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的历史文化底蕴

马鞍山的历史文化底蕴
马鞍山的历史文化底蕴

马鞍山的历史文化底蕴

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与六朝古都南京毗邻,素有“金陵屏障、建康锁钥”之称。众所周知,万里长江自天门山起折为北上,“碧水东流至此回”,江南变为江东。马鞍山由此得名为“江东第一城”。马鞍山地区西周时属吴国,春秋战国时属越国和楚国;秦统一时,属丹阳。马鞍山悠久的历史积淀了璀璨的文化,历代名人荟萃。1956年马鞍山建市后,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当我们以国家卫生城,全国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为荣的同时,还要自豪地强调:地处“江东第一城”的马鞍山还是一座文化名城!

一、历史悠久

马鞍山地处和县猿人、汤山猿人、繁昌人字洞三处。古人类遗址的中心位置,属长江流域中华文明摇篮的中心地带。通过市内众多的古文化遗址,可以把历史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37处文物保护单位和1000多件珍贵的出土文物,准确地展示了马鞍山地区悠久的历史。

(一)马鞍山地区早期遗址丰富多彩,文化信息丰富。

烟墩山、七亩塘、高个山、郑家等新石器时期遗址表明,马鞍山地区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发达的农业文明。烟墩山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瓷器、玉器、青铜器等400多件文物充分证明了马鞍山地区早在5000多年前,宗教地位和政治地位就已十分显赫。五担岗、邓家、船墩、荒庙墩等遗址的出土文物表明,商周时期,马鞍山地区手工业文明已达相当高度,人们开始使用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物品,根据五担岗遗址出土的文物类别和遗址布局,可以初步判断这里是早期的中心城池。

(二)马鞍山市的源头可以上溯到三国的姑孰城和东晋的牛渚诚。

公元222年,三国孙权筑城姑孰。347年,东晋镇西将军谢尚筑城牛渚(今采石一带)。虽然,这“城”与现代的“市”内涵有别,但是,其军事地位、政治地位显赫,且有较大的地域规模(牛渚城达10多平方公里),别处无可比拟。由此,我们可以把这两城视作马鞍山城市的源头。

(三)采石矶为群雄逐鹿之地。

马鞍山市与六朝古都南京近在咫尺。采石矶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南京的天然屏障,也同时成为著名的古津渡、古战场,此地曾发生过数十次战争,史册中载有许多剑影刀光、金戈铁马的采石大战故事。

(四)馆藏文物类别齐全。

马鞍山文物管理部门珍藏着丰富多彩、类别齐全的珍贵文物,其中经过鉴定的珍贵文物1028件(套),这些文物绝大部分为我市出土,文化信息准确,文化内涵丰富。其中春秋勾连纹大铙,三国青瓷鸡首罐、青瓷虎子、青瓷羊、孟府君墓志砖、季扎挂剑图漆盘等一、二级文物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二、古文化璀璨

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马鞍山地区劳动、生息,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这一地区以太白墓、朱然墓为代表的墓葬,广济寺为代表的寺庙,太白楼为代表的楼台亭阁等古文化资源俯拾皆是。主要有:

(一)朱然墓轰动全国。

马鞍山地区曾先后出土大量三国、两晋时期的古墓葬,其中1700多年前的三国东吴名将朱然墓尤其引人注目。其墓葬为目前已发掘的300多座三国东吴古墓中墓主身份最高的大型墓葬。其墓的结构与墓中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令世人瞩目。尤其是60多件精美的漆器及其绘画作品,填补了汉代至三国时期漆器工艺及美术的空白。其文物在日本展出期间,曾引发“三国热”。此墓的发掘,被列为80年代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二)广济寺名冠江南。

位于翠螺山南麓的广济寺,又名资福院,始建于三国时间,后毁于战火。清光绪年间,重新建造山门、大雄宝殿和观音阁,气势壮观,为江南名刹之一,素有安徽佛教“祖庭”之誉。

(三)黄山塔镇守市口。

此塔位于宁芜路东侧的黄山之顶,为当涂进入市区的标志物。此塔由南朝宋武帝刘裕建造。原塔前有凌敲台,后有怀古亭,为武帝避暑离宫,李白有“长啸倚天梯”诗句赞其雄姿。

(四)谢公宅争辉青山。

谢公宅位于当涂青山,为南朝宣城太守谢脁故宅。环宅皆流泉奇石,摩崖石刻。谢脁诗、书、文俱佳,尤擅五言山水诗,有山水诗祖之称,李白对其推崇备至,曾明确表示死后要与谢脁结为“异代芳邻”,留下了文坛千古佳话。

(五)太白墓古朴典雅。

太白墓园位于当涂青山西麓,占地6公顷。李白逝后初葬龙山,后人遂其“与谢脁为邻”之愿迁葬青山。园前立挺拔的牌坊,园内有李白墓、太白祠、青莲池、十咏亭等古迹,其古朴典雅的布局与李白旷达的情怀、浪漫的诗风相得益彰。启功、赵朴初、林散之、舒同、司徒越等书画大师的题额更使墓园增色。宋碑“大唐翰林李公新碑”2000余字,是今人研究李白最重要的资料。

(六)谪仙楼辉煌壮美。

谪仙楼,太白楼别称。因李白人称“谪仙人”而得名。此楼始建于唐元和年间,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合称“长江三楼一阁”,有“风月江天贮一楼”之美誉,为历代文人雅士所钟情。李白祠、清风亭,同风阁等建筑与太白楼相互呼应,构成了别具特色的太白楼古建筑群。

(七)昭明阁遗迹犹存。

昭明,南朝梁武帝萧衍长子萧统谥号。萧统博览群书,编纂现存最早的诗文选集《昭明文选》。昭明阁,系昭明太子读书处,位于慈姥山,原有阁、厅、楼和碑刻,现留残碑一块,上刻有昭明读书的形象。

(八)三元洞临江欲飞。

三元洞原为采石江边悬崖绝壁中的天然石洞,清康熙年间,一僧人依崖造屋,设天、地、水三官神位于内,三元洞由此得名。整修后的三元洞,三面临江,跃跃欲飞。游人入洞后,可直达江底;返登其上,既可极目远眺,也可俯视江流。三元洞的有关传说,折射着中国文化人的道德追求、政治想往和价值取向。

(九)峨眉亭江月尽揽。

峨眉亭与三元洞紧邻,因亭飞檐如峨眉而得名。北宋沈括咏其“双峰秀山两眉弯,翠黛依然鉴影间”。此外,文天祥、赵孟兆页等人均登亭揽胜,留下佳作名篇。现亭内存碑五块,元碑《过采江诗》尤为珍贵,郭沫若称其为不可多得之物。

(十)翠螺山古迹荟萃。

翠螺山一面临江、三面环河,其山上的燃犀亭、醉月斋、赤乌井、怀谢亭等文物古迹随处可见,尤其是与李白有关的李白衣冠冢、捉月台更具文化韵味。更值得一说的是翠螺山的自然景观十分幽美。长江三矶之首的采石矶突兀江流,有“千古一秀”之美称,是如今长江下游唯一的岸蚀景观。历代文人孟浩然、刘禹锡、王安石、陆游、苏轼……均到此漫游。李白曾多次登矶游览,写下《横江词》、《牛渚矶》等不朽诗章。

(十一)明皇窑遥传辉煌。

当涂青山有两座窑场遗址。南窑专制琉璃,北窑专制砖瓦,是明洪武年间为烧制凤阳皇陵而特建的皇家窑场。现此窑已废,但透过窑址随处可见的琉璃瓦碎片及断砖,不难发现其昔日的辉煌。

(十二)古诗文争奇斗艳

马鞍山地区的山水为历代文人雅士推崇备至。著名南齐山水诗人宣城太守谢朓迷恋当涂青山,称其为“山水都”并筑室凿井,作《治宅》《游山》诗作,当为名人为马鞍山地区留下的较早的佳作。李白一生酷爱山水,尤其钟情马鞍山地区,给马鞍山留下了60多首(篇)诗文。其中的《登天门山》、《姑孰十咏》、《横江词六首》、《夜泊牛渚怀古》等成为千古绝唱,广为传诵。李白逝世后,刘禹锡、白居易、贾岛、李绅、杜牧、韦庄、梅尧臣、杜荀鹤等一大批诗人即到马鞍山拜谒李白墓,李白祠和李白衣冠冢,留下了大量的华章佳句。其中刘禹锡的《泊牛渚》、白居易的《李白墓》、杜牧的《牛渚》等诗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仰慕之情。截止清末明初,马鞍山地区已积淀了赞咏李白及其胜迹的诗文1100余首(篇),楹联130多幅,各类碎文、序文、祭文数百篇,涉及文化名人和文臣武将600多人。

