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教案(1)

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教案(1)
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教案(1)

《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

立。

2.了解我国在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方面所做的努力。

3.理解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在掌握基础知识

的基础上,提高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民主和法制意识,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运用法律

来保护自己的民主权力。

明确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市场经济和

计划经济只是经济手段,与社会制度不挂勾。

明确理论和实践的相互关系,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实践反过

来又完善理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通过播放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在天安门接见红卫兵视屏,说明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的破坏,直接导入正题。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授课过程

环节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师:让学生齐读,自读,找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贡献?

设置有关民主和法制的材料题。

生:学生带着问题齐读,自读,个别回答,抢答。

学生分组讨论材料题。

教师过渡:有精神文明建设导入物质文明建设。

环节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有关国企改革的相关内容。

设置讨论题——有关劳动者就业问题

学生带着问题自读有关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内容。

生:自读国企改革,个别举手回答。

学生分组讨论有关解决劳动者的就业问题。

自读社会保障制度,个别举手回答。

教师过渡:由综合国力的提高导入第三目。

环节三: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

师:展示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图片,设置问题。

生:浏览图片,看问题,读书,个别举手回答。

教师过渡: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导入第四目。

环节四:高举伟大的旗帜

师:教师设置有关邓小平理论的问题。

生:学生准备,抢答。

环节五:师生互动,板书小结。

环节六:巩固练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1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1 以下是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1,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教学设计示例一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特区的位置;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特点;改革开放的初步成就。 2.能力方面: (1)通过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及改革形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改革开放的初步成就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2)通过对农村和城经济体制改革原因及结果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是阻碍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2)通过对改革开放的初步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

4.学法指导方面: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谈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发展变化,帮助学生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及意义。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理解和学习历史的习惯。 (2)通过利用《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电脑软件,在教学中层层展示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特点。指导学生注重学习历史过程中的时空结合。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1)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农业现代化和工业现代化,是我国四个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现农业和工业现代化的前提,就是建立健全合理的经济体制。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认识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2)改革开放的初步成就是重点。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既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又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难点分析: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是难点。学生阅历和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一些抽象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学中必须 ·

