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传奇的叙事视角文献综述

唐传奇的叙事视角文献综述
唐传奇的叙事视角文献综述

唐传奇的叙事视角文献综述(黑体小二)

前言(黑体四号)

唐传奇是中国文言短篇小说成熟的标志,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重点之一。近年来,学术界正摆脱研究对象、角度的局限,从小说理论、主题、文体等方面研究,逐渐走向多元化、深层话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唐传奇的研究还逐渐转向从叙事学的角度切入去进行研究。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对这方面的论题进行探讨,从叙事学理论的结构、时间、意象、视角等方面去研究唐传奇作品中的现象。本文主旨在总结唐传奇叙事这一方面问题的研究,并做出系统的归纳,力求总结梳理出一种唐传奇视角这一问题的研究方法,以便运用到以后的文学研究中去。(宋体小四)行间距为固定值18

主题(黑体四号)

唐传奇小说的问世可以说是一新天下之耳目,曲近人情,举凡情爱、豪侠、志怪等各呈一时之妍,成为最具民族特色小说体式之一。结合传奇小说自身特点,学者们对唐传奇小说叙事的探讨主要着于四个方面,即叙事时间、叙事结构、叙事意象、叙事视角。

一、对唐传奇叙事结构模式的研究

李钊平在《结构模式及其在唐宋传奇小说中的运用》中总结到:唐传奇的篇末往往附以论赞、交代写作的缘起、资料来源,追摹史传家法,与史传末盖棺论定式的“史臣曰”相类的史传化的外形结构.和文体所特有的段落与段落之间的细针密线的问题,它处理细部的肌理而无关事关定局的叙事构造的纹理结构.史传化的外型结构,绵延交替、反复循环的纹理特征及诗赋的深度介入等组成唐传奇叙事结构核心内容.

刘圣关在《从叙事学角度看唐传奇的结构》中说,唐传奇的叙事结构有着多种形式,并有一定的规律。第一,小说开篇主人公出场可分为主人公直接出场,或间接引出主人公出场,或先交待社会背景三种;第二,小说尾部可分为发议论和不作议论;第三,小说的主干可分为分-合-分-合模式。

二、对唐传奇叙事时间的研究

杨义的《中国叙事学》提到:唐传奇借梦来穿越时间的作品即使用时空幻化叙事手段。一些奇特的篇章借白日梦宣泄潜隐的原欲或性欲,错乱的时代而扮演着与历史传说中的仙姑美人的悲欢离合。时间的颠倒错置,使不同时空中不同类型的人物碰头,从而成为我国虚构叙事文学中引人注目的一种时间意识。

陈霖、曹香珍在《试论唐代爱情传奇中的时间变形》中写到:唐爱情传奇在时间上基本上是采取的单向线性叙事,但是在局部又出现了一些时间的变形。逆时序的运用,改变了唐传奇的叙事顺序,叙事时长的改变,加快或放慢了叙事速度,使得唐传奇张弛有度,加强了叙事的节奏感,这些时间的变形使得唐传奇获得了完全不同于魏晋时“粗陈梗概”因而显得“叙事婉转,文辞华艳”。

三、对唐传奇叙事意象的研究

李钊平在《意象模式及其唐宋传奇小说中的运用》总结到:唐宋传奇小说意象模式的运用主要有:借助核心意象暗寓人物命运,通过意象叠加定格创设诗化情境,异性信物本身的表情达境,神话灵异故事的预言意义等,情意,表象兼具是我意象在这往往凝聚精神,疏通文脉,强化了作品的审美趣味,共同促成了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

四、对唐传奇叙事视角的研究

张桂琴在《试论唐传奇梦幻小说的叙事视角》中写到:唐传奇梦幻小说因其叙述者的不同而形成姿彩各异的叙事视角。而梦幻小说内容、特性也造就了其叙事方式、视角的丰富性、多边性、复杂性,唐传奇梦幻小说的叙事视角大体可分为中立式全知视角、第一人称限知视角、第三人称限知视角和越界式视角。

王平的《论文言小说叙事角度的特征及演变》写到:唐传奇在叙事角度方面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出现了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这种叙事视角的基本特征是,“叙述者存在于虚构的小说世界中。第一人称叙述者就像其他人物一样,也是这个虚构的小说是世界中的一个人物,人物的世界与叙述者的世界时完全统一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叙述者为事件目击者,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一是叙述者是故事的主人公,处在小说的中心位置。

结论(黑体四号)

目前许多研究者对唐传奇特别是唐传奇的叙事视角的研究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对于叙事学的研究暂时还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这和相当部分的研究者理论水平还停留在传统理论、所涉猎的专业知识范围不广有重要的关系。而且研究的重复建设比较多,研究的对象太过于集中在名篇的身上,学术眼界还不够开阔。

我通过从分析唐传奇的叙事入手,从叙事视角类型成因、叙事视角具体呈现、叙事视角特征、叙事视角影响等多重角度阐述唐传奇的叙事视角,总结归纳出一种唐传奇视角这一问题的研究方法,争取使我的文章能够为以后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提供借鉴。

参考书目(黑体四号)

1.杨义.《中国叙事学》,人民出版社,1997

2.鲁迅校录.《唐宋传奇集》,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

3.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4.冯孟琦.《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唐代传奇小说研究综述》,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4(1)

5.李钊平.《结构模式及其在唐宋传奇小说中的运用》,社会科学辑刊 2001 (5)

6.刘圣关.《从叙事学角度看唐传奇的结构》,青海师专学报 2000 (4)

7. 陈霖、曹香珍.《试论唐代爱情传奇中的时间变形》,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8 (5)

8.李钊平.《意象模式及其唐宋传奇小说中的运用》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 (4)

9.张桂琴.《试论唐传奇梦幻小说的叙事视角》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2)

10. 王平.《论文言小说叙事角度的特征及演变》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4)

唐传奇

唐传奇 传奇本是传述奇闻异事的意思,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它远继神话传说和史传文学,近承魏晋南北朝志怪和志人小说,发展成为一种以史传笔法写奇闻异事的小说体式。唐传奇内容更加丰富,题材更为广泛,艺术上也更成熟。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阶段。

