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与功率-教案

功与功率-教案
功与功率-教案

功与功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理解功的概念。

2.理解功的两个要素。理解功的正负的物理意义。

3.会用功的定义式计算恒力做功的大小。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功”的学习认识建立物理概念的一般方法。

2.感受正交分解法推导力做功的计算公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功的概念及其公式导出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并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和掌握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功的正负和对“克服阻力做功”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初中我们学过做功的两个因素是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扩展:高中我们已学习了位移,所以做功的两个要素我们可以认为是: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位移。

导入: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且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位移,这时,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在初中学习功的概念时,强调物体运动方向和力的方向的一致性,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致呢?相反呢?力对

物体做不做功?若做了功,又做了多少功?怎样计算这些功呢?本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有关功的知识,在初中的基础上进行扩展。

二、新课教学

(一)功

教师:下面我们共同讨论探究功的一般表达式。

问题1:如图,力F 使滑块发生位移这个过程中,F 对滑块做了多少功?l

计算公式:W=。

Fl 问题2:物体m 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力F 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向前行驶的距离为,如图所示,求力F 对物体所做的功。l

学生活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根据功的概念独立推导。

在问题2中,由于物体所受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α,可根据力F 的作用效果把F 沿两个方向分解:即跟位移方向一致的分力F 1,跟位移方向垂直的分力F 2,如图所示:

α

cos 1F F =α

sin 2F F =由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可知:分力F 1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而1F l 分力F 2的方向跟位移的方向垂直,物体在F 2的方向上没有发生位移,所以分力F 2所做的功等于零。力F 所做的功W =W 1+W 2=W 1==。

1F l 1cos F l α结论:

①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

运用公式计算功:给出F =100N 、=5m 、α=37°,与同学一起计算功W ,l 得出W =400N ·m 。就此说明1N ·m 这个功的大小被规定为功的单位,为方便起见,取名为焦耳,符号为J ,即1J=1N ·m 。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 ),1J =1N ·m 。

②功是标量

教师小结: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一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即。

cos W Fl α=当恒力对物体做功时,公式有普遍意义。求一个力对物体所做cos W Fl α=的功:当力F 的方向和位移l 方向相同时,,力所做的功;当力cos 1α=W Fl =的方向和位移方向成角时,则有不同的方法处理:一是应用公式αcos W Fl α=直接代入相应的各个物理量运算求解;二是先把力F 正交分解,求出力在位移方向上的分量,由于力与位移方向垂直的分力不做功,因此功1cos F F α=;三是先求出位移在力的方向上的分量,再求功1cos W F l Fl α==1cos l l α=。

1cos W Fl Fl α==练习:1.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_____和_______。

2.功计算的基本公式是____________。

3.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_____,力的单位是________、距离的单位是_______。

4.用水平推力是200N 的力,将一木箱在水平方向上匀速地椎动了5m ,水平推力所做的功是_______J 。用500N 的举力,将杠铃匀速地举高,若所做的功为250J ,那么举高的高度是__________m 。

答案:1.力力方向上的位移2.W =Fl cos α3.JNm4.10000.5

(二)正功和负功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75的正功和负功一段。

通过上边的学习,我们已明确了力F 和位移l 之间的夹角,并且知道了它的取值范围是0°≤α≤180°。那么,在这个范围之内,cos α可能大于0,可能等于0,还有可能小于0,从而得到功W 也可能大于0、等于0或小于0.请画出各种情况下力做功的示意图,并加以讨论。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教材,思考老师的问题。

①α=π/2时,cos α=0,W =0.力F 和位移l 的方向垂直时,力F

不做功;②当0≤α<π/2时,cos α>0,W >0.这表示力F

对物体做正功;

③π/2<α≤π时,cos α<0,W <0.这表示力F

对物体做负功。

教师总结:

学生做例题。

教师提问,点评并板书规范步骤。

练习:

1.关于功是否为矢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 .因为功有正功和负功,所以功是矢量

B .因为功没有方向性,所以功是标量α的取值

cos αW 的值功的正负α=0

1W =Fl 力对物体做正功π<<

0α2大于0W =Fl cos α力对物体做正功α2π

=0

W =0力跟位移垂直时,不做功ππ2

α<<小于0W =-Fl cos (π-α)力对物体做负功

C .力和位移都是矢量,功也一定是矢量

D .力是矢量,功也是矢量

2.物体在两个相互垂直的力作用下运动,力F 1对物体做功6J ,物体克服力F 2做功8J ,则F 1、F 2的合力对物体做功为(C

)。

A .14J

B .10J

C .-2J

D .2J 3.人推着一辆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前进,自行车受到的力中做正功的是

(D )。

A .重力

B .摩擦力

C .支持力

D .人的推力

三、课堂总结

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1.功的概念: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力和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是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功的公式:W =Fl cos α,这是计算功的普适公式,F 、l 均是矢量,α是两矢量间的夹角,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

3.对功的公式的讨论

①当0≤α<π/2时,力对物体做正功;

②当π/2<α≤π时,力对物体做负功;

③当α=π/2时,力对物体不做功。

4.合力的功:合力的功等于各分力功的代数和。

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课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率的概念。

2.知道功率的定义和定义式P =,能够用公式P =解答有关的问题。t W t

W

3.知道公式P=Fv的物理意义,能够用公式P=Fv解答有关的问题。

4.区别理解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和最大功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体验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功率的实际意义,理解功率概念。

2.从功率概念的定义,体会用比值方法建立物理概念的方法。

3.理解功率与力和速度的关系,会利用功率的两个公式来解释现象和进行计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功率概念建立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观点,坚持原则,善于合作的良好习惯。

2.通过对生活中机械的实际功率、额定功率的观察和测量,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功率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提出问题:人们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机械来做功,这与人力直接做功或畜力做功,在完成功的快慢方面有何不同?请举例说明。(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从身边生活寻找做功事例,并思考机械与人或畜力做功的差异。)

教师指出: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人们十分关注做功的多少,然而不同的机械或人,其做功的快慢是不同的。(分析一些生产事例、工作场面,或展示一些做功快慢不同的图片。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通过多媒体手段更生动地展示这些画面和情景,使学生对做功快慢的情形有更为形象和具体的认识,从而为建立正确的“功率”概念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新课教学

(一)功率

教师:请同学们看教材P76功率部分内容,归纳总结功率的知识提纲,并

思考如下问题:

