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系列训练

高三作文系列训练
高三作文系列训练

高三作文系列训练

话题作文以其形式开放、体裁自由、内涵丰富等特点,颇受命题组专家的青睐,已成为近几年高考作文的主要形式。尤其是“三自(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自主立意)”方针的出台,使考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长处。既可以写传统的议论文,也可以写小说、讲故事、编寓言,阐述对生活的真知灼见,抒发自己内心涌动的情感,形式自由,内容多样。但考生对于这种“自由”(文体自定)的理解容易产生偏差,于是近几年高考中文体特征不明,思路散漫,内容单薄的文章不时可见。

“文体自定”不是不讲求文体,而是要求考生选择适合立意为文,而且自己比较擅长的某一种文体进行写作。虽多了选择的自由,但任何文章都是以特定的文体形式存在的,各种文体都有其相对应的写作要求,考生在写作时就要遵循其中的“潜规则”。比如,打算写议论文,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统摄全文,说理要透彻,主要运用议论这一表达方式;若想写记叙文,则要有“人”或“事”,语言简洁,叙述生动,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主要运用记叙、描写的方式等。因而“文体自定”不等于“无文体”。我们要杜绝满纸飘摇、玄虚无序,无“人”无“事”,无“论”无“议”的“四不像”文章的出现,在平时的教学中切切实实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写什么就得“像什么”,就得“是什么”。

我们用三次训练来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依次是记叙文篇、议论文篇和散文篇。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文章样式,如戏剧、人物采访、书信、病历等等,缺乏普遍意义,就不再专门训练了。

高三作文训练一:切实强化话题作文的文体意识——记叙文篇

知识例话

以话题记叙文为例,考生从小学就开始写话、写日记、写作文,写到高中,记叙文是最熟悉不过的文体了。但令人困惑的是:许多学生的记叙文写得连初中水平都没了。究其原因,恐怕很大程度在于,这些学生并没有意识到高中记叙文和初中记叙文的区别,什么才是高中记叙文的水准,也未曾为跨上这一档次而真正扎扎实实地努力。什么样的记叙文才算有水准?说来标准也多,在这里,且不说选材典型、组材有方、多种表达方式灵活运用,就笔者进行作文指导的体会,谈几点拙见。

第一,“以理服人”。说白了,就是文章要“有思想”“有深度”。虽说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但高中记叙文要想真正把一个人写活了,把一件事写生动了,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平铺直叙,是远远不够的。“文以载道”,任何文体的文章失去了一定思想的依托,所写之人或事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思想”就是“立意”,和议论文不同的是,议论文可以直接亮出观点,但记叙文只有用形象说话,只有把立意内化为“人”或“事”,因而,写作时应当让事件载着自己对生活的关注、认识与思考,展示自身思想成长、升华的过程,并且用恰当的抒情、议论表现出来。有了立意,下一步就是选材。虽说记叙文写作的关键在于选材,但在多数学生生活面毕竟很窄的情况下,只强调选材的典型性还不能解决问题,还应当让他们学会“挖掘”,学会从日常小事中挖掘出新意、深意来。其实,事无巨细,只要懂得去开掘,哪怕是最寻常的事,也可以表现出自己富于个性的感悟来,也能给人许多回味与启迪。有时甚至仅是微小的细节,也可以挖出有价值的主题来,使文章因为“有思想”、有深度而登上新的台阶。若写作时不会往深处挖一挖,即使有好的素材也会写得俗之又俗的。每每读优秀作文,都不难发现,大凡成功之作,其实都是小作者生活积淀中形成的独到见解的抒写载体,或是对自己参透的人生哲理的具体诠释。请看以下几例记叙文中的点旨之句:

1、坚韧是什么?坚韧就是不埋怨命运的坎坷多舛,不叹恨生活的无情磨难,坚韧就是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坚韧就是突破,就是追求,就是创造,就是希望。

2、人生又何不似这茶?一次又一次地被沸水冲起来,水凉后又跌落杯底,这样浮了又沉,沉了又浮,直到最后仍然散发着生命的脉脉清香。若是害怕沸水烫碎了心,烫失了生命,那么清香也会随风逝去……生命便应该像茶一样从容,不为成功沾沾自喜,更不会因遭受挫折而担惊受怕,用最坦然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倾轧,绝不放大痛苦,夸大挫折。

3、我一直感叹生活于我只是严酷的沙漠,现在才知道,那是因为我心里没有绿洲。

读到这样的文章,犹如与小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一同品味生活,感悟人生,挑战命运,产生心有灵犀的共鸣。而这一点,恰恰是大多初中生无法企及的。高中学生就应该这样,发挥自己生活阅历相对丰富、知识积淀相对深厚,感悟能力较强的优势,有意识地从事件中提升出一些带哲理意味的思想,让它成为记叙文的灵魂而闪耀光彩。

第二,“以情感人”。这是高中记叙文的要旨。高中记叙文应该在字里行间蕴含丰富的情感。要根据命题要求写出自己熟知的真人、真事,不能只是用“笔”去写,而应该用“心”去写,用自己的动情去打动别人,感染别人,把读者牵引到自己创设的特定氛围之中,与自己同喜同悲,同乐同愁。只有自己十分熟识的人、事、景、物,只有自己动了真情的感受,才能在下笔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产生感人的力量。若置自己熟识的于不顾,而去冥思苦想那些“新奇”素材,编造“感人”的故事,势必会弄巧成拙,吃力不讨好。当然,并不排斥符合生活真实的某些细节的加工虚构。基于文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道理,高中记叙文应当可以适当虚构,也许是生活中的一个片断、一个镜头、一句对话、瞬间情景,却可以加以想象,扩充成丰富而完整的事件;也许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却可以放到自我的生活中去抒写;也许是不同的人经历的事,却可以综合到一个人身上来表现。只要是不违背生活去瞎编乱造,只要是具备生活的真实,把存在的、可能的、甚至希望存在的现实写出来,未尝不是对生活有深刻认识与思考的体现,未尝不是具有想象力、创造力的体现,未尝不是语文功底深厚的体现。如此,高中记叙文的事件会更有典型意义,形象会更丰富,内容会更充实,主题也将更有现实意义。

第三,“以新动人”。记叙文的“新”,是在技法上做一些努力。尽量避开大家都有可能涉及的人或事,对一些自己非常欣赏的而又会给人“雷同化”印象的取材点,可从结果上或内容上改头换面,给人“推陈出新”“会拿来”“懂借鉴”的印象。例如,同样是记叙一件事,许多人囿于思维定势,按时间顺序来写,而如果你能来个倒叙,或者先写中间,在写两头,不更好么?又如,褒扬一个人,大家都从正面写某个人的优秀品质,先进事迹,你可否来个曲径通幽,来个欲扬先抑,或明贬实褒,或对比衬托,以自己的不足或错误来反衬对方的高尚?“新”,还可以体现在意境、语言、人称的运用、表现手法的巧用等。

高中记叙文若做到以上三点俱佳,加上适时运用个性化的语言、细腻的心理、生动的细节、传神的表情等描写手法,就算到了“火候”了,这样的文章也一定会成为同龄人中的上乘之作。

话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在回顾自己走过的成功之路时,谈到他在师范毕业时和父亲的一次交谈。他问父亲:“我应该怎么办?是当教师还是成为歌唱家?”父亲这样回答他:“如果你同时坐两把椅子,你只能跌到两把椅子之间的地上,在生活中,你应该选定一把椅子。”帕瓦罗蒂听从父亲的劝告,毅然选择了唱歌,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闻名全球的歌唱家。

确实,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在人生的关键路口,我们应选定一把椅子,否则,精力分散,我们最终只能在一事无成的悔恨中慨叹。请以“选择一把椅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记叙文④800字左右

写作提示

话题中的“选择”与2002年高考题的“选择”在立意、拟题、角度方面的范围略有不同:后者是在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时,利人与利己、生与死之间的选择;前者则是个人在生存与精神追求、职业与事业、自贱与自尊等之间的选择。

高三作文训练二:切实强化话题作文的文体意识——议论文篇

知识例话

一、存在问题

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主要运用事实材料、逻辑推理来阐发作者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

议论文是现实生活中应用最广泛,考场最常见的一种文体,也是几种常见文体中写作难度最大的一种,之所以难写,是因为它对逻辑思维的要求很高。

而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是:

(1)文体意识不明确,议论性不强.

