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之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之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之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之三十六计.txt你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你逝去的时候,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在哭!喜欢某些人需要一小时,爱上某些人只需要一天,而忘记一个人得用一生柠檬泡帅哥,久攻不下,昨夜突发奇想,古有孙子用兵法上阵打战,偶能否也用用

《孙子兵法》之三十六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②。太阳,太阴③。

【注释】

①备周则意怠:防备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斗志松懈,削弱战力。

②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阴阳是我国古代传统哲学和文化思想的基点,其思想笼罩着大千宇宙、细末尘埃,并影响到意识形态的一切领域。阴阳学说是把宇宙万物作为对立的统一体来看待,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想。阴、阳二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出现过,但作为阴气、阳气的阴阳学说,最早是由道家始祖楚国人老子所倡导,并非《易经》提出。此计中所讲的阴指机密、隐蔽;阳,指公开、暴露。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在兵法上是说秘计往往隐藏于公开的事物里,而不在公开事物的对立面上。

③太阳,太阴:太,极,极大。此句指非常公开的事物里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计谋。

【按语】

阴谋作为,不能于背时秘处行之。夜半行窃,僻巷杀人,愚俗之行,非谋士之所为也。如:开皇九年,大举伐陈。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大列旗帜,营幕蔽野。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而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若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因袭南徐州,拔之。

【古兵法原文】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原文今译】

防备得十分严密周全,往往容易松懈大意,司空见惯的事情就不会引起怀疑。阴计可用于阳事进程中,不是阳事之敌对面。至阴之术,可以为至阳之目的服务。

【出处今译】

出自传说。相传唐太宗率兵30万,离开长安远征辽东。大军到达海边,太宗举目远眺,

沧海茫茫,一望无边,看来此海难渡,不禁焦急起来。大将薛仁贵见状,心生一计:他请太宗进入海边的一座彩色营帐,命文武百官饮酒作乐。一时笙歌四起,美酒飘香。此情此景竟然使太宗忘记了忧愁,沉浸在欢乐之中。正在酒酣之际,太宗忽闻帐外有波涛汹涌之声,便急忙揭开帐幕向外张望。这才发现自己与30万大军正在乘船渡海,而且马上要到达彼岸。原来薛仁贵担心太宗因大海阻隔而放弃东征,便瞒着他指挥大军渡海。因为皇帝贵为“天子”,所以叫做“瞒天过海”(事见《永乐大典&;#8226;薛仁贵征辽事略》)。

“瞒天过海”之谋略决不可以与“欺上瞒下”、“掩耳盗铃”或者诸如夜中行窃、拖人衣裘、僻处谋命之类等同,也决不是谋略之士所应当做的事情。虽然,这两种在某种程度上都含有欺骗性在内,但其动机、性质、目的是不相同的,自是不可以混为一谈。这一计的兵法运用,常常是着眼于人们在观察处理世事中,由于对某些事情的习见不疑而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疏漏和松懈,故能乘虚而示假隐真,掩盖某种军事行动,把握时机,出奇制胜。

作者:柠檬茶酒回复日期:2007-7-2 00:20:29

第二计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①,敌阳不如敌阴②。

【注释】

①共敌不如分敌:共,集中的。分,分散,使分散。句意:攻打集中的敌人,不如设法分散它而后再打。

②敌阳不如敌阴:敌,动词,攻打。句意为先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后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

【按语】

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疏;弱者塞其虚,如筑堰。故当齐救赵时,孙子谓田忌曰:‘;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击,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古兵法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原文今译】

进攻兵力结集的部位,不如打击敌人兵力分散的部位;攻击敌军的阳刚部分,不如攻击敌人的阴弱部分。

【出处原文】

“夫解……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凡是解……化解了。现在梁赵交战,精兵强将必然全部投入放在邯郸前线,国内只留一些老弱病残。您不如带部队迅速插入魏国的后方大梁,占据京城的要道,冲击目前兵力空虚的地方,魏国必然放弃赵国而去自救。这一举既解了赵国之围,又能进一步击败魏国。

对敌作战,好比治水:敌人势头强大,就要躲过冲击,如用疏导之法分流。对弱小的敌人,就抓住时机消灭它,就象筑堤围堰,不让水流走。所以当齐救赵时,孙子对田忌说:“想理顺乱丝和结绳,只能用手指慢慢去解开,不能握紧拳头去捶打;排解搏斗纠纷,只能动口劝说,不能动手参加。对敌人,应避实就虚,攻其要害,使敌方受到挫折,受到牵制,围困可以自解。”

作者:柠檬茶酒回复日期:2007-7-2 00:22:00

第三计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①,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②推演。

【注释】

①友未定:“友”指军事上的盟者,也即除敌、我两方之外的第三者中,可以一时结盟而借力的人、集团或国家。友未定,就是说盟友对主战的双方,尚持徘徊、观望的态度,其主意不明不定的情况。

②《损》:出自《易经.损》卦:“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孚”,信用。元,大。贞,正。意即,取抑省之道去行事,只要有诚心,就会有大的吉利,没有错失,合于正道,这样行事就可一切如意。又有《象》损卦:“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意指“损”与“益”的转化关系,借用盟友的力量去打击敌人,势必要使盟友受到损失,但盟友的损失正可以换得自己的利益。

【按语】

敌象已露,而另一势力更张,将有所为,便应借此力以毁敌人。如:郑桓公将欲袭郐,先向郐之豪杰、良臣、辨智、果敢之士,尽书姓名,择郐之良田赂之,为官爵之名而书之,因为设坛场郭门之处而埋之,衅之以鸡缎,若盟状。郐君以为内难也,而尽杀其良臣。桓公袭郐,遂取之。诸葛亮之和吴拒魏,及关羽围樊、裹,曹欲徙都,懿及蒋济说曹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心不愿也。可遣人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释。“曹从之,羽遂见擒。

【古兵法原文】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敌方已经明确,而盟友的态度还未明朗,要诱使盟友去消灭敌人,不必自己付出代价,这是根据《损》卦推演出来的呀。

【出处原文】

敌象已露,而另一势力更张,将有所为;便应借此力以毁敌人。

【出处今译】

敌方已经显露,而另一种势力又在发展,将要有所行动;就应该借这股力量去摧毁敌人。

此计多是封建官僚之间尔虞我诈、相互利用的一种政治权术。用在军事上,主要体现在善于利用第三者的力量,或者善于利用或者制造敌人内部的矛盾,达到取胜的目的。学会识别这一计谋.可以防止上大当,吃大亏。

作者:柠檬茶酒回复日期:2007-7-2 00:23:21

第四计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①,不以战;损刚益柔②

【注释】

①困敌之势:迫使敌入处于围顿的境地。

②损刚益柔:语出《易经.损》。‘;刚‘;、‘;柔‘;是两个相对的事物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相对的两方有可相互转化。‘;损‘;,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兑下艮上)。上卦为艮,艮为山,下卦为兑,兑为泽。上山下泽,意为大泽浸蚀山根之象,也就说有水浸润着山,抑损着山,故卦名叫损‘;。‘;损刚益柔‘;是根据此卦象讲述‘;刚柔相推,而主变化‘;的普遍道理和法则。此计正是根据‘;损‘;卦的道理,以‘;刚‘;喻敌,以‘;柔‘;喻已,意谓困敌可用积极防御,逐渐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之由强变弱,而我因势利导又可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不一定要用直接进攻的方法,同样可以制胜。

【按语】

此即致敌之法也。兵书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兵书论敌,此为论势,则其旨非择地以待敌;面在以简驭繁,以不变应变,以小变应大变,以不动应动以小动应大动,以枢应环也。如:管仲寓军令于内政,实而备之;孙膑于马陵道伏击庞涓;李牧守雁门,久而不战,而实备之,战而大破匈奴。

【古兵法原文】

困敌之势,不应战;损刚益柔。

【原文今译】

使敌人的势力损耗,不需使用武力;敌方刚强之势消耗了,我方的力量自然就会增强。

【出处原文】

“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孙武《孙子兵法之军争篇》)

【出处今译】

善于用兵的人,必然避开敌人旺盛的士气,当敌人疲于奔命时再出击,这就是从士气上压倒敌人的办法;严整自己的军队,等待敌人发生混乱,用自己的从容冷静,等待敌人的急躁不安,这就是从心理上制服敌人的办法;用接近阵地的军队迎击远道而来的敌人,用休整好的部队攻击疲惫不堪的敌军,用饱食的士兵来对付饥饿的敌人,这就是在实力上战胜敌人的办法。

【解析】

古按语举了管仲治国备战,孙膑马陵道伏击庞涓,李牧大破匈奴的事实,来证明调敌就范,以逸待劳,是“无有不胜”,法。强调用中心枢纽,即关键性的条件,来对付无穷无尽、变化多端的“环”,即广大四周的情况。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是本计关键。谁人不知,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蠢人则其势汹汹,劈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往往被退让者打倒。《水浒传》上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连唤几个“来来”,结果却是退让的林冲看出洪教头的破绽,一脚踢翻了洪教头。