在某高楼建筑中需要搬运一批砖头到一高层上,在搬运砖头过程中,起重

教师:不同的机器或物体做功有快有慢,如何来衡量做功的快慢呢?请同学们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物体做功快慢?讨论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预测: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1)选择相同时间,比较做功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就快。

(2)选择做相同的功,比较做功的时间长短,时间长的,做功就慢。

(3)类比“速度”的定义方法,用做功和完成这些功所花的时间的比值来定义“功率”。

说明: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案可能有问题或不完整,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交流中补充完善自己的认识。

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类比如“速度”、“加速度”概念的定义方法,体会比值法定义功率的概念。

教师板书:

1.定义:功W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功率。

2.定义式:P=W/t

3.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4.单位:教师请一位同学正确地说出定义式中各个字母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其单位。

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单位:千瓦(kw)或焦耳/秒(J/s)

W→功→单位:焦耳(J)

t→做功所用时间→单位:秒(s)

换算关系:1kw=1000w1w=1J/s

说明:用已知物理量的比值定义新的物理量,是建立物理概念常用的方法。使用该方法能够进一步揭示和表述被探究对象的某些物理性质及变化规律,像我们已经研究过的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就是用这种方法来定义的。

5.功率是标量,功率表示做功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快慢。

6.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①额定功率:指机械在长时间正常工作时的最大输出功率,也是机械发动机铭牌上的标称值,额定功率是动力机械重要的性能指标,一个动力机械的额定功率是一定的。

②实际功率:机械在运行过程中的功率是实际功率,实际功率可以小于额定功率,可以等于其额定功率(称满负荷运行),但不能大于额定功率,否则会损坏机械。

思考与讨论:一部汽车载重时和空车时,在公路上以相同的速度行驶,试讨论这两种情况下汽车的输出功率是否相同?为什么?

预测:学生会回答:

(1)载重汽车与地摩擦力较大,牵引力也大,由于行驶速度一样,故相同时间内,载重车的牵引力做功较多,所以载重汽车的输出功率较大。

(2)载重汽车行驶得比空车慢,因此功率较小。

(3)载重汽车比空车费力,因此载重车的输出功率较空车时要大些。

说明:上述分析讨论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功率与力和速度有何关系。学生分析可能会出现片面和不完整回答,教师要参加到学生的讨论分析中,帮助、启发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正确的回答应是(1)。

教师根据课堂需要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讨论,如汽车在上坡和下坡时功率、速度和牵引力会怎样变化?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牵引力的功率?(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功率定义式进行推演,培养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提出问题: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其牵引力大小为F,运行速度为v。试求此时汽车牵引力F的功率为多少?

注意引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应用功和功率的定义式进行分析和推导:P=W/t,P=Fl/t,W=Fl,v=l/t。课堂分析结果:P=Fv

即力F的功率等于力F和物体运动速度v的乘积。注意:这里的F是速度v方向上的作用力。

分析讨论:由v=l/t求出的是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代入公式P=Fv 求出的功率是F在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如果t取得足够小,则v表示瞬时速度,此时由P=Fv求得的功率就是F在该时刻的瞬时功率。即当v为平均速度时,求得的功率就是平均功率;v为瞬时速度时,求得的功率就是瞬时功率。

(1)总结

①平均功率P=Fv(v是平均速度)。

②瞬时功率P=Fv(v是瞬时速度)。

③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故此时平均功率等于瞬时功率。

交流讨论问题:由P=W/t得出的是瞬时功率还是平均功率?

由公式P=W/t求出的功率,反映了该力在t时间内做功的平均快慢,故由其求出的功率是平均功率。

(2)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认识

问:人力直接做功能否像汽车做功那样快呢?汽车做功能否像飞机做功那样快呢?人如果做功过快,会产生什么后果呢?汽车超负荷运转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解析:人做功过快,会引起疲劳,甚至受伤、生病等;汽车超负荷工作会造成发动机熄火或烧毁。

问:奥运长跑运动员能否用100m短跑的速度来完成5000m的赛跑路程呢?为什么?

解析:奥运比赛是一种挑战运动极限的比赛,人与机器一样,不能长时间超负荷运动。短跑运动员在100m赛跑中,时间不过是十几秒,能以最大的速度跑完全程,此时运动员的输出功率是正常时的数十倍。

在5000m的长跑运动中,运动员不可能长时间超负荷运动,所以长跑运动员不可能一直保持百米赛跑那样的速度。

说明:此问题目的在于学生通过思考自己身边所熟悉的问题,认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概念以及概念的意义。

①额定功率:指动力机械在长时间正常工作时的最大输出功率,也是机械发动机铭牌上的标称值。额定功率是动力机械重要的性能指标,一个动力机械的额定功率是一定的。

②实际功率:机械在运行过程中的功率是实际功率,实际功率可以小于额定功率,可以等于其额定功率(称满负荷运行),但不能大于额定功率,否则会损坏机械。

③很多机械的铭牌上都标有这台机器的额定功率,请同学将家里的电器设备上的额定功率都记录下来,并计算家里的每部机器每天要做多少功?要消耗多少电能?哪一部机器最耗电?请与同学进行交流。

(3)汽车发动机的功率一定时,牵引力与速度的关系

当汽车输出功率一定时,根据公式P=Fv可知,物体的运动速度与牵引力F成反比,如果汽车需要较大的牵引力,就必须减小运动速度。

思考:汽车以额定功率在平直公路行驶时,若前方遇到了一段较陡的上坡路段,汽车司机要做好什么调整,才能确保汽车驶到坡顶?为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①加大油门,汽车可顺利到达坡顶。②汽车要换挡,才能顺利驶到坡顶。

师生共同分析:①根据P=Fv知,汽车以额定功率行驶,因遇上坡路段,汽车所需的牵引力增大了,若要保持行驶速度不变,这是不可能的;加大油门,只会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超过额定功率),发动机将因超负荷而过热损坏。②这是一种正确的操作方式,当司机将发动机的速度档位调低后,速度减少了,牵引力加大了;只要牵引力足够,汽车便可顺利上坡。

思考:汽车等交通工具,如何才能获得更大的行驶速度?

