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知识之古代宴席礼仪

礼仪知识之古代宴席礼仪
礼仪知识之古代宴席礼仪

古代宴席礼仪

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都有自己的一套规范化的宴饮礼仪。中国宴会的礼仪,至迟在周代,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

古代宴席礼仪

座次之礼

在古代筵席的各种礼制中,座次礼节最能表现宴饮者的高下尊卑,席置、

坐法、席层等无不受到严格的礼制限定,违者就是非礼。在宴饮座制的严格

规范下,人们根据各自的社会地位、身份及宗族关系等就席,宴饮进程因此

而井然有序。统治者正是运用这种手段来强化社会秩序。具体言之,统治者

对筵席座制相当看重,就是因为它具有建构一个长幼有序、君臣有别、孝亲

尊老、忠君礼臣、层层隶属、等级森严之社会体系的功能。

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时,

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时,长者东向,幼者西向。宾主之间宴席

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坐。清代学者

凌廷堪在他的礼学名著《礼经释例》就更为确切地提出“室中以东向为尊”的

说法。

由此可以看出,鸿门宴座次的形式,就属于这种室内礼节活动的形式。

项羽、项伯朝东而坐,最尊(项伯是项羽的叔父,项羽不能让叔父坐在低于自

己的位置上);范增朝南而坐,仅次于项氏叔侄的位置;刘邦朝北而坐,又卑于

范增;张良面朝西的位置,是在场人中最卑的了。

宴设于项羽军中帐内,刘邦为宾,从座位安排上即可看出,项羽目中无

人,自高自大,而力量的悬殊,刘邦的处境已令人忧心。再看项羽集团内部,

谋士范增在项羽心中的地位,尚不及告密的项伯,君臣隔阂,事不可谋已初

露端倪。

待客之礼

如何以酒食招待客人,《周礼》、《仪礼》和《礼记》中已有明细的条

文。下面让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明。首先,安排筵席时,肴镶的摆放位置要

按规定进行带骨肉要放在净肉左边,饭食放在用餐者左方,肉羹则放在右边,

调味品放在面前的位置,葱末之类可放远一点。食器饮器的摆放,仆从端菜

的姿式,重点菜肴的位置,也都有陈文规定仆从摆放酒壶酒搏,要将壶嘴面

向贵客端菜上席时,不能面向客人和菜肴大口喘气,如果此时客人正巧有问话,必须将脸侧向一边,避免呼气和睡沫溅到盘中或客人的脸上。上整尾鱼肴时,一定要使鱼尾指向客人,因为鲜鱼肉由尾部易与骨刺剥离上干鱼则正好相反,要将鱼头对着客人,千鱼由头端更易剥离冬天的鱼腹部肥美,摆放时鱼腹向右,便于取食夏天则背鳍部较肥,所以将鱼背朝右。主人的情意,就是要由这细微之处体现出来,仆人若是不知事理,免不了会闹出不愉快来。

待客宴饮,主人必须作陪伴,主客必须共餐。如果老幼尊卑共席,讲究就更多了。比如同席的尊长未动筷子,你可一定别抢先,看到尊长将要吃饱,你不论吃饱与否,都不能再大嚼下去,等尊长一放下碗筷,你也要停止进食,注意也不能先放下筷子。

进食之礼

当代的中国人,无论男女老少,都自觉不自觉地多多少少继承了古代一些进食礼仪。现在的一些餐桌礼仪习惯,可以说都植根于中国古老的饮食传统。在《礼记》这部书中,对进食之礼,有较为详细的陈述。试举几例如下

1、宴饮开始,饭菜端来时,客人要起立有贵客到来时,其他客人都要起立以示赫敬。主人让食,要热情取用,不可置之不理。

2、如果来宾地位低于主人,必须双手端起食物面向主人道谢,等主人寒喧完毕后,客人方可入席落座。

3、饭菜摆放好以后,主人要先从盘碗中拨出少许撰品,放在桌上,将少许酒洒在地上,以祭祀发明饮食的先人,表示不忘本。如果吃剩饭或吃晚辈准备的饮食,则不必行祭。

4、同别人一起进食,要注意谦让,不可吃得过饱。

5、一起吃饭时,不可用手抓吃。

6、要入口的饭,不可再放回食器中。

7、不可将饭传成大团,大口大口地吃,这样有争饱之嫌。

8、吃饭时不可让舌头在口中发出响声,主人会觉得你是对他的饮食不满意。

9、客人自己不要啃骨头,也不要把骨头扔给狗去啃,否则主人会觉得你看不起他准备的饭菜,以为只配给狗吃。

10、“ 唯食忘忧” ,吃饭时不可唉声叹气。

我国是礼仪之邦,人们在宴饮活动中重视礼节、礼貌,几千年来已形成了文化传统,其中表现伦理美、形式美的一些规律,一直沿用到现在。

封建社会的宴饮活动,不但座位安排很有讲究,以“面东为尊”或“左为上”为原则;迎接宾客要打躬作揖,席间宾主频频敬酒劝菜,筷要同时举起,席终“净面”后要端茶、送牙签等等,礼仪十分繁缛。而且旧时宴会礼越是社会上层,越是苛细烦琐。随着历史的检验,有些礼俗被淘汰了,有些礼俗被更新了,但总的看来,我国的宴会仍有菜肴过多,礼节过繁,消费过高,时间过长等等弊病。现在提倡一般筵席“四菜一汤“,革除繁琐礼节,实行与精神文明相适应的筵席改革,这是完全必要的。

