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肾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肾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肾癌的最佳治疗方法

肾癌的最佳治疗方法,肾癌是死亡率非常高的一种恶性肿瘤,很多肾癌患者在发现时已经处于病程的晚期,可以选择的治疗方式十分有限。那晚期肾癌患者应该选择怎样的治疗方式才能最大限度的延长自己的生命呢?什么才是肾癌的最佳治疗方法呢? 肾癌的最佳治疗方法,手术切除是首选方式 晚期肾癌患者大多发生转移扩散,对于局部扩散如淋巴结已经受侵犯但有限,以及转移不严重的患者例如仅表现为孤立的远处转移的病灶,均应考虑实施根治性手术。郭跃生主任介绍说,对肿瘤已经侵犯肾包膜,肾盂,淋巴结有转移的病人,应术后结合放疗,以减少局部复发,已经发生远处转移的,若单个转移灶,应争取患肾和转移灶的切除,多发转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应切除原发灶后行综合治疗。 术后应配合放疗和中医中药治疗 由于肾癌中的原发耐药现象,在化疗方面一直没有特别的显著进展,尽管近些年来新的化疗药物层出不穷,但是仍未发现理想的针对肾癌细胞的细胞毒化疗药物。所以手术后肾癌患者一般会进行放疗,但晚期肾癌病人大多出现骨,肺和脑室转移,在这些情况下任何治疗措施一般均不能达到治愈,因此放疗或手术对转移癌来讲均为姑息性治疗。中药可缓解肿瘤患者的许多症状,如疼痛、厌食、咳喘、出血、腹泻、便秘、麻木、失眠等等,可以通过提高食欲,延长睡眠时间等途经减少恶液质的发生。中药还可以改善精神心理状况,提高患者身心健康水平。临床常见一些晚期肿瘤患者服用中药后精神好转、信心增加、活动时间延长,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根治术的术后中医药治疗,针对不同的手术及并发症,辨证论治,对症下药,使患者早日恢复正气。非根治的术后中医药治疗是针对某一矛盾而采取的急则治其标的措施,使患者一般情况得以改善,为进一步实施对癌症的治疗创造有利条件。对放化疗不敏感的癌瘤,选用中医药辨证论治,对症下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在中医治疗肾癌方面,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以袁希福教授提出的中医三联平衡疗法治疗等独特的治疗模式为指导,有效的提高了中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为众多患者带来福音。它对于肾癌治疗有着明显的效果,同时,对于肿瘤复发等情况则有可能得到明显的改善。从根本上解决肿瘤治疗后复发状况成为可能。 “三联平衡”是袁希福教授在传统中医理论及袁氏“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集合数十年肿瘤临床经验,把博大精深的中医药理论提纲挈领,高度概括,与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及基因理论等有机结合,创立了专业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中医药疗法与思路。 三联平衡疗法治疗肿瘤优势明显

癌痛规范化诊疗规范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 (2011年版) 一、概述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25%;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如果得不到缓解,患者将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乏力、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及整体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癌痛诊疗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 (一)癌痛病因。癌痛的原因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肿瘤相关性疼痛:因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肿瘤转移累及骨等组织所致。 2.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检查操作、放射治疗,以及细胞毒化疗药物治疗后产生。 3.非肿瘤因素性疼痛:包括其他合并症、并发症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1.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 (1)伤害感受性疼痛是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伤害感受性疼痛包括躯体痛和内脏痛。躯体性疼痛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者压迫性疼痛。内脏痛通常表现为定位不够准确的弥漫性疼痛和绞痛。 (2)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受损,

痛觉传递神经纤维或疼痛中枢产生异常神经冲动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常被表现为刺痛、烧灼样痛、放电样痛、枪击样疼痛、麻木痛、麻刺痛、枪击样疼痛。幻觉痛、中枢性坠、胀痛,常合并自发性疼痛、触诱发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治疗后慢性疼痛也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 2.疼痛按发病持续时间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癌症疼痛大多表现为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相比较,慢性疼痛持续时间长,病因不明确,疼痛程度与组织损伤程度可呈分离现象,可伴有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常规止痛治疗疗效不佳等特点。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的发生机制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慢性疼痛的发生,除伤害感受性疼痛的基本传导调制过程外,还可表现出不同于急性疼痛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如伤害感受器过度兴奋、受损神经异位电活动、痛觉传导中枢机制敏感性过度增强、离子通道和受体表达异常、中枢神经系统重构等。 三、癌痛评估

2019肾癌治疗指南治疗解读

2019肾癌治疗指南治疗解读 2019肾癌治疗指南治疗解读基于中国人群肾癌的流行病调查资料与临床研究结果, 重庆新桥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全军肿瘤治疗中心专家讨论制定了 2019年版中国肾癌治疗指南, 从而更好的让您了解肾癌的诊断、治疗与预防。 一. 局限性肾癌术后辅助治疗肾癌手术切除后, 20-30%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复发或转移。 肺脏就是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 发生于50-60%的患者。 术后中位复发时间为1-2年; 多数在3年内复发。 无复发转移期(手术至确认复发的时间) 越长, 生存期越长。 术后 (手术完全切除病灶) 辅助治疗的地位并没有得到确认。 pT1a期5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 pT1b~pT2期肾癌手术后1~2年内约有20%~30%的患者发生转移。 尚未有全身治疗可降低复发转移可能性的循证医学证据。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针对局部进展期的肾癌根治术后的患者, 进行了长期低/高剂量IFN-或高剂量IL-2与单纯观察组比较, 结果发现这些辅助治疗与单纯观察组比较并未延长无复发转移时间, 总生存亦未得到改善。 单纯的观察随访仍就是肾癌根治术后的标准处理。 如果有可能, 可选择适宜患者进入临床试验。 即使就是术中发现有淋巴结受累, 或者肿瘤未能切净, 进行术

