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黄连性味归经、功效作用及应用

中药黄连性味归经、功效作用及应用

中药黄连功效分类

清热燥湿类中药

中药黄连说明

中药黄连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根茎。以上三种分别称味连、雅连、云连。黄连多系栽培,产于我国中部、南部各省,以四川、云南产量较大。生用或姜汁炒用。

中药黄连性味归经、黄连功效及主治

黄连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胃、肝、大肠经。

黄连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连主治:用于胃肠湿热,呕吐,泻痢,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疮疡肿毒,脓耳,湿疮,胃火牙痛。

中药黄连作用

1、抗菌作用

2、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3、抑制病毒作用

4、扩张血管作用,

5、抗心率失常

6、利胆作用

7、能胃粘膜损伤和溃疡有保护作用

8、抑制血栓形成

中药黄连功效的应用(仅供参考)

1、中药黄连大苦大寒,善清中焦湿热。对胃肠湿热所致的泄泻、痢疾、呕吐最为常用。用于泄泻、痢疾发热者,常与黄芩、葛根配伍,如葛根黄芩黄连汤;兼气滞腹胀疼痛,大便不爽者,与木香配伍,即香连丸。用于胃热呕吐,常与陈皮、竹茹配伍,如黄连橘皮竹茹半夏汤;由肝火犯胃而致呕吐者,常与吴茱萸配伍,即左金丸。

2、中药黄连清热泻火力强,尤以泻心经实火见长,且能解毒。用于温热病,热邪内盛,高热神昏等证,常与黄芩、黄柏配伍,如黄连解毒汤。用于心火亢盛,扰动心神,心烦失眠,甚则狂燥不宁者,常与阿胶、黄芩配伍,如黄连阿胶鸡子黄汤。用于热邪迫血妄行,吐血、衄血者,常与大黄、黄芩配伍,以清心泻火、凉血止血,如泻心汤。

3、中药黄连泻火解毒力强。用于热毒疮疡,常与山栀、连翘配伍,如黄连解毒汤。用于耳道流脓,可配冰片、枯矾研粉外用;用于皮肤湿疮,可用黄连研粉,制成软膏外涂。亦可用于目赤肿痛之证。黄连还可用于胃火牙痛,常与石膏、升麻、生地黄配用,如清胃散。

中药黄连用法用量参考

中药黄连大苦大寒,过量或服用过久,易败胃。素体脾胃虚寒者当慎用。煎服或入丸散剂用。外用适量。用量:3-10克。

黄连

中华本草》:黄连 药材名称黄连 拼音HuánɡLián 英文名Coptis Root, Golden Thread 别名王连、支连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1.《别录》:黄连,生巫阳川谷及蜀郡、太山。二月、八月采。 2.陶弘景:黄连,今西间者色浅而虚,不及东阳、新安诸县最胜。临海诸县者不佳。用之当布裹去毛,令如连珠。俗方多疗下痢及渴。 3.《唐本草》:黄连,蜀道者粗大节平,味极浓苦,疗渴为最;江东者节如连珠,疗痢大善。今澧州者更胜。4.《四声本草》:黄连,今出宣州绝佳,东阳亦有,歙州、处州者次。 性味苦;寒 归经心;肝;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燥湿;解毒。主热病邪入心经之高热;烦躁;谵妄或热盛迫血妄行之吐衄;湿热胸痞;泄泻;痢疾;心火亢盛之心烦失眠;胃热呕吐或消谷善饥;肝火目赤肿痛;以及热毒疮疡;疔毒走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聤耳;阴肿;痔血;湿疹;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g;研末,每次0.3-0.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或熬膏;或浸汁用。 注意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肾泻,均应慎服。 复方①治心烦懊憹反复,心乱,怔忡,上热,胸中气乱,心下痞闷,食入反出:朱砂四钱,黄连五钱,生甘草二钱半。为细末,汤浸蒸饼,丸如黍米大。每服一十丸,食后时时津唾咽下。(《仁斋直指方》黄连安神丸) ②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一云三挺)。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台,日三服。(《伤寒论》黄连阿胶汤) ③治心肾不交,怔忡无寐:生川连五钱,肉桂心五分。研细,白蜜丸。空心淡盐汤下。(《四科简效方》交泰丸) ④治心经实热:黄连七钱,水一盏半,煎一盏,食远温服。小儿减之。(《局方》泻心汤) ⑤治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二两,黄连一两。上二陈,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伤寒论》大黄黄连泻心汤) ⑥治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洗),桥楼实大者一枚。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楼,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伤寒论》小陷胸汤) ⑦治大热盛,烦呕,呻吟,错语,不得卧:黄连三两,黄芩、黄柏各二两,栀子十四枚(擘)。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忌猪肉、冷水。(《外台秘要方》黄连解毒汤) ⑧治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三两,甘草三两(炙),干姜三两,桂枝三两(去皮),人参二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伤寒论》黄连汤) ⑨治呕吐酸水,脉弦迟者: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黄连,水煎服。(《症因脉治》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黄连别称味连、川连、鸡爪连等,为毛茛科黄连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味入口极苦,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对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痈肿疔疮等症有治疗作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黄连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吧! 黄连的药用价值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痈肿疔疮。 黄连的药用功效 1、清热去火:黄连苦寒,泻火解毒功效很强,凡是湿热阻滞证,温病高热,烦躁不安等都可使用,治疗湿热常配以半夏、瓜萎等,治疗火热常配以朱砂、地黄等。 2、抗菌消炎:黄连素对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及白喉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的作用最强,对消化道炎症也有效果。 3、降低血糖:黄连素对血糖的调控与药物的计量和给药的方式有关,在治疗糖尿病时适当在静脉滴水中加少量黄连素能明显降低血糖,但是静脉滴注量不能过高。