现代礼仪要坚持平等原则,平等是现代礼仪的基础。因此现代家庭宴会,座次灵活安排,以尊敬老人、尊敬师长、尊重宾客、爱护儿童为原则。台面碗盏布局,均衡对称,主菜放当中,副菜围成一圈,菜肴造型正面朝向主宾。宴会前后主人对亲朋都要敬茶,热情招待,宾客辞行要向主人答谢。整个宴会活动,气氛热烈,秩序井然,使得与宴者始终心情宽舒,既享用丰盛的肴馔,又增进了彼此间的情谊。宴会中贯穿这样的礼仪、礼节,并非是对吃的情趣的束缚,而是表现人们的道德文化修养,在饮食生活中体现一种形式美、伦理美、人情美。

宴席位序讲究

左高右低

当两人一同并排就座时,通常以右为上座,以左为下座。这是因为中餐上菜时多以顺时针为上菜方向,居右者因此比居左者优先受到照顾。

中座为尊

三人一同就餐时,居中坐者在位次上要高于在其两侧就座之人。

面门为上

倘若用餐时,有人面对正门而坐,有人背对正门而坐,依照礼仪惯例则应以面对正门者为上坐,以背对正门者为下座。

观景为佳

在一些高档餐厅用餐时,在其室内外往往有优美的景致或高雅的演出,可供用餐者观赏,此时应以观赏角度最佳处为上座。

临台为上

宴会厅内若有专用的讲台时,应该以靠讲台的餐桌为主桌,如果没有专用讲台,有时候以背邻主要画幅的那张餐桌为主桌。

各桌同向

如果是宴会场所,各桌子上的主宾位都要与主桌主位保持同一方向。

以远为上

当桌子纵向排列时,以距离宴会厅正门的远近为准,距门越远,位次越高贵。

古代礼仪的现代意义

古代礼仪的现代意义 礼仪,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统治工具,上至政治制度、法律思想,下至贫民百姓的吃饭穿衣,无不在礼仪的规范与约束之下,可以说中国古代社会就是一个礼仪社会。下面由给大家整理了古代礼仪的现代意义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古代礼仪的现代意义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源远流长的中国 传统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传统礼仪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存在着一些封建性、宗法性、专制性和保守性的因素,但我们仍不能忽视传统礼仪发挥的不可磨灭的作用。它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代表着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在塑造完美人格、协调社会矛盾、安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有助于综合国力的提升。 礼仪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我们在评价一个国家时,通常是从这个国家国民的言行举止、文明习惯所体现的公民素质与精神面貌人手。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在于其国民素质的提高,我国要跻身世界之强,一定要提

高全体国民素质。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讲,礼仪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和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我国清末思想家龚自珍在《古史钩沉论二》中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龚自珍的这一思想被后人引申为: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同时,传统礼仪文化是传统文化的核心。改革开放虽然使我们在经济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相比之下我们的人文素质教育却在下降。国民在公共生活及私人生活领域的礼仪教养的缺乏,已严重造成国民形象的危机。因此,学习传统礼仪,弘扬传统文化,已成为当务之急。 第二,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孔子指出,礼之用,和为贵。孔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这点出了“礼”的社会历史价值,即社会和谐之本。“礼”是人际交往的行为准则,在古代,它作为一种法度,严格维护着社会的秩序。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礼仪文化的教育,一个具有良好秩序及人际和谐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具有良好礼仪修养的社会。目前社会中,我们的国民礼仪修养不够,不知礼、不守礼和不文明的行为普遍存在,比如公共场所随地吐痰,大声喧哗,乱扔垃圾,乱穿马路,横行逆行,不按顺序排队上车,乱抢座,不让座,出口脏话,社交场合不会用敬语雅语等等行为,这与我们构建和谐的人文社会极不协调,其原因就在于中华传统礼仪文明的失落以及礼仪教育的缺失。 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汲取传统礼仪中合理的、有益的因素,

文言文书信写法

目录 一、提称语 二、启辞 三、正文 四、结语 五、祝辞 六、署名 七、附候语及补述语 1、提称语 1.1 提称语是附在称谓后面,提高称谓的语词。(点击此处查看“汉语称谓表”。) 提高称谓,也就是对受信人进行尊敬抬举的意思,如“希圣老师尊鉴:”;再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 有的提称语除提高称谓之外,还有请受信人察阅此信的意思,如“赐鉴”、“青鉴”等。 我国传统书信中常用的提称语很多,使用时要特别注意与称谓的配合。 在礼仪简化的现代生活中,提称语常常被省略。省略提称语后,在称谓下加冒号“:”,如“希圣老师:”。 1.2 Table 1.1 书信中请察阅敬语

1.3 这里再对较常见的提称语约略作些解释。 足下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赐鉴钧鉴尊鉴台鉴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垂,含居高临下之义。赐,上给予下叫做赐。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道鉴大鉴英鉴伟鉴雅鉴惠鉴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爱鉴双鉴芳鉴致母亲,可称“慈鉴”。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 礼鉴给居丧者信,用“礼鉴”。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共鉴同鉴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道席讲席教席撰席著席史席席,席位。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必有师生关系。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撰,即著述。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 览阅知悉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2、启辞 2.1 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常见的启事敬辞“敬禀者”,意思是说:“我恭敬地禀告的事情如下。” 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 2.2启辞又分为两类。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2.3 第一类,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 Table 2.1 传统启事用语

