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纳税暂时性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会计处理上的联系与区别

应纳税暂时性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会计处理上的联系与区别
应纳税暂时性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会计处理上的联系与区别

应纳税暂时性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会计处理上的联系与区别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价值,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价值,也就是说从现在看来是造成“少缴税”,而以后要补上的——这个是“应纳税”的理解;比如固定资产折旧,会计按10年,而税法要求按5年,折旧使得期末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价值了。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都可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相当于你账面要交的大于税法规定要交的税,而我们是按税法规定交税。我们实际交的少了,所以两者之间的差额即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使用税率形成了递延所得税负债,我们负债了,应交未交,以后还得补交。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影响的是企业的当期的所得税费用和未来的应交所得税,不影响本期的应交所得税,关于这点一定要记住。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常见的情况有:固定资产中会计折旧小于税法折旧;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发生公允价值上升的情况,另外是分期收款销售商品中会计上一次性确认收入而税法以后年度确认收入的情况;长期股权投资中权益法核算下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的情况,会计在当期确认投资收益,而税法要求是在长期股权投资处置的时候确认为投资收益的实现,所以这里形成的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就是税法允许当期进行纳税调减处理,在未来额时候要进行纳税调增处理,对于该项实质的理解要重点把握一下。因此所谓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者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都是因为会计和税法的处理差异问题,高清楚这个问题就相当于掌握了暂时性差异的实质,而不需要通过所谓的计税基础的方法来判断。应该说,计税基础的计算方法在判断暂时性差异余额方面是比较方便的,而在确定暂时性差异的发生额方面是很复杂的。

所以建议大家要正确看待计税基础的分析方法,本质还是在于掌握税法和会计的处理差异,掌握了这个差异才能准确的把握税法上允许未来扣除的金额,这其实也是确定计税基础的根本所在,因此水团还是建议大家从会计和税法的处理差异入手来理解暂时性差异,而不是单独从计税基础的概念入手来理解这个问题。在没有弄清楚税法和会计的处理差异之前,计税基础反而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从名称上理解,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未来应该纳入应纳税所得额的暂时性差异,那么本期应该是在税前会计利润基础上进行纳税调减处理,也就是说本期该项差异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未来的时候应该纳入应纳税所得额。

一般情况对于费用来说,会计上当期确认的费用少于税法确认的费用,那么当期税法上扣除的金额要大于会计上确认的金额,那么形成的后果是该项差异本期已经税前扣除了,而在以后会计上需要对于少扣除的费用进行扣除的时候,税法已经不允许扣除了,所以要把该项差异计入到应纳税所得额中做纳税调增处理。基本上对于收入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会计上当期确认收入了,但是税法上不确认收入,那么税法是允许该项收入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将来会计不确认收入的时候税法确认收入了,那么就应该计入到应纳税所得额,所以要纳税调增处理。

对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也是一样的道理:发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贷方发生额,该差异是税法本期不确认为收益,但是会计确认收益了,所以当期要纳税调减处理。转回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就是税法以前没有确认收入,现在要确认了,而会计上之前就已经确认收益了,本期不确认了,所以当期要做纳税调增处理。

[例]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会计处理。2010年12月25日,甲企业购入一台价值80 000元不需要安装的设备。该设备预计使用期限为4年,会计上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无残值。假定税法规定应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也无残值。甲企业每年的利润总额均为100 000元,无其他纳税调整项目,假定所得税税率为20%.一般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会计处理,通常情况下,如果存在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当按照《准则》的规定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2011年,会计上计提折旧80 000÷4=20 000(元),设备的账面价值为80 000-20 000=60 000(元);税法上计提折旧80 000×4÷(1+2+3+4)=32 000(元),设备的计税基础为80 000-32 000=48 000(元)。设备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60 000-48 000=12 000(元)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12 000×20%=2 400(元)。2011年,应缴企业所得税[100 000+(32 000-20 000)]×20%=22400(元)

借:所得税2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7 6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2 400

2012年,会计上计提折旧20 000元,设备的账面价值为40 000元;税法上计提折旧2

4 000元[80 000×3÷(1+2+3+4)],设备的计税基础为24 000元(48 000-24 000)。设备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16 000元(40 000-24 000)为累计应确认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012年底,应保留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为3 200元(16 000×20%),年初余额为2 400元,应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800元(3 200-2 400)。2012年,应缴企业所得税20800元{[100 000+(24 000- 20 000)]×20%}。

借:所得税2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9 200

递延所得税负债800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价值,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价值,也就是说从现在看是造成了“多缴税”,而以后可以少缴的——所以叫做“可抵扣”。例子还是可以用折旧啊,会计按5年,税法按10年,那就造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了。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比如本期会计折旧大于税法折旧,那么就是本期的发生额,会计上是做了抵扣处理的,但是税法不能抵扣,所以要纳税调增处理;如果是转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那么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贷方发生额,该差异是之前形成差异转回,会计上在之前已经扣除了,转回的时候不扣除而书法要求扣除,所以应该做纳税调减处理。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都可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相当于你账面要交的小于税法规定要交的税,而我们是按税法规定交税。我们实际交的多了,所以两者之间的差额即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使用税率形成了递延所得税资产,那多交的还是我们的资产,之后用来可抵扣。

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资产账面价值>资产计税依据负债账面价值<负债计税依据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

当期差额在贷方,体现为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后从借方转出,将使应纳税所得额增加。

