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面角和二面角

线面角和二面角
线面角和二面角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与二面角

年级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

一、选择题(共45题,题分合计225分)

1.过正方形ABCD 的顶点A 作线段A A ′⊥平面ABCD ,若A A ′=AB ,则平面A ′A B 与平面A ′CD 所成的角度是

A. 30°

B. 45°

C. 60°

D. 90°

2.一个二面角的两个面分别垂直于另一个二面角的两个面,那么这两个二面角的大小关系是

A.相等

B.互补

C.相等或互补 C.不能确定

3.在直二面角α- l-β中,直线m ?α,直线n ?β,且m 、n 均不与l 垂直,则

A. m 与n 不可能垂直,但可能平行

B. m 与n 可能垂直,但不可能平行

C. m 与n 可能垂直,也可能平行

D. m 与n 不可能垂直,也不可能平行

4.设有不同的直线a 、b 和不同的平面α、β、γ,给出下列三个命题:

(1)若a a //,a b //,则b a //.(2)若a a //,β//a ,则β//a . (3)若γ⊥a ,γβ⊥,则β

//a .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0 B.1 C.2 D.3

5.如图△ABD ≌△CBD ,且△ABD 为等腰三角形,∠BAD =∠BCD =90°,且面ABD ⊥面BCD ,则下列4个结论中,

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①AC ⊥BD ②△ACD 是等边三角形③AB 与面BCD 成60°角④AB 与CD 成60°角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在边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底面A 1C 1上取一点E ,使AE 与AB 、AD 所成的角都为60°,则AE 的长等于

A.35

B.46

C.2

D.3

7.一直线与直二面角的两个面所成的角分别为α、β,则α+β的范围为:

A.0<α+β<π/2 B.α+β>π/2 C.0≤α+β≤π/2 D.0<α+β≤π/2

8.在直二面角α-AB -β的棱AB 上取一点P ,过P 分别在α、β两个平面内作与棱成45°的斜线PC 、PD ,那么∠

CPD 的大小为

A.45°

B.60°

C.120°

D.60°或120°

9.若三棱锥的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是底面三角形的垂心,则

A.各格侧棱长相等

B.各侧棱与底面成等角

C.各侧面与底面线等角

D.每组相对棱互相垂直

10.二面角α-l -β的平面角为120°,A ,B ∈l ,AC ?α,BD ?β,AC ⊥l ,BD ⊥l ,若AB =AC =BD =1,则CD 等于

A.2

B.3

C.2

D.5

11.60°的二面角α- l-β,直线a

?α,直线b ?β

,且a 、b 无公共点.设a 、b 所成的角是θ,则cos θ的取值范围是

A.????

??

??1,23 B.?????

?21,0 C.[]1,0 D.[)1,0 12.二面角α- l-β的大小为θ,直线a ?α,直线b ?β,设a 与b 所成的角为φ,则下面关系中正确的一个是

A. φ<θ

B. φ>θ

C. φ=θ

D.以上三种关系均有可能

13.直线l 与平面α或60°角,

A l =α ,直线a A a ??且α,设l 与a 所成的角为θ,则cos θ的取值范围是

A.?????

?1,21 B.??????1,21 C.??????21,0 D.???

???21,0 14.如图,等腰直角△ABC ,沿其斜边AB 边上的高CD 对折,使△ACD 与△BCD 所在的平面垂直,此时∠ACB 等于

A.45°

B.60°

C.90°

D.120°

15.二面角α-MN-β=60o,直线AB与α、β分别交于A、B,AB⊥MN,若AB与α、β所成角分别是θ1、θ2,则

A.θ1+θ2=120o

B.θ1+θ2>120o

C.θ1+θ2<120o

D.以上都不对

16.正方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AC对折,使D点在面ABC外,这时DB与面ABC所成的角一定不等于

A.30°

B.45°

C.60°

D.90

17.a、b表示直线,α、β、γ表示平面,有下列四个命题:(1)若α∩β=a,b?α,a⊥b,则α⊥β;(2)若α⊥β,α∩γ=a,β∩γ=b,则a⊥b;(3)若a不垂直于平面α,则a不可能垂直于α内的无数条直线;(4)若a⊥α,b⊥β,a ∥b,则α∥β,其中不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A.1

B.2

C.3

D.4

18.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n是平面α及β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给出四个论断:①m⊥n;②α⊥β;③n⊥β;

④m⊥α,以其中三个结论作为条件,另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则所得命题正确的个数是

A.1

B.2

C.3

D.4

19.正方形ABCD沿对角线AC折成直二面角后,AB与CD所成的角为

A.30°

B.45°

C.60°

D.90

γ,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20.对于直线m、n和平面α、β、

γ⊥β,则α∥γ④若m⊥α,m?β,则α①若m∥α,n⊥m,则n⊥α②若m⊥α,n⊥m,则n∥α③若α⊥β,

⊥β

A.1

B.2

C.3

D.4

21.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m是α内的一条定直线,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在β内必存在与m平行的直线

B.在β内必存在与m垂直的直线

C.在β内必不存在与m平行的直线

D.在β内不存在与m垂直的直线

22.设平面α⊥平面β,在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a垂直于平面β内的一条直线b,则()

A.直线a必垂直于平面β

B.直线b必垂直于平面α

C.直线a不一定垂直于平面β

D.过a 的平面与过b 的平面垂直

23.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A.如果α⊥β,那么α内所有直线都垂直于平面β

B.如果α⊥β,那么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β

C.如果α不垂直于β,那么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β

D.如果平面α⊥平面γ,平面β⊥γ,α∩β=l ,那么l ⊥γ

24.如图,四边形BCEF 、AFED 都是矩形,且平面AFED ⊥平面BCEF ,则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A.cos α=cos β·cos θ

B.sin α=sin β·cos θ

C.cos β=cos α·cos θ

D.sin β=sin α·cos θ

25.一条直线与一个直二面角的两个面所成的角分别为θ和?,则θ+?

