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关系(修改)

大学生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关系(修改)
大学生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关系(修改)

大学生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和学习倦怠的关系

廖红1

(内江师范学院,四川内江641112)

【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探讨社会支持在人格特征对学习倦怠影响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大五人格简式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50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经相关分析,大学生学习倦怠与人格特征的五个因子存在显著相关,其中与神经质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余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学习倦怠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与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关系显著;经过分层回归分析,社会支持在人格特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中存在主效应和调节效益。结论社会支持对学习倦怠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倦怠;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 A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ersonality Traits、Social Support and Learning Burnout of

Undergraduates

Liao Hong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Psychology, Neijiang Teachers College Sichuan 641112)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of personality traits,social support and learning burnout in undergraduates, to explore the function of social support as moderator variable. Methods 250 undergraduates were assessed with "Undergraduate Learning Burnout Scale" 、" NEO-FFI "、" SSRS ". Results Undergraduates' learning burnout level was comparatively high,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and learning burnout, of which only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neuroticism,and the remaining factor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The higher degree of social support was,the less serious learning burnout was, in which objective social support and subjective social support are more prominent. The interaction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support was significant.It indicated the moderation effects of social support was present,especially the objective social support was an effective predicator of learning burnout. Conclusion The social support has a certain degree of regulation to learning burnout.

1作者简介:廖红 (1966年—),女,四川内江人,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发展心理学社会性发展。

【Key words】Undergraduates; personality traits; Social support; Learning burnout;

1 引言

学习倦怠的概念来源于职业倦怠的研究,随着倦怠在其他行业研究的深入,学习倦怠也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在有关学习倦怠的研究中,研究者多数是探讨单一因素对学习倦怠的影响,如人格特征、社会支持、自我效能、专业投入、专业承诺等,虽然研究的对象涉及到初中、高中和大学生,但很少讨论多个变量对学习倦怠的作用以及中间变量的调节作用,从技术分析上说这些研究基本上都是采用相关分析和一般回归分析的方法,只能从单方面考察社会、个人因素等对学习倦怠的主效应。实际上,在现实中纯粹的单个变量的影响是很难找到的,许多变量往往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个体身上,共同对个体的学习倦怠产生影响。因此将这三者进行综合性的考察,能够更好地揭示社会支持的作用。

本研究拟从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二个变量入手,讨论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在人格特征对学习倦怠影响中的调节作用。

2 方法

2.1 被试

被试全部来自四川省某省属高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250份,收回有效问卷204份,其中女生142人,男生62人。

2.2 工具和施测过程

2.2.1 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该量表共20道测验题,分为三个维度(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采用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5个等级记分,三个维度的得分越高,说明学习倦怠程度越严重。总量表的Cronbacha系数为0.865,分半信度为0.880。每个项目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在0.408~0.762之间(P<0.01),三个分量表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为0.914、0.799、0.704(P<0.01)。验证性因子分析的各项指标在0.87~0.91之间,是较好的拟合模型。

2.2.2大五人格量表(NEO-FFI)采用大五人格简式自评量表的中文译本。共60个题目,按5个分量表记分,分别是神经质(N)、外向性(E)、开放性(O)、友善性(A)、严谨性(C)。

2.2.3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该量表由10个项目组成,其中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等三个维度。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被试在社会支持量表上的得分越高,表明其所拥有的社会支持越多。

2.2.4施测过程采用集体施测,由专业人员指导被试填答问卷。

2.2.5数据采集与处理所有数据在SPSS14.0上进行数据录入及处理。

3 结果

3.1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

在对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学习倦怠的相关分析结果中表明,学习倦怠与人格特征的五个因子(神

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友善性、严谨性)存在显著相关,其中只有与神经质呈正相关(r=0.458,p=0.001),与其余因子均呈负相关(p<0.01 p<0.001)。说明有着更多消极情绪体验的个体,更容易出现学习倦怠。在学习倦怠的各因子上,只有行为不当与外向性、友善性相关不显著,其余均显著。说明具有不善于自我管理和调节、经常体验消极情绪、缺乏想像力和好奇心等人格特征的个体,容易出现行为不当。

3.2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

通过对学习倦怠、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学习倦怠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 r=0.224 p<0.01),,说明大学生拥有的社会支持越少学习倦怠水平越高。在各维度上,客观支持与学习倦怠及情绪低落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142,p<0.05),说明客观的、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越多,大学生学习倦怠越低,情绪低落的现象越少。主观支持与学习倦怠、情绪低落因子、成就感低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209,p<0.01),说明主观的、体验到的或情感上的支持越多,大学生学习倦怠越低,情绪低落的现象越少,成就感高。支持利用与学习倦怠及各因子无显著关系,说明是否接受支持与学习倦怠的水平没有显著关系。

3.3 大学生社会支持在人格特征对学习倦怠影响中的调节作用

为进一步弄清社会支持在人格特征对学习倦怠的影响过程中是否存在主效应和调节效应,以人格特征各因子为自变量,学习倦怠为因变量进行分层回归。

经过分析可知,在人格特征中神经质、严谨性、外向性因子可以预测学习倦怠,但神经质的预测效果最好;社会支持中主观支持可以预测学习倦怠;社会支持各因子中只有主观支持因子对学习倦怠有主效应,在调节效益大小上只有支持利用与友善性效益显著。这些变量能联合预测学习倦怠36.8%的变异量。

