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教案

个人所得税教案
个人所得税教案

课题:个人所得税基础知识

内容提纲:

一、个人所得税的发展演变

二、个人所得税基础知识

三、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一、个人所得税的发展演变:

个人所得税自1799年诞生于英国,开征的原因是18世纪末拿破仑战争使英国的军事支出大幅度增加,入不敷出。这个税种的开征为当时的英国提供了约20%的财政收入;美国于1862年为了筹措南北战争军费开征了个人所得税,至1866年个人所得税已占联邦政府全部财政收入的25%。根据哥斯达黎加媒体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在全世界35个主要国家和地区中,香港的个人所得税率最低。在香港,一个年工资为4.58万美元、抚养4口人之家的职员,在交纳所得税和其他税金后,其年总收入为全年工资总额的95.7%。而在美国(纽约除外),同样是年工资 4.58万美元抚养4口之家的职员,年总收入为工资总额的81.9%;瑞士为81.8%;阿根廷为79.9%;巴西为78.8%;西班牙为74.8%;墨西哥为71.9%。而在瑞典仅为 57.2%;意大利为57.3%;比利时为57.8%。在拉丁美洲,个人所得税率最低的是阿根廷;在欧洲,瑞士的所得税率最低。而所得税率最高的国家是瑞典、意大利和比利时。那么在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

1、个人所得税定义:个人所得税是对我国公民、居民来源于我国境内、外的一切所得和非我国

居民来源于我国境内的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2、纳税义务人及判定标准和征税对象范围

3、

4、税率

三、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1、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计税依据的一般规定

应纳税所得额=各项收入-税法规定的扣除项目或扣除金额

我国个人所得税采取分项确定、分类扣除,根据其所得的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定额、定率和

2、个

(1)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方法

(2)劳务报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计税方法

(3)稿酬所得的计税方法

(4)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的计税方法

(5)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的计税方法

(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的计税方法

(7)财产转让所得的计税方法

(8)财产租赁所得的计税方法

(9)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的计税方法

(1)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方法:

1、基本工资的个人所得税计算

2、各种奖金的个人所得税计算

3、五险一金的个人所得税计算

4、各种津贴、补贴的个人所得税计算

1、基本工资的个人所得税计算

概念: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其中,应纳税所得额=工薪收入额-免税收入额-允许扣除的税费-费用扣除标准-准予扣除的捐赠额

缴水电费100元,计算其每月应纳个人所得税。

【答案】应纳个人所得税=(8600-3500-500-200)×10%-105=335元

2、各种奖金的个人所得税计算

概念:职工的奖金种类繁多,有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办法的单位依据考核情况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实行“双薪制”单位为其雇员提供的“双薪”等等。

政策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规定:对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他各种名目奖金,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某单位职工王某,每月取得基本工资2500元,2011年10月取得半年度先进职工奖1000元,当月还取得三季度奖金5000元,每月正常取得加班奖300元,考勤奖200元。(例中各项奖金都不是全年一次性奖金)

【答案】王某10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2500+1000+5000+300+200-3500)×20%-555=545元

政策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规定:纳税人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按收入全额分摊至12个月的数额确定适用税率,再按规定方法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适用税率的确定方法是,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

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例题:某单位高级管理人员张某,单位对其工资实行年薪制。即每月发放基本工资4000元,12月再一次性发放全年奖金12万元。此外,2011年12月张某还取得单位发放的第13个月工资6000元。

张某12月共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120000+6000=126000,126000/12=1050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为:126000*25%-1005=30495元,此外,当月基本工资应纳个人所得税为:(4000-3500)*3%=15元。则张某12月共缴纳个人所得税为:30495+15=30510元。

政策3:如果在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当月,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适用公式为:

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某中国公民2011年12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24000元,当月工资3300元未超过扣除标准,计算奖金收入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答案】[24000-(3500-3300)]÷12=1983,找税率为10%、105,应纳税额=24000×10%-105=2295(元)

注意: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该计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

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的单位,个人取得年终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按年终奖金的办法执行。

3、五险一金的个人所得税计算

概念:“五险”指的是五种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积金。其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这三种险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的保费,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完全是由企业承担的,个人不需要缴纳。

《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0号)规定,个人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可以从纳税义务人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4、各种津贴、补贴的个人所得税计算

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规定: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是不属于工资、薪金性质的补贴、津贴或者不属于纳税人本人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收入,不征税。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误餐补助范围确定问题的通知》规定:不征税的误餐补助是指个人因公在城区、郊区工作,不能在工作单位或返回就餐,确实需要在外就餐的,根据实际误餐顿数,按规定的标准领取的误餐费。

住房补贴、医疗补助费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住房公积,医疗保险金养老保险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规定:企业以现金形式发给个人的住房补贴、医疗补助费,应全额计入领取人的当期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

人所得税。

防暑降温费、职工食堂经费补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600号)规定:企业发放的防暑降温费和职工食堂经费补贴属于工资、薪金所得中的津贴或补贴,应该计入工资总额缴纳个人所得税。

福利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第四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福利费免纳个人所得税。这里所说的福利费,是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提留的福利费或者工会经费中支付给个人的生活补助费。

另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生活补助费范围确定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8〕155号)文件规定:下列收入不属于免税的福利费范围,应当并入纳税人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一是从超出国家规定的比例或基数计提的福利费、工会经费中支付给个人的各种补贴、补助;二是从福利费和工会经费中支付给本单位职工的人人有份的补贴补助;三是单位为个人购买汽车、住房、电子计算机等不属于临时性生活困难补助性质的支出。