恨歌传》、《东城父老传》等,往往借历史表达思想情感。此外,描写义侠刺客的题材的作品也不少,如《聂隐娘》、《红线》、《昆仑奴》、《虬髯客传》、《谢小娥传》等,反映了反抗强暴和侠义的思想精神。另外还有一些描写神仙鬼怪的作品,如《古镜记》、《补江总白猿记》等。 艺术成就 唐传奇的创作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首先,唐传奇在小说发展史上摆脱了六朝小说粗陈梗概的写法,对生活的描写和人物的刻画走向了细致化的艺术境地,注重生活细节的描写和人物的精神心理的展现,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具有性格化的人物形象,并且开始注意小说的审美价值和娱乐功能。 其次,唐传奇是“有意为小说”,因此在创作手法上较六朝志人的偏重写实增强了虚构性,较六朝志怪的偏重记述传闻增加了再创作性,作家真正开始自觉地进行艺术想像和艺术创造,而且在艺术构思、情节结构上,都取得了新的成就。 唐传奇 此外,唐传奇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以及语言、词采等方面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采用散体古文,适当吸取了民间口语,也常插入诗词,提高了小说的表现力。唐传奇的地位和影响 唐传奇作为文学史上开始进入成熟阶段的短篇小说,难免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譬如史传为传奇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营养,但同时传奇也就往往采用史传的简洁笔法,而省略必要的交代和细致的描述,有时更用归纳的方法写人物,这对小说而言,其实是不合适的。又譬如《云麓漫钞》说士子欲以传奇显"史才、诗笔、议论”,确实唐传奇作品中普遍存在议论成分,有的还夹有众多诗篇,这也造成小说文体的不纯。 但尽管如此,唐传奇毕竟展开了一片崭新的艺术天地。通过虚构的故事和虚构的人物,它比以往的任何文学样式,能够更自由更方便更具体地反映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理想,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趣味,由此而言,它在文学史上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传奇这种文言小说样式在宋代一度衰落,到元、明又出现了不少优秀的、较唐传奇在各方面都有所发展的创作,并被改写为白话小说。事实上,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在艺术上的成熟,与传奇体有很大关系。 作品取材 由于唐传奇的兴起本身与民间文学有一定关系,在其发展过程中又不断吸收民间的素材,这使得文人创作同大众的爱好有所接近,这对于文学的发展也是很重要的。在众多的传奇作品中,我们看到追求自由的爱情成为中心主题,而妓女、婢妾这类低贱的社会成员成为作品歌颂的物件,这里面就反映着大众的心理。所以它为后世面向市井民众的文艺所吸收。 唐传奇

传播民族志

传播民族志 摘要民族志方法(Ethnography)是最典型的解释性研究方法,得益于文化人类学研究的推动。传播的民族志(ethnographyofcommunication)是从文化人类学及社会语言学中演化而来的传播学的一门新分支,在此,阐释者试图理解的是某一文化或群体成员所采用的传播方式。总体说来,民族志研究方法虽然已经受到包括新闻传播学界的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民族志研究方法未来有何转变,目前还没有一下定论,不过一部“好”的民族志应该有如下特点:首先,它应该通过描写田野工作环境,解说日常生活的意义,关注微观过程来暗示人类学者“曾身历其境”;其次,它应该通过对异乡他族的文化和语言进行跨越界限的翻译,显示民族志作者的语言功底,并表现他对土著文化的意义和主体性的掌握;第三,它应该赋予文化以整体观的意义。关键词民族志文化人类学传播民族志研究方法Abstract:ethnographyisthemosttypicalexplanativeresearchmethod,anditwas benefitedbythepromotionfromcultureanthropologyresearch.Ethnog raphyofcommunicationisanewbranchofcommunicationevolvedfromcul tureanthropologyandsociallinguisticstudy.Theauthortriedtounde rstandthecommunicationmethodadaptedbyacertaincultureofgroupme mbers.Generallyspeaking,althoughethnographyresearchmethodhasb eenfocusedbyscholarsfromjournalismandcommunicationstudy,itsti lldidnothaveanychanges.Althoughthereisnotacleardefinition,but aniceethnographyshouldcontainfollowingcharacteristics: first,itshoulddescribethefieldworkingenvironment,explaintheme aningofdailylife,focusonmicroprocesstohintanthropologyresearc herthattheyhavebeentherebythemselves.Second,itshouldshowtheli nguisticabilityofethnographywritersbytranslatingthelanguagean dcultureofanothernationandexpressedhismeaningtonativeculturea ndhiscontrollingtothemainbody.Third,itshouldendowcultureamean

总复习纪录片分析提纲

艺考——纪录片分析 纪录片的意义 纪录片是了解一个国家、社会和民族文化发展的最好渠道和方式。真实的纪录片集纳起来所保留的就是一部人类文明史,它的珍贵价值是无法替代的。 纪录片的定义 具有文献资料性质的、以文献资料为基础制作的影片。 ──法国《电影词典》 一种非虚构的影片,具有一个有说服力的主题 ──美国《电影术语汇编 抓住现实的片断,将其有意义地结合起来。 ──维尔托夫 创造性地处理现实。 ──格里尔逊 纪录片就是一种非虚构的,看得见、听得见的传播形式,而被它所纪录的内容则是天文地理、生命非生命无所不包。 ──陈汉元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电影的诞生始于纪录片的创作。 ——百度百科 纪录片的特征 1、纪录片独特的人文性 2、纪录片独特的时间性 3、纪录片独特的结构性 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区别(问答题需要记忆) 1、真实原则均不可违背,专题性对纪录片更有主 观色彩。 2、从篇幅上来讲,专题片的长短、结构有一定的 模式,且可以成为“连续的”或“系列的”,但纪录片却基本上只能是一个故事(一个人或一件事),其长短因题材而定,短者几分钟,长者数十分钟甚至几小时。 3、从制作上,纪录片比较考究,它从创意、构思、章节、景别、用光、色彩、音乐、解说、音响和剪辑方面都要有精心的打造,要求把“故事说得生动”。而专题片在以上这些技术技巧上则不那么讲究,他只要求把“道理讲清楚”即可. 4、从时效上讲,专题片跟“新闻片”比较接近。而纪录片,但他往往不须具备较强的新闻性和实效性,它可以任选题材,精心制作,反复播出,永久保存。 5、从投入和产出方面讲,纪录片显然要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上比较铺张,纪录片讲求“质”,专题片讲求“量” 五、纪录片的分类(写影评前一定要把纪录片归类) 纪录片的分类,没有固定的统一标准,按功能分宣传纪录片、商业纪录片、独立纪录片,依照题材与表现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1、时事报导片:指报导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的纪录像片,它的性质与新闻片相同。《监守自