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资产账面价值<资产计税依据负债账面价值>负债计税依据

借: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当期差额在借方,体现为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后从贷方转出,将使应纳税所得额减少。

[容易犯错的地方]

1、计税基础的方法计算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本期发生额

2、同一项资产活着负债不能同时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3、确认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几种重要的情形:自行研发无形资产,分期收款销售、融资租赁资产等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通俗解释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通常通俗解释 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这对概念建立联系是新会计准则出来以后的事情,账面价值的概念是会计上的概念,早就有,不希奇。计税基础是新概念。计税基础说白了就是税务上用以计税的收入或费用(强调计税用的资产和负债),是地地道道的税务收入和税务费用,我们知道,收入和费用由于会计和税务站在不同的角度上看问题,天生就有差异,在它俩眼里,收入和费用的范围是不一样的。如,国债利息收入1000元,会计上是收入,税务上认为它不是收入,因为它免税,收入的账面价值是1000,计税基础是0,这就是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收入方面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的地方还不算多。资产和费用方面就多了。 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最典型的是折旧、摊销、提各种准备。 以折旧为例:2008年12月购入资产100万元,双倍余额法5年折旧,残值不考虑,税务上按直线法5年折旧。2009年应提折旧:40万元,税务上承认提折旧:20万元,这就意味着有20万元折旧费税务上在2009年是不承认的(以后期间还是会承认),但站在2009 年末这个时点上看,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了,会计上账面价值是100-40=60万元。计税基础是100-20=80万元。产生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之所以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是由于多提了折旧,多计了折旧费,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可理解成会计多计了费用没得到税务上承认。而所谓的多计少计又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上看问题产生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多计。会计上认为固定资产更新换代快,必须加速折旧,才能与收入配比,更好地体现权责发生制,这是会计法允许的,无可厚非,而税务上认为,加速折旧提前减少了税基,过早地多计了费用少交了税,所以它不承认,也无可厚非。如果税务上不承认,造成的结果是调整应纳税所得额,使企业应交所得税数字加大,应交所得税数字加大后马上使企业所得税费用的数字也随着加大,所得税费用数字一加大,企业的净利润就会减少,净利润一减少,收入和费用就没有配比,所以最终结果是税务上打破了会计上的权责发生制。为了不使税务上破坏会计上的权责发生制,解决方法是:把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形成的差异用递延所得税资产表示,这样既满足了税务的计税需要也满足了会计上的权责发生制原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所得税会计就是这样应运而生。 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为什么会这样,不就是会计上提了些费用税务上不承认吗。再如,应收账款提坏账准备,会计上是进了资产减值损失的,税务上没有,所以形成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开办费,会计上于生产经营的当年一家伙进了管理费用,账面价值在摊销的当年末就一下子变为0,而税务上要分5年摊销,计税基础每年都有余额,到第5年才变为0,前4年都是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到这里可以看出,会计上进费用一个字:“快”,费用不能少计,体现的是谨慎原则、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税务上进费用则是另一个字:“慢”,体现的是实际发生原则、收付实现制原则和不侵蚀国家税基原则。它们是矛盾的共同体。 有了上面的铺垫,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也是这个道理。如销售产品提质保金,一般企业都会提,有销售就肯定会有维修,所以会提质保金,提了就进了销售费用,而税务上对这个销售费用不承认,它要等实际发生维修时才承认,不允许企业乱提费用,侵蚀国家税基。提费用时会计上借:销售费用100万元(假定提100万元)贷:预计负债100,此时,负债的账面价值是100,税务上根本没有预计负债这个科目,连科目都没有,想想还会有计税基础吗,所以,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无论什么时候都是0,它永远也不会有余额,除非它承认会计上的预提费用。这就产生了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这一情况。

纳税筹划形成性考核作业1案例分析计算题

纳税筹划形成性考核作业1案例分析计算题 一、刘先生是一位知名撰稿人,年收入预计在60万元左右。在与报社合作方 式上有以下三种方式可供选择:调入报社;兼职专栏作家;自由撰稿人。请分析刘先生采取哪种筹划方式最合算。 答:第一,调入报社。在这种合作方式下,其他收入属于工资、薪金所得,适用5%--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刘先生的年收入预计约60万元,则月收入为5万元左右,实际适用税率为30%。因此刘先生应缴税款为: [(50000-2000)*30%--3375]*12=132300元 第二,兼职专栏作家。在这种合人方式下,其收入属于劳务报酬所得,如果按月平均支付,适用税率为30%。因此刘先生应缴税款为: [50000*(1—20%)*30%--2000]*12=120000元 第三,自由撰稿人。在这种合作方式下,其收入属于稿酬所得,适用税率20%,并可享受减征30%的税收优惠,则其实际适用税率为14%,因此刘先生应缴税款为: 600000*(1—20%)*20%*(1—30%)=67200元 由计算结果可知,如果仅从税负的角度考虑,刘先生作为自由撰稿人所获得的收入适用的税率最低,应纳税额最少,税负最低。比作为兼职专栏作家节税52800元,比调入报社节税65100元。 二、王先生承租经营一家餐饮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职工人数为20人)。该 企业将全部资产(资产总额30000元)租赁给王先生使用,王先生每年上缴租赁费100000元,缴完租赁费后的经营成果全部归王先生个人所有。2009年该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为190000元,王先生在企业不领工资。试计算比较王先生如何利用不同的企业性质进行筹划? 答:方案一:果王先生仍使用原企业的营业执照,按税法规定其经营所得应缴纳企业所得税,而且其税后所得还要再按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适用5%--35%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在不考虑其他调整的情况下,企业纳税情况如下: 应纳企业所得税税额=190000*20%=38000元 王先生承租经营所得=190000—100000-38000=52000元 王先生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52000-2000*12)*20%-1250=4350元 王先生实际获得的税收收益=52000-4350=47650元 方案二:王先生将原企业改为个体工商户,则承租经营所得不需缴纳企业所得税,而应直接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不考虑其他调整因素的情况下,王先生纳税情况如下:

