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

2020年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
2020年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

2020年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9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4-15题。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①

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②。

【注】①此诗为林则徐虎门销烟后,被清政府流放充军新疆,在西安与妻子离别时所作。②“断送老头皮”意思为断送了老头的性命。尾联典故来源:宋真宗时,访天下隐者,杞人杨朴奉召廷对,自言临行时其妻送诗一首云:“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真宗不禁大笑,放他还山。苏轼在湖州因作诗被下诏狱,妻子送他出门,皆哭。苏轼回头对妻子说起这个典故,妻子不觉失笑,苏轼于是离开。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表面上是说自己力量微薄担当重任早感疲惫,衰弱的体质和平庸的才干不堪大用,实际上与孟浩然的“不才明主弃”相似,都是正话反说。

B.颔联对仗工整、灵活。既用“以”字的实词义(“做”或“从事”)表达思想内容,又借它的虚词义来与“之”字构成对仗,文字功力深厚。

C.“君恩厚”和“戍卒宜”,表达了林则徐对君王的感激与顺从。自己犯罪却只是被贬,这是君主的恩赐,他觉得自己正好去当一个戍卒。

D.林则徐被贬边疆,临出发之前,却给老伴开玩笑地讲古人的故事,让她吟诵旧诗来送送自己,这是戏言,苦涩之中显出诙谐和豁达。

1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6分)

【分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提供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是针对全篇设题,然后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诗中景以及直接流露情感的词语来分析情感。

【解答】(14)C.“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字面上解释是:我被流放伊犁,正是君恩高厚,我还是退隐不仕,当一名戍卒适宜。表面上看似乎心平气和、逆来顺受,其实心底却埋藏着巨痛,细细咀嚼,似有万丈波澜。林则徐抗英有功却被贬伊犁,空有报国之志却得不到重用,心中自有一股不平之气。这句诗谦恭中含有愤激与不平,而不是感激与顺从。

(15)诗歌注释交代了创作的背景,即“此诗为林则徐虎门销烟后,被清政府流放充军新疆,在西安与妻子离别时所作”,可见此时属于诗人想要报国却遭贬谪,处于失意之中,结合首联来看,诗人说“我以微薄的力量为国担当重任,早已感到疲惫。如果继续下去,再而衰,三而竭,无论自己衰弱的体质还是平庸的才干必定无法支持”,这里是正话反说、反言见意,诗人想要报国却无门路,流露出失意和愤懑之情;颔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意思是“只要有利于国家,哪怕是死,我也要去做;哪能因为害怕灾祸而逃避呢”,表现了林则徐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忠诚无私的爱国情操;颈联“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从字面上看似乎心平气和、逆来顺受,其实心底却埋藏着巨痛,“谪居”,意为罢官回乡或流放边远地区,诗人说“到边疆做一个多干体力活、少动脑子的戍卒,对我正好是养拙之道”,“刚”,即“刚好”、“正好”,再结合尾联“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来看,一个“戏”字展现出直面际遇的豁达与乐观。

答案:

(14)C

(15)①报国无门的失意与愤激。林则徐抗英有功却被贬伊犁,空有报国之志却得不到重用,诗中不乏失意与愤激之情。②直面际遇的豁达与乐观。抗英有功,却被贬伊犁,但不因此而消沉,反而宽慰妻子,并随时准备为了国家的利益牺牲自己。③刚正不阿的品德和忠诚爱国的情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一句,只要有利于国家,哪怕是死我也要去做,哪能因为害怕灾祸而逃避呢。译文:我能力低微而肩负重任,早已感到精疲力尽。一再担当重任,以我衰老之躯,平庸之才,是定然不能支撑了。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生死。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我被流放伊犁,正是君恩高厚。我还是退隐不仕,当一名成卒适宜。我开着玩笑,同老妻谈起《东坡志林》所记宋真宗召对杨朴和苏东坡赴诏狱的故事,说你不妨吟诵一下“这回断送老头皮”那首诗来为我送行。

【点评】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霁夜①

孔平仲②

寂历③帘栊④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

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

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

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

【注】①霁:雨后或雪后转晴。②孔平仲:宋代诗人,诗歌以“流丽清整,通畅明快”见长。③寂历:寂静冷清。④帘栊:窗帘和窗牖。

14.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一项(3分)

