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科目二重点简答题汇总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重点简答题汇总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重点简答题汇总

教资笔记:25条科二重点

一、人身心发展的规律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性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关键期】

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二、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及其作用

2.环境及作用

3.学校教育及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考试焦虑的形成原因

1.家长或教师期望值过高

2.学生自身期望值过高

3.有过失败的考试经历

4.有容易引发焦虑的品质

五、教师的职业素养

1.思想道德素养

2.知识素养

3.能力素养

4.心理素养

5.身体素养

六、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七、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一般认为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

2.加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象直观)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八、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九、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2.上课

3.作业检查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十、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特点)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十一、常用的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十二、一堂好课的标准

1.目标明确

2.重点突出

3.内容正确

4.方法得当

5.表达清晰

6.组织严密

7.课堂气氛热烈

十三、班级授课制的评价

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不足之处:(1)不利于因材施教;(2)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3)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

十四、教师成长的途径

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二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专门的教学能力训练

4.反思性教学

十五、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特点)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十六、德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原则(循循善诱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十七、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1.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

2.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

3.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中各任课教师的纽带

4.班主任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桥梁

5.班主任是学校领导实施教学、教育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十八、影响遗忘的因素

1.时间因素的制约。

2.识记材料的重要性,或者识记者的态度。

3.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4.识记材料的学习程度。

5.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十九、防止遗忘的方法

1.及时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复习方法多样化。

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二十、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1.定势与功能固着

2.问题情境

3.原型启发

4.已有知识经验

5.情绪与动机

二十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1.保护好奇心

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1.发散思维训练

2.头脑风暴训练

二十二、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上)

二十三、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把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高一级需要二十四、气质类型与教育

我们克服气质偏见,根据学生的气质特征因材施教。

1.对多血质类型的学生,在严格其组织纪律的同时,对他们要热情。“刚柔相济”。

2.对胆汁质类型的学生,在发展其热情、豪放、爽朗、勇敢和主动的个性品质的同时,要避免产生粗暴、任性、高傲等个性特点。“以柔克刚”。

3.对粘液质类型的学生,要着重发展其诚恳待人、踏实顽强等品质。多给予参加活动的机会。

4.对抑郁质类型的学生,要着重发展敏感、机智、认真细致、有自尊心、和自信心等品质,要给予他们关怀、帮助、避免在公共场合指责。

二十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动态性,知识不等同真理,只是一种解释或假设

2.学习观: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的情境性。

3.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4.教学观: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

二十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好奇心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二十七、促进迁移的教学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精华整理

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精华整理 1.我国小学教育取得的成绩有哪些? (1)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3)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4)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5)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2.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2)环境,环境是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成现实的条件,但不决定人的发展。(3)教育,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和促进作用。(4)个体主观能动性,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3.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因此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因此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上应有所不同,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因此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因此教育要长善救失,扬长避短。(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因此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4.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基本理念 (1)学生为本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2)师德为先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4)终身学习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5.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特征表现为:客体永久、延迟模仿、主动反应、问题解决。 (2)前运算阶段(2-7岁)主要特征表现为:出现符号、泛灵论、自我中心、思维不可逆。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主要特征表现为:守恒、去中心、思维可逆。 (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主要特征表现为:抽象、推理、假设、反思。 6.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发展任务和存在的心理社会危机,具体如下: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复习讲义

第一章信息技术专业基础知识 (1)信息的定义 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规律的表征;也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2)信息的基本特征 ①普遍性与客观性; ②载体依附性; ③价值性; ④时效性; ⑤共享性; ⑥真伪性。 2.信息技术的含义 (1)信息技术的概念 就技术的本质意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具体而言,信息技术被定义为能够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使用等功能的一类技术。 (2)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 ①感测技术; ②通信技术; ③计算机和智能技术; ④控制技术。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应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的内容: ①为集体、祖国与人类社社会造福。 ②遵守信息法律法规。 ③抵制不良信息。 ④批评与抵制不道德的信息行为。 ⑤不损害他人利益。 ⑥不随意发布信息。 ⑦培养合作精神。 ⑧倡导道德自律。 2.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素质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能够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 (2)培养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 (3)树立信息化社会中健康的艺术审美观和价值观。 (二)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的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如下: 模块一:信息技术简介 模块二:操作系统简介 模块三: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

