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知识之一 词性

汉语知识之一 词性
汉语知识之一 词性

汉语知识之一━━词性

一、词的定义

说话要一句一句地说,文章要一句一句地写,我们把最小的造句单位叫做“词”,俗话叫做“字眼儿”。我们要细心地学习每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才能正确地理解别人说的话。

二、词的分类

按照词的不同意义和在造句中时所起的作用,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两大类12种词性。实词是有实在意义

....的词,特点是可以单独回答一个问题;

虚词就是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而且没有实在意义只有语法意义

....的词。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虚词: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三、关于12种词性的知识(详见资料二)

四、练习

1.下面的句子中加点的字,有的是实词,有的是虚词,根据定义做区分。

(1)如果

..费力便.可以很.快

......不用怎么

..这个小伙子说的是实话

..,那么少校现在

地找.到那个人了。

(2)玻璃

..让太阳晒化了,窗.外的积雪还.是厚厚地盖在.地上,..窗上的.冰花已经

对面的屋顶也.是白皑皑的。

(3)太阳刚.露出鲜红的脸,把.它的美丽

..地从.东

..的光彩照射到人间。它渐渐

方升起,越.来越高.也越来越亮.了。

2.划出下边句子中的名词。

(1)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2)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

(3)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

(4)那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启迪那些敏感的心扉。

把下列常用名词分别填入下表。

老师老虎科学思想白天中国森林夏天学生北京

前头后方作家昆虫法律立秋长江事业亚洲范畴

3.划出下面句子中的动词。

(1)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

(2)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3)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

(4)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

把下面常用的动词分别填入下表。

朗诵扩大喜欢能够应该进去调查担心希望出现

4. 划出下面句子中的形容词。

(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2)我生性执拗、急躁;我的情人却坚忍而有耐心。

(3)暖国的雪,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把下面常用的动词分别填入下表。

长短优秀迅速愉快伟大高尚慌张粗细干净漂亮

5.用黑点标出下面各句中的数词,并说明是确数、概数还是序数;用横线划出量词,并说明是动量词还是物量词。

一座30里高的山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拿出仅有的一点米

一尺多宽崖上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第一座难走的山

五、八军团歇了一下我赢了很多次给我些米老二是男的

6.在括号里填出适当的量词

一()设备一()戏一()货一()井

一()泉一()急流一()斜月一()残月

一()明月一()新月一()头发一()山楂

一()纸一()舞蹈一()春水一()清水

一()机枪一()店一()浪一()泪汉语中的一些量词形象生动,极富韵味。比如一“刀”纸,张张铺设整齐,未曾经过剪裁,未染些许墨汁,手起刀落,厚实的一摞纸坯子旋即

被劈开,毛边都不飞,利落的声线犹在耳畔。还有一“眼”井。是啊,那水汪汪的井可不就是大地的明眸吗?再比如

量词,一个字用下去,就把事物的形态神韵描摹传达出来了,这实在是中国人的智慧。

7.修改下面的病句,并说明理由。

(1)从他家到颐和园,大概有10里路上下。

(2)如果走路,要整整一小时左右。

(3)到了9点钟,我已经完全做好了作业的一大半。

8.使用人称代词,目的是避免语言的重复,但也要防止滥用。指出下面两句的毛病,并加以改正。

(1)李平和许亚一路回家,他告诉他前天他在书店买了一本《唐诗选》,问他要不要看。

(2)星期日我和小娟到王皓家去,王皓热情地接待了我和小娟。

9.大多数副词放在动词、词和介词前面,只有“极”“很”等几个词能放在后面,请你自己举几个例子。

副词的作用有多种,下面列举了不同类的副词,请把代表不同作用的番号填入括号里。

A.表示时间或进行的情况

B.表示频率

C.表示范围

D.表示程度

E.表示情态

F.表示否定

(1)不、别、勿、没(有)()

(2)可、倒、偏、却、就()

(3)常、常常、时常、总、老、永远、永久、一向、一直、一再、再三、屡次()

(4)忽然、立刻、马上、就、渐渐、终于、刚刚、才、已经、将要、正在、就要()

(5)都、全、只、就、仅仅()

(6)很、太、最、更、极、十分、非常、过于、稍微、略微、稍稍()

划出下面句子里的副词,并说明各用来修饰什么词。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2)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

(3)梅树确是不少,密密地、低低地整齐排列着。

(4)勤劳致富,他们的日子过得非常美满。

请把五个副词挑选出来,填到句子空白处。

渐渐、立刻、正在、就要、曾经

(1)我用心一想,就想通了。

(2)我想着想着,想通了。

(3)我聚精会神地想着。

(4)我想过这个问题。

(5)我感到不久想通了。

10.试在下列各句中填上适当的连词。

(1)代表们讨论通过了这个议案。

(2)我急得双脚直跳,他还在呼呼睡大觉。

(3)事情不好办,我们也要把它做好。

(4)大家不断地帮助他,他有了很大的进步。

(5)有什么困难,都要克服。

(6)藤野把他的笔记看完了,补充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微小的错误也一一用红笔给改正过来。

(7)窝在家里看电视,不如到阳光下活动活动。

(8)不是他及时提醒我,我说不定会误了考试。

(9)知道他是小孩子,又是无心的错儿,你还不原谅他吗?

