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种类划分(打印版)

鸟类种类划分(打印版)
鸟类种类划分(打印版)

鸟类分类大全(鸟纲)

1、古颚总目

鸵形目:

鸵鸟科:仅鸵鸟一种

美洲鸵目:

美洲鸵科:包括大美洲鸵和小美洲鸵两种

鹤鸵目:

鸸鹋科:仅鸸鹋一种

鹤鸵科:3种鹤鸵

无翼鸟目:

无翼鸟科:也叫几维、鹬鸵,4种

[共鸟]形目:

[共鸟]科:分布于中南美的走禽,47种

2、楔翼总目

企鹅目:

企鹅科:分布于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南部沿海和南极,18种企鹅

3、今颚总目

潜鸟目:

潜鸟科:游禽,5种

鸊鷉目:

鸊鷉科:游禽,23种

鹱形目:

鹱科:大型海鸟,约70多种

信天翁科:大型海鸟,14种

海燕科:中型海鸟,21种

鹈燕科:中型海鸟,4种

鹈形目:

鹈鹕科:大型游禽,8种鹈鹕

鸬鹚科:游禽,39种

军舰鸟科:大型海鸟,5种

鲣鸟科:大型海鸟,9种

蛇鹈科:大型游禽,4种

鹲科:热带海鸟,3种

雁形目:

鸭科:种类最多一科游禽,包括鸭类、雁类和天鹅,约160种

叫鸭科:分布于南美的游禽,3种

鹳形目:(约115种)

鹭科:中型涉禽,包括鹭类和鳽,约60多种

鹳科:大型涉禽,17种

鲸头鹳科:仅鲸头鹳一种

锤头鹳科:仅锤头鹳一种

鹮科:包括鹮和琵鹭,约30多种红鹳目:

红鹳科:即火烈鸟,介于鹳和鹤之间的一类涉禽,过去置于鹳形目,5种

鹤形目:(约204种)

鹤科:大型涉禽,15种

三趾鹑科:中型涉禽,16种

秧鸡科:中小型涉禽,135种

鸨科:是现存最大的能飞的鸟,25种;该目还包括鹭鹤科、喇叭鹤科、领鹑科、叫鹤科、日鷉科、日鳽科、秧鹤科等

鸻形目:(约350种)

鹬科:中小型涉禽,87种

反嘴鹬科:中小型涉禽,包括反嘴鹬和长脚鹬,11种

蛎鹬科:11种蛎鹬

鸻科:包括部分鸻类和麦鸡,中小型涉禽,65种

鸥科:中小型海鸟,约20种

燕鸥科:中小型海鸟,约20种

海雀科:中型海鸟,20多种

该目还包括:瓣蹼鹬科、彩鹬科、石鸻科、燕鸻科、雉鸻科、鞘嘴鸥科等

鸡形目:(约284种)

松鸡科:陆禽,包括雷鸟、松鸡、榛鸡等,17种

冢雉科:分布于东南亚、大洋洲的陆禽,20种

凤冠雉科:分布于中南美的大型陆禽,50种

珠鸡科:分布于非洲的陆禽,7种

雉科:包括雉类、鹧鸪、孔雀、鹑类等,约170余种齿鹑科:分布于美洲的齿鹑类,31种

吐绶鸡科:2种吐绶鸡

麝雉目:

麝雉科:仅麝雉一种,分类有较多争议,过去置于鹃形目

沙鸡目:(约16种)

沙鸡科:中型陆禽,过去曾置于鸽形目鸽形目:

鸠鸽科:陆禽中的一个大科,约309种

鸮形目:(约205种)

草鸮科:草鸮、苍鸮等,16种

鸱鸮科:鸱鸮类。夜行姓猛禽,189种

隼形目:(约311种)

隼科:小型猛禽,包括隼类和美洲的卡拉鹰等,63种

鹰科:多为大型猛禽

可分为10个亚科:

蜂鹰亚科:蜂鹰、鹃隼等,13种

齿鹰亚科:齿鹰、啸鸢等,12

鹰亚科:雀鹰、苍鹰等,61种

鹞亚科:鹞类,17种

鸢亚科:鸢类,9种

鵟亚科:鵟类,47种

雕亚科:金雕、海雕、鹰雕等,51种

蛇雕亚科:蛇雕、短趾雕等,14种

兀鹫亚科:大型食腐猛禽,15种

鹗亚科:仅一种,也叫渔鹰

美洲鹫科:分布于美洲的大型食腐猛禽,7种

蛇鹫科:仅一种,也叫秘书鸟、鹭鹰

夜鹰目:(约118种)

夜鹰科:夜行性凶猛的鸟类,归于攀禽。89种

该目还包括油鸱科、林鸱科、裸鼻鸱科、蟆口鸱科等鹦形目:

鹦鹉科:全世界约350多种,色彩艳丽的攀禽。

雨燕目:

雨燕科:97种

凤头雨燕科:4种

蜂鸟目:过去曾置于雨燕目

蜂鸟科:分布于美洲的小型攀禽,约有320多种

鼠鸟目:

鼠鸟科:分布于非洲的一类攀禽,6种

咬鹃目:

咬鹃科:脚趾形状特殊的一类攀禽,有39种

鹃形目:(约159种)

蕉鹃科:分布于非洲的一类色彩艳丽的攀禽,23种

杜鹃科:巢寄生攀禽,136种

可分为杜鹃亚科、犀鹃亚科、地鹃亚科、鸡鹃亚科等

佛法僧目:(约152种)

翠鸟科:包括鱼狗、翠鸟、翡翠等,93种

蜂虎科:26种

佛法僧科:佛法僧、三宝鸟等,12种

该目还包括:鹃三宝鸟科、地三宝鸟科(也称鴗)等

戴胜目:(约10种,过去置于佛法僧目)

戴胜科:仅戴胜1种

林戴胜科:仅分布于非洲的攀禽,9种

犀鸟目:(约57种,过去置于佛法僧目)

犀鸟科:包括犀鸟、噪犀鸟、地犀鸟等鴷形目:(约410多种)

