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总结.doc

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总结.doc
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总结.doc

主备人陈利

上课人

时间星期第周

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技巧讲解

一、古诗鉴赏离不开三个问题

一是写什么?(内容)、二是怎样写的?(方法)三是为什么写的?(主题)读懂古诗的写法,就能快速有效的答题。

二、答题方法

1、捕捉信息

把握诗歌基本信息的要素

(1)诗歌的吟咏对象及特点

对彖就是人、事、物、景。

(2)作者借助吟咏对象所表达的情感和道理。

(3)作者表现吟咏对彖及抒情言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列清单)

2、列清单:

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情感、技巧

列举古诗的清单,可操作性强,但应注意:所列举的信息要紧扣题屮所问,要起到为解题提供分析材料的作用。

三、抓住关键词语

如何捕捉有效信息,方法是抓关键词语。什么是关健词语?

诗中的名词(写景、写物、写人),有时还得注意名词前的修饰语,弄清它写了什么。

动词、形容词、能反映诗人心情的形容词。

四、如何鉴赏

鉴赏:内容,形象、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语言、技巧

用了什么语言、技巧,表达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形象,抒发了什么情感。归纳、梳理出相应的解题思路。

五、语言(炼字)类考题答题的基本思路与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结合诗句、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情态。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在整体上分析表达技巧的作用。

六、答题思路

1、答法:研究题干

仃)方向:

思想、气氛、形彖、结构、手法、

(2)层级:

填空(用词)、简答(问什么,答什么)、简述(温习议论文,观点+材料)

2、性质判断:

规范、半开放、开放。观点,符合社会价值观,符合逻辑。

问到人或物特征,用形容词。注重意译的重要。古诗的表现手法与文学作品的表现乎法高度重叠。

3、古诗词的艺术手法

艺术技巧:艺术手法就是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卒章显志、借物抒情、

课堂训练

一、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 ______________ 之情。(2分)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寒①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1?欣赏颔联中〃不开心〃的妙处。

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三、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①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当午,梦觉流莺②时一声。

【注释】①席:竹席。②流莺:即莺。流:指其鸣声婉转。

1.本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_____________ 、树阴满地、 _____________ 、等四幅夏口画面,流露出诗人的 _______________ 心情。(3分)

2.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3分)

课后习题

一、古诗文阅读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岀门俱是看花人。【注释】上林:即上林苑,汉代宫苑,这里代指长安。

1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2分)

2?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岀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2分)

二、古诗文阅读

过湖

俞桂

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ill

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1 ?诗屮有画。(2分)发挥想象,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

初春时节,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梅花悄然飘落。抬头望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景中有情。(2分)

古人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诗中所绘之最,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古诗文阅读

野池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1 .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彖,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 _____ ,植物_______ 的景象。(2分)

2.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复习总结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 一、看背景 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如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春日即事①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在这道题中,注释①告诉我们李弥逊“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第二题问“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联系背景答题就很容易切入。 二、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 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三、看体裁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具体名词)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在回答诸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四、看技法 ㈠抒情手法 ⑴直抒胸臆 ⑵间接抒情 A托物言志(借物喻人)B借景(物)抒情C情景交融 ㈡描写手法 ①对比: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思考。 ②衬托(映衬、反衬、烘托) ③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排) 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㈢修辞手法 ⑴用典——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 ⑵借代——含蓄、委婉,表达特定的感情 ⑶比喻——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生活哲理。想象、联想,设想奇巧,勾画了……的生活或社会图景。 ⑷双关——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含蓄美。 A谐音双关,含蓄,富有情趣。【如“东边日出西边晴,道是有晴(情)还无晴(情)。】B语意双关

