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dMark一体化解释技术进展

Landmark 一体化解释技术最新进展
罗 斌 Senior Technical Consultant Landmark Software & Services
? 2012 HALLIBURT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内容提要
1
全新一代的一体 新一代的一体化应用系统 一体化应用系统
2
应用情况
3
现场演示
? 2012 HALLIBURTON. ALL RIGHTS RESERVED.

前所未有的多学科融合、 前所未有的多学科融合、一体化集成
Linux 5.0 64-bit Windows 7 64-bit
? 2012 HALLIBURTON. ALL RIGHTS RESERVED.

Landmark 完美的多平台一体化综合解释系统
( Windows 64位 )
OpenWorks?
( Linux 64位 )
? 2012 HALLIBURTON. ALL RIGHTS RESERVED.

全新一体化的协同工作环境 新一体化的协同工作环境
3D Probe
2D map structure
Seismic section & log integration
? 2012 HALLIBURTON. ALL RIGHTS RESERVED.
2D correlation

DecisionSpace? Desktop组成
Geophysics Module
New horizon & fault interpretation workflows Seismic attributes Velocity modeling
DecisionSpace? Desktop
Geology Module
Well Correlation & Mapping Dynamic Frameworks to Fill Workflow Lithology, facies and pay calculations
Earth Modeling Module
Geocellular Modeling Geostatistical Analysis Facies Modeling
Well Planning
Single Well and Field Scenario Planning
Stimulation
Microseismic data analysis
Common (nD) Visualization Interpretation Environment
Petrophysics GIS
Use geo-referenced data within E&P workflows
? 2012 HALLIBURTON. ALL RIGHTS RESERVED.
6

新解释系统致力于盆地到油藏
Source - Volume of Hydrocarbons Seal - Seal Presence and thickness - Thermal History - FrameWork Integrity (FaultSeal) - Hydrocarbon type
Trap - Geoscience Interp. - Structural Validation - Volumetrics Timing - Trap formation - Migration Fairway
Reservoir - Seismic and Well Attr - Earth Model - Quick Look Sim - Full Physics Sim
? 2012 HALLIBURTON. ALL RIGHTS RESERVED.

从盆地到油藏
Vertical Images (Vimages) 准确定位 X,Y,Z GIS Integration Display Geo-referenced images ESRI Shapefiles Fault Interpretation in non data areas
? 2012 HALLIBURT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震地质完美结合
? 2012 HALLIBURTON. ALL RIGHTS RESERVED.
9

从构造模型到油藏属性模型
framework facies
porosity
permeability
? 2012 HALLIBURTON. ALL RIGHTS RESERVED.

从构造模型到油藏属性模型
framework facies
porosity
permeability
? 2012 HALLIBURTON. ALL RIGHTS RESERVED.

共享地质模型下的靶点设计
? 2012 HALLIBURTON. ALL RIGHTS RESERVED.

共享地质模型下的井型、 共享地质模型下的井型、井网设计
? 2012 HALLIBURTON. ALL RIGHTS RESERVED.

共享地质模型— 增产作业
地震剖面/井 层位/断层 测井曲线 3D地质模型 微地震波 泵速 压裂体积改造SRV 计算裂缝方向、长度
? 2012 HALLIBURTON. ALL RIGHTS RESERVED.

共享地质模型— 压裂增产
? 2012 HALLIBURTO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平井对比及地质导向分析
Assumptions
The wellbore location is accurately surveyed The reservoir is homogenous to the type log(s) True Stratigraphic Logic used to generate a predicted log based on the type log Initial Well Plan for Comparison
Capabilities
Use 1 type well or several to account for changes in reservoir Dynamically linked to Dynamic Frameworks (structural modeling) Drilling targets and plans updated automatically to look ahead Real-Time or Post Drilling Eval
? 2012 HALLIBURTON. ALL RIGHTS RESERVED.
16

一体化解释系统
Top 10 1. 断层、层位解释 2. 动态构造建模 3. 井震联合 4. 叠前叠合联合解释 5. 地质图片解释 6. 构造验证 7. 实时属性计算 8. 层序地层学解释 9. 速度建模 10. 时深实时转换
? 2012 HALLIBURTON. ALL RIGHTS RESERVED.
17

一致性成图
Leverages a classic concept in geology which suggests that formation thicknesses tend to vary much more gradually than structural features
structural feature wavelength: 1000s of meters
? 2012 HALLIBURTON. ALL RIGHTS RESERVED.
thickness variation wavelength: 1000s of 18 kilometers

平行于顶—平行于底
reference surface
? 2012 HALLIBURTON. ALL RIGHTS RESERVED.
19

Top-Down Conformance – 地震层位做参考
Seismic Horizon
? 2012 HALLIBURTON. ALL RIGHTS RESERVED.
20

地震解释技术

随着锦州油田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先进的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及相关的属性分析技术的使用凸显重要。利用最新采集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采油厂加大了相关地震配套软件的使用,2011年锦州采油厂计划引进SeisWare地震解释系统及landmark地震解释工作站,使得利用各种地震属性研究储层的技术得到了加强。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叠前时间偏移数据体,可以在精细地层小层对比、整体解剖精细评价的基础上针对目标层段内的砂泥岩薄互层砂组进行多种地震属性的处理,引进landmark解释工作站的多体多属性地层追踪及快速高效的储层描述方法,能从整体上描述储层的空间展布及小断块内储层的分布特征,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相应的层位自动追踪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等解释手段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解释工作的效率及准确度,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三维数据体的优势。利用最新采集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经过地震资料品质分析后,优选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偏移归位合理,目的层波组特征明显的资料,在合成记录标定的基础上,搭建格架剖面并进行人工解释,然后采用人机联合波形对比层位自动追踪技术进行全区层位解释,采用相干、倾角扫描以及层面光滑度分析技术进行断层平面组合分析,能精细落实研究区的构造特征和断层展布特征。