鹟鴷科:分布于美洲的攀禽,18种

蓬头鴷科:包括蓬头鴷(也叫喷鴷)和尼鴷,分布于中南美,33种

鵎鵼科:即巨嘴鸟,41种

须鴷科:也叫拟啄木鸟,82种

响蜜鴷科:巢寄生鸟类,24种

啄木鸟科:该目最大一科,包括啄木鸟、扑翅鴷等,约216种

雀形目:鸟类最大的一目,即鸣禽,可分为100多个科,有5800多种。

鸣禽(燕雀亚目):百灵科(91种)、燕科(90种)、鹡鸰科(62种)、山椒鸟科(82种)、鹎科(130种)、叶鹎科(8种)、雀鹎科(4种)、丝鹟科(4种)、太平鸟科(3种)、连雀科(1种)、棕榈鹡科(1种)、河乌科(5种)、鹪鹩科(79种)、嘲鸫科(35种)、岩鹨科(13种)、鸫科(335种)、扇尾莺科(111种)、莺科(281种)、戴菊科(6种)、蚋莺科(35种)、鹟科(116种)、疣眼鹟科(31种)、扇尾鹟科(43种)、王鹟科(98种)、鸲鹟科(40种)、啸鹟科(54种)、岩鹛科(2种)、画眉科(263种)、弯嘴鹛科(5种)、鸦雀科(20种)、刺尾鸫科(2种)、鹑鸫科(15种)、细尾鹩莺科(25种)、刺嘴莺科(68种)、澳鹡科(5种)、攀雀科(13种)、长尾山雀科(9种)、山雀科(55种)、鳾科(24种)、澳鳾科(2种)、旋壁雀科(1种)、旋木雀科(7种)、纹旋木雀科(3种)、短尾旋木雀科(7种)、花蜜鸟科(130种)、啄果鸟科(10种)、冠啄果鸟科(2种)、啄花鸟科(44种)、斑食蜜鸟科(4种)、绣眼鸟科(94种)、非洲食蜜鸟科(2种)、吸蜜鸟科(174种)、黄鹂科(29种)、和平鸟科(2种)、伯劳科(31种)、丛鵙科(43种)、盔鵙科(11种)、钩嘴鵙科(14种)、卷尾科(23种)、垂耳鸦科(2种)、鹊鹩科(2种)、澳鸦科(2种)、燕鵙科(11种)、棘头鵙科(1种)、钟鹊科(12种)、极乐鸟科(44种)、园丁鸟科(20种)、鸦科(117种)、椋鸟科(114种)、雀科(35种)、织雀科(114种)、梅花雀科(140种)、维达雀科(19种)、莺雀科(52种)、燕雀科(135种)、管舌雀科(23种)、绿森莺科(1种)、森莺科(116种)、曲嘴森莺科(1种)、裸鼻雀科(256种)、鹀科(320种)、美洲雀科(43种)、拟鹂科(97种) 亚鸣禽: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包括:阔嘴鸟科(15种)、裸眉鸫科(4种)、灶鸟科(240种)、?雀科(51种)、蚁鵙科(206种)、蚁鸫科(62种)、食蚊鸟科(8种)、窜鸟科(56种)、割草鸟科(3种)、伞鸟科(68种)、娇鹟科(52种)、霸鹟科(426种)、尖喙鸟科(1种)、八色鸫科(32种)、薮鸟科(2种)、琴鸟科(2种)、刺鹩科(3种)

鸟类分类大全word格式

鸟类分类大全(鸟纲) 1、古颚总目 鸵形目: 鸵鸟科:仅鸵鸟一种 美洲鸵目: 美洲鸵科:包括大美洲鸵和小美洲鸵两种 鹤鸵目: 鸸鹋科:仅鸸鹋一种 鹤鸵科:3种鹤鸵 无翼鸟目: 无翼鸟科:也叫几维、鹬鸵,4种 [共鸟]形目: [共鸟]科:分布于中南美的走禽,47种 2、楔翼总目 企鹅目: 企鹅科:分布于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南部沿海和南极,18种企鹅3、今颚总目 潜鸟目: 潜鸟科:游禽,5种 鸊鷉目: 鸊鷉科:游禽,23种 鹱形目: 鹱科:大型海鸟,约70多种 信天翁科:大型海鸟,14种 海燕科:中型海鸟,21种 鹈燕科:中型海鸟,4种 鹈形目: 鹈鹕科:大型游禽,8种鹈鹕 鸬鹚科:游禽,39种 军舰鸟科:大型海鸟,5种 鲣鸟科:大型海鸟,9种 蛇鹈科:大型游禽,4种 鹲科:热带海鸟,3种 雁形目: 鸭科:种类最多一科游禽,包括鸭类、雁类和天鹅,约160种 叫鸭科:分布于南美的游禽,3种 鹳形目:(约115种) 鹭科:中型涉禽,包括鹭类和鳽,约60多种 鹳科:大型涉禽,17种 鲸头鹳科:仅鲸头鹳一种

锤头鹳科:仅锤头鹳一种 鹮科:包括鹮和琵鹭,约30多种 红鹳目: 红鹳科:即火烈鸟,介于鹳和鹤之间的一类涉禽,过去置于鹳形目,5种鹤形目:(约204种) 鹤科:大型涉禽,15种 三趾鹑科:中型涉禽,16种 秧鸡科:中小型涉禽,135种 鸨科:是现存最大的能飞的鸟,25种;该目还包括鹭鹤科、喇叭鹤科、领鹑科、叫鹤科、日鷉科、日鳽科、秧鹤科等 鸻形目:(约350种) 鹬科:中小型涉禽,87种 反嘴鹬科:中小型涉禽,包括反嘴鹬和长脚鹬,11种 蛎鹬科:11种蛎鹬 鸻科:包括部分鸻类和麦鸡,中小型涉禽,65种 鸥科:中小型海鸟,约20种 燕鸥科:中小型海鸟,约20种 海雀科:中型海鸟,20多种 该目还包括:瓣蹼鹬科、彩鹬科、石鸻科、燕鸻科、雉鸻科、鞘嘴鸥科等鸡形目:(约284种) 松鸡科:陆禽,包括雷鸟、松鸡、榛鸡等,17种 冢雉科:分布于东南亚、大洋洲的陆禽,20种 凤冠雉科:分布于中南美的大型陆禽,50种 珠鸡科:分布于非洲的陆禽,7种 雉科:包括雉类、鹧鸪、孔雀、鹑类等,约170余种 齿鹑科:分布于美洲的齿鹑类,31种 吐绶鸡科:2种吐绶鸡 麝雉目: 麝雉科:仅麝雉一种,分类有较多争议,过去置于鹃形目 沙鸡目:(约16种) 沙鸡科:中型陆禽,过去曾置于鸽形目鸽形目: 鸠鸽科:陆禽中的一个大科,约309种 鸮形目:(约205种) 草鸮科:草鸮、苍鸮等,16种 鸱鸮科:鸱鸮类。夜行姓猛禽,189种 隼形目:(约311种) 隼科:小型猛禽,包括隼类和美洲的卡拉鹰等,63种 鹰科:多为大型猛禽 可分为10个亚科: 蜂鹰亚科:蜂鹰、鹃隼等,13种 齿鹰亚科:齿鹰、啸鸢等,12 鹰亚科:雀鹰、苍鹰等,61种 鹞亚科:鹞类,17种 鸢亚科:鸢类,9种

