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xx死因监测年度分析报告

2016xx死因监测年度分析报告
2016xx死因监测年度分析报告

2016年xx县死因监测年度分析报告

一、背景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城乡居民生活、行为改变, 也从根本上使人群疾病模式发生改变,随之我国人口的死亡谱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主要死因。全国已经通过开展全人群的死因监测,来了解全人群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和死亡模式的情况。因此为了评价出我县居民的健康状况和卫生状况,结合我县的地理环境、经济文化、人口学特征,从而为制定相应的卫生策略提供依据,死因监测工作已是我县的重要公共卫生工作。

(一)xx县基本情况

xx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处武陵山区,居乌江下游,乌江流经南北,国道319线、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东西贯通,距主城3小时车程,有较为方便的水陆交通条件,也是重庆的出海通道之一。北接湖北,南连贵州,与市内武隆、黔江等区县为邻。全县幅员面积3903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71人/平方公里。全县最高海拔1859m、最低海拔194m。境内居住着苗、土家、蒙古、回等11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9.5%。全县辖11镇28乡,300个村(社区),1979个村居民小组;全县总人口69万,常住人口51.3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7907人,死亡报告4078人。

(二)xx县死因监测历史和现状

xx县从2008年开始在我县10个乡镇开展人群死因监测(2008年才纳入网络直报),2010年4月开始在我县动态、全面地收集人群死亡信息。目前全县所有乡镇、街道卫生院以及其他所有医疗机构均开展了死因监测工作。

二、目的

死因监测是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监测,由于死亡比疾病具有更明确、更直接的含义,死因监测数据是公共卫生信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信息之一,死亡原因资料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状况,是评估人群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是估计人群卫生需要,是制定卫生政策、评价卫生工作质量和效果的科学依据。死因资料也是研究人口自然变动规律的重要依据,同时也间接反映了社会、经济、文化及生物物理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为掌握我县居民健康水平,分析当地居民的主要卫生问题,从而掌握人群健康与死亡水平、死亡原因、死亡顺位、预期寿命和死亡率变化趋势等指标,为政府保障公民健康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多年来我县一直开展了全人群死因监测工作。

三、死亡病例的收集方法

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个体诊所通过主动收集辖区内的死亡个案,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报各个乡镇、街道(中心)卫生院防保科;各乡镇、街道(中心)卫生院、县属医疗机构及其他民营医院的责任医生填写院内死亡病例的《死亡医学证明书》,报本院防保科;各医院防保科人员将收集的病例审核后录入全国死因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四、内容

监测对象为辖区范围内所有的居民,报告对象为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包括在辖区内死亡的户籍和非户籍居民。

五、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贯穿死因监测登记报告工作的全过程。县疾控每年按时参加上级所有相关培训,同时组织辖区内各报告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就死亡病例的报告流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规范填写,ICD-10编码等进行详细的讲解。县疾控中心对各医院上报的死亡病例数据进行审核和分析,如发现漏填、项目不完整或内容可疑时,及时退回报告单位并重新填写,保证数据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各个报告单位定期开展对本院(辖区)自查,及时发现漏报和漏填、以及填写不规范的病例卡片,及时进行补报和修改;县疾控中心每半年组织开展一次全县范围的漏报调查,收集全县漏报的病例,计算死因监测的漏报率。各级定期开展现场督导,检查报告工作开展情况,抽查核对各个单位卡片填写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解决,有效控制数据质量。在本次分析前对现有数据进行了变量范围和逻辑性检查。

六、统计方法

死因监测数据分析应用分析软件SPSS以及全国死因监测信息系统分析。

七、监测结果分析

(一)人口资料分析

1、基础人口资料 2016年全县常住人口为513400人,其中男性为266366人,女性为250034人,男女性别比为1.07:1。详见表1、图1。

表1 2016年xx县居民各年龄组性别人口组成表

分年龄组男性人口数男性人口比例(%) 女性人口数女性人口比例(%)

0- 37640.7329550.57

1- 47200.9137810.73

2- 44030.8531960.62 3- 40040.7831480.61 4- 39760.7733180.64 5- 37600.7329800.58 6- 38170.7430060.58 7- 39570.7744250.86 8- 35300.6843010.83 9- 38610.7521750.42 10- 26716 5.1719075 3.69 15- 24403 4.7320299 3.93 20- 14045 2.7215386 2.98 25- 12241 2.3712080 2.34 30- 6153 1.197002 1.36 35- 20704 4.0121872 4.24 40- 22571 4.3722562 4.37 45- 24790 4.827174 5.26 50- 9765 1.899096 1.76 55- 14447 2.814142 2.74 60- 15561 3.0114870 2.88 65- 14642 2.8413096 2.54 70- 9848 1.919002 1.74 75- 5998 1.165848 1.13 80- 34480.6737480.73 85及以上12420.2414970.29

图1 2016年xx县居民各年龄组人口金字塔

(二)死亡情况的分析(详见附表4)

1、总体情况:2016年按照生前常住地址全县在中国疾控中心《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登记的有4078例死亡病例,粗死亡率为789.70/10万,标化死亡率为678.90/10万(以201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标化),其中男性死亡2443例,粗死亡率为917.16/10万, 标化死亡率为763.05/10万;女性死亡1635例,粗死亡率为653.91/10万,标化死亡率为583.51/10万。

2、不同年龄性别死亡水平变化情况:分析各年龄组死亡率可见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大大致呈不对称的“U”形曲线,0-岁组死亡率稍高,之后开始稍有下降,10-岁组降到最低,然后逐渐上升,55-岁组之后急剧增高,且各年龄组男性的死亡率均高于女性。说明超过55-岁组之后随着年龄增大死亡率越高。详见表2、图2。

表2 2016年xx县各年龄组死亡率分布表(单位/10万)

性别男性女性

0-岁634.77415.04

1-岁244.14292.97

5-岁292.97146.48

10-岁341.8097.66

15-岁512.70268.55

20-岁561.52146.48

25-岁390.63219.73

30-岁463.87415.04

35-岁830.08244.14

40-岁2563.481245.12

45-岁2880.861049.80

50-岁2709.961074.22

55-岁2392.581733.40

60-岁4785.163100.59

65-岁6738.283979.49

70-岁9692.385664.06

75-岁9277.346274.41

80-岁8105.476835.94

85-岁6494.146884.77

图2 不同年龄性别死亡水平变化曲线图(单位/10万)

(三)期望寿命分析

2016年xx县居民期望寿命为75.66岁,其中男性期望寿命为73.24岁,女性期望寿命为81.5岁,女性期望寿命高于男性。与2015年的期望寿命(75.38岁)比较,2016年我县居民人均期望寿命增高。详见表

