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中国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中国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China’s Position on Establishing a New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der

First, we must uphold the principle of mutual respect of sovereignty and territory, mutual non-aggression and non-interference in internal affairs.

Second, we persist on handling international disputes in peaceful manner and oppose to any use or threat of force trough taking military superiority. We must abandon completely the ideology of cold war and establish a new concept of security based on mutual trust, mutual benefit, equality and coordination. We can enhance mutual trust through dialogue and promote common safety through cooperation.

Third,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enjoy equal sovereignty. All countries, strong or weak, rich or poor, are members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enjoy the equal righ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ternational affairs. The people of each country should be the mater of their own affairs. All countries should have a equal say on international affairs through consultation. All countries should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to tackle with global crisis.

Fourth, we should respect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other countries and seek common ground while shelving differences. Each country enjoys the right to choose its own social system and follow its own pattern of development independently. The world itself is inherently full of colors and diversity. Therefore, there is not possible to male every country follow the same development model. The differences on terms such as social system and values cannot be barriers to developing normal relations between countries, nor the justification for interfering the internal affairs of other countries.

第五,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各国之间,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该相互合作,平等互利,共同发展。要改革旧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使之有利于维护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Fifth, we should conduct mutually beneficial cooperation and seek common development. All countries, especially between the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ones, should cooperate with one another and realize common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mutual benefit. We have to reform the old and irrational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 and ensure that the new order protect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all countries,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particular.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答案。重点。思考题。

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第二章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世界政治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舞台的充当主角的国际政治行为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和态势。 2.雅尔塔体制:指美、苏、英3 大国首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 3.世界政治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是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多级化趋势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孕育于两极格局的演变之中。 4.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它由两部分构成,即物质的、可见的、可计量的力量和精神的、不可见的、难以计量的力量。 二、思考题: 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演变的?(1)战后初期的雅尔塔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 3 大国首脑在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时称“雅尔塔体制” ,它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

(2)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20 世纪50 年代初,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威胁,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反对美国的攻势,逐步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的对峙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3)两极格局的演变20 世纪50 年代中期至80 年代中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两大阵营内部开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4)两极格局的终结:1991 年12 月25 日,戈尔巴乔夫被迫辞去总统职务。26 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对峙格局中的一极不复存在,两极格局终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时期。 2、战后两极格局解体的原因是什么?两极政治格局的解体具有哪些重大影响?原因:两极格局的终结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世界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实力消长的变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了称霸世界,大搞军备竞赛和到处扩张,严重地影响了本国的经济发展,结果拖垮了苏联、也削弱了美国。相反地,日本、西欧等国家的实力有了很大发展,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的整体力量进一步壮大,由此推动整个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影响:两极格局解体后,使世界政治格局朝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这次格局转换的特点是:第一,旧格局的解体没有经过大规模战争,而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的。第二,新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演进过程。因为,现在美国虽然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力图建立单级世界,但他没有足够的

浅谈如何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和发展

江西中医药大学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学期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如何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和发展姓名杨娟 学号 201301018023 班级 2013级公共事业管理班 2014年12月 30 日

浅谈如何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和发展【摘要】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以后,随着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世界各国逐渐成为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制约的矛盾体,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国际社会。世界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是国际社会赖以运转的基础;世界政治是世界经济的集中体现,最终现实国际社会的基本风貌。当今社会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相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不同民族宗教文化之间存在的各种矛盾、冲突、摩擦、竞争、对抗等,并寻求合作的基础和解决的办法。当今世界政治与经济处于复杂的变化之中,国际政治舞台上各种力量的分化与组合是经常发生的。在新的世纪,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政治、经济新秩序。 【关键词】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与发展公正合理 国际秩序是指某一时期国际社会中的国际行为主体(主要主权国家)之间,围绕着一定的目标,在某种利益基础上相互作用、相互斗争而确立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国际秩序实际上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的外部环境。国际秩序是以特定的国际格局为基础的。国际格局形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是世界上各种重要的政治、经济力量的对比和布局,具有相对稳定而又不断变化的特点。现有的国际秩序,即旧秩序,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是与当时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和世界格局想适应的,其基本特征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种旧的国际政治秩序严重危害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安全。由于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极端不公正、不合理,随着两级格局中终结,世界正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改变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全世界人民的迫切要求和国际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强权政治。强权政治是19世纪开始出现的一种政治思潮。其主要观点是,认为国际社会是由一个由狼群组成的世界,个个都蓄意损害他人以谋取自己的利益;国际政治是一个无休止的以实力为基础的权利斗争,任何国家的行为都是为了保持或谋取权力;在国际社会中,要么支配别人,要么受制于人,国际冲突的唯一

