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盐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食盐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食盐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食盐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林南仓中学高二(4)班王震食盐,学名氯化钠NACL,是我们人类生存和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盐分在人体当中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我们身体中缺少了盐分,我们就会感到全身乏力、头昏、没有食欲,毛发变白(歌剧《白毛女》中的喜儿就是因为长时间逃亡的深山中缺乏食盐而头发变白的),长时间下去还会引起许多疾病。我们虽然离不开食盐,但过量进食害处也是非常大的。

①有利方面的:

俗话说:“无盐不出味”,食盐是人们生活中必需的调味品。在菜肴中适当放点盐,既调味又有利人体健康。食盐的主要作用是调整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渗透平衡和正常的水盐代谢。在大汗不止时,适当补充盐分,可防止体内微量元素的缺乏。如在剧烈的体力劳动中,在高温作业中,体内盐分随汗液大量排出,这时可能由于体内缺乏盐分,出现肌肉痉挛的情况。因此,在休息时,要喝一些淡的食盐水,来维持食盐的代谢的平衡。在通常情况下,人体摄入的水和盐的总量与排出的水和盐的总量是容易维持平衡的。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能破坏此平衡,出现问题。例如人患急性肠胃炎,喝下去的水不能吸收到血液里,都随粪便排出去了,而体内的水却仍然通过呼吸、汗液、尿液,继续排出体外,结果造成严重的脱水。这时除了用药物治疗外,还要给病人注射一些生理盐水,来维持水代谢的平衡。

《神农本草》记载:“食盐宜脚气,洁齿、坚齿,治一切皮肤诸症。”用食盐和苏子根煎水洗脚,可以不可以治脚气病。常用盐水擦洗皮肤,可使皮肤健康,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食盐有止疼作用,如热水烫伤了皮肤,擦点盐(或酱油)可以不可以减少疼疼。天热喝点淡盐水,可以不可以防治大便不太通、喉咙疼、牙疼和腹疼。每天早晨起来喝一杯盐开水,可以不可以避免嗓音发哑。如果误食了有毒食物,喝点盐开水,可以不可以解毒。夏秋牛奶易变质,在牛奶中少加点盐,能使牛奶保鲜期延长。此外蔬菜瓜果食用前,先将其浸泡在淡盐水中20分钟,能去除残存的农药、寄生虫卵,有杀灭病菌作用。煎鱼前将鱼放在盐水中洗净,鱼就没有泥土和腥味。此外,食盐还能软化体内酸性肿块。

食盐对人的健康有非常多好处,但食量要适宜,每人天以10克为宜,如果过量也会给人带来危害。

食盐过多会引起高血压。据专家调查,吃盐量与高血压发病率有一定关系,吃盐越多,高血压发病率越高。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人的食盐量很低,基本上没有患高血压的,

而每天食盐量高达20克左右的日本北部居民,高血压发病率高得惊人。在我国食盐量较低的广东省,高血压发病率仅为3.5%;而喜食咸的北方人,高血压发病率却明显增高。这是因为盐在某些内分泌素的作用下,能使血管对各种升血压物质的敏感性增加,引起细小动脉痉挛,使血压升高,而且还可能使肾细小动脉硬化过程加快。同时盐又有吸咐水分的作用。如果盐积蓄过多,水分就要大大增加,血容量也会相应增加,再加上细胞内外的钾、钠比例失调,使红细胞功能受到损害,血流粘滞,流动缓慢,加重了血液循环的工作负担,导致血压的进一步升高。

②食盐过多会引起高血压。据专家调查,吃盐量与高血压发病率有一定关系,吃盐越多,高血压发病率越高。

食盐过量会引起心脏病。《内经》有这样一段记载:“多食盐,则脉凝注而色变”。“味过咸,大骨气伤,心气抑”。咸多伤心,食味过咸使小动脉收缩,有害于心脏。例如湖南居民心脏病死亡率比全国高出四个百分点,这同倚重猪肉和食盐消费过多有密切的关系。食盐过多会引起水肿。由于食盐过多,使钠在体内积累,而钠具有亲水性,所以引起水肿,并增加肾脏的负担。

根据专家介绍食盐过多还会导致胃癌。此外,肾脏病和中风与食盐过量也有密切关系。

食盐对我们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应适量食用为宜成人每天最多摄入量6克为宜

食盐过多会引起感冒。高浓度的钠盐有强烈的渗透作用,会影响人体细胞的抗病能力。过量食盐,一是使唾液分泌减少,以致口腔的溶菌酶也相应减少,使病毒在口腔里有了着床的机会。二是由于钠盐的渗透,上皮细胞防御功能被抑制,较大地丧失了抗病能力。感冒病毒很容易通过失去了屏障作用的细胞侵入人体,所以易使人患感冒,而且咽喉炎、扁桃腺炎等上呼吸道炎症也常会发生。

食盐过多会导致胃癌。日本的胃癌患者以东北部的秋田、山形两县爱吃咸的地方为最多。面临日本海的新泻、石川两县居民顿顿吃稻米饭,患胃癌的也多。患胃癌数占首位的秋田县曾发动一场减盐运动,结果死于胃癌的人减少二成以上。可见吃盐过量是患癌的一大原因。盐里并无致癌物质,但它容易破坏胃的粘膜,对致癌物质起帮助作用。此外,肾脏病和中风与食盐过量也有密切关系。

因此,平时吃菜不要吃得太咸,尤其是老年人与婴幼儿的食物不能过咸。不能以成年人的味觉为标准准给孩子食物,使孩子受到损害,诱发高血压和心肌衰弱。对老年人烹调中尽量用醋、荠末,胡椒等香辣调料来代替盐分,减少食盐的数量。