3。

表3 2016年xx县居民期望寿命表(岁)

年龄组合计男性女性

0岁- 75.6673.2481.50

1岁- 75.0072.2881.27

5岁- 71.2368.3577.75

10岁- 66.4063.3573.15

15岁- 61.5158.3768.39

20岁- 56.6753.4163.75

25岁- 51.8948.4859.13

30岁- 47.1143.7054.36

35岁- 42.7139.1750.15

40岁- 37.8934.3345.37

45岁- 33.4329.8041.05

50岁- 28.9525.4236.49

55岁- 25.3521.9932.73

60岁- 20.8817.6228.17

65岁- 16.8513.8223.81

70岁- 12.9610.0919.68

75岁- 9.737.1315.84

80岁- 7.34 5.0912.59

85岁- 5.06 3.299.13

(四)死亡原因分析(详见附表3)

1、主要疾病构成情况

(1)按ICD-10疾病分类标准,2016年我县居民死因顺位前五位为循环系统疾病1596(282.03/10万,38.96%)、肿瘤892例(157.63/10万,21.77%)、呼吸系统疾病692(122.11/10万,16.87%)和损伤中毒外部原因 400(70.68/10万,9.77%)、消化系统疾病153例(27.04/10万,3.73%),这五类死因引起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90.1%,其中前三位均为慢性病,占总死亡的77.6%(详见图3,表6)。

(2)不同性别年龄人群死因别死亡率(详见附表2)

男性前五位死因顺位为循环系统疾病(37.04%)、肿瘤疾病(23.47%)、呼吸系统疾病(15.44%)、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11.53%)、消化系统疾病(4.16%),男性前五位死因别死亡率与我县居民前五位死因死亡率一致。而女性前五位死因顺位为循环系统疾病(41.81%)、肿瘤疾病(19.23%)、(呼吸系统疾病18.99%)、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

(7.12%)、其他疾病(3.77%), 女性前五位死因别死亡率与我县居民前五位死因死亡率不一致,第5为其他疾病,第6位为消化系统疾病。详见图3,表4。

图3 2016年xx 县不同性别居民死亡率比较

表4 2016年xx 县主要死因顺位、死亡率、构成比及排序

(死亡率:1/10万,构成比:%)

疾病名称

合计

死亡率

构成

排序 死亡率 构成

排序 死亡率 构成

循环系统疾病小计

282.03 38.96 1 310.85 37.04 1 251.21 41.81 1

肿瘤小计

157.63 21.77 2 196.97 23.47 2 115.55 19.23 2 呼吸系统疾病小计

122.11 16.87 3 129.61 15.44 3 114.09 18.99 3 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小计

70.68 9.76 4 96.78 11.53 4 42.78 7.12 4 消化系统疾病小计

27.04

3.73

5

34.88

4.16

5

18.65

3.10

6

八、质量评价

(一)死因数据完整性评价

xx县40个乡镇、街道(中心)卫生院及其他各医疗机构均开展了死因监测工作,报告覆盖率100%,县级以上单位报告覆盖率为100%,全县报告的卡片经过剔除重复病例和非报告范围的病例后得到有效病例4078例,粗死亡率为789.70/10万。

(二)、死因数据准确性评价

1、死因最高诊断单位构成

死因最高诊断单位构成中,三级医院诊断1069例,占26.21%;二级医院诊断1838例,占45.07%,乡镇、街道(中心)卫生院558例,占13.68%,村卫生室269例,占6.60%,它医疗机构326例,占7.99%,未就诊18例,占0.44%。详见表6、图4。

表6 2015年xx县死因最高诊断单位构成

最高诊断单位报告卡数构成比(%)

三级医院1069 26.21

二级医院1838 45.07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

558 13.68

务中心

村卫生室269 6.60

其他医疗机构326 7.99

未就诊18 0.44

总计4078 100

图4 2016年xx县死因最高诊断单位构成

2、死因最高诊断依据构成

死因最高诊断依据构成中,最多诊断依据为临床,有1995例,占48.92%。其次为临床+理化1148例,占28.15%,死后推断599例,占14.69%,病理296例,占7.26%,尸检10例,占0.25%,手术21例,占0.51%,不详9例,占0.22%。详见表7、图5。

表7 2016年xx县死因最高诊断依据构成

最高诊断依据报告卡数构成比(%)

临床+理化1148 28.15

临床1995 48.92

病理296 7.26

尸检10 0.25

手术21 0.51

死后推断599 14.69

不详9 0.22

总计4078100.00

图5 2016年xx县死因最高诊断依据构成

九、主要发现和建议

(一)历史变化趋势

2015年xx县调整后期望寿命为75.38岁,男性期望寿命为73.13岁,女性期望寿命为78.10岁。通过比较,我县粗死亡率有所下降,而期望寿命略有提高,主要原因是我县的经济、卫生、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有关。分析各年龄组死亡率可见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大大致呈不对称的“U”形曲线,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较高,10-岁组降到最低,然后逐渐上升,且各个年龄组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这与2015年我县各年龄组死亡率相吻合。

2016年,我县全人群具体死因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消化系统疾病。按ICD-10疾病分类标准,2016年我县居民死因顺位前五位为循环系统疾病1596(282.03/10万,38.96%)、肿瘤889例(157.09/10万,21.07%)、呼吸系统疾病690 (121.93/10万,16.85%)和损伤中毒外部原因400(70.68/10万,9.77%)、消化系统疾病152例(26.86/10万,3.71%)。说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是导致我县全人群死亡的主要疾病,进一步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已经是迫在眉睫。因此政府应该从政策、经费、人员、以及其他相关支持性环境等各方面大力支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同时损伤和中毒外部外部原因也是影响我县人群潜在寿命损失年的一个较重要的原因,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自杀以及意外跌落是最最常见的,因此交通管理、人群的心理问题也值得人们关注。

(二)监测质量问题

1、全县报告的所有病例中乡镇、街道报告病例数量较多,但质量较差,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报告质量较高,但报告覆盖率较低,及时性较差。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加强督导,同时报告较差的医院应进一步将自查、漏报调查落实到位,从而保证全县死因监测工作开展的质量。

2、死因诊断的最高诊断单位多数为区县级医院,最高诊断依据主要为临床+理化,对于级别较高的医院,如省市级医院,以及比较高科技的诊断技术的应用较少,说明疾病诊断的可靠性不是很高。

3、全县的审核率为100%,但是一审通过率未达到100%,死因编码还有错误,因此应进一步加强死亡医学证明书、网络报告卡片规范性填写的培训,尤其是死因链与根本死因的选择。

