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完整资料).doc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完整资料).doc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完整资料).doc

电工实验答案

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定为什么做完步骤1后,在做步骤2之前, 必须把电源的输出调到最小? 在测二极管和稳压管的实验中加上限流电阻的R有何作用? 控制测试电流,防止损坏元件。 限流电阻的作用也是防止二极管因电流过大而损坏。二极管在正向导通时,稳压管在击穿时,如无限流电阻,通过的电流会急剧增大,导致损坏。 二极管和稳压二极管有何异同点 普通硅二极管和硅稳压管在本质上没有不同,都是PN结结构。都有一样的正向与反向伏安特性。唯一不同点是稳压管利用的是二极管的反向击穿电压为一定值的特性来工作的(工作于反向击穿状态),此值制造时可控制在一定的电压范围内,因此稳压管有很大的应用范围;硅二极管的正向特性也可稳压,但是只有0.7v左右(工作于正向导通状态),稳压应用范围很窄 2. 说明测有源二端网络开路电压U OC及等效电阻R0的几种方法,并比较其优缺点。 答:(1)测开路电压U OC的方法优缺点比较: ①零示法测U OC。优点:可以消除电压表内阻的影响;缺点:操作上有难度,难于把握精确度。 ②直接用电压表测U OC。优点:方便简单,一目了然;缺点: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2)测等效电阻R0的方法优缺点比较: ①直接用欧姆表测R0。优点:方便简单,一目了然;缺点:会造成较大的 误差。 ②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测R0。优点:测量方法简单,容易操作;缺点:当 二端网络的 内阻很小时,容易损坏其内部元件,因此不宜选用。 ③伏安法测R0。优点:利用伏安特性曲线可以直观地看出其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缺点:需作图,比较繁琐。 ④半电压法测R0。优点:方法比较简单;缺点:难于把握精确度。 1.电源单独作用时,将令一开关投向短路侧,不能将电压源短接置零. 2.1.根据实验所记录的波形及曲线,说明电容器充放电时电流电压变化规律及电路参数 的影 响。 答: 电容器充放电时电流电压变化规律都是指数曲线,曲线衰减快慢可以用电路的时间常数τ来表示,τ可以根据R 和计算,即C RC τ= ,若R 的单位为欧姆,C 的单位为法拉, 则τ的单位为秒。τ越大,过渡过程就越长。一般经过3~5τ的时间后,过渡过程趋于结束。

教师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教育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教育投资及在线教育情况分析 2018年上半年一级市场总体表现为教育投资逐渐回暖,行业大趋势向好。截至2018年4月共录得教育一级市场投资1943起;其中2018年前4个月合计录得128起并购,同比增长80%,反映出一级市场教育投资持续回暖的态势。具体来看,资金往中后期项目聚集,复投率提升。从细分赛道来看,在线教育在经过最近几年商业模式试错和市场验证后,领跑企业迎来快速发展期,备受资本青睐,大额融资不断。 从融资数量看,2018年前4月数据同比增80%,呈现逐步回暖趋势。分年度来看,教育行业一级市场投资在2014至2017年保持高热度。2015年达到顶峰523起,随后两年市场逐渐降温,教育投资市场趋于冷静。2017年以来,教育投资大体呈现逐季度上升态势,教育投资逐渐回暖,2018年数据显示出进一步上升趋势,前4个月同比增长80%。

2010-2018年中国教育投资走势分析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网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教育与培训行业市场监测及未来前景预测报告》

2017年以来教育投资逐季度回暖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融资轮次看,前期投资占主导,后期投资占比逐步提升。教育行业投融资中,总体上前期投资占比最高,达到79%。除此之外,在后期投资中,投资者在新三板(3%)、战略投资(3%)等轮次中也会选择投资进入。2017年以来前期投资占比降到70%以下,2018年持续下滑,前期投资占比降到69%。与之对应的2018年后期投资占比为17%,与2017年持平,为近5年最高。教育市场投资进入分化期,存量标的融资能力有所强化,市场更加关注成熟标的。