作者:沙丘01 回复日期:2007-7-2 00:24:39

站着看柠檬之孙子兵法

点滴日记QQ群欢迎你,群号: 26085355

点此进入天涯部落点滴日记

作者:柠檬茶酒回复日期:2007-7-2 00:24:46

第五计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①,就势取利,刚决柔也②。

【注释】

①敌之害大:害,指敌人所遭遇到的困难,危厄的处境。

②刚决柔也:语出《易经.央》卦。央,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乾下兑上)。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卦为乾,乾为天。兑上乾下,意为有洪水涨上天之象。《央央》的《彖》辞说:‘;央,决也。刚决柔也。‘;决,冲决、冲开、去掉的意思。因乾卦为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乾为天,是大吉大利,吉利的贞卜,所以此卦的本义是力争上游,刚健不屈。所谓刚决柔,就是下乾这个阳刚之卦,在冲决上兑这个阴柔的卦。此计是以‘;刚‘;喻己,以‘;柔‘;喻敌,言乘敌之危,就势而取胜的意思。

【按语】

敌害在内,则劫其地;敌害在外,则劫其民;内外交害,败劫其国。如:越王乘吴国内蟹稻不遗种而谋攻之,后卒乘吴北会诸侯于黄池之际,国内空虚,因而捣之,大获全胜。

【古兵法原文】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原文今译】

敌人遭到严重危机之时,就应乘机获取利益。因为刚强取决于柔弱。

【出处原文】

“有所谓趁火打劫者,临时之盗也。遇有人家失火,即约一二伴侣,飞奔入内,见物即取,或持之,或负之,或扛之。主人加以诃斥,则日:将为汝寄顿于吾家也。盖仓卒起意,利人之危而乘之也。”(徐珂《清稗类钞之盗贼类之趁火打劫》)

【出处今译】

所谓趁火打劫的人,其实是一些临时的盗贼。遇见别人家起火,就邀上一二十个伙伴,跑进别人家,看见财物就拿,有的人用手拿,有的人用背驮,有的人用肩扛。主人对此加以指责时,他们就说:“准备替你把东西寄存到我家。”这就是仓促间起的念头,乘人之危获得利益。

【解析】

这则按语把“趁火打劫”计具体化了。所谓“火”,即对方的困难、麻烦。敌方的困难不外有两个方面,即内忧、外患。天灾人祸,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农民起义,内战连年,都是内患;外敌入侵,战事不断,都是外患。敌方有内忧,就占它的领土;敌方有外患,就争夺他的百姓;敌方内忧外患岌岌可危,赶快兼并它。

总之,抓住敌方大难临头的危急之时,赶快进兵,肯定稳操胜券。《战国策.燕二》中的著名寓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也就是“趁火打劫”的形象体现。

作者:柠檬茶酒回复日期:2007-7-2 00:25:55

第六计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①,不虞②,坤下兑上③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注释】

①敌志乱萃:援引《易经.萃》卦中《象》辞:‘;乃乱乃萃,其志乱也‘;之意。萃,悴,即憔悴。是说敌人情志混乱而且憔悴。

②不虞:未意科,未预料。

③坤下兑上:萃卦为异卦相叠(坤下兑上)。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并为坤,坤为地。有泽水淹及大地,洪水横流之象。

此计是运用‘;坤下兑上‘;之卦象的象理,喻‘;敌志乱萃‘;而造成了错失丛杂、危机四伏的处境,我则要抓住敌人这不能自控的混乱之势,机动灵活地运用时东时西,似打似离,不攻而示它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战术,进一步造成敌人的错觉,出其不意地一举夺胜。

【按语】

西汉,七国反,周亚夫坚壁不战。吴兵奔壁之东南陬,亚夫便备西北;已而吴王精兵果攻西北,遂不得入。此敌志不乱,能自去也。汉末,朱隽围黄巾于宛,张围结垒,起土山以临城内,鸣鼓攻其西南,黄巾悉众赴之,隽自将精兵五千,掩其东北,遂乘虚而人。此敌志乱萃,不虞也。然则声东击西之策,须视敌志乱否为定。乱,则胜;不乱,将自取败亡,险策也。

【古兵法原文】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原文今译】

敌人处于心迷神惑、行为紊乱、意志混沌的状况,不能提防突发事件,即出现萃卦所展示的水漫于地上的现象;利用他们的心智混乱无主张的机会,消灭他们。

【出处原文】

凡战,所谓声者,张虚声也。声东击西,声彼而击此,使敌人不知其所备。则我所攻者,乃敌人所不守也。

【出处今译】

凡是作战,所谓声,就是虚张声势。在东边造声势而袭击的目标是西面,声在彼处而袭击此处,让敌人不知道如何来防备。这样我所攻击的地方,正是敌人没有防备的地方。

【解析】

这则按语通过使用此计的两个战例,来提醒使图此计的人必须考虑对手的情况:敌方指挥确可扰乱,用此计必胜,如果对方指挥官头脑冷静,识破计谋,此计就不可能发挥效力了。黄巾军中了李隽佯攻西南方之计,遂丢失宛城(今河南南阳)。而周亚夫处变不惊,识破敌方计谋。吴军佯攻东南角,周亚夫下令加强西北方向的防守。当吴军主力进攻西北角时,周亚夫早有准备,吴军无功而返。

第七计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①。少阴、太阴、太阳②。

【注释】

①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诳,欺诈、诳骗。实,实在,真实,此处作意动词。句意为:运用假象欺骗对方,但并非一假到底,而是让对方把受骗的假象当成真象。

②少阴,太阴,太阳:此‘;阴‘;指假象,‘;阳‘;指真象。句意为:用大大小小的假象去掩护真象。

【按语】

无而示有,诳也。诳不可久而易觉,故无不可以终无。无中生有,则由诳而真,由虚而实矣,无不可以败敌,生有则败敌矣,如:令狐潮围雍丘,张巡缚嵩为人千余,披黑夜,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得箭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潮兵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砍潮营,焚垒幕,追奔十余里。

【古兵法原文】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原文今译】

诳骗,并不是长期的诳骗,而是在虚假诳骗之后,把真象推出。把小虚假发展到大虚假,在极端的虚假之后,采用极端真象的行动。

【出处原文】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于《老子&;#8226;四十章》)。

【出处今译】

天下万物都从有的状况中生发出来,而有又是从无的状况中生出的。

【解析】

此计的关键在于真假要有变化,虚实必须结合,一假到底,易被敌人发觉,难以制敌。先假后真,先虚后实,无中必须生有。指挥者必须抓住敌人已被迷惑的有利时机,迅速地以“真”、以“实”、以“有”,也就是以出奇制胜的速度,攻击敌方,等敌人头脑还来不及清醒时,即被击溃。

作者:柠檬茶酒回复日期:2007-7-2 22:40:04

第八计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①,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②‘;。

【注释】

①示之以动:示,给人看。动,此指军事上的正面佯攻、佯动等迷惑敌方的军事行动。

②益动而巽:语出《易经.益》卦。益,卦名。此卦为异卦相叠(震下巽上)。上卦为巽,巽为风;下卦为震,震为雷。意即风雷激荡,其势愈增,故卦名为益。与损卦之义,互相对立,构成一个统一的组纷。《益卦》的《彖》辞说:‘;益动而巽,日进无疆。‘;这是说益卦下震为雷为动,上巽为风为顺,那么,动而合理,是天生地长,好处无穷。

此计是利用敌人被我‘;示之以动‘;的迷惑手段所蒙蔽,而我即乘虚而入,以达军事上的出奇制胜。

【按语】

奇出于正,无正不能出奇。不明修栈道,则不能暗渡陈仓。昔邓艾屯白水之北;姜维遥廖化屯白水之南,而结营焉。艾谓诸将日:‘;维令卒还,吾军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我.令不得还。必自东袭取洮城矣。‘;艾即夜潜军,径到洮城。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破。此则是姜维不善用暗渡陈仓之计;而邓艾察知其声东击西之谋也。

【古兵法原文】

示之以动,乘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原文今译】

有意展示佯攻行动,利用敌方决定,重兵在这里固守的时机,暗地里悄悄地实行真实的行动,乘虚而入出奇制胜,事物的增益,因为变动而顺达。

【出处原文】

“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候盗兵袭之,亦示项王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司马迁《史记之卷八高祖本记》)

【出处今译】

汉王刘邦回国去,项王派三万兵跟从,后离开的时候,就烧毁了栈道,用来防备其他诸候的袭击,同时也向项王表示,自己没有再往东来的意图。同年八月,刘邦采用韩信的计策,从故道袭击雍王邯,章邯在陈仓迎击汉军,章邯兵败。

【解析】

这则按语讲出了“奇”、“正”的辩证关系。奇正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孙子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所谓“正”,指的是兵法中的常规原则;所谓“奇”,指的是与常规原则相对而言的灵活用兵之法。其实,奇正也可以互相转化。比如说,“明修找通,暗渡陈仓”,写入兵书,此法可以说由奇变为正,而适时的正面强攻又可能转化为奇了。邓艾识破姜维“暗渡陈仓”之计,认定姜维派廖化屯白水之南,不过是想迷惑自己,目的是袭取洪城,等姜淮偷袭洪城时,邓艾已严阵已待了。邓艾懂得兵法中奇正互变的道理,识破姜维之计。由此可见,对于熟悉兵法的人来说,战场上千变万化,使用各种计谋,必须审时度势,机械搬用某种计谋,是难以成功的。

