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1【公开课教案】(含反思)

 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1【公开课教案】(含反思)
 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1【公开课教案】(含反思)

6.3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1.能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求出相关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重点)

2.理解并分析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所体现的集中趋势.(难点)

一、情境导入

某次射击比赛,甲队员的成绩如下:

(1)根据统计图,确定10次射击成绩的众数、中位数,说说你的做法,并与同伴交流.

(2)先估计这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再具体算一算,看看你的估计水平如何.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从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广州市努力改善空气质量,近年空气质量明显好转,根据广州市环境保护局公布

的2006~2010年这五年各年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的天数,绘制成折线图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1)这五年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中位数是________;

(2)这五年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与它前一年相比较,增加最多的是________年(填写年份);

(3)求这五年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平均数.

解析:(1)由图知,把这五年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333,334,345,347,357,所以中位数是345;

(2)2007年与2006年相比,333-334=-1,2008年与2007年相比,345-333=12,2009年与2008年相比,347-345=2,2010年与2009年相比,357-347=10,所以增加最多的是2008年;

(3)根据平均数计算公式x=1

n

(x1+x2+…+x n)求解.

解:(1)345天(2)2008

(3)这五年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平均数=334+333+345+347+357

5

1716

5

343.2(天).

方法总结:正确分析折线统计图并掌握中位数和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探究点二:从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商场对每个营业员当月某种商品销售件数统计如下:

解答下列问题:

(1)设营业员的月销售件数为x(单位:件),商场规定当x<15时为不称职;当15≤x<20时为基本称职;当20≤x<25时为称职;当x≥25时为优秀.试求出优秀营业员人数所占的百分比;

(2)根据(1)中规定,计算所有优秀和称职的营业员的月销售件数的中位数和众数;

(3)为了调动营业员的工作积极性,商场决定制定月销售件数奖励标准,凡达到或超过这个标准的营业员将受到奖励.如果要使得所有优秀和称职的营业员中至少有一半能获奖,你认为这个奖励标准定为多少件合适?并简述其理由.

解析:(1)由条形统计图知商场营业员总数为1×6+2×3+3×3+4+5=30(人),其中优秀的人数为2+1=3(人);(2)当x≥20时,出现次数最多的销售件数即为众数.将符合题意的销售件数按大小顺序排列后,排在中间位置的数即为中位数;(3)根据中位数的意义定标准.

解:(1)优秀营业员人数所占的百分比为3÷(1×6+2×3+3×3+4+5)×100%=10%.

(2)当x≥20时,销售20件商品的有5人,出现次数最多,所以众数为20件.将符合题意的销售件数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为:20,20,20,20,20,21,21,21,21,22,22,22,23,23,23,24,24,24,25,25,26.排在中间位置的是22,所以中位数是22件.

(3)奖励标准应定为22件.中位数是一个位置代表值,它处于这组数据的中间位置,因此大于或等于中位数的数据至少有一半.所以奖励标准应定为22件.

方法总结:要抓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结合中位数、众数从图中获取信息,从而解题.

探究点三:从扇形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某商场对今年端午节这天销售的A,B,C三种品牌的粽子情况进行了统计,绘制

了如图①和图②所示的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哪一种品牌粽子的销售量最大?

(2)补全图①中的条形统计图.

(3)写出A 品牌粽子在图②中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

(4)根据上述统计信息,明年端午节期间该商场对A ,B ,C 三种品牌的粽子如何进货?请你提一条合理的建议.

解析:(1)由扇形统计图可以看出C 品牌粽子的销售量占三种品牌粽子总销售量的50%,故C 品牌粽子的销售量最大;(2)由图①和图②可以看出A 品牌粽子销售量+B 品牌粽子销售量=C 品牌粽子销售量,故B 品牌粽子销售量为1200-400=800(个),由此可补全条形统计图;(3)由C 品牌粽子销售的个数及所占的百分比可求出三种品牌粽子销售的总个数,再由A 品牌粽子的销售个数求百分比及所对应的扇形统计图中圆心角的度数;(4)可根据各品牌粽子所占销售量的比例决定进货量等.

解:(1)C 品牌粽子的销售量最大.

(2)如图③.

(3)粽子销售总个数为1200÷50%=2400(个).

A 品牌粽子所对应的圆心角度数为4002400

×360°=60°. (4)根据上述统计信息,明年端午节期间该商场对A ,B ,C 三种品牌的粽子可按1∶2∶3的比例进货.(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方法总结:要抓住条形图的特征和扇形图中的百分比来分析数据,特别要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题目中的部分信息隐含于统计图中,解题时需要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从两种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从而达到解题的目的.

三、板书设计

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初步经历数据的获取,并求出或估计相关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通过相互间合作交流,让所有学生都有所获,共同发展.

7.3 平行线的判定

第一环节:情景引入

活动内容:

回顾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师:前面我们探索过直线平行的条件.大家来想一想: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平行呢?

生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叫做平行线.

生2: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生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师:很好.这些判定方法都是我们经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得到的.

上节课我们谈到了要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除公理、定义外,其他真命题都需要通过推理的方法证实.