对于汽车或机车等交通工具,从静止开始启动的过程中,发动机的输出功率、牵引力和速度的关系满足公式P=Fv,在P、F、v三个物理量中,若保持一个量不变,当另一个量变化时,第三个量也随之变化。关于汽车的启动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物理过程,下面我们就两种常见的启动过程分析如下:

①汽车(或机车)以恒定的功率启动和行驶的过程(请把握教材的难度和课标的难度):汽车牵引功率保持恒定时,由P=Fv可知,牵引力大小与速度成反比。结合牛顿第二定律F-F f=ma可知,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的过程,随着汽车速度v的逐渐增大,汽车的加速度逐渐减小,直至加速度等于0,最后汽车做匀速运动。

②机车以恒定的牵引力启动的过程:机车做的是加速度a =(F -F f )/m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汽车的输出功率P 随汽车速度增大而增大,直至汽车输出功率等于额定功率,匀加速过程结束。接着汽车保持功率不变,汽车通过减少牵引力,进一步提高速度,直到加速度a =0,最后做匀速运动行驶。

例从空中以40m/s 的初速度沿着水平方向抛出一个重为10N 的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取g =10m/s 2,求(1)在抛出后3s 内重力的功率。(2)在抛出后3s 时重力的功率(设3s 时未落地)。

解析(1)3s 内的功率是指平均功率,3s 内重力做功,212

c W mgh mg gt ==?故。110103=150W 2

C W 1P ==mg gt =t 2??? (2)3s 时的功率是指瞬时功率,应用求解,结合平抛知识得cos P Fv α=mg·gt =10×10×3=300W 。

===y mgv Fv P αcos 三、课堂小结

1.我们讲了功率概念之后,得到了两个公式,定义式P =W /t 和瞬时功率的公式P =Fv 。

2.公式P =W /t 中的t 趋近于零时,P 即为瞬时功率。不过此公式主要用来计算平均功率。公式P =Fv 中,当v 为瞬时速度时,P 即为瞬时功率。

高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有哪些

高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有哪些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率。能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并能写出功率的定义式及其单位。 2.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功率的含义。 3.能应用功率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设计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人体的输出功率的过程,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2.通过资料认识常见运动物体的功率大小,了解功率在实际应用的重要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测量活动的组织安排,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2.进一步形成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习惯,增强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在学习机械功之后,从做功快慢的角度认识功这个物理量。功率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后续学习电功率等知识的基础。 教科书通过对生活、生产实例的分析,采用比值定义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要求学生明确功率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对功率概念的认识是 本节教学的重点。功率与功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与距离的关系相似,学生在学习速度概念的基础上容易进行知识的正迁移,所以, 可以结合实例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这样既有利于学生 认识与记忆,也可以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和利用公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对功率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策略 与速度、密度和压强的定义方法相同,功率也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教学中通过人上楼的实例创设情景,让学生思考做相同 的功,用时不同,引出做功快慢的问题,为功率概念的提出做铺垫。类比速度是表征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做功的快慢取决于相同时 间内做功的多少,因此新概念的引入需要用功与做功所用时间的比 来完成,它的大小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磅秤、秒表、刻度尺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5分钟) 问题:小明的教室在五楼,通常上楼需要1.5min,他跑步上楼 只用了40s,请问:(1)小明在两种情况下,做的功是否相同? (2)你认为这两种上楼做功方法,从物理的角度思考有什么不同?

《功和功率》复习教案

《功、功率和效率》复习教案 一、学习目标: 1.能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和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有关运算; 3.认识定滑轮、动滑轮,了解简单的滑轮组,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二、重、难点: 1.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和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有关运算。 2.认识简单的滑轮组,会计算其机械效率。 三、教学思想: 由于三年级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在上课前小组教研确定复习版块,把教材重新组合,力求高效。一般在教学前让学生做复习提纲,通过做复习提纲,把本课中的知识点进行剖析并记忆,在课堂上主要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通过中招题进行练习,达到复习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 (一)巩固训练(夯实基础、备战中招) 版块一:功 教师先提问并讲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通过课件列举没有做功的例子:如“搬而未动”是有力没有距离;汽车关闭发动机后,由于惯性向前滑行一段距离,在这个过程中牵引力没有做功,因为有距离没有牵引力;吊车吊着物体沿水平方向移动一段距离,拉力没有做功,因为在拉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题中给的距离与拉力垂直,没有关系。然后让学生练习: 1.下列有关力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书受到的支持力做了功。 B.用水平力推着购物车前进,推车的力做了功; C.吊车吊着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前进了5m,拉力对货物做了功; D. 小明把书从地面上捡起来,小明没有对书做功; 2.一个同学用120N的力,将一个4N重的足球踢到25m远处。对他踢球时做功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功300J B.做功100J C.没有做功 D.做了功,但条件不足,无法计算做功的多少

高三物理 功和功率精华教案附练习

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第一讲功和功率 一、知识要点 (一)功 1、功的公式及其理解: 2、力对物体是否做功的判断: 3、功的正负及其意义: 4、几种求功的方法: 5、总功的计算: (二)功率 1、定义式: 2、计算式及其理解: (三)汽车的两种起动问题 1、恒定功率的加速。 2、恒定牵引力的加速。 二、典例精析 例1:如图所示,带有光滑斜面的物体B放在水平地面上,斜面底端有一重G=2 N的金属0从底端推到顶端的过程A推A,在将αA,斜面高,倾角=60,用一水平推力F块cm15h 3所做的功和金属块克服斜,求此过程中力F运动距离B都做匀速运动,且BL=30 cm和中,A 面支持力所做的功.落地,不计空气阻力,求:水平抛出,经时间tV2:例一质量为m的小球以速度0 1)此 过程中重力的平均功率为多少?( 2)小球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多少?(

10 kg图示为修建高层建筑常用的塔式起重机。在起重机将质量3:m=5×例2,当起重3的重物竖 机输a=0.2 m/s直吊起的过程中,重物由静止开始向上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出功率达到其 允许的最大值时,保持该功率直到重物做 不计额外功。求:m/sv=1.02 m/s的匀速运动。取g=10 m 1)起重机允许输出的最大功率。 2 , (2)重物做匀加速运动所经历的时间和起重机在第(2 秒末的输出功率。 三、随堂练习的斜面上,用水平推力使斜面向左水平匀速移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质量为m1α,物体与斜面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如图所示,求:动距离L 所受各力对它做的功各是多少?m (1)(2)斜面对物体做的功又是多少? α L 时刻开始受到水平力的作用,力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从t=02、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力的方向保持不变,则()的大小F2tF5F 00 A、3t 时刻的瞬时功率为0