4 讨论

社会支持是个体遇到困境或紧急事件时他人给予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关心、帮助和支援。本研究中大学生拥有的社会支持处于中等状态,大学生的学习倦怠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大学生拥有的社会支持越低学习倦怠水平越高,其中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与学习倦怠都有显著的负相关,说明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支持拥有越少,学习倦怠的水平越高,反之亦然。

根据学者Zellar有关研究表明,普遍认为具有特定人格特征的个体更倾向于出现高倦怠[1] ,具体而言,外向性的人更易感受到情绪性社会支持;宜人性则与非工作相关内容、积极内容以及同情性内容的谈话相关;而神经质则预测负性主题的谈话内容。国内有研究者蒋雅丽[2]的研究表明艾森克人格问卷的精神质和神经质分量表与学习倦怠的各因子均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越外向的学生学习效能感越高,越内向的学生学习效能感越低。

本研究中,神经质指的是个体体验消极情绪的倾向,也验证了蒋雅丽的结论。综合分析学习倦

怠各因子与人格特征的关系,发现积极富有朝气、对人友善、富有想像力和创造力、能管理和调节自身的冲动、较少体验到消极情绪的个体,学习倦怠的水平较低。这与许清鹏[3]等的综合分析,喜欢探索、钻研,与人交往活跃、乐观,行为上有组织、有条理,自我约束能力强这些人格特征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易产生学习倦怠的结论一致。

本研究中主观支持主效应显著,调节效益只有支持利用与友善性的交互作用才显著,说明主观支持的主效应显著,但调节效益不显著;支持利用的主效应不显著,但调节效益显著,这个结果与一些研究者的结论是相同的[4]。研究证明,学习动机具有更大的主效应和调节作用[5],社会支持对学习动机的影响作用次之,它主要影响学习动机水平,进而对学习倦怠产生作用,虽然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不明显,但是其对学习倦怠有显著地直接作用。

【参考文献】

[1] Zellars KL,Perrewe PL.Affective personality and the content of emotional support:Coping in organizations.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1,86:45924671

[2] 蒋雅丽. 高中生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和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D]. 沈阳师范大学,2008

[3] 许清鹏张建新等. 中职生学习倦怠状况及其与人格特征关系[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4):367-369

[4] 杨丽娴.连榕,张锦坤.中学生学习倦怠与人格关系[J].心理科学,2007,30(6):1409—1412

[5] 朱艳. 中学生学业压力、社会支持、学习动机对学习倦怠的作用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 2007

通讯作者:廖红四川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发展心理学社会性发展E-mail: lh3211@https://www.360docs.net/doc/da1090968.html,

通讯地址:四川省内江市东桐路705号内江师范学院教务处641112

1.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络调查表

大学生职业生涯社会支持网络调查 亲爱的同学: 您好!我们正在研究大学生社会支持与职业生涯的关系,希望获得您的支持,请您抽出一点宝贵的时间,如实填写以下学术性研究问卷,调查资料仅作研究之用,并对调查资料进行严格保密,请您放心填答。再一次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您所在的学校: 班级: 您的姓名: 学号: 您的性别是: (1)男 (2) 女 您的年龄: 岁 您的受教育程度: (1)专科 (2)本科 (3)研究生 您是独生子女吗? (1)是 (2)否 您是学生干部吗? (1)是 (2)否 第一题 Q1.假设你需要借一笔钱来创业或购置去应聘单位面试的服装等物品,约等于一两个月的收入,你会向谁借呢? 只需要填写他们的姓或是第一个开头字母,填在下面的代码ABCDE 中。如果超过5人,请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但从下一题开始仅提供代码(A -E )中人的信息即可。 A 、 B 、 C 、 D 、 E 、 Q2. ) 男 (1) 女 (2) Q3. 小学 (1) 初中…… 2 高中 (3) 大专 (4) 本科 (5) 研究生 (6) 不知道 (9) Q4.平均而言,你与上面提及的这些人(A -E )几乎每天聊天、至少一星期一次、至少一个月每天......1 每周......2 每月......3 很少......4 不知道 (9)