房地产行业的会计实务及纳税申报文件

有关房地产行业的会计实务及纳税申报 开发产品成本的内容 为了加强开发产品成本的治理,降低开发过程耗费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必须正确核算开发产品的成本,在各个开发环节操纵各项费用支出。 要核算开发产品的成本,必须明确开发产品成本的种类和内容。开发产品成本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开发产品成本按其用途,可分为如下四类:1.土地开发成本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土地(即建设场地)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 2 .房屋开发成本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各种房屋(包括商品房、出租房、周转房、代建房等)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 3. 配套设施开发成本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能有偿转让的大配套设施及不能有偿转让、不能直接计入开发产品成本的公共配套设施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 4.代建工程开发成本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同意托付单位的托

付,代为开发除土地、房屋以外其他工程如市政工程等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 以上四类开发产品成本,在核算上将其费用分为如下六个成本项目: 1.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或批租地价指因开发房地产而征用土地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征地费、安置费以及原有建筑物的拆迁补偿费,或采纳批租方式取得土地的批租地价。 2.前期工程费指土地、房屋开发前发生的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以及水文地质勘察、测绘、场地平坦等费用。 3.基础设施费指土地、房屋开发过程中发生的供水、供电、供气、排污、排洪、通讯、照明、绿化、环卫设施以及道路等基础设施费用。 4.建筑安装工程费指土地房屋开发项目在开发过程中按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图施工所发生的各项建筑安装工程费和设备费。 5.配套设施费指在开发小区内发生,可计入土地、房屋开发成本的不能有偿转让的公共配套设施费用,如钢炉房、水塔、居委会、派出所、幼托、消防、自行车棚、公厕等设施支出。 6.开发间接费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独立核算单位及开发觉场为开发房地产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现场治理机构人

【会计知识点】暂时性差异

第93讲-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的确认和计量(1) 第三节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根据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影响的不同,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某些不符合资产、负债的确认条件,未作为财务报告中资产、负债列示的项目,如果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构成暂时性差异。 一、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通常产生于以下情况: (一)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二)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例题·单选题】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20年3月31日甲公司购入一台不需安装的设备,购买价款为200万元(不含税),增值税税额为26万元,购入后投入行政管理部门使用。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0,会计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税法规定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及预计净残值与会计规定相同,则2×20年12月31日该设备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余额为()万元。 A.35.1 B.170 C.30 D.140 【答案】C 【解析】2×20年12月31日该设备的账面价值=200-200÷5×9/12=170(万元),计税基础=200-200×40%×9/12=140(万元),2×20年12月31日该设备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余额=170-140=30(万元)。 【例题】2×19年12月1日甲公司因融券业务发生交易性金融负债100万元,2×19年12月31日交易性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为80万元,2×20年1月20日,甲公司支付款项80万元终止该交易性金融负债。 2×19年12月1日 借:银行存款 100 贷:交易性金融负债 100 2×19年12月31日 借:交易性金融负债2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 2×20年1月20日 借:交易性金融负债80 贷:银行存款80 2×20年由税前会计利润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纳税调增20万元,站在2×19年12月31日来看,此项负债账面价值为80万元,计税基础为100万元,属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一般产生于以下情况: (一)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二)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三、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一)未作为资产、负债确认的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会计税法暂时性差异一览表

序号暂时性差异项目产生暂时性差异的原因 1应收账款、其他应 收款、预付账款等 (1)会计上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比例由企业自行确定,计算 企业所得税不得扣除坏账准备;(2)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 费收入会计(上)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而税法按照合同约定 的应付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的日期确认;(3)分期收款 销售商品收入,税法允许分期确认收入而会计可能一次性也可 能分期确认收入,而且实质上构成融资性质的要按公允价值计 量。 2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上按公允价值计量,税法按历史成本作为计税基础。 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上按公允价值计量。税法按历史成本作为计税基础。但由于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部分计入资本公积,故无需作纳税调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不得在税前扣除。 4长期股权投资在成本法核算下,被投资方宣告分配,投资方确认投资收益时应首先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办法计算本期应当冲减的投资成本;计提减值准备相应减少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被投资方用留存收益转增股本,投资方不作账务处理。 在权益法下,投资日投资成本小于目标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确认当期损益,同时调整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随着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而作相应调整;计提减值准备相应减少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被投资方用留存收益转增股本,投资方不作账务处理。 税法规定,计税基础按照历史成本确定,被投资方用留存收益转增股本,投资方相应追加投资计税基础。 5贷款呆账准备计提比例若与税法规定扣除的比例不同,会产生暂时性差异。 6存货(1)存货减值准备(含建造合同预计损失准备)不得在税前扣除;(2)建造合同资产(建造时间超过12个月的飞机、船舶、大型设备、开发产品等),因会计资本化利息大于税法资本化利息,导致会计基础大于税法基础。 7 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不得在税前扣除;一次还本付息的投资,其利息收入的确认时间与计税收入的确认时间不同。 8商誉商誉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时产生;商誉不得摊销,但可计提减值准备;税法规定,外购的商誉在整体转让或公司清算时一次性扣除。