我们知道:“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是定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是公理.那其他的三个真命题如何证实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

活动目的:

回顾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为下一步顺利地引出新课埋下伏笔.

教学效果:

由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教师通过对话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很快地回忆起这些知识.

第二环节:探索平行线判定方法的证明

活动内容:

① 证明: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师:这是一个文字证明题,需要先把命题的文字语言转化成几何图形和符号语言.所以根据题意,可以把这个文字证明题转化为下列形式:

如图,已知,∠1和∠2是直线a 、b 被直线c 截出的同

内角,且∠1与∠2互补,求证:a ∥b .

如何证明这个题呢?我们来分析分析.

师生分析:要证明直线a 与b 平行,可以想到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公理来证明.这时从图中可以知道:∠1与∠3是同位角,所以只需证明∠1=∠3,则a 与b 即平行.

因为从图中可知∠2与∠3组成一个平角,即∠2+∠3=180°,所以:∠3=180°-∠2.又因为已知条件中有∠2与∠1互补,即:∠2+∠1=180°,所以∠1=180°-∠2,因此由等量代换可以知道:∠1=∠3.

师:好.下面我们来书写推理过程,大家口述,老师来书写.(在书写的同时说明:符号“∵”读作“因为”,“∴”读作“所以”)

证明:∵∠1与∠2互补(已知) ∴∠1+∠2=180°(互补定义)

∴∠1=180°-∠2(等式的性质)∵∠3+∠2=180°(平角定义) ∴∠3=180°-∠2(等式的性质)

∴∠1=∠3(等量代换)

∴a ∥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这样我们经过推理的过程证明了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我们把这个真命题称为: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 这一定理可简单地写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注意:(1)已给的公理,定义和已经证明的定理以后都可以作为依据.用来证明新定理.(2)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这些根据,可以是已知条件,也可以是定义、公理,已经学过的定理.在初学证明时,要求把根据写在每一步推理后面的括号内.

123a b c

②证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师:小明用下面的方法作出了平行线,你认为他的作法对吗?为什么?(见相关动画)

生:我认为他的作法对.他的作法可用上图来表示:∠CFE=45°,∠BEF=45°.因为∠BEF与∠FEA组成一个平角,所以∠FEA=180°-∠BEF=180°-45°=135°.而∠CFE与∠FEA是同旁内角.且这两个角的和为180°,因此可知:CD∥A B.

师:很好.从图中可知:∠CFE与∠FEB是内错角.因此可知:“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真命题.下面我们来用规范的语言书写这个真命题的证明过程.

师生分析:已知,∠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内错角,且∠1=∠2.求证:a∥b

证明:∵∠1=∠2(已知)∠1+∠3=180°(平角定义)

∴∠2+∠3=180°(等量代换)∴∠2与∠3互补(互补的定义)∴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这样我们就又得到了直线平行的另一个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借助“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一公理,你还能证明哪些熟悉的结论呢?

生1:已知,如图,直线a⊥c,b⊥c.求证:a∥b.

证明:∵a⊥c,b⊥c(已知)

∴∠1=90°∠2=90°(垂直的定义)

∴∠1=∠2(等量代换)

∴b∥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生2:由此可以得到:“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的结论.

师:同学们讨论得真棒.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熟悉掌握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活动目的:

通过对学生熟悉的平行线判定的证明,使学生掌握平行线判定公理推导出的另两个判定定理,并逐步掌握规范的推理格式.

教学效果:

由于学生有了以前学习过的相关知识,对几何证明题的格式有所了解,今天的学习只不过是将原来的零散的知识点以及学生片面的认识进行归纳,学生的认识更提高一步.

第三环节:反馈练习

活动内容:

课本第231页的随堂练习第一题

活动目的:

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让教师能对学生的状况进行分析,以便调整前进.

教学效果:

由于此题只是简单地运用到平行线的判定的三个定理(公理),因此,学生都能很快完成此题.

第四环节:学生反思与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

①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证明.同学们来归纳一下完成下

表:

②由角的大小关系来证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再一次体现了“数”与“形”的关系;而应用这些公理、定理时,必须能在图形中准确地识别出有关的角.

③注意:证明语言的规范化.推理过程要有依据.

活动目的:

通过对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归纳,使学生的认识有进一步的升华,再一次体会证明格式的严谨,体会到数学的严密性.

教学效果:

学生充分认识到证明步骤的严密性,对平行线判定的三个定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课后作业:课本第232页习题6.4第1,2,3题

思考题:课本第233页习题6.4第4题(给学有余力的同学做)

教学反思

平行线是众多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它主要借助角来研究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即通过两条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与否,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这些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与平行线之间的关系展开。

