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极氧化膜性能测试及国家标准

阳极氧化膜性能测试及国家标准
阳极氧化膜性能测试及国家标准

阳极氧化膜性能测试方法

1. 光泽

1.1 目视法

目视检测法:包含对颜色、色差、表面光泽和表面表面缺陷的检测。其观察距离一般是0.5m;(GB/T14952.3-1994)

1.2 光泽仪

由于光泽目视时无法量化,所以采用了相应的仪器:光泽仪(目前的产品由于形状所限制,无法采用);(GB/T5237.4-2000)2. 色泽

2.1 目视法

在自然散射光或标准光源D65用目视法检测,视力达到1.0,与产品垂直或呈45°角;(GB/T14952.3-1994)

2.2 色差仪

目视法受到产品、环境和人的因素影响,判断的偏差较大,所以一般采用色差仪,色差仪一般采用D65标准照明体,测量400~700nm的可见光波;(ISO7724.1~3-1984、ISO/TR8125-1984和GB/T11186.1~3-1989)

3. 膜厚度(现有一个膜厚计)

3.1 显微镜测量横断面厚度

采用的方法是将产品截断,用金相显微镜测试,影响的因素有表面粗糙度、横断面的斜度、覆盖层变形和机加工缺陷;

(GB/T6462-1986和ISO1463-1983)

3.2 分光束显微镜测量法

仅限于银色阳极氧化膜的测量;(ISO2128-1976、GB/T8014.3-200X)

3.3 质量损失法

适用于膜厚大于10μm(GB/T8014.2-200X、ISO2016-1982)

3.4 涡流法(现有的膜厚计即为此种)

采用涡流法有快速、方便、非破坏性,因此应用很广,原理是采用涡电流,并要求金属非磁性且表面不导电,当侧头与试样接触时,测头产生高频电流磁场,在基体金属中会感应出涡电流,此涡电流产生的附加电磁场会改变测头参数,而测头参数的改变取决于与氧化膜相关的测头到基体的距离,然后经芯片分析得到数值。

(GB/T4957-1994和ISO2360-1982)4. 阳极氧化膜封孔质量

4.1 指印试验

用橡胶“手指”模拟人的手指进行试验,“手指”放在试样的待测表面上5min,然后移去并用丙酮擦干净检查,有指印为不合格;(BS1615-1945)

4.2 染色斑点试验

适用于检验在大气曝晒与腐蚀的环境下使用的氧化膜,特别适用于对耐污染性有要求得氧化膜:将产品在25mL/L的硫酸和10g/L的氟化钾溶液中浸泡1min,擦干,再在23℃、PH=5±0.5的染色溶液中浸泡1min。0-2级合格,5级最差。

具体操作详见(ISO2143-1981)

4.3酸化亚硫酸钠试验

先将产品放在18~22℃的1:1硝酸中浸泡10min,擦干,称重,再在90~92℃酸化亚硫酸钠溶液(10g/L,PH=2.5)中浸泡20min,擦干,称重,计算质量损失来衡量封孔质量;(ISO2932-1981、GB/T14592.2-1994)

4.4 乙酸-乙酸钠试验

先将产品放在18~22℃的1:1硝酸中浸泡10min,擦干,称重,再在沸腾的乙酸-乙酸钠溶液中(乙酸的浓度为0.5g/L,乙酸浓度为100mL/L,)浸泡15min,擦干,称重,计算质量损失来衡量封孔质量;(ISO2932-1981、GB/T14592.2-1994);

4.5磷-铬试验

适用于暴露在大气中以装饰和保护为目的、偏重抗污染的氧化膜,方法是擦干产品,称重,在38±1℃,20g/L的三氧化铬和35mL/L的磷酸混合溶液中浸泡15min,干燥,称重,失重为30mg/dm3为合格,(ISO3210-1983,GB/T8753.1~.2-200X,EN12373.7-1999);

4.6导纳试验

将产品擦干,导纳仪的一个电极接到产品上,再用橡皮圈做成的电解池粘到产品的测试部位,在电解池中注入35g/L的

氯化钠溶液,并将另一个电极插入电解池,读取数据,国际上以低于400μS/t(t为膜厚)(ISO2931-1981,GB/T8753.3-220X)5. 耐腐蚀性

5.1铜加速乙酸盐雾腐蚀试验(CASS)

在专用的盐雾箱进行,在50±2℃,PH=3.0-3.1条件下,用压缩空气将氯化钠50±5g/L、乙酸、氯化铜0.26±0.02g/L溶液雾化,然后沉降在产品的表面;(GB/T5237.2~.5-2000、GB/T10125-1997、ISO9227-1990)

5.2含SO2潮湿大气腐蚀试验

先将产品在外观面用刀划深至基体的交叉线,再放入含有2L SO2、2L CO2的300±10L的气密箱中,温度控制在40±3℃。

(GB/T9789-1988、ISO3231-1997)

5.3马丘腐蚀试验

主要检测铝合金型材涂层产品的耐丝状腐蚀性能,为加速腐蚀,马丘试验的溶液成分为氯化钠50g/L、冰醋酸10g/L、30%的过氧化氢5mL/L、PH为3.0~3.3,温度为37±1℃,试验时间48h,试验前先画深至基体的交叉线,实验后要求0.5mm 以外不能有腐蚀现象。(Qualicoat-2000)

5.4 滴碱腐蚀试验

在35±1℃下,将10mg、100g/L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在产品表面,目视观察滴处产生气泡,计算时间,(JIS H 8601-1992)6. 耐化学稳定性

6.1耐酸试验

A、盐酸试验

10滴10%(体积)的盐酸滴在产品表面,用表面皿盖住,在18~27℃的温度下放置15min,然后洗干净,无气泡和其他明显变化为合格(美国建筑生产商协会AAMA2603~2605)

B、硝酸试验

,产品放在有半瓶70%的硝酸的宽口瓶的瓶口,测试面朝下,30min后冲洗干净,放置1h后,有无变化。

6.2耐碱试验

(JIS H 8601-1992)

6.3耐灰浆试验

(美国建筑生产商协会AAMA2603~2605)

6.4耐洗涤剂试验

(美国建筑生产商协会AAMA2603~2605)

7. 耐候性(产品的使用寿命)

7.1自然暴晒耐候试验

选择合适的环境,将产品露天放置,测试面的底边离地面0.8m高,以月或年为检查周期,投试一年后,三个月为周期,检查变化情况。(ISO2810)

7.2人工加速耐候试验

我国主要采用荧光紫外灯人工加速耐候试验和氙弧灯人工加速耐候试验,日本、美国AAMA2603、韩国只是采用了碳弧灯人工加速耐候试验,英国Qualicoat只采用氙弧灯人工加速耐候试验,三个试验相似之处在于都是模拟自然气候,但是不同的环境材料的选择将导致试验的结果相处很大。荧光紫外灯人工加速是一套冷凝系统模拟雨露现象,荧光紫外灯模拟太阳紫外光照射和自动温度控制系统;氙弧灯人工加速采用氙弧灯辐射耐候仪模拟自然气候或在玻璃遮盖下的试验;碳弧灯人工加速采用了模拟和强化自然气候的设备,由开放式碳弧灯光源、滤光、控温、控湿和喷水系统。

8. 硬度

8.1压痕硬度试验

采用巴克霍尔兹压痕仪检测,适用于膜厚要求较高的产品,温度23±2℃,相对湿度在50±5%;(GB/T9275-1988)

8.2铅笔硬度试验

(GB/T6739-1996)

8.3显微硬度试验

采用显微硬度计测定,以规定的试验力,有一定形状的金刚石以适当的速度垂直压入待测层,保持规定的时间卸除试验力,然后测量压痕对角线的长度,由公式计算维氏和努氏硬度;(GB9790-1988、ISO4516-1980E)

9. 耐磨性

9.1喷磨试验(GB/T12967.1-1991、ISO8252-1987)

9.2轮式磨损试验(GB/T12967.2-1991、ISO8251-1987)

9.3落砂试验

10. 阳极氧化膜绝缘性

(GB/T8754-200X、ISO2376-1976)

11. 抗变形破裂性

(GB/T12967.5-1991)

12. 氧化膜的连续性

(GB/T8752-200X、ISO2085-1976)

13. 附着力

13.1附着力划格试验(GB/T5237-2000、GB/T9286-1998、ISO2409-1992)

13.2附着力仪器试验(GB/T1720-1979)

阳极氧化国家标准

GB80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80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

阳极氧化膜的总规范

UDO 669.715:620.197.2

GB8013-87

ISO7599-1983

Arodizing of aluminium and aluminium

alloys_Genneral specifications for anodic

oxidation ciatings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铝及铝合金的阳极氧化膜。

本标准定义了铝及铝合金的阳极氧化膜的特性参数,提出了这些特性参数的检验方法,规定了氧化膜的最低性能,及适用于阳极氧化所用的原铝级别。此外还阐明了预处理对加工制品外观及表面状态所带来的影响。