11.找出下面句子中的介词,想一想它的位置和作用。

(1)价值来源于劳动。

(2)人们对于春之来临,往往是从自然界的变化中得知的。

(3)为了发展教育事业,十分需要人们了解、关心和重视它。

(4)如果能对你们有一点启发,我将喜出望外。

(5)种种美好的想象都可以由这两句诗中产生出来。

改正下面句子中用得不对的介词,并说明原因。

(1)体育锻炼关于我们是很重要的。

(2)这部电影对于我很熟悉。

(3)银色的飞机从蔚蓝的天空中自由地飞行。

(4)为了骄傲自满,他受到老师的批评。

(5)他把这个练习题都作不好。

(6)他整个一生对人类的解放事业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下面加点词有的是动词,有的是介词,请区别。

①他把书放在.桌上。()

②他在.家里.()

③许多同学都比.我学习好。()

④我们要比干劲,比.速度,比质量。()

⑤他给.我买了一本书.()

③他给.了我一本书。()

下面的加点字有的是介词,有的是连词或动词,请区别。

(1)双喜和.阿发都会撑船。

(2)双喜要和.阿发比赛,看谁撑船撑得快。

(3) 这些孩子里面我特别喜欢小方跟.小明。

(4) 小方总也不跟.小明吵架。

(5) 我过去连.字都不认识,可是国家却把我培养成了工程师。

(6) 秋天的田野,麦地一片连.一片,牲口一群连.一群,多美啊!

(7)你为什么老向.着他而不向.他提意见?

(8)到到..了北京,我就赶快跑到到..医院去看病。

12.在括号里注明加点词的名称。

(1)从.( )哪儿说起呢.( )?

(2)锻炼使人们的.( )身体强壮了.( )。

(3)老头愣了.( )一下,呵呵..( )的.( )笑了.(

)。 (4)噢.( ),原来二月的春风好似剪刀哇.( )!

(5)贺知章借着.( )描绘柳树的新妆,歌咏春天的来临。

改正用错的结构助词。

(1) 下周党员会议,领导已经做了妥善地.安排。

(2) 我们应该仔细的.研究这个问题。

(3) 他们一家的生活过的.很好。

(4) 今天热的.大家透不过气来。

13.注意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请判断。

(1)“精.兵简政”是条好意见。( )

队员们精.疲力尽。( )

(2)过日子要精.打细算。( ) 输得精.光。( )

(3)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 )

月色便朦胧..朦胧在这水气里。( )

(4)月色给大地带来一片朦胧..。( )

隔着云看太阳,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 )

(5)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 )

这个胜利..将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 )

(6)这道题老师讲得很明白..。( )

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吗?( )

(7)我们应该有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

革命队伍必须严肃..纪律。( )

选出下列加点词词性不同的一项。( )

A.电灯突然..亮了。

B.这场雨下得太突然..。

C.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

D.突然..,掌声暴风雨般的响起来。

五、辨析

A.名词不能重叠。(少数除外如:人人、时时、处处、事事、家家、上

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里里外外,重叠后表示

遍及全部、毫无遗漏。)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跑跑、想想、讨论讨论、干干净净、高高的。

B.名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如:国家不国家?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走不走?好不好?

C.名词前不能加”不”(不受副词限制)如:不北京。动词、形容词一般可以,如:不看、不吃、不好、不大。

A.前加”很”,一般动词不能(表示心里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可以加程度动词)。形容词多数可以,如:很走×,很好√。

B.动词重叠:ABAB式,AA式,如:讨论讨论,看看;

形容词重叠:AABB式,AA(的)如:干干净净,高高的。

C.动词绝大多数能带宾语,形容词不能,如:喜欢(你),怨恨(他),愉快(你)×,高兴(他)×。

a.副词不能和名词组合,形容词可以。如:“一致的意见”,不能说”一

概的意见”。

b.副词不能做谓语,形容词可以。如:“大家的意见一致”,不能说”大

家的意见一概”。

c.副词除”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等少数外,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形容词可以。

d.副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形容词可以。如:一概不一概?一致不一致?

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时间副词不能如:“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

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冷”;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正在是早晨八点整”。

c.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如:从过去、到将来、在早晨;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从曾经、到刚刚。

d.时间名词能与“是”构成“XX是XX”的格式,如:“从前是从前”时间副词不能。

有:在、给、叫、用、拿、比、到、让、由、朝、往、把、经过、通过。A.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可以。所以一句话中如果有别的词作谓语(动、形),它就是介词;如果没有别的词作谓语,那它就是动词。

B.介词后面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动词可以。

C.介词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

如:明天我在学校等你。明天我在家。他在看书。

我比你高一点儿。我们比比。

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他给了我一本书。

别那我开玩笑。他手里那着一本书。

A.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互换位置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词语不能互换。

B.连词“和”组成并列短语后可以带”都”;介词不可。

C.连词“和”前面不能有修饰语,介词可以。

D.连词“和”不能出现在一个句子或一个成分的开头;介词可以。

如:我和弟弟都去过。

我和弟弟谈话。

和弟弟一块儿去玩的孩子都回来了。

A.叹词的独立性最强,一般不同别的词语发生结构关系,常作独立成分。语气助词大多数放在句子的后面,没有独立性。

B.叹词“啊”与语气助词“啊”不同。

例如:咱们走的不是一条路啊!(语气词,附着在句末,念轻声,不独立.) 啊,今年的庄稼长得真好哇!(叹词,独立在句子结构之外。)

C.叹词的写法不十分固定,同一声音,往往用不同的汉字表示。例如“ō,我懂”。就可以用“哦、喔、噢”等表示。又如叹词“啊”,也写作“呵”等。在写作的时候,要尽量采用通行的写法。

D.另外,叹词可以作句子成分。如“他哼了一声”(作谓语)。“只听见电话里发出‘喂、喂’的声音”(作定语)。这属活用。

编写、制卷:南开语文组鞠红艳敬军

2010-4-16

汉语词性的分类

汉语词性的分类 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名词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例如: 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 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 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 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 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 (二)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例如: 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 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 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 表示判断:是 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 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 动词的语法特点: 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 看——看看想——想想 试——试试讲——讲讲 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 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 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 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 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2.动词“有” “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例如: 请问,这里有卖钢笔吗?(错)请问,这里有钢笔卖吗?(对) 李光有在吗?(错)李光在吗?/李光在不在?(对) 李老师有教过你吗?(错)李老师教过你吗?/李老师曾经教过你吗?(对)