A.≤90°

B.≠90°

C.≥90°

D.无法确定

26.过正方形ABCD 的顶点A 作线段⊥'A A 平面ABC D.若AB B A =',则平面AB A '与平而CD A '所成角的度数是

A.30°

B.45°

C.60°

D.90°

27.设有不同的直线a 、b 和不同的平面α、β、γ,给出下列三个命题:

⑴若a ∥α,b ∥α,则a ∥b ;⑵若a ∥α,a ∥β,则α∥β; ⑶若α⊥γ,β⊥γ,则α∥β.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0 B.1 C.2 D.3

28.在正方形SG 1G 2G 3中,E ,F 分别是G 1G 2及G 2G 3的中点,D 是EF 的中点,现在沿SE ,SF 及EF 把这个正方形折成

一个四面体,使G 1,G 2,G 3三点重合,重合后的点记为G ,那么,在四面体S -EFG 中必有 A.SG ⊥△EFG 所在平面 B.SD ⊥△EFG 所在平面 C.GF ⊥△SEF 所在平面 D.GD ⊥△SEF 所在平面

S

G 1

G

2

G

3 E

F

D

29.设直线m、n和平面α、β,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m∥n,m?α,n?β?α∥β

B.m⊥α,m⊥n,n?β?α∥β

C.m∥n,n⊥β,m?α?α⊥β

D.m∥n,m⊥α,n⊥β?α⊥β

30.设有不同的直线a、b和不同的平面α、β、γ,给出下列三个命题

①若a∥α,b∥α,则a∥b;②若a∥α,a∥β,则α∥β;③若α⊥γ,β⊥γ,则α∥β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A.0

B.1

C.2

D.3

3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若直线a∥平面α,直线b⊥a,b?平面β,则α⊥β

B.若直线a⊥直线b,a⊥平面α,b⊥平面β,则α⊥β

C.过平面外的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垂直

D.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垂直

32.已知二面角α-l-β的大小为60°,b和c是两条异面直线,则在下列四个条件中,能使b和c的角为60°的是

A.b∥α,c⊥β

B.b∥α,c⊥β

C.b⊥α,c⊥β

D.b⊥α,c∥β

33.设平面α⊥平面β,直线a?α,直线b?β,且a⊥b,则

A.a⊥β

B.b⊥α

C.a⊥β与b⊥α中至少有一个成立

D.a⊥β与b⊥α同时成立

34.如图: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A,引P A⊥平面AC,若P A=AB,则平面ABP和平面CDP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是

A.30°

B.45°

C.60°

D.90°

35.设二面角α-AB-β面上一点D,DP在α内与AB成45°,与平面β成30°角,则二面角α-AB-β的度数是

A.15°

B.30°

C.45°

D.60°

36.自大于90°的二面角内一点分别向两个面引垂线,它们所成的角与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关系是

A.相等

B.互补

C.相等或互补

D.无关

37.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长为a、b,沿斜边高折成直二面角,则两个直角边所夹角的余弦值为

A.

2

2b

a

ab

+ B.2

2

2

b

a

ab

+ C.2

2b

a

ab

+ D.2

2b

a

ab

+

38.过平面外的两个点A、B有无穷多个平面都与α垂直,则一定有

A.直线AB∥α

B.直线AB与α成60°角

C.A、B两点在α的一条垂线上

D.A、B两点到α的距离相等

39.A为直二面角α-l-β的棱上的一点,两条长度都等于a的线段AB、AC分别在α、β内并且都与l成45°角,则BC的长为

A.a

B.a或3a

C.a或2a

D.a或5a

40.如果直线l、m与平面α、β、γ满足:l=β∩γ,l∥α,m?α和m⊥γ,那么必有

A. α⊥γ且l⊥m

B. α⊥γ且m∥β

C. m∥β且l⊥m

D. α∥β且α⊥γ

41.有不同的直线a?b和不同的平面α?β?γ,给出下列三个命题:

(1)若a∥α,b∥α,则a∥ B.

(2)若a∥α,α∥β,则α∥β.

(3)若α⊥γ,β⊥γ,则α∥β.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0

B.1

C.2

D.3

42.若平面α⊥平面β,平面β⊥平面γ,则

A.α∥γ

B.α⊥γ

C.α与γ相交但不垂直

D.以上都有可能

43.已知直线a、b和平面α、β、γ,可以使α∥β的条件是

A.a?α,b?β,a∥b

B.a?α,b?α,a∥β,b∥β

C.α⊥γ,β⊥γ

D.a⊥α,a⊥β

44.下列三个命题,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①平面α∥平面β,β⊥平面γ,则α⊥γ

②平面α∥平面β,β∥平面γ,则α∥γ

③平面α⊥平面β,平面γ⊥β,则α⊥γ

A.1

B.2

C.3

D.0

45.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AD=AB,∠BCD=45°,∠BAD=90°,将△ABD沿BD折起,使平面ABD⊥平面BCD,构成三棱锥A-BC D.则在三棱锥A-BCD,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平面ABD⊥平面ABC

B.平面ADC⊥平面BDC

C.平面ABC⊥平面BDC

D.平面ADC⊥平面ABC

二、填空题(共5题,题分合计20分)

1.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ABEF所在平面成60°的二面角,则异面直线AD和BF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m、l是直线,α、β是平面,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l垂直于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则l⊥α;

②若l平行于α,则l平行于α内的所有直线;

③若m?α, l?β,且l⊥m, 则α⊥β;

④若l?β,且l⊥α,则α⊥β;

⑤若m?α, l?β,且α∥β,则m∥l.

其中正确的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_.(注:把你认为正确的命题的序号都填上)

3.设有四个条件:

①平面γ与平面α、β所成的锐二面角相等;

②直线a∥b,a⊥平面α,b⊥β;

③a、b是异面直线,

β

α?

?b

a,,且a∥β,b∥α;

④平面α内距离为d的两条直线在平面β内的射影仍为两条距离为d的平行线,其中能推出α∥β的条件有.(填写

所有正确条件的代号)

4.一条直线与平面α相交于点A,在平面α内不过A点的直线与这条直线所成角的最大值为_________.