A.古人有悲秋之传统,但也有反其意而用之的,李白之称“秋兴逸”,这首诗在

意境塑造和情感传达上也有“秋兴逸”的意味。

B. 诗篇以"秋兴"为主题,但不作空泛议论,诗人匠心独运,将过去现在,室

内室外的诸种景物融为一体。尤其注意捕捉具体景物,以表现诗人的感受。

C. 最先触发作者诗情的,是闯入梦境的墙上响铃。然而诗人先写从帘栊透入室内的

月色。即先写醒后所见,次句再写梦醒,这是一种倒叙。

D. 作者描写选取了秋月、秋声、秋叶和秋萤等典型意象表现“秋兴”。整首诗景物安

排由明朗转向幽暗,明暗的起伏变化成为本诗的诗脉。

15.有学者认为这首诗的核心在于一个“清”字,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清”的?(6分)

【分析】(14)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15)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鉴赏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所用的表达技巧和表达的思想情感。

【解答】(14)D.“景物安排由明朗转向幽暗”错误,景物安排应该是由幽暗转向明朗。(15)“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作者以清晨秋叶的坠落声,戍墙上的铃声之清泠,与昨夜狂风暴雨对比映衬,展现出一种夜雨初霁的清静,突出人们内心的无限祥和之感。“淡月笼云”是视觉描写,“凉意”是触觉描写,“秋声随堕叶”是听觉描写,通过不同感官,展现出清静之感。“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展现出一种自然清静之感,以清泠的墙铃声、落叶声反衬夜雨之后,秋夜的清冷、寂静。

答案:

(14)D

(15)对比,作者以清晨秋叶的坠落声,戍墙上的铃声之清泠,与昨夜狂风暴雨对比映衬,突出一夜暴风雨之后,夜雨初霁的清静。调动多种感官,视觉角度,写“淡月笼云”,触觉角度,写“凉意”,听觉角度写“秋声随堕叶”,营造出一种清净、清新之感。想象,诗歌尾联作者想象经过暴雨洗过的庐山,必然是一片青翠,给人清爽之感。

译文:

深夜从睡梦中醒来,只见月色透过窗帘,一片寂静。回想起来,梦中似乎隐隐也听到城墙角楼上传来的风铃叮当声。忽然想起睡前曾有急风骤雨,虽然眼前这淡月笼云的景象还是一样,但那急风骤雨现在已不知飘向何处了。只留下早就开始零落的秋叶,听着秋叶落地的声音,看着萤火虫在凉意渐浓的夜空中划出流动的轨迹。明天早上准备从南边窗户远望,那庐山巍峨的雄姿,一定被夜雨洗涤得一片青翠,更具一番秋日清爽的诱人魅力。

【点评】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总揽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诗中“凄清”二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B.颈联写俯察之景。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C.末联则抒写胸怀。上句“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钟仪事,“戴南冠学楚囚”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D.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全诗意境雄浑而壮丽,风格沉郁而豪放。

15.颔联是赵嘏的名句。据《唐诗记事》卷五十六记载,诗人杜牧对此联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杜牧如此激赏此联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14.D(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特别是颔颈两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合起来,景语即是情语。雁阵和菊花,本是深秋季节的寻常景物,南归之雁、东篱之菊又和思乡归隐的情绪,形影相随,诗人将这些形象入诗,意在给人以丰富的暗示;加之以拂曙凄清气氛的渲染,高楼笛韵的烘托,思归典故的运用,使得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峻峭而清新。)15.①视听结合,动静结合:颔联写仰观。"残星几点"是目见, "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 "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颇见匠心。

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

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笛声那样悠扬哀婉,既是在喟叹人生如晨星之易逝,也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颔联情景交融,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释】《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遇刘备之前喜吟《梁甫吟》,常自比管仲、乐毅。14.下面对这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诗人登楼见花因“万方多难”而心生悲慨,以乐景衬哀情,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

B.颔联描写锦江春色辅以天地之势,形容玉垒浮云赋予古今之慨,寓情于景,境界宏阔。

C.颈联议论国事时局,抒写了诗人对朝廷永固的坚定信念和对入侵者义正辞严的斥责。 D.尾联借典抒情,“可怜”等字词语含讥刺,“聊”字流露了诗人独自登楼的无聊寂寞。

15.同是“登高望远,即景抒怀”之作,请简要分析本诗与《登高》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6分)