餐厅服务员礼仪培训

餐厅服务员礼仪培训 重视仪表仪容美: 一、我们很需要讲求礼仪风度。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人的外在和整体的表现不太好,甚至很糟糕,这就是礼仪风度 的问题。如有的人衣冠不整,萎靡不振;有的人坐没坐相,站没站相;有的人一张嘴就是粗话、脏话,一吸烟就随地弹烟灰,遇事大惊小怪,吵吵嚷嚷,毫无顾忌对别人的干扰……诸如此类的现象都是不 讲求礼仪和风度的表现。 我们在服务过程中常会看到一些客人有这样的表现,我们经常会用“这人素质真差”这类的话评价这样的客人,但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自己在平时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类似的行为呢? 二、应注意自己的仪表仪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讲求仪表仪容的美,并不是“臭美”,而是一种文明礼仪。整洁、新颖、美丽、大方的形象既合乎人们的审美,又适应交际的需要,同时又体现了 对他人和社会的尊重。那些西装乱穿,领带歪斜,随口吐痰,大呼 小叫,指手画脚的丑态恶习,是缺乏文化教养体现,也是不尊重自 己和他人的表现。 餐厅服务员仪容仪表规范 仪容、仪表是指人的外表和容貌。讲究仪容、仪表体现了对他人、对社会的尊重,表现出了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文明程度,也表现了 服务人员对工作的热爱和对客人的热情。 1.精神面貌——表情自然,面带微笑,亲切和蔼,端庄稳重,大方得体,不卑不亢,给人以温馨可信赖的感觉 2.头发——不得留造型怪异的发式,梳理整齐,保持干净。男服务员头发不可过长,以齐发际限。 要求前发不遮额,侧发不遮耳,后发不扫衣领,不可留长鬓角。女服务员头发不宜过长,最长齐肩胛骨,需盘起或使用发卡。

6.装饰品——不佩戴不方便工作(如耳饰、手链等)的饰物,不佩戴戒指等容易藏污纳垢、不利卫生的饰物,结婚戒指除外。为使客 人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因此在饰物的佩戴上不宜超过客人。 7.服装——冬装、夏装各两套,勤洗勤换。上衣不宜太短,以免弯腰时露出腰带。衬衣要熨平整,特别注意领子、袖口及衣扣处, 不能有皱纹、破损,颜色最好为白色。不要让汗水、油渍、污渍出 现在衬衣上,必须扣好衣扣,不许敞开。 鞋袜要每天更换,要经常檫皮鞋以保持鞋面光亮,鞋袜以黑色为宜,不宜使用指定以外的颜色、款式。女士服务员不论冬、夏装都 该是衣裙,不应是衣裤,不许光脚,必须穿长筒肉色丝袜,不许穿 黑色丝袜。穿黑色皮鞋或补鞋。穿衬衣时颈部要有装饰,颈不宜外露。主管、领班必须穿黑色西装。 8.个人卫生——保持整体清洁,包括头发、皮肤、牙齿、手指等处。口腔清新无异味(不吃洋葱、大蒜、榴莲等气味浓重的食品), 经常漱口。勤理发、洗头、修面、洗澡、更衣,勤剪指甲,勤洗手等。 第二部分:餐厅服务员仪态礼仪规范 一、站立要求 站立服务是餐厅服务员的基本功之一。“站如松”是说人的站立姿势要像青松一般端庄挺拔。站姿的基本要求是:站正,自然亲切,稳重。其具体要领:上身正直,头正目平,面带微笑,微收下颌, 肩平胸挺,直腰收腹,两臂自然下垂,两腿相靠直立,肌肉略有收 缩感。站立时,切忌东倒西歪,耸肩勾背,懒洋洋地倚靠,这不仅 给人以缺乏自信感,而且有失仪表的端重。 女子站立时,双脚呈V字形,双膝和脚后跟要靠紧,张开的距离约为20~25cm。穿礼服或旗袍时,不要双脚并列,要让两脚之间相 距5cm,以一只脚为重心。男子站立时,双脚与肩同宽,上体保持 正直,不可把脚叉开很大。站立时禁止歪脖、斜腰、挺腹、曲腿等。

