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作品表

舒伯特作品表
舒伯特作品表

作品类型- - 作品名- - 原名- - 作品编号- - 创作时间- - 调式

交响曲- - 第一交响曲- - Symphonie No.1 - - OP.82 - - 1813 - - D大调

交响曲- - 第二交响曲- - Symphonie No.2 - - D.125. - - 1814 - - 降B大调

交响曲- - 第三交响曲- - Symphonie No.3 - - D.200 - - 1815 - - D大调

交响曲- - 第四交响曲(悲剧) - - Symphonie No.4 - - D.417 - - 1816 - - C小调

交响曲- - 第五交响曲- - Symphonie No.5 - - D.485 - - 1816 - - 降B大调

交响曲- - 第六交响曲- - Symphonie No.6 - - D.589 - - 1818 - - C大调

交响曲- - 第七交响曲- - Symphonie No.7 - - D.729 - - 1821 - - E大调

交响曲- - 第八交响曲(未完成) - - Symphonie No.8 “Unvollendete” - - D.759 - - 1822 - - B小调交响曲- - 第九交响曲(伟大) - - Symphonie No.9 “The Great” - - D.944 - - 1825 - - C大调

交响曲- - 第十交响曲- - Symphonie No.10 - - D.936A - - 1828 - - D大调

交响曲- - 交响曲片段- - - - D.708A - - 1820 - - D大调

重奏- - 八重奏- - Octet - - D.803 - - 1824 - - F大调

重奏- - 钢琴五重奏(鳟鱼) - - Piano Quintet “Trout” - - D.667 - - 1819 - - A大调

重奏- - 弦乐五重奏- - String Quartet - - D.956 - - 1828 - - C大调

重奏- - 第一弦乐四重奏- - String Quartet No.1 - - D.18 - - 1812 - - 降B大调

重奏- - 第二弦乐四重奏- - String Quartet No.2 - - D.32 - - 1812 - - C大调

重奏- - 第三弦乐四重奏- - String Quartet No.3 - - D.36 - - 1813 - - 降B大调

重奏- - 第四弦乐四重奏- - String Quartet No.4 - - D.46 - - 1813 - - C大调

重奏- - 第五弦乐四重奏- - String Quartet No.5 - - D.68 - - 1813 - - 降B大调

重奏- - 第六弦乐四重奏- - String Quartet No.6 - - D.74 - - 1814 - - D大调

重奏- - 第七弦乐四重奏- - String Quartet No.7 - - D.94 - - 1814 - - D大调

重奏- - 第八弦乐四重奏- - String Quartet No.8 - - D.112 - - 1814 - - 降B大调

重奏- - 第九弦乐四重奏- - String Quartet No.9 - - D.173 - - 1815 - - G小调

重奏- - 第十弦乐四重奏- - String Quartet No.10 - - D.87 - - 1813 - - 降E大调

重奏- - 第11弦乐四重奏- - String Quartet No.11 - - D.353 - - 1816 - - E大调

重奏- - 第12弦乐四重奏- - String Quartet No.12 - - D.703 - - 1820 - - C小调

重奏- - 第13弦乐四重奏- - String Quartet No.13 - - D.804 - - 1824 - - A大调

重奏- - 第14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 - - String Quartet No.14 “Der Tod und das Modchen” - - D.810 - - 1824 - - D小调