鸟类分类表

鸟类分类表 鸵鸟目Struthioniformes 1.鸵鸟科Struthionidae 鸵鸟属Struthio 美洲鸵鸟目Rheiformes 1.美洲鸵鸟科Rheidae 美洲鸵鸟属Rhea 鹤鸵目Casuariiformes 1.鹤鸵科Casuariidae 鹤鸵属Casuarius 2.鸸鹋科Dromaiidae 鸸鹋属Dromaius ?形目Tinamiformes 1.?科Tinamidae 红翅?属Rhynchotus 斑?属Nothoprocta 侏?属Taoniscus 凤头?属Eudromia 山?属Tinamotis ?属Tinamus 林?属Nothocercus 穴?属Crypturellus 无翼鸟目Apterygiformes 1.无翼鸟科Apterygidae 无翼鸟属Apteryx 企鹅目Sphenisciformes 1.企鹅科Spheniscidae 王企鹅属Aptenodytes 冠企鹅属Eudyptes 小蓝企鹅属Eudyptula 黄眼企鹅属Megadyptes 阿德利企鹅属Pygoscelis 环企鹅属Spheniscus 雁形目Anseriformes 1.叫鸭科Anhimidae 叫鸭属Anhima 冠叫鸭属Chauna 2.鸭科Anatidae 鸳鸯属Aix 埃及雁属Alopochen 巴西凫属Amazonetta 鸭属Anas 雁属Anser 环颈鸭属Callonetta 栖鸭属Cairina 鹊鸭属Bucephala 潜鸭属Aythya 黑雁属Branta 麝鸭属Biziura 澳洲灰雁属Cereopsis 鬃林鸭属Cereopsis 树鸭属Dendrocygna 天鹅属Cygnus 蓝翅雁属Cyanochen 扁嘴天鹅属Coscoroba 长尾鸭属Clangula 草雁属Chloephaga 黑头鸭属Heteronetta 丑鸭属Histrionicus 山蓝鸭属Hymenolaimus 棕胁秋沙鸭属Lophodytes 红耳鸭属Malacorhynchus 云石斑鸭属Marmaronetta 海番鸭属Melanitta 湍鸭属Merganetta 秋沙鸭属Mergellus 绿翅雁属Neochen 狭嘴潜鸭属Netta 棉凫属Nettapus 花脸硬尾鸭属Nomonyx 硬尾鸭属Oxyura 距翅雁属Plectropterus 小绒鸭属Polysticta 黑头凫属Pteronetta 花纹鸭属Salvadorina 瘤鸭属Sarkidiornis 绒鸭属Somateria 澳洲斑鸭属Stictonetta 船鸭属Tachyeres 麻鸭属Tadorna 白背鸭属Thalassornis 3.鹊雁科Anseranatidae 鹊雁属Anseranas 鸡形目Galliformes 1.冢雉科Megapodidae 摩鹿加冢雉属Eulipoa 冢雉属Megapodius 苏拉冢雉属Macrocephalon 眼斑冢雉属Leipoa 营冢雉属Talegalla 冠冢雉属Aepypodius 丛冢雉属Alectura 2.凤冠雉科Cracidae 夜冠雉属Nothocrax 盔嘴雉属Mitu 盔凤冠雉属Pauxi 凤冠雉属Crax 稚冠雉属Ortalis 冠雉属Penelope 盔凤冠雉属Pipile 肉垂冠雉属Aburria 镰翅冠雉属Chamaepetes 山冠雉属Penelopina 角冠雉属Oreophasis 3.松鸡科Tetraonidae 花尾榛鸡属Bonasa 艾草松鸡属Centrocercus 蓝松鸡属Dendragapus 镰翅鸡属Falcipennis 雷鸟属Lagopus 松鸡属Tetrao 草原松鸡属Tympanuchus 4.雉科Phasianidae 石鸡属Alectoris 沙鹑属Ammoperdix 雪山鹑属Anurophasis 山鹧鸪属Arborophila 竹鸡属Bambusicola 红林鹧鸪属Caloperdix 鹑属Coturnix 鹧鸪属Francolinus 彩鹧鸪属Galloperdix 红头山鹑属Haematortyx 雪鹑属Lerwa 马岛鹑属Margaroperdix 黑鹑属Melanoperdix 高山鹑属Ophrysia 丛林鹑属Perdicula 山鹑属Perdix 石鹑属Ptilopachus 长嘴山鹑属Rhizothera 冕鹧鸪属Rollulus 雪鸡属Tetraogallus

常见鸟类简介

麻雀又名家雀、琉麻雀。广布于我国南北各地,也广布于欧亚大陆,是一种最常见的雀类。麻雀多活动在有人类居住的地方,性极活泼,胆大易近人,但警惕却非常高,好奇较强。多营巢于人类的房屋处,如屋檐、墙洞,有时会占领家燕的窝巢,在野外,多筑巢于树洞中。除冬季外,麻雀几乎总处在繁殖期,每次产卵六枚左右,孵化期约14天,幼鸟一个月左右离巢。 2.鸽子 一种善于飞行的鸟,品种很多,羽毛的 颜色也多,主要以谷类为食。由于鸽子具有 本能的爱巢欲,归巢性强,同时鸽子又有野 外觅食的能力,久而久之被人类所认识,于 是人们就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把鸽子作为 家禽饲养。人们利用鸽子有较强的飞翔力和 归巢能力等特性,培养出不同品种的信鸽。 3.喜鹊 喜鹊体形很大,羽毛大部为黑色,肩腹 部为白色。喜鹊多生活在人类聚居地区,喜 食谷物、昆虫,一般3月筑巢,巢筑好后开 始产卵,每窝产卵5-8枚。喜鹊肉可入药。 喜鹊叫声婉转,在中国民间将喜鹊作为吉祥 的象征,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及画鹊兆 喜的风俗在民间都颇为流行。体形特点是 头、颈、背至尾均为黑色,并自前往后分别 呈现紫色、绿蓝色、绿色等光泽。双翅黑色 而在翼肩有一大形白斑。尾远较翅长,呈楔形;虹膜是褐色的;嘴是黑色;脚是黑色。腹面以胸为界,前黑后白。体长435~460毫米。雌雄羽色相似。幼鸟羽色似成鸟,但黑羽部分染有褐色,金属光泽也不显著。

家燕为燕科燕属的鸟类。喙短而 宽扁,基部宽大,呈倒三角形,上 喙近先端有一缺刻;口裂极深,嘴 须不发达。翅狭长而尖,尾呈叉状, 形成“燕尾”,脚短而细弱,趾三前 一后。主要特点是上体发蓝黑色, 还闪着金属光泽,腹面白色。体态 轻捷伶俐,两翅狭长,飞行时好象 镰刀,尾分叉象剪子。飞行迅速如 箭,忽上忽下,时东时西,能够急 速变换方向。常可见到它们成对地 停落在村落附近的田野和河岸的树 枝上,在电杆和电线上,也常结队 在田野、河滩飞行掠过。飞行时张着嘴捕食蝇、蚊等各种昆虫。鸣声尖锐而短促。 5.鹦鹉 鹦鹉大多色彩绚丽,音域高 亢,那独具特色的钩喙使人们很 容易识别这些美丽的鸟儿。它们 一般以配偶和家族形成小群,栖 息在林中树枝上,自筑巢或以树 洞为巢,食浆果、坚果、种子、 花蜜。也有特例:如深山鹦鹉, 这种生活在稀木灌丛中的鸟儿体 形大,羽毛丰厚,独具一付又长 又尖的嘴。除了具有其它鹦鹉的 食性外还喜食昆虫、螃蟹、腐肉。 6.画眉 画眉是中国常见的鸣禽。鸣声洪亮,婉 转动听,并能仿效多种鸟的叫声。还会学人 话,猫狗叫,笛声等各种声音。性机敏好斗。 是一种普遍性留鸟。主要生长在中国的江 苏、浙江、安徽、湖北、四川、云南、贵州、 陕西等地,台湾地区也有,但外表略有不同。 为广州市市鸟。该鸟为普遍性留鸟,主要栖 息于海拔1000公尺以下之山丘的浓密灌木 林中,喜欢在晨昏时于枝头上鸣唱。画眉性格隐匿、胆小,领域性极强,雄鸟性凶好斗。平时只有在秋季才会三五成群的出现,叫声明亮悦耳,为鸣鸟中之佼佼者,常被捕捉饲养而成为笼鸟。

《愤怒的小鸟》小鸟种类介绍

《愤怒的小鸟》小鸟种类介绍 大嘴鸟 外貌:绿色,又加大大的尖嘴 技能:回旋 技能触发方式: 长项:木头,可后方打击敌人 弱项:砖块 说明:大嘴鸟,它们就像回旋镖,能够飞到猪堡的另一面反向攻击敌人,让猪们防不胜防啊!将这种愤怒的小鸟发射出去之后,让它们飞到猪堡的对面,此时轻触屏幕,你会看到小鸟儿又往回飞,并端端正正的打在猪堡的薄弱部位!继续强调时机问题!一定要在对的时间使用对的功能!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愤怒的小鸟专题 [pagesplitxx] 巾帼英雄 外貌:白色,体型偏大 技能:下蛋,下蛋后本体飞的高 技能触发方式:发射小鸟后,在接触到猪堡之前,鼠标单击屏幕 长项:下蛋,炸木头和砖块 弱项:下蛋后飞走