《纳税筹划》教学大纲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会计学专业(开放本科) 《纳税筹划》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会计学专业、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的教学计划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大纲。 一、课程性质 纳税筹划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中国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纳税人权利意识不断增强的形势应运而生的一门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纳税筹划涉及税收理论与实务、财务管理、现代企业管理等多学科的内容,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纳税筹划是在对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公司组织结构、筹资形式、投资方向及财务管理制度的设计等途径,或通过对纳税人个人具体情况的分析,为纳税人提供合理的纳税建议,以合法减轻纳税负担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从纳税筹划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出发,在介绍纳税筹划基本方法的基础上,以我国现行税制中的主要税种为研究对象,分别介绍筹划的思路与技巧。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性教材。 纳税筹划贯穿于企业运行或个人家庭理财的全过程,是各类高校税收、会计、企业管理等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也是相关专业人员实际工作迫切需要的基本知识与技巧。 二、课程任务 通过纳税筹划课程的教学,能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纳税筹划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纳税筹划的方法与技巧。在熟悉我国现行的税收政策、法律制度的前提下,根据国家税收政策的导向,通过对企业各项行为的调整,或者个人家庭理财方案的选择降低自身的税收负担。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企业纳税筹划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随时追踪国家税收政策变化信息,并据此调整筹划行为与方案的习惯,为学生将来从事的财务规划与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纳税筹划必须要有税收理论、税收制度、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知识作为基础,才能更好地统筹规划,处理好纳税筹划问题。因此最好安排在上述基础课程之后学习。 四、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税收筹划》形成性考核

一、单项选择题 题目1 未回答 满分1.00 标记题目 题干 从2019年1月1日起,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时,实行()方法。 选择一项: A. 按年预扣预缴 B. 按季度预扣预缴 C. 按月预扣预缴 D. 按月如实缴纳个人所得税 反馈 解析: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时,按以下方法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并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表》。 正确答案是:按月预扣预缴 题目2 未回答 满分1.00 标记题目 题干

关于子女教育的扣除,按照每孩每月()扣除 选择一项: A. 2000元 B. 500元 C. 1000元 D. 3000元 反馈 解析:新个人所得税法规定 正确答案是:1000元 题目3 未回答 满分1.00 标记题目 题干 关于住房贷款利息的扣除,新税法规定纳税人本人或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可以选择由夫妻一方按每月()扣除。 选择一项: A. 2000元 B. 500元 C. 1000元 D. 3000元 反馈 解析:新个人所得税法规定

正确答案是:1000元 题目4 未回答 满分1.00 标记题目 题干 在新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中,大病医疗费用的扣除属于() 选择一项: A. 基本减除费用 B. 其他扣除费用 C. 专项扣除费用 D. 专项附加扣除费用 反馈 解析:新个人所得税法规定 正确答案是:专项附加扣除费用 题目5 未回答 满分1.00 标记题目 题干 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的部分,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所得税汇算清缴时间性差异与暂时性差异比较

所得税汇算清缴时间性差异与暂时性差异 比较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从《国际会计准则》中引入了“暂时性差异”的概念,并要求“按照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目前大多数人仍然习惯于按照时间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对暂时性差异还很陌生。我们认为,只要理解了时间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就不难掌握暂时性差异。 一、时间性差异与暂时性差异的联系 时间性差异是指因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负债表内某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按照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从两者的概念可以看出,时间性差异是从损益表的角度进行定义的,而暂时性差异是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进行定义的,两者的内在联系是:在一般情况下,如果税法与会计确认某项收入或支出的时间不同,则必然产生一项时间性差异,同时也会使一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产生差额,即产生一

项暂时性差异。 时间性差异与资产计税基础 例1:xx年12月,甲公司购入一项办公设备,入账价值为150万元。该公司确定该设备的折旧年限为5年,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0.税法规定该设备的折旧年限为不短于5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因税法与会计扣除折旧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如下表,并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5万元;2016年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并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万元;2016年不需要进行纳税调整;2016年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并冲减递延所得税资产万元;2016年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20万元,并冲减递延所得税资产5万元。 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分析:《所得税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应税暂时性差异计算的未来期间应交的所得税金额,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企业应当将由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前期转入的未抵扣亏损和前期转入的尚可抵减的税款抵扣等,导致可抵扣未来期间所得税金额,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在本例中,因为税法与会计扣除折旧的时间不同,造成了该设备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产生了暂时性差异。xx年末,该设备的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的差额为20万元,因为该差额可在未来抵减应纳税所得额,所以应当确认递延

企业不征税收入的会计处理和纳税申报[1]