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总结

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总结 祖国优秀文化精神,足以成为少年儿童一生的文化资产,对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无疑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学校将“古诗诵读活动”作为学校特色项目建设,列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和探索,现总结如下: 一、明确目标,落实方案 1、明确活动目标: 我们学校开展“诵读精典诗词,弘扬民族精神,”活动,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古诗,让中华灿烂文化走进学生心灵,培养学生珍惜自己民族优秀文化和人文精神,拓展素质教育实施渠道,创学校之特色。 2、落实活动方案 在开展“诵读中华古诗,弘扬民族精神”活动中,我校努力做到思想上重视,制度上保证,行动上积极,工作上扎实,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把推进民族精神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收获和体会 1、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诵读中华古诗,弘扬民族精神”活动的开展,不但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时空,而且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后勤工作、校园美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正在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2、提高了学生思想素质。 中华古诗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

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眼光和博大的胸怀。不少古诗 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 的思想感情和热爱亲人、热爱朋友的健康情感。 3、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大量诵读中华古诗, 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形成了诵读古诗的良好氛围。很多学生不满足老师指定背诵篇目,自己找来其它古诗背诵。 二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道了“诗的故事”、“诗坛轶事”,他们了解、知道诗人多了,背诵的古诗多了。 三是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古诗的方法,并能运用与课外自读古诗,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古诗运用于作文之中。 我们开展中华古诗文诵读活动,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一些名篇佳作,而更重要的是去寻民族文化之根,立民族精神之魂,在 诵读古诗过程中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精神底蕴,弘 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诵中华古诗,强学生素质,读千古经典,奠成才之基。这在我们回族小学特色教育中又筑起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xx中心小学西边校区开展了以“诵中华经典诗词扬优秀传统 美德”为主题的经典古诗词诵读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晨诵午读 每天早上晨读课,由语文老师讲解黑板上“诗词板块”的古诗,理解之后再一起诵读,课前2分钟班级的“朗读小老师”再次带读 巩固,学生再自己诵读,内化古诗含义,达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效果。 二、亲子共读

小学古诗词赏析专项训练题

小学古诗词赏析专项训练题 一、《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这是一首汉代乐府诗,乐府是汉武帝年间设置的一种掌管音乐的机构(有点像现在的娱乐公司),负责搜集民歌,乐谱,训练音乐人才(歌手)。所以由乐府搜集而流传下来的诗歌就是乐府诗了。 2、相关考题 (1)《江南》题目中的“江”是指________________(长江) (2)汉乐府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汉朝掌管音乐的机构) (3)诗歌通过对莲和鱼的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的快乐心情。(采莲人)(4)“鱼戏莲叶间”这句诗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二、《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敕勒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名称,顾名思义就是歌颂北方敕勒族游牧生活的美好。 2、相关考题 (1)敕勒歌是一首____朝时的民歌。(北) (2)穹庐是指______(蒙古包) (3)“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____(现) 三、《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这首诗的作者是骆宾王很多孩子都知道,但是知道他是初唐四杰之一的就很少了。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三人一起被合称为“初唐四杰” 2、理解这首诗应该注意的几点: 色彩:白毛、绿水、红掌

动作:向、歌、浮、拨。 四、《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这首诗每句都在写风,主题也是咏风。说风能使晚秋的叶子落下,能催开二月的鲜花,能掀起千尺巨浪,能把翠竹吹得歪歪斜斜。实际上这首短小的诗告诉了我们一个写作的简单规律:所写内容一定是扣题详写的,从不同的几个方面。有时间的话可以让孩子尝试自己写写风。 2、相关考题 (1)“三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深秋) (2)“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能够) (3)填上一个表示数字的词语。 解落____秋叶,能开_____月花。过江_____尺浪,入竹_____竿斜。 五、《山村》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是一首经典的少儿启蒙诗,但在给四年级孩子授课的过程当中仍然有学生不知道这首诗,尤其是对于作者的一些情况的不了解,下面整理一些供大家参考。 1、作者简介: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又称安乐先生、百源先生,谥康节,后世称邵康节,北宋五子之一,北宋理学家。 2、与邵雍相关 (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出自邵雍 (2)邵雍一声淡泊名利,以教书为生。当时的司马光,程颢,程颐等都非常敬重他。还凑钱给邵雍买了一套房子。取名为“安乐窝”这也是他号安乐先生的由来。 (3)邵雍精通易学。说白了就是很会算命。 (4)邵雍最适合读的一首作品就是这首《山村》 六、《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关于作者:贺知章字季真,号四明狂客,主要擅长写绝句。另外一首《回乡偶书》也广为流传。