《变形金刚》教案

《变形金刚》教案 教学目标: 1、临摹民间七巧板;用七巧板的基本形拼出"变形金刚"并进行装饰。 2、在"玩"中感受变形金刚"变形"的乐趣;在竞赛中,比一比谁摆的变形金刚最多、最有趣,感受七巧板的科学性、趣味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七巧板是我国民间益智玩具;我喜欢七巧板。 教学重点:制作民间玩具七巧板;运用七巧板拼出“变形金刚”并进行装饰。 教学难点:运用几何形的组合方法进行"组合物象"的想像与装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看一看:卡通片《变形金刚》。 说一说:变形金刚有什么特征? 找一找:组成变形金刚的基本要素? 玩一玩:我的变形金刚可以变成什么形象? 二、课堂发展,体验七巧板的奇妙之处。 出示七巧板,说一说对七巧板了解多少?找一找:七巧板有什么奇妙之处?共有多少个三角形、方形、平行四边形?把五个三角形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 知识链接: 七巧板的发明大概起源于一千多年前我国宋朝。用七巧夺天工板可拼出许多图形,所以人们称它为“智慧板”。到了清朝,有位叫王其沅的人收集了许多七巧板拼成的图样,编了一本《七巧八分图》。后来七巧板传到欧美国家,使西方人对这备战来自中国的益智游戏充满兴趣。 主要由七块几何形图板组成,包括大三角形两块、中三角形一块、小三角形两块、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各一块。合起来为一个正方形,或者合起成一个长宽比为二比一的长方形。 做一做:临摹书上“七巧板”,怎样画才能使各种形的边线吻合? 将正方形白纸板按书中的七巧夺天工板图样划线,注意每个几何形的线与线相交点都必须是那两条相交线的中点。画好后,剪彩开即可。白色的纸板可以按机器人的形态、花纹进行描绘或着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追求现代化建设,是一股国际潮流。在以“和平与发展”为大背景下的今天,我国也是牢牢的抓住了以发展为中心的主线,进行现代化的建设。早在1949 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就开始了建设中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1949 年3 月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同志提出" 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步地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的现代化任务。1964 年第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又进一步提出了分两步走、在本世纪末实; 四个现代化" 的目标。尤其是自从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成为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宏伟目标。党的十五大,确定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21 世纪的重要战略部署。中国在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下,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市和乡村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交通便利化发展明显加快,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已经不再是中国人的奢望。 认清国情 中华名族由1840 年开始的现代化潮流,是伴随着世界历史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发展。从向西方学习,改革政治,发展实业教育,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以至今天的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不同看法和主张,表现了不同时期的中国人对现代化的理解,也反映出中国人的现代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这是一个从自觉,走向成熟的过程。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建立在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上的,必须认清这一点,才能把握实质,减少犯错的几率。国家主席胡锦涛强调,回顾和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长期实践,可以得出很多重要启示,其中就谈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和时代发展的条件下进行的,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深刻认识和把握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又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殊规律。我们必须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发扬求真务实精神,继续从我国实际出发,坚持不懈地探索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不断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与时俱进 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与国际形势,要求了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也要不断的更新。现代化目标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设定得科学合理与否,事关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因此,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经过长期探索,根据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认识和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问题上曾认为:中国先实现工业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完成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同时将“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发展成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富强、民主、文明”这三大目标拓展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指出要“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进一步明确什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命题。现代化,主要是指世界自产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导致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社会适应性变化的大趋势,即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推动力,引起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以及在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相应的深刻变革的历史过程。这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社会大生产的一般规则、管理方法是任何国家都必须遵循的,就是说搞现代化,必须借鉴和吸收世界文明的一切积极成果。但是,由于所处的时代,各国的历史、文化基础、国情条件和内外环境的不同,各国现代化的方式和进程肯定会呈现出多模式的特点。中国的现代化,是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从中国国情出发,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殊规律。看不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同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原则区别,照搬硬套别国现代化的模式和经验,是注定要失败的。 在我国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事业,它肩负着既要完成传统的工业化,又要同时追赶世界新技术和产业革命的双重任务。邓小平为我们设计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这是在深刻分析我国现实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和形成的。最早是1979年12月,邓小平在同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谈话中提出,中国本世纪的目标是实现小康。党的十二大确定了到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十三大进一步概括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十四大规定了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方针与政策。可见,“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有一个形成过程。 第一步战略目标是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三大,经过将近九年的努力,全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前两年完成了翻一番的任务,基本实现了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的目标。 第二步战略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实现小康社会。到2000年,人口控制到13亿以内,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三步战略目标是中国21世纪的发展战略,到下一个世纪中叶,再翻两番,15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达6万亿美元,人均4 000美元,那时就是一个中等发达国家了。 “三步走”的战略体现了我们党和邓小平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对现代化内涵的准确理解,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方面,它是革命胆略与实事求是精神的统一。三步走发展战略从战略指导思想的高度解决了我国经济建设中长期存在的急于求成的问题。第一步目标解决温饱,为我国现代化确定了切实的起点;第二步目标实现小康,找准了从温饱到现代化这个较长过程的中间阶段;最后要达到的目标是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过程将历时大约一百年。这样的部署充分考虑了中国国情以及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确定的目标既积极可靠,又留有余地,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另一方面,它是发展国民经济与改善人民生活的统一。以往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比较注重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产值,对改善人民生活有所忽略。三步走发展战略既注重经济发展,又兼顾人民生活,特别是确立了从“温饱”过渡到“小康”最终达到“富裕”的目标序列,使人民每前进一步都能看到和得到实惠,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1、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前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从1979年到200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由0.40382万亿元增加到20.94万亿元。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四位。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经济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国家发展经济和抵御各种风险的物质技术基础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王炳林方建 来源:《人民论坛》2017年第34期 【摘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这一总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历史、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提出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战略步骤【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要论述,阐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对于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总结历史、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提出来的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夙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确立了符合实际的先进制度,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局面,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的继承和发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既体现了中国人的理想,也反映了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广泛的现实基础。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了巨大的变化。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科技实力迈进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存阶段,一些科技成果已跻身世界前列。这些成就表明,我国社会生产力总体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毛泽东曾提出“要使中国变成富强的国家,需要五十到一百年的时光”,“至于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五十年不行,会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时间”。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延续100年时间的设想来制定任务、谋划工作。可以说,21世纪中叶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期待,这个时间点对中华民族、对科学社会主义、对中国人民来说具有特殊意义。从现在到2050年还有33年时