(2)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用例古板、勉强,甚至不堪用而用之;至于理论的阐述更是无力展开。

(3)在论证的过程中就是论点加上二三个事例,像小孩玩积木一样简单堆砌起来,缺乏必要的议论。这种观点加材料,根本就无法把两者联系起来进行必要的分析说理。

(4)不能很好地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容易产生思维偏向,常前后脱节,顾左右而言他。

考察学生议论文写作的思维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在平时写作或考场作文中所存在的问题症结何在。

其一,材料奇缺,信息库储存的信息少得可怜。在写议论文的时候,正面论证总喜欢援引司马迁、陈景润、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的事例,一旦要用反例,又津津乐道于方仲永的幼年、牛顿的晚年。究其原因,就是信息库缺乏写作议论文的必需的材料,事实的或理论的。这无形之中陷入了提取信息捉襟见肘的窘境,其结果轻则用例古板,重则知其不堪用而用之,以致材料不能为观点服务。

其二,论证无力,信息的组合缺少分析的链条。遗憾的是学生的议论文往往观点加材料(事实),缺少分析的链条,因而论证显得干瘪无力。

其三,转移论题,不具备对组合加工的结果进行正确评价的能力。当他们在对组合加工的结果进行评价、取舍的时候,无法淘汰无效思路,而误把它当作正确的设想加以肯定。这样,学生津津乐道于离谱的话题而不自觉,便也不足为怪了。

二、应对措施

对症下药,事半功倍。在议论文写作教学过程中,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是迅速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帮助学生建设信息仓库,以解除“无米之炊”的苦恼。秦牧说,写文章“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作起来比较容易”。然而,建设信息仓库却是一项看似平常实则非凡而艰巨的工程,只有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积腋成裘,才可能真正建成。

(二)教给学生分析说理的方法,弥补“机械组合”的缺陷。学生写议论文只是“论点加例子”,与不懂得如何对例子进行必要的分析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原理渗透法、引用分析法、由果溯因法、逆向设想法、对比评析法、本质评述法。

(三)提高学生评价是非的能力,避免“以谬为正”的失误。提高学生评价是非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如思维的独立性(不人云亦云)、思维的批判性(是非分明)、思维的辩证性(一分为二)、思维的客观性(实事求是)等。

三、写作对策

1.掌握议论的结构方式,做到结构完整。结构完整就是要求行文首尾一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议论文的结构方式一般有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启感式。其中启感式的写法是考场议论文常见结构方式。“启”是指启示类,“感”是指感想类。共同特点是先叙材料,再发感想。这种写法一般由“引”“议”“联”“结”四步构成。

2.学会分解分论点。①并列法。即对中心论点进行条分缕析,分解出几个分论点,以显示思维的全面性。如《梅花香自苦寒来》可以分解为这三个分论点:①苦可以激发进取心;

②苦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③苦可以培养创造精神。②层进法。

3.要有典型而鲜活的论据。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这个灵魂的骨架,而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典型的论据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与名言。它首先要求真实并切合题意。其次,选用的论据要弃旧用新,要厚今薄古。有些学生作文,记住几个“经典”论据,如李时珍、爱迪生、史铁生、中国女排,变换着角度使用,把它们当做万花油。其实,这些论据就算典型,也不能引人注目。相反,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论据说理,使老师在阅读时产生新鲜感,效果会更好。另外,有些考生习惯用古代事例阐述事理,整篇文章未能联系实际,无时代的活水,也不能达到充分说理的目的。最好能引述时尚言论和当前媒体普遍关注的事例辅助说理,增强说理的时代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4.处理好“事”与“理”的关系。写作议论文,既要摆出事实论据,又要有必要的理论论据,如何正确的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文章写作成败的关键。许多同学常犯的毛病是重事实论据而轻理论论据,两者没有有机的结合。反观成功之作,二者总是相辅相成的。另外,写议论文还要注意对事例进行分析,将“事”与“理”有机结合起来,决不能“以摆代论”。话题演练

(一)人才

中国入世后,电视台搞了一次对话节目。外经贸副部长、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先生与各路精英的对话。对话中涉及话题很多,其中有三个话题录写如下:

1、包容与人才

2、什么样的人才最被认可

3、把人才当成千里马,还是当成高能电子?

你对以上三个问题怎么看?请以“人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议论文,不少于800字。(二)

一天,上帝带一个教士来到地狱,教士发现地狱中的人们围着一口盛满粥的大锅端坐着,虽然他们每人都有把勺子,但由于勺柄太长,他们谁也无法将食物送到自己的嘴里去,只能挨饿。上帝又带着教士来到天堂,这里的人们看上去既快乐又满足,虽然他们也是围着一口大锅,每人手里也拿一把长柄勺子。上帝见教士迷惑不解,便对他说:“难道你没看出来这里的人都学会喂对方了吗?”

请以“合作”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写作提示

(一)“骂”与“捧”,从扼杀人才的两种手段谈起,写一篇议论文,说明对待人才应有的态度。

扼杀人才有两种手段:骂杀与捧杀。“骂杀”即是对人才极尽打击之能事,“捧杀”则是不负责任地一味表扬。“骂杀”在当今很少但不是没有,“捧杀”在当今最为流行。如某少年绘画得奖,则“天才”、“第一”、“无双”等赞语一起涌来,一直到少年得意非凡,不思进取为止。对待人才,应肯定其长处,发现其不足,给予其施展长处的环境,这才是真正的爱惜人才。

(二)“合作”即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这篇话题作文的选材范围: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协同合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科技越发达,分支科学越繁多,社会分工就越精细,而个人的智力、知识面是有限的,因此,加强合作,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已越来越成为时代的要求。合作的领域很多,包括方方面面,合作首先必须有共同的目的和任务,其次合作伙伴之间必须能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准确地讲,“合作”也是一种“交际”。

论证重点应放在“为什么要进行合作”上,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来证明合作的必要,可以引用名言阐述合作的必要,也可以举例证明,合作带来的各种好处,还可以从反而证明不合作带来的弊端,要用辩证的方法,分析要全面,理由要充足,最后还要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合作的途径。

对这篇话题作文可以这样开掘主题:“合作”是“社会人”的标志,因为孤立的“自然人”是不存在的。小到个人,中到家庭、集体,大到国家、社会都离不开合作。当今社会充满竞争,但更需要合作。合作是事业取得保证。合作万事兴。

写议论文,论证角度有“合作是成功的土壤”、“合作是人类生存的必须”、“个人离不开集体”、“团结互助才能由弱变强”、“协作就是力量”、“团队精神”、“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等。

高三作文训练三:切实强化话题作文的文体意识——散文篇

知识例话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文体,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发端于先秦诸子百家,源远流长。它可谈事业,谈人生,谈理想,不囿于成见,幽默犀利,激扬清浊;也可表情达意,记人叙事,描摹事物,神与物游。可深刻,可诙谐;取材广,语言活。秦牧说:“那些最好的散文,有的使人想起银光闪闪的匕首,有的使人想起余音袅袅的洞箫,有的像明净无尘的水晶,有的像色彩鲜明的玛瑙……”散文的这种优势,决定了它是最切合高考评分标准的“ 发展等级”的文体。

那么散文真的是限制最小,最易操作的文体吗?其实并不尽然。

说到散文的特点,几乎所有写作者可以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形散神不散。”但往往下笔时,能真正做到的人却很少。如何写出一篇名副其实的散文,以下笔者将从作文教学的角度,提出几点意见和大家共同探讨:

如何做到“神聚”?