(三)建议

1、针对我县死因顺位的变化,循环系统疾病仍是我县死因构成比的第一位,肿瘤仍处于死因顺位的第二位。各级卫生部门应加强对死因的监测工作,为政府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政府在卫生规划和制定政策时,应继续重视循环系统类疾病,警惕肿瘤,从整体出发,结合不同性别、年龄的死因构成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有效促进人口的健康。

2、从我县各级医疗机构上报死亡病例数的情况来看,部份单位报告数相当少,目前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县卫计委下达工作指标是年内死因监测报告率要达到或超过辖区户籍人口的7‰(县级医疗单位和职工医院不在此考核范围之内,但院内死亡报告率需达到100%),部份单位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报,尤其是排名靠后的单位,工作还需加强。此外,部分县级医疗机构也可能存在较严重的漏报,希望各单位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互通,掌握辖区死亡人口的真实情况。

3、我县死因直报人员相关知识掌握不过关的情况仍然存在,部分单位填写卡片质量极差,根本死因推断错误率也较高。我中心将于今年继续加强死因报告相关技能培训,努力提高报卡质量。

4、作为整个疾病监测信息系统的数据核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传染病卡片的死亡个案却一直被人忽略,我县虽然对传报网中的死亡个案进行了补报,但此项工作仍然不能轻视,各单位在收集辖区死亡人口信息时,对传报网中的死亡个案务必要进行清理,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另外我县儿童去年死亡个案偏少,今年我县将加强对妇幼保健机构死因监测报告工作的督导,确保我县死因监测报告信息的真

实性和有效性,为领导决策提供客观的依据。

5、目前,我县死因监测工作主要依靠卫生系统一家挑大梁、民政、公安等部门对此项工作投放及支持力度严重不足,导致我县死因监测工作开展起来举步维艰,希望市卫计委及市疾控中心加强与上述相关部门的协调、联络工作,并联合下发相应文件及工作方案,以便我基层死因监测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此外,加强对死因监测的资金投入,各级部门设专人专职,保证死因录入和审核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医院死因监测工作总结

医院死因监测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卫生局年初下达的,疾病预防控制责任目标书,开展好我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及时发现死亡病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好局部地区导致死亡疾病的趋向,我乡认真开展死亡原因监测工作,按照县疾控中心死因监测要求和统计方法,在上级相关领导的指导下,在我院死因监测人员和全体乡村医生的共同努力下,努力开展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离不开乡级人民政府领导和村干部的关心与支持,更需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足够重视。在年初乡级卫生工作会中,主管卫生副乡长为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出了相关要求和建议,使得我乡卫生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感和使命感,在死因走访调查过程中更是得到了村干部及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在人民群众知晓死亡原因调查工作的目的和责任后,对死亡原因调查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 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主要目的是调查好总结好局部地区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注意和及时发现局部地区突然升高的死亡原因,发现和排除传染性疾病、工业污染环境导致相关疾病,及时发现报告可能存在的高危致病因素,包括地理、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逐步提高居民平均寿命值。

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开展方式主要为进村入户调查,配合周围群众走访调查,详细了解死者生前生活状况、疾病情况、生活居住环境、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乡村医生对以上情况进行汇总后上报卫生院防保组,卫生院防保组对乡村医生上报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后,做出具体死因的判断并填写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及时上报相关数据。 XX年我乡人口数为68886人,一至6月死亡270人,其中男性死亡:158人,女性死亡:112人,儿童死亡:2人死亡率为‰。 感染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5人:占死亡比例的(‰ ) 心血管系统疾病145人:占死亡比例的(‰) 癌症37人:占死亡比例的(‰) 损伤、中毒、和其他疾病2人:占死亡比例的(‰)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我乡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性和慢性非感染性疾病,但因为人们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正在成为危害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的另一个主要疾病。 1、由于我乡地处山区人口居住分散,对于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开展的及时性相对困难; 2、农村居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加之农村传统根深蒂固。死亡人员,特别是老年死亡人员,死前就诊基本不到医院,给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再就是死者家属对

水质检测培训计划

水质检测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的 通过培训,使实验室的人员了解各自的职责。实验员通过培训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修、国标方法和实验操作与记录等一些基本技能,最终可以对实际样品进行正确的分析。 二.培训要求 熟悉与检测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了解所用的国标方法并判断是否能在实验室中应用,熟悉实验操作,并且会填写各种实验记录。 三.对实验员的要求 1 .要求实验员掌握所检测因子的方法、原理、产生原因、影响其测定的因素及干扰的消除(水样预处理)。 2. 要求掌握标准物和试剂的配置与保存。 3.要求会填写实验室里的各种实验记录。 4.要求了解质控图并且会根据质控图评价数据。 四.培训的具体内容 1. 标准学习:①熟练掌握各因子常规标准方法,识记方法并比较同一检测项目不同检测方法测定范围、检出限、实验步骤及计算结果。②培训组员学习质量控制分析的方法,先做好平行比对,学会找原因,归纳问题并解决问题。 2. 实验分析:①药品配置:如何配置药品,做好登记并及时配好药品,确保实验及时高效进行。培训组员做到按需配药,不浪费药品,保证实验正常开展。②仪器使用方法。③水样保存:归纳样品保存方法,对不能及时分析的样品,严格按照标准方法进

行保存,在有效期内及时对样品进行数据分析。在做好当天水质分析后,同时保存一份水样,在有效期内分析,比较当天测定及保存后测定的数据并做好记录。④实验分析过程: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实验,做好平行对照实验,对实验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跟踪总结。特别是水样分析实验,严格按照标准方法,在样品有效期内测定样品,保证实验结果的有效性。⑤数据分析:对有疑问的数据进行留样分析,并分析判断问题原因。 3. 记录登记:①试剂配制标签:样品配置后及时贴上标签,写明配置日期、储存时间、配置人员。②仪器使用后,仪器使用记录必须及时进行登记。③实验分析数据:实验做完之后,做好原始数据记录。 4. 质量控制:如何实施监测分析全过程的质控,质控方面有哪些,如何进行实验室间比对和人员比对,仪器比对等。 5. 仪器设备维护及卫生管理方面:认真阅读仪器使用说明书,根据说明做好仪器的维护工作,及时整理实验台面,做好卫生清洁。 五.培训实施计划 参考资料:国标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实施办法:按照相应的国标或者《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里的方法,对标准样品或水样进行检测并记录原始数据。