(2)劳务报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计税方法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其中,应纳税所得额

①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

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800元

②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

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1-20%)

③超过20000元,应实行加成征税

适用速算扣除数的方法:应纳个人所得税=30000×(1-20%)×30%-2000=5200(元)

(3)稿酬所得的计税方法

按次计税:

①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1-30%)=(每次收入额-800)×20%×(1-30%)

②每次收入额在4000元以上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1-30%)=每次收入额×(1-20%)×20%×(1-30%)

例题:甲、乙二人合著一本书,共获得稿酬9000元,其中甲分得6000元,乙分得3000元。计算甲、乙二人各自应纳的个人所得税。

(1)甲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6000×(1-20%)×20%×(1-30%)=672(元)

(2)乙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3000-800)×20%×(1-30%)=308(元)

(4)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的计税方法

按年征收,按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征税。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全年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以及准予扣除的税金-规定的费用减除标准)×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5)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的计税方法

按年征收,按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征税。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额=个人承包、承租经营收入总额-每月费用扣除标准×实际承包或承租月数

(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的计税方法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适用税率(20%)

例题:(2008年)王某持有某上市公司的股票10000股,该上市公司2007年度的利润方案为每10股送3股,并于2008年6月份实施,该股票的面值为每股1元。上市公司应扣缴王某的个人所得税()。

A.300元

B.600元

C.1500元

D.3000元

【答案】A

【解析】对个人投资者从上市公司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自2005年6月13日起暂减按50%计入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依照现行税法规定计征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10000÷10×3×1×20%×50%=300(元)

(7)财产转让所得的计税方法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财产原值-合理税费

例题:某个人2010年5月转让给某冷饮店炒冰机一台,取得转让收入6000元,此台炒冰机购进时的原价为4500元,转让时支付有关税费200元。计算该纳税人应纳的个人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6000-4500-200=1300(元)应纳税额=1300×20%=260(元)

(8)财产租赁所得的计税方法

准予扣除费用:

营业税=租金收入×5%(个人出租住房3%)

城建税=营业税×7%

教育费附加=营业税×3%

房产税=租金收入×12%(个人出租住房4%)

各种手续费

例题:某个人出租旧房一栋,每月取得租金3000元,缴纳各项税金及附加165元,2010年10月发生修缮费用2000元,计算该纳税人当月应纳的个人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3000-165-800-800=1235(元)应纳税额=1235×10%=123.50(元)

(9)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计税方法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适用税率

陈某在参加商场的有奖销售过程中,中奖所得共计价值20000元。陈某领奖时告知商场,从中奖收入中拿出4000元通过教育部门向某希望小学捐赠。按照规定,计算商场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后,陈某实际可得中奖金额。

【答案】(1)根据税法有关规定,陈某的捐赠额可以全部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因为4000÷20000=20%,小于捐赠扣除比例30%)。

(2)应纳税所得额=偶然所得-捐赠额=20000-4000=16000(元)

(3)应纳税额(即商场代扣税款)应纳税所和额×适用税率=16000×20%=3200(元)

(4)陈某实际可得金额=20000-4000-3200=12800(元)

3、相关规定:

(一)免税规定

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下列各项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

1、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

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2、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3、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

4、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5、保险赔款;

6、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

7、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

8、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

9、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10、见义勇为奖金---乡镇以上政府或县以上政府批准设立的基金

11、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

12、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

(二)减税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批准可以减征个人所得税:

1、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的所得;

2、因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

3、其他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减税的。

上述减税项目的减征幅度和期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三)暂免征税

1、外籍个人以非现金形式或实报实销形式取得的住房补贴、伙食补贴、搬迁费、洗衣费;

2、外籍个人按合理标准取得的境内外出差补贴;

3、外籍个人取得的探亲费、语言训练费、子女教育费等;

4、个人举报、协查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而获得的奖金;

5、个人办理代扣代缴税款手续按规定取得的手续费;

6、个人转让自用达5年以上并且是唯一的家庭居住用房取得的所得;

7、达到离休退休年龄确因工作需要而适当延长离退休年龄的高级专家在此期间的工资、薪金所得视为

离退休工资免税;

8、外籍个人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

9、外籍专家取得工资、薪金所得;

外籍专家包括:世界银行直接派往我国工作的专家;联合国组织直接派往我国工作的专家;为联合国援助项目来华工作的专家;援助国派往我国专为该国无偿无偿援助项目工作的专家;来华工作2年以内的文教专家其工资薪金由该国负担的等

练习题

某高校教师李某月取得如下收入:

①工资收入4500元;

②稿酬收入3000元;

③股息收入2000元;

④国债利息500元;

⑤讲学收入2500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教师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答案:①工资应纳个人所得税额

= (4500-3500)×3%=30元

②稿酬收入应纳个人所得税

= (3000-800)×20%×(1-30%)=308元

③股息收入应纳个人所得税

=2000×20%=400元

④国债利息免征个人所得税

⑤讲学收入应纳个人所得税

= (2500-800)×20%=340元

⑥应纳个人所得税总额=1078元

备注1: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随着企业间人才争夺战的愈演愈烈,工资和薪酬已演变成2个不同的概念:在现代企业的分配制度中,对人力资源(企业中任何一名员工)实行的是工资制,对人力资本(企业中的技术创新者和职业经理人)实行的是薪酬制。前者是由人事部门决定的,后者则是由董事会直接决定的。工资是人力资源作为劳动而享受的回报,而薪酬是人力资本作为资本享受的回报。

备注2:所谓“双薪制”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其他单位按照规定程序向个人多发放一个月工资的形

