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掌握运动强度

如何掌握运动强度
如何掌握运动强度

如何掌握运动强度

在运动中监测你的心率,你就可以科学、准确地测量出你的运动强度。根据动感单车能量区间的指示来使用心率监测器并进行动感单车训练,可以让你和你的学员设计出一个平衡压力与休息,无氧与有氧运动的方案;也让你们在不牺牲健康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体能。

没有健康,体能则毫无意义。然而,很多动感单车指导员和学员只想从一次强化训练中得到短期的满足,而忽略了长期的益处,那就是寻求一个强健、平衡的生活方式。你将从你的动感单车训练中获得最大的乐趣;你也会成为最卓有成效的老师,如果你能严从一分合理的训练计划,训练强度都仔细地测试好,以免训练过度和受伤。

监测心率的练习

开始时…

每个人应该对心胀和身体的运作与反应有些基本常识。在开始或继续任何运动项目之前,先问问自己下面这些基本问题:

1.我目前的体能与运动水平如何?

2.我的体能目标是什么?

3.我每天休息状态的心率是多少?

4.我的最大心率是多少?

回答这些问题对指定一个人的体能训练方案是十分重要的。

对一名初学者来说,一个合理的目标可以是提高总的健康面貌并开始适应更积极、更有活力的生活方式。初学者应该每天早上测量心率,并在他们开始上课的头三个月里严格地进行有氧训练(最大心率的80%或以下)。

更多有经验的锻炼人士会有提高运动表现或改变体格这样的目标。这些需要根据心率指南指定一个全年的健身计划,以检查是否训练过度及任何提高。

基本术语

了解休息状态的心率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代表了你身体承受着多大的精神和生理压力。例如,如果你知道你休息状态的心率通常是在每分钟65下,而有一天变成70到75下,这就表明你的压力上升了或是没有完全恢复。

休息状态的心率上升说明你需要减少或完全停止锻炼直到休息状态的心率恢复正常。如果你休息状态的心率高过正常的10%或更高,你就不应该锻炼了。

你休息状态的心率也说明了一些你的体能水平。休息状态的心率低说明了心肺系统运作非常有效率。你可以通过观察休息状态心率的降低来记录体能的进步。优秀耐力运动员的休息状态的心率可以低到每分钟28下。

计算你真正的休息状态的心率,方法如下:连续5天,每天再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躺着测你的心率,得出一个平均数。

最大心率是一分钟内最多的心跳次数。这个数字可以给训练人士提供一个基数,利用这

个基数,他们可以计算出他们的训练心率区,通常用最大心率的百分比表示。

一个常用的预测最大心率的公式为220(男性)或是226(女性)减去你目前的年龄。这个公式是误差可高达12到24下,因为它意味着最大心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但这不一定是正确的。如果一个人一直锻炼了很多年,他/她的最大心率不一定会逐年减少。另外,遗传学也在你的体能上起到一定的作用。然而这个公式适用于那些久坐或不常锻炼的人(一般成年人)。

另外一种测定个人最大心率的方法是进行压力测试,这是大多数健身俱乐部、运动诊疗所和医院都可以做的。如果你很健康,又经常锻炼(通常每周锻炼三次或更多),那么较安全的方法是在锻炼时用心率监测器来自测最大心率。

另外一个需要知道的名词是运动恢复心率。运动恢复心率是你在完成锻炼课程的一部分或整部分时下降了的心率。

经常检查你的运动恢复心率,你可以看到你的体能的进展,这表现在你需要恢复的时间越来越短。

另外一个用来测定心率的公式更个人化,也更准确,叫做Karvonen公式。他是由一位深受国际推崇的芬兰医生提出的。他的这个公式(发表于1957年)决定训练心率区间时考虑进了个人休息状态的心率和最大心率。

这样,与其是以最大心率的80%来运动,现在,你要把休息状态的心率加进来,得出一个比“最大心率的80%”更准确的训练心率。

80%训练心率=(最大心率-休息状态的心率)×80%+休息状态心率

[例如:(200-60)×80%+60=172]

这名运动员的训练心率为172。如果只是按最大心率的百分比来计算的话,200的百分之80是160。这个公式把较高的休息状态的心率和最大心率考虑进来,得出的是较高的训练心率。

再来看看当一名运动员的休息状态的心率较低时:

80%训练心率=(最大心率-休息状态的心率)×80%+休息状态心率

[例如:(200-40)×80%+40=168]

平均心率反映了你在整个锻炼过程中或部分锻炼时间内的平均心率。这个数字是你在一段较长时间里的平均运动强度。有些心率监测器会在你结束运动时自动地为你总结这个数据。

心率监测器

心率监测器提供了一个有效而且准确的方法,让你及时得到有关心理及新陈代谢方面的生理反馈。

心率监测器祈祷私人教练的作用,因为它能在运动中提醒你是应该增加或减轻运动强度。你不必冒运动过度的危险,因此你能从运动中获得最大的益处。

多数心率监测器的准确性在误差一分钟一下之内。为什么要猜测你的运动强度呢?因为单凭自觉的费力程度是不准确的,而且很容易让一个人运动过度、受伤、骨折或丧失继续锻炼的动力。

有了心率监测器,你就有了一个获得你身体信息的“窗口”。测你每人休息状态的心率,你就可以了解那天你承受多大的压力以及你恢复得如何。你可以根据休息状态的心率来安排你每天的锻炼计划,并在预定的运动强度下(以心率为基础的)完成锻炼计划。

如果想了解更多有关使用心率检测器的好处和正确使用心率检测器的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心率检测器来预防运动过度,实现体能目标,请参阅我们的一本详细手册:《The Spintensity Programme Guide》。

为什么适当的营养能让你精力倍增,促进新陈代谢并且迅速恢复体力

成为一名动感单车指导员意味着你拥有一个健康、体力充沛的生活方式。和一屋子热诚的学员一起进行动感单车的训练是另人振奋鼓舞的。但这也很容易让你感到筋疲力尽,如果你在某些方面没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还会阻碍你恢复的速度及体能的进展。虽说繁忙的教学安排会很累人,但很多时候你日复一日的体乏是与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的。

不管你是在车上还是在车下,你向学员传达了一个信息,那就是动感单车课程不仅仅是一次锻炼,它是目前为止发展得最全面的身/心训练系统。训练并没有在40分钟课程结束时就终止了,你是在为一生的幸福和健康在训练,你一定要时刻把这个概念告诉你的学员。

就像一名冠军运动员的训练一样,作为一名动感单车指导员,你的训练应该具有很合理的训练安排,即不断保持压力与休息的平衡,并重视有氧训练。健康、天然食物的均衡摄取也应该包括在内,避开那些在现代社会中随处可见的不健康食品。同时在每次训练过程中补充足够的水分。

很多活跃的锻炼人士在不方便食用固体食物时,常借助一些容易消化的营养品来替代,然而这些营养品不能真正替代健康、系统的饮食,它们能起到增进运动表现、减压、加强免疫系统、帮助迅速恢复的作用,但其前提还是拥有健康的饮食习惯。想了解我们有哪些新的运动补给品。

