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珍珠鸟(五年级)同步测试.doc

第16课 珍珠鸟(五年级)同步测试.doc
第16课 珍珠鸟(五年级)同步测试.doc

第16课 珍珠鸟(五年级)同步测试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 题 (每空xx 分,共xx 分) 【题文】读拼音,规范地写出字词。

ji ào

(1)我比(   )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péng s ōng    r óng qi ú

(2)小珍珠鸟好像一个(       )的(      )。

bèng tiào      p èng zhu àng (3)它(

       )着、(        )着离开了这里。

【答案】(1)较 (2)蓬松 绒球 (3)蹦跳 碰撞

【解析】考查对生字正确书写的掌握情况。书写时要注意字的笔顺。读准拼音,是正确书写生字的前提。书写的基本要求有两个:①使用正楷书写。②书写格式要规范,字型整齐、结构合理、部件正确、笔画标准。此外不能出现错别字,也是非常重要。

【题文】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眼睑(li ǎn  ji ǎn )  叶蔓(m àn  w àn )  油腻(n ì  ér )  扭捏(ni ǔ  ch ǒu )

【答案】ji ǎn m àn n ì ni ǔ【解析】易误读字音和多音字的考查。注意拼写规则和平时的积累,对于多音字可根据词语的意思选择正确的读音。

【题文】选择正确的解释。

熟:A. 食物烧煮到可以吃的程度   B. 表示程度深    C.植物果实长成了

(1)雏儿在我肩上睡得好熟啊! (

(2)秋天,果实成熟了。    ( )

(3)米饭煮熟了,香喷喷的。 ( )

深:A. 经历的时间久   B. 不易理解

      C.从外到里的距离

(4)珍珠鸟在里面,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 ( )

(5)这个问题他讲得深入浅出。         

( )

(6)夜已经很深了,王老师还在备课。       ()

【答案】(1)B(2)C(3)A(4)C(5)B(6)A

【解析】对一字多解掌握情况的考查。在语言实践中,一个字往往有几种解释,那么根据不同的句子或词语,就会有不同的字义。选择正确的字义后,要放回到句中去,检查是否选择正确。

【题文】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斑斑驳驳: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

B.生意葱茏:形容草木生机盎然,茂盛青翠。

C.流泻:(液体、光线等)迅速地流出、射出、跑过。

D.不动声色: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态度镇静。

【答案】A

【解析】对词语解释掌握情况的考查。

A. 斑斑驳驳:指颜色深浅不一。

【题文】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1)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

        )

(2)我摸它,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

        )

(3)它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

        )

【答案】(1)比喻(2)拟人(3)排比

【解析】对学生修辞手法掌握情况的考查。

(1)比喻:一种修辞方式,即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特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构成比喻内容上有三个要素:一是思想的对象,即本意;二是另外的事物,喻意;三是两事物的类似点,(共同处和相似处)。文辞上分为三个成份,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喻体(打比方的事物或情境)。

本句把“它”肥肥的样子比作“蓬松的球儿”。

(2)拟人: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就像童话里的动物、植物能说话,能大笑)。

用“友好地”来形容“它”(即珍珠鸟)。

(3)排比: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本句运用“一会……一会……一会……”组成了这个排比句。

【题文】按要求写句子。  (1)王兰告诉老师,她叫王兰,是从上海转来的。(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著名的钱塘江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汐最大。(词序改变,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陆地这么大。陆地还占不到地球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用关联词将两句合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5)那是小鸟既舒适又温暖的巢。(用句中划横线词语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王兰告诉老师:“我叫王兰,是从上海转来的。”

(2)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他去帮李明辅导功课。

(3)著名的钱塘江潮汐最大的一天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

(4)陆地这么大,却还占不到地球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5)小明是个既聪明又懂事的好孩子。

【解析】对句式转换掌握情况的考查。

(1)(2)直述句就是一个人直接叙述的话。转述句,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

直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再加上句号,并改成第三人称的说法。转述句改直述句,要加上冒号和引号,再加上句号。就是从第一人称转化为第三人称。