5.在空间,下列命题正确的是____________.(注:把你认为正确的命题的序号都填上)

①如果两条直线a、b分别与直线l平行,那么a∥b

②如果一条直线a与平面β内的一条直线b平行,那么a∥β

③如果直线a与平面β内的两条直线b、c都有垂直,那么a⊥β

④如果平面β内的一条直线a垂直平面γ,那么β⊥γ

三、解答题(共10题,题分合计110分)

1.已知:二面角α- l -β等于120°,AB=10,A∈α,B∈β. A、B到l的距离分别等于2和4.

(1)求直线AB和平面β所成角的大小;

(2)求异面直线AB和l所成角的大小.

2.已知M、N分别是正方体ABCD-A′B′C′D′的棱BB′和B′C′的中点,

求(1)MN和CD′'所成的角(2)MN和AD所成的角.

3.已知:正方形ABCD、ABEF的边长都是1,而且平面ABCD、ABEF

互相垂直点M在AC上移动,点N在BF上移动,若CM= BN= a,

)2 0(<

(1)求MN的长

(2)当a为何值时, MN的长最小

(3)当MN长最小时,求面MNA与MNB所成二面角α的大小

4.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PA⊥平面ABCD

(1)求证:平面PAD⊥平面PCD;

(2)若PA=PB,求AC与平面PCD所成的角.

5.已知△ABC,PA⊥平面ABC,PA= AB= BC= AC. AH⊥平面PBC,H为垂足,

求证:H不是△PBC的垂心.

6.已知斜三棱柱ABC-A1B1C1,侧棱与底面边长都是2,侧棱与底面成60°角,且侧面ABB1A1⊥底面ABC.

(1)求证: B1C⊥C1A;

(2)求二面角C1-AB-C的大小.

7.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拼接,∠BAC=∠BCD=90°,

AB=AC,∠BDC=60°,且平面ABC⊥平面BCD,

(1)求证:平面ABD⊥平面ACD;

(2)求二面角A-BD-C的正切值;

(3)求异面直线AD与BC所成角的余弦值.

8.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过顶点B、D、C1作截面,则二面角B-DC1-C的余弦值是多少?

9.如图,∠BAD=90°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D与正三角形CBD所在平面互相垂直,E是BC的中点,则AE与平面BCD 所成角的大小为.

10.两个正方形ABCD, CDEF拼接成直二面角,点M在BD上,N点在CE上,且BM=CN,CD=l.

(1)求证: MN∥平面BCF,

(2)设BM=t,MN= f (t),求函数f (t)的解析式,

(3)求函数f (t)的定义域及最小值.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与二面角答案

一、选择题(共45题,合计225分)

1.5621答案:B

2.5478答案:D

3.5511答案:A

4.5614答案:A

5.5618答案:B

6.5624答案:C

7.5627答案:C

8.5647答案:D

9.5661答案:D

10.5710答案:C

11.5718答案:C

12.5737答案:D

13.5740答案:C

14.5759答案:B

15.5766答案:D

16.5783答案:D

17.5794答案:C

18.5795答案:B

19.5815答案:C

20.6098答案:A

21.6099答案:B

22.6108答案:C

23.6109答案:A

24.6110答案:B

25.6111答案:A

26.6315答案:B

27.6330答案:A 28.6382答案:A 29.6408答案:C 30.6410答案:A 31.6481答案:B 32.5553答案:C 33.5769答案:C 34.6074答案:B 35.6093答案:C 36.6094答案:B 37.6095答案:C 38.6096答案:C 39.6097答案:B 40.6292答案:A 41.6301答案:A 42.6474答案:D 43.6477答案:D 44.6478答案:B 45.5651答案:D

二、填空题(共5题,合计20分)

1.5480答案:.

42

2.5636答案: ①④

3.5782答案:②③

4.6246答案:90°

5.6355答案: ①④

三、解答题(共10题,合计110分)

1.5484答案:(1)

103arcsin

=∠ABC

(2)

57arcsin

=∠ABD

2.5487答案:(1)=60,'

OD

(2)?>=<45,AD MN

3.5730答案:(1)21222

+???? ??-

=a MN

(2)最小值为22

(3)所求二面角

)

31arccos(-=α

4.5748答案:(2)AC 与平面PCD 成

30角. 5.5751答案:见注释

6.5502答案:(1)见注释 (2) ∠CDE =45°

7.5805答案:(1)tg ∠AFE =EF AE =2(2)异面直线AD 与BC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1030. 8.6303答案:c os θ=33

9.6304答案:∠AEF =45°.

10.5752答案:(2)

12)(2

+-=t t t f (3))(t f 有最小值

22

)22(

=f

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的一些题目

B 1 D 1 A D C 1 B C A 1线线角与线面角习题 一、复习目标 1.理解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概念,并掌握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常用方法. 2.理解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概念,并掌握求线面角常用方法. 3.掌握求角的计算题步骤是“一作、二证、三计算”,思想方法是将空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即“降维”的思想方法. 二、课前预习 1.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AD=BC=2, E 、F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且EF=3,AD 、BC 所成的角为 . 2.如图,在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 ,B 1C 和C 1D 与底面所成的角分别为60ο 和45ο,则异面直线B 1C 和C 1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 (A). 46 (B).36 (C).6 2 (D).63 3.平面α与直线a 所成的角为3 π ,则直线a 与平面α内所有直线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 . 4.如图,ABCD 是正方形,PD ⊥平面ABCD,PD=AD,则PA 与BD 所成的角的度数为 (A).30ο (B).45ο (C).60ο (D).90ο 5.有一个三角尺ABC,∠A=30ο, ∠C=90ο,BC 是贴于桌面上, 当三角尺与桌面成45ο 角时,AB 边与桌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是 . 三、典型例题 例1.(96·全国) 如图,正方形ABCD 所在平面与正方形 ABEF 所在平面成60ο角,求异面直线AD 与BF 所成角的余弦值. 备课说明:1.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常作出所成角的平面图形.作法有: ①平移法:在异面直线的一条上选择“特殊点”,作另一条直线平行线 或利用中位线.②补形法:把空间图形补成熟悉的几何体,其目的在于容 易发现两条异面直线的关系.2.解立几计算题要先作出所求的角,并 要 有严格的推理论证过程,还要有合理的步骤. A C B D B P C D A C B F E

