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人体的基本结构及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

第一章人体的基本结构及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
第一章人体的基本结构及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

绪论

(一)健康的概念

WHO的健康定义: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整体的健康观:1、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2、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之间是密切关联、相互影响的。(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

(二)维护和增进儿童健康的意义

从身体的发展来看:身体处于幼儿到第二次身体发育期间,生长发育相对迅速和旺盛

各器官、系统发育不够成熟,机能不完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弱。且肌肉力量弱,耐力差。

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心理能力十分脆弱,且身心之间相互影响

从社会的发展来看:

现代社会也需要身心健康的公民去从事社会的各项工作。而重视儿童身心健康,不断提高其健康水平,必将能提高新一代人素质,使其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多方面发展需要,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三)儿童健康的标志

健康儿童应该在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都是健全、良好的,并处于和谐发展的状态

身体健康是指身体发育正常和机能协调发展,体质强健

主要标志

生长发育良好,体型正常,姿势端正,机体对内外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体能发展良好

心理健康是指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相对稳定、相互协调、发展较充分,并能与客观环境相统一和适应。

主要标志

智力发展正常,具有良好情绪特征,个性特征良好,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和行为,没有较明显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

1)智力发展正常,智商(IQ)70以上为正常。2)情绪稳定协调。3)心理特点符合实际年龄。4)行为协调、反应能力适度。5)人际关系心理适应。6)个性稳定和健全。7)注意力集中、适度耐受各种压力、能容纳自己和认同他人、有社会责任心、有现实人生目标等。

(四)影响儿童健康的因素

1、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良好的自然环境能为幼儿提供各类物质条件,维持和促进其正常的生命活动和健康的发展。不良环境因素则危害幼儿的健康

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有益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反之,则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2、机体自身因素

生物因素:遗传、先天发育、营养、药物损害、机体损伤或发育障碍等都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

心理因素:情绪反应、认知水平、个性特征等也会影响幼儿的健康

3、生活方式因素(生活习惯、生活模式和生活意识)

有益于儿童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和平衡的膳食、生活有规律、具有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定期接受健康检查、懂得爱惜自己

4、卫生保健设施因素(预防、保健、医疗和康复等服务)

卫生保健设施的完善程度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健康状况

服务体系

妇幼卫生部门:负责6岁以下儿童的保健工作。

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负责学校卫生监测。

卫生监督部门:负责妇幼卫生及学校卫生监督。

儿少卫生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学生生长发育水平迅速提高

表现为:生长发育的长期加速,

身高、体重等形态发育水平提高,性发育提前。

(二)警惕“现代文明"对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带来的负面影响

1、儿童耐力素质停滞或下降

耐力:表现在肌肉静止性耐力和速度耐力两方面

其中:引体向上、仰卧起坐、耐力跑等指标出现负增长

2、学生营养状况的“双峰现象”

肥胖(obesity)

营养不良(malnutrition) :营养素摄入不平衡,以及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等不良习惯造成。

3、学生常见病患病率居高不下

传染病已得到了大幅度下降、控制或消灭,但近视、龋齿、脊柱侧弯等与现代生活方式关系密切学生常见病患病率却是有增无减,有些甚至还在上升。如:视力低下检出率(主要是近视):小学22.7%,初中55.2%,大学76.7%。

4、心理行为问题增多,社会适应能力下降学龄期主要行为问题青春期主要行为问题

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

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概述

一、人体的细胞

人体最初只是一个受精卵。当精子与卵子融合为受精卵后,

不断分裂、分化,逐步形成了一个由一千多万亿个细胞组

成的个体。人体众多的细胞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堆积,而是

有机的结合。每个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既有独立性又是相

互依赖的,因而产生了多姿多彩的人体结构和生命现象。

一、细胞的形态

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有扁平形、立方形、柱形、梭形、

球形和星形等。尽管细胞的外形可以变化,但每一种细胞

都有相对稳定的外形特征。

一般因其所处的环境和功能的不同,细胞的形态有所差

异,如红细胞为圆盘形,以便于在血液中流动运输氧气;

肌细胞为圆柱形和长梭形,以利于长度变化完成收缩功能;

神经细胞常有许多长短不同的胞突,以易于细胞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特点:1、细胞的形态与其功能相适应。2、细胞的大小悬殊很大。

二、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细胞膜是指包围在细胞外面的透明的薄膜,又称质膜,厚度约为5~10nm。这层薄膜不仅能保护细胞的完整性,又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感受其周围环境的变化,使细胞产生应答反应

在电镜下,细胞膜通常呈现两边有深色的暗层和中间夹一浅色的明层、宽度约为7nm的三板层结构(两暗一明的铁轨形状)。这种三板层不仅存在于细胞膜,而且也广泛地分布于其它细胞器膜,故也称单位膜或生物膜。

根据生物化学分析,细胞膜主要由脂类和蛋白质组成,并含有少量的糖类等。脂类物质在细胞膜上排列成双分子层结构。

细胞质:由基质、细胞器和内含物组成。

基质是细胞质的液态部分,为均匀透明的胶状物质,又称细胞液。其化学成分较复杂,含有蛋白质、脂类、糖类、RNA、水和无机盐等。其中有许多蛋白质为生物代谢中的重要酶类,如:糖酵解的酶、RNA合成酶等。基质中悬浮着细胞器和内含物。

细胞质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特点和功能的结构。

它包括: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微体、细胞骨架、中心体(组成人体的细胞的数目以千亿计,细胞种类很多,但基本结构相似,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所有活动,细胞膜围绕并保护着整个细胞,液质的细胞质包含着一系列具有各自功能的细胞结构,这些结构共同运作以维持活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细胞核:人体细胞中除成熟的红细胞外都有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心,又是蕴藏和控制遗传信息的中心。它的形态与细胞的形态相适应,大小与细胞的大小有关(约为细胞质的1/4--1/3),数目也各不相同。细胞核一般位于细胞中央,也有位于细胞边缘的。它包括:核被膜、染色质、核纤层、核基质。

染色质与染色体1.染色质(chromatin)组成:DNA、组蛋白、非组蛋白。

分为:常染色质:电子密度低、功能活跃、异染色质:电子密度高,功能静止

2.染色体(chromosome)是细胞有丝分裂中染色质(DNA分子)超螺旋集缩而成的棒状结构。

细胞间质概念:由细胞产生并存在于细胞周围的物质叫细胞间质(也叫细胞外基质)。它与细胞共同构成组织。

细胞间质包括纤维和基质,纤维又分为弹性纤维、胶原纤维、网状纤维

二、人体的组织

组织:多细胞人体中相同或相似的细胞及其相关的非细胞物质彼此以一定的形式连接,形成具有一定的结构,担负一定功能的单位。

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一)上皮组织

结构特点:由密集的上皮细胞和少量间质构成的膜状结构,被覆在体表或衬在体内的腔、管、囊、窦的内表面以及内脏器官的表面。

功能:保护、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分泌及感受某些物理和化学剌激等作用。类型:被覆上皮、腺上皮和感觉上皮等