本标准不适用的范围有:

a.屏蔽型无孔氧化膜;

b.用于有机涂覆底层或金属度覆底层的氧化膜;

c.工程上应用的硬制阳极氧化膜。

1 定义

1.1铝

铝及铝基合金。

1.2阳极氧化铝

铝的阳极氧化膜是在阳极氧化过程中生成的,这层氧化膜具有防护、装饰和其它实用性能。

1.3无色阳极氧化膜

基本无色透明的阳极氧化膜。

1.4着色阳极氧化膜

铝的阳极氧化膜,靠吸附染料而着色。

1.5自发色阳极氧化膜

这种阳极氧化膜是某种特定铝材在某种合适的电解液(通常以有机酸为基)中在电解作用下,由合金本身自发地生成一种带色的阳极氧化膜。

1.6电解着色

阳极氧化膜的着色,通过氧化膜的空隙被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电沉积而着色。

1.7光亮阳极化

其主要特性是使铝的表面具有高的镜面反射率。

1.8防护性阳极化

阳极氧化后的特性为耐磨、耐蚀,至于外观是次要的或无关紧要的。

1.9装饰性阳极化

阳极氧化主要使外表均匀、美观。

1.10建筑业阳极化

建筑业阳极氧化要求的特点是外观和寿命至关重要,因为它的工作条件具有永久曝置性和静止性的特点。

1.11 封闭

铝在阳极氧化之后进行水合封孔处理,以减少氧化膜中的空隙及吸附能力。

1.12 有效表面

物件表面附有涂层及氧化膜的部分,这部分氧化膜的性能和外观都很重要。

1.13 测量面积

在有效表面上可供一次测试的面积。

“测试面积”的定义可作如下规定:

a.用重量法时,“测量面积”是指去掉氧化膜的这部分面积;

b.用于阳极溶解法时,该面积部分是指蜂窝状绝缘环所包围的面积;

c.用于显微法时,该面积是指可供一次性测试的部分;

d.用于无损检验法时,该面积是探针区或感应读数区。

1.14 参比面积

在参比面积内作一系列一次性试验。

1.15 局部厚度

所测厚度的平均值,这是指参比面积内测量的一系列厚度的平均值。

1.16 最小局部厚度

指局部厚度的最小值,它是在某一氧化件的有效表面上测得的。

1.17 最大局部厚度

指局部厚度的最大值,它是在某一物件的有效表面上测得的。

1.18 平均厚度

指用重量法所得的数据,或者指在有效表面上测得的一系列厚度的平均值。

2 铝阳极氧化分类须知

多数铝及铝合金都可以进行阳极氧化(参见2.4),阳极氧化后的许多特性数据有很大差别,这些特性数据如氧化膜外观、颜色、最大厚度、反射率、耐磨性、耐蚀性及击穿电压等等。铝的阳极氧化膜在许多工程应用上表现出了很好的防护性能,对于那些要求特殊外观的氧化膜(例如要求外观均匀、表面光亮的阳极氧化膜)便应选择一些特级铝材。生产这种特级铝材最主要的是要控制铝材的化学成分、冶金工艺和加工工艺之间的关系,以便提供一种高标准光亮的制造工艺和配合相应的阳极氧化工艺。铝的级别是很难划分的,因为为了不断满足特殊工业和用户之间的要求,在制的应用范围方面有了很大的扩展。另外,在各种铝材的品味等级方面也难有一个清晰的分界线。

下面提到的一些标准方法,仅适用于一般性的检验,而这些标准方法是根据铝的最终用途确定的。作为阳极氧化的生产单位,必须明确产品的最终用途,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铝材的生产厂家与用户之间要有良好的合作和明确的合同书。

2.1建筑材料的质量

这种材料半成品经阳极氧化之后,应在距离不小于3m处进行外观观察,其表面基本上要达到均匀一致。

同一材料,由于批次和形状不同,阳极氧化后的外观和颜色会稍有不同。有些缺陷,如亮斑、条痕及其他宏观缺陷,有时需要通过严格检查或通过不同角度观察才能发现。上述所讲的这些缺陷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影响氧化膜质量。有关这类缺陷的验收标准可由用户规定(参见第45章)。

有些特殊合金已经发展到自然发色阳极氧化的方法,并且必须要拟订一些特殊的表面处理工艺。

2.2 装饰质量

对于装饰品的质量检验,当从0.5m距离去观察时应该由特别均匀的外观。根据材料和阳极氧化处理的特点,装饰性处理可以按毛面处理,亮度处理和半散射状的处理,但不应有其他缺陷。

2.3 光亮阳极化的质量

光亮阳极化的材质宜选用纯铝锭(99.7%)和高纯锭(99.99%)。尤其重要的是要控制金属的制造工艺。另外只有采用特殊的加工工艺,化学处理和电化学处理才能保证在阳极化后有着高镜面的表面质量。

2.4 一般工程的质量

绝大部分铝材是属于这类阳极化处理,这种阳极化处理要求氧化膜连续和有较好的防护性能,对它的外观无须十分注意。

高铜、高硅和高锌的铝合金在阳极氧化的质量方面是一个问题,因为有些协议需要征求供需双方意见,当铜含量超过3%时,所得氧化膜得防护性能是较差得的。

3 表面状态

3.1 阳极氧化前的表面预处理,对表面的最终外观及其状态有着较大的影响。不同的表面处理可以得到各式各样

的图案花纹。

机械抛光使表面平滑而光亮。

化学抛光或电化学抛光可以使特殊铝材获得很光亮的表面。

在一般情况下,抛光材料和未经抛光的材料经过化学浸蚀工艺处理之后,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表面。

另外,机械加工方法,可以获得不同的表面状态,例如采用机械磨刷,皮带磨光和旋论磨光等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有方向性的粗糙表面,而与浸蚀处理而得的无方向性粗糙面大不相同。机械加工比化学预处理的优点是具有交好的重现性。金属组织和化学成分对它的影响较小,另外机械抛光可以把不很深的表面缺陷去掉。

3.2

表面处理状态应由阳极氧化生产厂家和用户双方协定。必要时可以确定一个标准样片。它是指导生产的有力保证。但也应该承认这种标样有时并非完全可靠,因为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材料所选用的参数也稍有不同。

4 氧化膜的特性数据

下面列出了阳极氧化膜的各种参数,这些参数都有待于订货时加以规定和协商,并取得一致意见。

有些参数仅仅是对某种特殊产品才有重要意义,因此阳极氧化厂家必须要明确材料的最终用途和使用时的特殊性能。

有些性能(如镜面反射率)只有特种合金才能实现,有些性能彼此之间还是矛盾的。

5 试验

5.1取样方法

取样方法必须由阳极氧化生产厂家与用户双方尚定。取样形状按检验标准的规定执行。

5.2试样

一般情况下,试样只能是产品的一部分。为了便于仲裁试验和验收试验,如果双方同意,可确定一个标样,至于标样的制备条件应和生产上的条件相同。

5.3验收试验

验收试验由阳极氧化生产厂家和用户尚定。

5.4仲裁试验

当有争议时,应按本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仲裁试验。

5.5生产检验

控制产品生产检验可由阳极氧化生产厂家自行决定。

6厚度

6.1总则

阳极氧化膜的厚度用微米(μm)表示。氧化膜厚度是一个最重要的参数,因此必须加以规定。

6.2分级

阳极氧化膜厚度的分级,可按氧化膜的最小平均厚度进行分级。厚度分级的标志为:在字母AA后加厚度级别的数字。典型的分级法见下表。

为了表征阳极氧化膜的特殊性质,可以用较高的氧化膜厚度表示。如有需要,可以采用平均氧化膜厚度表示,但在任何时候都不允许氧化膜的最小局部膜厚低于最小平均膜厚的80%。有关氧化膜厚度级别的选择应该参照国家标

准自行决定。

级别最小平均膜厚,μm最小局部膜厚,μm

AA554

AA10108

AA151512

AA202016

AA252520

从实际角度出发,耐蚀性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因此阳极氧化生产厂家与用户应该对氧化膜的最小局部厚度加以规定,对平均膜厚可不作任何规定。

6.3氧化膜厚度和单位面积质量(表面密度)的测量

氧化膜的测量方法有以下几种(可采用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方法):

a.横截面显微法;

b.涡流法;

c.分光束显微法;

d.重量法。

当碰到争议时,如果氧化膜厚度等于或大于5μm时,应以显微测厚法a.作为仲裁方法。如氧化膜厚度小于5μm时,一般不采用显微法,而采用重量法d.,并计算出单位面积的最小质量,应用上述方法时,应该征求生产厂家与用户的同意。