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稿

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 课程标准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征求意见稿) 为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小学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特制定《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小学教师是履行小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小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学生为本 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二)师德为先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基本内容

专业核心课课程标准格式

附件一:专业通识课、专业核心课程(含职业拓展课) 《××××》课程标准写作指南 适用专业修读学期第×学期制订时间 课程代码课程学时课程学分 课程类型课程性质课程类别 对应职业资格证或内容 合作开发企业 执笔人合作者审核人 注:1.课程类型(单一选项):A类(纯理论课)/ B类(理论+实践)/ C类(纯实践课) 2.课程性质(单一选项):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 3.课程类别(单一选项):专业通识课/专业核心课程(含职业拓展课) 4.合作者:须是行业企业人员 一、课程定位 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及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明确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在内容上的逻辑关系及相互作用;依据实际工作岗位中的需要,阐述设置该课程的主要目的;预期应达到的学习效果。 如:本课程是XXX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方式,采取……方法,培养学生……能力、……能力、……能力。 建议该部分用一段整体性的文字描述,也可以附以结构图或表格的方式加以直观展现。 二、课程设计思路 在描述中应体现最新的高职课程开发的理念和课程开发的基础,以及开发这门课程的意义,特别是本课程的创新点要突出表述,如: “本课程根据……需要,在广泛调研和……的基础上,采用……课程开发模式(如:典型工作任务项目化或工作过程系统化),遵循……的职业教育理念,确定本课程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和……,在真实或仿真……的学习情境中学习并掌握……,培养学生……。本课程的创新点在于……”。 (这里的语言和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不要重复,尽可能采用概括性的语言) 三、课程学习目标 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获得的能力、经验及知识。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主要围绕课程所要实现的目标,采用概括的语言来表述“能运用…,完成…”,且这些能力是可测量和可展示的。具体应从下述3个方面展开表述:

(2020年整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doc

数控编程加工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数控编程加工 适用专业: 机电一体化、电气专业 1、前言 1.1课程的性质 《数控编程与加工实训》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主要是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零件加工、CAD/CAM技术应用的内容,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前续理论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学习《机械制图》、《机械基础》。 1.2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校企合作的方式,以实际产品中的典型零件为主线,将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分为数控工艺与编程理论+仿真+实操,通过学习能够使学生能够将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56学时,其中理轮26学时,操作30学时。 2、课程目标 本课程其任务是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校企合作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同过实践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技能,最终形成的数控技术的应用能力。 知识与能力: 熟悉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数控加工中心的数控加工工艺编制要点及数控加工编程方法;熟练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数控加工中心的操作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认识本实训实践操作的一般过程,进而不断加深对事物的理解过程;认识本实训实践操作的基本方法,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能主动参与数控加工的基本理论探究。 培养学生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让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意识。

3、课程内容和要求 4、实施建议 4.1 教材编写 ( l )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 2 )以工作项目为主线设计教材结构,结合职业资格鉴定中、高级标准的要求,将本课程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任务,按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组织教材内容。 ( 3 )通过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加强实践内容,强调在操作中理解与应用理论。 ( 4 )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文字通俗、表达简练,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图例与案例应引起学生的兴趣,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5 )教材内容应有所拓展,在教材中应充分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 6 )活动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4.2教学建议 ( l )在教学过程中,育人为先,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任务驱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 2 )本课程的教学关键是现场教学,“教”与“学”互动,教师示范,学生操作,学生提问,教师解答、指导。选用典型两件的典型加工方法,由教师讲解,示范操作,学生进