线面角及二面角的求法

第9节线面角及二面角的求法 【基础知识】 求线面角、二面角的常用方法: (1)线面角的求法,找出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关键就是作垂线,找垂足,要把线面角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求解. (2)二面角的大小求法,二面角的大小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 【规律技巧】 平面角的作法常见的有①定义法;②垂面法.注意利用等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典例讲解】 【例1】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 A⊥底面ABCD,AB⊥AD,AC⊥CD,∠ABC=60°,P A =AB=BC,E就是PC的中点. (1)求PB与平面P AD所成的角的大小; (2)证明:AE⊥平面PCD; (3)求二面角A-PD-C的正弦值. (1)解在四棱锥P-ABCD中, 因P A⊥底面ABCD,AB?平面ABCD, 故P A⊥AB、又AB⊥AD,P A∩AD=A, 从而AB⊥平面P AD, 故PB在平面P AD内的射影为P A, 从而∠APB为PB与平面P AD所成的角. 在Rt△P AB中,AB=P A,故∠APB=45°、 所以PB与平面P AD所成的角的大小为45°、 (2)证明在四棱锥P-ABCD中,

因P A⊥底面ABCD,CD?平面ABCD, 故CD⊥P A、由条件CD⊥AC,P A∩AC=A, ∴CD⊥平面P AC、 又AE?平面P AC,∴AE⊥CD、 由P A=AB=BC,∠ABC=60°,可得AC=P A、 ∵E就是PC的中点,∴AE⊥PC、 又PC∩CD=C,综上得AE⊥平面PCD、 【变式探究】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就是正方形,侧棱PD⊥底面ABCD,PD=DC、E就是PC的中点,作EF⊥PB交PB于点F、 (1)证明P A∥平面EDB; (2)证明PB⊥平面EFD; (3)求二面角C-PB-D的大小. (1)证明如图所示,连接AC,AC交BD于O,连接EO、 ∵底面ABCD就是正方形, ∴点O就是AC的中点. 在△P AC中,EO就是中位线, ∴P A∥EO、 而EO?平面EDB且P A?平面EDB, ∴P A∥平面EDB、 【针对训练】 1.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菱形,P A⊥底面ABCD,AC=22,P A=2,E就是PC上的一点,PE=2EC、

立体几何中二面角和线面角

立体几何中的角度问题 一、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如图,在四棱锥ABCD P -中,底面ABCD 是矩形,⊥PA 底面ABCD ,E 是PC 的中点,已知2=AB ,22=AD ,2=PA ,求: (1)三角形PCD 的面积; (2)异面直线BC 与AE 所成的角的大小。 2、如图6,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2,点E是正方形11BCC B 的中心,点F、G分别是棱111,C D AA 的中点.设点11,E G 分别是点E,G在平面11DCC D 内的正投影. (1)求以E为顶点,以四边形FGAE 在平面11DCC D 内的正投影为底面边界的棱锥的体积; (2)证明:直线11FG FEE ⊥平面; (3)求异面直线11E G EA 与所成角的正弦值

二、直线与平面所成夹角 1、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为直角梯形,//AD BC , 90BAD ∠=,PA ⊥ 底面ABCD ,且2P A A D A B B C ===,M N 、分别为PC 、PB 的中点。 求CD 与平面ADMN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2、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 , AB=3 ,BC=2, A 1A= 4 ,求AB 与面 AB 1C 1D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三、二面角与二面角的平面角问题 1、如图5.在椎体P-ABCD 中,ABCD 是边长为1的棱形, 且∠DAB=60?,PA PD == E,F 分别是BC,PC 的中点. (1) 证明:AD ⊥平面DEF; (2) 求二面角P-AD-B 的余弦值.

2、如图5,?AEC 是半径为a 的半圆,AC 为直径,点E 为?AC 的中点,点B 和点C 为线 段AD 的三等分点,平面AEC 外一点F 满足FB FD ==,EF =。 (1)证明:EB FD ⊥; (2已知点,Q R 为线段,FE FB 上的点,23FQ FE =,2 3 FR FB =,求平面BED 与平面RQD 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

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知识点及练习

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专题 一、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 b ,经过空间任意一点O 作直线//,//a a b b '',我们把a '与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 2.角的取值范围:090θ<≤?; 垂直时,异面直线当b a ,900=θ。 例1.如图, 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3,4,5,4AC BC AB AA ==== ,点D 为AB 的中点异面直线1AC 与1B C 所成角的余弦值 二、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1. 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 叫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2.角的取值范围:? ? ≤≤900θ。 _1 _A

例2. 如图、四面体ABCS 中,SA,SB,SC 两两垂直,∠SBA=45°, ∠SBC=60°, M 为 AB 的中 点,求(1)BC 与平面SAB 所成的角。 (2)SC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的正切值。 一、 二面角: 1.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 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2. 二面角的取值范围:? ? ≤≤1800θ 两个平面垂直:直二面角。 B M H S C A

3.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常用方法有六种: 1.定义法 :在棱上取一点O ,然后在两个平面内分别作过棱上O 点的垂线。 2.三垂线定理法:先找到一个平面的垂线,再过垂足作棱的垂线,连结两个垂足即得二面角的平面角。 3.向量法:分别作出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由向量夹角公式求得。二面角就是该夹角或其补角。 二面角一般都是在两个平面的相交线上,取恰当的点,经常是端点和中点。 例3.如图,E 为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CC 1的中点,求 (1)二面角111D C A D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2)平面AB 1E 和底面C C BB 11所成锐角的正切值. A 1 D 1 B 1 C 1 E D B C A