4、食盐与人体健康

食盐与人体健康 化州一中高二理16班 指导老师:刘秋霞 组长:黄昭君 组员:张晋华、庞武佳、王浩羽、罗生、李广裕、李思思、劳诗敏李素娜 摘要:食盐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适量地食用有利于人体的健康,但过多过少地食用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本文就食盐的食量进行研究,力求找到最佳食量。 关键字:作用、双重性、适量食用 在碘缺乏病曾经严重的甘肃平凉市麻武乡麻武村,记者了解到这样一个惊人的数字:1973年,该村1049人中,患有碘缺乏病的人竟有204人;1994年,该村的中小学生中,患病的有26.19%。在1996年开始普及碘盐之前,村子里没有中专以上学历的,甚至连符合征兵标准的人都没有。麻武成了“傻子村”,“痴呆蔫傻满村走,聋子哑吧比划手”是那时候的真实写照。导致了这一切的元凶是盐,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盐。 1、盐对人的好处 食盐的主要成分就是氯化钠, 这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调味品.,食盐能刺激味觉,促进食欲,增加唾液的分泌量。但是它的作用绝不仅仅是增加食物的味道,它是人体组织的一种基本成分,同时对保证体内正常的生理,生化活动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Na 和Cl-在体内的作用是与K 等元素相互联系在一起的,错综复杂。其最主要的作用是控制细胞,组织液和血液内的电解质平衡,以保持体液的正常流通和控制体内的酸碱平衡。NaCl和KCl对调节血液的适当粘度或稠度起作用;胃里开始消化某些食物的酸和其他胃液,胰液及胆汁里的助消化的化合物,也是由血液里的钠盐和钾盐形成的。此外,适当浓度的Na ,K 和Cl-对于视网膜对光反应的生理过程也起着重要作用。食盐具有维持体液渗透压和酸碱平

衡,保持神经和肌肉的应激性,调节生理功能等重要作用。另外,食盐还有抑菌、灭菌、防腐作用。此外,常用淡盐水漱口,不仅对咽喉疼痛,牙龈肿疼等口腔疾病有治疗和预防作用,还具有预防感冒的作用.食盐的最重要的用处是“强化”,以前老人家常说吃咸的容易“生力”,增强血压,补充身体所需的盐分。食盐对牙齿有益,能够强化牙龈牢固牙齿。 2、盐的摄取 人体内约有50多种矿物质,其中的钠、氯、钾、镁都属于大量而多见的矿物质常量元素。而我们每天的膳食中都离不开的食盐,其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同时含有少量钾、镁等元素,海盐中还含有较多的碘。钠和钾对维持细胞内外正常的水分分布、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起重要作用。钠过多或过少都会直接影响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因此,食盐的摄取量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2.1、盐的过少摄取 中国人向来把盐看得很珍贵,这是因为人体得不到足够的盐,便会生病。心脏没有它,就会影响正常的跳动;氯是胃酸的主要原料,如体内缺少氯,就会使胃酸缺乏而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长期不吃盐,肌肉钠离子的过量减少.就会引起肌肉的高度兴奋,而导致肌肉痉孪;而且还会出现四肢无力.头晕,全身肌肉抽搐等症状,医学上叫做“失盐病”。人类所需的碘,主要来自食盐和食物,最为有效的是加碘食盐。碘在人体中主要存在于甲状腺内,甲状腺内的甲状腺球蛋白是一种含碘的蛋白质,是人体的碘库。人体中如果缺碘,甲状腺就得不到足够的碘,甲状腺素的合成就会受到影响,使甲状腺组织产生代偿性增生,形成甲状腺肿[1]。(即我们通常说的大脖子病)。碘缺乏病给人类的智力与健康造成了极大的损害,特别是对婴幼儿的危害尤为严重,使婴幼儿身体矮小,智力低下,发育不全,甚至痴呆,即使是轻症患儿也多智力低下。生活在碘缺乏环境中的人没有机会从外来食品中获得碘的补充,以致中国曾经是世界上碘缺乏病危害最严重的国家。据报道全国有3500万地方性甲状腺肿病人,数以百万计的克汀病患者。为消除碘缺乏病的危害,早在50年前,中国已经开始在严重碘缺乏病病区供应加碘食盐,到1987年,大约有3亿人吃上了加碘食盐,碘缺乏病得到了较好的

食盐与人体健康结题题报告

食盐与人体健康结题报告 外海中学、高二9班、黄日锋 课题背景: 我们课题选择“食盐与健康”的缘由主要是我们每天都会用到食盐并且食盐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课题目的: ①了解食盐对我们人体的重要性②了解我们应如何合理的食用和使用食盐。 课题内容: 食盐:烹饪中最常用的调味料之一,学名为氯化钠(化学式NaCl),白色结晶体,吸湿性强,应存放于干燥处。食盐也是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每人每天3~5克。食盐在自然界里分布很广。海水里含有丰富的食盐。盐湖盐井和盐矿中也蕴藏着食盐。我国有极为丰富的食盐资源。食盐的制法:工业上用海水晒盐或用井水、盐湖水煮盐,使食盐晶体析出。这样制得的食盐含有较多的杂质,叫做粗盐。粗盐经溶解、沉淀、过滤、蒸发,可制得精盐。食盐的咸味是钠离子产生的,但是食盐对人体的作用,不仅仅只是调味,而是维持了人体的渗透压的平衡,和其它的生理需求。如果仅仅只是咸味,也不是任何咸味的盐都可以代替的,很多盐类对人体是有毒害作用的。 此外,食盐在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兴奋性上也有作用。当细胞外液大量损失(如流血过多、出汗过多)或食物里缺乏食盐时,体内钠离子的含量减少,钾离子从细胞进入血液,会发生血液变浓、尿少、皮肤变黄等病症。食盐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食盐是从哪里来的呢?很早很早以前,人们用大海的海水晒盐,用盐湖的盐水晒盐,用盐泉的咸水煎制食盐。当然,今天我们还用海水和盐湖水制取食盐。也有一部分加碘精制食盐,是从另一种途径得到的――由开采岩盐加工而成。 但是,多吃盐也对人体有害无益。科学家们研究的结果表明:盐能使人体“水化”,就是说盐对水有某种吸附力,人体内盐分多了,要求水分也相应地增加,从而使过多的水分滞留在体内,因此引起高血压。有人调查过日本东京北部地区居民的饮食习惯,他们平均每天吃盐25克,患高血压的人占全体居民的30~40%;在世界的另一些地区,每天吃盐只5~15克,患高血压的只有8~10%;生活在北极圈的爱斯基摩人,每天吃盐量低于5克,几乎没有患高血压的。因此,专家们建议,成年人每天的吃盐量,最好不要超过12克。 课题总结与收获: 食盐对我们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应适量食用为宜成人每天最多摄入量6克为宜 平时吃菜不要吃得太闲。不能与成年人的味觉为标准给孩子食物。