说明:巾帼英雄,它们是母的,之所以知道它们是母的,是因为它们会下蛋!并且它们的蛋非常具有攻击力,会爆炸!!所以叫炸蛋!这种鸟在飞行过程中,点击屏幕,它们下一个大蛋,并把自己弹开!蛋掉下来可以击毁猪堡!不要忘了飞高点,不然蛋下不下来哦!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愤怒的小鸟专题 [pagesplitxx] 黑色的炸弹鸟 外貌:黑,而且又大又圆 技能:爆炸 技能触发方式:发射小鸟后,在接触到猪堡之前,鼠标单击屏幕,等待 长项:便于对付砖块,杀伤力大 弱项:木头 说明:黑色的炸弹鸟,听名字就知道,它们可以爆炸!在需要的时候轻触屏幕,小鸟就像一颗地雷一样爆炸了!威力巨大!所以你得在该爆的时候让它爆,不该爆的时候可别乱爆!这种愤怒的小鸟什么都能炸,但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所以最好用来炸混凝土结构!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愤怒的小鸟专题 [pagesplitxx] 黄色的三角形鸟 外貌:黄,体型是三角形形状 技能:加速,撞击力增强 技能触发方式:发射小鸟后,在接触到猪堡之前,鼠标单击屏幕

鸟类知识知多少

鸟类知识知多少 鸟类种类繁多,分布全球,生态多样,现在鸟类可分为三个总目。平胸总目,包括一类善走而不能飞的鸟,如鸵鸟。企鹅总目,包括一类善游泳和潜水而不能飞的鸟,如企鹅。突胸总目,包括两翼发达能飞的鸟,绝大多数鸟类属于这个总目。 大多数鸟类都会飞行,少数平胸类鸟不会飞,特别是生活在岛上的鸟,基本上也失去了飞行的能力。不能飞的鸟包括企鹅、鸵鸟、几维(一种新西兰产的无翼鸟)、以及绝种的渡渡鸟。当人类或其他的哺乳动物侵入到他们的栖息地时,这些不能飞的鸟类将更容易遭受灭绝,例如大的海雀,和新西兰的恐鸟。 鸟类种类很多,在脊椎动物中仅次于鱼类.目前全世界为人所知的鸟类一共有9,000多种,光中国就记录有1,300多种,其中不乏中国特有鸟种(参见中国特有鸟种列表)。大约有120~130种鸟已绝种,与其他陆生脊椎动物相比,鸟是一个拥有很多独特生理特点的种类。这些鸟在体积、形状、颜色以及生活习性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这么多的鸟类中,最大的要数鸵鸟,它是鸟中的"巨人"。非洲鸵鸟体高2.75米,最重的可达165.5千克。最小的是南美洲的蜂鸟,体长只有50毫米,体重也就同一枚硬币一样重。鸟能飞翔,但并不是所有的鸟都可以飞起来。比如鸵鸟双翅已退化,胸骨小而扁平,没有龙骨突起,不能飞翔。企鹅是特化了的海鸟,双翅变成鳍状,失去了飞翔能力。有的鸟虽然可以飞行但飞行的距离不是特别远,如家鸡由于双翅短小,不能高飞,但至少可以飞几十米远;而家鸭彻底失去了飞行的能力。在会飞的鸟中,飞行最高的要算秃鹫了,飞行高度可在9000米以上。飞行最快的是苍鹰,短距离飞行最快时速可达600多千米。飞行距离最长的则是燕鸥,可从南极飞到遥远的北极,行程约1.76万千米。鸟类新陈代谢旺盛,消化力强,所以鸟类的食量相当大,例如蜂鸟一天吸食的花蜜量等于体重的一倍。一些小型鸟类每天的食物量相当于体重的10%~30%。大多数鸟类是杂食的,并不太挑挑拣拣。每年春天和秋天,鸟类都成群结队,遮天蔽日地在天空中飞行,这种在不同季节要更换栖息地区,或是从营巢地移至越冬地,或是从越冬地返回营巢地的季节性现象称为鸟类迁徙。每年大地回春,鸟类就开始进行求爱、生殖、营巢、孵卵和育雏等一连串的活动。 鸟的食物多种多样,包括花蜜、种子、昆虫、鱼、腐肉或其他鸟。大多数鸟是日间活动,也有一些鸟(例如猫头鹰)是夜间或者黄昏的时候活动。许多鸟都会进行长距离迁徙以寻找最佳栖息地(例如北极燕鸥),也有一些鸟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度过(例如信天翁)。鸟由于用喙在土壤中取食,喙一般狭长尖细,口中没有牙齿。 体形最大的鸟:世界上体形最大的现生鸟类是生活在非洲和阿拉伯地区的非洲鸵鸟,它的身高达2~3米,体重56千克左右,最重的可达75千克。但它不能飞翔。它的卵重约1.5千克,长17.8厘米,大约等于30-40个鸡蛋的总重量,是现今最大的鸟卵。 翼展最宽的鸟:漂泊信天翁,3.63米。 最大的飞鸟:生活在非洲东南部的柯利鸟,翅长2.56米,体重达18千克左右,是世界上能飞行的鸟中体重最大者。 最重的飞鸟:大鸨,雄性的体重18千克。 最小的猛禽:婆罗洲隼,体长15厘米,体重35克。 羽毛最多的鸟:天鹅,超过25000根。 羽毛最少的鸟:蜂鸟,不足1000根。 羽毛最长的鸟:天堂大丽鹃,尾羽是体长的2倍多。 寿命最长的鸟:鸟类中的长寿者不少,如大型海鸟信天翁的平均寿命为50~60年,大型鹦鹉可以活到100年左右。在英国利物浦有一只名叫"詹米"的亚马逊鹦鹉,生于1870年12月3日,卒于1975年11月5日,享年104岁,不愧为鸟中的“老寿星”。 寿命最长的环志海鸟:王信天翁,60余年。 寿命最长的笼养鸟:葵花凤头鹦鹉,80余年。 飞行速度最快的鸟:尖尾雨燕平时飞行的速度为170千米/小时,最快时可达352.5千米/小时,堪称飞得最快的鸟。 冲刺速度最快的鸟:游隼,在俯冲抓猎物是能达到180千米/小时。 水平飞行最快的鸟:欧绒鸭,76千米/小时。