功和功率高考物理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第五章机械能 考纲要求 1.功、功率Ⅱ 2.动能、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Ⅱ 3.重力势能、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Ⅱ 4.弹性势能Ⅰ 5.机械能守恒定律Ⅱ 6.动量知识和机械能知识的应用(包括碰撞、反冲、火箭)Ⅱ 7.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Ⅰ 知识网络: 单元切块: 按照考纲的要求,本章内容可以分成四个单元,即:功和功率;动能、势能、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功能关系动量能量综合。其中重点是对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能够熟练运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解决力学问题。难点是动量能量综合应用问题。

§1 功和功率 教学目标: 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会计算有关功和功率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教学重点:功和功率的概念 教学难点:功和功率的计算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功 1.功 功是力的空间积累效应。它和位移相对应(也和时间相对应)。计算功的方法有两种: ⑴按照定义求功。即:W =Fs cos θ。 在高中阶段,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恒力做功。当20πθ<≤时F 做正功,当2πθ=时F 不做功,当πθπ≤<2 时F 做负功。 这种方法也可以说成是:功等于恒力和沿该恒力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积。 ⑵用动能定理W =ΔE k 或功能关系求功。当F 为变力时,高中阶段往往考虑用这种方法求功。这里求得的功是该过程中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或者说是合外力做的功)。 这种方法的依据是: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的转化的量度。如果知道某一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数值,那么也就知道了该过程中对应的功的数值。 【例1】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用长L 的细线悬挂而静止在竖直位置。在下列三种情况下,分别用水平拉力F 将小球拉到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的位置。在此过程中,拉力F 做的功各是多少? ⑴用F 缓慢地拉; ⑵F 为恒力; ⑶若F 为恒力,而且拉到该位置时小球的速度刚好为零。

高一物理最新教案-高一物理功和功率 精品

第八章机械能一功和功率 第八章机械能一功和功率 445800 [教学目标] 1,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 2,会应用功和功率的公式求解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功和功率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负功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功 通过实例说明:力和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在复习公式W=Fs及功的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力与位移方向不一致时计算功的更一般的公式是W=Fscosα. ①力和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条件.如:物体受力但没有位移;物体受力也有位移,但在力的方向上无位移;物体受力在力的方向上有位移等. ②要明确是什么力做功. ③我们把物体看成质点,物体的位移也就是力的作用点的位移. ④分析说明公式W=Fscosα的意义,这个公式的适用条件是恒力. α=0°时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就是s; α=90°时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无位移; α=180°时物体位移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反,力做的功为负 ⑤负功的意义:从公式上看α>90°时,cosα<0,W<0,即力和物体位移间夹角大于90°时,力对物体做负功.从动力学观点看,力F是阻力,对物体运动起阻碍作用.力F做负功-Fs时也常常说成物体克服力F做(正)功Fs. 克服力F做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物体克服力F做功,物体动能减少;一种是外力克服力F 做功. 力做功有正负,但功不是矢量.力和位移是矢量,而功是标量. 二,功率 功率是说明力对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P=W/t 物体做功的功率,机器做功的功率等说法实质都是力做功的功率.可举例说明,如:汽车的功率就是牵引力的功率,起重机起吊重物的功率就是钢绳拉力的功率. 理解分析P=Fv的物理<>意义,强调说明一个动力机器都有它的额定功率(铭牌上标明),机器工作时受额定功率的限制,这是基本的,而力和速度可以变化. 在实际中,一种重要的情况是发动机在额定功率下运行,在这种条件下v小F大,v大F小,这里的F是牵引力. 在不超过额定功率时,发动机的功率可大可小,由具体条件决定.在这种情况下,如F一定则v大P就大,v小P就小.如v一定则F大P就大,F小P就小. 课堂训练 1.一个人用动滑轮提升一个重物,若用的力是100牛,重物在0.5秒内匀速上升0.6米,不计滑轮重,则人对动滑轮做功的功率是( ) A.300瓦 B.240瓦 C.120瓦 D.100瓦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造地球卫星进入轨道后做匀速圆周运动时,重力对卫星做功 B.图1中连线P被烧断后,弹簧的弹力对N做功,墙壁对M的弹力没有对M做功

高三物理《功和功率》教材分析

高三物理《功和功率》教材分析 考点17 功和功率 考点名片 考点细研究:本考点考查要点有:功的理解与计算;恒力及合力做功的计算、变力做功;机车启动问题;功、功率与其他力学知识的综合。其中考查到的如:XX年天津高考第8题、XX年全国卷第17题、XX年海南高考第3题、XX年北京高考第23题、XX年浙江高考第18题、XX年四川高考第9题、XX年全国卷第16题、XX年重庆高考第2题、XX年安徽高考第22题等。 备考正能量:本考点内容在高考中往往与动能定理、功能关系、图象问题等结合考查。预计今后高考将延续以上特点,并结合当代生活实际、科技和社会热点来作为命题的背景和素材。 一、基础与经典 .关于摩擦力对物体做功,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滑动摩擦力总是做负功 B.滑动摩擦力可能做负功,也可能做正功 c.静摩擦力对物体一定不会做功 D.静摩擦力对物体总是做正功 答案 B 解析不论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都既可以为

阻力,也可以为动力,则既可以做负功,也可以做正功,也都可能不做功,故选项A、c、D均错误,B正确。 2.用水平力F拉一物体,使物体在水平地面上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1时刻撤去拉力F,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t2时刻停止,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且α>β。若拉力F做的功为w1,平均功率为P1;物体克服摩擦阻力Ff做的功为w2,平均功率为P2,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w1>w2,F=2FfB.w1=w2,F>2Ff c.P12Ff D.P1=P2,F=2Ff 答案 B 解析整个运动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w1-w2=0,所以w1=w2,又P1=,P2=,所以P1>P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施加拉力F时,加速度大小a1=,撤去拉力F后加速度大小a2=,v­t图象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题图可知a1>a2,即>可得F>2Ff,综上分析,本题答案为B。 3.如图所示,木板可绕固定水平轴o转动。木板从水平位置oA缓慢转到oB位置,木板上的物块始终相对于木板静止。在这一过程中,物块的重力势能增加了2j。用FN表示物块受到的支持力,用Ff表示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在此过