训练之前、过程中、之后卡路里摄取的重要性

训练前

充分的卡路里和水分能保证你精力旺盛地投入训练并快速恢复。如果在锻炼前没有足够的卡路里,你的身体就会直奔你的脂糖储备和新陈代谢肌肉组织以换取能量。这会引起锻炼后的疲惫,延长恢复的时间。

如果你进食后再锻炼,当血液离开你的胃(血液在胃中帮助消化),进入四肢以充给你运动的肌肉时,你可能会面对各类消化困难。

在运动中耗尽你自己会引发一系列的饮食和新陈代谢问题,包括能量水平线的起起落落,经常贪恋糖物,肌肉恢复迟缓,燃脂无效和新陈代谢缓慢。这是为什么很多勤奋的锻炼人士吃得很小心,但还是不能减掉身上的赘肉。

吃完再锻炼对那些活跃的锻炼人士来说是危险的。很多人都选择高糖份的能量饼干和加糖的运动饮品,这些不是理想的营养品。在运动前食用糖是没有任何营养价值的,还会造成胃不适。

在每次锻炼之前,尤其是早上的锻炼,摄取容易消化的卡路里是十分必要的。经过一个晚上,你的身体里已经没有什么积存了。肝部脂糖由于睡觉就耗去了50%以上。如果你空腹锻炼,你将进一步耗掉你的能量储备。这会减缓你新陈代谢的速度,你身体的生存机制一直与饥饿抗争。

锻炼前食用的理想食物包括水果(水分高,容易吸收),碳水化合物,如麦片、粗米和豆奶,还有营养均衡的粉状食品。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与合理饮食相冲突,到处都是又快又便宜的快餐食品。消费者受害于懒惰,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的结果是,他们不吃或只吃卡路里低的食物以求迅速减肥。

食物不发挥效益的原因很多。主要的原因包括严格控制饮食或吃一些不实际的东西,禁吃你身体很需要的食品,或很有害地控制卡路里的摄取,后者只能减缓你的新陈代谢。这些作法迫使你改变生活方式,错失长远健康的机会。

要想健康和身强体健,一定要有决心改掉坏习惯,培养新习惯。改变是会延续一生的。你会马上看到成效,随着你一天天地养成好习惯,你也一天天地感觉更好,身体运作能力越强。

保证健康饮食的最好办法就是顺着你的口味。我们本能地知道什么食物、多少食物是我们需要用来补充能量的,然而由于环境和情感的因素,我们常习惯忽视这一点。

当我们食用健康、天然的食物时,感到比吃乱七八糟食物时更体力充沛,精力旺盛。当我们刻意控制卡路里的摄取时,我们脑中的食欲中心会变得混乱,这会导致穷吃一些不健康的食物。

应避免的食物

作为一名动感单车指导员,你积极的生活方式要求你要有非常高的能量。因此,避免几类阻碍运动表现和恢复的食物是十分重要的,第一类是加工过的碳水化合物如糖类(软饮料,加工过的果汁、糖果、甜品、各种包装食品)。过多食用糖类会阻碍燃脂,造成血糖起起落落,压抑肾腺,到头来一点营养也吸收不到。

第二类要避免的食物是氢化油脂,用在很多加工和包装食品里,包括人造黄油、饼干、糖果、薯片、蛋糕和油炸食品。这些食物阻碍有氧系统的运作,是造成与饮食有关的心胀病和癌症的头号因素。

应尽量少用或避免咖啡因,因为它对你的肾腺有压抑作用。咖啡因是很强的人造刺激物,他使你身体内的天然能量越来越低,消弱你排除压力的能力并让你的疲

乏加剧。还有,咖啡因的利尿作用也容易造成缺水。

要想了解更多有关如何养成健康饮食习惯,如何选择和准备健康食品,如何将饮食与锻炼相结合以达到永久性控制体重,请参阅我们动感单车营养丛书,特写的题目如:《How To Eat A Health Diet 》及《Performance Nutrition For A High Energy Lifestyle》.

运动强度与运动自觉量表(RPE)

运动强度与运动自觉量表(RPE) “运动自觉量表”在医学界己广泛应用了将近四十年,运动生理学家和医生们在为病人做运动测验时,都利用这个量表与病人保持沟通,受测者可以立即描述出当时主观上感觉的吃力程度。体能教练在指导学员时也可以采用这个方法,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测量心跳频率的方法同时使用,以监测运动强度是否适当。 柏格自觉吃力程度量表的内容: 0级——没什么感觉这是你在休息时的感觉,你丝毫不觉疲惫,你的呼吸完全平缓,在整个运动期间你完全不会有此感觉。 1级——很弱这是你在桌前工作或阅读时的感觉,你丝毫不觉疲惫,而且呼吸平缓。 2级——弱这是你在穿衣服时可能出现的感觉,你稍感疲惫或毫无疲惫感,你的呼吸平缓,运动时很少会休验到这种程度的感觉。 3级——温和这是你慢慢走过房间打开电视,机时可能出现的感觉,你稍感疲惫,你可能轻微地察觉到你的呼吸,"但气息缓慢而自然,在运动过程初期你可能会有此感觉。 4级——稍强这是你在户外缓慢步行时可能产生的感觉,你感到轻微疲惫,呼吸微微上扬但依然自在。在热身的初期阶段可能会有此感觉; 5级——强这是你轻快地走向商店时可能出现的感觉,你感到轻微的疲惫,你察觉到自己的呼吸,气息比第4级还急促一些,你在热身结尾时会有此感觉。" 6级——中强这是你约会迟到急忙赶去时可能出现的感觉,你感到疲惫,但你知道你可以维持 这样的步调,你呼吸急促,而且可以察觉得到。从暖身转向运动阶段的期间; 以及在学习如何达到第 7级和第8级的初期里,你都可能有此感觉。 7级——很强这是你激烈运动时可能出现的感觉,你势必感到疲惫,但你可以确定自己可以维持到运动结束,你的呼吸急促这你绝对会感觉到,你可以与人对话,但你可能宁愿不说话,这是你维持运动训练的底线。 8级——非常强这是你做非常剧烈的运动时可能出现的感觉,你势必感到极度疲惫,而你认为自己可以维持这样的步调直到运动结束,只是你无法百分之百地确定。你的呼吸非常急促,你还是可以与人对话,但你不想这么做。这个阶段只适用于你己能自在地达到第7级,并准备好做更激烈的训练。这一级会让你产生迅速的效果,但你必须学习如何维持,对许多人而言,这么剧烈的运动不容易做到。 9级——超强这是极度剧烈运动下所出现的感觉,你势必体验到极度的疲惫,如果你自问是否能持续到运动结束,你的答案可能是否定的。你的呼吸非常吃力,而且无法与人交谈,你可能在试图达到第8级的片刻,会有此感觉。这是许多专业运动员训练的级数,对他们而言,要达到这个级数也非常困难,你的例行运动不应该达到第9级,而当你达到第九级时,你应该让自己慢下来。 10级——极强你不应该经历第10级,在这一级里你将体会到彻底的精疲力竭,这一级你无法 持久,就算持久了对你也没什么好处。 伯格运动感觉量表(RPE)是一种主观衡量运动时感觉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心脏病、糖尿病患者及心律不齐者。运动者根据疲劳程度来评估自己的数值。