古诗词鉴赏个人总结(适用新课标)

古诗词鉴赏 一.鉴赏形象 1.人物形象 (1)一句概括,形象特点+社会属性(…的隐士;…的底层劳动妇女;…的书生) (2)结合全诗的句子进行分析,有描写手法的要鉴赏所用的描写手法(侧面,正面) (3)概括出形象中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对…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作者…) 2.事物形象(咏物诗中) (1)一句概括,所描写事物的形象特点 (2)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哪句怎样表现了哪个特点) (3)结合诗人的思想感情,写出所咏之物中的所托之情(托物言志) 3.景物形象 (1)一句概括,诗句描写了一幅+(季节、地点、事件)+(什么样氛围特点的,孤寂冷清,雄 浑壮阔,恬静优美,萧瑟凄凉等)的图景(2)用自己的语言将诗中所写之景用生动形象

的语言描述出来 (3)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鉴赏语言 1.炼字、词、句 (1)释义,“…”字在句中的含义是…;或“…”字的特殊语法现象(名词动用之类的)、修辞手法 (拟人,通感,化无情为有情,化静为动等)(2)把该字放回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所烘托出的意境 (3)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起到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2.鉴赏语言风格 (1)点明语言特色(沉郁顿挫[常见杜甫]、绮丽典雅、清新质朴、简洁明快、雄浑奔放、悲慨 凄凉) (2)结合相关诗句分析 (3)表达了人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鉴赏表达技巧 1.抒情方法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抒情[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前人语句]、 借事抒情) 2.描写方法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实写和虚写(虚写:神仙鬼怪世界、梦境、已逝之情景、设想想象未来之情景) (3)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4)色彩变换描写(异色相衬,在答描写的景象时要注意) (5)视角变换描写(可设题如:全诗怎样体现“望”字的;描写景物很有层次,请分析)(6)白描(一般不着抒情和议论,常和简练、质朴的语言风格相联系) (7)细节描写(常是动作描写,小的场景化描写)(8)通过不同感官描写(嗅、视[注意颜色词]、声[注意拟声词]、触[注意动作词]、味) 3.修辞方法 (1)比喻(要注意暗喻,说清本体和喻体,注意它能化具体为抽象,化无形为有形,突出事物 特点)

诗词比赛活动总结

濮阳县第二中学“走进母语快乐诵读”九年级诗词大赛活动总结 2017年12月21日,我们濮阳县第二中学九年级语文组举行了“走进母语快乐诵读”九年级诗词大赛决赛活动,大会得到了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活动中学生们全情投入,热情高涨,气氛浓厚,他们陶醉在古诗文的海洋中,精神得到了洗礼,心灵得到了升华,活动也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中华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取得了圆满成功。现对这次活动做如下总结: 一、确立比赛目标,明确比赛形式 一次大型的比赛,首先必须明确地确定其目的,这次比赛,旨在加深学生对已学古诗词的记忆和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感悟古诗词的魅力,陶冶学生性情,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并使学生体会学习所带来的快乐,从而自觉地进行学习,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有检查,使活动得到了有利开展。 二、精心组织活动,按步骤分阶段有序进行 根据步骤,我们把本次活动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准备阶段。各班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参加校级比赛做好充分的部署,。 2、初赛阶段。各班开展班级选拔,各班语文老师以笔试的方式从每班选拔5名学生代表本班参加年级预决赛 3、预赛阶段。年级预赛,笔试选拔二十人,准备参加年级总决赛。 4、年级总决赛。在校级预决赛赛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年级决赛,二十名选手打破班级界限,根据抽签组成四个小组参加决赛。 三、做好赛前准备,采取多种方法学习积累 首先积累背诵古诗词,各班同学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欣赏朗读,进行记忆,掌握了这些经典古诗词,并利用语文课巩固积累古诗词。 四、举行了诗词大赛,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各班级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我们举行了本次诗词大赛,参赛学生不但熟练背诵而且在记忆古诗词的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在词牌名环节,当我们认为已达九年级学生的积累极限时,“二郎神”“满庭芳”这些词牌竟在孩子那里脱口而出,博得了满堂喝彩。我们还精心筹划了与古诗词意境吻合古筝演奏,诗词吟诵,学生在古典音乐中吟诵古诗词,恍惚间,大家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诗人生活的时代,评委老师和观众都被深深地感染了。 通过古诗词比赛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热情,弘扬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了学生的人文底蕴。以后我们还会多举行这样的古诗词比赛活动,让古诗词这一文化瑰宝在中华大地上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永远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