企业不征税收入的会计处理和纳税申报企业的不征税收入,在所得税处理上既不同于免税收入,也不同于征税的政府补助和企业的经营收入;在会计处理上,不征税收入又不同于营业收入和其他营业外收入。这样,不征税收入的账务处理就具有相对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本文以现行会计准则和最新的企业所得税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讨论研究企业不征税收入的会计确认、计量,以及相应的所得税纳税调整和纳税申报。 不征税收入的最新规定和一般特征 (一)最新规定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70号,以下简称财税[2011]70号)规定:企业从县级以上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1)企业能够提供规定资金专项用途的资金拨付文件;(2)财政部门或其它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3)企业对该资金及以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 对于以上列举的三个条件,凡属于财政性资金,不论属于财政部门或其他政府部门拨付,专门用途拨付文件、专门管理办法或管理要求,一般都有书面文件资料。第三点强调的专门核算,收入单列也不成问题,但对于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核算,一般难以办到,因为在财政资金用于专项用途时,多数情况下均同时要求企业配套投入,企业配套资金与财政拨款同用于某项建设,人为地将项目中的具体支出归属财政资金支出和企业配套资金支出,只能流于形式。 (二)所得税处理规范 财税[2011]70号规定:(1)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扣除;(2)上述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其计算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3)不征税收入资金确认后,在5年(60个月)内未发生支出且未缴回政府部门的,应计入第六年的应税收入总额,计入应税收入总额资金发生的支出,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解读以上规定:(1)上述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还应包括存货;(2)税前扣除,还应包括这些资产在用或在库时出售或耗用结转成本的扣除;(3)作为不征税收入资金,在5年内“未发生支出”,还应包括已使用一部分或大部分。 (三)不征税收入与免税收入、应税财政补助的区别 1.与免税收入的区别。免税收入是所得税优惠的一种方式,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的规定,企业取得的各项免税收入所对应的各项成本费用,除另有规定者外,可以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征税收入虽然是各级政府补助企业的资金,但在所得税处理上不属税收优惠范畴。因此,

所得税会计中永久性差异与暂时性差异

所得税会计中永久性差异与暂时性差异 关于永久性差异,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1)永久性差异是由于企业一定期间的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之间计算口径不同所产生的差异;(2)永久性差异产生于当期,以后各期不作回转处理;(3)永久性差异源于这样一些项目:a、计入会计收益而永不计入应税所得;b、计入应税所得而永不计入会计收益。按永久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四类:(l)免税收入,如国库券利息收入。(2)不可扣除的费用和损失,如超标准的业务招待费、各种税收滞纳金、罚款等。(3)非收入性课税项目,如企业与关联企业以不合理定价手段减少会计收益,税法规定征税机关有权合理调整增加应税所得。(4)非费用性扣减项目,如美国的超成本折耗(cost depletion),一些拥有消耗性资产的公司,在计算其应税所得时,税法允许扣除超过成本折耗的一定百分 比折耗,目的在于鼓励对自然资源的开发。 关于时间性差异,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l)时间性差异是由于企业某些收入和支出项目计入应税所得的时间与计人会计收益的时间不一致而产生的差异。(2)时间性差异发生于某一时期,但在以后的一期或若干期内可以转回。(3)如果只存在时间性差异,不存在永久性差异,那么从各期总和上看,应税所得和会计收益的总额将相等。时间性差异按收入、费用计入应税所得和会计收益的时间先后,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先在财务报表上确认、后列入应税所得的收入和利得,如权益法下的投资收益,只有当实际收到股利时,才计入应税所得。(2)先列入应税所得、后在报表上确认的费用或损失,如会计上采用直线法折旧,税收上采用加速折旧法折旧。(3)先列入应税所得、后在财务报表上确认的收入或利得,如提前收取的租金在收到时就计税,但要在实际提供服务时才列入财务报表。(4)先在财务报表上确认、后列入应税所得的费用或损失,如预提的产品质量保证金。鉴于前两类时间性差异会产生未来应纳税的金额,后两类差异会产生未来可抵减应税所得的金额,故将它们分别称为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和可抵减时间性差异。 由于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都是期间性的差异,因而企业某一个时期的计税差异将是 这两类差异之和。 (二)暂时性差异 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96号、第109号及《国际会计准则12——所得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资产负债表中一项资产或负债的帐面金额与其税基之间的差额。在某些税收管辖权内,暂时性差异还包括与资产和负债无关的出现在当年和以前年度中的某些累计时间性差异之和。这里一项资产或负债的税基是指计税时应归属于该资产或负债的金额。按照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F),一项资产的确认意味着该资产的帐面金额在未来期间将以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的形式收回,如果该经济利益是应税的,则资产的税基就是税法上允许抵扣该经济利益的金额。如果在未来期间允许抵扣的金额小于应税经济利益的金额,即税基小于帐面价值,则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反之有可抵减暂时性差异产生。 如果该未来经济利益不纳税或是不可抵扣的,如按权责发生制纳税的应收帐款,则该资 产的税基即为其帐面金额,无暂时性差异产生。

2017年电大2017年纳税筹划形成性考核册及答案(1)