电工学4个实验教程.doc

实验一 戴维宁定理——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验证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的正确性,加深对该定理的理解; 2.掌握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戴维宁定理 戴维宁定理指出:任何一个有源二端网络,总可以用一个电压源U S 和一个电阻R S 串联组成的实际电压源来代替,其中:电压源U S 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 OC , 内阻R S 等于该网络中所有独立电源均置零(电压源短接,电流源开路)后的等效电阻R O 。 U S 、R S 和I S 、R S 称为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参数。 2.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测量方法 (1)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 在有源二端网络输出端开路时,用电压表直接测其输出端的开路电压U OC , 然后再将其输出端短路,测其短路电流I S C,且内阻为: SC OC S I U R = 。 若有源二端网络的内阻值很低时,则不宜测其短路电流。 (2)伏安法 一种方法是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出有源二端网络的外特性曲线,如图1-1所示。开路电压为U OC ,根据外特性曲线求出斜率tg φ,则内阻为: I U R ??==φtg S 。 另一种方法是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 OC ,以及额定电流I N 和对应的输出端额定电压 U N ,如图1-1所示,则内阻为:N N OC S I U U R -=。 (3)半电压法 如图1-2所示,当负载电压为被测网络开路电压U OC 一半时,负载电阻R L 的大小(由电阻箱的读数确定)即为被测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内阻R S 数值。 (4)零示法 在测量具有高内阻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 压时,用电压表进行直接测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U U N U

浅谈教师教学协作方法

浅谈教师教学协作方法 当今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在任何领域要想取得重大成就都必须借助团队的合力,教师要想实现专业的深入发展,同学科甚至不同学科的教师都必须紧密合作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下面,笔者就教学经历浅谈教师教学协作方法,以供同行商榷: 一、强化教研组集体备课力度,发挥集体备课优势 集体备课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上的协作与配合,体现着教师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它充分利用每一位教师在教学、科研上的专长,实现优势互补。每个教学周安排集体备课活动,对上周教学工作进行总结,确定下周活动主题,每位教师分别寻找资料、设计方法、提出观点,准备好下周的课堂教学设计。同时,每位教师对本周的教学内容进行说课,全组教师针对其观点进行讨论,最终形成共同方案。这样,可以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大大节约每一位教师备课的时间,使大家有更多的精力用于教学的深层次研究。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功能,可以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发挥每个教师的长处和力量,实现创新教育。 二、不断提高进行“联科教学”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之间的合作不仅仅是学科教师内部的合作,同时也是多学科教师的合作,教师要逐步提升自身进行“联科教学”的意识和能力。一旦教师具备了“联科教学”的意识和能力,就会时时注意拓展教学内容和有效实施教学活动。学科之间的教学性质和教学目的存在明显的不同,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决定了不同学科教师需要合作。一旦不同学科教师能够真正结合起来,就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协作研究 网络对于传统教学而言极大地扩充了课程资源和集结了众人的智慧,拓宽了传统教学的发展空间,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教学资源。当教师在一所学校里很难找到支持自己或真心帮助自己的同行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通网络信息资源,在全国各地寻找志同道合的教师开展校际间合作,进行教学资料(或教育教学论文、学科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交流和研讨。每个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特点及现实情况,自主选择网上合作伙伴,分享教学资源。 四、转变观念,做与时俱进的科研型教师 新时期,教师不仅仅是教学的执行者,还是不断改进工作的研究者、与时俱进的学习者。教师不能满足于做一个“教书匠”,而是要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一生追求的事业去做,对教育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努力使自己成为与时俱进的科研型教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完整资料).doc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张满小学:刘有年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 一、重视语文教育的丰富内涵,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 阐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 2. 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目标中的地位。 3. 强调了人文素养的提高主要靠熏陶感染,而非灌输。 二、增强了语文课程的现代意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1.提出了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2.更新了教学内 3.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表现在: 课程理念,凸现语文综合素质; 课程体系,着眼于开放、创新; 课程目标,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 课程内容,提倡新、活、宽; 课程实施,重视探究,加强实践; 课程评价,重在激励、反馈。 三、根据学生语言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阶段目标,选择教学策 四、兼顾不同的教学需求,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对《语文课程标准》各部分的解读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地位:“两个基础,一个重要”。 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学习方式、审美情趣、学习习惯的融合。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 3.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应研究:(1)重视教师观念的转变。 (2)要改变学习方式,必须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 4.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如何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大视野、大语文观。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关于目标设计 课程目标的设计纵向结构是三个维度,横向结构是五个方面。 二、关于总目标 (一)总目标的内容排列前5条目标从语文素养的宏观层面着眼,后5条目标从具体语文能力培养的层面着眼。 (二)总目标的基本精神 1. 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突出了语文课程