体育课安全注意小常识

体育课安全注意小常识 (1)衣服口袋里禁止装钥匙、小刀等坚硬、尖锐锋利的物品。 (2)不要佩戴各种金属的或玻璃的装饰物。包括发卡、项链、手镯等。 (3)患有近视眼的同学,如果不戴眼镜可以上体育课,就尽量不要戴眼镜。如果必须戴眼镜,做动作时一定要小心谨慎。鞋、拖鞋或皮鞋,应当穿球鞋或布鞋。 (4)衣服要宽松合体透气吸汗,最好不穿钮扣多、拉锁多或者有金属饰物的服装。有条件的应该穿运动服。 (5)学生上课的穿着要合体,合身的服装才能便于运动,拖拖挂挂运动受影响。 (6)运动前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易受伤的关节、部位要充分活动开,预防伤害发生。(7)体育课上要严肃纪律性,教学活动紧然有序, 教学活动无序存在安全隐患。 (8)跑步时严禁互相推,拉,拌,追逐打闹,跑步中如果事情需要停下,应逐渐减慢速度,并在旁边停下。 (9)未经允许不得随意移动教师布置过的场地,和器材和校园内各种体育设施。 (10)只能在空旷地区活动,严禁在花坛,台阶,狭窄等不适合运动的地方运动,游戏(11)体育课中严禁打架,故意推拉他人和作各种危险动作。 (12)体育课自由练习时必须在教师指定场地下练习,不得进入其他场地。 体育课是我们中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学习体育知识的主要方式。但是,如果说上体育课时不注意自我保护,忽视安全,就很容易出现运动伤害。轻微的如擦伤、拉伤,扭伤等,严重的会造成骨折、脑震荡,甚至还会造成终身残疾以及死亡。因此,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预防事故的方法,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课的着装知识 上体育课要穿易于运动的宽松服装,女生不能穿裙子。上体育刘邦时,大多需要全身运动,不仅活动量大,而且要使用很多运动器械。为了避免危险,课前一定要认真检查穿戴,下下列物品一定不要配戴。 (1)衣服上不要别胸针、别针、校徽、证章等物。 (2)女同学不要戴各种发卡。 (3)不要佩戴金属的、玻璃的、塑料等质地的手表、项链、戒指、手镯、手链、耳环、脚链等装饰品。 (4)戴眼镜的同学,如果能不戴眼镜,上体育课时就尽量不要戴;如果必须戴,做动作时要加倍小心,做滚翻、倒立等垫上运动时,必须摘下眼镜。 (5)衣服口袋里不要装梁上小刀、胸针等锐利的物品。 (6)上体育课不要穿皮鞋或塑料底的不利于运动的鞋子,必须穿球鞋等运动鞋。 二、体育课的安全注意事项 体育课上我们也要特别注意安全,不同的训练内容,不同的器械,要注意的事项也有所不同。 (1)在进行单、双杠和跳高训练时,器械下面必须准备好符合要求的海绵垫子。 (2)在进行跳箱、鞍马等跨跃训练时,如果老师不在或器械前后缺乏保护措施,同学们千万不可跳跃。 (3)跳远时,要严格按老师的指导助跑、起跳。 (4)进行投掷训练时绝对要按老师的口令行动,不可以有丝毫大意。 (5)在短跑训练中也要按规则进行,因为的在向终点冲刺时,人身体的冲力很大,如果不按规则、各行其是就极有可能被撞伤。 三、体育运动受伤的处理办法

体育知识竞赛题库

体育知识竞赛题目 一.选择题 1、100米跑的起跑分( B ) A、预备、跑 B、各就位、预备、跑 C、各就位、跑 2、以下那些是属于长跑项目( C )。 A、200米、400米 B、400米、800米 C、1500米、3000米 3、马拉松跑全程为( B ),属超长距离跑项目。 A、41.195千米 B、42.195千米 C、43.195千米 D、44.195千米 4、在雅典奥运会上获得男子110米栏冠军,并打破奥运会纪录的“亚洲飞龙”是(A) A 刘翔 B 巴特尔 C 姚明 5、中国第一位奥运形象大使是。B A 成龙 B 邓亚萍 C 杨澜 6、分腿腾越山羊和跳箱练习时,踏跳应采用( A )。 A 双脚 B 单脚 C 跨越 7、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做身体练习时( C ) A、练习的数量 B、身体所承受的心理负担 C、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担 8、决定跑速的因素主要是( C ) A、内力 B、外力 C、步长和步频 9、课间操有助于消除学生学习中产生的疲劳,保护视力,并提高( C ) A、学生的鉴别能力 B、学生的专项运动能力 C、学生的学习效率 10、小学生的安静时的脉博是每分钟( A )。 A:85次左右 B:65次左右手 C:105次左右 11、( A )是径赛项目,是一个集体项目,发展协作能力。 A:接力跑 B:跳高 C:篮球 12、小学高段学生的睡眠时间为( B ),才能保证身体的发育和脑力的恢复 A:8 小时 B:9小时 C:10小时 13、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时间 B A 7月23日至8月9日 B 8月8日至8月24日

C 8月24日至9月10日 D8月9日至8月24日 14、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又名 C A 五彩祥云 B 搏动的行星 C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D动感全球 15、中国第一位奥运形象大使是 B A 成龙 B 邓亚萍 C 杨澜 D姚明 16、中国成功申办了第()届奥运会C A 30 B 26 C 29 D 28 17、获得奥运会金牌最多的中国选手是 A A 伏明霞、邓亚萍 B 邓亚萍、李宁 C 李宁、伏明霞 D李宁,王义夫 18、每年()为全民健身日 B A、6月8日 B、8月8日 C、10月8日 D、11月26日 19、奥林匹克日是哪一天? A A6月23日 B 6月26日 C8月28日 D8月8日 20、世界卫生组织在1992年明确指出:世界上最好的运动是。(答案:C) A、慢跑 B、登山 C、散步 D、游泳 21、新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个世界纪录是谁创造的?(答案:A) A、陈镜开 B、许海峰 C、容国团 D黄志宏 22、在球类运动中,篮球、橄榄球、足球、排球中最重?(答案:A) A、篮球 B、橄榄球 C、足球 D、排球 二.判断题 1、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有益于脑的健康(√) 2、体育活动不可以造就和改善一个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3、早晨空腹长跑有害健康。(√) 4、激烈的运动过后不能大量喝水。(√) 5、跑步比赛一结束可以马上坐下来休息。(×) 6、小芳学习成绩优异,但由于平时缺乏体育锻炼,体育成绩勉强达到合格水平,按规定,她不能获得三好学生的称号。(√) 7、田径运动中,400米及400米以下的比赛,都采用蹲踞式起跑。(×) 8、蹲踞式起跑的口令为“各就位”、“预备”、“跑”。(√) 9、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 ) 10、健康是指身体没有疾病和不虚弱。(× )