中国鸟类名录v1.2

中国观鸟年报-中国鸟类名录 1.2 (2010) The CBR Checklist of Birds of China v1.2 (2010) 中国鸟类种数到底有多少?我们可以肯定,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很少有人可以回答,即便是鸟类学工作者或者资深的观鸟者。其实大家不是不知道确切答案,而是那个数字始终在发生着变化。也许这个数字并不重要,但中国鸟类种数随年代的消长和浮动的事实却能反映出这个国家鸟类区系的历史沿革、实时总结和当代认知。 对于中国鸟类物种数量的科学总结,最早可追溯到1863年,英国人郇和(Swinhoe)首次发表“中国鸟类名录”。之后近150年的时光中,国内外鸟类学者对我国鸟类区系的研究从来没有间断过:19世纪末期至1949年,欧美、日本等国的博物学者多次来华开展鸟类考察、采集活动,他们的工作不仅丰富了对中国鸟类区系的认识,而且描述和发表了一些鸟类新种。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以常麟定、傅桐生、任国荣、寿振黄、郑作新等为代表的中国鸟类学者开始对中国各地的鸟类区系组成进行研究。任国荣命名、发表了金额雀鹛(Alcippe variegaticeps),这是第一个由中国鸟类学者发表的鸟类新种。建国之后,我国鸟类的分布、分类和演化的研究经历了由发展到成熟的过程。1987年,郑作新主编的《中国鸟类区系纲要》”A Synopsis of the Avifauna of China”一书出版。该书首次系统地总结了当时我国每个鸟种的分类和分布。时至今日,有关中国鸟类系统分类研究,中国邻国的鸟类图鉴和鸟类志,仍频繁引用这部巨著,可见其传播之广,影响之深。随着进化生物学理论的不断丰富,我们对物种概念的认识得到深化:地质历史、分子、鸣声、行为等多种证据和研究手段被广泛的应用;当代的鸟类分类学不单单依赖于形态特征,已经发展到系统发育分类的阶段。特别是DNA测序技术被大量应用于鸟类系统分类学研究工作后,有关中国鸟类系统分类、种属关系重建的研究随之迅速增长。与此同时,国内观鸟活动的日益普及同样为中国鸟类区系提供着更新和补充。 中国鸟类名录种类的增长见证了中国鸟类分类和分布研究的发展历程:中国鸟类的种数从解放初《中国鸟类系统检索》的1140种,到2000年《中国鸟类种和亚种分类大全》中的1244种,及《中国鸟类野外手册》记载的1329种(其中包括了那些有可能出现在中国的种类),直到2005年《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的1332种。其中后两者均吸收了当代系统分类学的最新研究结果。中国鸟类现有记录种数应在1300种以上,整体情况是在缓慢上升。 近10年间,世界鸟类种数增长是普遍的趋势。中国鸟类种数的上升其实是大背景下的一个缩影。相比于北美、欧洲的鸟类分类区系,亚洲鸟类分类研究工作的历史相对较短,加之亚洲的一些地区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亚洲鸟类的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工作仍具有很大的空间。中国是亚洲鸟类多样性最多的国家之一,分布着许多特有或者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鸟种。因此,很多研究者在重建一些类群的系统发育时,需要吸纳来自中国的鸟种,以获得完整的谱系关系。此外,在中国发现鸟类新种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如2008年,我国学者就在广西新发现了新种弄岗穗鹛(Stachyris nonggangensi s);2009年底,瑞典学者在越南北部新发现的灰岩柳莺(Phylloscopus calciatilis) ,后被证实亦分布于我国。不仅是新物种的发现,许多已知鸟类种属之间的系统关系尚未厘清,甚至在科、目这样的高级阶元上亦存在重新厘定的需要。比如形态学分类将“褐背拟地鸦”(Pseudopodoces humilis)置于鸦科Corvidae当

鸟种的不同分类列表

鳥種分類列表 鳩鴿科 ?金背鳩(斑鳩) Oriental Turtle-Dove ?斑頸鳩(素珠仔、斑鳩) Spotted Dove ?紅鳩(火鳩) Red Collared-Dove 雉科 ?竹雞 Chinese Bamboo-Partridge 雁鴨科 ?綠頭鴨(綠頭公) Mallard ?琵嘴鴨(大嘴爬仔) Northern Shoveler ?小水鴨(金翅仔) Common Teal, Green-wing Teal ?澤鳧((阿不倒仔) Tufted Duck 秧雞科 ?白腹秧雞(白面、苦雞母、紅屁股仔) White-breasted Waterhen ?紅冠水雞(水駕令、過塘雞) Common Moorhen 鷸科 ?赤足鷸 Common Redshank ?青足鷸 Common Greenshank

?磯鷸 Common Sandpiper 瓣足鷸科 ?紅領瓣足鷸 Red-necked Phalarope 反嘴「行鳥」科 ?高蹺「行鳥」 Black-winged Stilt 「行鳥」科 ?小環頸「行鳥」 Little Ringed Plover 燕「行鳥」科 ?燕「行鳥」 Oriental Pratincole 鷿鷈科 ?小鷿鷈(水鷿仔) Little Grebe 鷺科 ?小白鷺(白鷺鷥、白翎鷥)Little Egret ?蒼鷺 Grey Heron ?大白鷺 Great Egret ?中白鷺 Intermediate Egret ?黃頭鷺 Cattle Egret ?綠蓑鷺

Striated Heron ?夜鷺(暗公鳥、夜呱、夜鶴子)Black-crowned Night-Heron ?栗小鷺(田車仔、紅雞仔) Cinnamon Bittern 朱鷺科 ?黑面琵鷺(獵飛) Black-faced Spoonbill ?埃及聖環 Sacred Ibis 鸛科 ?白鸛 White Stork 伯勞科 ?紅尾伯勞 Brown Shrike ?棕背伯勞 Long-tailed Shrike 鴉科 ?台灣藍鵲(長尾山娘、長尾陣) Formosan Magpie ?樹鵲(嘎嘎仔) Grey Treepie ?巨嘴鴉 Large-billed Crow 捲尾科 ?大捲尾(烏秋、阿秋箭) Black Drongo ?小捲尾(山烏秋) Bronzed Drongo

鸟 鸟,又叫鸟儿。字典解释:脊椎动物的一类,温血卵生,用肺呼吸,几乎全身有羽毛,后肢能行走,前肢变为翅,大多数能飞。在动物学中,鸟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流线型(纺锤型或梭形),大多数飞翔生活。体表被覆羽毛,一般前肢变成翼(有的种类翼退化);胸肌发达;直肠短,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有助于减轻体重,利于飞行;心脏有两心房和两心室,心搏次数快。体温恒定。呼吸器官除具肺外,还有由肺壁凸出而形成的气囊,用来帮助肺进行双重呼吸。 起源编辑 鸟类起源的研究[1],经过了主要这样的一些阶段。 1868年,赫胥黎提出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赫胥黎是英国著名的一个生物学家,也是达尔文进化论的坚定支持者,同时他也是首先提出鸟类起源于恐龙学说的一位学者。 到了1927年,丹麦古生物学家海尔曼在他1927年发表了一本非常经典的著作《鸟类的起源》书中提出,鸟和恐龙虽然十分相似,但恐龙因为已经十分特化,所以鸟类可能不会从恐龙直接起源,而是和恐龙有一种共同的祖先,这就是槽齿类。所谓槽齿类,就是说比恐龙更加原始的一种化石类群,这个类群被认为是产生了恐龙、鸟类、鳄鱼等现代一些主要的脊椎动物大的类群,它出现的时代可能会更早一点,比侏罗纪、白垩纪还要早的三叠纪出现。这种学说从提出来以后,一直盛行了大概有半个世纪。 从1973~1985年,恐龙起源说再次复兴。学者在研究脊椎动物化石的时候,发现有一块被鉴定成翼龙的化石具有羽毛,进而找到了另外一件始祖鸟化石。这种偶然的发现,使学者将鸟类和恐龙的关系连接到了一起。1986年一直到2013年,恐龙起源学说不断盛行,越来越多的化石证据支持了这样的一种假说。 来自于中国的带毛的恐龙,如中华龙鸟是第一个身上保存真正的分叉羽毛的恐龙化石。该化石的发现,引起了国际古生物学界很大的轰动,被认为是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学说最重要最新的证据。 甚至有学者提出恐龙没有灭绝,我们所见到的现生的鸟类都是恐龙,生活在南美的蜂鸟当然就自然而然成为最小的恐龙。 鸟类的起源是复杂的问题,当更多证据被发现后,或许还有其他的解读。