LandMark 一体化系统通过强有力的可视化技术提供给用户一个真三维的解释平台,可对海量的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快速准确地构造解释,能快速搜索地质目标,精确雕刻;并提供了一个多学科协同和决策环境,可以实现构造解释、储层预测、叠前AVO分析、可视化处理以及井轨迹设计和钻井实时监控。其三维可视化手段可应用于地震资料处理、构造解释、全区目标搜索、精细目标解释、储层预测等三维连片解释的所有阶段。 LandMark 一体化系统特点: 储层自动追踪ezTracker 基于波形的层位自动追踪,可同时拾取多个种子点,可以保存种子点信息,灵活定义追踪的波形时窗,对追踪结果可进行多种灵活编辑,如遗传删除、门槛值调整和多边形删除 点集自动追踪Autopick 可根据种子点值的大小,或人工定义数据体值的范围,快速追踪地质体。也可利用多种属性(如在波阻抗体和相位体上)共同约束追踪地质体三维形态,如河道、扇体等,直接形成地质体顶底t0面。点集可自由转换为层位。 三维体雕刻Geobody 可用三维体追踪点集,层位,断面作为约束条件雕刻三维地质体,利用透明度和颜色来彰显地质异常体,突出空间展布。 异常体快速搜索GeoAnomaly 依据多数据体振幅值和数据连通性,快速搜索满足定义条件的异常体。 SeisWare软件的地震地质解释功能灵活方便,适于在勘探/开发阶段进行综合地震解释、随钻跟踪分析、油气层识别、储量计算以及新区预探、老区扩边、部署调整等研究工作。 其特点包括: 多工区,不同类型地震资料的连片解释; 断层追踪识别功能 可以直观方便的显示地震剖面上断层的平面要素,实时地观察断层面的空间走向及展布趋势。 欢西油田是一个地质条件和油藏来信十分复杂的断块油田,断距从十几米至几百米不等的不同级次断层纵横交错,断块分隔凌乱,油层埋藏差异大,储层沉积特征不一,发育不稳定,诸多因素都给地质研究带来困难。 面对复杂断块,Seisware地震解释系统的技术优势是,可以直观方便地显示地震剖面上断层的平面要素,实时地观察断层面空间走向及展布趋势,并使三维数据断层解释过程自动化。地震解释人员可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进行高精度的断层解释,即使在构造情况复杂地区或资料品质较差地区也能实现,其直观的编辑功

1计算机操作系统试题之名词解释

操作系统是方便用户、管理和控制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系统软件(或程序集合)。从用户角度看,操作系统可以看成是对计算机硬件的扩充;从人机交互方式来看,操作系统是用户与机器的接口;从计算机的系统结构看,操作系统是一种层次、模块结构的程序集合,属于有序分层法,是无序模块的有序层次调用。操作系统在设计方面体现了计算机技术和管理技术的结合。 windows7操作系统 windows xp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 操作系统是软件,而且是系统软件。它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大致可以从两方面体会:对内,操作系统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各种资源,扩充硬件的功能;对外,操作系统提供良好的人机界面,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它在整个计算机系统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计算机操作系统试题之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原语:它是由若干条机器指令所构成,用以完成特定功能的一段程序,为保证其操作的 正确性,它应当是原子操作,即原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操作。 ●设备独立性:指用户设备独立于所使用的具体物理设备。即在用户程序中要执行I/O操 作时,只需用逻辑设备名提出I/O请求,而不必局限于某特定的物理设备。

●文件的逻辑结构:又称为文件逻辑组织,是指从用户观点看到的文件组织形式。它可分 为两类:记录式文件结构,由若干相关的记录构成;流式文件结构,由字符流构成。 ●树形结构目录:利用树形结构的形式,描述各目录之间的关系。上级目录与相邻下级目 录的关系是1对n。树形结构目录能够较好地满足用户和系统的要求。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 程,以及方便用户的程序的集合。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处理机管理、内存管理、I/O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用户接口。 ●位示图:它是利用一个向量来描述自由块使用情况的一张表。表中的每个元素表示一个 盘块的使用情况,0表示该块为空闲块,1表示已分配。 ●置换策略:虚拟式存储管理中的一种策略。用于确定应选择内存中的哪一页(段) 换出 到磁盘对换区,以便腾出内存。通常采用的置换算法都是基于把那些在最近的将来,最少可能被访问的页(段)从内存换出到盘上。 ●用户接口: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和编程人员的界面和接口。包括程序接口、命令行方式 和图形用户界面。 ●死锁:指多个进程因竞争资源二造成的一种僵局,若无外力的作用,这些进程将永远不 能再向前推进。 ●文件系统:OS中负责管理和存取文件信息的软件机构。负责文件的建立,撤消,存入, 续写,修改和复制,还负责完成对文件的按名存取和进行存取控制。 ●进程: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 立的基本单位。 12.wait(s)原语 wait(s) :Begin Lock out interrupts; s = s – 1; If s < 0 then Begin Status(q) = blocked; Insert(WL, q); Unlock interrupts; Scheduler; End Else unlock interrupts; End 13.链接文件 逻辑文件中的不同记录可以存储在离散的磁盘块中。每个盘块中都设置了一个指向下一个盘块的链接指针,用这些指针可将一个文件中的所有盘块拉成一条链,而在文件控制块中的“文