Q5. 少于3年… 1 3—6年 ...2 6年以上...3 不知道 (9) Q6.年龄数字 不清楚 (9) Q7. 父母.........1 恋人 (2) 兄弟姐妹...3 亲戚 (4) 老师.........5 朋友.........6 同学.........7 邻居.........8 顾问.........9 其他 ......10 不知道 (99) Q8.上面提及的这些人(A -E )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 (1) 经理人员…………… 2 私营企业主 (3) 专业技术人员 (4) 办事人员 (5) 个体工商户 (6) 商业服务人员……… 7 产业工人 (8) 农林牧渔从业人员 (9) 失业半失业人员 (10) 学生 (11) 无业人员 (12) 其他 (13) 不清楚 (99) PS :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 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 周琴 1.文献综述 1.1概念的界定 “倦怠”这个词,最早在美国作家Greene(1961)的小说中出现,它的词源为burnout”,其含义一般是指失败、精疲力竭或因过度消耗精力、资源而变得枯竭[1]。随后,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洛登伯格(Fredenbeger)在1974年首次提出“职业倦怠”,用来描述个体由于长期工作使得自身的压力得不到缓解和释放而产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疲惫不堪,从而使得他们工作能力下降,工作满意度过低,无工作成就感等现象。而Maslach则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因为不能很好的缓解自己在工作上遭受到的各种延续不断的压力,而产生的一种长期性反应。并且,他把职业倦怠定义为“一种情感衰竭、去个性化以及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现象,”它经常出现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工作人员身上。这种定义标准被使用的最多,以后很多学者对倦怠的界定都是基于这个定义演化而来。虽然Pines早期在关注教师倦怠问题的同时,就提出了学生的学习倦怠问题,但国外还是很少有关于学习倦怠的实证研究的。直到80年代,国外有学者对学生的“学习倦怠”现象进行研究,如,Fines&Kafry(1980)以大学生和助人专业工作者为对象的比较研究中,发现大学生在学校求学期间的学习倦怠程度高于助人专业工作者在工作期间的工作倦怠程度[2]。但是国外关于学习倦怠的这类研究并不多,而且,他们对学习倦怠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引用“倦怠”的概念而来,Pines(1980)和Meier(1985)认为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因为长期的学业压力或负荷而产生精力耗损,对自己所学课程及学校的各种活动的热忱逐渐消失、对同学的态度逐渐变得冷漠和疏远、以及所取得的成绩不如自己预期的那么好而对自己的课程持负面态度的一种现象。我国对学习倦怠的研究相对多一点,主要有: 台湾学者把学习倦怠定义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课业压力、课业负荷、或其他个人心理层次上的因素,以至于有情绪耗竭、乏人性化、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现象[1],这个定义与职业倦怠的定义很相似。 杨丽娴将学习倦怠定义为:学生由于学习上的压力太大或对学习缺乏兴趣而产生的对学习感到厌倦的消极心理和行为,进而产生一系列逃避学习的行为。 祝靖媛认为学习倦怠是个体在学校环境中,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下而出现的一种身心资源消耗过度、精力衰竭的状态以及随后可能产生的与学习有关的逃避行为。 李永鑫认为学习倦怠是学生由于长期遭受学业压力或对学习缺乏兴趣而产生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及个人成就感降低的行为或状态,这种症状表现被称为学习倦怠。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外对学习倦怠的理解,都认为学习倦怠是学生在学校因为长期遭受到学业压力而没有得到缓解或释放,或者是对学习失去兴趣,而产生的身心疲惫的状态,进而产生一系列逃避学习的行为的消极心理和行为。 1.2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表现 现有很多研究显示学习倦怠的现象在大学校园里已比较严重,从李永鑫、谭亚梅的《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初步研究》[3]的调查研究中可以发现,从总体上来看,大学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倦怠现象;男生和理科、工科的高度倦怠的检出率都一致高于女生和医科、文科,这与张传月、黄宗海、莫华善[4]的《高师学生学习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中的结果是一致的。

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a1090968.html, 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究 作者:郭金明 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13年第08期 摘要:大学培养了无数的优秀学子,但是也充斥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如学生学业倦怠 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学生活动、新兴网络平台等方面分析了学生学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预防学生学业倦怠的措施。 关键词:学业倦怠;大学生;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8-0071-02 一、学业倦怠的内涵及影响因素 这里所说的学业倦怠是指学生不能顺利应对压力时对学业产生的一种极端反应,是学生伴随于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下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情感、态度。 (一)学生活动对学业倦怠的影响 大学乃研究高深学问之地,这在大学成立之初可能毋庸置疑,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的层次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大学的定位也不尽相同,有的大学侧重于学问的研究,有的大学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侧重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院校,则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生活动来培养这些素质。活动的过多举办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1.学生活动对学生的影响 大学是一个给不同个性学生创造不同表现机会的舞台,每年从入学开始,学校就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有的学校会开展为期几个月的艺术节,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学生太多的课余时间,参加一个活动,需要提前准备,排练,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消耗了学生的精力,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某一些方面消耗过多的话,另一方面必然不能兼顾,我们自然而然的就会在课堂上看到一些学生学业倦怠的现象。例如,学生上课睡觉等等。 2.学生活动对教师的影响 有的学生为了参加活动,可能会选择旷课,现在大学有很多班集体进行的都是小班教学,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过多的学生缺课,教师的情绪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认可,学生缺课,教师可能会理解为学生对自己所讲授课程的不认同,最终的结果导致的是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下降,而课堂本身是一个互动的空间,一旦教师的情绪受到影响,最终学生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学业倦怠。

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Word版

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 摘要:为调查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 采用连榕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 对200 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表明,结果显示: 大学生学习倦怠水平较高, 行为不当最为严重; 在性别上, 女生在成就感低上高于男生; 在年级上, 大二学生的总倦怠高于大四学生, 大二、大三学生的情绪低落高于大四学生; 在学科上, 理科学生的总倦怠、情绪低落、成就感低都高于文科学生; 引起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体四管其下, 共同努力, 其中个体起主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分析 倦怠(Burnout)一词是美国学者费登柏格Freudenberger1974年首次提出的。他认为,倦怠是工作本身对个人的能力、精力以及资源过度要求而导致工作者感到情绪枯竭、精疲力尽的现象。倦怠的研究也主要是针对工作压力中,特别是那些以“人”为工作对象的工作者,他们需要将情感投入到对方身上的一些职业(如护士、医生、教师、社会工作者、管理者等)。随着倦怠在工作领域中的进一步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到了学生学习领域中存在的倦怠现象。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由学业压力、心理压力以及社会支持和应对资源缺乏引起的情绪、行为上的消极变化。它是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 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活动之一, 学习心理的积极与否不仅关乎他们是否能有效的学习