14.D(“聊”意为姑且、暂且,流露了诗人渴望遇到明君施展才华的感情。)

15.相同:①漂泊流离的苦楚。②对时局国事的担忧。③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境遇紧密融合在一起的深沉慨叹。

不同:《登高》直抒老病孤愁的哀伤凄苦;《登楼》则表达了对朝廷永固的希冀与信念,对入侵者的警告和斥责,同时借诸葛亮《梁甫吟》的典故流露出壮志难酬的无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将进酒·城下路

贺铸

城下路,凄风露,今人犁田古人墓。岸头沙,带蒹葭,漫漫昔时流水今人家。黄埃赤日长安道,倦客无浆①马无草。开函关,掩函关,千古如何不见一人闲?

六国扰,三秦扫②,初谓商山遗四老③。驰单车,致缄书,裂荷焚芰④接武曳长裾⑤。高流⑥端得酒中趣,深入醉乡安稳处。生忘形,死忘名,谁论二豪⑦初不数刘伶?【注】①浆:茶水。②六国:指秦末趁乱复起的齐、楚、燕、韩,赵、魏。三秦扫:指刘邦灭项羽,建立汉朝。③商山遗四老:又称“商山四皓”。西汉初立,他们四人隐居商山,不为汉臣,后来在名相张良的劝说下,入世辅佐太子刘盈。④“裂荷焚芰”,是指四皓应聘出山自毁高洁。⑤接武:犹言接踵。武:足迹。曳长裙:指依附于王侯权贵。⑥

高流:这里指好饮酒的高洁名士。⑦“二豪”:指贵介公子、缙绅处士。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本词起句写景,描绘了凄风冷露之中古人坟墓成耕田之景,写出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和词人的黍离之悲。

B.函谷关时平则开,时乱则闭,对于这一现象词人用“开函关,掩函关”代指朝代的更替,写出了时间的悠长。

C.“裂荷焚芰接武曳长裾”这一句是对商山遗四老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他们表面恬淡,实则热衷权势的丑态。

D.本词虽怀古伤今,但所咏史事、人物的时间跨度很大,表现的是一种在古代社会中带有普遍性的历史现象。

15.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14.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A项,“词人的黍离之悲”错误。城下的道路,凄冷的风露,今人的耕田原是古人的坟墓。此词是作者在饱经人生忧患之后对历史、社会的沉思和对人生的抉择。抒发历史沧桑变迁的感慨。“黍离之悲”指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也找指国破家亡之痛,不符合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故选A。

15.

【参考答案】(1)历史沧桑变迁的感慨:从“今人犁田古人墓”“昔时漫漫流水今人家”两句可以看出;(2)嘲讽了历史上那些忙着追求名利和权势的人:“黄埃赤日长安道”到“千古如何不见一人闲”几句表达了对这类人的批判。(3)表达出词人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襟怀。“高流端得酒中趣,深入醉乡安稳处”词人借古讽今,批判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和贪欲而争名夺利的行为,“生忘形,死忘名”直抒胸臆,表达了高洁超脱的情怀。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

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月夜怀故人

寇准

清夜月初满,藓庭吟更幽。

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

旧国情何极,空江思欲流。

故人今底处,危坐独凝愁。

[注]①旧国:故乡。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通过写“清夜”“月”“藓庭”,交代了时间、地点和自然环境。

B.颈联在前两联写景的基础上,通过“情何极”“思欲流”进行点题抒怀。

C.尾联通过对故人“今底处”的发问和作者独处“凝愁”来间接抒情。

D.本诗用简练朴实的语言,平淡自然地抒发了作者月下怀念故人的情感。15.“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两句十分精妙,请简要赏析。(6分)

15、①视听结合。月光下眼见“梧桐疏影”,耳边不时传来秋天蟋蟀乱鸣的声音,使诗句画面立体可感。②以动衬静。以蟋蟀声乱衬托周围环境的幽静,同时表现了作者的心绪不宁。③借景抒情。作者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融入这凄清之景中,表达因思念而忧伤的情感。(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4、C “间接抒情”错,应为直接抒情。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历年真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2019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