(十三)古碑刻丰富多彩。

大量的古碑刻散落在城乡各地。其中太白墓内的李白全身像碑、唐李华《古文翰林学士李君墓志》、刘全白《唐古文翰林学士李君碣记》和裴敬的《翰林学士李公墓碑》以及范传正撰写的《大唐翰林李公新墓碑》,为考证李白生平创作与思想提供了真实的第一手资料。采石峨眉亭内的宋碑、元碑、明碑,被郭沫若先生称之为“不可多得之物”。此外,横山“石门、慈姥山“昭明太子碑”、太白楼内的重修太白楼记碑、梅花碑、虎字碑、然犀亭碑等均有极高的文化价值。马鞍山麓的“江东第一城”虽然为当代人所刻,但其社会价值也绝不可小视。

三、名人辈出

纵观历史,马鞍山地区历代皆有名人与这片土地结缘,或在此建立奇功,或寄情山水,虽为客籍,但早已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主要名人有:

(一)楚霸王叱咤风云。

2200多年前,项羽率8000精兵从采石渡江北上征战秦兵,创立霸业,后被刘邦挫败,南逃至乌江,自觉无颜再见江东父老,遂拔剑自刎。其先行渡江至东岸的乌骓马见主人身亡,即返身跃江,鞍鞯落地,留在江东。相传,今马鞍山即为项羽马鞍幻化。

(二)周兴嗣朽撰《千字文》。

《千字文》是封建社会集识字、书法和教化为一体的问世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幼儿启蒙教材,可以称得上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作者是梁武帝的文学侍从“员外散骑侍郎”、当涂的周兴嗣。

(三)李太白魂系江东。

李白曾十多次驻足马鞍山,60多首诗文是诗人倾泻给马鞍山的一腔痴情。晚年,李白病逝当涂。李白是我国诗歌史上少见的天才。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文化人,都会熟记他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天上霜”、“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杨州”等诗句,并从中受到最早的审美启迪。

(四)樊若水巧驾浮桥。

公元974年,江南进士樊若水经精心策划,仅用三天时间便在采石江面上建造了一座长达6000米的跨江浮桥。这是历史上真正的长江第一桥。宋军借此桥南下攻克金陵,俘获南唐皇帝李煜。

(五)郭祥正诗风飘逸。

郭祥正,当涂青山人,北宋诗坛主将之一。郭出生于官宦之家,十九岁中进士,可谓少年得志,但因性情耿介,刚直不阿,官场却屡屡受挫。郭诗作频出且有李白遗风,北宋诗坛主将梅尧臣称其为“天才如此,真太白后身”。郭有《青山集》30卷存世。

(六)虞允文智破金兵。

公元1161年,南宋江山飘摇欲坠。中书舍人参谋军事虞允文在采石江边慰问士兵时,

面对金兵的强大攻势,临危不惧,亲自督战,智获全胜,使南宋转危为安,并延续百年之久。此战成为战争史上1.8万与40万的悬殊取胜的千古佳话。

(七)陶主敬恪尽职守。

陶安,字主敬,当涂人。陶少时博览群书,为官恪尽职实,以政绩和品德服人,深得朱元璋赏识。陶曾为翰林院学士,负责议定礼制,终为江西参知政事,卒于任上,朱元璋亲致祭文,遣使吊唁,谥封“姑孰郡公”。陶著述颇丰,有《周易集粹》、《陶学士集》(20卷)存世。

(八)邢子用“济美”故里。

邢珣,字子用,当涂人,明进士,官至江西右参政。邢因坚持正义,抨击权臣巨珰恶举,终被罢官。邢回归乡里后,广置义田、赡养老人,致力于慈善事业,其子邢埴、邢址皆为进士,以清谦传世。为表彰邢氏父子济世美德,1573年当涂知府丁懋儒等人在大邢村建7米多高的牌楼式石坊“济美坊”,坊中央镌刻“恩荣”二字。

(九)萧云从画坛扬名。

萧云从,清初画家,姑孰画派始祖。萧云从以马鞍山、芜湖、繁昌三地沿江景点为描摹对象,画《太平山水图》43幅,此画是超凡的杰作,郑振铎称其“幅幅皆精”,全部收入《中国版画史图录》。画家另有长达五丈的画《归寓一元图》,画上有马鞍山景观22处和自题诗24首。此画被人称为“极品”。

(十)徐文靖治学严谨。

徐文靖,清史学家,少年矢志治学,青年崭露头角,但一生与仕途无缘。晚年静居当涂故里潜心治学。徐敢于挑战前人,在历史学、地理学上多有建树,其《竹书纪年统笺》、《禹贡会笺》等四部著作被收《四库全书》。

(十一)黄左田勤政敏学。

黄钺,字左田,当涂人。清进士,官司至礼部尚书、军机大臣、户部尚书,诗书画自成一体。谥号“勤敏”,以彰其勤政敏学。黄钺曾致力于书院与管理,创建芜湖中江书院,主管徽州紫阳书院、皖西六安书院、安庆敬敷书院,为安徽教育史上重要人物之一。

(十二)四兄弟各有所成。

夏炘、夏炯、夏燠、夏燮四兄弟生于当涂一书香门第,其父夏銮对四子严慈相融,使四子分别在理学、经学、音韵学、考据学等方面各有建树。特别是夏燮,在历史学上引人注目,其《明通鉴》、《中西纪事》两部史学专著,至今仍是学习和研究明代历史的必读书目。

(十三)林散之当代三绝。

林散之先生人称“当代草圣”、“一代宗师”,江泽民总书记评价其书法“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其诗作与画作也有极高造诣,故人称其为“诗、书、画”三绝。林老逝世后,马鞍山市人遵其遗愿,在太白楼侧建林散之艺术馆。主馆名“江上草堂”,馆内珍藏着先生的艺术作品。先生之墓位于“江上草堂”左侧。

四、当代文化成果丰硕

多年来马鞍山历届领导在致于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推动了城市的全面发展。国家文化部曾经授予市黄梅戏团、市群众艺术馆、市图书馆获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一)专业艺术屡获重奖

马鞍山市高度重视优秀剧节目创作与排演,重视专业文艺人才培养。广大专业文艺工作者潜心深入生活创作了大量的优秀电影、电视和舞台佳作,屡屡获得国家和省级的专业奖励。其中电视剧《大老板程长庚》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吟诗乐舞《风流大唐月》获省艺术节一等奖,黄梅戏《乾隆辩画》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并进京演出。话剧《闪闪的红星》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手术之前》获文化部文华奖;小品、歌舞、相声等其它文艺形式的

作品也屡屡获奖,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二)群众文化多姿多彩

江南之花已成品牌。自1986年起群众文化系列活动就以“江南之花”命名。19年来,每年一届,主题各异,形式多样,机关、学校、企业、乡村、社区皆广泛参与,成为市民期待的群众文化的盛会,已在省内产生广泛的影响。2002年的江南之花到当涂演出,盛况空前,被人称之为“马鞍山的心连心”;2003年江南之花四个节目被省文化厅指定为省送戏下乡节目。此外,少儿歌舞、书法、绘画、摄影作品也多次获文化部大奖。

(三)当涂民歌再现辉煌。

当涂民歌最早可追溯到宋代的李之仪创作的《田夫踏歌24首》,这些歌谣集中表现当涂的农家生活和农民渴求风调雨顺、安居乐业的良好愿望。明清以后,马鞍山地区的民歌小调层出不穷,种类繁多。建国以后,民歌搜集和整理工作得到有多方的高度重视。在文艺工作者的精心培育下,《打麦歌》风靡全国,时乐蒙、瞿希贤,巩志伟等作曲家先后到当涂采风,对当涂民歌给予高度评价。1987年,农民歌手秦传莲在全国农民歌手大赛中获优秀奖;2004年9月,陶小妹、秦徐丽娜等五人在第二届全国“农民”电视歌手大赛中再创佳绩,荣获二等奖,优秀新人提名奖,刘思华获优秀创作奖,市文化局、市农委获优秀组织奖。

(四)吟诗节影响日益扩大。

自1989年九九重阳节开始的中国马鞍山国际吟诗节,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在扩大城市影响,普及诗歌吟诵,丰富市民文化生活,促进旅游事业发展等方面产生积极的作用,成为省政府主办的重要节庆活动,国家文化部、国家旅游局也给予较高评价。

(五)图书馆藏书类别齐全。

马鞍山市图书馆藏书丰富,新近建设的文献资料库,荟萃了马鞍山各单位和市民编著的各类出版物,方便市民快捷地了解城市的各方面情况。此外在服务读者、服务基层,图书馆免费对中、小学生开放,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深受市民欢迎最近在芜湖的市民心声里看到许多帖子都说马鞍山没有历史文化底蕴。我看到之后感到很奇怪啊,马鞍山真的没有历史文化底蕴吗?