线面角与二面角的向量解法

线面角与二面角的向量解法 广州市第65中学 朱星如 510450 几何中的距离和角是初等几何学的核心问题,是新旧教材的教学重点,也是高考常考点。近几年来,各种数学杂志发表了不少用向量解几何题的文章,笔者觉得有些方法在实际解题中,操作起来并不方便,在教学中效果不佳。如线面角论及得较少;而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时,两法向量的夹角与二面角的平面角是相等或互补,但不易确定取哪种关系。本文就这两个问题的解答方法作一介绍,但愿对同行的教学有所裨益。 先推导一个线面角公式。设PQ 是平面a 的一条斜线段,P 、Q 均 不为斜足,线段PQ 所在直线与平面α交于点Q ',直线PQ 与平 面α所成的角为q ,见图1。P '为直线PQ 上的一点,作P 'Q a ^ 于H ,连H Q ',则P Q H q ⅱ?。设平面a 的法向量为n r ,则有: 90HP Q q ⅱ+?o ,,HP Q n PQ ⅱ ?uuu r r 或,n PQ p -uuu r r , sin cos cos ,HP Q n PQ q ⅱ=?=uuu r r PQ n PQ n ×uuu r r g uuu r r ,从而 arcsin (1)PQ n PQ n q =×uuu r r g L uuu r r 。 注:当Q 点为斜足或点P 、Q 在平面α的异侧时本公式也适用。 我们改编一个91年全国的高考题例说公式(1)的应用。 例1: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PA ⊥平面ABCD ,PA =2,E 、F 分别为BC 、 CD 的中点。求直线EB 、FB 分别与平面PEF 所成的角(见图2)。 解:以A 为原点,AD 所在的直线为x 轴,AB 所在的直线为y 轴,AP 所在的 直线为z 轴,建立空间右手直角坐标系。则有 B (0,4,0),C (4,4,0),D (4,0,0),P (0,0,2)。用中点坐标公式 可得E (2,4,0),F (4,2,0)。(2,2,0),(2,4,2)E F E P =-=--u u u r u u u r ,(2,0,0)EB =-u u u r , (4,2,0)FB =-u u u r 。设平面PEF 的法向量为(),,n x y z =r ,则有 0,0n EF n EP ==u u u r u u u r r r g g ,由此得:220,2420x y x y z -=--+=,可解出: ,3y x z x ==,取1x =得()1,1,3n =r , 记直线BE 、BF 与平面PEF 所成的角分别为1θ、2θ,则由公式(1)得 1sin n EB n EB q == =uuu r r g uuu r r ,1arcsin q = 22sin arcsin n FB n FB q q == ==uu u r r g uu u r r 。 处理线面角问题用公式(1),可回避找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之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为学生减负。 () A O B D 图 2 P ' Q ' θ 图1

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高考立体几何法宝)

1 A 1 B 1 C 1 D A B C D E F G 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的求法 1.空间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律: ⑴两个非零向量与垂直的充要条件是 1122330a b a b a b a b ⊥?++= ⑵两个非零向量与平行的充要条件是 a 2 b =±|a ||b | 2.向量的数量积公式 若a 与b 的夹角为θ(0≤θ≤π),且123(,,)a a a a =,123(,,)b b b b =,则 (1)点乘公式: a 2b =|a ||b | cos θ (2)模长公式:则2 12||a a a a a =?=++,2 ||b b b b =?=+(3)夹角公式:2 cos ||||a b a b a b a ??==?+ (4)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若111(,,)A x y z ,222(,,)B x y z ,则 2 | |(AB AB x ==,A B d = ①两条异面直线a 、b 间夹角0,2πα?? ∈ ??? 在直线a 上取两点A 、B ,在直线b 上取两点C 、D ,若直线a 与b 的夹角为θ,则cos |cos ,|AB CD θ=<>= 例1 (福建卷)如图,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A 1=AB =2,AD =1,点E 、F 、G 分别是DD 1、AB 、CC 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 1E 与GF 所成的角是( ) A .5 15arccos B . 4 π C .5 10 arccos D .2π (向量法,传统法)

P B C A 例 2 (2005年全国高考天津卷)如图,PA ⊥平面ABC ,90ACB ∠=?且 PA AC BC a ===,则异面直线PB 与AC 所成角的正切值等于_____. 解:(1)向量法 (2)割补法:将此多面体补成正方体'''DBCA D B C P -,PB 与AC 所成的角的大小即此正方体主对角线PB 与棱BD 所成角的大小,在Rt △PDB 中 ,即 t a n 2PD DBA DB ∠ = =. 点评:本题是将三棱柱补成正方体'''DBCA D B C P - ②直线a 与平面α所成的角0,2πθ?? ∈ ??? (重点讲述平行与垂直的证明) 可转化成用向量→ a 与平面α的法向量→ n 的夹角ω表示,由向量平移得:若 ππ(图);若ππ 平面α的法向量→ n 是向量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求点到平面距离的必备工具.求平面法向量的一般步骤: (1)找出(求出)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的坐标111222(,,),(,,)a a b c b a b c == (2)设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 (3)根据法向量的定义建立关于x,y,z 的方程组(0a << (4)解方程组,取其中的一组解,即得法向量。 图1- 图1- 图1- 1 D 1 B 1 C P D B C A

线面角与二面角

二面角及其度量 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平面分为两部分,其中的每一部分都叫做半平面。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每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棱为l ,两个面分别为,αβ的二面角,记作l αβ--。A α∈,B β∈,二面角也可以记作A l B --。 在二面角l αβ--的棱上任取一点O ,在两半平面内分别做射线OA l ⊥,OB l ⊥,则AOB ∠叫做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显然,这个平面角与点O 在l 上的位置无关。 二面角的大小可以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二面角的平面角是几度,就说这个二面角是几度。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倾角是68.5,这个倾角指的是人造卫星的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所成的角。 我们约定,二面角的范围是[0,]π。 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互相垂直的平面也就是相交成直二面角的两个平面。 我们可以用向量的夹角来研究二面角的性质及其度量。 如图,分别在二面角l αβ--的面,αβ内,作向量1n l ⊥,2n l ⊥,则我们可以用向量1n 与2n 的夹角来度量这个二面角。 如图,设1m α⊥,2m β⊥,则角12,m m <>与该二面角大小相等或互补。 O O 1 A B A 1 B 1 l α β α 1m 2m β l 1n 2n

2 如图 四棱锥ABCD P -底面为直角梯形,平面⊥=⊥⊥PA AB CD AD CD AD AB ,2,, ABCD . ⑴BC 与平面PCD 成角. ⑵求二面角C BD P --的平面角. ⑶设Q 为侧棱PC 上一点,PC PQ λ=,试确定λ的值,使得二面角P BD Q --为.45?