重奏- - 第15弦乐四重奏- - String Quartet No.15 - - D.887 - - 1826 - - G大调

重奏- - 第一钢琴三重奏- - Piano Trio No.1 - - D.898 - - 1827 - - 降B大调

重奏- - 第二钢琴三重奏- - Piano Trio No.2 - - D.929 - - 1827 - - 降E大调

重奏- - 弦乐三重奏一- - String Trio No.1 - - D.581 - - 1817 - - 降B大调

重奏- - 弦乐三重奏二- - String Trio No.2 - - D.471 - - 1817 - - 降B大调

奏鸣曲- - 小提琴奏鸣曲一- - Violin Sonatas No.1 - - D.384 - - 1816 - - D大调

奏鸣曲- - 小提琴奏鸣曲二- - Violin Sonatas No.2 - - D.385 - - 1816 - - A小调

奏鸣曲- - 小提琴奏鸣曲三- - Violin Sonatas No.3 - - D.408 - - 1816 - - G小调

奏鸣曲- - 小提琴奏鸣曲四- - Violin Sonatas No.4 - - D.574 - - 1817 - - A大调

奏鸣曲- - 吉他型大提琴奏鸣曲- - Arpeggione Sonata - - D.821 - - 1824 - -

奏鸣曲- - 第一钢琴奏鸣曲- - Piano Sonatas No.1 - - D.157 - - 1815 - - E大调

奏鸣曲- - 第二钢琴奏鸣曲- - Piano Sonatas No.2 - - D.279 - - 1815 - - C大调

奏鸣曲- - 第三钢琴奏鸣曲- - Piano Sonatas No.3 - - D.459 - - 1816 - - E大调

奏鸣曲- - 第四钢琴奏鸣曲- - Piano Sonatas No.4 - - D.537 - - 1817 - - A小调

奏鸣曲- - 第五钢琴奏鸣曲- - Piano Sonatas No.5 - - D.557 - - 1817 - - 降A大调

奏鸣曲- - 第六钢琴奏鸣曲- - Piano Sonatas No.6 - - D.566 - - 1817 - - E小调

奏鸣曲- - 第七钢琴奏鸣曲- - Piano Sonatas No.7 - - D.568 - - 1817 - - 降E大调

奏鸣曲- - 第八钢琴奏鸣曲- - Piano Sonatas No.8 - - D.571 - - 1817 - - 升F小调

奏鸣曲- - 第九钢琴奏鸣曲- - Piano Sonatas No.9 - - D.575 - - 1817 - - B大调

奏鸣曲- - 第十钢琴奏鸣曲- - Piano Sonatas No.10 - - D.613 - - 1818 - - C大调

奏鸣曲- - 第11钢琴奏鸣曲- - Piano Sonatas No.11 - - D.625 - - 1818 - - F小调

奏鸣曲- - 第12钢琴奏鸣曲- - Piano Sonatas No.12 - - D. - - 1819 - - 升C小调

奏鸣曲- - 第13钢琴奏鸣曲- - Piano Sonatas No.13 - - D.664 - - 1819 - - A大调

奏鸣曲- - 第14钢琴奏鸣曲- - Piano Sonatas No.14 - - D.784 - - 1823 - - A小调

奏鸣曲- - 第15钢琴奏鸣曲- - Piano Sonatas No.15 - - D.840 - - 1825 - - C大调

奏鸣曲- - 第16钢琴奏鸣曲- - Piano Sonatas No.16 - - D.845 - - 1825 - - A小调

奏鸣曲- - 第17钢琴奏鸣曲- - Piano Sonatas No.17 - - D.850 - - 1825 - - D大调

奏鸣曲- - 第18钢琴奏鸣曲- - Piano Sonatas No.18 - - D.894 - - 1826 - - G大调

奏鸣曲- - 第19钢琴奏鸣曲- - Piano Sonatas No.19 - - D.958 - - 1828 - - C小调

奏鸣曲- - 第20钢琴奏鸣曲- - Piano Sonatas No.20 - - D.959 - - 1828 - - A小调

奏鸣曲- - 第21钢琴奏鸣曲- - Piano Sonatas No.21 - - D.960 - - 1828 - - 降B大调

弥撒- - 德意志弥撒- - Deutche Messe - - D.872 - - 1826-1827 - -

弥撒- - 第一号弥撒- - Mass No.1 - - D.105 - - 1814 - - F大调

弥撒- - 第二号弥撒- - Mass No.2 - - D.167 - - 1815 - - G大调

弥撒- - 第三号弥撒- - Mass No.3 - - D.324 - - 1815 - - 降B大调

弥撒- - 第四号弥撒- - Mass No.4 - - D.452 - - 1816 - - C大调

弥撒- - 第五号弥撒- - Mass No.5 - - D.578 - - 1819-1822 - - 降A大调

弥撒- - 第六号弥撒- - Mass No.6 - - D.950 - - 1828 - - 降E大调

舞曲- - 为钢琴而作的圆舞曲12首- - Samtliche Walzer for Piano - - D.145 - - 1814 - - 舞曲- - 为钢琴而作的圆舞曲20首- - - - D.146 - - 1815 - -

舞曲- - 舞曲原型36首- - - - D.365 - - 1816-1821 - -

舞曲- - 伤感的圆舞曲34首- - - - D.779 - - 1823 - -

舞曲- - 圆舞曲12首- - - - D.924 - - 1826 - -

舞曲- - 圆舞曲12首- - - - D.969 - - 1826 - -

舞曲- - 为钢琴而作的兰德勒舞曲- - Landler for Piano - - D.790 - - 1823 - -

舞曲- - 为钢琴而作的德国舞曲- - German Dances for Piano - - D.783 - - 1823-1824 - - 舞曲- - 为钢琴而作的埃科赛斯舞曲- - Ecossaises for Piano - - D.781 - - 1823 - -

进行曲- - 为双钢琴而作的进行曲3首- - Marches for Piano Duet - - D.602 - - - -

进行曲- - 为双钢琴而作的进行曲3首(军队) - - - - D.733 - - - -

进行曲- - 为双钢琴而作的进行曲6首- - - - D.819 - - - -

进行曲- - 为双钢琴而作的进行曲- - - - D.859 - - - -

进行曲- - 为双钢琴而作的进行曲2首- - - - D.886 - - - -

进行曲- - 为双钢琴而作的进行曲- - - - D.928 - - - -

为四手连弹而作的钢琴作品- - Piano - - Music for four Hands - - D. - - - -

音乐的瞬间- - - - Moments Musicaux - - D.780 - - 1827 - -

即兴曲- - 即兴曲11首- - Impromptus - - D.899.935.946 - - 1827-1828 - -

合唱- - 圣母颂- - Magnificat - - D.486 - - 1815 - - C大调

合唱- - 圣母悼歌- - Stabat Matet - - D175.383 - - - -

幻想曲- - 为小提琴和钢琴而作的幻想曲- - Fantasie For Violin and Piano - - D.934 - - 1827 - - C 大调

幻想曲- - 流浪者幻想曲- - Fantasy in C “Wanderefatasie” - - D.760 - - 1822 - - C大调

回旋曲- - 为小提琴与弦乐而作的回旋曲- - Rondo in A for Violin and Strings - - D.438 - - 1816 - 回旋曲- - 为小提琴和钢琴而作的回旋曲- - Rondo for Violin and Piano - - D.895 - - 1826 - - B小调

声乐套曲- - 美丽的磨房女- - Die Schone Mullerin - - D.795 - - 1823 - -

声乐套曲- - 冬之旅- - Winterreise - - D.911 - - 1827 - -

声乐套曲- - 天鹅之歌- - Schwanengesang - - D957 - - 1828 - -

歌曲- - 歌曲- - Lieder - - - - - -

歌剧- - 费拉布拉丝- - Fierrabras - - D.796 - - 1823 - -

戏剧配乐- - 罗莎蒙德- - Rosamunde - - D.797 - - 1823 - -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教案教学文案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案 讲课人:宋延华 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 教学类型:音乐欣赏课 课时: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一)《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是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内容。这一章节介绍了浪漫派音乐的不同题材与音乐特点。本课重点认识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音乐特点与思想性,尤其剖析了作为艺术歌曲中不可或缺的钢琴伴奏部分,本课时是接下来学生对浪漫派器乐体裁作品学习的前奏。 (二)本节课内容适合音乐基础教育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 (三)本课分别从艺术歌曲《鳟鱼》和《魔王》中体验和分析艺术歌曲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经过小学与初中的音乐学习已经具备了基础的音乐理解能力与音乐感受能力。他们正值青春期,这个年龄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社会道德、伦理等观念逐渐形成。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情感需求强烈而不稳定,音乐教育恰恰是一种独特的审美性、情感性的教育,富有感染力的音响会丰富学生内心对美的理解,而音乐作品深层次的内涵与思想性也会随着音乐体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歌曲《鳟鱼》和《魔王》,感受、体验音乐思想情绪,理解音乐形象,提高学生对艺术歌曲的兴趣,最主要的是让学生提高辨认是非的能力,面对社会中的种种诱惑能够学会擦亮自己的双眼,不被表面现象所蒙蔽。 (二)、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了解著名音乐家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重要代表作,学习演唱舒伯特艺术歌曲《鳟鱼》,欣赏艺术歌曲《魔王》,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艺术歌曲的音乐特点。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范唱、学生演唱、启发、讨论探究等过程与方法,学生充分参与课堂。 四、教学重、难点:

舒伯特的音乐成就

音乐成就 舒伯特的创作生涯虽然很短暂,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600多首的艺术歌曲,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了耀眼的光辉,在音乐史上被誉为“歌曲之王”。他为不少诗人如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弗里德里希·席勒、海因里希·海涅、威尔赫姆·穆勒等的作品写了大量歌曲,把音乐与诗歌紧密结合在一起。他的歌曲中既有抒情曲、叙事曲、充满战斗性的爱国歌曲,也有源于民间音乐的歌曲,其中重要的有 舒伯特的作品(12张) 《鳟鱼五重奏》、《菩提树》、《美丽的磨坊少女》、《野玫瑰》、《流浪者》(2首)、《普罗米修斯》、《致音乐》、《迷娘之歌》、《纺车旁的格丽卿》、《牧童的哀歌》、《战斗中的祈祷》、《剑之歌》、《战士之歌》等,主要歌曲汇有3部歌曲集:《美丽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和《天鹅之歌》。他的交响曲中较重要有第四、第五、第八、第九交响曲,其中第八交响曲是一部浪漫主义抒情交响曲,因只写了两个乐章而被称为《未完成交响曲》,许多人试图续写,但都不尽如人意,不得不承认,它的“未完成”也许比完成更接近完美的形态。第九交响曲气势磅礴,充满英勇豪迈的气概,被称为《伟大交响曲》。他的作品还有d小调弦乐四重奏《死与少女》、钢琴五重奏《鳟鱼》、C大调弦乐五重奏、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音乐瞬间》、降E大调即兴曲、A大调奏鸣曲和配剧音乐《罗莎蒙德》等。舒伯特以抒情的旋律闻名,而且总是能够自然流露、浑然天成。另有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它作品。舒伯特在生的时候,大众对他的认识和欣赏只是一般,但在逝世前已经有一百首著作被出版。他早年担任父亲学校里的教师,辞去职位后一直没有固定的工作,经常靠朋友接济。在谱写《美丽的磨坊少女》时就被爱情和事业上的夹击,。就是来到维也纳森林看到磨坊姑娘露茜那优美的一招一式才唤发起强烈的创作意识。