运动强度

(二)运动强度:是运动时的剧烈程度,是衡量运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运动强度是运动处方中最关键的部分,也是运动处方定量化与科学化的核心问题。因此,需要适当的监测来确定运动强度是否适宜。通常运动处方的运动强度可根据心率、最大摄氧量贮备、自感用力程度和代谢当量(梅脱)来表示。由于心率与运动强度呈线性关系,且心率检测方便,因此,在运动处方实施中常采用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 通常用心率确定运动强度有二种方法。 1.最大心率(HRmax)百分比确定运动强度 人体最大心率可用公式“最大心率=年龄-220”来推算。而最大心率的%表示运动强度时,通常认为用55%-77%的最大心率较为合适。 2.最大心率贮备(THR)百分比来确定运动强度 最大心率贮备等于最大心率(HRmax)减安静时心率差,实际应用过程中,是用贮备心率%和安静时心率同时来确定运动时的心率,称靶心率(THR)。这一方法由芬兰卡沃南提出的,也称卡沃南氏法,其计算公式为: 靶心率=(最大心率-安静时心率)×(0.6~0.8)+安静时的心率 其中,0.6~0.8为适宜强度系数,也就是60~80最大心率贮备。如1名30岁的男子,其安静时的心率为70次·min-1,他的最大心率为220-30=190次·min-1,那么其靶心率范围或训练带(区域)心率的上限和下限分别为: 上限靶心率=(190-70)×0.8+70=166次·min-1 下限靶心率=(190-70)×0.6+70=144次·min-1 换言之,该人有效健身的心率范围为144~166次·min-1。 表4-3靶心率范围 也有研究用下列方法计算运动强度,表4-4显示用不同年龄段心率推算运动强度的方法,可作为健身运动处方的强度的参考。 表4-4不同年龄心率推算运动强度 年龄(岁) 20~29 30~39 40~49 50~59 ﹥60 强度 100% 190 185 175 165 155 90% 175 170 165 155 145 80% 165 160 150 145 135 70% 150 145 140 135 125 60% 135 135 130 125 120 50% 125 120 115 110 110 40% 110 110 105 100 100 (三)运动持续时间

关于体育课运动负荷问题的研究

关于体育课运动负荷问题的研究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课中做练习时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荷。它反映着练习过程中,学生身体的生理机能一系列变化。课的运动负荷是否适宜,是一个极重要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应随着学生的机能能力的改善和提高,适当地增加运动负荷。运动负荷的增加是逐步的、适度的,增加过快、过猛,不仅不能增强学生体质,而且有损身体健康,甚至会导致产生意外的伤害事故。所以,科学地合理安排课的运动负荷对增强学生体质,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技能,提高运动成绩,防止伤害事故,都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安排课的运动负荷,总的来说,应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和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循序渐进,逐渐加大运动负荷。在课结束前,要逐步减少运动负荷。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随着体质的增强和训练水平的提高,根据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过程和机能恢复过程的生理规律,可有节奏地逐步加大运动负荷。在教学开始阶段,如在学校每学期的开始几堂课,运动负荷适当小些,以后逐渐加大。具体安排一堂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时,要遵循合理的运动负荷原则的要求,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课的类型和要求来安排运动负荷。由于课的主要目标不同,安排运动负荷也不应一样。如在教材相同的情况下,复习课一般比新授课的运动负荷要安排大一些。 2、运动负荷应符合学生的身体发展和运动水平。应根据学生年龄、性别、身体发展、运动水平、体质强弱等方安排运动负荷还应考虑其他有关的制度,其他体力活动的负担量及气候变化、练习场地和卫生情况等。

3、调节体育课运动负荷。教师不仅在课前要周密地安排运 动负荷,在课的进行中还要细致地观察和分析运动负荷的大小及其变化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来调节运动负荷。 新的体育课程改革,打破了以往体育课程教学沉闷的局面,大大提高了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育课堂教学呈现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在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如,新课程改革前的体育课过分关注学生的生理效应而忽视了心理效应,而今许多教师在上体育课时,主要是让学生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而忽略了学生的生理效应,不重视运动负荷的适宜安排。其实,在体育教学中要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体育课上就必须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 一、运动负荷的认识 所谓运动负荷,就是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按其对人体产生刺激的性质,我们又把运动负荷相应地分为负荷强度和负荷量两方面。这种划分的意义在于:一方面便于我们了解、认识并研究运动负荷,而更重要的是便于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一般一节课的运动负荷模式有标准型、双峰型、前高后低型、前低后高型等模式。标准型指运动量由小到大逐渐上升到相当水平,持续一定时间再逐渐下降。双峰型指一节课中学生承受两种负荷较高的练习。前高后低

如何判断运动的强度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如何判断运动的强度 导语:每个年龄段的运动强度都是不同的,这个根据我们每个年龄段的平均心率是计算的,一般年轻的心率四比较高,对于高强度的运动还可以适应,但是 每个年龄段的运动强度都是不同的,这个根据我们每个年龄段的平均心率是计算的,一般年轻的心率四比较高,对于高强度的运动还可以适应,但是不适合长期的高强度运动。对于老年人来说,你们应该要采用低强度的运动,这样才能够锻炼身体,所以建议大家可以来了解一下运动的强度计算方法。 人在安静时,心率一般是60-100次/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的心率=最大心率×60%-70%;而每个人的最大心率一般用“220-年龄”这一公式来推算。所以,在运动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心率来自我监测运动强度。 首先,用220减去他的实际年龄45岁,得到数字175,再乘上(60%-70%)就能得到一个范围值:下限为105次、上限为122次。如果这名男子在锻炼过程中,心率保持在105-122次/分钟之间的话,那么他所进行的就属于中等强度的运动。 最大心率为200;高强度运动是的心率为160;中强度运动时的心率为140;低强度运动时的心率为120。30岁:最大心率为190;高强度运动是的心率为152;中强度运动时的心率为133;低强度运动时的心率为114。40岁:最大心率为180;高强度运动是的心率为144;中强度运动时的心率为126;低强度运动时的心率为108。 通过这篇文章介绍如何去判断运动的强度,相信你们应该都知道运动的强度可以根据我们的心率来计算,所以我们建议年轻的要懂得运动的强度判断,这样才不会造成心跳太快或者运动过度的情况,希望大家可以计算一下自己的运动强度。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认识和策略

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认识和策略 摘要:科学地合理安排课的运动负荷对增强学生体质,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技能,提高运动成绩,防止伤害事故,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认识,对影响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因素进行分析,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使学生身心能够在一个适宜的运动负荷的体育教学环境中得到健康发展。 关键词:体育课、运动负荷、认识、策略 前言 新的体育课程改革,打破了以往体育课程教学沉闷的局面,大大提高了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育课堂教学呈现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在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如,新课程改革前的体育课过分关注学生的生理效应而忽视了心理效应,而今许多教师在上体育课时,主要是让学生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而忽略了学生的生理效应,不重视运动负荷的适宜安排。其实,在体育教学中要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体育课上就必须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 一、运动负荷的认识 所谓运动负荷,又称生理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在