(二)结缔组织

结构特点:由少量细胞和大量间质构成,分布在各器官或组织之间,是人体体内分布最广、形态结构最多样化的一大类组织。

功能:具有连接、支持、防御、营养、修复以及物质运输等多种功能。

类型: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网状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和血液等。(三)肌肉组织

结构特点:主要由肌细胞构成,无间质。肌细胞一般细长呈纤维状,因此也称为肌纤维。功能:收缩,如人体躯体和四肢的运动、消化和生殖管道的蠕动、心跳、血液的流动、排泄物和分泌物的排出等。

类型: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等。

(四)神经组织

结构特点: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功能:感受刺激和传导冲动。

二、人体的器官与系统

器官: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联合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的结构。如:心脏、肾脏等。

系统:在功能上相关联的一些器官联合在一起,分工合作完成某种生命必需的功能,这种比器官更高层次上的结构单元称为系统。脊椎人体包括九类系统。

运动系统——运动、支持和保护

循环系统——运输体内物质

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

呼吸系统——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

泌尿系統——泌尿和排尿

內分泌系统——分泌激素,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

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

生殖系统——生殖

皮肤系统:结构:皮肤及其衍生物组成,

功能:保护身体内部免受机械损伤、防止感染、维持体温等

运动系统---骨骼

功能:主要作用是支持身体,同时兼有运动和保护作用。

运动系统---肌肉

由身体中所有的骨骼肌构成,骨骼肌与坚硬的骨骼或者软骨结构相连,带动身体的某些部分产生运动。

消化系统

结构: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功能:完成食物的摄取、消化和吸收。

呼吸系统

功能:是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泡:O2通过肺泡扩散进入血液,CO2则从血液扩散到肺泡,最终排出体外。

循环系统

心血管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三部分组成,其主要功能是运输物质。

淋巴系统:由淋巴管、淋巴结及淋巴组织构成。淋巴系统能进攻外来异物,从而保护机体免受侵害。

泌尿系统

功能:排除废物。对于维持机体的水盐平衡、保持内环境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肾脏:是生成尿的器官,能将含氮的代谢终产物从血液中清除。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功能:共同协调机体的活动。

生殖系统

组成:由生殖腺(卵巢和睾丸)、输精管或输卵管、附属腺体和外生殖器组成。

功能:产生生殖细胞。还具有内分泌功能,可产生激素,调节生长和发育。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练习题

[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一) A型题 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主要在于阐明人体各器官和细胞的 — A.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及规律 B.形态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C.物质与能量代谢的活动规律 D.功能表现及其内在机制 E.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过程 、 2.下列关于生理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 — B.是一门实验性科学 C.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程 D.其研究对象是机体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 E.须从系统器官和细胞分子二个水平进行研究

3.下列哪个水平的生理学研究有助于揭示生命现象最本质的基本规律 A.细胞和分子水平 B.组织和细胞水平 C.器官和组织水平 | D.器官和系统水平 E.整体水平 4.在目前的医学生理学中,对下列哪一项功能活动的描述属于细胞和分子水平 , A.条件反射 B.肌丝滑行 C.心脏射血 D.防御反应 E.基础代谢 5 . 医学生理学课程中的大部分内容属于下列哪个水平的知识 A.细胞和分子水平 B.组织和细胞水平 C.器官和组织水平 … D.器官和系统水平 E.整体水平 6.下列各项实验中,哪一项属于整体水平的研究 、 A.在体蛙心搏曲线描记 B.大脑皮层诱发电位描记 C.人体高原低氧试验 D.假饲法分析胃液分泌 E.活体家兔血压描记 7.分析生理学实验研究结果的正确观点是

, A.分子水平的研究结果最准确 B. 离体细胞的研究结果可直接解释其在整体中的功能 C. 动物实验的结果可直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 】 D. 多个水平研究结果的综合有助于阐明生理功能机制 E.整体水平的研究结果最不可靠 : 8.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血液 E.组织液 9.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是 A.组织液 B.血浆 C.淋巴 D.脑脊液 E.房水 10.内环境的稳态 A. 是指细胞内液中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相对恒定 > B. 是指细胞外液的各种理化性质发生小范围变动 C.使细胞内、外液中各种成分基本保持相同 D.不依赖于体内各种细胞、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 E.不受机体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

第一节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 一、运动系统 (一)骨豁与关节特点 1.骨骼儿童少年时期,骨骼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软骨成分较多,骨组织中有机物与无机物之比为5:5,而成人为3:7,所以,其骨韶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完全骨折,但易弯曲变形。骨的成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生变化,无机盐增多,坚固性增强,韧性减小。 在生长过程中,骺软骨迅速地生长使骨伸长,并逐渐完全骨化。四肢骨男子在17—18岁,女子在16—17岁完成骨化,脊柱的椎体一般要到20-22岁,筋骨一般要到19岁后完成骨化。在骨完全骨化前,该部位的任何过大负荷都会影响骨骺的正常生长。 2.关节儿童少年在关节结构上与成人基本相同,但关节面软骨较厚,关节囊较薄;关节内外的韧带较薄而松弛,关节周围的肌肉较细长,所以其伸展性与活动范围都大于成人,关节的灵活性与柔韧性都易发展,但牢固性较差,在外力的作用下较易脱位。 (二)肌肉的特点 儿童少年肌肉中含水量较多,蛋白质、脂肪以及无机盐类较少,肌肉细嫩。与成人相比,收缩能力较弱,耐力差,易疲劳,但恢复较成人快。 不同年龄人的肌肉重量比例和肌力 儿童少年身体各部分肌肉发育,躯干肌先于四肢肌,屈肌先于伸肌,上肢肌先于下肢肌,大块肌肉先于小块肌肉的发育。肌力的逐年增长也是不均匀的,在生长加速期,肌肉纵向发展较快,但仍然落后于骨骼的增长,其肌力和耐力均较差。生长加速期后,肌肉横向发展较快,肌纤维明显增粗,肌力显著增加。女孩在15-17岁,男孩在18-19岁肌力增长最为明显。 (三)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体育锻炼时,应避免跳跃着地动作过猛,避免作单一肢体长时间、负荷较大或左右腿负荷不匀的动作;在作一些静止性动作时要多休息,变化体位及着力点,防止造成脊柱弯曲,骨盆和肢体畸形。负重练习要慎用,过重负荷可能会使骨化过早完成,影响身高的发育。 2.可充分发展其柔韧性,但也要重视发展关节的牢固性,以防关节损伤。 3.在生长加速期,多采用伸展练习发展力量。要有计划地发展小肌群的力量和伸肌力量,促进少儿肌肉平衡发展。学龄儿童应避免进行大数量、大强度的专项技术训练,要以身体全面发展为主。