2019中考经典古诗词鉴赏综合提高训练【详细解析】

2019中考经典古诗词鉴赏综合提高训练【详细解析】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代: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下列对这首曲子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元曲借凭吊潼关古迹,抒发了作者的感慨。 B.“聚”“怒”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 C.“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意思是:只有改朝换代,人们才能摆脱痛苦的生活。2.你怎样理解结尾“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含义及其表达的情感。 【答案】 1.D 2.结尾揭示出一个道理:无论王朝兴盛还是灭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因为兴盛了,统治者就会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衰亡了,就会战乱连连,人们流离失所。这一句表达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解析】 1.D错误,应是: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 2.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亡,百姓苦”好理解。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兴”,怎么也“百姓苦”呢?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兴,百姓苦”一句,发人所未发,深刻而警策。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揭示了封建社会里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达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结合全诗內容,简要说说最后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请从炼字角度赏析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答案】 1.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意思对即可)

古诗词背诵比赛活动总结

古诗词背诵比赛活动总结 为了培养我校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推动教学工作,第十三周周二下午,我们在本校的多功能厅开展了古诗文背诵比赛。本次比赛历时两小时左右,选手来自三、四年级班,分班集体和个人比赛。共有二十四个背诵节目,均赢得了师生们热烈的掌声。现将此次比赛总结如下: 一、大力宣传活动方案及其意义,营造古诗文学习的浓厚氛围 在十二周周四下午活动课时,本段全体老师学习了《比赛方案》,各班主任教师积极性高,很重视此项活动,并积极向所带班级学生宣讲活动形式、活动意义。由于人人都可以报名参加比赛、自选喜欢的课内外古诗文、有两个周的筹备时间等有利条件,各班参加预赛的选手很多,最后个班选出三名参加个人比赛。他们借图书、选材料、找音乐、背文章、加动作,指导教师也从朗诵技巧方面热情指导他们。各班都掀起朗读古诗文的热潮,形成了学习古诗文的浓厚氛围。 二、做好比赛前工作,选出最佳选手 星期一,各班主任教师自行安排时间,在班上让报名参赛的学生一个个登台背诵,并发动台下同学评不足、提建议,然后反复练习,反复观摩。报名的学生针对同学的建议、指导教师的意见,不断提高朗诵水平。 三、领导大力支持,组员各负其责,决赛有条不紊

周校长,马校长,亲临比赛现场,组织安排学生,刘丽娟老师,安排照相,组内成员各负其责:六个班的语文老师位评委,刘老师和张老师合计总成绩,其他的副科老师和数学老师管理会场秩序,活动开展有条不紊。首先进行的是集体比赛,第一个上场的是四二班,他们班突出的特点是对每首诗进行了解析,接下来是四三班的学生,他们班的主题是以春、夏、秋、冬来选诗,每个班级都又他们的特点。 班级比赛完了是个人比赛,每个学生都很优秀,他们大胆的在老师和同学的面前展示了自己的古诗词水平,最后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生们都显示了较高水平和良好的欣赏理解能力,他们精彩的背诵和赏析使全场师生听得聚精会神,兴致勃勃。决赛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在个人组比赛时部分学生因为怯场没有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班集体组在朗诵的时候学生的小动作比较多。 在本次活动中我没有发挥段长的作用,没有对整场活动进行点评和总结,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组织能力,做到有什么事情都以学生和自己为中心的理念。

