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勘探开发中的煤储层评价_王生维

煤层气勘探开发中的煤储层评价_王生维
煤层气勘探开发中的煤储层评价_王生维

*本文受 国家973计划 中国煤层气成藏机制及经济开采基础研究 项目 资助。

作者简介:王生维,1956年生,博士;已发表煤储层研究论文31篇,出版专著1部。地址:(430074)湖北省武汉中国地质大学。E mail:sww ang@https://www.360docs.net/doc/d810058956.html,

煤层气勘探开发中的煤储层评价*

王生维 段连秀 陈钟惠 张明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王生维等.煤层气勘探开发中的煤储层评价.天然气工业,2004;24(5):82~84

摘 要 煤储层评价参数的获取可以大致分为宏观煤储层、煤岩类型、普通显微镜下测试和电镜等超显微孔隙测试四个层次。煤层气井煤心和煤储层露头的煤岩类型系统测量是获取煤储层评价参数的关键环节。建立煤储层描述参数与规范,积累系统的煤储层评价资料,以满足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需要。煤储层评价的重点内容包括煤体几何形态与内部结构特征、煤储层顶板和底板岩石与裂隙发育特征、煤储层孔裂隙系统发育特征和煤储层渗透率、煤岩组成和煤质特征、煤的机械力学性质、煤层气的解吸特征、煤储层的可改造性,以及煤变质作用类型和煤级分带特征等。煤储层评价的基本原则包括乘积原则、加权平均原则、 木桶效应 原则、类比评价原则和综合评价原则。

主题词 煤储层 描述参数与规范 评价内容 评价原则

煤储层评价的资料基础和评价原则是科学评价煤储层的关键。目前煤层气地质工作者公认的科学评价煤储层的重要内容是煤储层的孔裂隙系统和煤储层渗透性、煤储层的机械力学性质、煤岩和煤质特征、煤层气的解吸特征等。

原有的煤田地质勘探和矿井生产规范中并没有考虑煤层气勘探开发中煤储层评价的要求。

关于煤储层评价的原则,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两种倾向:一种是罗列煤储层的若干特性,强调若干有利方面,以此来得出肯定结论;另一种是比较重视煤储层的关键不利参数,以此来得出否定结论。

煤储层描述关键尺度的确定

煤储层岩石本身的强非均质性造成煤储层评价原始参数获取具有相当的随意性和难度。为满足煤层气勘探开发对煤储层评价的客观要求,要求评价参数尽可能量化和系统化、观测方法科学、观测重点突出。

对某一地区而言,控制煤储层内孔隙、裂隙系统特征的主导因素是煤岩成分。可以从煤层的宏观角度把握大裂隙系统的总体特征。这就为煤储层描述参数的定量或半定量表达提供了先决条件。 从我国华北、东北、华南、西北等几大煤区的煤储层描述初步实践看,建立煤储层描述参数与规范的客观条件已具备。其重点是现场描述与室内微观

描述的有机结合。煤储层矿井露头观测与描述,其描述对象是整个煤储层,描述的主要内容包括煤层内部夹矸、宏观煤岩类型、煤储层中的外生节理系统、煤储层的内生裂隙系统等,并获取代表性煤样,以便进一步在显微尺度或更小的尺度上进行对应观测。值得指出的是,由于煤岩成分的复杂性,对矿井或煤芯样品进行煤的工业分析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常规测试指标。

显微观测与测试,其样品来源是矿井煤储层井下标本、露头标本、钻井煤心标本等,观测尺度是毫米级的,观测重点是煤岩组分、孔隙和部分微裂隙等。

由于煤储层中孔隙的多级性和煤岩成分的复杂性,必要时需采用其他特殊观测与测试手段加以研究,常用的如扫描电镜观测煤中的微裂隙和孔隙。如有必要还可进行更为精细观测与测试。

综合考虑煤储层描述的基本要求,结合煤储层的非均质性特征,工作量大小和可操作性,参考国内外的成功做法,将各种尺度的描述有机结合,围绕煤岩类型尺度部署各种实物工作量,对于煤储层的科学评价至关重要。

煤储层评价的主要内容

煤储层评价的内容和参数必须全面,参数要量化。煤层气地质评价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煤储层中

82 开发试采 天 然 气 工 业 2004年5月

的裂隙系统定量化描述,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煤储层几何形态及其宏观结构评价。不同沉积背景条件下造就不同的煤储层几何形态及其内部结构。侏罗纪和第三纪内陆湖盆聚煤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巨厚煤体与石炭纪 二叠纪滨海盆聚煤环境条件下形成的煤层存在巨大差异。从宏观角度把握煤储层几何形态及其内部结构,对于评价侏罗纪和第三纪煤储层物性具有重要意义。例如辽宁铁法和新疆沙尔湖巨厚煤体的煤储层评价就应该重视煤体的几何形态和内部宏观结构特征。

(2)煤储层内部煤岩类型与煤质特征评价。我国目前煤层气勘探的主要对象是石炭纪 二叠纪的中厚煤层。主要目标煤储层的厚度多在3米以上。这类煤储层绝大多数为复杂结构煤储层。煤储层内部除存在夹矸差异外,煤岩类型和煤质特征也存在明显的差别。

(3)大裂隙系统的发育特征和煤储层渗透性评价。做好压裂和射孔设计的前提是对煤储层的大裂隙系统具有科学准确的了解。在我国的煤层气地质条件下,完全有可能在煤层气勘探或开发的初期基本查清煤储层内大裂隙系统的发育特征。系统测量煤储层大裂隙系统参数在煤层气勘探选区评价初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定量数据和类比原则可以推断煤储层的渗透率,可以验证或评价煤层气井直接测得的渗透率是否准确。大裂隙系统的科学测量和形象表达是煤储层渗透率预测的关键。

(4)孔隙与微裂隙发育特征和煤层气解吸特征评价。评价的核心内容是孔隙类型、微裂隙发育特征、煤基岩块内的整体孔隙结构和有效孔隙度等。煤层气解吸特征可以通过煤层气的解吸数据做出评价,也可以通过系统研究煤基岩块内孔隙和微裂隙系统发育特征做出推断和评价。

(5)煤变质作用类型评价。不同的煤变质作用类型形成的煤储层裂隙发育特征存在明显差别。煤变质作用类型评价对于科学划定煤级分带的大小,预测不同煤级的煤储层内生裂隙系统发育特征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6)煤储层孔隙、裂隙特征对煤层气藏的封闭保存影响评价。煤层气的吸附特性决定了煤储层岩石物性与煤层气藏之间的密切关系。例如煤储层内发现有方解石类的裂隙充填物,表明煤层气藏遭受过破坏。不同的煤储层裂隙系统直接影响煤层气藏的封闭保存类型。气胀节理的广泛存在表明煤层气集中生成期煤层气藏具有较好的外部封闭保存条件。

(7)煤储层的机械力学性质评价。煤的机械力学性质不仅对于煤储层的压裂改造有重要影响,同时对煤层气井的施工和井筒的长期维护有重要控制作用。在煤储层的机械力学性质评价中,除准确获取代表性煤岩类型的机械力学性质测试数据外,应特别注意构造煤的发育特点与规律,包括煤储层内是否有软分层发育等。

