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人口普查摸底工作方案范文

第六次人口普查摸底工作方案范文
第六次人口普查摸底工作方案范文

2020

第六次人口普查摸底工作方案范

Document Writing

第六次人口普查摸底工作方案范文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公务文书,又叫公务文件,简称公文,是法定机关与社会组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而制定的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体式的书面文字材料,是传达和贯彻方针和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实行行政措施,指示答复问题,知道,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公安部关于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前进行户口整顿工作意见的通知》、公安部治安局《关于印发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户口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摸底工作细则》、《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户口整顿和摸底》精神,结合县具体情况,特制定本。

一、户口整顿和摸底工作目的

户口整顿和摸底工作是人口普查的重要环节,是保证人口普查数据质量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其主要目的是摸清各类人口普查对象底数,纠正户口登记项目差错,着力解决户口登记中存在的问题,为普查登记和落实实有人口管理提供基础信息。

二、户口整顿和摸底工作任务

(一)核准户籍人口底数和户口登记项目。重点核准户籍人

口户数、人数以及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籍贯、户主关系等主要户口登记项目。

(二)根据本普查小区建筑物情况和居住人口、户口情况编制《户主姓名底册》。

(三)重点摸清以下六种人情况

1.具有本市户籍人员生育的小孩未落常住户口情况,包括收养、抱养小孩未落户口情况;

2.手持各类证件未落户口人口的情况,主要包括持迁移证、准迁证、复员转业证、刑满释放证、护照等应落未落户口人员情况;

3.应销未销户口人员情况,主要包括参军、出国(境)定居或加入外国籍、死亡等应销未销户口情况;

4.人户分离人员情况,包括有人无户和有户无人情况;

5.户籍地在外省市的在京居住人员(暂住人口)情况;

6.常住在京的外籍、港澳台及无国籍人员情况。

(四)摸清户口登记中重登重统、漏登漏统情况。

(五)摸清因道路改扩建、危旧房改造等整片拆迁地区形成的废弃地址数及空挂户口的户数、人数情况。

(六)对没有门牌号的村、街巷、住宅、楼房及时设置门楼牌号。

(七)对工作中发现的出生、死亡、迁入、迁出、人户分离等未办理相关登记手续的,要依据有关规定督促其及时办理登记和注销等手续;对发现的重登重统、漏登漏统和户口登记项目差

错,要及时予以更正;对未登记暂住户口的,要督促其依法办理暂住登记,符合办理暂住证条件的,到居住地派出所申领暂住证。

(八)维护各类人口数据库。公安派出所对新发现的人户分离人员、暂住人员、境外人员、出生未落及死亡未销户口人员,要逐一录入相应人口信息数据库,并根据变化情况补充、修改、完善相应人口信息。

三、户口整顿和摸底工作标准时间

户口整顿和摸底工作标准时间为20xx年8月1日零时

四、户口整顿和摸底工作方法步骤

户口整顿和摸底工作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7月底前)

1.制定工作方案及部署。县人口普查办公室和县公安局制定《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户口整顿和摸底工作方案》,并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各乡镇、办事处要会同辖区派出所结合辖区实际,研究制定本地区的工作方案。

2.选调入户人员。各乡镇(街道)人口普查办按照普查员选调标准选调普查员,7月中旬前到岗到位。

3.开展业务培训。7月底前县普查办和县公安局完成对乡镇、街道等普查工作人员即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业务培训。通过培训,明确户口整顿和摸底工作的目的,掌握工作方法及人口数据资料表、登记表、统计表、汇总表及《户主姓名底册》的使用和填报等。

4.搞好宣传动员。各乡镇、街道、派出所要通过黑板报、悬

挂条幅、张贴宣传画、致被调查户一封信、制作展板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人口普查户口整顿的目的、意义和任务,最大限度地争取群众理解和支持配合。同时,要加大户口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动员人户分离人员、应落未落户口人员、应销未销户口人员及流动人口主动到派出所办理相关户口事项及暂住登记等。

5.人口数据资料收集和整理。7月底前,各乡镇、街道人普办会同派出所统计、整理、打印以居(村)委会为单位的《户籍人口核对数据资料表》、《暂住人口核对数据资料表》和《境外人员核对数据资料表》,并根据普查小区划分情况对数据资料进行切分。同时,要与当地卫生、民政、计生、流管等部门沟通,收集20xx年11月1日零时至20xx年7月31日24时的相关人口资料,并按普查小区进行整理。