体育课上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运动负荷过小过大都不行。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学生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学生身心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十分不利。因此,合理地安排和调节体育课运动负荷是对体育教师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评价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锻炼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影响体育课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 (1)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练习所用的力量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影响运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练习时的速度和负重量。如初中生100米快速跑,跑后即刻心率可达到180次/分以上,慢跑1分钟,心率一般在130次/分左右,显然前者强度大,后者强度小。在体育活动中,较大强度的项目有跑、跳登等,而走、爬、投掷等的运动强度则相对较小。(2)运动时间 运动时间是指一次体育课练习的总时间或每个练习的间歇时间,在保证一定的合理强度和密度的同时,练习时间持续的长短直接关系着运动负荷的大小。如果一节课,学生长时间处于大强度的运动之中,那么,他们的运动负荷就偏大,身感疲劳。 (3)练习密度 练习密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重复练习的次数,它在运动负

浅谈体育课中女生的运动量

浅谈体育课中女生的运动量 在体育课上常常可以看到安排同样运动量时男生感觉很轻松而女生却感觉很困难。特别是在自由课上,男生的运动积极性明显高于女生的积极性,男生大部分都在篮球场或是足球场上飞奔,而女生则更热衷于小运动量的排球、羽毛球。同时我们可以看看世界田径纪录中的男女差别: 男子100米9秒69牙买加选手博尔特(2008年北京奥运会) 女子100米lO秒49美国选手乔伊纳 男子200米19秒30牙买加选手博尔特(2008年北京奥运会) 女子200米21秒34美国选手乔伊纳 男子400米43秒18美国迈克尔·约翰逊 女子400米47秒60科赫 其他的例子我们就不再列举了,从这几个例子我们就能很清楚的看到差别,100米女子比男子慢了将近1秒。对于优秀的运动员来说1秒就可以跑将近12米,200米差了2秒;400米差了4秒多,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利用这样的差距我们在体育课上又要怎样给男生和女生安排合理的运动项目和运动量呢?下面我将为大家来解析。 一、差别原因 这些是由女生的生理特征所决定的:一般来说,女生心脏体积小于男生10%-15%,脉搏频率比男生快2-3次/分,血压比男生低0.67-1,33千帕(5-10毫米汞柱)。每搏输出量比男生少10-15毫升,每分输出量少0.3-0.5升,所以女生靠增加心跳次数来弥补小于男生的每分输出量。此外,女生的红细胞数量与血红蛋白含量均低于男生。这些都是限制女生耐力能力提高的因素。女生的胸廓、胸围、呼吸差均小于男生,呼吸肌弱,以胸式呼吸为主;呼吸频率快,肺活量为男生的70%,脑通气量和最大吸氧量均小于男生。因此体育锻炼时,在选择运动项目和器械大小、重量上都要与男生有所区别。 二、运动项目的选定

运动的强度分级

要如何有一个有效的训练呢?首先得先从运动的强度分级开始。 一般我们常听到的是:有氧训练是提高耐力,无氧训练提升爆发力,但这简单的二分法是不够的;我们今天就好好来说清楚讲明白。 当你从跨上车,开始慢慢踩踏,逐渐提高强度,开始有点喘,很喘,到喘不过气来,这之中 其实历经好几个阶段: 1 暖身活动这个阶段几乎感受不到腿在用力,呼吸正常。 2 耐力阶段这个阶段腿开始觉得有出力,呼吸较深较规律,可以持续打屁不受干扰,如果维 持在此强度,可以连续两个钟头以上;前提是,须适时补充能量。 3 TEMPO阶段这个阶段腿出力更高,主要是要维持自己最佳的转速,会觉得有点喘,打屁会因为喘而中断,无法说较长的句子,一般在这个强度若不休息,可以持续1-2 小时 4 乳酸堆积阀值( LACTATE THRESHOLD在) 这个强度,打屁就会断断续续,若持续不休息,只能维持一小时。 5 最大摄氧量(VO2Max)打屁聊天会很困难,大概只能撑10 分钟。 6 无氧呼吸期至最大心跳( Max Heart Rate) 连说话都有困难,只能撑1-2 分钟。细分下其实运动强度在 自行车有六种,且最重要的分别是在乳酸堆积阀值附近。但是有什么方法可以较精确的知道自己在什么状况 呢?一般是以心跳做为指标,较好的是用功率为指标;以心跳为指标,较方便,器材也较便宜。 不过心跳反应运动强度较慢,会延迟个30-60 秒,也就是说,当你提高运动强度时,心跳值会在30-60 秒后才升至稳定,这在一些高强度短时间的训练会较不精确;而功率则可以马上反映出训练强度。再者,户外的训练,因风速、路面、坡度的变化很多,心跳更是无法反映出及时的变化,所以现在选手大多以功率做为训练指标。

体育运动安全小知识_体育课安全常识.doc

体育运动安全小知识_体育课安全常识 体育运动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心的健康成长,只有做好安全预防工作才能保证运动的安全,以下是由整理关于体育运动安全小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体育运动安全小知识 运动中防止扭伤的自我防护: 1、认真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田径运动很容易造成肌肉、关节和韧带损伤,尤其下肢受伤的机会更多。防止的唯一办法是赛前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越充分越不容易受伤。可在慢跑的基础上对肩关节、肘关节、背腰肌肉、腿膝踝关节等部位进行活动,强化肌肉韧带的力量,提高机体的灵敏性和协调性,从而防止受伤,就可提高运动成绩。 2、要正确掌握各种运动的动作要领。运动的动作要领是根据身体各部分的机理特征科学总结出来的,违背了动作要领,采取一些不宜的违背科学的动作,就有可能造成身体部位的损伤。学生在运动或比赛中应根据老师教导的动作要领,认真体会和掌握,切不可盲目随意,自行其事。 3、做好场地设备的检查,加强安全防护。运动或比赛之前,老师应对场地设施进行认真检查,运动或比赛时,在各个环节配置人员做好互相防护。 运动中几种情况的自我把握: 1、在中长跑运动中,多因准备活动不充分,容易发生腹痛情况,主要是由胃肠痉挛引起,此时学生切不可紧张,可用手按住痛的部位,减慢跑速,多做几次深呼吸,坚持一段时间,疼痛就会消失。 2、注意剧烈运动后的重力休克、此种情况主要是剧烈运动中的突然停止引起,多是赛跑后立即坐下或躺下,造成脑部和其他部位缺血、缺氧。因此,赛后必须以逐步减少运动量来过渡,

