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的术前术后医疗护理讲义

消化道息肉切除术护理常规完整版

消化道息肉切除术护理 常规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内镜下胃肠息肉摘除术的护理 一、术前准备 1、术前应详细了解病情,询问有无出血性疾病病史,常规测定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计数。年龄大于60岁或原有心脏病患者应作心电图检查,必要时行心电监护。 2、按常规做好胃肠道的清洁准备,禁食禁饮8~12h。胃息肉治疗者,前一日晚进清淡饮食,行肠息肉治疗者,术前3天进无渣半流质,术前1天进流质;术日晨口服芒硝。肠道准备充分无粪水残留可使视野清晰,利于操作的成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进行腹部检查,向病人说明操作过程,消除顾虑,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4、仔细查看患者上次检查报告,根据息肉类型,具体情况做好仪器及附件的准备,选用合适的胃(肠)镜,高频电发生器、微波手术器,圈套器及氩离子凝固器导管等。术前妥善连接各导线,测试性能完好。 5、术前用药。胃息肉者,口服达克罗宁胶浆10ML,肠息肉者,术前30min肌肉注射杜冷丁50mg、654-2 10mg,必要时给予镇静剂。术前针的应用、咽部充分麻醉可使胃肠蠕动减慢,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二、术中配合 1、术中配合要默契,特别是收圈时要慢慢收紧,用力均匀,切忌用力过猛、速度过快而引起机械切割导致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的高低除与息肉的大小、形态,选择的治疗方法是否得当、还与操作者熟练程度密切相关。 2、按常规行内镜检查,发现息肉后,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和蒂的长短采用不同的摘除方法。有蒂、亚蒂和分叶状息肉宜用圈套器电凝电切。在合适的时机、部位放圈、收圈,和医生密切配合。在收圈过程中要逐步收紧,切忌用暴力和操之过急,同时要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和反应。 3、息肉摘除后,对残蒂观察数分钟,若出血,找准出血点,从血管侧面以肽夹夹住阻断血管以彻底止血,。宽蒂的息肉宜采取微波灼除。将微波探头先行预热,再接触到息肉组织,通电使表层组织发生凝固坏死。创面观察直到无出血为止,对于广基无蒂,直径小于者,经内镜活检孔插入氩离子凝固器导管,使导管头端距离病灶上方~,启动脚踏开关进行氩离子凝固治疗,每次1~3s。效果较好。密切观察患者一般情况,若息肉数量多,可分次进行治疗。必要时可开放静脉通道补液支持。 三、术后护理 1、术后密切观察病人情况,有无呕血、便血、腹痛等症状,对于一般情况好,创伤小的患者平稳后方可离开,必要时留院观察1~3天。注意观察术后并发症如出血和穿孔。如有发生,应进行对症处理。 2、胃肠道息肉套切后,患者术后24小时应卧床休息,年老体弱及创伤较大者,卧床休息时间应保持2天~3天,一月内避免长时间用力下蹲或做屏气动作。不做重体力劳动。 3、饮食与休息:术后合理的饮食与休息是预防迟发出血的关键。息肉切除后一般先禁食24小时,其后24小时内给予温凉流质,随后根据大便情况逐渐改为半流质或少渣饮食,肠息肉套切后无渣饮食1周,以后过渡到普食。少量多餐,3周内患者饮食仍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同时,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用缓泻剂,并避免剧烈活动。