作者:柠檬茶酒回复日期:2007-7-2 22:41:39

第九计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①,明以待逆②。暴戾恣睢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④。

【注释】

①阳乖序乱:阳,指公开的。乖,违背,不协调。此指敌方内部矛盾激化,以致公开地表现出多方面秩序混乱、倾轧。

②阴以待逆:阴,暗下的。逆,叛逆。此指暗中静观敌变,坐待敌方更进一步的局面恶化。

③暴戾恣睢:戾,凶暴,猛烈。睢,任意胡为。

④顺以动豫,豫顺以动:语出《易经.豫》卦。豫,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坤下震上)。本卦的下卦为坤为地,上卦为震为雷。是雷生于地,雷从地底而出,突破地面,在空中自在

飞腾。《豫卦》的《彖》辞说‘;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意即豫卦的意思是顺时而动,正因为豫卦之意是顺时而动,所以天地就能随和其意,做事就顺当自然。

此计正是运用本卦顺时以动的哲理,说坐观敌人的内部恶变,我不急于采取攻逼手段,顺其变,‘;坐山观虎斗‘;,最后让敌人自残自杀,时机-到而我即坐收其利,一举成功。

【按语】

乖气浮张,逼则受击,退则远之,则乱自起。昔袁尚、袁熙奔辽东,众尚有数千骑。初,辽东太守公孙康,恃远不服。及曹操破乌丸,或说曹遂征之,尚兄弟可擒也。操曰:‘;吾方使斩送尚、熙首来,不烦兵矣。‘;九月,操引兵自柳城还,康即斩尚、熙,传其首。诸将问其故,操日:‘;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相图,其势然也。‘;或曰:此兵书火攻之道也,按兵书《火攻篇》前段言火攻之法,后段言慎动之理,与隔岸观火之意,亦相吻合。

【古兵法原文】

阳乘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顺以动。

【原文今译】

表面上回避敌人的混乱,暗地里等待其内部争斗的发生,其内部反目成仇,就会不攻自破,我方顺其自然,自然有所得,若要有所得,就有能不强求。

【出处原文】

“隔岸观火,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唐&;#8226;乾康《投谒齐己》)

【出处今译】

对岸正热火朝天的忙碌着,而一河相隔,另一边却看破红尘,心冷如冰。

隔岸观火之计,不等于站在旁边看热闹,一旦时机成熟,就要改“坐观”为“出击”,以取胜得利为目的。

作者:柠檬茶酒回复日期:2007-7-2 22:42:49

第十计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①,阴以图之②,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③。

【注释】

①信而安之:信,使信。安,使安,安然,此指不生疑心。

②阴以图之:阴,暗地里。

③刚中柔外:表面柔顺,实质强硬尖利。

【按语】

兵书云:‘;辞卑而益备者,进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故凡敌人之巧言令色,皆杀机之外露也。宋曹玮知渭州,号令明肃,西夏人惮之。一日玮方对客奕棋,会有叛夸数千,亡奔夏境。堠骑(骑马的侦宿员)报至,诸将相顾失色,公言笑如平时。徐谓骑日.‘;吾命也,汝勿显言。‘;西夏人闻之,以为袭己,尽杀之。此临机应变之用也。若勾践之事夫差.则意使其久而安之矣。

【古兵法原文】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原文今译】

使敌方充分相信我方,并安然不动,麻木松懈,在暗中却谋划克敌致胜的方案,经过充分准备后,相机突然行动,不让敌人察觉而采取应变措施,这就是外表友善,内藏杀机。

【出处原文】

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既处权要,欲人附已,微作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

【出处今译】

李义府外表看来显得很温和,同别人说话时总是面带微笑,实际上气量很小,喜欢猜忌,阴险狠毒。李义府作为一个掌握大权的人,总想希望别人服从自己,稍微违反了他的意愿的人,就会遭受他的陷害。所以当时的人们说他笑里有刀。

【解析】

宋将曹玮,闻知有人叛变,他非但不惊恐,反而随机应便,谈笑自如,不予追捕,让敌人把叛逃者误认为是曹玮派来进攻的,把他们全部杀光。曹琼把笑里藏刀和借刀杀人之计运用得何其自如!古代兵法早就提醒为战者:切不可轻信对方的甜言蜜语、空头支票,要谨防他们暗中隐藏的杀机。总之,此计还多用于军事政治与外交的伪装上。

作者:柠檬茶酒回复日期:2007-7-2 22:44:18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①。

【注释】

①损阴以益阳:阴:此指某些细微的、局部的事物。阳,此指事物带整体意义的、全局性的事物。这是说在军事谋略上,如果暂时要以某种损失、失利为代价才能最终取胜,指挥者应当机立断,作出某些局部、或暂时的牺牲,去保全或者争取全局的、整体性的胜利。这是运用我国古代阴阳学说的阴阳相生相克、相互转化的道理而制定的军事谋略。

【按语】

我敌之情,各有长短。战争之事,难得全胜,而胜负之诀,即在长短之相较,乃有以短胜长之秘诀。如以下驷敌上驷,以上驷敌中驷,以中驷敌下驷之类:则诚兵家独具之诡谋,非常理之可测也。

【古兵法原文】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原文今译】

当局势发展到必然有所损失时,应舍得小的损失而保全大局。

【出处原文】

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傍,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西汉&;#8226;无名氏《鸡鸣》)。

【出处今译】

桃树生长在露天的天井边,李树生长在桃树旁边,虫子来咬桃树,李树代替桃树受罪以至僵死。树木尚且能够以身相代,兄弟之间却忘掉手足之情。

【解析】

两军对峙,敌优我劣或势均力敌的情况是很多的。如果指挥者主观指导正确,常可变劣势为优势。孙膑赛马的故事为大家的熟知,他在田忌的马总体上不如对方的情况下,使他仍以二比一获胜。但是,运用此法也不可生搬硬套。春秋时齐魏桂陵之战,魏军左军最强,中军次之,右军最弱。齐将田忌准备按孙膑赛马之计如法泡制,孙膑却认为不可。他说,这次作战不是争个二胜一负,而应大量消灭敌人。于是用下军对敌人最强的左军,以中军对势均力敌的中军,以力量最强的部队迅速消灭敌人最弱的右军。齐军虽有局部失利,但敌方左军、

中军已被钳制住,右军很快败退。田忌迅即指挥已方上军乘胜与中军合力,力克敌方中军,得手后,三军合击,一起攻破敌方最强的左军。这样,齐军在全局上形成了优势,终于取胜。李代桃僵,就是趋利避害,指挥的高明之处,是要会“算帐”。古人云:“两利相权从其重,两害相衡趋其轻。”以少量的损失换取很大的胜利,是划得来的。

作者:柠檬茶酒回复日期:2007-7-2 22:45:34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①;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②。

【注释】

①微隙在所必乘:微隙,微小的空隙,指敌方的某些漏洞、疏忽。

②少阴,少阳:少阴,此指敌方小的疏漏,少阳,指我方小的得利。此句意为我方要善于捕捉时机,伺隙捣虚,变敌方小的疏漏而为我方小的得利。

【按语】

大军动处,其隙甚多,乘间取利,不必以胜。胜固可用,败亦可用。

【古兵法原文】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原文今译】

再微小的疏忽,也必须利用;微小的利益也要力争,变对方的疏忽为我方的小胜利。

【出处原文】

“快心真笙腊,覆手已牵羊”(刘攀《中肃集&;#8226;梁宣明二帝陵》)。

【出处今译】

伺便窃取曰:顺手牵羊。

【解析】

大部队在运动的过程中,漏洞肯定很多,比如,大兵急于前进,各部运动速度不同,给养可能造成困难,协调可能不灵,战线拉得越长,可乘之机一定更多。看准敌人的空隙,抓住时机一击,只要有利,不一定完全取胜也行。这个方法,胜利者可以运用,失败者也可以

运用,强大的一方可以运用,弱小的一方也可以运用。战争史上一方经常用小股游击队,钻进敌人的心脏,神出鬼没打击敌人,攻敌薄弱处,应手得利。这样用顺手牵羊取胜的例子,不胜枚举。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疑以叩实①,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②。

【注释】

①疑以叩实:叩,问,查究。意为发现了疑点就应当考实查究清楚。

②复者,阴之媒也:复者,反复去做,即反复去叩实而后动。阴,此指某些隐藏着的、暂时尚不明显或未暴露的事物、情况。媒,媒介。句意为反复叩实查究,而后采取相应的行动,实际是发现隐藏之敌的重要手段。

【按语】

敌力不露,阴谋深沉,未可轻进,应遍探其锋。兵书云:‘;军旁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翳荟者,必谨复索之,此伏奸所藏也。‘;

