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人权公约在中国的实施问题

目录

前言 (1)

一、国际人权公约的形成及人权两公约的主要内容 (2)

(一)国际人权公约的历史沿革 (2)

(二)联合国国际人权两公约的主要内容 (3)

二、国际公约与国内法的关系 (6)

(一)国际条约与国内法关系的相关理论 (6)

(二)国际条约在一国国内的实施 (7)

三、国际人权公约在我国的实施状况 (11)

(一)我国加入国际人权公约的历史进程 (11)

(二)国际人权公约在我国的适用方式 (14)

(三)国际人权公约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17)

(四)国际人权公约在我国实施的困境 (20)

四、完善国际人权公约在中国实施的法律建议 (23)

(一)宪法层面 (23)

(二)立法层面 (24)

(三)司法层面 (25)

(四)行政层面 (27)

结语 (29)

参考文献 (31)

致谢 (34)

国际人权公约在中国的实施问题前言

前言

人权作为一种普世价值观念,已逐渐深入人心,而这种价值观的逻辑起点是自然人与国家间的两面性的关系。一方面,个人需要国家的保护,并依赖于国家提供生活来源及稳定的社会秩序;另一方面,对个人权利的侵犯与践踏的主体之一也是国家。因此,如何对国家的行为予以惩治,这促使了国际组织的产生,也使得“人权”由一种观念性的名词演变成具体性的制度,进而成为一种普世的价值观念。

国际人权公约秉承着《世界人权宣言》的思想,使得人权的国际性保护更加细致化,人权的保障机制呈现出新的态势。国际人权保护的实施是监督并确保各国履行其依照国际人权公约,或者人权国际习惯法所承担的国际义务的措施或程序。1国际人权公约的实施已逐步成为人权保护的重要制度性构成要素之一,但其如何在人权保障体系中发挥作用,还存在着许多现实问题。

在国际金融法领域内,“竞争性的市场力量”迫使国家遵守共同制定的规范;2而国际人权法领域,一国如何规范本国的国内行为并不能直接损害别国的利益,因此,这就缺乏根本性的动力去遵守此类国际条约或规范。那一国应该如何在国内适用国际人权公约?我国在人权公约的国内实施方面的法律又是如何规定的?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这些都有待解决。

我国的人权立法与国际人权公约相差甚远,这势必会对国际人权公约在我国的实践造成阻碍,进而影响我国人权的未来发展。弄清楚国际人权公约在我国的法律实施问题,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现实意义。制定国际人权公约的目的是促进国家保障基本人权,而国际人权公约的终极价值需要通过国家具体落实人权条约的状况来体现。因此,考察国际人权公约如何在我国得以实施不仅应成为学术研究的重点,而且是为促进日后人权事业发展所必需的。

1赵永成:“人权保护的国际机制研究”,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博士毕业论文2006年7月,第2页。

2Oona A.Hathaway,Do Human Rights Treaties Make A Different?Yale Law Journal,June,2002.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