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规划进展报告

技术规划进展报告
技术规划进展报告

W O R L D H E A L T H

世界卫生组织 ORGANIZATION

REGIONAL OFFICE FOR THE WESTERN PACIFIC

西太平洋区域办事处

区域委员会WPR/RC67/10

第六十七届会议2016年8月8日

菲律宾马尼拉

2016年10月10-14日原文:英文

临时议程项目15

技术规划进展报告

作为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域委员会前几届会议讨论的跟进,本文件对以下技术规

划议题的进展进行报告:

15.1 艾滋病和性传播感染

15.2 扩大免疫规划

15.3 残疾预防和康复,包括盲症

15.4 生殖、孕产妇、新生儿、儿童和青少年健康

15.5 抗菌素耐药

15.6 基本药物

提请西太平洋区域委员会注意已取得的进展和已开展的主要活动。

WPR/RC67/10

第2页

15.1 艾滋病和性传播感染

1. 背景和问题

亚太地区在艾滋病感染人数方面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2015年,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域约有140万艾滋病感染者。本区域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人数从2012年的30万人增加至2015年的67.5万人,上升了125%。

本区域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有很多工作要做。西太平洋区域的艾滋病总感染率保持在0.1%以下,但2010年以后艾滋病新发感染未见明显下降。2015年,本区域共有94 000例新发感染;儿童新发感染仅有轻微下降,从2012年的2200例降至2015年的1800例。

2012年,西太平洋区域约有6100万例衣原体感染;4500万例滴虫感染;3500万例淋病感染和99万例梅毒感染。性传播感染(STI)是导致艾滋病传播、盆腔炎症、不育和宫颈癌的主要途径。

2. 已采取的行动

世卫组织对本区域艾滋病工作的支持主要集中在5个高负担国家(柬埔寨、中国、马来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和越南)和3个低负担国家(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蒙古和菲律宾)。上述8个国家均已按照世卫组织的《全球卫生部门艾滋病战略(2011-2015)》,实施了本国的艾滋病战略计划。

随着本区域艾滋病和性传播感染防治工作逐渐从外部资金支持向国内资金过渡,工作重点主要放在探索将垂直专病规划与结核病及妇幼保健工作相联系、加强战略信息系统、优先扩大针对重点人群的优质干预服务、通过将艾滋病和性传播感染工作纳入更广泛的加强卫生系统工作中而保持已有的投入。

亚洲大多数高负担国家都已经从预防和控制阶段转为消除艾滋病和梅毒母婴传播阶段,并与乙肝防控工作相结合。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域和东南亚区域2015年建立了消除母婴传播的双区域认证机制。

2013年世卫组织关于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用于治疗及预防的综合指南中的大多数建议已经

WPR/RC67/10

第3页

在所有国家得到实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已着手讨论实施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用于暴露前预防的建议。

对战略信息系统的支持重点主要放在估算和预测艾滋病负担以及明确高危人群的艾滋病及性传播感染的危险因素上。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域办事处对治疗监测工作提供了支持,涵盖从艾滋病检测及与关怀服务相联系、到开始治疗和留住病人、再到支持加强艾滋病和性传播感染病例监测及病人监测的一系列过程。

虽然本区域在艾滋病治疗领域取得了进展,但在反羞辱与歧视以及确保人们能够获得艾滋病及性传播感染的预防、检测和治疗服务等方面仍存在挑战。主要的问题涉及艾滋病诊断和病毒载量监测的质量与可及性、以及艾滋病和淋病的耐药监测。艾滋病防治工作从国外资金支持到国内资金的过渡、性传播感染防治资金缺乏、世卫组织用于技术援助的资源减少,也是面临着主要挑战之一。

3. 建议采取的行动

提请西太平洋区域委员会注意艾滋病/性传播感染的预防及治疗工作的进展,并呼吁按照2016年5月世界卫生大会批准的《全球卫生部门艾滋病战略(2016-2021)》和《全球卫生部门性传播感染战略(2016-2021)》继续努力开展工作。

WPR/RC67/10

第4页

15.2 扩大免疫规划

1. 背景和问题

2012年,世界卫生大会批准了《全球疫苗行动计划》,敦促会员国每年向本区域委员会报告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工作进展、面临的挑战以及为实现免疫目标所采取的最新行动(WHA65.17)。2014年,西太平洋区域委员会批准了《西太平洋区域实施《全球疫苗行动计划》框架》,明确了本区域的8个免疫目标:(1)保持无脊灰状态;(2)消除麻疹;(3)消除风疹;(4)消除孕产妇和新生儿破伤风;(5)加速乙肝防控;(6)加速乙脑防控;(7)纳入新疫苗;和(8)实现免疫接种率区域目标(WPR/RC65.R5)。

总体而言,西太平洋区域在加强免疫接种服务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截至2015年,共有16个国家实现了三剂次百白破疫苗(DTP3)接种率达95%以上的区域目标,21个国家的DTP3接种率达到了90%或以上。然而,接种率在各国之间以及国内不同地区之间仍存在差异。免疫接种服务差异和数据质量问题导致了报告接种率存在出入。接种率的差异会妨碍消除或控制疫苗可预防性疾病目标的实现。此外,对许多国家而言,尤其是对以前从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疫苗联盟获得支持现在规划成本有所增加的国家而言,经费的可持续性是一项挑战。

西太平洋区域自2000年取得认证以来保持了无脊灰状态,但本区域仍面临着脊灰野病毒(WPV)输入的威胁(如,最近一次是2011年的中国输入性疫情),面临着出现疫苗衍生循环脊灰病毒(cVDPV)的威胁。2015年,本区域的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出现了最严重的cVDPV疫情。此外,在实施要求纳入至少一剂次灭活脊灰疫苗(IPV)的脊灰尾声战略计划时,会员国遇到了全球疫苗供应短缺的问题。

2003年,区域委员会批准了《西太平洋区域消除麻疹行动计划》(WPR/RC54.R3);之后2005年决定本区域到2012年消除麻疹(WPR/RC56.R8)。2012年,本区域的麻疹发病率降至有史以来最低水平。然而,从2013年到2016年,本区域有麻疹病毒本土传播的国家出现了疹病卷土重来的情况,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蒙古、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和越南出现了输入性麻疹病毒导致的全国性疫情,澳大利亚、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日本、新西兰、大韩民国和新加坡发生了多重输入导致的疫情。