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

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不仅包括自然环境,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环境,还包括现代生活用品的科学配置与使用。环境污染不仅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突出地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安全健康和生活质量,如今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有效控制环境污染,不断改善环境质量,才能让我们呼吸到清洁的空气,喝上放心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拥有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人类健康的基础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只有生物多样性丰富、稳定和持续发展 的生态系统,才能保证人类健康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而环境污染是人类健康的大敌,生命与环境最密切的关系是生命利用环境中的元素建造自身。 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环境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废水、废气、废渣,包括城市垃圾等。环境污染物影响人体健康的特点,一是影响范围大,因为所有的污染物都会随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而流动,并且对所有的接触者都有影响;二是作用时间长,因为许多有毒物质在环境中及人体内的降解较慢。 环境污染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呼吸道和消化道,也可经皮肤和其他途径进入。气态污染物一般是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由于呼吸道各个部位的结构不同,对污染物的吸收速率也不同。人体肺泡面积达90平方米,毒物由肺部吸收速度极快,仅次于静脉注射。进入肺泡的污染物直径一般不超过3μm,而直径大于10μm 的颗粒物质,大部分被粘附在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粘膜上。水溶性较大的气态物质,如氯气、二氧化硫,往往被上呼吸道粘膜溶解而刺激上呼吸道,极少进入肺泡;而水溶性较小的气态毒物(如二氧化氮等),大部分能到达肺泡。污染物进入人体后,由血液输送到人体各组织。不同的有毒物质在人体各组织的分布状况不同。一

维生素及无机盐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维生素及无机盐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文/麻永兴 一、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人和动物肌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类营养素,为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它们不能在体内合成,或者所合成的量难以满足肌体的需要,所以必须由食物供给。虽然许多维生素对于人体产生能量的生理过程是必需要,但是它们不像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不能被视为能量的来源。 维生素的种类很多,通常按其溶解性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水溶性维生素包括:B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维生素B6、泛酸、生物素、硫辛酸、叶酸、维生素12)、维生素C、维生素P。 维生素的共同特点:它们都是以其本体形式或可被肌体利用的前体形式存在于天然食物中;大多数维生素不能够在体内合成,也不能大量储存在组织中,所以必须经常有食物供给;维生素不是构成各种组织的原料,也不提供能量。虽然每日需要的维生素的量很少,然而它在调节物质代谢过程中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维生素常以辅酶或辅基的形式参与酶的功能。 (一)维生素A(视黄醇) 维生素A与脂肪、糖类一样,是由碳、氢、氧所组成。它是一种无色的物质。广义的维生素A应包括包括已经形成的维生素A(包括视黄醇、视黄醛和视黄酸等)和维生素A 原(a胡萝卜素、B胡萝卜素,r胡萝卜素等)。 功能:与视力形成有关,维生素A是构成视网膜的感光物质,即视色素;维持上皮的正常生长与分化;维生素A是一种抗氧化剂,具有一定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分化的作用,能预防多种上皮组织肿瘤的发生。 缺乏症状:暗适应能力降低、皮肤干燥、毛发干枯脱落、结膜角化、泪腺分泌减少,形成干眼病,容易继发各种感染和贫血。 典型病例:夜盲症,当维生素A缺乏时,11-顺视黄醛得不到足够的补充,杆细胞内视紫红质的合成减弱,暗适应的能力下降,导致夜盲症。 过多症状:成年人长期每天摄入15000ug视黄醇当量,即可出现中毒症状。主要表现