第1章人体生理学绪论第三节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

第一章 绪论 第三节 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 1、稳态: “稳定的状态” ,是维持体内各细胞、器官进行正常活动的基础。是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如:体温、 PH 、血压、 HR 等,都有相对正常的范围。 ( 1)概念:对内环境而言,是指有机体在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下,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只允 许在很小的范围内变动,从而保持动态平衡,这一状态称为 -。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桥梁,交换场所在细胞内,所以,内环境是一个相对稳定状态,只有它 的稳定,才能保持 代谢正常,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 2)保持稳态的原因: a 、新陈代谢的酶促反应要有稳定的内环境; 女口:温度、PH 、离子浓度 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在水溶液中进行,需要相应的稳定的渗透压; 如:与水溶液接触时间长细胞会变形;吊液 0.9%的生理盐水, 5%G 活兴奋组织的生物活动要求细胞外液的一些离子浓度稳定; 如:缺 Ca ,表现痉挛、失眠、精力不集中、骨质疏松、容易骨折以及对 2、 反应:指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体各种生理功能发生相应的暂时的变化,以保持内环境的平衡。如: 炎症、冬天脂肪的变化和动物的脱毛现象。 3、 适应:在某种环境变化的长期影响下,人体的功能和形态所发生的相应的持久的变化,从而使机体具有 更高的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如:非寒颤性产热、南北身高的不同、俄罗斯的鼻子形状。 4、 运动中的反应与适应 原因:通过适应机制有目的的提高某些器官系统的功能能力(尤其是心肺功能) 的能力和耐受性。 如:运动量及强度的不断适应与增长:超量恢复; 一、神经调节 人类机体的机能调节是由相互联系的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两方面来进行的,生理过程才能统一协调地进行。 基本方式:反射 1. 反射,指人体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过程。 2. 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基础 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肌肉)—— 重要的是通过本体感受器的反馈调节作用。 反射性调节分为: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将在后面的章节中讨论 ) N 调节的特点:迅速而精确。 二、体液调节 机体的某些细胞产生某些化学物质, 如人体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 通过血液循环送到一定的组织器官, 引起 特有的反应, 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等重要机能。 由于这些化学物质都是通过体液运送的, 故称此种调节为体液调 节。 全身:主要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重要基本的功能。 特定: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素只作用于甲状腺。 类型:全身性体液调节与局部性体液调节 局部性体液调节:某些组织产生的一些代谢产物扩散到局部组织来改变它们的功能活动称为 如:乳酸、腺苷、二氧化碳刺激局部毛细血管轮流开放,使代谢产物运出,它们积累过多,会容易产生疲 劳。 特点:作用广泛而缓慢。 三、器官、组织和细胞的自身调节 ( 1)概念:是指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器官、组织和细胞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 应。 如:心脏、脑血管 (维持 C 形态功能) 与组 织液相近(任氏溶液) N-M 兴奋性的改变。 ,并且能提高机体保持稳态 HR 适应性的变慢 反应 如:生长激素

(完整版)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生理学是研究①________的科学,人体生理学是研究②________的科学。 2. 生理学主要从①________、②________和③________三个不同水平进行研究。 3. 生命的基本特征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和④________。 4. 新陈代谢过程可分为①________代谢和②________代谢两个方面。 5. 刺激引起组织发生反应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①________、②________和③________。 6. 细胞外液是机体细胞所处的①________。它是机体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②__________ ;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相对③________的状态,称为④________。 7. 机体活动的调节方式有①________、②________和③________,其中最主要的调节方式是④________。 8.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①________,其结构基础称为②________。 9.根据形成的过程和条件不同,反射可以分为①_______反射和②______反射两种类型。 10.反馈调节控制有①________和②________两种类型。 11.可兴奋细胞包括①________、②________和③_________ 。它们受刺激时易发生 ④________反应。 二、选择题 [A型题] 1.最能反映内环境状况的体液部分是() A.细胞内液 B.脑脊液 C.尿液 D.淋巴液 E.血液 2. 正常人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经常处于() A.固定不变 B.相对稳定 C.随机多变 D.绝对不变 E.剧烈波动 3.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反应的共同特征是() A.分泌活动 B.收缩反应 C.电位变化 D.神经冲动 E.反射活动 4.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属于()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神经-体液调节 E.负反馈调节 5.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由输入信息与反馈信息比较后得出的信息称为() A.控制信息

生理功能.