死因监测培训工作总结

死因监测培训工作总结 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监测、填报、统计工作是一门研究居民死亡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死亡比疾病具有更明确、更直接的含义。为了反应一个地区的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状况。同时死因监测资料也间接反映了社会、经济、文化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连续完善的死因监测资料能够预测评估疾病死亡的态势。为疾病防治决策,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服务。我院利用防疫例会的机会对我乡全体乡村医生和医务人员进行了这次死因监测知识培训,现总结如下: 一、目的 通过收集、利用居民死亡的相关基本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居民与慢病相关的死亡水平、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及规律。及时发现诊断不明的、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及早采取措施控制疫情,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 二、监测对象 县级及县以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及住院的死亡病例; 三、主要指标 1.《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填写的准确率大于95%。《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的填写无缺、漏项(身份证号码除外)、逻辑错误,字迹清楚,不明原因死亡病例有调查记录。 2.《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根本死亡原因确定及ICD-10编码正确率大于98%。由专职技术人员依据《死亡医学证明书》确定根本死亡原因并进行ICD-10编码。 3.死亡病例漏报情况 县级及县以上医疗机构门(急)诊及住院的死亡病例常规登记中没有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并进行网络直报的比例应小于5%。 4.报告及时率(100%) 医疗机构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及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于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并将填写完整的《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送交辖区内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 心,疾控机构收到当日应完成录入、上报。 四、积极组织 这次培训我院由院领导负责,防疫科医师主讲,充分准备资料,认真备课,印制试卷,安排考试。 五、认真讲解 本次活动我们采取由主讲人讲解学员积极提问,对学员一次没有理解的问题进行再次讲解,甚至多次讲解,直到学员对所讲内容全部掌握,我们的讲解真正做到了耐心

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附件1 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处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为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真实准确,依法查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法律法规与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行为定义】本办法所称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系指故意违反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篡改、伪造或者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行为。 第三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以下活动中涉及的弄虚作假行为: (一)依法开展的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应急监测; (二)监管执法涉及的环境监测; (三)政府部门购买的环境监测服务; (四)政府部门委托开展的环境监测; (五)企事业单位依法开展或委托第三方开展的自行监测。 第四条【责任主体】环境监测机构、从事环境监测设备维护、运营的机构及其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3—

第二章调查 第五条【调查主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调查认定环境监测数据的弄虚作假行为。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部门会同环境监测部门调查认定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的弄虚作假行为。 第六条【监督检查】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监督检查。 第七条【干预记录】对干预环境监测活动,指使篡改、伪造环境监测数据的行为,监测或运维人员应如实记录。否则造成的弄虚作假后果由该环境监测机构或从事环境监测设备维护、运营的机构及其直接责任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负责。 第八条【举报受理】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举报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对能提供基本事实线索或相关证明材料的举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予以受理并为其保密。 第九条【立案调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涉嫌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调查人员应制作现场检查笔录,收集并固定相关证据;接受举报的应及时调查取证,符合立案条件的,依照法定程序办理。 第三章处理 第十条【通用罚则】环境监测机构及从事环境监测设备维护、运营的机构,在有关环境服务活动中弄虚作假,对造成的环境污染 —4—

水质监测常用概念监测数据的五性 (2)

水质监测常用概念(1) 一、监测数据的五性 从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角度出发,为了使监测数据能够准确地反映水环境质量的现状,预测污染的发展趋势,要求环境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环境监测结果的“五性”反映了对监测工作的质量要求。 1.代表性(representataion) 代表性是指在具有代表性的时间、地点,并按规定的采样要求采集有效样品。所采集的样品必须能反映水质总体的真实状况,监测数据能真实代表某污染物在水中的存在状态和水质状况。 任何污染物在水中的分布不可能是十分均匀的,因此要使监测数据如实反映环境质量 现状和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必须充分考虑到所测污染物的时空分布。首先要优化布设采样点位,使所采集的水样具有代表性。 2.准确性(accuracy) 准确性指测定值与真实值的符合程度,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受从试样的现场固定、保存、传输,到实验室分析等环节影响。一般以监测数据的准确度来表征。 准确度常用以度量一个特定分析程序所获得的分析结果(单次测定值或重复测定值的 均值)与假定的或公认的真值之间的符合程度。一个分析方法或分析系统的准确度是反映 该方法或该测量系统存在的系统误差或随机误差的综合指标,它决定着这个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准确度用绝对误差或相对误差表示。 准确度的评价方法: 可用测量标准样品或以标准样品做回收率测定的办法评价分析方法和测量系统的准确 度。 (1)标准样品分析 通过分析标准样品,由所得结果了解分析的准确度。 (2)回收率测定 在样品中加入一定量标准物质测其回收率,这是目前实验室中常用的确定准确度的方 法,从多次回收试验的结果中,还可以发现方法的系统误差。 按下式计算回收率P: 回收率p(%)=(加标试样测定值-试样测定值)/加标量×100% (3)不同方法的比较 通常认为,不同原理的分析方法具有相同的不准确性的可能性极小,当对同一样品用 不同原理的分析方法测定,并获得一致的测定结果时,可将其作为真值的最佳估计。 当用不同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重复测定时,若所得结果一致,或经统计检验表明 其差异不显着时,则可认为这些方法都具有较好的准确度,若所得结果呈现显着性差异,则应以被公认的可靠方法为准。 3.精密性(precision) 精密性和准确性是监测分析结果的固有属性,必须按照所用方法的特性使之正确实现。

光谱遥感技术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光谱遥感技术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1、水体遥感监测的基本理论 1.1 水体遥感监测原理、特点。影响水质的参数有:水中悬浮物、藻类、化学物质、溶解性有机物、热释放物、病原体和油类物质等。随着遥感技术的革新和对物质光谱特征研究的深入,可以监测的水质参数种类也在逐渐增加,除了热污染和溢油污染等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监测外,用遥感监测的水质数据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大类:浑浊度、浮游植物、溶解性有机物、化学性水质指标。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水环境质量监测的主要机理是被污染水体具有独特的有别于清洁水体的光谱特征,这些光谱特征体现在其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或反射,而且这些光谱特征能够为遥感器所捕获并在遥感图象中体现出来。如当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时,浮游植物中的叶绿素对近红外波段具有明显的“陡坡效应”,故而这类水体兼有水体和植物的光谱特征,即在可见光波段反射率低,在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却明显升高。 1.2水质参数的遥感监测过程。首先,根据水质参数选择遥感数据,并获得同期内的地面监测的水质分析数据。现今广泛使用的遥感图象波段较宽,所反映的往往是综合信息,加之太阳光、大气等因素的影响,遥感信息表现的不甚明显,要对遥感数据进行一系列校正和转换将原始数字图像格式转换为辐射值或反射率值。然后根据经验选择不同波段或波段组合的数据与同步观测的地面数据进行统 计分析,再经检验得到最后满意的模型方程。 2、水质遥感监测常用的高光谱数据的获取 2.1 非成像光谱仪数据。非成像光谱仪主要指各种野外工作时用的地面光谱测量仪,地物的光谱反射率不以影像的形式记录,而以图形等非影像形式记录。常见的有ASD野外光谱仪、便携式超光谱仪等。 2.2 成像光谱仪数据。成像光谱仪也称高光谱成像仪,实质上是将二维图像和地物光谱测量结合起来的图谱合一的遥感技术,其光谱分辨率高达纳米数量级。高光谱成像的数据是一叠连续多个波段