(完整word版)《素描》课程标准

《素描》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 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图形图像制作专业广告、动漫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它公共课、公共选修课参照执行。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在图形图像制作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处于基础的位置,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造型能力、基础审美能力、构图能力、观察能力、空间表现能力、结构塑造能力、透视关系表现能力、画面综合控制与处理能力,学生必须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素描写生的一般步骤、方法和造型语言,同时通过理论学习和观摩提高素描应用基础理论的水平,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从事设计工作奠定扎实基础本课程的后续课程:《Photoshop平面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包装设计》、《材质与灯光制作》、《三维动画制作》、《二维动画制作》、《摄影与摄像》、《影视后期特效制作》、《数字图形设计》、《室内装饰设计》、《网页设计》、《建筑后期表现项目制作》、《视频音频制作》等。 1.2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开发遵循“学中做、做中学”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充分结合分院“三双四走,校企合作、全程参与,产、学、研一体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按行业标准培养学生”的教学发展模式。课程的目标是职业应用能力开发,充分把“教、学、做、用”有机的结合起来。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课程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内容等。在素描课程教学过程中,重点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审美能力等,以临摹或静物写生的形式进行实践教学,把相关的理论知识贯穿其中,使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以兴趣为引导,轻松愉快的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任课教师在进行素描临摹本或静物写生选择时,要求突出知识点,明确难点,在讲授新知识的同时要贯穿旧知识点。在实践过程中,难度要适中,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进行,避免临摹或静物写生过难,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通过演示、示范、启发、引导等各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各个知识点。 1.3课程设计思路 本学习领域以专业基础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兼顾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培养,着重培养学生基本审美能力、造型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等实践技能,为后续广告设计、动漫设计相关课程和领域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艺术认识和艺术修养。本课程主要选取石膏几何体形体结构练习、静物结构练习、线描3个基本任务作为学习载体,以任务的实施过程为主线,将知识点的讲解贯穿于任务的实施过程中,随着任务的进展来推动知识点的扩展。根据开发过程中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规划教学进度,组织课堂教学,确定学生实训任务。 2、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图形图像制作专业专业基础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造型能力、构图能力、色彩处理能力、审美能力。使学生形成独立的审美意识,做到眼睛、手、心相互统一起来,主动去发现生活中不同形态的美,创造美、表现美、享受美。通过本客课程的前期学习,为后面的专业核心课程奠定扎实的美术理论与实践基础。树立正确的绘画与造型、艺术审美能力,具备基本的艺术修养与艺术鉴别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按职业能力的要求进行描述: 知识目标 ?了解素描基本概念、表现特点、表现形式、为什么学习素描 ?了解绘画铅笔、橡皮差、美工刀、画板、画架、素描纸等的作用 ?了解素描绘画的基本姿势和要求 ?了解素描绘画过程 ?了解素描临摹与静物写生练习的区别

课程标准制定要求

镇江高专 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依据教育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形成为重点而确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 容标准,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的制订,对于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制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一)体现职业性原则 课程标准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要求进行编写,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编写,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岗位性要求,不能只凭编写人的主观想象,或只依据某一教材进行编写,更不能将教材的目录作为课程标准的内容提纲。 (二)突出能力原则 以能力分析为基础设计课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组织教学、以能力形成为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以企业认可的能力指标体系评价学 习成果。突出能力就是要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 标准确定教学内容,要将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着眼于探索建立工 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 有效教学模式。 (三)可学习性原则 “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以学生的现有经验为起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求。