【备战2019中考】中考语文专题训练 古诗词鉴赏 含答案

(一)古诗文阅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1—2题.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 上阕: 下阕: 18.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A. 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 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 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 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四)阅读诗歌,完成1一3题.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以下诗歌,与上面这首诗歌体裁完全相同的是( ) A.《龟虽寿》(曹操)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C.《竹里馆》(王维) D.《月下独酌》(李白) 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3.尾联采用了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诗歌鉴赏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释: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渴望为抗金复国做出贡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仕路坎坷. 1.词中“百种千般巧”的“巧”表现在哪里? 2.你认为词人借“天公”与“花事”的关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六)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9—10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019年高考古诗词鉴赏真题及答案解析(7套)【杨顺国】

2019年高考古诗词鉴赏真题及答案解析(7套)1.(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 (1)B (2)意味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解析】 (1)“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文中是因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而不是生活的贫困。置身于压抑和阴森的社会环境,面对炎凉的世风、冷漠的人情,诗人依然肥衣冲风、饮酒高歌,其感情何其沉郁愤激,其气概何其慷慨豪迈!B项符合题意。 这道题考查对诗歌句子内容的理解力。整体理解诗歌,把尾联放进整首诗理解。《野歌》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四句紧扣诗题叙事,后四句诗人脱口抒怀,表达了诗人“屈穷心不穷”的高远志向,寄寓了诗人对未来的热情向往。全诗以写景收结,寓议论、抒情于景物描写之中,意境深远,脉络清晰,音节浏亮,基调昂扬,充满了激情。在诗人心目中,严冬过后终将是生机盎然的春天:“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他能够乐观自信地在困境中唱出“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赠陈商》)的诗句,迸发出施展抱负、实现理想的呼声。正因为诗人对光明未来充满信心,因此他在遭谗落

(完整版)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

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 一、诗词体裁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②近体诗(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七律,七绝,五律,五绝)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④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二、诗歌题材、情感分类 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1.写景抒情: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2.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3.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4.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5.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6.羁旅诗: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7.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8.山水田园诗: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9.讽喻诗: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直人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如《硕 鼠》《伐檀》、罗隐的《蜂》。 10.闺怨诗:描写闺中妇女的情思,表现离情思念、感时伤怀或有所寄托11.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 等。 12.游仙诗:通过描写游仙访道来表现诗人的人生追求或人生境遇。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 13.饮酒诗:通过描写饮酒歌吟来表现诗人的人生乐趣和感慨。如李白的《将进酒》《月下独酌四首》。 14.其他:题画诗、无题诗、悼亡诗等 三、诗歌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一)、人物形象

古诗词鉴赏(开放性训练题)

古诗词鉴赏(开放性训练题) 【题型及思维】 简答型:抓问号,有几问,就回答几问。问什么,答什么。 综合表述型:若无角度,按“写了什么(主要对象)→怎么写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等)→什么表达效果”思路来回答,若有 分析角度,按题目要求答。 评价型:针对题目中的评价语,首先要表明你的态度(同意与否),然后根据评论的角度联系原文来具体阐释原由,注意点面结合。 比较型:通读给定的几段诗文,宏观把握其内容和写法,再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异同比较。注意要点全,条理清,层次明。 阅读下列唐诗、宋词、元曲,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1、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骄阳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孤桐》王安石) 有人评价这首诗认为诗人是以“孤桐”自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对孤桐形象的理解及诗人要表达的感情。 2、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注〗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 试就该诗的内容和所抒发的情感谈谈你的理解。 3、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主,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谈谈你对该诗主题的理解。