, 而且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 但是目前, 学习倦怠在大学生群体中越来越普遍,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学业状况不良, 对学 习的价值感出现偏差, 对学习缺乏兴趣, 以消极态度、情感对待学习. 行为上则表现出远离学习的倾向, 如在课堂上昏昏欲睡, 讨厌作业, 不认真听讲, 违反课堂纪律, 时常迟到、早退、旷课、逃 学, 考试挂科, 对学习成绩反应麻木甚至上网成瘾等. 他们容易疲乏、无力、迷惑、不满意、沮丧、冷漠、焦虑、抑郁、低自尊, 这种消极的身心状态必然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正常的学习过程带来消极 的影响,进而影响他们的成功和成才。本研究旨在了解在校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程度、主要表现形式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为学校相关部门完善教学及管理, 加强学风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一、方法 1.被试 研究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式, 总共抽取20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 研究被试, 收回有效问卷194份,有效率97%。其中男生93人, 女生101人;大一49人, 大二47人, 大三64人, 大四34人; 文科62人, 理科46人,工科55人,艺、体31人。 2.测试工具 采用连榕等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该量表分为三个维度: 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 共20道测题. 因子Ⅰ(情绪低落)反映大学生由于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习中的问题与要求, 表现出倦怠、沮丧、缺乏兴趣等情绪特征

大学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学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世界经济政治一体化,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大学生作为一个知识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特殊群体,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机遇与挑战。近年来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令人堪忧,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被提上日程。社会支持作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社会因素,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引起了研究者的浓厚兴趣,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地调节和促进作用;而缺少社会支持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塑造,容易导致不良行为的发生。因此,重视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事情。

个体与他人之间的相互支持是伴随着人类社会产生的,在同一社会背景下对社会支持的普通定义并无理解上的困难,但作为一个科学研究对象或学术术语,目前国内外没有一个统一的社会支持概念,各个领域的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支持进行了解释。目前对社会支持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1)克布(Cobb,1976)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体感受到的来自其所在社会的其它成员的关心、爱、尊重和重视的一种行为或信息,或者是导致个体相信自己属于一个相互承担责任的社交网络的信息。(2)Sass和Mattson(1999)认为社会支持是指接受者与提供者之间言语和非言语的相互交流,通过减少个体对于情境、自我、他人或亲缘关系的不确定性,达到提高人们对生活经历的自我控制感。(3)Sarason等人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体对想得到或可以得到的外界支持的感知。(4)Myers提出,社会支持由能够提供物质和人际资源的社会关系构成。(5)Cohen认为,社会支持是指为了帮助个体有效地应对压力,社交网络对个体提供的心理支持和物质资源。 我国学者在借鉴国外对社会支持定义后也对社会支持作出了不同的界定,如张文宏、阮丹青认为,社会支持指人们从社会中所得到的、来自他人的各种帮助。施建峰等学者提出,社会支持指的是当某人有需要时,来自于他人的同情和资源的给予。而这种同情和资源给予是能够满足个体的需要的,从而达到缓解个体各类紧张的目的。林南等

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的调查报告

征服学习中的隐性“杀手”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调查报告 一、引言 我国高校一直给人们一种“严进宽出”的印象,但自1999年高校实行扩招以来,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有效改善了“严进”的局面。高校扩招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受教育机会,毕竟,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目前仍是学生们的梦想,在家长眼中,也是子女未来获得更好发展的唯一途径。然而,真正进入大学,大学生却没有有效地利用学校资源,对学习没有兴趣,不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厌学现象已是甚嚣尘上,不仅对学生产生了很不利的影响,严重影响高校的教育质量,也制约着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这个问题已经引起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学业压力、心理压力以及社会支持和应对资源缺乏引起的情绪、行为上的消极变化。它是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因而我们小组设计了《关于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的调查》,旨在了解黄石市两所高校在校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程度、主要表现形式及产生的主要原因,为学校相关部门完善教学及管理,加强学风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二、方法与过程 1、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以黄石市两所高校(即湖北师范学院和黄石了理工学院)在校大学生为调查范围。 2、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其中以问卷调查法为主,结合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综合的分析。 (1)文献法:搜集国内外关于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的相关研究资料,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基础。 (2)问卷调查法:本研究采用的工具为自编的调查问卷。问卷包括以下两