黄连的药用禁忌 1、凡阴虚烦热、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泄泻慎服。 2、黄芩、龙骨、理石为之使,恶菊花、芫花、玄参、白鲜皮,畏款冬,胜乌头。 3、肠胃有寒及伤寒下早、阴虚下血及损脾而血不归元者皆不可用。 黄连的食用方法 1、黄连解毒汤:黄连9克,黄芩、黄柏各6克,栀子9克,将四味一同放入砂锅中,水煎30分钟,取汁即可,每日1剂,分2次温服。 2、黄连粥:黄连10克,白糖15克,粳米50克,加水熬煮成粥。每日早晚食用。 3、黄连炒冬瓜:黄连10克,冬瓜250克,食盐、味精各2克,酱油、料酒各5毫升,葱花、姜末各6克,炒制,佐餐食用。 4、黄连蒸猪肚:黄连10克,猪肚250克,食盐、味精各2克,葱花、姜末各6克,酱油、料酒各5毫升,蒸至猪肚熟透即可出锅,佐餐食用。 5、黄连三子茶:黄连5克,女贞子、枸杞子、沙苑子各10克,将几味放入保温杯中,以适量沸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左右即可饮用。黄连的相关论述 1、《本草图经》:黄连治目方多,而羊肝丸尤奇异。盖眼目之病,皆血脉凝滞使然,故以行血药合黄连治之。血得热则行,故乘热洗也。

说说中药黄连

说说中药黄连 提起黄连,就一个字:苦! 所有有关黄连的歇后语,也都离不开一个苦字。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老太太吃黄连——苦口婆心苦胆煮黄连—— 苦不堪言黄连树下弹琵琶——苦中作乐苦瓜藤攀黄连树——苦命相连黄连拌苦瓜——苦上加苦黄连树下喊上帝——叫苦连天黄连拌生姜——辛苦了黄连打官司——诉苦《红楼梦》中王熙凤向人言:黄连木做棒槌,外面光鲜里面苦啊!此物给我们一个暗示:黄连真的好苦哇,这世界上似乎没有比黄连更苦的的植物了。谁都想和黄连撇的远远的,如果不是实在没有办法,是没人愿意吃黄连的——那是自讨苦吃。黄连大苦大寒,虽然名声不好,但能清热解毒。苦寒之药在中医里都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相当于西医的抗生素,抗生素往往只能杀死细菌,对病毒毫无作用。而现在医学研究发现,但凡清热解毒的中药,不仅能杀死细菌,也能杀死病毒,有一种药,叫抗病毒口服液,就是利用了中药有杀死病毒的原理。黄连是一味不离我们左右的常用药,我们时常能见到它的影子,三黄片、黄连上清丸、黄连素片、黄连阿胶汤等等都离不开它。黄连为小檗科鲜黄连属植物。黄连根黄花黄实黄,皆具土色,四月开花,六月结实,七月根紧,根株丛延,蔓引相属,有数百株共一茎者,故名黄连。按照

炮治方法分姜连、川黄连、姜黄连、姜川连、姜制黄连、萸连、萸黄连、炒黄连、吴萸黄连、酒连、酒黄连、酒饮连、猪胆汁炒黄连、盐炒黄连、黄连炭、姜汁炒川连、尾连等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黄连虽苦,都是人们对它的评价。它在山野之中默默的生长着,开花,结果,一任风雨雪霜,却从未开口言苦。真正的苦,是说不出的,像黄连一样。心似黄连,苦着,坚强着,美丽着。从未自怨自艾,从未自叹自弃,从未怨天尤人,从未叫苦连天。

中药黄连性味归经、功效作用及应用

中药黄连性味归经、功效作用及应用 中药黄连功效分类 清热燥湿类中药 中药黄连说明 中药黄连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根茎。以上三种分别称味连、雅连、云连。黄连多系栽培,产于我国中部、南部各省,以四川、云南产量较大。生用或姜汁炒用。 中药黄连性味归经、黄连功效及主治 黄连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胃、肝、大肠经。 黄连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连主治:用于胃肠湿热,呕吐,泻痢,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疮疡肿毒,脓耳,湿疮,胃火牙痛。 中药黄连作用 1、抗菌作用 2、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3、抑制病毒作用 4、扩张血管作用, 5、抗心率失常 6、利胆作用 7、能胃粘膜损伤和溃疡有保护作用 8、抑制血栓形成 中药黄连功效的应用(仅供参考) 1、中药黄连大苦大寒,善清中焦湿热。对胃肠湿热所致的泄泻、痢疾、呕吐最为常用。用于泄泻、痢疾发热者,常与黄芩、葛根配伍,如葛根黄芩黄连汤;兼气滞腹胀疼痛,大便不爽者,与木香配伍,即香连丸。用于胃热呕吐,常与陈皮、竹茹配伍,如黄连橘皮竹茹半夏汤;由肝火犯胃而致呕吐者,常与吴茱萸配伍,即左金丸。