传播叙事学文献综述

传播叙事论(内形式) 传授、差异与类型:叙事与传播叙事学; 2111220004 吴镒新闻学传播叙事学,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而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传播学和叙事学两大学科的交叉部分。然而,搜遍书籍、报刊、网络等资料,我们几乎没法从茫茫文海中寻找到对“传播叙事学”一个准确、完整、总结性的学科定义。因此,在作学科研究传播、叙事,它们看起来并不是毫无共通的地方。“传播”,在社会科学范围内,按我们所理解的,是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介质传递信息的行为。叙事,叙述事情,在这一行为当中涉及到语言或者其他媒介,利用它们再现特定时间空间环境下的事件。而叙事学当中的“事”必须设计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或状态。 叙事学,并不是简单研究人类叙事行为的科学。它的概念源自于西方结构主义,尤其在文学领域,对小说的叙事形式进行研究。当学者提出“故事”与“话语”这一区分的时候,叙事学的理论雏形基本完成,即一方面,研究被叙述的故事的结构,重视的是故事的结构规律和发展逻辑,另一方面研究的是叙述者在使用表达语言所采用的方法,如正叙、倒叙等。 结合以上分析,如果我们探讨的是传播媒介其信息传播过程当中的叙事行为的话,则应该采用第一种说法,即研究媒介作品的叙事方法和规律。而学界至今并没有对传播叙事学这一边缘学科进行系统归纳和梳理的论文和专著,甚至连一个较为精炼的学科定义都没有。因此我们将其定性为:所有将关于传媒作品叙事形式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综合体。譬如短信叙事学、新闻叙事学、网络叙事学、电影叙事学、微博叙事学都能归入其中。它重视研究作品的叙事结构。 (1)新闻叙事学 按何纯版《新闻叙事学》的说法,新闻叙事学是新闻学的分支学科,区别于新闻写作学具体研究各类新闻体裁的写作原理与方法不同。它是把新闻叙事的规律、原理、方法及发展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其边缘学科包括新闻学、叙事学、语言学、修辞学和逻辑学。而与此同时,它又具有一般叙事学的研究方法共性,同样地,需要对大量的新闻采写材料进行分析解剖,从中总结新闻这一文字体裁其叙事的方法技巧。区别于传统的叙事学将虚拟色彩的文学作品作为研究对象,由于新闻本身具有真实客观的属性,也给新闻叙事蒙上一层特殊个性的色彩。

唐传奇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唐传奇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可与唐诗一起并誉为唐朝文学的两座高峰。它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起到了前承六朝志怪、后启宋元话本的作用。唐传奇主要分成三类:一是写才子妓女的爱情故事,一是写豪侠壮士的侠义故事,一是写人生如梦的讽世故事。在这些唐传奇故事中,以爱情篇中的人物形象最为生动、情节最为曲折动人。除此之外,这些故事对社会现实的忠实反映和它自身的反展演变也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一下试从几个方面来分析此类传奇中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 一、爱情类唐传奇作品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由于此类唐传奇描写的是年轻人之间的爱情,无论最后结局如何,他们曾有过的热烈的爱情和女主角清光照人的形象都为后人所喜爱。因此这些爱情类的传奇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是宋代以后的话本小说和元代以后的杂剧更是多取材于此,比如元代四大名剧之一王实甫的《西厢记》就改编自元稹的《莺莺传》,而明代汤显祖的《紫钗记》则师承蒋防的《霍小玉传》。同时这些作品的写作技巧发展了六朝以来骈文中细致的描写,并且吸收古文运动中文字精炼行文流畅的特点,对后世的散文和小说都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二、爱情类唐传奇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 唐传奇中的爱情故事是对唐代社会的真实写照。初唐所建立的科举制度和读书人狂热追求的官宦仕途到了中晚唐的时候已变得腐烂不堪,科举已经不是出人头地的唯一出路。读书人在考过科举后,于仕途上平步青云的途径一是靠婚姻,二是靠裙带,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以至于晚唐时牛李之争也是因为靠科举走上仕途的读书人和靠血缘关系互相提携的豪门贵族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冲突。由于这个原因,中晚唐时娶五姓女之风巍为盛行,读书人莫不把五姓女当作官场上的敲门砖,同时很多读书人也为此放弃了自己原有的爱情。《霍小玉传》中的李益就因此抛弃了霍小玉,造成了唐传奇爱情故事中最大的悲剧。 另一方面,唐朝文化开放,国力强盛,吸引了许多外国人前去学习唐朝先进的思想,各国商人、僧侣、外交使团络绎不绝,使得长安成为了首屈一指的国际化大都市。再加上初唐时科举的设立吸引了全国读书人中的精英聚集在长安,催生了许多青楼酒家这样的风月场,以至于后人评价唐人好狎妓。此外,唐朝时胡风盛行,所以有唐一代多豪放女,而且道德标准迥异于前朝,以至于对儒家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女人或不遵循传统礼教、或作风大胆令人咋舌,和风流才子间产生了许多爱情故事。在青楼中靠卖笑为生的艺妓女子首当其冲的成为了唐朝豪放女的首要代表,无数皇室成员、高官显达、读书人都慕名去青楼一睹名妓的风采。但是青楼女子也并非如她们的职业一样只有虚情假意和逢场作戏,她们作为女人也有追求爱情的自由,只不过她们的爱情在五姓女对读书人的诱惑面前显得微不足道,所以她们与才子间的爱情多以悲剧收场。不仅仅是青楼女子频繁的遭到被抛弃的命运,其他身份地位不及五姓女的女子也屡屡因为读书人的负心而成为悲剧人物。 三、爱情类唐传奇作品中的名篇浅析 《霍小玉传》、《莺莺传》和《李娃传》是此类作品中的代表作。这三篇文章都叙述了读书人和年轻女子之间的爱情故事,所不同的是悲剧的色彩一篇比一篇减弱,甚至把《李娃传》称为是喜剧也并无不妥之处。《霍小玉传》里的霍小玉是霍王的女儿,被霍王遗弃后便失去了五姓女的地位。虽然她和李益相恋了两年多并且只要求拥有八年的爱情,但李益为了日后的发达不但尊母命迎娶身为五姓女的表妹卢氏,还对霍小玉避而不见,极尽负心之事。即使被黄衫客用计骗到霍小玉面前时他也无一句解释。最后霍小玉气绝身亡,