线线角_线面角_二面角的讲义

B 1D 1A D C 1 B C A 1 线线角与线面角 一、课前预习 1.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AD=BC=2, E 、F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且EF=3,AD 、BC 所成的角为 . 2.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 ,B1C 和C1D 与底面所成的角分别为60ο和45ο,则异面直线B1C 和C1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 (A). 46 (B).36 (C).62 (D).63 3.平面α与直线a 所成的角为3π ,则直线a 与平面α所有直线所成的角的取值围是 . 4.如图,ABCD 是正方形,PD ⊥平面ABCD,PD=AD,则PA 与 BD 所成的角的度数为 (A).30ο (B).45ο (C).60ο (D).90ο 5.有一个三角尺ABC,∠A=30ο, ∠C=90ο,BC 是贴于桌面上, 当三角尺与桌面成45ο角时,AB 边与桌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是 . 二、典型例题 例1.(96·全国) 如图,正方形ABCD 所在平面与正方形 ABEF 所在平面成60ο角,求异面直线AD 与BF 所成角的余弦值. 【备课说明:1.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常作出所成角的平A C B D B P C D A C B

面图形.作法有: ①平移法:在异面直线的一条上选择“特殊点”,作另一条直线平行线或利用中位线.②补形法:把空间图形补成熟悉的几何体,其目的在于容易发现两条异面直线的关系.2.解立几计算题要先作出所求的角,并要有严格的推理论证过程,还要有合理的步骤.】 例2.如图在正方体AC1中, (1) 求BC1与平面ACC1A1所成的角; (2) 求A1B1与平面A1C1B 所成的角. 备课说明: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关键是找直线在 此平面上的射影,为此必须在这条直线上找一点作 平面的垂线. 作垂线的方法常采用:①利用平面垂直 的性质找平面的垂线.②点的射影在面的特殊位置. 例 3. 已知直三棱住ABC-A1B1C1,AB=AC, F 为棱BB1上一点,BF ∶FB1=2∶1, BF=BC=a 2. (1)若D 为BC 的中 点,E 为线段AD 上不同于A 、D 的任意一点,证明:EF ⊥FC1; (2)试问:若AB=a 2,在线段AD 上的E 点能否 使EF 与平面BB1C1C 成60ο角,为什么?证明你的结论. 备课说明:这是一道探索性命题,也是近年高考热点问题,解 决这类问题,常假设命题成立,再研究是否与已知条件矛盾, 从而判断命题是否成立. 一、知识与方法要点: 1.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就是斜线与它在平面的射影的夹角。求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找到斜线在平面的射影,即确定过斜线上A D C 1D 1A 1B 1C B A 1C B A B 1D C 1E F

专题:空间线面角与二面角的求解问题

专题一:空间线面角与二面角的求解问题 1.(2015浙江)如图,底面ABC为正三角形,EA⊥平面ABC,DC⊥平面ABC,EA=AB=2DC= 2a,设F为EB的中点. (1)求证:DF//平面ABC; (2)求直线AD与平面AEB所成角的正弦值. 2.(2014湖北检测)如图所示,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D=AA1=1 ,AB=2,点E是AB 的中点. (1)证明:BD1//平面A1DE; (2)证明:D1E⊥A1D; (3)求二面角D1?EC?D的正切值.

3.(2014深圳调研)如图所示,平面ABCD⊥平面BCEF,且四边形ABCD为矩形,四边形BCEF 为直角梯形,BF//CE,BC⊥CE,DC=CE=4,BC=BF=2. (1)求证:AF//平面CDE; (2)球平面ADE与平面BCEF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3)球直线EF与平面ADE所成角的余弦值. 4.(2014浙江名校联考)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3,BC=1,E为DC的三等分点(靠近C处),F为线段EC上的一动点(包括端点),现将?AFD沿AF折起,使点D在平面内的射影恰好落在AB边上,则当F运动时,二面角D?AF?B的余弦值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5.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平面A1BC⊥侧面A1ABB1,若直线AC与平面A1BC所成的角为θ,二面角A1?BC?A的大小为φ,试判断θ与φ的大小关系,并予以证明. 6.如图所示,四棱锥S?ABCD中,SD⊥平面ABCD,AB∥DC,AD⊥DC,AB=AD=1,DC= SD=2,E为棱SB上一点,平面EDC⊥平面SBC,求二面角A?DE?C的大小.