2012年纳税筹划形成性考核册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经管学院 一.单项选择题 第一章: 1.纳税筹划的主体是(A)。 A.纳税人 B.征税对象 C.计税依据 D.税务机关 2.纳税筹划与逃税、抗税、骗税等行为的根本区别是具有(D)。 A.违法性 B.可行性 C.非违法性 D.合法性 3.避税最大的特点是他的(C)。 A.违法性 B.可行性 C.非违法性 D.合法性 4.企业所得税的筹划应重点关注(C)的调整。 A.销售利润 B.销售价格 C.成本费用 D.税率高低 5.按(B)进行分类,纳税筹划可以分为绝对节税和相对节税。 A.不同税种 B.节税原理 C.不同性质企业 D.不同纳税主体 6.相对节税主要考虑的是(C)。 A.费用绝对值 B.利润总额 C.货币时间价值 D.税率 7.纳税筹划最重要的原则是(A)。 A.守法原则 B.财务利益最大化原则 C.时效性原则 D.风险规避原则 第二章: 1.负有代扣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个人是(B)。 A.实际负税人 B.扣缴义务人 C.纳税义务人 D.税务机关 2.在税负能够转嫁的条件下,纳税人并不一定是(A)。 A.实际负税人 B.代扣代缴义务人 C.代收代缴义务人 D.法人。 3.适用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组织形式是(D)。 A.公司制企业 B.合伙制企业 C.个人独资企业 D.个体工商户 4.一个课税对象同时适用几个等级的税率的税率形式是(C)。 A.定额税率 B.比例税率 C.超累税率 D.全累税率 5.税负转嫁的筹划通常需要借助(A)来实现。 A.价格 B.税率 C.纳税人 D.计税依据 6.下列税种中属于直接税的是(C)。 A.消费税 B.关税 C.财产税 D.营业税 第三章: 1.我国增值税对购进免税农产品的扣除率规定为(C)。 A.7% B.10% C.13% D.17% 2.从事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C)以下的,为小规模纳税人。 A.30万元(含) B.50万元(含) C.80万元(含) D.100万元(含) 3.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B)以下的,为小规模纳税人。 A.30万元(含) B.50万元(含) C.80万元(含) D.100万元(含) 4.判断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税负高低时,(A)是关键因素。 A.无差别平衡点 B.纳税人身份 C.适用税率 D.可抵扣的进项税额 5.一般纳税人外购或销售货物所支付的(C)依7%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准予扣除。 A.保险费 B.装卸费 C.运输费 D.其他杂费 6.下列混合销售行为中应当征收增值税的是(A)。 A.家具厂销售家具并有偿送货上门 B.电信部门销售移动电话并提供有偿电信服务 C.装饰公司为客户提供设计并包工包料装修房屋 D.饭店提供餐饮服务同时提供酒水 第四章: 1.金银首钻石及钻石饰品的消费税在(B)征收。 A.批发环节 B.零售环节 C.委托加工环节 D.生产环节 2.下列各项中符合消费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规定的是(B)。 A.进口的应税消费品为取得进口货物的当天 B.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为移送使用的当天 C.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为支付加工费的当天 D.采取预收货款结算方式的为收取货款的当天 3.适用消费税复合税率的税目有(A)。 A.卷烟 B.烟丝 C.黄酒 D.啤酒 4.适用消费税定额税率的税目有(C)。

《增值税纳税实务与会计处理 》

增值税纳税实务与会计处理 课程背景: 增值税背景下,企业的会计实务工作该如何操作,特殊业务该如何处理,是否还有不了解的做账技巧和纳税技巧,如何规避纳税处理过程中的差错?如何结合新企业会计准则做好增值税的会计处理?如何规避做账风险?….这门课,与您的日常息息相关。 课程收益: ●掌握的重要新政及运用技巧 ●谙熟新准则的增值税会计处理 ●提高做账技巧规避税务风险 ●疏通账账、账表、税税差异 ●应对会计收入、增值税收入、企业所得税收入差异 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企业高管、税务机关人员、财务总监、财务经理、税务经理、财务人员、经营人员等企业管理者 课程方式:讲师讲授、案例研讨、角色演练、小组讨论等形式的互动式,要求全员参与。 课程大纲 第一讲:梳理最新增值政策 1. 税率调整 2. 扩大抵扣 3. 加计抵减 4. 留抵退税 5. 小微政策 6. 发票新政 第二讲: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1. 正确认识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 不同结算方式销售货物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判定

3. 疑难问题解析 第三讲:了解相关会计准则 1. 收入准则 2. 所得税准则 3. 掌握相关会计科目设置技巧 第四讲:常见增值税业务财税处理 1. 小微减免 2. 直接减免 3. 即征即退 4. 财政补贴 5. 加计抵减 6. 定额优惠 7. 留抵退税 第五讲:特殊增值税业务财税处理 1. 差额征税 2. 简易计税 3. 预缴税款 4. 金融商品 5. 代扣代缴 6. 待转销项 第六讲:增值税账簿与申报表的勾稽 1. 一般纳税人申报与会计科目协调 2. 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申报与会计科目协调 第七讲:增值税发票备注栏的政策梳理及风险防范 1. 增值税发票备注栏必须填写的要点解析 2. 增值税发票备注栏的其他要求