个部分:个人基本信息(性别、年级、家庭居住地)、选择题(分别从大学生厌学的表现和原因)两个大维度调查,共18个题目。 (3)访谈法:问卷调查过程中,我们辅以访谈法,与部分同学进行了深入的访谈,以发现问卷中所体现不出的深层次因素。 3、研究过程: 我们调查队先分为三个小组,分别在湖北师范学院黄石理工学院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发放问卷52份,调查完毕当场回收52份,回收率为100%,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为51份,有效率为98%。其中,被调查女性占76.5%,男性占23.5%。 4 、数据分析。 调查采访数据由小组成员输入SPSS11.5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分析,尽量保证数据分析的客观性和精确性,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三、结果与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分析了解了黄石市两所高校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 (一)学习倦怠情绪明显 调查发现,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或一直感到厌倦、沮丧和疲劳的占47%;很少或没有出现过此类情绪的占53%。 (二)学习不够刻苦,不能充分利用时间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仅有27.5%的学生不会经常旷课、迟到或找借口请假;上课时间认真听讲的仅占56.9%,而其他的43.1%是在学习其它学科知识、发呆睡觉或进行其它一些娱乐活动;能够认真完成平时老师布置的作业的49%,而认为无所谓或应付一下就行的占51%;能在课外时间主动学习的仅占49%,而51%的学生不能再课外时间主动学习。 根据上面数据可知,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出现过对学习感到懈怠的时候,通过本次调查分析,可以推测出以下几个方面是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一)大学生自身缺乏一定的学习动力,目标不明确,并且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完整word版)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高迪 摘要: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如何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历来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健全人格是一个人建功立业必备的品质,是一个人立身之本,是一个人自我价值的助推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人格健全的大学生的参与和努力。加强大学生人格教育,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程。 关键词:大学生人格健全人格 一、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意义 人格是灵魂的骨架,健全的人格能给我们一个正直、清澈的灵魂,带给我们美好的生活体验和幸福的心灵,引导我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它是一个人的内涵、素养和精神气质。大学生人格是大学生的内涵、素养和精神气质。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指其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能够积极地开放自我,正确地认识自己,坦率地接受自己;对待他人具有开阔心胸,能善解人意,宽容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对不同的人际交往对象表现出合适的态度;面对人生能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塑造与自我完善.并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在团队中能够充分发挥团结、合作和自我创造能力。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意义体现在两方面。(1)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是个人发展的需要,大学阶段是人格完善定性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如果在这一阶段不断完善自己人格,将自己心理水平和道德素质提高,与人相处融洽,具有良好的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和创造力,更好地适应社会,那么大学生将以一种愉快的心态享受生活。(2)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一个国家拥有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更好发展、进步,才能在世界竞争中掌握竞争主动权。因此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除了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外,还必须培养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知识经济的挑战。目前大学生由于学习、就业、社会、家庭造成的压力,在人格上出现失衡现象,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容易暴躁,自我意识强烈,自私、自大,信心不足,依赖性强,交往能力差,孤独,自卑。因此,学校要提供条件和时间、空间,努力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坚信种下行为,收获习惯;种下习惯,收获性格;种下性格,收获命运。因此,高校应充分重视大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 二、大学生常见的人格发展不足分析 大学时代既是学习掌握知识的黄金时代,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但在大学生人格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人格发展不足主要有以下七方面: 1、无聊。无聊心理的主要特点是空虚、幻想、被动,感觉不到自我的存在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其核心在于没有确立合适的人生目标。空虚是因为没有目标或目标太低,人一旦失去目标的牵引,生活就没有动力;缺乏对生命意义的深刻认识,就会出现茫茫然混日子的现象,对生命意义的否定发展到极端是对生命的否定;幻想是由于目标定位不准确或者目标太

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

第二章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特点;认识培养健康人格对人生的意义;掌握塑造健全人格的方法途径。 【教学重点】 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大学生的人格特点 1、人格的定义 一提及“人格”,我们可能会想起日常生活中诸如此类的话语“这人人格太差;那位人格高尚”“他出卖了自己的人格”、、、这些包含了人格的多重含义,有道德意义上的,有文学意义上的,也有社会学意义上的,那么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的含义是什么呢? “人格”一词,源于古希腊语“persona”,原意是指戏剧中演员戴的面具,就像我国戏曲中的脸谱,它代表了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综合各心理学家的观点,可以将人格界定为:“它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该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具有独特性、相对稳定性、统合性(多种成分构成有机整体,内在一致性,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功能性(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命运,甚至影响到个人成败) 举例说明。 2、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特点——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是美国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因素的作用,同时更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的作用:认为现代人的一切心理上的变态都是人的本性需要和社会需要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致;人在克服心理与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的心理社会经验;从本质上讲,社会环境决定了与任何特定阶段相联系的危机能否获得积极的解决。由此,埃里克森将人生发展的八个阶段称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所形成的良好的人格品质分别是: ①婴儿前期(0-2岁):任务--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希望的品质。 ②婴儿后期(2-4岁):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意志---。 ③幼儿期(4-7岁):任务--主动感,--内疚感;--目标---。 ④童年期(7-12岁):任务--勤奋感,--自卑感;--能力---。 ⑤青年期(12-18岁):任务――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诚实-。 ⑥成年早期(18-25岁):任务――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⑦成年中期(25-50岁):任务--繁衍感,避免停滞感;--关怀---。