【古兵法原文】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原文今译】

有疑问就要侦察核实,调查清楚之后再行动。“复”卦的原说,是对付敌人阴谋的手段。

【出处原文】

语或出《祖堂集.七.雪峰和尚》:“雪峰招国。龙云:‘养子代老。’慈云:‘打草惊蛇’”。

【出处今译】

王鲁作当涂县官,专门追求财富,碰到老百姓联合起来状告他的秘书(主薄)贪污受贿时(王鲁见状子所列的条条罪款,都与自己有关),像藏在草丛中的蛇一样,受到惊吓。

【解析】

兵法早已告诫指挥者,进军的路旁,如果遇到险要地势,坑地水洼,芦苇密林,野草遍地,—定不能麻痹大意,稍有不慎,就会“打草惊蛇”而被埋伏之敌所歼。可是,战场情况

复杂变化多端,有时已方巧设伏兵,故意“打草惊蛇”,让敌军中计的战例也层出不穷。

打草惊蛇之计,一则指对于隐蔽的敌人,己方不得轻举妄动,以免敌方发现我军意图而采取主动;二则指用佯攻助攻等方法“打草”,引蛇出动,中我埋伏,聚而歼之。

作者:柠檬茶酒回复日期:2007-7-3 10:36:25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①;不能用者,求借②。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③。

【注释】

①有用者,不可借;意为世间许多看上去很有用处的东西,往往不容易去驾驭而为已用。

②不能用者,求借:此句意与①句相对言之。即有些看上去无什用途的东西,往往有时我还可以借助它而为己发挥作用。犹如我欲‘;还魂‘;还必得借助看似无用的‘;尸体‘;的道理。此言兵法,是说兵家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甚至是看去无什用处的东西,努力争取主动,壮大自己,即时利用而转不利为有利,乃至转败为胜。

③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语出《易经.蒙》卦。蒙,卦名。本纷是异卦相叠(下坎上艮)。本卦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坎为水为险。山下有险,草木丛生,故说‘;蒙‘;。这是蒙卦卦象。这里‘;童蒙‘;是指幼稚无知、求师教诲的儿童。此句意为不是我求助于愚昧之人,而是愚昧之人有求于我了。

【按语】

换代之际,纷立亡国之后者,固借尸还境之意也。凡-切寄兵权于人,而代其攻宁者,皆此用也。

【古兵法原文】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原文今译】

凡是朝气蓬勃,有作为的事物,都不能利用,而腐朽落后,没有什么作为的事物,要加以利用,利用没有作为的事物,并不是我受别人支配,而是我支配别人。

【出处原文】

吕洞宾云,寿,谁想你浑家将你尸骸烧化了,我如今着你借尸还魂,尸骸是小李屠,魂灵是寿,休迷了本来面目。

【出处今译】

寿,谁知道你的老婆把你的尸骨烧掉了。我现在要将你借尸还魂,尸体是小李屠的,灵魂是你寿的,你千万不可迷了本性哟。

【解析】

历史上常有这种情况,在改朝换代的时候,都喜欢推出亡国之君的后代,打着他们的旗号,来号召天下。用这种“借尸还魂”的方法,达到夺取天下的目的。在军事上,指挥官一定要善于分析战争中各种力量的变化,要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有时,我方即使受挫,处于被动局面,如果我方善于利用敌方矛盾,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也能够转被动为主动,改变战争形势,达到取胜的目的。

作者:柠檬茶酒回复日期:2007-7-3 10:37:51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①,用人以诱之②,往蹇来连③。

【注释】

①待天以困之:天,指自然的各种条件或情况。此句意为战场上我方等待天然的条件或情况对敌方不利时,我再去围困他。

②用人以诱之:用人为的假象去诱惑他(指敌人),使他向我就范。

③往蹇来连:语出《易经.蹇》卦。蹇,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艮下坎上)。上卦为坎为水,下卦为艮为山。山上有水流,山石多险,水流曲折,言行道之不容易,这是本卦的卦象。蹇,困难;连,艰难。这句意为:往来皆难,行路困难重重。

此计运用这个道理,是说战场上若遇强敌,要善用谋,用假象使敌人离开驻地,诱他就我之范,丧失他的优势,使他处处皆难,寸步难行,由主动变被动,而我则出其不意而致胜。

【按语】

兵书曰:‘;下政攻城‘;。若攻坚,则自取败亡矣。敌既得地利,则不可争其地。且敌有主而势大:有主,则非利不来趋;势大,则非天人合用,不能胜。汉末,羌率众数千,遮虞诩于队仓崤谷。诩即停军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乃发。羌闻之,乃分抄旁县。翔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军士各作两灶,日倍增之,羌不敢逼,遂大破之。兵到乃发者,利诱之也;日夜兼进者,用天时以困之也;倍增其灶者,惑之以人事也。

【古兵法原文】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束反。

【原文今译】

等待天时对敌方不利时去困扰他,用人为的假象去引诱他。敌人占据坚固或艰险难攻的阵地,我们便返回,不再攻打。

【出处原文】

使不了调虎离山计,当不得将军八面威。(明&;#8226;冯惟敏《海浮山堂词稿&;二上;玉芙蓉(共二)》)。

【出处今译】

不会使用调虎离山之计,就当不了八面威风的将军。

【解析】

《孙子兵法》早就指出:不顾条件地硬攻城池是下等策略,是会失败的。敌人既然已占据了有利地势,又作好了应战的准备,就不能去与他争地。应该巧妙地用小利去引诱敌人,把敌人诱离坚固的防地,引诱到对我军有利的战区,我方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利用天时、地利和人为条件,一定可以击败敌人。

作者:柠檬茶酒回复日期:2007-7-3 10:39:10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①。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②。需,有孚,光③。

【注释】

①逼则反兵,走则减势:走,跑。逼迫敌入太紧,他可能因此拼死反扑,若让他逃跑则可减削他的气势。

②兵不血刃:血刃,血染刀刃。此句意为兵器上不沾血。

②需,有孚,光:语出《易经.需卦》。需,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乾下坎上)。需的下卦为乾为天,上卦为坎为水,是降雨在即之象。也象征着一种危险存在着(因为‘;坎‘;有险义),必得去突破它,但突破危险又要善于等待。‘;需‘;,等待。《易经,需》卦卦辞:‘;需,有享,光享‘;。孚,诚心。光,通广。句意为:要善于等待,要有诚心(包含耐性),就会有大吉大利。

【按语】

所谓纵着,非放之也,随之,而稍松之耳。‘;穷寇勿追‘;,亦即此意,盖不追者,非不随也,不追之而已。武侯之七纵七擒,即纵而随之,故蹑展转推进,至于不毛之地。武侯之七纵,其意在拓地,在借孟获以服诸蛮,非兵法也。故论战,则擒者不可复纵。

【古兵法原文】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力气,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原文今译】

击敌人过于猛烈,就会遭到反扑,让敌人逃跑,反而会削弱敌人的气势。紧紧地追踪他,消耗他的体力,消磨他的斗志,等敌人兵力分散时再去擒拿他们,这样不经过血战就可以取得胜利,按需要卦的演推方式等待,让敌人相信还有一线光明。

【出处原文】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老子三十六章》

【出处今译】

将要收敛它,必须暂且扩张它;将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增强它;将要废弃它,必须暂且兴起它;将要夺取它,必须暂且拿给它。

【解析】

打仗,只有消灭敌人,夺取地盘,才是目的。如果逼得“穷寇”狗急跳墙,垂死挣扎,己方损兵失地,是不可取的。放他一马,不等于放虎归山,目的在于让敌人斗志逐渐懈怠,体力、物力逐渐消耗,最后己方寻找机会,全歼敌军,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

作者:柠檬茶酒回复日期:2007-7-3 10:40:40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①,击蒙也②。

【注释】

①类以诱之:出示某种类似的东西并去诱惑他。

②击蒙也:语出《易经.蒙》如。参前‘;借尸还魂‘;计注释④。击,撞击,打击。句意为:诱惑敌人,便可打击这种受我诱惑的愚蒙之人了。

【按语】

诱敌之法甚多,最妙之法,不在疑似之间,而在类同,以固其惑。以旌旗金鼓诱敌者,疑似也;以老弱粮草诱敌者,则类同也。如:楚伐绞,军其南门,屈瑕曰:‘;绞小而轻,轻

则寡谋,请勿捍采樵者以诱之。‘;从之,绞人获利。明日绞人争出,驱楚役徙于山中。楚人坐守其北门,而伏诸山下,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又如孙膑减灶而诱杀庞涓。

【古兵法原文】

类以诱之,击蒙也。

【原文今译】

用类似的东西去引诱敌人,从而打击被蒙骗的敌人。

【出处今译】

抛砖引玉故事出自唐代进士常建《常建集;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十分仰慕赵嘏的诗,便想了一个办法:当打听到赵嘏要到吴地游览灵岩寺的消息后,自己先到灵岩寺前墙上题了诗句:“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以引起赵嘏题诗兴趣。当赵嘏来此,见有一未完成的诗,便在后面加了“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赖此俱寂,但余钟磐声。”续成一首。续的诗比前两句要好,所以当时人们评论常建的做法是“抛砖引玉”。

【解析】

战争中,迷惑敌人的方法多种多样,最妙的方法不是用似是而非的方法,而是应用极相类似的方法,以假乱真。比如,用旋旗招展、鼓声震天来引诱敌人,属“疑似”法,往往难以奏效。

而用老弱残兵或者遗弃粮食柴草之法诱敌,属“类同”法,这样做,容易迷惑敌人,可以收到效果,因为类同之法更容易造成敌人的错觉,使其判断失误。

当然,使用此计,必须充分了解敌方将领的情况,包括他们的军事水平、心理素质、性格特征,这样才能让此计发挥效力。正如《百诫奇略.利战》中所说:“凡与敌战,其将愚而不知变,可诱以利,彼贪利而不知害,可设伏兵击之,其军可败。法曰‘利而诱之’。”庞涓就是因为骄矜自用,才中了孙膑减灶撤军之计,死于马陵道的。