201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教案

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课程标准: 1、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2、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3、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4、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5、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6、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知道“文化大革命”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2、说出我国参与了“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活动,并已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上,中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变化,人们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为此,我国正在逐步建立医疗保险制度等社会保障制度,以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维护社会的稳定。 二、过程与方法: 1、读书指导法,通过“你能说出我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有哪些具体事例吗”这一问题的讨论,培养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以身边的事例,以小见大来分析一些问题,如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意义,就业制度与观念变化的必然性,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作用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小平理论的指导下,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逐渐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将取得辉煌的成就。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2、中央逐步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人民的基本利益。 3、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以开放的姿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教学方法:读书阅读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讲述法 学习指导方法:首先让学生先阅读本课,通过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在教师的贯穿指引下学习本课,最后概括综合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而让学生掌握本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首先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然后提问:“我们的国家是怎样迈向现代化的?” 进而引入课题: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进入新课,先引导学生阅读导言,再学习第一节的内容。 二、新课: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深圳优质课教案 小学二年级美术《变形金刚》

美术岭南版第三册 变形金刚 罗芳小学王建 教学目标:通过运用“七巧板”图形的拼贴造型活动,让学生了解一些纸拼贴造型的基本方法,感受纸拼贴造型中拼摆的创意变化,体验添画和粘贴中的技巧和乐趣。逐步提高学生的工艺设计制作水平。 教学重点:“变形金刚”造型中的拼摆过程。 教学难点:对“变形金刚”造型的添画装饰。 教学设计思路:针对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初次给学生上课的实际情况。首先用幽默的表演和亲切的交谈迅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再逐步的演示交流中展开潜移默化的教学活动,将拼摆、添画和粘贴的制作方法在轻松的互动中,如教师表演与演示、学生尝试练习、多媒体课件学习等活动中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再进行小组比赛的形式进行制作,最后进行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要使整个课堂在始终围绕“变形金刚”的拼摆造型活动中心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通过学生的手、眼、脑等多种感官的调动,使学生的创意思维、实践操作和学习习惯等方面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师模仿表演导入课题。 1、教师模仿表演“变形金刚”动作,请学生猜一猜是什么? 2、根据学生回答引入本课学习并板书课题。 二、引导学生运用“七巧板”纸图片进行拼摆造型。 1、老师出示“七巧板”纸图片,拼摆出两个“变形金刚”的形象。 2、引导学生尝试进行拼摆,激发他们大胆进行个性拼摆。 3、教师通过学生的拼摆情况归纳出拼摆的一些方法;请两位学生上讲台来拼摆。 三、介绍粘贴和添画的步骤。 1、教师演示粘贴的基本步骤。 2、课件播放:欣赏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作品,体会造型的创意和点、线、面的装饰技 巧。 3、出示示范作品学生欣赏并请学生近距离观看和触摸。 四、学生进行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1、提出分组比赛的规则,激励学生进行制作。 2、强调制作过程中的顺序和卫生习惯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五、学生作品展示,师生互评。 1、将每一小组的代表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请学生上前来说一说喜欢那件作品?为什么? 即评价制作的优点。 2、再说说不足的地方,鼓励学生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不断进步。 3、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案

精品文档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特区的位置;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特点;改革开放的初步成就。 2.能力方面: (1)通过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及改革形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改革开放的初步成就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2)通过对农村和城经济体制改革原因及结果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是阻碍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2)通过对改革开放的初步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学法指导方面: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谈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发展变化,帮助学生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及意义。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理解和学习历史的习惯。 (2)通过利用《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电脑软件,在教学中层层展示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特点。指导学生注重学习历史过程中的时空结合。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1)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农业现代化和工业现代化,是我国四个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实现农业和工业现代化的前提,就是建立健全合理的经济体制。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认识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2)改革开放的初步成就是重点。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既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又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难点分析: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是难点。学生阅历和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一些抽象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学中必须结合具体事实,由具体到抽象。课堂教学设计 1978年中国*******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新时期的里程碑,这次大会制定了一系列关系着党和国家命运的重大决策。请同学们回忆:十一届三中全会规定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生:(回答问题) 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中国*******是如何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板书第二节课题) 师:哪位同学能说说:什么是现代化? 生:(回答) 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要是建立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怎样进行现代化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投影出下列资料,引导学生分析)现代化福建,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不切合实际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它本身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浅析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过程与现实选择(一)