生理功能 (一)人腦 乃是控制身體的中心,接受關於環境及人體的內部功能持續而大量的感覺訊息。它處理此種訊息並且與儲存的資料比較,同時決定某些動作是否需要適應環境或調節身體內部的一些功能。腦亦被視為身體的資料儲藏室,同時是意識和情感的主要部位。 活生生的腦乃是一個柔軟、容易壓縮的灰白組織的質塊,表面有明顯摺曲。鮮紅的動脈以及紫色的靜脈通過此種有溝的質塊。腦與它的血管完全被包覆在稱為腦膜的三層膜裡面。最外層形成一層堅韌、保護性的外套。腦的重量約為1.3公斤,包含數目非常多的神經細胞以及有支持作用的膠細胞。 大腦被分為4葉-----額、、頂、枕葉,與顱骨的骨頭相對應。有些腦葉被深溝所分開,稱之為裂或溝。而小腦掌控一些無意識及自動的功能,譬如平衡,以及控制和協調身體隨意的運動。血管連接著心臟,不停地來回輸送血液到全身各個部分。用過的血液從身體回到心臟再喞送到肺臟,在肺臟與氧氣結合,然後回到心臟,再輸送到全身。 (二)胃 是一個中空的肌肉性囊袋,是消化道中最重要的部分。食物從食道進入之後,然後會從胃轉入十二指腸(小腸的第一部分)。胃有二個主要的功能:首先是將所吃的食物加以處理,並暫時貯存起來。以及胃會慢慢地將處理過的食物送入小腸。如果胃沒有貯存食物之功能,那我們可能必須經常的進食。 胃可貯存食物並將其轉變為小份子,以便小腸內的酵素可對其作用。伴隨著此分解作用的是機械性的攪拌作用,其可利於食物和胃壁細胞產生之胃液均勻混合。這種胃液含有消化酵素和胃酸,胃酸可促進酵素作用並分解一些食物,而胃泌素則可增加胃肌肉的活動性刺激胃酸分泌。胃壁由肌肉層構成,以使其攪拌及混合食物。這些肌肉可使胃擴張及收縮。位可收縮到只剩50cc的容量,但又可迅速擴張至1500cc的容量。當吞嚥食物時,胃便由休息狀態中待命。這種放鬆狀態是由腦部的吞嚥中心所控制。強而有力的食道收縮迫使食物走向食道出口,亦既胃及食道接合處,此處可打開以便食物進入胃。食物在位中開始進行初步的消化,而其產物則會被迫推向十二指腸入口處之強勁肌肉環(稱為幽們括約肌)。當胃的內容物被轉變為食糜進入十二指腸。在食物之黏稠度足夠時,可使幽門括約肌打開,相反地如果一個時團碰到幽門則會刺激幽門則會刺激幽門括約肌收縮而關閉。這種反應可防止較大塊的食團進入小腸,而這些食團便會在送回胃中在接受胃酸及機械性消化作用,以便於分解為更小的食糜。 (三)肺部 是指兩個圓椎狀的器官位於胸腔內中心縱膈腔的兩側,主私人體與外界空氣進行氣體交換。肺是由海綿樣組織所構成,上面綴著無數個稱為肺泡的小氣囊。這個組織填滿了位於分枝成樹枝狀網路的呼吸道和血管之間的空隙。肺的底面坐落在橫膈膜之上,這是一片向上拱入胸腔的肌肉,把胸腔和腹腔完全隔開。肺的上尖處一直延伸到頸部,約比鎖骨高3~4公分。整個肺部都包圍在肋骨骨架之內。 (四)肝 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佔成人体重的五份一。分二葉:右葉比左葉大六倍。此葉從肝靜脈及肝動脈取到雙倍的血液功應。繫於肝下端的表面,有膽囊。 除了熱量與蛋白質外,維生素A,B群,C,E都是特別需要注意的營養素。它們除了有利於

最新第一章 学前儿童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习题答案

第一章学前儿童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习题答案 1 第一节奇妙的人体 2 3 一、概念解释 1、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与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 4 5 2、组织:是人体内由许多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和细胞质组成的结构。6 3、器官:是指不同组织经发育分化,并相互结合构成特定形态和特定功能7 的结构。 8 4、系统:在人体内,若干功能和结构相近的器官,共同执行某一完整的生9 理功能而组成系统。 10 5、新陈代谢:是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人体内物质11 的能量的转化过程。 12 二、填空题 13 1.头和躯干相连的部分是__颈_。 14 2.人体结构由表及里可分为_皮肤、肌肉和骨骼_等。 15 3.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有_60_多种,其中含量较多、生理功能比较明确的16 约__20_种,体内含量最高的4种元素是碳、氢、氧、氮_,合起来占总量的96%17 左右. 18 4.人体内的组织有上皮组织_、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四大类。 5.上皮组织具有_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_等功能。 19 20 6.在人体内种类很多,广泛地分布于身体各部的是结缔组织。

21 7.神经组织存在于_脑、脊髓和周围经系统_中,对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具22 有调节作用。 23 8.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这种催化能力称为酶的活性。 24 9.人体内如果缺乏酶或酶分泌不足时,就会导致代谢紊乱,引起疾病。 25 三、单项选择题 26 1.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 )。 27 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 28 2.下列不属于器官的是( B )。 29 A.肾B.心肌C.肝D.胰 30 3.下列属于器官的是( B )。 A.骨骼肌B.胃C.血液D.神经 31 32 4.人体能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系统能密切配合协调地活动,起调节作33 用的是( C )。 A.大脑和神经 B.大脑脊髓 C.神经和体液 D.体液和脊髓 34 35 5.人在幼年时期新陈代谢的特点是( A )。 36 A.同化作用占优势B.异化作用占优势 37 C.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相对平衡D.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38 绝对平衡 39

人体生理功能

第一单元绪论 学习主要内容及要点 一、人体生理功能的概述 人体生理功能研究的是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包括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过程、机理、意义以及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生命活动的影响等。 二、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研究方法 有动物实验、人体实验和调查研究。动物实验包括急性和慢性实验两大类,是生理学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主要是在细胞和分子、器官和系统,以及整体这三个水平上进行的。 三、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有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 (一)新陈代谢 是指人体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包括两个过程:①人体不断地从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合成自身新的物质,并贮存能量的过程称做合成代谢;②人体不断分解自身旧的物质,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并把分解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分解代谢。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称为物质代谢;伴随物质代谢而产生的能量的贮存、释放、转移和利用的过程称为能量代谢。 (二)兴奋性 人体对环境条件变化发生功能活动改变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1.刺激与反应 (1)刺激:能引起人体发生功能活动改变的内外环境变化称为刺激。刺激按其性质可分为:①物理刺激②化学刺激③生物性刺激④社会因素和心理活动构成的刺激。 (2)反应:接受刺激后,人体内部的代谢活动及其外部功能状态的改变称为反应。刺激要引起人体或组织产生反应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刺激强度,②刺激作用的时间,③强度-时间变化率。 (3)阈值:单位时间内,在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或阈值。其可作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客观指标(阈值的大小和组织兴奋性的高低呈反变关系)。 强度等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刺激;强度大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则称为阈下刺激。阈刺激和阈上刺激都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而单个阈下刺激则不能引起组织的反应。 (4)可兴奋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和腺体组织的兴奋性较高,对刺激的反应迅速而明显,生理学中习惯上将这些组织称为可兴奋组织。 2.兴奋与抑制

人体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练习题及答案.doc

人体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练习题及答案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刺激2.反应3.阈值4.兴奋性5.适应性6.内环境7.稳态8.反射9.反馈 三、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A.新陈代谢 B.适应性 C.内环境稳态 D.生殖 E.兴奋性 2.衡量组织细胞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A.阈值 B.动作电位 C.静息电位 D.反应强度 E.刺激强度 3.内环境不包括() A.组织液 B.血浆 C.淋巴液 D.消化液 E.脑脊液 4.内环境稳态是指() A.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 B.细胞内液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 C.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相对恒定 D.细胞内液的化学成分相对恒定 E.细胞内、外液理化性质相对恒定 5.关于反馈控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数情况下,控制部分与受控制部分之间为单向信息联系 B.控制部分与受控制部分间为闭环式回路 C.反馈信息减弱控制信息作用者为正反馈 D.反馈信息减弱控制信息作用者为负反馈 E.正反馈是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形式 四、问答题 1.何谓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有何生理意义? 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能引起机体发生一定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变化称为刺激。 2.刺激引起的机体的变化称为反应。