江苏高考语文近十年古诗词鉴赏真题版

古诗鉴赏高考真题特训(2008—2017) 三、古诗鉴赏(8分) 2008年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①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2009年 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2010年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小学古诗词赏析专项训练题

小学古诗词赏析专项训练题 一、《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这是一首汉代乐府诗,乐府是汉武帝年间设置的一种掌管音乐的机构(有点像现在的娱乐公司),负责搜集民歌,乐谱,训练音乐人才(歌手)。所以由乐府搜集而流传下来的诗歌就是乐府诗了。 2、相关考题 (1)《江南》题目中的“江”是指________________(长江) (2)汉乐府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汉朝掌管音乐的机构) (3)诗歌通过对莲和鱼的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的快乐心情。(采莲人)(4)“鱼戏莲叶间”这句诗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二、《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敕勒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名称,顾名思义就是歌颂北方敕勒族游牧生活的美好。 2、相关考题 (1)敕勒歌是一首____朝时的民歌。(北) (2)穹庐是指______(蒙古包) (3)“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____(现) 三、《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这首诗的作者是骆宾王很多孩子都知道,但是知道他是初唐四杰之一的就很少了。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三人一起被合称为“初唐四杰” 2、理解这首诗应该注意的几点: 色彩:白毛、绿水、红掌

动作:向、歌、浮、拨。 四、《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这首诗每句都在写风,主题也是咏风。说风能使晚秋的叶子落下,能催开二月的鲜花,能掀起千尺巨浪,能把翠竹吹得歪歪斜斜。实际上这首短小的诗告诉了我们一个写作的简单规律:所写内容一定是扣题详写的,从不同的几个方面。有时间的话可以让孩子尝试自己写写风。 2、相关考题 (1)“三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深秋) (2)“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能够) (3)填上一个表示数字的词语。 解落____秋叶,能开_____月花。过江_____尺浪,入竹_____竿斜。 五、《山村》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是一首经典的少儿启蒙诗,但在给四年级孩子授课的过程当中仍然有学生不知道这首诗,尤其是对于作者的一些情况的不了解,下面整理一些供大家参考。 1、作者简介: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又称安乐先生、百源先生,谥康节,后世称邵康节,北宋五子之一,北宋理学家。 2、与邵雍相关 (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出自邵雍 (2)邵雍一声淡泊名利,以教书为生。当时的司马光,程颢,程颐等都非常敬重他。还凑钱给邵雍买了一套房子。取名为“安乐窝”这也是他号安乐先生的由来。 (3)邵雍精通易学。说白了就是很会算命。 (4)邵雍最适合读的一首作品就是这首《山村》 六、《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关于作者:贺知章字季真,号四明狂客,主要擅长写绝句。另外一首《回乡偶书》也广为流传。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 题。 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①刘禹锡 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 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 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②敲镫吟。 [注]①此诗写于“永贞革新”失败后,作者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司马之时。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为江陵(今湖北荆州)府士曹参军。②关树:关中之树。扶疏:枝叶繁茂。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运用比兴手法,以碧玉般竹鞭的名贵,暗示赠鞭者的高尚,赞扬之情跃然纸上。 B.颔联写诗人看到朋友赠礼后内心非常欣喜,很想去观赏生长碧竹的巴山冰雪美景。 C.颈联通过“节”字,将“竹节”与“节操”相关联,把咏鞭与赞人联系在了一起。 D.尾联由竹鞭引发联想,表达了诗人愿与友人“策马同去”“敲镫吟诗”的美好愿望。 15.本诗为赠友之作,兼有咏物诗的特点,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 14. B (“很想去观赏”有误,应是作者对碧竹生长环境的想象。) 15.要点:①从标题可以看出,本诗是为答谢友人赠礼而作;②诗中主要表达了对友人美好品行的赞美与仕途前景的祝愿;③诗的前三联均为对友人所赠竹鞭的吟咏,有鲜明的咏物诗特点;④诗人“托物言情”,对友人的赞美与祝愿主要寄寓在对竹鞭的吟咏上。(每答出一点给2分,满分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14~15 题。 酬乐天咏老见示刘禹锡 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2019年高考古诗词鉴赏真题及答案解析(7套)【杨顺国】