二面角与线面角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与二面角 一、选择题(共45题,题分合计225分) 1.在直二面角α- l-β中,直线m ?α,直线n ?β,且m 、n 均不与l 垂直,则 A. m 与n 不可能垂直,但可能平行 B. m 与n 可能垂直,但不可能平行 C. m 与n 可能垂直,也可能平行 D. m 与n 不可能垂直,也不可能平行 2.设有不同的直线a 、b 和不同的平面α、β、γ,给出下列三个命题: (1)若a a //,a b //,则b a //.(2)若a a //,β//a ,则β//a . (3)若γ⊥a ,γβ⊥,则β//a .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0 B.1 C.2 D.3 3.如图△ABD ≌△CBD ,且△ABD 为等腰三角形,∠BAD =∠BCD =90°,且面ABD ⊥面BCD ,则下列4个结论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①AC ⊥BD ②△ACD 是等边三角形③AB 与面BCD 成60°角④AB 与CD 成60°角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一直线与直二面角的两个面所成的角分别为α、β,则α+β的范围为: A.0<α+β<π/2 B.α+β>π/2 C.0≤α+β≤π/2 D.0<α+β≤π/2 5.在直二面角α-AB -β的棱AB 上取一点P ,过P 分别在α、β两个平面内作与棱成45°的斜线PC 、PD ,那么∠CPD 的大小为 A.45° B.60° C.120° D.60°或120° 6.二面角α-l -β的平面角为120°,A ,B ∈l , AC ?α, BD ?β, AC ⊥l , BD ⊥l ,若AB =AC =BD =1,则CD 等于 A.2 B.3 C.2 D.5 7.60°的二面角α- l-β,直线a ?α,直线b ?β,且a 、b 无公共点.设a 、b 所成的角是θ,则cos θ的取值范围是

文科立体几何线面角二面角专题_带答案解析

文科立体几何线面角二面角专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解答题 1.如图,在三棱锥中,,,为的中点.(1)证明:平面; (2)若点在棱上,且二面角为,求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2.如图,在三棱锥中,,,为的中点.(1)证明:平面; (2)若点在棱上,且,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3.(2018年浙江卷)如图,已知多面体ABCA1B1C1,A1A,B1B,C1C均垂直于平面ABC,∠ABC=120°,A1A=4,C1C=1,AB=BC=B1B=2.

(Ⅰ)证明:AB1⊥平面A1B1C1; (Ⅱ)求直线AC1与平面ABB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4.如图,在三棱柱中,点P,G分别是,的中点,已知⊥平面ABC,==3,==2. (I)求异面直线与AB所成角的余弦值; (II)求证:⊥平面; (III)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5.如图,四棱锥,底面是正方形,,,,分别是,的中点.

(1)求证; (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6.如图,三棱柱中,侧棱底面,且各棱长均相等.,,分别为棱,,的中点. (1)证明:平面; (2)证明:平面平面; (3)求直线与直线所成角的正弦值. 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AB D=30°,AB=2CD=2AD=2,DE⊥平面ABCD,EF//BD,且BD=2EF. (Ⅰ)求证:平面ADE⊥平面BDEF; (Ⅱ)若二面角C BF D的大小为60°,求CF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正弦值. 8.如图,在四棱锥中,平面,,,

,点是与的交点,点在线段上,且. (1)证明:平面; (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9.在多面体中,底面是梯形,四边形是正方形,,, ,, (1)求证:平面平面; (2)设为线段上一点,,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10.如图,在多面体中,四边形为等腰梯形,,已知,,,四边形为直角梯形,,. (1)证明:平面,平面平面;

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知识点及练习

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专题 一、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 b ,经过空间任意一点O 作直线//,//a a b b '',我们把a '与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 2.角的取值范围:090θ<≤?; 垂直时,异面直线当b a ,900=θ。 例1.如图, 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3,4,5,4AC BC AB AA ==== ,点D 为AB 的中点求 异面直线1AC 与1B C 所成角的余弦值 ; 二、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1. 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 叫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 2.角的取值范围:? ?≤≤900θ。 例 2. 如图、四面体ABCS 中,SA,SB,SC 两两垂直,∠ SBA=45°, ∠SBC=60°, M 为 AB 的中点,求(1)BC 与平面SAB 所成的角。 (2)SC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的正切值。 ! B M H S C A _ C … _ 1 _1 _` A _ 1 _ 。 _ C

< 一、 二面角: 1.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 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2. 二面角的取值范围:? ?≤≤1800θ 两个平面垂直:直二面角。 $ 3.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常用方法有六种: 1.定义法 :在棱上取一点O ,然后在两个平面内分别作过棱上O 点的垂线。 2.三垂线定理法:先找到一个平面的垂线,再过垂足作棱的垂线,连结两个垂足即得二面角的平面角。 3.向量法:分别作出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由向量夹角公式求得。二面角就是该夹角或其补角。 二面角一般都是在两个平面的相交线上,取恰当的点,经常是端点和中点。 例3.如图,E 为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CC 1的中点,求 (1)二面角111D C A D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 (2)平面AB 1E 和底面C C BB 11所成锐角的正切值. — , A D 1 B 1 C 1 E D B C A

(完整版)专题:异面直线、线面角二面角

D 1 C 1 B 1 A 1 C A B D N 空间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 题型一 求异面直线所成角 例1 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 ⑴求AC 与1A D 所成角的大小; ⑵若E F 、为AB AD 、中点,11A C 与EF 所成角的大小. 练习 1. 如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 ⑴异面直线1A B 与1A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⑵异面直线1A B 与1D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⑶异面直线1A B 与1C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练习 1.如图长方体1AC 中,112,3,4,AB BC AA ===N 在 11A B 上,且1 4.B N =,求1BD 与1C N 所成角的余弦值.

2. 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90BCA ∠=o ,点11,D F 分别为1111,A B AC 的中点,若1AC BC C C ==,求1BD 1与AF 所成的角。 题型二 求线面角 例3如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求直线1BC 与平面 ABCD 所成角的大小. 练习 1.在棱长2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是1BC 的中点.求直线DE 与平面ABCD 所成角θ的正切值 2.如图所示,已知四面体S ABC -的棱长都为a ,E 为SC 中点,F 为AB 中点 ⑴求BE 与SF 所成角 ⑵求BE 与面ABC 所成角. 1A 1B 1C C B 1D 1F D1 C1 A1 B1 B C D E S A F B C E