模块四: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模块五: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模块七: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三)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标准及要求 1.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的含义,体验和分析信息技术对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表现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使用的习惯 2.探究和初步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利用因特网有效获取信息,支持学科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4.学会制作动画作品,直观地表达动态信息或描述过程 5.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支持学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6.能使用常用信息处理工具,综合运用写作、绘画、表格、动画等多种方式,设计、制作并发布多媒体作品 7.通过网站设计与制作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健康的社会交往 8.设计和制作机器人,以机器人为载体,体验并初步学会通过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该部分内容为选修)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2)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4)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 (5)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2.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 (1)教和学相互依存的规律 (2)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 ①身体方面的发展,即身体要健康; ②智力方面的发展,包括知识、智力、能力和技能技巧等; ③非认知心理因素的发展,包括情感、兴趣、态度、意志及性格等。 (3)教育调查的一般步骤 选定调查对象——编写调查提纲——设计调查工具——实施调查活动——处理调查资料——得出调查结论——撰写调查报告

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100题

1、简述社会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答: (1)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律和速度 (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的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社会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简述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的作用 答: (1)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 (2)@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社会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3)社会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 (4)社会的政治制度制影响着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 (5)社会的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管理体制 3、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答: (1)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 (2)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 (3)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4)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并非绝对独立性,而是相对独立性 4、简述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对教学的要求 答: (1)儿重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教学要循序漸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儿重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教学要具有計对性 (3)儿重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教学要抓关建期 (4)儿重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信,促进儿重身心和谐发展 (5)儿重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 5、简述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答: (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2)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決定性因素 6、简述学校教育在影口向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答: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口向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7、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答: (1)导向功能; (2)选择功能; (3)激励功能; (4)调控功能; (5)评价功能。 8、简述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及代表人物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重要考点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重要的知识点 一、人身心发展的规律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性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关键期】 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二、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及其作用 2、环境及作用 3、学校教育及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考试焦虑的形成原因 1.家长或教师期望值过高

2.学生自身期望值过高 3.有过失败的考试经历 4.有容易引发焦虑的品质 五、教师的职业素养 1.思想道德素养 2.知识素养 3.能力素养 4.心理素养 5.身体素养 六、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七、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一般认为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 2.加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象直观)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八、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九、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2.上课 3.作业检查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十、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特点)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十一、常用的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019小学教师资格科目二必背简答题

2017小学科目二必背简答题 20世纪之后教育的特点?P252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小学教育的特点?P252 1.特殊性 2.基础性 3.义务性 4.全面性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P258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4.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 学校文化的功能?P259 1.导向功能 2.约束作用 3.凝聚作用 4.激励作用 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确定学制的依据)?P264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注意的品质?P268 5.注意的范围 6.注意的稳定性 7.注意的分配 8.注意的转移 遗忘曲线的规律?P275 遗忘是学习之后立即发生的,而且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并且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几乎不再遗忘了。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P278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P279 1.问题情境 4.原型启发 2.定势与功能固着 5.情绪与动机 3.已有的知识经验 意志的四个品质?P283-P284 1.意志的自觉性 2.意志的果断性 3.意志的坚持性 4.意志的自制性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P287 1、先天因素 2、早期经验 3、教育与教学 4、社会实践 5、主观努力(内在因素)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P288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教养因素 4、学校教育因素 5、个人主观因素 课程标准的概念及其组成?P296 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其核心部分是课程目标) 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P297 儿童、社会及学科特征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1.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3.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

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整理

1.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1.小学生的身心发展2.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3.小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1.小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2.小学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基础3.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2.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象征性(6)宗教性 3.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4.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5.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6.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制约作用(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7.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8.教育目的的层次 (1)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国家的教育目的是指导各级各类学校指定其培养目标的主要依据。(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3)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9.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10.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2)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3)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11.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制定教育制度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12.课程计划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1.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答案要点】(1)动机原则。教师如能善于促进并调节学生的探究活动,便可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有效地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2)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至于究竟选用哪一种呈现方式为好,则要视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课题性质而定。 (3)程序原则。通常每门学科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程序,它们对学习者来说,有难有易,不存在对所有学习者都适用的唯一程序;而且在特定条件下,任何具体的程序总是取决于许多不同的因素。 (4)强化原则。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重要的一环。 2.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答案要点】(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自我调控能力。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生活热情与工作率。 3.简述抑郁症的表现。 【答案要点】(1)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 (2)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好责难自己,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