2019年高考古诗词鉴赏真题及答案解析(7套)1.(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 (1)B (2)意味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解析】 (1)“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文中是因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而不是生活的贫困。置身于压抑和阴森的社会环境,面对炎凉的世风、冷漠的人情,诗人依然肥衣冲风、饮酒高歌,其感情何其沉郁愤激,其气概何其慷慨豪迈!B项符合题意。 这道题考查对诗歌句子内容的理解力。整体理解诗歌,把尾联放进整首诗理解。《野歌》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四句紧扣诗题叙事,后四句诗人脱口抒怀,表达了诗人“屈穷心不穷”的高远志向,寄寓了诗人对未来的热情向往。全诗以写景收结,寓议论、抒情于景物描写之中,意境深远,脉络清晰,音节浏亮,基调昂扬,充满了激情。在诗人心目中,严冬过后终将是生机盎然的春天:“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他能够乐观自信地在困境中唱出“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赠陈商》)的诗句,迸发出施展抱负、实现理想的呼声。正因为诗人对光明未来充满信心,因此他在遭谗落

高考全国卷语文诗歌鉴赏大全

2016-20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诗歌鉴赏汇编 2017全国卷Ⅰ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2017全国卷Ⅱ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2017全国卷Ⅲ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含翻译及赏析)

19观沧海 作者: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白话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赏析 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20饮酒(其五) 作者: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白话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之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时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这之中隐含的人生的真理,想要说出却忘记了如何表达。 赏析 本诗是陶渊明组诗《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诗的意象构成中景与意会,全在一偶然无心上。‘采菊’二句所表达的都是偶然之兴味,东篱有菊,偶然采之;而南山之见,亦是偶尔凑趣;山且无意而见,菊岂有意而采?山中飞鸟,为日夕而归;但其归也,适值吾见南山之时,此亦偶凑之趣也。这其中的“真意”,乃千圣不传之秘,即使道书千卷,佛经万页,也不能道尽其中奥妙,所以只好“欲辨已忘言”不了了之。这种偶然的情趣,偶然无心的情与景会,正是诗人生命自我敞亮之时其空明无碍的本真之境的无意识投射。大隐隐于市,真正宁静的心境,不是自然造就的,而是你自己的心境的外化。 千古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悠然自得、寄情山水的情怀。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 (一)课内古诗词 (一)(2019云南)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策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本诗颔联和颈联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山西村的? 答案:颔联从自然环境和地理形势写山西村,颈联从祭祀活动和风土人情来写山西村。 2.请结合:“无时”一词,分析尾联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无时”的意是没有固定时间,即随时,表达出了作者对山西村的喜爱和想要隐居此地愜意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2019乌鲁木齐)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使至塞上 1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 首联以简练的笔墨写自己奉命出使。“单车”是说随从不多,规格不高。“欲问边” 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即前往边塞慰问将士。 B. 颔联两句一虚一实,既叙事又写景。诗人将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暗写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飘零、孤寂之感。 C. 颈联历来为人称道。“孤烟”本显苍凉,“直”却给人劲拔、坚毅之态;“落日”本带给人伤感之情,“圆”字却又显得亲切温暖。 D. 尾联巧用“燕然”的典故,既感慨自己遭逢种种厄运、不得朝廷重用的境遇,又赞扬了将士们奋勇杀敌、以身报国的爱国热情。 E. 这首诗角度新颖,艺术构思不落俗套,语言自然精练,写景状物逼真传神,抒发情感深沉饱满,情景交融,内蕴丰富,意境雄浑。 答案:BD 导析: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选项逐一分析选择作答。B 项,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采用的是虚实结合的写法,“出汉塞”写作者以监察御使的身份出塞宣慰,访察军情,这是实写。诗人又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自己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飘出汉塞,又像振翅北飞的大雁飞入胡天,这是虚写。故选项中的一虚一实的说法不准确。D项,尾联巧“燕然”的典故,流露出作者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同时也虚写战争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并没有表现“感慨自己遭逢种种厄运、不得朝廷重用的 2

