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_吴财芳

收稿日期:2010-08-15

作者简介:吴财芳(1976-),男,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煤层气开发技术研究所所长,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秦勇(1957-),男,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教育部“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研天地·

“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

——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

吴财芳1

,秦 勇

2

(1.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

2.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徐州 221116)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事业蓬勃发展,这就要求高等教育能够培养出新型的煤层气专业人才。中国矿业大学目前已经具备了开设“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已经具备了所有条件,包括坚实的专业基础、雄厚的师资力量、优越的学习条件、良好的校园环境以及乐观的就业形势。中国矿业大学将在“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的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作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关键词: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专业特色;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154(2010)05-0110-03

煤层气是与煤炭资源密切共生的非常规天然气,是21世纪极具前途的洁净能源。将煤层气作为一种新的矿种进行开发利用,对煤矿安全生产、减少大气污染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煤层气事业方兴未艾,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为高校开办煤层气勘探与开发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本文将以中国矿业大学“煤及煤层气专业”的建设为例,分析并阐述该专业建设的学科基础及人才培养条件,为国内该相关专业的建设提供借鉴。

一、煤层气产业的发展,要求高等教育培养新型的煤层气专业人才

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均对我国煤炭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煤层气(瓦斯)工程是集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煤矿安全于一体的新兴领域,是基于地质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研究、应用型工科专业。

煤层气是一种非常规的天然气资源,它既是高效、洁净的能源和化工原料,同时又是煤矿生产的一个重大安全隐患,采矿工业排出的瓦斯气体同时还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煤层气与煤矿床的相伴而生,但我国已将煤层气(瓦斯)确定为一种独立的新矿种,其资源量为36.8万亿m 3(据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曾经

委托中国矿业大学秦勇教授研究有关煤矿开采煤层气含量下限问题(2006年),即先采气后采煤的规范问题。

我国在“六五”期间开始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七五”初期启动了煤层气开发试验和地质条件研究。此后经连续三个五年计划努力,极大地深化了对中国煤层气基本地质条件的认识,并在勘探与开发试验上取得历史性突破。商业性生产能力初步形成,煤层气产业已步入商业性开发的启动阶段。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急需大量的该领域的研究人才,但全国至今仅有中国地质大学在2006年开设了“煤与煤层气工程”本科专业,沈阳理工大学于2006年开设了煤层气工程方向。

中国矿业大学是目前国内惟一一所以“矿业”命名的“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在煤炭开采及综合利用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成就。煤层气作为煤的相伴矿产,理应是其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有义务为该新兴产业培育高级专门人才。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院多年来一直从事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培养了多名该研究领域的博、硕士研究生,但由于规模较小,远远赶不上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另外,从国内外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来

110— 2010年9月 第28卷 第5期 煤炭高等教育 M EIT AN HIG HER ED U CA T ION

Sep.,2010

V o l.28 No.5

DOI:10.16126/https://www.360docs.net/doc/d514775813.html, k i .32-1365/g4.2010.05.003

看,其专业设置都在相互渗透,这是必然趋势。中国矿业大学的专业设置长期以来以工科为主,工科教学和科研实力很强,但专业之间交叉、渗透不够,不利于新型人才的培养,不利于科研水平和办学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因此,增设煤层气专业,不仅可促进煤层气地质、煤层气开发、矿山安全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也利于学校培养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型人才,有利于学校综合实力的提高,同时也与学校建设多科性、研究型的高水平大学的目标相适应。

二、煤层气专业的学科支撑条件已经成熟

中国矿业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前煤田地质与勘探等专业)成立于1950年,是原煤炭系统培养煤田地质人才最早的专业之一。1981年该专业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博士学位授权点之一,1988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国家级重点学科,2001年再次被教育部批准为“矿产普查与勘探”国家级重点学科,是中国矿业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和国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之一,2005年获得“地质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整体授予权。地质工程专业连续几年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等研究机构排名本专业全国第一名,2005年通过江苏省品牌专业专家组的验收。

为保证“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的建设和本科生培养质量,2004年前,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院能源所就进行过调研工作,重新修订了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并制订了“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将地质工程、安全工程和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经过几年来有针对性地建设,目前中国矿业大学具备了煤层气专业设置的所有条件,具体如下:

1.坚实的专业基础。如上所述,中国矿业大学的地质学科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专业优势,具有成熟的煤层气专业建设条件。