2014年,全球病毒性肝炎导致的死亡中,约有40%发生在西太平洋区域,相当于本区域每天有1500多人死于病毒性肝炎。2005年,本区域设立了到2012年将5岁儿童乙肝感染率

WPR/RC67/10

第5页

降至2%以下的目标。该目标是到2017年将上述感染率降至1%以下的最终区域目标的过渡目标。

在西太平洋区域,乙脑是引起病毒性脑炎的主要原因之一。本区域的病例数量占全球每年68 000例病例的一半以上。2014年,西太平洋区域委员会批准了加速乙脑防控的目标。

2. 已采取的行动

各国和地区已将重点放在缩小接种率差异上,并通过实施全面的多年度免疫接种计划(cMYP)来解决这些问题。有7个国家制定了有效疫苗管理(EVM)改进计划(2014-2016期间),以解决免疫接种服务中在疫苗管理方面存在差异的问题。此外,2015年制定了免疫接种安全性监测及沟通区域指南,以提高免疫接种服务行业人员的能力。各国正致力于加强卫生信息管理系统(HIMS),以获得质量可靠的免疫接种数据来监测和评价接种率的差异。针对在规划可持续性方面的挑战,大多数国家都通过国家计划程序明确了经费缺口和可能的经费来源。有7个低中收入国家(LMIC)正在探索借助Gavi过渡计划对规划提供支持。

为应对cVDPV1疫情,在世卫组织的支持下,作为疫情全面应对计划的组成部分,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卫生部及合作伙伴加强了监测工作,开展了人群免疫接种活动,进行了社会动员和宣传活动以增加免疫接种需求。共计开展了8轮OPV强化免疫。

作为脊灰尾声战略计划的组成部分,在2015年的免疫程序中只采用OPV的17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5个国家和地区到2015年底已在其国家免疫程序中引入至少一剂次IPV。有3个国家(中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和菲律宾)的IPV引入工作正在分阶段进行。有2个国家因全球疫苗供应短缺而推迟了转换。2016年4月17日到5月1日期间,本区域2016年仍使用任何OPV的16个会员国均已从三价口服脊灰疫苗(tOPV)转换为两价口服脊灰疫苗(bOPV)。还有3个国家/地区(马来西亚、托克劳和图瓦卢)已经在2015年底之前转换为完全使用IPV (灭活脊灰疫苗)的免疫程序。

在世卫组织及合作伙伴的支持下,2013-2016年,多个会员国开展了含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活动,以应对麻疹疫情的卷土重来或暴发。世卫组织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后认为,麻疹在西太区之所以卷土重来,是因为在许多国家中,麻疹在《2003年西太平洋区域消除麻疹行动计划》的策略未能覆盖的年龄过小婴儿中和年龄过大的青少年和成人中的传播上升。2015年,西太平洋区域免疫和疫苗可预防性疾病技术顾问组(TAG)建议,世卫组织对2003年的区域

WPR/RC67/10

第6页

计划进行更新,将最新的消除麻疹战略包括进来。技术顾问组还建议将消除风疹战略包括进来,建议会员国设立一个实现目标的年限。为此,世卫组织经与本区域各国的国家免疫规划磋商后,制定了新的战略和行动计划,由技术顾问组于2016年7月进行了审议。新的战略和行动计划将作为本区域实现消除麻疹和风疹目标的区域框架的补充。

截至2016年6月,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被认证已实现了2017年的乙肝目标。此外,11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有全国代表性的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感染率在1%以下。2015年3月举办了出生剂次(BD)咨询会,优先关注出生剂次接种率较低的重点国家。在《西太平洋区域病毒性肝炎行动计划(2016-2020)》发布后,来自于8个高负担会员国的高级别官员开会讨论如何实施区域计划。这些会议的成果和最新的提高出生剂次接种率的国家计划将在2017年

1月举办的第5次乙肝专家组咨询会上进行讨论。

西太平洋区域办事处与会员国密切合作,加速乙脑防控工作。2015年3月在马尼拉召开了乙脑专家组咨询会,并制定了加速防控工作的战略与目标。提出的主要战略是对15岁以下儿童进行强化免疫,之后进行常规免疫;此外还提出了2个目标。2016年7月,技术咨询会对有关战略和目标进行了报告和讨论。

3. 建议采取的行动

提请西太平洋区域委员会注意在实现区域和全球免疫目标方面的进展及挑战。

WPR/RC67/10

第7页

15.3 残疾预防和康复,包括盲症

1. 背景和问题

《世卫组织全球残疾行动计划(2014-2021):提高所有残疾人的健康水平》(GDAP)仍然指导着世卫组织和西太平洋区域会员国的工作重点。世界卫生大会2014年批准的《全球残疾行动计划》以《2011年世界残疾报告》提出的建议为基础,将残疾问题作为一项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一项人权问题、一项发展问题。西太平洋区域的残疾与康复(DAR)规划与各国卫生部提高残疾人对康复及卫生服务可及性的行动相一致。太平洋地区虽然因系统性漏报以及残疾数据的缺乏和复杂性仍面临众多挑战,但在社区康复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本区域各地的残疾率数据无法进行比较,仍是一项问题。

世卫组织支持在盲症预防和控制规划领域的国家计划的制定、培训、流行病学调查和特定疾病战略。《实现普遍眼健康:西太平洋区域行动计划(2014-2019)》为会员国、世卫组织及国际合作伙伴进一步提高眼健康的工作提供了指导,为政府制定优先工作计划提供了证据支持。此项规划还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以提高国家眼保健系统的效果和质量。

2. 已采取的行动

《2011年世界残疾报告》和2013年9月联合国大会残疾与发展高级别会议所提建议的实施工作一直在进行中。正在本区域实施的《世卫组织全球残疾行动计划(2014-2021):提高所有残疾人的健康水平》为各国卫生部的工作提供了指导。应各国卫生部的要求,“残疾与康复”规划促进了将康复与辅助器具服务纳入社会医疗保健方案、加强康复的工作和战略计划的制定。世卫组织与柬埔寨、斐济、基里巴斯、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蒙古、菲律宾和瓦努阿图密切合作取得了政策方面的成功,本区域的国家行动计划和政府增加对残疾规划的投入就是很好的证明。