当代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当代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1学习倦怠 对于“倦怠”一词,最早是在学者Bradley的关于青少年犯罪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的。然而当时社会对于倦怠一词没有很强烈的反应,因此也没引起重视,而具体提到学习倦怠概念,它最初来源于职业领域中对职业倦怠的研究。国外众多学者借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罗登伯格(Freudenberger)在“职业倦怠”中的定义提出:学习倦怠是学生对学校课程学业持负面态度的一种现象。通常伴有以下行为表现:对所学课业和学校活动热忱消失,呈现一种消极状态,对同学、朋友态度冷漠和疏远(王亚文,2020)。 还有学者认为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在长时间连续地被动地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生理和心理耗竭 , 以及由于这种现象导致的厌倦学习的行为,它是当代大学生消极学习心理的反映(赵威,2018)。赵晓军(2019)认为学习倦怠是指大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受到个人自我意识等主观因素和个体所处环境的影响,在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讨厌学习、回避学习的不积极地情绪和心理行为表现。目前国内研究者对学习倦怠进行探讨较为有代表性的学者是连榕教授。他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失去兴趣或者缺乏动力,但却又不得不去学习,这时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一种厌烦的负面情绪,从而表现出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学习(王亚文,2020)。 总而言之,我们可以发现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对于学习的一种消极的态度,对于学习显得被动,而且失去动力,同时对学习产生厌烦等消极情绪,表现出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态度。很显然,从总结很多学者对学习倦怠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学习倦怠对学生的的学习和心理都产生消极的影响,有必要得到重视以及改变。 2 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 在大学中,通过一些调查显示,很多大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逃课,迟到早退其实也屡见不鲜。201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专业课逃课率在20.00%左右,基础课程的逃课率达到25.00%,至于政治哲学等公共课的逃课率已经超过50.00%,另外,退学的大学生比例也在不断攀升,可见大学生学习倦怠行为十分严重(汪颖,许勤,杨保海,2018)。韩晔(2020)对500名“00后”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其研究发现“00后”大学生的学习现状是:“00后”大学生上学目标不够清晰、专业学习兴趣和认同不够;部分“00 后”大学生学习缺乏计划性、日常学习习惯较差;部分“00 后”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低、缺乏学习的

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1

一、健全人格的含义 我们认为,大学生健全人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自我悦纳,接纳他人。人格健全的学生能够积极的开放自我,正确地认识自己,坦率地接受自己的囿限并对生活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2、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健全者心胸开阔,善解人意,宽容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对不同的人际交往对象表现出合适的态度,既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在人际关系中具有吸引人,深受大家的喜欢。 3、独立自尊。人格健全者人生态度乐观向上,生活态度积极热情,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能够用理性分析生活事件,头脑中非理性观念较少。人格独立,自信自尊。 4、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人格健全的大学生具有自我发展、 自我塑造与自我完善的能力。能够充分开发自身的创造力,创造性地生活,发现生命的意义并选择有意义的生活。 二、大学生常见的人格缺陷及其调适 (一)悲观 悲观心态是一种不健康心理,对人尤其是朝气蓬勃的青年大学生伤害极大,应引起大学生自身的重视。 如何调适、改变悲观,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呢?德国心理学家皮特·劳斯特提出了改变悲观、培养乐观的10种调适方法:1.越担惊受怕,就越易遭灾祸。 2.即使处境危难,也要寻找积极因素。 3.以幽默的态度来接受现实中的失败。 4.既不要被逆境困扰,也不要幻想出现奇迹,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全力以赴去争取胜利。 5.不管多么严峻的形势向你逼来,你也要努力去发现有利的条件。 6.不要把悲观作为保护失望情绪的缓冲器。 7.你失败了,但你要想到,你曾经多次获得过成功。这才是值得庆幸的。 8.在你的闲暇时间,努力接近乐观的人,观察他们的行为。 9.要知道,悲观不是天生的。 10.如果乐观态度使你成功了,那末你就应该相信这样的结论:乐观是成功之源。 (二)激惹 青年大学生血气方刚,遇事容易激动,有的大学生更容易冲动,引起激情。 为了克服激惹的缺点,心理学家提出以下几种调适的方法:

大学生人格特质和社会适应性

绪论 1引言 大学过程是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自我同一性的确立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之一,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好坏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成人后的工作和生活[1]。就目前国内外对个体社会适应性的相关因素的研究来看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和个体内部因素两大类,其中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交环境等。从一些对环境因素的研究调查中发现,通过个体内部因素决定了环境对于个体社会适应的影响作用。目前研究的重点在于寻找环境与个体适应间的中介变量,包括认知、情绪、人格等在内的个体内部因素正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人格的五因素模型已被人格研究者所接受,并且逐步成为人格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关于个体差异的研究。有的大量研究发现,人格与个体的职务绩效、人际关系等存在密切关系,但关于五因素人格与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关系却很少有深入具体地探讨研究。 1.1 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包含了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但是在人的一生中,这些因素并不是永久不变的,而是可以塑造和改变的,也没有好坏之分。“人格是个体内部那些决定个人对其环境独特顺应方式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结构”,这句话强调出人格的个别特点,并提出人格以特质的形式迎接外部世界,用特质来组织经验,最终构成一个人完整的系统,从而引发人的思想和行为。人格特质是人最深层、最本质的特点,所以对其要以科学的态度认识。 1.1.1 人格特质的稳定性与可塑性 人格特质类型是由神经过程的特点决定的,而神经过程的特点主要是先天形成的。所以,人格类型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遗传素质相同或相近的人的人格类型也会比较接近。人格类型是具有稳定性的,但不是说完全不发生变化的。童年期的早期人生经历丰富曲折或者生活条件恶劣,亦或是在成年时期遭遇重大的生活事件,都会导致人格产生巨大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是突然的,而是缓慢的,逐渐的,最终有可能会恢复的。所以,有人说表面的变化有时候可能只是一种被掩盖的现象,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1.2 人格特质类型 人格特质会使人的行为带有某种动力的特征,但动力特征并无所谓好坏之分。每一种特质类型都有两面性。例如,抑郁质的人敏感多疑,但是却非常敏锐;多血质的人活泼敏捷,但是却不够细心耐心;粘液质的人做事条理分明,但是却总是缺乏激情;胆汁质的人脾气暴躁,但精力旺盛、热情豪爽。特质一旦形成后就很难改变,所以重要的是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要学会发扬自己特质中的积极方面,努力克服消极方面。 1.1.3 特质类型的作用 特质类型并不能决定一个人能力和成就的高低,这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大量的事例证明。例如,俄国著名文学家中,普希金是胆汁质的,赫尔岑是多血质的,克雷洛夫是黏液质的,果戈里是抑郁质的[2]。 可见,特质类型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也不能作为划分一个人智力发展水平的标准。但是,应该根据不同行业领域工作的需要,考虑适应性的问题。针对不同特质的类型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多血质的人就不宜从事单调乏味的,需要持久考察耐心的工作,但是粘液质的人就比较适合这种工作,对他们来说这种稳定,不需要太多变化的工作很适合他们的要求,比较得心应手。但是对于需要经常变动工作环境,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要求反应迅速的工作,多血质的人就比较合适。如果不考虑特质类型对工作适宜性,将会加重心理负担,进而也会影响到工作效率。 1.1.4 特质类型影响人的性格形成和对环境的适应性 性格是在后天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包含着许多特征。不同特质类型的人在性格形成时候的