作者:柠檬茶酒回复日期:2007-7-3 10:41:45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①。

【注释】

①龙战于野,其道穷也:语出《易经.坤》卦。坤,卦名。本卦是同卦相叠(坤下坤上),为纯阴之卦。引本卦上六,《象辞》:‘;龙战于野,其道穷也。‘;是说即使强龙争斗在田野大地之上,也是走入了困顿的绝境。比喻战斗中擒贼擒王谋略的威力。

商战技巧:从孙子兵法到三十六计

前言 一、春秋战国 1、西周(前1046~前771) 2、东周(前770~前256) 3、春秋(前770~前476)春秋五霸 4、战国(前475~前前221)战国七雄 二、孙武 1、孙武字长卿(前545~前470)齐国人 1)18岁前在齐国乐安 2)23岁前游学,后回齐 3)32岁著书《孙子兵法》十三篇 4)33岁出山,吴王阖闾拜他为帅 5)39岁攻入郢城,差点灭楚国 6)42岁隐居 三、孙子兵法 1、世界三大兵书之首 2、2500后依然使用 3、在政治、军事、商业等领域广泛使用,很多国家成立孙子兵法研究会,该思想又被 运用到管理领域。 4、共十三篇(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 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四、三十六计 1、作者不可考,多种说法 2、“三十六计”一语先于成书 3、共三十六计(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各六计) 第一部分 第一章:战略运筹 一、始计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解释: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百姓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观察、

孙子兵法36计详解(完整版)

孙子兵法36计详解(完整版) 胜战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 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 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敌战计 第七计无中生有 译: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第八计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内容及其注解复习过程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内容及其注解 三十六计 第一套:胜战计 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 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第二套:敌战计 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 笑里藏刀、李代挑僵、顺手牵羊。第三套:攻战计 打草惊蛇、借尸还魂、擒贼擒王、 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第四套:混战计 釜底抽薪、浑水摸鱼、金蝉脱壳、 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途伐虢、第五套:并战计

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 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第六套:败战计 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 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 理解与认识 第一计:瞒天过海 就是指有意制造一种假象,让人在毫无察觉中渡过大海的意思。它用在军事上并不是专指瞒着人过海,而是一种假象,掩盖其真实意图的计谋。 第二计:围魏救赵 战国时期,魏国围攻赵国。齐国为救赵国,出兵直攻魏国京都,魏国被迫撤军回救,使赵国解围。后用“围魏救赵”袭击敌人后方以迫使进攻敌人撤回的战术。 第三计:借刀杀人 比喻自己不出面,而利用别人去害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是借别人之力,实现自己企图的一种权术。用在军事上,就是种用第三者的力量,包括制造和利用敌人,内部之间的矛盾。 第四计:以逸待劳 原指在战争中依靠有利地形,一边防御、一边养精蓄锐,待进攻者疲劳和士兵沮丧之后,再转守为攻的谋略。也指让对方先行动,自己坐等时机成熟后再行事。 第五计:趁火打劫

其原意是趁着人家失火,自顾不暇的机会,从事盗窃活动。也比喻趁人危难之时自己已去好处。在军事上,是指乘敌人之危,进攻敌人的谋略。 第六计:声东击西 其意思是指表面上或口里嚷着要攻打东边,而实际上却打西边。它以假象让敌人产生错觉,而出奇制胜的一种军事策略 第七计:无中生有 其本意是:本无其事,而是凭空捏造。运用在军事上。就是采取虚虚实实的办法,虚中有实、用假象欺骗敌人,造成敌人判断和行动失误的计谋。 第八计暗度陈仓 此计的全称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是楚汉相争时,刘邦公开表示要从栈道走出明里假装修复栈道,机时利用佯修栈道的时间,却暗中通过另外的道路迂回到陈仓。这是一种以正面佯攻、佯动的迷惑手段,来掩盖攻击路线的谋略。 第九计隔岸观火 就是站在时面岸上观看着火。原比喻对人急难,不加救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在军事上指采取“坐山观虎斗”的态度,等待时机从中渔利的一种计谋。 第十计笑里藏刀 原指表面和善而内心阴险,也就是口蜜腹剑的两面派手法。在军事上,一般指通过政治外交上的伪装手段,欺骗麻痹对方,以俺盖其军事行动。 第十一计李代挑僵 原(诗)指李树生在桃树旁,虫子咬桃根李树代替桃树而死。本意是比喻兄弟相爱相助,后转为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军事上引用,指善于用小的损失换大胜利。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就是乘机顺便把人家的羊牵走。比喻乘便行事,毫不费力。作为计策,即乘敌人空隙,及时加以利用。是一种创造战要的谋略。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1、上屋抽梯 就是登高去梯,此计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八计,计名为后人总结,此计意思是:故意显露有利可图之点,引诱敌人“上屋”,进入对我有利之战场,然后“抽梯”,断其后路,迫敌就范。此计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孙子兵法》上所说“如登高而去其梯”,置自己的军队于有进无退之地,迫使将士们破釜沉舟,与敌人决一死战。孙膑为庞涓出“上屋抽梯”之计,迫楚国屈服,庞涓因此妒忌孙膑。 2、笑里藏刀 为三十六计中的第十计,其意为表面友好,暗藏杀机。庞涓为得到《孙子兵法》,笑里藏刀,陷害孙膑。 3、假痴不癫 为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七计,意思是假装糊涂,深藏不露,如同雷云入冬,电聚随末一样,孙膑用此计骗过庞涓,避开杀身之祸。 4、金蝉脱壳 为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一计,原意是表面保持原来的形态,迷惑敌人,本体隐蔽转移,孙膑等人按照此计,让齐国仆从装扮成孙膑,假装其壳,隐蔽脱身,逃离魏国。 5、李代桃僵

此计为三十六计中的第十一计,计名出自后人,近似中国象棋中的“丢车保帅”,其意是舍弃局部,换取全局的胜利。孙膑小用此计,使田忌赛马获胜,另齐王敬重。 6、围魏救赵 此计为三十六计中的第二计,此计就是来自孙膑救赵的故事,这一计的意思是攻打正面强大之敌,不如迂回到敌人虚弱的后方,迫使敌人退兵或分兵,然后寻找机会,消灭敌人。孙膑运用此计,既救了赵国,又重创庞涓。 7、擒贼擒王 此计为三十六计中的第十八计,意思是摧毁敌方主力,抓住敌方的首领,就可以瓦解敌方的整体力量。孙膑用此计迫使庞涓退兵,使齐国暂时脱离为难。 8、以逸待劳 此计为三十六计中的第四计,其意是保证自己养精蓄锐,迫使敌人疲惫不堪,处于不利地位,从而战胜敌人。孙膑不动如山,以逸待劳,再次战胜庞涓。 9、无中生有 此计为三十六计中的第七计,本意是指凭空捏造,栽赃陷害。该计用于作战,是指先用假象迷惑敌人,然后假中生真。公孙阅、邹忌用此计使齐威王对田、孙二人产生怀疑,为除掉田忌、孙膑铺平道路。

孙子兵法之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之三十六计 胜战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第二计: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第三计: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第四计: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第五计: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第六计: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敌战计 第七计: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第八计:暗度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第九计: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第十计: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有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攻战计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 童蒙求我。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 不血刃。需有福,光。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击蒙也。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第二十计:浑水摸鱼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削,不利有攸往。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立,行险而顺。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借局布势,利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以为仪也。 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孙子兵法之36计详解

孙子兵法之36计详解 第一计瞒天过海- 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 第二计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 第三计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 第四计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 第五计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 第六计声东击西- 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 第二套敌战计- 第七计无中生有- 译: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 第八计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 第九计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 第十计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译: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译:当局势发展有所损失的时候,要舍得局部的损失,以换取全局的优势。- -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译:微小的漏洞必须利用,微小的利益,也必须获得。变敌人小的疏忽,为我方小的胜利。- - 第三套攻战计-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讲解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一、胜战计 1、瞒天过海 2、围魏救赵 3、借刀杀人 4、以逸待劳 5、趁火打劫 6、声东击西 二、敌战计 1、无中生有 2、暗渡陈仓 3、隔岸观火 4、笑里藏刀 5、李代桃僵 6、顺手牵羊 三、攻战计 1、打草惊蛇 2、借尸还魂 3、调虎离山 4、欲擒故纵 5、抛砖引玉 6、擒贼擒王 四、混战计 1、釜底抽薪 2、混水摸鱼 3、金蝉脱壳 4、关门捉贼 5、远交近攻 6、假道代虢 五、并战计 1、偷梁换柱 2、指桑骂槐 3、假痴不癫 4、上屋抽梯 5、树上开花 6、反客为主 六、败战计 1、美人计 2、空城计 3、反间计 4、苦肉计 5、连环计 6、走为上