测量膜厚必须在有代表性的部位进行,距阳极接触点5mm内以及边角外都不宜选作测膜厚的部位。

7 封闭质量

7.1总则

氧化膜的封闭质量极为重要,无须加以说明,氧化膜都须加以封闭,只有对那些特殊声明的氧化膜才不予封闭。

7.2封闭质量的评价

7.2.1 仲裁试验

当有争议时,应以磷铬酸浸渍重量损失法作为封闭质量的仲裁试验方法。如每平方分米氧化膜的重量损失不超过30mg的话,封闭质量是合格的。

7.2.2交替式的耐酸试验

在试验中,如每平方分米氧化膜的重量损失不大于20mg,则这种封闭工艺是理想的。

7.2.3导钠试验和阻抗试验

氧化膜未经染料着色,只经蒸汽和水封闭如果其导钠值小于20μs(以20μm氧化膜厚作为标准)。则可以认为这种封闭质量是合格的。但对于所有的暗色氧化膜,导钠值要达到20μs是不可能的。另外,如精确测量的阻抗值大于50kΩ,同样也可以认为这种封闭方法是合格的。

对于有些种类的着色氧化膜,其数据可由阳极氧化生产厂家和用户尚定。

热水封闭槽液中加入某些添加剂后,必然要影响封闭氧化膜的导钠值和阻抗值,这时应采用仲裁法(7.2.1)鉴别

封闭质量。

7.3封闭氧化膜吸附损失率的检验

如在颜色标尺上,染料吸附的额定值为1或2时,则此封闭工艺是合理的。在热水封闭槽液中添加适量添加剂之后必然影响染料的吸附能力,此时应用仲裁方法(7.2.1)鉴别封闭质量

8 外观和颜色

8.1 阳极氧化零件,从双方同意的某一距离去观察,在有效表面上应没有肉眼可观察到的缺陷。如果用户认为外观颜色至为重要,那么这些缺陷部位和尺寸大小应由阳极氧化生产厂家和用户之间提出的一个标样。

8.2 有关颜色、表面缺陷和公差都应由阳极氧化生产厂家与用户协商,有必要的话,最好建立一个双方都认可的标样。

8.3

除了另有规定之外,颜色的观察都须放站散射的日光下进行观察。光线照射的方向作如下规定,在赤道北部,光线从北方照射,在赤道南部,光线从南方照射。

如果着色氧化膜在人造光下使用,则应在人造光下进行比较。

协议标样应贮藏在暗而干燥的地方。

8.4 为了控制生产过程,对颜色的记录和分级,一般采用颜色的测量仪器。

9 耐蚀性

如果用户需要对阳极氧化膜作耐蚀试验,可采用ASS法和CASS法。试验方法的选择和试验的周期,应由阳极氧化生产厂家和用户商定。

10 耐磨性

如用户需要阳极氧化膜的耐磨性试验,仪器选用和试验方法应由阳极氧化生产厂家和用户商定。

11 耐变形破裂性

如用户需要对阳极氧化膜作耐变形破裂性试验,应按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实施方案可由阳极氧化生产厂家和用户商定。

12 耐晒度及耐紫外线辐射性

12.1为了评定外观颜色的牢固度,应当采用与真实条件相同的户外曝晒试验。快速试验法只适用与着色阳极氧化膜的生产试验,但是这种快速试验法事先已经对这种着色介质在户外作了对照性的曝晒试验。

阳极氧化铝材的着色牢固度取决于着色的方法和使用的着色介质,在一些特殊的应用条件下,一定的着色范围比较理想,因此最好征求阳极氧化生产厂家的意见。

12.2 耐晒度

耐晒度方法是一种着色氧化膜耐晒度的快速试验法。当采用本试验方法时,对着色阳极氧化铝材的试验作如下规定:

a. 室内使用:至少为6;

b. 室外使用:至少为10。

12.3 耐紫外线辐射性

紫外线辐射方法是一种着色氧化膜耐紫外线辐射的试验方法。和其他耐晒度试验相比,该方法是一种较严格的试

验方法。它在很短的曝晒时间内就会使着色阳极氧化膜发生颜色变化。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建筑业方面的着色阳极氧化膜的耐晒度试验,因此适用于作生产检验。

13 光的反射性能

13.1总则

可以对下列特性数据进行测试:

a.全反射率(全反射能力)

b.高光泽度表面的镜面反射率

…………………………45°

…………………………30°

…………………………20°

c.中等或低光泽度表面的镜面反射率

c.…………………………60°

…………………………35°

…………………………45°

d.散射反射率

这些参数可用各种光学仪器测量,各种光学仪器的差别取决于结构、价格及表面放置的方式。不同的仪器具有不同的照明系统,不同的入射角度,不同的反射角度及不同的聚光系统。因此,所测得的这些数据与选用的仪器有关。

有些数据的测定必须准备一个特别光滑的表面,并且测试工作只能在特制的试样上进行。用户应将预测量之特性数据通知阳极氧化生产厂家,双方还应规定测试使用的仪器及试验方法。想要获得高光泽度表面的产品,必须采用高纯度铝锭。

13.2全反射率

全反射率的测量方法有:

a. PRS探头测试法

b. 积分球法,

13.3镜面反射率(高光泽度)

光亮阳极氧化表面的镜面反射率是一个主要的特性参数。它是在平面上测定的,测定方法有:

a. 45°测量镜面反射率。本方法所用的仪器价格便宜,分辨率高,但只能测量一个参数;

b. 30°测量镜面反射率。试验中采用的简易测角仪,价格昂贵,仪器先进,能测量一系列的精确数据。

c. 20°测量镜面反射率。

13.4镜面光泽度(中、低级光泽度)

所测量的镜面光泽度是在半散射的表面上测得的,测量方法有:

a. 60°测量镜面光泽度

b. 35°测量镜面光泽度

c. 45°测量镜面光泽度

60°方法的关键在于选用一种合适的通用仪器、测量范围在30-70之间。度数的选用是根据表面的高、低光泽度决定的,表面光泽度低于30,一般选用45°,高于70时宜选用13.3中所规定的方法。

13.5散射反射率

根据定义,全反射率为散射反射率和镜面反射率之和。因此,散射反射率不是一个独立的特性数据。它可以采用积分球法测量,或者用13.4中规定的方法所测得的镜面反射率进行计算。

14 击穿电压

当需要时,可用氧化膜绝缘性测试方法测量阳极氧化膜的击穿电压。击穿电压规定值由阳极氧化生产厂家和用户商定。

15 氧化膜的连续性

当需要时,可用硫酸铜试验法测试阳极氧化膜的连续性。氧化膜连续性的测试方法,只在对氧化膜厚度小于5μm 时才适用。

氧化膜连续性的程度由阳极氧化生产厂家和用户协商而定。

16 氧化膜单位面积上的质量(表面密度)

当需要时,可用重量法(参见本标准6.3)测定氧化膜单位面积上的质量。

如果已用其他方法精确测量出氧化膜厚度,则可计算出氧化膜的表面密度。

在已知表面密度的前提下,用该法还可确定膜厚。一般常用的阳极氧化膜实在20℃硫酸溶液中阳极氧化而得到的。封闭后的氧化膜密度约为2.6g/cm3,未经封闭的氧化膜的密度约为2.4g/cm3。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东北轻合金加工厂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亢之、王子毅。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87-.4-22批准1988-05-01实施。