其实不是这样的!马鞍山是一个诗的城市,是一块孕育诗歌的城市,是一个始终贯穿诗意气质的城市。

马鞍山登上历史的舞台是源于一个诗意悲壮的传说——项羽坐骑乌骓马自戕而亡,其马鞍漂至江东形成马鞍山。随之汉朝建立。从此马鞍山平静了近400年。

东汉末年,天下三分。马鞍山作为东吴国都建业的一部分重新被人们记起。东吴大将朱然死后葬于马鞍山,其墓被发现后立刻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10大考古发现之一,其中出土的漆器、炊具、坐具是现在所存的唯一实物,它们的工艺代表了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东吴太子孙休死后葬于马鞍山,至今太子坟依然静静的立在马鞍山的土地上。

中国经历了太长时间的动乱,国家长时间分裂。在之中情况下,在马鞍山的土地上依然产生了惊人的锦绣诗歌。

南朝是富庶的,宋朝的诗歌更是南朝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山水田园诗人谢灵运在宣城太守任上,发现马鞍山的青山绣冠江东,于是不惜笔墨,不吝词汇,称赞青山为“东南山水都”,于是筑室山南,吟诗作画,遂开创了中国山水田园诗派,对陶渊明、王维、孟浩然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死后葬与青山,于是谢公墓和谢公宅成了南朝园林建筑的典范。

“江南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作为建业的京畿地区,马鞍山境内有古寺30多所,至今甄山禅寺仍在,历史早与芜湖的广济寺。马鞍山的黄山塔依然静静的说着它的历史。

南朝的梁最著名的文学典籍是《昭明文选》,它是萧衍的太子萧统在我们马鞍山境内写成的。昭明太子阁是他当年读书的地方,在长江岸边的慈姥山上。《昭明文选》是中国第一

部诗歌评论总籍,和《文心雕龙》齐名。开创了我国诗歌评论的先河和规范,文学地位卓著。

唐朝是马鞍山辉煌锦绣的顶峰,因为我们迎来了伟大诗人李白。李白自视甚高,不屑与达官贵人为伍,但他“一生低首谢宣城”。于是李白沿着谢眺的足迹来到了马鞍山,他一样热爱这里的山水,留下了以《九月九日龙山饮》为代表的135首诗歌,然后长眠于斯。实现了他与谢公为伴的诺言,于是马鞍山再添一风景名胜——太白墓园。李白后人也定居于青山脚下,扎根马鞍山。如今在马鞍山,太白楼、太白祠、太白街、太白路随处可见,李太白和他的诗也融入了马鞍山和她的人民。

北宋建国前,樊若水一诗人般的想象力和气魄,指挥宋军在采石的长江江面搭起了历史上的长江第一大桥,帮助宋军度过长江,统一了全国,创造了建筑上的奇迹。

南宋虞允文指挥军队在采石大败金主完颜亮,缔造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奇迹,抵制了侵略。而以书生身份带兵打仗,体现了多大的诗人的浪漫!

明朝常遇春以他的勇猛书写了诗人般的传说,在采石留下了巨大的脚印。翠螺山上的娥眉亭作为朱元璋攻打南京的前线指挥部,直接知道着统一全国的战争,这又是何其恢弘的诗人般的大气磅礴。

1956年建市以来,来自全国的马鞍山人民,又以诗人般的意志和笔触挥洒着建设繁荣富强的马鞍山的锦绣画卷。今天的马鞍山,山青水秀,物富民丰,鱼米水乡,开放文明。诗人般的马鞍山人用树木花草装饰马鞍山,在重工业城市中我们的环境保护走在世界的前列,我们是联合国迪拜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得主城市,我们是国家卫生城市,我们是国家园林城市!这就是诗人的气质!林散之,中国当代最著名的书法家,死后坚持要葬于马鞍山,说明了马鞍山在发展工业的同时没有丢掉自己诗人的底蕴!这本身就是自身的文化底蕴,即有历史的积累,又有自己的发展!

所以马鞍山是诗人的城市,是有深刻历史积淀的城市,只不过我们比较内敛罢了。

马鞍山历史地名勾沉——当涂

“当涂”之名始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在此之前,,其名姑孰。东晋至南朝时侨置南豫州曾治姑孰,简称南州。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置太平州于当涂,此后于元、明、清三朝,先后置太平路、太平府于当涂,直至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太平府。因此,姑孰,南州、太平均为当涂别称,其中“太平历时最长,前后达936年。

姑孰之名起始于春秋时期。早在殷商末年,周太王长子太伯、次子仲雍,为让王位给太王三子季历,出奔荆蛮,借口太王病而采药于衡山,自号“句吴”,古越人从而归之千家。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太伯奔吴”事件,也是春秋吴国的起始。《吴越春秋》和《史记》均有记载。钱大昕《廿一史考异》断定太伯初居的衡山就是当涂的横山。吴国自太伯创立,其弟仲雍继位后居“蕃离”,至其十九世孙寿梦(即吴王阖闾)迁都句吴城(今苏州一带)。历史上称这次迁都为“孰姑徙句吴”。“孰姑”是寿梦的字,疑为“姑孰”的倒误。因吴国最初在当涂横山一带立国500多年,迁都以后,便封此地为“姑孰”,最主要的一条河流也被称为姑孰溪(简称姑溪河)。姑孰之名长期被文人使用,直至清代的典籍中,仍屡见。

姑孰城的筑建,从史籍中推测当在东晋。东晋永和元年,原治于项(今河南项城之东北)的豫州因“八王之乱“而沦没。宁康元年(公元373年),侨南豫州移治姑孰,后又多次往返迁置,至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南豫州均曾侨治姑孰。值得注意的是,自东晋之始,衣冠南渡,姑孰成了东晋士大夫的生业之邦和坟墓之地。大批的士大夫家族和风流名士拥进姑孰,在此谈玄说《易》,留连于山水之间,过着风流潇洒、宁静高远的生活,使姑孰激荡着一种历经百年而不衰的风流蕴籍的文化气氛。这些在《晋书》、《南史》和《世说新语》等著作中多有记载。只是史籍中除了姑孰、牛渚之外,常记有南州之名,“南州”,即南豫州的简称。方志记载当涂城南姑溪河有渡口名“南州津”。

南唐升元元年改当涂县为建平军,保大末年又改作雄远军。北宋开宝八年改为平南军。

太平兴国升平南军为太平州,以辖当涂、芜湖、繁昌三县。

就江东而言,其地域自长江东岸直至东海边的南通,项羽当年的“举吴中兵”当为今天的吴县苏州一带而非指当涂或者马鞍山。

泰山 一

泰山一 泰山:秦汉时期的文化制高点——王子今教授在泰山论坛的演讲 编者的话 泰山,有“天下第一名山”之称。几千年来,泰山以它固有的雄伟壮丽和特殊的政治、历史、文化地位成为齐鲁文化的中心、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11月5日至7日,由泰安市委与本报等单位联合主办的首届“泰山论坛”在泰安举行,全国文化历史等领域专家学者、产业代表和大中城市的宣传部长等200余人聚集一堂,就泰山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文化产业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其中,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王子今演讲的“泰山:秦汉时期的文化制高点”、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孟宪实演讲的“泰山的祭祀与封禅”,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刊撷取他

们讲稿的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秦汉时期是在中国文化进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阶段。在当时的社会意识中,山川崇拜有重要的地位。而泰山具有特殊的文化象征的意义,成为社会上下共同尊崇的对象。比如《淮南子》说,“太山之容,巍巍然高。”还写道:“登泰山,履石封,以望八荒,视天都若盖,江、河若带。”王充《论衡》也写道:“泰山之高巍然。”又说:“夫天之高下,犹人之察太山也。”都赞美泰山的高伟。言之极端者甚至以为可以与“天”相比。这种文化影响延续至今。一座山峰的文化作用,能够如此稳重,如此长久,这样的情形,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从文化史视角分析相关现象,对于认识秦汉社会意识史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益于说明泰山文化生成与演进的若干特征。