无论选用什么文体,文章都得有一个集中鲜明的主题,不能为了形式的新颖,忘记了写作的根本目的,文体使用出新,构思也很别致,读下来却不知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这听起来好像不太可能,却是同学们在打破自己旧有写作定式,力图出新时,常见的毛病。因此散文写作时切忌“无的放矢”,这个“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神”。动笔之前,文章究竟要写什么,表达什么,必须成竹在胸,不能边写边纵思,情感喷涌而出,

却是到处流淌,百川不能归海,成了篇不知所云的“意识流”散文。怎样才能组织文章时聚神而作呢?不妨注意几个小点:

围绕文章主旨选材。散文是一种贴近生活的文学样式,因此在取材时可选择的素材很多,这就需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一是把那些真正与话题要求相关,与你本文创作主旨意图相关的材料从生活中提炼出来。二是散文描写取神略貌,组织素材时就应注意写人不求全面周到,叙事不求完整曲折,写景不求充实细密,而是挑选出最为打动人心,谙合神旨的生活细节。例如叙事在一般的记叙文中时间、地点、起因、发展、高潮、结局一应铺开,但散文似乎不要这么全,就像“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你不必问是哪一天,喝完酒又干什么了一样;又如写景,不以丰富悦人,而以神韵情调取胜,很像中国画的技法,几个竹节,几片竹叶,竹子的风貌毕现眼前。“一粒沙里看出世界,一朵野花里见天国”,我们要找出创作时所需要的那粒沙,那朵野花。

学会使用标志性的词句。写作时不妨开宗明义,用一个标志性的语句点明文章的主旨,让读者开篇即明晓你立意所在,也能时刻提醒自己行文时紧扣中心展开。散文创作时线索也很重要。有些散文可以用标明时间递进,路线转移的句子串起整篇文章,还有些散文可以选择一些独特的意象串起文章,比如萧乾的那枚“枣核”,巴金的那点点“灯光”……

如何拿捏散文的语言?

巴乌斯托夫斯基《散文的诗意》中说:“ 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饱含着果汁一样。”散文的真情实感、灵活表达,需要优美的语言才能相匹配。我们在诸多优美的散文中,总看到让人过目不忘的语言。我们的学生到了高中阶段,脑中积累的好词好句也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但散文需要优美的语言并不等同于自己词句库的集中登场亮相,笔者认为这儿的“优美”强调的是与文章整体风格和谐一致,是能最大程度表达作者心声的实在载体。我们看到很多学生的抒情散文大段的排比运用,大把的华章丽句,满目的诗文经典,却不能得到一个同样熠熠闪光的分数。这正是因为这些小作者创作时重“形”却忘了“神”,散文语言的运用依然不能脱离文章的主旨,再朴实的语言只要它能够真实而多情,它就是最“优美”的,最有“诗意”的。朱自清《背影》中对父亲的描写:“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是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样的背影,恐怕不只是作者看到流下了眼泪,每一个读者读文至此也会为之动容。这段文字没有成语,没有名句,没有任何修辞,简单的动作描述,却饱含了深情,写出了父亲对儿子一种无声却巨大的爱,语言背后有故事,这样的语言才有张力,这样的语言才可谓“诗意” 。

散文写作的学习绝非寥寥几言就可说尽,以上是笔者发现当前高中生在话题式作文考试中选择散文文体创作时亟待解决的几点问题。

话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家小小的速递公司,叫“风火轮”。公司投递员从城北赶到城东已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为了保证非典时期客户的安全,他按公司规定见客户时戴上了口罩;他双手捧起快件递到客户手中,说声“让你久等了,请把快件收好”。小小的风火轮公司能否争取到客户,成败常常在细节中。

生活种种其实都是由一个个细节构成的,细节的重要性就可见一斑了。请以“细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

写作提示

细节就是“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朱自清语)要写好此文,首先必须有一双慧眼,能捕捉到现实生活或历史长河中那些令人怦然心动抑或给人启迪的细节。其次必须动情,在细节的铺染中融进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再次必须有悟性,能在对细节的工笔细描中勃发出对生活哲理的深切感悟。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在事、情、理的融合中,迸溅出思辨的光华和艺术的美感。

高三作文训练四:作文中的立意

知识例话

学生在写作文时,对于文章的立意,往往一带而过,不作深入思考,或者是思考难于深入。这样造成的结果是文疏意浅,对于文章立意所要求的“正确、鲜明、新颖”的标准而言,“正确”是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的,但是,“鲜明”和“新颖”就很难达到了,这使许多学生的作文流于表面、简单和平庸,很难在考试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此外,由于立意不够深入丰富,文思不畅,文章的整体表达也会受到影响。许多学生在写作文时,总感觉到“没话说”,需要“凑字数”,这固然和平时的积累有关,但是文章的思路打不开,言大意小、言多意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其实,大多数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一个初步的立意,比如,看到“滴水穿石”的题目,就会想到“持之以恒”的道理;看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题目,就会想到“干大事要从小事做起”的道理。但是,这样的立意必须得到有效的拓展,文章的内容才能显得丰富而深刻。那么,应该怎样对初步的立意进行拓展呢?

首先,要对文章的立意进行概念的清理。孔子说:“必也正名乎!”学生在作文时,要对自己所论述的内容的主要性质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并且在文章中能作出清晰的表达。

其次,文意的拓展可以在理清概念的基础上分两个方面进行。

第一,是分析的方向,这是一条纵向的思路。它是对概念的内涵作纵深向的分析,引导文意由表面走向本质。比如:《滴水穿石》这个题目中,我们就不能满足于论述“坚持”的重要性,反复宣讲只要锲而不舍就能成功的道理。这时需要冷静地思考一下题目的内容本质,要抓住“滴水”与“穿石”之间的关系,分析一下“穿石”必须具备的条件:第一要“穿石”水就要“滴”,也就是要有行动,有动作,有活力;第二滴水的方向一定要集中于一点,才会“穿石”,不能东滴一点,西滴一点;第三滴水在时间上要有连续性,不能隔很长时长才滴一下,要连续不断才会有效果。中心论点从这三方面展开来论述,文章也就有了广度和深度了。

第二,是联系的方向,这是一条横向的思路。它是对概念的外延作辐射式的或瓜蔓式的联系,使得文意由特殊向一般扩展。比如:如果以《种瓜得瓜》为题,那么除了要分析“种瓜得瓜”所包含的耕耘和收获的因果关系之外,还要能引申到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层层推进、井然有序地展开论述。这样,文章就会显得内容丰富、眼界开阔了。

当然,在具体写作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综合地交错地运用这些方法。

再有,有时适当地进行一些反向思维,也是文章立意的一种方法。

最后,如果题目蕴涵着比喻和象征意义,那么文章立意也要从它的比喻和象征意义中引发。

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立意,在分析了材料或选择了话题后,基本上还是可以作类似的拓展。

话题演练

一天,上帝带一个教士来到地狱,教士发现地狱中的人们围着一口盛满粥的大锅端坐着,虽然他们每人都有把勺子,但由于勺柄太长,他们谁也无法将食物送到自己的嘴里去,只能挨饿。上帝又带着教士来到天堂,这里的人们看上去既快乐又满足,虽然他们也是围着一口大锅,每人手里也拿一把长柄勺子。上帝见教士迷惑不解,便对他说:“难道你没看出来这里的人都学会喂对方了吗?”

请以“合作”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写作提示

“合作”即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这篇话题作文的选材范围: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协同合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科技越发达,分支科学越繁多,社会分工就越精细,而个人的智力、知识面是有限的,因此,加强合作,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已越来越成为时代的要求。合作的领域很多,包括方方面面,合作首先必须有共同的目的和任务,其次合作伙伴之间必须能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准确地讲,“合作”也是一种“交际”。

立意的角度可以是“合作是成功的土壤”、“合作是人类生存的必须”、“个人离不开集体”、“团结互助才能由弱变强”、“协作就是力量”、“团队精神”、“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等。

高三作文训练五:话题作文的切入方法

知识例话

一.化大为小

高考作文话题往往比较宽泛,时间、空间距离比较大,可写的人、事、物、理很多。面对这类话题,学生往往难以把握,思绪难以集中,容易失去方向,无法驾驭,最好的办法是“化大为小”,从“小”切人,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小方面,表达独到的见解。

1.切割话题。

写作时将话题进行切割,使之变成若干个“小话题”,然后从中筛选,选取自己熟悉的,最得心应手的一个去写。比如,“语文活动”这个话题,可以把它分成:写一次朗诵会、演讲会、故事会、辩论会、讨论会等,或者写一次春游、社会调查、街头错别字检查等;还可以写一次自改作文、作文比赛、自办小报、猜字谜等。缩小后的题目更贴近生活,适合学生自己,容易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与思考。

2.限制话题。

话题的限制越少,给人的思考空间就越大。但实际写作是我们必须对话题加已限制,做到宽题窄写。否则,切入口径过大,主题就难以收拢。如以“父辈”为话题,就可以在前面加修饰语,在后面加中心词,也可以前后同时加,这样话题范围就缩小了。如:艰难的父辈、辉煌的父辈、父辈的悲伤、父辈的期望等。话题缩小了,思路容易集中,避免在材料、立意等方面与别人的文章雷同。