式,俗称“第13个月工资”, 实际上就是单位对员工全年的一种奖励。

最新个人所得税教案

个人所得税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 1、、工资、薪金所得;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4、劳务报酬所得; 5、稿酬所得;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 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8、财产租赁所得; 9、财产转让所得; 10、偶然所得; 11、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应分项计算 应纳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应分项计算 第一步:计算每项收入的应纳税所得额 第二步:计算每项收入的应纳个人所得税额 应纳个人所得税额=每项收入的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一)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一般情况计算两步:

1、计算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每月应计税收入额-扣除项目 -2000-2800 2、计算工资、薪金应纳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九级) (一)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计算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应注意: 1、工资、薪金所得每月应计税收入额 包括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其他与受雇或任职有关的所得。 (一)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2、可扣除的项目包括: (1)独生子女补贴; (2)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未纳入基本工资总额的补贴、津贴差额和家属成员的副食品补贴; (3)托儿补助费; (4)差旅费津贴、按实际误餐次数和标准领取的误餐补助。 (一)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5)单位为个人缴付和个人缴付的规定标准内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从纳税义务人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超标准的应加上 例1工资 A2009年5月取得工资薪金总额为12000;应扣除个人负担的公积金为2400元,扣除养老保险800元,总额中包括实际误餐次数计算发放的误餐补贴共计900元.该省规定公积金扣除比例最高为10%。应纳个人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12000-1200-800-900+800-2000=7900 例2工资 2009年5月取得工资薪金总额为12000;企业扣除个人负担的公积金为1200元,扣除养老保险800元,总额中包括按天计算发放的误餐补贴共

个人所得税教学设计

个人所得税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09-11-25 17:55:29 《个人所得税》教学设计 所用教材、版本:《财政与税务基础(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蔡少优主编 一、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理解个人所得税的含义、纳税人、征税对象及税率,掌握个人所得税中偶然所得的计税方法。 2、技能目标:能判断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对生活中的各种偶然所得情形知道该不该纳税,应纳多少税。 3、情感目标:激发对个人所得税的学习兴趣;通过案例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和特点分析:个人所得税是税务基础部分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个人所得税概述和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教材从中等财经类职业教育的实际出发,本着“懂原理、会应用”的原则,设计了案例分析、课堂练习、自测题和一些扩展的知识点,将抽象的理论附着生动的载体,实用性较强,密切联系实际,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个人所得税全部内容计划用4课时。本节课教学内容包括个人所得税的概念、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和偶然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其中纳税人及偶然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这两部分内容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因为个人所得税的概念浅显易懂,不需深入讲解,而征税对象和税率这两部分的内容不适合单独学习,把每一种征税对象和与它对应的税率及计算方法放在一起学习,内容会显得生动些。本节课只讲一种征税对象,所以征税对象和税率不是本节课的重点。 三、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特点 (1)在此之前,学生对个人所得税都有所了解,但主要集中于工资薪酬的所得税,对其他所得税知道一点,却不知道如何纳税。所以偶然所得的计税方法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知识。(2)由于税务课程既不属于高考科目,也不属于考证科目,所以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 (3)该年龄段的学生开始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追求新颖活泼的内容。所以要求教学方法多样化,并且不能拘泥于形式。 2、对策及学法研究:针对学生的特点,首先我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引进了生本教育的理念,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把所学的知识视作认识和研究的对象;其次,在教学手段上设计多样化,将教师讲解与FLASH动画播放相结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学习让学生理清思路;最后,设计了任务拓展环节,让学生在学习新内容后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对新内容进行理解消化。 3、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不难,密切联系实际,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也相对感兴趣。但是,如果学生在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的情况下直接看教材,会感觉无从下手。于是,在课堂上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引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与创新的能力便成为本节课的设计难点。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分别采用提问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新知识点的学习主要采用演示讲解法和提问法,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实现师生互动,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对于新内容的拓展和引申部分首先采取任务驱动法,让学生独立

个税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科目:《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课题:工资薪金所得的个税的计算 教学目标:1、掌握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2 、了解工资薪金的概念与征收范围 重点难点: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1、个人所得税概念。 2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3 、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 【新课讲授】第三节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一、工资、薪金所得的概念: 1、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 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不属于工资、薪金性质的补贴、津贴,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的项目包括: (1)独生子女补贴; (2)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未纳入基本工资总额的补贴、津贴差额和家属成员的副食补贴; (3)托儿补助费; (4)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 ★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一一按月计征 二、应纳个人所得额税的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二月工薪收入总额一3500元/4800元一三险一金 应纳所得税=月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级距税率-速算扣除数 工资、薪金适用的税率及速算扣除数表 级数含税级距税率 (%) 速算扣除数 1不超过1500元的30 2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10105 3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20555 4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251005 5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302755 6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355505

7超过80,000元的部分4513505、举例例1:某大学教授月应发工资4800元,5 月份交纳社会统筹的养老保险128 元, 失业保险16元,医疗保险120元, 单位代扣水电费200元, 该教授本月应纳的个人所得税为多少? 计算:应纳个人所得税=(4800—3500—128—16—120) *3%=31.08(元) 例2:某公司职员朱先生2011年12月14日取得工资、薪金所得4500元,当月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30000元。计算宋先生12 月份应纳个人所得税。 应纳个人所得税=(4500-2000 )X 15%-125=250 例3:某单位财务总监年薪200000 元,每月发放5000元,年底一次性发放140000 元。 ①年薪每月计算所得税=( 5000—3500) X 3%=45 ②一年共计所得税=45 X 12=540 ③一次性奖金应交个人所得税=140000 X 25%—1005=33995 ④全年共应交个人所得税=33995+540=34535 课堂练习】《法规练习题6》第4、5 题 (学生上黑板写出答案,教师讲评) 课堂小结】1 、工资薪金所得的概念及界定2、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课后作业】《法规练习题6》