国际政治与经济

(一)国际关系基本概念P3 A.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国家力量 (二)西方国际关系理论P5 A.理想主义,新自由主义 (三)近代国际关系P8 A.雅尔塔体系 (四)战后两极格局P10 A.国际政治格局含义,两极格局形成,当今国际政治格局 二、国际经济体系 (一)世界经济形成P17 A.国际分工 (二)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P28 A.战后科技革命影响 (三)当代世界经济格局P31 A.二战后的世界经济 (四)经济全球化P38 A.经济全球化内涵,对世界经济影响,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三、主要国际经济组织 (一)世界贸易组织P47 A.《技术贸易壁垒协议》《反倾销协议》P50 B.《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P56

C.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P59 (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P61 A.组织机构,主要业务 (三)世界银行P71 A.发展历程(特殊使命),组织构架,主要业务 四、主要区域经济组织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P75 A.含义及形式 B.对世界经济格局影响P81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P89 A.形成原因,主要内容 (三)亚太区域经济合作P94 A.亚太经合,中国—东盟自贸区 五、美国政治经济分析 (一)美国政治P103 A.美国政治传统与模式:基本文件、基本原则、政治制度 (二)冷战后外交战略与目标P109 (三)美国经济P114 六、日本政治经济分析 (一)日本政治P123

(二)日本经济P132 七、俄罗斯政治经济分析(一)俄罗斯政治P145 (一)欧盟政治P153 (二)欧盟经济P160 十、国际投资政治经济分析 (一)国际投资理论P197 A.对外直接投资 B.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解释 (二)跨国公司P207 A.定义 B.特征 C.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三)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 A.出口方式 B.投资方式 C.契约方式

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

佳木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考试卷 专业班级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科目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 班级学号姓名 ……………………………………………………………………………………………………………………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 A.1967年B.1989年C.1995年 D .1945年 2.亚太经合组织的性质是() A.超国家一体化组织 B .关税同盟C.自由贸易区D.地区经济论坛 3.下列国际组织中,以协助成员国稳定汇率.平衡外汇收支为主要宗旨的是() A.世界贸易组织B.国际清算银行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世界银行 4.当今世界发展问题的核心是() A.西方国家的发展B.发达国家的发展C..北方国家的发展D..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5.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了著名原则是() A.和平共处B.求同存异C.不干涉内政D.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6.七十七国集团的活动方式是() A..在联合国大会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B.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C..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召开会议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D.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7.造成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根源是() A.发展中国家的内部矛盾与冲突B.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C.发达国家拥有的科计优势不断扩大D.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与资源枯竭 8.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经济危机始于() A.马来西亚B.印度尼西亚洲C.泰国D.菲律宾 9.苏联东欧剧变后初期,东欧中亚国家对外政策的普遍特点是实行了() A.东西方兼顾的“双头鹰政策”B.“亲西方一边倒”外交政策 C.全方位外交政策 D. “亲东方一边倒”外交政策 10.俄罗斯.白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建立的政体形式是() A.总统制B.议会制C.集权制D.君主立宪制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1.当前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重点在() A .争夺人才B.发展核武器 C .维护经济安全D.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 E.进行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的调整,提高国际竞争力 12.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其明显表现有() A.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B.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C.国际金融交易总额大大超过国际贸易总量D.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投资格局多元化 E.贸易自由化取代了贸易保护主义 13.2001年10月在中国上海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通过的《领导人宣言》指出,亚太经合组织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 A.自主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B.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的原则 C.“开放的地区主义”的原则D.灵活性与全面性相结合的原则E.循序渐进的原则立场 14.下列选项中,反映冷战后南北关系新变化的有() A.南北关系中政治问题日益突出B.环保问题成为南北关系中的新问题 C.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日趋一致D.区域集团内部的南北关系已经取代全球性南北关系