3.刚能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值。 4.组织细胞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为兴奋性。 5.适应性指机体随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和关系的功能。 6.内环境是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7.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8.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刺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为反射,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9.由被控制部分向控制部分发送信息,并对控制部分的功能状态施加影响,称为反馈。 三、选择题 1.C.2.A.3.D.4.A.5.B 四、问答题 1.答: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总是在一定水平上恒定,不随外环境的变动而变化;二是这种状态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平衡、是在微小的波动中保持的相对恒定。 由于内环境是机体细胞所生活的环境,它既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又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产物,所以内环境的理化因素(温度、pH、渗透压、各种物质浓度等)的相对恒定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人体生理学复习题(含答案).

《生理学》辅导资料

一、选择题: A型题: 1.人体生理功能调节机制中,最重要的是C A.自身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 D.免疫调节 E.以上均非 3.肌肉的初长度取决于:A A.前负荷 B.后负荷 C.被动张力 D.前负荷和后负荷之和 E.前负荷和后负荷之差 4.血浆的比重主要取决于:E A.红细胞数量 B.白细胞数量 C.血小板数量 D.血浆含水量 E.血浆蛋白含量 5.红细胞生成的原料是:B A.Ca2+和蛋白质 B.Fe2+和蛋白质 C.内因子和蛋白质 和蛋白质 D.叶酸和蛋白质 E.VitB 12 6.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过程的区别在于:A A.因子Xa形成的过程不同 B.凝血酶形成过程不同 C.纤维蛋白形成过程不同 D.纤维蛋白多聚体形成过程不同 E.纤维蛋白稳定过程不同 9.生成组织液的有效滤过压等于:E A.血浆胶体渗透压 - (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 B.(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毛细血管血压 C.(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 - (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D.(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E.(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 (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最高的区域是在:A 12.人体PCO 2 A.细胞内液 B.组织液 C.毛细血管内 D.动脉血 E.静脉血 13.促进胃液分泌的因素是:B A.盐酸 B.组胺 C.阿托品 D.促胰液素 E.高渗溶液14.胆汁的主要作用是:E A. 中和胃酸 B. 杀灭细菌 C. 促进淀粉的消化 D. 激活胰蛋白酶原 E. 促进脂肪的消化的吸收 15.能促进机体产热的最重要的激素是:D A. 胰岛素 B. 肾上腺素 C. 生长激素 D. 甲状腺激素 E. 肾上腺皮质激素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第四章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一、填空题 1、生命的基本特征包括_________ 、_________。其中_________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 2、刺激的三要素是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根据_________把刺激分为阈上刺激、阈刺激和阈下刺激。 3、反应的表现是_________ 、__________。 4、Na+是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__进出细胞的。 5、大分子物质是通过__________到达细胞内的。 6、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与_______离子有关。 7、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递质是_________。 8、兴奋-收缩偶联的媒介是__________离子。 9、肌肉收缩力随前负荷的增加而__________。 10、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 11、排尿反射是__________反馈。 12、可兴奋组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关于刺激与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织接受刺激后必然引起反应 B、组织一旦发生反应就出现兴奋活动 C、组织的兴奋反应就是它特殊功能的表现 D、反应必须有中枢神经的参与 2、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细胞内液 B、组织液 C、细胞外液 D、血液 3、机体活动调节的最主要方式是: A、自身调节 B、神经调节 C、体液调节 D、条件反射调节 4、对调节新陈代谢和保持机体稳态具有重要意义的调节方式是:

A、自身调节 B、神经调节 C、体液调节 D、负反馈调节 5、关于反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保证调节精确性的重要机制 B、各种调节方式均存在有反馈作用 C、正反馈在机体功能调节中表现较为突出 D、负反馈能使某种生理功能保持相对稳定 6、在实验中,捣毁脊蛙的脑脊髓以后: A、反射、反应都消失 B、反应存在,反射消失 C、反射存在,反应消失 D、反应、反射都存在 7、不属于易化扩散的特点是: A、特异性 B、竞争性抑制 C、饱和性 D、无需膜蛋白帮助 8、体内O2和CO2进出细胞膜是通过: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入胞与胞吐 9、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A、脂肪 B、糖类 C、蛋白质 D、核酸 10、安静状态下,细胞内K+外流属于: A、单纯扩散 B、依靠载体转运的易化扩散 C、依靠离子通道转运的易化扩散 D、主动转运 11、细胞膜两侧Na+、K+分布不均的原因是: A、膜对Na+、K+的通透性不同 B、钠钾泵的作用 C、依靠载体转运的结果 D、依靠离子通道转运的结果 12、静息电位从—90mV变化—110mV到称为: A、极化 B、超极化 C、去极化 D、复极化 13、产生动作电位上升相的离子流是: A、K+外流 B、CI-内流 C、Na+内流 D、Ca2+内流 14、需要耗能的生理过程是: A、静息状态下K+外流 B、动作电位上升相

人体组织(第五版)1绪论基本组织-答案

绪论 一、解释名词概念练习 1.组织 2.器官: 3.系统: 第一章基本组织 一、填空练习 1.组织是由和所组成的基本结构。 细胞细胞间质 2.一般把构成人体的组织归纳为、、和四种。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3.根据细胞连接的结构和功能不同可分为、、和。 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 4.用观察,基膜可分为、和三层。 电子显微镜透明板基板网板 5.上皮组织的主要结构特点有、和。 细胞排列紧密而规则,具有明显的极性细胞间质少一般没有血管 6.结缔组织是由和组成,与上皮组织相比,结缔组织的主要结构特点是、。 细胞大量的细胞间质细胞种类多,排列稀疏而无极性细胞间质多 8.结缔组织起源于,根据其基质的物理性质不同可分为、 、和四种。 胚胎时期的间充质固有结缔组织血液骨组织软骨组织 9.固有结缔组织根据结构和功能不同可分为、、和。 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 10.疏松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是、和等。 细胞种类多纤维排列松散基质丰富 11.在正常情况下,疏松结缔组织中的细胞主要有、、、和等;纤维种类有、和,它们均可由细胞形成。 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成纤维 12.致密结缔组织的形态特点是致密、和少。根据其纤维排列特点可分为和两种。 纤维排列致密细胞种类数量规则致密结缔组织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 13.网状组织主要分布于和等部位,是由、和组成。 造血器官淋巴器官网状细胞网状纤维基质 14.脂肪组织根据其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和两种类型,其中氧化分解主要为机体活动提供化学能,氧化分解主要产生热能。 白脂肪组织棕脂肪组织白脂肪组织棕脂肪组织 15.软骨是由和组成,而软骨组织则是由和组成。 软骨组织软骨膜软骨细胞细胞间质 16.骨作为器官,其主要组成成分有、和等,体内的钙约99%以骨盐的形式沉积在。 骨组织骨膜骨髓、神经和血管骨组织内 17.骨组织的细胞间质有机成分主要是和组成;无机成分又称,其主要成分是,电镜下呈状。骨胶纤维基质骨盐羟磷灰石结晶细针状