大学生社会支持_应对方式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大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张建人,黄懿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湖南长沙410081)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相互关系。方法:对214名大学生进行Campbell幸福感指数量表、情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测试。结果: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的正相关;积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也呈显著的正相关,而消极应对方式仅与负性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积极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呈显著的正相关,而消极应对方式仅与主观支持呈显著的负相关;男女生在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上差异显著,在应对方式上差异不显著;不同年级在社会支持上差异显著,而在主观幸福感以及应对方式上差异不显著。结论: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良好的社会支持和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611(2007)06-0629-03 TheCorrelationBetweenSocialSupport,CopingStyleandSubjective Well-beingofCollegeStudents ZHANGJian-ren,HUANGYi EducationalScienceCollegeofHunanNormalUniversity,Changsha41008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collegestudents’relationsamongsocialsupport,copingstyleandsubjectivewell- being(SWB),andtoprovidebasisformentalhealtheducation.Methods:TwohundredandfourteencollegestudentswereevaluatedwithIndexofWell-being,AffectScales,SimplifiedCopingStyleQuestionnaire(SCSQ)andSocialSupportRatingScale(SSRS).Results:SocialsupportcorrelatedwithSWBsignificantlyandpositively.Positivecopingstylewaspositive-lycorrelatedwithSWB,butnegativecopingstylewaspositivelycorrelatedwithnegativeaffect.Positivecopingstylewaspositivelycorrelativewithsocialsupport,andnegativecopingstylewasnegativelycorrelativewithsubjectivesupport.Itwasfoundthat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betweendifferentgendersinSWBandsocialsupport.Butnodifferencesofcopingstylewerefoundbetweenmaleandfemalestudents.TherewerenosignificantdifferencesamongthreegradesinSWBandcopingstyle,butstudentsofthreegradeshadsignificantdifferencesinsocialsupport.Conclusion:SWBhadsignificantcorrelationswithsocialsupportandcopingstyle.Therefore,goodsocialsupportandpositivecopingstylehelpstoincreasetheSWBofcollegestudents. 【Keywords】Subjectivewell-being;Copingstyle;Socialsupport 通讯作者:张建人 幸福感是一个多学科的研究课题,在各个相关领域如哲学、伦理学、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形成了众多不同的理论和观点。现代有关幸福的心理学研究,得益于生活质量(quality oflife)研究的迅猛发展以及关注人类优势与优点的 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之崛起。过去心理学 界强调对人的消极状态与病态心理的研究,而对幸福感等积极心理状态的研究则仅占极少部分[1]。近年来这方面的文献已有几千篇,其中有相当多的部分是集中在生活事件和人格因素对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这一领域[2-4]。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简称SWB)是对生活满意度和个体情绪状态的一种综合评价,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5]。一 般认为主要有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Diener认为,主观幸福感具有三个明显的基本特点:主观性、整体性、相对稳定性。 应对方式(copingstyle)是个体对环境或内在需求及其冲击所做出的恒定的认知和行为努力[2]。应对方式包括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研究表明,积极主动的应对方式有利于缓和生活事件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而回避应对方式则有加重紧张对身体不良影响的趋势。有研究发现:大学生应对方式中的积极应对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消极应对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6]。也有其它研究结果显示,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7]。 社会支持是个体接受其他个体、团体物质上、情感上、信息上的帮助、指导和建议[8]。社会支持能对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第15卷第6期?629 ?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解析与对策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解析与对策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院B15060126 李向阳 摘要学习倦怠是大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影响着他们的心理与健康,笔者 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本校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造成学生学习倦怠的主要原因有学习压力大、自我约束力低、教育教学不当、学校班级等级划分严重、社会环境不支持等。学习倦怠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更会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所以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倦怠解析与对策 一、现象的解释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或缺乏主动力时感到的疲劳和沮丧,从而产生一种恐惧对待学习的心理状态,表现为:没有远大理想、缺乏学习动力、学习压力大、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甚至产生学习恐惧症。学习心态的不当将造成学习成绩的下滑,产生各种厌学情绪,影响与他人的交往,并可能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 二、研究调查现象 据一项对南京六所高校1036名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类型、不同学习成绩、不同学校的大学生在学习倦怠情绪、学习倦怠行为和低成就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学生学习倦怠程度最低,而大二、大三、大四学习倦怠情绪和倦怠行为都较严重;男生的倦怠程度高于女生,男生的情绪更为低落;理工科大学生倦怠程度最高,而文科、艺术类、体育类相对较轻;学生学习成绩越差,学习倦怠现象越严重;师范类大学生由于自己未来角色的缘故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教师,无意识中比非师范类大学生更能尊重老师的劳动,倦怠程度因而偏低 三、产生学习倦怠的原因 1.1学生学习目的的偏差 大学入学后由于新的学习环境节奏快、知识难度提高,教学时间少、进度快、质量要求高,导致很多知识学生理解不透,领会不清,从而感到课程难、负担重,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当前我国大学教育的成功都是以学生就业的情况来衡量,不少学生选择专升本、考研,是为了暂时躲避就业压力,为了将来能更好就业,而不是因为对学习的热爱。各种频繁的考级,考试使学生更加迷茫,不知以何种的态度来面对未来,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转而去沉迷于各种网游,娱乐之中。 1.2.大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差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教育体系还是保持应试教育,采用灌输方式,没有创新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倦怠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过级、考证、无休止的上课、考试、补考等现象极大地抑制了学生对学习的自主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 高丽英 (宁夏大学教育学院,银川,750021)、 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而幸福感是衡量生活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的兴起, 人们对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越来越重视。本文通过对其研究的学术背景、目的及意义、当前研究状况总结,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 1 引言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而幸福感是衡量生活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的兴起, 人们对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越来越重视。心理学家认为,具有良好社会支持的人会有比较高的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较低的消极情感。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其心理压力和障碍就越多,对生活的满意度随之改变,主观幸福感相应的也就降低。了解大学生群体的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可使大学生获得更高的总体主观幸福感,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和更高的积极情感,更少的消极情感,更好的面对未来的生活。同时, 这对于学校和家庭