1、瞒天过海 原典: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译文:防备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的事,也常会失去警戒。秘密潜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 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 解析:"瞒天过海","胜战计"之第一计。唐太宗率军平定东辽之乱,途中晕船不能行进,薛仁贵出计,造一"木城船",瞒过太宗,使其安全过海。 2、围魏救赵 原典: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文:直接攻打集中的强敌,不如先设计分散它再各个击破;主动出击攻击敌人,不如等待敌人的弱点暴露后再相机歼敌。 解析:"围魏救赵","胜战计"第二计。战国时期,齐国军师孙膑用此计在桂陵大 败魏军,可谓"围魏救赵"的典范。 3、借刀杀人 原典:敌已明,友示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译文:在敌方情况已经明确,友军态度尚未稳定时,应引导友军与敌人拼杀,不必自己出兵攻打,以保存实力。这就是根据《易经。损》卦"损上益下"的原理推演出的,用别人的损失换取自己的利益的办法。 解析:"借刀杀人","胜战计"之第三计。西汉末年,刘秀率军与驻守洛阳的朱鲔、李轶对峙,刘秀巧用计谋,借朱鲔之手杀掉了李轶,得到了洛阳。 4、以逸待劳 原典: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文:迫使敌人处于困难的境地,不一定采取直接进攻的手段,可以根据刚柔互相转化的原理,实行积极防御,逐渐消耗、疲惫敌人,使之由强变弱,我方则由 被动变主动。 解析:"以逸待劳","胜战计"之第四计。隋末唐初,秦王李世民攻打洛阳、河北,李世民用"以逸待劳"之计歼灭了窦建德,逼降了王世充,取得两地。 5、趁火打劫 原典: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文:当敌方出现危难时,应该趁机出击,夺取胜利。这就是把握战机,以强击 弱,克敌制胜的策略。 解析:"趁火打劫","胜战计"之第五计。明朝末年,清将多尔衮于李自成义军江山未稳定之际,趁火打劫,勾结吴三桂,占领山海关,挥军入侵,占领了中原。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_内容和注解

子兵法三十六计:容及其注解 三十六计 第一套:胜战计 瞒天过海、围救、借刀杀人、 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第二套:敌战计 无中生有、暗渡仓、隔岸观火、 笑里藏刀、代挑僵、顺手牵羊。第三套:攻战计 打草惊蛇、借尸还魂、擒贼擒王、 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第四套:混战计 釜底抽薪、浑水摸鱼、金蝉脱壳、 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途伐虢、第五套:并战计

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 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第六套:败战计 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 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 理解与认识 第一计:瞒天过海 就是指有意制造一种假象,让人在毫无察觉中渡过大海的意思。它用在军事上并不是专指瞒着人过海,而是一种假象,掩盖其真实意图的计谋。 第二计:围救 战国时期,国围攻国。齐国为救国,出兵直攻国京都,国被迫撤军回救,使国解围。后用“围救”袭击敌人后方以迫使进攻敌人撤回的战术。 第三计:借刀杀人 比喻自己不出面,而利用别人去害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是借别人之力,实现自己企图的一种权术。用在军事上,就是种用第三者的力量,包括制造和利用敌人,部之间的矛盾。 第四计:以逸待劳 原指在战争中依靠有利地形,一边防御、一边养精蓄锐,待进攻者疲劳和士兵沮丧之后,再转守为攻的谋略。也指让对方先行动,自己坐等时机成熟后再行事。 第五计:趁火打劫

其原意是趁着人家失火,自顾不暇的机会,从事盗窃活动。也比喻趁人危难之时自己已去好处。在军事上,是指乘敌人之危,进攻敌人的谋略。 第六计:声东击西 其意思是指表面上或口里嚷着要攻打东边,而实际上却打西边。它以假象让敌人产生错觉,而出奇制胜的一种军事策略 第七计:无中生有 其本意是:本无其事,而是凭空捏造。运用在军事上。就是采取虚虚实实的办法,虚中有实、用假象欺骗敌人,造成敌人判断和行动失误的计谋。 第八计暗度仓 此计的全称是“明修栈道、暗度仓”。这是楚汉相争时,邦公开表示要从栈道走出明里假装修复栈道,机时利用佯修栈道的时间,却暗过另外的道路迂回到仓。这是一种以正面佯攻、佯动的迷惑手段,来掩盖攻击路线的谋略。 第九计隔岸观火 就是站在时面岸上观看着火。原比喻对人急难,不加救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在军事上指采取“坐山观虎斗”的态度,等待时机从中渔利的一种计谋。 第十计笑里藏刀 原指表面和善而心阴险,也就是口蜜腹剑的两面派手法。在军事上,一般指通过政治外交上的伪装手段,欺骗麻痹对方,以俺盖其军事行动。 第十一计代挑僵 原(诗)指树生在桃树旁,虫子咬桃根树代替桃树而死。本意是比喻兄弟相爱相助,后转为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军事上引用,指善于用小的损失换大胜利。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就是乘机顺便把人家的羊牵走。比喻乘便行事,毫不费力。作为计策,即乘敌人空隙,及时加以利用。是一种创造战要的谋略。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有哪些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有哪些 01 瞒天过海 02计围魏救赵 03计借刀杀人 04 以逸待劳 05 趁火打劫 06 声东击西 07 无中生有 08 暗渡陈仓 09 隔岸观火 10 笑里藏刀 11 李代桃僵 12 顺手牵羊 13 打草惊蛇 14 借尸还魂 15 调虎离山 16 欲擒姑纵 17 抛砖引玉 18 擒贼擒王 19 釜底抽薪 20 混水摸鱼 21 金蝉脱壳 22 关门捉贼 23 远交近攻 24 假道伐虢 25 偷梁换柱 26 指桑骂槐 27 假痴不癫 28 上屋抽梯 29 树上开花 30 反客为主 31 美人计 32 空城计 33 反间计 34 苦肉计 35 连环计 36 走为上 孙子兵法 1计篇 2作战篇 3谋攻篇 4行篇 5势篇

6虚实篇 7军争篇 8九变篇 9行军篇 10地形篇 11九地篇 12火攻篇 13离间篇 第一套胜战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第二计围魏救赵第三计借刀杀人 第四计以逸待劳第五计趁火打劫第六计声东击西 第二套敌战计 第七计无中生有第八计暗渡陈仓第九计隔岸观火 第十计笑里藏刀第十一计李代桃僵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第三套攻战计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第十四计借尸还魂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第十七计抛砖引玉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第四套混战计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第二十计混水摸鱼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第二十四计假途伐虢 第五套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第二十七计假痴不颠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第六套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第三十二计空城计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第三十五计连环计第三十六计走为上 孙子兵法分13篇,又叫《兵法十三篇》 分为 卷上:始计第一,作战第二,谋攻第三,军形第四,兵势第五。 卷中:虚实第六,军争第七,九变第八,行军第九 卷下:地形第十,九地第十一,火攻第十二,用间第十三。 而三十六计无年代和作者可考,不分卷,有六套计,每套六计,共六六三十六计第一套胜战计 第1计瞒天过海第2计围魏救赵第3计借刀杀人 第4计以逸待劳第5计趁火打劫第6计声东击西 第二套敌战计 第7计无中生有第8计暗度陈仓第9计隔岸观火 第10计笑里藏刀第11计李代桃僵第12计顺手牵羊 第三套攻战计 第13计打草惊蛇第14计借尸还魂第15计调虎离山 第16计欲擒故纵第17计抛砖引玉第18计擒贼擒王 第四套混战计 第19计釜底抽薪第20计混水摸鱼第21计金蝉脱壳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教学教材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的完整解释 ◎第一计-瞒天过海◎ 是使用伪装的手段,利用机会,趁对方不注意的时候,出其不意的行动,让人措手不及。古时有名的有:薛仁贵瞒天过海、太史慈奇谋突围楚、楚庄王示弱灭敌、贺若弼施计渡江等。 ◎第二计-围魏救赵◎ 利用敌人的精锐去攻打别的国家,当二军相持不下时,趁隙攻占敌方的本土,待敌回国的时候,在途中予以迎头痛击,并把他们消灭掉,这是孙膑的做法。古时有名的有:孙膑围魏救赵。 ◎第三计-借刀杀人◎ 利用矛盾、反间、离间等谋略,巧妙的借用别国的力量,来击败敌人,并能保存自己的实力。古时有名的有:曹操借孙权杀关羽、郑桓公借刀诛敌。 ◎第四计-以逸待劳◎ 乃占有利的形势,一面防止敌人的功击,一面养精蓄锐,等到敌人士气低落的时候,再采取主动攻击的策略。古时有名的有:孙膑再败魏军於马陵、陆逊以逸待刘备。 ◎第五计-趁火打劫◎ 趁著人家的家里失火时,闯入屋内掠夺财物,也就,是说趁著敌人处於危险混乱的时候加以攻击的策略。古时有名的有:刘邦毁约灭项羽、齐国趁虚攻燕、宋襄之仁。 ◎第六计-声东击西◎ 利用巧妙的方法诱敌,使敌人产生错觉,再乘机消灭敌人。古时有名的有:官渡之战、周亚夫敉平七国之乱。 ◎第七计-无中生有◎ 所谓无中生有是将没有假装成有,使出虚虚实实的手段,以混淆对方判断的策略。古时有名的有:张巡以稻草人借箭、淝水之战、张仪无中生有。 ◎第八计-暗渡陈仓◎ 此计和声东击西有异曲同工之妙,亦即假装要出兵攻击,诱使敌方注意,集中兵力防备,我方却从另一个方向予以突击。这即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策略。古时有名的有: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吕蒙巧夺荆州、邓文识破敌计。 ◎第九计-隔岸观火◎ 静观对岸火势,按兵不动,不论遇到任何事,就静静的观察变化。古时有名的有:曹操隔岸观火。