氟与人体健康

微量元素氟和人体健康 田爱欣,王玮 (廊坊食品工程学校,廊坊 065000) 摘要:氟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本文介绍了氟在人体内的分布、吸收、代谢、排泄过程,阐述了氟的生理功能及氟的摄入量与健康的关系。 关键词:氟;分布;代谢;生理功能;健康氟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体内主要以CaF2的形式分布,在世界医学史上,氟一直是争论的焦点。科学研究表明,含氟药物可以治疗疾病,已经用于临床,氟尿嘧啶可以治疗癌症,氟烷可以作为,三氟拉嗪可以治疗精神病等等。当然,也有专家认为,氟可致癌。总之,氟素及其化合物有着繁杂的生物学功能,一直被医学界所关注[1]。 1 氟在人体内的分布 氟在人体内的分布主要集中在骨骼、牙齿、指甲和毛发中,尤以牙釉质中含量最多。骨骼中以长骨的含氟量最高。男性骨骼中氟含量高于女性,且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人的内脏、软组织、血浆中含氟量较低。氟的生理需要量为0.5~1mg/d,成年人体内含氟约为2.9g。人体对氟的含量最为敏感,氟对人体的安全范围比其他微量元素要窄得多,从满足人体对氟的需要到由于过多而导致中毒的量之间相差不多[2]。 2 氟在人体内的代谢 氟吸收的部位主要是肠和胃。从肠、胃吸收的氟,能很快进入血液,血液内的氟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2种,非离子型氟与血浆蛋白结合,不能发挥生理作用;离子型的氟以氟化物的形式参与运输,并很快进入组织、唾液、肾脏里,大量聚集在骨骼及牙齿内,骨骼甚至可称为人体的“氟库”。 氟主要经尿排泄,汗液和粪便也可以排泄一定量的氟,唾液、乳汁、眼泪、头发和指甲等亦可排出极其少量的氟。尿排泄氟的速度快、数量大,成人每天吸收的氟约有50%经尿排出;其余的绝大部分蓄积在骨骼内。一次经口摄取氟后,1h即可经尿排泄摄入量的10%,4h达40%,12h达43%,24h则接近于50%。经呼吸道摄入的氟也经尿而迅速排出。粪便也是氟排泄的一种途径,粪内氟的来源有二:一为未吸收的氟,另一为虽已吸收但又排入肠腔的氟。一般认为,经粪便排出的氟约占排泄总氟量的10%。 3 氟的生理功能 3.1 氟对造血功能的影响 当氟缺乏时,可引起实验动物的造血功能障碍。Wegner等发现,动物缺氟时主要表现为小细胞性贫血,这种贫血补充铁剂后可以得到纠正;同样,补以适量的氟也可以纠正铁在临界量时出现的小细胞贫血。当机体处于缺铁的状态时,氟对铁的吸收、利用有促进作用。有研究指出,给予大白鼠3.5μg/g的含氟水,对其造血机能有明显刺激作用。 3.2 氟与骨骼代谢的关系 氟的重要性在于参与钙磷代谢,有助于钙和磷形成氟化磷灰石从而增强骨骼的强度。人体骨骼固体的60%为骨盐(主要羧磷灰石),而氟能与骨盐结晶表面的离子进行交换,形成氟磷灰石而成为骨盐的组成部分。骨盐中的氟多时,骨质坚硬,而且适量的氟有利于钙和磷的利用及在骨骼中沉积,可加速骨骼的形成,促进生长,并维护骨骼的健康。实验证实,补充适量的氟,羟基磷灰石的羟基可被氟取代,形成均匀一致的氟化磷灰石。后者的溶解度明显降低,其热力学的稳定性明显升高,增加了骨骼的强度[3]。 3.3 氟的防龋作用 人们早就认识到氟有预防龋齿、保护人牙齿健康的作用。自1945年以来,世界上许多地区广泛实施饮水加氟。当前已趋向于局部用氟防龋。氟的防龋机理与氟对骨骼代谢的作用一致。氟在牙釉质大部分矿化之后,仍能取羟基磷灰石的羟基,形成氟磷灰石,参与牙釉质的晶格结构,在牙齿表面形成氟磷灰石保护层,提高了牙齿的强度,增强了牙釉质的抗酸能力。此外,氟对细菌和酶有抑制作用,可减少由于细菌活动所产生的酸,从而更有利于牙齿的防龋作用。 3.4 氟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关系 适量的氟对哺乳类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是十分必要的。有人研究发现,当小鼠饲料中含氟量小于0.005mg/kg时,动物生长发育迟缓,生殖能力降低,甚至发生不孕;补充一定量的氟后,可恢复其正常发育和生殖能力。氟对生物体寿命的影响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但目前研究不多。Schroeder等曾报道,雌鼠缺氟时生长发育明显减慢,寿命缩短。 3.5 氟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氟对神经系统兴奋性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某些酶的作用而体现的。氟可影响一些酶的活性,特别是烯醇酶,此酶在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可促进使磷酸甘油酸向磷酸丙酮酸的迎向转化作用。氟能抑制胆碱脂酶活性、减少体内乙酰胆碱分解从而提高神经的兴奋性和传导作用,还能抑制三磷酸腺苷酶使体内的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增多。有实验证明,给实验鼠补氟,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升高,血清过氧化脂质和心肌中脂褐素含量明显减少,提示补充适量的氟能提高生物体的抗过氧化能力,减少体内衰老色素(脂褐素)的生成和积聚,从而发挥良好的抗衰老作用。 4 氟与人体健康 4.1 氟缺乏对人体的影响 缺氟时,由于釉质中不能形成氟磷灰石而使羧磷灰石结构得不到氟磷灰石的保护,牙釉质易被微生物、有机酸和酶侵蚀而发生龋齿。据文献报道,当饮水含氟量小于0.5mg/L时,龋齿发病率高达70%~90%;当饮水含氟量为0.5~1.0mg/L时,龋齿发病率为40%左右。据我国的经验,在供水中加氟6年,儿童的龄齿发病率降低50%。使用氟化物牙膏也可以降低龋齿发病率。缺氟时,不但易发生龋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骨骼。据流行病学研究,低氟的地区居民患骨质疏松症者较多。大多数人一生不可避免从骨骼中丢失矿物质,尤其是老年人,这个过程呈加速的趋势,出现骨骼结构的破坏,骨小梁丧失,严重的骨质疏松症可导致长骨骨折。调查表明,长期饮用含氟量为4~9ppm 的天然水地区,骨质疏松症要比低氟地区少见[4]。 4.2 氟过量对人体的影响 摄入过量的氟可引起中毒,氟中毒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特点是在高氟地区的环境中,人或动物长期摄入过量的氟化物,蓄积体内而发病,是以牙齿和骨骼损害为主并波及到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全身性疾病。儿童氟中毒主要表现为氟斑牙,成人主要表现为氟骨症。 4.2.1 氟斑牙 氟斑牙是氟中毒表现最明显的病症。长期居住在高氟地区的儿童,一般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氟斑牙。由于氟过多使牙齿钙化酶的活性降低而

论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化学与社会课程(论文) 题目:论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 应用化学班级: 应化091 姓名: 阿德尔江学号: 095131104 指导老师: 毛丽哈职称: 副教受 2011 年11月10日 新疆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论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摘要: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居住环境、娱乐环境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中的诸多因素相关联,对人群的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本文从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和化学污染上三个方面来研究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健康;危害;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化学污染 前言:污染物对植物的危害一般是通过气孔进入植物组织,干扰酶的作用,阻碍代谢机能,有的有毒物质在体内还可进一步分解或参与合成过程,产生新的有害物质,侵害细胞组织,抑制光合作用,使生长受阻、产量降低、品质变劣。其危害分为急性、慢性和不可见危害等。高浓度污染物造成急性伤害,引起产量显著下降,低浓度污染物,在长时间作用下,造成慢性危害,一般症状不明显。不可见危害只造成生理上的障碍,一般没有症状。植物受空气污染危害的程度,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污染物浓度和植物接触它的时间;植物本身的构造和所处的发育期以及环境条件的影响。如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度、良好的供水和空气湿润,较高的C02浓度等,都能导致叶片气孔开放,易受污染危害。植物对大气的净化功能不少植物具有一种以酶作催化剂的潜在解毒力,能够分解一些有毒物质,或形成一些大分子络合物,暂时可以降低毒性。1公顷森林,每年可吸滞灰尘30多吨,1

公顷柳杉林,每年可吸收700多公斤S02,柑桔树的叶子可吸收储存硫达1%,青杨和桑树具有较强的吸收铅尘的能力,加拿大杨、银杏、榆树、梧桐、桉树等都是较好的“天然吸尘器”。草坪的吸附粉尘能力比裸露地面大几十倍。因此环境科学的任务之一,是要充分发挥植物净化大气的作用。选择吸收污染能力强的植物,扩大造林绿化面积,根据污染源位置、污染物汇集区的地形地势、风向和污染气体的季节分配,统一考虑构成一种包围式或隔离式的林带,使含尘气流在移动中途被树林吸收。另方面要研究采取控制或减少排放污染物的措施,以保证大气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 2011年3月11日,日本于当地时间11日14时46分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当天发生的强烈地震已在日本东北太平洋沿岸引发巨大海啸,地震同时引起核电站事故,发生了威胁全球的核泄漏。环境问题再次成为全球人关注的焦点。同时在中国,两会期间,以“低碳经济”等新兴环保概念为代表唤起了“两会”代表、委员们对环境污染、环境保护议题的极大关注。“环境污染”首次作为备选热词,并首度入选十大热点话题。 为什么环境污染能够引起人们如此的关心,特别是21世纪来,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对环境优化的投入,掀起了一轮环境保护热。那是因为历史和现实太多证据表明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浅谈盐与人体健康化学研究性学习论文