第 十 章 所得税法律制度(答案解析)

第十章所得税法律制度(答案解析)打印本页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适用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的是()。 A.国有企业 B.合伙企业 C.个人独资企业 D.外商投资企业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企业或者组织,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不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等。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适用《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外商投资企业适用《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 2.根据《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准予从收入总额中直接扣除的是()。 A.无形资产开发未形成资产的部分 B.各项税收滞纳金 C.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 D.资本性支出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根据《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资本性支出,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各项税收滞纳金、罚金和罚款,存货跌价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长期投资跌价准备金、风险准备金等均不得在税前扣除。 3. 纳税人根据生产经营需要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一台,发生融资租赁费25万元,则()。 A.该租金可根据收益时间,均匀扣除 B.该租金在融资租赁当年各月平均扣除 C.该租金不得扣除,但该资产可按规定提取折旧费用 D.该租金不得扣除,该资产也不得计提折旧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纳税人以经营租赁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其租金可根据收益时间,均匀扣除;纳税人以融资租赁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其租金支出不得扣除,但可按规定提取折旧费用。 4.目前,我国企业所得税实行的税率是()。 A.比例税率 B.超额累进税率

10财政学(第十章)--税收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第十章税收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税收制度及其历史演变 第二节税制改革理论简介 第三节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实践和趋势 第四节我国税制的历史演进和税制改革 第一节税收制度及其历史演变 税收制度概述 税收制度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来理解。 (1)税收制度是国家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 (2)税收制度是国家按一定的政策原则组成的税收体系。其核心是主体税种的选择和各税种的搭配问题。 本章乃至本书提及的税收制度,主要指的是第二种含义。 3税收制度总是由具体的税种组成的,但组成的方法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关于税收制度的组成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理论主张: (1)单一税制论,即认为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应由一个税类或少数几个税种构成。如单一的所得税、单一的消费税等。 (2)复合税制论,即认为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必须由多种税类的多个税种组成,通过多种税的互相配合和相辅相成组成一个完整的税收体系。 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是复合税制。 税收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 税收制度的发展是指构成税制的各个税种的演变和主体税种的交替的历史过程。

1.各国各时期开征的税种可以归纳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直接税早期的直接税是十分粗陋的。 对人课征的税种,有人头税、灶税、户税等,如“口赋”、“算赋”、“更赋”等。 对物课征的税种,有土地税、房屋税、车马税等,如“田赋”、“马口钱”、“间架税”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变迁,特别是随着社会产品的占有形式和分配形式的变化,直接税演变为现代的直接税。如对人课税,有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对物课税,有财产税、遗产税、赠与税等。 间接税最早的间接税也是很简单的。 早期的间接税,如中国古代的“关市之赋”、盐税、茶税、渔税。西方的市场税、入市税等。 现代的间接税,如销售税(营业税)、产品税、消费税、增值税等。 2.主体税种的变化 xx的直接税阶段 近代以商品课税为主体的阶段 现代直接税(所得税和财产税)阶段 3.所得税制度的确立 xx 1799年,英法战争,为应付军费急需,首次开征所得税(与后来的所得税有所不同);1802年随战争停止而停征; 1803年因战争复发又开征,战争结束又废止;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教学设计说课稿)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教学设计说课稿 2018年8月3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此次修订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开启了个税领域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新税制,拉开了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序幕,由于此次改革增加了6项专项附加扣除的新举措,将关系到中国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也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讨论的焦点,同时也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涉税课程学习中应该掌握的重点。 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进《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来介绍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 首先是教学分析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模块来自《税费计算与申报》课程,该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会计专业学生岗位必备技能;而本模块选自课程项目五个人所得税涉税业务处理的综合所得税务处理部分。 课程选用了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该教材充分体现了信息化

特点,书中二维码即扫即学,配以资源丰富的在线开放课程学习平台,满足了老师和学生对课程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针对会计专业高职教育和大学生的现状,日常专业教育均是以企业经营业务为主开展教学安排,学生对社会个人各种收入的来源和分类了解相对缺失,但是,现在的大学生对电子产品和信息化等事务非常敏感及众多软件、硬件和技术的普及也为本课程开展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先决的条件。 由此,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介入下,根据企业实际岗位的要求和高职教育的特点,我们制定了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职业素养目标。 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显示了课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凸显针对性。 第二部分是教学策略 首先介绍一下本模块的教学设计思路,在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下,以“我为父母算次税”为教学总任务,运用合作探究和参与体验的教学方法,结合任务驱动和信息化的教学手段,真正实现“查问思做”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综合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和职业文化内涵。

