃烧的能量将鼓风机送入的空气进行加热;热空气在干燥塔内将雾化的料浆干燥为超细颗粒粉态成品。粉状成品在塔内利用旋风分离原理从热空气中分离出来,有塔的底部翻版阀定期排入收集袋中的合格原料。热空气则通过布袋除尘器除尘后排除。喷雾干燥塔控制系统主要由燃烧、干燥、投料、除尘等几个主要部分组成。主要用于把液态原料制备成固体粉末原料的设备。它被广泛得使用于化工、食品、陶瓷等诸多行业,作为原料或成品加工的设备,该设备一般都作为一套相对独立的系统进行成套供应。 2.2 喷雾干燥塔工艺流程简介

江苏大学机械设计考研复习题

机械设计复习题一 一、填空及选择填空:把答案写在题中的空格里( 每空2分, 共26分) 1、工程上常用的螺纹联接的防松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滚动轴承的基本额定寿命L h10是指_______________。 3、阿基米德蜗杆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4、带传动中,带每转一周受____________应力、_________应力和________应力作用,最大应力发生在 ________________。 5、在闭式软齿面齿轮传动中(无冲击载荷),按________设计,按________校核 A.齿根弯曲疲劳强度 B.齿根弯曲静强度 C.齿面接触疲劳强度 D.齿面接触静强度 二、说明下列滚动轴承代号的意义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总计16分) 1、6209 2、7311AC/P4/DF 3、30420/P2/DB 4、N220/P5 三、计算题(共30分) 1、.图示托架受铅垂力F (N ),托架与托体之间的摩擦系数为μs,,可靠系数K f =1,螺栓与被联 接件的相对刚度为0.2,螺栓材料的许用应力为[σ],按步骤列出螺栓根径d 1的计算式。(14分) 2、一轴上有一对30204圆锥滚子轴承,轴承受载荷N F R 5400=,N F A 2700=n=1250r/min ,运转时有轻微冲击 1.1=p f ,试计算这对轴承当量动载荷p 和寿命L 10h 。轴承参数:d=20mm ; N C r 305000=; N C r 28200=;35.0=e ;Fa/Fr ≤e ,x=1,y=0;Fa/Fr>e ,x=0.4,y=1.7,[注: )2/(Y F F r s =] (本题16分) F F 1 2 四、分析题(18分) 图示蜗杆-斜齿轮传动,已知蜗杆为左旋,转向如图示,蜗杆m =8mm ,d 1=64mm(q =8),z 1=2,z 2=42,蜗杆输入转矩T 1=38000N .mm ,蜗杆传动效率h =0.75。

东南大学MCU综合课程设计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MCU技术及课程设计》 数字钟设计报告 姓名:学号: 专业:自动化实验室: 组别:同组人员: 设计时间:2015年6月1日——2015年6月17日 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目录 一.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3) 二. 原理设计 (3) 三. 方案实现与测试,实验流程图,可采用c语言实现 (8) 四.分析与总结 (9)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1.可设定时间初始值; 2.能够使用按键调整时间的时分位; 3.使用段式LCD显示。 二.原理设计 MSP430的液晶显示有静态、2MUX、3MUX、4MUX四种显示模式,而最常用还是4MUX 模式。通俗讲,就是有四个公共端(相当于数码管扫描显示的位选端)、若干个驱动端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最大优点就是能使用最少的引脚提供最多的液晶显示段。图1表示了4MUX显示模式下的公共端与驱动端,其中(a)说明了一个”8”字的四个公共端,(b)说明了两个驱动端,当分别给公共端与驱动端液晶信号时,就显示对应的数码。 图一 在MSP430系列能驱动液晶显示的单片机中,专门开辟了一片存储空间(LCDMEM1~LCDMEM20)存放要显示的信息,被称为液晶显示缓存,简称液晶显存。MSP430F6638共有20字节单元液晶显存,如果使用4MUX方式显示,可以显示160段液晶笔画。这时,每个显存将对应两个驱动端。图2表示了在4MUX方式下的液晶显存、液晶显示、液晶驱动端之间的对应关系。 段式LCD的驱动方法基本上和数码管是不太一样的,数码管只要给电和选通就亮。 但是段式LCD的驱动是靠两部分组成的:

第一部分是不间断的电压脉冲,这个电压脉冲还是被分为好几个电压等级了,如果你用的是1/4duty1/3偏压的话,那么就要有四个电压等级。也就是VCC---2/3VCC--1/3VCC---GND 这几个电压等级直接可以用电阻进行分压得到,然后直接和430单片机的R03---GND; R13----1/3VCC;R23---2/3VCC;R33---VCC这样直接连接就可以了。这样电压等级就有了,具体在里面生成的电压等级脉冲,MSP430是可以自己生成的,不用我们担心了。 COM0--COM3就这些个电压等级的输出管脚。直接连上LCD屏的COM0---COM3就可以了。 第二部分是选通管脚选通管脚也就是LCD上面的SEG1----SEG12,和MSP430F6638的SEG0---SEG11直接相连,硬件电路如下: JP5是用一个跳帽来控制背光(由于板卡IO口有限),把跳帽跳上段式LCD背光打开。 2段式LCD驱动编写步骤: 首先要明白每个输出管脚何时输出和输出什么,这样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字形。 MSP430F6638自带有对多达160图块进行对比度控制的集成LCD驱动器,有LCD段码寄存器,就是说你只要把这些你要显示的字形(当然如果你只想显示数字的话,只用存0-9这几个字码就可以了),段码寄存器的地址是从091H开始------到0A4H每个地址里面可以放一个8位,每一位对应于液晶上面的一段,所以说一个地址对应于液晶上面就是一个字。(一个字的段码也是8位的) 这样的话,我们只要将要显示的一个数字的编码发到这个单片机的断码寄存器里面,就可以直接显示了,是通过COM口的脉冲波形同时将寄存器里面的段进行耦合,产生压差,LCD 只有产生压差才能点亮。一直提供一个不变的高电平是要烧坏液晶的,这就是和数码管区别的地方。不过这些脉冲430单片机已经帮我们做好了。 总体的步骤就是,我们将LCD的段码先整理好,然后放在一边备用,等到你想显示某个数据的时候,只要将这个8位的段码直接写入单片机留给你的LCD寄存器写入端口数组就可以了。 在MSP430F6638里面也就是LCDMEM[];[]中应该写的是要显示的位,这个位是数码管上面的位置,比如你想显示液晶上面的第2位数,先不说要显示的内容是什么,这里的位选应该是LCDMEM[1],因为是从0开始的,所以第二位应该是LCDMEM[1].(从091H开始------到0A4H每个地址都可以存一个8段)然后说显示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