D B C A E P B C A 题型三:二面角 1、如图4, 在直角梯形ABCD 中, 90,30,1,ABC DAB CAB BC AD CD ? ? ∠=∠=∠===,把△DAC 沿对角线AC 折起后如图5所示(点D 记为点P ), 点P 在平面ABC 上的正投影E 落在线段AB 上, 连接PB . (1)求直线PC 与平面PAB 所成的角的大小;(2)求二面角P AC B --的大小的余弦值. 图4 图5 2.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为矩形,侧面P AD 是正三角形,且侧面P AD ⊥底面ABCD (I) 求证:平面P AD ⊥平面PCD (II) 当AD = AB 时,求二面角A -PC -D 的余弦值. 3.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一直角梯形,a BC AB BC AD BAD ===∠,//,90ο, PD ABCD PA a AD ,,2底面⊥=与底面成30°角. (1)若E PD AE ,⊥为垂足,求证:PD BE ⊥; (2)在(1)的条件下,求异面直线AE 与CD 所成 角的余弦值; (3)求平面PAB 与平面PCD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正切值. A B C D P

线面角和二面角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与二面角 年级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 一、选择题(共45题,题分合计225分) 1.过正方形ABCD 的顶点A 作线段A A ′⊥平面ABCD ,若A A ′=AB ,则平面A ′A B 与平面A ′CD 所成的角度是 A. 30° B. 45° C. 60° D. 90° 2.一个二面角的两个面分别垂直于另一个二面角的两个面,那么这两个二面角的大小关系是 A.相等 B.互补 C.相等或互补 C.不能确定 3.在直二面角α- l-β中,直线m ?α,直线n ?β,且m 、n 均不与l 垂直,则 A. m 与n 不可能垂直,但可能平行 B. m 与n 可能垂直,但不可能平行 C. m 与n 可能垂直,也可能平行 D. m 与n 不可能垂直,也不可能平行 4.设有不同的直线a 、b 和不同的平面α、β、γ,给出下列三个命题: (1)若a a //,a b //,则b a //.(2)若a a //,β//a ,则β//a . (3)若γ⊥a ,γβ⊥,则β //a .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0 B.1 C.2 D.3

5.如图△ABD ≌△CBD ,且△ABD 为等腰三角形,∠BAD =∠BCD =90°,且面ABD ⊥面BCD ,则下列4个结论中, 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①AC ⊥BD ②△ACD 是等边三角形③AB 与面BCD 成60°角④AB 与CD 成60°角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在边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底面A 1C 1上取一点E ,使AE 与AB 、AD 所成的角都为60°,则AE 的长等于 A.35 B.46 C.2 D.3 7.一直线与直二面角的两个面所成的角分别为α、β,则α+β的范围为: A.0<α+β<π/2 B.α+β>π/2 C.0≤α+β≤π/2 D.0<α+β≤π/2 8.在直二面角α-AB -β的棱AB 上取一点P ,过P 分别在α、β两个平面内作与棱成45°的斜线PC 、PD ,那么∠ CPD 的大小为 A.45° B.60° C.120° D.60°或120° 9.若三棱锥的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是底面三角形的垂心,则 A.各格侧棱长相等 B.各侧棱与底面成等角 C.各侧面与底面线等角 D.每组相对棱互相垂直 10.二面角α-l -β的平面角为120°,A ,B ∈l ,AC ?α,BD ?β,AC ⊥l ,BD ⊥l ,若AB =AC =BD =1,则CD 等于 A.2 B.3 C.2 D.5 11.60°的二面角α- l-β,直线a ?α,直线b ?β ,且a 、b 无公共点.设a 、b 所成的角是θ,则cos θ的取值范围是 A.???? ?? ??1,23 B.????? ?21,0 C.[]1,0 D.[)1,0 12.二面角α- l-β的大小为θ,直线a ?α,直线b ?β,设a 与b 所成的角为φ,则下面关系中正确的一个是 A. φ<θ B. φ>θ C. φ=θ D.以上三种关系均有可能 13.直线l 与平面α或60°角, A l =α ,直线a A a ??且α,设l 与a 所成的角为θ,则cos θ的取值范围是 A.????? ?1,21 B.??????1,21 C.??????21,0 D.??? ???21,0 14.如图,等腰直角△ABC ,沿其斜边AB 边上的高CD 对折,使△ACD 与△BCD 所在的平面垂直,此时∠ACB 等于

线面角、二面角专题复习(学生版)

线面角与二面角专题复习 编辑\ 审核:黄志平 说明红色为必做题(课堂上展示的),其它题可选做,练手感。 一、线面角 1、如图,四棱锥S ABCD -中,AB//CD,BC CD ⊥, 侧面SAB 为等边三角形,2,1AB BC CD SD ====. (Ⅰ)证明:SD SAB ⊥平面; (Ⅱ)求AB 与平面SBC 所成角的大小. 2、如图,在组合体中,1111D C B A ABCD -是一个长方体,ABCD P -是一个四棱锥.2=AB ,3=BC ,点D D CC P 11平面∈且2==PC PD . (Ⅰ)证明:PBC PD 平面⊥; (Ⅱ)求PA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的正切值; 3、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AB ⊥BC ,AB =BC = 2 1 PA ,点O 、D 分别是AC 、PC 的中点,OP ⊥底面ABC . (Ⅰ)求直线PA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大小; D 1 C 1 B 1 A 1 P D C B A A B C D O P

D B C A E P B C A 4、如图,棱锥P —ABCD 的底面ABCD 是矩形,PA ⊥平面ABCD ,PA =AD =2,BD =22. (Ⅰ)求点C 到平面PBD 的距离. (Ⅱ)在线段PD 上是否存在一点Q ,使CQ 与平面PBD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 9 6 2,若存在,指出点Q 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5、如图4, 在直角梯形ABCD 中, 90,30,1,ABC DAB CAB BC AD CD ??∠=∠=∠===,把△DAC 沿对角线AC 折起后如图5所示(点D 记为点P ), 点P 在平面ABC 上的正投影E 落在线段AB 上, 连接PB . (1)求直线PC 与平面PAB 所成的角的大小;(2)求二面角P AC B --的大小的余弦值. 图4 图5 二、二面角 6.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为矩形,侧面PAD 是正三角形,且侧面PAD ⊥底面ABCD (I) 求证:平面PAD ⊥平面PCD (II) 当AD = AB 时,求二面角A -PC -D 的余弦值. D P A C A B C D P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