2、中药黄连清热泻火力强,尤以泻心经实火见长,且能解毒。用于温热病,热邪内盛,高热神昏等证,常与黄芩、黄柏配伍,如黄连解毒汤。用于心火亢盛,扰动心神,心烦失眠,甚则狂燥不宁者,常与阿胶、黄芩配伍,如黄连阿胶鸡子黄汤。用于热邪迫血妄行,吐血、衄血者,常与大黄、黄芩配伍,以清心泻火、凉血止血,如泻心汤。 3、中药黄连泻火解毒力强。用于热毒疮疡,常与山栀、连翘配伍,如黄连解毒汤。用于耳道流脓,可配冰片、枯矾研粉外用;用于皮肤湿疮,可用黄连研粉,制成软膏外涂。亦可用于目赤肿痛之证。黄连还可用于胃火牙痛,常与石膏、升麻、生地黄配用,如清胃散。 中药黄连用法用量参考 中药黄连大苦大寒,过量或服用过久,易败胃。素体脾胃虚寒者当慎用。煎服或入丸散剂用。外用适量。用量:3-10克。

《中药学》学习笔记:清热燥湿药之黄连

《中药学》学习笔记:清热燥湿药之黄连 《本经》 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或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 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 的根茎。生用、姜炙、酒炙、吴茱萸水炒用。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效与应用】 《本草纲目》:黄连大苦大寒,用之降火燥湿,中病即当止。岂可久服,使肃杀之气常行,而伐其发生冲和之气乎?歧伯言: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攻。久而增气,物代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王冰注:酸入肝为温,苦入心为热,辛入肺为清,咸入肾为寒,甘入脾为至阴而四气兼之,皆增其味而益其气,故各从本脏之气为用。所以久服黄连、苦参反热,从火化也,余味皆然。久则脏气偏胜,即有偏绝,则有暴夭之道。是以绝粒服饵之人不暴亡者,无五味偏助也。况眼疾本于肝热,肝与心为子母,心火,肝亦火也,肾孤脏也,人患一水不胜二火,岂可久服苦药,使心有所偏胜,是以火救火,其可乎? 《药鉴》:气寒味苦,气薄味厚,无毒,沉也,阴也。手少阴药也。以姜汁炒肜,则止呕吐,清心胃。且治一切时气,又解诸般热毒秽毒及肿毒疮疡、目疾之暴发者。盖黄连得姜汁制,则和其寒而性轻折,且少变其性,以引至热处,而使之驯化,正经所谓热因寒用是也。与木香同用,为腹痛下痢要药。吴茱萸同用,乃吞吐酸水神方。同枳

壳治血痔,同当归治眼疾。佐桂蜜,使心肾交于顷刻。入姜辛,疗心肺妙于须臾。欲上清头目口疮之类,酒炒为佳。欲泻解痘疮之毒,桔梗、麻黄汁炒之,取其达表而解之也。实火同朴硝,虚火用酽醋,痰火用姜汁,伏火用盐汤。米食积泻者,壁土炒之。赤眼暴发者,人乳浸之。东垣以为厚肠胃者,何也?盖肠胃为湿热所挠,而为痢为痛,得此苦寒之剂,则湿热去而痛止,则肠胃自厚矣。又曰与木香同用,治心下痞满并伏梁心积宜矣,若停食受寒,及伤寒下早所使者,则不可用。又曰除肠中混杂之红宜矣,如阴虚下血,及损脾而血不归脾者,概用之乎?又曰治五劳七情,定惊悸,止心腹痛,皆未分寒热而混言之,用者宜斟酌可也。 《本经疏证》:黄连根株丛延,蔓引相属,有数百株共一茎者,故名连,其治亦多延淹久之证,如淫疮黄连粉主之是矣,夫名浸淫,则非初起暴得之疾,亦非一治可瘳之候,故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从未有新得之病用黄连者。 黄连根黄花黄实黄,皆具土色,四月开花,六月结实,七月根紧,适逢太阴湿土阳明燥金主令时,宜乎为入脾胃之药矣,乃仲景诸泻心汤以之为关键何欤?夫仲景溯诸泻心证之源曰,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结胸称热入,痞不称热,可见所入之邪,非阳邪矣。阴邪结于阴位,心下痞鞭,非心病而何?心自病不能温土,土遂不运而干噫食臭干呕心烦下利矣,腹中雷鸣者,心气被遏不能上行,下走肠间也(观本经桔梗丹参之治可见),夫心之为体,于卦象离,今被邪之已化者,阴邪已化,不逼心阳,则在内