阳极氧化膜性能测试及国家标准

阳极氧化膜性能测试方法 1. 光泽 1.1 目视法 目视检测法:包含对颜色、色差、表面光泽和表面表面缺陷的检测。其观察距离一般是0.5m;(GB/T14952.3-1994) 1.2 光泽仪 由于光泽目视时无法量化,所以采用了相应的仪器:光泽仪(目前的产品由于形状所限制,无法采用);(GB/T5237.4-2000)2. 色泽 2.1 目视法 在自然散射光或标准光源D65用目视法检测,视力达到1.0,与产品垂直或呈45°角;(GB/T14952.3-1994) 2.2 色差仪 目视法受到产品、环境和人的因素影响,判断的偏差较大,所以一般采用色差仪,色差仪一般采用D65标准照明体,测量400~700nm的可见光波;(ISO7724.1~3-1984、ISO/TR8125-1984和GB/T11186.1~3-1989) 3. 膜厚度(现有一个膜厚计) 3.1 显微镜测量横断面厚度 采用的方法是将产品截断,用金相显微镜测试,影响的因素有表面粗糙度、横断面的斜度、覆盖层变形和机加工缺陷; (GB/T6462-1986和ISO1463-1983) 3.2 分光束显微镜测量法 仅限于银色阳极氧化膜的测量;(ISO2128-1976、GB/T8014.3-200X) 3.3 质量损失法 适用于膜厚大于10μm(GB/T8014.2-200X、ISO2016-1982) 3.4 涡流法(现有的膜厚计即为此种) 采用涡流法有快速、方便、非破坏性,因此应用很广,原理是采用涡电流,并要求金属非磁性且表面不导电,当侧头与试样接触时,测头产生高频电流磁场,在基体金属中会感应出涡电流,此涡电流产生的附加电磁场会改变测头参数,而 (GB/T4957-1994和ISO2360-1982)测头参数的改变取决于与氧化膜相关的测头到基体的距离,然后经芯片分析得到数值。 4. 阳极氧化膜封孔质量 4.1 指印试验 用橡胶“手指”模拟人的手指进行试验,“手指”放在试样的待测表面上5min,然后移去并用丙酮擦干净检查,有指印为不合格;(BS1615-1945) 4.2 染色斑点试验 适用于检验在大气曝晒与腐蚀的环境下使用的氧化膜,特别适用于对耐污染性有要求得氧化膜:将产品在25mL/L的硫酸和10g/L的氟化钾溶液中浸泡1min,擦干,再在23℃、PH=5±0.5的染色溶液中浸泡1min。0-2级合格,5级最差。 具体操作详见(ISO2143-1981) 4.3酸化亚硫酸钠试验 先将产品放在18~22℃的1:1硝酸中浸泡10min,擦干,称重,再在90~92℃酸化亚硫酸钠溶液(10g/L,PH=2.5)中浸泡20min,擦干,称重,计算质量损失来衡量封孔质量;(ISO2932-1981、GB/T14592.2-1994) 4.4 乙酸-乙酸钠试验 先将产品放在18~22℃的1:1硝酸中浸泡10min,擦干,称重,再在沸腾的乙酸-乙酸钠溶液中(乙酸的浓度为0.5g/L,乙酸浓度为100mL/L,)浸泡15min,擦干,称重,计算质量损失来衡量封孔质量;(ISO2932-1981、GB/T14592.2-1994); 4.5磷-铬试验 适用于暴露在大气中以装饰和保护为目的、偏重抗污染的氧化膜,方法是擦干产品,称重,在38±1℃,20g/L的三氧化铬和35mL/L的磷酸混合溶液中浸泡15min,干燥,称重,失重为30mg/dm3为合格,(ISO3210-1983,GB/T8753.1~.2-200X,EN12373.7-1999); 4.6导纳试验 将产品擦干,导纳仪的一个电极接到产品上,再用橡皮圈做成的电解池粘到产品的测试部位,在电解池中注入35g/L的氯化钠溶液,并将另一个电极插入电解池,读取数据,国际上以低于400μS/t(t为膜厚)(ISO2931-1981,GB/T8753.3-220X)5. 耐腐蚀性 5.1铜加速乙酸盐雾腐蚀试验(CASS) 在专用的盐雾箱进行,在50±2℃,PH=3.0-3.1条件下,用压缩空气将氯化钠50±5g/L、乙酸、氯化铜0.26±0.02g/L溶液雾化,然后沉降在产品的表面;(GB/T5237.2~.5-2000、GB/T10125-1997、ISO9227-1990) 5.2含SO2潮湿大气腐蚀试验 先将产品在外观面用刀划深至基体的交叉线,再放入含有2L SO2、2L CO2的300±10L的气密箱中,温度控制在40±3℃。

复合土工膜技术标准

复合土工膜施工 1一般规定 1、1采购复合土工膜时,应按渠坡坡长及坡肩锚固长度、坡脚预留搭接长度计算每一卷复合土工膜得长度,按接缝最少确定幅宽。 1、2渠坡复合土工膜垂直于渠道中心线方向铺设,只可出现垂直于渠轴线得横向连接缝,不应出现平行于渠轴线得纵向连接缝。 复合土工膜应错缝连接,只可出现“T”字缝,不应出现“十”字缝。 1、3接缝处得上下层土工布应缝合或粘接;土工膜宜采用热熔焊接,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专用胶粘接。 1、4复合土工膜采用专用焊接设备焊接。焊接人员应经生产厂家得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1、5复合土工膜铺设进度应与混凝土衬砌相适应。堤顶预留得土工膜应及时安装 路缘石封压,坡脚部位土工膜应包裹保护。 2施工方法 2、1复合土工膜铺设 1渠坡:铺设时山坡肩自上而下滚铺至坡脚,中间不应有纵向连接缝。渠坡与渠底结合部以及与下段待铺得复合土工膜部位要预留足够得搭接长度,一般控制在50?80cm,坡肩处预留复合土工膜得长度应满足设汁要求。铺设过程中可用编织袋装土覆压,随铺随压,以防止复合土工膜滑移。 2渠底:使复合土工膜幅宽与渠道中心线垂直。渠底复合土工膜间横向连接缝与坡面复合土工膜接头缝均应相互错开100cm以上。详见图7-1复合土工膜铺设示意图。

图7-1复合土工膜铺设示意图 3齿槽部位:铺设齿槽部位得复合土工膜时,应松弛适度,且与齿槽贴紧,铺设 完毕后及时用临时支撑固定保温板与土工膜。支撑约2m 左右一个,待混凝土浇筑 满槽后取 出,清理干净待用。详见图6-1齿槽保温板、复合土工膜临时支撑示意图。 2、2复合土工膜裁剪 复合土工膜裁剪应整齐平顺,并保证足够得搭接宽度。 遇到建筑物墩柱时根据建筑物尺寸在复合土工膜上进行标识,根据标识线进 行裁剪, 标识尺寸应考虑与建筑物得粘结宽度。 2、3复合土工膜与建筑物粘接 复合土工膜与墩、柱、墙等建筑物须进行粘接,粘接宽度不小于设计要求,建 筑物周 围复合土工膜应充分松弛。为保证土工膜与建筑物粘结牢固,防水密封可 幕,在对土工膜 或墩柱进行涂胶之前,应将涂胶基面清理干净,保持干燥。涂胶均匀 布满粘结面,无过厚、 漏涂现象。在粘结过程与粘结后2h 内,粘结面不得承受任何 拉力,严禁粘结面发生错动。 2、4复合土工膜连接 1连接顺序:缝合底层土丄布、热熔焊接或粘接中层土工膜、缝合上层土工布。 2 土工膜热熔焊接:土工膜接缝热熔焊接一般采用热合爬行机焊接。每天施工 前均应 先作工艺试验,以确定当天焊机得温度、速度、档位等工作参数。施工时 应根据天气惜况 适时调整。环境气温在5?35°C 之间,焊接土工膜比较适宜。在气 温低于5°C 时,为 保证焊接质量,必须对搭接面进行加热处理。当环境温度与不利 得天气条件严重影响土工 膜焊接时,应停止作业。 D-D

(整理)蓄电池性能检测装置详细资料

蓄电池性能检测系统锂电池充放电柜SBCT-3030TS 一、概述 蓄电池使用寿命一般为5-6年,在这么长的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电池端电压不均匀、电池壳变形、电解液渗漏、容量不足等现象,为供电带来安全隐患。蓄电池容量,是蓄电池充足电后放出电能大小的数值,因此蓄电池的容量反映了蓄电池的健康状况。 蓄电池长期浮充,容易造成活性物质钝化,电解液固化;蓄电池均充频繁,造成电解液干涸、极板栅格腐蚀; 大电流充电或过放电,造成极板变形、硫化。以上原因,导致电池容量降低甚至失效,给系统启动、通讯造成安全隐患; 蓄电池由于长期频繁使用,电解液比重不断增加,浮充电流加大,因此电极腐蚀更为迅速,电极腐蚀也会消耗氧气从而使电解液变干,这是蓄电池特有的故障。 当电池的实际容量下降到其标称容量的90%以下时,电池便进入衰退期。 当电池容量下降到标称容量的80%以下时,便进入急剧的衰退状态,这时电池已存在安全隐患,当电池容量下降到标称的70%以下时,电池已达到报废状态。 《电源维护规程》要求: 1)新安装的蓄电池验收应做100%容量实验; 2)蓄电池每年做一次放电深度为30%-40%实验; 3)超过三年后每年做一次放电深度为100%的容量试验; 4)蓄电池放电期间应每小时测量一次端电压和放电电流。 一、蓄电池检测方案 2.1.电池安装前检测、定期维护——电池容量寿命检测 充满电的蓄电池放置不用,逐渐失去电量的现象,称之自行放电。自行放电是不可避免的,在正常情况下,每天放电率不应超过0.35%~0.5%。自行放电的主要原因: 1)极板或电解液中含有杂质,杂质与极板间或不同杂质间产生了电位差,变成一个局部电池, 通过电解液构成回路,产生局部放电电流,使蓄电池放电。 2)隔板破裂,导致正负极板短路。 3)蓄电池壳表面上有电解液或水,在极桩间成为导体,导致蓄电池放电。 4)活性物质脱落过多,并沉积在电池底部,使极板短路造成放电。 因此安装备用蓄电池前,需要采用“电池容量寿命检测柜”进行100%的核对性实验,先对蓄电池进行补充电,再进行放电、放电完毕后再充电经检测确认蓄电池达到核定容量后,方可投入使用。