(8)煤储层顶板和底板岩石与裂隙发育特征评价。煤储层顶板和底板岩石与裂隙发育特征对于煤层气藏保存和人工压裂裂缝的延伸具有重要影响。煤储层顶板和底板的岩石类型及其节理的发育特征是评价的重点内容。

(9)煤储层内部已存大裂隙系统对煤储层压裂改造影响的评价。目前我国煤储层压裂基本是套用砂岩储层模型设计,压裂结果检测中发现煤储层中的压裂裂缝远比砂岩中的复杂。这无疑与煤储层中先存节理关系密切。值得指出的是目前的压裂主要集中在沁水盆地无烟煤中实行,从机械力学性质的差异看,砂岩与无烟煤间机械力学性质的差别比砂岩与烟煤或褐煤间的要小得多。在对中变质烟煤或褐煤实施压裂之前,必须深入研究已存裂隙对压裂的影响,才能使压裂设计更符合实际,大幅度提高煤储层的压裂效果。

(10)煤储层内部煤岩与煤质的非均质性与煤层气藏不均质性的关系评价。煤储层内煤岩类型的差异、煤中矿物质含量的不同、以及由此引起的孔裂隙系统的非均质性必然导致煤层气藏不均质性。这一点在煤层气田勘探初期表现得还不十分明显。在煤层气开发中,煤层气藏不均质特点对煤层气经济开发的影响不可低估。

煤储层评价原始资料的定量获取和表达是煤储层评价的关键。其代表性的图件如煤储层剖面图、煤层厚度与结构图、煤毛管压力曲线及孔隙喉道频率分布图 13 。

煤储层评价的基本原则

从目前煤储层评价的实际看,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评价原则:

(1)乘积原则。即:

Q= 1 2 3 i (i=1,2, ,n)

式中:Q代表煤储层评价的得分值(0 Q 1);

代表某一参数的具体分值(0 1)。 该原则突出强调关键不利参数的 瓶颈 限制或否定特性。勘探实践证明,诸如构造糜棱煤、大裂隙内有方解石充填物存在的煤储层,均为不利于煤层气勘探的煤储层。应用这一原则的最大好处是在发现了某一关键参数很差,足以否定待评价煤储层的情况下,不必要再进行更为深入的工作。

83

第24卷第5期 天 然 气 工 业 开发试采

(2)加权平均原则。即:

Q=( 1+ 2+ 3+ + i)/n (i=1,2, , n)

式中:Q、 定义与取值范围与1)相同。

利用该原则通常的做法是给各参数打分,用加权平均或类似的办法按得分多少排队。该原则的实质是强调参数间的互补性。这一原则目前还存在较大争议,是否存在这种互补性还需要实践来检验。 (3) 木桶效应 原则。即在所有参数中,最差的参数决定煤储层岩石物理性质的优劣。 木桶效应 原则的思想基础与乘积原则相类似,重视不利参数对煤储层岩石物理性质的关键制约作用。

(4)类比评价原则。在我国煤层气勘探的初期,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和实际经验,通常的做法是与美国煤层气勘探成功区的煤储层类比。随着我国勘探实践的不断展开,发现这种类比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其主要缺陷是: 我国的煤层气地质条件与美国的存在明显差异;类比的前提是否存在就值得研究。 缺乏评价煤储层岩石物理方面规范定量的对比数据。随着勘探实践的不断深入扩大,这种类比逐步向国内不同煤区间的煤储层类比演变。尽管这种类比的参数还不够齐全和规范,但事实上却大大前进了一步。目前这种类比正向同一煤区邻近煤层气田内的煤储层类比。

(5)综合评价原则。上述四种原则交叉使用就成为综合评价原则。乘积原则多用于否定一个特定的煤储层。木桶效应原则对于选定有利勘探煤储层时比较实用,其必须注意关键参数是否齐全,特别是不能遗漏关键不利参数。为了慎重起见,在目前条件下,完全有可能使用类比评价原则对新区的煤储层进行评价。

值得指出的是,煤储层评价仅仅是煤层气勘探选区中的一个方面,一个成功煤区的优选还应注意从煤层气藏、煤储层压裂改造等方面全面衡量。此外,煤储层评价存在明显的阶段性。煤层气勘探选区中的煤储层评价与煤层气开发中的煤储层评价所占有的资料、评价的精度和目的明显不同。在煤层气开发中的煤储层评价更多的是利用类比原则。而煤层气勘探选区中的煤储层评价则较多采用乘积原则、木桶效应原则和综合评价原则。

结论与建议

(1)煤储层描述与测量需在整个煤储层、煤岩分层、普通煤岩显微组分和超显微4个层次展开。实践证明,煤层气井煤芯和煤储层露头的煤岩类型层次系统测量是获取煤储层评价关键资料的最佳尺度,并且可操作性强。显微观测与测试应围绕煤岩类型展开,任何显微或超显微描述和分析测试结果应与煤岩类型宏观研究相匹配。

(2)为系统积累有价值的煤储层评价参数资料,建议尽早着手研究与确定煤储层描述参数与规范。

(3)煤储层评价的重点内容包括煤体几何形态与内部结构特征、煤储层顶板和底板岩石与裂隙发育特征、煤储层孔裂隙系统发育特征和煤储层渗透率、煤岩和煤质特征、煤的机械力学性质、煤层气的解吸特征、煤储层的可改造性,以及煤储层的变质作用类型和煤级分带特征。同时要考虑煤储层与煤层气藏封闭保存和煤层气藏不均一性之间的密切关系。

(4)在煤层气勘探选区实践中常用的煤储层评价基本原则包括乘积原则、加权平均原则、 木桶效应 原则、类比评价原则和综合评价原则。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煤层气开发的不断展开,类比原则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赵景德等.烟煤煤岩描述的程序和方法.地质科技情报,

1984;(1):26~44

2 Dutcher R R.F ield description of coal.1976

3 K eizo Fujii Preliminary r eport on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in

some continental and island arc region.G eolog ical survey of Japan repor t,1984;263:163~169

4 Stach E.et al.Stach s tex tbook coal petrolog y.G ebruder

Borntrger,Berlin-stuttG ar t,1982

5 Nor man J G.Pounds coal and steel in western Eur ope.F aber

and faber ltd,24Russell Squar e,London,1980

6 王生维,陈钟惠,张明.煤基岩块孔裂隙特征及其对煤层

气产出的意义.地球科学,1995;(6):557~561

7 王生维,陈钟惠.煤储层孔隙、裂隙系统研究进展.地质科

技情报,1995;(1):53~59

8 王生维,张明.煤储层基岩块孔(微裂)隙度测量方法.地

质科技情报,1996;(2):68~70

9 王生维,张明,庄小丽.煤储层裂隙形成机理及其研究意

义.地球科学,1996;(6):637~640

10 王生维,陈钟惠,张明.煤储层岩石物理与煤层气勘探选

区 以华北若干煤区为例.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

11 段连秀,王生维,张明等.煤储层中裂隙充填物的特征及

其研究意义.煤田地质与勘探,1999;27(3):33~35

12 段连秀,王生维,张明.河东煤田煤储层中气胀节理的发

现及其研究意义.地球科学,1999;24(1):54~56

13 李文阳,王慎言,赵庆波.中国煤层气勘探与开发.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收稿日期 2003 10 12 编辑 黄君权)

84

开发试采 天 然 气 工 业 2004年5月

w ar e of numer ic simulat ion,the calculated permeability is60% ~90%smaller than the r eal one w hen the fr ee g as saturation is0.05%~0.15%.In the article,a new mathemat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for pressur e drop test w ith injection by the perco lation mechanics theor y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free gas and Jiamin effect.Acco rding to the r esults achieved from more t han40w ells with the new model,t he production practice and t he geo logical evaluation,it is found the results fit the real situa tion of the coal bed.T he method solv es the problem that the permeability calculated w ith the conventio nal interpretation method is smaller.