舒伯特的简介

舒伯特的简介 舒伯特是伟大奥地利音乐家,早期浪漫主义代表人物之一。下面是搜集整理的舒伯特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德文: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年-1828年)奥地利作曲家,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更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 舒伯特的历史地位19世纪伟大的作曲人舒伯特,在穷尽一生把自己所有的想象和天赋都写进了他的作品里,他开创了诗歌和音乐的艺术歌曲,所以他虽然生前贫穷艰苦,但是死后舒伯特历史地位或者说在音乐领域里的意义是不可磨灭的。 舒伯特的音乐既继承了古典主义音乐的钝器式的单调,又加上了诗歌的抒情唯美,开创了新的音乐形式,艺术歌曲。他所给人们呈现的是巨大的美好场景,音乐渲染了人们心灵和精神世界,这种渲染是没法表达的,也无法足够丰富的表现环境张力,而诗歌可以简单的通过标题和文字将一种美好呈现在你的眼前,音乐加上诗歌之后就会带给你全新全面的感受,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所以舒伯特历史地位是由他的音乐贡献决定的,在19世纪的欧

洲,从来没有任何一种音乐形式可以引起这么大的人文共鸣。他合理的将音乐家和听众之间的隔阂打开,让听众和音乐家的沟通变得简单直接,也将音乐家的想象里更为完整的传达到听众的心里。艺术歌曲的出现也将音乐和诗歌完美的结合,彼此碰撞,产生了更大让人震撼的力量。 所以说舒伯特的历史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他是跟莫扎特,贝多芬可以齐名的19世纪欧洲音乐史上又一颗闪耀新星,虽然舒伯特一生短暂,但是他留下了大量的作品,华丽的点缀了音乐星空,他让人们认识到音乐原来也可以很丰富很精彩的。 舒伯特摇篮曲的故事舒伯特摇篮曲的故事要从舒伯特19岁那年说起,当时的舒伯特生活是依旧的艰难,有一天晚上,舒伯特在大街上游荡,希望自己有足够的运气遇到一个熟人或者有人可以施舍给他一口饭吃,但是在大街上徘徊了好久,希望出现的事情还是没有出现。舒伯特实在无法忍受饥饿带来的感觉。 在矛盾和饥寒交迫的舒伯特走进了一家豪华的餐厅,他在一张桌子前坐下,看到桌子放着一张老旧的报纸,无事可做的舒伯特就翻起了报纸,他看到了上边有一首小诗吸引了他的注意,一个安静祥和的场景顿时出现在了舒伯特的脑海里,舒伯特的艺术灵感也被激发,他用自己对这首小诗的感受,快速的谱写了一首艺术歌曲,这就是我们熟知的艺术,到现在我们吟唱的摇篮曲。 写完后,舒伯特将自己即兴创作的摇篮曲交给了老板,老板对音乐显然没有足够的理解,但是他知道这首歌曲好听优美,他送给了舒

高中音乐教案--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 教学目标: 一、聆听《魔王》、《鳟鱼》、《菩提树》,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体验并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二、掌握有关“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的.基本知识。 三、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初步了解浪漫乐派 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初步了解浪漫乐派的风格特点,基本掌握基础知识“艺术歌曲”和“声乐套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播放贝多芬的《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音乐片段说出所属音乐历史时期和作者。 小节: 古典主义者崇尚理性,音乐结构严谨。贝多芬是集大成者,并在哪个作品中创造性的加进了人声?(《第九交响乐》),正因为此,贝多芬不但成为古典主义音乐的最高锋,同时也成为浪漫主义的先行者。 舒伯特生活的年代与贝多芬的中、晚期相同,比贝多芬晚去世一年,他们也都生活在维也纳。今天请大家和我一起认识舒伯特,聆听舒伯特。 二、进入新课 (一)学生阅读第114页,了解西方浪漫主义时期的年代划分,简介舒伯特及其所处的时代:见教参第121页(了解浪漫乐派形成的原因)。 (二)欣赏 1、《魔王》 (1)、阅读教材第116页后提问:

①歌词是谁的诗作?(歌德) ②反应什么内容?有几个人物?(叙述者、父亲、孩子、魔王) ③什么乐器伴奏?(钢琴) (2)、聆听《魔王》 听前提问: 舒伯特怎样把歌德诗中的氛围和人物融入音乐中的? 讨论小节:(不同的旋律音调表现不同的角色、钢琴伴奏的三连音表现逼人的气氛、两个特强的和弦表现父亲精辟力尽、悲痛欲绝的痛苦心情。) 2、《菩提树》 (1)简介《菩提树》,简单讲解“声乐套曲”。 (2)聆听中文版《菩提树》 ①歌词是谁的诗作?(缪勒) ②反应什么内容?(流浪汉的心情) ③什么乐器伴奏?(钢琴) 教师小节:舒伯特将钢琴演奏、歌曲和诗词融为一体,成就了音乐史上所谓的“艺术歌曲”。 3、《鳟鱼》 (1)聆听中文版《鳟鱼》 ①表达什么内容?(表达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 ②歌词是谁的诗作?(舒巴尔特) (2)聆听原文《鳟鱼》 (3)请学生试唱第一句乐谱;集体唱第一句乐谱;给拓展部分“3”填词随音响跟唱或教师教唱第一句。 (三)、引导学生总结“艺术歌曲”的特点: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本单元标题为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旨在引导学生聆听浪漫主义音乐中主要代表人物的作品,并在此基础上认识浪漫主义音乐的基本特征。如:强调个人主观情感的表现;对大自然景物的表现占有愈来愈重要的地位;在音乐中追求民族民间的内容和情趣等。本课通过聆听、鉴赏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艺术歌曲所表现的情绪情感和音乐风格,体验并认识到浪漫主义音乐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一、聆听《魔王》、《鳟鱼》、《菩提树》及《小夜曲》,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体验并初步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 二、掌握有关“艺术歌曲”的基础知识,初步认识、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艺术歌曲并对我国艺术歌曲的起源有所了解。 教学重点:

《魔王》的欣赏。包括其角色的划分、人物的形象;音乐所表现出的气氛与情感。 教学难点: 聆听《菩提树》、《小夜曲》,并了解音乐故事背景及体验音乐情绪。 教学方法:讲解法,聆听法。 备课时间:2013年3月13日 授课时间:2013年3月21日 授课班级:高一年级(1)班 授课教师:梁浩 教学过程: 一、互动环节: 播放舒伯特《摇篮曲》,让同学们听完后猜测出这首曲目的名字及曲作者是谁。 二、舒伯特简介: 弗朗茨·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他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