锂电池测试方法

锂电池性能测试方法 锂电池是一个要求高品质、高安全的产品、消费者在使用时往往不清楚电池的性能,导致在使用时电池的工作效率往往达不到理想目标,有时甚至盲目使用还会引起电池爆炸事件的发生,人生安全也会受到损伤,因此了解电池的性能也是至关重要的。 锂电池性能测试主要包括电压、内阻、容量、内压、自放电率、循环寿命、密封性能、安全性能、储存性能、外观等,其它还有过充、过放、可焊性、耐腐蚀性等 工具/原料 测试仪 硬质棒 钉子 方法/步骤 方法一、自放电测试 镍镉和镍氢电池的自放电测试为: 由于标准荷电保持测试时间太长,一般采用24小时自放电来快速测试其荷电保持能力,将电池以0.2C放电至 1.0V.1C充电80分钟,搁臵15分钟,以1C放电至10V,测其放电容量C1, 再将电池以1C充电80分钟,搁臵24小时后测1C容量C2,C2/C1×100%应小于15% 锂电池的自放电测试为:一般采用24小时自放电来快速测试其荷电保持能力,将电池以0.2C放电至 3.0V,恒流恒压1C充电至 4.2V,截止电流:10mA,搁臵15分钟后,以1C放电至3.0V测其放电容量C1,再将电池恒流恒压1C充电至 4.2V,截止电流100mA,搁臵24小时后测1C容量C2,C2/C1×100%应大于99%. 方法二、内阻测量 电池的内阻是指电池在工作时,电流流过电池内部所受到的阻力,一般分为交流内阻和直流内阻,由于充电电池内阻很小,测直流内阻时由于电极

容易极化,产生极化内阻,故无法测出其真实值;而测其交流内阻可免除极化内阻的影响,得出真实的内值. 交流内阻测试方法为:利用电池等效于一个有源电阻的特点,给电池一个1000HZ,50mA的恒定电流,对其电压采样整流滤波等一系列处理从而精确地测量其阻值. 方法三、IEC标准循环寿命测试 IEC规定镍镉和镍氢电池标准循环寿命测试为: 电池以0.2C放至1.0V/支后 1.以0.1C充电16小时,再以0.2C放电2小时30分(一个循环). 2.0.25C充电3小时10分,以0.25C放电2小时20分(2-48个循环). 3.0.25C充电3小时10分,以0.25C放至1.0V(第49循环) 4.0.1C充电16小时,搁臵1小时,0.2C放电至1.0V(第50个循环),对镍 氢电池重复1-4共400个循环后,其0.2C放电时间应大于3小时;对镍隔电池重复1-4共500个循环,其0.2C放电时间应大于3小时. EC规定锂电池标准循环寿命测试 电池以0.2C放至3.0V/支后,1C恒流恒压充电到4.2V,截止电流20MA,搁臵1小时后,再以0.2C放电至3.0V(一个循环)反复循环500次后容量应在初容量的60%以上. 方法四、内压测试 镍镉和镍氢电池内压测试为: 将电池以0.2C放至1.0V后,以1C充电3小时,根据电池钢壳的轻微形变通过转换得到电池的内压情况,测试中电池不应彭底,漏液或爆炸. 锂电池内压测试为:(UL标准)

阳极氧化膜性能测试与国家实用标准

阳极氧化膜性能测试方法 1.光泽 1.1 目视法 目视检测法:包含对颜色、色差、表面光泽和表面表面缺陷的检测。其观察距离一般是0.5m ;( GB/T14952.3-1994 ) 1.2 光泽仪 由于光泽目视时无法量化,所以采用了相应的仪器:光泽仪(目前的产品由于形状所限制,无法采用);(GB/T5237.4-2000) 2.色泽 2.1 目视法 在自然散射光或标准光源 D 65用目视法检测,视力达到 1.0 ,与产品垂直或呈45°角;( GB/T14952.3-1994 ) 2.2色差仪 目视法受到产品、环境和人的因素影响,判断的偏差较大,所以一般采用色差仪,色差仪一般采用D65标准照明体,测量400~700nm 的可见光波;( ISO7724.1~3-1984 、 ISO/TR8125-1984 和 GB/T11186.1~3-1989 ) 3.膜厚度(现有一个膜厚计) 3.1 显微镜测量横断面厚度 采用的方法是将产品截断,用金相显微镜测试,影响的因素有表面粗糙度、横断面的斜度、覆盖层变形和机加工缺陷; (GB/T6462-1986 和 ISO1463-1983 ) 3.2 分光束显微镜测量法 仅限于银色阳极氧化膜的测量;( ISO2128-1976 、 GB/T8014.3-200X ) 3.3 质量损失法 适用于膜厚大于10μm( GB/T8014.2-200X 、 ISO2016-1982 ) 3.4 涡流法(现有的膜厚计即为此种) 采用涡流法有快速、方便、非破坏性,因此应用很广,原理是采用涡电流,并要求金属非磁性且表面不导电,当侧头与 试样接触时,测头产生高频电流磁场,在基体金属中会感应出涡电流,此涡电流产生的附加电磁场会改变测头参数,而 测头参数的改变取决于与氧化膜相关的测头到基体的距离,然后经芯片分析得到数值。( GB/T4957-1994 和 ISO2360-1982 )4.阳极氧化膜封孔质量 4.1 指印试验 用橡胶“手指”模拟人的手指进行试验,“手指”放在试样的待测表面上 5min ,然后移去并用丙酮擦干净检查,有指印为不合格;( BS1615-1945 ) 4.2 染色斑点试验 适用于检验在大气曝晒与腐蚀的环境下使用的氧化膜,特别适用于对耐污染性有要求得氧化膜:将产品在25mL/L 的硫 酸和 10g/L 的氟化钾溶液中浸泡1min ,擦干,再在23℃、 PH=5± 0.5 的染色溶液中浸泡1min 。 0-2 级合格, 5 级最差。 具体操作详见( ISO2143-1981) 4.3 酸化亚硫酸钠试验 先将产品放在18~22 ℃的 1:1硝酸中浸泡 10min ,擦干,称重,再在 90~92 ℃酸化亚硫酸钠溶液(10g/L ,PH=2.5 )中浸泡 20min ,擦干,称重,计算质量损失来衡量封孔质量;( ISO2932-1981 、 GB/T14592.2-1994) 4.4 乙酸 -乙酸钠试验 先将产品放在18~22 ℃的 1: 1 硝酸中浸泡 10min ,擦干,称重,再在沸腾的乙酸-乙酸钠溶液中(乙酸的浓度为0.5g/L ,乙酸浓度为100mL/L ,)浸泡 15min ,擦干,称重,计算质量损失来衡量封孔质量;( ISO2932-1981、GB/T14592.2-1994 ); 4.5 磷 -铬试验 适用于暴露在大气中以装饰和保护为目的、偏重抗污染的氧化膜,方法是擦干产品,称重,在38±1℃, 20g/L 的三氧化 铬和 35mL/L的磷酸混合溶液中浸泡15min ,干燥,称重,失重为 30mg/dm 3为合格,( ISO3210-1983,GB/T8753.1~.2-200X, EN12373.7-1999 ); 4.6 导纳试验 将产品擦干,导纳仪的一个电极接到产品上,再用橡皮圈做成的电解池粘到产品的测试部位,在电解池中注入35g/L的 氯化钠溶液,并将另一个电极插入电解池,读取数据,国际上以低于 400μS/t( t 为膜厚)( ISO2931-1981 ,GB/T8753.3-220X) 5.耐腐蚀性

电池测试

二次电池性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主要包括电压、内阻、容量、内压、自放电率、循环寿命、密封性能、安全性能、储存性能、外观等,其它还有过充、过放、可焊性、耐腐蚀性等。 手机电池块有哪些电性能指标怎么测量? 电池块的电性能指标很多这里只介绍最主要的几项电特性: A.电池块容量 该指标反映电池块所能储存的电能的多少是以毫安小时计,例如:1600mAH是意昧着电池以1600mA放电可以持续放电一小时. B.电池块寿命 该指标反映电池块反复充放电循环次数 C.电池块内阻 上面已提到电池块的内阻越小越好但不能是零 D.电池块充电上限保护性能 锂电池充电时,其电压上限有一额定值,在任何情况下,锂电池的电压不允许超过此额定值该额定值。由PCB板上所选用的IC来决定和保证。 E.电池块放电下限保护性能 锂电池块放电时,在任何情况下锂电池的电压不允许低于某一额定值该额定值,由PCB板上所选用的IC来决定和保证。 需要说明的是,在手机中一般锂电池块放电时,尚未到达下限保护值,手机就因电池电量不足而关机。 F.电池块短路保护特性 锂电池块外露的正负极片在被短路时,PCB板上的IC应立即加以判断,并作出反应关断MOSFET。当短路故障排除后,电池块又能立即输出电能,这些均有PCB上的IC来识别判断和执行。 电池的可靠性测试项目有哪些? 1. 循环寿命 2. 不同倍率放电特性 3. 不同温度放电特性 4. 充电特性 5. 自放电特性 6. 不同温度自放电特性 7. 存贮特性 8. 过放电特性 9. 不同温度内阻特性 10. 高温测试 11. 温度循环测试 12. 跌落测试 13. 振动测试 14. 容量分布测试 15. 内阻分布测试 16. 静态放电测试ESD 电池的安全性测试项目有哪些?