西方当代传播学学术思想的回顾和展望

西方当代传播学学术思想的回顾和展望陈卫星 当今西方,传播学日益渗透社会生活和职业领域,形成无所不在的象征权力,这是不争的事实。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很难追根溯源地考察传播学是一个自治的学术领域,因为它同时涉及到至少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它和科技实践,哲学思考和职业操作的关系;第二,它要对应国家政府及各种社会生产、服务机构的需求;第三,它要伴随文化实践,社会心理和教育内容等方面的变化。 传播的概念打破了传统的科学领域的划分,形成当代社会科学中最令人眼花缭乱的学术嫁接现象。传播学之所以成为一种新思想方法,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和工业化社会的社会行动有紧密联系,包括管理策略、职业技巧、消费行为、文化的媒介化和知识传递等。第二,它打破了传统的知识和学科分类,能够把来自其它不同理论领域中的理论问题都统摄起来。如美国学者I.华勒斯坦所指出,传播学的问世是二次大战以后传统社会科学的分界线日益模糊的结果。 从历史上来说,第一个传播技术是修辞学,希腊的亚里斯多德和中国的韩非子都是这方面的先驱。但作为现代社会科学的传播学是从本世纪开始的,它的基础学术流派是在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形成的。这就是注重工具理性的控制论模式,以社会经验为内容的经验-功能主义流派和阐释传播符号的结构主义和符号学方法论。这三大基础流派,形成传播学学术自治的理论基础。七十年代以后的各种新学术思潮在学术方法上扩展和深化了传播学的研究内涵和外延。 传播学的三个基础流派 控制论模式是由C.申农和W.韦弗在1949年问世的《传播的数学理论》中提出,在象征化水平上和内容传递机制上表明传播同时是过程和这个过程的结果。产生这种理论的背景是如何理解大众传播手段对时空的跨越所产生的多样化现象,并把真实情境的多样性引向一个典型的基础图形单元。这个图形就是发送者-通道-接受者,时空关系和形式移位得到象征性表现。通过一个目录系统和共同符码的用法,从而允许分析不同类型的传播,建立传播行动的分类。传播不是一个偶然性过程,而是涉及到信息,信息传递,编码,解码,再编码,冗余度等概念。 申农和韦弗还提出了一个从熵到信息的定理。就是说,一个系统内的熵是测定系统复杂性和无序状态的。在所有的封闭系统中,熵是不可逆地增长,通过发送信息可以取消或减少熵。一个开放的系统因为接收信息可以成为减少不肯定性和无序性。信息对接受者而言是指这个信息是新的或者是这个信息包含着许多可以量化的新成分和不可预测的成分。 控制论这个词是从希腊文Knbernhtes而来,意思是导航。作为控制论创始人,数学家N.维纳在四十年代提出了一个乌托邦式的设想-传播人(Homo communicants)。这首先是一个没有内在性也没有躯体的存在;传播人生存在一个没有秘密的社会中,完全为社会;他的存在是通过信息和交换信息,新的传播机器使社会变得透明。这三点在维纳的思想中不可分离。维纳认为信息是指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以测定我们对这个世界的适应程度,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适应性结果。“有效的生活,是和完全充分的信息在一起生活。”按照维纳的传播乌托邦设想,信息的透明性,因信息开放而拒绝社会排斥,信息对市场逻辑的质询这三点是传播的本质功能。

近三年传播学领域文献综述 麦合布拜 2013-2-23

新疆大学研究生课程考试(查)论文 20 12 ——20 13 学年第一学期 《近三年传播学领域文献综述》 课程名称:新闻传播理论研究 任课教师:韩强 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专业:新闻与传播学 学号:107551201253 姓名:麦合布拜·麦麦提力 成绩:

近三年(2009年-2012年)来国内对传播学领域研究的文献综述 建国60多年之际,认真检视和梳理在中国大陆的新闻与传播学研究领域里发生的学术研究,无疑具有相当重要的学术纪念意义。本文在此关注的问题是:在总体上这些学术研究的数量到底有多少?在时间、主题类别、学术期刊等维度上是如何分布的?是否显现出某种流变的轨迹? 一、基本状况 核心期刊有关传播学的文章内容主要集中在传播理论和研究,应用传播,有关(政府)政治的传播,网络传播,有关文化(仪式)传播,跨文化(跨媒介)传播,对外传播,有关影视(影响)传播,教育类传播,涉农信息传播,有关广告(整合营销)(品牌)传播,有关健康(环境)(体育)的传播,国外著名人士对传播学的观点,有关公共危机(突发事件)传播,还有传播技术,新媒体传播,国际传播,等等不同的领域。 图表1:2009年传播学核心期刊有关传播学内容的比例 二,统计文献 通过查找检索万方数据库,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 系列数据库》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文献进行调查,从而得到了一份相对完整的清单,共计135 篇。到本研究的截止期限2013 年1 月上旬,由于2012 年的期刊还未完全录