后放疗也不能够使患者获益。 二. 转移性肾癌的内科治疗转移性肾癌主要就是指临床分期为Ⅳ期的患者, 根据之前AJCC临床分期, Ⅳ期包括任何T4病变、任何N2病变以及M1病变。 指南推荐这部分患者采用以内科为主的综合治疗, 外科手术就是转移性肾癌辅助治疗的重要方法。 虽然中、高剂量IFN-或(与) IL-2一直被作为转移性肾癌标准的一线治疗方案, 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 指南推荐将中、高剂量IFN-作为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的基本用药, 同时根据NCCN、 EAU肾癌指南, 将分子靶向治疗药物(Sorafenib, Sunitinib, Temsirolimus, 贝伐单抗联合干扰素-) 作为转移性肾癌主要的一、二线治疗推荐。 1. 生物治疗目前国内开展的肿瘤生物免疫治疗以自体细胞免疫治疗为主。 由于自体细胞治疗的最终制品不就是某一种单一物质而就是一类具有生物学效应的细胞, 其制备技术与应用方案具有多样性、复杂性与特殊性, 因此开展单位需就是国内三级甲等医院, 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应用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有关的诊疗科目的单位。 该单位需制定严格的操作标准与审核机制, 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且取得过《医师执业证书》的有10年以上, 有开展免疫细胞技术临