(3)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 (4)躯体上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 4.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 【答案要点】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 其中,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简单是信息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 学习过程并不简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 5.简述理性一情绪辅导方法。 【答案要点】艾里斯曾提出理性一情绪辅导方法,又称ABC理论。他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1ief)。情绪反应C是由B(我们的信念)直接决定的。B如果是一个非理性的观念,就会造成负向情绪。若要改善情绪状态,必须驳斥(D)非理性信念(B),建立新观念并获得正向的情绪效果(E)。这就是艾里斯理性情绪治疗的ABCDE步骤。 6.简述建构主义学生观。

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汇总

20202上小学科二简答题汇总 1.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生产生活; (3)没有专门的教师、固定的学生,没有专门的教育内容和场所(4)没有形成独立的形态 (5)没有阶级性 记忆口诀:两生三没 2.简述古代教育的特点。 (1)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教育内容形式单一 (4)身份地位的象征性 (5)教学方法是崇尚书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6)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 记忆口诀:等升内地房租 3. 简述近现代社会教育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记忆口诀:公义世法 4.简述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记忆口诀:全民多现身 5.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记忆口诀:意面特饥渴 6.(各种研究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实施步骤通用答案(1)课题选择; (2)查找文献资料; (3)设计研究,制定研究计划; (4)实施研究,收集资料; (5)分析、处理收集到的资料; (6)撰写研究报告。 记忆口诀:可找设施分赚钱 7.简述课题选择原则 (1)教育性 (2)实践性 (3)可行性 (4)适宜性 (5)伦理性 记忆口诀:可教轮椅践行 8.简述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 (1)顺查法; (2)逆查法; (3)引文查找法; (4)综合查找法。 记忆口诀:顺逆查文综 9.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教师资格证 简答题 口诀记忆

简答口诀记忆 1.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 教育的经济功能:(记忆口诀:两再一新促生产)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教育的政治功能:(记忆口诀:人鱼公主促政治) (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3)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来为政治服务 (4)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教育的文化功能:(记忆口诀:两传选新促文化)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2.简述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简述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4.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道德素养:教师的道德素养是从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集体、对待自己的态度上体现的。具体来说,对待事业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对待学生要热爱学生;对待集体要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对待自己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知识素养: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3)能力素养: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此外,教师还应该具备教育科研能力、学习能力、观察学生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4)心理素养:一个优秀的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 5.《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基本理念中师德为先、能力为重? (1)师德为先:(记忆口诀:两爱两人)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能力为重:(记忆口诀:学习理论、研究学生、实践反思)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6.简述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记忆口诀:墓里多组戏精) (1)明确记忆的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有目的才会有动力,才会有责任感和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研究表明,意义记忆的材料保持时间长,利用提取快,受干扰少。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即理解材料的意义,对材料进行分析,把它的观点、论据以及逻辑标示出来,然后概括并确切地叙述出来。精加工的材料组织得好,提取的线索多,利用起来也更容易。 (4)运用组块化策略,合理组织材料。利用组块化就记得牢,有系统。

教师资格证-初中英语简答题(历年真题)汇总

简答题知识点梳理 作答要求 1.标注序号 2. 要点先行,再解释或举例 3. 4-5点(按要求) 4. 字迹工整,尽量不空 常考要点 一、语言知识教学 @ 二、语言技能教学 三、教学实施 四、教学评价 五、教学法 六、课程标准 (一)语音教学 1.句子重读的教学过程: # (1)学生先听录音,后看书面材料,引导学生思考为何某些单词和句子需要重读。 (2)学生了解何时重读之后,进行重读训练 (3)通过重读训练,教师引导学生知道重读可以表达重要信息(总结) 2. 语音教学的原则 (1)准确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 ?

(3)趣味性原则 (4)交际性原则 (5)综合性原则 (6)长期性原则 (二)词汇教学 ?词汇呈现与讲解的方式 (1)借助辅助工具,如:实物、手势、动作表演,利用图片、图表、简笔画、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和声光电多媒体。 (2)借助已学知识来呈现和讲解新词,常见的具体方法包括构词法、同义词法等。 } 2. 词汇记忆策略 (1)语境中记忆 (2)联想记忆 (3)词典辅助记忆 (4)谐音记忆法 (5)repeat记忆法 】 (6)搭配法 (7)归类法(词根词缀记忆法) 3. 词汇教学的原则 ?直观性与情境性