齐鲁先进文化的象征 秦汉时期,齐鲁文化以儒学深沉的内涵和雄大的气象,具有先进文化的地位。儒学由齐鲁西渐,在各地普及,后来又成为社会意识的主流。 《论语·八佾》中可以看到孔子有关泰山(太山)的感叹,体现出这座东方名山在儒学思想领袖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孟子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泰山,又被看作圣人之学宏大高远的象征。孟子又有“太山之高,参天入云”的说法,可以看作孔子“登太山而小天下”的一种解说。《韩诗外传》卷三写道:“夫太山不让砾石,江海不辞小流,所以成其大也。”也说泰山伟大崇高。在齐鲁地区,人们又习惯用泰山来比类文化行为和精神境界的高尚。比如子贡和有若讨论孔子的文化地位,说“圣人之于民”类同于“太山之于丘垤”,“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 孔子也。”在齐鲁文化深厚的基底上,泰山正是这

山东地域文化

山东地域文化(一) (一)泰山文化 泰山文化是自然地理特征的文化,也是地域性文化。泰山自古至今声名显赫。打开中国的历史典籍,从《十三经》到《二十五史》,多处可见对于泰山的记录和描述。它是一座富有象征意义的山,它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与自然赋形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喻体。 1.泰山概貌 泰山位于中国华北大平原东侧、山东省中部,横亘于泰安、济南两市之间,总面积426平方公里。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相对高差1391米。据载,在距今24亿年前后,鲁西包括泰山地区发生了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即泰山运动。在这个运动的作用下,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山系,古泰山就是这些山系中的一部分,高高地耸立于海平面之上。距今1亿年左右,在复杂的地质作用下,形成了今日泰山的雏形。直到新生代中期(距今3000万年左右),今日泰山的总体轮廓基本形成,又经过了长期的自然雕凿,终于形成了今日的景貌。据考古发现,从40万年前到4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在泰山文化区域曾活动着沂源猿人、新泰智人,两者分别代表了这一地区旧石器时代人类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到了新石器时代,这个地区的原始先民依次创造了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等一系列灿烂辉煌的文化。 泰山摩崖刻石泰山有着丰富多姿的名胜古迹。古老而年轻的岱庙,位于泰山南麓泰城中部,又名东岳庙、泰岳庙、岱岳庙,俗称泰庙,是古代祭岱的主要场所。胜迹众多的岱阳又称泰前,是泰山风景名胜荟萃之地,除岱庙外,还有登山东路、登山西路、环山路、徂徕山等景区。今存寺庙20座,碑碣639块,摩崖刻石634处。天人合一的岱顶,位于泰山

之巅,面积0.6平方公里。由此可跨天门,游天街,望天阙,渡仙桥,逛琼阁,赏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雨凇雾凇、黄河金带、云海玉盘等奇观。岱顶现存庙宇5座,碑碣22块,摩崖刻石246块。风光秀美的岱阴,位于泰山主峰以北,包括后石坞、谷山玉泉寺、桃花峪、娄敬洞山、五峰山、昆瑞山、灵岩等景区。其群山连绵,旷远清幽,奇峰怪岩,洞坞藏秀,有寺庙6座、碑碣640块、摩崖刻石599处。 2.泰山风尚 泰山是一座“文化山”,它与中华文明血脉相连。历代统治者和广大民众都采取种种仪式,表达对泰山的景仰与膜拜,由此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泰山文化”现象。 泰山崇拜。泰山因其“大”成为古代人最早推崇它的原因之一,人们崇拜泰山,是希冀这座“大”山给人带来力量,驱除灾害,求得幸福。人们在对“大”的膜拜中逐渐发现,太阳有着更神秘的力量。因此,太阳崇拜成为泰山崇拜中更为深刻的历史原因。东方与太阳密不可分,在中国古代神话和文学作品中,太阳就被称做“东乌”、“东君”。东方成了尊贵的方位。例如“五行”说中,东方属木,其色为青苍,所以“东方曰苍天”;在“八卦”中,东方为“震”,“震为长男”;在“四时”中,东方为“春”,春乃四季之首;在“五常”中,东方为“仁”,仁是天地大德;在“五帝”中,东方是“青帝”,青帝是至高的天神……这种出于原始思维的东方崇拜,使地处中原之东的高大泰山有了更加神圣的力量。《文献通考》中即记述“岱宗东岳,以其处东北居寅丑之间,万物始终之地,阴阳交泰之所,为众山所宗也”。泰山崇拜反映了人类早期对自然力、自然之神的敬畏与依靠,折射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始形态。 泰山封禅。帝王封禅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现象,几乎是每个皇帝梦寐以求的。在帝王封禅史上,除了武则天以女皇的

黄石市旅游发展规划

黄石市旅游发展规划 院系城市与环境学院 专业地理科学 班级 姓名 学号

黄石市旅游发展规划 1 引言 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是新中国成立后湖北省最早设立的两个省辖市之一。黄石不仅是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华中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也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江开放城市。全市现辖大冶市、阳新县和黄石港区、西塞山区、下陆区、铁山区四个城区以及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4583平方公里,总人口260万,其中常住人口243万。西距武汉70mk,东接江西九江,与鄂州、黄州、武穴等周边城市接壤,是长江中游重要的通商口岸和沿江对外开放城市。 黄石市是著名的工矿业开发城市,最早以本地特有的丰富矿产为依托,然而黄石的先辈们很早就开始在铜绿山、铁山等地采矿、冶炼,铸制各种生产工具和兵器。清光绪年间兴办的大冶铁矿是中国第一座用机器开采的大型矿山。1949年后,黄石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先后建起了一批大中型企业。现已形成采矿、冶金、建材为主体,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以及一批享誉全国的大企业、大集团,是一个典型的老工业城市。由于受国家宏观政策及基础工业普遍滑坡等多种因素影响,单纯依赖发展工业来振兴城市经济的道路已变得越来越困难,黄石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产业经济停滞不前。在湖北全省地位也从前列退至中下游水平,失去了原有优势地位。 2 旅游产业发展条件与发展现状评估 2.1发展现状与发展评估 近年来,由于武汉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黄石市根据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发展和黄石“四城同创”的要求,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建设重点来抓,相继完成了许多市政重点工程。这一做法在大大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的同时,不仅为旅游业的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本身也融入了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的快车道。 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干流下段南岸是长江中游首批开放城市,黄石不仅有着华夏青铜文化发祥地、中国近代工业摇篮、中国人居环境优秀范例奖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诸多美誉。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明成果辉煌灿烂,旅游资源也十

马鞍山市情简介

◆马鞍山市情简介 马鞍山位于安徽省最东部,横跨长江、毗邻南京。1956年10月建市,现辖3县3区,总面积4049平方公里,总人口228.5万,其中市区面积70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93.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65.15%。 马鞍山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在中国版图上有明显的标记:万里长江到了马鞍山掉头北流,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此留下的千古绝唱《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至此回”,描写的就是这一景观,长江两岸也因此称为江东、江西。楚汉战争中项羽乌江自刎时说“无颜见江东父老”,江东就是指马鞍山一带,马鞍山也素称江东大地。马鞍山自然风光秀丽:素有“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的美誉,山清水秀、风景宜人。马鞍山规划建设富有特色:城市依山环湖拥江而建,容积率、建筑密度低,人口不多,公园、广场众多,是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马鞍山是一座文明程度比较高的城市。是中部地区首个全国文明城市,去年连续三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马鞍山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文人墨客流连忘返的地方,刘禹锡的《陋室铭》、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李之仪的《卜算子》、周兴嗣的《千字文》等千古名篇均成就于此。李白一生在此写下53首壮丽诗篇和7篇文章,并长眠于大青山脚下,至今在采石矶还流传着李白跳江捉月、骑鲸升天的故事。为了纪念诗仙李白,马鞍山每年举办一届李白诗歌节,因此被誉为“诗城。 马鞍山是一座工业城市。因钢设市,先有马钢、后有马鞍山市,又被称之为“钢城”。全市二产比重60%,以钢铁为基础材料的下游产业比较发达,还有汽车、电力、化工、建材、食品、铸造等一批优势