肠息肉护理常规

肠息肉的护理 【定义】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见。以结肠和直肠息肉为最多,小肠息肉较少。息肉主要分为是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 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有恶变倾向。检出息肉和确定其病变性质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进行全结肠镜(包括病理)检查并在肠镜下进行干预治疗。 【临床表现】 根据息肉生长的部位、大小、数量多少,临床表现不同。 1.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继发炎症感染可伴多量黏液或黏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长蒂息肉较大时可引致肠套叠;息肉巨大或多发者可发生肠梗阻;长蒂且位置近肛门者息肉可脱出肛门。 2.少数患者可有腹部闷胀不适,隐痛或腹痛症状。 3.伴发出血者可出现贫血,出血量较大时可出现休克状态。 【禁忌症】 1、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休克及精神病患者; 2、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腔脏器穿孔、多次腹腔手术、腹内广泛粘连及大量腹水者; 3、肛门、直肠严重狭窄者; 4、急性重症结肠炎; 5、妊娠妇女; 6、极度虚弱,不能支持术前肠道准备者。 【护理】 一:术前护理 1、向病人详细讲解检查目的、方法、注意事项,解除其顾虑,取得配合。 2、嘱病人治疗前3天进食无渣或少渣半流质饮食,检查前1天进流质饮食,禁食牛奶及乳制品,术前1日禁烟。 3、做好肠道准备:3盒恒康正清+3000ml水,常规2小时内喝完,直至大便拉至清水样。 4、术前用药:阿托品、地西泮、丁溴、力蒙新、NS(遵医嘱)。 5、穿合适病号服,家属陪同 二:术后护理 1 、心理护理 术后积极关心病人及家属,消除紧张情绪。 2、饮食护理 手术日常规禁食禁饮。24小时后进食流质,观察有无腹痛、黑便情况,再逐渐过渡至半流质。 3、观察病情变化

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的护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91105638.html, 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的护理 作者:姚红柳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年第26期 【摘要】目的对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50例行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的患者设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5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方式进行临床护理,给予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的方式进行临床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患者的并发症发生人数为2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8.00%;对照组中,并发症发生人数为7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8.00%,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 【关键词】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护理方法;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6..01 患者肠粘膜表面向肠腔内发生突出的隆起性病变中,主要包括的是腺瘤、儿童型息肉、息肉病以及炎症息肉等,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均能够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对大肠癌进行预防的关键,所以患者一经确诊,即应尽早接受治疗[1]。目前临床上给予 患者进行治疗的主要方式就是行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良好的护理有利于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2]。将我院50例行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的患者设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患者,并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分别给予围手术期护理,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50例行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的患者设为研究对象,我院收治时间为2018年4月~2018年7月,全部患者均具有行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的适应症,同时,全部患者对于我院本 次研究已经签署相关的知情同意书。通过对随机数字表法的应用,将50例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患者,实验组中,男性患者占比56.00%,女性患者占比为44.00%,患者年龄在34岁~74岁之间,平均为(54.7±4.6)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占比为52.00%,女性患者占比为48.00%,患者年龄在35岁~73岁之间,平均(55.2±3.9)岁。我院伦理委员会已经批准进行本次研究,并且全部研究对象各方面资料P0.05,可进行对比。 1.2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方式进行临床护理,给予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的方式进行临床护理。

肠息肉切除术后临床路径

肠息肉切除术后临床路径 肠息肉切除术后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标准住院流程 肠息肉切除术后(ICD-10: K63.582/287.121/K63.501/K63.58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消化病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2015版)。 1临床表现:肠镜下息肉切除后(可出现腹痛、排便性状改变、大便带血) 2电子结肠镜:已进行肠镜下息肉切除术 (三)进入路径标准。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消化病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2015版)。 1.内科治疗 结肠息肉切除后禁食水6小时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治疗 药物治疗:给予抗感染、调节肠道菌群治疗(必要时) 2.内镜治疗:如有术后出血,内镜下电凝、喷洒止血药物或APC止血,或夹止血。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凝血 肝功能、肾功能、离子、血糖、 心电图、腹部彩超、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肿瘤标记物筛查(CEA、AFP、CA199) 息肉切除病理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抗感染治疗(乳酸左氧氟沙星及奥硝唑)(必要时) 调节肠道菌群治疗(整肠生、双歧杆菌)(必要时) 补液:补液维持水电解平衡。 (八)手术日。无 (十)出院标准。 可进食,无腹痛、腹胀、无发热 便常规+潜血正常。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患者继发感染,退出本路径