复合土工膜施工技术规范

+ 复合土工膜施工方案 一.材料选取与工程做法 1. 材料准备:采购的复合土工膜的性能指标符合复合土工膜国家的技术标准:GB/T17642-2008 ,国家标准对各种规格复合土工膜有具体的参数要求。二.施工条件 1.基底准备: 1)检查并确认基础支撑层已具备铺设复合土工膜的条件。基面应干燥(含水率应控制在15%以下)压实(密实均匀,压实系数≥0.95)。表面平整、无裂痕、无泥泞、无洼陷、坡度均匀一致,铺膜内的平直度应平缓变化,阴阳角处圆滑。 2)清扫土工膜铺设面,不能有尖锐物,石块、铁丝、木棒等,防渗范围内的草皮,树根要清除,对于杂草要喷洒灭草剂。 2.铺设前准备工作: 1)下料分析,合理裁剪。 2)检查复合土工膜的外观,记录并修补损伤、孔洞等缺陷; 3)做试验段,确定焊接温度,速度等施工工艺参数。 4)在铺复合土工膜前用压路机静压两边收面。 3. 每个施工的技术人员需要配备的主要劳动力:机械工1人(负责吊送复合土工膜)、放线工1人、电工1人、辅助普工5-6人(可随工程进度调整)。三.施工流程 基层处理—土工合成材料铺放—搭接处理—检查验收—回填 四. 施工方法 1.基层处理 1) 铺放复合土工膜的基层应平整,局部高差不大于50㎜。清除树根、草根及硬物,避免损伤破坏复合土工膜。 2.复合土工膜材料铺放 1)首先应检查材料有无损伤破坏。 2)复合土工膜须按其主要受力方向铺放,同时不要拉得太紧,应留有一定伸缩量,以适应基体变形。。 3)铺放时应用人工拉紧,没有折皱,且紧贴下承层。应随铺随及时压固,以免被风掀起。不能在有积水或下雨时施工,当天铺设的膨润土垫上必须覆盖回填土。 4)复合土工膜铺放时,两端须有富余量。富余量每端不小于1000㎜,且应

电池性能及测试

锂电池性能与测试 1. 二次电池性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主要包括电压、内阻、容量、内压、自放电率、循环寿命、密封性能、安全性能、储存性能、外观等,其它还有过充、过放、可焊性、耐腐蚀性等。 2. 手机电池块有哪些电性能指标怎么测量? 电池块的电性能指标很多这里只介绍最主要的几项电特性: A.电池块容量 该指标反映电池块所能储存的电能的多少是以毫安小时计,例如:1600mAH是意昧着电池以1600mA放电可以持续放电一小时. B.电池块寿命 该指标反映电池块反复充放电循环次数 C.电池块内阻 上面已提到电池块的内阻越小越好但不能是零 D.电池块充电上限保护性能 锂电池充电时,其电压上限有一额定值,在任何情况下,锂电池的电压不允许超过此额定值该额定值。由PCB板上所选用的IC来决定和保证。 E.电池块放电下限保护性能 锂电池块放电时,在任何情况下锂电池的电压不允许低于某一额定值该额定值,由PCB板上所选用的IC来决定和保证。 需要说明的是,在手机中一般锂电池块放电时,尚未到达下限保护值,手机就因电池电量不足而关机。 F.电池块短路保护特性 锂电池块外露的正负极片在被短路时,PCB板上的IC应立即加以判断,并作出反应关断MOSFET。当短路故障排除后,电池块又能立即输出电能,这些均有PCB上的IC来识别判断和执行。 3. 电池的可靠性项目有哪些? 1. 循环寿命 2. 不同倍率放电特性 3. 不同温度放电特性 4. 充电特性 5. 自放电特性 6. 不同温度自放电特性 7. 存贮特性 8. 过放电特性 9. 不同温度内阻特性 10. 高温测试 11. 温度循环测试 12. 跌落测试 13. 振动测试 14. 容量分布测试 15. 内阻分布测试 16. 静态放电测试ESD 4. 电池的安全性测试项目有哪些? 1. 内部短路测试 2. 持续充电测试 3. 过充电 4. 大电流充电 5. 强迫放电 6. 坠落测试 7. 从高处坠落测试 8. 穿透实验 9. 平面压碎实验 10. 切割实验 11. 低气压内搁置测试 12. 热虐实验 13. 浸水实验 14. 灼烧实验 15. 高压实验 16. 烘烤实验 17. 电子炉实验 5. 什么是电池的额定容量? 指在一定放电条件下,电池放电至截止电压时放出的电量。IEC标准规定镍镉和镍氢电池在20+ 5。c环境下,以0.1C充电16小时后以0.2C放电至1.0V时所放出的电量为电池的额定容量,以C5表示而对于锂离子电池,则规定在常温,恒流(1C)恒压(4.2V)控制的充电条件下,充电3 h再以0.2C放电至2.75V时,所放出的电量为其额定容量电池容量,电池容量的单位有Ah,mAh(1Ah=1000mAh). 6. 什么是电池的放电残余容量? 对可充电电池用大电流(如1C或以上)放电时,由于电流过大使内部扩散速率存在的“瓶颈效应”,致使电池在容量未能完全放出时已到达终点电压,再用小电流如0.2C还能继续放电,直至1.0V/支时所放出的容量称为残余容量 7. 什么是电池的标称电压;开路电压;中点电压;终止电压? 电池的标称电压指的是在正常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电压,二次镍镉镍氢电池标称电压为1.2V;二次锂电池标称电压为3.6V。 开路电压指在外电路断开时,电池两个极端间的电位差; 终点电压指电池放电实验中,规定的结束放电的截止电压; 中点电压指放到50%容量时,电池的电压主要用来衡量大电流放电系列电池高倍率放电能力,是电池的一个重要指标 8. 电池常见的充电方式有哪几种? 镍镉和镍氢电池的充电方式: 1. 恒流充电:整个充电过程个中充电电流为一定值,这种方法最常见。 2. 恒压充电:充电过程中充电电源两端保持一恒定值,电路中的电流随电池电压升高而逐渐减小。

复合土工膜简介及指标

复合土工膜是用土工织物与土工膜复合而成的不透水材料,它主要用于防渗,复合土工膜分为一布一膜和两布一膜、宽幅4-6m,重量为200-1500g/m2,抗拉、抗撕裂、顶破等物理力学性能指标高,能满足水利、市政、建筑、交通、地铁、隧道等土木工程需要。由于其选用高分子材料且生产工艺中添加了防老化剂,故可在非常规温度环境中使用。 性能 复合土工膜(复合防渗膜)分为一布一膜和两布一膜,宽幅4-6m,重量为200-土工膜生产车间1500g/平方米,抗拉、抗撕裂、顶破等物理力学性能指标高,产品具有强度高,延伸性能较好,变形模量大,耐酸碱、抗腐蚀,耐老化,防渗性能好等特点。能满足水利、市政、建筑、交通,地铁、隧道、工程建设中的防渗、隔离、补强、防裂加固等土木工程需要。常用于堤坝、排水沟渠的防渗处理,以及废料场的防污处理。 施工 复合土工膜施工图片复合土工膜是在薄膜的一侧或两侧经过烘箱远红外加热,把土工布和土工膜经导辊压到一起形成复合土工膜。随着生产工艺的提高,还有一种流延法做复合土工膜的工艺。其形式有一布一膜、二布一膜、两膜一布等。土工布作为土工膜的保护层,使保护防渗层不受损坏。为减少紫外线照射,增加抗老化性能,最好采用埋入法铺设。 施工中,首先要用料径较小的砂土或粘土找平基面,然后再铺设土工膜。土工膜不要绷得太紧,两端埋入土体部分呈波纹状,最后在所铺的土工膜上用细砂或粘土铺一层10cm左右过渡层。砌上20-30cm块石(或砼预制块)作防冲保护层。施工时,应尽力避免石块直接砸在土工膜上,最好是边铺膜边进行保护层的施工。复合土工膜与周边结构物连接应采用膨胀螺栓和钢板压条锚固,连接部位要涂刷乳化沥青(厚2mm)粘接,以防该处发生渗漏。

锂离子电池性能测试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蓝中舜学号:20120010027 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勷勤创新班年级、班级:12新能源 课程名称:化学电源实验 实验项目:锂离子电池性能测试 实验类型:验证设计综合实验时间:2014年5月5日-17日 实验指导老师:马国正组员:黄日权郭金海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掌握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及充放电原理。 2.熟悉、掌握锂离子正极材料的制备过程及工艺。 3.熟悉、掌握锂离子电池的封装工艺及模拟电池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锂离子电池是指正负极为Li+嵌入化合物的二次电池。正极通常采用锂过渡金属氧化物 Li x CoO2,Li x NiO2或Li x Mn2O4,负极采用锂-碳层间化合物Li x C6。电解质为溶有锂盐LiPF6,LiAsF6,LiClO4等的有机溶液。溶剂主要有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碳酸二甲酯(DMC)和氯碳酸酯(CIMC)等。在充放电过程中,Li+在两极间往返嵌入和脱出,被形象的称之为“摇椅电池”。 锂离子电池充放电原理和结构示意图如下。 锂离子电池的化学表达式为: -)Cn|LiPF6-EC+DMC|LiM x O y(+ 其电池反应为: LiM x O y+nC Li1-x M x O y+Li x C n 本实验以高温固相法制备的尖晶石型LiMn2O4为正极材料,纯锂片为负极,制备扣式锂离子模拟电池,并对制备的扣式半电池进行充放电测试。 三、仪器与试剂 电化学工作站,蓝点测试系统、手套箱、电子天平、真空干燥箱、切片机、对辊机、鼓风干燥机 LiMn2O4、乙炔黑、PVDF、无水乙醇、电解液(1M LiPF6溶与体积比EC:DEC:EMC=1:1:1