2.雄厚的师资力量。目前,本专业共有教师和教辅人员3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4人,教授15人,副教授9人,高级工程师4人,讲师1人,实验师2名,助教2人;21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具有硕士学位,其中3人在读博士研究生;35岁及以下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达100%,45岁以下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占71%。总之,拥有一支研究方向覆盖面广、研究特色突出、充满生机的学术队伍,形成了以中青年博士学位获得者为主体的师资队伍,为本专业教学和学科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3.优越的学习条件。专业建设经费逐年增加,由原来的每年十几万元增加到现在的每年100万元。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实验课开出率达100%,具备培养了煤层气勘探与开发专业本科生的实验、实习条件。

4.乐观的就业形势。良好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乐观的就业形势,为本专业的增设带来机遇。我国目前从事煤层气(瓦斯)勘探开发活动的单位有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山西蓝焰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煤田地质局及其煤田地质勘探单位、各大矿务局及地方煤炭工业公司。国外投资企业和大学包括美国Greek公司、奥瑞安能源国际有限公司、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立大学等,它们迫切需要煤层气方面的研究人才和技术人才。最近几年我校地质工程专业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方向的毕业生供求比达1:20以上,其中有部分毕业生就进入了煤层气研究和开发领域工作,这也说明了煤层气地质人才的紧缺。煤炭系统的矿务局或地质勘探单位迫切需要培养和吸收大量的具有掌握一定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应用能力的煤层气(瓦斯)工程方面的综合性技术人才,有许多单位都诚恳地敦促和希望高等院校尽快设置煤层气专业,以满足煤层气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5.良好的校园氛围和外部环境。中国矿业大学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是煤及煤层气专业科研与人才培养重要基础条件。中国矿业大学办学历史长,在诸多行业中有着良好的信誉,与国内外几乎所有的煤层气生产、科研单位都保持着广泛的业务联系和深厚的友谊。应该说,这些也都是中国矿业大学设置和办好该专业的有利条件。

三、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建设设想

“煤及煤层气工程”的专业特色是地质学专业、矿井通风专业、化工专业的相互融合,培养既懂煤层气(瓦斯)基础地质理论,掌握了煤层气(瓦斯)勘探开发技术,又了解煤层气(瓦斯)利用方法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如下:本专业培养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煤层气及煤炭资源地质勘探与开发、煤层气工程规划、设计与管理、煤层气多层次抽采与综合利用、煤炭安全开采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生产企业、科研机构和学校从事与煤层气及煤炭资源领域相关的地质勘探与开发、科学研究、管理和教学工作,在

111

煤炭高等教育 第28卷

煤炭、石油、国土资源行业从事地面和井下的煤层气工程规划、设计、开发与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煤层气及煤炭资源的地质勘探与开发、煤层气工程规划设计与管理、以及煤矿安全开采与煤层气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研训练。毕业生主要面向煤炭、油气、地矿,以及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与煤及煤层气工程领域相关的地质勘探与开发、工程规划与设计、科学研究、管理和教学等工作。

“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的主干学科为“地质学”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核心课程包括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工程流体力学、煤层气抽采技术、煤岩与煤化学、煤层气地质学、钻井与完井工艺学、地下水动力学、钻井与完井液、煤层气储层模拟技术。总计198.5学分,其中理论教学总时数为2432学时,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总周数为47周。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Th e Professional Setting and Perso nnel Training of“Coal

and Coaled Methane Pro ject”

——A Case Study of China U niv 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W U Cai-fang1,Q IN Yong2

(1.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arth Sciences,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 uzhou221116,China;

2.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 uzhou221116,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 ear s,the dev elo pment o f China’s co albed methane explor atio n w as g row ing v ig o ro usly, which requires hig her educa tio n to dev elop a new ty pe o f coal and coaled methane pro fessio na ls.China U niv ersity o f M ining a nd T echnolog y has already po ssessed all the conditio ns to set up with th e pro fessio n o f “coa l and coaled methane e ngineering”,including a so lid pro fessio na l fo unda tio n,ex cellent faculty,ex cellent lea rning conditio ns,a g oo d ca mpus enviro nment and the optimistic em ploy ment situation.China U niv ersity o f M ining and T ech no lo gy will make fur ther r esea rch a nd practice in the pro fession o rientation,t raining o bjectiv es and cur riculum sy stem co nstructio n of the pro fession majo r”coal and coa led methane eng ineering”,a nd so.

Key words:coal and CBM Eng ineering;professio na l charac teristics;Cour se

(责任编辑 王希鹏)—

112

第5期 吴财芳,秦 勇/“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