了1000多部作品,其中有600多首歌曲,奠定了他“艺术歌曲之王”的美誉。他把音乐与诗歌紧密结合在一起。主要作品有《魔王》、《A 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菩提树》、《美丽的磨坊少女》等等,主要歌曲汇有3部歌曲集:《美丽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和《天鹅之歌》。 三、介绍并欣赏艺术歌曲《魔王》: 这首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是根据德国诗人歌德的同名叙事诗谱曲而成。故事情节为:在一个狂风之夜,一位父亲怀抱儿子骑马飞奔,在此过程中,魔王不断诱惑儿子,试图夺去他的生命,而父亲则焦急的安慰儿子,但是孩子最终还是死在了他的怀中。马蹄停歇,父亲陷入悲痛的深渊。 全曲共有四个角色:叙述者、父亲、儿子和魔王。在音乐中,只有一个男声演唱,他需要用不同的嗓音、不同的语气唱出不同角色的不同情感:叙事者的旁观、父亲的焦急、儿子的恐惧和魔王的诱惑。 四、介绍并欣赏艺术歌曲《菩提树》: 《菩提树》是舒伯特创作的声乐套曲《冬之旅》中的一首歌曲。由于这首作品的旋律优美动听,情感表达细腻,因此它成为舒伯特创作的大量艺术歌曲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声乐套曲《冬之旅》的歌词全部选自诗人缪勒所写的诗歌,《菩提树》是其中的一段。

浅析舒伯特歌曲的时代背景与内容

浅析舒伯特歌曲的时代背景与内容 一、舒伯特生活的时代背景 十九世纪初期随着社会状况的急剧变化,欧洲社会普遍的形成一种新的思潮浪漫主义思潮,这对舒伯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浪漫主义音乐是十九世纪资产阶级思想家在音乐情感上的一种反映,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 舒伯特在作品中表现的这种个人情感以及生活遭遇,在当时奥地利社会是具有一定的社会代表性,十九世纪初的封建复辟,使奥地利和德国的一些知识青年陷入深深的苦闷当中,当1978年法国大革命破灭。以拿破仑为代表的法国大资产阶级建立政权后不久,便将保卫新政权的革命战争转为对外进行的扩张和侵略,结果遭到失败。奥地利人民先是受到法国大革命的精神鼓舞,之后又在反对拿破仑侵略的战中中付出沉重的代价。结果却是换来封建统治的全面复辟,当时奥地利的社会是十分沉寂的,四周一片黑暗。 二、复辟的时代性对舒伯特创作造成的影响 复辟时代的奥地利青年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法国大革命后随之而来的封建复辟对他们的思想情绪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时在德奥文艺界产生的早期浪漫主义思潮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舒伯特所处的那个时期的知识分子分为三种。一部分是坚持自由、平等、博爱、理性、共和、的信念。他们怀念法国大革命,甚至还在热情的讴歌已经变得十分渺茫的理想。另一部分思想上产生了失望的情绪在黑暗反动中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在思想上受到巨大冲击的这部分知识分子他们产生了深刻的失望情绪。理想的破灭,当时这种带有消极倾向的浪漫主义在奥德音乐创作中有相当的影响。 在走进社会以后舒伯特亲身的经历了社会的残酷与现实,从生活上的困境,爱情生活的失意,对艺术圈子朋友的失望,到对这个社会现实的不满看不到光明所在的苦闷,这些残酷的社会现实都让舒伯特在刚刚走进社会时所抱有的幻想一一破灭,舒伯特虽然非常苦闷但是他没有绝望,没有成为一个悲观主义者,他还是对光明抱有一线的希望即使看见光明很渺茫,但是他也在渴望着。在他的思想中还是充满了矛盾的,既有绝望的情感又有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情绪,内心挣扎不已,舒伯特就是在这样一个光明与黑暗,希望与失望,现实和幻想中徘徊的。 三、生活环境的窘迫,导致音乐内容的变化 1.1818年以前创作早期 这个时期主要是反映早期舒伯特对现实体验的感受还有对时代存在着某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并且在人的意志面前无法改变,只能任人摆布,那时舒伯特的代表作品《魔王》、《死神与少女》、《鳟鱼》这些歌曲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舒伯特内心的真实感受。

分析舒伯特歌曲的时代内容

分析舒伯特歌曲的时代内容 论文关键词:舒伯特艺术歌曲时代内容时代影响 论文摘要:本文中主要从舒伯特生活的时代背景、复辟的时代性对舒伯特创作造成的影响、生活环境的窘迫导致音乐内容的变化,来谈谈19世纪作曲家们普遍性的特点。 舒伯特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艺术歌曲,把艺术性的歌曲凡俗化,使之更亲切近人,这在音乐史上的贡献是巨大的。 一、舒伯特生活的时代背景 十九世纪初期随着社会状况的急剧变化,欧洲社会普遍的形成一种新的思潮?——浪漫主义思潮,这对舒伯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浪漫主义音乐是十九世纪资产阶级思想家在音乐情感上的一种反映,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 舒伯特在作品中表现的这种个人情感以及生活遭遇,在当时奥地利社会具有一定的社会代表性,十九世纪初的封建复辟,使奥地利和德国的一些知识青年陷入深深的苦闷当中,法国大革命破灭,以拿破仑为代表的法国大资产阶级建立政权后不久,便将保卫新政权的革命战争转为对外进行的扩张和侵略,结果遭到失败。奥地利人民先是受到法国大革命的精神鼓舞,之后又在反对拿破仑侵略的战中中付出沉重的代价。结果却是换来封建统治的全面复辟,当时奥地利的社会是十分沉寂的,四周一片黑暗。 舒伯特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真实体验,把实实在在存在的社会现实完整的通过他的作品表现出来。通过他那一首首倾诉哀肠的作品,人们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到他所处于的社会的黑暗和当时一代知识分子的苦痛、矛盾,这一点正是舒伯特作品在今天具有的时代意义与时代内容。 二、复辟的时代性对舒伯特创作造成的影响 复辟时代的奥地利青年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当时在德奥文艺界产生的早期浪漫主义思潮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舒伯特正是当时主观消极情感音乐思潮中的代表人物。 舒伯特怀着天真幼稚的幻想走进社会,在走进社会以后舒伯特亲身经历了社会的残酷与现实,但是他也在渴望着,在他的思想中还是充满了矛盾的,既有绝望的情感又有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情绪,舒伯特就是在这样一个光明与黑暗、希望与失望、现实和幻想中徘徊的。 三、生活环境的窘迫,导致音乐内容的变化 (一)1818年以前创作早期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19世纪) 浪漫主义一词(Romance)原指流行于欧洲中世纪的英雄史诗和骑士传奇,19世纪初被用来称呼当时兴起的文学运动,后又运用到音乐中来。浪漫主义音乐(Romantic Music)是欧洲音乐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潮流,用于描述约1820至1900年间的音乐创作,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法国大革命后,欧洲大陆封建复辟,在随后兴起的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族运动中,文学领域出现了以拜伦、司各特、华兹华斯、歌德、雨果、戈蒂埃、巴尔扎克等为核心的浪漫主义运动。音乐上的浪漫主义最初始于德、奥,而后波及整个欧洲。这一特定时期的音乐流派与文学领域的浪漫主义有许多共同点,但也有所不同。它没有前者那种统一的思想纲领和理论化的美学主张,但却有音乐艺术所独有的特征。 一、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 浪漫主义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情感的表达,抒情性的形象在作品中占主要地位,其内容大多表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刻矛盾,偏重于幻想性的题材和着意抒发内心的感受。如果说古典音乐倾向表现共性,浪漫主义音乐则是更多地表现个性;它重视对大自然景物的表现,通过客观的抒情题材,用音乐艺术手法描写对美丽大自然的热爱,反映主观对未来自由、幸福的向往和渴求,进而抒发心中的理念和幻想;它追求音乐中的民族、民间内容,本民族或其它民族的传说、故事和质朴民间音乐素材,使浪漫主义音乐获得了清新、纯净的气质和格调;它对古典乐派一些严格规范的题材、体裁、风格、表现手法与形式做了大胆的革新,丰富和发展了古典的传统文化。标题性音乐的发展,更体现了音乐与其它姐妹艺术相互融合的浪漫主义美学原则。 【标题音乐】(Program Music) 标题音乐是指创作时按标题进行构思,并要求听众按标题提示欣赏的器乐作品。常取材于历史、文学、戏剧、童话、民间传说或现实生活。欧洲的标题音乐从16世纪就开始逐渐在音乐创作中取得重要地位,19世纪以来又有较大的发展,如:李斯特的《塔索》、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莫索尔斯基的组曲《图画展览会》、德彪西的前奏曲《牧神午后》等。而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田园)更是较早的典型例子。我国标题音乐有悠久的历史,在古典和民间乐曲中,绝大部分是标题音乐,如:琴曲《高山流水》、琵琶曲《十面埋伏》、吹打乐《百鸟朝凤》等。现代作品也大都是标题音乐,如:交响诗《嘎达梅林》、交响曲《长征》、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等。标题音乐是“无标题音乐”(亦称绝对音乐)的对称。无标题音乐即指用曲式、体裁、调名、速度等来命名的一种器乐曲。如《g小调小赋格曲》、《C大调交响曲》、《e小调协奏曲》、《快板》、《慢板》等。 二、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时期代表人物及其音乐作品 1、韦伯(C.M.Weber 1786─1826) 赏析:《自由射手》 歌剧《魔弹射手》也译《自由射手》。韦伯从1819年开始创作这部歌剧,1821年6月在柏林首演。剧情取材于德国民间古老的传说:青年射手马克斯为能与美丽的姑娘阿加特成婚,动摇