试分析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与我国的应对策略

试分析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与我国的应对策略 ——形势与政策 今年以来,以欧美为主的债务危机持续发酵,给世界经济复苏增添了新的变数。21世纪头10年的世界经济先是繁荣发展,随后便经历了风雨飘摇的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阶段,世界经济进入了艰难复苏的“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的发展前景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 今年伊始,世界经济总体上在上年的基础上保持着复苏态势。但事实上,复苏进程还很脆弱、很不平衡。中东、北非局势动荡不定,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发的全球性通胀压力增大,日本地震和海啸,以及近一段时期欧美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和一些发达国家经济明显放缓,都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风险因素主要包括: 第一,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出现回落,一些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也有所放缓。特别是前期量化宽松政策刺激带动的复苏,随着量化宽松政策执行的结束或减弱,停滞的可能性有所增加。 第二,随着部分国家主权债务违约风险形势的骤然紧张,欧元区又一次被推上了债务危机的风口浪尖。如果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蔓延趋势不能得到有效遏制,欧元区核心国家有可能被拖下水。债务危机成为欧元区挥之不去的阴影,也为世界经济形势增添了另一层面的不确定性。 第三,通胀成为世界经济形势基本面中潜在的重要风险因素。各种大宗国际商品价格轮番波动,虽然有受到全球极端天气和地缘政治因素

的影响,但也进一步表明,市场上流动性泛滥和投机炒作是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今,通货膨胀已成为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从上述世界经济的基本面看,世界经济正笼罩在部分发达经济体债务危机和经济疲弱及失业率上升的阴影下。欧美能否从债务危机的泥潭中拔出双脚?世界经济的走势又将向何处发展?这一切的答案依旧存在着悬念,需要时间做出回答。但可以确定的是,目前世界经济并未全面走出危机,也没有恢复到正常的发展轨道,仍然面临着下行风险。 中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中,既有挑战也有难得发展机遇,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近一个时期主要新兴经济体为缓解通胀压力纷纷采取加息等措施,经济出现一定程度放缓,但长期增长动力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近一个时期,关于世界经济可能二次探底的议论再度引起各界关注。对此我们必须加以重视。从世界经济的风险因素看,虽然未来世界经济仍将处在一个复苏阶段,但下行风险犹存。 首先,美国经济可望步入新的增长周期,但增长率将会有所减缓,失业状况要想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比较困难,消费疲软仍将是美国难以化解的难题,为此美国则有可能进一步扩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规模,继续刺激经济。一旦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失灵,美国经济可能再度衰退,世界经济也将受到冲击。 其二,在债务危机仍得不到缓解的情况下,欧元区经济有可能出现反复和波动。其三,虽然前一段时期日本经济正在逐渐摆脱长期衰退的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

第一章 1. 两极格局发展演变的原因是什么? 答:二战后,世界政治局势出现了大变化。战后初期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西欧的衰落,美苏的实力均势,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二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构成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初步形成。 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为了建立世界霸权,美国全面实施冷战政策,美苏从盟友转为敌人,从合作变为对抗的关系。随着两个军事政治集团的建立、对峙局面的形成,两极格局最终确立。 发展原因是: 1、战后初期的资本主义世界 (1)西欧各国普遍衰落,欧洲列强已无法主宰世界。德国被彻底打垮,国土被盟军分区占领,殖民地被剥夺殆尽,国外市场和投资全部丧失。英、法虽赢得战争却输尽财富,尤其是法国经济遭到更大的破坏。随着欧洲的衰落,欧洲列强已无法主宰世界。 (2)美国独占鳌头 军事上,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几百个军事基地,还垄断了原子弹,成为世界首强。 经济上,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制度。关贸总协定的成立使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形成了,美国成为世界首富。 政治上,美国一度操纵联合国,把它作为美国在全球扩张的工具。 2、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潮 二战后,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形成社会主义阵营,这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而且形成了社会主义运动的第二次高潮。 (1)苏联在二战中虽然损失很大,但战争的胜利使苏联军事力量空前强大,影响大增,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二战后,苏联取得了恢复发展经济的巨大成就,并打破子美国核垄断。苏联在社会主义运动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2)在苏联的影响和援助下,东欧建立了8个人民民主国家。除南斯拉夫外,东欧各国都照搬苏联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初步实现了工业化,其弊端为以后国民经济发展埋下了隐患。 (3)中国、越南等亚洲国家也走上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道路。 (4)苏联和欧亚各人民民主国家先后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开展广泛合作,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并在国际舞台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为了对付美国的扩张和威胁,苏联于1955年5月建立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2. 为什么说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必然趋势? 多极化是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 ①世界走向多极化的客观必然性 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世界经济,政治高度发展和力量对比此消彼长的必然产物.第一,趋于缓和的国际形势,为多极化趋势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第二,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必然结果.第三,国际关系的主体化和民主化,是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动力.第四,各国主体意识的增强,促进了多极化力量的大联合. ②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多极化趋势将削弱超级大国的霸权势力.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多极化趋势有利于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力量机制. 多极化趋势中经济科技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升高. 3. 怎样认识当今国际舞台上单极与多极的矛盾和斗争?它的发展前景和趋势如何?