6.物资准备。备齐普查员开展户口整顿和摸底工作必须的各种物资,印发宣传材料,分发所需各种登记表、统计表和《户主姓名底册》。

第二阶段:入户核对与《户主姓名底册》编制阶段(8月1日―8月31日)

1.普查员要沿各普查小区的边界实地走一遍,明确自己负责的地域范围,掌握本普查小区内各种建筑物的用途、数量和分布情况,核实《普查小区图》,按规定进行修改。

2.普查员要对《普查小区图》上标明的各种建筑物以及住房单元,采取逐一入户进行摸查。要摸清普查小区内每座建筑物和住房单元是否有人居住,住了多少户、多少人等,同时要对居住

在这里的人口情况进行了解;要摸清每座建筑物和住房单元上,是否有户口寄挂和集体户口;要注意掌握本普查小区内特殊户和特殊人员的情况:

1)对居住在本普查小区,行政隶属关系隶属其他社区居(村)委会或企事业单位的人员、港澳台和外籍人员等,要摸清情况,根据地域原则一律在本普查小区进行登记,不要漏掉。

2)对户口在本普查小区,但由于拆迁、外出打工等原因全户外出的人、户以及空挂户等,要根据户籍资料进行核对,掌握其去向、原因和离开本普查小区的时间等。

3)对于户口不在本普查区,但在本普查小区滞留且没有固定住所的流动人口,尤其是对住在本普查小区内的桥洞、广尝车站等居无定所的人,要认真访查,不要遗漏。

4)对本普查小区内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情况要认真访查。普查员可通过以下途径切实掌握本普查小区内的出生、死亡人口情况:查看妇女怀孕登记簿、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等有关记录;走访医生、计划生育员、社区居(村)委会干部、楼门长等;参考户籍及当地医院和火葬场的相关资料等。

5)对以下人群要进行重点访查,不要漏掉:住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小区物业部门等单位内的保安人员;住在饭馆、商店、加工作坊以及建筑工地的工人;医院里的护工;住在、发廊和地下室等场所中的各类人员。

6)对于全户在户口整顿和摸底期间临时外出的户,普查员要在户口整顿表和《户口姓名底册》上做备注,及时报告社区居

(村)委会人口普查小组,在户口整顿和摸底期间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联系这部分人员。

3.普查员在入户时,要携带本普查小区的户口整顿表,摸清六种人口情况,核对并更新《户籍人口核对数据资料表》,核对《暂住人口核对数据资料表》和《境外人员核对数据资料表》,填写《人户分离(有人无户)与应落未落户口人员登记表》、《暂住人口登记表》和《境外人员登记表》。对居民户口簿登记项目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要告知群众持相关证件证明到派出所办理变更更正手续。对拆迁地区形成的废弃地址数量以及空挂户口的户数、人数等情况,填写《废弃地址及空挂户口情况登记表》。对没有门楼牌号的村、街巷和居民住宅,派出所要根据《北京市门楼牌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对符合规定的及时填写《门楼牌制作表》上报分县局制作安装。

人口普查工作实施方案

人口普查工作实施 方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一、普查的目的和意义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是继XX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以来的又一次重大的 国情国力调查,将反映近10年来全镇人 口数量、构成以及居民居住方面的变化 情况;摸清全镇外来人口规模、分布与 人口迁移流动情况,以及全镇就业失业 人口情况、社会保障等涉及民计民生的 重要内容,将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进一步完善我镇人口、就业、教育 等政策,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 有关政策,促进人口全面、协调、可持 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 统计信息支持。 二、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职责 开展全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 一项重要的政府行政行为。这次普查是

一次重要的大规模人口调查,需要强有 力的领导、广泛的社会动员、有关部门 的密切配合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 持。为加强对人口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 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分级负责、 共同参与的原则,镇政府成立了镇人口 普查领导小组。 三、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对象和内容 1、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 2、人口普查的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团山寺镇境内居住的自然人,包括 普查时点居住在团山寺镇境内的港澳台 人员和外国人员。 3、人口普查采用按现住地登记的原则。每个人必须在现住地进行登记;普 查对象不在户口登记地居住的,户口登 记地要登记相应信息。 4、人口普查以户为单位,户分为家庭户和集体户。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的 人口,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作为一个家