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篇一

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 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一) 一、教学内容和目的:本节课采用的是Unit3C部分的内容,为故事教学,旨在课堂上使学生能听懂,会说本篇对话及听懂,会说新单词:great,again,能运用会话中的句型进行扩展性的情景对话,并最终培养学生掌握正确阅读方法,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小结:在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及教学重,难点的定位上,我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得还是比较准确,到位的。 二、课型定位:C部分的故事教学分为两课时,此节课呈现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因此我将之定位为一节阅读课,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花在故事的听,读,练以及语言点的突破上。 听课教师反方观点:PartC是故事课,特别在低年级的故事教学中,应用表演的方式体现,感知语言,更多地培养学生听,说,演的能力。 小结: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也反复衡量过这个问题:C部分到底是要上成阅读课还是故事表演课?最终我还是选择了以阅读课的课型呈现,因为我觉得演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第一课时不妨让学生多听,多读,多练,那么第二课时的表演对于他们来说就易如反掌了。但同时我也思考:是否能够让阅读和表演在同一节课上完美地融合呢?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这一环节,我通过边唱边做,边说边做,复习单词,翻译短语,猜谜语等一系列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下文学习做好铺垫。这一整个系列的热身活动我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从单词到短语到句子,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巩固旧知,为接受新知做好充分的准备。 反方教师观点:猜谜语这一个环节是否没有必要,浪费了时间? 小结:这也是一个我备课时考虑到的问题,当时我是觉得猜的谜语是关于动物的,似乎跟本课的主题Myrobot没有直接的联系,但这个环节却是承接了之前的单词,短语,复习了本课的重点句型:Ithas、Itcan…所以我还是保留了下来。 第二环节:Presentation: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多次的听,读来完成新知的输入。听分为三次,第一次是看着动画听,整体感知故事的主要内容。第二,三次都是带着问题听,并试着找出问题的答案,这就使得学生能够集中精神地去听,而不是仅仅把注意力停留在动画上。读也分为三次,第一次是让他们跟读,遇到不懂的地方停下来并将之在课文中圈出来,第二次是让他们集体朗读,加深课文印象,第三次让他们和同桌一起读,并找出问题的答案……同时在这一环节中,还有一个解决本节课语言障碍点的任务,即通过创设情景,学习新句型:Oh,dear!That”sgreat.

托班公开课教案以及反思

托班手工:毛毛虫 设计思路: 每当我跟小朋友们做手指游戏一根手指头变呀变呀变成毛毛虫的时候,他们对毛毛虫都表现出了特别的兴趣,但兴趣点各不相同。孩子们的兴趣点达到了共鸣。同时,教师应发现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满足幼儿的探索兴趣,尊重幼儿的自主活动。由此,我设计了此手工活动《毛毛虫》,来进一步延伸幼儿对毛毛虫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练习捏、揉、团、抓的技巧,增强幼儿双手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2、体验手工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制造成型的毛毛虫一个、裁成小块的报纸若干、袜子人手各一、托盘、小筐、塑料碗活动重点:将报纸揉成球活动难点:将报纸球一个一个塞满袜子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发兴趣。 教师:今天,李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看,是谁呀?她长得什么样子呀?当幼儿说不出来时可引导幼儿:他的身体长的是什么样子的?长不长呀? 教师小结:毛毛虫长得长长的,他的身体是一节一节的。 二、通过观察分析,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毛毛虫的制作材料。 1、教师:小朋友们猜猜看,毛毛虫是用什么做成的?(鼓励幼儿说一说做毛毛虫所用的材料) 2、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了许多做毛毛虫的材料。那,毛毛虫究竟是用什么做成的呢?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 (教师边打开毛毛虫边向幼儿展示所用材料并要求幼儿说出材料名称。) 教师小结:噢!原来袜子里面装上纸球,便做成了毛毛虫。 三、教师示范。 1、教师:那你们知道李老师是怎样用这些东西做毛毛虫的吗?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一老师究竟是怎么做毛毛虫的,来看老师的手。(教师开始示范) 先选一只袜子放在手边——拿纸团成球塞入直到塞满——然后用手摸到一个球套一个皮筋。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第一课时条形统计图(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94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初步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教学难点:能用条形图表示数,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例1主题图。 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从图上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同学们知道的信息真多呀!能不能把这些天气情况进行归类,把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清楚地表示出来呢?小组内互相议一议,交流自己的方法,小组代表汇报并展示自己的方法,教师将两种主要的方法展示在一起,并提问:同学们有的用统计表表示,有的画○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这两种方法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统计表把数据都

表示清楚了;画○的有的要数数才知道是多少,但是能看出哪种天数多,哪种天数少) 教师:还有一种方法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同学们想知道吗?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新课 课件出示例1的条形统计图。 1.向学生说明这就是条形统计图,用涂了颜色的竖条来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 2.提问:仔细观察这个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回答,教师将学生所知道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 4.比较。 (1)刚才画○的方法和条形统计图相比,哪种表示得更清楚?(2)条形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 5.归纳小结。 条形统计图左边竖线上标出的数据表示的是天数(1格表示1天),下边横线上标出的是几种天气。每种天气所对的涂色的竖条占了几格就表示几天,也可以看相对的涂色竖条最上面对着左边的数字几就是几天,从条形统计图上不但能看出具体的数据,还能看出谁多谁少。 三、实践应用