复合土工膜技术标准

复合土工膜技术标 准

复合土工膜施工 1一般规定 1.1采购复合土工膜时,应按渠坡坡长及坡肩锚固长度、坡脚预留搭接长度计算每一卷复合土工膜的长度,按接缝最少确定幅宽。 1.2渠坡复合土工膜垂直于渠道中心线方向铺设,只可出现垂直于渠轴线的横向连接缝,不应出现平行于渠轴线的纵向连接缝。 复合土工膜应错缝连接,只可出现“T”字缝,不应出现“十”字缝。 1.3接缝处的上下层土工布应缝合或粘接;土工膜宜采用热熔焊接,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专用胶粘接。 1.4复合土工膜采用专用焊接设备焊接。焊接人员应经生产厂家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1.5复合土工膜铺设进度应和混凝土衬砌相适应。堤顶预留的土工膜应及时安装路缘石封压,坡脚部位土工膜应包裹保护。 2施工方法 2.1复合土工膜铺设 1渠坡:铺设时由坡肩自上而下滚铺至坡脚,中间不应有纵

向连接缝。渠坡和渠底结合部以及和下段待铺的复合土工膜部位要预留足够的搭接长度,一般控制在50~80cm,坡肩处预留复合土工膜的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铺设过程中可用编织袋装土覆压,随铺随压,以防止复合土工膜滑移。 2渠底:使复合土工膜幅宽与渠道中心线垂直。渠底复合土工膜间横向连接缝与坡面复合土工膜接头缝均应相互错开100cm 以上。详见图7-1复合土工膜铺设示意图。 图7-1复合土工膜铺设示意图 3齿槽部位:铺设齿槽部位的复合土工膜时,应松弛适度,且与齿槽贴紧,铺设完毕后及时用临时支撑固定保温板和土工

膜。支撑约2m左右一个,待混凝土浇筑满槽后取出,清理干净待用。详见图6-1齿槽保温板、复合土工膜临时支撑示意图。 2.2复合土工膜裁剪 复合土工膜裁剪应整齐平顺,并保证足够的搭接宽度。 遇到建筑物墩柱时根据建筑物尺寸在复合土工膜上进行标识,根据标识线进行裁剪,标识尺寸应考虑与建筑物的粘结宽度。 2.3复合土工膜与建筑物粘接 复合土工膜与墩、柱、墙等建筑物须进行粘接,粘接宽度不小于设计要求,建筑物周围复合土工膜应充分松弛。为保证土工膜与建筑物粘结牢固,防水密封可靠,在对土工膜或墩柱进行涂胶之前,应将涂胶基面清理干净,保持干燥。涂胶均匀布满粘结面,无过厚、漏涂现象。在粘结过程和粘结后2h内,粘结面不得承受任何拉力,严禁粘结面发生错动。 2.4复合土工膜连接 1连接顺序:缝合底层土工布、热熔焊接或粘接中层土工膜、缝合上层土工布。 2土工膜热熔焊接:土工膜接缝热熔焊接一般采用热合爬行机焊接。每天施工前均应先作工艺试验,以确定当天焊机的温度、速度、档位等工作参数。施工时应根据天气情况适时调整。环境气温在5~35℃之间,焊接土工膜比较适宜。在气温低于5℃

(整理)铅酸蓄电池的性能检测

铅酸蓄电池的性能检测 一、容量 电池容量是指在规定条件下测得的并由制造商宣称的电池容量值。实际上是在规定 温度下,以一定电流放电一定时间,当达到规定的终止电压时,所能给出的电量,用C 表示,以安时(Ah)为单位。 ⑴起动电池的容量 a. 额定储备容量,用Cr.n表示,其值应符合GB/T 5008.2-2008标准的规定。 b. 实际储备容量,用Cr.e表示,其值应在第3次或之前的储备容量试验时,达到额定储备容量用Cr.n。 c. 20h率额定容量,用C20表示,其值应符合GB/T 5008.2-2008标准的规定。 d. 实际容量,用Ce表示,其值应在第3次或之前的容量试验时,应不低于额定容量C20的95%。 ⑵牵引电池的容量 a. 额定容量,用C5表示,在30℃温度下放电5h,放电电流是C5/5(A),放电至单体电压1.70V,所给出的电量(Ah),其值应符合GB/T 7403.1-2008标准的规定。 b. 实际容量,用Ce表示,在规定条件下,电池所能放出的电量(Ah),其值应在第1次容量试验时应不低于额定容量C5的85%。实际容量在前10次容量试验内至少有1次 达到额定容量。 ⑶内燃机车用排气式电池的容量 电池的额定容量以C5表示,其值应在第6次循环内达到电池标称容量值,应符合GB/T 7404.1-2008标准的规定。 ⑷内燃机车用阀控密封式电池的容量 电池的额定容量以C5表示,其值应在第6次循环内达到电池标称容量值,应符合GB/T 7404.2-2008标准的规定。

⑸铁路客车用电池的容量 a. 额定容量,用C10、C5、C1表示,其容量值在进行容量试验时要达到额定值,在3次试验中有1次合格为合格,应符合GB/T 13281-2008标准的规定。 b. 实际容量,用Ce表示,即在规定条件下测得的电池实际放电容量。 c. 低温容量,用Cd表示,电池在零下40℃环境中静置8h,以I10(A)电流放电至单体电压1.60V,计算其容量,低温容量Cd与常温容量C10、C5、C1的比值不少于0.4(>40%)。 ⑹固定型防酸式电池的容量 C10容量在第1次循环不低于0.90C10,第5次循环应达到C10;C1和1.0C容量分别在第7次、第9次循环达到额定值,应符合GB/T 13337.1-2008标准的规定。 ⑺固定型阀控密封式电池的容量 C10容量在第1次循环不低于0.95C10,第3次循环应达到C10、C3、C1,应符合GB/T 19638.1-2008的规定。 ⑻小型阀控密封式电池的容量 C20容量应符合GB/T 19639.2-2008的规定。实际容量Ce在第5次充/放循环内应不低于C20。 ⑼电动道路车辆用电池的容量 a. 额定容量,用C3表示,第1次放电容量应不低于0.85C3,第10次放电容量或之前放电容量应达到C3,应符合GB/T 18332.1-2008的规定。 b. 低温容量,用Cd表示,电池在零下18℃环境中静置24h,以I3(A)电流放电至单体电压1.40V,其容量应不低于0.5C3。 ⑽电动助力车用密封式电池的容量 a. 额定容量,用C2表示,应在第3次循环内达到。 b. 实际容量,用Ca表示,应符合GB/T 22199-2008的规定。

锂电池保护板比较完整的性能测试

锂电池保护板比较完整的性能测试 一、管理IC(如TI、O2,MCU等)数据写入部份的: 1、I2C资料写入及核对,如O 2、DS、TI、及各家MCU方案等 2. 写入生产日期(当天日期)和系列号--- Write Serial Number and Manu date 备注:SMBUS,I2C,HDQ通信口等; A.Current/Voltage Offset 校正 B.Voltage Gain 校正及读值比较Voltage Calibration C.Temperature 校正及读值比较Temperature Calibration D. Current Gain 校正及读值比较--- Current Calibration ※二、基体特性部份: 3.开路电压测试:测量加载电压后,MOS管是否能正常打开; 4. 带载电压测试:测量保护板的带载能力,从而反应保护直流阻抗 5. VCC电压测量(芯片的工作电压是否正常) 6. 芯片的工作频率测量(芯片的工作晶振频率) 7. 导通电阻测量(MOS管及FUSE阻值测量); 8. 识别电阻—IDR测量; 9. 热敏电阻---THR; 10. 正常状态的静态功耗电流&休眠静态功耗(sleep) 11、关断状态的(Shout Down)静态功耗电流; 三:保护特性部分测试: 12. 单节电池过充保护测试(COV), A、保护下限:测试保护板是否提前保护,影响电池容量值; B、保护上限:测试保护板是否有保护,影响电池的安全性; C、保护延时间上、下限:保护延时间是否在设计范围; D、恢复测试:保护后,是否能恢复,关系电池能否再次使用问题。 13. 单节电池过放保护测试(CUV); A、保护值上下限:一个是,电池能否放到最底值,容量能否完全放出来,一个是一定要保护,否则影响电池的寿命; B、保护延时间:保护延时间是否在设计范围, C、恢复值、恢复时间:保护后,是否能恢复,关系电池能否再次使用问题。 14. PACK电池过压保护测试(POV)保护值、保护延时间、恢复值、恢复时间(如果有测COV,POV不用测,一般比较不建议只测POV,因为总组的POV即使有保护,并不代表每一节的都能够保护,万一有某一节不保护了,那就很危险。) 15. PACK电池低压保护测试(PUV);保护值、保护延时间、恢复值、恢复时间;原理同CUV,CUV有测CUV,可不测PUV,理由同POV; 16. 充电过流保护(OCCHG); A、保护值上下限:电流太小,关系充电时间,电流过大,关系电池寿命; B、保护延时间:关系电池发热堪至烧保护板问题; C、恢复值、恢复时间:电池的再次使用; 17. 放电过流保护(OCDSG); A、保护值上下限:显得优为重要,下限,不能提前保护,否则影响功率,车跑不快、电动工具转不动等,上限一定保护,不保护导至烧电机、电池发热等问题; B、保护延时间上下限:这个也比较重要,下限不保护,如果提前保护了,电动工具,会导致旋不紧;上限不保护,可能导致烧电机、电池发热等问题;