庭户;单身居住独自生活的,也作为一 个家庭户。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 集体居住共同生活的人口,作为集体户。 5、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登记主要内容包括:姓名、 性别、年龄、民族、户口等级状况、受 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 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 等。 6、人口普查表分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短表》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 查表长表》两种形式。《普查表长表》抽 取百分之十的户填报;《普查表短表》由 其余的户填报。 7、2010年11月1日至2010年10 月31日期间有死亡人口的户,同时填报 《死亡人口调查表》。 8、依法服刑及劳教人员,由派出所进行普查,普查表移交镇人普办。 四、人口普查前期准备工作 1、建立镇、村委会等各级人口普查机构。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关系到党中央制定的大政方针是否科学的政治性命题。自区人口普查宣传动员会开始,本人在区、镇领导的指导下迎难而上、勇挑重担,积极开展我镇的人口普查准备工作。从机构设置、物资落实、人员选派、办公场所选定、宣传培训、业务指导以及数据处理,本人都亲自过问,全程督导。 **镇地处城乡结合部,是市区的南大门,虽说只有3.8平方公里,但是地区内的人员流动性大,辖区内留守人员对人口普查重大意义、家庭成员的具体情况都不是十分清楚以及拆迁异地安置等问题,致使我镇的调查摸底工作十分被动。本人深感肩上的责任巨大,多次向单位领导汇报请示,经过认真分析,将全镇划分为25个普查小区,并经过层层筛选、考察,在全镇范围内遴选了25名思想觉悟高、理解能力和责任心强的同志分别担任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 针对户口整顿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各居委会和普查员反映的调查摸底与其他工作存在业务冲突的问题,本人及时向区、镇领导汇报,积极的与社区、公安进行沟通协调,要求各单位从思想上提高对人口普查工作的认识,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工作中,本人和广大普查员一同入户、一同绘图、共同研究分析,为了攻克一个个难题,所有普查人员实行集中办公,互帮互查,共同研究,加强了业务上的沟通、联系,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的情况复杂,普查难度较大。人口普查工作正式启动后,为了确保普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本人主动与镇、社区领导进行协调沟通,为每位普查员配备一名熟悉小区情况的小组长配合普查工作,随时督查工作进度、抽查工作质量。在普查中,本人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既要负责全镇的普查业务指导工作,又要深入第一线抓好自己小区的普查工作。为了保质保量的完成普查工作,在人口普查的实施过程中,本人带领全镇普查人员全身心投入,真抓实干抢进度,放弃了节假日休息以及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为了能够及时掌握普查工作的进度以及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本人要求普查人员做到24小时电话畅通,普查指导员将工作进度和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汇总后集中上报镇普查办。能解决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没有把握的及时请示上级主管部门后再将解决办法分别反馈到普查指导员手中,虽然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但是减轻了普查员的工作压力,提高了全镇普查工作进度。正是广大普查人员全力以赴、勇攀高峰的工作热情,镇普查办强有力的宣传动员,从而有效的保证了全镇普查工作的进度,确保了普查数据的准确率,使得**人口普查各阶段目标顺利完成,全镇的人口普查工作才取得圆满成功。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数据 (1) 1.1年龄构成............................................................................................................................. 1 1.2教育程度............................................................................................................................. 2 二、第六次人口普查各省数据 . (2) 2.1各省常住人口及城市化率 ................................................................................................. 2 2.2各省人口教育程度及年龄、性别结构 ............................................................................. 4 2.3各省常住人口地区分布 .. (7) 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数据 内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总人数1339724852人。2000年到2010年年平均增长率为0.57%。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137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3728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1.1年龄构成 0-14, 16.60% 15-59, 70.14% 60-64, 4.39% 65以上, 8.87% 0-1415-5960-6465以上 图1:年龄段比例 图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成都市数据统计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成都市数据统计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成都市数据统计成都市: 全市常住人口:人 户籍人口:人 常住人口家庭户:4547109户 家庭户人口:人 平均每户人口:2.72人 学历: 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约:2341572人 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约:2353250人 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约:4946832人 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约:3407433人 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年龄(全市常住人口中): 0~14岁人口约:1536850人,占10.94% 15~64人,占79.35% 65岁及以上人口约:1364348人,占9.71% 高新区: 常住人口:553425人 户籍人口:327193人 常住人口家庭:47938户 家庭户人口:395147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2.67人 青羊区: 常住人口:828140人 户籍人口:561471人?? 常住人口家庭:268822户 家庭户人口:684020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2.54人武侯区: 常住人口:1083806人 户籍人口:812114人 常住人口家庭:304162户 家庭户人口: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68人锦江区: 常住人口:690422人 户籍人口:420705人 常住人口家庭:224578户 家庭户人口:588710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62人金牛区: 常住人口:1200776人 户籍人口:710030人 常住人口家庭:409518户 家庭户人口:1052506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57人成华区: 常住人口:938785人 户籍人口:641275人 常住人口家庭:322754户 家庭户人口:854817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65人