肾癌晚期中医治疗详细药方打印版

肾癌是一种很常见的肿瘤疾病,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可能会患上肾癌,而且此病对身体造成的伤害还是非常大的,而人们如果不及时采取肾癌的治疗方法,就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病情。肾癌的出现毁了多少幸福的家庭,相信大家都应该知道的吧,那大家对于肾癌的治疗方法是不是都了解呢?如今肾癌的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是古代如何治疗肾癌呢? 一、脾肾两虚型证候:腰痛腹胀,尿血或腰腹部肿块,纳差,恶心,呕吐,身体消瘦,虚弱贫血,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或弱。 治法:健脾益肾,软坚散结。 方药:四物汤合右归饮加减。白术、党参、黄芪、杜仲、补骨脂、当归、陈皮、棕榈炭、赤芍、马鞭草、白花蛇舌草、瞿麦、草河车、生苡仁、黄精、山萸肉。 白术、党参、黄芪、杜仲、补骨脂各10g,当归、陈皮、棕榈炭、赤芍各12g,马鞭草、白花蛇舌草、瞿麦、草河车、生苡仁各30g,黄精15g,山萸肉15g。 二、肾阴虚弱型 证候:小便短赤带血,潮热盗汗,口燥咽干,腰膝酸软,腰痛腹部肿块,舌质红,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凉血。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味。知母、山药、丹皮、泽泻、旱莲草、生地、大蓟、小蓟、生侧柏叶、黄柏、山萸肉、血余炭、藕节。 知母、山药、丹皮、泽泻、旱莲草各10g,生地、大蓟、小蓟、生侧柏叶各30g,黄柏、山萸肉各5g,血余炭、藕节各15g。 三、湿热蕴肾型 证候:腰痛,坠胀不适,尿血,低烧,身体沉困,饮食不佳,腰腹部肿块,舌苔白腻中黄,舌体胖,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化瘀。 方药:八正散加减。木通、大黄、栀子、白术、滑石、萹蓄、马鞭草、白花蛇舌草、瞿麦、草河车、生苡仁、车前子、赤芍、灯心草、黄柏、龙胆草。 木通、大黄、栀子、白术各10g,滑石、萹蓄、马鞭草、白花蛇舌草、瞿麦、草河车、生苡仁各30g,车前子、赤芍各15g,灯心草5g。热盛者加黄柏、龙胆草10g。 四、瘀血内阻型 证候:面色晦黯,血尿频发,腰部钝痛,腰腹部肿物日渐增大,肾区憋胀不适,口干舌燥,舌质紫黯或瘀斑,舌苔薄黄,脉弦或涩或结代。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散结。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元胡、香附、枳壳、丹参、马鞭草、白花蛇舌草、瞿麦、草河车、生苡仁、赤芍、川贝母、夏枯草、三七粉、大蓟、小蓟。 桃仁、红花、元胡、香附、枳壳各10g,丹参、马鞭草、白花蛇舌草、瞿麦、草河车、生苡仁各30g,赤芍、川贝母、夏枯草各15g。腰痛尿血加三七粉3g(冲服),大小蓟各15g。 上述所讲的这些信息就是关于肾癌的治疗方法的介绍,希望 能帮助到你,其实了解肾癌的治疗方法只是一部分,最重要的是 我们要尽早的发现病情的存在,在此也希望你能牢记这些肾癌的 治疗方法吧。 中国中医治疗 中医对肾癌的治疗,早在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就已论 及。以后历代医家不断充实补充,特别是近代医家在大量临床实 践中确定了辨证施治,攻邪扶正的辨治模式。进一步证明了通过 中医治疗,不但能为肾癌者手术化疗创造条件,并可减轻不良反 应,同时在消灭抑制残余癌,提高生存率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1)药物治疗 1)心肾阴虚证。 主证:腰部包块较小,边缘清楚,质中硬,固定不移,腰痛 喜按,心慌,手足心热,小便色黄带红,舌尖红,苔薄,脉沉细。 治法:滋阴补肾,凉血止血。 方药:六昧地黄汤(《小儿药证》)加减。生地30g,山药 30g,山茱萸15g,茯苓30g,桑寄生30g,鳖甲30g,三七粉 6g,阿胶12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 分析:六味地黄汤为滋阴补肾之代表方。方中生地滋阴补肾 为主药;辅以山茱萸养肝益精;山药补脾阴而摄精微,三药合用, 以达三阴并补之功。配以茯苓淡渗利湿,桑寄生补肾健腰,鳖甲 滋阴补肾。并用三七、阿胶凉血止血。再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 清热解毒以制癌瘤。备药合用滋阴不留邪,止血不留瘀,攻邪不 伤正。适合肾癌早期心肾阴虚患者服用。 2)气血瘀结证。 主证:腰部或腹部包块日渐增大,腰痛较剧,血尿加重,食 欲不振,面色苍白无华,溲赤便坚,舌边舌尖有瘀点,苔薄,脉 细涩。 治法:活血消结,祛瘀止痛。 方药:大黄瘙虫丸(《金匮要略》)加减。 大黄12g,水蛭3g,瘙虫6g,莪术15g,生地30g,红参 10g,黄芪30g,甲珠15g,赤芍12g。 疼痛剧烈者加玄胡、郁金、乳香、没药。出血多者加炒蒲黄、 阿胶、三七粉。 分析:大黄瘙虫丸为《金匮要略》中破血消结之代表方。瘙 虫即地鳖虫、化瘀通经为主药,配大黄、水蛭、莪术活血行瘀, 入络搜邪;再用生地、甲珠、赤芍,益阴养血;红参、黄芪益气 固本。诸药合用,攻补兼施以达祛邪挟正之目的。适合于肾癌气 血瘀结之患者服用。 3)肾阳虚衰证。 主证:腰部肿块明显,尿血不多,腰痛,四肢不温,溲清便 溏,舌淡苔薄,脉沉细。 治法:温阳补肾,祛瘀解毒。 方药:肾气丸(《金匮要略》)加减。肉桂6g,附片30g, 熟地15g,山药30g,山茱萸15g,茯苓30g,淫羊藿30g,三 七粉6g,人参10g,丹参30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 分析:肾气丸为温阳补肾之代表方。肉桂、附子温肾助阳为 主药;配以熟地、山药、山茱萸肉益阴摄阳。用茯苓淡渗利水, 淫羊藿温补肾阳,三七丹参活血祛瘀,人参大补元气;再用半枝 莲、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以攻癌瘤。诸药合用共达温阳补肾以扶 正,解毒祛瘀以攻邪之目的。 4)湿热瘀滞证。 主证:腰部或腹部肿块日见增大,腰痛加剧,血尿不止,伴 有发热、口渴、纳少、恶心呕吐,脉滑数,舌质暗红,苔黄白。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散结。 方药:龙蛇羊泉汤(《中医肿瘤学》)加减。白英30g,龙葵 30g,蛇莓30g,半枝莲30g,霍麦20g,黄柏15g,元胡10g, 土茯苓30g,大小蓟各30g,仙鹤草30g,竹茹、竹叶各10g。 分析:白英、龙葵、蛇莓、半枝莲、黄柏、土茯苓清热解毒 抗癌;瞿麦、竹叶清热利尿;大小蓟、仙鹤草清热止血;元胡活 血止痛;竹茹清热和胃。诸药合用以达清热解毒利湿止血抗癌之 目的。 5)气血双亏证。 主证:腰部或腹部包块日见增大,腰痛加剧,伴有乏力气短, 心悸心烦,面色苍白,贫血消瘦,口干,低热,脉沉细数,舌淡 有瘀点,苔白或黄。 治法:补气养血,化瘀解毒。 方药:八珍汤(《正体类要》)力口减。黄芪30g,太子参 30g,云苓10g,猪苓20g,干地黄20g,当归10g,赤白芍各 10g,女贞子20g,地骨皮15g,干蟾10g,僵蚕10g,半枝莲 60g。 分析:八珍汤即四君子汤和四物汤合方,四君子汤健脾补气, 四物汤滋阴补血,二者合而用之,阴阳兼顾,气血双补。因见本 证,已属晚期,气血大亏,不克攻伐,故以扶正补气养血为主, 重用半枝莲解毒清热;干蟾、僵蚕攻毒散结,以减轻痛苦,延以 时日。 肾积,病名。五积之一。又名贲豚。证见腰脊引痛,少腹里 急,口干咽肿,目视(目巟)(目巟),健忘,色黑等。《难经·五十 四难》:“肾之积,名曰贲豚。”《脉经·平五脏积聚脉证》:“诊得肾积 脉沉而急,口干咽肿伤烂,目(目巟)(目巟),骨中寒,主髓厥, 善忘,其色黑。”《证治准绳·杂病》治用大七气汤倍桂加茴香、炒 楝子肉,兼吞奔豚丸。参见贲豚条。 肾癌在传统医学中称谓不一。在中国传 统医学中,中医学称为“肾积”、“痰癖”、“溺 血”、“积”等。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标准