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年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洗竹 王贞白① 道院竹繁教略洗②,鸣琴酌酒看扶疏。 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 锦箨裁冠添散逸,玉芽修馔称清虚。 有时记得三天事,自向琅玕③节下书。 竹 罗隐 篱外清阴接药阑④,晓风交戛⑤碧琅玕。 子猷⑥死后知音少,粉节霜筠谩岁寒。 [注] ①王贞白(875-958):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唐乾宁二年(895)登进士,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②略洗:稍加砍除丛竹的繁枝。③琅玕:翠竹的美称。下文“霜筠”义同。④药阑:即药栏,庭园中芍药花的围栏,亦泛指一般花栏。⑤交戛:交错缠结。⑥子猷:王徽之(338-386),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第五子。生性高傲,放诞不羁,时常东游西逛,后来索性辞官,住在山阴。 (1)两诗中“竹”的意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2)同为咏竹诗,两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1)①以竹林之茂密,渲染清幽之气氛。②烘托诗人高雅的志气、节操。③作为行文线索,贯穿全诗内容。 (2)相同点:①两诗都塑造了竹子的清俊形象,寄托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欣赏竹林风光,终日相依。②两诗都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志节情趣,寄托了淡泊处世的人生理想。诗人爱竹成癖,以竹为友。 不同点:王诗要用长竿“钓巨鱼”,暗示他有高远的情怀,渴望有朝一日能报效朝廷,建功立业;而罗诗则运用典故,表示他更愿意过散淡悠闲的生活。(能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古诗歌仿真押题练(一)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独不见 李白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曲池。 风催寒棕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首诗写白马子(边塞儿)远戍边塞,闺中人忆之而流泪,款款深情,感人至深。 B.“春蕙忽秋草”四句写出了从春天到秋天,闺中人孤独难耐,承受着思念的苦痛。 C.“忆与君别年”两句写当年离别时种下的桃树十分矮小,表达了岁月易逝的悲痛。 D.“终然独不见”一句中的“终然”暗示出戍边之人最终都战死沙场的悲惨命运。 E.“终然独不见”两句点明题意,使用一个“空”字,饱含了闺中人思夫绝望之感。

2017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含答案)

2017 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题 一、【新课标I 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 题。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 分)参考答案 14.BE 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 14.试题分析: B 项说法错误。 E 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 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试题分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 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 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 分)

高考常考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考常考古诗词鉴赏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语文能力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高考语文中对语文知识的考察有多方面,其中历年来的古诗词鉴赏都是不容忽视的一种题型,下文是小编整理的高考常考古诗词鉴赏,仅供大家参考。 ?高考常考古诗词鉴赏1.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解读:人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有时并不是一致的。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人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有意栽花花不发”是指人们违背了客观规律,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无心插柳柳成荫”是指人的行为顺应了客观规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是系铃人?解读:要想治好心头之病,必须用治心病的药;要想把铃铛解掉,还要请来拴铃铛的人。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个事物的具体矛盾各不相同,各有其特点,即矛盾具有特殊性。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到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该名句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道理。3.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 弦解读:面对干旱的天气,种田人焦急万分,吹打着乐器到龙王庙去祈雨。而那些朱门富户却在家中欣赏歌舞,还害怕真的春阴下起雨来使乐器受潮,发不出清脆的声音。哲理分析: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阶级立场不同,对同一客观事物的评价也会不同。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解读:没有“跬步”的积累,就不能到达“千里”外的目的地;没有“小流”的汇聚,就不能形成浩瀚的“江海”。骏马飞奔,也要一步一步地跑;劣马虽然走得慢,但只要不停地走下去,同样能够到达目的地。哲理分析:事物的变化发展始于量变,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我们不能忽视那些看起来不显着却有着重要作用的量变。高

历年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全解析

历年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全解析 一、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 (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赏析: 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素蝶即白蝶,诗首联写蝴蝶为了躲避天敌(?蜂?、?雀?)时而绕着草花飞,时而躲藏在草花丛中。颔联写蝴蝶在阳光照射下随风翩翩起舞。颈联写出蝴蝶在花草树木间出没。诗的前三联采用白描的手法,使红花、绿草、白蝶、阳光、嘉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充满了无限生机。最后写出蝴蝶的期盼:希望这些提供蝴蝶栖息的花草树木能够永远存在。这首咏物诗传达了古人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愿望。 二、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臵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浙江省高考语文(2010-2017)诗歌鉴赏高考题汇编