孙子兵法36计详解(完整版)

孙子兵法36计详解(完整版)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一计一集,计计相扣,在展现中国古代兵法和东方智慧的同时,浓彩重墨描绘出一幅二千年前中国战国时期政治、军事与各阶层不同的人物情感相交融的历史画卷。 第一计:《瞒天过海》 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

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 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七计:《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译: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而是使假象变真相,大小假象,掩护真相。 第八计:《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我要根据敌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考试整理)

一、《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表现在哪五个方面? 答:1、重战、慎战、备战思想 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争指导思想 3、以谋略致胜为核心的用兵思想 4、“文武兼施,恩威并用”的治军思想 5、朴素唯物论和原始辩证法的思想 二、孙子始计篇之【五事】、【七计】、【十二诡道】内容为何? 答:五道是:道、天、地、将、法。 七计是: 1主孰有道,也就是说参战双方那一方师出无名,那一方师出有名。有名者胜,无名者败。2将孰有能,就是看哪一个将领的本事大。3天地孰得,作战环境对那一方有利如何利用的问题。4法令孰行,简单的说就军队纪律的问题。5兵众孰强,看谁的兵厉害。6士卒孰练,兵士是否训练有素。 7赏罚孰明,军队的赏罚制度谁的更严明。 十二诡道:孙子曰: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三、知胜之道有五,其内容为何? 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预测胜负有五条原则。 1.懂得什么条件下不可以战,什么条件下不可以战的,能够获胜; 2.懂得根据兵力众寡而灵活运用战术的,能够获胜; 3.将帅与士兵上下一心,同仇敌忾的,能够获胜; 4.以有准备之师去攻打无准备之敌的,,能够获胜; 5.将领富有军事才能而君主又不横加干预的,能够获胜。 四、《孙子兵法》的地位和影响? 答:《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后世的兵书大多受到它的影响,对中国的军事学发展影响非常深远。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实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孙子兵法》曾被誉为“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遗孙子”。它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孙武,大约成书于2500年前的春秋末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军事理论著作,比欧洲克劳塞维茨(Clausewitz)写的《战争论》(On War)还早2300年。《孙子兵法》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书中探讨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如敌我、主客、众寡、强弱、攻守、胜败、利害等。《孙子兵法》正是在研究这种种矛盾及其转化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其战争的战略和战术的。这当中体现的辩证思想,在中国辩证思维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孙子兵法》谈兵论战,集“韬略”、“诡道”之大成,被历代军事家广为援用,《孙子兵法》缜密的军事、哲学思想体系,深远的哲理、变化无穷的战略战术,常读常新的探讨韵味,在世界军事思想领域也拥有广泛的影响,享有极高的声誉。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1 隔岸观火: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九计,意思是坐观虎斗,此计是指,静观敌方内部矛盾激化,坐收渔利。 2走为上计:三十六计中的最后一计,意思是有计划的主动撤退,以退为进,主动寻找战机,消灭敌人,此计在谋略上被推为上策。 3苦肉计:是三十六计中的三十四计,意思是,用看似“违常理”自我牺牲,达到欺骗敌人的目的。 4关门作贼:是三十六计中的二十二计,意思是,对必歼之敌,四面包围,聚而歼之,就像,“关上门捉贼,堵住笼抓鸡“一样。 5顺手牵羊,是三十六计中的十二计,意思是发现敌人微小漏洞,只要不因小失大,便及时利用,即使是小胜也不应放过。 6釜底抽薪: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十九计,意思是指,从根本之处解决问题,就如抽去釜底燃烧的柴薪,才可彻底止住釜中之水的沸腾。 7借尸还魂:是三十六计中的十四计,原意是指已经死忙的东西借用另外一种形式浔以复活,。 8:欲擒故纵: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十六计,意思是为更有利的消灭敌人,有意暂时放众敌人,使敌人暂时放松警惕,一意孤行,我方将伺机而动,歼灭敌人。 9调虎离山: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十五计,意思是诱敌离开有利之地,然后使其就范。 10远交近攻,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三计,远交就是结交远方国家,近攻,就是攻取近邻国家。 11连环计,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三十五计,其意是指多计并用,计计相连,环环相扣。 12:指桑骂槐: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六计,通俗的解释就是“杀鸡儆猴,敲山震虎” 13:反客为主: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三十计,该计的意思是有客变主,力

争主动。 14美人计: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三十一计,此计最早出自古兵法《六韬》,“美人计”的意思是利用美女达到自己的目的。 15暗度陈仓: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六计,此计计名出自后代汉将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意思是,正面佯攻,牵制敌人,迂回敌后,出奇制胜。此计与声东击西,相似,又不同,不同之处是,声东击西隐蔽的是攻击点,而暗度陈仓隐蔽的是攻击路线。 16混水摸鱼: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计,其意为当敌方混乱无主时,趁起乱中取利。 17抛砖引玉: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十七计,计名乃后人所取,“抛砖,指的是,抛小利做诱饵,”引玉是目的。 18树上开花: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九计,其意是制造假象,虚张声势,使敌人真假难辨,已达到己方作战之目的。 19反间计: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三十三计,通俗的解释是巧妙地运用敌人的奸细,反过来为我所用。 20空城计: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三十二计,此计的意思是无力守城时,故意暴露其空虚,使敌人疑惑不前,担心中其埋伏。 21声东击西: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六计,其意是用假象迷惑敌人,使敌人摸不透我方真实意图,做出错误判断,指挥产生混乱,对我无所防范,我方进攻便可攻其不备,稳操胜券。 22假道伐虢: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四计,此计是说,以向对方借道为名,达到消灭对方或夺取对方要地的目的。 23偷梁换柱: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五计,也叫“偷天换日”,其原意是指暗中使用计谋,以假代真,达到自己的目的。 24瞒天过海: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一计,其计名出自唐朝,但此计内容多次在春秋战国时期 运用,此计中的天,指的是皇帝,“过海,难以逾越的障碍,”瞒天过海“的关键是将隐蔽的计谋张扬暴露的行为之中。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赏析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赏析

孙子兵法的智慧 孙子兵法,处世必读、宦海权术、商业天条、兵法圣典,这部流传了千年的兵家圣典,在今天的战争中仍然扮演者不可磨灭的作用。与此同时,在商业和官场上的角逐中,它也为人们贡献着他的智慧。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计计精妙,计计令人叹服,而其中对我印象最深的便是树上开花和浑水摸鱼。相对于三十六计中其他的诸如笑里藏刀,空城计,围魏救赵等计谋在平常的阅读中接触了很多,而对于这两计却有些陌生。 初初这么完整的接触到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便是在这门课堂上了,以前对孙子兵法有着无限的好奇,却苦于古文的晦涩难懂没有下定决心去研究他。在这门课堂上接触到了视频版的三十六计,这种方式更有利于我们理解计谋的含义与应用,虽然会被人批评说我们离真正的古典文化越来越远,但我认为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对古典文化的最好继承是将它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应用下去,使用应用而不是仅仅把他们束之高阁研究。对三十六计便是如此,与其在那儿苦苦自己钻研它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倒不如取捷径从古人对他们的应用中自己总结出含义,再加以自己理解运用,这样即灵活却又不离失原意。 回归原题,我对树上开花和浑水摸鱼的印象首先来源于他们的计名,到底是怎样的计谋被赋予了如此形象化的名字,又想知道它们的含义与应用究竟是什么,古人又是怎样把它演绎的,今人又有何应用?一连串的问题刺激着我。 通过老师讲解,看视频和查资料,我解决了我的困惑。在这里,我将着重的介绍树上开花之计。它在视频中的剧情为:庞涓攻城:韩国太子仍按兵不动,韩国将士情绪激愤,许多将军以死逼太子出兵,众怒难犯,太子只好出战。韩国军队依照孙膑"树上开花"之计,虚张声势,庞涓错误的以为,韩军主攻方向在韩国太子一路,率主力迎击太子,结果申大夫率韩军主力突破魏军包围,将粮食和援军送进成皋。太子不听劝告,违背孙膑之意,被庞涓大军围困在城西。孙膑再用"树上开花"之计,造成大军进城的假象。庞涓估计孙膑将从成皋西门突袭庞涓,调集大军埋伏在城西。谁知孙膑大军从魏军包围圈的另一方向突破,救出太子及所率将士。 树上开花与空城计其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妙在“虚张声势”一词此树本无花,而树则可以有花,剪彩贴之,不细察者不易觉,使花与树交相辉映,而成玲珑全局也。此盖布精兵於友军之阵,完其势以威敌也。意思是树上本无花,却贴上花,让外人很难察觉,利用虚张声势欺骗敌军。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可能还记得猛张飞有勇有谋的初次展现地便是在刘备败撤江陵时令张飞断后时的场景。二三十的骑兵与曹操的大队人马相遇,胜负何须言说,然而一计树上开花:即命令麾下二二十名骑兵都到树林子里去,砍下树枝,绑在马后,然后骑马在林中飞跑打转。而他一人骑着黑马,横着丈二长矛,威风凛凛站在长板坡的桥上。让曹操认为林中有伏兵,从而停止前进为刘备撤退争取到了时间。这是使用树上开花的我们最熟悉的实例,此外在商场上古尔德靠信息大赚等足见此计之妙。 介绍完了计策,不得不说一下视频中展现出来的国与国之间利益的角逐之战。孙子、孙膑均生在春秋战国之际,满身才华虽有用武之地,却不得重用。尤其是孙膑,在群雄并立的年代,孙子兵法为各国将领垂涎,庞涓是代表。为得兵法,庞涓对孙膑步步紧逼,从魏国到齐国,到韩国,再回齐国,最终归隐。在这其中,虽有庞涓的阴险狡诈,但我们仍可看见,齐王对田忌和孙膑的不信任,邹