人体生理学第一章 绪论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内环境 2.稳态 3.刺激 4.兴奋 5.兴奋性 6.反射 7.神经调节 8.反馈 9.负反馈 二、简答题 1.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有哪些有何特点 2.体内的控制系统有哪几类,有何作用试举例说明。 三、填充题 ( 1.生理学是研究的科学。 2.新陈代谢过程可分为代谢和代谢两个方面。 3.生命的基本特征是、和。 4.生理学的三个不同水平的研究是:水平的研究、水平的研究和的研究。 5.所谓兴奋性就是生物体具有感受,产生的能力。 6.在传统的生理学中,通常将、和统称为可兴奋组织。7.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是调节、调节和调节。 四、判断题 1.生理学是研究生命结构以及活动规律的科学。 2.% 3.离体实验中,刺激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神经时,可反射地引起肌肉一次快速的收缩。 4.消化道内的消化液是机体的内环境之一。 5.正常机体,其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保持绝对恒定的。 6.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是指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的过程。 7.开环控制系统实际上就是单一的反射过程。 8.条件反射活动是一种前馈控制系统的活动。

五、单项选择题 1.正常人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经常保持状态) A.固定不变B.相对恒定 C.随机多变D.绝对平衡 E.与外界一致 2.下列各种实验中,属于急性实验方法 A.离体蛙心灌流实验 B.狗食道瘘假饲实验 C.临床胃液分析实验 D.血液常规检查 E.X线成像 3.能引起生物机体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统称为… A.反射B.兴奋 C.刺激D.反映 E.阈值 4.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反应的共同特征是 A.收缩反应B.分泌活动 C.神经冲动D.生物电变化 E.慢波 5.下列各项调节中,不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 A.血液凝固B.降压反射C.排尿反射D.分娩过程… E.排便反射 6.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指

第二章基本组织--人体结构学

第二章基本组织 一、大纲要求 1.理解上皮组织的一般结构特点、分类、分布及功能 2.理解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分类、分布及主要功能 3.掌握疏松结缔组织的细胞和纤维的形态特点 4.了解网状组织的组成与分布 5.了解软骨组织的分类 6.了解骨组织的一般结构 7.理解血细胞的形态 8.理解肌组织的一般结构特点、分类和分布 9.了解平滑肌和心肌的结构特点 10.理解骨肌的超微结构 11.掌握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和分类 12.掌握突触的概念和结构 13.掌握神经纤维的分类和结构特点 二、内容概要 结构特点:细胞多,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 1.上皮组织 被覆上皮 分类腺上皮 感觉上皮 (1)细胞多而密,间质少 (2)细胞排列呈膜状 结构特点(3)上皮细胞有极性,分游离面和基底面 (4)一般没有血管,靠基膜供应营养 功能:保护、分泌、吸收、排泄等 2.被覆上皮单层扁平上皮 单层立方上皮 单层上皮单层柱状上皮 分类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 复层上皮变移上皮

①细胞数量少种类多,分布稀疏 一般结构特点②细胞间质多,包括基质和纤维 ③形态多样,有纤维性的、液态的和固态的 疏松结缔组织 3.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 固有结缔组织脂肪组织 网状组织 分类软骨组织 骨组织 血液和淋巴 骨骼肌:随意肌 4.横纹肌 心肌: 不随意肌 平滑肌: 5.三种肌组织比较—————————————————————————————————————————————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细胞形态粗长圆柱形短圆柱形有分支细长梭形 细胞核椭圆形,多位于细胞边缘椭圆形,1-2个,位于细胞中央长椭圆形,1个,位于细胞中央横纹有,明显有,不明显无 闰盘无有,位于Z线水平无 肌原纤维明显不明显无 横小管有,位于A、I带交界处有,位于Z线水平无 肌浆网发达,三联体不发达,二联体发育较差——————————————————————————————————————— 细胞体:特殊结构嗜染质(尼氏体) 神经原纤维 6.神经元树突:1~多个,结构与胞体相似,能接受刺激和将冲动传给胞体 突起轴突:只有一个,轴突及其起始部无嗜染质,其功能是能将冲动传至其他细胞 双极神经元 根据突起分多极神经元 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 感觉(传入)神经元 7.神经组织根据功能分运动(传出)神经元 联络(中间)神经元 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室管膜细胞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一) A型题 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主要在于阐明人体各器官和细胞的 A.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及规律 B.形态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C.物质与能量代谢的活动规律 D.功能表现及其内在机制 E.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过程 2.下列关于生理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 B.是一门实验性科学 C.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程 D.其研究对象是机体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E.须从系统器官和细胞分子二个水平进行研究 3.下列哪个水平的生理学研究有助于揭示生命现象最本质的基本规律? A.细胞和分子水平 B.组织和细胞水平 C.器官和组织水平

D.器官和系统水平 E.整体水平 4.在目前的医学生理学中,对下列哪一项功能活动的描述属于细胞和分子水平? A.条件反射 B.肌丝滑行 C.心脏射血 D.防御反应 E.基础代谢 5 . 医学生理学课程中的大部分内容属于下列哪个水平的知识? A.细胞和分子水平 B.组织和细胞水平 C.器官和组织水平 D.器官和系统水平 E.整体水平 6.下列各项实验中,哪一项属于整体水平的研究? A.在体蛙心搏曲线描记 B.大脑皮层诱发电位描记 C.人体高原低氧试验 D.假饲法分析胃液分泌 E.活体家兔血压描记 7.分析生理学实验研究结果的正确观点是 A.分子水平的研究结果最准确 B. 离体细胞的研究结果可直接解释其在整体中的功能 C. 动物实验的结果可直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