癌症疼痛诊疗规 (年版) 一、概述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其中的患者为重度疼痛。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如果得不到缓解,患者将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乏力、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及整体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规我国癌痛诊疗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 (一)癌痛病因。癌痛的原因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肿瘤相关性疼痛:因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肿瘤转移累及骨等组织所致。 .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检查操作、放射治疗,以及细胞毒化疗药物治疗后产生。 .非肿瘤因素性疼痛:包括其他合并症、并发症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 ()伤害感受性疼痛是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伤害感受性疼痛包括躯体痛和脏痛。躯体性疼痛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者压迫性疼痛。脏痛通常表现为定位不够准确的弥漫性疼痛和绞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受损,痛觉传递神经纤维或疼痛中枢产生异常神经冲动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常被表现为刺痛、烧灼样痛、放电样痛、枪击样疼痛、麻木痛、麻刺痛、枪击样疼痛。幻觉痛、中枢性坠、胀痛,常合并自发性疼痛、触诱发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治疗后慢性疼痛也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 .疼痛按发病持续时间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癌症疼痛大多表现为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相比较,慢性疼痛持续时间长,病因不明确,疼痛程度与组织损伤程度可呈分离现象,可伴有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常规止痛治疗疗效不佳等特点。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的发生机制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慢性疼痛的发生,除伤害感受性疼痛的基本传导调制过

癌痛药物治疗规范三:阿片类药物初始剂量滴定和维持用药

癌痛药物治疗规范三 ---阿片类药物初始剂量滴定和维持用药 阿片类药物是中、重度疼痛治疗的首选药物。目前,临床上常用于癌痛治疗的短效阿片类药物为吗啡即释片,长效阿片类药物为吗啡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等。对于慢性癌痛治疗,推荐选择阿片受体激动剂类药物。长期用药阿片类止痛药时,首选口服给药途径,有明确指征时可选用透皮吸收途径给药,也可临时皮下注射用药,必要时可自控镇痛给药。 ①初始剂量滴定。阿片类止痛药的疗效及安全性存在较大个体差异,需要逐渐调整剂量,以获得最佳用药剂量,称为剂量滴定。对于初次使用阿片类药物止痛的患者,按照如下原则进行滴定:使用吗啡即释片进行治疗;根据疼痛程度,拟定初始固定剂量5-15mg,Q4h;用药后疼痛不缓解或缓解不满意,应于1小时后根据疼痛程度给予滴定剂量(见表1),密切观察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第一天治疗结束后,计算第二天药物剂量:次日总固定量=前24小时总固定量+前日总滴定量。第二天治疗时,将计算所得次日总固定量分6次口服,次日滴定量为前24小时总固定量的10%-20%。依法逐日调整剂量,直到疼痛评分稳定在0-3分。如果出现不可控制的不良反应,疼痛强度﹤4,应该考虑将滴定剂量下调25%,并重新评价病情。

表1. 剂量滴定增加幅度参考标准 始用药选择短效制剂,个体化滴定用药剂量,当用药剂量调整到理想止痛及安全的剂量水平时,可考虑换用等效剂量的长效阿片类止痛药。 对于已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疼痛的患者,根据患者疼痛强度,按照表1要求进行滴定。 对疼痛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可考虑使用阿片类药物控释剂作为背景给药,在此基础上备用短效阿片类药物,用于治疗爆发性疼痛。 ②维持用药。我国常用的长效阿片类药物包括:吗啡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等。在应用长效阿片类药物期间,应当备用短效阿片类止痛药。当患者因病情变化,长效止痛药物剂量不足时,或发生爆发性疼痛时,立即给予短效阿片类药物,用于解救治疗及剂量滴定。解救剂量为前24小时用药总量的10%-20%。每日短效阿片解救用药次数大于3次时,应当考虑将前24小时解救用药换算成长效阿片类药按时给药。 阿片类药物之间的剂量换算,可参照换算系数表(见表2)。换用另一种阿片类药时,仍然需要仔细观察病情,并个

-卫生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标准(2011版)[1]

附件: 卫生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标准 (2011年版)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肿瘤性疾病诊疗行为,提高我国癌痛规范化治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改善对肿瘤患者的医疗服务,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制定本标准。 一、科室基本标准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或肿瘤专科医院,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肿瘤科、疼痛科或者晚期肿瘤治疗、临终关怀相关科室。 (一)肿瘤科。 1.三级肿瘤专科医院和三级综合医院: (1)开展肿瘤科临床诊疗工作5年以上,床位不少于30张,年收治中晚期肿瘤患者800例次以上,能够为肿瘤患者提供规范化疼痛治疗; (2)具有独立设置的肿瘤科门诊,能够为癌痛患者提供门诊服务,年开展癌痛治疗240例或1500例次以上; (3)技术水平达到三级医院肿瘤科专业重点科室技术标准,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三级医院中处于领先地位; (4)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每年培训5名以上癌痛治疗医师、6名以上癌痛治疗护士的能力。 2.二级肿瘤专科医院和二级综合医院: (1)开展肿瘤科临床诊疗工作5年以上,床位不少于20张,年收治晚期肿瘤患者400例次以上,能够为肿瘤患者提供规范化疼痛治疗; (2)具有独立设置的肿瘤科门诊,能够为癌痛患者提供门诊服务,年开展癌痛治疗150例或900例次以上; (3)技术水平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二级医院中处于领先地位; (4)具有培训同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经验和能力。 (二)疼痛科。 开展疼痛科临床诊疗工作2年以上,设置疼痛科门诊。 1.三级医院疼痛科门诊能够独立开展癌痛治疗等工作,每年开展癌痛治疗150例