实验19 鸟纲分类

实验19 鸟纲分类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鸟类分类方法。 2.掌握鸟纲三个总目的主要区别。 3.掌握突胸总目各生态类群及目的主要特征,认识常见种类及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种类。 二、实验材料 各类群代表种类剥制标本和陈列标本。 三、实验器具 解剖盘、放大镜、卡尺、直尺、镊子等。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鸟体的量度(图19-1) 体长自嘴端至尾端的长度。 嘴峰长自嘴基生羽处至上嘴先端的直线距离。 翼长自翼角(即腕关节)至最长飞羽先端的直线距离。 尾长自尾羽基部至最长尾羽之先端的直线距离。 跗跖长自胫骨与跗跖关节后面的中点,至跗跖与中趾关节前面最下方的整片鳞下缘的直线距离。(二)形态描述术语 观察鸟类标本,认识下列分类术语(图19-2)。 1.头部 额或称前头。头的最前部,与上嘴基部相接。 头顶额后的头顶正中部区域。 后头或称枕部。头顶之后,头的最后部区域。 眼先额的两侧、嘴角之后、眼之前的区域。 颊眼下方、喉上方、下嘴基部上后方的区域。

颏 喙基部腹面所接续的一小块区域。 冠羽 头顶上特别延长或耸起的羽毛,常形成冠状。 枕冠 后头上特别延长或耸起的羽毛。 耳羽 耳孔上的羽毛,位于眼的后方。 面盘 两眼向前,其周围的羽毛排列成人面状。 肉冠 指头上裸露的皮肤形成的肉质冠。 肉垂 头部下方向下垂的裸皮。 2.嘴 上嘴 为嘴的上部,其基部与额相接。 下嘴 为嘴的下部,其基部与颏相接。 图19-1 鸟体测量方法示意图 1.体长;2.翼展度;3.翼长;4.尾长;5、6.嘴峰长;7.嘴裂长;8.跗蹠长;9.趾 长;10.爪长。(自郑作新)

嘴峰 是上嘴的顶脊。 嘴甲 下喙宽而扁平,嘴端被有甲状附属物,为雁形目特有。 蜡膜 为上嘴基部的膜状覆盖构造,如鸽。 鼻孔 为鼻向外的开孔,位于上嘴基部的两侧 鼻管 上嘴基部的管状突,鼻孔开口于管的先端。 嘴须 着生于嘴角的上方。 3.颈部 后颈 与头的枕部相接近的颈后部,又分为上颈和下颈。 喉 紧接颏部的区域。 前颈 颈部的前面,紧接喉下方的区域。 喉囊 喉部可伸缩的皮囊结构。食鱼鸟类常具。 4.躯干 背 下颈之后、腰部之前的区域,可分为上背和下背。 肩 背的两侧及两翅的基部。此部羽毛常特别延长,而称为肩羽。 腰 躯干背面的最后一部分,其前为下背,其后为尾上覆羽。 图19-2 鸟体外形图(自郑作新)

蜂鸟的种类大全

蜂鸟的种类大全阔尾隐蜂鸟(学名为Anopetia gounellei ) 白尾尖镰嘴蜂鸟(学名为Eutoxeres aquila ) 黄尾镰嘴蜂鸟(学名为Eutoxeres condamini ) 铜色蜂鸟(学名为Glaucis aenea ) 钩嘴铜色蜂鸟(学名为Glaucis dohrnii ) 棕胸铜色蜂鸟(学名为Glaucis hirsuta ) 淡腹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anthophilus ) 黑喉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atrimentalis ) 乌顶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augusti ) 直嘴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bourcieri ) 鳞喉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eurynome ) 灰颏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griseogularis ) 绿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guy ) 白髯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hispidus ) 姬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idaliae ) 凯氏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koepckeae ) 西长尾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longirostris ) 小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longuemareus ) 大嘴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malaris ) 红喉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nattereri ) 细嘴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philippii ) 普拉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pretrei ) 红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ruber ) 斑喉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rupurumii ) 暗喉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squalidus ) 纹喉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striigularis ) 白眉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stuarti ) 黄腹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subochraceus ) 东长尾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superciliosus ) 茶腹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syrmatophorus ) 白须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yaruqui ) 锯嘴蜂鸟(学名为Ramphodon naevius )

鸟类分类

鸟纲是陆生脊椎动物中出现最晚,数量最多的一纲。鸟纲现存将近9000种,比哺乳动物几乎多一倍,但不同鸟类之间的差异却远比哺乳动物等少,象蓝鲸、鼩鼱、袋鼠和鸭嘴兽那样大的差别在鸟类中是不存在的,有些不同科的鸟类之间的区别甚至比某些同科而不同属的哺乳动物之间的差别还要小。 鸟纲分古鸟亚纲和今鸟亚纲两个亚纲,现存的鸟纲都可以划入今鸟亚纲的三个总目:古颚总目、楔翼总目和今颚总目,我国现存的鸟类都属于今颚总目。古鸟亚纲包括始祖鸟,今鸟亚纲除了现存的三个总目外,还包括已经灭绝的齿颚总目,鸟类不易形成化石,因此史前鸟类的化石非常稀少珍贵。不同的学者对鸟类的分类有一定的差别,单就鸟类的总数就可差上几百种之多,目和科的划分也是互有差异。 鸟类的分类依据 鸟类分类所依据的特征与所有动物分类学研究一样,是以形态学为基础。形态学和比较解剖学的研究已有数百年历史,所积累的资料对于鸟类类群的认识,特别是高级分类阶元的特征,有重大贡献。随着生物科学和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显微形态学、生理生态学、行为学、细胞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等领域的技术成果也应用于分类特征和亲缘关系、种系发生等方面的分析,这些成果大大深化了对系统分类学的研究。 鸟类的分类学特征 通常鸟类分类鉴定时主要依靠外部形态特征,例如喙的形态和长短,跗趾与趾的特征以及所被覆的鳞片形态和树目,飞羽(特别是初级飞羽)的数目和形态特征,尾羽的数目和形态特征,体形,各部的量度和特征,各部的羽色和羽饰特征,裸皮的颜色等。要区别雌、雄、幼体与亚成体以及不同季节的羽色变化,找出其间的共性和不同。 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 ●生物学特征 这里所说的生物学特征主要是指与生长发育、生命周期有关的特征以及生活习性等。例如巢与卵的特征、亲鸟在孵卵及育雏活动中的分工、雏鸟发育特征、换羽规律及顺序、鸣声的声谱分析、食性以及迁徙特性等,大量内容早已汇入对鸟类系统分类研究的成果之中。 ●生态学和行为学特征 在深入分析系统进化理论方面,生态学和行为学的重要性日益引起注意。物种进化是与生态位的竞争和分化密切相关的,因而对栖息地及生态位的广泛研究,必将提供许多重要的信息。

鸟类分类及动物标本

1.脊索动物门 1.1脊椎动物亚门 1.1.1鸟纲 1.1.1.1突胸总目 1.1.1.1.1隼形目 1.1.1.1.1.1鹰科 1蛇雕 2松雀鹰 3苍鹰 4林雕 5鹰雕 6鸢 7普通鵟 1.1.1.1.2鴷形目 1.1.1.1. 2.1啄木鸟科 8斑啄木鸟 9黑枕绿啄木鸟 10黄嘴噪啄木鸟 11黄冠绿啄木鸟 12姬啄木鸟 13星头啄木鸟 14蚁裂 1.1.1.1. 2.2须鴷科 15大拟啄木鸟 1.1.1.1.3鸻形目 1.1.1.1.3.1鹬科 16白腰杓鹬 17大沙锥 18黑腹滨鹬 19灰鹬 20矶鹬 21丘鹬 22扇尾沙锥 1.1.1.1.3.2反嘴鹬科 23黑翅长脚鹬