什么是中国人的传统礼仪

什么是中国人的“礼”呢? 中华有懂礼、习礼、守礼、重礼的,所以被称之为“礼仪之邦”。礼仪在古代社会规范着人的道德和行为,也是文明的象征,是中华优秀的之一。 中华有懂礼、习礼、守礼、重礼的,所以被称之为“礼仪之邦”。礼仪在古代社会规范着人的道德和行为,也是文明的象征,是中华优秀的之一。礼仪在历史上被不断的修正、完善、继承和发扬。《周礼》、《仪礼》、《礼记》三部专门阐述礼的经典著作在中华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礼深含人类对宇宙天地的敬畏,对德性的追寻,对和谐的追求,对人本身的期望和宽容,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对审美情趣的重视和培养,以及对社会秩序的协调。《左传·隐公十一年》所谓:“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那么,什么是礼呢?《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民之所以生也。”。礼是天地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所谓“礼以顺天,天之道也。”(《左传·文公十五年》)等。礼还成为文明与野蛮的界标,古人以礼分夷夏(即野蛮与文明),而不以血族分内外。礼是秩序,礼对社会秩序、上下尊卑关系有严格的规范。礼是典章制度,《周官》中的官制设计在古代一直是政府机构的主要蓝本。 礼还是日常生活的准则,其根据仁义文行忠信的要求制定的仪轨包罗万象。礼能让人区别于动物,例如食礼中的种种规矩。礼也是人与人交往的方式,例如其对称谓、迎送、仪容、宴饮、书信交往等都有相应的规范。以大类划分,它包括吉、凶、军、兵、嘉五礼,以小类划分,则有数十种,以至于《礼记·中庸》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之说。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 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必定能做到慎言 除了偶然的自言自语,话通常还是说给别人听的,所以话一说出来就要对别人甚至对社会产生影响,同时也给别人提供了对你作出评价的重要依据,可见说话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决不能等闲视之。因此佛教倡导的修学十种善业中,就有四种讲的是口业,这就是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类似的观点,在我国的儒家学说和西方的基督教教义中,都有很详细的论述。最有代表性的自然莫过于《孔子家语》中所说的金人了,他的嘴巴上粘着三道封条,因此被孔子赞为:“此古之慎言人也”。 有些人因为口不设遮栏而变得浅薄。语言是表达思想和意愿的工具,因此人总是要说话的。即使是面壁的高僧,也有说话的时候。贾岛驴背上的“推”“敲”,终成文史上的佳话。思想须经深思熟虑方能深邃,语言须经千锤百炼方能惊人。而浅薄之人,思想必多平庸,语言亦必寡味。 一般人言语不慎,其影响还不致太大,但是如果负有一定的责任,甚或负有领导一个地区和部门的大责任,说话就应该更加谨慎,做到三思而后言了。因说话不慎而误国误民,甚至遭灭国之祸的事例,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乱之所生,则言语以为阶。”这话早在《周易》上就写得明明白白。须知“一言成屙”,话既说出来,要挽回是很难很难的。

古代礼仪常识

古代礼仪常识 篇一: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古代习俗 第二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古代习俗 【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书》:“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 【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九拜】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动,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肃拜。”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相如前进瓿,因跪请秦王。” 【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为了表示对人

尊重,坐法颇有讲究:“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尽后”是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以表谦恭;“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以免饮食污染坐席而对人不敬。 【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席次】古代宴会席次,尊卑很有讲究。一般筵席用的是八仙桌,桌朝大门,其位次如下:位尊者居前,8是主人席位。如果客多,可设两桌、三桌或更多,有上桌与散座的区别:上桌与单席的位次相同,散座则不分席次 【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先后加缁布冠、皮弁、爵弁,分别表示有治人、为国出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给起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成员。因为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所以后世将二十岁称作“弱冠”。

餐饮服务员礼仪培训资料全

仪容仪表以及基本礼节 餐厅服务员的仪表与举止,不仅反映一个餐厅的精神面貌,而且还体现了这个餐厅服务人员的基本素质。餐饮业的服务礼仪是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的直接表现,其中餐厅服务水平更是餐饮业服务水平的缩影,讲究礼仪更为重要。 餐厅服务员的礼仪风度 人的礼仪风度不单纯是穿着昂贵的衣服或只是外貌五官端正就可以做到的,礼仪是人际交往中文明礼貌的表现,也是社会文化和行为规范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一名服务人员,讲求礼仪风度直接能够体现出一个餐厅的整体素质。 第一部分:餐厅服务员仪容仪表礼仪 重视仪表仪容美: 一、我们很需要讲求礼仪风度。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人的外在和整体的表现不太好,甚至很糟糕,这就是礼仪风度的问题。如有的人衣冠不整,萎靡不振;有的人坐没坐相,站没站相;有的人一张嘴就是粗话、脏话,一吸烟就随地弹烟灰,遇事大惊小怪,吵吵嚷嚷,毫无顾忌对别人的干扰……诸如此类的现象都是

不讲求礼仪和风度的表现。 我们在服务过程中常会看到一些客人有 这样的表现,我们经常会用“这人素质真差”这类的话评价这样的客人,但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自己在平时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类似的行为呢? 二、应注意自己的仪表仪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讲求仪表仪容的美,并不是“臭美”,而是一种文明礼仪。整洁、新颖、美丽、大方的形象既合乎人们的审美,又适应交际的需要,同时又体现了对他人和社会的尊重。那些衣冠不整,随口吐痰,大呼小叫,指手画脚的丑态恶习,是缺乏文化教养体现,也是不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表现。 三、讲求仪表之美,学点穿着的美学也是个重点。人们在串亲戚、会朋友和欢度年节假日,总要穿戴打扮的新鲜漂亮。尽管这个道理显而易见,但仍有许多人没有自觉地把讲求服装的美作为一 种交际的意识和礼仪。人的穿着打扮一定要兼顾具体的时间、场合和目的,其中也自然包含有交往的对象了,绝不可以一味地“跟着感觉走”,不讲章法。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_高三作文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 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沉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则一位这种传统礼仪人化是过时的东西。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以往与不屑。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标准的守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教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教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来好久,程一觉悟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她遍身披雪。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后了。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进人是一种标准,是表现了对别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在夏日炎热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安寝。黄香温席是在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敬父母,从小事做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

毁坏。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较之过去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唐朝贞观年间,西城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珍贵的是白天鹅。途中,白天鹅不谨飞走,使者只拔下几根鹅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使者在担忧害怕之余吧鹅毛献给了唐太宗,唐代宗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忠实老实,不辱使命,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干为流传开来。 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录它可以使我们的礼仪化发扬光大。 传统礼仪毕竟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塞,中国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其为中国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国人和海外人引来容耀和骄傲,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没有它,国人将丢失自我;没有它,中国便只剩下一个空壳。 纵观古今中外各国开展,世上没有一个民族失否定本身传统礼仪的,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认为自己的优秀的传统礼仪是过时的,有害的。而传来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是每个华夏儿女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地大声说:“我是中国人!”