本区域各国还通过更有效的政策和一体化服务,加强了减少视力障碍残疾的工作。按照《实现普遍眼健康:西太平洋区域行动计划(2014-2019)》,开发了3个减少视力障碍残疾的新调查工具。2014-2015双年度期间,采用这些工具开展了以下调查:(1)11个国家(澳大利亚、文莱、柬埔寨、中国、斐济、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蒙古、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新加坡和越南)采用“眼保健系统评估工具”(ECSAT)开展了调查;(2)8个国家(柬埔寨、斐济、基里巴斯、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蒙古、菲律宾、所罗门群岛和越南)采用“糖尿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管理系统评估工具”(TADDS)开展了调查;和(3)菲律宾和

动态规划 报告

算法与分析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最短路径 专业:网络工程 班级:1020552 学号:08 姓名:牛慧敏 太原工业学院计算机工程系2012年11 月15 日

一、算法问题描述 给定一个m*n的矩形网络,设其左上角为起点S。一辆汽车从起点S出发驶向右下角终点T。网格边上的数字表示距离。在若干个网格点处设置了障碍,表示该网格点不可到达。试设计一个算法,求出汽车从起点S出发到达终点T的一条行驶路程最短的路线。 二、算法问题形式化表示 在给定的m x n矩形网格中,得出任意可行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再从其中抽取最短路径。但,必须从顶点开始,终点结束。 三、期望输入与输出 顺序得出任意可行的两点之间的距离 四、算法分析与步骤描述 1. 用一个集合R放置最短路径的所有网格点共m*n个。 2. 点集合中的点有其对应坐标原点(0,0)的横纵坐标x,y属性。 3. 用一个集合T记录所有边,边集合中的边有其边长和所连接的两点, 4. 对于m*n的矩行网络,有横向边(m+1)*n条,纵向边m*(n+1)条,。将所有边放入T集合,然后遍历去掉所有直接链接不可达点的边。剩下的就是一张可达的网格图,对于起点S和终点T,从S开始,可以采用图论的Dijkstra算法更新S到每个点的距离d。(用距离记录集合M记录S到每个点的距离。) d(u)=min(d(u),d(v k+1)+w(v k+1->u)). (u与v k+1相邻) 也可以直接将不可达点的连接边长设置为无穷大,然后代入Dijkstra算法 五、问题实例及算法运算步骤 循环将各行加入,即计算将k作为最大通过节点之后的最短路径,如果这个节点连通了其他节点,则察看是否将影响到当前的最短路径,如果加入当前节点和加入的节点之间是相通的, 则执行。以下为源代码: public static String[][] getShortestPath(int data[][]) { int length = data.length; String pathShow[][] = new String[length][length]; for (int i = 0; i < data.length; i++) for (int j = 0; j < data[i].length; j++) { if (data[i][j] > 0) pathShow[i][j] = (i + 1) + "-->" + (j + 1); else pathShow[i][j] = "不通"; } int k = 0; while (k < length) { for (int i = 0; i < length; i++) { if (data[k][i] > 0) { for (int m = 0; m < length; m++) { int temp[] = data[m];

科学技术发展报告

科学技术发展报告 一、2006年科技发展情况 2006年,贵阳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科学技术大会精神,结合建设大贵阳、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不断深化科技工作改革,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达到了建设创新型城市开好头、起好步的要求。并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科学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开展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一)科教兴市工作 2006年6月份召开的全市科学技术大会,确立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宏伟目标。在会上,出台了《关于实施科技规划、建设创新型城市、促进率先在全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决定》,发布了《贵阳市“十一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10年)》,下发了《实施贵阳市“十一五”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1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大会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确立了“合作创新、重点转化、率先突破、引领跨越”的工作总方针,形成了贵阳市“十一五”科技发展“1810科技行动”,即建设具有贵阳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八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实施资源与环境保护、高新技术产业化、循环经济、先进制造业、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金筑英才、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科学技术普及等十大科技工程,并从科技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制定了促进科技创新的具体政策措施。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自主创新已从科技发展的一般战略上升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成为贵阳市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科普工作向纵深推进。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科普法和科普条例,启动了“贵阳林城”专题科普馆、“三小工程”科普教育基地、国防教育科普基地等一批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积极推动贵阳科普信息网、推进电子科普画廊建设,完善市科普信息网站硬件和软件。成功举办中国西部制造业发展战略高层论坛暨第5届e工程及数字企业国际学术会议、南方城市科技计划暨创新型城市建设研讨会、“第六届全国(贵阳)科技教育创新作品展评会”、“航天航空技术”的报告会等。组织开展了“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开展“第二十五届青少年科技活动月”、贵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丰富多彩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参加第二十一届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获优秀科技竞赛项目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三名,科学幻想绘画二等奖二名。组织参加2006年度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锦标赛,获得ECO-ST级冠军。三是加强了学会组织建设,促进学会管理规范化,提升学术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四是依托“农业技术专家咨询团”开展“急约即到”服务,积极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实施“金桥工程”项目,通过“以点带面、榜样示范”的方式,培育新型农民,为基层服务。组织农业技术专家编印了《贵州地区茄子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和《贵州地区辣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两种实用技术小册子,五种关于消防、花卉盆栽、禽流感防治、老年病预防、糖尿病预防的科普小册子。完成了《黄金梨栽培管理技术》、《杨梅栽培管理技术》、《樱桃栽培管理技术》、《肉牛饲养管理技术》、《肉兔的规模化饲养管理技术》5个农村远程教育课件的开发。 加快培养科技教育专业人才。贵阳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开设了学制三年的科学技术教育专业,开展外语、计算机等实用技术培训,认真做好对外交流,对外派遣研修生工作,推荐赴美国、香港等国家(地区)学习交流、考察培训,培养复合型人才。 (二)科技项目组织与实施 2006年共安排科技三项费7500万元,比上年增长21 %。实施市级科技项目243个(软课题除外),年新