高考真题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班级:: 一、2010年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 定林①〔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23.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解析。(3分) 二、2011年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含答案)

古诗词鉴赏专题 根据(南京市、盐城市3月第二次模拟、扬州市3月阶段性检测(二)、南京师大附中一模试卷、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检测试卷、丹阳市 3月质量检测、南通市全真模拟试卷二、南通市全真模拟试卷三、南京市浦口区江浦高级中学校校内第二次模拟、盐城市大丰区南阳中学3月考前综合训练(一))语文试题汇编而成 南京市、盐城市3月第二次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9~10 题。 羌村三首(其二)杜甫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注]公元 757 年,诗人言事触怒肃宗,被迫回到因战乱十余月未通音信的羌村,与家小相聚,写下《羌村三首》。糟床,榨酒的器具。 9. 简要赏析“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两句的表达效果。(5 分) 10.古人评点:诗人“身虽到家,而心实忧国”。请结合后八句诗,简要分析这样评说的原因。(6 分) 9.细节描写逼真感人地刻画幼子与久别之父见面情状。(1 分)“不离膝”写娇儿久别后乍见父亲的惊喜、亲昵、不舍;(1 分)“畏我”点明娇儿久视父亲后因陌生而畏惧的心理。 (1 分)“复却去”表现了娇儿发觉父亲“少欢趣”,害怕而不解的心理(或:害怕、担心我又离家的心理)。(1 分)侧面表明诗人落魄凄苦的现状。(1 分)10.(1)中四句:对比今昔家中生活,寄托胸中苦闷。“抚事”直说思量当前国事。“煎百虑”极写忧国深沉的情感煎熬。(2)后四句:名写酒,实说愁,是迟暮之年、壮志难伸的愤激之辞。“且用”表现了诗人深沉无奈与痛楚之情。(6 分。每点 3 分) 扬州市3月阶段性检测(二)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至后 杜甫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注】这首诗做于安史之乱后的第二年冬至前后,当时诗人正在蜀地做严武的幕僚,心情十分低落。诗人青少年时期在洛阳度过,当年他与李白也是在洛阳相识。金谷、铜驼:指金谷园、铜驼陌,皆洛阳胜地。棣萼:出于《诗经?小雅?常棣》“棠棣之华,萼不韡韡”。 9.请赏析颈联的表达特色。(6分) 10.本诗尾句“诗成吟咏转凄凉”,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作者都有哪些“凄凉”之情。(5分)

【备战2019中考】中考语文专题训练 古诗词鉴赏 含答案

(一)古诗文阅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1—2题.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 上阕: 下阕: 18.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A. 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 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 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 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四)阅读诗歌,完成1一3题.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以下诗歌,与上面这首诗歌体裁完全相同的是( ) A.《龟虽寿》(曹操)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C.《竹里馆》(王维) D.《月下独酌》(李白) 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3.尾联采用了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诗歌鉴赏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释: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渴望为抗金复国做出贡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仕路坎坷. 1.词中“百种千般巧”的“巧”表现在哪里? 2.你认为词人借“天公”与“花事”的关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六)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9—10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020年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20200618105813)

2020年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9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 完成14-15题。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① 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 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 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 试吟断送老头皮②。 【注】①此诗为林则徐虎门销烟后, 被清政府流放充军新疆, 在西安与妻子离别时所作。②“断送老头皮”意思为断送了老头的性命。尾联典故来源:宋真宗时, 访天下隐者, 杞人杨朴奉召廷对, 自言临行时其妻送诗一首云:“今日捉将官里去, 这回断送老头皮。”真宗不禁大笑, 放他还山。苏轼在湖州因作诗被下诏狱, 妻子送他出门, 皆哭。苏轼回头对妻子说起这个典故, 妻子不觉失笑, 苏轼于是离开。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表面上是说自己力量微薄担当重任早感疲惫, 衰弱的体质和平庸的才干不堪大用, 实际上与孟浩然的“不才明主弃”相似, 都是正话反说。 B.颔联对仗工整、灵活。既用“以”字的实词义(“做”或“从事”)表达思想内容, 又借它的虚词义来与“之”字构成对仗, 文字功力深厚。 C.“君恩厚”和“戍卒宜”, 表达了林则徐对君王的感激与顺从。自己犯罪却只是被 贬, 这是君主的恩赐, 他觉得自己正好去当一个戍卒。 D.林则徐被贬边疆, 临出发之前, 却给老伴开玩笑地讲古人的故事, 让她吟诵旧诗来送送自己, 这是戏言, 苦涩之中显出诙谐和豁达。 1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6分) 【分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 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 每个选项一个考点, 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 注意结合全诗进 行分析, 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 手法不准确, 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 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 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 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 首先要审清楚提供的要求, 如本题问的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这是针对全篇设题, 然后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诗中景以及直接流露情感的词语来分析情感。