地震处理及解释软件发展现状

地震处理及解释软件发展现状 作者:发布时间:2010-04-08 10:51:27 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从模拟处理到数字处理;从简单的陆上二维资料处理到复杂的山地资料处理、全三维资料处理、高分辨率和深层资料处理等;从常规资料的处理到处理解释一体化的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每一次地球物理技术的进步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应用软件的发展。 以胜利油田的地震资料处理计算机装备为例,其发展过程已历经了数代的变化。从最早的IRIS60机、TIMAP—I、TIMAP4、VAX11/782、IBM3083,到并行计算SGI/Orgin2000和IBM—SP,以及目前正在迅猛发展的PC—CLUSTER,运算速度已从最初的每秒40万次提高到现在的每秒万亿次。 随着地震资料处理硬件装备的发展,处理软件也在不断地更新,处理技术日趋完善。勘探软件是现代地震勘探和油藏描述的基本必备工具,自上世纪70年代,国外的一些软件公司就已着手开发地震处理及解释软件系统,并初步形成了商业化软件,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和应用。进入上世纪90年代,比较成熟的处理软件有西方地球物理公司的Omega处理软件、法国CGG公司的GEOVECTEUR PLUS处理软件、LandMark公司的Promax处理软件、帕拉代姆公司的GeoDepth软件、Focus软件。国内较早从事勘探软件研究和开发的单位,主要是以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原石油物探局)为主,它的处理软件为Grisys处理软件。这些软件的处理技术水平各具特色。另外,随着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各种相关的特殊处理软件逐步发展与完善。 地震数据处理软件的发展 批处理阶段上世纪70~80年代末,由于计算机技术落后,限制了地震处理软件和处理技术的发展,地震处理软件一直处于批处理阶段,代表性的软件有:法国CGG公司的GEO—MASTER软件、美国GSI公司的TIPEX软件、美国WGC公司的IQ处理软件、美国CSD 公司DISCO软件等。 交互处理阶段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地震处理软件和处理技术发展很快。开始发展交互地震处理软件。代表性的软件有:法国CGG公司的

操作系统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1)多道批处理系统:在该系统中,用户所提交的作业都先存放在外存上并排成一个队列,称为“后备队列”;然后,由作业调度程序按一定的算法从后备队列中选择若干个作业调入内存,使它们共享C P U和系统中的各种资源。 (2)分时系统:分时系统用于满足用户需求,使用户能与自己的作业进行交互,还有共享主机与便于用户上机。 (3)实时系统:指系统能及时(或即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协调一致地运行。 (4)实时调度:为了满足实时系统对实时进程或任务的调度。(5)设备独立性:应用程序独立于具体使用的物理设备。(6)系统调用:P261 (7)共享存储器系统:相互通信的进程共享某些数据结构和共享存储区,进程之间能够通过这些空间进行通信。 (8)进程: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运行的过程,它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9)线程:将进程的两个属性分开,由操作系统分开处理。 (10)调度算法:根据系统的资源分配策略所规定的资源分配算法。 (11)局部性原理:程序在执行时将呈现出局部性规律,即在一较短时间内,程序的执行仅局限与某个部分;相应地,他所访问的存储空间也局限于某个区域。(12)SPOOLING技术:在主机的直接控制下,实现脱机输入、输出功能。此时的外围操作与CPU对数据的处理同时进行,我们把这种在联机情况下实现的同时外围操作称为SPOOLing。 (13)图形用户界面:P273 (14)程序并发执行:程序彼此互不依赖,则程序间可以并发执行。

(15)进程同步:是对多个相关进程在执行次序上进行协调,以使并发执行的诸进程之间能有效的共享资源和相互合作,从而使程序的执行具有可再现性。 (16)信号量机制:是一种卓有成效的进程同步机制。 (17)死锁:是指多个进程在运行过程中因为争夺资源而造成的一种僵局,当进程处于这种僵持状态时,若无外力作用,他们都将无法再向前推进。 (18)可重入代码:又称为纯代码,是一种允许多个进程同时访问的代码。(19)虚拟存储器:是指具有请求调入功能和置换功能,能从逻辑上对内存容量加以扩充的一种存储器系统。其逻辑容量由内存容量和外存容量之和所决定,其运行速度接近于内存速度,而每位的成本却又接近于外存。 (20)Shell重定向命令:Shell向用户提供了这种用于改变输入、输出设备的手段,此即标准输入与标准输出的重新定向。 (21)内中断:P179 (22)管道通信系统:P66 发送进程和接收进程是利用“管道”进行通信的系统,称为管道通信系统。 所谓“管道”是指用于连接一个读进程和一个写进程,以实现它们之间通信的一个共享文件。 (23)哈希算法:利用哈希快速查找的优点,以及空闲分区在可利用空间表中的分布规律,建立哈希函数,以实现最佳分配策略。

Landmark 5000.8 Linux 安装说明_百度文库

Landmark 5000.8详细安装说明 踏雪寻梅QQ:83555727 一、操作系统安装要点 1、对于这套介质,操作系统最好是Redhat Enterprise Linux 5.8 64位版本。 2、交换区设置成内存的2倍。 3、软件包要选全,关闭防火墙和SELINUX 4、安装完成后,要配置好网络,打开xdmcp(供远程登录用),打开ftp服务(vsftps),关闭sendmail服务。 5、/etc/hosts文件采用类似下面的格式: 127.0.0.1 localhost 192.168.1.1 hpz801 192.168.1.2hpz802 6、需要设置一个/pb目录,最好是单独的分区,用来安装所有的landmark 5000相关的软件,包括oracle、openworks等。 7、把安装介质通过ftp传送到该目标计算机上。 没有特别说明,都是使用超级用户root操作。 以下安装针对的是全新安装的linux系统,没有以前的oracle和openworks遗迹。 8、检查软件包 rpm -q --qf '%{NAME}-%{VERSION}-%{RELEASE} (%{ARCH})\n' binutils compat-db compat-libf2c-34 elfutils-libelf elfutils-libelf-devel compat-libstdc++-33-3.2.3 control-center gcc gcc-c++ glibc glibc-common glibc-devel glibc-headers ksh libaio libaio-devel libgcc libstdc++ libstdc++-devel make numactl-devel sysstat libaio unixODBC unixODBC-devel 可能会提示有几个安装包没有安装: package libaio-devel is not installed package numactl-devel is not installed package unixODBC-devel is not installed 在syspatch中有相应的安装包。 对于5.8,先要删除系统中已有的较新的包,否则安装不上。 rpm -e --allmatches --nodeps numactl-0.9.8-12.el5_6 rpm -ivh numactl-0.9.8-11.el5.x86_64.rpm rpm -ivh numactl-devel-0.9.8-11.el5.x86_64.rpm rpm -ivh libaio-devel-0.3.106-5.x86_64.rpm 这个包在5.8的安装盘中有,不知道为什么完全安装时没装上: rpm -ivh unixODBC-devel-2.2.11-10.el5.x86_64.rpm 以上包如果不安装正确,在安装owdb时会提示警告,安装它们直至警告消失。