南京邮电大学算法设计实验报告——动态规划法

实验报告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算法分析与设计A 实验名称动态规划法 实验时间2009 年11 月20 日指导单位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系 指导教师张怡婷 学生姓名丁力琪班级学号B07030907 学院(系) 计算机学院专业软件工程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动态规划法指导教师张怡婷实验类型验证实验学时2×2实验时间2009-11-20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目的:加深对动态规划法的算法原理及实现过程的理解,学习用动态规划法解决实际应用中的最长公共子序列问题。 任务:用动态规划法实现求两序列的最长公共子序列,其比较结果可用于基因比较、文章比较等多个领域。 要求:掌握动态规划法的思想,及动态规划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分析最长公共子序列的问题特征,选择算法策略并设计具体算法,编程实现两输入序列的比较,并输出它们的最长公共子序列。 二、实验环境(实验设备) 硬件:计算机 软件:Visual C++

三、实验原理及内容(包括操作过程、结果分析等) 1、最长公共子序列(LCS)问题是:给定两个字符序列X={x1,x2,……,x m}和Y={y1,y2,……,y n},要求找出X和Y的一个最长公共子序列。 例如:X={a,b,c,b,d,a,b},Y={b,d,c,a,b,a}。它们的最长公共子序列LSC={b,c,d,a}。 通过“穷举法”列出所有X的所有子序列,检查其是否为Y的子序列并记录最长公共子序列并记录最长公共子序列的长度这种方法,求解时间为指数级别的,因此不可取。 2、分析LCS问题特征可知,如果Z={z1,z2,……,z k}为它们的最长公共子序列,则它们一定具有以下性质: (1)若x m=y n,则z k=x m=y n,且Z k-1是X m-1和Y n-1的最长公共子序列; (2)若x m≠y n且x m≠z k,则Z是X m-1和Y的最长公共子序列; (3)若x m≠y n且z k≠y n,则Z是X和Y的最长公共子序列。 这样就将求X和Y的最长公共子序列问题,分解为求解较小规模的问题: 若x m=y m,则进一步分解为求解两个(前缀)子字符序列X m-1和Y n-1的最长公共子序列问题; 如果x m≠y n,则原问题转化为求解两个子问题,即找出X m-1和Y的最长公共子序列与找出X 和Y n-1的最长公共子序列,取两者中较长者作为X和Y的最长公共子序列。 由此可见,两个序列的最长公共子序列包含了这两个序列的前缀的最长公共子序列,具有最优子结构性质。 3、令c[i][j]保存字符序列X i={x1,x2,……,x i}和Y j={y1,y2,……,y j}的最长公共子序列的长度,由上述分析可得如下递推式: 0 i=0或j=0 c[i][j]= c[i-1][j-1]+1 i,j>0且x i=y j max{c[i][j-1],c[i-1][j]} i,j>0且x i≠y j 由此可见,最长公共子序列的求解具有重叠子问题性质,如果采用递归算法实现,会得到一个指数时间算法,因此需要采用动态规划法自底向上求解,并保存子问题的解,这样可以避免重复计算子问题,在多项式时间内完成计算。 4、为了能由最优解值进一步得到最优解(即最长公共子序列),还需要一个二维数组s[][],数组中的元素s[i][j]记录c[i][j]的值是由三个子问题c[i-1][j-1]+1,c[i][j-1]和c[i-1][j]中的哪一个计算得到,从而可以得到最优解的当前解分量(即最长公共子序列中的当前字符),最终构造出最长公共子序列自身。

3D集成电路技术进展情况报告

3D 集成电路技术进展情况报告 早期IEEE 院士Saraswat、Rief 和Meindl 预测,“芯片互连恐怕会使半导体工业的历史发展减速或者止步……”,首次提出应该探索电路的3D集成技术。 2007年9月,半导体工业协会(SIA)宣称:“在未来大约10-15 年内,缩小晶体管尺寸的能力将受到物理极限的限制”,因此3D 集成的需求变得更加明显。全新的器件结构,比如碳纳米管、自旋电子或者分子开关等,在10-15年内还不能准备好。因此新型组装方法,如3D集成技术再次被提了出来。 存储器速度滞后问题是3D 集成的另一个推动因素,众所周知,相对于处理器速度,存储器存取速度的发展较慢,导致处理器在等待存储器获取数据的过程中被拖延。在多核处理器中,这一问题更加严重,可能需要将存储器与处理器直接键合在一起。 3D IC 集成技术的拯救 2005年2月,当《ICs Going Vertical 》发表时,几乎没有读者认识到发生在3D IC集成中的技术进步,他们认为该技术只是叠层和引线键合,是一种后端封装技术。 今天,3D 集成被定义为一种系统级集成结构,在这一结构中,多层平面器件被堆叠起来,并经由穿透硅通孔(TSV)在Z方向连接起来。 为制造这样的叠层结构,已经开发了很多工艺,下面所列的正是其中的关键 技术: 1、T SV制作: Z轴互连是穿透衬底(硅或者其他半导体材料)而相互电隔离的连接,TSV的尺寸取决于在单层上需要的数据获取带宽; 2、层减薄技术: 初步应用需减薄到大约75~50卩m而在将来需减薄到约25~1卩m;

3、对准和键合技术: 芯片与晶圆(D2W)之间,或者晶圆与晶圆(W2W之间 通过插入TSV减薄和键合,3D IC集成可以省去很大一部分封装和互连工艺。然而,目前还未完全明确,这些在整个制造工艺中需要集成在什么位置。似乎对于TSV工艺,可以在IC制造和减薄过程中,经由IDM或晶圆厂获得,而键合可以由IDM实现,也可以在封装操作中由外部的半导体组装和测试提供商(OSATS实现,但这有可能在技术成熟时发生变化。 在将来很有可能发生的是,3D IC 集成技术会从IC 制造与封装之间的发展路线发生交叠时开始。 3D IC 工艺选择 TSV可以在IC制造过程中制作(先制作通孔,via first),也可以在IC制造完成之后制作(后制作通孔,via last)。在前一种情况下,前道互连(FEOL)型TSV是在IC布线工艺开始之前制作的,而后道互连(BEOL)型TSV则是在金属布线工艺过程中在IC 制造厂中实现的。 FEOL型通孔是在所有CMOS:艺开始之前在空白的硅晶圆上制造实现的。使用的导电材料必须可以承受后续工艺的热冲击(通常高于1000C),因而只能选用多晶硅材料。在BEOL S程中制造的TSV可以使用金属钨或铜,而且在通常情况下,制作流程处于整个集成电路工艺的早期,以保证TSV不会占据宝贵的互连布线资源。在FEOL和BEOL两种情况下,TSV都必须设计进IC布线之中。 TSV也可以在CMOSS件制造完成之后制作。在键合工艺之前完成,或者在键合工艺之后完成。由于CMO器件已经制作完成,因此在通孔形成时晶圆不需要再经受高温处理,所以可以使用铜导电材料。很明显,制作这些通孔的空白区域需要在设计芯片时就予以考虑。 如果可以选择,无论是FEOL还是BEOL方案,只要是在晶圆代工厂制作TSV 都是相对简单的选择。BEOL互连层是一个拥有不同介质和金属层的复杂混合体。