语文基础知识主谓宾

汉语中一个完整的句子,其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如下: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补语) 由这个顺序可以看到:定语是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成分主要是主语和宾语)前对其进行修饰和限制的成分,状语是在谓语(包括动词和动词性短语及形容词和形容词性短语)前对其修饰和限制的成分。 一、句子的基本结构是“主谓宾”或“主谓”。 1、“主谓宾”结构。这是最常见的结构。 举例: 他是学生 主语谓语宾语 注意:“是”为典型的动词,一般是“谓语”。 小朋友做游戏。 主语谓语宾语 柳树抽新枝。 主语谓语宾语 2、“主谓”结构。 举例: 我笑。 主语谓语 雪花飘。 主语谓语 马儿跑。 主语谓语 主语和宾语是名词,谓语是动词。 二、扩句的方法。 1、给主语或宾语增加修饰词──定语。 举例: 小猫吃鱼。→→→(我家的)小猫吃(新鲜的)鱼。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主语谓语定语宾语 小朋友做游戏。→→(可爱的)小朋友做(有趣的)游戏。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主语谓语定语宾语 柳树抽新枝。→→(百年的)柳树抽(嫩绿的)新枝。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主语谓语定语宾语 (数量词也属于定语) 2、给谓语增加修饰词──状语或补语。

举例: 小猫吃鱼。→→→小猫[慢条斯理地]吃鱼。 主语谓语宾语主语状语谓语宾语 小朋友做游戏。→→小朋友[快快乐乐地]做游戏。 主语谓语宾语主语状语谓语宾语 柳树抽新枝。→→柳树[奇迹般地]抽新枝。 主语谓语宾语主语状语谓语宾语 我笑。→→①我[大声地]笑。②我笑〈得直不起腰来〉。 主语谓语主语状语谓语主语谓语补语 雪花飘。→→①雪花[纷纷扬扬地]飘。②雪花飘〈满天〉。 主语谓语主语状语谓语主语谓语补语 马儿跑。→→①马儿[欢快地]跑。②马儿跑〈得很快〉。 主语谓语主语状语谓语主语谓语补语 3、给整个句子加时间状语或地点状语。 举例: 小猫吃鱼。小猫在院子里吃鱼。院子里,小猫吃鱼。 小朋友做游戏。小朋友在操场上做游戏。操场上,小朋友做游戏。 雪花飘。雪花在寒冷的冬天飘。寒冷的冬天,雪花飘。 马儿跑。马儿在草原上跑。草原上,马儿跑。 4、综合运用上述三种扩句的方法,你一定能把扩句的题做好。 注意:句子结构不能改变。 举例: 马儿跑。草原上,马儿欢快地跑。 马儿在草原上欢快地跑。 千万匹马儿在草原上欢快地跑。 雪花飘。寒冷的冬天,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 小朋友做游戏。操场上,小朋友快快乐乐地做有趣的游戏。 小朋友在操场上快快乐乐地做有趣的游戏。 小朋友在操场上做“老鹰捉小鸡”游戏。 三、缩句的方法。 弄清了概念,掌握了扩句方法,你就能很轻松地做缩句练习了。 缩句,一般来说就是把句子缩到只有“主谓宾”或“主谓”结构。把所有的修饰词全部去除。 先分析句子成分,认出“主谓宾”,“定状补”。 但是,要注意一点:一些表示时态的虚词不可去除,如“着、了”等。 举例: 厚厚的积雪压折了树上的枯枝。 分析句子成分(厚厚的)积雪压折了(树上的)枯枝。 答案:积雪压折了枯枝。 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 分析句子成分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 黑生生的脸上现出一丝得意的神色。 分析句子成分(黑生生的)脸上现出(一丝)(得意的)神色。 答案:脸上现出神色。

汉语词性

汉语词性(虚词)练习题 1、选出下面一句话中画横线的词的词性正确的一组:() 明天早晨我和李光、王平同学在学校集合去爬山。 A.副,连,代,连,动 B.副,介,代,介,名 C.名,连,名,介,动 D.名,介,名,动,名 2、《①谁②是③最④可爱⑤的⑥人》词性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①名词②助词③形容词④动词⑤代词⑥代词 B.①名词②动词③副词④形容词⑤代词⑥名词 C.①代词②助词③介词④动词⑤助词⑥名词 D.①代词②动词③副词④形容词⑤助词⑥名词 3、对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画的画儿得奖了。②他的态度不对,对他要教育。 A.①动词名词②形容词介词 B.①名词名词②形容词介词 C.①动词名词②动词副词 D.①动词动词②副词介词 4、“有些女人的预算里还有一面()蛋圆形的镜子,一方雪白()的毛巾,或者一顶结()得很好看绒线的小圆帽。” 划线词语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名词形容词副词 B.量词形容词介词 C.量词形容词动词 D.代词副词动词 5、对“下”的词性的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老虎正要下山,老猎人躲在石岩下,抡起虎叉,突然给了老虎一下。 A. ①动词②方位词③量词 B. ①介词②方位词③量词 C. ①动词②助词③量词 D. ①介词②助词③量词 6、下面四句话中“跟”字的词性依次列出四种,正确的一项是:() ①跟着好人学好事②我跟他是同桌 ③我跟他学唱歌④那鞋的跟高得没法穿