医院死因监测工作总结

医院死因监测工作总结 精品文档 医院死因监测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卫生局年初下达的,疾病预防控制责任目标书,开展好我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及时发现死亡病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好局部地区导致死亡疾病的趋向,我乡认真开展死亡原因监测工作,按照县疾控中心死因监测要求和统计方法,在上级相关领导的指导下,在我院死因监测人员和全体乡村医生的共同努力下,努力开展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关心、群众重视 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离不开乡级人民政府领导和村干部的关心与支持,更需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足够重视。在年初乡级卫生工作会中,主管卫生副乡长为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出了相关要求和建议,使得我乡卫生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感和使命感,在死因走访调查过程中更是得到了村干部及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在人民群众知晓死亡原因调查工作的目的和责任后,对死亡原因调查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 二、责任与目标 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主要目的是调查好总结好局部地区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注意和及时发现局部地区突然升高的死亡原因,发现和排除传染性疾病、工业 1 / 7 精品文档 污染环境导致相关疾病,及时发现报告可能存在的高危致病因素,包括地理、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逐步提高居民平均寿命值。

三、具体调查方式方法 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开展方式主要为进村入户调查,配合周围群众走访调查,详细了解死者生前生活状况、疾病情况、生活居住环境、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乡村医生对以上情况进行汇总后上报卫生院防保组,卫生院防保组对乡村医生上报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后,做出具体死因的判断并填写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及时上报相关数据。 四、居民死亡数据及死亡原因分析 (一)死亡数据20XX年我乡人口数为19886人,一至十月死亡55人,其中男性死亡:34人,女性死亡:19人,儿童死亡:2人死亡率为4。25‰。 (二)死亡原因分类感染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4人:占死亡比例的(0.70‰)心血管系统疾病8人:占死亡比例的(0.45‰)癌症2人:占死亡比例的(0.05‰)损伤、中毒、和其他疾病31人:占死亡比例的(3.03‰) (三)死亡原因分析根据以上数据分析,我乡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性和慢性非感染性疾病,但因为人们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正在成为危害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的另一个主要疾病。 2 / 7 精品文档 五、死因调查日前存在的问题 1、由于我乡地处山区人口居住分散,对于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开展的及时性相对困难; 2、农村居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加之农村传统根深蒂固。死亡人员,特别是老年死亡人员,死前就诊基本不到医院,给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再就是死者家属对于死者生前所患疾病描述不够准确,容易造成民死亡原因调查结果不准确。

环境检测数据的有效位数

第八章监测数据的有效位数 监测数据报出的位数,对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数据资料的统计整理都是十分重要的。监测数据的有效位数应与测试系统的准确度相适应。记录测试数据时,只保留一位可疑数字。 1、大气监测数据(以mg/m3计) ⑴降尘(吨/月·平方公里)取小数点后一位;硫酸盐化速率(SO 3 mg/100cm2 碱片·日)、CO取小数点后二位;SO 2、NO X 、TSP、光化学氧化剂取小数点后三位。 ⑵其它用比色法分析的项目取小数点后三位。 ⑶气温(℃)、风速(m/s)、气压(hPa)取小数点后一位;湿度(%)保留整数位。 2、环境水质监测数据(以mg/l计)。 ⑴重量法分析项目:悬浮物测值<1000时取整数位,测值>1000时取三位有效数字。 ⑵容量法分析项目:溶解氧、总硬度取小数点后一位;高锰酸盐指数测值>10 时取小数点后一位,测值<10时取小数点后二位;COD cr 、BOD 5 测值>100时取三位 有效数字,100>测值>10时取小数点后一位,测值<10时取小数点后二位。 ⑶分光光度法分析项目:亚硝酸盐氮、挥发酚、氰化物、六价铬、总铬、砷、总磷、溶解性磷酸盐等取小数点后三位;硝酸盐氮、氨氮、氟化物、总氮、石油类、凯氏氮取小数点后二位。 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项目:铅、铁、镍、锰等取小数点后二位,石墨炉法测定时取小数点后四位;锌、镉取小数点后三位,镉用石墨炉法测定时取小数点后五位;钙、镁、钠、钾等取小数点后果二位。 ⑸冷原子吸收法测汞取小数点后四位,冷原子荧光法测汞取小数点后五位。 ⑹气相色谱法分析项目(以μg/l计):DDT、六六六等取小数点后二位。 ⑺硫酸盐、氯化物测值取三位有效数字。 ⑻其它分析项目:盐度(%)、pH、氟化物(电极法)、电导率(μs/cm×100)、透明度(m)等取小数点后二位;水温和气温(℃)、水深(m)、气压(hPa)等取小数点后一位。 1、降水监测数据

2016xx死因监测年度分析报告报告材料

2016年xx县死因监测年度分析报告 一、背景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城乡居民生活、行为改变, 也从根本上使人群疾病模式发生改变,随之我国人口的死亡谱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主要死因。全国已经通过开展全人群的死因监测,来了解全人群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和死亡模式的情况。因此为了评价出我县居民的健康状况和卫生状况,结合我县的地理环境、经济文化、人口学特征,从而为制定相应的卫生策略提供依据,死因监测工作已是我县的重要公共卫生工作。 (一)xx县基本情况 xx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处武陵山区,居乌江下游,乌江流经南北,国道319线、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东西贯通,距主城3小时车程,有较为方便的水陆交通条件,也是重庆的出海通道之一。北接湖北,南连贵州,与市内武隆、黔江等区县为邻。全县幅员面积3903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71人/平方公里。全县最高海拔1859m、最低海拔194m。境内居住着苗、土家、蒙古、回等11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9.5%。全县辖11镇28乡,300个村(社区),1979个村居民小组;全县总人口69万,常住人口51.3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7907人,死亡报告4078人。 (二)xx县死因监测历史和现状 xx县从2008年开始在我县10个乡镇开展人群死因监测(2008年才纳入网络直报),2010年4月开始在我县动态、全面地收集人群死亡信息。目前全县所有乡镇、街道卫生院以及其他所有医疗机构均开展了死因监测工作。 二、目的 死因监测是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监测,由于死亡比疾病具有更明确、更直接的含义,死因监测数据是公共卫生信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信息之一,死亡原因资料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状况,是评估人群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是估计人群卫生需要,是制定卫生政策、评价卫生工作质量和效果的科学依据。死因资料也是研究人口自然变动规律的重要依据,同时也间接反映了社会、经济、文化及生物物理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为掌握我县居民健康水平,分析当地居民的主要卫生问题,从而掌握人群健康与死亡水平、死亡原因、死亡顺位、预期寿命和死亡率变化趋势等指标,为政府保障公民健康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多年来我县一直开展了全人群死因监测工作。 三、死亡病例的收集方法