动态规划经典教程

动态规划经典教程 引言:本人在做过一些题目后对DP有些感想,就写了这个总结: 第一节动态规划基本概念 一,动态规划三要素:阶段,状态,决策。 他们的概念到处都是,我就不多说了,我只说说我对他们的理解: 如果把动态规划的求解过程看成一个工厂的生产线,阶段就是生产某个商品的不同的环节,状态就是工件当前的形态,决策就是对工件的操作。显然不同阶段是对产品的一个前面各个状态的小结,有一个个的小结构成了最终的整个生产线。每个状态间又有关联(下一个状态是由上一个状态做了某个决策后产生的)。 下面举个例子: 要生产一批雪糕,在这个过程中要分好多环节:购买牛奶,对牛奶提纯处理,放入工厂加工,加工后的商品要包装,包装后就去销售……,这样没个环节就可以看做是一个阶段;产品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状态,刚开始时只是白白的牛奶,进入生产后做成了各种造型,从冷冻库拿出来后就变成雪糕(由液态变成固态=_=||)。每个形态就是一个状态,那从液态变成固态经过了冰冻这一操作,这个操作就是一个决策。 一个状态经过一个决策变成了另外一个状态,这个过程就是状态转移,用来描述状态转移的方程就是状态转移方程。 经过这个例子相信大家对动态规划有所了解了吧。 下面在说说我对动态规划的另外一个理解: 用图论知识理解动态规划:把动态规划中的状态抽象成一个点,在有直接关联的状态间连一条有向边,状态转移的代价就是边上的权。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有向无环图AOE网(为什么无环呢?往下看)。对这个图进行拓扑排序,删除一个边后同时出现入度为0的状态在同一阶段。这样对图求最优路径就是动态规划问题的求解。 二,动态规划的适用范围 动态规划用于解决多阶段决策最优化问题,但是不是所有的最优化问题都可以用动态规划解答呢? 一般在题目中出现求最优解的问题就要考虑动态规划了,但是否可以用还要满足两个条件: 最优子结构(最优化原理) 无后效性 最优化原理在下面的最短路径问题中有详细的解答; 什么是无后效性呢? 就是说在状态i求解时用到状态j而状态j就解有用到状态k…..状态N。 而求状态N时有用到了状态i这样求解状态的过程形成了环就没法用动态规划解答了,这也是上面用图论理解动态规划中形成的图无环的原因。 也就是说当前状态是前面状态的完美总结,现在与过去无关。。。 当然,有是换一个划分状态或阶段的方法就满足无后效性了,这样的问题仍然可以用动态规划解。 三,动态规划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拿到多阶段决策最优化问题后,第一步要判断这个问题是否可以用动态规划解决,如果不能就要考虑搜索或贪心了。当却定问题可以用动态规划后,就要用下面介绍的方法解决问题了:(1)模型匹配法: 最先考虑的就是这个方法了。挖掘问题的本质,如果发现问题是自己熟悉的某个基本的模型,就直接套用,但要小心其中的一些小的变动,现在考题办都是基本模型的变形套用时要小心条件,三思而后行。这些基本模型在先面的分类中将一一介绍。 (2)三要素法 仔细分析问题尝试着确定动态规划的三要素,不同问题的却定方向不同: 先确定阶段的问题:数塔问题,和走路问题(详见解题报告) 先确定状态的问题:大多数都是先确定状态的。 先确定决策的问题:背包问题。(详见解题报告) 一般都是先从比较明显的地方入手,至于怎么知道哪个明显就是经验问题了,多做题就会发现。 (3)寻找规律法: 这个方法很简单,耐心推几组数据后,看他们的规律,总结规律间的共性,有点贪心的意思。 (4)边界条件法 找到问题的边界条件,然后考虑边界条件与它的领接状态之间的关系。这个方法也很起效。 (5)放宽约束和增加约束 这个思想是在陈启锋的论文里看到的,具体内容就是给问题增加一些条件或删除一些条件使问题变的清晰。 第二节动态规划分类讨论

动态规划解题报告(1)

动态规划解题报告 1.最少拦截系统 Problem Description 某国为了防御敌国的导弹袭击,发展出一种导弹拦截系统.但是这种导弹拦截系统有一个缺陷:虽然它的第一发炮弹能够到达任意的高度,但是以后每一发炮弹都不能超过前一发的高度.某天,雷达捕捉到敌国的导弹来袭.由于该系统还在试用阶段,所以只有一套系统,因此有可能不能拦截所有的导弹. 怎么办呢?多搞几套系统呗!你说说倒蛮容易,成本呢?成本是个大问题啊.所以俺就到这里来求救了,请帮助计算一下最少需要多少套拦截系统. Input 输入若干组数据.每组数据包括:导弹总个数(正整数),导弹依此飞来的高度(雷达给出的高度数据是不大于30000的正整数,用空格分隔) Output 对应每组数据输出拦截所有导弹最少要配备多少套这种导弹拦截系统及所能拦截的最大导弹数. Sample Input 8 389 207 155 300 299 170 158 65 Sample Output 2 初次审题,感觉就是要求最长递减子序列的个数,但是又考虑到以下这种情况389 207 155 300 299 170 158 65 156 如果是最长递减子序列,则共需2套系统,按此思路却得出3个子序列,故,此方法不可行。 那么,贪心行不行呢?!答案当然是可行。我们将所拥有的系统用一个数组保存下来,每一次导弹来袭,都对该数字进行扫描,一旦搜索到可用系统就将可行系统中最小的替换,如果没有的话,则在该数组增加元素;代码如下:#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n,i,j,x,m,a[100000]; while(cin>>n&&n) { a[1]=m=0; for(i=1;i<=n;i++) { cin>>x; for(j=1;j<=m;j++) if(x<=a[j]) { a[j]=x; break; } if(j>m) a[++m]=x; } cout< #include #define MAX 1005 int GetMinLengthSub(int pre[MAX], int num[MAX], int arr[MAX], int n) { int i,j,pos,max,f_max; f_max = 1; for (i=n-1;i>=0;i--)