泰山封禅大典的前世今生

xxxx大典的前世今生 大道通天。 6366级台阶稳稳上升,从山脚直通泰山玉皇顶。在古人眼中,这里是直接能与天对话的地方。巍巍泰山拔起于平原、丘陵之上,立于东海之滨,是东方最高的山。东方主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故泰山为五岳之宗,又名岱宗。 泰山素以“五岳独尊”名扬天下,又以“天下名山第一”独占鳌头。除去地理造化之外,泰山的显赫与历代帝王在泰山进行的一种旷世大典密不可分。 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活动?能让帝王亲躬,能使泰山备受推崇? 这就是——xx! 封禅,是一种表示帝王受命于天的典礼。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泰山封禅,便赋予了帝王取得上天承认、证明白已是“天子”的神圣意义。并非所有的帝王都有资格到泰山封禅。只有国家统 一、功德卓著的帝王,在得到上天赐予的吉祥“符瑞”以后,才有资格到泰山封禅。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率领着文武百官,登顶泰山举行了第一次封禅大典。自秦汉至清,共有12位皇帝登泰山封禅或者祭祀,他们给泰山留下了不同时代的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和气韵。然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历史上的赫赫君王早已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关于帝王们在泰山举办的旷世封禅仪式,已 经沉淀为一种文化的符号,只有凭借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宏大的想象力,才能重现。这一自清乾隆皇帝之后就绝版的盛大典礼,而今借助现代化、高科技的表演手段,重现封禅盛事,激活人们关于盛世王朝的历史记忆。2010年5月,大型实景演出“中华泰山·封禅大典”在泰山东麓天烛峰脚下震撼上演。这里曾是秦始皇登泰山封禅御道的起点。夜幕降临,灯光打亮了远处巍巍的玉皇顶。在特殊的灯光效果下,有148级台阶的阶梯式舞台与远山连为一体,浑然便是帝王登泰山的台阶。秦始皇、汉武帝、唐高宗与武则天、宋真宗、康熙大帝,中国5个最强盛朝代的6位皇帝,依次登台。或威赫或祥和、或绚烂或

泰山的历史文化

https://www.360docs.net/doc/db989137.html,/question/3833233.html 泰山的历史文化渊源久远,从名山发展史来看,其主要内容包括:山神崇拜与帝王封禅祭祀历史、群众性的宗教活动历史、文化墨客的游览观赏历史、农民起义史,以及科学研究历史等。其中以帝王封禅祭祀活动为主要线索,贯串着整个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使泰山形成“五岳独尊,雄镇天下”的特殊历史地位。封禅、宗教、游览、科研以及农民起义运动等活动内容的发生,发展及其相互转化和影响,形成了泰山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缩影,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之山,成为世界上不可多得的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很多远古文化遗存表明,泰山地区是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泰山周围地区包括山东丘陵的人,古称夷人,因位于东方,又称“东夷”。古代东夷人传说是炎帝的子孙,太行山以西黄河中游的居民,传说是黄帝的后裔,经夏、商、周三代,炎黄两大氏族群落的融合,最后融为一体,因此泰山是炎黄子孙的根源之山,是华夏历史文化的两源之一(徐北文:<<济南史话>>)。泰山远古文化的历史地理背景,是形成泰山在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发展史上特殊地位的人文基础。 历代的有识之士和文人墨客,从更高的精神文化层次来观察泰山的内涵,鉴赏泰山的美蕴。在他们看来,“苍然万古与国并存”的泰山,是古老而昌盛的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雄伟形象的化身。泰山对他们来说,既不是“神道设教”的假物,也不是镇妖避邪的神灵,而是一座蕴藏美质、激发灵感、触动爱国情思的灵山、美山。 https://www.360docs.net/doc/db989137.html,/taishan/lishiwenhua/ 泰山古称东岳,自古受着人们的崇拜。其后,人们将其拟人化,给它取姓氏名讳,定婚配子女。汉代纬书称:"东方泰山君神,姓图名常龙。"《太平御览》卷三百九十七引张华《博物志》称泰山神有女,"嫁为西海之妇"。《魏书》卷五十二《段承根传》又称泰山神有子与段晖同学。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八更称东岳有子五人,"惟第三子,后唐封威权(或作"威雄")大将军,本朝封炳灵侯。"特别重要的是:民间认为泰山是人死后灵魂的归宿之地,泰山神是阴间鬼魂之最高主宰。此信仰盖起于西汉。汉代纬书《孝经援神契》曰:"太山天帝孙,主召人魂。""东方万物始,故主人生命之长短"。近代于东汉墓出土的"镇墓券"中,亦有"生人属西长安,死人属东太山","生属长安,死属太山,死生异处,不得相防(妨)"之语。此外,史籍中又多记人死后赴泰山任泰山府君、泰山令、泰山录事等事。《南史》卷三十七《沈庆之传》称,沈僧昭少事天师道,"时记人吉凶,颇有应验。自云为泰山录事,幽司中有所收录,必僧昭署名。" 历代帝王出于神道设教的需要,一方面十分重视对泰山神的祭祀,甚至亲登泰山封禅祭拜;另方面不断崇封泰山神爵。《文献通考》卷八十三载: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封泰山神为天齐王;大中祥符元年(1008),封禅礼毕,诏加号泰山天齐王为仁圣天齐王;五年,诏加上东岳曰天齐仁圣帝。《续文献通考》卷七十四载:至元二十八年(1291),诏加东岳为齐天(或作"天齐"——引者注)大生仁圣帝。道教亦很早崇奉泰山神。南北朝时托名东方朔的《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曰:"东岳泰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帅也,血食庙祀宗伯者也。俗世所奉鬼祠邪精之神而死者,皆归泰山受罪考焉。……泰山君服青袍,戴苍碧七称之冠,佩通阳太明之印,乘青龙,从群官来迎子。"AC道教斋醮科仪中,常以之为主管鬼魂的地祇大神被祈祷,南宋《道门定制》卷二《申东

中英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开题报告 模板 范文 史上最完整最规范最好

题目(英文)A Contrastive Study of Color Words’Cultural Connotation in Chinese and English 院系外国语2016级12班__________________专业_师范英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黄多多 学号1234567899 指导教师某某 指导教师职称教授

绵阳师范学院教务处制二Ο一四年五月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表 题目中英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一、设计选题的依据 (一)选题研究的目的: 人类生活的世界五彩斑斓,色彩缤纷。各种各样的颜色构成了我们这个精彩纷呈,五光十色的地球,给人类的生活添加了趣味,让人类能够享受到视觉的饕餮大餐。颜色是物体的自然属性,人们用它来描绘不同事物给人们的视觉的第一感受。颜色不仅可以用来描绘人们所看到的物体,也可以用来表达人们的内心感受。颜色不仅仅承载着一个国家从古至今的物质文化发展轨迹,更加沉淀着不同地域的人们所独有的政治观念,文化观念,审美观念等文化精髓。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大步迈向了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交流无国界化的时代。随着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政策日趋开放,现代交通工具飞速发展这些“硬实力”大幅提升,随着现代新型信息交流媒介电脑,通讯媒介手机等在全球人民的普及这些“软实力”迅猛发展,各国人民在现实生活和网络生活中的接触和交流日趋频繁。不同地域的人们交流,即是不同文化从碰撞到融和的过程。在这种形势之下,对中西颜色词的文化内涵进行对比研究便是很必要并且迫切的一件事情。 首先,透过对中西方颜色词语的文化内涵的对比研究,我们能更加了解我们这个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祖国的文化起源,发展。我们能更加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的独特性,民族自豪感便会从内心深处油然而生,让我们对自己的祖国更加地挚爱。 其次,拨开颜色词语的表象来看颜色词语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更加精确地理解不同语言的文化作品通过颜色词语所传达的意境。在文学作品中,颜色词语广泛运用于环境描写,来渲染和烘托作品主题。只有对颜色词语的文化内涵做到准确的拿捏,才能对文学作品有透彻的理解。 最后,关注颜色词语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能让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做到“知己知彼,绝不冒犯”。在当今的”地球村”,不同国家的人们在生活,工作等各方面有了更多的交集。只有避免文化的冲突,才能让跨文化交际取得实质性的成功。

泰山文化

泰山之于国人心中的地位就是一种膜拜的信仰,游泰山的不是予情山水,那种灵魂的神圣与庄重超然在景色之上,不容亵渎。我认为泰山文化就是中华民族图腾文化的一种,是重要的精神文化,传承了两千多年的融入炎黄子孙灵魂深处的一种“根”的文化,泰山旅游的发展不能侧重于“游”,而应侧重于“拜”,这与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分不开的。 一、文化形成。泰山崇拜由来已久,石器时代的自然崇拜中对自然的敬畏便出现了对泰山的膜拜,而泰山文化大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封禅”,随着文明的进程,部落筑坛祭祀与图腾信仰逐渐演变到家天下后的思想统治的需要,一些顺天意的借口不能再是一些巫术,国家机器需要更加堂皇的“神权天授”借口来安民心,泰山“祭天告地”便以其得天独厚的的地理条件承载了这一使命。 二、地理优势。泰山作为文明地区最高的山脉,区域内依山傍水文化繁荣民众富庶,尤其是在齐鲁边界之交,山形高大,如佛似坐形态,全山如鹰式坐北向南完全展开,112座山峰无杂山地貌,独拥一峰。海拔1545米,且山下基准海拔100余米,相对高差1400多米,周边多省无高峰,所以泰山平地起雄峰,由显雄伟高大。站在山顶,周围无高山相近,这也是泰山与其他名山不同的地方。 三、华夏之源。泰山周围地区包括山东丘陵的人,古称夷人,因位于东方,又称“东夷”。古代东夷人传说是炎帝的子孙,太行山以西黄河中游的居民,传说是黄帝的后裔,经夏、商、周三代,炎黄两大氏族群落的融合,最后融为一体,因此泰山是炎黄子孙的根源之山,是