黄连

黄连介绍论文 【摘要】黄连为毛茛科植物华黄连(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或云南黄连C.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这三种黄连习称“味连”、“雅莲”、“云莲”。均为栽培。主产于四川、湖北、云南、贵州等地。原植物黄连生于海拔1000—2000米的山地密林中或山谷凉处;三角叶黄连栽培于四川峨眉及洪雅一代海拔1600—2200米之间的山地林下;云南黄连生于海拔1500—2300米之间的高山寒湿的林荫下。喜冷凉阴湿,忌阳光直射。以上层为富含腐殖质肥沃疏松的砂壤土、下层为保水保肥力强的粘壤土最宜生长。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清热泻火、泻火解毒。临床用名有黄连、酒炙黄连、姜制黄连、吴萸制黄连、黄连炭和胆汁制黄连。 关键字:植物形态基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植物形态】 华黄连:多年生草本,高15—35cm。根茎直立,向上分支,黄色。叶基生,叶片坚纸质,卵状三角形,3全裂,中央裂片有细柄,卵状菱形。聚伞花序顶生,花3—8;萼片5;花瓣黄绿色,线形或现状披针形。蓇葖果。 三角叶黄连:根茎不分枝或少分枝,有长节间;叶片稍革质,轮廓三角形,中央裂片三角状,卵形。 云黄连:植株较少,根茎单枝,细小;叶片轮廓卵状三角状,裂片间距稀疏;花瓣匙形。【性状】 味连:根茎多簇状分枝,弯曲互抱,形如倒鸡爪状,习称“鸡爪黄连”;单枝根茎长2—7cm,直径3—8cm。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节状突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杆”,长1—4cm。质坚硬,折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红色,木部鲜红色或橙黄色,射线放射状排列,髓部红棕色,有的中空。气微,味极苦。 雅莲:多为单枝,略呈圆柱形,微弯曲,长4—8cm,直径0.5—1cm,“过桥”较长。 云莲:多为单枝,圆柱形弯曲或钩状,较细小,长1.5—4.0mm。“过桥”较短。 【基源】 黄连为毛茛科植物华黄连(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 C.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或云南黄连C.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这三种黄连习称“味连”、“雅莲”、“云莲”。均为栽培。 【炮制】 黄连:除去杂质,润透后切薄片,晾干,或用时捣碎。 酒黄连:取净黄连,照酒炙法(附录Ⅱ D)炒干。每100kg黄连,用黄酒12.5kg。 姜黄连:取净黄连,照姜汁炙法(附录Ⅱ D)炒干。每100kg黄连,用生姜12.5kg。 萸黄连:取吴茱萸加适量水煎煮,煎液与净黄连拌匀,待液吸尽,炒干。每100kg黄连,用吴茱萸10kg 酒黄连、姜黄连、萸黄连照上述总灰分的方法测定,均不得过 4.0%。 【理化鉴定】 1、本品横切面:味连: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较宽,石细胞单个或成群散在。中柱鞘纤维成束,或伴有少数石细胞,均显黄色。维管束外韧型,环列。束间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黄色,均木化,木纤维较发达。髓部均为薄壁细胞,无石细胞。

黄连的药理分析与应用

黄连的药理分析与应用 一、黄连的概述 黄连,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黄连的干燥根茎。黄连味苦,性寒,有清泄热、 燥湿毒的功效。人们通常采用煎汤或者冲剂等方法服用黄连,常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疔疮,肝胆疾病等疾病的治疗。黄连不仅在中药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得到了现代医学的重视,被列为一种有重要药理学作用的天然药物。 二、黄连的药理作用 1. 抗菌作用 黄连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其中黄连素、小黄连素、大黄素、芦丁、山柰 酚等成分功效显著,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研究表明,黄连营养成分能够杀死和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对于预防和治疗因身体免疫力降低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有重要作用。 2. 抗炎作用 黄连中的苦味成分可以促进肝胆体液分泌,增强人体对细菌,病毒和细胞的自 我防御作用。同时,黄连中的生物碱和黄酮类化合物还能发挥抗炎作用。研究发现,这些成分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症部位的水肿、痛感等炎症相关反应。 3. 调节肝胆系统 黄连中的黄连苦素、大黄素等成分可以增加胆汁分泌,调节胆囊和肝功能,改 善黄疸和消化不良等问题。同时,黄连还可以解毒,减轻毒素对肝脏的损伤。这些功效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肝胆系统疾病。 4. 杀虫驱蚊作用 黄连挥发出的气味可以有效地驱赶蚊虫和某些昆虫。黄连素被证明在植物保护 中具有广泛的效果,可以用于农业领域的昆虫防控。 三、黄连的应用 1.治疗上呼吸道疾病 黄连中含有较多的黄连素等成分,可以有效地杀灭上呼吸道病原体,对冠状病 毒等病毒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黄连常被用于治疗感冒、流感等上呼吸道疾病,可以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如果配合其他药品,其效果更佳。

黄莲的功效与作用,竟然这么多!