高三政治建立国际新秩序知识点

“建立国际新秩序、当代国际竞争”知识点及练习 一、知识点 1.__________________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_______是其核心思想,_____________是某些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_________。 2.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并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每个国家来说,这是维系其_______________的外部条件。我国主张在____________基础上建立________________。 3.世界格局的二极化已被彻底打破,世界出现了若干个__________。 4.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较量。 二、课堂练习 1.“近来国际关系出现了单极趋势,单极世界模式以及文化、价值观和思想的单一模式越来越明显,损害独立国家主权的行为也越来越嚣张。”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开始发生变化B.多极化趋势开始逆转 C.阻碍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因素开始出现 D.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需努力 2.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继续趋向缓和,但是,全球大大小小的冲突仍然层出不穷,世界仍不安宁。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是() A.某些地区的恐怖组织活动猖獗B.某些地区存在着根深蒂固的民族矛盾 C.某些国家一贯采取军事对抗D.某些国家坚持冷战思维,推行强权政治 3.国际舆论认为,恐怖主义是世界范围内南北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生成的毒瘤,为此,要彻底铲除恐怖主义就必须() ①彻底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缩小南北差距和贫富差距②采取强大的军事措施,彻底消灭恐怖分子③壮大美、英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力量,确保它们在国际上的绝对优势④公正合理地解决地区矛盾和冲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应该() ①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②加速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③避开全球化趋势,保护民族经济④与发达国家结盟,提高开放水平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综合国力竞争应抓住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这个核心。回答5-7题 5.从政治上看,是因为() A.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益激烈B.各国综合国力都在增强C.科技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之一D.综合国力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 6.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B.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可忽视 C.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7.从经济上看,是因为()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C.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D.国有企业要增强控制力和竞争力 8.全世界有13亿人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日平均生活消费不足1美元。发达国家拥有全球生产总会的86%和出口市场份额的82%,发展中国家仅分别有14%和18%。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障碍在于() A.某些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政治落后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剧了国际竞争D.联合国对各国经济发展的指导不够. 9.我国代表团与35个国家谈判,终于就加入WTO达成协议,这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国家这几年发展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这说明() A.提高综合国力必须首先提高经济实力 B.国家之间有共同利益是协议达成的基础 C.综合国力最终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上地位 D.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外交政策 10.2002年4月12日,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年会在中国海南省的博鳌开幕,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泰国等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近2000人出席年会。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次年会以“新世纪、新挑战、新亚洲”为产题,鲜明体现了论坛立足于亚洲、面向世界、共商发展的创办宗旨,充分反映了亚洲国家加强对话、互利合作、促进繁荣的共同愿望。 运用正常常识的知识回答,博鳌亚洲论坛的成员加强合作的必然性。