地震解释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地震波地质信息综合解释 摘要:地震解释质量决定了一个区块勘探开发的方向和进程,地震解释的发展对解释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解释人员通晓地质知识,同时具有物探知识。本文主要从现今已经在应用的解释技术和方法以及近年来涌现出来的一些新思路、新方法展开论述。分别包括三维可视化技术、构造解释、构造解释和利用振幅属性预测含烃概率、利用波峰瞬时频率计算薄层厚度、多子波地震道分解和重构等。 关键字:地震解释、构造解释、振幅属性、波峰瞬时频率 引言:地震资料解释是勘探和开发地震的最后环节,其功能是将地震信息翻译成地质语言或符号;其目的是直接服务于勘探和开发。因此解释质量决定了一个区块勘探开发的方向和进程。地震勘探开发技术发展的目标都是为了提供更好的易于解释的具更高可信度的地震资料。地震解释现在更多地强调综合性和在地质规律控制下的地震解释。这对解释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解释人员通晓地质知识,同时具有物探知识。地震解释从来就不是从事物探方法研究人员单纯可以从事的工作。地震解释已经开始从注重地震解释方法向注重多学科综合性的转变,现在更为明显!地震解释的另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强调在地质规律认识下的地震解释,即地震和地质的紧密结合。 一、地震综合解释的现今技术及方法 在地震综合解释方面,主要是以地震反演技术、多种属性分析技术及三维解释为主体的地震综合储层预测技术,通过与层序地层学、测井和地质等其他测量解释成果的结合给出地震资料综合解释的应用实例。例如AmoutColpaert应用神经网络将地震解释数据和井中岩石物理特性分析联合实现多属性分析,从而进行岩相预测。靶区的目标地层是岩溶发育的斜坡形向陆架坡过渡的碳酸盐岩地层,探区内井资料很少或几乎没有,作者综合应用了基于井资料的层序地层分析、岩石物理分析和多属性地震分析,对无井控制区的岩相进行了预测。其基本流程见图1。

海上宽频地震采集技术新进展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我国油气及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发展战略研究”(编号:2008ZX05043-003)。 第一作者简介:余本善,1982年生,博士,工程师,2012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目前从事物探前沿技术跟踪及战略研究工作。E-mail:yubs@https://www.360docs.net/doc/d618227222.html, 海洋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据最新资料显示,海洋油气探明储量约占全球探明储量的34%,而探明率仅有30%。随着陆上常规可采资源储量的不断减少,全球油气需求快速增加与油气资源相对匮乏的矛盾日益突出, 为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走向海洋是未来油气勘探开发的必然选择。近几年,全球海洋油气年均投资突破1000亿美元,越来越多的石油公司、服务公司把海洋油气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接替区和技术创新的主攻方向。 海上拖缆地震技术是目前海洋油气勘查的主要手段,常规的海上拖缆采集一般是配置单一类型的水检,且各个检波器排列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这种采集方式具有施工灵活、作业效率高等特点,但是随着海上开发油气藏类型日益复杂,常规作业方式取得的资料已越来越难以满足海上精细化勘探的要求。 海上宽频地震勘探技术不但能改善盐下、玄武岩下等深层构造成像,还能提高薄层、隐蔽圈闭、特殊岩性体等难识别油区成像品质,因而能提高地震资料的解释精度,帮助寻找遗漏油藏,降低勘探风险[1~5]。宽频地震作为提高地震成像精度的重要方法,已经成为物探学 界的研究热点问题。近5年来国外海上宽频地震采集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出现了上下双缆采集、倾斜电缆采集、双检电缆采集、四分量拖缆采集等多种方法。 1 海上地震采集“鬼波” 海上拖缆地震采集一般是将震源和检波器沉放到水下一定深度,当震源激发出子波后,地震波在向下传播(简称下行波)的同时也向上传播(简称上行波)。由于海水面是一个很强的波阻抗界面,当上行波到达海面会产生强烈反射,再向下传播;同理,由地下反射回来的地震波,有的直接到达检波器,有的继续向上传播,经海面反射后到达检波器,这种海面反射波称为虚反射(也称鬼波)(图1)。研究表明,由于鬼波的陷频作用[6],在一定的水深范围内,震源沉放较浅,震源子波频谱较宽,高频效果越好,但低频部分相对缺失;震源沉放较深,低频成分相对丰富,但频带较窄。同理,检波器沉放深度对地震资料的频带也有着类似的影响。 2 倾斜电缆采集技术 倾斜电缆技术理论最早由C.Ray [7]于1982年提出,

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读书报告 课题名称:地震勘探的发展与应用 班级:064091 姓名:吴浩 学号:20091004040 指导老师:胡祥云

地震勘探的发展与应用 吴浩 (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地球科学与技术专业) 摘要地震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中发展最快的一项技术,近年来,高分辨率地震勘探仪器装备、处理软件升级换代速度明显加快,地震资料采集、处理与解释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从常规的地震勘探发展到二维地震、三维地震、高精度地震勘探等先进技术,应用于石油、煤炭、采空区调查、地热普查等重要领域,由陆地不断向海洋发展。本文着重针对地震勘探过程和技术的发展几个重要阶段及应用进行展开。 关键字地震勘探三维地震石油勘探煤矿发展与应用 1 引言 地震勘探是利用岩石的弹性性质研究地下矿床和解决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地震勘探应用领域广泛,与其他物探方法相比,具有精度高、分层详细和探测深度大等优点,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地震勘探的仪器装备、处理软件升级换代的速度明显加快,地震资料采集、处理与解释的一体化趋势得到加强。从常规的地震勘探发展到二维地震、三维地震、高精度地震勘探等先进技术,通常用人工激发地震波,地震波通过不同路径传播后,被布置在井中或地面的地震检波器及专门仪器记录下来,这些地震拨携带有所经过地层的丰富地质信息,计算机对这些地震记录进行处理分析,并用计算机进行解释,便可知道地下不同地层的空间分布,构造形态,岩性特征,直至地层中是否有石油、天然气、煤等,并可解决大坝基础,港口,路,桥的地基,地下潜在的危险区等工程地质问题,以及环境保护,考古等问题。 2 地震勘探过程及发展 地震勘探过程由地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地震资料解释3个阶段组成。 1.地震数据采集 在野外观测作业中,一般是沿地震测线等间距布置多个检波器来接收地震波信号。常规的观测是沿直线测线进行,所得数据反映测线下方二维平面内的地震信息。一般地讲,地震野外数据采集成本占勘探成本的80%左右,因此世界各国为了降低勘探成本、提高勘探效果,