浅析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过程与现实选择(一) 【论文关键词】现代化落后国家外源性现代化社会主义中国特色 【论文摘要】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全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的现代化属于后发外源性现代化,新中国建立后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如今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现代化建设面临许多复杂的问题,深入研究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教训,实事求是的总结一些历史经验作为借鉴,对于创造性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实现现代化不仅是我国从近代以来就追求的主体目标,而且是全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很早就曾根据生产力的普遍发展与民族普遍交往的事实,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宏大视角,科学地分析、预见了人类现代化的世界历史进程。他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说过一句名言:“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罗荣渠在其《现代化新论》中指出,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的大转变过程,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中国的现代化属于后发外源性现代化。新中国建立后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如今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现代化建设面临许多复杂的问题,深入研究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教训,实事求是的总结一些历史经验,对于创造性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现代社会理论及关于落后国家发展道路设想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马克思早已形成关于“现代”的科学概念。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把当时19世纪的资本主义社会称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现代”一词并非是对当时时代的泛称,而是指一个特定的新的历史时代。马克思划分新时代的根据是生产方式的变化。他认为,从16世纪以来欧洲发生的社会巨变,导致了大工业的兴起,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种新的生产方式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②“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它开创了世界历史,“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从此,“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而这个不同于中世纪的“现代生产方式”所引起的一系列革命性变革的新时代,就是马克思著作中“现代”的含义。马克思虽然没有使用过“现代化”一词,但他关于现代化的思想是非常明确的。在马克思看来,所谓现代化过程,实质上是指16世纪以来尤其是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动力所引起的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巨大转变,进而引起社会生活全面变革的过程,是新的文明出现的过程。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的中心部分就是关于现代社会的发展问题。在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中,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相当于“第二阶段”,对应的是商品经济形态。马克思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既有历史必然性,又有历史暂时性。马克思在指出19世纪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与科学的力量的同时,看到了现代社会的对抗性矛盾,即“现代工业、科学与现代贫困、衰颓之间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指出,只有用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实行生产资料全社会占有和有计划的组织社会生产,才能真正实现社会整合,形成自由人联合体。②东西方社会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东方社会还处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即前现代社会。l9世纪50年代中期,马克思开始关注东方落后国家的发展问题,提出了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著名论断。按照马克思的看法,这些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凭其自身的力量,是没有进行变革和现代化的手段,或制度上的推动力的。在l9世纪的历史条件下,亚洲摆脱闭关自守的国家建立现代工业的道路,只能是“西方化”或“欧洲化”的道路。 70年代到8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从东方社会的历史特点和现实环境出发随着对俄国公社发

浅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关键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论文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阶段纲要的概括。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理论的提出,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但又不按部就班,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社会的建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肩负着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共产党人开启了对社会建设理论进行系统阐述和深入探索的先河。正是由于他们的智慧,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逐渐成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新成果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树立和落实这样的理论体系,无非是为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健康发展锦上添花。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 学命题,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全面、系统、深刻地理解和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一理论体系,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理论的提出,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但又不按部就班,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独创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有了这样系统的完善的理论作为强有力的精神后盾,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以人为本将会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二.四个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怎样实现这四个建设而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呢? 胡锦涛总书记在《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

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教案设计

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教案设计 一、激情导入 十一届三中全会何时召开?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走向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到今年2008年,改革开放已整整多少年了?三十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针对此百家网站联合推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中国喝彩的大型活动。(出图)是谁领导中国走向了改革开放的道路?邓小平,邓小平领导我们迈向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出示课题: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出示自主学习目标,学生自学 1.改革开放以来我要颁布了哪些重要法律?我们日常生活中用了哪些重要法律?我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举例说明) 2.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 典型实例.就业方针?就业机制?人们就业观念的变化?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目的? 3.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立时间、宗旨?我国加入时间?我国提出的区域经济合作原则? 4.中共十五大召开的时间、主要内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这样说?它是一个什么样的理论成果?它的作用?