单晶硅太阳电池性能测试实验

实验一、单晶硅太阳电池特性测试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2.了解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外特性。 3.了解单晶硅太阳电池外特性的影响因素。 二、 实验仪器 1.单晶硅太阳电池板 一块 2.单晶硅太阳电池阵列 一块 3.光源(氙灯) 一套 4.调压器 一台 5.数字万用表 两块 6.定值变阻 若干 7.光辐射计 一块 三、 实验任务 1. 模拟太阳光条件下,单晶硅太阳电池单电池的输出外特性曲线。 测量记录日期、时间和地点,绘制电池的外形结构图并记录电池几何参数(用于计算电池面积),并记录太阳光当时辐射强度,按照图1所示实验原理图接线。 (1) 在室内太阳光模拟器下,分别测试光强为1 sun (1000 W/m 2)、0.5 sun (500 W/m 2)下的电池短路电流(I sc )和空载电压(U oc ),以及输出外 特性曲线。 (2) 具体测量方法:分别在上述一定光强下,逐步改变电阻箱(负载)的阻值R L ,分别测量电池两端的I 和U 。根据测量结果绘制上述不同条件下的电池外特性曲线。 图1 单晶硅电池阵列外特性测试

2.自然太阳光条件下,单晶硅太阳电池单电池的输出外特性曲线。 (1)选择户外有太阳光的地方,记录天气状况,测试时间,并测试太阳 光辐射强度; (2)改变单晶硅电池板与地平线的夹角,分别测量在0o、30o和45o夹 角下,电池的短路电流(I sc)和空载电压(U oc)。 (3)分别在上述夹角下,逐步改变电阻箱的阻值(即负载电阻)R L,测 量不同电阻值下的电池两端的I和U,以绘制上述不同条件下的电 池外特性曲线。 3.单晶硅太阳电池电池阵列板的的输出外特性 测量记录日期、时间和地点;记录太阳电池阵列的结构与几何尺寸,应于估算电池面积;记录天气状况、太阳光当时辐射强度,按照图1所示实验原理图接线。 (1)在太阳光照下,水平放置电池阵列板,先测试出在当前光照下的短路电 流(I sc)和空载电压(U oc),在逐步改变负载,测量电池阵列的输出外 特性。 (2)用黑色遮光板遮住一半面积的阵列板,记录电池的短路电流(I sc)和空 载电压(U oc),进一步测量该条件下的外特性曲线。 四、实验结果 1.绘制单电池与阵列板串并联方式简图,标明单电池与电池阵列的有效面积。 单电池有效面积:10.84cm2 电池阵列有效面积:36*10.84cm2 2.整理实验数据,分别绘出单晶硅电池单电池、电池阵列板在不同测试条件下的外特性。 (1)自然光条件下: 0度

锂电池性能测试简介

锂电池性能测试简介 充电及低公害。 各种先进电池中最被重视的商品化电池。所以在此以介绍锂离子电池为主。 可从 压 例。 止电压)又有[CV]的精准。 2.C-V曲线 C-V曲线是描充电池在充电、放电过程中电压及电容量间的关系。充电曲线能让工程师了解如何设计电池充电器,而放电曲线能使工程师在设计电路时正确的掌握电池的特性。例如最佳的工作电压、不同温度C-rate下的电池电容量。

我们也可从电池目前的电压对照C-V曲线:以斜率大小负值概略估算电池的残存容量(Residual Capacity)。因此C-V曲线是了解电池的重要工具。 2、分电池(Cell)性能测试 已组装之分电池,俗称单位电池(以下简称电池)。 在组装后静置8-12小时后为让电解液充份浸润极板,即依下列程序进行测试作 2.) 锂离子电池的化成:除了是使电池作用物质藉第一次充电转成正常电化学作用 钝化膜在锂离子电池的电化 商除将材 料及制程列为机密外化成条件也被列为该公司电池制造的重要机密。 相同于极板测试:将电池实际活化物总量换算理论电容量,以低C-rate C N。因此充、放电电流可以C-rate即C N的系数来表示其大小,关系如下式: I=M* C N I:充、放电电流大小(mA) M:倍率C-rate(hr-1) C N:N小时内完全放电的额定电容量(mAhr)

例如:电池之5小时率容量C5=300mAhr,则C-rate为0.5之充、放电电流大小 将是: I=M* C5=(0.5 hr-1)*(300mAhr)=150mA 电池化成过程中会有大量的能量耗损,最可能是用于钝化膜的形成。 3.电池电容量测试 再依下列步骤 容量在初期会有减少的情形。电池的放电电容量自0.753mA向下减少。待电池电化 有些化成程序亦包含了数十次的充放电 4. 3到520 5.自放电率测试 选取化2到37日放电一 采取积分记录。 于第28

锂离子电池最新各种性能测试

锂离子电池最新各种性能测试 1 20℃放电性能测试 首先要进行预循环处理,在环境温度20±5℃的条件下,以0.2CA充电,当电池端电压达到充电限制电压4.2V(GB/T18287-2000规定)后,搁置0.5h~1h,再以0.2CA电流放电到终止电压2. 75V(GB/T18287-2000规定)。在20℃放电性能之前进行预循环处理,能有效激活电池的内部组织结构,给以下各项试验做准备。 在环境温度20±5℃的条件下,以0.2CA充电,当电池端电压达到充电限制电压4.2V后,改为恒压充电,直到充电电流小于或等于0.01CA,最长充电时间不大于8h,停止充电,这时,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电脑仪器上显示出的充电示意图形。在充电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时间和充电电流的问题,充电电流达到或等于0.01CA即可,时间不易太长,一般都不超过8h。时间过长会造成过度充电,将会对锂离子电池中过多的锂离子硬塞进负极碳结构里去,这样其中一些锂离子再也无法释放出来,严重的会造成电池的损坏,会影响后面的试验数据结果。电池充电结束后,搁置0.5~1h在20±5℃的温度条件下,以0.2CA电流放电到终止电压2.75V,时间应不低于5小时。 上述充放电重复循环5次,当有一次循环符合GB/T18287-2000中4.2.1的规定放电到终止电压2.75V,时间应不低于5小时。该试验即可停止,有些电池在第一个循环放电时间和终止电压没有达到标准要求,这不意味着电池不合格,是因为电池中的一些聚合物质没被充分地激活,待到第二个循环后被激活,可能就会达到标准要求。 2 锂离子电池的高温性能试验(温度55±2℃) 高温性能试验是测试电池在高温的环境条件下的工作状态,由于在高温的条件下锂离子电池中的物质会发生很大变化,主要测试它的放电时间和安全性。电池按GB/T18287-2000中5.3.2.2条规定充电结束后,将电池放入55±2℃的高温箱中恒温2h,然后以1CA电流放电至终止电压,放电时间应符合标准4.3条规定,时间不小于51分钟,电池外观应无变形和爆炸现象,如有爆炸现象立即切断电源,把测试线从测试仪表上取下。此试验要严格控制好箱体温度,注意温度不易太高。 3 恒定湿热性能试验(温度40℃,相对湿度90%~95%,时间48h) 恒定湿热性能试验是测试电池在温度相对偏高,湿度较大的野外环境下的工作状态,电池按GB /T18287-2000中5.3.2.2条规定充电结束后,将电池放入40±2℃,相对湿度90%~95%的恒温恒湿箱中搁置48h后,将电池取出在环境温度20±5℃的条件下搁置2h,目测电池外观,应符合标准4.7.1的规定,再以1CA电流放电至终止电压,放电时间应符合标准4.7.1的规定不低于36mi n,电池外观应无明显变形、锈蚀、冒烟或爆炸。 4 振动试验 振动试验是测试电池在不平稳的有振幅的特殊条件下的工作状态。电池按GB/T18287-2000中5.3.2.2条规定充电结束后,将电池直接安装或通过夹具安装在振动台的台面上,按下面的振动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