操作系统复习题(2)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抢占式进程调度进程状态系统调用中断响应线程联想存储器死锁通道地址重定位高速缓存可再入程序 抖动索引文件作业控制块目录项设备驱动程序虚存逻辑空间物理空间 二.填空题 1.现代操作系统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是(),(),()和() 2.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它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的()3.允许多个用户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称为(),允许多个用户将多个作业提交给计算机集中处理的操作系统称为(),计算机系统能及时处理过程控制数据并做出响应的操作系统称为()。 4.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接口主要分为()和()两类。 5.进程控制块的初始化工作包括(),()和()。 6.在操作系统中引入线程概念的主要目的是()。 7.程序并发执行与顺序执行时相比产生了一些新特性,分别是:(),()和()。 8.进程是一个程序对某个数据集的()。 9.如果系统有N个进程,则在等待队列中进程的个数最多可为()个。 10.在操作系统中,不可中断执行的操作称为()。 11.如果信号量的当前值为-4,则表示()。 12.在有M个进程的系统中出现死锁时,死锁进程的个数K应该满足的条

件是()。 13.不让死锁发生的策略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的两种,死锁避免属于()。 14.若使当前运行进程总是优先级最高的,应选择()进程调度算法。 15.在进程中,访问()的代码称为临界区。为保证进程()使用临界区,应在进程的临界区前设置(),在临界区后设置()。 16.在采用请求分页式存储管理的系统中,地址变换可能会因为(),(),和() 等原因而产生中断。 17.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分区的保护通常采用()和()两种方式。 18.在分区分配算法中,首次适应算法倾向于优先利用存中()部分的空闲分区,从而保留了()部分的大空闲区。 19.不让死锁发生的策略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的两种,死锁避免属于()。 20.若使当前运行进程总是优先级最高的,应选择()进程调度算法。 21.缓冲区由()和()组成? 22.进行设备分配时所需的数据表格主要由(),(),()和()等。 23.设备管理中引入缓冲机制的主要原因由(),()和() 24.使用位示图(20行,30列)表示空闲盘块状态。当分配一个盘块号为132号时,其在位示图中的行,列数为(),()。当释放一个盘块号为318时,其所在位示图中的行,列数位(),()。(注:行为0-――19,列为0-――29,首盘块号为1)。

landmark培训操作手册(详解版)

Landmark 软件培训手册

目录 一、数据加载(GeoDataLoading) (3) 1、建立投影系统 (6) 2、建立OpenWorks数据库 (6) 3、加载钻井平面位置和地质分层(pick) (6) 4、加载钻井垂直位置、时深表、测井曲线和合成地震记录 (9) 二、常规解释流程(SeisWorks、TDQ、ZmapPlus) (15) 1、SeisWorks解释模块的功能 (16) (1)、三维震工区中常见的文件类型 (16) (2)、用HrzUtil对层位进行管理 (17) 2、TDQ时深转换模块 (18) (1)、建速度模型 (18) ①、用OpenWorks的时深表做速度模型 (18) ②、用速度函数做速度模型 (19) ③、用数学方程计算ACSII速度函数文件 (21) (2)、时深(深时)转换 (22) (3)、速度模型的输出及其应用 (28) (4)、基准面的类型 (29) (5)、如何调整不同的基准面 (30) 3 、ZmapPlus地质绘图模块 (30) (1)、做图前的准备工作 (32) (2)、用ASCII磁盘文件绘制平面图 (32) (3)、用SeisWorks解释数据绘制平面图................................. (33) (4)、网格运算 (37) (5)、井点处深度校正 (37) 三、合成记录制作(Syntool) (37) 1 、准备工作 (37) 2 、启动Syntool (37) 3 、基准面信息 (38) 4 、子波提取 (39)

5 、应用Checkshot (41) 6 、合成地震记录的存储 (44) 7 、SeisWelll (45)

操作系统名词解释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户的程序集合。操作系统的特征 1、并发性(Concurrence) 并发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具有此特性的程序称并发程序。 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并发性是指在一段时间间隔内宏观上有多道程序同时运行,但在微观上可能是交替 或顺序运行的。 并行性(parallel)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具有此特性的程序称并行程序。 并行执行意即同时执行。 并行是一种物理的、或微观的同时性概念。 并发是一种逻辑的、或宏观的同时性概念。 单处理机系统不能实现并行,但可实现并发。 多处理机系统既可实现并发,又可实现并行。 2共享性 是指OS与多个用户程序共同使用计算机系统中的资源。 资源共享方式 互斥共享:指某个资源在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进程使用,这种资源称临界资源。 同时共享:指某个资源在一段时间内允许多个进程同时使用。但这里的同时的概念是宏观的,微观上则可能 是交替地对资源进行访问。 3、虚拟性 虚拟是指将一个物理的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前者是实的后者是虚的,是一种感觉性存在,如虚 存、虚网、虚设备、虚文件等。 4、异步性又称:不确定性: 多道程序环境下,进程以独立的、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即为异步运行方式。 但只要运行环境相同,进程虽经多次运行,都会得到完全相同的结果。 注意:并发性和共享性是OS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这两者之间又是互为存在条件的。 1.6 操作系统的分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多道批处理) 分时操作系统 实时操作系统(前三个为基本操作系统) 嵌入式操作系统 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 分布式操作系统 1.7 操作系统的功能 1、处理机管理 2、存储管理 3、设备的管理 4、文件管理 5、用户接口 进程是具有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独立单位。 作业:把一次业务处理过程中,从输入开始到输出结束,用户要求计算机所做的全部工作,称为作业 进程状态间转换 在进程运行过程中,由于进程自身进展情况及外界环境的变化,这三种基本状态可以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换j 就绪—运行 k 运行—就绪 l 运行—等待