舒伯特即兴曲

舒伯特的钢琴独奏作品中,最优美纯洁的,便是8首“即兴曲”(impromptus)了。它们不仅旋律美,意境更美,有田园风光、小桥流水、花前月下,更有天堂般的太虚幻境。在我们听过的所有的钢琴独奏作品中,最为倾心的,除了肖邦的夜曲外,恐怕就是这些“即兴曲”了。拿来给入门者欣赏最合适,能让他们在接触更复杂的作品前先充分领略钢琴独奏音乐之美。 舒伯特的即兴曲有两组,每组四首,共八首。第一组作品90(D899),第二组作品142(D935),均作于1827年,即作曲家逝世的前一年。富有悲剧意味的是,写于舒伯特30岁的这些东西已经是他的晚期作品了!和舒伯特同期创作的“音乐瞬间”(作品94)一样,它们都是为钢琴写的抒情性短曲,5-10分钟,即兴成分很强,而曲式简单,大都是三段体或变奏曲,不采用较为复杂的奏鸣曲式。正因其旋律抒情、结构简单,也不企图表达什么复杂的内容,把它们当作浪漫小品就行了,不费心思,人人都能接受。 “即兴曲”作品90的第一首是十分自由的变奏曲,C小调,4/4拍。乐曲的开头效果别致,八度强奏的轰鸣过后,全曲的主题却以清淡安详的弱奏陈述,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个十分动听的主题简单易记,既朴素又纯美,然而长达十来分钟的整首作品却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构架起来的。仔细听主题的初次陈述。第一句有意用单音弹奏,不加任何和声,如果钢琴家的音色足够柔美,那可真有点如梦似幻的意境了。第二句才加上淡淡的和声伴奏,且用断奏手法以求变化。有人把这第一句形容为河流的源头那一滴滴泉水清冷地涌出,传神之至。在主题一次次地复述变化中,和声逐渐丰富起来,回音、装饰音使旋律发生了细微的色彩变化,力度的强弱交替蕴含着深邃的诗意。这时候,滴滴泉水已汇聚成了小河,在微风吹送下奔涌向前。和一般变奏曲不同的是,这个主题的形貌始终没有很大的变化,除了个别乐句外,情绪几乎总是那么平和安详,超脱凡尘。主题的速度、节奏也没有多大变化,而每一次的和声、调性均有细致的改变。其中,左手三连音伴奏下的那次变奏最为迷人,洋溢着浪漫情调。乐曲悠缓的流淌中,主旋律忽又移到左手低音域,三连音换到右手高音区,给主题带来丰富的音色变化。乐曲末尾,主题回归原貌,以柔弱的音色向听众依依惜别,余味无穷。

舒伯特与他的音乐

舒伯特与他的音乐 摘要:浪漫主义是十九世纪产生在欧洲的一种新的音乐潮流和创作风格。在整个浪漫派时期,钢琴音乐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而在钢琴音乐的发展史上,浪漫主义时期是钢琴音乐的黄金时代。在这一时期,德国作曲家罗伯特·舒曼是十九世纪上半叶欧洲音乐文化史上最突出的人物之一。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十分丰富而珍贵的宝藏。他的钢琴作品有很强的文学功底,常表达人和事在心中激起的反响,他继舒伯特之后发展了浪漫主义的钢琴音乐风格。在他的钢琴音乐作品中,套曲的创作占有重要的地位,形成了他钢琴作品结构上的一个显著特征。他力图扩大音乐的范围和表现方法,用令人耳目一新的音乐语言,准确、具体地反映现实,形成了其独特的音乐艺术特色。本文通过阐述浪漫主义音乐的时代背景,对舒曼及其几首代表作品进行介绍,从作品的写作手法上与其他作曲家进行比较,以此来认识舒曼所做的尝试、突破和贡献,进而对钢琴作品的结构、旋律、节奏、和声等几方面进一步分析说明舒曼的创作技法和音乐风格。 正文: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德文: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年-1828年)是奥地利作曲家,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在十九世纪初的音乐名城维也纳,继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伟大音乐家之后,又出现了一颗灿烂的音乐新星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于1797年出生在维也纳贫困的小学校长家庭。他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十一岁被帝国小教堂唱诗班录取,并住进神学院,成为该校乐队小提琴手,同时还担任指挥,这使他有机会接触维也纳古典乐派一些著名作曲家的名作,他1813年为该乐队创作了《第一交响曲》。1813年因变声离开神学院,舒伯特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到父亲所在的学校里担任助理教师,同时继续创作。1814年10月19日为歌德的诗《纺车旁的格丽卿》谱曲,舒伯特的这第一部歌曲杰作,打开了他创作灵感的闸门。仅1815年一年,舒伯特就写了144首歌曲,其中10月的一天就写了8首歌曲。除歌曲外,他还创作了1部交响曲,2部弥撒曲和其它作品。1816年,他辞去教师的职务,专心从事作曲。由于没有固定收入,生活比较贫困,在他的一些作品里也常常反映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尽管这样,他还是满怀热情地创作了大量的歌颂民族解放斗争的优秀作品。长期的困苦生活,使舒伯特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1828年11月19日,年仅三十一岁的舒伯特在维也纳溘然长逝,他被安葬在他生前一直相当崇拜却只见过几次面的贝多芬墓旁。 舒伯特诞生在维也纳近郊赫田塔尔的一个平民家庭里。他的父亲是一位学校教师,母亲和贝多芬的母亲一样是厨师。十一岁时他以出色的童声入教会寄宿学校学习。但是,寄宿学校的物质生活条件却十分恶劣。寒冬时,室内没有炉火,穷苦的舒伯特又冻又饿。他曾给兄弟写信说:“我们常常想吃苹果,因为从粗劣的午餐到晚餐之间,足足间隔八个小时呢!”这时他已经尝试作曲。一直到1818年他辞去教师一职为止,这是他第一个创作时期。在这个时期中,舒伯特首先在歌曲领域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歌曲半数是在这几年内写出来的。这个时期他也创作了一些交响曲,但这些作品还不够成熟。1818~1827年是舒伯特创作的中心时期。在这十年中,他除了继续写作歌曲外,还创作了声乐套曲、交响曲、室内曲、钢