D. 多个水平研究结果的综合有助于阐明生理功能机制 E.整体水平的研究结果最不可靠 8.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血液 E.组织液 9.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是 A.组织液 B.血浆 C.淋巴 D.脑脊液 E.房水 10.内环境的稳态 A. 是指细胞内液中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相对恒定 B. 是指细胞外液的各种理化性质发生小范围变动 C.使细胞内、外液中各种成分基本保持相同 D.不依赖于体内各种细胞、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 E.不受机体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11.轻触眼球角膜引起眨眼动作的调节属于 A.神经调节 B.神经-体液调节 C.局部体液调节 D.旁分泌调节 E.自身调节 12.阻断反射弧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受损的调节是 A.神经调节 B.激素远距调节 C.自身调节 D.旁分泌调节 E.自分泌调节

健康管理师教材:第二章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上篇 健 康管 理理论基础 第二章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与人体的健康和疾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简单地讲,疾病就是人体组织器官的功能或结构发生了异常变化。因此,这是健康咨询和健康管理工作者要学习的基本科学知识。 第一节人体的基本结构 一、细胞和组织 细胞是身体的最基本构成单位;形态功能相同的细胞构成组织;两种或两种以上组织成器官;功能相关的器官构成系统。 细胞:人的身体大约由一百万亿个细胞组成。细胞的外壳为细胞膜,里面有一个细胞核。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是细胞质。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保护细胞和参与细胞的新陈代谢,细胞质的主要成分是水、蛋白质、酶、线粒体和其他各种细胞器,主要功能是为细胞的新陈代谢提供场所。线粒体是人体所需能量的发电站,人体摄入的营养通过线粒体的作用转化为能量。细胞核的主要成分是染色体,主要功能是携带遗传信息。 组织:一百万亿个细胞根据形态和功能的不同,由细胞间质将其组合成4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根据身体的需要组成器官和系统。 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等功能,如消化道上皮、皮肤上皮等。 结缔组织具有连接、支持、营养、修复、保护、防御和物质运输等功能。结缔组织有液态的血液、固体的骨组织和软骨组织,以及纤维性的固有结缔组织。固有结缔组织又分为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结缔组织在人体内的分布十分广泛。 血液约占体重的7%,普通成人全身血容量约5L左右。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细胞占血液的45%,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占血液的55%,血液中90%是水,其余为血浆蛋白、脂蛋白等。血细胞形态、数量、比例和血红蛋白含量等总称为血象。患病时血象会有变化,所以检查血象对了解身体状况和诊断疾病十分重要。 几乎人体所有的钙(99%以上)和大部分磷(85%以上)都贮存于骨组织中。所以,骨又是人体的钙、磷贮存库。 肌肉组织占成人体重的一半,主要功能是收缩产热和产生力量。肌肉组织又称肌组

第一章人体的基本结构及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

绪论 (一)健康的概念 WHO的健康定义: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整体的健康观:1、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2、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之间是密切关联、相互影响的。(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 (二)维护和增进儿童健康的意义 从身体的发展来看:身体处于幼儿到第二次身体发育期间,生长发育相对迅速和旺盛 各器官、系统发育不够成熟,机能不完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弱。且肌肉力量弱,耐力差。 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心理能力十分脆弱,且身心之间相互影响 从社会的发展来看: 现代社会也需要身心健康的公民去从事社会的各项工作。而重视儿童身心健康,不断提高其健康水平,必将能提高新一代人素质,使其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多方面发展需要,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三)儿童健康的标志 健康儿童应该在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都是健全、良好的,并处于和谐发展的状态 身体健康是指身体发育正常和机能协调发展,体质强健 主要标志 生长发育良好,体型正常,姿势端正,机体对内外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体能发展良好 心理健康是指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相对稳定、相互协调、发展较充分,并能与客观环境相统一和适应。 主要标志 智力发展正常,具有良好情绪特征,个性特征良好,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和行为,没有较明显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 1)智力发展正常,智商(IQ)70以上为正常。2)情绪稳定协调。3)心理特点符合实际年龄。4)行为协调、反应能力适度。5)人际关系心理适应。6)个性稳定和健全。7)注意力集中、适度耐受各种压力、能容纳自己和认同他人、有社会责任心、有现实人生目标等。 (四)影响儿童健康的因素 1、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良好的自然环境能为幼儿提供各类物质条件,维持和促进其正常的生命活动和健康的发展。不良环境因素则危害幼儿的健康 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有益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反之,则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2、机体自身因素 生物因素:遗传、先天发育、营养、药物损害、机体损伤或发育障碍等都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 心理因素:情绪反应、认知水平、个性特征等也会影响幼儿的健康

根据儿童少年运动系统的解剖生理特征如何进行体育训练及注意事项7页word

根据儿童少年运动系统的解剖生理特征如何进行体育训练及注意事项儿童少年的身体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在形态和生理上均有其特点。中学阶段,即儿童少年时期(10~19岁)身体在结构和机能上都会发生迅速的变化。 一、身体发育的特点 1、身体形态:儿童少年的身体形态和体型与成人不同。它受身体发育两次突增期影响。表现体型的特点是头大、躯干长,四肢短,重心不稳;皮下脂肪分布四肢较多,躯干较少。10岁以后身体发育进入第二突增期,特别是到了青春期,由于骨骼、肌肉迅速发育,形态变化很大。 2、运动系统:儿童少年骨骼的化学成分与成年人不同,含有机物较多,无机物较少。成年人骨中有机物和无机物含量的比例为3:7,儿童少年为1:1。因此骨的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骨折而易发生畸形。 3、心脏血管系统:儿童少年心率较成年人快,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慢,20岁左右趋于稳定。由于儿童少年的神经调节机能尚未十分完善,神经活动过程的兴奋性较高;因而在体力活动和情绪紧张时常出现心跳显著增加和节律不齐的现象。儿童少年的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的绝对值比成年人少,但其相对值(以每公斤体重计算)比成人大,年龄越小相对值越大。这就保证了在发育过程中因身体代谢旺盛所需的氧供应。这个特点说明了儿童少年的心脏能适应短时期紧张