LANDMARK综合解释软件简介-1

LandMark综合解释软件功能简介 一、概述 Landmark综合解释软件(2003)除了对原有模块进行改进,提高一体化、自动化程度外,还推出了很多的新模块,帮助解释员更快更好的识别油气藏,这些技术对勘探开发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OpenWorks 是Landmark软件一体化的数据平台,所有应用程序产生的各类数据均存储于OpenWorks数据库中,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数据体,使得各个应用程序之间都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数据交换。为了使Landmark软件一体化功能更加完善,OpenWorks 2003提供了统一的时-深转换工具。 在勘探开发应用软件的发展和使用历程中,Landmark公司的应用软件一体化的数据管理结构及管理工具,一直是整个勘探开发领域的领头羊。覆盖整个勘探开发研究过程中各种数据类型的一体化的数据模型,是集中数据管理、多学科数据共享的基础;丰富、全面、灵活的数据加载、输出和管理工具,为数据管理者提供了高效率的、全面的数据加载能力和数据质量控制手段;基于web技术的数据和查询工具,为各层次的管理者和技术人员提供了简单实用的数据浏览和查询手段。 二、软件功能简介 1.SynTool 2003(合成地震记录制作) SynTool是一体化的层位标定工具,用以将地质分层、岩性与地震数据精确地联结起来,它提供了建立精确的合成地震记录所需的特征参数,并提供了强大的曲线编辑处理功能来帮助用户校正测井曲线和解决井眼问题。特有的厚度编辑器和层段编辑器可帮助用户预测远离井的地方构造与油藏属性的变化。还可以从井旁地震道计算地震子波,并对提取的子波在相位和时间延迟上进行处理,最后显示和应用它,推导出准确的合成地震记录,进行储层标定。2.SeisWorks 2003(2D/3D地震资料解释) SeisWorks是2D/3D地震解释与分析领域的工业技术领导者,拥有强大的层位、断层解释及图分析功能。它的多测网合并能力允许用户轻松地将三维工区与二维工区结合起来,并可合并多个三维工区,而无需进行数据的重新格式化与数

前沿:海洋宽频带地震勘探新技术扫描

前沿:海洋宽频带地震勘探新技术扫描 文|吴志强 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

1、概况 海洋地震勘探在海洋地质调查、油气藏勘探与开发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勘探领域的不断拓展,地震勘探的难度越来越大。在深部地质调查和复杂构造、火山岩(或碳酸盐岩)屏蔽下的油气藏地震勘探中,为了获取目的层有效反射信号、实现精确成像,对地震数据采集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包括采集到低频、高频成分丰富的宽频带、高信噪比原始地震记录。地震信号中的低频信息具有穿透能力强、对深部目的层成像清晰的优势,同时也使地震反演处理结果更具稳定性。宽频带可产生更尖锐子波,为诸如薄层和地层圈闭等重要目标体的高分辨率成像提供全频带基础数据。 理论研究表明:当地震数据的频带宽度不低于两个倍频程时,才能保证获得较高精度的成像效果;频带越宽,地震成像处理的精度越高;增加低频分量的主要作用是减少子波旁瓣,降低地震资料解释的多解性,提高解释成果的精度。 图形象地展示了低频分量的重要性:高频分量丰富、但缺少低频分量的地震子波的主峰尖锐,却会产生子波旁瓣,使地震资料的精确解释变得困难且多解;高分辨率子波是在低频和高频两个方向都得到拓展的宽频带子波,这样子波的主峰尖锐、旁瓣少且能量低,能分辨厚度极小的薄层,地震解释的精度高。 现今地震资料反演处理大多是基于模型的地震反演,成功的关键是能否提取真实子波和建立精确的低频模型。常规地震数据中缺失低频信息,只能采用从测

井数据中提取低频分量再与地震数据反演的相对波阻抗合并处理方式得到绝对 波阻抗。 在目标地质体复杂、钻井少的探区,仅靠测井资料提取的低频分量难以反映复杂地质体横向变化,导致不精确或假的反演结果。为弥补该缺陷,一般采用从地震叠加速度提取低频分量方式,而叠加速度只能提供0~5Hz低频信息,无法弥补常规地震所缺少的0~10Hz低频分量。可见,地震数据中低频信息对保证地震岩性反演的精度意义重大。 然而,在海洋地震勘探中得到宽频带地震数据是比较困难的。 首先,在常规海洋地震数据采集中,电缆和气枪都要以固定深度沉放于海平面之下,以保证下传的激发能量最大化和降低接收环境噪声。 由于海平面是强反射界面,在激发和接收环节都会产生虚反射效应,从而压制了信号的低频和高频能量,并产生了陷波点,限制了地震勘探的频带宽度。例如,为了获得深部目的层有效反射信号,必须增加气枪阵列容量、加大沉放深度以得到穿透能力大、主频低的激发子波,并加大电缆沉放深度以减少对来自深部反射界面的低频反射信号的压制效应,由此带来的副作用是高频信号受到较大压制,降低了地震信号的频带宽度和分辨率。 在海洋高分辨率地震勘探中,一般采用较小气枪阵列容量和较浅沉放深度以得到高频成分丰富的激发子波,同时降低电缆沉放深度以降低接收环节对高频信号的压制效应,这样虽然提高了地震信号的频带宽度和视觉分辨率,但它是以牺牲低频信息和勘探深度为代价,处理后的成果数据缺少低频信息,给后续的反演处理带来较大困难。 勘探设备性能也限制海洋地震勘探获得宽频带地震数据的能力,电缆在移动时产生的机械和声波噪声掩盖了微弱的有效地震信号,降低了地震数据的频宽和信噪比,尤其是对高频段信号的影响幅度更大。到目前为止,常规海洋地震勘探中尚未找到完全有效压制虚反射效应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近年来,针对海洋宽频带地震勘探面临的主要难题,在勘探设备方面进行了研发并取得重要进展。固体电缆的研制成功和工业化应用,有效地降低了电缆噪声,提高了对微弱高频信号的响应和记录能力;双检波器拖缆采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压制了虚反射效应,拓宽了地震频带。 众所周知,气枪和电缆以一定深度沉放于海平面之下,海平面反射在上行波和下行波之间产生交互干涉的鬼波效应,对地震反射信号产生了压制和陷波作用,降低了原始地震资料的频带宽度。气枪和电缆沉放越深,对高频信号压制越大,越有利于低频信号;沉放越浅,对低频信号压制越大,越有利于高频信号。 为了压制虚反射效应,提高地震数据频带宽度,在海洋地震激发时借鉴陆上地震勘探压制虚反射的成功做法,开发了多层震源组合新技术代替传统的平面震源组合方式,激发地震子波的低频和高频分量都得到有效拓展和提升,因此其频带展宽、穿透能力增强。 在海洋地震信号接收环节,为有效削弱由海平面虚反射引起的陷波作用,利用电缆沉放深度的变化对不同频带的压制特性,采用上、下缆接收技术,既有效