华夏历史文化的两源之一。(徐北文【济南史话】) 四、儒家与泰山。“泰山岩岩,鲁邦所瞻”是孔子对泰山的赞叹,并把自己将终说成泰山颓梁柱摧,可见泰山在孔子心中的超然地位。建元元年(公元前前140年),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建议:凡是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的各家学说,都要从博士官学中排除出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武帝实行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也是儒学在中国文化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标志。泰山作为儒家思想的发源地,是中华正统思想的根。 五、传承与发扬。泰山文化作为我国的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的演变中,不断的扩大与发扬。自秦始皇以来,我国帝王先后27次封禅泰山,把泰山的地位推崇到极致。泰山宗教文化及其建筑文化,渲染着泰山的庄严神秘、历史厚重,泰山石刻文化源远流长,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现存碑刻500余座、摩崖题刻800余处,碑刻题名之多冠中国名山之首,成为一处天然的书法展览,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泰山的地位没有因任何一个朝代更迭而受到影响。 综上,泰山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是历史赋予的使命,借用我们临清人季羡林先生的一句话,“泰山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和代表。”

安徽省马鞍山市矿产资源概况

安徽省马鞍山市矿产资源概况 1、各类矿产基本情况 1.1、金属矿产 马鞍山市矿产资源丰富,但区域分块情况较为明显,市区及当涂县主要以铁矿为主,绿松石及建筑石料次之;含山县以地热、水泥用灰岩、熔剂用灰岩及石膏等为主,萤石矿、脉石英、辉绿岩等矿次之;和县以建筑石料灰岩为主,地热、白云岩次之。 (1)马鞍山及当涂县 黑色金属矿产:以铁矿为主,伴生有钒、钛、钴、硫、磷。分布较集中,矿床数量多,勘查程度高。其中,铁矿:发现矿产地61处,查明矿产地48处,其中大型矿床6处、中型矿床18处、小型矿床11处、矿点13处。主要集中分布在该市东部向山镇和当涂县南部太白镇一带。截至2011年,累计查明资源储量157550万吨,保有资源储量129652万吨。钒矿:均为铁矿中的伴生组份,无独立矿床,查明矿产地11处(中型3处、小型8处),累计查明资源储量128万吨,保有资源储量92万吨。钴矿:亦为铁矿中的伴生组份,无独立矿床。查明矿产地1处,查明资源储量7383吨,保有资源储量7383吨。 有色金属及贵金属矿产:有铜矿、铜金矿和金矿及伴生银。规模小且分散,勘查程度低。其中:铜矿,发现矿产地2处,查明1处,查明资源储量2000吨,保有资源储量800吨。金矿,发现矿产地5处,查明1处,查明资源储量730 千克,保有资源储量676千克。 (2)含山县

仅发现铁矿零星资源1处,现已采完闭坑。 (3)和县 和县金属矿产较少,原有4个中型铁矿床,集中分布在南部靠近芜湖的雍镇,累计查明及保有铁矿资源储量均为8424万吨,新的行政区划调整后,属芜湖市辖范围,现行政区划内没有金属矿产资源采矿权。 1.2、非金属矿产 马鞍山市(含三县)范围内非金属矿产主要为化工原料、冶金、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产,累计查明资源储量127129万吨,保有资源储量117181万吨。具体情况如下: (1)市辖区及当涂县 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包括:硫铁矿、明矾石矿。其中,硫铁矿:矿产地13处,独立矿床3个,共生矿8个,伴生矿2个。其中大型1个、中型6个、小型4个。累计查明资源储量18007万吨,伴生硫414万吨;保有资源储量15973万吨,伴生硫36万吨。明矾石矿:独立矿床1处,共生矿1处,保有资源储量310万吨,未利用。 冶金非金属矿产:目前已发现的有耐火粘土矿,产地1处,未查明资源储量。 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有绿松石、石膏、高岭土、砖瓦用粘土、建筑用石料矿等。其中:绿松石矿,矿产地4处,查明资源储量1435吨,保有资源储量777吨;石膏矿,矿产地2处,查明资源储量809万吨,保有资源储量809万吨;高岭土矿,矿产地4处,查明资源储量815万吨,保有资源储量 393万吨。 (2)含山县 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仅发现有磷矿零星资源1处。

最新泰山旅游文化分析精选

泰山旅游文化分析 姓名:周彤班级:机设1305 学号:1310140504 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又称东岳,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作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泰山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建筑文化、书法文化以及石文化和美丽的自然景观。 泰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被誉为中国的“国山”。数千年来,先后有十二位皇帝来泰山封禅。孔子留下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赞叹,杜甫则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 一,泰山的历史文化 泰山,从一座山,到自然山,文化山,精神山!这是世界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它东临海,西靠黄河,凌驾于齐鲁大地,几千年来一直是东方政治、经济、文化的重点区域。泰山文化深厚,其古建筑将建筑、绘画、雕刻、山石、林木融为一体,是东方文明伟大而庄重的象征。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使气势磅礴的泰山,与长城,长江,黄河齐肩!从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到“泰山压顶不弯腰”,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再到“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登临泰山,犹如攀登长城一样,成为许多中国人的梦想。几千年来,泰山成为帝王封禅祭拜天地,祈福苍生,一统天下,国泰民安的神山。 泰山以先秦72位祖先君王,秦统一以来12位皇帝举行泰山封禅

祭拜大典,以历朝有百代帝王各种级别参拜!实为国之首山。随着帝王封禅,全国各地遍建东岳庙,泰山宫,泰山寺庙,东岳祠,奶奶庙,泰山奶奶庙,碧霞祠庙。泰山渐渐被神化,称“东岳大帝泰山神”! 道教五行学说:泰山统管人间官职升降与人间生死! 泰山地区是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泰山周围地区包括山东丘陵的人,古称夷人,因位于东方,又称“东夷”。古代东夷人传说是炎帝的子孙,太行山以西黄河中游的居民,传说是黄帝的后裔,经夏、商、周三代,炎黄两大氏族群落的融合,最后融为一体,因此泰山是炎黄子孙的根源之山,是华夏历史文化的两源之一。泰山远古文化的历史地理背景,是形成泰山在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发展史上特殊地位的人文基础。 历代的有识之士和文人墨客,从更高的精神文化层次来观察泰山的内涵,鉴赏泰山的美蕴。在他们看来,“苍然万古与国并存”的泰山,是古老而昌盛的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雄伟形象的化身。泰山对他们来说,既不是“神道设教”的假物,也不是镇妖避邪的神灵,而是一座蕴藏美质、激发灵感、触动爱国情思的灵山、美山。 二,泰山建筑文化 泰山是中国古建筑的荟萃之地,其中不乏精华所在。在泰山看古代建筑,岱庙当然是必去的,从岱庙出北门后,徒步攀登,王母池、孔子登临处、十八盘、南天门、碧霞祠……均堪称杰作,泰山南麓的普照寺为著名佛教庙宇,泰山之北的齐长城更是世界之最。 秦汉以来,随着帝王的封禅,儒、释、道教的相继传入,泰山建筑

安徽省马鞍山市地理位选择

安徽省马鞍山市地理位选择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9题;共34分) 1. (2分)(2019·杭州模拟) 2018年10月10日,由专家领衔、研发中心研发的“海水稻”(耐盐碱水稻)迎来收割测评,测评结果如表所示。完成下列小题。 (1)“海水稻”(耐盐碱水稻)能投入生产,改进的农业区位因素主要是() A . 劳动力 B . 技术装备 C . 生产技术 D . 耕作制度 (2)与大庆、青岛相比,喀什种植“海水稻“单产更高的气候原因是() ①降水量更大②光照更充足③气温年较差更大④昼夜温差更大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2. (6分) (2018高二上·厦门会考) 珠江三角洲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桑蚕和蔗糖基地,但这些已成为历史。传统的“桑基鱼塘” 变成“杂基鱼塘”,基面改种象草或蔬菜、花卉、水果,大量的农田变成了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畜渔业养殖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珠江下角洲的基塘生产属于() A . 季风水田农业