具有参考价值。我们的统计结果显示,其数量分布是不均衡的,平均 每年有4.35 回合的显性论争。 三、分析文献 1)内容类别分布显现出新闻理论和业务比重非常高,其余8 类数量 较少且相对均衡。以研究的内容类别作为观察轴(表2),其数量分布 上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两大类形成最丰富的内容,其比重分别占到 26.7%和23%;其他的8 个类别所占比例较低,都在10%以内,相对而言,分布较为均衡;新闻史、互联网及新媒体、跨学科及交叉学科这3 类研究领域发生的显性研究的数量最少。 2)发表刊物分布显现出大体集中在传统学术期刊,且少数期刊特别活跃。在本文统计到的发生过显性研究的学术期刊分4 类:学院派学术期刊有4 种,即《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和《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央和在京的新闻学术期刊有7 种,分别是《新闻战线》、《新闻学会通讯》、《中国记者》、《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新闻与写作》、《军事记者》、《电视研究》;地方性的新闻期刊有《新闻采编》、《新闻知识》、《当代传播》及其前身、《新闻爱好者》等17 种;类似《学术界》、《社会科学评论》等综合性学术期刊或学报共有8 种。3)从整体看,大体集中在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学专业期刊,其中数量最多的期刊是《新闻记者》共有14 回合,其他地方主办的新闻学期刊发表的文章也较多;中央级和在北京编辑出版的新闻学期刊发表的文章也非常多,比较突出的是《新闻战线》、《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等; 四大学院派期刊的文章发表相对比较均衡,《新闻大学》、《国际新闻

唐传奇

传奇本是传述奇闻异事的意思,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它远继神话传说和史传文学,近承魏晋南北朝志怪和志人小说,发展成为一种以史传笔法写奇闻异事的小说体式。唐传奇内容更加丰富,题材更为广泛,艺术上也更成熟。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阶段。

这类作品表现了对婚姻爱情生活自由的向往和追求,抨击了封建礼教、婚姻制度和门第等级观念。其次有讽刺批评社会的一些现象的作品,如《枕中记》、《南柯太守传》等,体现了一定的现实批判精神。还有政治历史题材的作品,如《高力士外传》、《长恨歌传》、《东城父老传》等,往往借历史表达思想情感。此外,描写义侠刺客的题材的作品也不少,如《聂隐娘》、《红线》、《昆仑奴》、《虬髯客传》、《谢小娥传》等,反映了反抗强暴和侠义的思想精神。另外还有一些描写神仙鬼怪的作品,如《古镜记》、《补江总白猿记》等。 艺术成就 唐传奇的创作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首先,唐传奇在小说发展史上摆脱了六朝小说粗陈梗概的写法,对生活的描写和人物的刻画走向了细致化的艺术境地,注重生活细节的描写和人物的精神心理的展现,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具有性格化的人物形象,并且开始注意小说的审美价值和娱乐功能。 其次,唐传奇是“有意为小说”,因此在创作手法上较六朝志人的偏重写实增强了虚构性,较六朝志怪的偏重记述传闻增加了再创作性,作家真正开始自觉地进行艺术想像和艺术创造,而且在艺术构思、情节结构上,都取得了新的成就。 唐传奇 此外,唐传奇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以及语言、词采等方面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采用散体古文,适当吸取了民间口语,也常插入诗词,提高了小说的表现力。唐传奇的地位和影响 唐传奇作为文学史上开始进入成熟阶段的短篇小说,难免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譬如史传为传奇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营养,但同时传奇也就往往采用史传的简洁笔法,而省略必要的交代和细致的描述,有时更用归纳的方法写人物,这对小说而言,其实是不合适的。又譬如《云麓漫钞》说士子欲以传奇显"史才、诗笔、议论”,确实唐传奇作品中普遍存在议论成分,有的还夹有众多诗篇,这也造成小说文体的不纯。 但尽管如此,唐传奇毕竟展开了一片崭新的艺术天地。通过虚构的故事和虚构的人物,它比以往的任何文学样式,能够更自由更方便更具体地反映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理想,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趣味,由此而言,它在文学史上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传奇这种文言小说样式在宋代一度衰落,到元、明又出现了不少优秀的、较唐传奇在各方面都有所发展的创作,并被改写为白话小说。事实上,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在艺术上的成熟,与传奇体有很大关系。 作品取材