20XX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户口整顿工作实施方案

20XX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户口整顿工作实施方案 为确保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顺利进行,如期完成上级下达的有关 任务。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任务目标 通过开展户口整顿工作,全面调查掌握本辖区内常住人口、暂住 人口、境外人员的情况和数据资料,清理解决户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 突出问题,使户口登记项目更加齐全、准确,管理制度更加健全完善,确保人口资料准确翔实,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 坚实的基础。 二、方法步骤 户口整顿工作自20XX年5月15日开始至9月30日结束,分为前 期准备、入户核对、问题整改和总结验收四个阶段。 (一)前期准备阶段(20XX年5月15日至6月15日)。成立工 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根据本方案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 办公室的要求,制定本地区户口整顿工作方案,逐级动员部署。选调 和培训户口整顿工作人员,落实专项经费,配备必要的装备。以居(村)委为基本单位,做好户口整顿区域的划分,核对清理门牌,全 面掌握人口居住地的基本情况,绘制辖区平面图。做好户籍资料的清 理核对,利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公安派出所综合信息系统等应用系 统打印辖区全部实有人口基本资料供上门核对。印制有关表格和宣传 资料,做好宣传发动。 (二)入户核对阶段(20XX年6月16日至7月31日)。工作人 员携带实有人口资料和相关登记表格逐户、逐人、逐项核对,重点查 清登记常住人口中重户重口、人户分离和户口待定人员,因参军、死 亡等原因应销未销户口人员以及未登记的暂住人口和境外人员,注意 发现和登记项目差错。通过入户核对,全面掌握辖区常住人口、户口 待定人员、暂住人口、境外人员的底数和基本情况。 (三)问题整改阶段(20XX年8月1日至8月31日)。对入户核对阶段发现的问题,要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和程序及时解决、纠正。对 常住人口中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等未及时办理登记手续的,要依

宜良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宜良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作者:时间:2012-10-20 来源: 宜良县统计局 宜良县人民政府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6月28日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县委、县政府和各乡镇党委、政府,匡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统一领导和全县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通过近3000名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复查验收、数据汇总等工作。现将普查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县常住人口及地区分布 全县常住人口[3]为419400人。全县常住人口的地区分布为:地区常住人口数(人) 匡远街道办事处164930 北古城镇53604 狗街镇59589 汤池镇61605 竹山镇27731 马街镇18497 耿家营乡16630

九乡乡16814 二、人口增长 全县常住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96677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2723人,增长5.73%。平均每年增加2272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56%。 三、家庭户人口 全县常住人口中,家庭户[4]122661户,家庭户人口为39998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6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35人减少0.09人。 四、性别构成 全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为212571人,占50.68%;女性为206829人,占49.32%。常住人口性别比为102.78(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51下降 1.73。 五、年龄构成 全县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80290人,占19.14%;15-59岁人口为280986人,占67.0%;60岁及以上人口为58124人,占13.8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40894人,占9.75%。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2.68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0.59个百分点, 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0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58个百分点。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问题解答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问题解答之一 —关于普查登记时地址名称代码和 建筑物编号填写相关问题的说明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规定,人口普查按照划分的普查区域进行。每个普查对象要在现住地进行登记,属于人户分离的,同时在户口登记地登记相应信息,按照现住地和户口登记地实际所在普查小区和建筑物,填写地址名称代码和建筑物编号。对一些特定人口群体,登记时的地址名称代码和建筑物编号需要特殊处理。现就相关问题具体说明如下: (一)各地在组织开展普查区域划分和名称地址代码清单的确定工作时,暂无需考虑特定人口群体的地址名称和代码填写问题,要按照“地域完整覆盖并且有实际地域和人口”的原则,划分普查区和普查小区。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根据核实确定的普查区名称地址代码清单以及实际划分的普查小区个数,统一整理、生成普查小区名称地址代码文件(标准地址码库),供登记填表使用。 (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由武警机关负责登记填写普查表短表,并移交所在县级人口普查办公室。县级人口普查办公室根据需要,在标准地址码库中本县级公安机关所在的普查区内,虚拟一个或多个普查小区,供填写地址名称代码使用。虚拟普查小区的地址代码自“800”开始,依次增一顺序编码,并以编码序号命名,如第800普查小区、第801普查小区。 (三)依法被判处徒刑、劳动教养的人员由县级公安机关和监狱、劳教机关负责登记填写普查表短表,并移交所在县级人口普查办公室。县级人口普查办公室根据需要,在标准地址码库中本县级公安机关所在的普查区内,虚拟一个或多个普查小区,供填写地址名称代码使用。虚拟普查小区的地址代码自“850”开始,依次增一顺序编码,并以编码序号命名,如第850普查小区、第851普查小区。