操作系统名词解释

1、内核 2、虚拟 3、地址再定位 4、文件控制块 5、并发 6、临界资源 7、临界区 8、信号量 9、信箱10、系统调用 11、联想存储器12、远程过程调用13、位示图14、用户账号15、多道程序设计 16、周转时间17、碎片18、系统抖动19、特权指令20、文件目录 21、死锁 22、直接通信与间接通信23、同步与互斥24、并发与并行25、死锁与“饿死” 26、作业调度与进程调度27、命令接口与程序接口28、静态优先数与动态优先数 29、进程与程序 系统调用:系统调用就是用户在程序中能用访管指令调用的,由操作系统提供的子功能集台,其中每个子功能称为一个系统调用命令。 联想存储器:在分页(请求分页)存储管理中,为了加快查页表的速度,在地址变换机构中加入一组高速寄存器,这些寄存器连同管理它们的硬件构成了一个容量较小的存储嚣,称为联想存储器,也叫快表。 远程过程调用:在网络环境下,当节点A的进程调用节点B上的一个过程时,节点A上的调用进程被挂起,在节点B上执行被调用的过程,信息以参数盼形式从调用进程传送到被调用进程,并将被调用过程执行的结果返回给调用进程。对程序员来说,他看不到消息的传递过程和I/O处理过程。这种通信方式,称为远程过程调用。 位示图:在内存中用若干字构成一个图,每个字中的每一位对应文件存储器上的一个物理块,这个能反映文件存储器上整个存储空间分配情况的图,称为位示图。 用户帐号:在计算机网络中,用户账号是一信电的集合,这些信息定义了工作站上的一个用户,包括用户名、口令,组所属关系和一些权限列表。 临界资源:系统中存在许多进程,它们共享各种资源。然而有些资源一次只允许一个进程使用,在它未使用完之前不允许其他进程使用,这样的资源称为临界资源,也称互斥资源。临界区:互斥执行的程序段,称为临界区。 同步:相互合作的两个进程之间需要在某个(些)确定点上协调它们的工作。一个进程到达了该点后,除非另一进程已经完成了某些操作,否则就不得不停下来,等待这些操作的完成。这就是进程间的同步。 互斥:两个进程由于不能同时使用同一临界资源,只能在一个进程使用完时,另一进程才能使用,这种现象称为进程间的互斥。 信号量:在操作系统中,信号量表示资源实体,是一个与队列有关的整型变量,其值仅能由P、V操作来改变。 信箱:信箱用于存放信件,而信件是一个进程向另一进程发送的消息。在两个进程利用信箱通信时,一个进程可向信箱发送消息,而另一进程可从信箱中取走消息。 低级通信原语:利用P、V操作,进程间只能交换少量信息,而且交换的信息仅是控制信息,显然其通信效率极低。这样的通信原语,称为低级通信原语。 高级通信原语:能在进程间传送大量数据信息的通信原语,称为高级通信原语。 内核:内核是基于硬件的第一层软件扩充,并常驻内存。它为系统对进程和资源进行控制和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内核通常包括中断处理、时钟管理、进程控制、进程通信和调度原语、以及资源管理中的基本操作等。 虚拟:虚拟是指把一个物理上的实体,映射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前者是实的,实际存存的;后者是虚的,只是用户的一种感觉。例如,在多道程序系统中,虽然只有一个CPU,但通过分时使用后给用户的感觉是每道程序都有一个CPU在为之服务。亦即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可把一台物理CPU虚拟为多台逻辑上的CPU。 重定位:作业的地址空间与存储空间不一致时,所进行的地址调整以便作业能够执行的过程称为重定位。重定位的实质是地址变换.即将作业地址空间中的逻辑地址变换为主存空间的物理地址。 文件控制块:每个文件应配置一个文件控制块,用来保存文件名、存取控制信息、物理地址、其他有关控制信息及文件说明的数据结构。 并发: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任多道程序环境下,并发是指宏观上在一段时间内有多道程序在同时运行,而微现上这程序是在交替地执行。 并行:在操作系统中是指,一组程序按独立异步的速度执行,不等于时间上的重叠(同一个时刻发生)。要区别并发。并发是指:在同一个时间段内,两个或多个程序执行,有时间上的重叠(宏观上是同时,微观上仍是顺序执行)。 死锁:两个或多个进程无限地等待一个事件,而该事件只能由这些等待进程之一来产生,当出现这样的状态时,这些进程称为死锁。饥饿:进程在信号量内无限等待。(无限期阻塞)