世界各国实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00.电子教案

世界各国实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大体上可分为三种基本模式: (一分类所得税制 (二综合所得税制 (三分类综合所得税制 所得税的利与弊 分类综合所得税制最能体现税收的公平原则,因为它既实行差别课税,又采用累进税率全面课征,综合了前两种税制的优点,得以实行从源扣缴、防止漏税,全部所得 符合量能负担的要求。因此,分类又要合并申报,等于对所得的课税加上了“双保险”, 综合所得税制是一种适用性较强的所得税类型。 综合所得税制的优点表现在:税基较宽,能够反映纳税人的综合负担能力;考虑到个人经济情况和家庭负担等,给予纳税人一定的减免照顾;就其总的净所得采取累进税率,这又可以达到调节纳税人所得税负担的目的,实现一定程度上的纵向再分配。 但这种税制的课征手续较繁,征收费用较多,且容易出现偷漏税,要求纳税人有较高的纳税意识、较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和先进的税收管理制度。 分类所得税制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可以借助差别税率对不同性质的所得区别对待,以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其二,可以广泛地采用源泉课税法,课征简便,节省征收费用。然而,这种税收制度不能按纳税人全面的、真正的纳税能力征税,不能真正体现合理负担的原则。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人收入来源的渠道和形式呈多样化的趋势,这对所得的分类分项无疑会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分类所得税制并不是一种理想的税制模式。当今世界纯粹采用这种税收制度的国家并不多。 美国的税制特点 ?1、个人和公司所得税为主体。它们占了政府全部收入(包括来自社会保险税收入的

42%,而在联邦总收入中占55%。 2、社会保险税处于重要地位。这种税目前在美国已经跃居联邦收入的第二 位。 3.税收制度的联邦制属性。国家和州政府拥有独立的征税权,同时地方政府 从州政府中获得它们的征税权。在这三个政府层次上有一部分税源是重复的,特别是在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但是其税收结构显著不同,各有其主体税种。 ?4、税务管理及税务审计制度比较严格。 英国税制特点 ?(一直接税为主,间接税为辅 英国税制由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资本利得税、石油税、资本转移税、印 花税、土地开发税,以及增值税、关税、消费税等组成。所得税在其中占据了主导 地位,占全部税收收入的60%以上。1991年包括所得税在内的直接税收入占全部税收总额的67.3%。 间接税在英国税制中处于辅助地位,其在全部税收收入中所占比重较低。1991年,英国间接税收入占当年全部税收总额的32.7%,低于直接税所占的比重。 (二税收收入和权限高度集中 英国是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国家,税收收入和权限高度集中于中央。英国税收分 为国税和地方税。国税由中央政府掌握,占全国税收收入的90%左右,是中央财政最主要的来源。地方税由地方政府负责,占全国税收收入的10%左右,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但不是主要来源。构成地方财政主要财源的是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补 助。

个税计算教学设计

个税计算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教学设计 科目:《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课题:工资薪金所得的个税的计算 教学目标:1、掌握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2、了解工资薪金的概念与征收范围 重点难点: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个人所得税概念。 2、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3、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 【新课讲授】第三节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一、工资、薪金所得的概念: 1、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 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不属于工资、薪金性质的补贴、津贴,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的项目包括: (1)独生子女补贴; (2)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未纳入基本工资总额的补贴、津贴差额和家属成员的副食补贴; (3)托儿补助费; (4)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 ★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按月计征 二、应纳个人所得额税的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月工薪收入总额—3500元/4800元—三险一金 应纳所得税=月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级距税率-速算扣除数 2

三、举例 例1:某大学教授月应发工资4800元,5月份交纳社会统筹的养老保险128元,失业保险16元,医疗保险120元,单位代扣水电费200元,该教授本月应纳的个人所得税为多少? 计算:应纳个人所得税=(4800—3500—128—16—120)*3%=31.08(元) 例2:某公司职员朱先生2011年12月14日取得工资、薪金所得4500元,当月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30000元。计算宋先生12月份应纳个人所得税。 应纳个人所得税=(4500-2000)×15%-125=250 例3:某单位财务总监年薪200000元,每月发放5000元,年底一次性发放140000元。 ①年薪每月计算所得税=(5000—3500)×3%=45 ②一年共计所得税=45 ×12=540 ③一次性奖金应交个人所得税=140000 ×25%—1005=33995 ④全年共应交个人所得税=33995+540=34535 【课堂练习】《法规练习题6》第4、5题 (学生上黑板写出答案,教师讲评) 【课堂小结】 1、工资薪金所得的概念及界定 2、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课后作业】《法规练习题6》 3