SUBJEC T HEADINGS:Coal bed gas,W ell test,Pr es sure drop with injection,F ree g as,Jiamin effect

Liu Lijun(senior engineer)w as born in1964. Add: Dow n hole Service Com.of N orth China Petr oleum Adminis tration(062552),China T el:(0317)2732285

RESERVOIR EVALUATION FO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AL BED GAS1)

Wang Shengwei,Duan Lianx iu,Cheng Zhong hui and Zhang M ing(Resource College of China Geology U niversity).NAT UR.GAS IND.v.24,no.5,pp. 82~84,5/25/2004.(ISSN1000-0976;In Chi nese)

ABSTRAC T:T he parameters to evaluate coal reservo irs can be obtained from the4levels,i.e.macroscopic observation of coal reser voirs and coal rocks,sur veying under common mi croscope,and surveying of super microscopic pores under elec tronic micr oscope.T he key link to obtain the evaluation param eters of coal r eserv oirs is the coal cores fr om coal bed gas w ells and the coal rock fr om coal reservoir outcrop.It is necessar y to establish paramet ers and principles of coal r eservo ir description, and g ather systemic data of coal reservoir evaluation for meeting t he requirements of ex plor at ion and development for coal bed g as.T he majo r contents of coal reservoir evaluation as fo llows: t he g eometry of coal body and its structure,the features of the top rock and bottom rock and the fracture g rowing of t he coal r eserv oir,the pore fracture system grow ing features and the per meability of the coal reservoir,the litho types and macer al of the coal,t he mechanics pro perty of the coal,the de sor ption charac teristics of the coal bed gas,the mo difiable proper ty of the coal r eserv oir,the metamorphosis type of the coal,and the distr ibu tion feature of the coal rank,etc.T he basic principles of coal r eserv oir evaluation include the par ameters multiplication,the weig hted mean,t he w ood barrel effect ,the analog y evaluatio n, and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UBJEC T HEADINGS:Coal reservoir,Parameters and criteria of descript ion,Evaluation content,Evaluation pr inciple Wang Shengw ei(Doctor)w as bor n in1956. Add: Wuhan,Hubei(430074),China E mail:sww ang@https://www.360docs.net/doc/d810058956.html,

COMPREHENSIVE PREDICTION TEC HNOLOGY OF HIGH PERMEABILITY ZONE FOR C OAL BED GAS TAKING DANING AND HANCHENG AREAS AS EXAMPLE1)

M a Cailin,Li Yanxiang,Quang Haiqi,Li Ning, Cheng Jing(E&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angqing Oil Field Branch,PCL).N AT UR.GA S IND.v. 24,no.5,pp.85~87,5/25/2004.(ISSN1000-0976;In C hinese)

ABSTRAC T:Besides t he restraints of geolog y and reser voir forming conditio ns,r ich coal bed g as zones with high pro ductiv ity are related to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coal bed.T he coal bed permeability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fr actur e sys tem.Its value can be obtained by the pressure drop test method w ith injection of the coal bed gas well.But t he number of the coal bed gas wells is limited in t he w orking area,and the pres sure drop t est method with inject ion i s not perfect now.So, w ith some indirect techniques,such as g eolo gic sect ion observa tion,acoustical emission test,and r emote sensing interpretatio n, etc.,the3 in 1compr ehensive prediction model of sky,sur face and underg round is established for high permeability zones of coal bed.M ainly according to the omni bear ing statist ics of fracture density,it is able to predict the high permeability zones of the coal bed,evaluate the hig h pro duction zones of the co al bed g as,and select the favor able prospects of the coal bed g as. SUBJECT HEADINGS:Geologic inter pretation with re mote sensing,A coustical emission,Coal bed cleat,Per meabili ty,F racture density

Ma Cailin(senior engineer)was born in1957. Add:Xin glongyuan Q uarter of Changqing O il Field,Xi an,Shaangxi (710021),China T el:(029)6592432 E mail:mcl_cq@ https://www.360docs.net/doc/d810058956.html,

PREDICTION OF RESERVOIR PRESSURE FOR COAL BED GAS1)

Su Xianbo,Zhang Liping(Jiaozuo Technolog y

11

NA T URA L GAS IND UST R Y/May,2004

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

煤及煤层气工程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于社会的良好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具有煤及煤层气勘探与开发工程的地质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其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科学思维、素养和创新意识;具有在煤及煤层气资源领域进行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的初步能力,能成为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中从事基础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学生能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也能在煤及煤层气及相关领域的生产部门从事技术开发和技术管理工作。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具有较好的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基础科学知识;在牢固掌握专业基础、外语、计算机技能的基础上,系统学习煤及煤层气资源勘查和开发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与煤及煤层气地质学研究及资源勘查和综合评价有关的基本技能与方法。本专业将在煤及煤层气地质基础、煤层气勘探与开发工程、煤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煤层瓦斯治理与煤矿安全等方面有所侧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现代地球科学,特别是煤及煤层气地质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有对煤及煤层气基本地质、矿产形成、分布规律等进行研究和综合分析的基本能力; 3、初步掌握煤及煤层气资源研究的有关基本实验、测试方法和分析技术; 4、掌握煤层气勘探与开发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工程与工艺技术; 5、了解煤深加工工艺技术,掌握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环境综合治理的基本知识; 6、掌握煤层瓦斯治理、煤矿安全生产和安全减灾的基本知识。 主干学科:煤及煤层气工程 主要课程:地质学基础理论课及技术方法课、煤及煤层气地质学、煤与煤层气勘查、煤储层评价、煤层钻探与煤层气压裂增产、采气工程(含经济评价)、煤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瓦斯治理与煤矿安全、煤工艺废弃物资源化、煤和煤层气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质基础(地下水)等。高年级按专业方向实施分流培养,有不同门类课程供选修。 主要专业实验:煤岩学与煤化学实验,煤储层物性实验,钻采工程实验,地球物理(地震和测井)综合解释,勘探工程设计与工程取样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为达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有必要设置旨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设置有:秭归地质教学实习、专业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学制:本科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相近专业: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工程 就业领域:相关专业的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和管理部门。