B . 乳畜业 C . 混合农业 D . 商品谷物农业 (2)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转向“杂基鱼塘”,这种变化主要是() A . 农业技术改进 B . 劳动力的转移 C . 市场需求的变化 D . 自然条件改变 3. (4分) (2017高一下·蚌埠期中) 水果玉米(即超甜玉米)起源于南美洲印第安玛雅民族地区,欧美国家栽培广,近些年引入中国栽培。它可生食,也可煮熟吃,剥下籽粒能做菜,是一种新兴休闲保健营养食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我国北方水果玉米在品质和甜嫩程度上均优于南方,其原因是() A . 热量较充足 B . 水源较丰富 C . 生长周期长 D . 地形起伏大 (2) 水果玉米栽培时须与其它作物隔离300米以上,其最主要目的是() A . 方便耕地浇灌 B . 防止争水争肥 C . 利于作物散热 D . 增加光照强度

泰山的形成

泰山的形成 只要登过泰山的人,无不对自山下至山顶长达九公里的登山盘道,尤其是最后的十八盘印象深刻。这条从红门到南天门的登天之道,就是沿着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节理密集带而修筑,组经过的一天门中天门和南天门,实际上处于地质作用形成的三个阶梯式台阶。泰山不仅以漫长的地质演化历史和重要而典型的地质遗迹,是地质学家着迷,而且还以其深厚的文化魅力,和优美的自然景观而令人神往。泰山的一峰一岭一沟一壑甚至每个石刻碑体,都是亿万年地质历史演化的产物。是地球历史的珍贵档案。 泰山位于中国山东省的中部。地处华北平原东侧。拔起于鲁中南群山之上。它融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与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于一体,自古就成为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中国首例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名录。 泰山是一个年轻的山脉,至今仍在继续上升,但是组成泰山的岩石却非常古老。其年代之久远在五岳中居首位。泰山的地质科学意义十分重要。自1968年起,已拥有130多年的地质研究历史。这在国内外诸多名山中是罕见的。泰山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可谓几度沉浮几经沧桑。大约在距今28亿年前的新太古代初期古老陆核裂开,产生巨大的凹陷带,形成了巨厚的超级性、基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即科马提质绿岩建造,是华北地区最古老的地层之一。它是我国目前唯一公认的具有鬣刺结构和枕状构造的太古宙超基性喷出岩,是研究前寒武纪花岗岩绿岩带和探索地球早期历史奥秘的重要依据,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在距今25亿年前后,鲁西地区发生了强烈的造山运动泰山运动。原先形成的岩层褶皱隆起,形成巨大的山系,古泰山就是这些山系的一部分,耸立在海平面之上,伴随着岩层的褶皱隆起,产生了一系列断裂,大量的中酸性岩浆侵位,并发生了区域变质作用。从而逐渐形成了表壳变质岩系和分布广泛的闪长岩花岗岩类的古老侵入岩体,具有明显的期次。这类岩石约占泰山主体面积的95%以上,是泰山主体组成的物质基础。由于这些不同岩性和地球化学特征的花岗质岩石的大规模存在,为探索太古宙巨量花岗岩的形成提供了极佳的研究对象,在建立前寒武纪底层系统中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 耸立在海平面上的古泰山经过18-19亿年的风化剥蚀,地势渐趋平缓。至距今约5亿2千万年前的古生代初期,华北广大地区大幅度下降,海水侵入,古泰山也随之沉没到海平面以下。在古泰山的风化剥蚀面上沉积了近2000米厚的寒武奥陶纪海相地层。代表这个时期沉积的地层是位于泰山北侧的张夏寒武系标准剖面,地层发育齐全,出露良好,含丰富的三叶虫等古生物化石,研究程度高。是华北地壳演化历史早古生代阶段的重要地质记录,是我国区域地层对比和国际寒武系对比的重要依据。在地质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距今约4亿5千万年前的中奥陶世末,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鲁西和整个华北又缓慢地整体上升为陆地。 至距今约3亿2千万年前经过1亿多年的风化剥蚀,海水又逐渐入侵,在中奥陶统的风化剥蚀面上沉积了石炭二叠纪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而后鲁西又持续上升进入内陆发展阶段。距今1亿年左右的中生代晚期,在燕山运动影响下,泰山南麓产生了数条北东东向高角度正断层,处于断裂北盘的古泰山一方面不断掀斜抬升隆起,另一方面又遭受各种风化剥蚀,最后在山体的高处,把原来覆盖在古泰山上的2000多米厚的沉积盖层全部剥蚀,古老的泰山杂岩得以重新出露于地面,从而开始形成今日泰山的雏形。 泰山的塑造和形成离不开距今约3千万年前开始的构造运动,它以垂直升降为主,运动的阶段性和间歇性十分明显,这对泰山今天泰山的雄伟山姿有决定性的作用。对泰山雄、险、奇、秀、幽、奥、旷等自然景观的产生有重大的影响。

泰山的历史文化底蕴

泰山的历史文化底蕴 摘要:五岳之首的泰山,庄严神圣,两千年来一直是帝王朝拜的对象,历代皇帝多以封禅泰山为最高荣誉。山中的人文杰作与自然景观完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泰山,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一直是中国艺术家和学者的精神源泉,是古代中国文明和信仰的象征,也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卓越贡献的神圣载体。 关键词:泰山历史文化遗产价值 1 泰山的人文历史底蕴 泰山,东望黄海,西襟黄河,前瞻孔孟故里,背依泉城济南,以拔地能天之势峙于中国东方,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可视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华夏历史文化的缩影,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组织列为世界遗产,是融自然与文化遗产为一体的世界名山。 泰山人文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厚。根据近现代考古发掘证明,泰山周围自远古时是繁衍的中心地带之一。沂源奥陶纪石灰岩洞穴遗址内,有旧石器晚期的少女臼齿其特征较北京猿人进步,故称“智人牙齿”。泰山南麓大汶口遗址和北麓的龙山城子崖遗址均属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存。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为研究母系氏族社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原始社会解体和阶级和产生、国家的兴起、文字的起源提供了翔实的资料,百五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相当于炎黄时期,四千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则相当于尧舜禹时期。我国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中,有伏羲、黄帝、舜、颛顼等4人出生于泰山周围,7个建都于泰山周围,所以王国维说:“自上古以来,帝王之都皆在东方。大之虚在陈(今河南淮阳),大庭氏之库在鲁,黄帝邑于涿鹿之阿,少与颛顼之虚皆在鲁卫,帝喾居亳(今河南偃师)。”自伏羲至炎帝、黄帝、颛顼等华族均发祥于泰山。黄帝生于曲阜燕北的寿丘,活动于泰山周围,《韩非子?十过篇》载,黄帝曾令鬼神于泰山之上。《黄帝玄女战法》说,黄帝曾于泰山之上接受女兵法;黄帝战胜蚩尤后曾为“泰山之稽”。 近几年对城子崖遗址的继续发掘与研究,验证了部分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和事件的真实性。龙山文化时期的城址和夏商周上古三代城址的发掘,证实了《吴越春秋》所载尧舜时期的”鲧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此城廓之始也”是比较可靠的。东夷人高大无比善射弓、后异射日、蚩尤首先将铜兵器用于战争、少昊之子把弓用于战争传说,均在大汶口文化及龙山文化遗址中得到了证实。因此,泰山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是三皇五帝活动的结果。 夏商周时期,禹的祖先是黄帝和颛顼,泰山东侧的蒙山,又名东泰山,是夏族的发祥地,一直被三代祭祀。商代的“相土之东都”建在泰山脚下。周天子封长子伯禽于泰山之阳建立了鲁国,封贵戚姜太公到泰山之阴建立了齐国。春秋战国时,齐桓公在泰山会盟诸侯,一匡天下;沿泰山分水岭建千里长城以为防线。 泰山,由于地处祖国东方,东方是太阳出升的地方,按五行属木,四时属春,五常为仁,八卦为震,星宿为苍龙,所以泰山被古人视为紫气之源,吉祥之地,神灵之宅,万物发育之所,成为天的象征,神的化身。于