个人所得税教学案

五、个人所得税 【学习要求与目的】 1.了解个人所得税法概述、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率等基本征收制度 2.掌握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 3.掌握个人所得税的基本计算 【学习重点】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基本计算 【学习难点】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授课班级】2011秋会计电算化班 【授课人】张士杰 引言:我们已经学习了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明确了纳税人、税率及如何计算。今天我们来学习个人所得税。同学们!想一想:你都知道哪些个人收入方面的所得 引出今天讲的题目——个人所得税 (一)个人所得税的概念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即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 征税对象不仅包括个人,还包括具有自然人性质的企业。 (二)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 (三)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和税率 1.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 (1)工资、薪金所得;(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4)劳务报酬所得; (5)稿酬所得;(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8)财产租赁所得;(9)财产转让所得;(10)偶然所得; (11)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2.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相结合的税率体系。所得项目不同,规定不同。详见课本P182-183 (四)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重点介绍: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 1.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第十章 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1.张先生系某市一公司职员(中国公民),2006年1~6月收入情况如下: (1)每月取得工资收入3000元。 (2)1月份取得上年一次性奖金48000元(上年每月工资2600元)。 (3)3月份取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50000元。 (4)4月份取得从上市公司分配的股息、红利所得20000元。 (5)每月取得出租居民住房租金收入5000元(按市场价出租,当期未发生修缮费用)。 根据上述资料,按下列序号计算有关纳税事项,每问需计算出合计数: (1)计算1~6月工资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2)计算奖金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3)计算特许权使用费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4)计算股息、红利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5)计算1~6月租金收入应缴纳的营业税。 (6)计算1~6月租金收入应缴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 (7)计算1~6月租金收入应缴纳的教育费附加。 (8)计算1~6月租金收入应缴纳的房产税。 (9)计算1~6月租金收入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答案]: (1)1~6月工资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3000-1600)×10%-25〕×6=690(万元) (2)奖金适用税率=48000÷12=4000(元),适用税率是15%,速算扣除数是125元。 奖金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48000×15%-125=7075(元) 提示:上年月工资超过1600元,奖金单独计算应纳个人所得税额。 (3)特许权使用费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50000×(1-20%)×20%=8000(元) (4)股息、红利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20000×50%×20%=2000(元) 提示:从上市公司取得的股息、红利,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5)1~6月租金收入应缴纳的营业税=5000×3%×6=900(元) 提示:按市场价格出租的居民住房,营业税减按3%征收。 (6)1~6月租金收入应缴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900×7%=63(元) (7)1~6月租金收入应缴纳的教育费附加=900×3%=27(元) (8)1~6月租金收入应缴纳的房产税=5000×4%×6=1200(元) (9)1~6月租金收入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5000-5000×3%×(1+7%+3%)-5000×4%]×(1-20%)×10%×6=2224.8(元) 2. 俊平税务师事务所于2000年4月1日接受居民李某的委托,代理审查其3月份应纳的个人所得税。税务代理人对李某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了审核,确认李某3月份取得以下几笔收入: 1 李某于1999年10月发表一部长篇小说,获得稿酬10000元(已纳个人所得税),因该小说畅销,本月又加印该小说取得稿酬2000元。并且,该小说在本月获得国家级文学奖,取得奖金5000元。 2 李某在本月将一篇短篇小说文稿竞价拍卖,取得收入30000元。 3 李某于本月初将其位于市中心的自有两间120平方米的门面房,出租给陈某经营服装。协议规定,租期一年,年租金96000元,本月取得租金收入8000元。另外,本月支付该出租房屋发生的修缮费用500元,取得普通发票;当月允许扣除的税费合计1496元均已缴纳,并取得税票。

电子教案《税费计算与申报实训(第三版_梁伟样)》习题答案情境六:个人所得税计算与申报实训答案

情境七:个人所得税计算与申报 参考答案 第二部分职业判断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B 3. A 4. C 5. B 6. A 7. C 8. C 9. C 10. A 11. B 12.A 13.B 14.B 15.B 16.B 17.D 18.B 19.C 20.C 21.D 二、多项选择题 1. AB 2. ABCD 3. ACD 4. ABCD 5. CD 6. AC 7. ABC 8. ABC 9. ACD 10. AD 11. AB 12. AB 13. BD 14.ABD 15.BC 16.BD 17.BC 18.ABD 19.ABC 20.BD 21.ABCD 三、判断题 1.× 2. × 3.× 4.√ 5. × 6. × 7. × 8.× 9.√ 10.×11. √ 12.× 13.× 14.× 15.× 16.×17.√18 √19.√20.×21.×22.×23.×24.×25.√26.√ 四、计算题 1. 工资每月应纳个人所得税=(6500-3500)×10%-105=195元 工资薪金全年应纳个人所得税=195×12=2340元 专利技术应纳个人所得税=20000×(1-20%)×20%=3200元 已在A国缴纳5000元,超过3200元,此项收入不需要在国内补缴个人所得税。 股息收入应纳个人所得税=4000×20%=800元 已在B国纳税600元,此项收入需在国内补缴个人所得税200元 所以,该公民需要在国内缴纳个人所得税2340+200=2540元 2. 工资薪金应纳个人所得税=(4000-3500)×3%=15元 因为20000÷12=1666.67元,故年终奖金适用10%的税率和105元的速算扣除数年终奖金应纳个人所得税=20000×10%-105=1895元 劳务报酬应纳个人所得税=25000×(1-20%)×20%=4000元 3. 因为80000÷12=6666.67元,故该经理年薪适用20%的个人所得税和555的速算扣除数 又因为该经理月基本工资3000元,距离费用扣除标准尚有500元差额,故:该经理应缴纳个人所得税=(80000-500)×20%-555=15345元 4.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教案

公开课 学科: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授课班级:中二(5)班 课题: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一)地点:中二(5)班 授课教师:时间:2017年5月27日 指导老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并识记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掌握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确定。 能力目标:能正确计算应纳个人所得税额,培养动手计算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认真参与、积极交流、主动学习的能力;强化爱国,守法意识和爱岗敬业、依法纳税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工资、薪金所得,稿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偶然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教学难点:工资、薪金所得,稿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偶然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使用多媒体PPT教学讲授法、归纳总结法、比较法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小张2011年11月取得薪金3000元,那他要交税吗?2012年11月,由于小张表现好,工资涨到6000元,那他要交税吗?交多少税? 讲授新课 一个人所得税税率——超额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相结合 (1)工资、薪金所得,适用3%-45%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 补充: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及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 (3)稿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故实际税率为14% ; (4)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实行加成征收; (5)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 2008年3月1日,个人出租住房减按10%的税率征收。 二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1.工资、薪金所得——按月 (1)费用扣除: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 (2)公式: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每月收入额-3500元)×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计算题】小张2012年11月取得薪金6000元,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税额。(全月应纳税所得额1500元以下的税率3%;超过1500元不超过4500元的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105) 应纳税所得额:6000-3500=2500(元)。 可以用两种方法计算应纳所得税额。 第一种方法是按照速算扣除数简易计算法计算: 2500×10%-105(速算扣除数)=145(元)。 第二种方法是按照超额累进税率定义分解计算: 1500×3%+(2500-1500)×10%=45+100=145(元)。 2.劳务报酬所得——按次 公式: 每次收入≤4000元: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800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 每次收入>4000元: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1-20%)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 【计算题】某歌星在中国境内的一场演出中,出场费为10 000元,计算其应纳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10 000×(1-20%)=8000(元) 应纳税额=8000×20%=1600(元) 3.稿酬所得——按次 每次收入≤4000元: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800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1-30%) 每次收入>4000元: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1-20%)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1-30%) 【计算题】王某出版《国际经济法教程》一书,获稿酬8 000元,问王某应缴多少个人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8 000×(1-20%)=6 400(元) 应纳税额=6 400×20%×(1-30%)=896(元) 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1500元部分 3 0 2 超过1500元至4500元部分10 105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部分20 555 4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部分2 5 1005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部分30 2755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部分35 5505 7 超过80000元部分45 13505