煤层气01钻井工程设计

. 恩洪煤田煤层气勘探EH-01井 钻井工程设计 1 设计依据 主要依据: 1)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省恩洪煤田煤层气勘探总体部署方案》; 2)《恩洪煤田清水沟井田地勘报告》; 3)本勘探区与相邻勘探区以往钻探施工经验; 4)现有煤层气钻探施工设备、人员、技术状况实际。 2 基本数据 ●钻井名称:EH-01 ●钻井性质:煤层气参数井兼生产试验井 ●设计井位:曲靖市东山镇咱得村北,清水沟井田北部15勘探线上1501号钻孔以东125m处。 ●设计坐标:X 2802050 Y 18412825 Z 2005 ●设计井深:660m

b号煤层。 C、C、l●目的煤层:P组C212916b号煤层以下50米,下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组。●完钻层位:C21●完井方式:套管完井。 3 钻井目的 1)获取系统可靠的目标煤层的储层参数,主要包括煤层厚度、埋深、煤岩及煤质特征、割理和裂隙发育程度、含气量、含气饱和度、. . 等温吸附曲线、渗透率、储层压力、原地应力、煤层顶底板岩石的力学性质等参数; 2)评价该区煤层气地质条件、储层特征、资源分布与开发条件。3)根据分析、测试资料决定是否对参数井进行扩孔改造,变成生产试验井,对目标煤层进行压裂排采试验,以获取煤层气井生产数据;4)根据排采试验成果,评价该区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和开发试验的可行性。 4 技术要求 4.1 钻井液性能使用要求 储层压力一般随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根据区域地质、煤田地质资料,预测该区煤储层压力梯度在10—12kPa/m之间。据此可对钻井液及各项工程参数进行调整,维持近平衡钻进。 根据该区构造复杂、断层多,煤层层数多、厚度大、倾角大的特点,如何有效的保持井壁的稳定性又能尽量减少钻井液对煤储层的伤害,从而确保EH—01井能真正达到钻井目的。对该井钻井液性能使用要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和答案

绪论 (1)水文地质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本课程是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岩土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为后续的专业课奠定有关现代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能够初步掌握解决工程/煤田水文地质问题的分析方法与思路。 (2)地下水的主要功能包括哪些? >>宝贵的资源①理想的供水水源②重要的矿水资源③良好的景观资源 >>敏感的环境因子地下水是极其重要的环境因子。地下水的变化往往会打破原有的环境平衡状态,使环境发生变化。 (人类活动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干扰地下水,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图14-1): ①过量开发与排除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衰减、沼泽湿地消失、土地沙化、海(咸) 水入侵等; ②过量补充地下水→地下水位升高→土地的次生盐渍化、次生沼泽化; ③地下水位下降导致的粘土压密释水释放有害离子、化肥农药的不适当使用、废弃物的无序排 放──地下水恶化、污染; ④地下水位的变动会破坏其与周围岩土构成的统一的力学平衡,而产生某种效应──地面沉降 与地裂缝、岩溶塌陷、地下洞室垮塌或突水、滑坡、岩崩、水库诱发地震、渗透变形。) >>活跃的地质营力地下水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应力、传输热量和化学组分、侵蚀(化学溶蚀、机械磨蚀和冲蚀)等。 >>重要的信息载体由于地下水是应力传递者,同时又是在流动,所以地下水水位,水量,水温,水化学等的变化或异常可以提供埋藏在地下的许多信息,如找矿、地震预报、地质演变。(3)试分析我国地下水分区的特点,并探讨分区的自然背景。 略。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1)试比较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 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是很不相同的自然界水循环: >>水文循环通常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中,是H2O分子态水的转换、更替较快;水文循环对地球的气候、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影响显着,与人类的生存环境有直接的密切联系;水文循环是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研究的重点。 >>水的地质循环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与深层圈之间,常伴有水分子的分解和合成,转换速度缓慢。研究水的地质循环,对深入了解水的起源、水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乃至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水文循环特点──速度快、途径短、转化迅速。 内因──固、液、气三相可相互转化。 动力条件──太阳辐射和重力的共同作用。 形式──蒸发、径流、降水。) (2)试述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并分析其对水文地质工作需求的影响。 我国水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降水偏少,年总降水量比全球平均降水量少22%; (2)人均水资源量偏低; (3)空间分布不均匀,东部丰富,西部贫乏; (4)季节及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 (5)水质污染比较严重。 合理有效地利用及保护水资源,是中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头等大事。 (3)地球上水的循环按其循环途径长短、循环速度的快慢以及涉及层圈的范围,可分为水文循

国内外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国内外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煤层气又称煤层甲烷或煤层瓦斯,是煤层在其形成演化过程中经生物化学和热解作用所生成,并储集在煤层中的天然气。目前,世界上开展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主要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等国家,其中美国已在圣胡安、黑勇士、北阿帕拉契亚、粉河等多个盆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并已在美国天然气供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加拿大也已形成商业煤层气产能,且煤层气生产规模仍在扩大。在北美,煤层气与致密气、页岩气一起已经成为实现天然气储量接替的三类重要的非常规资源之一。剑桥能源预测,在北美以外的地区,以上三类非常规气将在十年后形成大规模开发,因此,可以预见,煤层气将在世界范围内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一、煤层气的资源现状 1、世界煤层气资源分布 世界煤层气资源储量为256.3万亿m3,约为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的50%,主要分布在北美、前苏联和中国等煤炭资源大国,其中俄、美、中、加、澳五国合计占90%(表1)。但是,由于各国研究程度不一,煤层气资源量的准确性有很大差别。, 表1 世界主要国家煤层气资源储量

数据来源:1. CMM Global Overview,2006.7;2.根据美国环保局报告,2002;3.其他文献 据不完全统计(表1),世界煤层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北美洲、俄罗斯/中亚和亚太地区。其中北美地区占35%,俄罗斯/中亚32%,亚太21%,欧洲10%,非洲2%。目前许多国家都开展了煤层气的开发利用研究工作,除美、加两国以外,20个国家已钻探了煤层气探井以开展研究(表2)。但是商业煤层气开发目前主要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三国,中国、印度、波兰、英国等国家正在积极推进之中。

煤层气资源勘查

一名词解释 1矿产资源总量:指天然产出的具有经济意义的且具有一定地质确定性的矿物原样的富集体。 2煤炭储量:指蕴藏于地下,经过一定地质勘查工作,确定符合储量计算标准,具有一定工业开发利用价值的煤炭资源量。 3煤炭资源量:是可开发利用或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煤炭埋藏量。 4保有储量:截至统计报告期止,煤田、矿区、井田内实际拥有的探明储量。 5可采储量:指在工业储量中,可以采出来的那部分储量,即工业储量减去设计损失量。 6设计可采储量:在开发利用方案或初步设计中设计到的可以采出来的储量。 7暂不能利用储量:由于煤层厚度小、灰分高(或发热量低),或因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特别复杂等原因,目前开采有困难,暂时不能利用的储量。8煤层气预测储量:经过钻探工程控制,用所获得的有关煤层几何形态、含气量等方面的实测数据而计算的已发现的煤层气资源量。 9探明储量:地质勘查报告提交、经储量审批机关批准的能利用储量,是反映煤田地质勘查工作成果的主要指标。 10工业储量:在能利用储量中,可以作为设计和投资依据的那部分储量。 11 A级储量:在精查勘探阶段,通过较密的勘探工程控制和详细地质研究所圈定的储量。 12地质原始编录:在煤田勘查工作中,对勘查工程所揭露的各种地质现象进行描述和记录 并整理成原始图件、数据和文字表格等。 13地质综合编录:在煤田勘查过程中,把所获得的各种原始地质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综合研究,然后用文字、图件表格等形式表示出来的一项综合性工作。14煤自燃倾向性:煤由于氧化放热而导致温度逐渐升高,至70~80℃以后温度升高速度骤然加快,达到煤的着火点(300~350℃),从而引起燃烧,这就是煤的自燃倾向性,即煤在常温下氧化能力的内在属性。 15开采技术条件:指影响煤矿建设、生产与安全的各种地质因素,包括:煤层的厚度、结构、煤的物理性质、煤层的产状及其变化、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