A.①动②介③连④名 B.①介②动③动④名 C.①动②介③连④形 D.①动②连③介④名 7、选出与“红花绿叶”中的“绿”的词性相同的一项:() A.春回大地群山绿 B.春风又绿江南岸 C.一汪绿水慰平生 D.红了樱桃绿了笆蕉 8、选出下列带下划线词词性不同的一项:() A.电灯突然亮起来了。 B.这场雨下得太突然。 C.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 D.突然,掌声暴风雨般地响起来。 9、从下面选出词性相同的一项:() A.听战争经验希望拒绝 B.各那么鲁迅我们旅客 C.更从来单单经常渐渐 D.胖伟大激动承担应该 10、判断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写在句末括号中。 ①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 ②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③月色给大地带来一片朦胧。() ④隔着云看太阳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 ⑤他患了一场大病。()⑥他病了三天。() ⑦这把锁锈死了。()⑧这把锁长了锈。() 11、指出正确说明下边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及意义的一项:() 这时船慢了,不久就到了,果然近不得台旁…… A.“近”本来是名词,这里作形容词,意思是依靠。 B.“近”本来是形容词,这里作副词,意思是靠近。 C.“近”本来副词,这里作动词,意思是进去。 D.“近”本来是形容词,这里作动词,意思是靠近。 12、下面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完全正确的一项:() 她一边和面,一边和颜悦色地和大家讲自己的经历,她说她和丈夫是一对患难夫妻。①动词 ②形容词③介词④连词 A.①②④③ B.③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③①④② 13、找出词性完全相同的一组() A.宝贵光荣骄傲战友

现代汉语的词性分类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两类12种词性。一类是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一类是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实词 一.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如“黄瓜、猪、马、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中国”。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二.动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吼、叫、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

“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四.数词 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五.量词 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

语文基础知识主谓宾定状补

主谓宾定状补 牛吃草 小牛吃嫩草 小牛喜欢吃嫩草 语文中的主谓宾定状补汉语中一个完整的句子,其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如下:(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补语) 由这个顺序可以看到: 定语是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成分主要是主语和宾语)前对其进行修饰和限制的成分, 状语是在谓语(包括动词和动词性短语及形容词和形容词性短语)前对其修饰和限制的成分。 例: 1定语:我的书美丽的花(以上两个句子中“我”和“美丽”是定语。) 2状语:狠狠地打多么美丽(以上两个句子中“狠狠”和“多么”是状语)从形式上看,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用“的”字,状语和中心词之间用“地” 字,这是标志。 主语:谓语陈述的对象,指出谓语说的是“谁”,或 者“什么”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 主语和谓语之间是陈述关系。 例:1.他的态度很坚决 2.我们车间已经完成了全年的生产任务 3.经他手做成的大小事情数不清 4.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宾语:表示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所涉及 的对象。 定语:处于宾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支配、涉及 后面的宾语的成分。 例:我们车间已经完成了全年的生产任务。 “完成了”是定语,在前。 “全年的生产任务”是宾语,在后。 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例:经他的手做成的大小事情,<数不清>。 “数”是中心语,“不清”是补语 院子干净得,<很>。 “干净”是中心语,“很”就是补语。

句法成分句法成分成对发生的关系举例 主语谓语陈述关系(主谓)他做了动语宾语支配或涉及关系(动宾)做作业 定语中心语修饰限制关系(定中)数学作业 状语中心语修饰限制关系(状中)都做了 中心语补语补充说明关系(中补)做完了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汉语词性分类及用法

汉语词性分类及用法 汉语(Hànyǔ)又称华语、中国话、中文等~属汉藏语系~至少15亿使用者~是中国、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亦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汉语词性分类及用法~欢迎阅读参考!! 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 (-)名词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例如: 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 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 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 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 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 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 (二)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例如: 1 / 28 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 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 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表示判断:是

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 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 动词的语法特点: 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 看——看看想——想想 试——试试讲——讲讲 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 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 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 2 / 28 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 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2.动词?有?

(完整版)语文词性知识归纳

语文词性知识归纳 实词 一、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者事物名称的词。 1。【名词】 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又称体词。实词的一种。如:中国、世界、成果、效率、品德、父亲、主人、老李、疯子、错儿、孩子们等。 名词可以分为以下次类: 个体名词,又叫可数名词。如:(一本)书、(三朵)花、(五条)河。 集合名词,不能加个体量词,与集合量词或不定量词"对,批,部分,些"等搭配,如:(一对)夫妇、(一部分)船只、(一些)车辆。 专有名词,如:北京、天安门、孔子、长江。 时间名词,如:春天、上午、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 处所名词,如: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中国。 方位词,如:东、西、上、里、前、内。 名词的主要语法特点: (1)不能用"不"来否定,如不能说"不帽子"。 (2)在句中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定语。时间和处所名词可以做状语,如:小李昨天迟到了。 (3)名词一般不能重叠,只有带有量词性质的名词才可以重叠,如:人、年、天。 1、表示人的,如:教师、学生、医生、工人、老板、父亲、白求恩; 2、表示具体事物的,如:房子、汽车、电话、杨树、鲜花、计算机; 3、表示抽象事物的,如:精神、物质、关系、友谊、道德、法律、能力; 4、表示时间的,如:过去、现在、今天、明天、春节、元旦、早晨、晚上; 5、表示处所的,如:北京、江南、亚洲、边疆、中国、美国; 6、表示方位的,也叫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里头、外边、以上、之下、前后、左右。 二、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动词】 是表示人、事物的运动或相互作用的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的词)。 动词可分为: 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能够带宾语的动词是及物动词,如:吃、打、敲、写,它们的宾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也有一部分动词必须带宾语,如:费(劲)、顾全(大局)。不及物动词不可带宾语,如:咳嗽、休养、毕业。 心理活动动词。这类动词可以受"很、太"一类程度副词的修饰。如:爱,想,同意,赞成,怀疑。 判断动词。最主要的就是"是",表示判断或肯定。在表示判断时,"是"后边的成分是"判断宾语",例如:"我是中国人。" 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表示行为状况的可能性或意愿性。例如:能够会可以应该 趋向动词,表示趋向性的动作或动作的状态。如:(坚持)下来,(搞)上去,(走)进。 动词的主要语法特征: 动词可受副词"不"、"没"的修饰。 动词经常作谓语,后面可以接宾语。