国际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政治经济学》笔记整理 一、导论 (一)国际政治经学的产生: 1、时间:60年代末(经济全球化开始跨越国界) 2、地点:欧美(欧洲一体化道路,用经济手段解决安全问题 美国二战后成为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取得了支配世界的地位,马歇尔计划,援助第三世界,使用经济手段达到政治目的) 3、引入国内的背景: (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推动。因为国际政治经济学是国际关系学的一个分支。 (2)90年代中后期扩大改革开放,因为国际政治经济学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而引进国内。 (二)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概念 1、学科范畴 国际政治经济学(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国际关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国际体系中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关系。 它有多个维系。 从政治对经济的影响看 (1)国际政治角度看,国家间政治安全问题影响着国际经济的合作。 (2)国内政治角度看,国内政治制度、政策的制定都会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 从经济对政治的影响看 (1)国际经济关系领域中,各种经济因素(资本、技术、劳动力)的跨国流动,都能够对国家间政治关系(如国际体系、格局)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2)国内经济发展的稳定与否,都与国内政治局面稳定息息相关。 与其他相近学科相比较: (1)政治经济学,研究国家领土范围内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影响,解决经济决定政治,以及如何使政治适应经济的问题。与之相比,国际政治经济学跳出了经济活动的国界限制,经济行为体更加多样化,跨国公司与政府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政治与经济的互动。 (2)国际政治学,安全是主题,经济是议题,研究的核心概念是安全而非经济,更加关注军事与外交,经济只是一个外在变量。与之相比,国际政治经济学中,政治与经济是同等地位,经济是学科研究的主题和内在变量。 (3)国际经济学,单纯地分析国际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领域出现的问题,与之相比,国际政治经济学更加注重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国际经济。 2、研究意义 (1)全球层面:有利于理清国际经济体系、秩序和国际政治之间的关系。(例如布雷顿森林体系) (2)区域层面:有利于区域内经济的发展带动区域内政治关系的变革。(例如欧共体)(3)国家层面:有利于使国家在面临全球化大潮的关键时期对国家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做出正确的决策。 3、思想来源:重商主义《国富论》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3.2国际关系教学设计

本框题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选修模块一之《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内容。主要内容是学习国际关系的有关知识,认识国际关系的一般知识,同时让学生了解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从而学会用学的思想方法正确认识国际现象,透过不同国家的外交政策,行动以及国家间的关系,把握其背后的实质。同时树立在处理国际关系中坚定而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的意识,并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 【教材分析】:本框题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选修模块一之《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内容。主要内容是学习国际关系的有关知识,认识国际关系的一般知识,同时让学生了解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从而学会用学的思想方法正确认识国际现象,透过不同国家的外交政策,行动以及国家间的关系,把握其背后的实质。同时树立在处理国际关系中坚定而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的意识,并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 教学目标关键知识 (一)认识国际关系知道国际关系是什么,有哪些基本形式;了解国家间交往形式;了解国际法的重要性,明确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二)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引用国家之间的竞争、合作、冲突的实例,印证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科学精神: 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正确认识国际现象,透过不同国家的外交政策、行动以及国家间的关系,把握其背后的实质政治认同树立在处理国际关系中坚定而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的意识,并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 学生特征分析 高中学生处于身体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求知欲强,容易接受新事物。但是他们涉世不深,对事物的认识容易出现偏激和偏差,因此,必须加以正确引导,让他们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正确认识国际现象,透过不同国家的外交政策、行动以及国家间的关系,坚定的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并努力提高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2.坚定的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教学难点 如何坚定的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总议题:以风风雨雨的中美关系探究国际利益议题一:请大家思考一下,以改革开放为节点,在此之前和之后,中美关系是怎么样的? 知识引出: 1、国际关系的含义、内容、形式播放视频:美国抵制华为继美国禁止华为参与国内5G建设后,在美的威逼利诱下美国的盟友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新西兰等西方国家紧随其后。(五眼联盟) 议题二:在以美国为首的封杀华为的可耻行径中,为何美国诸多盟友会表现出与其不一样的态度,甚至唱反调? (试用国家利益相关知识分析)知识引出: 2.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1)各个国家性质不同,利益追求不同、对外政策也不同,使得国际关系复杂多变。这种复杂多变的关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决定性因素是

根据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形势,讨论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以.