浅谈盐与人体健康 高一五班,陈雨欣食盐,又称餐桌盐,是对人类生存最重要的物质之一,也是烹饪中最常用的调味料。盐的主要化学成份氯化钠(化学式NaCl)在食盐中含量为99%,部分地区所出品的食盐加入氯化钾以降低氯化钠的含量以降低高血压发生率。同时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食盐都通过添加碘来预防碘缺乏病,添加了碘的食盐叫做碘盐。俗话说:“无盐不出味”,食盐是人们生活中必需的调味品。在菜肴中适当放点盐,既调味又有利人体健康。食盐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渗透平衡和正常的水盐代谢。在大汗不止时,适当补充盐分,可防止体内微量元素的缺乏。在通常情况下,人体摄入的水和盐的总量与排出的水和盐的总量是容易维持平衡的。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能破坏此平衡,出现问题。例如人患急性肠胃炎,喝下去的水不能吸收到血液里,都随粪便排出去了,而体内的水却仍然通过呼吸、汗液、尿液,继续排出体外,结果造成严重的脱水。这时除了用药物治疗外,还要给病人注射一些生理盐水,来维持水代谢的平衡。又如在剧烈的体力劳动中,在高温作业中,体内盐分随汗液大量排出。这时可能由于体内缺乏盐分,出现肌肉痉挛的现象。因此,在休息时,要喝一些淡的食盐水,来维持食盐的代谢的平衡。 《神农本草》记载:“食盐宜脚气,洁齿、坚齿,治一切皮肤诸症。”用食盐和苏子根煎水洗脚,可以治脚气病。常用盐水擦洗皮肤,可使皮肤健康,增强抵抗力。食盐有止痛作用,如热水烫伤了皮肤,擦点盐(或酱油)可以减少疼痛。天热喝点淡盐水,可以防治大便不通、喉咙痛、牙痛和腹痛。每天早晨喝一杯盐开水,可以避免嗓音发哑。如果误食了有毒食物,喝点盐开水,可以解毒。夏秋牛奶易变质,在牛奶中少加点盐,能使牛奶保鲜期延长。蔬菜瓜果食用前,先将其浸泡在淡盐水中20分钟,能去除残存的农药、寄生虫卵,有杀灭病菌作用。煎鱼前将鱼放在盐水中洗净,鱼就没有泥土和腥味。此外,食盐还能软化体内酸性肿块。 食盐对人的健康有很多好处,但食量要适宜,每人天以10克为宜,如果过量也会给人带来危害。 食盐过多会引起高血压。据专家调查,吃盐量与高血压发病率有一定关系,吃盐越多,高血压发病率越高。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人的食盐量很低,基本上没有患高血压的,而每天食盐量高达20克左右的日本北部居民,高血压发病率高得惊人。在我国食盐量较低的广东省,高血压发病率仅为3.5%;而喜食咸的北方人,高血压发病率却明显增高。这是因为盐在某些内分泌素的作用下,能使血管对各种升血压物质的敏感性增加,引起细小动脉痉挛,使血压升高,而且还可能使肾细小动脉硬化过程加快。同时盐又有吸咐水分的作用。如果盐积蓄过多,水分就要大大增加,血容量也会相应增加,再加上细胞内外的钾、钠比例失调,使红细胞功能受到损害,血流粘滞,流动缓慢,加重了血液循环的工作负担,导致血压的进一步升高。 食盐过多会引起水肿。由于食盐过多,使钠在体内积累,而钠具有亲水性,所以引起水肿,并增加肾脏的负担。 食盐过多会引起感冒。高浓度的钠盐有强烈的渗透作用,会影响人体细胞的抗病能力。过量食盐,一是使唾液分泌减少,以致口腔的溶菌酶也相应减少,使

微量元素铁、锌、碘、硒、氟与人体健康的相关性探究

微量元素铁、锌、碘、硒、氟与人体健康的相关性探究X 微量元素铁、锌、碘、硒、氟与人体健康关系极为密切,从地方性疾病、 心血管疾病、免疫功能失调、某些肿瘤以及从减轻症状至增进健康和防止衰老,无处不显示出活力。本文探讨微量元素铁、锌、碘、硒、氟与人体健康的相关性。 标签:铁;锌;碘;硒;氟;人体健康;相关性 生命必需元素按其在人体中的含量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以含量0.01%为分界线,人体中含量低于0.01%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也称痕量元素)[1]。人们在研究了生物体内金属元素存在的状态、结构及其生物功能之后,发现微量元素参与了人体内酶的组成,构成了体内重要的载体和电子传递系统,参与某些激素和维生素的合成,并与某些疾病直接相关[2]。微量元素不能在体内自行合成,只能来自饮食、空气及各种外源性物质,容易产生缺乏或过量,从而引起疾病。因此,研究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相关性,是医药学领域值得重视的课题。本文就微量元素铁、锌、碘、硒、氟与人体健康的相关性进行探究,揭示它们与疾病防治的关系,促进健康长寿。 1 铁、锌、碘、硒、氟缺乏 1.1 铁(Fe) 铁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必需微量元素,它有参与氧的运输和贮存、参与合成细胞色素和多种金属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1]。铁是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组成部分,在体内参与氧的贮存、运输。Fe2+也是细胞色素的组成部分,参与氧的利用。当机体摄入铁不足时,往往导致缺铁性贫血、电子传递、氧化还原等代谢紊乱。 1.2 锌(Zn) 锌主要以结合状态(大分子配合物)存在于多种含锌酶中,分布于人体各组织中,尤以视网膜、脉络膜、前列腺内含量最高。锌对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维持细胞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具有重要作用。缺锌时酶的活性下降,引起有关的代谢紊乱,使人体发育和生长受阻、厌食,影响生殖、皮肤病变并发炎症、伤口愈合差,味觉减退及胎儿畸形等。缺锌对生长期儿童影响最大,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反复呼吸道感染,性发育迟缓、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甚至智力发育障碍[3-4]。 1.3 碘(I) 碘是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是维持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碘缺乏会出现甲状腺肿大、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先天畸形等,还可导致不可逆的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智力低下、聋哑、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克汀病(呆小症)等一系列症状。缺碘可累及整个人群,由于婴幼儿和儿童