古代书信称谓

古代书信称谓 篇一:古代书信礼仪知识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之二十二 不见面的礼仪:书信 书信历史 ?在日常生活中,古人以“自谦而敬人”为原则,因而要借助于各种礼仪来体现之。当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见面,只能将情感诉诸笔墨,托诸邮驿时,礼仪依然不可或缺,字里行间,揖让进退之态不仅依然可见,而且显得更为温文尔雅,彬彬有礼,从而形成了富于中国特色的书信文化。 书信历史 ?我国的书信史源远流长,战国时期乐毅的《报燕惠王书》、鲁仲连的《遗燕将书》、都已是传诵千古的名篇。但先秦两汉人写信,形式比较随便。至迟到魏晋时期,开始有人撰作“书仪”,就是各类书信的格式,以供他人写信时套用。

书信格式 一封通常意义上的书信,至少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称谓语 提称语 思慕语 正文 祝愿语 署名 敬称 敬称的方式很多,比较常见的方法之一,是将古代爵称等转换成敬称。 例如:“君”转化为比较宽泛的敬称:称父亲为家君,称已故的祖先为先君,妻子称丈夫为夫君等等。也可以用作对他人的尊称。 对方德高望重,可以在他的姓之后加“公”字,称为“某公”,当今中国的知识界还有这种用法。“卿”用作尊称,先秦就已出现,如荀况(荀子),时人尊称“荀卿”,就是大家最熟知的例子。《梁书·吉翂传》“主上知尊侯无罪”,此处的“尊侯”

是指对方的父亲,这 一用法在书信语言中还时有所见。 敬称 称呼对方配偶、子女也有相似的做法。人们常常把对方的配偶称为“夫人”;“公子”用于尊称对方的儿子,而将对方的女儿称为“女公子”。 敬称 称呼他人的亲戚,一般在称谓前加“令”字,也可以在称谓前加“贤”字。旧式书信还往往用“台”字来表示尊敬。 与敬称相呼应,书信中凡涉及对方的事物都要用敬语。 书信中一般不要出现你、我、他之类的代词,这也是简慢或者缺乏文采的表现,凡是遇到类似的地方,应该酌情处理。 谦称 对他人用敬称,对自己用谦称,是中国人的传统。 古人每每用“臣妾”作为谦称。对自己的父母固然要敬重,但在与他人提及

餐厅服务员礼仪总结

餐厅服务员礼仪培训资料 餐厅服务员礼仪培训:餐厅服务员的仪表与举止,不仅反映一个餐厅的精神面貌,而且还体现了这个餐厅服务人员的基本素质。餐饮业的服务礼仪是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的直接表现,其中餐厅服务水平更是餐饮业服务水平的缩影,讲究礼仪更为重要。加强对餐厅服务人员仪表与举止严格训练和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餐厅服务员的礼仪风度 人的礼仪风度不单纯是穿着昂贵的衣服或只是外貌五官端正就可以做到的,礼仪是人际交往中文明礼貌的表现,也是社会文化和行为规范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一名服务人员,讲求礼仪风度直接能够体现出一个餐厅的整体素质。 第一部分:餐厅服务员仪容仪表礼仪 重视仪表仪容美: 一、我们很需要讲求礼仪风度。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人的外在和整体的表现不太好,甚至很糟糕,这就是礼仪风度的问题。如有的人衣冠不整,萎靡不振;有的人坐没坐相,站没站相;有的人一张嘴就是粗话、脏话,一吸烟就随地弹烟灰,遇事大惊小怪,吵吵嚷嚷,毫无顾忌对别人的干扰……诸如此类的现象都是不讲求礼仪和风度的表现。

我们在服务过程中常会看到一些客人有这样的表现,我们经常会用“这人素质真差”这类的话评价这样的客人,但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自己在平时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类似的行为呢? 二、应注意自己的仪表仪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讲求仪表仪容的美,并不是“臭美”,而是一种文明礼仪。整洁、新颖、美丽、大方的形象既合乎人们的审美,又适应交际的需要,同时又体现了对他人和社会的尊重。那些西装乱穿,领带歪斜,随口吐痰,大呼小叫,指手画脚的丑态恶习,是缺乏文化教养体现,也是不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表现。 三、讲求仪表之美,学点穿着的美学也是个重点。人们在串亲戚、会朋友和欢度年节假日,总要穿戴打扮的新鲜漂亮。尽管这个道理显而易见,但仍有许多人没有自觉地把讲求服装的美作为一种交际的意识和礼仪。人的穿着打扮一定要兼顾具体的时间、场合和目的,其中也自然包含有交往的对象了,绝不可以一味地“跟着感觉走”,不讲章法。 餐厅服务员仪容仪表规范 仪容、仪表是指人的外表和容貌。讲究仪容、仪表体现了对他人、对社会的尊重,表现出了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文明程度,也表现了服务人员对工作的热爱和对客人的热情。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

中国传统礼仪习俗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之称,“礼”在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这里的“礼”包含了礼制的精神原则与礼仪行为两大部分,礼义是礼制的精神核心,礼仪制度是礼义精神的外在表现,二者关系密切。这里只就日常生活中的礼仪择要介绍: 行走之礼—— 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见面之礼—— 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上行拱手礼。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 入坐之礼—— 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饮食之礼——