?机械记忆与理解记忆相结合 ?文化性与交际性 ?/ ?循序渐进、逐步扩展 ?音形义相结合;词不离句;加强复习,巩固记忆。 (三)语法教学 1. 语法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演绎法 教师首先直接讲解语法规则并举例说明,然后让学生进行各种替换练习、句子练习等训练。 (2) 归纳法 。 教师让学生首先接触含有语法规则的语境,然后根据上下文的信息归纳出语法规则。 2.语法的练习方法 (1)机械型练习 强调语法的准确性。 常见练习形式:替换操练(简单的单个单词替换、多个单词替换)、转换操练(把主动语态换成被动语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附答案)

1. 古代小学教育的特点 (1)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统治者掌控着证券,能不能接受教育和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是由其社会地位所决定的; (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知识的实用性不被重视,主要学习的是儒家经典和一些伦理道德规范; (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管制、灌输来进行的,不考虑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过分注重经典的识记和背诵,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2. 近现代中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特征 (1)逐步明确了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 (2)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靠近,采用修业年限为6年的“4—2”学制; (3)逐步明确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 (4)从小学堂到小学校都有公立和私立两类。 3. 我国小学教育取得的成绩有哪些? (1)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 (4)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 (5)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4. 简述小学教育的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具体包含社会发展层面的基础性、个体发展层面的基础性、课程内容层面的基础性;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5. 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 (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 (2)教务行政管理; (3)教学工作管理; (4)总务工作管理。 6. 学校管理的常用方法 (1)行政管理方法; (2)法律、法规管理方法; (3)经济管理方法; (4)思想教育方法; (5)数理统计方法。 7. 教育的构成要素 (1)教育者; (2)受教育者; (3)教育影响。 8. 简述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教学设计”考点分析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教学设计”考点分析 (一)文本解读 答题角度:文体修辞手法语言特色文章结构内容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诗歌小说文言文,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的修辞手法,用词语句(准确、优美、形象、生动、质朴、简洁),通过(总分总总分时间顺序)的结构顺序(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论述了)(某个故事某地方的优美景色、某个道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借助拼音)准确认读书写……等生字词; ()结合上下文了解理解……等重点词句的意义;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背诵);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合作阅读分角色朗读集体探讨分享经验)……的形式,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体验与人分享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阅读的兴趣、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阅读习惯(低年级) ()体会汉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作品中语言的优美 ()乐于与他人分享与交流阅读感受 ()体会到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大好河山的秀美,大自然的美,环保意识,人格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综合“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目标 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导入方法:直接导入、直观导入、情景导入、提问导入、复习导入、悬念导入、故事导入、游戏导入 .新授课 阅读课: ()初读课文(泛读),整体感知 ()细读课文(精读),深入领悟 ()熟读回顾(研读),迁移运用 识字课: ()提出生字 ()教学生字 ()复习巩固 ()运用生字 写作课: ()写作前指导写什么 ()写作中指导怎么写 ()写作后指导怎么样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汇总,推荐文档

1.古代教育的特点——简答 想等升内地房租 全民多现身 3.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点—简答 (1)目的就是为了改进实践。 (2)研究的内容是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3)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进行研究。研究与教学是合为一体的。(4)研究的循环性。 5.行动研究的研究步骤发了疯的设法研究总会赚钱的 (1)发现问题。

(2)分析问题。 (3)设计研究方案。 (4)研究实施与资料收集。 (5)总结与反思,确定下一步研究问题。 (6)整理和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6.个案研究的研究步骤确实收到分房-赚了 (1)确定个案。 (2)收集个案资料。 (3)分析和整理资料.寻找问题解决方案 (4)方案实施。 (5)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 7.实验研究的步骤设施分扩-赚了 (1)实验设计。 (2)实验实施。 (3)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实验结论。(4)撰写实验报告。 (5)进行扩大实验或重复实验,以进一步推广或验证实验结论。 8.简述叙事研究的基本步骤 (1)发现研究问题。 (2)寻找叙事对象。 (3)搜集故事。 (4)撰写故事。即具体的“叙事”过程。

(5)分析故事,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 9.遗传作用:——简答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记忆技巧:差生成 10.环境作用——简答 (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的主观能动性 记忆技巧:科技小猪 11.学校教育的独特功能——简答记忆技巧:归家寄腌菜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2.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简答) 1.德育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 2.智育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3.体育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物质基础。 4.美育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