舒伯特音乐作品赏析

舒伯特作品赏析 弗朗茨·舒伯特(1797—1828)是19世纪初叶音乐名城维也纳,继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伟大音乐家后,出现的一颗灿烂的新星。一说到他,大家自然会起那些脍炙人口的歌曲,如《鳟鱼》、《野玫瑰》等等,那动人的旋律,会自然地回响在人耳旁。可对不了解舒伯特一生经历的人来说,是很难想象作曲家是在怎样艰苦环境中创作这些作品的。他的一生,是简单而平凡的。一生的贫穷同他的性格一样,清寡而内向。但是舒伯特丰富的情感与思想,还有他的内心生活,却流露出他的别具一格与精彩。他的一生,是充满艺术功绩、喜悦、欢乐与最深沉的哀伤的一生。他的一生就是他的艺术,他的艺术就是他的一生。看一看他最初的童年,就会发现:他的生命本身就是一种不间断的音符的表述,是一连串不停地插上幻想羽翼并借助超自然之力而飞翔的梦幻与创作。舒伯特的周围以及他内心的一切除了音乐还是音乐。正因如此,就让我们去认识我们初步认识一下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吧。 一、创作历程 舒伯特是18—19世纪以来第一个以优秀的歌曲创作而闻名于世的音乐家。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共创作了600多首歌曲。那首动人心弦的歌曲《纺车旁的玛格丽塔》是在他年仅17岁写出的;而《魔王》、《野玫瑰》等至今仍在世界上广为流传的优秀歌曲,是他18 岁那年写成的。据说,贝多芬临死前读了几首舒伯特的歌曲后,曾惊叹地说道:“真的,在这个舒伯特身上闪耀着神奇的火花!”舒伯特的歌曲感情真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词、曲、钢琴伴奏三者密切配合、水乳交融。他的歌曲创作继承了前人的艺术成果,又把歌曲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并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所以,人们把舒伯特誉称为“歌曲之王”。 除了歌曲以外,他还创作许多器乐作品。他的创作基本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1813—1817年在这一时期中,舒伯特首先在歌曲领域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歌曲半数是在这几年写出的。这个时期他也创作了一些交响曲,但这些作品还不够成熟。第二时期:1818—1827年,也是舒伯特创作中心时期。在这几年中,他除了继续写作歌曲外,还创作了声乐套曲、交响曲、室内乐等大型作品,并写下了《音乐瞬间》和《即兴曲》等钢琴小品。这一时期他的大型创作逐渐走向成熟,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19世纪初叶,随着社会状况的急剧变化,欧洲文学艺术普遍形成了一种新的潮流——浪漫主义的潮流。这种新的文艺潮流,也对舒伯特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使他的音乐创作在题材内容上、形式结构上以及艺术手法上,都形成了一种与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古典乐派作曲家迥然不同的新风格——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如果说,贝多芬是西欧古典乐派的登峰造极者,那么舒伯特就是西欧浪漫主义音乐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和贝多芬那些充满英雄性、斗争性以及结构极其严谨的音乐相比,舒伯特的音乐作品形式自由,富有抒情性,着重于对人心理的细腻刻画,

浪漫主义时期

韦伯、舒伯特、比才、肖邦、李斯特、威尔第、斯美塔那、德沃夏克、柴可夫斯基 浪漫主义时期 西方音乐史上用“浪漫主义”这个词来概括19世纪前后这一百多年的音乐发展史。 “浪漫主义”的兴盛与法国大革命前后的欧洲社会与文化情境有着密切的联系。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给整个欧洲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向人们指出了一条通往资本主义的道路,促使各国人民的民族意识、爱国热情高涨起来。然而,无论是拿破仑执政及其发动的侵略战争,还是封建王朝的复辟,都只能给人民带来灾难。无情的现实几乎没有什么地方可以讲理。 在这种信仰危机面前,人们自然会在感情上宣泄对现实的不满。拥有了“自由”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们力图强烈反叛一切“理性”的束缚,开始向与理性相对立的另一个极端转移,即以崇尚感情代替崇尚理性。他们开始夸张地宣泄自己的感情,哭能哭的昏天黑地,笑能笑的人仰马翻,以过分的、无拘无束的感情宣泄代替了古典主义的理智与节制。 这种感性、感情的倾泻更多是作曲家自己的体验,追求自由和崇尚个人主义成为这个时期的时代精神。他们注重抒发个人的感情和内心世界,自我崇拜、自我肯定、自我宣泄,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是在强调“人”和他的本性。 浪漫主义时期的各国艺术家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注重民族性。当时有许多倍受别国欺凌的国家如波兰、匈牙利、捷克等,民族战争频繁,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促进了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作曲家们普遍对自己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产生强烈兴趣,他们注重音乐的民族性,在自己的创作中表现本民族的历史传说、自然风光,并大量运用民间歌曲舞曲的音调、节奏等,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点的音乐语汇。 19世纪的作曲家很多都出身于有教养的中产阶级,他们力图突破音乐自身的界限,将音乐与其它的艺术门类如戏剧、文学、美术、诗歌相结合,寻求音乐以外的意义,使标题音乐得到长足的发展。 19世纪的社会音乐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海顿时代的贵族保护人已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说课稿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 我是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艺术歌曲》。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设置在《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之后,是学生在认识了解古典音乐的基础上逐步认知浪漫主义音乐的最自然顺延。共选有舒伯特艺术歌曲三首。歌曲《魔王》采用通谱歌的创作手法,一气呵成。曲中通过不同的旋律音调,分别体现了叙述者、父亲、孩子及魔王四个不同角色。其中,儿子三次叫“父亲”音乐都采用了不协和音来表现其紧张,恐惧的心理。钢琴伴奏以马蹄疾奔的节奏贯穿全曲,低声部一再出现风声,呈现出寒风呼啸,黑夜沉沉的景象,渲染出一种咄咄逼人的阴森气氛。最后马蹄停歇,奔驰终止,孩子已死在父亲的怀中。宣叙调似的旋律及两个特强的和弦表现了父亲筋疲力尽、悲痛欲绝的痛苦心情。《鳟鱼》是根据舒巴尔特的同名诗创作的。诗中把当时的统治者比作搅浑河水的渔夫,把群众比作受骗上当的小鳟鱼。歌曲为三段体(可视为带再现的二段体),有精心设计的伴奏。《菩提树》是包括24首艺术歌曲的声乐套曲《冬之旅》中的第五首。歌曲的引子用了一连串的三连音,给人以寒风呼啸、树叶沙沙的凄凉感觉。引子后歌曲在E大调上进行,表现流浪者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中间转e小调,回到痛苦的现实,最后部分转回E大调,表现心存一线希望,回到故乡找平安。整首作品是作者所处时代人们生活的悲剧性映照。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小学与初中的音乐学习已经具备了基础的音乐理解力与感受力。他们正直青春期,这个年龄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社会道德、伦理