条形统计图教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七册第七单元 第1课时 认识条形统计图 讲课人:卓小英 班级:四(3)班 认识条形统计图。(教材第94、第95页 ) 1.使学生初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3.能正确地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重点: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难点:根据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学习材料。 (一)复习引入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1. ( )色的 花最多,( )色 的花最少。 2. 红花比蓝花多( )盆。 颜色 红花 黄花 蓝花 粉花 盆数 8 7 5 6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月的天气有几天是晴天,几天是阴天,几天是多云吗?要想准确地了解这些信息,就离不开统计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统计的新知识——条形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师:下面是某位同学对江门2016年4月的天气情况所做的记录,同学们先观察,截止说说你了解到的数学信息。(课件出示) 生1:知道这个月的天气有晴、阴、多云、阵雨、雷阵雨这五种情况。 生2:但是不容易看出每种天气情况各有多少天? 师:是啊。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试一试。(提醒:四人小组合作,从学习材料中选择一种或者几种材料进行研究) 学生尝试清楚地表示出每种天气数量的方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生1:我经过分类整理数据,用材料1的统计表表示出来了: 生2:我是用材料 2画圆圈图表示出来的, 先把这5种天气情况都写出来,然后逐一去数一数,哪种天气增加一天,我就在那画一个○, 就是这样的: 生3:我是用材料3画条形图表示出来: 师:我们把同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图,叫做条形统计图。 师:你觉得画图表示和条形统计图相比,哪种表示方法更清楚?为什么? 天气 晴 阴 多云 阵雨 雷阵雨 天数 1 7 8 12 2

公开课教学反思

公开课教学反思 公开课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公开课教学反思1 教学公开课虽然结束了,但是想起从准备——试教——修改——上课这每一步地提高,凝结了许多人的付出和帮助。通过这次教学也让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今后提高的方向。 (一)对教材的处理能力不够,在把握单元重点、难点和课时重点、难点两者关系还有待提高。 在备课时,组长叶平老师和我对教材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对单元计划、课时计划修改了一次又一次,教研员季老师在看我试教后先让我对小沙包掷远教材的理解、以及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了探讨和指正,让我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重点、难点的能力有的提高。 (二)对问题地设计能力还要加强。 在教学中我是采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现实应用的模式进行教学,在备课时对自己设计的问题认为考虑的比较充分的,在试教时发现学生对我问题提出的方式和切入点出现了不适应,结果是教学时间的紧张和学生理解问题出现了偏差。课后季老师对我设计的问题和问题提出的时机进行了指导,我重新设计了二套问题的方案进行尝试,得出不同班级学生的情况要用不同难度的问题设计。在课中如果学生出现不能很好地通过老师所设计的问题进行学习,老师的引导应该马上把学生从错误的边缘引到正确的学习路径上。感悟到学生发

现问题——解决问题——现实应用的能力需要我在每次课的问题设计都要仔细推敲,每个环节的问题都要环环相扣,而且难度要层层递进。 (三)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还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学期初教研组确立了研究的课题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语言的作用,针对课题我们学习了很多相关的资料,并且听组内老师和其它学科老师的课进行分析和研究。在不断地学习中感到自己的教学语言有了提高,通过教师的语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能主动地合作学习了;他们能合理地评价自己和小组了;学习目标地达成度也提高了。虽然在教学语言方面有了一点点进步,但是离自己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找到了差距,明确了方向,朝着方向我将在教育领域里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公开课教学反思2 这节公开课,我是想要探索如何进行活动课的教学,并希望与同行们互相探讨,共同解决长久以来在综合性学习方面存在的困惑。我主要尝试了以下三点: 第一,创建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模式。 针对以往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兴趣不大、置身事外的现象,把教学的起点定位在学生现实的学习状态上。为了激起学生浓厚的自主探究兴趣,我对本单元的教材进行了再处理。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变“漫游语文世界”为“走近孔子”,目标直指《论语》及孔子,有

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新蔡县化庄乡三里桥小学屈文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中的一课。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出发,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个别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经历长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合作交流、及知识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12个,实验记录表,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学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学习面积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

新人教版新课标数学小学四年级下册《复式条形统计图》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堂教学过教学环 节 问题情境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 应用 设计 目标 导入新 课 一、导入 师: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人口吗? 出示例3复式统计表 这里有一张人口统计表,反映某地区1980-2000年城镇和 乡村人口数量的复式统计表。 师: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知道哪些信息。 师:还可以用哪种形式来进行数据统计呢? 揭示课题,板书——条形统计图 师:以前我们学过将统计表绘制成条形统计图,那么今 天我们能不能将这个统计表变成统计图呢?一起动手试 学生获取表 中信息

程设计思路 一试。 出示两张统计图 师引导学生说出:标题;纵轴:代表人数,单位:万人每 一格表示10万人;横轴:表示年份,年份上的小格中对 应该年人数的条形图和数据。 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画法师:你们会画吗?请大家把城镇 人口的条形图补充完整再完成乡村人口的条形统计图。 学 习 新 知 环 节 二、探究新知 1、师:现在我们完成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它们分别 反映了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两种量。请你们观察比较后 告诉我1980年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相差多少? 师:在比较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 师:为什么可以合二为一? 引导学生明白只有在相同项目内容下,才可以进行此操 作。 2、师:我们刚才完成的城镇和乡村的人口统计图可以合 二为一吗?怎么合呢? 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绘制统计图,并展示作品学生互相 评价。 师:老师这里也将他们合起来画了一张,你们看看感觉 如何? 为了区分开乡村和城镇,应怎么办?