4、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始闻秋风》刘禹锡) 试解释颈联的内容并简析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李清照) 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未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6、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范仲淹) 前人评析这首词,认为开篇一个“异”字统领词的上阕,请说说这里的风景异在何处?词引用“燕然未勒归无计”的典故主要抒发什么情感? 7、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夜。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话说?(《丑奴儿近》辛弃疾※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年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洗竹 王贞白① 道院竹繁教略洗②,鸣琴酌酒看扶疏。 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 锦箨裁冠添散逸,玉芽修馔称清虚。 有时记得三天事,自向琅玕③节下书。 竹 罗隐 篱外清阴接药阑④,晓风交戛⑤碧琅玕。 子猷⑥死后知音少,粉节霜筠谩岁寒。 [注] ①王贞白(875-958):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唐乾宁二年(895)登进士,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②略洗:稍加砍除丛竹的繁枝。③琅玕:翠竹的美称。下文“霜筠”义同。④药阑:即药栏,庭园中芍药花的围栏,亦泛指一般花栏。⑤交戛:交错缠结。⑥子猷:王徽之(338-386),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第五子。生性高傲,放诞不羁,时常东游西逛,后来索性辞官,住在山阴。 (1)两诗中“竹”的意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2)同为咏竹诗,两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1)①以竹林之茂密,渲染清幽之气氛。②烘托诗人高雅的志气、节操。③作为行文线索,贯穿全诗内容。 (2)相同点:①两诗都塑造了竹子的清俊形象,寄托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欣赏竹林风光,终日相依。②两诗都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志节情趣,寄托了淡泊处世的人生理想。诗人爱竹成癖,以竹为友。 不同点:王诗要用长竿“钓巨鱼”,暗示他有高远的情怀,渴望有朝一日能报效朝廷,建功立业;而罗诗则运用典故,表示他更愿意过散淡悠闲的生活。(能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古诗歌仿真押题练(一)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独不见 李白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曲池。 风催寒棕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首诗写白马子(边塞儿)远戍边塞,闺中人忆之而流泪,款款深情,感人至深。 B.“春蕙忽秋草”四句写出了从春天到秋天,闺中人孤独难耐,承受着思念的苦痛。 C.“忆与君别年”两句写当年离别时种下的桃树十分矮小,表达了岁月易逝的悲痛。 D.“终然独不见”一句中的“终然”暗示出戍边之人最终都战死沙场的悲惨命运。 E.“终然独不见”两句点明题意,使用一个“空”字,饱含了闺中人思夫绝望之感。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总结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古诗文活动总结

六三班古诗文社团总结 诵读古诗文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开展古诗文诵读影响深远。我们学校也积极响应学校号召, 积极开展一系列的“书香溢校园经典伴我行”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使得经典诵读在学生中逐步掀起高潮。 一、创设诵读氛围 为了使学生收获颇丰,我们班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专栏,营造一个良好的诵读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熟悉古文、了解古文,为诵读古文创设了氛围。 二、时间与形式 1、每周一、三、利用晨读课时间诵读经典,内容选择《中华经典诗文读本》、每班可自行选择书目的内容。形式可多样化,如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并提倡制定恰当的周背诵量。 2、为减轻学生背诵经典的负担,我班采取见缝插针“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活动。这种积少成多加巩固的诵读方法,要充分利用每节课前三分钟小预备的时间,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3、在每班的周课表中加设重课,用来引导学生多种形成诵读积累习惯,指导学生认真领悟,多种形成展示对古诗文诵读意境。使学生能用多种形式表现对经典古诗文的理解、并通过背、写、画、唱、演、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展示出来。 三、让学生在诵读活动中得到提升。 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的开展,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我们在开展诵读活动中就精心设计了一次展示活动,生动展示了