科技前沿技术报告

前沿讲座 题目:工业机器人学生姓名: 学号: 年级/专业/班: 学院(直属系) :

工业机器人 摘要:智能等多门学科,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是20世纪重大高科技成果之一,机器人产品已在社会的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提高世界工业自动化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机器人诞生到现在,机器人技术经历了一个长期缓慢的发展过程。随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快速发展,机器人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机器人技术代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最高研究成果,涉及机械工程、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及人工是一种能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多功能、多自由度的操作机。它们通常配有机械手、刀具或其它可装配的加工具,能够搬运材料、工件,完成各种作业,是一种柔性自动化设备。研究机器人的作用和应用状况,分析其发展趋势,将有助于更好地发展我国的机器人产业。 关键词:机器人工业发展现状趋势 Industrial robot Abstract:the intelligent etc. The multi-discipline, is one of the most active fields of contempora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dustrial robot industrial robot is one of the major high-tech achievements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robot products already is widely applied in many fields of societ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worl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ndustrial automation level. From robot birth to now, the development of robot technology has experienced a long slow process. Along with the computer technology,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robot technology has also got rapid development. Robot technology represents the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technology the highest research, involved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mputer technology,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and artificial can is a kind of automatic control, repeatable CaoZuoJi programming, multi-function, many degrees of freedom. They are usually equipped with a manipulator, knives, or other assembly processing, can carry materials, artifacts, complete all homework, is a kind of flexible automation equipment. Research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status of the robot, analyzes its development trend, will help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robot industry in China. Keywords: robot industry development trend 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机器人是利用机械传动、现代微电子技术组合而成的一种能模仿人某种技能的机械电子设备,它是在电子、机械及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一、工业机器人发展历程 工程学科的一个共同点是:先有工程实践。机器人学的诞生也不例外,是随着工业机器人的诞生与发展而进行的,直至七十年代,工业机器人整个系统基本定型,发展主要在于单元器件性能的逐步改进。这时机器人学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成为一门非常综合和活跃的学科,这也是工程性质学科的另一个共同点:到一定时期,理论将超前于工程实践。 工业机器人是指在工业环境中应用的机器人,是一种能自动控制的,可重复编程的、多功能的、多自由的、多用途的操作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金属于一体的重要现代化制造业自动化装备。工业机器人已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工厂自动化(FA)、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自动工具。 机器人的历史并不算长,进入20世纪以后,机器人的研究与开发得到了更多人的关心与支持,一些实用化的机器人相继问世,1927年美国西屋公司工程师温兹利制造了第一个机器人“电报箱”,并在纽约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展出。它是一个电动机器人,装有无线电发报机,可以回答一些问题,但该机器人还不能走动。1959年美国英格伯格和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机器人的历史才真正开始。德沃尔曾于1946年发明了一种系统,可以“重演”所记录的机器的运动。1954年,德沃尔又获得可编程机械手专利,这种机械手臂按程序进行工作,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需要编制不同的程

动态规划课程设计模板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动态规划 实验名称: 产量与库存问题 专 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 姓 名: 张睿 学 号: 02-16

一、 问题描述 产量与库存问题 (1) 某企业生产并销售某种产品,6个月每个月的销售量,单位数量费用,储存费用 见表6.10.初始,终结库存均为0.问应如何安排每月生产,才能充分保证供应而总费用最小? (2)示。假定:不论在任何时期,生产每批产品的固定费用F 为8(千元),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费用为2(千元),单位产品每时期(阶段)库存货H 为2(千元),最初库存量S1为1个单位,仓库容量为4个单位,计划期末库存量为0.任何一个时期生产能力所允许的最大生产批量B 不超过6个单位。在满足上述给定条件下,该厂如何安排各个时期的生产与库存,才能使所花的总成本费最低? 二、 建立动态规划模型 问题(1)求解: 为了便于问题的求解,我们先做如下合理假设: (1) 生产在每月初时进行,且生产完毕后,产品会立刻按照每月的销售量 出售,方便计算库存量。 (2) 工厂只生产整数单位的产品。 (3) 生产时不算库存费用 阶段变量:1,2,3,4,5,6k =,将问题中的六个月分为六个阶段,即阶段变量 1,2,3,4,5,6k =。 状态变量:k V ,k V 为第k 个月末的库存量。 决策变量:k x ,表示第k 个月的生产量。 ()k k C x 为第k 个月的生产成本,k d 为第k 个月的销售需求,()k h V 为第k 个

月的库存费用。 状态转移方程:111k k k k V V x d +++=+-。 目标函数:(,)k k k G V x 表示第k 个月的总生产成本。(,)()()k k k k k k G V x C x h V =+。 最优值函数:()k k f V 为第一个月到第k 个月的总的生产成本。因此动态规划的基本方程为: 11000()min {(,)()},1,2,3,4,5,6()()0 k k k k k k k k k k x V d f V G V x f V k DP f V --≤≤+=+=??? =?? 其中:()=p k k k k C x x ?,p k 为第k 个月的单位生产费用。()k k k h V s V =?,k s 为第k 个月的单位储存费用。 通过对上述模型进行编程求解(程序见三),则可得出最优的生产方案如下 在通过线性规划(程序见三),解出同是此解,说明此动态规划模型正确。 问题(2)求解 基本假设同问题(1)相同 阶段变量:,1,2,3k k =,表示题中所给的三个时期。 状态变量:,1,2,3,4k v k =,表示第k 个阶段的库存量,04k v ≤≤。其中0v 表示第1个时期前的库存量,011v s ==。 决策变量:k x ,表示第k 个月的生产量,06k x ≤≤。 P 为单位产品的生产费用。F 为生产每批产品的费用,k d 为k 时期的需求量, H 为单位产品库存费用。 状态转移方程:111k k k k v v x d +++=+- 最优值函数:()k k f V 为第一个月到第k 个月的总的生产成本。因此动态规划的基本方程为: 110min(,6) 001()min {()},1,2,3()()2 k k k k k k k k k x V d f V P x F H v f v k DP f V H s --≤≤+=?++?+=??? =?=??当1k =时: 104v ≤≤,1110x d v v =+-