功和功率教学设计12

功和功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功和功率的概念 2、理解做功并会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3、理解功率的意义,会应用定义式或计算式计算功率 教学重点:1、理解功的计算公式 2、理解功率概念和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1、判断物体是否做功 2、理解功的公式,会选择正确的数据 3、在生活实践中学会计算功和功率 教学过程:一、知识复习: 1、建立知识框架,学生阅读教材,填写导学案 2、通过提问方式复习知识: 附知识清单①、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______移动了一段距离,(说明这个力作用产生了___),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②、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物体在_____移动了_____③、功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_____,国际单位是,符号为。把两个鸡蛋提升1m所做的功约为___J。 ④、________________叫做功率,它表示________ ④、功率的定义式为,国际单位是,符号为。

⑥、功率的计算式为_____。 二、重点难点突破 ㈠、知识讲解: ㈠、判断是否做功 :1、讲解 2、例题: ⑴、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关于力对物体做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运动员对杠铃做了功 B .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人对足球做了功 C .起重机吊着重物水平移动,钢丝绳的拉力对重物做了功 D .大力士表演拉汽车前行,此时人拉车的力做了功 ⑵、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运动员将标枪投出去,运动员对标枪没有做功; B 、降落伞竖直下落,重力做了功; C 、人提着重物在水平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人的提力对重物做了功 冰壶在光滑的冰面 上滑行 搬而未起 手提滑板在水平路面前行 总结:1、无力不做功 2、静止不做功 (有力无距) 3、垂直不做功 (有力有距,但力⊥距)

功和功率教学设计一

《功和功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做功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2.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3.理解功率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并会计算功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复习:力的三要素是什么?水平推箱子,推力方向怎样?向上提箱子,拉力方向如何?重力的方向如何? 2.引入新课:举日常生活中一些做:“工”和“功”的例子。再通过视频及学生表演的形式。引入新课并启发学生区分“工”与“功”,进一步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二、新课讲授 1.力学中的功 a.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F) (2)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b.举例几个不做功的例子:(1) 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做功。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

没受力。 (2) 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 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推力对物体没有做功。举杠铃却没有举起来,力没有做功。 (3)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提桶的力没有对桶做力。 2.功的计算 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1) 功的计算式:W=FS (2) 功的单位:焦耳J,1焦=1牛?米。焦耳的物理含义:在1牛顿 力的作用下,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 1米。 (3) 功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正比。功率 从比较人和挖土机做工快慢引出功率概念。或者创设情境,甲同学把一桶水提到3楼用了30秒,而乙同学把同样的一桶水提到3楼却用 了40秒,问谁做功快?如果甲物体1分钟做了300J的功,而乙物体40秒钟做了240J的功,问谁做功快?从而提出物体做功的快慢用功率表示来引入新课。在动画中选择相应内容的按钮进行学习。 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3.功率的定义式:P=W/t 4.功率的单位:瓦特(符号W)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5.物理意义:1瓦表示物体在一秒钟内完成的功是1焦。 6.介绍功率另

功与功率教案精编版

课题11.3功和功率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做功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2.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3.理解功率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并会计算功率。 教学准备课件 制作 11.3功和功率 其他功和功率辅助教具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意图一、引入新课 1.复习:力的三要素是什么?水平推箱子,推力方向怎样?向上提箱子, 拉力方向如何?重力的方向如何? 2.引入新课:举日常生活中一些做:“工”和“功”的例子。再通过视频及 学生表演的形式。引入新课并启发学生区分“工”与“功”,进一步得出做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二、新课讲授 1.力学中的功 a.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 (2)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b.举例几个不做功的例子: (1) 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做功。 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没受力。 (2) 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如一人用很大的力 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推力对物体没有做功。举杠铃却没有举起来,力 没有做功。 (3)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 动的。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提桶的力没有对桶做力。 2.功的计算 温故而知 新。激发学 生的好奇 心,积极思 考问题。 观察实验现 象,思考。

功和功率的教学设计

功和功率的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功和功率》 物理教研室:尚亚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是做功两个不可缺少折因素,知道功的计算公式W=Fscosα,会用这个公式进行计算恒力做功。会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做功。 2、理解正功和负功的概念,掌握力对物体做正功还是做负功的几种方法,知道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3、理解功率的概念,知道如何求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会求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4、掌握汽车的两种起动问题,以恒定功率启动和以恒定牵引力启动。 5、会用函数关系分析图像问题。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让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解决物理问题有两条思路,牛顿运动定律和功能关系。功的讲解应从做功的两个要素和能量转化的角度入手,让学生理解做功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转换。学生虽然在二年级学过功和功率,但没有把知识整合成串,尤其是从能量这条思路解题,学生还没有养成好习惯。本节课要让学生认识到用能量观点解题的优越性。

【教法建议】 可以让学生先预习本节内容,并填写相关填空题(让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教师对本节的概念进行逐一讲解,以讲解例题的形式来帮助学生认识本节的内容。然后小节。最后学生演板练习本节课习题,通过练习发现本节课学生还存在的问题。通过课堂提问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和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教学重点】 功的计算方法及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和功能关系。 【教学难点】 机车启动的两种方法和功能关系 【教学过程】 一、预习课本及练习册并填写相关填空题。 二、新课教学 1、功 (1)功的计算公式W=Fscos α,做功的两个要素是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 【例1】 质量为m 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用水平 推力F 使斜面体向左水平匀速移动距离l ,物体与斜面 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如图5-1-5所示.求: (1)m 所受各力对它做的功各是多少? 解析:(1)m 受力方向及位移方向如右图所示.因物体匀速 移动,则支持力F N =m gcos θ,静摩擦力F f =mgsin θ,因 mg 、F N 、F f 均为恒力,由W =Flcos α可得重力做的功W G =0支持力做的功WF N =mgcos θ·l·sin θ=mgl·sin θcos θ静摩擦力做的功WF f =mgsin θ·l·cos(180°-θ)=-mgl·sin θcos θ

高三功和功率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1、复习:功和能是两个重要概念,它在力学及至整个物理学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循序渐进地理解功和能的概念以及功能关系,是学习本章的基本线索。下面我们首先来复习功和功率的概念。 2、预习:(1)功和功率的概念