条形统计图教案

条形统计图 第1课时 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一、教学内容: 1、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3、在调查活动中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经历用数字、图形和条形来表示数量的不同方式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体会学校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2、通过读图、画图活动认识1格表示1个格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能根据要求准确的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难点: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根据数据大小准确地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统计图。 四、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课件出示2012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图: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图例中表示天气的各种图形。 2、师生交流后,提出问题:这个月的各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二)探索发现 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1)整理数据 师:你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呢? 启发学生思考并整理数据:我们要统计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统计出这些数据呢? 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知道可以分别用数数、画“√”、画“○”、写“正”字等方法。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的?为什么选用这个方法?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到用写“正”字法来进行统计,比较方便。(2)表示数据。 师:我们通过画“正”字法来进行统计,已经知道了每组天气各有多少天了,那如何才能清楚的表示出来呢?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在小组内完成。汇报展示。 我们组是用统计表来统计表示。

公开课教学反思.

公开课教学反思 2017-02-07 教学反思 2003年第一次在三中讲公开课,就是这一课,十三年后,又是这一课,但讲课的形式和课后的感受完全不同。 一直以来自己也想在教学中有所突破,正好本次讲课要求用“生动课堂”的理念来指导实际的教育教学,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让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了一次更新的认识和理解。 按照惯例,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应该包括两个,一是名词的分类及可数名词变复数;二是用like的各种人称和句式来谈论好恶。我也在课前设定了同样的教学目标,并精心设计了几个围绕目标并非常具有可操作性的任务。但这次讲课前心里却是从未有过的没底。 四十五分钟过后,仅完成了第一个教学任务。这么多年来的教学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课堂上,我有意识地改变了从我自身的教学需要出发去实施所谓结构严谨的教学步骤,我努力让自己站到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和想问题,并注意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提出问题。比如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哪些名词为可数名词,哪些为不可数名词,让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并锻炼表达能力,但有时偏离了学科方向,而我却未能及时阻止和扭转学生的思路。再比如让学生例举他们所知道的'食品名称,这大大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望,而且所有的学生都能有站起来发言的可能性,因此课堂完全变成了他们自己学习的地方,我感受到了学生少有的热情和兴奋。我想,在这堂课上,学生们除了学到一些和英语有关的知识,更为主要的是他们多少愿意学习英语了,至少不会像以前那么讨厌这一学科了。再有就是学生们在这样的课堂上心情是放松的,而思维还是紧张的。 以学生的生命为本,教育才能够得以真正的实施。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注意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给学生创设自我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老师和学生各自的作用,让生命在教育教学中得以最大限度的激扬。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7.条形统计图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

《条形统计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4-9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体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会绘制简单条形统计图。 3.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会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教学难点:体验条形统计图表的特点,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学习单。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播放《熊出没》主题曲。 师:同学们,这音乐熟悉吗? 生:熟悉。 师:是哪一部动画片的主题曲呢? 生:《熊出没》。 师:会唱吗? 生:会。 师:跟着旋律大声唱出来吧!(15秒后课件出示光头强图片)

师:这是谁? 生:光头强。 师:他天天想着什么呀? 生:砍树。 师:对,可天气会影响他砍树啊!所以他就老想着明天是晴天,还是下雨,他特别想知道这个月能砍多少天的树,于是就找出他收集(语气重点) (板书:收集)的狗熊岭去年11月天气情况记录单,(课件出示)可是那些天气符号他看不懂,谁愿意帮他? 生:…… 师:在大家的帮助下,相信光头强能看懂这些天气符号。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这张表记录的是每一天的天气情况,可他想一眼就看出每种天气的天数?行吗?怎么办? 生:数一数。 师:你明白他的意思吗? 生:把每种天气的天数分别数一数。 师:哦,就是对这些天气进行整理整理(语气重点),对吗?(板书:整理)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在学习单上,开始吧!(切换) 二、亲身体验,主动探究 1.引导比较,体会优点。

四年级数学上册7条形统计图教案

七、条形统计图 本单元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会制作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制作条形统计图。 难点:从条形统计图中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分析整理。 【课时安排】本单元建议安排3课时 第1课时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第2课时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第3课时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第1课时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94页例1。 【教学目标】 1.进行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会看简单的统计表,认识并会填制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3.能通过对比分析,知道条形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探索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并能提出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等。 一、情景导入 1.观看主题图(制成的动画)——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1)电视屏幕播音员工作的情景——播报天气情况。 (2)小飞仙的解说——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2.教师提问:看到、听到些什么?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1。 下面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提问:这个月北京市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四个太阳公开课教案反思