(四)规范性原则 课程标准的文字表达要规范,技术要求和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力求文字严谨、术语规范、简明扼要,公共基础课 等有特殊要求的课程可对统一格式进行调整。 (五)可操作性原则 课程标准的各项内容和要求应清晰明确,尽可能具体化、可度量、可检验,便于任课教师参照执行。 (六)创新性原则 打破传统职业教育的约束,构建适合现代职教理念的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就业、职业发展 和个体职业生涯的需求。 二、课程标准的制订程序 1.课程标准的制(修)定由课程所属系(部)负责,在教研室主任或课程负责人主持下,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讨高等职业教育理念,贯彻学校制订课程标准的各项原则和具体要求,准确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提出课程标准编写的基本思路;安排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负责执笔起草。 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要在实 践专家研讨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由相应专业的专、兼职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组以团队工作的方式完成课程标准设计工作。 2.课程标准应由对课程有研究、直接从事课程教学的教师负责起草,教研室负责组织相关教师、企业技术人员,集体讨论修改,形成课程标准初稿。系(部)组织由行业企业专家、技能能手参加的课程标准审核专家组对课程标准初稿论证审议后,系(部)主任审批签字报送教务处备案(以专业为单位按以理论课程、理实一体课程和实

生活与哲学课程标准

思想政治4 (生活与哲学)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发展,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树立和追求崇高的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内容目标学习要求 思考日常生活富有哲理的事例,感悟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能够开启人的智慧。1.了解哲学的含义。 2.理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1.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2.理解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3. 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4.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分析实例,说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1.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2.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3.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内容目标学习要求 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2.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3.理解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4.理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5.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阐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 解析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在尊重客观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1.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 2.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3.理解物质是本源的,物质决定意识。 4.理解意识的作用。 5.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6.理解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1.理解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2.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理解真理的含义,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4.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程审

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实验指导书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程

二零零九年三月

高等学校电工电子实验系列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程 主编王利华周荣富

攀枝花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内容简介 本书是根据高等院校理工科本(专)科的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基本要求编写的。 全书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基本实验的目的、内容、原理、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对DKSZ-1电机控制系统实验装置进行了简述。第三部分是对实验装置控制组件介绍。 本书可作为我校电类和非电类专业本科生、专科生实验教学用书,还可作为从事电力电子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前言 电力电子技术是电气工程学科的基础课程,由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电路、电力电子系统及其控制三部分组成,是电力电子装置、开关电源技术、自动控制系统、变频调速应用、柔性输电系统等课程的先行课程。同时,也是电气信息类其他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之一。 电力电子技术作为21 世纪解决能源危机的必备技术之一而受到重视。本书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遵循“面向就业,突出应用”的原则,注重教材的“科学性、实用性、通用性、新颖性”,力求做到学科体系完整、理论联系实际、夯实基础知识、突出时代气息,具备科学性及新颖性,并强调知识的渐进性,兼顾知识的系统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书着重讲授各种电能变换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电路结构、电气性能、波形分析方法和参数计算等。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的相关基础知识,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电力电子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 本书由三部分组成。