1 煤层气水平井钻井工程作业规程

煤层气水平井钻井工程作业规程 The Operation Regulation of Coalbed Methane Horizontal Drilling 1 范围 本标准作为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联公司)企业标准,规范了煤层气水平井钻井工程作业全过程的程序和要求。包括水平井钻井工程设计、钻前准备及验收、水平井井眼轨迹控制作业、水平井测量作业、水平井完井作业、水平井钻井工程质量要求、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HSE)要求、水平井钻井工程资料汇交要求等六项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煤层气勘探开发过程中水平井钻井工程的设计、施工作业、工程质量要求、资料汇交和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CUCBM 0301 煤层气钻井作业规程 GB/T 8979 污水排放要求 GB/T 11651 劳动保护用品 SY/T 5172 直井下部钻具组合设计方法 SY/T 5272 常规钻井安全技术规程 SY/T 5313 钻井工程术语 SY/T 5322 套管柱强度设计推荐方法 SY/T 5334 套管扶正器安装间距计算方法 SY/T 5358 砂岩储层敏感性评价实验方法 SY/T 5396 石油套管现场验收方法 SY/T 5411 固井设计格式 SY/T 5412 下套管作业规程 SY/T 5435 定向井轨道设计与轨迹控制 SY/T 5526 钻井设备安装技术、正确操作和维护 SY/T 5547 动力钻具使用、维修和管理 SY/T 5618 套管用浮箍、浮鞋 SY/T 5619 定向井下部钻具组合设计作法 SY/T 5672 钻井井下事故处理基本规则 SY/T 5724 套管串结构设计 SY 5876—93 石油钻井队安全生产检查规定 SY/T 5957—94 井场电器安装技术要求 SY/T 5958 井场布置原则和技术要求 SY/T 5964 钻井井控装置组合配套规范 SY/T 6075 评价入井流体与多层配伍性的基础数据 SY/T 6228—1996 油气井钻井及修井作业职业安全的推荐方法中第八章和第10.5、10.6款 SY/T 6283—1997 石油天然气钻井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指南 SY/T 6426 钻井井控技术规程 3水平井钻井工程设计

钻井与完井工程课程设计--冯倩

目录 一、地质设计摘要 二、井身结构设计 三、钻具设计 四、钻井液设计 五、钻井水力参数设计 六、套管柱设计及强度校核 七、注水泥设计 八、设计结果

一、地质概况 二、井身结构设计 钻探目的层为J Q灰岩地层,确定完井方法为先期裸眼完井。油气套管下入 Q J 层3-5m。 根据地质情况,钻达目的层过程中不受盐岩,高压水层等复杂地层影响,故井身结构设计按地层压力和破裂压力剖面(图A-1)进行。

图A-1 地层压力和破裂压力 设计系数见表A-2。 表A-2 井深结构设计有关系数 表A-3 各层段地层可钻级值

表A-4 水力参数设计数据 1 泥浆泵型号与性能 3NB1000钻井泥浆泵(两台,可仅用一台) 2 钻井液性能其它参数 地面泵压不超过20Mpa Kg=1.07*103-Mpa S8.1L8.1 环空返速不低于0.7m/s,不高于1.2m/s 钻井液塑性粘度0.0047pa.S 三、钻具设计 1、钻铤的设计 根据五兹和鲁宾斯基理论得出,允许最小钻铤的最小外径为:允许最小钻铤外径=2倍套管接箍外径-钻头直径。 钻铤长度取决于选定的钻铤尺寸与所需钻铤重量。 2、所需钻铤重量的计算公式 m= b f m K S W? (3-1)m ——所需钻铤的重量,kN ; W m ——所需钻压; S f ——安全系数, 此取S f =1.2 ; K b ——浮力系数;

L c —— 所需钻铤的长度, m ; L dp —— 所需钻杆的长度,m ; q c —— 每次开钻所需钻铤单位长度重量; N —— 每次开钻所需钻铤的根数 ; 每根钻铤的长度 9.1 m 。 3、计算钻柱所受拉力的公式 1.钻柱所受拉力P=[(L dp ? q dp + L c ? q dp )] K b (3-2) P —— 钻柱所受拉力,kN ; P 外挤 =d ρg L (3-3) P 外挤—— 钻杆所受外挤压力,MPa 。 4、一次开钻钻具组合 1 .钻铤长度的确定 选钻铤外径203.2mm ,内径71.4mm ,q c =2190N/m 。此时b K =0.858,W=40KN L c = N c b S W q k ??=858 .019.240 2.1??=25.54m 从而实际用3根,实际长度3?9.1=27.3(m ) 2.钻杆长度计算及安全校核 钻杆外径139.7mm ,内径121.4mm ,q=319.71N/m ,钢级E 级y F =1945.06KN , t S =1.3 (1)安全系数校核: 1Fa =0.9y F /t S =0.9?1945.06/1.3=1346.58KN (2) 卡瓦挤毁校核 2Fa =0.9y F /(y σ/x σ)=0.9?1945.06/1.42=1232.78KN (3)动载校核: 3Fa =0.9y F -MOP=0.9?1945.06-400=1350.5KN

中国煤层气资源分布特征

中国煤层气资源分布特征 字号:[ 大中小] 发布时间:2008-03-10 来源:中国能源网 据中联公司最新一轮的全国煤层气资源预测结果显示(2002年),中国陆上烟煤煤田和无烟煤煤田中(未包括褐煤煤田),在埋深300~2000m范围内煤层气资源总量为31.46×1012m3,世界位居第三(俄罗斯17~113×1012m3、加拿大6~76×1012m3、中国31.46×101212m3、美国11~19×1012m3)。研究表明,中国的煤层气资源不仅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而且还具有显著的时域性和地域富集特点。 中国煤层气资源分布略图 中国煤层气资源的时域分布特征 从赋存地层分析,中国的煤层气资源主要赋存于南方早石炭世(C1)、北方石炭二叠纪(C-P)、南方晚二叠世(P2)、晚三叠世(T3)、早-中侏罗世(J1-2)、东北早白垩世(K1)、晚第三纪(R3)等含煤地层(图2-2),表现出突出的时域分布特征。 早中侏罗世煤系和石炭二叠纪煤系的煤层气资源量分别为14.51×1012m3、13.69×1012m3,分别占总资源量的46.13%、43.52%;其次是晚二叠世煤系,资源量为2.87×1012m3,占资源总量的9.14%;其余煤系仅为0.38×1012m3,占1.20%(早石炭世煤系0.039×1012m3、晚三叠世煤系0.068×1012m3、早白垩世煤系0.267×1012m3和晚第三纪煤系0.004×1012m3)。