中考语文汉语知识复习之一:词性的分类及其定义

词的分类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一、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如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二、动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四、数词 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①基数:一、二、百、千、万、亿 ②序数:第一、第二、第三 ③分数:十分之一、百分之二十 ④倍数:一倍、十倍、百倍 ⑤概数:几(个)、十来(个)、一百上下 五、量词 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2、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六、代词 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表示指称时,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种性状、数量、程度、动作等。他不常指某一定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义,介乎虚实之间。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我你您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自己别人大家大伙(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例如:我自己你们自己大家自己)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谁什么哪(问人或事物)哪儿那里(问处所)几多(问数量)多多么(问程度)怎么怎样怎么样(问性质状态)什么怎样什么样(问方式行动)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这那(指人或事物)这儿这里那儿那里(指处所)这会儿那会儿(指时间)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这些那些这么些那么些(指数量)每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某另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七、副词 副词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1、表示程度:很、非常、极、十分、最、顶、太、更、挺、极其、格外、分外、更加、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几乎、过于、尤其 2、表示范围:都、全、总、总共、共、统统、仅仅、只、光、净、一概、一律、一齐、单、单单 3、表示时间、频率:已经、曾经、早已、刚刚、正、正在、就、就要、将、将要、曾、刚、才、在、马上、立刻、渐渐、早晚、从来、终于、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往往、永、赶紧、仍然、还是、屡次、依然、重新、还、再、再三、偶尔、顿时、终于、常、常常、时常、时时 4、表示处所:到处、处处、随处、四处 5、表示肯定、否定:不、没、没有、不用(甭)、必、必须、必定、准、的确、未、别、莫、勿、是否、不必、不曾 6、表示情态、方式:忽然、猛然、公然、特意、亲自、大肆、肆意、悄悄、连忙、赶紧、暗暗 7、表示语气:难道、决、岂、反正、也许、大约、大概、果然、居然、竟然、究竟、幸而、幸亏、偏偏、明明、恰恰、未免、只好、不妨、索性、简直、就、可、难怪、反倒、何尝、何必 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八、介词 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 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 九、连词 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如"和、及、或者、或、又、既"。关联词语可以看成是连词,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十、助词 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结构助词,它们是"的、地、得、所、似的";一类是动态助词,它们是"着、了、过";一类是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呐、呀、了、么、哇"。 十一、叹词 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叫做叹词。如:“喂、哟、嗨、哼、哦、哎呀”。叹词总是独立成句。 十二、拟声词 这是模拟声音的词。如"呜、汪汪、轰隆、咯咯、沙沙沙、呼啦啦"。

汉语词性分类汉语词性分类大全及介绍

汉语词性分类 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 (-)名词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例如: 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 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 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 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 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 (二)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例如: 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 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 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 表示判断:是 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 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 动词的语法特点: 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 看——看看想——想想 试——试试讲——讲讲

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 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 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 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 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2.动词“有” “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例如: 请问,这里有卖钢笔吗?(错)请问,这里有钢笔卖吗?(对) 李光有在吗?(错)李光在吗?/李光在不在?(对) 李老师有教过你吗?(错)李老师教过你吗?/李老师曾经教过你吗?(对) 有受伤吗?(错)受伤没有?(对) 3.助动词 助动词是指动词中能放在“不X不”(不敢不)格式里的词。助动词可以作谓语,如“这样做可以不可以”、“完全可以”。但它们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者的主观意愿和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例如“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春天到了,天气[应该] 暖和了”。 4.趋向动词 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如“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还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作趋向补语,如“拿<出> 一本书”、“拿<出来>一本书”、“拿<出>一本书<来>”。 (三)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表示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词。例如: 表性质的:好、坏、伟大、勇敢、优秀、聪明、老实、鲁莽、大方、软、硬、苦、甜、冷、

完整word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词性练习题

初中语文词性练习题 1、选出下面一句话中画横线的词的词性正确的一组:() 明天早晨我和李光、王平同学在学校集合去爬山。 A.副,连,代,连,动 B.副,介,代,介,名 C.名,连,名,介,动 D.名,介,名,动,名 2、对题目《①谁②是③最④可爱⑤的⑥人》词性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①名词②助词③形容词④动词⑤代词⑥代词 B.①名词②动词③副词④形容词⑤代词⑥名词 C.①代词②助词③介词④动词⑤助词⑥名词 D.①代词②动词③副词④形容词⑤助词⑥名词 3、对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画的画儿得奖了。 ②他的态度不对,对他要教育。 A.①动词名词②形容词介词 B.①名词名词②形容词介词 C.①动词名词②动词副词 D.①动词动词②副词介词 4、填入下面句中空格内的词恰当的一项是:() “有些女人的预算里还有一()蛋圆形的镜子,一()雪白的毛巾,或者一()结得很好看绒线的小囝帽。” A.面款顶 B.只方个 C.面方顶 D.块款种 5、对“下”的词性的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老虎正要下山,老猎人躲在石岩下,抡起虎叉,突然给了老虎一下。 A. ①动词②方位词③量词 B. ①介词②方位词③量词 C. ①动词②助词③量词