协同学习共成长

协同学习,共成长 ——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透析及对策研究儿童有一种交往的需要,他们很想把自己的想法拿来跟同学老师交流。(俄国契诃夫) 【内容摘要】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学习方式的变革。而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多被人们所接受,故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是一个值得进行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针对目前课堂合作学习中存在的弊端,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位、分组、评价等几个方面入手,提出改进合作学习方式的策略,以真正达到有效合作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对策研究 ㈠合作学习低效现象透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都在发生可喜的变化,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能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了发挥的空间,个性也可能得到张扬,从某种意义上有可能帮助课堂教学实现高效率。但是,在老师们的实际教学中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合作学习中思考不充分,犹如空中楼阁;合作学习的要求缺乏精心设计,缺乏有效性;合作学习中教师只是设计者,不是参与者、指导者,如同在作秀;合作学习中学生缺乏合作意识与技能,不善于倾听;合作学习中评价过于单一,小组之间的交流被忽视等等。合作学习低效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考不充分 [课堂呈现]在一节《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公开课上,教师先请四人小组合作,每个组挑课前做好的1—2个圆锥来研究,研究时可以看、摸、剪……教师接着口述要求: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什么图形?这个图形中的一些量与圆锥的半径、母线等有何关系?当自己觉得有结果时再在组内进行交流。课堂上教师观察到学生独立思考时大约用了 2分钟,然后开始组内交流,又不知不觉10分钟过去了,这时教师发现本来安排 6分钟的合作时间,现在时间已超过了,合作却没有结束。此时教师为了完成后面的教学任务,强行停止小组交流环节。 …… [思考]应该说这个教学内容是具有合作学习价值的,但是,学生的合作学习如果没有一定足够的自主思考时间保证,就成为空中楼阁。这个教学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的口语表达力,是拓宽学生思维想象空间的极佳机会。但由于时间不足,学生的思维还未充分打开就往往被别人的观点同化,造成人云亦云的现象,使得合作成为学生之间的依赖过程。而且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问题的探究总是浅尝辄止,容易挫伤参与的积极性,浇灭创造性学习的热情,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使参与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分工不到位 [课堂呈现]教学《统计表》时,教师让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统计自己所在小组中学生的铅笔、橡皮、尺子各有多少。老师一宣布,前后的学生立刻组成了小组开始“合作”了。教室里马上热闹了起来,倒文具盒、拿铅笔、找橡皮……4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动手,但仔细一看,小组中也就一两人在有模有样地进行统计,更多的学生则乘机玩文具、开小差、说闲话,显得无所

(完整版)PLC课程标准

《可编程控制器plc》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可编程控制器plc课程主要研究PLC的结构原理及在逻辑量、模拟量控制方面等的应用,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该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课程主要研究PLC的使用,因此没有实物、不亲自动手操作,很难将其理解掌握,更谈不上对其灵活使用。大量的指令应用唯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真正理解其功能、作用。这是一门离不开实践的课程。 该课程具有较高的综合性:课程从原理上讲,需要有一些电气控制技术的知识,需要有一些数字电路的知识,需要有一些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从应用角度讲,涉及的范围更宽更广,基本的逻辑控制、模拟量控制,高速的位置控制、脉冲控制以及联网通信控制等。 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创造性:课程内容涉及到的每一条指令都需要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去;面对任意一个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使用指令编写程序,以满足生产的需要。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功能、应用、程序设计方法和编程技巧,使学生掌握一种基本机型,掌握PLC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为今后从事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增强现代意识,培养专门人才 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PLC技术作为计算机技术应用在现代化的各种装备中,已达到了普及的程度。培养现代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熟悉PLC技术的应用,能够使用PLC技术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是本课程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围绕核心技术,培养创新精神 PLC技术应用于工业企业的各个领域,面对市场上的各类型PLC的各种应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施展才能的空间。围绕PLC的核心技术,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是本课程的宗旨。 (三)关注全体学生,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以学生为本位开展学习活动,创设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环境,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新型的通用自动控制装置,它将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融为一体,专门为工业控制而设计。具有功能强、可靠性高、环境适应性好、编程简单、使用方便以及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等一系列有点,因此在工业上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一门专业课程,通过三菱Fx2N型PLC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生产现场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学习与新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本课程从实际工程应用和中

《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中职中专

广西第一工业学校商品经营专业 《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 一、前言 1、课程定位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设计思路 按照中职学生思维逻辑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以理论与案例实例相结合为特色,把教学活动置于职业情景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情感和职业能力。 1.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在培养学生市场营销职业素质和能力过程中起着基础的和引领的作用。 2.体现发展创新。课程设计了结合当今社会生活的发展趋势,理论与实例相结合。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 (二) 能力培养目标 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培养目标 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为了充分体现项目驱动、实践导向的课程思想,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十个项目,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以典型案例为载体,操作技术为核心,辅助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的就业与发展需要。 本课程建议为28学时。