1.蛇雕 拉丁学名:Spilornis cheela 别称:大冠鹫、蛇鹰、蛇鵰、白腹蛇雕、冠蛇雕、凤头捕蛇雕 识别:全长61~73厘米,大中型鹰类。头顶具黑色杂白的圆形 羽冠,覆盖后头。飞羽暗褐色,羽端具白色羽缘;尾黑色,中间有一 条宽的淡褐色带斑:尾下覆羽白色。喙灰绿色,蜡膜黄色。跗蹠及趾 黄色,爪黑色,多成对活动。 栖居于深山高大密林中,喜在林地及林缘活动,在高空盘旋飞翔, 发出似啸声的鸣叫。以蛇、蛙、蜥蜴等为食,也吃鼠和鸟类、蟹及其 他甲壳动物。用树枝筑巢于高大树上。每年3~5月份繁殖,产卵一枚,卵色乳白或黄白色杂以红棕色污渍。营巢于高树上,用树枝搭成平台式的巢,内铺绿叶。以小型两栖类、爬行类以及鸟类为食。分布于泰国、缅甸、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 中国。 2. 松雀鹰 拉丁学名:Accipiter virgatus 别称:松子鹰、摆胸、雀贼、雀鹞 识别:小型猛禽,体长28~38厘米。雄鸟上体黑灰色,喉 白色,喉中央有一条宽阔而粗著的黑色中央纹,其余下体白色 或灰白色,具褐色或棕红色斑,尾具4道暗色横斑。雌鸟个体 较大,上体暗褐色,下体白色具暗褐色或赤棕褐色横斑。

鸟 的 分 类

鸟的分类 1.游禽 游禽是对喜欢在水中取食和栖息的鸟类的总称。游禽种类繁多,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分布。包括雁鸭类、鸥类等.如天鹅、大雁、鸳鸯、鹈鹕、海鸥等。这些游禽的分布地域不同,不如北京地区最常见的游禽有:大天鹅、小天鹅、绿头鸭、斑头秋沙鸭、普通秋沙鸭以及浑身漆黑的鸬鹚等。游禽常选择有湖泊的地方休息,以鱼、虾和水草为食。游禽的繁殖窝成平盘状,可浮在水面上,这就是游禽所特有的水面浮巢。它们飞行时,脚向身体的后方伸出,飞翔速度很快,脚趾之间有蹼相连。其嘴大多数宽阔而扁平,善于游泳和潜水。 天鹅、雁、野鸭等换羽时,常是飞羽同时脱落,且连续几周都不能飞行,捕食能力大为降低,易受到伤害,在此期间需要有效保护。雁类飞行一般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队列,边飞边发出“咿呀——,咿呀——”的叫声。 2.涉禽 涉禽是指那些适应在沼泽和水边生活的鸟类。它们的腿特别细长,颈和脚趾也较长,适于涉水行走,不适合游泳。休息时常一只脚站立,大部分是从水底、污泥中或地面获得食物。鹭类、鹳类、鹤类和鹬类等都属于这一类。 鹭和鹳是大、中型涉禽。鹭和鹳的外形十分像,但飞行时鹭类颈部常常弯曲成“S”形,而鹳类则颈部直伸。我国鹭类有20种,大都属于珍惜鸟类。鹳类是大型涉禽,飞行时头、颈、腿前后直伸,白鹳为世界著名珍禽。朱鹭是世界最为濒危的鸟类之一,目前只在我国陕西秦岭有分布。 鹤类大小不等,它们的脚趾间没有蹼或仅有一点蹼,后趾的位置比前面三趾要高。飞行时颈深直。鹤的身资挺秀,修颈长脚,举止幽雅大方,节奏分明,舞姿潇洒,鸣声悦耳洪亮。我国独有的、头顶为红色的丹顶鹤被人们誉为仙鹤。 鹬类为中等或小型涉禽。种类繁多,身体大多为沙土色,奔跑迅速,翅膀尖,善于飞翔。亲鸟为保护幼鸟常把一只翅膀拖地行走诱使敌害追赶而放弃小鸟。人们常说的“鹬蚌相争,渔瓮得利”的鹬就是指这种鸟。 3.路禽 路禽主要在陆地上栖息。体格健壮,翅膀尖为圆形,不适于远距离飞行;嘴短钝而坚硬,腿和脚强壮而有力,爪为钩状,很适于在陆地上奔走及挖土寻食。松鸡、马鸡、孔雀等都属于这一类。 路禽主要以植物的叶子、果实及种子等为食,大多数用一些草、树叶、羽毛、石块等材料在地面筑巢,巢比较简单。 我国是世界上盛产鸡类的国家,共有49种,有许多是我们国家的特产种,如金鸡、马鸡、虹雉、长尾雉、孔雀等。由于路禽中多种鸟类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这些鸟类一直是人们捕捉的重点对象之一,从而使它们的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目前列入《世界濒危动物红皮书》中的受威胁及濒危雉类已有18种,其中就有11种在我国有分布。我们既为我国有如此丰富的雉类资源而自豪,但更应保护它们。 4.鸣禽 鸣禽约占世界鸟类的五分之三。鸣禽的外型和大小差异较大。小的如柳莺、绣眼鸟、山雀和啄木鸟;大如乌鸦、喜鹊。几乎分布全中国。鸣禽的食性各异。 鸣禽的鸣声因性别和季节的不同而有差异。繁殖季节的鸣声最为婉转和响亮。如画眉、乌鸦、黄鹂、灰喜鹊、煤山雀、黑卷尾、毛脚燕的鸣声各具特色。 伯劳喜欢平稳直飞,近乎一条直线;而燕雀等的飞行曲线呈规律的波浪状;百灵和云雀等常常垂直起飞与降落。 鸣禽巢的结构相当精巧。如云雀、百灵等多以细草或动物的毛发编织成皿状巢,巢的边缘

野外常见鸟类

1、黄臀鹎(bei,第一声) 鹎是一类在亚热带热带地区很常见的鸟,云南有很多种鹎,黄臀鹎在云南东部和北部分布最广数量最多。云南一般把鹎俗称为“黑头咕”或者“黑头倌儿”。“黑头”说的就是很多种鹎外貌上的共同特点——头顶是黑色的;而无论是“咕”还是“倌儿”,模拟的都是这种鸟的叫声。黄臀鹎一般生活在海拔1000米到3000米的各类有林地带,喜欢较为开阔的环境。它们结群生活,群体从几只到上百只规模不等。群鸟在活动时往往相互呼应,发出浑厚圆润的鸣叫声,非常热闹动人。它们的主要食物是各种浆果和昆虫,尤其喜欢各类阔叶植物的果实,在森林中扮演着播种者的角色。它们喜好在森林边缘或者小块的林地周围活动,又十分大胆活泼,因此对人工园林和乡镇庭园的植被有很强的适应性,是城市中最常见的鸟之一。黄臀鹎主要在树冠上活动,很少下到地面。 很多种鹎在臀部都有鲜艳的黄色或者红色羽毛,黄臀鹎就是因黄臀而得名的。黄臀鹎个头不大,只比麻雀稍大些,但由于它们喧闹的个性,在野外很容易找到。 2、[树]麻雀 云南人更习惯把麻雀叫做“瓦雀”,呵呵。我们习以为常的麻雀为什么还要叫做树麻雀? 因为除了我们天天见到的这种麻雀,中国还有很多种其他麻雀,像山麻雀、家麻雀、黑胸麻雀等等。在所有这些麻雀中,树麻雀是中国最常见的城市麻雀。而树麻雀这个名字则是从英语名字翻译过来的,因为在西方国家的城镇中这种麻雀不如家麻雀常见,而它们更多地出现在田园树丛中,所以被命名为树麻雀。 树麻雀是中国的所有麻雀中唯一一种雌雄同色的。耳朵位置上的黑色羽斑是它们区别于其他麻雀的特征。在昆明郊外的田野中还有另一种麻雀——山麻雀,山麻雀就没有黑耳