餐厅服务员礼仪培训课程大纲

餐厅服务员礼仪培训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服务理念篇 模块一:要做好服务先有足够的服务意识 1服务人员自我肯定与定位 2服务可产生价值 3影响客户先有自我满足与成就感 4没有客户拒绝就面临失业 5服务是个性化和无止境的 模块二:优秀的服务人员需要具备综合的职业素养 1、用心服务——假如我是消费者 2、主动服务——要做的正是对方正在想的 3、变通服务——工作标准是规范但客户满意才是目标 4、爱心服务——服务不是仅仅赚一份工资 5、激情服务——抱怨投诉是必然 模块三:服务行业的技巧 1、倾听——先让对方说,自己听明白 2、表达——解答对方疑虑是关键,避免做个录音机重复播放 3、感觉——读出客户内心语言,制造惊喜 4、灵活——服务一定是个性化的 5、确认——不因为经验丰富而过于自信 以上训练是以学员日常工作流程为基础,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进行培训。使学员明确认识到自身不足,下定改进决心,同时将采用讨论形式使课程生动而解决实际问题,使企业服务流程更加完善。

一、礼貌,礼仪 是向他人敬意的一种仪式,也是表示敬意的统称,待人恭敬的态度。礼是由风俗习惯行礼节。貌是,面容仪表,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礼仪是向他人敬意的一种仪式。仪表是职业人员的外表,它包括着装打扮,容貌梳理,姿态,分度,举止行为。 二、服务中严格遵守操作礼仪和操作规范? 1、一不吸烟,不吃零食。 2、二静,工作场合保持安静,隆重场合保持肃静。 3、三轻一快,操作轻,说话轻,走路轻,动作利落,服务快。 4、三了解,了解宾客的风俗习惯,了解生活,了解特殊要求。 5、三声,客人来时有迎声,客问有应声,客走有送声。 6、自尊,尊重老人,尊重妇女儿童,残疾人。 7、五勤,眼、口、脚、手、耳勤。 三、服务中的5先原则? 1、先女宾后男宾 2、先客人后主人 3、先首长后一般 4、先长辈后晚辈 5、先儿童后成人 四、托盘的使用方法? 1、理托:将托盘擦洗干净,在托盘上叠上洁净的花垫和专用的盘布这样美观而且防滑。 2、装托:根据物品的形状、重量、体积和使用的先后顺序合理装盘,一般是重、高的后派用的放在里面(侧),轻的、先派用的放在外侧。 3、起托:托盘起托时你的左或右脚向前迈一步、上身前倾于桌面30度—45度左右、手贴于桌面,右手的大姆指、食指、中指协助左手将托盘拉于左手上、左手托于托盘的重心,站好、此时注意托盘的平稳及重心的掌握。 4、托送:托盘行走时要做到肩平、上身直、两眼平,前方托盘不贴腹手臂、不撑腰随着行走步行的节奏托盘可在腹前自由的摆动、但幅度不易过大应保持酒水、汤汁不外溢、 使托盘的姿势大方美观、轻检自如。 5、托盘的操作:左手臂自然弯曲,大臂与小臂成 90度掌心向上五指分开成6个支撑点(5个指头和一个余际)手心是空的平托于小腹前(脐

中国古代书信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古代书信 篇一:中国古代信息传递 中国古代信息的传递 古人传递信息主要用以下方法:飞鸽,烽火,快马,暗号,手语,书信,旗帜等。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 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信息传递就已见诸记载。 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位于嘉峪关火车站广场的“驿使”雕塑,它取材于嘉峪关魏晋壁画墓,驿使手举简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飞快。此砖壁画图于一九八二年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 作为小型章邮票主题图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关是中国信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古代信息传递的出现离不开“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的长城。“长城”一词始见于战国时代的文献记载。在古代不通朝代有着不同的修筑形式,所以对这种防御工程的称谓也有所不同,如:列城、方城、塞、暂洛、界壕、边墙等,实际上均指“长城”,其实广义的长城是对中国古代所有的

巨型军事工程体系而言。 在历代长城修筑过程中都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据险致塞”。一是根据地型来构筑工程。二是充分利用地理 天险防御敌人。长城以垣墙为主体,包括了城障、关隘、兵营、卫所、墩台、烽堠和观察、通讯等综合功能,形成了古代最为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其中,设于长城内侧的烽火台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西周时期,为了防备敌人入侵,采用“烽隧”作为边防告急的联络信号。在古史书《周礼》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在各国从边疆到腹地的通道上,每隔一段距离,筑起一座烽火台,接连不断,台上有桔槔,桔槔头上有装着柴草的笼子,敌人入侵时,烽火台一个接一个地燃放烟火传递警报。每逢夜间预警,守台人点燃笼中柴草并把它举高,靠火光给领台传递信息,称为“烽”,白天预警则点燃台上积存的薪草, 以烟示急,称为“燧suì”。古人为了使烟直而不弯,以便远远就能望见,还常以狼粪代替薪草,所以又别称狼烟。周朝规定:天子举烽燧各地诸侯必须马上带兵前去救援,共同抵抗敌人。由此可见,烽燧制度的实施,意味着早在周时就已出现了庞大而又完善的军事信息联系网络。我国考古工作者于1972年至1976年在居延通过发掘获得了汉代木简三万余枚,并发掘了烽燧遗址,对我们了解汉代烽燧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据木简可知两汉时代,从河西四郡(今甘肃省武威、