(2)正功和负功 (3)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二、知识讲解 课程引入:前面已经复习了力和运动了,物体受力使物体沿力的方向发生位移,我们称力对物体做了功, 本节课我来复习功和功率。 考点/易错点1.功和功的计算 1.功 (1)定义:物体受力的作用,并沿力的方向发生一段位移,称力对物体做了功。 说明:功表示了力在空间上的积累效应,是能的转化的量度 (2)功的两个要素:力和沿力的方向发生的位移。 (3)公式:W =FScos α(α为F 与s 的夹角). 说明:①此公式应用于恒力的功,若是变力,一般不用此公式功,是力的空间积累效应。 ②α为F 方向与s 方向的夹角 ③力对物体做的功只与F 、S 、α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等因素无关 ④功是过程量:即做功必定对应一个过程(位移),应明确是哪个力在哪一过程中的功. (4) 单位:焦耳(J )1焦耳=1牛·米,即1J=1N/m (5)标矢性: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负 注意:正负不代表大小,比较功的大小时要看功的绝对值,绝对值大的做功多,绝对值小的做功少。 (6)计算合力做功的方法 ①对物体受力分析,求出合力根据公式 合 合 (合外力为恒力) ②求各力做功的代数和,123W =W +W +W 合+…… (7)摩擦力做功:无论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都可以做正功、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2.正功和负功

最新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名师优秀教案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 龙文教育学科导学案(第次课) 教师: 学生: 年级: 日期: 星期: 时段: 简单机械和功——功、功率、机械效率课题 学情分析功、功率预习 1.理解功、功率的定义; 教学目标与 2.理解机械效率的定义; 3.掌握增加有用功、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考点分析 掌握对一个过程做功的计算,做功过程中的机械效率计算。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互动法、练习法、归纳总结法 学习内容与过程 教学导入: 功、功率 1.对照书本引导学生了解“功”这一物理量。 2.书本的斜面拉小车实验得到的结论:既没有省力也没有省距离的机械。 3.功的定义: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公式表示:W=Fs,根据公式功的单位N/m,物理学规定功的单位焦耳(J)。 4.根据功的定义和学生自由讨论做功的案例。(比如爬楼梯、举起一块石头、搬一只木箱水平移动等等) 5.功率:同样是举起一只相同的箱子到同样的高度,有的人举的快,有的人举的慢,他们做的功相同,但用的时间不同, 6.我们用一个物理量功率来表示他们的做功的区别,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W 用P 表示功率P=。根据公式功率的单位可以表 示为J/s ,物理学中用瓦特(w)来表示功率的单位。t 1W=1J/s , 常用的功率单位还有KW 、MW , 1KW=1000W 1MW=1000KW 例1 举重运动员用4秒钟的时间将质量是130kg 的杠铃从地上举高了2米,并坚持了2秒钟。计算在此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做的功,这个过程中运动员做功的功 率是多少, - 1 - 例2 在图中的四种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行人手提物品在水 妇女手推童车在水 人在推木箱时累得举重运动员举着 平地面上匀速走动 平地面上匀速前进 出 杠铃原地不动 汗也没有把木箱推A B C D 动 例3 东风牌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 匀速行驶160m ,所用时间为20s ,若此时卡车所受的牵引力为 5000N ,则这段时间内牵引力所做的 功为多少J ,牵引力的功率是多少W, 机械效率 6.思考,利用动滑轮将木料拉到四楼时,手拉绳做的功和动滑轮对木料做的功相等吗,对照书本分别探讨手拉绳做的功和滑轮拉砝码做的功,并让学生自由发挥思考手拉绳做的功产生了哪些作用效 果。 7.滑轮对木料做的功使木料从一楼提到了四楼,而人拉绳做的功不仅将木料提起同时也将滑轮提起,也就是说人对滑轮也做了功,而对滑轮做的功并不是我们 的目的。

第14课时功和功率中考复习

第14课时功和功率复习教案 一、学习目标: 1. 能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 理解功和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有关运算; 二、重、难点: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和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有关运算。 三、教学思想: 由于九年级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在上课前小组教研确定复习版块,把教材重新组合,力求高效。一般在教学前让学生做复习提纲,通过做复习提纲,把本课中的知识点进行剖析并记忆,在课堂上主要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通过中招题进行练习,达到复习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一八功 1 ?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_______________ 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________ ; (2)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移动了距离。 3 ?功的计算公式:W= ________________ 。 4.功的单位:,简称焦,符号是。1 J= ______________ N m。 二、功率 1 ?功率的概念:____ 与做功所用的_________ 之比叫做功率。 2?功率的意义:表示物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物理量,它只反映做功的快慢,不反映做 功的多少。 3 .功率的公式: ________ ;可变形为求功的另一个公式W= _______ ,求时间的公式t=— 4 ?功率的单位:________ ,简称瓦,符号是W ;其他单位:千瓦,符号是kW。 单位换算:1 W=1 J/s; 1 kW= __________ W。 5?推导公式:当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以速度 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由P= = 及V = ,可得P= ______ 。即在功率一定时,F与V成反比。 二、过考点 考点1 做功的因素 1. (易错点1)(2016北京)水平地面上的购物车在水平推力的作用下,沿推力的方向运动 一段距离,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重力对购物车做了功 B. 支持力对购物车做了功 C. 推力对购物车做了功 D. 没有力对购物车做功 2、如图3所示,斜面长度为0.2 m,高度为0.1 m,重为10 N的小球A从斜面滚下,重力 做功为,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 6 N,支持力对小球做功为。小球在水平面运动了0.5 m,重力做功为__________ ,水平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10 N,支持力对小球做功

功和功率 教案示例

功和功率教案示例 《第三节功和功率》教学设计 课题一、功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 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 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2.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 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 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教法与学法 讲授法直观法(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阅读指导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具 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 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 引入新课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 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 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思考、回答 观察木块、小车的 运动状态,思考并 评价这两个力的 作用成效。 激发学生积 极思考问题。 使抽象的知 识形象、具 体,便于学生 接受。 教学过程设计一、进行新课 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 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 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 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4.1-1中力做功和 14.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 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 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分析、总结 观察、思考、回答 各图中力做功和 没有做功的原因, 分析、概括、总结 出做功的两个必 要因素。 培养学生观 察、分析、概 括能力。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二 能量与动量 第4课时 功和功率 功能关系教案

功和功率功能关系 考情分析与备考建议 1.五年考情分析 (1)能量观点是高中物理三大观点之一,是历年高考必考内容;或与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结合,或与电场、电磁感应结合,或与弹簧、传送带、板块连接体等结合;或借助选择题单独考查功、功率、动能定理、功能关系的理解,或在计算题中考查动力学与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难度较大. (2)对于动量问题,17年只在选择题中出现,而且是动量守恒、动量定理的基本应用,18年