摘要]根据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形势,讨论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以及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发展对与中国之间的相互影响。 [关键词]:世界经济与政治、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发展。 世界经济 (一)、当代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是指全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相互结成的一种既有联系又有矛盾的统一的经济体系。 其特点有: 1、世界各国经济上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和相互斗争进一步发展; 2、改革和调整成为世界性浪潮; 3、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推动愈加显著。 除此之外,世界经济将来趋向于:经济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 1.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因 (1经济体制障碍逐渐清除。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开放的市场机制得到了世界多数国家的认同,各国政府对经济管制逐步放松,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不断减少,“无疆界市场”正在形成。 (2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缩少了经济活动的空间距离,消除了不同资本市场的时间差和地域差,传统“原产地”与“消费者”之间的地理界限已失去意义,商品、服务、资金和信息的流通将比过去更加快捷,“地球村”经济逐渐成为现实。 (3跨国公司快速发展。凭借其独有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置生产基地和销售机构,建立国际商务信息网络,构建全球研究开发体系,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成为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2.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1生产国际化。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经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宰力量,商品生产环节分布于不同国家,各国间的经济依存性明显加强。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主讲人:邹粉仙 ?课程简介:本门课程主要通过对当代(尤其是世纪初)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整体把握,来对目前国际舞台上的主要战略力量的经济、政治发展及外交战略进行学习和研究,并对中国和世界主要战略力量的关系进行总体研究和把握。 主要内容: ?1.世纪之初的国际政治格局; ?2.世纪之初的世界经济; ?3.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4.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 ?5.走在复苏道路上的俄罗斯; ?6.联合自强的欧洲; ?7.走向政治大国的日本; ?8.发展中的大国——中国; ?9.中国与世界主要大国的关系; ?10.国际组织和重要的国际会议。 主要参考书目: ?1.《世纪之初的国际关系》,张毓诗著,时事出版社,2007. ?2.《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第三版),冯特君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世界、美国和中国——新世纪国际关系和国际战略理论探索》,楚树龙,耿秦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国际组织概论》,叶宗奎,王杏芳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冷战后中印关系研究》,卫灵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

第一专题 世纪之初的国际政治格局 一、国际政治格局的含义: ?1.国际政治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主要政治力量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状态。也被称为世界格局。 国际政治格局的种类: ?单极格局——一家独霸; ?两极格局——两个超级大国激烈争夺国际事务的控制权或霸权; ?多极格局——多种力量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以影响和决定世界事务的发展。 ?认识了解世界的三个层次: ?时代——最高层次,划分依据是哪个阶级是时代的中心。; ?格局——中间层次; ?形势——最低层次,指国际舞台上发生的一时一事或一国的发展变化。它通常不会影响格局和时代的稳定,但有的事件可以引起格局或时代的变化。 2.研究世界格局的重要意义: ?A 从整体上把握世界; ?B 了解世界舞台上的各种角色,尤其是战略力量; ?国际关系的行为主体:主权国家;国家集团;国际组织;政党;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 ?C 把握国际社会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D 认识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自己正确的国际战略。

中国如何构建国际社会新秩序

中国如何构建国际社会新秩序 摘要: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全面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问题变得更加紧迫,中国明确提出既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又要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要内容:各国有权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经济模式和发展道路;各国有权对本国资源及其开发实行有效控制;各国有权参与处理国际经济事务;发达国家应尊重和照顾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需要,在提供援助时不应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加强南北对话与合作,在商品、贸易、资金、债务、货币、金融等主要领域作出必要的调整和改革。关于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内容有:各国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应当作为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参与国际事务的讨论与解决;各国有权根据各自的国情,独立自主地选择本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发展道路;互相尊重国家领土完整和边界不可侵犯的原则;国家之间发生争端应当通过和平方式合理解决,在国际关系中不得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关键词:国际新秩序;国际关系 所谓国际秩序是指某一时期国际社会中的国际行为主体(主要是主权国家)之间,围绕着一定的目标,在某种利益基础上相互作用、相互斗争而确立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国际秩序实际上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外部环境。在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下,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和超级大国凭借其军事、经济、科技实力垄断国际事务,侵略、压迫和掠夺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导致国际局势动荡不安、贫富差距日益扩大。长期以来,第三世界国家强烈要求改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并为此进行了艰苦的斗争。然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努力还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科学地分析了国际局势发生的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及时提出必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命题。江泽民同志走上中央领导岗位后,在各种场合论述国际关系问题时,也多次重申这个观点。 在1995年10月下旬,江泽民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联合国成立50周年特别纪念会议上讲话,全面阐述“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内涵。他指出:“半个世纪的经验和教训,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向我们提出庄严而迫切的要求。我们要创造安全可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我们要恪守以主权平等和互不干涉内政为核心的国际关系准则……我们要建立互利互补共同发展的新型国际经济关系……我们要造成 自主选择、求同存异的国际和谐局面……这些全球性问题的逐步解决,不仅要靠各国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国际上的相互配合和密切合作。” 几十年来,中国坚持不懈地倡导建立国际新秩序。90年代以后,中国政府为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在重大国际事务中,借助国际讲坛不断表明立场,并在外交上通过各种渠道发挥了积极作用。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成了冷战后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愿望和要求。建立国际新秩序是与反对霸权主义联系在一起的。而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势下,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任务显得更加紧迫。中国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一主张体现了对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薄重,对各国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尊重,对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法基本准则的维护,因而得到了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赞赏和支持。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应该反映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利益,应该体现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18年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形考三次试题答案