结肠息肉内镜手术过程记实

一个意外的原因,让我在无麻醉的情况下,亲身体验,目睹了在自己腹中进行的一次手术-----结肠息肉内镜手术切除-----医学名称叫:EMR(内镜粘膜切除术)。为了让希望了解结肠息肉手术切除相关情况的朋友多一点信息,我记下了下面的文字。 ********* 我已经70了,平时胃肠功能较差, 比较瘦弱, 近年来肚 子经常咪咕噜咕噜的叫。家人竭力劝说我去做肠镜检查,考 虑到自己这部老掉牙的机器已经运转了七十年,理应检修一番,就去上海中山医院做了无痛肠镜检查。检出在距肛缘20厘米 处有一个厘米的结肠息肉,有蒂。病理化验的结果是:绒毛状管状线瘤伴上皮内瘤变低级别。百度一下,看到-----“绒毛 管状腺瘤是大肠息肉的一种,容易发生恶变,患者需高度重视治疗。” 既然发现了,那就手术切除呗。挂号中山医院内镜治疗专科门诊就诊。预约手术,等待住院通知。两天后就通知 我住院了。排队办理了住院手续,入住中山医院六十七病区--日间病房。所谓,“日间病房”是目前国外发达国家比较流行 的一种新型治疗模式,它面向病情较轻、较稳定的患者提供短、平、快式的医疗服务,一两天就出院。 到了病区已经是上午十点了,下午就要进行手术。我 觉得清肠时间根本来不及,上次做肠镜检查我是前一天晚上就

开始服药的,但是护士说没问题,进来的病人都是这样的:上午服药,下午就进行手术。没有办法,服从命令。马上几乎一口气喝了两千毫升的泄药。等待腹泻。期间有医生来进行了例行询问,有没有什么病史啊,有没有过敏史啊。。。。。,又来护士抽了9管血,进行化验。等了两个多小时,仍然没有动静,我急了,请示了医生,1点钟的时候又加服了一千毫升药水。下午一点半,开始喊人去手术了,我还没有完成清肠,只能够一再延后。到了四点钟,医生说再不手术,他们要下班了,怎么办呢,我硬了头皮进了手术间,麻醉医生听讲最后 的药水是一点钟喝完的,说不能够进行麻醉,因为胃里面还有药水,麻醉以后可能会引起呕吐,呛入肺中就会有危险。所 以不能够麻醉,手术要改期。怎么办呢?幸好手术医生说,那就不进行麻醉,做有痛手术,20几分钟就可以完成,,不会太 疼的。我想想也只能这样办了。 好了,手术开始。上了手术床,脱右腿的裤管,向左侧卧。医生叫我忍住,千万不能动。助手将肠镜管子从肛门插入,插入的时候,感觉到管子的推进,还真是不怎么疼。这时候,从计算机的屏幕上面,可以看到进入大肠内部的情况,助手说:“25 厘米了”,管子停下来,后退一点看到突起的息肉,医生注射生理盐水到息肉基部,这样让息肉微微浮起,便于烧灼切除,还可以盐水隔热防止烧伤肠壁。屏幕上看见一种粘膜水肿的样子。过了一会,我看到火光一闪,腾起一团硝烟,又很快消散.........。如此重复,有三四次这样的景象----我 知道这是高频电烧灼息肉,每次随着火光一闪,我感觉小腹内有轻微灼热感----这是一场深入腹地的战斗啊。在几番闪光硝烟以后,看到黑红的疤痕,这是已经切除止血。然后........怎么停下来了,我们这组的医生在和别的医生说话......结束