2019乡卫生院居民死因监测《―年漏报调查工作总结》.doc

乡卫生院居民死因监测《2013—2013年漏报调查工作总结》 为了贯彻执行**县死因监测工作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我乡死亡报告工作,提高死亡乡卫生院居民死因监测《2009—2011年漏报调查工作总结》 人员网报工作统计的质量。现将本次死因漏报调查工作做如下总结: 院长担任调查组组长,副院长防保所副所长担任副组长,防保所人员及村卫生室室 1、组织机构成立 长等共十八组员。 3、调查内容 本乡辖区内十四个行政村的2009—2011年死亡人员。 2、调查范围 2、入户调查内容包括死者姓名、性别、死亡年龄、死亡日期、家属联系电话、根本 1、摸底登记内容包括死者姓名、性别、死亡年龄、死亡日期、家属联系电话。 死因、身份证号吗、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死亡地点、生前最高诊断单位、生前最高诊断依据。 1、通过公安、民政、计生和乡统计等多家单位搜集2008-2011年年末各村人口数并 四、调查方法 汇总上报疾控中心。 3、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网报的死亡人员名单,分村进行逐一核对,不能匹配视为

2、在各村领导干部的积极配合下对2009-2011年死亡人员回顾性摸底登记。 漏报人员,并做好死亡登记并及时补录信息。 我乡2011年末人口数男性27237人,女性23663人,合计50900人。2009年-2011 五、调查结果 年网报死亡人员数972人、摸底数1045人,入户调查1036人,漏报73人,失访9人。根据入户走访调查逐一核实死亡人员,补充死亡信息并及时做好登记工作。六、存在问题与建议 1、死因监测工作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使死因监测工作基本上进入正常运转。 但还存在专业人员工作经验差,不能完全规范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项目不全,特别是一些死亡原因不明确的没有填写死亡原因。 2、其中涉及到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这项工作无法开展。根本不能开具死亡医学证明书到殡仪馆进行火化,使我们的工作出现空白增加了漏不率。由于人口流动性较大,所以对于死亡人员数据搜索登记具有一定困难。 3、乡、村卫生防疫人员都是兼职,工作量较大致使一部分死亡医学证明书无法按时上报网络。有的村卫生室拖延2-3个月才送死亡医学证明书,存在迟报现象。 4、死因监测漏报的主要原因是受当地风俗习惯影响,死者家属将死者偷偷埋掉,造成漏报。 6.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强对报告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能力。加强对 5、由于专业经费少或根本没有,村医积极性不高,不愿意配合工作。

死因监测培训资料

2013年南江县 死因监测培训资料 一、死因监测报告的意义、对象及时限 1、死因监测报告的意义:死因登记和报告是生命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准确,可靠的 人群死亡信息对制定我国的人口和卫生政策,确定资源配置和干预重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死因监测报告的对象: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均为死因登记报告的对象,包括在 辖区内死亡的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公民。 各医疗报告单位死因监测负责人必须及时发现辖区内的死亡病例并及时报告,不得怠慢,查重由县疾控中心负责。 3、死因监测网络报告的时限:县疾控中心要求随时发现死亡病例随时报告。 二、《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或推断书》的使用 1、《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院内、入院时已死、“120”出急诊经医院医生抢救无效死亡 的必须填写,填写后要求有执业资格的医生签名,卡片加盖单位公章生效。《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应。对死亡有怀疑是谋杀或他杀等情况要报告公安局 2.《居民医学死亡推断书》:院外、在家庭死亡的由乡或村级有执业资格的医生填写。卡 片的正反两面都要填写。填写调查记录时必须开展入户调查,让被调查者签字。卡片加盖单位公章生效。 3.《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或推断书》四联安排 第一联:由出证单位存根 第二联:用于计算机的录入,统计分析使用,并定期上交县疾控中心存档。 第三联:户籍管理部门注销户口凭据。 第四联:殡葬火化凭据。 4.关于第二联上交县疾控中心的要求: 卡片内容项目填写完整,用黑色墨水钢笔或黑色签字笔填写,要求卡片干净整洁,两边沿虚线剪裁整齐。 三. 直接死亡原因和根本死亡原因。 1. 直接死亡原因就是临死前的疾病或情况。《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第一部分是按照导致死亡的顺序填写死因链。由(c)病(根本死因)发展(b)病(中介原因)发展(a)病(直接死因)导致死亡。 每行只填一个死因。 死亡原因填写应用医学专业疾病名称,并用中文书写,不用英文或缩写(肺Ca),时间间隔应尽量填写。

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中层次聚类分析应用-环境科学论文-工业论文

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中层次聚类分析应用-环境科学论文-工业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层次聚类分析作为一种常用的聚类分析方法,能有效识别环境监测数据集中的隐藏关系。文章主要介绍了层次聚类分析在水、大气、土壤等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中的应用,提出以热图形式优化层次聚类分析可视化结果,并对热图在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项目的应用进行展望。 关键词:层次聚类分析;环境监测数据分析;热图;应用 引言

定期的环境监测会积累庞大而复杂的化学数据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数据集中的内在关系。多元统计分析是研究多变量相互之间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是环境监测数据分析的有力工具。常用的多元统计分析包括聚类分析、主成分/因子分析、判别分析等,其中聚类分析不仅用于环境管理研究,而且在环境监测领域发挥巨大作用。聚类分析可识别变量间的隐藏关系,仅用一小部分因子表示,且没有损失太多数据信息,有利于研究者快速掌握环境介质污染状况,判别各介质中潜在的污染来源[1]。 1聚类分析方法介绍 聚类分析也称集群分析、分类分析或数值分类,其基本思想是按照所研究的样品或变量之间存在相似性或不相似性,以一些能够度量样品或变量之间相似程度的统计量作为划分类型的依据,将数据分为若干类别,使类别内样品(或变量)差异尽可能小,类别间差异尽可能大。通常用距离来度量样品之间的相似性,用相似性系数来度量变量之间的相似性,结果以聚类树状图显示。聚类分析是一种探索性分析,按聚类的方法可分为层次聚类法、非层次聚类法等。其中,常用