孙子兵法36计及解释

第01计瞒天过海第02计围魏救赵第03计借刀杀人第04计以逸待劳第05计趁火打劫第06计声东击西第07计无中生有第08计暗渡陈仓第09计隔岸观火第10计笑里藏刀第11计李代桃僵第12计顺手牵羊第13计打草惊蛇第14计借尸还魂第15计调虎离山第16计欲擒姑纵第17计抛砖引玉第18计擒贼擒王第19计釜底抽薪第20计混水摸鱼第21计金蝉脱壳第22计关门捉贼第23计远交近攻第24计假道伐虢第25计偷梁换柱第26计指桑骂槐第27计假痴不癫第28计上屋抽梯第29计树上开花第30计反客为主第31计美人计第32计空城计第33计反间计第34计苦肉计第35计连环计第36计走为上 孙子兵法36计

第一套〖胜战计〗 1、瞒天过海: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2、围魏救赵: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3、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4、以逸待劳: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5、趁火打劫: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6、声东击西: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第二套〖敌战计〗 7、无中生有: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造。 8、暗渡陈仓:后多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多指男女私通达)。9、隔岸观火:隔着河看对岸的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帝看热闹。 10、笑里藏刀: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11、李代桃疆:原指桃、李共患难。比喻兄弟相爱相助。后用来指互相顶撞或代人受过。 12、顺手牵羊:顺手就牵了羊。比喻不费劲,乘便得到的。现多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 第三套〖攻战计〗 13、打草惊蛇:打动草惊动了藏在草里的蛇。后用以指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 14、借尸还魂:迷信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可附着于别人的尸体而复活。后用以比喻已经死亡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 15、调虎离山:设法使老虎离开山头。比喻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16、欲擒故纵: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比喻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 17、抛砖引玉:以自己的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这是谦虚的话。 18、擒贼擒王:作战要先擒拿主要敌手。比喻做事要抓关键。19、釜底抽薪:从锅底抽掉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精编版.docx

???????????????????????最新料推荐???????????????????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一、胜战计 1、瞒天过海 2、围魏救赵 3、借刀杀人 4、以逸待劳 5、趁火打劫 6、声东击西 二、敌战计 1、无中生有 2、暗渡陈仓 3、隔岸观火 4、笑里藏刀 5、李代桃僵 6、顺手牵羊 三、攻战计 1、打草惊蛇 2、借尸还魂 3、调虎离山 4、欲擒故纵 5、抛砖引玉 6、擒贼擒王 四、混战计 1、釜底抽薪 2、混水摸鱼 3、金蝉脱壳 4、关门捉贼 5、远交近攻 6、假道代虢 五、并战计 1、偷梁换柱 2、指桑骂槐 3、假痴不癫 4、上屋抽梯 5、树上开花 6、反客为主 六、败战计 1、美人计 2、空城计 3、反间计 4、苦肉计 5、连环计 6、走为上

1、瞒天过海 原典: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译 文:防备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的事,也常会失去警戒。秘密潜 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 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 解析: "瞒天过海 ","胜战计 "之第一计。唐太宗率军平定东辽之乱,途中晕船不能行进,薛仁贵出计,造一 "木城船 ",瞒过太宗,使其安全过海。 2、围魏救赵 原典: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文:直接攻打集中的强敌,不如先设计分散它再各个击破;主动出击攻击敌人,不如等待敌人的弱点暴露后再相机歼敌。 解析: "围魏救赵 ","胜战计 "第二计。战国时期,齐国军师孙膑用此计在桂陵大 败魏军,可谓 "围魏救赵 "的典范。 3、借刀杀人 原典:敌已明,友示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译文:在敌方情况已经明确,友军态度尚未稳定时,应引导友军与敌人拼杀,不 必自己出兵攻打,以保存实力。这就是根据《易经。损》卦"损上益下 "的原理推演出的,用别人的损失换取自己的利益的办法。 解析: "借刀杀人 ","胜战计 "之第三计。西汉末年,刘秀率军与驻守洛阳的朱鲔、李轶对峙,刘秀巧用计谋,借朱鲔之手杀掉了李轶,得到了洛阳。 4、以逸待劳 原典: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文:迫使敌人处于困难的境地,不一定采取直接进攻的手段,可以根据刚柔互 相转化的原理,实行积极防御,逐渐消耗、疲惫敌人,使之由强变弱,我方则由 被动变主动。 解析:"以逸待劳","胜战计"之第四计。隋末唐初,秦王李世民攻打洛阳、河北,李世民用 "以逸待劳 "之计歼灭了窦建德,逼降了王世充,取得两地。 5、趁火打劫 原典: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文:当敌方出现危难时,应该趁机出击,夺取胜利。这就是把握战机,以强 击弱,克敌制胜的策略。 解析: "趁火打劫 ","胜战计 "之第五计。明朝末年,清将多尔衮于李自成义军江 山未稳定之际,趁火打劫,勾结吴三桂,占领山海关,挥军入侵,占领了中原。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论围魏救赵----上兵伐谋众所周知,围魏救赵,在这一典故中,魏将庞统统兵八万攻打赵国都城邯郸, 赵派信使十万火急求救于齐;照常规齐若发兵开往邯郸,则远水难救近火;此时,齐军师孙膑力主不直接去兵赵国,而径发兵马攻魏都城大梁,迫使魏军回救,以逸待劳歼魏军数万,赵邯郸之围自然迎刃而解。这里孙膑的思考方法就有别于常规思维。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称之为逆向思维。由此可见,在一定情况下,用逆向思维思考问题往往会收获更大的成果。 我们平时在日常生活、教育教学活动中,在处理某具体个案和实际问题的大量过程里,在一些需要认真思考,而不是显而易见能轻易解决的问题时,常常会觉得本来脑子蛮好使的,突然变得思路不畅、思绪被阻。在学术及实际操作的思维中,若只是顺着某一思路思考,有时往往找不到最佳感觉,而始终不能进入最好状态。如若可以让思维向左右发散,或作逆向推理,这样不定能得到一些意外的效果和收获。兵法有云:“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说的就是“攻打集中之敌,不如攻打分散之敌;从正面攻敌,不如从侧面攻打防守相对薄弱之敌。” 而实践证明,逆向思维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思考能力。个人的逆向思维能力,对于全面提高个人的创造能力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个人的思维具有方向性,存在着正向和反向的差异。,由此产生了正向思维与反向思维两种形式。正向思维是指沿着人们的习惯性思考路线去思考,而反向思维则是指背逆人们的习惯路线去思维。而逆向思维有时是摆脱常规思维羁绊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上述围魏救赵的战例,就是逆向思维的成功典型。若正向思考:齐兵径赴邯郸,说不定早已攻陷邯郸之魏军反过来全歼疲于奔命之齐军,也末可知。 而成功运用逆向思维的例子在古今都有很多。古有司马光砸缸,有人落水,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面对紧急险情,运用了逆向思维,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性命。今有二战时苏军元帅逆向思维痛击德军,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军元帅朱可夫指挥攻打柏林,决定在某一晚上必须向德军发起进攻。夜晚本来是偷袭的好时机,但这天晚上却偏偏星星布满天空,大部队出击很难做到保持高度隐蔽而不被德军察觉。朱可夫思索许久,猛然作出决定:把全军所有的大型探照灯集中起来,140台大型探照灯同时射向德军阵地。极强的亮光照的德军睁不开眼,什么也看不见,只有挨打而无法还击,苏军很快突破了德军的防线。这一苏军袭击德军获得成功,无疑和朱可夫元帅逆向思维或称作倒过来想的思维创新分不开的。而抗战时刘伯承亦运用逆向思维成功给予日军痛击,重复用兵,历来是兵家之大忌。而刘伯承显然没有这么想,在设伏重创对方后大胆运用逆向思维重复设伏,再次重创对手。 在当今社会,逆向思维对于我们来说仍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现在在大学的 学习生活还是以后步入社会的工作生活时,拥有逆向思维,我们往往会更有机会进行创新,更能博取老师或老板的眼球,进而获得他们的赞赏,这对于自己以后的发展和进步的推动肯定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我们必须善于辩证地思维,充分重视环境、条件的变化,要根据事物发展的阶段和条件的变化,注意随着变化的情况进行创造性的思维,防止把自己思维方式固定在一种方式上,在进行顺时针思考时,也应有意识的进行逆时针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