人物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探析

176 文化纵横 第2卷第1期 人物纪录片,顾名思义,就是以记录人为主,从中反映人们对于生活的视角和感悟,它可以真实再现生活,具有其他纪录片中所不能达到的沟通人类情感的使命。在带给观众美的享受的同时也给予观众深刻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情感交流,更可以加强人们对于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 一、人物纪录片叙事特征 (一)普通百姓人物纪录片叙述特征 普通百姓类人物纪录片中通常以一个或几个中心人物为记录对象,记录的内容多为零散的小事,这也是由于普通百姓较为平凡、没有知名度、没有显著成就这几个特点所决定的,即记录的就是每一天平常人的生活状态。因为这几个特点也会给创作者带来困难。没有明确的叙事线索,人物特征的典型性不强,所记录的事件也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即使在编排上有些难度,需要创作者有善于发现人物闪光点的眼睛和清晰的逻辑思维。普通百姓人物纪录片挖掘平凡人物的平凡生活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也因其零散性会激发创作者的无限的构思,从而推陈出新,别具一格。 (二)特殊职业者或特殊事件当事人类人物纪录片的叙事特征 此类人物纪录片所拍摄的主人公通常从事被人好奇、崇拜甚至存在一定误解的职业,亲历了常人所没有经历过的事件,这类纪录片的指向性较强,没有普通百姓人物纪录片线索那样零散。 央视纪录片《特殊职业之驱鸟人》就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驱鸟人隋国辉的日常驱鸟工作作为叙事主线,运用采访和跟踪拍摄的形式走进以隋国涛为首的驱鸟工作者的内心世界。即使他们为了航班的飞行安全会捕捉鸟类,但也会对各类鸟类进行研究,在保证航班安全的情况下也不会随意地伤害鸟类,体现他们既有对乘客生命安全负责的精神也有对小生灵仁慈的心。这样一来,使人们近距离接近这样一个不被人注意的群体。 二、人物纪录片叙事表达手法的多样性(一)镜头语言 镜头语言即使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交流所表达的方式不同,但目的却有相同之处,观众可以通过摄像机所拍摄出的画面来获得直观信息,体会拍摄者的意图。通过镜头语言的多种表达形式来升华人物纪录片的内涵感情。 “长镜头”在人物纪录片中具有叙事和表现两种功能。所有人物纪录片都会将记录的视角聚焦在人身上,关注他们的日常活动以及整体命运,从而挖掘出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由此来塑造人物的个性,由最开始的记录表象转向记录 心灵,将要报道的人物灵魂呈现给观众。 优秀的人物纪录片运用多种镜头语言,并能正确地将其剪辑组合,使得作品本身结构清晰,内容精练不显冗杂,在观众获取画面信息同时获得情感共鸣,有效地达到人物纪录片的教育感化目的。 (二)拍摄视点 无论哪一类别的影视作品都会拥有其独特的视点,通常会采用被摄人物视点,旁观者视点,创作者视点,或者三种视点共同运用。人物纪录片也是如此,英国BBC电视台所创作的人物纪录片《戴安娜王妃最后的时光》,根据警方调查以及证人口供所改编而成,因所记录的人物历时多年,所以许多真实场景无法还原,创作者没有参与纪录片的演绎和采访,而是站在全知的角度上完整地展现王妃生前最后几个星期的状态以及最后悲剧的来龙去脉。在访问的过程中,即使创作者与采访对象只有面对面之隔,却也不做任何评论性语言,创作者这样做的原因也是追求整个作品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三)情景再现 “提取甚至创造一定的意象,这种意象能够成为人物在经历历史时的情感状态的附着物,观众把这种主观化后的意象置于上下文情境中,从而感知当事人的情感。因此情景再现蕴含着某种情感的场景来暗示和启发观众,唤起观众该类情感的感知,他必须借助心理联想来实现。” 而情景再现对于人物纪录片的作用在越来越多的作品出现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弊端。历史纪录片《杜甫》中,因为所记录的人物离我们太过久远,所以不得不使用情景再现手法,通过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有许多网友认为这样的情景再现容易对真实的历史情况产生歪曲,这样画面的插入很容易“顾此失彼”。 情景再现的初衷是为弥补人物纪录片缺少的资料,所以在创作过程中断不可因为不恰当运用情景再现造成大家对于真实历史情况的错误认知。种种如此,应该在日后创作人物纪录片中多加注意。 三、结语 人物纪录片通过记录人物事件和精神风貌给人以榜样力量和人生启迪。没有一部人物纪录片起初就完美,只有不断发扬创新精神,不断完善自身的业务素质,才能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 参考文献: [1]朱景和.纪录片创作[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65-70. [2]雷红泥.论电视人物纪录片的心灵再现[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3(01):61-62. 摘 要:人物纪录片作为纪录片中的一种类别,用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作为表现对象,用艺术的手法进行加工展示,使观众从中获取知识,感受人文情怀从而体验人生价值。本文将从国内外优秀人物纪录片的实例来论述人物纪录片叙事特征和情感表达的不断丰富和关于镜头语言在人物纪录片情感表达中的作用,加以自己的理解从而引发出的社会文化现象。关键词:人物纪录片;叙事策略;情感表达;社会文化现象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19) 01-0176-01 人物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探析 胡文波 (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作者简介:胡文波,女,汉族,黑龙江黑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

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教育叙事研究 (一)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它是研究者(主要是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从而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二)教育叙事研究的特征 (l)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质的研究方法,是教育行动研究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 关于质的研究方法,陈向明的定义是: 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由于教育叙事研究属于质的研究方法的范畴,因而具有质的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如具有自然情境性、研究者的自身工具性、自下而上的归纳性、对事实的解释性和建构性等。 (2)教育叙事研究是行动者直接融入并成为主体的研究。

在教育叙事研究中,研究者本人是研究的工具,他通过自身长期在教育教学的实际生活体验中,在与对象的直接互动与实际交往中,发生了各种生活故事和教育教学事件,对这些事件,教师们通过观察、分析、反思,而获得一些见解或解释性的意见,这就是行动者自身作为主体并直接介入其中的行动研究。 (3)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事实性、情境性、过程性的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从教育实践出发,从校园生活出发,从真实教育事实出发,从自然教育情境出发所进行的研究,这种研究的显着特征在于“实”,它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实事、实情、实境和实际过程所作的记录、观察和探究,从而获得对事实或事件的解释性意见。 (4)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反思性研究叙事研究的根本特征在于反思。 教师在叙事中反思,在反思中深化对问题或事件的认识。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的经验,在反思中修正行动计划,在反思中探寻事件或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意义、理念和思想。离开了反思,教育叙事研究就会变成为叙事而叙事,就会失去它的目的和意义。 (三)如何开展教育叙事研究 (l)要勤于学

跨媒介叙事学

跨媒介叙事:媒介融合时代影视文化生产的新空间 张建敏 摘要媒介融合时代不同媒介的融合, 必然打破过去单一媒体对于媒介生产的限制, 催生出不同于传统意义的新的媒介内容生产模式,生产可以跨媒介平台传播的媒介产品。本文通过对跨媒介叙事的文本特征、叙事逻辑、叙事主体及叙事动因的初步分析,反映出媒介融合给影视生产领域带来的深刻变革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跨媒介叙事,文本特征,叙事逻辑,粉丝叙事 近年来国内影视界《花千骨》、《琅琊榜》与《微微一笑很倾城》等荧屏热播剧,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网络IP 改编剧,都是在推出电视剧的同时,连带开发电影、网络游戏、动漫或者网络剧等相关内容产品。不同媒介平台在同一个大的故事框架中建构各自的故事文本,产品形态不同,内容各有侧重,这种影视文化产品的新生产方式显现出鲜明的“跨媒介叙事”特征。 跨媒介叙事这种内容生产方式在西方由来已久,最经典最成功的莫过于美国迪斯尼的系列卡通电影、迪斯尼乐园及其各种衍生产品。在互联网时代,媒介融合的深入发展使得这种跨媒介叙事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不同媒介的融合, 必然打破过去单一媒体对于媒介生产的限制, 催生出不同于传统意义的新的媒介内容生产模式,生产可以跨媒介平台传播的媒介产品。 一、“跨媒介叙事”的含义