PDCA降低肠息肉术后并发症

应用PDCA循环降低肠息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肠息肉尤其是伴上皮内瘤变的具有较高癌变风险,尤其是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更是属于癌前病变,因此早期内镜下电凝切除或APC治疗能有效降低肿瘤的发生率,目前已经在本科室常规开展,但在这过程中,我们很难避免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出现,甚至危及生命。我科应用PDCA质量持续改进方法总结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归纳有效预防手段,以进一步提高肠息肉内镜下治疗诊疗水平。 1PDCA 循环的基本内容 1.1P阶段: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出 主要原因;制定措施计划。 1.2D阶段:执行措施计划。 1.3C阶段:检查效果。 1.4A阶段:巩固措施。 2 做法 2.1 充分调研:首先分析2014.7-2014.12有关肠息肉术后并发症的的资料,术后管理及护理等相关问题,得出了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医生术前评估不充分,部分肠息肉内镜下治疗适应证及禁忌证把握不严,部分医师操作不熟练,护士配合不熟练,工作量大且高龄患者多,基础疾病多,风险大,无专人接送,无痛病人恢复时无麻醉护士专人监护等。 2014.07-2014.12 随访230例行ERCP患者中,出现并发症共10例(4.35%),包括:术后出血、穿孔、感染等。具体见表一。

三季度7名患者中6名术后出血,1名术后感染,四季度中3名均为出血病人。 2.2 制订合理的计划 2.2.1 与医务处、手术医生、消化内科、内镜中心协调沟通, 重新制定手术患者接送流程。 2.2.2 严格掌握息肉治疗适应证及禁忌证。 2.2.3 加强技术熟练医师对初学者的术中指导,减少操作时间。 2.2.4 组织全体人员学习手术室出入流程、手术患者交接流程。 2.2.5 对全科人员培训急救技能。 2.2.6 选派2名护士去南京鼓楼医院学习操作配合。 2.2.8 培训168工人并考核到位。 2.2.9 护士长跟班检查,发现问题,随时改进。 2.3 将计划具体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2.3.1 开展肠息肉手术临床路径管理会议,由消化内科、消化 内镜中心、护理部共同参加,就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共同讨论,解

无痛肠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肠息肉的护理

无痛肠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肠息肉的 护理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无痛肠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是肠息肉内镜治疗中的一种效果确切,操作简便、有效、安全、无痛苦、耐受性良好的技术。术前良好的心理护理、术中的准确配合、术后病情密切观察,是该项治疗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氩离子凝固术;无痛肠镜;肠息肉;护理 氩离子凝固术(APC)是一种非接触性电凝固方法,经离子化气将高频能量传送至靶组织,该组织表层可获有效凝固,从而起到破坏组织和止血的作用[1]。大多数患者对结肠镜检查耐受性差,在无痛结肠镜下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是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我科在无痛肠镜下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肠息肉178例,经术前精心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护理观察,效果均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科178例均为门诊或住院第一次肠镜检查确

诊为有肠息肉的患者,再收住院治疗。其中男103例,女75例,年龄16~79岁,平均年龄47.2岁。其中直肠息肉78例、结肠息肉56例、乙状结肠息肉44例等。 1.2 仪器设备电子肠镜(OLYMPUS JZFXQ-260)、氩气刀、高频电凝器、圈套器及活检钳。 1.3 方法治疗前先检测氩气刀装置功能,正常方可使用。高频电刀氩气流量为2 L/min,功率设定为40 W。使用时将中性电极板固定于患者肌肉丰富的地方,脚踏板及附件,打开氩气的钢瓶阀门。在电子肠镜直视下,经内镜活检孔道插入氩离子喷射导管至病灶上方3~5 mm,以每次1~2 s的时间施以氩离子凝固治疗。氩离子凝固治疗后病灶黏膜平坦或略凹,表面色泽转为白色或深黄色。喷凝次数则根据病灶大小及治疗效果来决定,一般以内镜下整个病灶凝固为止。退镜前,仔细观察病灶是否处理完全、局部黏膜肿胀情况,是否有黏膜下气肿、出血等异常情况。并常规将切除息肉的标本送病理检查。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部分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缺乏充分认识,检查前患者存在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是正常的。针对这种心理特点,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采取不同方式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介绍APC治疗的机制、特点、优点和成功案例,从而使患者对该治疗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有所了解,由于无痛检查的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