在计算题中出现,Ⅰ卷、Ⅱ卷都是动量守恒的基本应用,运动过程简单,综合性较低,Ⅲ卷只是用到了动量的概念,19年在计算题中出现,Ⅰ卷、Ⅲ卷都涉及动量与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Ⅱ卷中用到了动量定理,对于动量的考察,综合性、难度有所提升,备考时应多加注意. 第4课时 功和功率 功能关系 考点 功、功率的分析与计算 1.恒力功的计算 (1)单个恒力的功W =Fl cos α. (2)合力为恒力的功 ①先求合力,再求W =F 合l cos α. ②W =W 1+W 2+…. 2.变力功的计算 (1)若力大小恒定,且方向始终沿轨迹切线方向,可用力的大小跟路程的乘积计算. (2)力的方向不变,大小随位移线性变化可用W =F l cos α计算. (3)F -l 图象中,功的大小等于“面积”. (4)求解一般变力做的功常用动能定理. 3.功率的计算 (1)P =W t ,适用于计算平均功率; (2)P =Fv ,若v 为瞬时速度,则P 为瞬时功率;若v 为平均速度,则P 为平均功率. 注意:力F 与速度v 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功率为Fv cos θ. 例1 (多选)(2019·山西晋中市适应性调研)如图1甲所示,足够长的固定光滑细杆与地面成一定倾角,在杆上套有一个光滑小环,沿杆方向给环施加一个拉力F ,使环由静止开始运动,已知拉力F 及小环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如图乙、丙所示,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 .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图1

2020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教案:专题二能量与动量第4课时功和功率功能关系

功和功率功能关系 复习备考建议 (1)能量观点是高中物理三大观点之一,是历年高考必考内容;或与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结合,或与电场、电磁感应结合,或与弹簧、传送带、板块连接体等结合;或借助选择题单独考查功、功率、动能定理、功能关系的理解,或在计算题中考查动力学与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难度较大. (2)对于动量问题,17年只在选择题中出现,而且是动量守恒、动量定理的基本应用,18年在计算题中出现,Ⅰ卷、Ⅱ卷都是动量守恒的基本应用,运动过程简单,综合性较低,Ⅲ卷只是用到了动量的概念,19年在计算题中出现,Ⅰ卷、Ⅲ卷都涉及动量与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Ⅱ卷中用到了动量定理,对于动量的考察,综合性、难度有所提升,备考时应多加注意. 第4课时 功和功率 功能关系 考点 功、功率的分析与计算 1.恒力功的计算 (1)单个恒力的功W=Fl cosα. (2)合力为恒力的功 ①先求合力,再求W=F合l cosα. ②W=W1+W2+…. 2.变力功的计算 (1)若力大小恒定,且方向始终沿轨迹切线方向,可用力的大小跟路程的乘积计算. F (2)力的方向不变,大小随位移线性变化可用W=l cosα计算. (3)F-l图象中,功的大小等于“面积”. (4)求解一般变力做的功常用动能定理.

3.功率的计算 (1)P =,适用于计算平均功率; W t (2)P =Fv ,若v 为瞬时速度,则P 为瞬时功率;若v 为平均速度,则P 为平均功率.注意:力F 与速度v 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功率为Fv cos θ. 例1 (多选)(2019·山西晋中市适应性调研)如图1甲所示,足够长的固定光滑细杆与地面成一定倾角,在杆上套有一个光滑小环,沿杆方向给环施加一个拉力F ,使环由静止开始运动,已知拉力F 及小环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如图乙、丙所示,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图1 A .小环的质量是1kg B .细杆与地面间的倾角是30° C .前3s 内拉力F 的最大功率是2.25W D .前3s 内拉力对小环做功5.75J 答案 AD 解析 由速度-时间图象得到环先匀加速上升,然后匀速运动,由题图可得:第1s 内, a ==m/s 2=0.5 m/s 2,加速阶段:F 1-mg sin θ=ma ;匀速阶段:F 2-mg sin θ=0,Δv t 0.51联立以上三式解得:m =1kg ,sin θ=0.45,故A 正确,B 错误;第1s 内,速度不断变大,拉力的瞬时功率也不断变大,第1s 末,P =Fv 1=5×0.5W =2.5W ;第1s 末到第3s 末,P =Fv 1=4.5×0.5W =2.25W ,即拉力的最大功率为2.5W ,故C 错误;从速度-时间图象可以得到,第1 s 内的位移为0.25 m,1~3 s 内的位移为1 m ,前3 s 内拉力做的功为:W =5×0.25 J +4.5×1J =5.75J ,故D 正确.变式训练 1.(2019·河南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如图2所示,ad 、bd 、cd 是竖直面内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a 、b 、c 、d 位于同一圆周上,a 点为圆周的最高点,d 点为最低点.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质量相等的小滑环(图中未画出),三个滑环分别从a 、b 、c 处由静止释放,

《功和功率》教案

《功和功率》教案 执教:王跃标 2001年9月27日星期四 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恒力做功的公式,会用有关知识求解做功问题; 2.能用功率的公式讨论机车的起动过程; 3.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激发兴趣; 4.注重物理过程,鼓励创新思维。 重点 1.关于力F 做功的几点说明; 难点:2.求功的思路; 教学过程: 一.学生给出恒力做功的公式:W=FScos α 思考一系列问题: 光滑水平面上一物体受F 作用,水平位移为S ,求F 做的功W 。 若F 与水平方向有夹角α,其它条件不变,情况如何? 若竖直向下加上一个力,其它条件不变,情况如何? 若向左加上一个力,其它条件不变,情况如何? 与F 同向加上一个力,其它条件不变,情况如何? 注意:(1)F 做功大小仅由F ,S ,α决定,与是否受其它力,其它力是否做功,物体的v 、a 、S 均无关; 例:光滑水平面上有4kg 的物体A ,长为0.5m ,另有一线度可不计的2kg 的物体B 。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现用一F=2N 的水平作用力于B 上,当B 从A 的一端滑到另一端时,F 做的功为多少? 注意:(2)S 指的是力的作用点对地的位移; 例:如图,某人用50N 的恒力F 通过滑轮把重物沿水平地面向右移动了1m ,此人所做的功为多少? 注意:(3)求F 做功时,应先确定哪个F 对物做功,再确定S ; 例:以一定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空气阻力大小为f ,则从抛出至回到原出发点的过程中,则空气阻力对小球做功为 ,重力对小球做功为 ,合力对小球做功为 。 注意:(4)功为标量,W 合= W 1+W 2+W 3+…… 注意:(5)如何判断正负功①②③ 二、功率: 平均功率:P=t W ,在恒力做功前提下导出P=Fv cos α