的是层次聚类法,也称系统聚类法,其实质是根据变量或样品之间的亲疏程度,从最相似的对象开始,逐步聚成一类[2]。按照分析的对象不同聚类分析也可分为样本聚类(Q型聚类)和变量聚类(R型聚类)。该文将主要介绍层次聚类分析在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2层次聚类分析在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层次聚类分析作为一种常用的聚类分析方法,可有效降低原始监测数据集的维度,简化数据的复杂程度,以监测点位、时间、指标和污染评价结果等为对象进行聚类分析,便于分析各指标时空分布特征及指标间的相关性。适用于不同环境介质监测过程获得的数据。近年来,层次聚类分析作为传统多元统计方法,常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和土壤环境监测数据分析[3]。对地表水体的监测点位和时间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可得到若干点位集群和时间集群,监测点位和时间的层次聚类分析结果可作为采样断面和频率优化的重要依据,可有效降低采样成本[4][5]。除分析监测数据集的时空变化特征外,层次聚类分析也用于监测指标的统计分析,便于判别污染来源。秦文婧等对柳江煤矿所在区域的地下水中的离子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得到不同离子

2012年缙云县循环系统疾病死因监测年度分析报告

2012年缙云县循环系统疾病死因监测年度分析报告 目的分析循环系统疾病死因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2年缙云县因循环系统疾病引起的死亡情况,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标准进行分类,死亡率以2012年本地公安部门提供的人口数据为标准进行计算。结果2012年平均总人口数为45.7978万人,死于循环系统引起的疾病为886例,死亡率为193.46/10万,男、女死亡率分别为201.69/10万、184.67/10万,其中脑血管病、心脏病引起的死因分别位于死因顺位第二、第五位。结论因循环系统疾病引起的死亡是我县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应做为今后防治工作重点。 标签: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脑血管病;心脏病;心脑血管病 随着社会的发展,受老龄化、不良的生活方式、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加大等因素影响,我县因循环系统导致的死亡一直在高位运行,2011年监测表明死亡数为884例,报告死亡率194.19/10万,2012年死亡数为886例,死亡率为193.46/10万,其中脑血管病、心脏病引起的死因分别位于死因顺位第二、第五位。通过对因循环系统导致的死亡情况进行分析,为今后我县在心脑等疾病方面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人口数据资料来源于我县2012年公安部门相关报表,死亡资料来源于各级医疗机构上报的2012年死亡医学证明书。 1.2方法死亡报告卡由专业人员进行调查后,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统一编码后录入《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并把录入的数据导入Deathreg2005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2.1 2012年全县报告死亡数为2920例,其中死于循环系统引起的疾病为886例,占总死亡数的30.34%,死亡率为19 3.46/10万。脑血管病、心脏病引起的死亡分列循环系统疾病的第一和第二位,死亡率分别为127.30/10万、63.76/10万,合计占循环系统疾病98.75%,位于死因顺位第二、第五位,见表1。 2.2循环系统疾病在减寿方面表现见表2。 2.3年龄段分布情况按年龄分析死亡率,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的病例均发生在20岁以上,其中97.96%发生在45 岁以上人群,在45~64岁年龄段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呈缓慢上升趋势,65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死亡率呈快速上升。对循环系统疾病死因前5位疾病及总死亡率分布按年龄段进行分析(见图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死因监测工作总结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死因监测工作总结 篇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XX年度工作总结 文峰区东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XX年度 工作总结及计划 中心20XX年度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和区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执行区委和局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求真务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真抓实干,以公共卫生、社区卫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等工作为重点,在全中心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克服困难,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基本完成了各项指令性任务,达到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有序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 为切实提高全民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关注度,进一步推进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的深入开展,多次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文件精神,并对文件精神进行宣传解读,从而得到医务人员的理解、配合和支持。并在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目录零差率销售过程中,加强宣传和动员,认真落实,提高了对医务人员基本药物和合理用药知识,增强了医生的工作积极性,规范了处方行为,合理使用药物。 二、基本医疗工作 1、深入开展“医疗安全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有效控制医

疗质量。 20XX年,我中心根据“安全至上、质量护航”的医政工作重点,着力做好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的落实。每月由医务科牵头,各科室参与进行处方点评制度,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药。同时,通过每月一次的院内医疗质量考核进一步查找差距,找出不足之处,及时整改以保障医疗安全。全年共举行医疗安全讲座4次,通过其他单位医疗事故案例来分析、警示我中心医务人员,不断加强医疗安全的监控和管理。 2、加强科室管理,层层落实责任,积极参与创建工作。 年初根据各科室的年终考核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计划,并及时实施。定期召开了行风建设会议、药事管理会议、医疗安全会议,同时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工作。 3、20XX年度医疗指标。 截止到20XX年10月底,我院门急诊7万人次。其中中医门诊2万人次,占30%。1-10月总业务收入为462万元,较去年同期(371万元)同比增长24%。 20XX年1月—10月,医院无重大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发生。 三、公共卫生工作 1、预防保健 (1)计划免疫:积极做好脊灰、麻疹等疫苗的强化免疫、查漏补种工作及计划外疫苗的接种工作。其基础免疫接种率为:卡介苗98%,麻疹疫苗97%,百白破99%,脊灰疫苗98%,乙肝疫苗99%。五苗