6、下面四句话中,“跟”字的词性依次列出四种,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①跟着好人学好事②我跟他是同桌 ③我跟他学唱歌④那鞋的跟高得没法穿 A.①动②介③连④名 B.①介②动③动④名 C.①动②介③连④形 D.①动②连③介④名 7、选出与“红花绿叶”中的“绿”的词性相同的一项:() A.春回大地群山绿 B.春风又绿江南岸 C.一汪绿水慰平生 D.红了樱桃绿了笆蕉 8、选出下列带下划线词词性不同的一项:() A.电灯突然亮起来了。 B.这场雨下得太突然。 C.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 D.突然,掌声暴风雨般地响起来。 9、从下面选出词性相同的一项:() A.听战争经验希望拒绝 B.各那么鲁迅我们旅客 C.更从来单单经常渐渐 D.胖伟大激动承担应该 10、判断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写在句末括号中。 ①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 ②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③月色给大地带来一片朦胧。() ④隔着云看太阳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 ⑤他患了一场大病。() ⑥他病了三天。() ⑦这把锁锈死了。() ⑧这把锁长了锈。()

汉语词性、短语练习题

1.找出词性完全相同的一组() A.宝贵光荣骄傲战友 B.制造报答提高寻求 C.角色语文经常兴趣 D.非常偶尔清楚风景 2.对加点词的词性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为了发展教育 ..事业,十分需要 ..人们了解,关心和.重视它。 A.名词动词连词 B.名词形容词介词 C.代词副词介词 D.动词动词介词 3.与“为了 ..祖国,前进!”中加点词的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A.因为 ..程序严格把关D.我和.你一起走 ..人多,屋子里很热B.小青在.上海C.我们按照 4.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他在.学校里 B.①这座房子朝.南 ②他在.阅览室学习②他朝.北走去了 C.①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应该一起抓 D.①运动会上,他得.到了百米冠军 ②张健和.李升一同到北京去了②他的字写得.很工整 5.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A.①这朦胧 .. ..的月光,实在照不了多远 B.①掌握法律武器,增强禁毒意识 ②月色便朦胧 ..到你在幸福之中呢 ..在水气里②朋友,你是否意识 C.①工作随便,学习松懈 .. D.①酒香不怕巷子深. ②摇船的那股劲儿,现在松懈 ..下来了②这本书的内容很深.,可真难懂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老师正和小红谈话”中“和”的词性相同的是() A.他早点吃的是牛奶和.面包 B.范进向.他作揖,坐下 C.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 7.下列词语中,与“卧薪尝胆”结构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偃旗息鼓惩前毖后温故知新巧妙绝伦B.尊师重教惟妙惟肖赴汤蹈火心旷神怡 C.趋吉避凶理屈词穷潜滋暗长随机应变D.走马观花饮水思源扬眉吐气粉身碎骨 8.选出下列短语在结构分类正确的一项() ①山川大地②声音响亮③经济特区④渐渐消散⑤顾全大局⑥雄伟壮丽⑦结构坚固⑧竞选州长 A.①③/ ②⑥⑦/ ④⑤⑧ B.①③⑥/ ②⑦/ ④⑧/ ⑤C.①⑥/ ②④⑦/ ③⑤/ ⑧D.①⑥/ ②⑦/ ③④/ ⑤⑧ 9.全是主谓短语的一项是() A.亚洲西部前功尽弃种类繁多B.知识贫乏经验不足参加会议 C.起草方案朝晖夕阴洗得干净 D.工作繁忙须发花白意志坚强 1.找出词性完全相同的一组() A.宝贵光荣骄傲战友 B.制造报答提高寻求 C.角色语文经常兴趣 D.非常偶尔清楚风景 2.对加点词的词性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为了发展教育 ..人们了解,关心和重视它。 ..事业,十分需要 A.名词动词连词 B.名词形容词介词 C.代词副词介词 D.动词动词介词 3.与“为了 ..祖国,前进!”中加点词的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A.因为 ..程序严格把关D.我和.你一起走 ..人多,屋子里很热B.小青在.上海C.我们按照 4.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他在.学校里 B.①这座房子朝.南 ②他在.阅览室学习②他朝.北走去了 C.①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应该一起抓 D.①运动会上,他得.到了百米冠军 ②张健和.李升一同到北京去了②他的字写得.很工整 5.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A.①这朦胧 .. ..的月光,实在照不了多远 B.①掌握法律武器,增强禁毒意识 ②月色便朦胧 ..到你在幸福之中呢 ..在水气里②朋友,你是否意识 C.①工作随便,学习松懈 .. D.①酒香不怕巷子深. ②摇船的那股劲儿,现在松懈 ..下来了②这本书的内容很深.,可真难懂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老师正和小红谈话”中“和”的词性相同的是() A.他早点吃的是牛奶和.面包 B.范进向.他作揖,坐下 C.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 7.下列词语中,与“卧薪尝胆”结构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偃旗息鼓惩前毖后温故知新巧妙绝伦B.尊师重教惟妙惟肖赴汤蹈火心旷神怡 C.趋吉避凶理屈词穷潜滋暗长随机应变D.走马观花饮水思源扬眉吐气粉身碎骨 8.选出下列短语在结构分类正确的一项() ①山川大地②声音响亮③经济特区④渐渐消散⑤顾全大局⑥雄伟壮丽⑦结构坚固⑧竞选州长 A.①③/ ②⑥⑦/ ④⑤⑧ B.①③⑥/ ②⑦/ ④⑧/ ⑤C.①⑥/ ②④⑦/ ③⑤/ ⑧D.①⑥/ ②⑦/ ③④/ ⑤