题目1 不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0.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题】()是导致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根本原因。 选择一项: A. 意识形态的影响不正确 B. 国家力量的变化 C. 外交政策的变化 D. 国家利益的改变 反馈 正确答案是:国家力量的变化 题目2 不正确 获得6.00分中的0.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多选题】主权国家构成的要素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固定的领土 B. 有一定形式的政府 C. 定居的居民正确 D. 完整的主权 反馈 正确答案是:固定的领土, 定居的居民, 有一定形式的政府, 完整的主权 题目3 未回答 满分1.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判断题】国际社会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国家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经常的联系而形成的一个有秩序的整体。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4 未回答 满分6.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多选题】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战后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B.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C. 社会主义国家和民族独立国家经济的发展 D. 经济危机的结束 反馈 正确答案是:战后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社会主义国家和民族独立国家经济的发展 题目5 未回答 满分1.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判断题】军事实力是国家防御外来侵略和安全自卫的能力,是国家实力构成的一个核心要素,也是国力强弱的最直接反映。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6 未回答 满分3.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题】国家作为一个行为主体,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取决于() 选择一项: A. 国家目标 B. 国家影响 C. 国家力量 D. 国家利益 反馈 正确答案是:国家力量 题目7 未回答 满分6.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第三世界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重点

第三世界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 第三世界兴起以后,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1955年在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反映了亚非人民团结反帝反殖的共同愿望。60年代初,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它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政策。到80年代,它已经发展成为国际事务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亚非会议是获得独立的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地区重大问题的国际会议。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这次会议。会议挫败了帝国主义进行分裂的企图,通过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体现了反对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和促进各国友好合作的精神。50年代中,铁托、纳赛尔和尼赫鲁举行会议,提出不结盟的主张。1961年举行第一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25个国家参加。到1986年,不结盟运动已成为拥有101个成员国、17亿多人口,地跨亚、非、拉美和欧洲四大洲的一支重要力量。 亚、非、拉美许多国家独立后,在经济上还没有完全摆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控制。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为了实现工业化,它们不得不输出农产品、原料等,以便积累资金,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工业设备和技术。但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操纵国际市场,压低农产品、原料等价格,抬高工业品价格,通过这种办法,来剥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通过资本输出进行残酷剥削,这给发展中国家造成沉重的债务负担。广大发展中国家强烈要求改变不公平不合理的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从1951年到1973年间,发展中国家在同发达国家的不平等贸易中,损失了1300多亿美元。 发展中国家的外债总额,1988年达1.3万亿美元。从1980年以来,它们每年支付的利息,高达600至700亿美元。沉重的债务负担,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陷入困境。第三世界有30多个国家陷入债务危机。

国际政治与经济论文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摘要: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相互融合日益紧密,逐渐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生产要素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从而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逐渐融合。既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遇,同时又给发展国家带来了挑战。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全球化的脚步已势不可挡,发展中国家应及时调整政策,以积极的姿态融入全球化的大潮中去。 关键字: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双刃剑; 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推动力是追求利润,前提是开放的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信息、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技术性基础条件,降低了信息交流的成本,直接推动了国际贸易、生产、投资等经济因素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和能力的日益增强,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发展载体,在全球范围内对全球的资源、劳动力进行配置,在全球市场组织生产和销售,