四个太阳 吴君茹3 月21日 [教材分析] 《四个太阳》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凭着丰富的想象 和独特的创造力,画出四个色彩不同的太阳分别送给四季,给人们带去欢乐的故事,表达了 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本课围绕动脑筋,有创新”设计教学,以读为主,激发想象,图文结合,读中感悟,激励创新。[教学目标] 1、认识挂、街”等13个字,会写园、因”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4分) 1、小朋友,今天老师想请你们猜个谜语:一个球,热烘烘。落在西,出在东。 2、板题,读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1)小朋友为什么要画四个太阳 (2 )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以疑导学,让学生带着心中的疑问读文,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学有目标]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5分) 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3、检查字词的学习情况。 (1)这些生字宝宝中,哪些是你的老朋友 (2)哪些字的读音较难读,你来提醒大家 (3)你记住了哪个字,是怎么记的各种形式认读生字 太阳街道伙伴尝尝香甜温暖送给应该因为颜色忙着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面对识字量大的问题,采用小组合作,自主识字,渗透方法,有的放矢,省时高效。]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5分) 1、自读课文,思考:小画家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呢自由读课文,找到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

部编人教版数学四上条形统计图教材分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第7单元条形统计图 一、教学内容 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三、具体内容 1. 例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首先呈现的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然后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表示出数据,就出现了统计表和象形图。在此基础上,给出条形图。引发学生对“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进行对比。意在使学生通过整理与比较,凸显“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的特点。 2. 例2: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2个单位)。 例2是通过调查同学们最喜欢的一种早餐,呈现了两个条形统计图。通过分析、比较,直观地体验到“以一当二”的必要性。接下来,教材以4个问题呈现了数据分析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以一当二”来描述数据的方法,特别是体会“当人数出现单数时,可以用半格来代表一个人”的方法,从而解决认知上的难点。“做一做”处理。 3. 例3: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多个单位)。 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加,“以一当二”的条形图会有局限性,形成认知的矛盾冲突,接着教材提出:“如果用每个格表示2辆汽车,要画很多个格,太麻烦了,怎么办呢?”通过对上面数据的观察和思考,

感受引入“以一当五”条形图的必要性。最后,通过第3个问题,进一步说明“以一当几”应该结合数据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教学建议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就需要让学生完整地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学会提出用数据表达的问题,通过收集、整理、展示数据以及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方法分析数据,进而回答问题、做出判断。 2.注意体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从两个方面来体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一是与统计表、象形图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条形图可以直观清楚看出各类数据的多少;二是不同条形图之间的对比。如,采用纵向条形图还是横向条形图需要根据实际问题的具体要求来决定,有时是为了版面安排的需要,有时是为了更准确地描述数据。让学生在对比中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特点的认识,学会灵活运用统计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鼓励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 统计的核心是数据分析,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从数据中提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学生对数据的读取可分为三个层次:①数据本身的读取,包括用能够得到的信息来回答具体的问题,这些问题图表中有明显的答案;②数据之间的读取,包括插入和找到图表中数据的关系例如做比较(例如,比较好、最好、最高、最小等)和对数据进行操作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科书68页例1及相关的课堂活动及练习。条形统计图(1格当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和掌握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及其特点、作用,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 (3)、能阅读条形统计图并做出分析,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 2、过程与方法:根据条形统计图中提供的数据,对统计图作出分析和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调查活动中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和掌握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及其特点、作用,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 难点: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培养根据统计图的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数据分析水平。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题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由单元主题图引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第67页的单元主题图, 师:同学们,环保局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空气检测,我们可以把他们测量的数据进行整理制成统计图就更直观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比统计图更直观的统计方法。统计图。 板书课题:统计图 (设计意图:教师根据学生的统计表作为新课内容,引出条形统计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存在与周围世界中, 从而有利于学生体会统计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条形统计图 出示例1 师和学生交流:观察某地6月份的空气质量状况统计表,为了更清楚的看出每种质量状况的天数,我们可以用统计图来描述有关数据。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统计图。 (1)、认识条形统计图 多媒体出示:

大班综合活动:快乐的环保小卫士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

大班综合活动:快乐的环保小卫士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 设计思路 一次户外活动时,要求幼儿自选器械玩游戏,大多数幼儿拿着自己喜欢的玩具,找个空地玩了起来,只见牛辰熙思索了半天,从地上捡起一张纸,利索的将他揉成纸团,然后用较熟练地提了起来。有几个孩子看见了也加入了踢球的行列。“纸球”事件引起了我的关注:随手丢弃的小纸屑,经过幼儿大胆地想象与加工居然变成了一件好玩的玩具。因此,我设计了《环保小卫士》这一活动,旨在将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与幼儿的体能锻炼融合在一起,让幼儿亲自做做玩玩,形成体育活动内容游戏化。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练习跳、爬、平衡、投掷等技能,发展幼儿动作的灵敏性与协调性,增强体能。 2、乐意参与“变废为宝”的游戏,积极与同伴配合,勇于尝试创新,初步形成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创设问题情境:一些废旧物品零散地撒在草地上。