的体育活动。但由于心脏发育不完善,在与成年人进行同样负荷运动时,心率比成人高;这说明儿童少年在运动时主要靠增加心率来增加心输出量。青春期前,儿童的血压较成人低得多,年龄越小血压越低。其原因是血管的发育先于心脏,年龄越小,血管发育超过心脏发育的程度越大,因此血管内的阻力越小。青春期后,少年的心脏发育迅速超过血管的发育,血压随之升高,以收缩压较为显著。有的甚至出现暂时性血压偏高现象,其原因可能是少年血液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体液调节不稳定,因此尚不能定为病理性的高血压。 4、呼吸系统:儿童少年呼吸器官组织娇嫩,呼吸道粘膜容易损伤;肺组织中弹力纤维较少,间质多,血管丰富。肺的含血量较多,而含气量较少。随着年龄的增长,弹力组织增加,肺容量也增大。儿童少年的肺活量较小,呼吸频率较快;随着年龄增长,呼吸频率逐渐减慢,肺活量逐渐增加。由于儿童少年的呼吸肌发育较弱,胸廓较小,肺活量较小;因而在体育活动中主要靠加速呼吸频率来增大肺通气量。由于儿童少年的神经调节机能尚未十分完善,当进行运动时,呼吸与运动动作不能很好地配合。年龄越小,这种不协调现象越明显。因此,应指导儿童少年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以促进呼吸器官的发育。 5、神经系统:儿童少年神经系统的特点是兴奋过程占优势并容易扩散。随着年龄的增长,抑制过程逐渐发展,最后兴奋和抑制达到均衡。在对儿童少年的体育训练中,应多采用直观的方式。活动内容多样化,每种活动持续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易引起神经系统的疲劳。

婴幼儿的生理特点.docx

婴幼儿的生理特点 婴儿生理特点P3 出生至28天的新生儿期,1?12丧月的婴儿期(一)婴儿体格发育特点 1.生长发育最快,12月时赸过出生时3倍(> 9kg) 前半岁体重(kg )=出生体重+月龄*0.6 后半岁体重(kg )=出生体重+3.6+ (月龄-6 )*0.5 2?身长反应骨骼系统生长指标,足月新生儿平 均身长为50cm , 1岁时 达到75cm。 3?头围指自眉弓上方最突出处,经枕后结节绕 头的周长。反映脑及颅骨的发育状态,新生儿头围平均34cm

4.不胎儿期的头颅生长最快丌同,婴幼儿期躯干增长最快。到6丧月 至1岁时,胸围咀头围基本相等,称乀为胸围交叉。 1?胃贲门括约肌弱,易溢奶戒呕吐。胃蛋白酶的活力弱,凝乳酶咀脂 肪酶含量少,胃排空人乳的时间为2?3小时。 2.婴儿4丧月前丌喂肉,4丧月后增加辅食,如米粥类。 3.消化酶活力差,肝分泌胆汁较少,敀脂肪消化吸收能力差。 四.幼儿生理特点P39 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全年增加2.5?3.0kg,至 2

岁时体重约12kg , 2岁后每年增长1.5-2.0kg 。(二)身长 1?2岁全年增加IOcm , 2?3岁平均增加约 5cm ,3岁时,身长约100cm。 (三)头围、胸围、上臂围 头围不脑发育有关,1岁时增至46cm , 出生时胸围比头 围小1?2cm , 1岁时不头围基本相等, 2岁以后胸围赸过 头围,反映出胸廓咀胸背肌肉的发育。上臂围在出生后第一年内由11cm增至16cm ,随后持续 到5岁左右,上臂围可以反映皮下脂肪

厚度咀营养状况,以 及早发现营养丌良。 (四)脑咀神经系统的发育 脑组细的发育自孕丨期开始,持续到2岁至3岁,人脑的 神经绅胞分裂增殖至140亿丧,脑组细重量增至成年人2/3 以上,岀生时脑重量370g ,6丧月600?700g , 2岁时达 900?1000g ,为成人脑重的75%。 (五)消化系统发育 1岁萌出上下左右第一乳磨牙,1.5岁时出尖牙, 2岁时出第二乳磨牙 ,2岁时共出18?20颗牙。至S 2岁半时乳牙仄

第1章人体生理学绪论第三节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word精品

第一章绪论 第三节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 1、稳态: “稳定的状态” ,是维持体内各细胞、器官进行正常活动的基础。是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如:体温、PH 、血压、HR 等,都有相对正常的范围。 (1)概念:对内环境而言,是指有机体在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下,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只允许在很小的范围内变动,从而保持动态平衡,这一状态称为-。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桥梁,交换场所在细胞内,所以,内环境是一个相对稳定状态,只有它的稳定,才能保持代谢正常,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2)保持稳态的原因: a、新陈代谢的酶促反应要有稳定的内环境;女口:温度、PH、离子浓度 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在水溶液中进行,需要相应的稳定的渗透压;(维持 C 形态功能) 如:与水溶液接触时间长细胞会变形;吊液0.9%的生理盐水,5%G 与组织液相近(任氏溶液)活兴奋组织的生物活动要求细胞外液的一些离子浓度稳定; 女口:缺Ca,表现痉挛、失眠、精力不集中、骨质疏松、容易骨折以及对N-M兴奋性的改变。 2、反应:指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体各种生理功能发生相应的暂时的变化,以保持内环境的平衡。如:炎症、冬天脂肪的变化和动物的脱毛现象。 3、适应:在某种环境变化的长期影响下,人体的功能和形态所发生的相应的持久的变化,从而使机体具有更高的适应 环境变化的能力。 如:非寒颤性产热、南北身高的不同、俄罗斯的鼻子形状。 4、运动中的反应与适应 原因:通过适应机制有目的的提高某些器官系统的功能能力(尤其是心肺功能),并且能提高机体保持稳态 的能力和耐受性。 如:运动量及强度的不断适应与增长:超量恢复;HR 适应性的变慢 一、神经调节人类机体的机能调节是由相互联系的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两方面来进行的,生理过程才能统一协调地进 行。基本方式:反射 1.反射,指人体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过程。 2.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基础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肌肉)——反 应重要的是通过本体感受器的反馈调节作用。 反射性调节分为: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将在后面的章节中讨论) N 调节的特点:迅速而精确。 二、体液调节 机体的某些细胞产生某些化学物质,如人体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通过血液循环送到一定的组织器官,引起特有的反应,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等重要机能。由于这些化学物质都是通过体液运送的,故称此种调节为体液调节。 全身:主要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重要基本的功能。如:生长激素 特定: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素只作用于甲状腺。 类型:全身性体液调节与局部性体液调节局部性体液调节:某些组织产生的一些代谢产物扩散到局部组织来改变它们的 功能活动称为如:乳酸、腺苷、二氧化碳刺激局部毛细血管轮流开放,使代谢产物运出,它们积累过多,会容易产生疲劳。 特点:作用广泛而缓慢。 三、器官、组织和细胞的自身调节 (1)概念:是指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器官、组织和细胞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