最新十次电大本科《纳税筹划》期末考试问(简)答题题库

最新十次电大本科《纳税筹划》期末考试问(简)答题题库 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试题) 说明:试卷号:1334 课程代码:02313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会计学;本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50%);终考:(纸考、比例50%)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16.企业分立筹划适用于哪些情形? 参考答案: 企业分立是指一个企业依照法律或者合同规定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的行为。企业分立包括被分立企业将其部分或全部业务分离转让给两个或两个以上现存或新设企业(以下简称分立企业),为其股东换取分立企业的股权或其他财产。企业分立有利于企业更好地适应环境和利用税收政策获得税收方面的利益。 分立筹划利用分拆手段,可以有效地改变企业组织形式,降低企业整体税负。分立筹划一般应用于以下方面:一是利用企业分立可以将一个企业分拆形成有关联关系的多个纳税主体;二是企业分立可以将兼营或混合销售中的低税率业务或零税率业务独立出来,单独计税降低税负;三是企业分立使适用累进税率的纳税主体分化成两个或多个适用低税率的纳税主体,降低税负;四是企业分立可以增加一道流通环节,有利于增值税抵扣及转让定价策略的运用。 17.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税收筹划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企业资金来源有两个方面:(1)权益筹资形成公司的股东权益,即权益资本;(2)负债筹资形成企业债务,即债务资本,两者作为资产负债表中体现的资金来源构成企业的资本结构,即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比例结构。尽管两种筹资方式均可以获取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但两种筹资方式对企业带来的税负效应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借款利息和债券利息是在税前发生的,可以作为财务费用在所得税前冲抵利润,从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降低税负;而对于权益资本来讲,普通股股利从税后利润中支付,不像债务资金利息那样作为费用从税前支付,因而不具有抵税作用,这相对增加了税收负担。所以,一般情况下,企业以发行普通股的方式筹资所承担的税负要重于负债筹资方式。 如果债务资本超过权益资本过多,一方面,由于比例失调,会造成资本弱化;另一方面,债务资本占比过高,负债风险增加,债务成本也会增加,这时企业的税后权益资本收益率反而下降。因此,企业也需要综合考虑整体负债水平,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并使其保持在合理水 1

纳税筹划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纳税筹划作业一 (第1-3章) 学习小组讨论(从以下两类题目中各任选1题进行讨论) 理解内容 1.如何理解纳税筹划基本概念的几层涵义? 2.纳税筹划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有哪些? 3.按照企业运行或个人理财过程分类、纳税筹划如何划分? 4.按照节税原理分类、纳税筹划如何划分? 5.纳税筹划应遵循哪些原则? 6.简要叙述纳税筹划的步骤。 7.纳税筹划可能遇到哪些形式的风险? 8.防范纳税筹划风险的方法包括哪些? 9.纳税人的纳税筹划主要从哪些角度切入? 10.计税依据的筹划有哪些操作方法?请举例加以说明。 11.比例税率与累进税率有何区别?税收筹划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12.请举例说明如何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 13.所有的商品都能实现税负转嫁吗?为什么? 14.税负转嫁筹划法能最终降低应纳税款吗?为什么? 15.简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身份选择纳税筹划的基本原理。 16.简述增值税纳税人与营业税纳税人身份选择纳税筹划方法。 17.销项税额筹划的方法有哪些? 18.进项税额筹划的方法有哪些?

19.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纳税筹划方法有哪些? 20.简述增值税出口退税纳税筹划原理与方法。 应用内容 1.找出你生活中或工作中直接节税和间接节税的案例进行分析。 2.纳税人、计税依据、税率筹划有哪些方法? 3.税负转嫁筹划的具体方法。 4.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身份筹划方法的应用。 5.增值税纳税人与营业税纳税人的筹划方法的应用。 6.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筹划方法的应用。 要求: 1.按实有人数分组讨论,每组不超过10人,讨论时间为1课时 2.当堂认真填写讨论记录表中的每一项内容。 3.教师按照参与者的实际表现,给出成绩。

如何去理解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转回问题

如何去理解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转回 问题,区别在哪里? 会计上本期提折旧100万,税法中规定可提80万,那现在要调增20万,那现在要交税,形成可抵扣暂行性差异。会计上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万,税法不认可,那现在可调减100万,那现在不要交税,形成应纳税暂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计提时,增加应纳随所得额,多纳税, 转回时,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少纳税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计提时,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少纳税, 转回时,增加应纳税所得额,多纳税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未来利益流入, 所以现在多纳税,未来少纳税,转回时点开始体现这个利益 流入。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未来利益流出, 所以现在少纳税,以后多纳税,转回时点开始体现这个利益 流出。 暂时性差异,字面理解是暂时性的,所以不能一直挂在账 上,最后的结果就是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借贷方相等, 余额为0 这里面要理解关键问题,税法永远是对的,而会计只是根据 税法来进行调整,需要调整的原因是因为会计和税法的计算 不一样

税法交的税,会计如果认为交多了,该交的还是要交,只是在会计处理的时候,把这部分会计认为多交的变成递延而已本期发生或转回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X)=期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期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 当X>0时,为“发生”;当X<0时,为“转回”。 期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期末账面价值-期末计 税基础 期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期初账面价值-期初计 税基础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会计处理 2006-11-4 15:2中华会计网校【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 [例]: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会计处理。甲公司2006年12月20日购置了一台设备,价值为52万元(含增值税进项税额),在考虑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公司预计该设备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2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该公司2007年至2011年每年扣除折旧额前的税前利润为110万元,所得税率为33%,该项会计政策与税法要求相符。2009年12月31日,公司在进行检查时发现该设备发生减值,可收回金额为10万元。假设整个过程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该设备在2009年12月31日以前没有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重新预计净残值仍为2万元,预计使用寿命没有发 生变更。为简化计算过程,假定按年度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第一步:确定一项资产或负债的税基及其暂时性差异单位:万元 表注:

纳税筹划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中央电大资料

精品文档 纳税筹划作业一 (第1-3章) 学习小组讨论(从以下两类题目中各任选1题进行讨论) 理解内容 1.如何理解纳税筹划基本概念的几层涵义? 2.纳税筹划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有哪些? 3.按照企业运行或个人理财过程分类、纳税筹划如何划分? 4.按照节税原理分类、纳税筹划如何划分? 5.纳税筹划应遵循哪些原则? 6.简要叙述纳税筹划的步骤。 7.纳税筹划可能遇到哪些形式的风险? 8.防范纳税筹划风险的方法包括哪些? 9.纳税人的纳税筹划主要从哪些角度切入? 10.计税依据的筹划有哪些操作方法?请举例加以说明。 11.比例税率与累进税率有何区别?税收筹划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12.请举例说明如何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 13.所有的商品都能实现税负转嫁吗?为什么? 14.税负转嫁筹划法能最终降低应纳税款吗?为什么? 15.简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身份选择纳税筹划的基本原理。 16.简述增值税纳税人与营业税纳税人身份选择纳税筹划方法。

17.销项税额筹划的方法有哪些? 18.进项税额筹划的方法有哪些?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9.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纳税筹划方法有哪些? 20.简述增值税出口退税纳税筹划原理与方法。 应用内容 1.找出你生活中或工作中直接节税和间接节税的案例进行分析。 2.纳税人、计税依据、税率筹划有哪些方法? 3.税负转嫁筹划的具体方法。 4.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身份筹划方法的应用。 5.增值税纳税人与营业税纳税人的筹划方法的应用。 6.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筹划方法的应用。 要求: 1.按实有人数分组讨论,每组不超过10人,讨论时间为1课时 2.当堂认真填写讨论记录表中的每一项内容。 3.教师按照参与者的实际表现,给出成绩。

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的纳税调整

递延所得税资产资产的形成就是当期会计上多扣除了成本费用或者收入,但是税法不允许,可以从会计角度理解为多交了所得税,所以多交的部分就相当于是税务局欠你的钱了,那么属于你的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是说当期应该多扣除,但是会计上没有扣除,税法给你纳税调减了,会计角度就是少交了所得税,以后代表要多交一部分,所以是你会欠税务局一笔钱。 【财考网- 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的纳税调整】: 一、永久性差异及其会计处理原则 (一)产生原因 “差异”是指会计与税法对某些收入、费用由于计入“利润总额”与“纳税所得”的“口径”与“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由于双方“计算口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为永久性差异。由此可见,永久性差异是指由于会计确认利润总额与税法确认纳税所得的计算口径不同而产生的一种差异,由于此差异永久性地存在于会计与税法之间,它既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动消失,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动转回,所以把此差异称为永久性差异。 (二)特点 “计算时期相同,计算口径不同”。 这一特点是指会计上与税务上计算利润总额与计算纳税所得的时期是一致的,但在计算利润总额与计算纳税所得时的口径却是不相同的。如会计上计算2008年的利润总额,税务上确认2008年的纳税所得时,对于2008年企业发生的一项与税收有关的滞纳金和罚款是否应计入利润总额与纳税所得存在分歧。会计上计算利润总额时将其进行扣除,而税法明确规定计算纳税所得时不允许扣除,此时就产生了一项会计已扣,而税法不允许扣的永久性差异。 (三)类型 1.永久性差异的减项(又叫利润总额的备抵调整项目) 会计上已将其作为收入,收益计入利润总额,而税法规定不计入纳税所得的,企业在计算本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将其作为利润总额的备抵调整项目,从本年实现的利润总额中予以扣除。常见的永久性差异减项主要有以下几项: (1)国库券利息收入。企业持有国务院财政部门发行的国债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2)成本法下的股利收入。成本法下的股利收入是被投资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额,所以投资企业取得该项收益时,不再计算交纳所得税。 (3)技术转让收入。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4)可加计扣除的成本费用。 ①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②企业安置残疾人员的,按照支付给残疾人员工资的100%加计扣除。 2.永久性差异的加项(又叫利润总额的附加调整项目) 凡是会计上不作为收入、收益处理,而税法规定应交所得税的,或会计上已将其作为税前费用、损失扣除,而税法规定不能在税前列支的,或虽然可以按标准、按规定在税前扣除,但对于超标、超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都应作为利润总额的附加调整项目予以考虑。 (1)标准差异 按标准、按规定可以在税前扣除,但对于超标准、超规定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必须予以加回。

常见的非暂时性差异有以下几种情况分析

常见的非暂时性差异有以下几种情况 (1)超过扣除标准的职工福利费(工资总额的14%)、工会经费(工资总额的2%); 税法规定,一般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 超过扣除标准的职工福利费和工会经费在以后年度不能扣除,因此超过部分形成了非暂时性差异。 注意: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支出的差别。 税法规定,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结转以后纳税年度扣除。即超过扣除标准的职工教育经费,超额部分在以后纳税年度是准予扣除的,因此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准予税前扣除的的金额,与账面价值不相等,造成暂时性差异。 (2)业务招待费允许扣除60%,但最高不超过销售(营业)收入的5‰; 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即企业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可以税前扣除,但是要以60%发生额为限,又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收入5‰。对于超出部分不能在以后年度结转扣除,因此超出部分的金额,就形成了一项非暂时性的差异。 注意:与广告支出的对比。 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由此可见,超过当期扣除标准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超额部分在未来期间是可以税前扣除的,因此就会减少以后年度的应纳税额,是一项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7]41号)规定,自2016年1月1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止,对化妆品制造或销售、医药制造和饮料制造(不含酒类制造)企业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30%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7]41号)规定,烟草企业的烟草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一律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就形成了一项非暂时性的差异 (3)研发支出费用化部分加计75%扣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