2、辅助材料:胶带纸、剪刀、卡纸等。 3、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活动 情景;;如何处置这些废旧物品? 师:刚才我们做运动都出汗了,现在我们到前面的草地休息一下吧! (草地上零散地放着一些瓶瓶罐罐、盒子、箱子、废报纸等) 幼;堆这么多乱七八糟的物品,怎么做呀? 师;如果你们见到这些废旧物品,你们会怎么做呢? 幼:将这些物品送回附近的垃圾箱。 幼:这么多东西不如先找个大塑料袋,将它们放在里面,在运走。 师:你们的办法很好,想想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处理?可不可以将它们变成有用的玩具给我们玩呢? 幼:我们以前用饮料罐做过树林,报纸做过球,这些可以试试。 二、组织幼儿玩“变废为宝”游戏 师:想想,这些废旧物品可以制成哪些玩具,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7条形统计图 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7条形统计图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 开课优秀教案 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教学活动 一、情景引入(0) 师:同学们,今天徐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短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看完了这段短片,你知道短片里说的是什么天气吗? 生:雾霾天气。 活动2【讲授】教学活动内容 二引导学生观察(0) (一)北京单表单图 师:是的,雾霾天气曾经一直笼罩着我们美丽的中国,就连首都北京也不例外, 我们看,这是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有关雾霾的相关数据,这是用统计表绘制的,这是用统计图绘制的。你知道北京1—4月的雾霾天气各有多少天? 生:1月29天,2月有16天,3月有21天,4月有16天。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统计表上、统计图上) 师:还可以从哪儿看到这些信息?(统计图上、统计表上)是呀,从统计表、统计图上都能让我们获取有关雾霾天数的相关信息。 师:那么,如果让你一眼找到哪个月的雾霾天数最多?我们选择看谁更合适? 生:看统计图更合适。 师:为什么?(因为统计图更直观)对,我们只需要找到最高的直条就可以了。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哪个月的雾霾天数最多,那几个月的雾霾天数同样多?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北京有雾霾,我们信阳有没有雾霾呢?(有)想知道我们信阳的雾霾天气情况吗?(想)请看这里 师:谁愿意说说信阳的雾霾天气情况?(1、每个月的雾霾天数。2、最多最少。) 师:这两个城市,哪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差一些吗? 生:北京。 师:为什么?(因为北京每个月的雾霾天数都比信阳多。) 师:你比较了两个城市每个月的雾霾天数,你是看哪里比较的?(统计表,师比较。让学生感觉到比较麻烦。)北京一月的雾霾天数有29天、信阳一月的雾霾天数有7天,北京的比信阳的多……这样比较有什么感觉?(累、麻烦)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本单元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通过前期学习,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在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单元要进一步学习用1格表示1个单位和1个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例题在选材上都注意了生活现实,一是学习生活现实,二是日常生活现实;在呈现方式上都采用了表图结合,统计表提供统计数据,通过统计图反映其直观优势;在引导学生学习方式上,都通过对话框的形式,引导学生经历为什么要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怎样确定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以及如何制作统计图等过程。例1侧重于1格表示1个单位;例2则过渡到1格表示多个单位,体会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优势。整个单元的知识属于数学教材中新课标比较看重的统计与概率领域,也是培养学生统计意识和能力,发散思维、应用数学的重要阵地。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已经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所体验,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另外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 1.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3.在调查活动中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地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这些知识和经验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另外学生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物的数量需要进行统计并直观地表示出来,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进行教学的起点。 2.注意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认识统计的作用。 在本单元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运用条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培养学生判断、预测和决策的能力。 1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1课时 2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1课时 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材第94、第95页) 1.使学生初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怎么写公开课教学反思

怎么写公开课教学反思

怎么写公开课教学反思?通过学习、结合我的从教经历,我认为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无效益的唯一指标。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只有全体学生都爱学、乐学,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我们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怎么写公开课教学反思 关于高效课堂教学,教研室数学教研员以主任也多次组织我们多次开展高效课堂的讲座和教学研讨活动。对于高效课堂,我在教学实践中也有自己的思考。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符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这样的教学设计才切合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活动。要设计高质量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二、激趣学习不可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往往会收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在教学设计设做好激趣的功课。而开课激趣就是很好的做法。人常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优秀的课,切入设计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知识,课前利用课间呈现一幅孩子们过生日的情景。小娟说“今天是我过的第 9 个生日,猜猜我今年几岁了?”爷爷说“我每次生日都过,我共过了 16 个生日,猜猜我今年几岁了?”。有的孩子会顺理成章的说“小娟过了 9 个生日,今年 9 岁了,爷爷过了 16 个生日,爷爷 16 岁”。有的学生会马上有意见:不可能,孙女9 岁,爷爷才 16 岁。从而引发思考:“爷爷到底多少岁?为什么爷爷只过了 16 个生日?”这样唤起了学生强烈的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进而引入新课。 课堂中的激趣,我们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把数学教学与学生们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学习往往很感兴趣。从而去实现从数学学到生活、从生活到社会的跨越。学生们会把在数学课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也会用数学学知识参与社会活动。 三、优化“学、讲、练”时间安排,促进课堂学习的实效性。 时间就是效率。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一堂课一般由学习、 讲解和练习三部分构成。讲的时间不宜超过 10 分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 15 分钟。数学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需要灵活掌握,可以安排在复习巩固时,可以穿插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也可以放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教师可以据此调整教学节奏,及时矫正教学过程。这对确保数学课堂教学优质、高效十分必要。