培养大学生学会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增强其主观幸福感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 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的相关内容 2.1 主观幸福感定义 主观幸福感,即subjective well- being, 简称SWB, 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Diener, 1984; Vitters, 2002) ,是量化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指标之一。它主要包括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方面)、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主观幸福感的情感方面)三部分[1]。 2.2 社会支持定义 社会支持是指以个体为核心,由个体和他人通过支持性行为所构成的人际交往系统[2]。社会支持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联系,这种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或人们能感知到的他们能与他人交流、被关心、被接纳,并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由于社会支持的操作定义比较多,各有侧重。大体上有几个分类,一是总的社会支持,二是按属性划分为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三是根据支持的来源分为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等,四是按内容分为认知支持、情感支持和行为支持。 2.3 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关系研究的来源 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是目前诸多心理学工作者都比较感兴趣的问题,目前对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探讨来自两种因素的影

连榕大学生学习倦怠与专业承诺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这是一份关于大学生学习方面的调查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当代大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您的回答将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宝贵的依据,也将对大学生的学习提供重要帮助!请花费一点宝贵时间,仔细阅读题目后按您的实际情况作答!问卷不需记名,答案也无对错,仅做研究使用,对您的回答我们也绝对保密!因而,您不需有任何顾虑,请放心作答!谢谢您的合作! 1.您的学校 2..您的性别()①男②女 3.您的年级()①大学一年级②大学二年级③大学三年级④大学四年级 4.您所学习的专业属于()①文科②理工科③术科(音乐、美术、体育等)④医科 5.您的家庭所在地()①农村②镇(非农业人口)、县城(或县级市)④县级以上城市 请根据以下每句话与您符合的程度,在相应的“□”内划“√”,每题只选择一个答案,请不要多选或漏选。 第一部分: 完全比较不比较完全 不符合不符合确定符合符合1.我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计划,并能付诸实践………………………□□□□□2.我觉得所学的知识毫无用处…………………………………………□□□□□ 3.专业知识的掌握对我来说很容易……………………………………□□□□□4.清早起来,想到要面对一天的学习,便感到很疲倦………………□□□□□ 5.我很难对学习保持长久的热情………………………………………□□□□□ 6.学习时,我能够冷静地处理自己情绪上的问题……………………□□□□□7.一整天学习下来,我感到筋疲力尽…………………………………□□□□□ 8.到目前为止,大学学习使我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 9.我对学习我感到厌倦…………………………………………………□□□□□10.我课后很少学习………………………………………………………□□□□□11.我能胜任大学的课程…………………………………………………□□□□□ 12.我学习时经常打瞌睡…………………………………………………□□□□□13.对我的专业很感兴趣…………………………………………………□□□□□14.在学习上我觉得我耐性还不够………………………………………□□□□□15.对我来说,拿到学士学位很容易……………………………………□□□□□16.只有考试时我才会读书………………………………………………□□□□□ 17.我想学习但感到学习很枯燥…………………………………………□□□□□18.学习时我精力充沛……………………………………………………□□□□□19.我很少计划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20.考试总是让我厌烦……………………………………………………□□□□□ 第二部分 1.我对所学专业充满热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