个人所得税教学案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五、个人所得税 【学习要求与目的】 1.了解个人所得税法概述、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率等基本征收制度 2.掌握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 3.掌握个人所得税的基本计算 【学习重点】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基本计算 【学习难点】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授课班级】2011秋会计电算化班 【授课人】张士杰 引言:我们已经学习了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明确了纳税人、税率及如何计算。今天我们来学习个人所得税。同学们!想一想:你都知道哪些个人收入方面的所得? 引出今天讲的题目——个人所得税 (一)个人所得税的概念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即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 征税对象不仅包括个人,还包括具有自然人性质的企业。 (二)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 (三)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和税率 1.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 (1)工资、薪金所得;(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讲课教案

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 (注意:会计证学员只掌握粉红字体部分) 一、劳务报酬所得与工资薪金所得的区别 工资、薪金所得是属于非独立个人劳务活动,即在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中任职、受雇而得到的报酬;劳务报酬所得则是个人独立从事各种技艺、提供各项劳务取得的报酬。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后者则不存在这种关系。 (一)工资、薪金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的前提是个人因任职、受雇取得的应税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的内容: 1、基本工资、工龄(司龄、军龄)工资、职务工资等; 2、各种补贴、津贴; 3、奖金、数月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等; 4、与任职受雇相关的其他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与被服务单位或个人未建立长期的劳动合同,没有稳定的、连续的劳动人事关系,而独立从事各种技艺提供劳务取得的所得。如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具体内容 1.设计。指按照客户的要求,代为制订工程、工艺等各类设计业务。 2.装潢。指接受委托,对物体进行装饰、修饰,使之美观或具有特定用途的作业。 3.安装。指导按照客户要求,对各种机器、设备的装配、安置以及与机器、设备相连的附属设施的装配和被安装机器设备的绝缘、防腐、保温、油漆等工程作业。 4.制图。指受托按实物或设想物体的形象,依体积、面积、距离等,用一定比例绘制成平面图、立体图、透视图等的业务。 5.化验。指受托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检验物质的成分和性质等业务。 6.测试。指利用仪器仪表或其他手段代客户对物品的性能和质量进行检测试验的业务。 7.医疗。指从事各种病情诊断、治疗等医护业务。 8.法律。指受托担任辩护律师、法律顾问,撰写辩护词、起诉书等法律文书的业务。 9.会计。指受托从事会计核算的业务。

税务规划第十章普遍性税收优惠政策

第十章普遍性税收优惠政策 第壹节企业所得税 壹、企业的下列收入为免税收入: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于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和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国债利息收入,是指企业持有国务院财政部门发行的国债取得的利息收入。 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是指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第(二)项(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和第(三)项(于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和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所称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不包括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且 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 文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 操作流程:纳税人自行计算减免税。 第二节营业税 壹、下列项目免征营业税: (壹)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残疾人福利机构提供的育养服务,婚姻介绍,殡葬服务; (二)残疾人员个人提供的劳务; (三)医院、诊所和其他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 (四)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劳务,学生勤工俭学提供的劳务; (五)纪念馆、博物馆、文化馆、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机构、美术馆、展览馆、书画院、图书馆举办文化活动的门票收入,宗教场所举办文化、宗教活动的门票收入; (六)境内保险机构为出口货物提供的保险产品。 条例第八条规定的部分免税项目的范围,限定如下: (壹)第壹款第(二)项所称残疾人员个人提供的劳务,是指残疾人员本人为社会提供的劳务。 (二)第壹款第(四)项所称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是指普通学校以及经地、市级之上人民政府或者同级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成立、国家承认其学员学历的各类学校。

个人所得税培训教案

个人所得税法 2006年教材本章变化内容: 1.自2006年1月1日起,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由原来的每月800元上调为1600元,附加扣除人员每月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为4800元。 2.个人从上市公司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暂减按50%计入个人应纳税所得额;证券投资基金从上市公司分配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在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时,也暂减按50%计入个人应纳税所得额。 3.纳税人取得不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问题 4.企业为职员支付各项免税之外的保险金,并入职员当期的工资收入缴纳个人所得税。 5.个人因购买和处置债权取得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 6.办理补充养老保险退保和提供担保个人所得税的征税方法 7.个人兼职和退休人员再任职取得收入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