3.设问构思。

面对“话题”,运用设问,在脑子里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此打开思路,缩小写作半径。例如,写“理解”这个话题,就可以进行这样的思考:什么是思考?为什么人与人之间需要

理解?我理解别人吗?别人不理解我时,我的感觉如何?――这种结合自己亲身经历、真切独特的自问自答,可以使作者的思维逐渐深入,进而获得对生活深刻独特的认知。

二、小中见大

有的话题所引材料具体、情境真切,话题也很小,学生囿于一景一物或一事一理之中,思维难以拓展,同样难以下笔。此时,我们应该从时代的高度、哲学的层面,用理性的眼光观照材料,透析材料中蕴涵的思想本质,以扩大视野,显现气度。

话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什么叫做文化?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触,请以“人与文化”为话题,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写作提示

文化,它是随一个人迎面走来的——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人一把吗?他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他,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如此一番由大到小、从抽象到具体的思考,要选择一个恰当的切入口也就不难了。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材料

2017年高三作文训练材料 1.阅读以下材料,请按要求作文。(60分) 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总结为碎片化阅读。近年来,“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某知名媒体: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 史学博士廖峰: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诗人欧阳江河:我故意写长诗,对抗碎片化的生活。 学者费勇:我不排斥碎片化时代,我们该考虑怎么样才能够把自己修炼得更完美。 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也是一种碎片式结构吗?善待碎片化阅读,善待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们,利用阅读终端阅读也不错。 以上讨论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 【文题解析】 材料先给出碎片化阅读的定义,再交代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的讨论。学生作文时只要围绕“碎片化阅读”现象展开自己的思考就在范围之内。 (1)片化阅读产生原因分析。科技进步、阅读载体的变化、人们的浮躁求快心理……(2)表达对碎片化阅读现象的褒贬态度。碎片化阅读虽然碎片,也是“一片”,也是一种阅读的方式。碎片化阅读太浅,不够深度。可以联系传统的书本阅读进行写作。 (3)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分析。阅读便捷,可充分利用每日零碎时间,上班途中、午睡前等边角时间都可以用来阅读;阅读更广博,可以让更多人进行海量资讯浏览,来了解世界;阅读者可以更有选择性进行个性化阅读;更容易抓住关键信息…… 催生“标题党”“头条控”等;更容易断章取义,易造成误读,淹没真相;看了大量的信息,却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微博微信等碎片化信息占用人们大量的时间,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侵占人的生活;不利于学术研究;会造成一代人的浅薄盲从…… (4)碎片化时代,该怎么做?各种客户端等信息推送者有责任推送那些准确且更有深度更有含金量的信息;阅读者要形成随手积累碎片信息的习惯,碎片化时代更考验每个人对知识的整理能力;传统阅读不可废,享受碎片化阅读的便捷的同时可以多进行经典阅读;对待满天飞的碎片化信息,要更清醒,能辨识,不盲从…… 2.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60分)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 一个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年轻人说,他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 路人说,在通往远方的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像“恶狗挡道”一样的障碍,你不去一一战胜它们,那怎么能到达远方呢? 年轻人回答说,正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所以,才要有选择地避开它,如果一遇障碍,就非要去扫平它,反而误了行程,有时,避开障碍,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 路人摇摇头,笑了笑,转身而去。 根据上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抄袭。 【文题解析】 材料共有五段,向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思维冲突的社会生活现象,旨在启发学生展开辩证思

高三新材料作文系列训练

高三新材料作文系列训练(一) 掀起新材料作文的盖头来 一、训练要求: 1、了解信息:07年高考极有可能考新材料作文。 2、熟悉新材料作文的题型样式,明确写作基本要求。 3、确定一个策略:新材料作文能写好,话题作文自然不在话下! 二、高考样题及其解读: (注意材料对写作的限制)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2006年全国卷1)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读:单从材料内容来说,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主要材料是一则寓言,辅助材料是最后小孩子说的一句话:“它也很可爱啊”。这两部分材料所体现出来的道理是截然不同的。 寓言的含义很明确,用辩证法来梳理,我们可以看到,寓言材料所体现的其实是“主观与客观,表象与本质”的关系。其核心寓意是“认清自己,认清世界”。围绕这一点可以拟定出以下一些话题:“自知与拼搏”、“盲目模仿与科学定位”、“个人条件与学习经验”、“人贵有自知之明”。 材料中小孩子最后说的一句话也可以提炼出一个主题来,那就是“勇气是值得赞赏的”,所以从肯定乌鸦的拼搏精神入手立意也是可取的。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06年全国卷2) 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 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99年为3.7%,2003年为18.3%,2005年为27.8%。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及答案

【高三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及答案】 把握材料全局,理解材料的整体立意。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抓住片言只语不放,这样,很容易跑题。高三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1.有一则小故事是这样的: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嘲笑对面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直到有一天,有个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的衣服洗不干净。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她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原来,是自己家里的窗户脏了。 一个人发现别人的错误总比发现自己的错误容易,而错怪别人也比检讨自己更简单。因为,生活当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那些愤世嫉俗的人。我们不妨提醒他们:“擦亮你的窗子。”而我们每个人也应常常自问一句:“自己的窗子擦亮了吗?”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角度提示】:阅读材料,我们会找到一个关键的句子:“一个人发现别人的错误总比发现自己的错误容易,而错怪别人也比检讨自己更简单。”擦亮你心灵的窗子,你会发现更真实更精彩的东西在闪闪发光,生活中很多东西都不是可以直视的,要用心去发现。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擦亮窗户就是擦亮眼睛、擦亮心灵。擦亮心灵的窗户,你会发现原来很多东西都是你没看过的。擦亮你的窗子。 这是一个比喻型作文,我们应善于从喻体中发现本体,然后通过联想类比,这样才能打开思路。这里的窗子并非只是实指的窗子,而有更深层面的意义,是非物质化的心灵、认识、修养类的窗子。隔着物质的窗子看世界有时会很不分明,很不清楚;隔着心灵上的窗子更会让心迷失方向。这个话题可以写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或缺点,可对于自己的问题或错误往往看不到,因此别让灰尘挡住了自己的视线,擦亮窗子可以使我们看清这个世界;因此多找到自身的不足,检讨一下自己,而不要一味地怪罪别人。文章需要从这个层面展开,写出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2.有这样一个传说,说的是有这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美妙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妙的歌,曲终而命绝。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疼痛的巨创来换取。它的歌声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歌唱,是世间最凄美的绝唱。这不仅仅是一种生的态度,更是一种感天动地的爱的方式。 【角度提示】主旨:赞美荆棘鸟以顽强的精神唱出最美的生命之歌。 材料中的主要事件:荆棘鸟从离巢便不懈寻找着荆棘树,经历磨难,超脱自身的痛苦,唱出最美的生命绝唱。①超脱出自身的痛苦,生命之花才美丽;②有顽强的意志,才敢挑战生活中的荆棘;③生命需要勇敢和顽强。 如何让把握寓意。1、提取关键语句。2、明确材料主旨 3.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到风景。