实验报告:动态规划---0-1背包问题)

XXXX大学计算机学院实验报告计算机学院2017级软件工程专业 5 班指导教师 学号姓名2019年10 月21 日成绩

实验内容、上机调试程序、程序运行结果 System.out.println("选中的物品是第"); for(int i=1;i<=n;i++){ for(int j=1;j<=maxweight;j++){ //当前最大价值等于放前一件的最大价值 maxvalue[i][j] = maxvalue[i-1][j]; //如果当前物品的重量小于总重量,可以放进去或者拿出别的东西再放进去 if(weight[i-1] <= j){ //比较(不放这个物品的价值)和(这个物品的价值放进去加上当前能放的总重量减去当前物品重量时取i-1个物品是的对应重量时候的最高价值) if(maxvalue[i-1][j-weight[i-1]] + value[i - 1] > maxvalue[i-1][j]){ maxvalue[i][j] = maxvalue[i-1][j-weight[i-1]] + value[i - 1]; } } } } return maxvalue[n][maxweigh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weight[] = {2,3,4,5}; int value[] = {3,4,5,7}; int maxweight = 8; System.out.println(knapsack(weight,value,maxweight)); } } 完成效果:

动态规划算法实验报告

动态规划算法实验报告

————————————————————————————————作者: ————————————————————————————————日期:

实验标题 1、矩阵连乘 2、最长公共子序列3、最大子段和 4、凸多边形最优三角剖分 5、流水作业调度 6、0-1背包问题 7、最优二叉搜索树 实验目的掌握动态规划法的基本思想和算法设计的基本步骤。 实验内容与源码1、矩阵连乘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size=4; //ra,ca和rb,cb分别表示矩阵A和B的行数和列数 void matriMultiply(int a[][4],int b[][4],int c[][4],int ra,intca,int rb,int cb) { if(ca!=rb) cerr<<"矩阵不可乘"; for(int i=0;i<ra;i++) for(int j=0;j<cb;j++) { int sum=a[i][0]*b[0][j]; for(int k=1;k

技术经验交流会技术总结报告(最终)

创新发展理念实施科技兴企 推动公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甘肃省交通服务公司技术工作总结报告 胡志宏 (2012年3月19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为了促进公司的技术创新工作,提高公司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充分展示我单位与时俱进的精神,继续弘扬公司近年来在科技工作方面的学术性、广泛性和实践性精神。在公司召开完七届一次职代会之际,我们在这里召开甘肃省交通服务公司技术工作会议,这是公司站在新的起点,向新的目标迈进的又一项重大举措。 下面我就近五年的技术工作做以简要回顾,并对下一步的技术工作进行一下安排,请大家审议 第一部分近五年来技术工作回顾 五年间,甘肃省交通服务公司在省交通运输厅的坚强领导下,创新发展理念,实施科技兴企战略,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带动生产,以技术革新提高服务和工程项目质量,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取得了新突破。 回顾五年的技术工作,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实施人才工程,夯实企业技术进步的基础 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竞争又体现在科技

创新上。五年间公司党委通过统一思想认识,果断决策,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坚持以人为本,大胆地实施人才工程,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有知识、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在实施这一工程中,我们主要抓了三点。 一是广纳贤士。我们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实施了招贤纳士、引进人才的措施,凡是专业对口、具有大中专学历的工程技术人员,及大中专学校应往届毕业生,都可以来应聘,对引进的人员我们根据他的专业和能力安排了相应的岗位,这几年我们共从全国各地引进了110多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中高级技术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为企业的科技创新及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 二是重点培养。在实施人才工程中,我们把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做为一项重要工作去抓。为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我们积极鼓励企业中的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对口参加各类培训。目前,具有大专以上人员达员工总人数的78.1%。其中正高级职称1人,高级职称33人,中级职称114人,一级建造师13人,二级建造师66人,同时我们通过绩效考核制度,对优秀的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大胆提拔,目前公司的中层以上干部基本都有由年轻有学历、有能力的担任,通过一系列的用人制度,提高了员工争先创优的积极性,促进了员工队伍素质。 三是搭好平台。主要是让人才发挥出作用,关键是要为他们营造一种好的氛围,创造出好的条件,让他们有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近几年我们大胆地支持和鼓励工程技术人员参与一些技术攻关,培养其科技工作能力。目前公司中层以上干部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占到了90%,企业管理人员的知识化使企业接受新科技、新管理理念的水平与能力得到了