8.企业利用资金为股东个人购买汽车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 9.个人股票期权所得征税方法 10.企业高管人员行使股票认购权所得征税方法 11.个人收回转让的股权征税方法 12.股权分置改革中非流通股股东通过对价方式向流通股股东支付的股份、现金等收入,暂免征收流通股股东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13.个人按规定标准取得的拆迁被补偿款,免征个人所得税 14.《个人所得税治理方法》(2005年7月) 第一节纳税义务人(熟悉) 税法规定,中国公民、个体工商业户以及在中国有所得的外籍人员(包括无国籍人员,下同)和港澳台同胞,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按照住宅和居住时刻两个标准,又划分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 一、居民纳税义务人

【例题】下列各项中,属于个人所得税居民纳税人的是()。 A.在中国境内无住宅,但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居住满 1 年的个人 B.在中国境内无住宅且不居住的个人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1《二章 函数 课题学习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优质课教案_1

研究性学习课题: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函数的定义、分段函数和数学建模的一般步骤. 通过案例分析,加强锻炼数学建模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案例分析,感受数学应用过程,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渗透德育教育,树立依法纳税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函数关系式. 难点:建立数学建模意识. 教学过程 情景设计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知的。世界之大,之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学无处不在,凡是出现‘量’的地方就少不了数学”。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和分段函数,它们到底有什么用呢?其实,理论来自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数学在当今社会各个领域均有着广泛的应用。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几个例子来体会数学是如何反作用于实践的。 讲授新课 投影2 资料:“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中国个人收入差距存在着不断扩大的趋势。为避免贫富差距过度悬殊,缓解分配不公,促进社会公平,国家于1980年9月1日开始实行个人所得税制。国家征收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税是分段计算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800元,2006年1月1日调整为1600元,2008年3月1日调整为2000元,2011年9月1日调整为3500元,每月总收入不超过起征点的,免征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超过起征点部分(称为全月应纳税所得额)须征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2011年9月1日后)

通过阅读材料,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是否全部月收入都要交税?若不是的话,那么月收入的哪部分应缴税?(2)所缴的税率是否固定不变?税率跟什么相关? (3)现有A、B、C三人月收入分别为2000,3000,4000元,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 (4)请写出个人全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额y(元)与收入额x(元)的函数表达式? (5)能否根据个人全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额y(元)与收入额x(元)的函数表达式,写出一个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帮助税务部门计算个人所得税呢?(6)如果某人某月缴纳个人所得税56元,那么他该月收入多少? (7)如果把个人全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额作为自变量,该月的收入额可以作为它的函数吗?如果可以,请写出函数表达式;如果不可以,请说明理由。(8)个人所得税调整有什么用? 师:大家首先阅读资料(课前先行下发),来了解一下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有关知识,并思考下列问题(问题见投影,每6人为一小组,可前后左右讨论)(学生阅读材料,并讨论,教师巡视,启发) 生1:根据材料,只有收入中超过起征点的部分须缴纳个人所得税,而不是全部收入。 师:这位同学看资料很仔细,理解也很准确,很好。从中可以发现只有收入超过了起征点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部分成为全月应纳所得额。下面请另一位同学回答第2个问题。 生2:所缴的税率是变化的。它随着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的增加而增加。 师:能不能举例说明,比如个人收入为1000,1500元,起征点为800元,应缴的税率各为多少? 生2:个人收入1000元,则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800=200元,税率为5%,应缴个人所得税为200×5%=10元;个人收入为1500元,则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为1500-800=700元,税率为10%,应缴个人所得税为700×10%=70元。 师:这位同学分析过程很详细,逻辑很清晰,很好。下面同学有不同意见吗? 生3:我认为,个人收入1500元时,应缴个人所得税不是70元,而是45元。 师:你是在怎么得出这个结果的? 生3:个人收入为1500元,则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为1500-800=700元,其中500元对应税率为5%,200元对应税率为10%,应缴个人所得税为500×5%+200×10%=45元。 师:你是怎样想到把700元分为500+200元的?

《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教案 优质课教案

《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教案讲授人:许昌工商管理学校张瑞 一、课题信息 单元学时1学时 授课班级12电2 上课地点教室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掌握工资薪金所得的范围 ②掌握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了解不征税项目。 ②复习超额累进税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目标 ①培养学生自觉纳税的意识; 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能力训练任务任务1.分组计算各个不同档次工资应纳税额。任务2.写出自己理想的工资,计算应纳税额。 参考资料 及教具 助理会计师考试用书《经济法》

二、教学设计 步骤教学内容教师方法教学手段学生活动时间(分钟) 1导入同学们, 你们父母 每个月的 工资是多 少?他们 要交个人 所得税 吗? 学生讨论 提问 启发 先让学生思 考,然后有教 师引出本节 内容 3分钟 2讲授讲授个人 所得范 围、不征 税收入、 计算公式 讲授 演示、图 片 认真听课,并 做记录 10分钟 3学生探究全额累进 和超额累 进的区别 自主学习思 考、引导 运用学生 自己的认 识来进行 独立与集中相 结合 5分钟 案例案例1.生活案例案例2.生活案例案例3.生活案例

4总结对学生的 讨论进行 总结 讲授,提 问 演示,讲 解 边总结边让 学生思考该 内容 5分钟 5.课堂练习(抢答)老师给出 例题,让 学生分别 计算、抢 答 学生讨论 演示、讲 解 学生计算5分钟 课堂小结提问、抢 答 提问回忆、抢答5分钟 思考题问题引出 下一节内 容 思考1分钟 教学反思本次课是个人所得税的重要内容,并且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非常容易引起学生兴趣。但是本部分超累累进税率不好理解,需要老师耐心解释,另外需要学生多多练习。 板书设计 工资、薪金所得应纳说额的计算 一.工资薪金界定二.不征税收入三.计税依据 1.一般规定 2.特殊情况四.应纳税额的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