九年级物理 功和功率教案 苏科版

第三节功和功率(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及物理演示实验,经过类比法使学生能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在理解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基础上,再通过物理演示实验,使学生能理解机械功的计算公式,并能掌握各物理量的单位。 3.学会利用功的基本公式,能解比较简单的计算题。 教学器材 滑轮、砝码、细绳、小车、木块、图钉、弹簧秤、木槽、铁球。 教学演示 1.用定滑轮提拉砝码做功。 2.人用手推小车做功。 3.人的压力将图钉压入木块中做功。 4.铁球在木槽中以惯性滚动不做功。 5.手提砝码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6.用弹簧秤拉小车,演示做功的多少。 教学内容 一、引入新课 大家对功这个词并不陌生,如功课,功劳、立功、大功告成、事半功倍、用功学习等等。这些词中有的具有“成效”(板书在黑板右侧)的意思,力学里所说的“功”就吸收了“成效”的意思,当然在力学中还有它严格的含义。 二、新课教学 1.功的两个要素 以下我们要通过几个物理小实验,借此来理解物理学中的“功”,为此我们通过演示实验来比较出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板书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演示1】如图1,教师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黑板上标出箭头及F、s。

指出:F这个力作用在物体上,而且在这个F力的作用下,有了通过一段距离s的成效,那么,力和运动具有这种关系的,物理学里就说这个拉力做了功。 【演示2】人用手推小车做功,如图2(所用的色笔在图中前后要统一,这样容易突出两个因素,也易比较。) 指出:人的推力F对货物做了功,或简单的说人做了功。 【演示3】人的压力将图钉压入木块,人做了功。如图3。 (板图的要求同前所述) 指出:人的推力对图钉做了功。也可以简化为推力做了功。 请同学们讨论,做功的两个因素究竟是什么? 可以分组讨论,教师要注意学生们讨论中的知识缺陷或错误。 小结:一个要素是运动物体必须受力或者说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因素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必须跟物体受力的方向是一致的,或者说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 然后,让同学们看书并用笔画出重点,教师同时板书出做功的两个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优秀教案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优秀教案 1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 2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3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理解功率,知道什么是功率,知道功率的物理定义,知道计算功率的公式及功率的单位。 5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6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7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2、水平推箱子,推力方向怎样?向上提箱子,拉力方向如何?4、重力的方向如何? 依日常生活中一些做:“工”和“功”的例子。引入新课并启发学生区分“工”与“功”,进一步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2.举例几个不做功的例子: (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做功。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没受力。 (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推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提桶的力没有对桶做力。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1)功的计算式:W=FS

(2)功的单位:焦耳,1焦=1牛米。 (3)功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正比。 4.1焦耳的物理含义:在1牛顿力的作用下,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1米。 甲同学把一桶水提到3楼用了30秒,而乙同学把同样的一桶水提到3楼却用了40秒,问谁做功快?如果甲物体1分钟做了300J的功,而乙物体40秒钟做了240J的功,问谁做功快?从而提出物体做功的快慢用功率表示来引入新课。 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3.功率的定义式:P=W/t 4.功率的单位:瓦特(符号W)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江苏高三一轮教案物理:功和功率

江苏省2011届高三物理一轮教案 功和功率 教学目标: 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会计算有关功和功率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教学重点:功和功率的概念 教学难点:功和功率的计算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功 1.功 功是力的空间积累效应。它和位移相对应(也和时间相对应)。计算功的方法有两种: (1)按照定义求功。即:W =Fs cos θ。 在高中阶段,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恒力做功。当20πθ< ≤时F 做正功,当2π θ=时F 不做功,当πθπ ≤<2时F 做负功。 这种方法也可以说成是:功等于恒力和沿该恒力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积。 (2)用动能定理W =ΔE k 或功能关系求功。当F 为变力时,高中阶段往往考虑用这种方法求功。这里求得的功是该过程中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或者说是合外力做的功)。 这种方法的依据是: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的转化的量度。如果知道某一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数值,那么也就知道了该过程中对应的功的数值。 【例1】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用长L 的细线悬挂而静止在竖直位置。在下列三种情况下,分别用水平拉力F 将小球拉到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的位置。在此过程中,拉力F 做的功各是多少? ⑴用F 缓慢地拉; ⑵F 为恒力; ⑶若F 为恒力,而且拉到该位置时小球的速度刚好为零。 可供选择的答案有

A.θcos FL B.θsin FL C.()θcos 1-FL D.()θcos 1-mgL 解析: ⑴若用F 缓慢地拉,则显然F 为变力,只能用动能定理求解。F 做的功等于该过程克服重力做的功。选D ⑵若F 为恒力,则可以直接按定义求功。选B ⑶若F 为恒力,而且拉到该位置时小球的速度刚好为零,那么按定义直接求功和按动能定理求功都是正确的。选B 、D 在第三种情况下,由θsin FL =()θcos 1-mgL ,可以得到2tan sin cos 1θθθ=-=mg F ,可见在摆 角为2 θ-时小球的速度最大。实际上,因为F 与mg 的合力也是恒力,而绳的拉力始终不做功,所以其效果相当于一个摆,我们可以把这样的装置叫做“歪摆”。 【例2】如图所示,线拴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圆的半径是1m ,球的质量是0.1kg ,线速度v =1m/s ,小球由A 点运动到B 点恰好是半个圆周。那么在这段运动中线的拉力做的功是( ) A .0 B .0.1J C .0.314J D .无法确定 解析: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线的拉力为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于它总是与运动方向垂直,所以,这个力不做功。故A 是正确的。 【例3】下面列举的哪几种情况下所做的功是零( ) A .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引力对卫星做的功 B .平抛运动中,重力对物体做的功 C .举重运动员,扛着杠铃在头上的上方停留10s ,运动员对杠铃做的功 D .木块在粗糙水平面上滑动,支持力对木块做的功 解析:引力作为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向心力与卫星运动速度方向垂直,所以,这个力不做功。杠铃在此时间内位移为零。支持力与位移方向垂直,所以,支持力不做功。故A 、 C 、 D 是正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