中国主要含煤地层及其煤层气资源量分布直方图(单位:108m3) 中国煤层气资源的地域富集特征 从地域分布角度看,中国的煤层气资源虽然广泛分布于新、晋、陕、冀、豫、皖、辽、吉、黑、蒙、云、贵、川、渝、湘、赣、鄂、甘、宁、青、苏、浙、鲁、桂等24个省、市、自治区,但却表现出显著的区带分布特征,具有显著的区带特征。 研究表明,昆仑-秦岭、阴山东西向巨型构造带和贺兰-龙门山-哀牢山近南北向巨型构造带,控制了中国的聚煤规律和煤层气分布特征;而贺兰山-龙门山陡变带、大兴安岭-武陵山陡变带、中国东部陆缘陡变带等三条SN-NNE向深层构造带明显地制约了中国煤层气资源的分布和可采性,其中中部区煤层气资源最为富集。 在众多的煤层气含气区,以晋陕蒙含气区煤层气资源量最大,为17.25×1012m3,占全国煤层气总资源量的54.83%;其次是北疆区,煤层气资源量为6.88×1012m3,占全国总量的21.86%;冀豫皖含气区煤层气资源量为2.89×1012m3,占全国总量的9.18%;云贵川渝含气区煤层气资源量为2.83×1012m3,占全国总量的8.99%。 在上述含气区内,又集中分布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含气带。主要有鄂尔多斯盆地北部(55825.61×108m3)、沁水(55157.77×108m3)、吐-哈(26258.98×108m3)、鄂尔多斯盆地东缘(19962.27×108m3)、六盘水(15094.34×108m3)、准东(14532.17×108m3)、鄂尔多斯盆地西部(12732.0×108m3)等含气带。 不同埋藏深度煤层气资源分布特征 根据煤层埋藏深度和煤层气勘探开发需要,将煤层气赋存深度划分为300~1000m,1000~1500m和1500~2000m三个区间,各深度区间煤层气资源量分别为: 300~1000m 范围内,煤层气资源量为9.1381×1012m3,约占总资源量的29.05%; 1000~1500m范围内,煤层气资源量为9.9435×1012m3,约占总资源量的31.60%; 1500~2000m范围内,煤层气资源量为12.3796×1012m3,约占总资源量的39.35%。 以上统计表明,1500m以浅的煤层气资源量占中国煤层气资源总量的60%(图2-3),有利于煤层气资源的勘探开发。 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煤及煤层气资源勘查

一、名词解释 1煤炭可采储量: 在工业储量中,可以采出来的那部分储量,即工业储量减去设计损失量。 2煤炭探明储量: 地质勘查报告提交、经储量审批机关批准的能利用储量,是反映煤田地质勘查工作成果的主要指标。 3煤层气地质储量: 在原始状态下,赋存于已发现的、具有明确计算边界的煤层中的、有现实经济意义的煤层气总量。 4煤层气资源量: 根据一定的地质和工程依据估算的赋存于煤层中,当前可开采或未来可能开采的,具有现实经济意义和潜在经济意义的煤层气数量。 5等温吸附曲线法: 在等温吸附曲线上通过废弃压力计算煤层气采收系数的方法,只能用于预测可采储量的计算,也可以作为控制可采储量计算的参考。 6体积法: 又称容积法,块段法,是煤层气地质资源量/储量计算的基本方法,适用于各勘探阶段、各级别煤层气地质资源量/储量的计算,其精度取决于有关参数的控制精度和数量,并与对计算区煤层气地质条件和储层条件的认识程度密切相关。 7灰分: 是指煤中所有可燃物质完全燃烧,煤中矿物质在一定温度下产生分解、化合等复杂反应后剩下的残渣。

8挥发分: 称取粒度小于0.2mm的空气干燥煤样1g,在隔绝空气、900℃土10℃的高温下加热7min,煤样减轻的质量占原煤样质量的百分数,减去煤的内在水分(Mad),即为煤样的挥发分产率,用符号Vad表示。 9煤炭开采技术条件: 指影响煤矿建设、生产与安全的各种地质因素,包括: 煤层的厚度、结构、煤的物理性质、煤层的产状及其变化、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瓦斯、煤尘、煤的自燃性、地温等。 10煤层气资源勘查: 在充分分析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地震、遥感、钻井以及生产试验等手段,调查地下煤层气资源赋存条件和赋存数量的评价研究和工程实施过程。 11煤储层含气饱和度: 实测含气量与原始储层压力对应的吸附气量的百分比。 12吸附势理论: 吸附是由势能引起的,固体表面附近存在的势能场,称为吸附势。 距固体表面越近,吸附势能越高,吸附质浓度也越高,反之则越低。13初始见气时间: 煤层气排采试验井开抽后到出现15d以上较连续产气量之前的单一排水阶段的延续时间。 14初始累计产水量: 从煤层气排采试验井开抽后到初始见气时间之间煤层气井的累计产水量。 15刻槽法: 从整个煤层或一个煤分层由顶到底,垂直层面进行刻槽采取煤样的方法。

煤层气井钻井井控实施细则

煤层气钻井井控实施细则(暂行) 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一年四月

目录 一一一总则 一一一风险评估和分级管理 一一一一级风险井井控管理 一一一二级风险井井控管理 第五章防火、防爆措施 第六章井控应急救援 第七章井控技术培训 第八章井控管理制度 第九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煤层气是一种以吸附态吸附在煤的微孔隙表面的气体,需要通过排水降压方式才得以采出,是一种非常规气藏。 第二条为了进一步推进煤层气钻井井控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提高井控管理水平,有效预防井喷事故的发生,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和油气资源不受破坏。参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与天然气钻井井控规定》,结合煤层气自身开发特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三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煤层气勘探开发钻井工程施工作业,进入所辖地区的所有钻井队伍及相关技术服务队伍应执行本细则。 第二章风险评估和分级管理 第四条井控风险评估 根据煤层气特点,将煤层气钻井作业风险划分为两级,按二 级井控风险进行管理。 一级风险井:预探井、含浅层气和CO2、H2S等有毒有害气体的开发井、评价井。 二级风险井:不含浅层气和CO2、H2S等有毒有害气体的详探(评价)井、开发井。 第五条井控分级管理 (一)井控装备配套 一级风险井必须安装防喷器,二级风险井在满足一次井控的条件下,可不安装防喷器。

(二)管理要求 一级风险井:相关建设单位在公司专业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全 面进行管理。 二级风险井:相关建设单位独立进行全面管理。 第三章一级风险井井控管理 第六条井控设计是钻井地质和钻井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 部分,公司地质、工程设计部门要严格按照井控设计的相关要求进行井控设计,需由公司主管部门负责审核审批。 第七条钻井井口距离高压线及其它永久性设施不小于75m,距民宅不小于100m;距铁路、高速公路不小于200m;距学校、医院、油库、河流、水库、人口密集及高危场所等不小于500m。若安全距离不能满足上述规定,应组织进行安全、环境评估,并制定有针对性的井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八条地质设计应根据物探资料及本构造邻近井和邻构造的钻探情况,提供本井全井段预测的地层压力系数、浅气层、有毒有害气体资料和复杂情况。 第九条工程设计应根据地层压力系数、浅气层资料、岩性剖面及安全钻进的需要,设计合理的井身结构和套管程序,绘制 各次开钻井口装置及井控管汇安装示意图,并提出相应的安装、试压要求。 第十条工程设计应根据地质设计提供的资料进行钻井液设计,钻井液密度以各裸眼井段中的最高地层孔隙压力当量钻井液密度值为基准,另加一个安全附加值0.02g/cm3~0.15g/cm3;具

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 毕 业 实 习 报 姓名:杜宗飞 学号:2011090118 专业:煤及煤层气工程 班级:煤及煤层气工程01班 指导教师:赵建明 实习时间:XXXX-X-X—XXXX-X-X 20XX年1月9日