(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汇总

(教师考试)教育学简答题: 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 2、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阶级性,等级性(2)非生产性(3)专门化(4)教育容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向和知识化趋向 3、近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生产性;普及性;系统性;双轨制 10、少年期的教育应该注意些什么?重视青春期教育;丰富精神生活;鼓励独立判断独立思考 17、素质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长期性、开放性、时代性、实效性。 19、课堂素质教育的四个基本点:认知停*点,情感激发点,思维展开点,心灵交流点。在这四个基本点中,*认知停*点解决学会的问题,*情感激发点解决想学的问题,*思维展开点解决会学的问题,*心灵交流点解决乐学的问题。 21、课堂素质教育应该遵循哪些教学原则?(1)全面施教,整合优化(2)注重个性,鼓励创新(3)目标导向,情境熏(4)动手动脑,和谐发展(5)师生互动心向一致(6)关注学法,改进教法 22、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策略:(1)精讲精练加强针对性(2)分层递进,符合规律性(3)学会做人,寻准教育点(4)指导学法,教人会学(5)自主发展,训练自控力

28、学校教育制度有什么重要意义?学校教育系统作为国家对年轻一代进行教育的最严密、最有效的组织,它集中体现了整个教育制度的精神实质,学校教育制度制定得是否正确和完善,它直接关系到教育目的的实现,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进行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也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巩固,生产力的提高,青少年儿童身心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6、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讲授的容要有科学性;讲授要有系统性连贯性和逻辑性,层次清楚,突出重点、难点;讲授的语言要有条理性、简练性、启发性、生动性、语音、语调要有和谐性;恰当运用板书和体态语言,强化讲授效果。 39、怎样备课?做好三项工作: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写好三个计划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教案)45、班集体形成过程:初建松散阶段;基本形成阶段;巩固发展阶段48、毕业班集体管理的容:掌握学生的志愿和思想动态,进行理想教育和毕业指导;指导学生复习功课,迎接考试,关心学生身体健康;做好毕业生鉴定和优秀生评选 50、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组织上的自愿性;容上的广泛性;活动上的自主性;形式上的多样性 52、课外校外教育的三种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 53、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自愿原则:(1)充分考虑学生意愿,让学生自愿选择、自愿参加(2)教师要积极鼓励正确引导;自主原则:

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攻略

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攻略 在教师资格证备考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识记和背诵大量的内容,下面是搜集的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攻略,欢迎阅读。 在教师资格证备考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识记和背诵大量的内容。而如何记忆浩如烟海的材料,是他们较为关心与颇感困惑的一大问题。复习备考时,有的学生采用机械记忆法,给他学习材料,他就把内容从头到尾、一字不差地背下来。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即使能帮助学生勉强把内容背下来,但记忆效果不是十分理想,持久度较低,还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对考教师资格证的人而言,可谓得不偿失。还有些学生,他们喜欢把书读“厚”、却不会读“薄”。这一类同学,他们拿到一本书就立马认真地去研读,把每一个不甚理解的地方甚至是把书里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弄得明明白白、一清二楚,知识拓展得很远很深,视野开阔,思维也很发散。当然,这种认真程度和探索精神是值得大家表扬和肯定的。但是,对于临近考试的学生而言,这种仅拓展知识和发散思维的也不是十分有利于他们备考,反而会使他们很累。因为学生的脑海里充斥着各种课内或课外、重要或不重要的知识,却没有对之进行、压缩和分清主次,这样等到考试时,他们就很难在知识的沙漠里快速地寻找出他急需的那一滴水或那一片绿叶。

这里给学生介绍的第一种记忆方法就是情境联想法。所谓情境联想法,就是根据所要学习的内容,在头脑里联想一个与之契合或与之相关的实际生活中的情境,以此情境为线索来记忆学习材料。这种记忆方法尤其适用于教师资格证简答题里的知识点的理解与背诵。 譬如,教师资格证考试会考这样的简答题——“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问题是,教育学和心理学这两本书经常会考察×××的基本特征,而同学们在背这些基本特征时记着记着就容易混淆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我们可以采用情境联想法来记忆班集体的基本特征。比如说,班集体可以让我们联想到上中小学时班级之间组织篮球赛的情境:要与隔壁班进行篮球比赛了,作为一个团结的集体,我们明确自己奋斗的目标就是要赢得比赛,这就是班集体的首要特征——明确的共同目标;其次,要组织同学参与,排兵布阵,选拔出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即要有第二个特征——健全的组织结构;再次,无论是自己班内打篮球,还是两个班比赛,都会有一些比赛规则,这就是班集体的第三个特征——共同的生活和活动准则;最后,通过这场篮球赛,同学们知道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道理,因而更加团结,形成一种团结、平等、相互包容的氛围,即班集体的最后一个