2019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意义

---------------------------------------------------------------范文最新推荐------------------------------------------------------ 2019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意义 人口普查是世界各国所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科学方法,是提供全国基本人口数据的主要来源。中国政府网2019年5月6日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通知指出,根据国家普查项目和周期安排的有关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19年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人口普查的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住的自然人. 进行人口普查是制定政策的需要。人口普查是国家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工作,人口普查资料是制定人口政策的依据和前提。通过人口普查,了解我国各种文化程度人口的比重,就可以制定教育政策;了解各行业人口的分布,可以制定人口的就业政策;摸清就*业人口的行业分布,可以为产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提供科学基础。此外,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民族政策、老年人口政策等等,都需要根据人口资料进行研究。可见,人口普查是国家制定社会、经济、科教等各项发展政策所必需的。没有准确的人口数据,我们很多方针、政策及发展战略的制定,就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人口普查是21世纪发展的要求。第六次人口普查是世纪之初的普查。2019年是我国“十一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又是我们确定“十二五”计划和新的远景规划的关键一年。在这个时候,开展人口,提供准确的人口数据,对于制定 1 / 2

人口普查工作实施方案

人口普查工作实施方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人口普查工作实施方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一、普查的目的和意义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是继XX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以来的又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将反映近10年来全镇人口数量、构成以及居民居住方面的变化情况;摸清全镇外来人口规模、分布与人口迁移流动情况,以及全镇就业失业人口情况、社会保障等涉及民计民生的重要内容,将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我镇人口、就业、教育等政策,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促进人口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二、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职责

开展全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项重要的政府行政行为。这次普查是一次重要的大规模人口调查,需要强有力的领导、广泛的社会动员、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为加强对人口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分级负责、共同参与的原则,镇政府成立了镇人口普查领导小组。 三、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对象和内容 1、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 2、人口普查的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团山寺镇境内居住的自然人,包括普查时点居住在团山寺镇境内的港澳台人员和外国人员。 3、人口普查采用按现住地登记的原则。每个人必须在现住地进行登记;普查对象不在户口登记地居住的,户口登记地要登记相应信息。

4、人口普查以户为单位,户分为家庭户和集体户。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的人口,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作为一个家庭户;单身居住独自生活的,也作为一个家庭户。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共同生活的人口,作为集体户。 5、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登记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户口等级状况、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6、人口普查表分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短表》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长表》两种形式。《普查表长表》抽取百分之十的户填报;《普查表短表》由其余的户填报。 7、2010年11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期间有死亡人口的户,同时填报《死亡人口调查表》。

乡镇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进展情况汇报

乡镇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进展情况 汇报 乡镇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进展情况汇报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已全面启动,镇政府高度重视,把此次人口普查工作作为镇里的重点工作来抓。利用召开全镇机关干部大会的时机,镇长向全体机关干部宣读了《北京市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使全体机关干部对此次普查有了初步的认识。 按照区普查办的统一部署,镇召开了党委会,研究部署了此次普查工作。并在全镇科级机关干部汇报会上,镇长宣读了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前期工作情况和准备阶段工作安排。他要求科级

干部要提高认识,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全力以赴圆满完成好此次普查工作。 一、成立镇级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为加强对普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按照区普查办的要求,成立了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本镇人口普查的组织和实施。镇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由各位副镇长及派出所所长组成,成员由相关科室的科长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主管副镇长担任。 二、普查机构办公地点、工作人员的落实及村居委会人口普查小组建立情况 根据《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进度》安排,镇普查办精心组织、及早安排。在召开全镇两委班子培训会上,普查办主任向各村居委会宣读了关于加快完善组建普查机构的通知,他要求各村居委会要认真负责,尽早召开两委班子会议,尽快成立普查小组。明确要求