或1000例次以上;或者疼痛科每年收治癌痛患者50例以上;具有年培训3名以上癌痛治疗医师、4名以上癌痛治疗护士的能力。 2.二级医院疼痛科门诊能够独立开展癌痛治疗等工作,每年开展癌痛治疗80例或500例次;具有培训同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经验和能力。 (三)其他晚期肿瘤治疗及临终关怀相关科室参照上述标准。 二、人员基本标准 (一)三级医院至少有5名医护人员专职负责癌痛评估与治疗工作,其中至少有2名医师、3名护士。 (二)二级医院至少有3名医护人员专职负责癌痛评估与治疗工作,其中至少有1名医师、2名护士。 (三)医师 1.有5年以上肿瘤科临床诊疗工作经验,或2年以上疼痛科临床诊疗工作经验,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熟练掌握《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范性文件;熟练掌握癌痛患者全面疼痛评估方法;熟练掌握各种止痛药物的特性、使用方法以及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能够独立开展癌痛患者疼痛评估和治疗工作。 (四)护士 1.有3年以上肿瘤科护理工作经验,或2年以上疼痛科护理工作经验,具有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熟练掌握肿瘤科、疼痛科护理技能,掌握疼痛评分和疼痛护理操作流程,能够协助医师对患者进行癌痛全面评估和治疗。 3.能够配合医师做好癌痛患者治疗相关宣教工作。 三、科室基本管理标准 (一)建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规范化管理制度。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文件要求,完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制度,改进工作机制,优化管理流程,保障患者方便、足量、合理使用止痛药物,满足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需求。 (二)建立健全癌痛规范化治疗相关制度。

癌痛诊疗规范(2018版)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 (2018年版) 一、概述 疼痛就是人类得第五大生命体征,控制疼痛就是患者得基本权益,也就是医务人员得职责义务。疼痛就是癌症患者最常见与难以忍受得症状之一,严重地影响癌症患者得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得疼痛发生率约为25%,而晚期癌症患者得疼痛发生率可达60%-80%,其中1/3得患者为重度疼痛。 如果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得控制,患者往往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其焦虑、抑郁、乏力、失眠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显著影响患者得日常活动、自理能力、社会交往与整体生活质量。因此,在癌症治疗过程中,镇痛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癌痛患者应当进行常规筛查、规范评估与有效地控制疼痛,强调全方位与全程管理,还应当做好患者及其家属得宣教。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医务人员对于癌痛得临床诊断、治疗与研究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

痛诊疗水平,积极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 (一)癌痛病因。 癌痛得原因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肿瘤相关性疼痛:因为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或者肿瘤转移累及骨、软组织等所致。 2、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操作、放射治疗、其她物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所致。 3、非肿瘤因素性疼痛:由于患者得其她合并症、并发症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非肿瘤因素所致得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1、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与神经病理性疼痛。 (1)伤害感受性疼痛: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得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得组织损伤或潜在得损伤相关,就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得生

癌痛规范化诊疗试题

癌痛诊疗规范考题(三) 、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 1.精神药品按依赖性分成第一类和第二类,以下第一类精神药品为: () A 、咖啡因 B 、曲马多 C 、安定 D 、利眠宁 2.现有资料显示: ( ) A .癌症未发生转移时不发生癌性疼痛 B .低于50 %的癌症患者经历疼痛 C. 中、重度疼痛V 30 % D.尚有较多的癌痛病人未得到适当的镇痛治疗 3. 癌痛治疗不理想的原因是: ( ) A .医务人员普遍具有癌性镇痛知识,但病人怕吗啡成瘾 B .病人积极报告疼痛病史,认为 癌性疼痛完全能控制 C .许多医生对癌性疼痛评估不足,缺乏相关知识 D .医药管理部门 已经不对吗啡药品进行严格管理,癌症病人的吗啡处方量不需限制 4. 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 A .对疼痛的估计(包括性质和程度)应该以病人描述为主 B .对疼痛的估计应该由医生根 据临床判断 C.癌症病人合并的抑郁情绪不会加重癌性疼痛 D .尽管癌性疼痛的原因有多种, 但在一个病人身上仅具备一种疼痛原因 E.对同样严重程度的肺癌患者,他们所经历的癌痛 程度应该是一样的 5. 癌症病人使用麻醉药品控、缓制剂时,每张处方量不得超过常用量为() 。 A 、 10 天 B 、 5 天 C 、 7 天 D 、 15 天 6. 疼痛评佑原则中不正确的描述是: ( ) A .首先,医生应相信病人的主述 B.病人陈述、医生引导、家属帮助三者结合 C.查体要注意神经、肌肉体征 D .患者精神状态不在癌痛评估的范畴 E.评估包括促发因素、疼痛强度、持续时间、部位、缓解因素、加重因素等 7. 评估疼痛程度不正确的描述是 ( ) A .可以采用数字评分量表和视觉模拟量表 B. 2种评估量表所记录的疼痛程度完全不一样 C.轻度疼痛:(1-4 )/10 D.中度疼痛:(5-6 )/ 10 E .重度疼痛:(7-10)/10 8. 三阶梯癌痛治疗方案遵守四个基本原则中错误的描述是( ) A .按阶梯逐级给药 B .按需给药 C. 口服制剂首选 D.用药个体化 9. WHO 三阶梯癌痛治疗方案不正确的描述是 ( ) A .遵守2个基本原则 B .已经向全球推荐 C.可以使90%癌症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缓 解 D.具有简单、有效、合理的特点 辅助药物 C.重度疼痛:强阿片类加非阿片类镇痛剂加辅助药物 D .如果病人伴有抑郁, 应当使用抗抑郁剂 E.吗啡易导致腹泻,应该禁用缓泻剂 11. 第一阶梯药物特点中不正确的描述是( ) A .主要为非甾体类镇痛药 B .对中度疼痛亦可能有效 C.具有封顶效应(天花板效应) 不能无限增加剂量 D .治疗中,一种非甾体类镇痛药无效应更换另一种非甾体类镇痛药 12. 阿片类镇痛剂的特点有 ( ) 10. 癌痛治疗的药物选择中不正确的描述是 ( A ) B .中度疼痛:弱阿片类加非阿片类镇痛剂加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 (2018年版) 一、概述 疼痛是人类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控制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益,也是医务人员的职责义务。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严重地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25%,而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可达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如果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患者往往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其焦虑、抑郁、乏力、失眠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显著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自理能力、社会交往和整体生活质量。因此,在癌症治疗过程中,镇痛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癌痛患者应当进行常规筛查、规范评估和有效地控制疼痛,强调全方位和全程管理,还应当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医务人员对于癌痛的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积极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 (一)癌痛病因。 癌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肿瘤相关性疼痛:因为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或者肿瘤转移累及骨、软组织等所致。 2.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操作、放射治疗、其他物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所致。 3.非肿瘤因素性疼痛:由于患者的其他合并症、并发症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1.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 (1)伤害感受性疼痛: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伤害感受性疼痛包