这种跨越时空的国际分工模式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全球经济运行中,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制定的经济规则为全球化提供了制度保障,它们使世界各国能在全球统一的市场内自由、公平地竞争,极大地促进和保障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经济在全球的深入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使各国的经济日益以市场为纽带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经济全球化的脚步已势不可挡,关于经济全球化是利是弊的问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少数发达国家来说,肯定是利大于弊;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利弊具有不确定性;关键取决于原有基础和现行对策。所以,发展中国家则要趋利避害,抓住机遇,促进发展。作为发展中国家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回避经济全球化只能带来更大程度上的落后。面对经济全球化,既要很好地把握它带来的机遇,又要趋利避害,规避它带来的风险。 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以贸易自由化为先导,进而促使金融全球化和投资的自由化,并最终导致生产的全球化。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基础、运行机制到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都将带来重大影响。以国际分工为客观基础的经济全球化使商品和劳务的国际流通高度自由化,使生产要素的国际配置更加合理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国际政治与经济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一、名词解释 1、世界政治格局:是国际政治舞台上各种力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 种结构,它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关系比较集中而概括的表现形式。 2、世界经济协调:是指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解决涉及当事国各方利益的世界经济领域的问 题与矛盾,通过某种形式的协商,采取共同干预行动的行为。 3、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 互渗透日益加深,连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整体,所有国家、地区和国家集团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都成为这个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4、利益集团:是由以某种特定利益、政治主张、价值目标所维系的人们所组成的集团。它对 议会和政府施加影响,使其制定出符合自己集团利益和要求的决策。 5、政治体制: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和管理形式以及有关国家政治活动的制度。 6、国体:国家的性质存在由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反应出来的国家的根本属性。 7、转型国家:指的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了有社会主义制度到资本主义制度历 史性剧变的原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8、经济转型:是这些国家社会制度大变迁在经济领域的具体体现。 9、国家利益:一切满足民族国家全体人民物质与精神需要的东西。中国的国家利益分为四个 层次,即经济利益、安全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 1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 平共处。 二、简答、简述 1、如何认识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57) (1)、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是经济生活国际化的一个新阶段。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高度发展的产物。经济全球化必将进一步加强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的局面,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 (2)、区域集团化趋势迅速加强。区域集团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冷战结束以后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产物。 (3)、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运行。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在当前世界经济秩序中取得了全面的支配地位。 (4)、新科技革命产生深远影响。科学技术进步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历次科技革命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飞跃,推动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 2、怎样看待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60) (1)、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连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整体,所有国家、地区和国家集团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都成为这个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区域集团化,是指地理位置相邻近的国家质检,在经济联系愈益密切的基础上,为了促使商品、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等在一定区域内更加自由的流动和有效配置,相互之间采取比对区域外更为优惠、开放、自由的政策,并在机制上结成联合体以至国家

对当前国际政治形势的认识与看法

对当前国际政治形势的认识与看法 摘要: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 化在曲折中继续发展。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 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关键词: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国际安全 China's chemical safety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Xiong xiaochao (Chang'an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Safety Engineering and Survey xi'an shanxi 710064) Abstract:At present,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is undergoing profound changes. Peace and development remain the themes of our times. World multi-polarization an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ontinue their development in zigzags. The overall peace, war, overall relaxation, local tension, and overall stability, local turbulence, will be henceforth a period is the basic trend of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Key words:International Politic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rnational Security 引言 国际政治的本质就是一个不断追求权利与实力的过程。几千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改变了人类生存的物条件,但人类群体间的关系却没有发生本质变化。但是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席卷,在当今社会,国家间权利与实力的追求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从一战时期国与国的军备竞争转变为综合实力的竞争,但其竞争本质是不变的。当前的国际政治正逐步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应该说当前的国际政治是进步了的。 一、当前国际政治形势分析 纵观当今世界政治形势,维护和平、促进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大国之间关系逐渐朝多元化发展,自从美国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奥巴马面对从小布什手中接手的美国:美国引起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巨大的财政赤字等等。加上欧洲债务危机的发生使欧洲的经济和政治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大背景中,世界政治形势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 史潮流。 当今世界,虽然美国仍然执意实行他的霸权主义,但由于08年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各方面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致使霸权主义逐渐减弱,加上其它国家诸如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一直都是以和平共处,互相尊重,共同发展为发展策略等因素,国际力量正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方向发展,全球化和区域性合作掀起了高潮。 2.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各国现在都极力发展自己的经济,增强自身的实力,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来提升自身对世界的吸引力、影响力和作用力。当然,也只有真正提高自己,才会为世界的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做出贡献。而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现在的主要特征。 3.大国关系进行深刻调整。 各国围绕国家利益,国际战略,依力量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政治的变化进行调整。这在很多方面都是有所体现的:(1)各国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