村长或书记担任普查组组长。成员由熟悉本村情况的人员组成。 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我镇普查办公地点已经落实,工作人员经镇普查办研究决定,从社会上招聘。由于区普查办还没有明确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问题,到目前还没有正式上任,前期工作由统计所担任。 目前,全镇30个村居委会普查小组的组建工作已经完成,组长由村长或书记担任,成员由3—5人组成,主要负责本村普查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普查小组的组建为今后的普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那一世范文网 三、完成了乡镇级区域边界核实标绘和普查区初步清单核实工作 根据区普查办的会议精神,统计所全体人员学习了培训内容,认真研究了本镇区域范围,经过实地勘察,认真核实,我镇与相邻的镇、镇在镇域划分上与普查图没有变化。镇域内普查图上没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及其数据分析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及其分析摘要:本文收集了中国统计年鉴的一些数据,对中国2010年和之前的数据做了一下整理,主要是从全国人口、男女比例、城市化水平等方面做的个人评析。 关键词:全国人口、男女比例、城市化概念及中国城市化 正文: 2001~2010年人口数据及构成 本表各年人口未包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人口数据。单位:万人 {

数据分析: 一、全国人口 从全国人口角度考虑(不包含港澳台),2001-2010年间,中国总人口持续上升,其中:2001-2002年,人口增长826万,2002-2003年,人口增长774万,2003-2004年,人口增长761万,2004-2005年,人口增长768万,2005-2006年,人口增长692万,2006-2007年,人口增长681万,2007-2008年,人口增长673万,2008-2009年,人口增长672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2001-2010年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但增长的人口数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 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 3972 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年平均增长%,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下降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出现这样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与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制度有关,它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但计划生育一味的只控制人口数量,忽略世代更替,造成国家严重的老龄化,未富先老的格局。如今,我国对计划生育政策做了一些修改,有一定程度的放松。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还与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综合国力的提升有莫大的关系。如今我过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像以前那样“养儿防老”的现象愈来愈少,许多年轻夫妇都只生一胎甚至不愿生孩子,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各省数据汇总

各省各市都有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来源: 国家统计局 中国总人口达13.397亿人 10年增加7390万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今日发布。此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年均1.07%的长率下降了0.5个百分点。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所谓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就是规定一个时间点,无论普查员入户登记在哪一天进行,登记的人口及其各种特征都是反映那个时间点上的情况。根据上述规定,不管普查员在哪天进行入户登记,普查对象所申报的都应该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情况。通过这个标准时间,所有普查员普查登记完成后,经过汇总就可以得到2010年11月1日全国人口的总数和各种人口状况的数据。 以下是数据详情: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 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

第六次内江人口普查

内江人口年龄结构研究 ——统计资料第36期 发布时间: 2012-08-16 【字体:大中小】来源:市统计局阅读次数:4366【打印本页】【关闭窗口】人口年龄结构是人口群体在某一时点上的年龄分布状况。它是过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变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又是今后人口再生产变动的基础和起点,它不仅对未来人口发展的类型、速度和趋势有重大影响,而且对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将产生很大的作用。 本文以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为基础,结合历次人口普查数据,采用结构和比较分析法,参照国际通用标准,对内江人口年龄结构现状、发展变化趋势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有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参考意见。考虑全市外出人口较多,因此,本文在采用常住人口分析的基础上,还尽可能采用户籍人口辅证,文中非特指的人口均指常住人口。 人口年龄明显老年化 (一)年龄类型属典型的老年型 据2010年内江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按常住人口计算: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6.6%,65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11.8%,老少比为71.2%,年龄中位数为37.54岁;按户籍人口计算,该四项比值依次为15.5%、10.9%、70.2%、37.31岁,按照国际上通用的人口年龄类型划分标准(表一),不论按哪种口径,四项指标均落在老年型人口指标值内,说明内江人口类型属典型的老年型。 表一:静态人口类型划分标准 年轻型成年型老年型 0-14岁人口40以上30-40 30以下 65岁及以上人口4以下4月7日7以上