黄莲的功效与作用,竟然这么多! 黄连是很珍贵的中草药,这种中药含有丰富的营养,其中最珍贵的营养成分就是黄连素,黄连素能够清火解毒、清热燥湿等等,所以人们经常用黄连来治疗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等等,下面带你了解黄莲这种中药的更多好处。 ★一、黄莲的作用 除了清热泻火的功效外,黄莲的功效与作用体现在诸多方面,早在《本草经疏》就有详细记载。通常黄莲用处比较多的还能杀毒、杀虫,治疗湿疹等,是不可多得的好药,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药黄莲性味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具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等功效,在临床上也有多种用途,以下为大家具体介绍下,中药黄莲的功效与作用。

黄莲的功效: 泻火,燥湿,解毒,杀虫。主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 黄莲的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0.5~1钱;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调敷、煎水洗或浸汁点眼。 黄莲使用宜忌:

凡阴虚烦热,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泄泻慎服。 尽管黄莲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而平时使用到的并不多。既然是中药,对黄莲的使用就要遵从一些事宜,避免一些禁忌。当然,接触最多都是成品。虽然黄莲苦,良药苦口利于病,希望大家能够更好的利用黄莲,让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造福于自己。 ★二、黄莲泡水喝有什么作用 1、抗溃疡 对吲哚辛所致大鼠胃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作用强度与西米替丁相当。 2、抑制胃酸分泌

可明显减少胃液分泌量,P<0.01;作用强度与西米替丁相当。 3、保护胃粘膜 明显抗盐酸乙醇氢化钠、阿司匹林等所致大鼠急性为粘膜损伤。 4、抗炎镇痛 用热板法、扭体法试验,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5、抑菌

黄连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

黄连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 黄连的简介 黄连,又称黄连、黄柏,为毛茛科植物黄连或细叶黄连的根茎部分。中药名, 为重要的中药之一。其性味苦寒,归肝、胆经。黄连在中医药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并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众多疾病。 黄连的功能和主治 下面列举了黄连的主要功能和主治: 1.清热燥湿:黄连具有明显的清热燥湿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湿热病证, 如湿热黄疸、湿热泻痢等。 2.干燥湿气:黄连能够干燥湿气,对于湿气重、湿热内蕴导致的病症有 着很好的疗效。 3.解毒祛瘀:黄连有解毒祛瘀的功能,可以用于治疗中毒、痈肿疮疡、 肝癖等相关疾病。 4.抗菌消炎:黄连具有较强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如胃肠炎、肝炎等。 5.抑制动物体内的各种病毒、细菌:黄连对多种病原体具有抑制作用, 对于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效果。 除以上列举的功能和主治外,黄连还具有一定的镇痛、止咳和镇静的作用。黄 连有较广泛的应用领域,并被广泛运用于中医药的临床实践中。 黄连的使用方法 黄连有多种使用方法,下面列举了常见的使用方法: 1.煎汤饮用:取适量黄连,捣碎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15- 20分钟,然后去渣留汤,可食用。 2.研粉服用:取黄连适量,研成细粉,每次服用3-5克,可用开水送服。 3.口服药片:现在市场上也有黄连制成的口服药片,按照说明书的用法 和剂量服用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黄连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或药物说明书上的剂量和用法,不可随意增减用量或改变用法。 黄连的禁忌和副作用 尽管黄连有许多好处,但在使用时还是要注意以下禁忌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1.孕妇慎用:孕妇应慎重使用黄连,特别是大量使用。 2.胃虚寒者慎用:胃虚寒者不适宜使用黄连,因为其性寒,容易伤它虚 寒胃。 3.皮肤过敏者慎用:黄连可能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对于有过敏史的人士 慎用。 以上列举的是一些常见的禁忌和副作用,使用黄连时还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和药物说明书上的注意事项。 总结起来,黄连具有清热燥湿、解毒祛瘀、抗菌消炎等功效,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在使用黄连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药物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和剂量。同时,也要注意黄连的禁忌和副作用,特别是孕妇、胃虚寒者和皮肤过敏者应慎重使用。

黄连的功能主治肝火旺

黄连的功能主治肝火旺 1. 什么是黄连 黄连,又称黄膘、类黄连、金钩黄连,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它是由黄连科植 物黄连的根和根茎经过加工制成的。黄连的性味苦寒,有清热燥湿、解毒降火的作用。 2. 黄连的主要成分 黄连主要含有黄连素、黄连碱、石黄连碱、秦黄连碱等成分。这些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镇痛等作用。 3. 黄连的功效 黄连具有以下主要功效: •清热燥湿:黄连可以清热解毒,对于体内湿热引起的各种症状,如口渴、口疮、湿疹等有很好的疗效。 •解毒降火:黄连对于中毒和感染引起的发热、咽痛、红肿等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抗菌消炎:黄连具有抑制各种细菌和病毒的作用,对于皮肤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有一定疗效。 •利胆排毒:黄连可以促进胆汁分泌,帮助消化和排泄废物,保护肝脏功能。 4. 黄连的主治肝火旺 肝火旺是中医常见的病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怒、失眠、口苦口干、 脾气坏等症状。黄连可以降肝火,对于肝火旺引起的上述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黄连的降肝火作用主要是通过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机制实现的。在中医理论中,黄连具有“苦燥湿火,清热解毒”的作用原理。它能够清热燥湿,降低炎症反应,从而缓解肝火旺引起的症状。 5. 黄连的用法用量 黄连一般以煎剂、丸剂、胶囊剂、口服液等形式出现。根据个体情况和病情的 不同,用法用量也有所差异。一般来说,成人每次可口服黄连煎剂10克左右,每 日3次;黄连丸剂一次2-3粒,每日2-3次。对于儿童和老年人,应按照医嘱进 行使用。