舒伯特全部作品列表(List-of-compositions-by-Franz-Schubert)

List of compositions by Franz Schubert Contents 1 Symphonies 2 Music for chamber ensemble 3 Piano solo 4 Piano, four hands 5 Lieder (songs) and song cycles 6 Liturgical and sacred compositions 7 Oratorio 8 Works for the stage 1. Symphonies Symphony No. 1 in D major, D 82 Symphony No. 2 in B-flat major, D 125 Symphony No. 3 in D major, D 200 Symphony No. 4 in C minor, D 417 Tragic Symphony No. 5 in B-flat major, D 485 Symphony No. 6 in C major, D 589 Little C major Symphony No. 7 in E major, D 729: Sketched in full score 1821, with part of the first movement fully orchestrated (performing versions by John Barnett, Felix Weingartner and Brian Newbould) Symphony No. 8 in B minor, D 759 Unfinished, sometimes counted as No. 7. Only the first two movements are completed, third movement was sketched, fourth was probably never written

弗朗茨·舒伯特─《小夜曲》赏析及课程评价

苏州市XX大学 音乐鉴赏 弗朗茨·舒伯特──《小夜曲》赏析及课程评价 学院(部)管理学院 班级XXXXXX 学号123435666 姓名XXX

弗朗茨·舒伯特──《小夜曲》赏析及课程评价 摘要:舒伯特是享誉国际的音乐大师,《小夜曲》是舒伯特众多优秀音乐作品中最负盛名的一个,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其开头部分的钢琴伴奏为整首乐曲营造出了一个美妙的回声效果,在钢琴演绎的气质上拥有独特的情怀,准确地说这是一种自恋的表征方式。本文就舒伯特《小夜曲》进行了欣赏,对其分析和赏析。 关键词:舒伯特;小夜曲;赏析 舒伯特,是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一生,是短暂而又传奇的,他虽然只在世上生活了三十一年,但是在他这短暂的一生中,却创作出了近千首优秀的音乐作品,对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音乐财富,他被人们尊称为“艺术歌曲”之王。直至今天,舒伯特的众多作品,还广泛流传,被人们津津乐道,尤其是现代的音乐艺术家和音乐学习者,对舒伯特充满了敬仰,以学习和欣赏舒伯特作品为荣。《小夜曲》以优美的旋律、水乳交融的伴奏(简洁的和声手法与频繁的转调),使整首曲调优柔婉转、美轮美奂,其极高的艺术境界,也奠定了其在音乐

史上的崇高地位,成为了声乐学习者竞相学习的标本和模范。 一、《小夜曲》整体介绍 《小夜曲》是舒伯特短暂的生命的完美谢幕,它为舒伯特辉煌的一生画下了完美的句号,同时,也成为了舒伯特献给这个世界的最好的礼物,无论是从曲目的旋律上来看,还是从旋律所表达出的情感上来看,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这种旋律与情感的有机融合,给与了《小夜曲》灵魂和生命,赋予了它新的使命。对于舒伯特来说,《小夜曲》是特别的,也是不同一般的,在《小夜曲》中,舒伯特使用了全新的创作手法,将诗意、精致、自然以及创作者的即兴表演融合得恰到好处,在充满着浪漫色彩和神秘情怀的过程当中,让听众感受到了作者对于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以及对于爱情的美好憧憬,也正因为如此,有很多人都说,《小夜曲》是舒伯特所创作出的最有型的曲目。 二、回声:源于自恋 《小夜曲》采用的是全新的室内音乐创作手法,通过对声乐同伴奏间的结合进行深入的对话,闪光点在于钢琴伴奏成为了整首乐曲的声乐搭档,对于声乐的衔接起到了良好的接洽作用,并对音乐的话题进行了进一步的附属。歌曲从1- 4小节开始,就运用钢琴演奏出了六弦琴的模仿,而随后的9- 14,47- 48,62- 68进行了进一步的声

浪漫主义时期以音乐

浪漫主义时期以音乐

————————————————————————————————作者:————————————————————————————————日期: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 一、浪漫主义的含义、浪漫主义时期的时间界定及其音乐风格特点? 1、含义及时间界定 浪漫(romantic)一词原指用罗曼语(Romance)所写的有关欧洲中世纪那些情节离奇,冒险而富于幻想的骑士故事和传奇小说。欧洲史学家用这个词来称呼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盛行的文艺思潮和文艺流派,当时欧洲各国民主革命运动高涨,由于以拿破仑为代表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最后以旧王朝的复辟告终,人们普遍对现实感到失望,对“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寄托不抱幻想,这些思潮表现在艺术上就形成了一种不满足于现实,追求理想的浪漫主义。后来这个词被借用到音乐领域,把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的一批欧洲作曲家看成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即我们所说的“浪漫乐派”。 从时间上讲,浪漫主义时期的时间界定比较模糊,通常指19世纪前后的一百多年(1790-1910),它涵盖了韦伯到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浪漫主义时期分为初期、中期、中后期、晚期四个阶段: 初期(19世纪10-20年代):威伯、舒伯特、贝多芬(晚期)等。 中期(盛期)(19世纪30-40年代):柏辽兹、舒曼、门德尔松、肖邦等。 中后期(19世纪40-80年代):李斯特、瓦格纳、勃拉姆斯、弗兰克、柴科夫斯基等。 晚期(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初):布鲁克纳、普契尼、沃尔夫、马勒、理查? 施特劳斯等。 2、音乐风格特点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特点总的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1)从风格上看:作品强烈地张扬主观情感和个性特征,每个作曲家的作品都带有个性 的烙印。 (2)从文化传统上看:作品强调民族观念,作曲家的创作普遍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 尤其是晚期浪漫派。 (3)从体裁上看:打破了古典音乐程式化的限制,出现了表达明确意图的“标题音乐”、多乐章的交响曲、单乐章的交响诗和特性小曲等体裁。 (4)从具体的音乐要素上看: ①旋律的乐句组成不受固定形式的约束,趋向不对称的自由化形态,伸缩性很大,