环境与人类健康

环境与人类健康 环境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珍惜爱护我们的环境。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45亿年前,地球开始形成,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优美自然环境以及丰富的物质基础,让人类能够在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生存下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人类对物质的不断追求,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人类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得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了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地球的环境加速恶化,生态失去平衡,从而严重威胁到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而且人类已经不同程度地尝到了环境破坏的苦果。人类健康的基础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只有生物多样性丰富、稳定和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才能保证人类健康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而环境污染是人类健康的大敌,生命与环境最密切的关系是生命利用环境中的元素建造自身。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环境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废水、废气、废渣,包括城市垃圾等。 环境污染物影响人体健康的特点,一是影响范围大,因为所有的污染物都会随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而流动,并且对所有的接触者都有影响;二是作用时间长,因为许多有毒物质在环境中及人体内的降解较慢。环境的问题自古以来就存在,只是在古代时表现为洪水、风暴等自然灾害,以及过度垦殖引起的水土流失和环境退化,并且这一问题一直延续至今,仍然是当代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随着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环境问题又增加了新的内容,自然资源大量被消耗和破坏,工业“三废”引起的环境恶化,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了直接的危害。环境污染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呼吸道和消化道,也可经皮肤和其他途径进入。各种污染物在体内经生物转化后,经肾、消化管和呼吸道排出体外,少量经汗液、乳汁、唾液等各种分泌液排出,也有的通过皮肤的新陈代谢到达毛发而离开机体。人体除了通过上述蓄积、代谢和排泄三种方式来改变污染物的毒性外,机体还有一系列的适应和耐受机制,但机体的耐受是很有限的,超过一定的限度,人体就会出现中毒症状,甚至死亡。影响环境污染物对人体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剂量、作用时间、反应条件和个体敏感性等。总的来说,不同的污染物对机体危

食盐与人体健康

食盐与人体健康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明盐是人们的必需品。盐不仅是重要的调味品,也是维持人体正常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它调节人体内水份均衡的分布,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参与胃酸的形成,促使消化液的分泌,能增进食欲;同时,还保证胃蛋白酶作用所必需的酸碱度,维持机体内酸碱度的平衡,和体液的正常循环。人不吃盐不行,吃盐过少也会造成体内的含钠量过低,发生食欲不振,四肢无力,晕眩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肌肉痉挛、视力模糊、反射减弱等症状。古时候,荷兰、瑞典等国对于触犯刑律的人,就规定在一个时期内不准吃盐,以作为惩罚。 但是,多吃盐也对人体有害无益。科学家们研究的结果表明:盐能使人体“水化”,就是说盐对水有某种吸附力,人体内盐分多了,要求水分也相应地增加,从而使过多的水分滞留在体内,因此引起高血压。有人调查过日本东京北部地区居民的饮食习惯,他们平均每天吃盐25克,患高血压的人占全体居民的30~40%;在世界的另一些地区,每天吃盐只5~15克,患高血压的只有8~10%;生活在北极圈的爱斯基摩人,每天吃盐量低于5克,几乎没有患高血压的。因此,专家们建议,成年人每天的吃盐量,最好不要超过12克。 盐并不是多多益善 烹饪调味,离不了盐。但中国古人很早就发现了多吃盐的害处,

元代养生学家贾铭的《饮食须知》记载:“喜咸人必肤黑血病,多食则肺凝而变色”。可见早在元代,古人就认识到了吃盐过多可导致疾病。清代书籍《调鼎集》说:“凡盐入菜,须化水澄去浑脚,既无盐块,亦无渣滓。”做菜时候,要注意一切作料先下,最后下盐方好。“若下盐太早,物不能烂。” 据法国国家卫生医学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法国每年至少有7.5万人因食盐过量而患心血管疾病,其中2.5万人因病情严重而死亡,这一数字是法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4倍。 ●钠是元凶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钠和钾是人体电解质主要成分。而钠和钾,就像两个势均力敌而又互相制衡的战友。钠在细胞外,钾在细胞内,两者共同捍卫着身体细胞内外渗透压、水分和酸碱值的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钠含量增多,则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嗜盐让骨质疏松:多吃盐不只会咸死人,如果嗜食口味重的食物,盐中的那个“恶魔”会耗尽人们骨骼中的钙,最后人们会因为骨质疏松而失去健康,甚至丧失生命。 盐中的那个恶魔就是钠,它约占盐主要成分的40%,是导致人体骨质流失的杀手;营养学专家说,钠通常会使妇女的骨质每年流失约百分之一,患有高血压的妇女骨质流失的速度比血压正常的妇女快许多。 另外根据美国骨质疏松基金会的统计,美国约有800万名妇女患有骨质疏松症,每年因骨质疏松导致髋骨折裂等病症死亡的人数高达

浅谈食盐与人体健康研究报告

浅谈食盐与人体健康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明盐是人们的必需品。盐不仅是重要的调味品,也是维持人体正常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它调节人体内水份均衡的分布,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参与胃酸的形成,促使消化液的分泌,能增进食欲;同时,还保证胃蛋白酶作用所必需的酸碱度,维持机体内酸碱度的平衡,和体液的正常循环。人不吃盐不行,吃盐过少也会造成体内的含钠量过低,发生食欲不振,四肢无力,晕眩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肌肉痉挛、视力模糊、反射减弱等症状。因此,我们开展了此次调查。 二.调查人员 夏吉喆、尚永金、宋静怡、栾海鹏、孔令辉、刘超。 三.调查方式 1.上网搜集相关资料 2.从书籍中搜集相关资料 3.询问父母亲人 四.调查成果 1.食盐性质