四.实施建议 1.教学原则 (1)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增强教育的时代感,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贯穿始终。 (2)坚持知、信、用相统一。使学生掌握与人生成长关系密切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把做人的基本道理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引导学生既提高哲学素养,又提高道德品质,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3)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成长的实际,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把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强化哲学基本观点在人生成长问题中的运用,讲究实际效果,防止空洞说教。 2.教学方法 倡导启发式教学,采取合作探究、讨论、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客观的社会现象和学生的人生实际出发,通过知识学习与案例分析,融入学生所需要的哲学与人生知识。 教学方法的运用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层次和职业教育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哲学与人生的教学。 3.教学条件 (1)教学用具。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利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所提供的资料开展教学活动,大力提倡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适当运用挂图、投影、录音、录像等教具开展教学。 (2)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参考书、教学图片、音像资料、多媒体教学资料、案例选编等文本教学资源;还包括人生成长典型个案、哲学与人生问题教育专家、先进人物和道德楷模等社会教学资源。 4.课程资源 (1)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和知识技能来源多元化,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2)引导学生阅读营销经典著作与典型案例,尽可能多地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夯实学生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三版差异之处及第三版修改意见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版)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各种电路元器件都在不断更新,功能越来越强大,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版相比第二版删去了一些与当前实际应用不相符的内容,增加了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具体应用电路,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各章的课后拓宽题部分,基本都增加了一些针对本章知识点的实用电路,通过对这些实际电路的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学以致用。 第一章(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1、本章主要对课后习题做了相关修改,增加了基尔霍夫定律、电阻串并联这两部分的习题,这两部分是后续直流电路分析方法的基础,但将原习题1.8.1关于叠加原理的选择题删掉了,整个第一章中只有一道关于叠加原理的大题,建议适当增加几道叠加原理的选择题。 2、1.9小节“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原来的题目为“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这一小节开头的地方,定义的电压源模型与电流源模型比上一版更清晰,但是把上一版中的理想电压源外特性曲线这个图删掉了,建议加上这个图,能使学生更加形象的认识理想电压源与实际电压源的不同之处。同样电流源外特性曲线也是如此。 第二章(正弦交流电路) 1、2.4小节中新增加了功率三角形的概念,指出了视在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建议加上功率三角形图,使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 2、P85页下面注释,“何如”错误,应改为“比如”或“例如”。 3、2.7小节功率因数的提高,增加了实用日光灯电路例子,进一步说明提高功率因数的优点。 4、2.8小节,新增三相对称正弦电压的瞬时值之和等于0以及相量之和等于0(p89),建议增加三相对称正弦电压有效值之和不等于0,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 第三章(磁路和变压器) 只是在课后习题有所变动

课程标准模版

注1:此格式为参考格式,可根据课程的特点进行适当修改 注2:蓝色字体部分为填写样式或建议 ***********学院 《**************》 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注:对于岗位能力、专业知识课程只能填写一个专业,不含方向;职业素质类课程,可填大类,如全院所有专业、工科类专业等)编者:××教研室(××课程组) 课程负责人: 审核人: 编制单位:********学院****系(部) 合作单位:(注:请填写单位全称,如无,则将此项删除) 编制日期:年月日

《********》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书写要求:表格内容字体为宋体,小四) (二)课程详细信息(书写要求:标题为黑体四号;内容字体为宋体,小四)1.适用对象 高中后三年制学生/初中毕业五年一贯制学生。 2.适用专业 *******专业 3. 参考课时 *** 学分 *** 4. 课程简介 ①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课程的主要信息,让同行教师很直观了解到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课程的开发特色、教学特色、组织特色等信息。

②语言凝练,一般不超过200字。 5. 课程性质与定位 ①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如果是专业核心课程,请表述为“***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 ②课程定位:明确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作用,与其它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设置该课程的主要目的,该课程预期应达到的教学效果。 6. 课程设计思路 ①课程设计依据:包括相关文件、制度的要求,人才培养方案对于课程的设置要求等。 ②具体设计思路:包括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手段与方法等方面的设计思路 ③建议采取“主题句+详细阐述”的方式进行阐述。注意思路清晰,语言凝练。 7. 课程目标 ①应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两部分。 ②总体目标: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结果; ③具体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证书目标四部分(如无证书目标,可删除)。归纳具体目标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细致区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对目标的描述建议采用“(能够)+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能力目标的文字表述不要使用“知道”、“了解”“懂得”、“熟悉”之类的动词,否则,所描述的课程目标就会非常模糊。建议采用“能或会+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操作×××”。 切勿照搬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规格。 8.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列表。包括结构模块、课题(学习情境或实训项目或任务及子学习情境或子项目或子任务等,若非学习领域和项目化教学课程,可将2、3列合并,只保留学