浅谈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的作品分析——以《鳟鱼》为例

浅谈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的作品分析——以《鳟鱼》为例 发表时间:2019-07-16T11:36:12.71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9月31期作者:李鑫 [导读] 从18世纪30年代的古典主义时期发展到19世纪的浪漫主义时期,这两大时期里有被世界所熟知的维也纳乐派三杰等伟大音乐家之外,其中浪漫主义时期的伟大音乐家舒伯特的出现至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舒伯特在艺术歌曲的发展道路上做出了无人能比的贡献,这不仅仅在于他的作品上,更多的是他的作品的出现开创了他自己的艺术形式先河,并为后来的艺术歌曲发展铺平了道路。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四川省成都市) 摘要:从18世纪30年代的古典主义时期发展到19世纪的浪漫主义时期,这两大时期里有被世界所熟知的维也纳乐派三杰等伟大音乐家之外,其中浪漫主义时期的伟大音乐家舒伯特的出现至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舒伯特在艺术歌曲的发展道路上做出了无人能比的贡献,这不仅仅在于他的作品上,更多的是他的作品的出现开创了他自己的艺术形式先河,并为后来的艺术歌曲发展铺平了道路。关键词:舒伯特;艺术歌曲;浪漫主义;《鳟鱼》;作品分析 1801年至1900年这一百年间在西方的音乐史中,我们通常称之为浪漫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的音乐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许多变化,比如:作曲家在社会与经济两方面的地位从以前的依靠教会与贵族的庇护转变为不再依靠教会与贵族,得到了相对应的独立;作曲家对诗歌、文学作品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将其与音乐相结合;作曲家们创作的作品注入了更多的个人情感因素等等变化。舒伯特是奥地利伟大的作曲家,也是早期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舒伯特从小就展示了他惊人的音乐天赋和文学才能。舒伯特的一生是坎坷和悲惨的,生活长期处于贫困状态,收入也是靠着卖自己的作品所得来的,令人感到惋惜的事,年仅31岁就因贫寒病死在维也纳。在他创作的一生中,光在艺术歌曲方面就创作了六百三十四首艺术歌曲,这也是他创作领域中成就最高的一方面。因此被称为“艺术歌曲之王”。他的作品不仅传承了古典主义时期的创作特点,并将艺术歌曲进行了颠覆,使其更加的精致且赋予内涵和文学修养。因此,他既是艺术歌曲的传承者,也是艺术歌曲的创新者。他的创作的艺术歌曲种类众多,有抒情类、叙事类以及充满战斗性的爱国歌曲。其歌词内容大多数都选自德国的诗歌和文学作品。 舒伯特创作的艺术歌曲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与欣赏性。他的艺术歌曲作品精致,没有多余的创作特技,他认为“创作要为诗歌内容和情感表达所服务”。歌曲有着严格的要求,需要歌曲旋律优美动人;所选择的诗歌或者文学作品内容赋予深意和意境;需要钢琴伴奏不仅只是提供和声伴奏的功能,而且能提供演唱者音乐内容以及具体的音乐形象;在这些要求的基础之上,艺术歌曲的旋律、诗歌、钢琴伴奏三者之间需要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相辅相成。钢琴伴奏是舒伯特艺术歌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舒伯特将钢琴伴奏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他的钢琴伴奏可以用多种变化的伴奏音型和节奏型来描写背景、刻画景物和人物的内心,通过这些能突出音乐的主题和意境和展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作用。比如舒伯特的作品《鳟鱼》的开头部分就是运用六连音的节奏型来描绘歌曲中的景物,潺潺流动的小河,在小河里欢快地游玩的鳟鱼。 歌曲创作于1817年,歌词选自德国本地的一位名叫德里希?舒巴特的诗人。舒巴特在1739年出生于普通的德国市民家庭,舒巴特不仅是一位诗人,同时还是一位作曲家。舒巴特所处的生活是当时封建势力统治的黑暗时期,那是的人民饱受艰苦。舒巴特常常是以犀利的诗和言辞为手中的武器来讽刺和抨击当时的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们,从而舒巴特遭受了来自贵族们的报复。在1777年,一位名叫欧根的符腾堡大公爵将怒火发泄到了舒巴特身上,这位大公爵利用诱骗的手段将舒巴特骗到了他的符腾堡中,随之立刻便把舒巴特压入了大牢之中。因此,舒巴特遭受了十年的牢狱之灾。在牢狱的生活中,他写下了《鳟鱼》这首诗来发泄欧根对他的欺骗,表达自己对封建统治者们的不满和仇恨以及自己对自由的向往。在这首诗里舒巴特把欧根就是那心狠手辣的渔夫,而把自己当成了那条天真单纯的鳟鱼。同时,舒巴特想通过自己的惨痛的教训来警示善良的人民不要被邪恶的统治阶级的诱惑和虚伪所欺骗受害。 艺术歌曲《鳟鱼》是一首典型的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歌曲可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前奏部分、A乐段、间奏、B段。前奏部分有6个小节;A段是由五个四小节的乐句组成,其中第一乐句为a,第二乐句是在第一乐句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第三乐句则这个乐段的新材料为b,第四乐句又是一个新材料,第五乐句则是在第四乐句的基础上稍作了一些改变;B乐段是一个不工整的结构。B段中第一乐句是由5个小节组成的新材料,第二乐句也是5个小节的新材料,同样的第三乐句的小节数与前面两小节一样的,第四乐句和第五乐句则是A乐段中c和从c1的重复,可分为d、e、f、c、c1。因此,可得出这首歌是一首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这首作品主调采用的是降D大调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十分重要,笔者将从钢琴伴奏的和声运用来分析歌曲。歌曲前奏是一段非常灵动、轻巧的旋律,采用的是主调和弦进行前奏部分最后以一个主调和弦的琶音结束。这一段代表着河流中的流水渐渐向远方流去。进入到了歌曲旋律部分,A乐段部分的第一乐句钢琴伴奏采用了歌曲的主和弦到属和弦的和声进行;第二乐句同样采用了主调的主和弦到属和弦,这两句采用的和弦是巩固了调性。第三乐句分别采用了属和弦与主和弦,其中第四乐句和第五乐句还增加了下属和弦,再以属和弦到主和弦的和弦进行作为A段的全终止,A 段部分采用大调的调性,描述了欢快的鳟鱼在清澈的河流里欢快玩耍嬉戏的场景,和弦色彩阳光欢快。第二乐段则由大调转为小调。B段的第一乐句采用主调关系小调‘和声小调’进行,采用V-VI级;第二乐句中出现了离调。通过降D大调的附属和弦转到了降A大调的属和弦,使用的是降A大调的属七和弦,再通过还原记号回到降D大调;第四乐句与第五乐句则与前面A段部分采用了一样的和弦进行。B乐段的和弦色彩是比较阴暗和低沉的,讲述着渔夫的阴暗的一面,也描写了渔夫的内心活动,此时的音乐出现紧张、低沉,这代表着渔夫已经等的不耐烦了,想要迫切的让鳟鱼上钩;同时,伴奏中出现了力度比较大的和弦弹奏也表达了我的愤怒,最后的伴奏再次回到A乐段的部分的旋律则代表着又回到了河水清澈流动着的场景,而“我”却不能改变这一现实而感到了无奈与惋惜。 以上是笔者对舒伯特艺术歌曲《鳟鱼》分析,从词曲作者的相关背景、所处环境、歌曲类型、创作手法以及歌曲创作背景等方面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如有错误,望指正。 作者简介:李鑫(1995-),男,江西赣州人,硕士研究生,单位: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音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