早在上个世纪美国一些传媒制作者就已经尝试运用跨媒介叙事进行多种类型的媒介内容生产,除了美国迪斯尼公司的卡通电影及其系列衍生产品,电影《星球大战》和《黑客帝国》等也是成功案例。进入21世纪以来,跨媒介叙事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技术发展的刺激下,更是成为全球性的影视生产模式。《哈利波特》、《一千零一夜》、《花木兰》等都衍生出文学、电影、漫画、舞台剧、交响曲等系列作品。 跨媒介叙事实践风起云涌,对跨媒介叙事最早进行深入研究的是美国传播学者亨利·詹金斯。《文本盗猎者:电视迷与参与式文化》(1992)、《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2006)两书集中体现出他对跨媒体叙事的探索。①在詹金斯的界定中,“跨媒介叙事”是指“横跨多个媒体平台展开的故事,其中每一种媒体都对我们理解故事世界有独特的贡献,与基于原始文本和辅助产品模式相比,它是系列产品发展的更为综合的一种方式。”②在著作中詹金斯以《黑客帝国》为例,具体分析这个拯救人类的故事如何在电影、动漫、游戏等各种媒介平台流转,共同构建起庞大的有待各方势力挖掘的故事王国。 我国是在近几年才出现跨媒介叙事的系统实践。近来热播的影视剧《甄嬛传》、《花千骨》、《小时代》、《琅琊榜》、《老九门》等剧作,在网络小说、电影和电视剧等传统媒介产品形态之外,也连带开发漫画、卡通、手游、网剧等其他媒介形态的系列产品,都是典型的跨媒介叙事实践。 从“跨媒介叙事”的视角,深入考察现今影视内容生产方式的发展,可以清晰地看出媒介融合给影视内容生产带来的深刻变革,感知媒体制作者如何在不同媒介平台上展开同一故事叙事,不同的媒介平台对故事文本与叙事逻辑产生怎样的影响,粉丝在跨媒介叙事中起着怎样的能动性作用等,通过这种考察,能更 ①施畅.跨媒体叙事:盗猎计与召唤术[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5(3-4):98-104。 ②[美]亨利?詹金斯.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第42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 1.概述先秦文学的发展历程。 2.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历程。 3.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历史阶段。 第二章神话 1.举例叙述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 2.结合具体作品,试论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 3.结合《鲧禹治水》、《女娲补天》,谈谈上古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 4.名词解释:神话。 第三章《诗经》 1.《诗经》的集结与成书的大致情况如何? 2.《诗经》是如何分类与编排的? 3.汉代的传《诗》的情况如何? 4.《诗经》的思想内容大体上可分为哪几类?试举例说明。 5.结合作品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6.举例论述、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7.《诗经》的语言和形式特点有哪些? 8.从《大雅·生民》、《王风·黍离》、《秦风·蒹葭》、《卫风·氓》、《豳风·七月》、《小雅·采微》、《王风·君子于役》中,选择两篇进行赏析。 9.名词解释:《诗经》、“诗之六义”、赋比兴、风雅颂、三家诗、毛诗、毛诗序。 第四章历史散文 1.简述《尚书》的文学价值。 2.简述《春秋》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3.简述《左传》的基本思想。 4.试论《左传》的主要文学成就。 5.举例论述《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 6.选择《左传》中《晋公子重耳之亡》,或《晋楚城濮之战》进行分析。 7.《国语》的主要艺术特点有哪些? 8.简析《国语·邵公谏弭谤》的艺术特点。 9.举例论述《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0.选择《战国策》中《苏秦始将连横》或《冯谖客孟尝君》进行分析。 11.名词解释:《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第五章诸子散文 l.谈谈你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2.简论《论语》的艺术特点 3.简述《墨子》文章的基本特点。 4.什么是“三表法”?

大众传播学方法导论复习资料

4、两种范式的不同点 假设问题实证主义解释性(人文主义)本体论真实的本质是什么?单一的、客观的多重的、互为主体的认识论研究者和被研究对象 之间是什么关系? 独立的相互依赖的 价值论在研究过程里,价值 扮演什么角色? 价值中立、无偏见有价值、有偏见 方法论研究过程是什么?演绎 寻找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研究者控制的环境 静止的设计 更多定量方法 研究者与研究工具分离 脱离情境的概括化 目的在于解释、预测、控制归纳 整体式的理解行为模式自认环境 灵活变化的设计 更多定性方法 研究者本人就是研究工具受到情境约束而发现结果目的在于理解社会变迁 修辞学研究报告的语言是什 么? 正式的、非个人化的语言非正式的、个人化的语言 5、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的区别 定量研究(是什么)定性研究(为什么) 理论基础以实证主义为理论基础,主张主、 客体分离,客体可以和能够通过工 具而认识。 以解释主义和批判理论为认识论基础, 主张主、客体互为主体,在互动中能被 重新建构。 研究目的和适用范围以探求共同性、规律性为主,适用 于判断性和宏观研究 以深度描述和分析为主,适用于微观研 究和过程研究 实施方法自上而下地提出理论和假设,通过 数据统计验证假设,强调随机抽样, 主张非参考性观察自下而上地提出理论和假设,假设可以不断修改,强调目的性抽样,主张参与性观察 数据分析进行定量的统计和分析,力求准确 性和广度 进行定性的描述和分析,力求深度 典型方法实地调查、控制实验、内容分析观察法、访谈法、生命史方法和文本批 评法 6、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理论传播研究应用传播研究 问题的本质寻求确立关于传播现象的普遍法则寻求理解传播实际问题 研究的目的产生理论,能够简化和解释复杂或 相关传播过程提供能够被决策者(即传播问题的解决者)立即使用的知识,将令人不满的现状转变为更符合决策者需要的现实 指导性理论其他学者的理论观点任何观点,包括其他学者的理论或其他 的应用研究 适用的手段理论公式和模型、检验假设、抽样、 收集资料(直接观察、访谈、问卷、 量表)、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验证 或推翻假设 观察或向行动者询问现状,对决策者想 得到的理想状况进行评价。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唐五代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绪论 一、解释:1、华夷如一 2、士人 3、漫游 4、入幕 5、读书山林 6、贬谪

7、文以明道 8、传奇 9、词 10、《全唐诗》 二、填空 1、唐代的强大,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 2、唐代的思想领域,是并存,三者思想的交融,是唐代思想的基本特点。 3、唐代文学的繁荣,表现在的全面发展和作者众多上。 4、以为分水岭,唐代文学可以分为前后两期。

6、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小说作为一种文体的成熟。 7、词的出现,主要因为的需要。词随燕乐起,选词配乐,依调填词,都为了。 三、简答 1、唐代士人的人生态度怎样? 2、唐代文化的繁荣对文学有什么影响? 3、佛教对唐文学有什么影响? 4、道家、道教对唐文学有什么影响? 5、唐代文学繁荣的自身原因是什么?