GIS在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分析中的应用

GIS在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分析中的应用:GIS在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分析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09-08-04 浏览次数:449 字体: [大] [中] [小] gis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 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的信息处理与管理, 能对已有空间和属性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得出科学结论。也正是这些特点使得它与环境监测结合成为可能,换一个角度来说gis的介入使各种环境问题和环境过程描述更加符合实际,友好的界面交互、方便的空间分析操作、直观生动的结果显示等都无疑促进了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gis在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分析中的应用有从环境信息的存储、简单的地图显示和环境制图到复杂的环境状况的模拟与分析。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监测的目的具体可归纳为: (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2)根据污染分布情况,追踪寻找污染源,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3)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文章则根据环境监测的目的不同,分为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应急监测三个方面来对gis在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分析中的应用做进一步的说明。gis空间数据的存储和可视化表达的是gis的基本功能,在任何目的、形式的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中都是会用到的,以下的三个方面就不再一一累述,下面主要从gis空间分析和综合分析功能的角度来阐gis的应用。 环境质量监测 环境质量监测是监测工作的主体。它是对各环境要素的污染状况及污染物的变化趋势进行监测,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判断环境标准实施的情况和改善环境取得的进展,积累质量监测数据,确定一定区域内环境污染状况及发展趋势。 环境质量监测一般是针对区域(如流域、城市等)进行的,对该地区的空气、水体、噪声、固体废物等进行定点的、长期的、长时间的监测以确定区域内的污染源现状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以反映出区域中受污染的程度和空间分布情况。通常获得的环境监测数据都是空间上一些离散的点的数据,如何用这些离散的监测数据来真实的反应环境的质量状况。这里就可以利用gis的空间数据的内插方法。空间数据的内插可以作如下简单的描述:设一组空间数据,他们可以是离散点的形式,也可以是分区数据的形式,现在要从这些数据中找到一个函数关系式,使改关系式最好地逼近这些已知的空间数据,并能根据改函数关系式推测出区域范围内其他任意点或任意分区的值。这样由监测点的数据则可以推算出作为面状要素区域的空气质量状况。例如根据某条监测河流上的监测断面数据评价河流的水质状况。 此外,在对环境内的各个客体(空气、水体、噪声等)进行质量评价时,往往涉及到多个污染指标,例如空气质量标准,它是中国规定的各类地图大气中主要污染物的含量在一定时间内不允许超过的限值。主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氮氧化物、二氧化氮等。如何根据这些多个单一的、含空间信息的污染物指标来综合评价空气的质量,这里可以利用gis的空间叠合分析来实现。空间叠合分析是指在统一空间参照系统条件下,每次将同一地区两个地理对象的图层进行叠合,以产生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征,或建立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前者可以一般用于搜索同时具有集中地理属性的分布区域,或对叠合后产生的多重属性进行新的分类,称为空间叠合属性;后者一般用于提取某个区域范围内某些专题的数量特征,成为空间叠合统计。这样通过多个污染指标的空间叠合分析来实现对空气质量的综合评价和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通过建立无人值守实时监控的水质自动监测站,可以及时获得连续在线的水质监测数据( 常规五参数、COD、氨氮、重金属、生物毒性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并将有关水质数据传送至环保信息中心,实现环保信息中心对自动监测站的远程监控,有利于全面、科学、真实地反映各监测点的水质情况,及时、准确地掌握水质状况和动态变化趋势。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由水质在线分析仪、采样系统、辅助参数监测系统等组成。 其中水质在线分析仪是基于紫外全光谱技术的连续在线式水中有机物浓度分析仪,在水质的在线监测方面与传统的COD化学法和现有的紫外单/双波长法相比均具有非常明显的技术优势,同时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具体表现如下: 与传统的COD化学法在线监测设备想比,在技术上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响应速度快(1秒钟一个数据)实时性高、不存在二次污染等特点,从经济效益上讲水质在线分析仪具有运行费用低、维护周期特别长(一般可达到半年之久)、维护量小等显著特点。 与现有的紫外单/双波长法(利用污水在254nm处的吸光度与污水中COD之间的线性关系测定COD浓度)相比具有测试准确度高、检测范围宽、维护周期特别长(一般可达到半年之久)、维护量小等显著特点。这是因为单波长法仅能对有机污染物组分较为单一的污水或者污水中所含有机污染物组分相对固定的污水进行COD的测定,而对于污染物组分复杂多变的样品由于吸光度与COD之间的相关性较差直接导致测试结果的误差增大。紫外全谱扫描技术则通过污水的紫外光谱数据与有机污染物浓度之间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来预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由于模型本身的外推能力会使测试准确度随着用户的使用时间增长而愈来愈高。在检测范围上采用专利型在线稀释装置,可以满足在不更换或调整比色皿的

死因监测工作方案

死因监测工作方案

五华区居民死亡原因监测工作方案 居民死亡报告和死亡原因监测统计工作是经过持续、系统地收集人群死亡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人口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和规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构建公共卫生系统的基础数据,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和科学价值。死亡资料分析产生的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等健康指标和死因统计信息,是反映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发展状况的重要科学指标,是政府制定社会经济以及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卫生政策和评价人口健康水平及社会卫生状况的重要依据,也是医学、人口学、社会学等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为规范我区死亡报告和死亡原因登记统计工作,提高死亡报告工作质量,及时准确地发现诊断不明的死亡病例,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特制定本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1、建立持续、高效的五华区居民死亡登记报告和死亡原因监测系统。

2、开展死因监测工作,了解五华区居民病伤死亡水平、主要死因分布及其变化趋势。 3、分析、评价我区居民死亡水平、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以及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卫生政策和疾病预防控制对策、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状况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监测工作机构建设 1、成立五华区死因监测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全区死因监测网络直报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管理和监督考核。 组长:郭亦兵区卫生局副局长 副组长:罗燕平区卫生局防保科科长 张洁区疾控中心主任 成员:陈宇宁区卫生局医政科科长 蒋青区卫生局基层卫生科科长 江家云区疾控中心副主任 周丽区疾控中心慢病科科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卫生局防保科,负责全区死

解愁乡卫生院死因监测培训工作总结

解愁乡卫生院死因监测培训工作总结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监测、填报、统计工作是爷一门研究居民死亡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死亡比疾病具有更明确、更直接的含义。为了反应一个地区的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状况。同时死因监测资料也间接反映了社会、经济、文化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连续完善的死因监测资料能够预测评估疾病死亡的态势。为疾病防治决策,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服务。我院利用防疫例会的机会对我乡全体乡村医生和医务人员进行了这次死因监测知识培训,现总结如下: 一、目的 通过收集、利用居民死亡的相关基本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居民与慢病相关的死亡水平、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及规律。及时发现诊断不明的、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及早采取措施控制疫情,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 二、监测对象 县级及县以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及住院的死亡病例, 三、主要指标 1.《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填写的准确率大于95%。《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的填写无缺、漏项,身份证号码除外,、逻辑错误,字迹清楚,不明原因死亡病例有调查记录。 2.《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根本死亡原因确定及ICD-10编码正确率大于98%。由专职技术人员依据《死亡医学证明书》确定根本死亡原因并进行ICD-10编码。 3.死亡病例漏报情况

县级及县以上医疗机构门,急,诊及住院的死亡病例常规登记中没有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并进行网络直报的比例应小于5%。 4.报告及时率,100%, 医疗机构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及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 报条件的医疗机构,于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并将填写完整的《死 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 送交辖区内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机构收到当日应完成录入、上报。 四、积极组织 这次培训我院由院领导负责,防疫科医师主讲,充分准备资料,认真备课,印制试卷,安排考试。 五、认真讲解 本次活动我们采取由主讲人讲解学员积极提问,对学员一次没有理解的问题进 行再次讲解,甚至多次讲解,直到学员对所讲内容全部掌握,我们的讲解真正做到了耐心细致,学员的积极性高涨,认真听讲,积极提问,课堂气氛空前活跃。 六、严格考试纪律 培训结束我们为学员发放试卷,对本次培训进行了考核,考场秩序井然有序,学 员认真答题,无交头接耳。 七、试后严格评分 试后我们组织人员当场阅卷评分,对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通过本次培训活动我们的全部参与培训人员对次活动的内容真正的做到了掌握,同时使人们对死因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有了一个新的更加全面的认识,能够更好地在基层为人民的健康而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