高三作文训练材料集锦精编版

高三作文训练材料集锦 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高三作文训练材料集锦 高三作文训练材料集锦(二) 杰达 杰达按语: 多维联想,多角度思维是高考作文创新的重要思维方法,如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能否打破思维定势,进行灵活的多角度求异思维,思维是否有独到之处是否创新是这道作为题的灵魂和精髓。下面是杰达与此相关的散漫联想,为了避免烦琐的讲述,很多地方都是用材料代替阐述了.仅供参考. 没有作文应试压力的其他朋友,相信看后也会有点人生的感悟,问题是你不要只把它当作枯燥的作文材料。 1 人生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丰富多彩。人的个性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但为教育者,为家长者,为什么总习惯用一个模式去培养孩子。社会、家庭、教育者应学会尊重和保护学生健康的个性而不是扼杀个性。为什么不许留长发?为什么不许……?树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职业是丰富多彩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成才之路是丰富多彩的。没有必要只炒作高考状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多极比单极好;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具有不同认识和看法是正常的,可以求同存异,各走各的道。 2 换个角度,你会有新的认识;换个角度,你会有新的体验;换个角度,你会有新的机会;换个角度,你对生活的难题会有新的解法,你的天地可能更广阔;换个角度,你就走出了小小的自我,你不在是井底之蛙,你不在夜郎自大,你会发现,生活并不绝望;换个角度,你会发现更适合自己的路;换个角度,你会第一次发现自己有那么多可爱的优点和潜能;换个角度,你常常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3 生活是什么?小时候,生活是块糖;长大后,生活是一枚橄榄,先苦后甜;老年后,生活是一杯茶,需要慢慢的品味。说生活是一首歌,正确;说生活是一杯酒,也对。生活是解不不开的疙瘩,这时候,标准和角度就是人生的经历人的处境人的认识。 4 创新就意味着用新的角度看问题。 有个脑筋急转弯问题:老师问:一个美国人到印度后给他原在美国的妻子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学生a回答说是美国话,老师表扬了他;b回答说是电话,老师先是惊讶,接着特别表扬了b。 有道小学语文题是,雪融化后变成了什么?说变成了水是对的,说变成水蒸气的也是对的,可回答都比较一般。有一个学生说雪融化后变成了春天,本来是富有创意和诗意的,可容易被我们有些老师扼杀。而执意认定只有“春天”才是标准答案的,也是扼杀。 苏东坡前赤壁赋里,身处贬谪之地的苏轼看待人生的角度就值得借鉴:从变和不变的角度,想的很达观和超脱。他说,“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

省冈中2007届高三新材料作文系列训练

省冈中20XX届高三新材料作文系列训练(一) 掀起新材料作文的盖头来 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吴建刚 一、训练要求: 1、了解信息:07年高考极有可能考新材料作文。 2、熟悉新材料作文的题型样式,明确写作基本要求。 3、确定一个策略:新材料作文能写好,话题作文自然不在话下! 二、高考样题及其解读: (注意材料对写作的限制)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20XX年全国卷1)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读:单从材料内容来说,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主要材料是一则寓言,辅助材料是最后小孩子说的一句话:“它也很可爱啊”。这两部分材料所体现出来的道理是截然不同的。 寓言的含义很明确,用辩证法来梳理,我们可以看到,寓言材料所体现的其实是“主观与客观,表象与本质”的关系。其核心寓意是“认清自己,认清世界”。围绕这一点可以拟定出以下一些话题:“自知与拼搏”、“盲目模仿与科学定位”、“个人条件与学习经验”、“人贵有自知之明”。 材料中小孩子最后说的一句话也可以提炼出一个主题来,那就是“勇气是值得赞赏的”,所以从肯定乌鸦的拼搏精神入手立意也是可取的。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XX年全国卷2) 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XX年为

从09年高考作文看高三作文整体训练2

从09年高考作文看高三作文整体训练2 写作佳苑 2009-08-18 0953 C.概括排比法。围绕中心论点,用高度凝练概括的语言列出一组事例,一般用一个句子表述,句子内涵要相当丰富,且一针见血,一语道破论据中证明论点的部分。有两种可循方式。 其一,事实叠加。穿越时空,用整饬的句子荟萃名人典例。如: ?蔺相如对廉颇的包容,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鲍叔牙对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壮举;李世民对魏征的包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而宋朝君主对士子学人的包容,则迎来了继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高潮。包容的意义,绝不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它对整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同样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 其二,句式辅助。经常用到的句式有:?从……到……?;?当……时……?;?假如……那么……?;?正因为……所以……? 例一:从?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的黄巢,到?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宋江;从?迎闯王,不纳粮?的李自成,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洪秀全,一批批农民英雄揭竿而起。怎么办?酒酣胆热,他们拼死高张义旗,?掀开地网,撞破天罗?,但惨烈的事实宣告了这条造反求安之路的断绝。 例二:当简爱说:?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我懂得了作为女性的自尊;当裴多菲说:?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我懂得了作为人的价值;当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懂得人应具有反抗精神;当白朗宁说:?拿走爱,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我懂得了为他人奉献爱心的重要。 述例训练时,要强调事例的有序安排,或时空,或逻辑。 ⑶会议例 ?考生写议论文往往喜欢犯?以叙代议,例而不议?的毛病,对所举事例缺少具体的分析,论点仍然是论点,材料仍然是材料,油水分离。由于缺少必要的分析论证,文章常常没有说服力。有人形象地说:观点+材料=作文的失败! 下段就是失败的文段:

高考作文训练教案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高考作文训练教案 张广祥作于2003年4月13日 一、【考纲说明】要求: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 1、基础等级D ①符合题意;②符合文体要求;③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④结构完整,语句通顺; ⑤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2、发展等级D ①深刻透彻(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 ③生动形象(如: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形象丰满,细节生动,意境深远); ③有文采(如:用词生动,词语丰富,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的手法,文句有意蕴); ④有创新(如: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材料新鲜,见解新颖,有个性特征)。 二、复习指导思想 近三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均只考一篇大作文。特点是文体宽泛,题材宽泛,考生有话可说,而且这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基本上得到了社会各界与国家教委的肯定。 那么,以后是否沿袭这种命题方式?我们不能肯定。我们只能根据考纲进行全面训练,以不变应万变才为上策。 1 关于小作文是否需要练习的问题。我们认为无需多加练习,理由有三: 一)、1999年考纲规定写作内容有“整篇文章”与“单项能力”,结果并未考“单项能力”,2000年只规定“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删除了“单项能力”的考查。估计高考命题组

认为“单项能力”主要还是考的语言表达,可以在第五大题“语言表达”部分考查,而无需再考小作文。 二)、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内写两篇作文,不利考生写作能力的正常发挥,写两篇作文的结果,往往导致两篇作文的水平都不高,因而使考生的写作能力的评分趋于接近,拉不开分距,不利选才。 三)、即使考小作文,但我们相信,只要考生的记叙、描写、议论、说明等基本的表达方式能过关,能写好大作文,就不怕写不好小作文。只要考场上审准小作文题,按题意要求写,平时不多练习小作文,同样能拿高分。 2、关于要不要进行各种文体分类训练的问题。有人认为近年来淡化文体,因此高三复习时不要进行分类训练,也不要进行文体模式训练。我们认为这种观念是错误的。理由有二:一)、淡化文体,并不是说没有文体。考题要求是“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也就是说可以让考生发挥自己的长处,长于写记叙文的就写记叙文,长于写议论文的就写议论文。因此掌握各种文体的基本模式及创新形式,很有必要。 二)。学生进人高三时,写作能力差异很大,说有的学生的作文已达高考优秀作文水平,而有的只相当于、甚至于低于高一新生水平,绝非危言耸听。比如给学生一个话题,要他展开分析,把道理讲得透彻一点,如果议论文基本模式不掌握,恐怕很难写好这篇议论文。为了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所以有必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模式训练。 3、关于复习训练内容如何安排的问题。考纲要求几种主要文体都考,而且作文评分分为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因此,我们上学期的训练内容主要是议论文与记叙文的基本套路与审题训练,力图通过训练让学生作文达到基础等级。下学期是不限文体的作文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长处,确定某一文体进行强化训练,力图通过训练使其作文达到基础等级的上限或创新等级。鉴于历年高考大作文都没有考说明文(考场说明文很难做到材料具有客观性),所以没有安排说明文的大作文训练。 三、具体实施方案