肾癌诊疗规范

肾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一、概述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简称肾癌)是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占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肾癌的组织病理类型最常见的为透明细胞癌,其次为乳头状肾细胞癌及嫌色细胞癌,以及集合管癌等少见类型的肾细胞癌。肾癌发病率仅次于前列腺癌及膀胱癌,占泌尿系统肿瘤第三位。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早期肾癌的发现率逐渐增长,局限性肾癌经过根治性肾切除术或者保留肾单位的肾脏肿瘤切除术可获得满意的疗效。据统计,目前确诊时既已属晚期的患者已由数年前的30%下降至17%,随着靶向治疗的持续发展及新型免疫治疗药物的兴起,晚期肾癌的疗效也逐步得到改善。 二、流行病学及病因学 (一)流行病学 在世界范围内,肾癌的发病率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3%,其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北美、西欧等西方发达国家发病率最高,而非洲及亚洲等发展中国家发病率最低。全世界范围内,肾癌发病目前排在男性恶性肿瘤第9位(21.4万例新患者)及女性第14位(12.4万例新患者),其男女发病率约为2∶1,发病高峰在60~70岁。根据GLOBOCAN 2012

年世界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数据,肾癌的全球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14位,死亡率居第16位。近几十年来,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肾癌的发病率都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包括北美、部分欧洲、亚洲、大洋洲及部分拉丁美洲,但肾癌的死亡率在发达国家中趋于稳定或下降。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的资料显示,从1988年至2014年我国肾癌的发病率为上升趋势。人口结构老龄化、生活方式西方化及早期筛查的推广可能是发病率增高的原因。2005年至2009年肾癌的发病率分别为3.96/10万、4.44/10万、4.64/10万、5.08/10万、4.5/10万。2018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癌症数据,汇总了339家癌症登记点的数据,共覆盖中国2.8亿人群。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肾癌发病率为4.99/10万,其中男性肾癌发病率为6.09/10万,女性肾癌发病率为3.84/10万。 (二)病因学 肾癌的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病与遗传、吸烟、肥胖、高血压及抗高血压药物等有关。吸烟和肥胖是最公认的致肾癌危险因素。 ⒈遗传性因素:大部分肾细胞癌是散发性的,遗传性肾癌占肾癌总数的2%~4%,多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在家族中遗传,由不同的遗传基因变异造成,这些基因既包括抑癌基因又包括癌基因。已明确的遗传性肾癌包括VHL(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双侧多发的肾透明细胞癌和肾囊肿)、MET基因相关的遗传性乳头状肾细胞癌(Ⅰ型)、延胡索酸

肾癌的治疗原则

肾癌的治疗 肾肿瘤中约95%为恶性,主要为肾细胞癌(简称肾癌),其次为肾盂癌。肾癌发病率在泌尿系肿瘤中仅次于膀胱癌而居第二位,占成人肾恶性肿瘤的80%~85%。 肾癌治疗原则 目前外科根治性手术仍是治疗肾癌最主要的手段。对于I期、II期及III期患者可行根治性肾切除术。迄今为止,对于根治性术后的辅助化疗、生物免疫治疗(包括疫苗)以及放疗均无肯定益处,对提高生存率、降低远处复发转移率无影响。 IV期患者可行姑息性肾切除术,在术后加勇干扰素治疗。Meta分析显示,姑息性肾全切+干扰素对比单用干扰素组,可以使晚期肾癌患者生存期从干扰素组的7.8个月延长至13.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于复发转移性肾癌的治疗,化疗对其不敏感,生物因子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IL-2)是既往治疗复发转移性肾癌的主要手段,但疗效有限。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包括舒尼替尼、索拉非尼基贝伐单抗的应用使得转移性肾癌的疗效有了很大改观。 治疗策略 (一)晚期肾癌的一线治疗 1.干扰素 Rp干扰素3*106U,ih或im,每周3次;以后逐渐增加至9*106U,ih或im,每周3次,8周为1个疗程,有效者可继续应用直到肿瘤进展为止。 2.IL-2 Rp IL-2 60万~72万U/kg,iv,q8h,连续5d 每2周重复1次。 高剂量IL-2副作用较大,耐受性差,建议选择体能状态较好,KPS≥80分的患者应用。主要的副作用有发热、毛细血管渗透综合征、水钠潴留、低血压等。 3.舒尼替尼 Rp舒尼替尼50mg,po,qd,连用4周,停2周。 每6周为一周期。 舒尼替尼可以作为一线治疗晚期肾癌的新的标准方案,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腹泻、乏力、高血压、口腔黏膜炎、手足综合症、III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等。 4.索拉非尼

《CSCO肾癌诊疗指南2020》解读:晚期肾癌的治疗规范(完整版)