6. 注意事项 •忌烟酒刺激:黄连具有清热降火的性质,但过量使用或与烟酒同时使用可能会导致胃肠道不适,因此应忌烟酒刺激。 •忌寒凉食物:黄连性味寒凉,所以在使用黄连的同时应忌寒凉食物,以免对身体造成不适。 •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咨询进行使用。 7. 黄连的药物相互作用 黄连与其他药物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例如,黄连与某些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同时使用可能会降低它们的疗效。因此,在使用黄连的同时,应注意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或遵循医生的建议。 8. 黄连的副作用 黄连作为一种中药,使用不当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如果出现副作用,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就医。 9. 结语 黄连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清热燥湿、解毒降火等多种功效。对于肝火旺引起的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使用时应注意用法用量,遵循医嘱,并在使用过程中及时咨询医生。

常用中药药性——黄连

常用中药药性——黄连 黄连 黄连Huanglian 《神农本草经》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或云连C.teetaWall.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可称为“味连”、“雅连”、“云连”。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撞去残留须根。生用或清炒、姜汁炙、酒炙、吴茱萸水炙用。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用法用量】煎服,2~5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本品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易伤阴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备注】本品入药,除生用外,还有酒炙、姜汁炙、吴茱萸水炙等特殊炮制品,其功用各有区别。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多用于目赤肿痛、口疮;姜黄连善清胃和胃止呕,多用治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善舒肝和胃止呕,多用治肝胃不和之呕吐吞酸。 黄连的功效作用 【性味归经】苦,寒。人心、胃、肝、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清心除烦,泻火解毒。 【功效特点】本品寒能清热,苦能燥湿,专治心、胃、肝、胆之实火。其清热燥湿之性,胜于黄芩,且尤长于清中焦湿火郁结。 【功效作用】

1.清热燥湿:①用于湿热病邪困阻中焦所致气机不畅、脘腹痞满、泛恶欲呕等脾胃病症,可配清热燥湿化浊药用。②用于湿热泻痢,症见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 黏稠臭秽,肛门灼热,小便短赤等,可配黄柏、白头翁同用。③用于湿毒疮痒,多见皮肤潮红,起丘疹、水疱,瘙痒,溃后黄水淋漓等,可配燥湿祛风药用。 2.清热泻火:①用治心经实火,症见心中烦热,焦躁失眠,懊恼颠倒,口苦唇热,口舌生疮等,可配黄芩、山栀、犀角等药同用。②用于胃火上炎,症见口干口臭, 胃烧灼烦热,口舌生疮,牙龈红肿出血溃烂等,配栀子、芦根之类同用。③用于肝火犯胃,症见脘胁胀痛,急躁易怒,吞酸嘈杂,可与吴茱萸同用。④用于血热妄行 ,不循常道,脏腑热盛,内迫血分,血热沸腾而致咳血、吐血、衄血、尿血等,均可配凉血泻火药同用。 【鉴别应用】见黄芩。 【配伍应用】 1.配吴茱萸:黄连苦寒泻火,直折上炎之火势;吴茱萸辛散温通,开郁散结,降逆止呕。二药相伍,以黄连之苦寒,泻肝经横逆之火,以和胃降逆,少佐辛热之吴茱 萸,既能疏肝解郁,又能降逆止呕,并制黄连之过于寒凉,一寒一热,寒者正治,热者从治,故能相济。 2.配肉桂:肉桂温热,擅长和心血,补命门;黄连苦寒,善于清心热、泻心火。二药相伍,寒热并用,相辅相成,并有泻南补北、交通心肾之妙用。心不交于肾,则 日不能寐,肾不交于心,则夜不能寐矣,黄连与肉桂同用,则心肾交于顷刻,又何梦不安乎。 3.配木香:木香辛温芳香,健胃消食,行气消胀,行气止痛;黄连苦寒,气薄味厚,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厚肠止泻,二药相伍,一温一寒,一散一下,调节升降, 调理寒热,共奏调气行滞、厚肠止泻、止痢之效。木香、黄连伍

黄连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黄连 药材名称: 黄连[国家保护2类] 拼音名称: HUANGLIAN 别名: 黄连、川连、姜连、川黄连、姜黄连、姜川连、姜制黄连、萸连、萸黄连、炒黄连、吴萸黄连、酒连、酒黄连、酒饮连、猪胆汁炒黄连、盐炒黄连、黄连炭、姜汁炒川连、尾连、王连、支连、云连、雅连、味连 科属: 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峨嵋野连或云南黄连的根茎。 产地: 味连,主产中国重庆、四川、湖北、贵州、陕西等地;雅连,主产于中国四川省;云连,主产于中国云南省。 性味: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脾、胃、胆、大肠经。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中成药: 共有491种中成药使用黄连:复方炉甘石眼膏复方硫酸氢黄连素软膏呋喃苦参黄连素片庆余辟瘟丹京万红白敬宇眼药追风壮骨膏京万红痔疮膏牛黄清热散黄连胶囊等。 应用:

1、用于湿热内蕴、肠胃湿热、呕吐、泻痢等症。配黄芩、大黄等,能治湿热内蕴之证。对湿热留恋肠胃,常配合半夏、竹茹;配木香、黄芩、葛根等以治 泻痢。 2、用于温病高热、口渴烦躁、血热妄行、以及热毒疮疡等。治温病高热、心火亢盛,配伍栀子、连翘等;对于血热妄行,可配伍黄芩、大黄等同用;对热 毒疮疡,可配伍赤芍、牡丹皮等药同用。此外,黄连还可用于胃火炽盛的中消证,可配合天花粉、知母、生地等同用;涂口,可治口舌生疮。 此外,黄连还可用于胃火炽盛的中消证,可配合天花粉、知母、生地等同用。外用以黄连汁点眼,可治火盛目赤;涂口。可治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 煎服,2~5克。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本品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伤津,阴虚津伤 者慎用。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以秋末冬初雪前挖取最佳,栽培黄连以生长5~6年采收为宜,挖 出根茎,出去泥土,剪去须根及茎叶,烘干,趁热装入撞笼内撞净须根及泥沙,云南地区在撞去须根后用水喷洒,使表面湿润,用硫磺熏24H,再干燥。置通 风干燥处,防潮。酒黄连、姜黄连、萸黄连,贮于密闭容器中,置阴凉干燥处。 炮制工艺: 1、黄连片:将原药除去杂质,抢水洗净,润透,切片,阴干。 2、炒黄连:取黄连片炒至略显老黄或轻微焦黄,取出放凉。 3、酒黄连:取黄连片,用黄酒拌匀,闷润至透,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每100KG黄连用黄酒12.5KG。 4、姜黄连:取黄连片,用姜汁拌匀,闷润至透,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每100KG黄连用生姜12.5KG或干姜4KG。 5、萸黄连:取吴茱萸,加水适量煎煮半小时,去渣取汁,拌入黄连中,闷润至透,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每100KG黄连片,用吴茱萸10KG。 现代研究:

中医经典探索黄连的药用价值

中医经典探索黄连的药用价值黄连,是一味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的草药。它在中医经典文献中被赞誉为“神药”,因其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而备受关注。本文将对黄连的药用价值进行探索和总结。 一、黄连的起源与性味归经 黄连,又称黄连石、黄连酒,其主要来源于植物黄连树根及地下茎的干燥品。根据中医理论,黄连的性味为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归经于胃、心、小肠、大肠经。 二、黄连的药理作用 黄连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黄连素、黄连苦素、黄连甲素等。这些成分赋予了黄连多种药理作用。 1. 清热燥湿 黄连具有较强的清热燥湿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热蕴结、黄疸肝炎等病症。研究发现,黄连中的黄连苦素能够抑制细菌生长,对多种细菌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2. 泻火解毒 黄连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是因为其能够泻火解毒。黄连中的黄连素和黄连甲素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等作用,对于疟疾、肺炎、感冒等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3. 抗炎作用

黄连含有类黄酮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黄连能够抑制炎性 细胞因子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并能够阻断炎症信号传导。 三、黄连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由于黄连具有广谱的药理作用,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1. 消化系统疾病 黄连可用于治疗胃炎、肠炎、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其苦寒的性质 有助于清热燥湿,减轻炎症反应,从而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 2. 传染性疾病 黄连在传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抗菌、抗病毒的 特性,使得黄连在病毒感染、肺炎等疾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3. 火热病症 中医认为,火热病症如麻疹、疮疡等是由体内火热所致。而黄连具 有泻火解毒的作用,能够清除体内的热毒,减轻病情。 四、黄连的用法与注意事项 黄连可以内服、外用,具体用法需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 内服时可研粉或煎剂,外用时可制成药膏或药水。 在使用黄连时,应遵循以下注意事项: 1. 忌重复应用 黄连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不宜长期连续应用。避免过量使用。