(3)改变词序,不改变原来的句意。

(4)(5)对关联词积累和运用能力的考查。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叫复句,也叫关联句。复句通常用一些关联词语来连接。关联词一般分并列关系、转折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递进关系等。

“……却……”表示转折关系,是转折关系的关联词。

“既……又……”表示并列关系,是并列关系的关联词。

【题文】给下列句子重新排序。

()我只是微微一笑

()俯下头来喝茶

()它先是离我较远

()依旧写东西

()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便一点点挨近

()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

()见我不去伤害它

()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

()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

()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

【答案】7 5 1 8 11 3 9 2 4 6 10

【解析】这是一道课内句子排序题。一般段落排列顺序:时间的顺序;方位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参观的顺序或地点转换的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顺序,再进行排序就比较容易了。

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把握语段的写作顺序,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正确的排序。

仔细阅读句子,这是描写鸟儿和我亲近的一个课内片段,按照鸟儿的习性,又离我远到挨近我的顺序来安排的,当然,熟悉课文的同学很容易就可以判断前后的顺序。

【题文】快乐阅读,我能行: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答案】(1)称小珍珠鸟为“小家伙”;俯下头来喝茶;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摸它细腻的绒毛;趴在我肩头睡着了。

(2)作者与珍珠鸟建立了信赖的关系。珍视生命,关爱动物,使世界多一抹温暖的色彩。

(3)“流泻”,指液体、光线、内心的感情迅速地流出。而“流写”是生造词语,勉强解释为:内心的感情流出写下。结合语境,“流泻”比“流写”好。

(4)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5)信赖,指“小家伙”和“我”的亲近、信任、依恋。美好的境界,指人与动物间互相依恋的情意,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时的创作灵感。

【解析】

(1)对文本内容理解与掌握情况的考查。认真阅读文本,找到能体现作者喜爱小珍珠鸟的一些细节描写,比如语言、动作等,再去找到作者细心观察后对珍珠鸟的一些细节描写,而这些细心地观察正是源于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

(2)对比写作手法的考查。把“这是一种怕人的鸟”不敢接近人类,与小珍珠鸟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进行对比,突出了小珍珠鸟对“我”的信任。

(3)考查学生词语辨析的能力。一是注意词义、感情色彩、程度、范围等细微的差别,结合语境意思来选择答案。二是注意语意的衔接和词语的搭配。

辨析“流泻”“流写”词语的意思,结合上下文理解文意,即可正确选择。

(4)对学生中心句掌握情况的考查。中心句的特点:①一般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②一般在段的中间的中心句起承上启下作用。③一般在段的末尾的中心句起归纳和总结作用。④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5)考查学生对抓关键词,理解文本的能力。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文本,是学习课文的一种策略。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抓住关键词解读课文。在阅读中,我们力求做到:①准确地理解字、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②阅读一般的或较复杂的记叙文,抓住关键词能理清层次,能正确理解文章思想内容,领会和分析语言特点和表现方法。

抓关键词理解文本的方法,供大家参考:①在语境中悟意。在不同的言语环境中,词句的含义往往是不同的。因此,词句的应用最重要的特征是依赖语境。②在比较中辨析:在人们的认知活动中,“比较”是一种有效的基本方法。比较在强化感知的差异度、显示事物的不同特质方面,给人以深刻的印象。③在整体感知中深化:有些文章中具有概括作用的语句,由这样的语句引发了对课文的把握。这种方法同“词语突破法”一样,乍一看是从部分入手而不是从整体入手的。但抓这个句子并不是讲这个句子,而是为了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这个句子不过是完成整体认知任务的一个凭借。④在运用中提升:语言文字训练不仅是理解还要运用。叶圣陶说:“课文无非是一些例子,靠了这些例子让学生训练阅读的能力,训练写作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