三.激情互动 (一)组内互动 以小组为单位,在科代表的带领下讨论完成以下问题,每组一张。 现代化体现在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思想现代化各个方面。 1.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大法?结合班级中个人的民主与遵守班规的关系了解民主与法制的关系?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作用?联系实际说说我们应如何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合法权益? 2.从企业改革、就业方式、就业观念、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方面,结合调查的实例说明改革前后的变化。 项目改革前改革后 企业改革国家经营 就业方式国家统一分配 就业观念“铁饭碗”“大锅饭” 社会保障制度城市少数人有退休金 3.材料呈现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及历史启示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及历史启示第一, 中国的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必须始终坚持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公论。因此,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邓小平认为, 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关键是要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他明确指出: 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就是说, 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和发展, 以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这两者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缺一不可的, 只有坚持了这两者的有机统一, 才可以说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 只有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蓬勃地向前发展。而过去那种搞穷过渡、大搞阶级斗争的做法显然偏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 第二, 中国的现代化必须坚持符合中国国情的原则。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曾走过了一段弯路, 遭受了一些挫折。鉴于历史的经验教训, 邓小平强调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 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 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 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走自己的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就是说,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既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模式,也不能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模式, 而只能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第三,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必须有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在新中国成立初期, 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一整套建国方略和工业化发展战略是基本正确的。然而, 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由于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上的失误, 加上其他多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逐步走上了一条以阶级斗争为纲、单纯追求高指标、高速度, 搞穷过渡,忽视综合国力提高的片面发展道路,使国民经济遭受了重大的损失。尤其是十年文化大革命, 使国民经济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五千多亿元,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比西方国家至少落后了50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痛定思痛,果断地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重新恢复和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从而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历史证明,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始终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始终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衡量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目标。 第四, 中国的现代化必须既坚持独立自主、又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新中国成立后,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定不移地实行独立自主的方针, 依靠自己的力量, 把我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国际上赢得了崇高的威望。但是,也应看到, 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我国在国际战略和外交方针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等方面也曾出现过失误,未能正确处理好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辩证关系,使自己长期处于与世界隔绝或半隔绝的状态,拉大了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实现全面的拨乱反正,制定了对外开放的一系列方针和政策,冲破了左的错误思想的束缚,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先进管理经验以及外资, 大力发展经济建设, 使我国的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得到提高。历史经验证明, 在坚持独立自主方针的前提下, 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加速地向前发展。 第五, 中国的现代化必须是经济、政治和人的现代化全面发展的现代化。邓小平曾强调指出:我们进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研究国情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改造中国社会,必须首先进行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的民族民主革命,夺取政权,建立起民族独立的国家。经过28年的浴血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终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接着,中国共产党又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使中国社会的发展进入了社会主义的新阶段,为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了道路。从此,中国共产党就承担起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任务。 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限于经济方面,还包括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但对于刚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走过来的新中国来说,对于一个现代工业仅占10%的落后农业国来说,要实现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将是一个漫长的征程,它已经历了如下三个发展阶段。 (一)20世纪50年代,“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早在建国前夕,中国共产党就认识到,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国家的富强。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报告等文中明确提出,革命胜利以后,必须把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作为我们的首要任务。1953年9月,周恩来在全国政协扩大会议上详尽阐述了发展工业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并强调“重工业是国家工业化

的基础”(注:《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版,第109页、132页、439页。)。中国共产党在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时,即把“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作为其总任务之一。因此,当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结束后,从1953年起,中国便进入了以实现国家工业化为基本任务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五年中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达588余亿元。“一五”期间,中国的工业化获得高速度发展,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43%提高到57%。这一阶段,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二)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向四个现代化进军”。 在“一五”计划实施期间,中国共产党就开始认识到,把实现“工业化”作为唯一的建设目标是不够的。1954年,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便提出过:“我国的经济原来是很落后的。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注:《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版,第109页、132页、439页。)1957年3月12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地提出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注:《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4月版,第404页。)首次将科学文化纳入国家现代化的战略目标。1964年12月,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正式向全国完整地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第14课中国民间玩具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第14课 《中国民间玩具》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第14课《中国民间玩具》教案教学设计 第14课中国民间玩具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和接触一些民间美术的知识。 2、培养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兴趣。 3、提高艺术鉴赏力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间玩具(部分)及其图案、色彩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难点 深入浅出、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讲解。 教学用具 1. 有关民间玩具的图片。

2. 中国民间玩具实物。 3. 温州民间玩具采访录像、民曲录音带等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中国民间玩具或资料图片,通过家长的讲解,了解一两个中国民间玩具;剪刀,糨糊,各色卡纸若干,其他媒材等. 教师准备:几个民间玩具,有关介绍性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本环节目的:通过剪纸演示,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使之了解到民间玩具是民间艺术的一种。) (师在一张彩纸上迅速剪出一图案贴在黑板的彩纸上。) 师:小朋友,请看这是一幅什么作品? 生:这是剪纸作品。 师:你们知道剪纸属于什么艺术吗?让老师来告诉你,剪纸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我国的民间艺