【百草知识】黄连

【百草知识】黄连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名】黄连 huanglian 【别名】黄莲、王连、味连、川连、鸡爪连 【英文名】Coptidis Rhizoma 【来源】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的根茎。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黄色,常分枝。叶全部基生,叶片坚纸质,3全裂,中央裂片有细柄,卵状菱形,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侧生裂片不等地2深裂。花葶1~2;花序顶生,花3~8,总苞片通常3,披针形,羽状深裂,小苞片圆形,稍小;萼片5,黄绿色,窄卵形;花瓣线状,披针形,中央有蜜槽;雄蕊多数,外轮雄蕊比花瓣略短或近等长;心皮8~12,离生,有短柄。瞢葖果6~12,具细柄。花期2~4月,果期3~6月。 【产地分布】生于山地凉湿荫蔽之处,野生于海拔1000~1900米的山谷荫蔽密林中。栽培也在高海拔凉爽的山区。栽培于四川。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除去残留须根。,了解更多的中医知识 【药材性状】多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单枝根茎长3~6厘米,直径0.3~0.8厘米。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节间左面光滑如茎秆,习称“过桥”。上部多残留褐色鳞叶,顶端常留有残余的茎或叶柄。质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有的中空。气微,味极苦。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心经、脾经、胃经、肝经、胆经、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临床应用】用量2~5克,煎服。用治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用适量,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药理研究】动物试验表明,小檗碱有抗菌、抗病毒及原虫、利胆、抗腹泻、抗炎和抗脑缺血、抗微生物、降压、抗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抗心律失常、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止腹泻、抗溃疡、利胆、降血糖、抑制DNA的合成、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化学成分】含小檗碱,并含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掌叶防己碱、小檗红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药根碱等。用核磁共振氢谱法可鉴别黄连的真伪。小檗碱为黄连中主要有效成分。 【使用禁忌】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肾泻者,均慎服。 【配伍药方】 ①治因多食热面之类,以致胃脘当心而痛,或呕吐不已,渐成反胃:黄连18克,甘草(炙)3克。作一服,水一大盏,煎七分,去滓温服。(《心医集》) ②治胃脘痛,诸药不效者,寒因热用方:黄连18克,附子(炮,去皮脐)3克。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医学正传》) ③治湿热证呕恶不止,昼夜不差:黄连0.9~1.2克,苏叶0.6~ 0.9克,两味煎汤,呷下即止。(《湿热病篇》) ④治痔疮:黄连60克,煎膏,更加等分芒硝,冰片3克加入。痔疮敷上即消。(《丹溪治法心要》) ⑤治口疮:黄连、朴硝、白矾各15克,薄荷叶30克。上为粗末,用腊月黄牛胆内之,风前挂两月,取下。如遇口疮,旋将药研细敷之,去其热涎即愈。(《景岳全书》黄连朴硝)以上内容来源网络,仅供参考,侵删!谨遵医师嘱托!切勿私自用药! 抢先收藏,送给身边的朋友,多一个人看到,就多一份健康!

中药材黄连

中药材黄连 黄连 【药用】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或同属植物的根茎。 【性味与归经】苦,寒。入心、肝、胆、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湿热内蕴、胸中烦热痞满、舌苔黄腻,黄疸,以及肠胃湿热留恋、呕吐、泻痢、痔疮等症。 黄连清热燥湿的作用很强,配黄芩、大黄等,能治湿热内蕴之症。对湿热留恋肠胃,常配合半夏、竹茹以止呕,配木香、黄芩、葛根等以治泻痢。 2.用于热病高热、口渴烦躁、甚至神昏谵语,心火亢盛、失眠、心烦、血热妄行、吐血衄血,以及热毒疮疡等症。 黄连为泻火解毒要药,对热病高热、心火亢盛,有良好疗效,常配合山栀、连翘等同用;对于血热妄行,可配伍黄芩、大黄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配伍赤芍、丹皮等药同用。 此外,黄连还可用于胃火炽盛的中消证,可配合天花粉、知母、生地等同用。外用以黄连汁点眼,可治火盛目赤;涂口。可治口舌生疮。 【处方用名】川连、川雅莲、细川连、小川连(生用,清热泻火)、炒川连(炒用,减低寒性)、姜川连(姜汁拌炒,用于止呕)、酒炒川连(酒拌炒,上行,清上焦火)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分至一钱五分,煎服。研粉吞服,每次三至五分,每日服二至三次。 【按语】1.黄连性寒,味甚苦,功能泻心火、解热毒,为治痢止呕的要药。 2.本品配以黄芩、山栀等,则泻火而解热毒;配以大黄、黄芩,则泻火而止吐衄,且可治目赤口疮;配木香,则清热止痢而除腹痛;配竹茹,则清胃热而止呕吐;配吴茱萸,则和肝胃而治胃痛泛酸;配天花粉、知母、生地,则清胃火而治消渴;配朱砂,则泻心火而安神。

【方剂举例】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黄连、黄芩、黄柏、山栀。治疮毒。 香连丸《和剂局方》:黄连、木香。治下痢腹痛,里急后重。 左金丸《丹溪心法》:黄连、吴茱萸。治吞吐酸水。

中药性味、归经、功效整理

辛温解表药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平喘、利水。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解表助阳,温通经脉,通阳利水,温中散寒. 紫苏:辛、温,归肺、脾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 生姜:辛、微温,归肺、脾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祛风解表,透止痒、止血。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细辛:辛、温,有小毒,归肺、肾经.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散风解表,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止痒. 香薷:辛、温,归肺、胃、脾经。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藁本:辛、温,归肝、膀胱经。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苍耳子:辛、苦、温,有小毒,归肺经。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辛夷:辛、温,归肺、胃经。散风寒,通鼻窍. 辛凉解表 薄荷:辛、凉,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 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桑叶:苦、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肝、肺经。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葛根:甘、辛、凉,归脾、胃经。发表解肌,解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柴胡:苦、辛、微寒,归肝、胆经。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升麻:辛、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淡豆豉:辛、甘、微苦、凉,归肺、胃经。解表除烦。 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 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敛生肌。 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天花粉:苦、微甘、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栀子:苦、寒,归心、肺、胃、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夏枯草:苦、辛、寒,归肝,胆经。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芦根:甘、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除烦,止呕,排脓,利尿。 淡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清热除烦,利尿. 决明子:甘、苦、微寒,归肝、肾、大肠经.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竹叶:甘、辛、淡,寒。归心、胃、小肠经。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