2017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解析汇编

2016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汇编 (课标卷1)金陵望汉江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课标卷2)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chí: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8. 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5分) 9. 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分) (课标卷3)内宴奉诏作曹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③时髦:指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站阵之意。 8.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 (山东卷)水仙子?舟中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4分)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4分) (天津卷)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选自《全唐诗》)(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分) (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 (北京卷)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高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 明诗鉴赏100例(含答案)

2015古诗词鉴赏:明诗鉴赏100例 目录 1.高启《梅花》 2.王守仁《龙潭夜坐》 3.谢榛《秋日怀弟》 4.扬基《春草》 5.高启《黄氏延绿轩》 6.薛慧《泛舟》 7.李梦阳《秋望》 8.刘羽《一鹭图》 9.杨一清《山丹①题壁》 10.屈大均《摄山秋夕》 11.谢肇淛《钱塘逢康元龙①》 12.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 13.于谦《上太行》 14.李攀龙《平凉》 15.孙承宗《二月闻雁》 16.吴承恩《舟行》 17.谢榛《苦雨后感怀》 18.汤显祖《秋发庾岭注》 19.袁中道《夜泉》 20.沈周《栀子花诗》 21.徐祯卿《济上作》 22.张弼《渡江》 23.高启《春暮西园》 24.李攀龙《出郭》 26.刘基《五月十九日大雨》 27.袁中道《朝耕》 28.贝琼《经故内》 29.徐渭《题墨葡萄诗》 30.粱辰鱼《屈原墓》 31王世贞《九日风阻郑家口》 32.扬基《闻邻船吹笛》 33.于谦《咏煤炭》 34.唐寅《菊花》李白《感遇》 35.王世贞《登太白楼》 36.吴嘉纪《落叶》 37.刘基《过南旺守闸》 38.徐贲《写意》 39.顾炎武《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40.唐寅《和沈石田落花诗》 41.陶安《泊江州》 42.黄峨《又寄升庵》

43.李东阳《九日渡江》 44.高翥《秋日》 45.戴珙《盟台夕照》 46.茅坤《夜泊钱塘》 47.孙承宗《渔家》 48.袁凯《江上早行》 49.高启《孤雁》 50.王灿《客中》 51.李攀龙《和聂仪部明妃曲》 52.【明】杨基《天平山中》【唐】卢仝《喜逢郑三游山》 53.王稚登《新春感事》 54.徐祯卿《偶见》 55.戚继光《登盘山绝顶》 56.何景明《竹枝词》 57.徐渭《龛山凯歌》 58.金銮《柳堤》 59.高启《卖花词》 60.顾文昱《白雁》 61.戚继光《马上作》 62.袁宏道《竹枝词·其四》《竹枝词·其二》 63.龚鼎孳《百嘉村见梅花》 64.丘浚《五指山》 65.王稚登《湖上梅花歌(其二)》 66.王阳明《寻春》 67.蓝仁《题古木苍藤图》 68.唐寅《画鸡》 69.高启《晚次西陵馆》 70.汤显祖《香岙逢胡贾》 71.杨基《梦游西湖》 72.李攀龙《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73.高启《寻胡隐君》 74.孟洋《烟》 75.韩洽《闻雁》 76.何景明《雨夜》 77.戚继光《登舍身台》 78.钱谦益《和盛集陶落叶》 79.谢榛《秋兴》杜甫《秋兴(其三)》 80.屈大均《壬戌清明作》 81.夏完淳《别云间》 82.谢榛《渡黄河》 83.袁凯《白燕》 84.王世贞《宿香山寺》 86.康海《冬》 87.李昌祺《归自南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