汉语语法知识:词类与词性

汉语语法知识之一:词类和词性(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语素 定义:汉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分类:(1)单音节语素:如:山、水、灯(独立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2)双音节语素:一种是古代遗留下来的连绵词,如:蜻蜓、琵琶、(拆开就不表达完整的意思);另一种是音译外来词,如:坦克、沙发、吉普(拆开也不表达完整的意思,或者说表达的意思与词语本身要表达的意思不一致) (3)多音节语素:如,马铃薯;多是音译外来词,如:阿莫西林,君士坦丁堡 练习:思考: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语素吗?举例说明 思考:两个汉字肯定是两个语素吗?举例说明 汉字 定义: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是书写基本单元,传说是仓颉所创造的。 汉字的演变:其使用始于商代,历经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魏碑、宋体、仿宋、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狂草、行楷、行草等诸般书体变化。 汉字的分类:汉字根据其构成方式可分为六种,即六书。 六书是汉字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这种造字法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来描绘出来,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 如日、月、山、水等四个字,最早就是描绘日、月、山、水之图案,后来逐渐演化变成现在的造型。瓜是一个象形字。“瓜”字中,两撇表示藤,

中间竖钩表示瓜,捺表示叶。“葫芦科植物的统称”就是“瓜”的本义。“形状像瓜”,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像瓜形的,比如,“瓜皮帽”是帽子的一种;“瓜皮船”是船的一种。“像切瓜一样”,瓜的命运是要被切分的,由此引申出此义。人们用“瓜分”表示分割或分配。又指若干强国联合起来分割弱小或不发达国家的土地。“傻瓜”,表示不聪明,这一词来自古代的“瓜子族”,春秋时期生活在瓜州(甘肃敦煌一带)姜姓人被称为“瓜子族”,他们十分勤劳,受人雇佣时总是一刻不停地干活,可是有些人把他们这种老实的习俗看作“傻”,于是就有了“傻瓜”了。 指事:这是指表现抽象事情的方法,用象征的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上符号来表示某个词。所谓“各指其事以为之”是也。如人在其上写作“上”,人在其下写作“下”,“刃”,在刀口上加一点,表示这里最锋利,这就是刀刃,等等。 形声:就是文字内以特定形状(字根)表特有的音。例如胡。这个字也可为一个字根,结合不同的属性字根,可合成为:蝴、蝴、湖、葫、瑚、醐等等,而以同样的发音(也有的只有声母一样),表达不同的事物。形声是汉字里造字最多的方法和神韵,自大一点就是“臭”,“富”有田的人,“穷”靠用“力”打工,“贱”的繁体是“贱”,右边两个“戈”,为钱而争斗,自然是“贱”。 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有三种组合方式: 左形右声:指、诗、估、格 左声右形:救、歉、剑、钦 上形下声:空、露、花、崭 上声下形:盂、货、娶、基 内形外声:闻、问、闷、瓣、辫、辩 内声外形:园、囤、病、衷、阁、匣 声占一角:毡、远、逃、逻 形占一角: 有些形声字,随着汉字的改革表音部分的读音有了变化,已经不起表音的作用了,如果再读半边就要闹笑话。现在“秀才识字读半边”又成了对“秀才”们读错字的讽刺。 会意:这种造字法,是用两个或几个字组成一个字,把这几个字的意义合成一个意义。

词类 实词 知识整理 现代汉语

一、词类概说 什么是词类 语言学上所说的词类,只指词的语法分类,即为了弄清词的语法功能和用法、说明语句的组织规律而对词分的类。 划分词类的作用 语法研究的需要,教学和运用语言的需要,自然语言处理的需要 (1)意义不能作为词类划分的主要标准 通常说名词表示事物的名称,动词表示动作或行为,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这样看起来,好像词类是根据词的意义划分出来的。 实际上根据词的意义来划分词类是行不通的。因为表示同类概念的词,语法性质不一定相同。例如“战争”和“战斗”都表示行为,可是“战争”是名词,“战斗”是动词;“红”和“红色”都表示颜色,“红”是形容词,而“红色”是名词。 词类是反映词的语法特征的类。但是根据语法特征分出的类,在意义上也有一定的共同点。可见词的语法特征和意义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不过我们划分词类的时候,却只能根据特征,不能根据意义。 (2)语法形式也不能作为划分词类的主要标准 词的语法形式,指具备什么样的形式标记和变化方式。有的语言可以借助于词的形态变化来划分词类。例如英语: A B C horse(马)high(高)deny(否认) hat(帽子)big(大)collect(收集) tree(树)old(老,旧)remember(记得) A类词有数的变化(复数加词尾{-S}),B类词有级的变化(比较级加词尾{-er},最高级加词尾{-est}),C类词有时的变化(过去时加词尾{-ed)。根据这些形态上的变化,可以把这些词分为三类:A是名词,B是形容词,C是动词。

(2)语法形式也不能作为划分词类的主要标准 词的语法形式,指具备什么样的形式标记和变化方式。有的语言可以借助于词的形态变化来划分词类。例如英语: A B C horse(马)high(高)deny(否认) hat(帽子)big(大)collect(收集) tree(树)old(老,旧)remember(记得) A类词有数的变化(复数加词尾{-S}),B类词有级的变化(比较级加词尾{-er},最高级加词尾{-est}),C类词有时的变化(过去时加词尾{-ed)。根据这些形态上的变化,可以把这些词分为三类:A是名词,B是形容词,C是动词。 (3)词的语法功能 一个词的语法功能指的是这个词在句法结构里所能占据的语法位置。举例来说,形容词的功能有:a,前加“很”。b.后加“的”。C.后加“了”。d.作谓语。e.作定语。 很明显,凭借形容词的语法功能,我们可以把它跟别的词类区别开来。举例来说,名词不具备a,c,d几项,动词不具备a等项,同时名词、动词的语法功能里也有一些是形容词所没有的。我们给汉语的词分类,根据的就是这些功能上的异同。 词的造句功用,指能不能充当句子成分,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比如:而且因为所以 的地得 有过失过失很大 行动过火大家过问 “过失、过火、过问”可以单独充当句子成分,“而且、因为、所以”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过失”可以充当主语、宾语,不能单独充当谓语;“过火”和“过问’”叶以单独充当谓语,大多数情况下不充当主语、宾语。 词的组合能力 词的组合能力,指能跟一些什么词语发生组合关系,不能跟一些什么词语发生组合关系。比如: 过火过问过失 “过火”是形容词,既能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又能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不过火/很过火);“过问”是动词,能受“不”的修饰(不过问),却不能受“很”的修饰(“很过问);“过失”是名词,既不能受“不”的修饰,也不能受“很”的修饰(”不过失/”很过失)。 从另一方面看,名词“过失”能受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的修饰(一个过失/多种过失),形容词“过火”和动词“过问”都不能受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的修饰(”一个过火/“多种过火/”一个过问/”多种过问)。 打门一打鸡蛋打今天起 白色白干了 汉语的词类体系 作为词类划分的标准,在这一分类系列里,最起作用的是词的句法功能和组合能力方