羽,雌雄颜色相差也很大。不过刚刚出窝的小麻雀是没有黑耳斑的,要到嘴角的黄色退去时才会具备这一特征。 树麻雀不会在树枝上搭建窝巢,它们只能把巢筑在树洞、墙洞、瓦檐或者建筑物上的其他凹陷、洞窟中。它们以草籽、昆虫、浆果以及人类抛弃的食物残渣为食。育雏期间它们几乎完全以昆虫为食,刚出巢的小鸟也大量捕食蚜虫等昆虫。虽然偶尔会有成群的麻雀光顾粮田,但它们终归是一种于人类有益无害的小生灵。现代建筑物的特点使得它们丧失了很多在城市中筑巢的条件,而剧毒农药的使用也在很多乡村地区威胁到了它们的生存,事实上在最近二十年间树麻雀已经在很多地方——比如四川大部——彻底消失了。 3 、白鹡鸰(ji ling,念做“吉灵”) 鹡鸰和麻雀亲缘关系很近,但是长相非常不同。所有种类的鹡鸰颜色都很干净明快,有的还有几分艳丽。白鹡鸰是中国最常见的鹡鸰,在中国有六个亚种的白鹡鸰,云南能见到六种里面的四种,图上的这只属于云南最常见的一个亚种,白鹡鸰的西南亚种。这种白鹡鸰终年在云南栖息繁衍,另外三个亚种的白鹡鸰只在秋冬季节出现在云南,不在云南繁殖后代,相貌与图上这只略有差异,但颜色大体脱不了白鹡鸰黑白为主的基调。 白鹡鸰在云南大多数地方俗称“颠颠雀”、“点水雀”或者“叮叮佩”。前两个名字来源于这种鸟的行为习性。它们经常一边叫一边做高低起伏的波浪状飞行,不飞的时候尾巴也老是在上下晃动,所以有个“颠颠”的名号;“点水”则是说这种鸟经常在水滨走动觅食昆虫或是

常见鸟类名录

常见鸟类图谱 说明:“生活习性”中介绍的居留类型(留鸟、夏候鸟等)是针对本地而言,不同地区有一定差别。

白喉红臀鹎 生 活 习 性 雀形目、鹎科、鹎属的鸟类。额至头顶黑色而富有光泽,耳羽白色或灰白色。上体灰褐色或褐色、尾下覆羽血红色。 留鸟,栖息地较固定,主要栖息在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带的次生阔叶林、竹林、灌丛以及村寨、地边和路旁树上或小块丛林中,也见于沟谷、林缘、季雨林和雨林。一般不做长距离飞行。多在相邻树木或树头间来回飞翔。晚上常成群栖息在一起,觅食时才开始分散,但彼此仍通过叫声保持松散的群。常呈3-5只或10多只的小群活动。性活泼、善鸣叫,或跳跃于枝头树枝间,或站在树上或灌木上,鸣声清脆响亮。 食性较杂,属杂食性,但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植物性食物主要有浆果、榕果、核果、草莓、悬钩子、坚果、豌豆、锁莓、紫浆果、洋海椒种子,以及花、叶和其他植物种子。动物性食物主要有甲虫、蚊、蚂蚁等鞘翅目、膜翅目、鳞翅目和直翅目昆虫。

黄臀鹎 生 活 习 性 雀形目、鹎科、鹎属、中等体型(约18cm)的偏黄色鹎,头及羽冠黑色,上体褐橄榄色,下体近白色,胸具灰褐色横带,尾下覆羽鲜黄色。 留鸟,主要栖息于中低山和山脚平坝与丘陵地区的次生阔叶林、栎林、混交林和林缘地区,尤其喜欢沟谷林、林缘疏林灌丛、稀树草坡等开阔地区。也出现于竹林、果园、农田地边与村落附近的小块丛林和灌木丛中,不喜欢茂密的大森林。 主要以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也吃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但幼鸟几全以昆虫为食。冬季主要以植物种子为食,夏季主要以各种浆果、梨果、马桑泡、锁莓等果实为食,也吃甲虫、步行虫、金龟子、金花虫、铜绿金龟甲、日本金龟甲、红蜻蜓、蜂类、蝇类、蚂蚁、蛴螬等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直翅目昆虫和昆虫幼虫,此外偶尔也吃少量农作物种子,如麦粒、豌豆、油菜子等。

鸟种类

留鸟: 终年栖息于同一地区,不进行远距离迁徙的鸟类,如喜鹊、麻雀和环颈雉等。 候鸟:在春秋两季沿着比较稳定的路线,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迁徙的鸟类。如雁鸭、鴴 鹬、家燕、斑鸫、柳莺、燕雀等。根据候鸟到达某一地区的时间及停留情况,又可分为以下类型: 夏候鸟: 夏季在某一地区繁殖,秋季离开到南方温暖地区过冬,翌年春又返回这一地区繁殖的候鸟。就该地区而言,称夏候鸟。如杜鹃、家燕等为北京的夏候鸟。 冬候鸟: 冬季在某一地区越冬,翌年春季飞往北方繁殖,至秋季又飞临这一地区越冬的鸟,就该地区而言,称冬候鸟。如灰鹤、斑鸫、燕雀等为北京的冬候鸟。 旅鸟: 迁徙途中经过某一地区,不在此地区繁殖或越冬,只作短暂停留,这些种类就成 为核地区的旅鸟。如黑腹滨鹬,春天去西伯利亚繁殖和秋天返回澳大利亚越冬时都在北京暂停留,是北京地区的旅鸟。由此可见,候鸟的划分因地区而异,同一种鸟在一个地区是夏候鸟,而在另一个地区则可能是冬候鸟。 迷鸟: 由于各种气候因子,迁徙过程偏离通常的路线和通道偶然出现在某地区的鸟。如埃及雁Alopochen aegyptiacus偶见于北京。 古北界 一个以欧亚大陆为主的动物地理分区。它涵盖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和阿拉伯、喜马拉雅山脉和秦岭以北的亚洲。古北界是面积最大的一个动物地理区。古北界面积广阔,生态条件多样,大部分地区过去属于劳亚古陆,与旧热带界接壤的部分则原属冈瓦那古陆,现今算是古北界和旧热带界的过渡区域。 简介 古北界(Palaearctic realm)是一个以欧亚大陆为主的动物地理分区。它涵盖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和阿拉伯、喜马拉雅山脉和秦岭以北的亚洲。主要山脉东西走向。作为面积最大,且气候、自然环境、生态栖 古北界范围 息地类型等非常多样的动物区系,现在古北界的范围在史前时期曾经是很多动物类群的演化中心,但在很多地区在冰期受到较大的影响,目前则拥有大面积的寒冷和干旱地区,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动物种类相对贫乏。无特产科,但有一些特有属,如鼹鼠、金丝猴、旅鼠、熊猫、狐、貉、獾、骆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