教师资格证 科目一模板+科目二知识点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必备知识点 一.教育知识与能力 1.二十世纪后教育的发展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有技术的现代化 2.生产力对教育影响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结构变化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3.政治制度对教育影响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4.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具体表现:教育内容的继承,教育方式的继承、教育理论与经验的继承。(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并非绝对独立性,而是相对独立性。 5.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1)遗传——物质前提、生理基础; (2)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 (3)学校教育——主导;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6.如何依据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注意教育的针对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4)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7.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强调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指明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政治导向。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说明了国家对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指明了我国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8.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小学科目二简答题(口诀版)教学文案

小学科目二简答题 说明:标黄的部分为往年真题已经出过的题目,可作为次重点掌握。 标绿的部分为补充内容。 1.小学教育的特殊特点 P6 (一)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二)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三)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四)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2.教师劳动的特点 P14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口诀】副(复杂性)连(连续性)长(长期性)个(个体性)性(群体性) 3.教师劳动的复杂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P14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教育目的的全面性。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③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4.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P16 (一)专业理念 教师专业理念是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遵守的一套行为规范和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培植自我的内在品格和德行。 (二)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四方面的内容。 (三)专业能力 教师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而形成的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

5.教师专业知识的内容 P17 1. 本体性知识 1.条件性知识 2.实践性知识 3.文化知识 6.教师专业能力的内容 P17 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 1.教学设计能力 2.教学语言能力 3.教学交往能力 4.组织和调控课堂的能力 5.教育研究能力 6.创新能力 【口诀】社(设计能力)交(交往能力)与(语言能力)组织,外加研究与创新7.教师成长途径和方法 P19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二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素养。 促进教师成长有以下几种方法: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进行教学反思 【口诀】看别人,看自己,多练习,多反思 8.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P21 (一)确定研究课题 (二)文献检索 (三)提出研究假设 (四)制订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 (五)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六) 得出结论(七)撰写成文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汇总

1.古代教育的特点——简答想等升内地房租 2.近代教育特点——简答公历十一 3.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点—简答全民多现身 4.行动研究的特征牧师内衣循 (1)目的就是为了改进实践。 (2)研究的内容是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3)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进行研究。研究与教学是合为一体的。(4)研究的循环性。 5.行动研究的研究步骤发了疯的设法研究总会赚钱的 (1)发现问题。

(2)分析问题。 (3)设计研究方案。 (4)研究实施与资料收集。 (5)总结与反思,确定下一步研究问题。 (6)整理和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6.个案研究的研究步骤确实收到分房-赚了 (1)确定个案。 (2)收集个案资料。 (3)分析和整理资料.寻找问题解决方案 (4)方案实施。 (5)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 7.实验研究的步骤设施分扩-赚了 (1)实验设计。 (2)实验实施。 (3)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实验结论。(4)撰写实验报告。 (5)进行扩大实验或重复实验,以进一步推广或验证实验结论。 8.简述叙事研究的基本步骤 (1)发现研究问题。 (2)寻找叙事对象。 (3)搜集故事。 (4)撰写故事。即具体的“叙事”过程。

(5)分析故事,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 9.遗传作用:——简答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记忆技巧:差生成 10.环境作用——简答 (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的主观能动性 记忆技巧:科技小猪 11.学校教育的独特功能——简答记忆技巧:归家寄腌菜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2.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简答) 1.德育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 2.智育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3.体育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物质基础。 4.美育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

教师资格证中学科目二易错题道珍藏完整版

教师资格证中学科目二易错题道珍藏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中学科目二】50道易错题中学科目二 1.在教学活动前,教师为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和个别差异以及安排教学所进行的评价称之为()。 A.形成性评价? B.标准参照评价? C.配置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 【答案】C 【解析】题目中考查的是配置性评价的含义。诊断性评价有时与配置性评价意义相当,指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个体差异;有时指对经常表现学习困难的学生所作的评价,多半是在形成性评价之后实施。 2.人的身心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的发展和() A.意向的发展? B.情感的发展? C.意志的发展? D.思维的发展 【答案】A

【解析】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方面的发展,认知的发展指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的发展;意向发展,指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的发展。情感、意志属于意向,思维属于认知。所以本题选A。 3.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是() A.课程标准? B.课程方案 C.课程目标? D.教科书 【答案】B 【解析】课程方案(教学计划):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有关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教科书(课本):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教学规范用书。 4.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 B.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D.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 【答案】B 【解析】(一)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一共有四个:遗传,环境,家庭教育和个人主观能动性,而这四个因素中,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环境为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