食盐的主要成分为NaCl,离子型化合物。纯净的氯化钠晶体是无色透明的立方晶体,由于杂质的存在使一般情况下的氯化钠为白色立方晶体或细小的晶体粉末,比重为2.165(25/4℃),熔点801℃,沸点1442℃,相对密度为2.165克/立方厘米,味咸,含杂质时易潮解;溶于水或甘油,难溶于乙醇,不溶于盐酸,水溶液中性。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略有增大。氯化钠大量存在于海水和天然盐湖中,可用来制取氯气、氢气、盐酸、氢氧化钠、氯酸盐、次氯酸盐、漂白粉及金属钠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食品调味和腌鱼肉蔬菜,以及供盐析肥皂和鞣制皮革等;经高度精制的氯化钠可用来制生理食盐水,用于临床治疗和生理实验,如失钠、失水、失血等情况。可通过浓缩结晶海水或天然的盐湖或盐井水来制取氯化钠。 2.生理作用 (1).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2).参与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 (3).氯离子在体内参与胃酸的生成

地方性氟中毒与人体健康的研究

地方性氟中毒与人体健康的研究 XXXXXX 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XXXX级本科XX班 摘要氟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必需微量元素.动物通过多种途径摄入,但动物对其需求量很低,适量的氟有利于机体对钙和磷的利用及防止龋齿,而过量的氟则易导致人富氟中毒。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是由于一定地区外环境中氟元素含量过多,而致生活在该环境中的居民饮水、食物、空气等途径长期摄入过量氟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 关键词地方性氟中毒氟中毒类型全身性疾病治疗和预防 地方性氟中毒又称地氟病,是全世界公认的一类人畜共患病,由于人和动物长期摄入过量氟导致牙齿和骨骼发生病变。我国是氟中毒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除了上海市以外,均有发生[1]。 1 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 地方性氟病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地方病之一。世界五大洲的50多个国家都有本病的存在,我国除上海市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我国的长白山以西、长江以北广大区域为浅层高氟地下水病区;渤海湾滨海平原和河北泥州等地为深层高氟地下水病区;北京小汤山、广东丰顺、福建龙溪等地是高氟泉水病区;河南的方城、云南的昆明、贵州的贵阳、新疆的温宿等地区为高氟岩矿病区;另外四川、广西、湖南及湖北等12个省150个县中的病区主要为生活燃煤污染型病区,其中湖北省的鄂西自治州、四川的彭水、陕西的安康等地区病情较为严重。2005年报道,全国有病区县1308个,氟斑牙

患者3950万,氟骨症患者287万,病区影响人口仍是1.1亿。地方性氟中毒是我国危害最严重的地方病[2]。 2 地方性氟中毒类型 造成地方性氟污染原因可分为三种,第一种为饮水型,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天津、河北、新疆和江苏等省;第二种为燃煤型,主要出现在我国的贵州、山西、辽宁、云南、四川和北京等省市;第三种为饮茶型,在我国四川省的阿坝州和甘孜州,以及西藏、甘肃、青海、新疆和中国内蒙古。上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一些研究者分别对北京、河北、福建、山东、贵州、辽宁、吉林、黑龙江、宁夏、山东和中国内蒙古进行地氟病调查,到70年代后,相应的发现一些省市和自治区有地方性氟中毒,其中儿童氟斑牙患病率接近100%,青壮年氟骨症患病率高达70%~80%[3]。 2.1 饮水型氟中毒 高氟地下水一般形成于干旱-半干旱的华北、西北等地区,并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它主要分布于:(1)地下水径流缓慢受强烈蒸发的山前平原;(2)绿洲边缘与沙漠接壤的坳陷洼地及沙漠地带。高氟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一般为HC03-Na型[4]。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发现可分为浅层高氟地下型深层高氟地下水型、高氟温泉水型、高氟岩矿水型和高氟茶水型等。 2.2 燃煤型氟中毒 燃煤释放的氟化物污染了室内外环境,并且氟不能被生物降解,反而通过生物的富集作用,由食物链进入人体。所以氟对人和动植物

环境污染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环境污染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环境污染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摘要】 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关键词】环境污染污染物健康避免腐植酸【前言】 为什么环境污染能够引起人们如此的关心,特别是21世纪来,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对环境优化的投入,掀起了一轮环境保护热。那是因为历史和现实太多证据表明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居住环境、娱乐环境与自

然环境、社会环境中的诸多因素相关联,对人群的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环境污染能够使人体发生病理变化(人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污染来源也变得越来越多元,污染物的出现形式也日趋多种多样。本文将针对于污染物对健康的危害进行简要的分析,并且提出笔者个人的看法。 【正文】 一.环境污染与人类关系概述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当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进入大气,水、土壤环境,如果其数量、浓度和持续时间超过了环境的自净力,以致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人体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时,称为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的产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目前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的使用,使有用的资源变为废物进入环境而造成危害。 人类健康的基础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只有生物多样性丰富、稳定

盐与健康知识

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一、高血压相关知识 1、血压是四大基本生命特征之一。 2、安静状态下成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3、35岁以上成年人每年至少应测量一次血压。 4、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心脏病、脑卒中、肾脏病等疾患发生。 5、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不良生活习惯和遗传等。超重或肥胖、高盐饮食、长期过量饮酒、长期精神过度紧张者容易患高血压。 6、控制体重、低盐饮食、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是防治高血压的有效措施。 二、盐和高血压 7、山东居民饮食口味普遍较重,食盐量偏高。 8、高盐饮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合理减少食盐量可预防高血压。 9、高血压病人少吃盐可增强治疗效果。 10、我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正常成年人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包括酱油、酱菜、酱中的食盐量。 11、检验防控高血压项目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卫生部联合开展,同时也是健康山东行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减盐技巧 12、提倡使用控盐罐、控盐勺,每餐定量使用食盐。 13、烹饪时要尽量晚放盐或不放盐,在进餐时根据个人口味加盐。

14、可用醋及其它不含盐的调味品来弥补少放盐收的口感需求。 15、许多调味品,方便食品和其它零食中都含有盐,应减少食用。 盐与健康常见问题解答 1、哪些疾病与高盐饮食相关? 证据表明,高盐饮食和高血压相关。而高血压是引发中风的主要原因,亦是重要的心脏病发病因素之一。人们普遍认为,高盐饮食存在多种不良影响,例如,会导致骨质疏松、哮喘,而且与胃癌也密切相关。 2、儿童是否也应采用低盐饮食? 多数儿童食用盐量与成人一样多。研究表明,儿童期接受高盐饮食日后更容易患高血压。高盐低钙饮食的儿童日后也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对于婴幼儿,高盐饮食非常危险,因此,1岁内婴儿饮食无盐,1-6岁儿童每天吃盐不超过2克。 3、钠和盐有何区别? 钠是食盐的一个组成部分,盐由钠和氯共同组成。 4、如果某种产品未标出含盐量,该如何计算? 多数产品都标明其中钠的含量,现在也有部分食品标示盐分含量。为了确定某食品的含盐量,可以用钠含量乘以2.5计算得出。 5、正常成人需要多少盐? 人体生理每日所需盐量仅为3克。目前政府推荐成人每日最多使用6克盐,相当于一啤酒盖的盐量。 6、在食物中,哪类食物是含量量最高的?