黄石矿冶历史悠久

黄石矿冶历史悠久,矿冶遗址众多,享有“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的美誉,在中国矿冶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华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黄石因矿立市,以冶兴市,矿冶文化上承殷商春秋战国,下启两汉唐宋元明清。源远流长的矿冶历史文化,铸就了黄石成为中国具有工业文明特殊职能的历史文化名 城。黄石矿产资源丰富,矿冶历史光辉灿烂。黄石已发现金属、非金属、能源和水气矿产4大类计77种。其中,硅灰石储量居中国第一。已列入储量表的矿产有42种。其中,铜、钴、钨、钼、金、银、锶、铼、硅灰石、透辉石、泥灰岩、熔结凝灰岩、饰面大理岩等14种矿产储量潜在经济价值达4000多亿元。 文化是彰显城市特色最为有效的载体,也是一个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标志。矿冶文化是黄石城市之魂,矿冶文化的元素已经渗透到人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合入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的各个环节。《中国矿冶历史文化名城——黄石》一书,就很好地反映了黄石概貌、矿冶历史遗迹、矿冶工业文明、矿冶历史文化、矿冶地名与名人、历史名胜,意在弘扬矿冶文化精神,激发全市人民的创业和创造热情,彰显城市的个性和特色,增强城市的综合实力,促进黄石实现由资源枯竭型城市向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型,把黄石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长江中游生态宜居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黄石矿冶文化旅游节暨建市60周年庆典活动于2010.8.21-23日举行。 是为了更好地向国内外来宾宣传推介黄石深厚的矿冶文化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是为了以后申报历史文化名城。 响应党中央的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 市区形状呈“入”字形,三面环山,一面临江,风光绮丽的磁湖镶嵌市区中心。有东方山、西塞山、飞云洞等旅游景点。磁湖面积8平方公里宛如嵌在市区中心一颗璀璨的明珠,是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市区城市建设用地一般在海拨18-50米之间。 黄石市地质条件较好,地耐力一般较高,除个别软土层低于10t/m2 以上,一般在15-20t/m2之间。地下水含量丰富,工程地质性质良好,这些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有利条件。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今年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两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重申“促进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为掌握金融危机背景下我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情况,近期,我们省人大借在黄石召开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立法和扩内需、保增长、应对金融危机座谈会之机,对该市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进行了专题调查。(一)黄石的历史地位重要。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黄石就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城市之一,一大批项目布点黄石。进入80年代,黄石成为全国科技体制等几项改革的试点城市。90年代被定为沿江开放城市。我省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一直把黄石作为大城市和鄂东地区的中心城市来规划发展。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黄石是湖北经济发展“金三角”重要支点,随后又把黄石作为全省“一特五大”中的大城市来规划。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将宜昌、襄樊、黄石等中等城市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大城市。2007年,在省政府批准的《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中》,将黄石定位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 黄石的区位优势明显。黄石是国家134个公路运输主枢纽城市之一,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国家运输主动脉沪蓉高速穿城而过,106、315国道在黄石交汇,武九铁路贯穿黄石,把华中、华东路网连成一体。黄石港是长江十大良港之一,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两个5000吨级的外贸码头与其它泊位一起,货运年吞吐量仅次于武汉。未来5年将形成一条长江、两条铁路大动脉(武九线连接京广、京九铁路)、三座大桥、三条高速公路(沪蓉、大广、杭瑞)、三

马鞍山房地产市场概况

概况: 区位: 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安徽省东部。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皖江城市带成员城市。南与芜湖市、芜湖县接壤。至芜湖市区30公里;北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毗连,距南京市中心45公里,距上海不到300公里,是安徽融入长三角、推进东向发展和长三角城市向内地延伸的重要门户。 文明: 马鞍山市是中部地区唯一的全国文明城市,同时拥有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等荣誉,“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水陆空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马鞍山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总量位居全省前列,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人均值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达到或接近长三角中等城市发展水平。在2009年底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城市中,马鞍山位列第71位,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马鞍山生活质量竞争力名列全国第9位。 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GDP)66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人均GDP达 49906 元,位列全国第31,全省第一。 初步核算,马鞍山2010年上半年实现GDP3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09年同期增长14%以上。 行政区划: 全市土地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规划面积715平方公里,截止2009年12月,建成区面积75平方公里,城市化率66%。境内辖3区1县:金家庄区、花山区、雨山区和当涂县。

泰山故事导游词

泰山是一座名山,不仅以其雄伟壮美的自然景色闻名,而县以其灿烂的丰富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被命名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的历史文化是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联系在一起的,它经过2000余年的积累与沉淀,无论是身为人主的帝王,还是命在朝廷的达官,无论是放浪山水的文人,还是云游四方的僧道,更甚至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百姓众生,他们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憧憬与希望,都在泰山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载体有所体现,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局部缩影,泰山的典故与传说,就是这个缩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东岳为首,泰山可依,泰山梁木泰山不让土壤等等,许许多多典故与传说,反映了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反映了不屈不挠,磊落光明的传统美德,表现了人们对邪恶势力的仇视,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些典故与传说,不仅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而且有着广博而精深的文化内涵。 所有这些神话传说,象这儿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一样古老、美丽、动人,祖祖辈辈流传着。?五大夫松 五大夫松斜依拦住山,背靠五松亭,在这里可遥望十八盘,南天门,只见两山对峙,万仞中鸟道百折,云蒸霞蔚,迷离耳目衣袂之间,松涛阵阵,传千谷万壑不绝。在这里还可以下望云步桥,只见水流潺潺,陡然入涧,瀑水悬流,溅花泻珠,风响水鸣,万籁俱寂,风景之秀丽之清幽以言表。 据说,秦始皇做皇帝时,发现东南有天子气,唯恐别人夺了他的皇帝宝座,就带了大队人马,从京都咸阳出发,浩浩荡荡来到泰山封禅,一是想借此报天地之功,更重要是向天下人炫耀一下他的威风,以便慑服天下。登山的这一天,正值艳阳高照,晴空万里,始皇爬到半山腰,虽骑马乘轿,却也早已累得汗流满面。忽然,天气骤变,乌云从山头滚下,顿时天昏地暗,风雨雷电一齐袭来。始皇措手不及,见前面有一棵松树,高达数丈,枝叶繁茂,树冠如棚,风雨不透,便急忙躲到树下避雨,随行人员早乱了套,钻洞的钻洞,爬崖的爬崖。不一会儿,风飘云散,雨过天晴,始皇因在树下,未遭风雨侵袭,为赏松树遮雨之功,始皇当即封它为“五大夫”。圣旨刚下,就听到树上有人言曰:“天下一统,你不以社稷为重,大兴土木,修阿房宫,筑骊山墓,大增赋税,乱派徭役,无德无仁无礼,妄受帝命,凭什么乱封左右”始皇闻听此言,又想起刚才忽遇大雨,感到实在晦气,很不高兴,封禅弄了个不了了之。始皇圣旨已下,把大树封为“五大夫”,以后人们便将此树称之为“五大夫松”,再后来错传成了五棵松树。据说,在万历三十年,由于泰山蛟龙腾起,山洪瀑发,秦松被水冲走,我们今天看到的不是秦松,而是清代康熙时补载的。 ?望人松 五大夫松以上的山坡上,还有一棵袅袅亭亭的松树,一枝长长的树干斜向下伸展着,好像

泰山文化

论泰山旅游文化(从泰山文化到泰山旅游) 摘要: 泰山是我国著名的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泰山旅游经济的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果.泰山旅游资源的价值在于泰山文化不仅是泰安与山东的重要旅游资源,也是整个国家和全世界的重要旅游资源. 关键词: 泰山文化旅游经济发展 泰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文明之根,东方文化的宝库,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高而可登,雄而可亲;松石为骨,清泉为心;呼吸宇宙,吐纳风云;海天之怀,华夏之魂-北大美学教授杨辛. 泰山素以“五岳独尊”名扬天下,又以“天下名山第一”独占鳌头。五岳之中,论海拔,泰山不是最高的,论景色,泰山不是最美的,但它为什么名气最大?是它数千年的文化积淀所放射出的特殊魅力。 在帝王巡守和封禅泰山的过程中,泰山作为一个自然实体而存在,巡守和封禅的主要目的是对天、对地的告祭,泰山是告祭的场所。从传说时代就在泰山上举行封禅这种典章制度上最隆重的大典,到宋代之后的帝王致祭泰山,从泰山作为人间帝王与上天沟通的场所,到对泰山封王、封帝,兼封其妻子儿女,在长达数千年的巡守和封禅仪礼的举行过程中,泰山也因为它的特殊位置而完成了神灵化和人格化的过程。在封禅大典中,泰山的地位便凸显出来。封禅与巡守制度有着渊源关系,是山岳祭祀礼仪中最隆重的盛典。封禅的方式是在泰山顶上筑坛以祭天,在泰山下的小山上除地以祭地;其次,封禅的目的是“报天之功”、“报地之功”、“报群神之功”。《史记·封禅书》记载,在秦以前有72个帝王曾行封禅之事,不过,司马迁自己也只提到12个帝王,而且还多语焉不详,叙述模糊。也有学者认为,所说72 帝只是约数,极言其多。自秦以来,正史所载,秦汉唐宋诸朝均有帝王亲临泰山封禅。明清两代,虽然不称封禅,但帝王或遣官员代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