2019届高三作文训练【3】【教师版】

把握议论布局,学会辨证比较分析 【教师版】 学习目标: 1.掌握议论文结构布局与分析技巧; 2.进一步强化议论文的结构模式; 3.学会写作辨证比较分析的段落。 活动一:作文思维训练 1.对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路是永远有的,即使走到前面无路了,你还可以在那无路处开辟出新路来。而村,并不是都有的。有的人,昏昏然走了一辈子路,到头来还是没找到那柳暗花明处的村。人人都能找到那个村子,悲哀则无 A.唯有开辟新路,才能于无路处寻觅到精神的家园。 B.只有迈开双脚,奋力前行,才能走到柳暗花明处。 C人生的悲哀,不在于无路可走,而在于无村可依。 D.柳暗花明处的村,常常隐藏在山重水复的困顿处 【解析】C(A文段与“寻觅到精神的家园”无关。B文段不是强调人要奋斗。D文段不是说明柳暗花明处的村的隐藏地) 2.对下面这首小诗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不顾一切捕捉蝴蝶,蝴蝶飞向了远方 静静地欣赏蝴蝶, 蝴蝶落在你的肩上 A得也是失,失也是得,有失必定会有得。B机遇产生于静静等待中,可遇不可求。 C.要力戒贪婪,与其占有美,不如欣赏美。 D.尊重对手,化敌为友,共建和谐的社会。【解析】D(解析:文段捕捉蝴蝶,蝴蝶飞向远方,欣赏蝴蝶,蝴蝶亲近你。体现的是人与蝴蝶之间的关系。由敌对到友善和谐。) 3.请简要概括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不超过30个字。 生活是一篇草稿。每个故事都是下一个故事的草稿,人们涂改来,涂改去,当弄得几乎干干净净没有了什么差错时,生活也就结束了。(法国年度畅销小说《没什么要紧》) 答:生活不必强求千篇一律,更不必强求完美无缺。 4.请简要概括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不超过30个字。 绝大多数的人用感觉来思考,而我却用思考来感觉。(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 答:用感觉(感性)感受生活,以思考(理性)感悟人生。 活动二:学习比较分析的段落的一般写法。 示例: 有修养不是懦弱,不是无原则的忍让,而是一种优雅的风度。…… 放手不是放任自流,也不是什么都不坚持,而是民主、自由。……

高三作文整体训练(教师版)

高三作文整体训练 一篇好作文的标准: 思路清晰、思想深刻、语言精彩 《说文》曰:?耻,为恥的俗字。?? 恥 ,辱也,从心,耳声。?《集韵》曰:? 恥 ,从辱。?《孟子》曰:?人不可以无恥?。《广韵》曰:? 恥 ,惭也。?《六书总要》曰:? 恥 ,从心,耳会意,取闻过自愧之意,凡人心惭则耳热面赤是其验也。?可见, 耻的含义与?心?、?耳?、?闻?、?惭?等有关。 孔子说:?知耻近乎勇。?实践证明,人们如果能知道?羞耻?、?耻辱? ,知道?错误?、?惭愧? ,人们就能够发奋、勇猛、精进。 “ 耻” 这个问题, 还和时代发展、经济水平、社会风气、民族文化等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请以“… 耻?的感悟” 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 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耻的感悟 泱泱华夏,五千年的文明灿若星河。知进,知退, 知难,知易,知聚,知散……在众多文化的积淀中, 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一条就是——知耻。 耻,辱也,过也。而知耻,不仅早已渗透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一言一行中,还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更是推动中华文明的不竭动力。 可以说,知耻,才有了中华文明智慧而坚忍的精神内核。 知耻,是日常行为的准则。早在《孟子》中, 就有?人不可以无耻?之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荣,人人景仰。?诲淫诲盗?是耻,人人唾弃。试想,一个人若是做了耻辱之事,家人白眼、朋友冷遇、邻人鄙夷, 每一个人心中自有一杆?知耻?的秤,那

么即使这个人再心如铁石,恐怕也不得不对自己的行为做一番检省。慢慢地,何可为何不可为,何该为何不该为,一颗知耻的心自会判断,而?知耻?两个字,也会渐渐体现在日常行为的一点一滴之中,也才有了?温柔敦厚?的中华文明的基本构架。 由个人而国家,知耻则构成了中华文明精神最重要的内涵。名将岳飞以靖康之难山河沦丧为耻,将一腔热血抛洒疆场,三十功名,全部写进慷慨悲歌的爱国传奇。反观秦桧,不但不以偏安半壁江山为耻,反而厚颜无耻地苟安求和,甚至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结果如何?历史自有公断:?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西湖边岳坟墓边的字迹历历如新。知耻的岳飞唱响了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最强音, 而恬不知耻的秦桧,则永远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情随境迁,随着时代不断发展, ?知耻?也被赋予了更新的内涵,也引导着中华文化不断向前。古以冒进为耻,今以墨守为耻;古以异端邪说为耻,今以抱残守缺为耻;古以不守成规为耻,今以不思进取为耻。光阴荏苒,耻的含义不再囿于忠、节、孝、义,而是拓展到诚信、助人、环保、革新等方方面面, 情随境迁,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 ?知耻?也被赋予了更新的内涵, 也引导着中华文化不断向前。古以冒进为耻,今以墨守为耻;古以异端邪说为耻,今以抱残守缺为耻;古以不守成规为耻,今以不思进取为耻。光阴荏苒,耻的含义不再囿于忠、节、孝、义,而是拓展到诚信、助人、环保、革新等方方面面, ?知耻?也相应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知耻则奋发,知耻则后勇, 知耻则节约,知耻则有勇气有力量在面对他人无耻的行为时大声喊出?不! ?因为知耻,中华文明才变得更丰富,更有内涵,更有准则,或者换个说法,更?文明?。 耳听而知,既知而止。?耻?字本身既已充分说明了它的意义。伟大的中华文明创造了?耻?字, 而?耻?字又教导炎黄子孙懂得了?知耻? ,知耻而仁,知耻而勇,知耻而义,知耻而不为人之所能为,知耻而为人之不敢为。 知耻,构筑了中华民族的行为准则;知耻,孕育了中华文明不屈的精神内核;知耻,让中华文明经过五千年的繁衍发扬之后,依然熠熠生辉。 因此,当我门再论起璀璨的中华文明,请别忘了在那些令人目眩的辉煌背后隐隐写着的两个大字——知耻。

最新高三作文训练

最新高三作文训练 【篇一:2015年高三高考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2015年高三高考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 那些有渡河经验的人,在涉水之前,总会习惯地随手抓起一块石头 投入水中以测量水深,水花溅得越高,水声越是响亮,河水也就越 浅。那溅不起多大水花、听不见多大水声的河水,必定是深不可测 的。 黄河并不是奔腾咆哮的。黄河中游有一段,看上去就是凝滞不动的 混浊的泥浆,然而,连搏击过激流的黄河船夫也不敢在这里放船, 因为河心是流动的,没有谁能说清它究竟有多深。 静,是外观姿态;流,显示了内在的力量;深,则意味着蕴藉和深重。 静水流深,不显不露,昭示着生命的博大精深。令人屏息凝神,浮 想联翩……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除 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所给材料有三节文字。第一节文字从渡河涉水 经验谈起,将浅水河与深水河进行对比,实际上对外表深沉不露而 内在深邃博大的人生态度进行了肯定。第二节将黄河外表的平静与 内在的流动与渊深进行对比,主张不能仅看其表,而应当看到内在 的流动与深邃。第三节文字进行评说,为文章立意作了暗示。 “静”可以理解为“沉静”“宁静”“平静”“冷静”“静默”“静穆”“沉稳”, 类似的还有“不张扬”“不显山”“不露水”“内敛”等等。(“镇静”“谦虚” 属于擦边球,语言基本功好的,降一个档次处理。)“流”可以是一种 内在的活力,内在的动力,内在的能量。 “深”是“深邃”“深沉”“深度”“丰厚的内蕴”“厚实的功底”“博大精深的 素养”。 “静、流、深”提倡内敛、不张扬、有底蕴,这是中国人传统的为人 风范。 “静、流、深”三者是表里的辩证统一,三者分为两个方面:“静”为 一方面,一定要涉及;“流”“深”为另一方面,可都涉及,也可仅涉及 其一。

高三作文 [片段训练]