氟的危害及控制

氟的危害及控制3 焦 有 杨占平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郑州450002)  付 庆 王留好 (河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郑州450052)(河南省林业学校,洛阳471002) Fluorine H arm and Control.Jiao Y ou ,Y ang Zhanping (Soil and Fertilizer Institute ,Henan Acade 2 my of A gricultural Sciences ,Zhengz hou 450002),Fu Qing (B asic Medicine College ,Henan Medi 2cal U niversity ,Zhengz hou 450052),Wang Liuhao (Forest ry S hool of Henan Province ,L ouyang 471002).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00,19(5):67-70. Based on survey of the literatre concerned ,the F harm on plants ,soil microbes and human health ,ge 2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the areas with high F water and the statas of F epidemic areas are intro 2duced.And the methods of controlling F harm and testing F in soil are also presented.K ey w ords :fluorine harm ,control method ,fluoride test ,F poisoning ,geographic distribtion. 3本文在魏克循教授指导下完成,特此致谢。 作者简介:焦 有,男,31岁,助理研究员,1992年获理学硕士学位。现从事土壤环境研究。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10余篇。 环境中氟的危害是环境科学及卫生学界极为关注的问题。氟的过多吸收,对动植物及人体会产生危害[1,2]。研究氟危害的表现特征及机理,目的是为了控制或减轻氟危害。综合评价氟的测定方法,在氟污染调查和环境质量评价中,有切实的实用价值。 1 氟对植物及土壤微生物的毒害作用 土壤氟污染对作物的危害是慢性积累的生理障碍过程。氟能抑制作物的新陈代谢、呼吸作用[3]及光合作用[2],抑制新陈代谢过程中马来酸脱氢酶的活性[4]。氟对作物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干物质积累量少、产量降低、分蘖少、成穗率低、光合组织受损伤,出现叶尖坏死,叶绿退色变为红褐色 [5] 。 氟存在于植物组织中,且是必要的元素[6]。 然而,氟的过多吸收,则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7]。针叶树是对氟最敏感的植物种类[8]。 Kundu 等[9]的研究表明,随加入土壤中氟量 的增大,磷肥的有效性提高,但小麦对磷的吸收量却减小。在低磷处理时,氟的毒害增大。Braen 等[10]认为,氟污染土壤,增加了金属Al 的溶解性,导致F 、Al 对植物的双重危害。 Wilke [11]的实验表明,在低氟量时,土壤腐殖 质的氮矿化,碱性磷脂酶(APA )、芳基硫酸酯酶 (ASA )的活性即受到减弱,这是Al 2F 化合物的形 成所致;另外,氟也影响脱氢酶(DHA )的活性,脱氢酶的测定是标志土壤潜在微生物活性的较敏感方法,优于土壤呼吸作用的测定。王惟咨等[12]的研究表明,氟能抑制土壤纤维素的分解、土壤硝化作用及呼吸强度,能抑制土壤酸性磷酸酯酶的活性。 2 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氟是人体必需的有益元素[13]。人体各组织均含氟,但以牙齿、骨骼和头发的含氟量最多[14,15]。1969年第22届世界卫生组织(WHO )大会作出了”推荐在自来水中添加氟化物预防龋齿”的决议[16]。当今含氟牙膏的供销[17]也是为了预防龋齿而采取的措施。然而,因氟的过多摄取引起的氟中毒已远远超过了氟不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6]。20世纪初,在意大利维苏威火山附近首次发现斑釉齿,当地叫“基阿杰齿”。直到1937年,人们才认识到这是人体内氟含量超过了正常 生态学杂志 2000,19(5)∶67-70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浅谈食盐与人体健康(优.选)

浅谈食盐与人体健康研究性学习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59级一级部8班亓煜玮 一、问题的提出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明盐是人们的必需品。盐不仅是重要的调味品,也是维持人体正常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它调节人体内水份均衡的分布,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参与胃酸的形成,促使消化液的分泌,能增进食欲;同时,还保证胃蛋白酶作用所必需的酸碱度,维持机体内酸碱度的平衡,和体液的正常循环。人不吃盐不行,吃盐过少也会造成体内的含钠量过低,发生食欲不振,四肢无力,晕眩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肌肉痉挛、视力模糊、反射减弱等症状。因此开展了此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上网、书籍上搜集相关资料。 2、咨询医生。 三、调查成果 1、食盐的成分、性质 食盐,别称:餐桌盐,氯化钠。熔点801℃,沸点1442℃,易溶于水,密度 2.165g/cm3,白色粉末。市面上销售的盐通常有粗盐、精盐、晶体盐和食用盐等。食用盐通常由岩盐和海盐制成,一般添加有碘。平均每100克精盐中,含钠39.311克、镁0.002克。岩盐得自于地质变迁时期的自然矿产中,除了钠和氯化物,几乎不含别的矿物质。海盐通常来自盐碱滩,海盐含有微量矿物质,如钙、镁、钾、溴化物和其他各种微量元素。食盐具有以下性质①可以与硝酸银反应得到氯化银沉淀;②固体食盐可以与浓硫酸共热得到氯化氢气体;③电解氯化钠溶液可得到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④电解熔融氯化钠可得到单质钠和氯气。 2、食用食盐过多的危害 烹饪调味,离不了盐。但中国古人很早就发现了多吃盐的害处,元代养生学家贾铭的《饮食须知》记载:“喜咸人必肤黑血病,多食则肺凝而变色”。可见早在元代,古人就认识到了吃盐过多可导致疾病。清代书籍《调鼎集》说:“凡盐入菜,须化水澄去浑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