6、唐代散文文体文风革新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7、词的出现与兴起有哪些原因? 四、论述:论述唐诗的发展轨迹。

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一、背诵默写篇目:《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野望》、《从军行》(杨炯)、《度大庾岭》、《渡汉江》、《感遇》其三十五、《登幽州台歌》。 二、名词解释:1、贞观诗风 2、上官体 3、初唐四杰 4、文章四友

5、沈宋 6、王绩 三、填空 1、隋代的建立,结束了年南北分裂的局面。终隋一朝,南北诗风相互影响,呈现出明显的的过渡性质。 2、初唐四杰从宫廷诗人的写诗倾向,转向了。 3、“文章四友”和“沈、宋”,属“台阁体”诗人,为唐代诗的定型作出了贡献。 4、陈子昂对唐诗发展有重大影响,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 5、隋、唐统一后,融合南北文学之长,创造新文学,经历了隋、初唐年的探索过程。 6、.沈、宋之称,成为定型的标志。 四、简答 1、卢思道的《从军行》如何体现了北方诗人重气质的特长?

教育叙事研究的范文

---------------------------------------------------------------最新资料推荐------------------------------------------------------ 教育叙事研究的范文 教育叙事研究 20 世纪 80 年代到 90 年代中期,教育实验法、教育调查法、教育统计与教育测量等定量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近年来,人们逐步认识到,教育科研不能简单照搬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质的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 与注重科学主义的量化研究相比较,现在的教育科研方法注重的是人本主义的质的研究。 作为质的研究方法的一种运用形式,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这是一种很有意义而且容易为教师所掌握的研究方法,值得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了解、熟悉和运用。 什么是叙事就是陈述人、动物、宇宙空间各种生命事物身上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 它是人们将各种经验组织成有现实意义的事件的基本方式。 这种方式向我们提供了了解世界和向别人讲述我们对世界的了解的途径。 叙事普遍地存在于文学艺术作品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当中,是人们表达思想的有力方式。 因此,叙事学一直受到文学、艺术和文化研究者的关注。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叙事研究即借鉴了文艺理论中的叙事学。 1 / 9

叙事研究又称故事研究,是一种研究人类体验世界的方式。 这种研究方式的前提在于人类是善于讲故事的生物,他们过着故事化的生活。 叙事研究是以质的研究为方法论基础的,是质的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 所谓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叙事正是这样完成的。 叙事研究被作为教师的研究方法运用于教育领域,是 20 世纪80 年代的事情,是由加拿大的几位课程学者倡导的。 他们认为: 教师从事实践性研究的最好方法,是说出和不断地说出一个个真实的故事。 目前,这种研究方法已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并被逐渐运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研究中。 这样的,是教师了解教育和向别人讲述其所了解的教育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它比较容易被一线教师和研究者所掌握和使用,不像量化研究那样需要教师或研究者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 教青叙事研究的特点的基本特点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

传播叙事学文献综述

传播叙事论(形式) 传授、差异与类型:叙事与传播叙事学; 2111220004 吴镒新闻学传播叙事学,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而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传播学和叙事学两大学科的交叉部分。然而,搜遍书籍、报刊、网络等资料,我们几乎没法从茫茫文海中寻找到对“传播叙事学”一个准确、完整、总结性的学科定义。因此,在作学科研究传播、叙事,它们看起来并不是毫无共通的地方。“传播”,在社会科学围,按我们所理解的,是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介质传递信息的行为。叙事,叙述事情,在这一行为当中涉及到语言或者其他媒介,利用它们再现特定时间空间环境下的事件。而叙事学当中的“事”必须设计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或状态。 叙事学,并不是简单研究人类叙事行为的科学。它的概念源自于西方结构主义,尤其在文学领域,对小说的叙事形式进行研究。当学者提出“故事”与“话语”这一区分的时候,叙事学的理论雏形基本完成,即一方面,研究被叙述的故事的结构,重视的是故事的结构规律和发展逻辑,另一方面研究的是叙述者在使用表达语言所采用的方法,如正叙、倒叙等。 结合以上分析,如果我们探讨的是传播媒介其信息传播过程当中的叙事行为的话,则应该采用第一种说法,即研究媒介作品的叙事方法和规律。而学界至今并没有对传播叙事学这一边缘学科进行系统归纳和梳理的论文和专著,甚至连一个较为精炼的学科定义都没有。因此我们将其定性为:所有将关于传媒作品叙事形式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综合体。譬如短信叙事学、新闻叙事学、网络叙事学、电影叙事学、微博叙事学都能归入其中。它重视研究作品的叙事结构。 (1)新闻叙事学 按何纯版《新闻叙事学》的说法,新闻叙事学是新闻学的分支学科,区别于新闻写作学具体研究各类新闻体裁的写作原理与方法不同。它是把新闻叙事的规律、原理、方法及发展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其边缘学科包括新闻学、叙事学、语言学、修辞学和逻辑学。而与此同时,它又具有一般叙事学的研究方法共性,同样地,需要对大量的新闻采写材料进行分析解剖,从中总结新闻这一文字体裁其叙事的方法技巧。区别于传统的叙事学将虚拟色彩的文学作品作为研究对象,由于新闻本身具有真实客观的属性,也给新闻叙事蒙上一层特殊个性的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