汉语的词性

虚词 (一)副词 副词是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 表程度的:很、最、极、挺、顶、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更、更加、越、越来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差不多、几乎、过于 表范围的:都、总、共、总共、统统、只、仅仅、单、光、一齐、一概、一律 表时间频率的: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正、正在、将、将要、就要、马上、立刻、顿时、终于、常、常常、时常、时时、往往、渐渐、一直、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永、永远、赶紧 表肯定否定的:必、必须、必定、必然、当然、准、的确、不、没有、没、未、别、莫、勿、未必、不必、何必、不便、不用(甭)、不妨 表语气的: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简直、是、是否、可、也许、难怪、大约、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然、居然、何尝、其实、明明、恰恰、未免、只好 1.副词只有“很”、“极”可以作补语。例如: ①这办法好得< 很> 。 ②这办法好< 极> 了。 2.有一部分副词能起关联作用。 (1)单用的: 说了又说吃得下就吃说清楚再走下大雨也去 (2)前后配合用的: 又…又越…越也…也不…不既…又非…不 (3)和连词配合用的: 不但…还只有……才既然…就虽然…却如果…就不论…都 即使……也除非……才 3.“没有”(没)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否定行为的发生;在名词前是动词,否定事物的存在或否定对事物的领有。例如: ①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学生。(副) ②你没有《诗经》吗(动) “没有”和“没”是有区别的:“没”不能用在句末,也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没有”就可以。如不能说“他来了没”“没。”只能说“他来了没有”“没有。” 4.有少数形容词和某些副词,都经常作状语,要细心分辨。例如: ①雨后青山格外秀丽。 ②这件衣服特别好看。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一)词性

基础知识(一):词 【词的定义】 是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例:山、水、走、兴奋、玻璃、坦克、中国、人民、奥林匹克、中华人民共和国…… 【词的分类】 1、实词:意义较实在,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加上一定的语气语调,一般可独立成句。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除了叹词和个别副词,一般不能独立成句。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叹词。 第一讲:实词 一、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 1、表示人的名称:鲁迅、老师、朋友、同志、作家、学生 2、具体事物:桌子、操场、书本、飞机、风、水、油 3、抽象事物:道德、思想、走势、情绪、文化、政治、欲望、苦头 4、时间名词:昨天、下午、春天、早晨、明年、现在 5、处所名称:北京、中国、亚洲、里屋 6、方位名词:中间、周围、前、后、左、右、之上、以下、东边 7、专有名词:黄河、泰山、四川、联合国 二、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判断等。 1、动作行为:走、观察、学习、听、看、批评、宣传 2、存在变化消失:增加、消失、在、有、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 3、心里活动:想念、厌恶、爱、怕、恨、喜欢、羡慕、希望、讨厌 4、能愿动词:能够、愿意、敢、会、应该、要 5、趋向动词(移动趋向):来、去、上、下、进、出、回、开、过、起、上来、下去、起来 6、判断动词:是(文言文中,一般情况下,“是”是代词。) 三、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等。 1、表示形状:长、短、粗、高大 2、表示性质:高尚、乐观、懦弱、软、硬、甜、苦、好、坏、远、近、斜、直、伟大、勇敢、优秀、聪明、大方 3、表示状态:迅速、朦胧、遥远、雪白、笔直、绿油油、水灵灵、安静 注意: ①绝大部分的名词前面可用数量词来修饰。②绝大部分的动词前面可用否定副词“不”或“没(没有)”来修饰。 ③绝大部分的形容词前面可用程度副词“很”来修饰。 ④一般地,形容词修饰名词和动词,副词可修饰形容词和动词,但不能修饰名词。 四、数词:表示数目。 1、表示确数:三分之二、七百…… 2、表示概数:成千上万、若干…… 3、表示序数:初一、第八…… 五、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单位。 1、物量词(数词+物量词+名词):丈尺米两磅吨亩元角 2、动量词(动词+数词+动量词):次回趟遍下阵遭笔口 六、代词:代替人和事物的名称,或起区别指示作用,或用来提问。 1、人称代词:我、你、他、自己…… 2、疑问代词:谁、什么、哪、怎样…… 3、指示代词:这、那、每、各……注意:在文言文中,代词被归为虚词。 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词性是可能会发生变化的。因此,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到句子中去辨别词性。辨别词性应该从该词语的语法功用入手。如果无法一下子判定词性,可尝试运用排除法。 六、练习: (一)请辨别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词性: 1、他手里拿着一束鲜艳的花。 2、你快叫几个人过来帮忙。 今天我买东西花了很多钱。这两个数的和是几? 他那天穿了一件花衣服。 3、这两个数的和是几? 4、他顺利通过了这次考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