LandMark模块介绍

LandMark 地震解释及油藏描述一体化 方案 兰德马克公司的地震解释及油藏描述一体化解决方案,是利用OpenWorks 数据平台,把大量丰富的地震数据,地球物理测井数据,研究地区的地质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共享于OpenWorks 数据平台上的各种应用软件,使各个领域的专家可灵活、方便地对这些不同类型的数据实现多学科协同解释。 油田地处地质构造复杂、构造幅度变化大,岩性、岩相变化快,逆断层发育的柴达木盆地。本着从油田勘探开发生产工作的实际出发,并结合该地区的地质构造特点,兰德马克公司提出了如下具有针对性的地震解释及油藏描述解决方案。 1. 针对油田地质构造复杂、构造幅度变化大的特点,如图所示通过LandMark 一体化系统的可视化技术不仅可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复杂的地质问题,而且与常规地震解释技术的结合,使传统层位的拾取方法得到了补充和完善,这种方法不受构造幅度变化的影响。可视化技术除了利用常规地震数据之外,波阻抗反演等与地下地质体直接相关的数据体也是可视化技术常常采用的数据,用户可通过对不同数据体的交互解释来描述地下地质构造的共同特征. 2. 对于油田复杂的断层的情况,如图所示通过LandMark 一体化系统综合应 用相干体技术与可视化体解释技术不仅可以增加用户对各种类型断层的识别能力及提高解释精度,还可利用这两项技术并与一些辅助的迭后处理手段相接合,把断层数据和地震数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对研究断层的平面组合、空 间展布规律更加方便。 Y3 H4 H1 9m

arthCube Complex Faulting Ex.3 复杂断裂带相干体中的断层显示E arthCube C om plex Faulting Ex.3Surface visualization on ESP is used to trace fault plans 复杂断裂带 相干体中的自动断层追踪 3. 对于复杂的岩性、岩相变化问题,如图所示通过LandMark 一体化系统可通过可视化技术浏览其岩性、岩相的空间变化规律,对这些有意义的研究对象进行自动体标识并对其标识结果进行层位转换输出;同时还可将标识好的目标体输出为*.3dv 文件,为井间小层对比提供岩性变化依据。有了这些复杂的岩性、岩相变化的空间展布形态,利用井资料的标定、确定其地质属性,然后根据地震属性的计算结果进行多参数聚类分析,还可根据层位数据进行进行波形分类,从而达到研究复杂岩性、岩相的目的。另外,与ProMAX 的无缝连接,用户可直接存取地震数据及层位数据,使针对复杂岩性、岩相变化的目标处理变得轻而易举。 arthCube Channel Work with SeisWorks --QC Ex.543河道2维/ 3维联动功能Progradational configuration w3 Ex.7Sand bodies are isolated in vol.èy???Yé°ì? 4、对于复杂构造、岩性的建模问题,兰德马克公司储层建模方法除了具有先进的确定性建模、随机建模技术之外,一体化环境还是完善储层建模的重要保证见下图。例如与可视化技术的结合,可将特定的地质现象,如河道、扇体、三角洲等特殊地质体在三维空间的分布规律直接输入到储层建模中,并将其作为一种参数去约束井间属性模型的建立,这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油藏建模井间不确定的问题。由于有OpenWorks 数据库的保证,使得兰德马克公司油藏描述一体化解决方案可完全与生产动态数据结合。伴随着勘探、生产数据的修改,油藏模型也随之进行更新,这不仅减少了大量的中间环节,实现油藏模型动态跟踪解释,还保证了勘探开发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可靠性及适用性。

地震数据处理解释技术发展研究

地震数据处理解释技术发展研究 地震数据处理解释是地震勘探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产业链中对油田勘探开发效益影响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环。…… 一、地震数据处理解释是地震勘探的主要组成部分 地震勘探就是通过人工地震反射波“给地球做CT”,让油气勘探者能够“看见”地层的地质构造和油藏情况,为石油公司“找油”做出含油气评价、提出钻井位置、模拟油藏未来的生产动态以便为后续油气藏开采和开发提供技术资料。 地震勘探包括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三大部分:地震采集是利用野外地震采集系统获取地震数据处理所需的反射波数据;地震数据处理的目的是对地震采集数据做各种处理提高反射波数据的信噪比、分辨率和保真度以便于解释;地震解释分为构造解释、地层解释,岩性和烃类检测解释及综合解释,目的是利用地震反射波的地质特征和意义确定井位寻找石油。地震数据处理依赖于地震采集数据的质量,处理结果直接影响解释的正确性和精确度和找油的成功率。 图1 地震勘探产业链构成 地震数据处理解释是地震勘探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产业链中对油田勘探开发效益影响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环。其原因有四:1、石油勘探地震数据处理解释与井位部署成功率、油田发现、油田采收率、油田增储上产等经济效益直接相关,是寻找油气资源的关键技术; 2、石油勘探技术发展的基础主要体现在地震数据处理环节中地震成像技术的发展;3、地震数据处理解释下游钻井业务等油气开采技术均十分成熟;4、上游地震数据采集依赖于先进的仪器设备,理论简单。综合而言,地震数据处理的质量和地震成像的准确度与清晰度直接决定油气资源的发现的成败和勘探成功率,是影响后期油田生产建设最重要的环节。 BP公司北海油田日产量与地震数据处理解释新技术的关系表明,新技术尤其是地震成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于油田产量的增加影响极大。 图2 石油勘探地震数据处理解释技术对北海油田的产量的影响由此可见,地震数据处理解释是地震勘探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和技术进步对于解决人类能源供应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地震数据处理解释技术发展历程 地震数据处理解释技术中最核心的就是地震成像技术,因此地震数据处理解释技术的发展历程主要依据地震成像技术的发展水平进行划分。 地震数据处理解释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随后的40年间由于是对光点记录(1920—1950)和模拟记录(1950—1965)进行处理,在这一阶段地震处理解释技术发展缓慢,也没有可实用的地震成像技术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