老少比 15以下 15-30 30以上 年龄中位数 20以下 20-30 30以上 表注:老少比,指65岁及以上人口与14岁及以下人口数的比值;年龄中位数,指在此年龄以上及以下的人口,各占总人口的一半的分界线年龄。 进一步分析分性别和分地区人口情况(表二),按照上面人口类型划分标准,结果显示,男女人口均进入老年化,女性人口老化程度高于男性;所辖各区县人口也均进入老年化,但老化程度不一,其中,市中区和威远县老化程度最高,其后依次是隆昌县、资中县、东兴区。如以户籍人口为基础计算,结果完全一致。 表二:内江市分性别分地区常住人口年龄结构 合计 分性别 分地区 男 女 市中区 东兴区 威远县 资中县 隆昌县 0-14岁人口(%) 16.6 17 16.2 14.9 17.8 15.4 17.0 17.2 65岁及以上人口(%) 11.8 11.3 12.4 12.2 11.4 12.8 11.3 12.2 老少比(%) 71.2 66.5 76.3 82.1 63.9 83.0 66.6 70.9 年龄中位数(岁) 37.5 37.5 37.6 38.8 36.3 38.8 36.5 38.7 (二)年龄结构快速老化 与五普及四普相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及计划生育政策的持续推行,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不断下降,人口快速进入老龄化时代。 从各年龄段常住人口分析(表三),一是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快速下降,由2000年的22.13%下降为2010年的16.63%,下降了5.5个百分点,比1990年-2000年多下降2.05个百点。二是青年人口(15-34岁)比重快速下降,由2000年的35.34%下降到2010年的26.05%,下降了9.29个百分点,比1990年-2000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成都市数据统计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成都 市数据统计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成都市数据统计成都市: 全市常住人口:人 户籍人口:人 常住人口家庭户:4547109户 家庭户人口:人 平均每户人口:人 学历: 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约:2341572人 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约:2353250人 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约:4946832人 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约:3407433人 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年龄(全市常住人口中): 0~14岁人口约:1536850人,占% 15~64岁人口约:人,占%

65岁及以上人口约:1364348人,占%高新区: 常住人口:553425人 户籍人口:327193人 常住人口家庭:47938户 家庭户人口:395147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人 青羊区: 常住人口:828140 人 户籍人口:561471人 常住人口家庭:268822户 家庭户人口:684020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人 武侯区: 常住人口:1083806人

户籍人口:812114人 常住人口家庭:304162户家庭户人口: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人锦江区: 常住人口:690422人 户籍人口:420705人 常住人口家庭:224578户家庭户人口:588710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人金牛区: 常住人口:1200776人 户籍人口:710030人 常住人口家庭:409518户家庭户人口:1052506人

人口普查工作实施方案样本

人口普查工作实施方案 各位读友大家好, 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 欢迎您下载, 谢谢 一、普查的目的和意义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是继XX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以来的又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 将反映近来全镇人口数量、构成以及居民居住方面的变化情况; 摸清全镇外来人口规模、分布与人口迁移流动情况, 以及全镇就业失业人口情况、社会保障等涉及民计民生的重要内容, 将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完善我镇人口、就业、教育等政策, 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 促进人口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二、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职责 开展全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是一项重要的政府行政行为。这次普查是一次重要的大规模人口调查, 需要强有力的领导、广泛的社会动员、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为加强对人口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 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分级负责、共同参与的原则, 镇政府成立了镇人口普查领导小组。 三、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对象和内容 1、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 11月1日零时。 2、人口普查的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团山寺镇境内居住的

自然人, 包括普查时点居住在团山寺镇境内的港澳台人员和外国人员。 3、人口普查采用按现住地登记的原则。每个人必须在现住地进行登记; 普查对象不在户口登记地居住的, 户口登记地要登记相应信息。 4、人口普查以户为单位, 户分为家庭户和集体户。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的人口, 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作为一个家庭户; 单身居住独自生活的, 也作为一个家庭户。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 集体居住共同生活的人口, 作为集体户。 5、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 登记主要内容包括: 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户口等级状况、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6、人口普查表分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短表》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长表》两种形式。《普查表长表》抽取百分之十的户填报; 《普查表短表》由其余的户填报。 7、 11月1日至 10月31日期间有死亡人口的户, 同时填报《死亡人口调查表》。 8、依法服刑及劳教人员, 由派出所进行普查, 普查表移交镇人普办。 四、人口普查前期准备工作 1、建立镇、村委会等各级人口普查机构。

镇长在全县第六次人口普查动员大会上的表态发言

镇长在全县第六次人口普查动员大会上的 表态发言 各位领导: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我们镇是全县的人口大镇,暂住人口、流动人口多,任务艰巨,为此,我们将坚决按照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全面动员,精心组织,扎实工作,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本次人口普查的各项工作。 一、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县会议结束后,我们将专题召开人口普查动员会,对开展人口普查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动员,进一步提高全镇上下对做好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的认识,激发全镇广大干群热情参与、积极配合、大力支持的积极性,镇将认真开展人口普查宣传教育工作,利用镇电视台和张贴宣传标语、拉宣传横幅等有效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同时组织人员进村入户开展人口普查宣传活动,努力让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引导广大群众打消思想顾虑,依法配合普查,全力营造社会支持、群众配合的良好的人口普查社会氛围。 二是强化领导,周密部署。人口普查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为保证各项普查工作顺利推进,我镇将迅速