动态规划-流水作业调度报告

动态规划-流水作业调度报告 C1 问题描述和分析 N个作业{1,2,………,n}要在由两台机器M1和M2组成的流水线上完成加工。每个作业加工的顺序都是先在M1上加工,然后在M2上加工。M1和M2加工作业i所需的时间分别为ai和bi,1≤i≤n。流水作业高度问题要求确定这n个作业的最优加工顺序,使得从第一个作业在机器M1上开始加工,到最后一个作业在机器M2上加工完成所需的时间最少。 设全部作业的集合为N={1,2,…,n}, S?N,,一般情况下,机器M1开始加工作业S时,机器M2还在加工其他作业,要等时间t后才可利用.将这种情况下完成S中作业所需的最短时间记为T(S,t).流水作业调度的最优值为T(N,0) 即,设π是所给n个流水作业的一个最优调度,它所需的加工时间为a(π1)+T’.其中T’是在此机器M2的等待时间为b(π1)时,安排作业π1, π2,…πn所需时间. 所以S=N-{π1},有T’=T(S,b(π1)). 由T的定义知T’≥T(S,b(π1)).若T’>T(S,b(π1)),设π’是作业集S在机器M2的等待时间为b(π1)情况下的一个最优调度.则π1, π’2,…, π’n是N的一个调度,且该调度所需的时间为a(π1)+T(S,b(π1))<a(π1)+T’.这与π是N的最优调度矛盾.故T’≤ T(S,b(π1).从而T’=T(S,b(π1). 即当机器M1为空闲即未安排任何加工任务时,则任何一个作业的第一个任务(第一道工序)都可以立即在M1上执行,无须任何先决条件。因此容易知道,必有一个最优调度使得在M1上的加工是无间断的。实际上,如某个最优调度π在M1上安排的加工是有间断的,则我们可以把所有在M1上出现间断处的任务的开始加工时间提前,使得在M1上的加工是无间断的;而在M2上仍按π原先的安排。把这样调整之后的调度记作为π’。由于在调度π’下,任何一个任务在M1上加工的结束时间不晚于在调度π下的结束时间,故调度π’不会影响在M2上进行加工的任何一个任务的开始时间。由于调度π’在M1上的结束时间早于调度π,在M2上的结束时间与调度π相同,而π又是最优调度,所以π’也是最优调度。由此我们得到:一定有一个最优调度使得在M1上的加工是无间断的。另外,也一定有一个最优调度使得在M2上的加工空闲时间(从O时刻起算)为最小,同时还满足在M1上的加工是无间断的。(证明留作作业)因此,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只需找出一个最优调度,我们可以考虑找:在M1上的加工是无间断的、同时使M2的空闲时间为最小的最优调度。(根据上述理由,这样的最优调度一定存在。)可以证明,若在M2上的加工次序与在M1上的加工次序不同,则只可能增加加工时间(在最好情况下,增加的时间为O)。也就是说,在M1上的加

2017高技术发展报告丨基因组学技术新进展

2017 高技术发展报告丨基因组学技术新进展 基因组学技术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结合光电学、化学及材料科学等,来帮助人们解析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技术。近年来,不断涌现并快速发展的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第三代单分子测序技术,把基因组科学研究推向新的高度,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疾病管理、健康管理、农业育种等相关领域,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下面将重点介绍该技术的最新进展,并展望其未来。 国际重大研究进展 基因组学技术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以DNA测序为核心的大规模数据获取技术,二是以生物信息学分析为主的数据处理技术。近年来,基于大规模平行测序的DNA测序技术在数据产生方面以对数级的方式快速增长,因此进行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计算机技术也迎来了更大的挑战。 1. 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最新进展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 (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 ) 自2005 年问世以来,经历了多次变革,主要是测序通量的增加和数据准确率的提高。目前市场上主流设备包括Illumina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及罗氏( Roche )等公司的测序分析系统,一度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随着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测序成本

和速度,全新基因组组装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衍生出来的文库制备、便携式测序系统、单分子测序系统,逐渐发展出第三代单分子测序技术。 2. 第三代单分子测序技术的最新进展由于二代测序平台仍然存在PCR 扩增反应的偏差和测序读长的不足,第三代测序技术应运而生。目前市场上有代表性的是美国Pacific Biosciences 公司研发的PacBio Rs (单分子实时测序)系统和Sequel 系统、美国生物科学公司(BioScience Corporation )(已于2012 年申请破产)的Heliscope 单分子测序仪和英国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 (ONT )公司的MinIon USB 便携式的测序系统。 3. 基因组学衍生技术进展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直接带动了相关领域技术和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基于二代、三代测序技术的衍生基因组学技术,为人们提供了基因组学研究的新方案。 4. 基因组学信息技术如何有效地存储、快速地处理和分析急剧堆积的生物和医疗大数据,并从中获得有助于解析生命现象和辅助疾病医疗、精准育种等的重要信息,成为人们关注的另一重大课题。高通量基因组学技术应用于各个不同领域,对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技术有着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处理软件也需要配套开发。在现代计算机架构中,如何把并行和分布式计算应用在消耗大量运算时间的NGS 算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内研发现状 从20 世纪90 年代至今,中国科学家参加了多领域的国际基因组研究计划,包括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国际水稻基因组测序计划、人类基

动态规划 求解资源分配 实验报告

动态规划求解资源分配 实验目标: (1)掌握用动态规划方法求解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2)进一步理解动态规划方法的实质,巩固设计动态规划算法的基本步骤。 实验任务: (1)设计动态规划算法求解资源分配问题,给出算法的非形式描述。 (2)在Windows环境下用C语言实现该算法。计算10个实例,每个实例中n=30,m=10,C i j为随机产生于范围(0,103)内的整数。记录各实例的数据及执行结果(即最优分配方案、最优分配方案的值)、运行时间。 (3)从理论上分析算法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并由此解释相应的实验结果。 实验设备及环境: PC;C/C++等编程语言。 实验主要步骤: (1)认真阅读实验目的与实验任务,明确本次实验的内容; (2)分析实验中要求求解的问题,根据动态规划的思想,得出优化方程; (3)从问题出发,设计出相应的动态规划算法,并根据设计编写程序实现算法; (4)设计实验数据并运行程序、记录运行的结果; (5)分析算法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并由此解释释相应的实验结果; 问题描述:资源分配问题 某厂根据计划安排,拟将n台相同的设备分配给m个车间,各车间获得这种设备后,可以为国家提供盈利C i j(i台设备提供给j号车间将得到的利润,1≤i≤n,1≤j≤m) 。问如何分配,才使国家得到最大的盈利? 1.问题分析: 本问题是一简单资源分配问题,由于具有明显的最优子结构,故可以使用动态规划求解,用状态量f[i][j]表示用i台设备分配给前j个车间的最大获利,那么显然有f[i][j] = max{ f[k][j–1] + c[i-k][j] },0<=k<=i。再用p[i][j]表示获得最优解时第j号车间使用的设备数为i-p[i][j],于是从结果倒推往回求即可得到分配方案。程序实现时使用顺推,先枚举车间数,再枚举设备数,再枚举状态转移时用到的设备数,简单3重for循环语句即可完成。时间复杂度为O(n^2*m),空间复杂度为O(n*m),倘若此题只需求最大获利而不必求方案,则状态量可以减少一维,空间复杂度优化为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