?CSCO肾癌诊疗指南2020》解读:晚期肾癌的治疗规范 【摘要】2020年7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IiniCal OnCOIOgy Z CSCO )肾癌专家委员会发布了《CSCO肾癌诊疗指南2020》Z 聚焦了肾癌诊疗过程中关键问题的处理原则,对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诊断、预后影响因素及其评分、夕卜科治疗、内科治疗以及随访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说明,特别是在晚期肾癌的治疗部分Z依据国际最新的临床硏究进展进行了相应更新,本文拟对晚期肾癌的治疗进行解读。 【关键词】肾癌;靶向治疗;免疫治疗 2020 年7 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IOgy , CSCO )肾癌专家委员会发布了《CSCO肾癌诊疗指南2020》(以下简称2020版指南),聚焦了肾癌诊疗过程中关键问题的处理原则, 对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诊断、预后影响因素及其评分、外科治疗、内科 治疗以及随访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说明,特别是在晚期肾癌的治疗部分,相 较于2019版指南,2020版指南依据国际最新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相应更新,本文拟对晚期肾癌的治疗进行解读。 01初诊为转移性肾癌的处理原则对于初诊为可手术的转移性肾癌患者,

2020版指南将全身系统性药物治疗作为I级推荐,减瘤术后系统药物治疗作为限制性I级推荐。 CARMENA硏究是比较舒尼替尼单药与联合减瘤性肾切除术治疗晚期肾癌的随机m期临床硏究,结果显示,晚期肾癌单药舒尼替尼治疗获得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8.4个月,非劣效于减瘤术联合舒尼替尼治疗(13.9个月), 亚组分析提示中危组患者减瘤术获益[1]。既往回顾性研究也显示,减瘤性肾切除术后接受靶向治疗较单纯靶向治疗生存获益更大[2]。结合CARMENA 研究,晚期肾癌选择即刻减瘤术强调人群筛选,一般情况良好, 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I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 MSKCC )预后或国际转移性肾癌数据库联盟(InternatiOnal MetaStatiC RenaI-CeIl CarCinOma DatabaSe COnSOrtiUm f IMDC )预后为中危患者,原发病灶可考虑完全切除。而一般情况差、MSKCC或IMDC预后为高危,瘤负荷大和/或伴肉瘤样分化,不建议接受即刻减瘤性肾切除术。 此夕卜,一项转移性肾癌接受即刻与延迟减瘤性肾切除术的随机对照In期临床研究(SURTlME)结果显示,延迟减瘤性肾切除术较即刻减瘤性肾切除可能获得更长的总生存期[3]。因此,对于部分先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获得较好疗效时选择择期减瘤手术(□级推荐)。 02转移性肾癌的内科治疗 2020版指南推荐治疗策略时,除了基于药物疗效的循证医学证据,还考虑国内药物的可及性、适应证和医保政策。一般情况下,CSCO指南将IA 类证

201X癌痛规范化治疗知识考题与答案

2016癌症疼痛诊疗规范考试题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6分) 1、癌症疼痛评估应当遵循“常规、量化、全 面、动态”评估的原则。 2、、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 癌痛药物止痛治疗的五项基本原则是:口服给药、 按阶梯用药 按时给药、个体化给药、注意具体细 节。 3、短效阿片类药物用于爆发痛的解救治疗时,解救剂量为前 24小时用药总量的 10%-20% 。 4、阿片类镇痛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存在较大个体差异,需要 逐渐调整剂量,以获得最佳用药剂量,此称为剂量滴 定。 5、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日限制剂量为:布洛芬2400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mg/d, 对乙酰氨基酚2000 mg/d,塞来昔布 400 mg/d。 6、口服吗啡的大剂量标准是 >300-599 mg/d, 超大剂量标准是 >600 mg/d。 7、初次使用阿片类药物止痛的患者,使用口服即释吗啡片滴 定的初始剂量为 5-15mg 毫克/次。 8、、为门(急)癌症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开具的麻 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三日 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十五常用量; 其他剂型,处方不得超过七日用量。 9、疼痛是癌痛患者最常见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 量。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25%;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 发生率约为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10、FDA对阿片耐受的定义为:已按时服用阿片类药物至少 一周以上,且每日总量至少为口服吗啡60 mg、羟考酮30 mg、 氢吗啡酮8 mg、羟吗啡酮25 mg或其他等效药物;用芬太尼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肾癌诊疗规范(完整版)

肾癌诊疗规范(完整版) 一、概述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简称肾癌)是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占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肾癌的组织病理类型最常见的为透明细胞癌,其次为乳头状肾细胞癌及嫌色细胞癌,以及集合管癌等少见类型的肾细胞癌。肾癌发病率仅次于前列腺癌及膀胱癌,占泌尿系统肿瘤第三位。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早期肾癌的发现率逐渐增长,局限性肾癌经过根治性肾切除术或者保留肾单位的肾脏肿瘤切除术可获得满意的疗效。据统计,目前确诊时既已属晚期的患者已由数年前的30%下降至17%,随着靶向治疗的持续发展及新型免疫治疗药物的兴起,晚期肾癌的疗效也逐步得到改善。 二、流行病学及病因学 (一)流行病学 在世界范围内,肾癌的发病率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3%,其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北美、西欧等西方发达国家发病率最高,而非洲及亚洲等发展中国家发病率最低。全世界范围内,肾癌发病目前排在男性恶性肿瘤第9位(21.4万例新患者)及女性第14位(12.4万例新患者),其男女发病率约为2∶1,发病高峰在60~70岁。根据GLOBOCAN 2012年世界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数据,肾癌的全球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14位,死亡率居第16位。近几十年来,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肾癌的发病率都呈