术形式多样,种类繁多。这些艺术作品都与人们的生产劳动、生活风俗、宗教活动的需要紧密相关,它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艺和智慧。 在众多的民间艺术里,与我们小朋友最接近、最受喜欢的,当然是民间的玩具了。 2、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中国的民间玩具》(出示课题) 三、新授 一、 (本环节目的:通过图片、实物和录像的欣赏,初步了解民间玩具的发展、分类及其造型色彩所包含的寓意,了解家乡的民间玩具,激发孩子们对民间玩具的兴趣和爱国爱乡的思想感情。) (一) 简介民间玩具的概况 我国的民间玩具历史非常悠久,早在50万年前的原始社会,就已经有了具有玩具功能的实物,过去人们称之为“耍货”、“玩艺儿”,不受重视。但近几年来,民间玩具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纯朴的造型日益受到世人的瞩目。你看,那些生活在田间地头的人们,劳动之余,兴致所至,信手拈来几根麦秸,可编织出一只翩翩欲飞的蝴蝶;一根针,几根线,一小块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导学案

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学习目标】 1.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2.认识邓小平理论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3.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4.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使用说明】 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牢牢把握学习要求 2.依据导学案知识梳理,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牢固掌握《宪法》《刑法》等中重要法律;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就业制度的变化;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等史实;邓小平理论。3.将预习中遇到的难问题标识出来以备课上集体讨论、突破。 4.建议20-25分钟完成,规范书写,及时上交。 预习案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好标记,在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1、新宪法的颁布 (1)颁布: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2)地位:成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大法。 2、法律体系的建立:改革开放以来,初步建立起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重要法律。 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国有企业改革 (1)方向:建立。 (2)形式:公司制、股份制。典型:邯郸钢铁总厂。 2、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 (1)劳动就业制度 ①我国政府实行“劳动者、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建立的就业机制。 ②人们逐步告别“铁饭碗”和“大锅饭”,通过公平竞争获得工作岗位。 (2)社会保障制度 ①我国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重点。 ②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开始在全国范围建立。 三、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

幼儿小班三大游戏之结构游戏:变形金刚教学设计及反思

结构游戏:变形金刚 总目标: 1、让幼儿在已有的建构基础上,继续学习运用粘合、接插、镶嵌、组合、排列等建构技能建构“变形金刚”,并融会已建构过的“游乐场”、“新村”等进行建构“变形金刚”游乐场。 2、让幼儿获得有关整齐、匀称、平衡、美观的经验,提高幼儿的空间布局能力。 3、培养幼儿耐心、细致,做事有始有终、遇到困难能够想办法解决等良好品质,学习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游戏情况,并能与同伴合作游戏。 第一阶段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观察“变形金刚”玩具的基础上,选用插塑或积塑,运用排列、组合、连接、拼插的技能建构“变形金刚”。 2、培养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建构的兴趣和爱护建构材料及成果的习惯。 3、让幼儿学习客观地评价自己或同伴的作品。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1)幼儿参观过“机器人”展览馆。(2)幼儿阅读过有关的书籍。 2、物质准备:(1)宝石积塑、插塑。(2)自带玩具。(3)范例2~3个。 活动指导: 1、参观“变形金刚”展览馆,观察比较各种变形金刚结构的异同。激发幼儿建构的兴趣,引出建构主题。 2、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变形金刚”的外形特征,师幼共同讨论,运用迁移方法建构“变形金刚”。 3、重点指导幼儿在认真观察“变形金刚”基础上进行建构,表现“变形金刚”的主要特征。指导能力弱的幼儿进行模拟建构,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尝试建构2~3种不同的形状的“变形金刚”。 4、活动结束,展示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相互评价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提出下次改进意见。表扬在游戏中积极参与、有始有终完成任务和爱护玩具材料的幼儿。 5、小结:大部分幼儿能积极参与游戏,兴趣浓厚,善于发现自己和同伴作品中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 1.邓小平说:“一九七七年和一九七八年,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其主要原因是 A、“两个凡是”的方针仍占主导地位 B、“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未得平反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被压制 D、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没有完全恢复领导职务 2.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其主要内容是关于 A.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 B."两个凡是"的问题 C.平反冤假错案的问题 D.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问题 3、改革开放初期,“真理标准”讨论所否定的错误观点是 A、“两个凡是”论 B、“党内新生资产阶级”论 C、“以阶级斗争为纲”论 D、“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论 4.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为它 A.全面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 B.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 C.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D.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思想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开始形成的,因为这次会议 A、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C、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D、审查和解决了一批重大冤假错案。 6、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 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当不早于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年 7.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8、下列关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农产品全部由农民自行处理 B、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C、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D、有利于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 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是 ①专业化②商品化③集体化④社会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包括 ①集体经济②个体经济③私营经济④外资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