成立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明确一名班子领导专门负责,制定工作方案,协调解决问题,加强工作督导,统筹推进人口普查各项工作。成立专门办公室,由统计部门牵头,从相关部门抽调责任心强、能吃苦、工作作风扎实的同志到人口普查办工作,加强日常的人口普查组织推进工作。同时,要求各村(居)委会成立相应的人口普查领导小组,要求村(居)主任作为第一责任人,建立健全组织领导网络,层层落实责任制。 三是重抓落实,打牢基础。普查前期各项准备工作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普查的成败。我们将超前谋划,做好人口普查各项基础性工作,重点抓好“四落实”,做到“五到位”。“四落实”即普查机构、人员配备、经费保障和办公场所四落实。“五到位”,即普查机构到位、人员到位、宣传到位、培训到位、经费五到位,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是扎实工作,确保成效。现在,距人口普查登记标准时点只有7个多月时间,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我们将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临战的精神状态抓紧行动起来,按照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把各项工作任务逐项排定、细化,快速推进、扎实做好每一阶段、每个环节的工作;加强对普查工作指导与督查,把握面上普查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同问题,确保全镇普查工作按序时进度推进。在快速推进普查工作的同时,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严格普查工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属性数据)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一、总人口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 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长5.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长6.92%。 七、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福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福州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福州市统计局 2011年6月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3]为7115370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6386013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29357人,增长11.42%,年平均增长率为1.09%。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2177483户,家庭户人口为6353259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7人减少 0.55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630096人,占51.02%;女性人口为3485274人,占48.98%。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

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28%下降为104.16%。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031136人,占14.49%;15-59岁人口为5224094人,占73.42%;60岁及以上人口为860140人,占12.0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584126人,占8.21%。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97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71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2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11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886514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20667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59648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10326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4946人上升为12459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3353人上升为1695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4572人上升为36491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4216人下降为25442人。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及其数据分析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及其 数据分析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及其分析 摘要:本文收集了中国统计年鉴的一些数据,对中国2010年和之前的数据做了一下整理,主要是从全国人口、男女比例、城市化水平等方面做的个人评析。 关键词:全国人口、男女比例、城市化概念及中国城市化 正文: 2001~2010年人口数据及构成 本表各年人口未包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人口数据。单位:万人

数据分析: 一、全国人口 从全国人口角度考虑(不包含港澳台),2001-2010年间,中国总人口持续上升,其中:2001-2002年,人口增长826万,2002-2003年,人口增长774万,2003-2004年,人口增长761万,2004-2005年,人口增长768万,2005-2006年,人口增长692万,2006-2007年,人口增长681万,2007-2008年,人口增长673万,2008-2009年,人口增长672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2001-2010年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但增长的人口数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 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年平均增长%,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下降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出现这样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与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制度有关,它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但计划生育一味的只控制人口数量,忽略世代更替,造成国家严重的老龄化,未富先老的格局。如今,我国对计划生育政策做了一些修改,有一定程度的放松。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还与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综合国力的提升有莫大的关系。如今我过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像以前那样“养儿防老”的现象愈来愈少,许多年轻夫妇都只生一胎甚至不愿

天津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天津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 报 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2-02-28 09:21 天津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 天津市统计局 2011年4月29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国务院、天津市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常住人口 天津市常住人口[3]为12938224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000906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929156人,增长29.27%。年平均增长率为2.60%。 二、家庭户人口 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3661848户,家庭户人口为1026174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8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09人减少0.29人。 三、性别构成

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906858人,占53.38%;女性人口为6031366人,占46.6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3.99上升为114.52。 四、年龄构成 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267508人,占9.80%;15-64岁人口为10568 370人,占81.68%;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02346人,占8.5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04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6.9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07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2261628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2672299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935959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2205871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9007 人上升为17480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20851人下降为20654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4590人上升为38150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25031人下降为17049人。 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271381人,同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225296人,文盲率[5]由5.96%下降为2.10%,下降3.86个百分点。 六、人口地区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