现持续增长趋势,包括北美、部分欧洲、亚洲、大洋洲及部分拉丁美洲,但肾癌的死亡率在发达国家中趋于稳定或下降。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的资料显示,从1988年至2014年我国肾癌的发病率为上升趋势。人口结构老龄化、生活方式西方化及早期筛查的推广可能是发病率增高的原因。2005年至2009年肾癌的发病率分别为3.96/10万、4.44/10万、4.64/10万、5.08/10万、4.5/10万。2018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癌症数据,汇总了339家癌症登记点的数据,共覆盖中国2.8亿人群。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肾癌发病率为4.99/10万,其中男性肾癌发病率为6.09/10万,女性肾癌发病率为3.84/10万。 (二)病因学 肾癌的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病与遗传、吸烟、肥胖、高血压及抗高血压药物等有关。吸烟和肥胖是最公认的致肾癌危险因素。 ⒈遗传性因素:大部分肾细胞癌是散发性的,遗传性肾癌占肾癌总数的2%~4%,多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在家族中遗传,由不同的遗传基因变异造成,这些基因既包括抑癌基因又包括癌基因。已明确的遗传性肾癌包括VHL(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双侧多发的肾透明细胞癌和肾囊肿)、MET基因相关的遗传性乳头状肾细胞癌(Ⅰ型)、延胡索酸水化酶基因异常引起的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非Ⅰ型乳头状肾细胞癌)、BHD(Birt-Hogg-Dube)综合征(多发性肾嫌色细胞癌、杂合性嫌色细胞和嗜酸细胞肾肿瘤、乳头状肾细胞癌)、HRPT2基因相关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颌骨肿瘤综合征(混合型上皮和基质肿瘤、乳头状肾细胞癌)(表1)。一般认为如下人群可能是遗传性肾癌的潜在患者:①≤45岁的

肾细胞癌诊治指南

肾细胞癌诊治指南(2005试行版) 名词解释 无症状肾癌(Incidental renal cell carcinomas):无临床症状或体征,由B超或CT 检查发现的肾癌。 副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s):发生于肿瘤原发病灶和转移病以外由肿瘤引起的症候群。 局限性肾癌(Localized renal cell carcinoma):2002年版AJCC的TNM分期中的T1—T2N0M0期肾癌,临床分期为Ⅰ、Ⅱ期。 局部进展性肾癌{Local advanced renal cell carcinoma):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或(和)肾静脉瘤栓或{和)下腔静脉瘤栓或(和)肾上腺转移或肿瘤侵及肾周脂肪组织或(和)肾窦脂肪组织(但未超过肾周筋膜),无远处转移的肾癌,2002年版AJCC临床分期为II期。 转移性肾癌(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2002年版AJCC临床分期Ⅳ期肾癌,包括T4N0M0期肾癌。 保留肾单位手术(Nephron-sparing surgery, NSS):保留肾脏的手术总称,包括肾部分切除术、肾脏楔性切除术、肾肿瘤剜除术等。 微创治疗{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文献中对微创治疗手段没有严格的界定,本指南中将射频消融、高强度聚焦超声、冷冻消融归为微创治疗范畴。而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或NSS,由于切除组织及范围同开放性手术,本指南中没有将其划为微创治疗范畴。 本指南参考《吴阶平泌尿外科学》[1]、欧洲泌尿外科协会[2]、国家综合癌症网络[3]、新加坡泌尿外科协会[4]的肾癌诊治指南,针对肾细胞癌制定,所推荐方案具有Ⅰ、Ⅱ、Ⅲ级循征医学证据水平: 肾细胞癌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又称肾腺癌,简称为肾癌,占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包括起源于泌尿小管不同部位的各种肾细胞癌亚型,但不包括来源于肾间质以及肾盂上皮系统的各种肿瘤。 流行病学及病因学 肾癌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各国或各地区的发病率不同,发达国冢发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1]。我国各地区肾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差异也较大,据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和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统计我国试点市、县1988-1997年肿瘤发病及死亡资料显示:①肾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上升趋势。②男女比例约为2:1。③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二者最高相差43倍[5,6]。发病年龄可见于各年龄段,高发年龄50-70岁。 肾癌的病因未明。其发病与吸烟、肥胖、长期血液透析、长期服用解热镇痛药物等有关;某些职业如石油、皮革、石棉等产业工人患病率高;少数肾癌与遗传因素有关,称为遗传性肾癌或家族性肾癌,占肾癌总数的4%[1,7,8]。非遗传因素引起的肾癌称为散发性肾癌。 病理 一、大体绝大多数肾癌发生于一侧肾脏,常为单个肿瘤,10%—20%为多发[8]。肿瘤多位于肾脏上下两极,瘤体大小差异较大,直径平均7cm,常有假包膜与周围肾组织相隔。双侧先后或同时发病者仅占散发性肾癌的2%—4%[8]。遗传性肾癌则常表现为双侧、多发性肿瘤。 二、分类肾癌有几种分类标准,以往我国最常采用的是1981年Mostofi分类标准、推荐采用WHO 1997年根据肿瘤细胞起源以及基因改变等特点制定的肾实质上皮性肿瘤分类标准[9],此分类将肾癌分为透明细胞癌{60%—85%)、乳头状肾细胞癌或称为嗜色细胞癌{7%—14%)、嫌色细胞癌(4%—10%)、集合管癌{1%—2%)和未分类肾细胞癌。 根据形态学的改变乳头状肾细胞癌分为Ⅰ型和Ⅱ型2型[10,11]。 三、组织学分级以往最常用的是1982年Fuhrman四级分类[1,2]。1997年WHO推荐将Fuhrman 分级中的Ⅰ、Ⅱ级合并为1级即高分化、Ⅲ级为中分化、Ⅳ级为低分化或未分化。推荐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