大班数学活动:谁最长公开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谁最长公开课教案与 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继续学习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教幼儿初步学会将测量的次数用记录的方式记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 活动重点:学习用种子测量铅笔的大致长度。 活动难点:幼儿理解种子(量具)的长短(或大小)与测量的结果有关。 活动准备:教具:用泡沫制成放大的铅笔、白云豆种子、花生种子各一; 学具:两种不同的种子若干白云豆、花生(选择种子时颗粒的大小要大致相同)、记录卡、记号笔、铅笔与幼儿人数相同; 幼儿已有测量的初步经验。 活动过程 一、探索 “看看桌上有什么?”(铅笔、白云豆、花生)“请你们拿一种种子来量一量这只铅笔的长,用多少种子表示铅笔的大致长度。”教师

析:通过让幼儿自由探索用种子来测量铅笔的大致的长度,给幼儿提供一个探索、交流 二、交流、讨论探索结果 (一)交流测量铅笔的方法 1、教师请2-3个用不同方法测量铅笔的幼儿大胆地将自己探索的方法告诉同伴; 2、组织、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刚才几位幼儿说的方法谁的最好,最正确; 3、得到幼儿的一致认可后,教师小结测量的方法:第一次测量的结束处,为第二次的开始点,依次接着量; 4、教师利用教具示范,教给幼儿正确测量铅笔的方法,量时白云豆的一头要对齐铅笔的最顶边,在白云豆的另一头用记号笔做记号(画一条短线,第二次量时要从记号开始节下去量)量完数一数,铅笔的长有几个白云豆长,提醒幼儿用相同的方法用花生也能测量出铅笔的长度; 析:此时,教师充分调动幼儿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将自己的测量方法告诉同伴,既给幼儿提供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又为幼儿提供一个敢说、想说、会说的语言交流环境;教师的及时小结和正确的示范,把活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条形统计图教案

条形统计图 第1课时认识条形统计图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认识条形统计图。(教材第94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观察、分析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初步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难点: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上个月的天气有几天是晴天,几天是阴天,几天是多云吗?(学生讨论,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得出数据的) 师:要想准确地了解这些信息,就离不开统计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统计的新知识——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认识条形统计图) 二、学习新课 1.数据的表示方法。 (1)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师: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引发学生思考,学生自由回答) (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师: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从图上你能知道哪些信息?(点名学生回答) ①知道这个月的天气有晴、阴、多云、阵雨、雷阵雨这5种情况。 ②但是不容易看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 …… 师:能不能把这些天气情况进行归类,把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清楚地表示出来呢?[小组内互相议一议,交流自己的方法,小组代表汇报并展示自己的方法,教师将两种主要的方法(统计表和画图)展示在一起] (方法一)分类整理数据,用统计表表示出来。 (方法二)

哪种天气增加一天,就画一个○。 师:同学们有的用统计表表示,有的画圈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这两种方法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学生自由回答,老师指正) 小结:统计表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画○的要数一数才知道是多少,但是能看出哪种天气多,哪种天气少。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与画图表示的方法很类似,就是不再画圈,而是用一个一个的小格表示出来。 2.认识条形统计图。 出示例1的条形统计图。 师:这就是条形统计图,用涂了色的竖条来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仔细观察这个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引发学生思考,学生自由回答) 操作演示:教师边课件演示制作条形统计图,边讲解条形统计图的制作。

公开课教学反思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首先,由于本课重点是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和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而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又是比较枯燥和乏味的。那么要使学生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要想方设法选择一种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在学习杜郎口中学教学改革的启发下,本人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把教学主角交给学生,人人参与,体验成功,享受快乐作为目标。所以当我讲七大内容时,不是直接让学生回答其内容是什么,而是通过阅读自主探究和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让学生归纳回答。当所提出的问题解决完时,七大的内容也就掌握了。其次,讲抗战胜利的意义时,不是直接让学生记住其意义,而是提问抗战以前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结果,并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这样就水到渠成让学生很容易理解并掌握抗战胜利的意义。再次,能够结合内容的需要,加入一些图片和相关资料,让学生结合现实分析,不但开阔学生的知识面,还提高了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再然后,通过信息反馈评价教学,检查教学效果,效果突出;通过记忆力大比拼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当堂内容当堂消化,做到节节清。最后,学生参与积极,课堂气氛活跃,连最差的学生都表现出积极,令我很是感动。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比较充分,目的通过学习历史,牢记历史,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不足之处: 课件的动画效果有些欠缺,没有视频、音频资料,设备使用不够熟练。本节课老师讲的有点多,学生活动不够充分,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但不热烈;还有就是小结时图文的结合不是很紧凑;最后是对时间没有把握好,时间显得有些紧。 今后努力的方向: 还需提高制作课件的技术和水平;进一步提高讲课的艺术性,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和节凑气势;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师生互动,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