用慢跑、行走、放松体格及深呼吸运动来达到这一目的。 3、在运动中,如发生面色苍白、嘴唇发绀、高度呼吸困难、胸闷、脚痛、背痛、以及严重的四肢无力、头晕、气短、出冷汗等,或出现对自己的动作难以控制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或禁止运动的进行。 4、运动或比赛前,学生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和体力的积蓄,赛前应控制过多的饮食和饮水,更不得饮酒。 5、运动或比赛后,应做好放松活动,以尽快恢复体力和肌肉的力量。其方法是对身体各部分进行放松性的抖动、拍打,双人合作互相按摩等。 运动及比赛前的饮食: 运动前的饮食对训练或比赛的结果有绝对的影响,适当的营养可以提升训练的效率和比赛的成绩,不适当的饮食则会让你提早感觉疲劳,或是肠胃不适,无法表现出应有的水准。 运动前的饮食依照个人的喜好、习惯、适应的程度,和参与的运动而各有不同,当然有些运动员相信在特定的时候吃特定的食物,会为他们带来好运,不论如何,运动前的适当饮食有以下的功能: 1、为体内的肝醣做最后的补充:替整个运动的过程提供充足的营养:肝醣是主要的能量来源,肝醣存量不足会使人提早感觉疲劳,而影响表现。 2、提供充足的水份。 3、安定肠胃道:让你不至于在运动过程中感觉饥饿,也不会因为吃得太多而感觉肚子不适。 4、提供自信:让你感觉你已经有充足的准备,可以表现出最好的成绩。 体育课安全知识

运动强度和能量消耗对认知表现的影响

运动强度和能量消耗对认知表现的影响 杨勇涛1张新伟1冉静1黄志剑2 1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武汉 430079) 2 武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学院(武汉 430079) 关于运动强度对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是国外研究者重点关注的一个领域,个体认知功能在不同运动情形下有什么变化对现实的运动训练有着重要意义。因为在比赛中,尤其是在集体性和对抗性的比赛中,运动员通常需要在短时间内接收和处理大量的信息,并作出正确的决策。此种情形就对运动员的认知表现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运动员能否在瞬间对场上形势作出判断并尽快采取应对措施,往往成为左右比赛胜负的关键。而且在比赛中运动员往往承受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一场比赛下来往往会有非常大的能量消耗,那么运动员的认知表现会随之发生什么变化,就成为国外运动心理学家关注的重点。目前,国内学者和教练员过多关注运动员大强度及大运动量训练,而很少关注运动员在不同运动强度下尤其是大运动强度时个体认知功能的变化。也就是说,在充分重视运动强度(以及与之相关联的运动量)对运动员生理生化水平、体能水平以及技战术水平影响的同时,却较少有研究考虑大强度运动对运动员在信息加工以及决策制定等方面的影响。 本文对目前这一领域的实证研究和理论发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回顾与综述,以帮助研究者和实践者提高对“运动强度对运动员心理(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这一问题的重视和研究兴趣。此类研究也可以帮助我们对影响个体认知功能的机制进行更为深入全面的了解,具有重要的心理学研究价值。 1 理论研究进展 关于运动强度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已有很多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主要结果仍然存在争论。而在对结果的解释方面,研究者认为以下几种理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运动强度和认知功能的关系,它们分别为:线索利用理论、倒U型假说和能量—认知模型(cognitive-energetical model)。 1.1 线索利用理论 Easterbrook 于1959年提出了线索利用理论[1]。该理论认为,注意范围缩小是可利用线索的函数。为了完成操作任务,个体总是在一定的环境线索中收集与任务相关的信息。在低唤醒水平下,个体注意到的相关或无关线索都很少,表现也就较差;而随着唤醒水平的提升,注意范围变窄并且会达到一个最佳水平,此时个体仅注意到与任务相关的线索,表现就会好;而如果唤醒水平进一步提升,个体注意到的线索范围继续缩小,就会遗失一些有关线索,表现反而会下降。对此,Easterbrook研究认为,中等运动强度提升认知表现,大运动强度降低认知表现。 1.2 耶克斯—道德森定律 1908年,耶克斯—道德森在研究大白鼠完成各种难度任务时的表现的基础上提出了耶克斯—道德森定律,也叫倒U型假说。在运动领域,该理论是解释唤醒水平和运动表现之间关系最著名的理论之一。其认为:当运动员处在较低唤醒水平时,运动表现较差;随着唤醒水平的升高,表现会逐步提升。但当唤醒水平进一步升高时,运动表现反而下降。在运动强度和唤醒水平之间的关系上,有研究者认为运动强度是和唤醒水平相关的,中等运动强度会导致最佳的唤醒水平,进而利于运动表现。运动强度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运动员的运动表现[2]。 上述两种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是互补的。倒U 型假说主要描述了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而线索利用理论则对这一关系提供了可能的解释:运动强度对运动表现的这种影响是通过对运动员的信息加工能力的影响而实现的。虽然这两种来自其它领域的理论对运动强度—认知功能关系问题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但研究者们越来越希望发展出一种专门化的,全面的理论模型,为运动 收稿日期:2009.12.01 基金项目:科技部科技支撑重点项目(2006BAK37B07)子课题通信作者:杨勇涛,Email:yangyongtao0427@https://www.360docs.net/doc/d712155904.html,

体育课安全常识

体育课安全常识 (一)学生不宜参加体育活动或剧烈运动的几个方面: 1.对患有各种疾病的急性期学生,应当遵照医嘱服药和休息,停止参加体育活动。 2.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学生,不能上体育课和参加体育竞赛。课外活动也要在体育教师指导下进行,参加运动量不大的保健活动。 3.患肝炎、肾炎、肺结核等刚病愈的学生,不能参加剧烈体育活动。 4.感冒发烧的学生也不宜参加体育锻炼。 5.饭后不宜立即参加剧烈运动。 (二)体育教学安全教育措施: 1.体育教师必须加强运动技术指导和安全保护工作,要使学生知道每一项运动动作的技术要领,懂得锻炼和保护的方法以及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和应注意的事项。 2.体育教师要与医务人员密切使用,建立学生体格检查制度,对于有病与体弱的学生,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才能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 3.体育教师要和体育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合理划分运动场地和设置警示标志。并根据具体情况规定运动秩序和规则。 4.学生上体育课,教师要指导他们做好准备和整理活动,避免肌肉、韧带拉伤,坚决杜绝“放羊式”体育课的出现。 5.学生上体育课必须着运动服装,穿运动鞋。不应穿带有口袋的制服,身上不要佩带金属徽章、别针、小刀和其它尖利或硬质物体,要穿运动服和无跟软底鞋。体育课中,如确需穿钉鞋时,必须得到体育教师的允许。 6.体育活动要严密组织,严格纪律。学生上体育课必须遵守纪律,听清教师关于课堂体育活动应注意的事项,记住安全要领,增强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要服从教师的安排和体育干部的调配,不做

与该节课无关的活动。不得擅自进行教师没有布置的运动项目。 7.学生不得攀爬有关体育设施,如:篮球架等。 8.任课体育老师为安全责任人,负责上述体育活动的安全教育。 (三)在体育课中使用体育器械应注意的方面: 1.在进行单、双杠活动时,先检查器械是否完好,会不会晃动,必要时器械下面备好体操垫及做好保护。 2.在做跳箱、跳马、山羊等跳跃活动时,器械前放跳板,器械后放海绵垫,同时在器械旁做好。在器械前后缺乏保护设施,不要跳跃。 3.跳高、跳远时,必须严格按体育老师的指导进行。跳跃前必须掘松沙坑并耙平,防止落地蹬伤或扭脚。背越式跳高,要备好厚度、宽度与长度符合要求的海绵垫,防止落地时受伤。 2014.9