[片段训练] 1.“慢”似乎与现代生活极不合拍,但却是一种诗意的生活。请以“慢”为抒情对象,写一段文字,注意多角度使用修辞手法。不少于300字。 答: 答案:(参考)慢,好比是人生的等待,有时像岩石,是一种顽强;有时像轻竹,是一种坚定;有时像古藤,是一种柔韧;但更像是孕育万物的土地,是一种成熟。慢,好比一个储蓄罐,需要一点一点地积累才能看到金光闪闪;慢,好比是秋季枝头上树叶对故乡的思念;慢,好比那以柔克刚的太极,缓缓之中凝聚无尽的力量。慢,好比是一条小溪,弯弯曲曲地流淌在山林之中,草原之上。它没有大江大河的澎湃,也没有瀑布山川的一泻千里。但是它有隐者追求的静美,有诗人追求的幽深,更有画家追求的仙境。 慢,行走在城市的过道上,它就是一种另类,悠闲的节奏让城里人讶然;慢,行走在山间小路上,它就是一种放松,路边的美景让乡里人陶醉;慢,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它就是一种哲学,从容的睿智让人生淡然。 慢,是二十一世纪等待灵魂的一种抽动;慢,是抽动心灵后惯性的一种感动;慢,是感动后对未来的一种幻想;慢,是超脱幻想、坦荡人生的一种境界。品析慢的艺术,回归慢的情趣,生活自有别样风情。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有一回,日本歌伎大师勘弥扮演一位徒步旅行的百姓,正当他要上场时,一个门生提醒他:“师傅,您的鞋带松了。”他回了声“谢谢你”,然后立刻蹲下,系紧了鞋带。当门生走到舞台入口处时,他却又蹲下,把鞋带又弄松了。显然,他是想以松垮的鞋带表达一个长途旅行者的疲惫。那天,有位记者恰好看到了这一幕,戏演完后,他问勘弥:“您为什么不当场教那位门生呢?”勘弥答道:“别人的亲切必须坦率接受,要教导门生演戏的技能,机会多得是。在今天的场合,最要紧的是要以感谢之心去接受别人的亲切关怀,并给予回报。” 勘弥的美德令人肃然起敬,感佩不已。请根据上面的材料,以“回报”为话题写一段文字,力求有文采,不少于200字。 答: 答案:(参考)自然万物互相依存着:草色变得翠绿,是对根须最好的回报;百花争奇斗艳,是对绿叶最好的回报……回报是索取之后的付出,回报是受恩之后的感谢,回报是亲情的反哺。“黄香温席”“陈情表涕”,对自己的父母尽孝更是人之常情,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回报是友情的见证,“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朋友之间,最难得的是以心相交,友情的阳光才会温暖内心的每一个角落。播种的是爱,回报的就是爱。子期仙逝,伯牙断琴。不是伯牙太过执着,只是俞、钟之间的那份情谊开始于彼此的交心,他们从相识的那一刻起便不再是两个人,他们的心是相交在一起的。回报是心灵的窗扉,回报是人格的写照。 [写作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秋的颜色 秋是什么颜色?谷子说:“秋是黄色的,我就是叫秋风吹黄的。” 高粱说:“秋是红色的,我就是被秋风染红的。” 棉花说:“秋是白色的,不然,我哪里会有银装素裹呢?” 墨菊却说:“秋是黑色的,我开放的花朵就是明证。”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5 议论文写作系列训练审题立意学案

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风景 ——议论文的审题立意 【学习目标】 1.了解议论文命题形式的特点。 2.学会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取观点。 3.锻炼辩证思维的能力,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4.掌握议论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学习时间】1学时 【学习过程】 一、写作知识链接 1.审题立意。 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题目(包括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立意,就是确立写作中心,即确立论点。 鲜明的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审读时任何一处疏漏或偏误,都会导致偏题跑题,所以,审题立意仍是抓好作文的第一要务。 论点的表述形式:中心论点必然是简洁明确的,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如:“读书贵有疑”“人生的意义在于攀登”“靠点点滴滴、日积月累,是能够在学问上有所成就的。”“文章非天成,努力才写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生也是一种储蓄。”“入迷是必要的”“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恰倒好处’”。 2.议论文材料的特点 近年来,材料作文命题采用新的设计思路,被称为新材料作文,这种命题形式的主要特点是:给材料不给话题,要求全面理解阅读材料或提示语,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明确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含义,不得套作或抄袭。撤销话题、强化材料,使试题更具开放性,更能启动考生的发现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 二、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 1.审原因 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可引申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2.抓关键(词、句)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如: 【材料】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高三作文训练”和则互利,争则两伤”(教师版)

高三作文训练”和则互利,争则两伤”(教师版) 材料作文读题方法 无论是什么题型,都要对作文题目整体理解,要依次读下去: A. 首段“材料”(事例或观点); B. 二段或有提示语(对首段的材料作内容、主题的解释),或有任务(要细读个性化的任务)——“提示语”“任务”的理解要与首段材料联系起来,不可孤立地看。 C. 最后的常规性任务也要看、认真完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美贸易战再次升级,北京时间9月18日特朗普宣布,自9月24日起,将对20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的关税;自2019年1月1日起,关税将提升至25%。美方同时威胁,若中方对农产品等行业报复,美国将立刻实施力度更大的关税征收举措。//对此,中国商务部作出回应:“为了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和全球自由贸易秩序,中方将不得不同步进行反制。”// 9月18日,87年前的今天,中国是多么的无助和悲愤;现在的中国,早已不是87年前的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中国正在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但越是到这个关键阶段,挑战就更加严峻。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以一名中国高中学生的身份给美国总统特朗普或中国商务部部长写一封信,不少于1000字。 一、概括材料:(谁+做了什么)中美贸易战再次升级,美国再次加征关税,中国决不妥协。 二、写作任务: 写作格式:用书信形式。 1.交际身份:中国高中生(注意得体,要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有理有礼有利有力有节有智)。 2.交际对象:美国总统特朗普或中国商务部部长。 3.写作论题:你是否认同“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和威胁”? (1)写给商务部长:不认同,并谈原因和反制的具体做法(要有理、有利、有节、有智,不谈具体做法不高于55分)。 (2)写给美国总统:不认同,并谈原因。 4.分论点的展开:要结合材料分析“不认同”的原因:抓住87年前和今天的中国国力不同,以及中国商务部的话,“为了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和全球自由贸易秩序,中方将不得不同步进行反制。” 5.字数要求:不少于1000字。 关照四个关键词 一级关键词:美国加征关税(并威胁)-----中国反制 二级关键词:87年前的今天(过去)----今天的中国(现在) 主要问题: 1、对象感不强,要采用第二人称称呼对方,而并不是第三人称。 对象不统一。有的同学第一段的对象是“特朗普”,正文全部说“美国该怎么样”。或者第一段的对象是“商务部部长”,正文全部说“中国该怎么样”或“美国怎么样”。如:中心论点:我必须为贵部的回应点“赞”。这种不畏挑战,坚定维护国家利益的精神正是当代中国不可或缺的。

高三作文训练材料集锦

高三作文训练材料集锦 高三作文训练材料集锦(二) 杰达 杰达按语: 多维联想,多角度思维是高考作文创新的重要思维方法,如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能否打破思维定势,进行灵活的多角度求异思维,思维是否有独到之处是否创新是这道作为题的灵魂和精髓。下面是杰达与此相关的散漫联想,为了避免烦琐的讲述,很多地方都是用材料代替阐述了.仅供参考. 没有作文应试压力的其他朋友,相信看后也会有点人生的感悟,问题是你不要只把它当作枯燥的作文材料。 (范文大全网.整理) 1 人生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丰富多彩。人的个性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但为教育者,为家长者,为什么总习惯用一个模式去培养孩子。社会、家庭、教育者应学会尊重和保护学生健康的个性而不是扼杀个性。为什么不许留长发?为什么不许……?树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职业是丰富多彩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成才之路是丰富多彩的。没有必要只炒作高考状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多极比单极好;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具有不同认识和看法是正常的,可以求同存异,各走各的道。 2 换个角度,你会有新的认识;换个角度,你会有新的体验;换个角度,你会有新的机会;换个角度,你对生活的难题会有新的解法,你的天地可能更广阔;换个角度,你就走出了小小的自我,你不在是井底之蛙,你不在夜郎自大,你会发现,生活并不绝望;

换个角度,你会发现更适合自己的路;换个角度,你会第一次发现自己有那么多可爱的优点和潜能;换个角度,你常常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3 生活是什么?小时候,生活是块糖;长大后,生活是一枚橄榄,先苦后甜;老年后,生活是一杯茶,需要慢慢的品味。说生活是一首歌,正确;说生活是一杯酒,也对。生活是解不不开的疙瘩,这时候,标准和角度就是人生的经历人的处境人的认识。 4 创新就意味着用新的角度看问题。 有个脑筋急转弯问题:老师问:一个美国人到印度后给他原在美国的妻子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学生A回答说是美国话,老师表扬了他;B回答说是电话,老师先是惊讶,接着特别表扬了B。 有道小学语文题是,雪融化后变成了什么?说变成了水是对的,说变成水蒸气的也是对的,可回答都比较一般。有一个学生说雪融化后变成了春天,本来是富有创意和诗意的,可容易被我们有些老师扼杀。而执意认定只有“春天”才是标准答案的,也是扼杀。 苏东坡前赤壁赋里,身处贬谪之地的苏轼看待人生的角度就值得借鉴:从变和不变的角度,想的很达观和超脱。他说,“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世界上有许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问题。 5 忽然想起了几则寓言:

高三作文整体训练

高三作文整体训练 议论文 2014-08-24 18:41 : 高三作文整体训练(一)——讲究布局,学会举例 一、分析下面一篇作文,说说这篇作文的优点,试总结出一篇好作文的特点。 《说文》曰:“耻,为恥的俗字。”“恥,辱也,从心,耳声。”《集韵》曰:“恥,从辱。”《孟子》曰:“人不可以无恥”。《广韵》曰:“恥,惭也。”《六书总要》曰:“恥,从心,耳会意,取闻过自愧之意,凡人心惭则耳热面赤是其验也。”可见,耻的含义与“心”、“耳”、“闻”、“惭”等有关。 孔子说:“知耻近乎勇。” 实践证明,人们如果能知道“羞耻”、“耻辱”,知道“错误”、“惭愧”,人们就能够发奋、勇猛、精进。 “耻”这个问题,还和时代发展、经济水平、社会风气、民族文化等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请以“‘耻’的感悟”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例文一 耻的感悟 泱泱华夏,五千年的文明灿若星河。知进,知退,知难,知易,知聚,知散……在众多文化的积淀中,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一条就是——知耻。 耻,辱也,过也。而知耻,不仅早已渗透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一言一行中,还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更是推动中华文明的不竭动力。可以说,知耻,才有了中华文明智慧而坚忍的精神内核。 知耻,是日常行为的准则。早在《孟子》中,就有“人不可以无耻”之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荣,人人景仰。“诲淫诲盗”是耻,人人唾弃。试想,一个人若是做了耻辱之事,家人白眼、朋 旁批写作感悟:

友冷遇、邻人鄙夷,每一个人心中自有一杆“知耻”的秤,那么即 使这个人再心如铁石,恐怕也不得不对自己的行为做一番检省。慢 慢地,何可为何不可为,何该为何不该为,一颗知耻的心自会判 断,而“知耻”两个字,也会渐渐体现在日常行为的一点一滴之 中,也才有了“温柔敦厚”的中华文明的基本构架。 由个人而国家,知耻则构成了中华文明精神最重要的内涵。名将岳 飞以靖康之难山河沦丧为耻,将一腔热血抛洒疆场,三十功名,全 部写进慷慨悲歌的爱国传奇。反观秦桧,不但不以偏安半壁江山为 耻,反而厚颜无耻地苟安求和,甚至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 飞,结果如何?历史自有公断:“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 臣。”西湖边岳坟墓边的字迹历历如新。知耻的岳飞唱响了中华民 族爱国精神的最强音,而恬不知耻的秦桧,则永远被钉在历史耻辱 柱上。 情随境迁,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知耻”也被赋予了更新的内涵, 也引导着中华文化不断向前。古以冒进为耻,今以墨守为耻;古以 异端邪说为耻,今以抱残守缺为耻;古以不守成规为耻,今以不思 进取为耻。光阴荏苒,耻的含义不再囿于忠、节、孝、义,而是拓 展到诚信、助人、环保、革新等方方面面,“知耻”也相应渗透进 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知耻则奋发,知耻则后勇,知耻则节约,知 耻则有勇气有力量在面对他人无耻的行为时大声喊出“不!”因为 知耻,中华文明才变得更丰富,更有内涵,更有准则,或者换个说 法,更“文明”。 耳听而知,既知而止。“耻”字本身既已充分说明了它的意 义。伟大的中华文明创造了“耻”字,而“耻”字又教导炎黄子孙 懂得了“知耻”,知耻而仁,知耻而勇,知耻而义,知耻而不为人 之所能为,知耻而为人之不敢为。 知耻,构筑了中华民族的行为准则;知耻,孕育了中华文明不 屈的精神内核;知耻,让中华文明经过五千年的繁衍发扬之后,依 然熠熠生辉。 因此,当我门再论起璀璨的中华文明,请别忘了在那些令人目 眩的辉煌背后隐隐写着的两个大字——知耻。 二、分析下面两篇作文,试从谋篇布局方面进行修改,使之思路清晰有条理。例文二

高三作文整体训练(整理精校版)

高三作文整体训练 作文辅导 0411 07:16 :: 高三作文整体训练(一)——讲究布局,学会举例 一、分析下面一篇作文,说说这篇作文的优点,试总结出一篇好作文的特点。 《说文》曰:“耻,为恥的俗字。”“恥,辱也,从心,耳声。”《集韵》曰:“恥,从辱。”《孟子》曰:“人不可以无恥”。《广韵》曰:“恥,惭也。”《六书总要》曰:“恥,从心,耳会意,取闻过自愧之意,凡人心惭则耳热面赤是其验也。”可见,耻的含义与“心”、“耳”、“闻”、“惭”等有关。 孔子说:“知耻近乎勇。” 实践证明,人们如果能知道“羞耻”、“耻辱”,知道“错误”、“惭愧”,人们就能够发奋、勇猛、精进。 “耻”这个问题,还和时代发展、经济水平、社会风气、民族文化等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请以“‘耻’的感悟”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例文一 耻的感悟 泱泱华夏,五千年的文明灿若星河。知进,知退,知难,知易,知聚,知散……在众多文化的积淀中,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一条就是——知耻。 耻,辱也,过也。而知耻,不仅早已渗透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一言一行中,还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更是推动中华文明的不竭动力。可以说,知耻,才有了中华文明智慧而坚忍的精神内核。 知耻,是日常行为的准则。早在《孟子》中,就有“人不可以无耻”之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荣,人人景仰。“诲淫诲盗”是耻,人人唾弃。试想,一个人若是做了耻辱之事,家人白眼、朋 旁批写作感悟:

友冷遇、邻人鄙夷,每一个人心中自有一杆“知耻”的秤,那么即 使这个人再心如铁石,恐怕也不得不对自己的行为做一番检省。慢 慢地,何可为何不可为,何该为何不该为,一颗知耻的心自会判 断,而“知耻”两个字,也会渐渐体现在日常行为的一点一滴之 中,也才有了“温柔敦厚”的中华文明的基本构架。 由个人而国家,知耻则构成了中华文明精神最重要的内涵。名将岳 飞以靖康之难山河沦丧为耻,将一腔热血抛洒疆场,三十功名,全 部写进慷慨悲歌的爱国传奇。反观秦桧,不但不以偏安半壁江山为 耻,反而厚颜无耻地苟安求和,甚至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 飞,结果如何?历史自有公断:“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 臣。”西湖边岳坟墓边的字迹历历如新。知耻的岳飞唱响了中华民 族爱国精神的最强音,而恬不知耻的秦桧,则永远被钉在历史耻辱 柱上。 情随境迁,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知耻”也被赋予了更新的内涵, 也引导着中华文化不断向前。古以冒进为耻,今以墨守为耻;古以 异端邪说为耻,今以抱残守缺为耻;古以不守成规为耻,今以不思 进取为耻。光阴荏苒,耻的含义不再囿于忠、节、孝、义,而是拓 展到诚信、助人、环保、革新等方方面面,“知耻”也相应渗透进 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知耻则奋发,知耻则后勇,知耻则节约,知 耻则有勇气有力量在面对他人无耻的行为时大声喊出“不!”因为 知耻,中华文明才变得更丰富,更有内涵,更有准则,或者换个说 法,更“文明”。 耳听而知,既知而止。“耻”字本身既已充分说明了它的意 义。伟大的中华文明创造了“耻”字,而“耻”字又教导炎黄子孙 懂得了“知耻”,知耻而仁,知耻而勇,知耻而义,知耻而不为人 之所能为,知耻而为人之不敢为。 知耻,构筑了中华民族的行为准则;知耻,孕育了中华文明不 屈的精神内核;知耻,让中华文明经过五千年的繁衍发扬之后,依 然熠熠生辉。 因此,当我门再论起璀璨的中华文明,请别忘了在那些令人目 眩的辉煌背后隐隐写着的两个大字——知耻。 二、分析下面两篇作文,试从谋篇布局方面进行修改,使之思路清晰有条理。例文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