电工电子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 (材料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专业)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学实验 Experimet of Electrotechnics and Electronics 2、课程编号:132000771 3、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4、实验课性质:独立设课 5、课程总学时:材料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80学时,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122学时 6、实验学时:32学时, 7、实验学分:1学分 8、先修或同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学,电工电子学 9、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专业 10、大纲执笔:应用电子教研室王艳红职称:副教授 11、大纲审批:

12、制定时间:2006年3月19日 二、实验教学目的和任务 《电工与电子学》是非电类专业一门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程,其实验是课程的重要部分,是非电类专业的必修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理工科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电路与电子学方面的基本理论,而且还需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及一定的科研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电路与电子学的基本知识,通过实践进一步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及创新能力,其中以培养学生实践基础和实践理论为主,为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实事、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工作和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非电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根据非电类专业的特点及要求。它把测量方法、仪器仪表的原理及使用融在相应的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课程的实践与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电路、模拟电子技术、电机、继电接触控制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电路的能力。 2、掌握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掌握测试方法和测试技能。

课程标准模板定稿

附件:课程标准模板 X X X X 课程标准 XXXX系(部) 二○一年月

目录 一、课程概述 (2) 1.课程定位 (2) 2.课程描述 (2) 3.设计思路 (2) 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 (3) 三、培养目标 (4) 1.知识目标 (4) 2.能力目标 (4) 3.素质目标 (4) 四、与先后课程的联系 (4) 1.与先修课程的联系 (4) 2.与后续课程的联系 (4)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4) 1.学习单元划分及项目载体 (5) 2.课程学习内容与目标 (5) 3.课程学时分配 (6) 六、教学实施建议 (7) 1.教材教参选取 (7) 2.教学组织 (8) 3.考核方式与标准 (9) 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3) 5.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4) 6.实践教学条件 (14) 七、其它说明 (14)

XXXX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XXXXXX 课程名称:XXXXXX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或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职业能力核心课(或基本素质课、专业拓展能力课、综合实训课) 适用专业:XXXX专业 开设学期:学分:考核形式: 总学时数:讲授学时:实训(实验)学时: 执笔人:审定人:编写日期:年月日 一、课程概述 1.课程定位 参考模版:XXXX课程是XXXX专业的XXXX课程、是XXXX岗位证书课程。 编写说明:用简短的语言叙述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功能、课程类型等内容。 参考实例:《专用和特种数控机床加工零件》是数控技术及相关专业群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数控机床操作员及相关岗位群职业技能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支撑,重在培养学生专用和特种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维护能力,力求取得特种加工行业相关岗位职业资格证书,通过该课程学习形成专用和特种数控机床操作、维护及加工零件等综合职业能力。 2.课程描述 参考模版:本课程讲授XXXX,培养XXXX技能,主要对应XXXX企业XXXX岗位。 编写说明:简要说明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职业岗位及对应的主要工作任务。 参考实例:本课程主要内容包含数控机床常用的电气控制、plc控制、电液控制三个模块,以电动机或其他执行电器为控制对象,介绍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线路及设计方法。培养对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分析和维修的基本技能。本课程对应生产企业数控机床操作工、维修工岗位。 3.设计思路 参考模版:本课程依据XXXX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按照XXXX理念,参照XXXX职业资格标准,(与XXXX企业合作),以从事XXXX岗位工作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为依据,设计教学内容;根据(XXXX企业)XXXX岗位真实工作过程与任务,设计X个学习单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