运动强度的指标是多少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运动强度的指标是多少 导语:我们会建议大家多运动,但是对于运动的一个强度选择问题不能够盲目,因为要根据你自己的身体情况去决定,,因为如果你的身体情况不允许,而 我们会建议大家多运动,但是对于运动的一个强度选择问题不能够盲目,因为要根据你自己的身体情况去决定,,因为如果你的身体情况不允许,而盲目的去选择那些高强度的运动,可能造成的伤害就更大,所以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运动强度指标,要做到健康的运动。 运动强度,指身体练习对人体生理刺激的程度。是构成运动量的因素之一。常用生理指标表示其量值。如以心率衡量学校体育课运动量的大小,一般认为,120次/分以下的运动量为小;120~150次/分的运动量为中等;150~180次/分或超过180次/分的运动量为大。 运动强度与健身效果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能促进心脏和呼吸功能,增加肌肉强度和骨质密度,提高反应灵敏度,减少抑郁感,从而增强体质。因此有不少人认为,加大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会对健康长寿更有利,其实这是不科学的。 一般来说,超强运动无益于身体健康。生理学家曾进行了两项研究,一是比较低强度和高强度运动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二是测定连续运动和间断运动时,血压与心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低强度和间断运动,均能对健康产生良好影响。因此,专家们提示,每天进行低强度运动,不仅有益于健康,而且可以减少心脏病发作的危险性。 太极拳是一种缓慢轻微的运动。我国学者研究发现,每天打太极拳30分钟,一个月后即可明显提高体内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这种脂蛋白能消除沉积在动脉管壁上的低密度脂蛋白,有利于防治动脉硬化和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如何合理安排体育课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

如何合理安排体育课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体育课的密度是指课内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同课的总时间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比例关系。课间各项活动占多少时间没有固定的比例,但从体育教学过程特点和任务出发,学生的实际练习和教师指导活动应占主要成分,体育教师应力求用最少时间进行组织教学并减少其它不必要休息等时间。所谓运动负荷,又称运动量或生理负荷,它是指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 合理的运动负荷,它必须遵守人体的活动规律,是随着身体练习而逐渐加大的。根据专家们的有关研究“通常把正常学生取得最佳健身效果的心率区间确定为120—140次/分之间,而一节课上,将此心率的保持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上,并以中等强度和中等量结合的运动负荷为主,兼顾学生的课后恢复。”这等于给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定了个标准。这个120—140次/分之间是怎样得来的呢?当然,是通过测量后,计算出来的。目前对于运动负荷的测量,方法很多。用得最多的无疑是对平均心率和练习密度的测量。对于一节课的平均心率来说,它的最高峰应达到多少,要视其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生理特点以及气候而定。体育课密度和负荷的限定质,根据科学鉴定和学生体质情况一般为,13-16岁(初中)平均心率130-150次/分,平均练习密度25-30%。 体育与健康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在体育课中让学生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每节体育课,如果没有达到一定的练习密度,没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学生就无法掌握运动技能,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

活动能力也无法得到发展,达不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因此,合理地安排和调节中小学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对教师体育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对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完成体育课的基本任务,具有积极的意义。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合理安排和调节呢? 综合以上影响学生体育课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因素,可根据上课的时间负荷的大小,以及出现的高峰来合理进行安排。并且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材和确定课的任务 要求教师课前的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负荷、适宜数量的教材。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交替安排,比如,特别是上午第四节课要避免安排强度大、持续时间又长的练习和中长跑的测验等,以防出现低血糖而发生昏厥。可安排如强度较小的走平衡木或窄道、投掷、钻宜与强度较大的跑、跳跃、攀登、爬、滚翻等内容组合。教师要合理安排学生体育课的密度,尤其是练习密度。确定任务时新教的知识、技能不宜太多太难,且必须富有趣味性。对于不同类型的课,其运动负荷应该是不同的,如新授课,一般练习密度和强度中等;复习课练习密度和强度为中等以上;展示课、总结课一般练习密度中等强度较大;测验课一般练习密度较小而练习强度较大。 2、合理调节负荷节奏 在课堂中最常用到检测方法是询问法和观察法。通过询问,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判断学生承受运动负荷的情况,教师还可以观察学生的

(完整word版)幼儿运动中运动量的把握

幼儿运动中运动量的把握 一、关于运动量 1、什么是运动量。 运动量也称“运动负荷”,指人体在身体练习中所能完成的生理负荷,由强度、密度、时间、数量及运动项目的特点等因素构成。 运动量是影响运动强度的首要因素。结合运动强度对运动量的影响,可以判断出运动强度越大运动量也就越大。 幼儿在3—6岁的生长发育阶段其正常心率为120次/分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率逐渐减缓;然而每个人的心率增加都有一定的限度,这个限度叫最大心率(又称极限心率),3—6岁幼儿的最大心率约为210次/分左右。幼儿心率越快则说明幼儿运动强度也就越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幼儿心率的变化来判断幼儿运动强度的大小,从而对运动量达到科学的监测和调控。 2、影响运动量的因素 运动的密度也称练习密度,是指在一次体育运动中,幼儿身体实际练习的时间与运动总时间的百分比。可以用公式:练习密度=身体实际练习的时间之和÷运动总时间×100%。运动的密度越大,表明运动量相对越大。结合3—6岁幼儿的年龄及生长发育特点,在安排其运动负荷时,练习的强度可以稍大一些,但间歇次数应多,运动密度不宜过大。 影响运动量的其他因素,包括运动时间和运动项目。幼儿运动时间和项目与幼儿生理发育有着密切关系。因为幼儿心肌纤维较细,心肌收缩力量较弱,心容量较小,神经系统对心血管活动调节还不够完善。所以,在体育锻炼中,运动负荷要适宜。一般幼儿对强度较大且持续时间较短的运动,如60米、100米和200米跑,各种活动性游戏,徒手操及哑铃等力量练习等有一定程度的适应。而对一些长时间紧张性运动、重量过大的力量练习及对身体消耗过大的耐力性练习等,则不宜过多采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判断幼儿生理负荷是否合理,是一项由内而外的综合考评机制。它需要通过呼吸系统、血液循环和心肺功能等全方面监测后,才能做出最为科学合理的调控。然而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没有条件进行各项监测与分析,因此也可以通过它们所展现出来一些表象对其进行快速的判断和调控,如实时心率、出汗量、面色以及呼吸频率等。我们认为低强度运动中幼儿心率为130一150次/分,中等强度运动心率为150一170次/分,高强度运动心里为170