学生对古诗、《论语》的掌握情况,同时结合学生中有几位书法写的特别好,画画得好,也把他们融入活动中,给有这样特长的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同时我们选择有气势的一首歌,让诵读与歌曲相融合,很好地展示了我校学生的诵读水平。学生对这一次活动记忆深刻。 当然,我们在鼓励学生背诵的同时,不忘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有一定意义的句子,使学生学到千古美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道德原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影响。 四、收获和体会 1、通过大量诵读中华古诗,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形成了诵读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的方法,并能运用,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经典语句运用于作文之中。同事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2、诵读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德育内涵,推动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交涉和德育工作的发展。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逐步形成,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养成教育的全面实施。 3、经典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不少古诗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长辈、爱亲朋的健康情感。

F专项训练六——古诗词鉴赏

中考单项训练古诗词赏析 一、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二、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云。③曛: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三、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 1.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 2.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 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四、山行留客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 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 五、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 2.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 样不同的情态?

历年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全解析

历年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全解析 一、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 (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赏析: 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素蝶即白蝶,诗首联写蝴蝶为了躲避天敌(?蜂?、?雀?)时而绕着草花飞,时而躲藏在草花丛中。颔联写蝴蝶在阳光照射下随风翩翩起舞。颈联写出蝴蝶在花草树木间出没。诗的前三联采用白描的手法,使红花、绿草、白蝶、阳光、嘉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充满了无限生机。最后写出蝴蝶的期盼:希望这些提供蝴蝶栖息的花草树木能够永远存在。这首咏物诗传达了古人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愿望。 二、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臵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总结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古诗文诵读活动总结

古诗文诵读活动总结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古诗文诵读能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喜爱吟诵古诗,喜爱朗诵童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厚学生的精神底蕴,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送的活动与班队活动密切相结合,抽出一至两节班队课作为经典诵读活动课,将本月所吟诵的古诗文全面复习,在班级内举行吟诵表演。举行古诗文默写或经典文化手抄报、凡人凡言征集等活动。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相结合。开辟诵读窗口,学校橱窗每周推荐一首古诗,供学生诵读赏析,感悟。在每次校园广播中必吟诵至少一首古诗词,与亲子活动相结合。鼓励、倡导学生家长参与经典诵读,督促学生每天回家进行10分钟经典诵读活动。倡导家长和孩子一起读,积极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建立图书角,让学生有书可读。保证了学生在一天中的读书时间不少于一小时。每周,利用校本课的时间进行古诗文赏析,每个月,对要求背诵的古诗词内容进行抽背检验,通过验收者发给下个月背诵篇目,未通过者继续进行本月复习。针对名著阅读,每月开展一次好书阅读经验交流会。一学期进行一次书面检测。教师以身作则,每天做到和同学们一起背诗、读书。设计一张书签。在书签上写上一句读书名言,将优秀书签进行展出。写8-10次读书笔记。读了那么多书,把体会想法,记录下来。参加一次读书心得的交流会。和自己的好朋友交流一下自己的读书心得,让自己受益匪浅。将读书活动延展伸到家庭。开展“我的家庭阅读”活动。利用家长会,把一些家长好的做法介绍给大家,让家长懂得重视环境的作用,从而让儿童在成长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优秀思想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新学习管理,办人民更满意的学校。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理解中华传统经典对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重大影响意义,陶冶自己的情操,树立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态度,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之中去。掌握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方法,初步能创造性地展开活动,提高诵读效果。 “正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那些曾经读过的美好纯洁的句子对学生们来说,真正做到了“进我耳,入我心”,时刻指导着他们的言行与思想,它在微笑地告诉孩子们,怎样才可以成为一个真正高尚的人。读书节诵读古诗活动,以新颖活泼、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营造“中华诗教”文化氛围。帮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多读古诗,读好书,提高读写能力,充实文化底蕴,陶冶情操,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我深深地相信,今天读经诵典的稚子孩童,便是明日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