目录 目录 (2) 前言 (3)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3) 1.1实习目的 (3) 1.2实习任务要求 (4)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简介 (4) 2.1实习单位简介 (4) 2.2实习岗位简介(概况) (5) 三、实习内容(过程) (5) 3.1举行计算科学与技术专业岗位上岗培训。 (5) 3.2适应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岗位工作。 (5) 3.3学习岗位所需的知识。 (6) 四、实习心得体会 (6) 4.1人生角色的转变 (6) 4.2虚心请教,不断学习。 (7) 4.3摆着心态,快乐工作 (7) 五、实习总结 (8) 5.1打好基础是关键 (8) 5.2实习中积累经验 (8) 5.3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 (8) 5.4专业实践阅历远不够丰富。 (8) 本文共计5000字,是一篇各专业通用的毕业实习报告范文,属于作者原创,绝非简单复制粘贴。欢迎同学们下载,助你毕业一臂之力。

前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毕业的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在校生而言,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到社会,同时能够为自己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实习是必不可少的阶段。毕业实习能够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我认识到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工作中去,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在实习期间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才能被这个社会所接纳,进而生存发展。 刚进入实习单位的时候我有些担心,在大学学习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知识与实习岗位所需的知识有些脱节,但在经历了几天的适应过程之后,我慢慢调整观念,正确认识了实习单位和个人的岗位以及发展方向。我相信只要我们立足于现实,改变和调整看问题的角度,锐意进取,在成才的道路上不断攀登,有朝一日,那些成才的机遇就会纷至沓来,促使我们成为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公认的人才。我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因此,我作为一名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的学生,有幸参加了为期近三个月的毕业实习。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经过了大学四年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的理论进修,使我们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有了根本掌握。我们即将离开大学校园,作为大学毕业生,心中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做好自己专业发展、如何更好的去完成以后工作中每一个任务。本次实习的目的及任务要求: 1.1实习目的 ①为了将自己所学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知识运用在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反过来检验书本上理论的正确性,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煤及煤层气工程的专业实习,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并且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岗位实习,更广泛的直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要,加深对

山西省煤层气勘查开采管理办法(2020)

山西省煤层气勘查开采管理办法(2020) 《山西省煤层气勘查开采管理办法》业经2020年3月18日省人民政府第6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省长林武 2020年3月30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煤层气资源勘查、开采管理,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和矿区生态保护,维护矿业权人合法权益,促进煤层气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关于在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煤层气资源的勘查、开采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煤层气资源的勘查、开采及其监督管理,应当遵循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市场配置、公开公正,综合勘查、合理开采,创新管理、优化服务的原则。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煤层气资源勘查、开采、利用工作的领导,研究决定全省煤层气资源勘查、开采、利用重大事项,推动采气、输气、用气全产业链协调稳定发展。 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煤层气资源勘查、开采,维护矿区的生产秩序。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煤层气资源勘查、开采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做好煤层气资源勘查、开采的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完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信息反馈等机制,优化服务流程,通过山西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和部门网站公布办理煤层气行政许可以及其他管理服务事项的依据、条件、程序、结果等信息。 第二章资源配置 第七条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编制煤层气资源勘查开采规划应当符合国家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煤层气勘查开采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八条煤层气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开采、保护利用应当符合煤层气资源勘查开采规划。 设立煤层气矿业权还应当符合生态环境保护、国家产业政策等相关规定。

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周记范文原创全套

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周记全套 (本人在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相关岗位3个月的实习,十二篇周记,总结一篇,全部原创,共6500字,欢迎下载参考) 姓名:杜宗飞 学号:2011090118 专业: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 班级: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01班 指导教师:赵晓明

第1周 作为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的大学生,我很荣幸能够进入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相关的岗位实习。相信每个人都有第一天上班的经历,也会对第一天上班有着深刻的感受及体会。尤其是从未有过工作经历的职场大学们。 头几天实习,心情自然是激动而又紧张的,激动是觉得自己终于有机会进入职场工作,紧张是因为要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职场环境。刚开始,岗位实习不用做太多的工作,基本都是在熟悉新工作的环境,单位内部文化,以及工作中日常所需要知道的一些事物等。对于这个职位的一切还很陌生,但是学会快速适应陌生的环境,是一种锻炼自我的过程,是我第一件要学的技能。这次实习为以后步入职场打下基础。第一周领导让我和办公室的其他职员相互认识了一下,并给我分配了一个师父,我以后在这里的实习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都可以找他帮忙。 一周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原以为实习的日子会比较枯燥的,不过老实说第一周的实习还是比较轻松愉快的,嘿嘿,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了,在接下去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的。生活并不简单,我们要勇往直前!再苦再累,我也要坚持下去,只要坚持着,总会有微笑的一天。虽然第一周的实习没什么事情,比较轻松,但我并不放松,依然会本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努力进取,以最大的热情融入实习生活中。 虽然第一周的实习没什么事情,比较轻松,但我并不放松,依然会本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努力进取,以最大的热情融入实习生活中。 第2周 过一周的实习,对自己岗位的运作流程也有了一些了解,虽然我是读是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但和实习岗位实践有些脱节,这周一直是在给我们培训那些业务的理论知识,感觉又回到了学校上课的时候。虽然我对业务还没有那么熟悉,也会有很多的不懂,但是我慢慢学会了如何去处理一些事情。在工作地过程中明白了主动的重要性,在你可以选择的时候,就要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有时候遇到工作过程中的棘手问题,心里会特别的憋屈,但是过会也就好了,我想只要积极学习积极办事,做好自己份内事,不懂就问,多做少说就会有意

山西省煤层气勘查开采管理办法

山西省人民政府令 (第273号) 《山西省煤层气勘查开采管理办法》业经2020年3月18日省人民政府第6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省长林武 2020年3月30日 山西省煤层气勘查开采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煤层气资源勘查、开采管理,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和矿区生态保护,维护矿业权人合法权益,促进煤层气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关于在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煤层气资源的勘查、开采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煤层气资源的勘查、开采及其监督管理,应当遵循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市场配置、公开公正,综合勘查、合理开采,创新管理、优化服务的原则。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煤层气资源勘查、开采、利用工作的领导,研究决定全省煤层气资源勘查、开采、利用重大事项,推动采气、输气、用气全产业链协调稳定发展。 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煤层气资源勘查、开采,维护矿区的生产秩序。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煤层气资源勘查、开采的监

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做好煤层气资源勘查、开采的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完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信息反馈等机制,优化服务流程,通过山西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和部门网站公布办理煤层气行政许可以及其他管理服务事项的依据、条件、程序、结果等信息。 第二章资源配置 第七条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编制煤层气资源勘查开采规划应当符合国家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煤层气勘查开采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八条煤层气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开采、保护利用应当符合煤层气资源勘查开采规划。 设立煤层气矿业权还应当符合生态环境保护、国家产业政策等相关规定。 企业退出的矿区,符合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可以重新设立煤层气矿业权。 第九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净资产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的公司,均有资格按照规定取得煤层气矿业权。 从事煤层气资源勘查、开采活动,应当符合安全、环保等资质要求和规定,并具有相应的勘查、开采技术能力。 第十条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煤层气矿业权年度出让计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设立煤层气矿业权应当以招标、挂牌方式竞争出让,在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山西省)发布出让公告,并公示出让结果。 第十一条符合下列情形的,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后可以以协议方式出让煤层气矿业权:

煤层气钻井与完井技术

煤层气井钻井完井技术浅议 蒋作焰 【摘要】:煤层在储层物性、机械力学性质及储集方式等方面具有与常规油气储层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煤层气井钻井、取心、完井及储层保护诸技术的特殊性。据此,我们从钻井完井工程的角度分析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制约煤层气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研究并形成了一整套煤层气井的取心技术、储层保护技术和完井技术。这套技术应用于中国多个煤层气试验开发区,不仅满足了地质评价的需要,也为实现煤层气工业性开采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关键词】:煤层气钻井技术完井技术 【作者】:蒋作焰2006年毕业于长江大学石油工程专业,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一公司工程师。

前言 煤层气又称煤层甲烷,是一种优质高效清洁能源。凭借良好的安全效益、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已在国际上引起广泛的关注。我国煤层气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目前我国的天然气勘探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原钻井通过多年的攻关研究和试验,形成并掌握了一整套适合煤层气的钻井完井工艺技术,其内容包括:煤层造穴技术、连通技术、煤层井眼轨迹控制技术、水平分支井技术、充气欠平衡钻井技术、煤层绳索取心技术、煤层气完井技术、煤储层保护技术、煤层气井完井技术等。 一、煤层气井钻井完井的特殊性 煤层气钻井完井技术是建立在煤层地质力学性质及开采要求基础之上的。煤层具有不同于其他储层的特殊地质特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井壁稳定性差,容易发生井下复杂故障。 煤层机械强度低,裂缝和割理发育,均质性差,存在较高剪切应力作用。因而煤层段井壁极不稳定,在钻井完井过程中极易发生井壁坍塌、井漏、卡钻甚至埋掉井眼等井下复杂。 2、煤层易受污染,实施煤层保护措施难度大。 煤层段孔隙压力低且孔隙和割理发育,极易受钻井液、完井液和固井水泥浆中固相颗粒及滤液的污染;但在钻井完井过程中,为安全钻穿煤层,防止井壁坍塌,又要适当提高钻井液完井液的密度,保持一定的压力平衡。这就必然会增加其固相含量和滤失量,加重煤层的污染。因此,存在着防止煤层污染和保证安全钻进的矛盾,从而使实施煤层保护较油气层更为困难。 3、煤层破碎含游离气多,取心困难。

浅析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

浅析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 发表时间:2018-12-28T11:00:31.38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9期作者:刘正强[导读] 本文主要围绕石油地质勘测现状以及解决策略进行分析,并对储层评价方法进行深入探讨。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一厂油田地质研究所新疆 834000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石油呈现严重的供不应求局面,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耗大量能源,每年石油消耗量不断上升,石油能源的大量短缺以及市场需求的增加,让石油的开采面临着较大压力,与此同时,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石油勘探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为了提升石油地质勘探工程科学化、合理化水平,要深入了解石油地质勘测以及石油储层的体系,不断完善储层评价方法。本文主要围绕石油地质勘测现状以及解决策略进行分析,并对储层评价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字:石油;地质勘探;储层;评价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建设和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石油产业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人们对于石油开采技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技术人员不断创新发展开采技术。在这种状态下,我国仍然面临着石油能源供不应求的问题,石油作为当今社会生产生活最为基本的能源之一,它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有着重要支持和促进作用。我们要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就要确保整个石油行业在新时期的石油地质勘探研究当中不断创新,提升石油勘探能力,全面提升石油开采率,对当今石油勘探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储层评价方法进行探究,减轻我国面临的石油能源压力。 一、石油地质勘探 1.1石油地质勘探简述 石油是当今社会主要的能源之一,它的来源主要以地质勘探和开采为主,这两种技术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成为了石油能源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技术的发展,石油行业也在不断创新,石油勘探涌进了更多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这对石油地质的勘探研究有着更高的实践意义。现金越来越多的石油企业将发展重心从经济效益转为地质勘探技术研究上,建立了多支高素质的地质勘探队伍,进一步提高勘探效果和规模。进行石油地质勘探主要是利用各种勘探手段进一步了解地质情况,通过科学有效的石油地质勘探能够准确查找油气资源,从而为后期的石油开采工作留下依据。近年来我国对石油地质勘探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石油勘探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石油开采量,科学高效的石油地质勘探为石油开采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技术保障,进一步推动石油行业的发展。 1.2石油地质勘探现状 石油是工业发展的血液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当今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加大石油能源的开采,我国对于地质勘探研究工作也做出了重大调整,改善了以往的地质勘探模式着重投入短期研究和发展工作,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石油地质勘探具有时代发展的必要性,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多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石油地质勘探的环境越来越复杂,我们已经从传统的开发区转向沙漠、丛林、深海、极地等更为严密性的区域,这个地质勘探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第二,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石油企业越来越多,在这当中往往存在着许多不正当的竞争情况,这对石油行业的发展有很大阻碍,同时也影响着地质勘探秩序;第三,目前来看,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事业的发展,这对石油勘探技术带来了较严格的约束,要不断提高石油勘探的环保制度,这也在一定情况下为正常的石油勘探工作带来了一定阻碍;第四,随着石油开采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地的油田总量在逐渐降低,这对于小型油田开采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小型油田在开采过程中产量低、开采效益低,不适应当今市场发展情况,要适当地做出改善。 二、储层评价方法 2.1欠平衡钻井技术 石油的储层评价是石油勘探过程中的重要工作,科学有效的储层评价能够为勘探和开采提出指导性建议,它能够有效提高石油的开采效率。采用随钻储层评价方法是当今储层方法中最为常用的一种,这种方法主要依据随钻检测工具来完成石油的储层评价工作,使用这种方法的技术费用较高,耗时较长,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延误工期。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钻探技术的提高,我们对储藏评价方法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提出了一种更高效、成本更低的储层评价方法——欠平衡钻井技术,我们利用欠平衡钻井技术打开石油层,这时候井底是属于欠压状态,低部的流体会不断涌入井内,这样能够根据流动情况进行实时的储层分析。我们使用欠平衡钻井技术在工作过程中,地质层和井筒是密不可分的,我们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对地质层和井筒进行系统建模,能够根据参数对储层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提高石油勘探技术。 2.2储层综合分类评价 采用储层综合分类评价就是确定储层的相关系数之后,对影响储层的各个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依照综合分析的结果,对储层进行评价分类。在利用储层综合分类评价过程中,确定储层的相关参数是关键,在进行储层分析过程时,只有全面掌握储层情况,才能保证储层综合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石油勘探提供科学依据,保证石油的高效开采。 2.3储层综合定量评价 采用储层综合定量评价就是根据储层的特点,将不同的模糊综合评价和灰色关联方法综合应用,进一步处理储层综合定量评价中复杂不确定的问题。利用这种方法,确定权数尤其关键,我们针对整个系统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法、主要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来进行确定。我们运用储层综合定量评级方法,能够将储层进行分类分段分区来评估,我们根据不同的时段、区段对石油储层质量进行差异比较,这样能够进行石油储层的科学评估,充分了解储层的各种因素,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方便工作人员对储层的开采。 参考文献: [1]刘敏红,黎强.关于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探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8(08). [2]唐明,赵晓琴.浅析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38(14). [3]杨桂林.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38(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