体育课笔试答案

2011年浙江师范大学《大学体育》课程理论考试试卷 [日期:2011-05-20]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一、名词解释(10分):每题2分 1. 健康 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是保持躯体、精神和社会诸方面的完美状态2. 学校体育的总目标 增进学生健康,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形成运动的兴趣和锻炼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提高少数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3. 运动性昏厥 ; 在运动中,由于脑部突然血液供给不足而发生的暂时性知觉丧失现象,叫运动性昏厥。 4. 运动处方 康复医师或体疗师,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和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结合生活环境条件和运动爱好等个体特点,用处方的形式规定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频率,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便有计划地经常性锻炼,达到健身或治病的目的,即为运动处方。 5.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内心世界丰富充实,处世态度和谐安宁,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 二、填空题(30分):每个空格1分 1. 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 态”,我国称为“亚健康状态”。 2. 制定运动处方的基本原则个性化原则,动态性原则,体制的基 础性,安全和有效性原则。 3. 在运动锻炼过程中,为了保持有价值的负荷量而不间断地在连续进行运动的方 法叫连续锻炼法。 4. 处置运动中挫伤的“RICE”步骤是指:Rest(休息)、Ice(冷敷)、C ompression(加压包扎)和 Elevation(抬高肢体)。 ) 5. 健康包括身体、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层面的健康。 6. 我国第一位奥运金牌获得者是许海峰。 7.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马术比赛项目在香港举行。

体育理论考试及答案

2012级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体育课理论试题 1、运动保健的概念 运动保健是指在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比赛中运用临床医学和体育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对体育运动者进行监督与指导的过程。它包括了体育卫生、医务监督、运动创伤及医疗体育等方面的内容。 运动保健也指通过运动的方式来达到保持健康的目的,“运”的含义是指体内的,整体的,而“动”的含义是指体外的,局部的,“保健”包含着西方的“健身”和东方的“养生”两层含义。 2、常见的运动损伤有哪几种? 擦伤,即皮肤的表皮擦伤。 肌肉拉伤,指肌纤维撕裂而致的损伤,主要由于运动过度或热身不足造成。 扭伤,由于关节部位突然过猛扭转,以致扭到了附在关节外面的韧带及肌腱。 1、急性腰扭伤。 2、关节扭伤。 脱臼,即关节脱位。 挫伤---由于身体局部受到钝器打击而引起的组织损伤。 骨折---常见骨折分为两种,一种是皮肤不破,没有伤口,断骨不与外界相通,称为闭合性骨折;另一种是骨头的尖端穿过皮肤,有伤口与外界相通,称为开放性骨折。 3、导致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有那些? 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1、认识不足,措施不当。对运动损伤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积极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2、准备运动不足: A、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易造成肌肉损伤、扭伤; B、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在神经系统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尚未达到适宜水平; C、准备活动的内容不得当; D、过量的准备活动致使身体功能不是处于最佳状态而是有所下降。 3、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缺乏经验、思想麻痹、情绪急燥;或在练习中因恐惧、害羞而产生犹豫不决和过分紧张等。 4、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弱,或动作要领掌握不正确,一时不能适应体育活动的需要,或不自量力,容易发生损伤事故。 5、不良的气候变化。如过高的气温和潮湿的天气,导致大量出汗失水;在冰雪寒冷的冬季易发生冻狎或其它损伤事故。 6、组织纪律混乱和违反活动规定也是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 4、在体育课中准备活动的作用有哪些? 1提高肌肉温度,克服肌组织的沾带性,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体育锻炼前进行一定强度的准备活动,可使肌肉的代谢过程加强,肌肉温度升高,这样即可以使肌肉的沾带性下降(不发僵),还可以增加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减少由于肌肉剧烈收缩造成的运动损伤。 2提高内脏器官的机能水平,以适应身体运动的需要。内脏器官的机能特点是惰性较大,适当的准备活动可在一定程度上预先动员内脏器官的机能,使正式锻炼一开始时内脏器官的机能,使正式锻炼一开始时内脏器官的机能就达到较高水平,这样还可以减轻开始运动时由于内脏器官的不适应所造成的不舒服感觉。 3调节心理状态,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体育锻炼前的准备活动可以将锻炼者的心理状态调整到体育锻炼的情景中来,同时接通各运动中枢间的神经联系,使大脑皮层处于最佳的兴奋状态,投身于体育锻炼之中,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运动强度与运动自觉量表(RPE)

“运动自觉量表”在医学界己广泛应用了将近四十年,运动生理学家和医生们在为病人做运动测验时,都利用这个量表与病人保持沟通,受测者可以立即描述出当时主观上感觉的吃力程度。体能教练在指导学员时也可以采用这个方法,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测量心跳频率的方法同时使用,以监测运动强度是否适当。 柏格自觉吃力程度量表的内容: 0级——没什么感觉这是你在休息时的感觉,你丝毫不觉疲惫,你的呼吸完全平缓,在整个运动期间你完全不会有此感觉。 1级——很弱这是你在桌前工作或阅读时的感觉,你丝毫不觉疲惫,而且呼吸平缓。 2级——弱这是你在穿衣服时可能出现的感觉,你稍感疲惫或毫无疲惫感,你的呼吸平缓,运动时很少会休验到这种程度的感觉。 3级——温和这是你慢慢走过房间打开电视,机时可能出现的感觉,你稍感疲惫,你可能轻微地察觉到你的呼吸,"但气息缓慢而自然,在运动过程初期你可能会有此感觉。 4级——稍强这是你在户外缓慢步行时可能产生的感觉,你感到轻微疲惫,呼吸微微上扬但依然自在。在热身的初期阶段可能会有此感觉; 5级——强这是你轻快地走向商店时可能出现的感觉,你感到轻微的疲惫,你察觉到自己的呼吸,气息比第4级还急促一些,你在热身结尾时会有此感觉。" 6级——中强这是你约会迟到急忙赶去时可能出现的感觉,你感到疲惫,但你知道你可以维持 这样的步调,你呼吸急促,而且可以察觉得到。从暖身转向运动阶段的期间; 以及在学习如何达到第 7级和第8级的初期里,你都可能有此感觉。 7级——很强这是你激烈运动时可能出现的感觉,你势必感到疲惫,但你可以确定自己可以维持到运动结束,你的呼吸急促这你绝对会感觉到,你可以与人对话,但你可能宁愿不说话,这是你维持运动训练的底线。 8级——非常强这是你做非常剧烈的运动时可能出现的感觉,你势必感到极度疲惫,而你认为自己可以维持这样的步调直到运动结束,只是你无法百分之百地确定。你的呼吸非常急促,你还是可以与人对话,但你不想这么做。这个阶段只适用于你己能自在地达到第7级,并准备好做更激烈的训练。这一级会让你产生迅速的效果,但你必须学习如何维持,对许多人而言,这么剧烈的运动不容易做到。 9级——超强这是极度剧烈运动下所出现的感觉,你势必体验到极度的疲惫,如果你自问是否能持续到运动结束,你的答案可能是否定的。你的呼吸非常吃力,而且无法与人交谈,你可能在试图达到第8级的片刻,会有此感觉。这是许多专业运动员训练的级数,对他们而言,要达到这个级数也非常困难,你的例行运动不应该达到第9级,而当你达到第九级时,你应该让自己慢下来。 10级——极强你不应该经历第10级,在这一级里你将体会到彻底的精疲力竭,这一级你无法 持久,就算持久了对你也没什么好处。 伯格运动感觉量表(RPE)是一种主观衡量运动时感觉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心脏病、糖尿病患者及心律不齐者。运动者根据疲劳程度来评估自己的数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