餐厅服务员的仪容仪表规范

餐厅服务员的仪容仪表规范 1、仪表:制服要求整洁干净,佩戴工号牌(戴在左胸前),穿黑 色的皮鞋或布鞋. 2、仪容:要求头发整洁干净,不允许散发披肩,头发梳理整 洁,前不遮眉,后不过领。留长发的应用统一样式发卡将 其盘起来,女的要求化淡妆, 男的不留胡须,不留长指甲,不涂抹指甲油,不戴项链,耳环; 3、行为举止:收腹挺胸,站立端正,目光平视,双臂自然不重, 男两手放背后交叉女双手腹前相握,两手不可以交叉在 腰间,抱在胸前或身体倚靠餐台,柜台或墙边,走路要有一 定的姿势, 举止必须大方得体站立姿势必须端正,说话声需要适度,走 路脚步应轻软. 4、语言:要求准确恰当,说话力求语句完整.与客人讲话时 要注意场合,语言要简练清楚,要注意举止表情,谈吐清楚, 给客人以亲切感,正确使用礼貌用语,服务用语要常挂口边. 5、餐厅工作人员注意事项 A、在和客人相遇时,让客先行不可与客人抢道. B、不得在客人面前与同事窃窃私语,互相交头接耳. C、不要伏在餐台上写单,不要将托盘放在客人台上. E、不可在客人的场合,叉腰,手插入口袋,剔牙,搔头,挖鼻 孔,伸懒腰,打哈欠,吃东西等.

F、上班时间不得使用电话谈私事. 6、“四勤”,即勤洗手、洗澡;勤理发、修面;勤还洗衣 服;勤修剪指甲; 餐厅服务员的仪表是指服务员在餐厅服务工作中的形象。换句话说,就是服务员在服务活动中的姿态外表。宾客同服务员接触的第一印象就是仪表,即整体外观,是礼貌修养的主要标志之一。近年来,由于餐厅服务规格、服务水平相应提高,对服务员的仪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注重仪表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它既是餐厅接待规格、服务水平的形象体现,又是尊重顾客的显著标志,也是招待顾客、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良好方式。 服务员的仪表主要体现在风度、气质、容貌、姿态、服饰等几个方面: 一、服务员的风度、气质的培养 气质是人的心灵、性格、修养、情操的外露,它依附于形体,是精神的显现。气质往往是只能感受,不能触摸,可以意会,难以言传,象秀气、灵气、洋气、土气、呆气、傻气便是如此。同时,气质也是一种风范,它规范人的行为,制约人的举止,约束人的感情,给人的个性涂上光泽,从而使其品格产生美的感觉,放出美的异彩。服务员的气质应当是质朴、自然、灵秀、清丽,通过环境、修养、阅历、学识等因素加以培养,用时代

古代兄弟之间书信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古代兄弟之间书信 篇一:古代书信用语大全 古代书信用语大全 书信是人们相互交往、联系的一种形式,既要讲究修辞、文法,又要讲究文明礼节、礼貌。平常通信,如果能够熟练使用书信的格式、用语,自然显得高雅、生动、鲜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中国是礼仪之邦,文化历史悠久,尤其与台、港、海外侨胞通信来往,注重通信格式和用语更显得重要。所谓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称谓写于起首顶头第一行。发信人的署名在全张信笺的二分之一以下。 抬头是指旧式书信,对年长的受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敬。 分行是为避免杂乱无章而采用的分段陈述。每段开始前空二个字,述及不同内容时分几段书写。 称谓,不同身份有不同用语。如对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对于长辈用尊前、尊右、前鉴、钧鉴、侍右;对于平辈用台启、大鉴,惠鉴、台右;对于妇女用懿鉴、慈鉴;对于老师

要用函丈、坛席??等。现时,一般已不用了,多以同志、先生等作为尊称,如加上惠鉴,台鉴,赐鉴,等也未尝不可。 信写好以后,加上结尾语,俗称“关门”。有如“敬颂钧安”、“即问近好”、“敬祝健康”、“此致敬礼”,以及较古朴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在社交上用“专颂台安”。另有匆促草率语“匆匆不一”、“草草不尽”、“不尽欲言”、“恕不多写”等。用于祝福问安的有“顺颂大安”、“专此祝好”、“即问近祺”、“此请召绥”等。请教用语有“乞复候教”、“伫候明教”、“盼即赐复”、“尚希裁答”、“敬祈示知”等。在《鲁迅杂文书信选》中,就可找到三十种不同的套语,如:即颂、大安;顺颂、健康;此复,即请偏安;专此布达、并问好;专此奉答,并请著安;专此布复,即请久安;敬颂、痊安;此布即颂,曼福不尽;专此布复,顺颂时绥;此上,即颂、时绥;此复、即请俪安;专此布达,即请旅安;此布、即请冬安;专此布达、即请冬安;专此布复,即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春绥;勿复并颂、俪祉;此复即请俪安;此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日安;专此布达,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并请暑安;专此布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颂时绥。意思尽管相同,但其在文字上却根据书信内容,运用自如,无一雷同。 按不同用意,分述下列各类:

餐厅员工仪容仪表标准要求

员工仪容仪表标准 一、前厅男员工: 男士仪容仪表要求: 头发: 整齐清洁的短发,头发前不过眉,侧不压耳,后不盖领,没有头皮屑,不可染怪异彩发或怪异发型。 眼镜: 如戴眼镜,必须是无色镜片,框架是简单平实的,鼓励戴隐形眼镜。 面部: 面部干净、清新、不留胡须,无眼垢、耳垢,鼻毛应及时修剪,不得漏出,禁止涂脂抹粉。 口腔: 保持口腔卫生、牙齿清洁,岗前不食用有刺激性气味食品。 工号牌: 按规定佩戴工作铭牌,工牌应佩戴在左胸上方,不可用翻领或口袋遮盖;工牌应戴在一条直线上,不能歪斜。 领带: 男士上岗须佩带公司统一配发领带,保持领带干净、整洁、无破损、无明显褶皱。 工装: 着干净整洁的制服,无破损或污迹,口袋内不放大件物品。 佩戴: 可戴1枚结婚戒指或订婚戒指。 指甲: 不留长指甲,指甲修剪整齐(不超过0.1厘米),经常洗手,保持双手卫生。 身体: 保持身体清洁无异味。 鞋子: 根据需要选择穿着式样简单、职业而装饰较少的黑色皮鞋或布鞋,皮鞋光亮无破损。 袜子: 着黑色或深灰色袜子,干净无破损。

头发: 整齐清洁的发式,前不遮眉,后不披肩,头饰不可过于夸张,刘海不盖眉,没有头皮屑,不可染怪异彩发,长发员工必须将长发盘起,佩戴统一发套或发卡,短发员工需根据个人脸型设计适合和自己又能与其岗位相符的职业发型,厨房部员工前额、颈后头发须置于工作帽内。 眼镜: 如戴眼镜,必须是无色镜片,框架是简单平实的,鼓励戴隐形眼镜。 面部: 面部干净、清新、不油腻,须化职业淡妆,禁止浓妆艳抹;须选用与制服以及肤色相配的妆容,腮红须涂抹均匀自然;口红保持良好,形状颜色自然明快;不进行过分复杂和夸张的化妆;可以使用清淡的香水;眉毛应适当修饰,并呈现自然大方;鼻毛应及时修剪,不得漏出;禁止在客人面前化妆。 口腔: 保持口腔卫生、牙齿清洁,岗前不食用有刺激性气味食品 工号牌: 按规定佩戴工作铭牌,工牌应佩戴在左胸上方,不可用翻领或口袋遮盖;工牌应戴在一条直线上,不能歪斜。 工装: 着干净整洁的制服,无破损或污迹,口袋内不放大件物品。 佩戴: 可戴1枚结婚戒指或订婚戒指,不着鼻饰、手镯和脚链等,不可带过分夸张的耳钉;根据工装需要可佩戴一条金、银项链,链坠不得过于夸张,食品工作人员不得佩戴戒指。 指甲: 不留长指甲,指甲修剪整齐(不超过0.1厘米),经常洗手,保持双手卫生,不涂有色指甲油。 袜子: 裙装(短裤)着肤色裤袜,裤装着肤色丝袜,禁止破洞或抽丝。 身体: 保持身体清洁无异味。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 古人见面礼仪 古代人们相互见面时,有许多不相同的的礼节。 揖:拱手行礼,是为揖。这是古代宾主相见的最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分为三种: 一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 长揖:这是古代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

拜:古代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古之拜,只是拱手弯腰而已,两手在胸前合抱,头向前俯,额触双手,如同揖。后来亦指将屈膝顿首、两手着地或叩头及地称为“拜”。 拜手: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行礼时,跪下,两手拱合到地,头靠在手上。《周礼》中作“空首”;也作“拜首”。 再拜:拜两次为再拜,表示礼节之隆重。过去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顿首:跪而头叩地为顿首。“顿”是稍停的意思。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

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跪而头触地作较长时间停留为稽首。“稽”是停留拖延的意思。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手在膝前,头在手后。头在地必须停留一段时间。稽首是最重的礼节,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 古代礼仪用语 冠礼古代表示男子已届成年的一种礼节仪式。《礼记》上说男子二十岁加冠。“冠”即“加冠”,届时将筮日筮宾,行冠礼,以示隆重。

笄礼古代贵族女子表示已届成年的一种礼节仪式。贵族女子15岁行笄礼,结发加笄(笄为发髻上插的簪子),取字,并可许嫁。古书说的“及笄”、“笄年”、“字人”皆指女子以成年许嫁。将近成年者则称“未字”、“待字”等。 筮日古人举行礼仪选择吉日的占卜方式。用蓍草占卦为筮,用龟壳占卦为卜。 筮宾古人举行礼仪选择合适主事人的一种占卜方式。 聘礼先秦列国诸侯相互聘问所遵循的礼仪。其主要仪节是郊劳(主国要员都郊迎来使)、聘享(在宗庙内的迎祭仪式)、私觌、飨宾(宴请来使)、馆宾、赠贿(使者临行,主国赠礼品)。后虽变化各异,但亦基本沿用,多用于外交。

高中语文常见古代礼仪知识解析

高中语文常见古代礼仪知识解析 1.【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2.【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 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 3.【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 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 4.【家祭】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 祭礼仪,相沿施行。宋代陆游《示儿》诗中有这么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朝仪】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按规定:天子面向南,群臣面向北。 6.【朝聘】古代宾礼之一。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有三种 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大 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朝”。 7.【揖让】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一指让位于贤,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 的人。 8.【长揖】古代一种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9.【拱】古代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 10.【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 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

11.【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 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12.【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如《廉颇蔺相如列 传》:“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13.【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为了表示对人尊重,坐 法颇有讲究:“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尽后”是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以表谦恭;“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以免饮食污染座席而对人不敬。 14.【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 位。秦汉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 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作“南面”,称臣叫作“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15.【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 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先后加缁布冠、皮弁、爵弁,分别表示拥有治人、为国出力、参加祭祀的权利。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给起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成员。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但体未及壮,还比较年少,所以后世将二十岁称作“弱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