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贵优良肉食性淡水养殖鱼类

名贵优良肉食性淡水养殖鱼类
名贵优良肉食性淡水养殖鱼类

国内名贵优良肉食性淡水养殖鱼类

(可驯化吃食冰鲜鱼块或配合饲料)

1、翘嘴红鲌:

生活习性:中、上层大型鱼类,行动迅猛,善于跳跃,性情暴躁,容易受惊, 拉网时可“飞”越1米多高的屏障。野生成鱼经驯养培育为成熟亲鱼后,人工繁殖出来的子一代原种鱼苗,野性大减,成鱼完全能以活鱼状态进入市场。

生存环境:广温性鱼类,生存水温0?38°C,撮食水温3?36°C,最适水温15?32C,最佳生长水温18?30C;翘嘴红鲌适应性与抗病力极强,生存水体能大能小, 湖泊、水库、精养鱼池、水泥池、网箱都可以饲养。

抗逆性强,病害少,耐低氧,同一池塘的四大家鱼即使缺氧浮头而死,翘嘴红鲌也不一定死。水体溶氧高,能提高饵料利用率、加快生长速度,可增加养殖密度与增强抗病能力。

适合水深0.5?10米,水质清新,透明度在25?30厘米,水体酸碱度pH值 6.5?8.5之间的水体。

生长特性:生长迅速,体型较大,最大个体可达30斤以上,常见野生个体2?20斤,人工养殖的鱼苗,一周年可达1.2?2斤,两周年可达4?6斤。

苗期至体重2两期间生长较慢,2?4两期间生长稍快,4?6两期间生长较快, 6两?5斤期间生长最快,6斤以上生长速度逐渐降低。

同一批翘嘴红鲌鱼苗,其生长速度相对一致,雌雄鱼常年摄食(含严冬季节),个体差别不大,雌鱼在繁殖季节,也照常摄食,其生长速度不会因繁殖而减慢。

食物食性:以活鱼为主食,苗期以浮游生物及水生昆虫为主食,1两以上主要吞食小鱼小虾,也吞食少量幼嫩植物。

人工繁殖出来的原种鱼苗,从内营养时期转向外营养时期开始,一直到商品鱼出售,全过程均可投喂人工饲料。如豆浆、黄粉、鳗料、蚕蛹粉、花生麸、黄豆饼或鱼糜、鱼浆、鱼粒等。

3?4厘米以上可投喂全价人工配合饲料,最好是浮性料,以及水生植物如青萍、红萍、嫩草、嫩菜等。经重新驯化,可重新吃活鱼。投喂优质人工饲料与投喂活鱼的生长速度无差别。

经济价值:淡水水产品中一种高档的经济鱼类,个体大、生长快、肉质洁白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为鱼中上品。

易人工养殖的特点:食性杂、适应能力强、饲料来源广、可驯化摄食冰鲜鱼块和商品配合饲料、生长迅速、病害少、市场需求量大、池塘养殖群体产量高、经济效益高。

2、蒙古红鲌:

生活习性:中上层鱼类,生活于水流缓慢的较大河湾、湖泊。

食物习性:肉食性,野生状态下性凶猛,日间常成群奔腾跳跃围捕小鱼和虾于水草边,1.5市斤重的个体可吞食4寸左右的鲢、鳙鱼种。

生长特性:中型鱼类,生长较快,最大达6市斤,常见者为0.5?1.5市斤。

天然产量较大,口感稍逊于淡水红鲌,渔业上有一定地位。5?7月在流水中产卵。

卵粘附在石块或其他物体上。

易人工养殖的特点:食性杂、适应能力强、饲料来源广、可驯化摄食冰鲜鱼块和商品配合饲料、生长迅速、病害少、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高。

易人工养殖的特点:食性杂、适应能力强、饲料来源广、可驯化摄食冰鲜鱼块和商品配合饲料、生长迅速、病害少、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高。

3、黑尾近红鲌:

形态特征:口端位,下颌比上颌稍长。眼较小,吻长大于眼径。侧线鳞65?70。背鳍起点至吻端较至尾鳍基为近。胸鳍末端达到或超过腹鳍其部。臀

鳍条23?28。

生活习性:中上层鱼类,主食小鱼。个体不大,常见者体长150?300毫

米。数最不多。分布于长江上游。

营养价值:黑尾近红鲌是长江上游的特有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 丰富。含肉率达70.74%,蛋白质15.92%,肌肉中含有17种氨基酸。 黑尾近红鲌与翘嘴红鲌相比,该鱼具有四个优点: 1 )、 较强的耐低氧能力,捕捞出水后并不容易死亡,且易捕捞; 运输成活率高,可以采用活鱼上市,提高了销售价格; 该鱼既可摄食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等,又能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能在池塘、水库等各种水体进行主养或混养,不会危害主养的经济鱼类; 3 )、 4 )、经济价值高,目前,该鱼市场销售价为12?15元/斤。池塘主养亩产值可 达1.2?1.5万元,亩利润可达 0.5?0.7万元。

人工养殖技术: 1 )、池塘条件:面积2?5亩,水深1.5?2.0米,保水性能好,水源充足,水 质清新无污染,光照好。 鱼 20尾, 池塘主养:每亩放体长5厘米以上黑尾近红鲌鱼种800?1000尾,搭配鲢 鲫鱼50尾,不套养草鱼、鲤鱼、鮰鱼等抢食能力强的鱼类以及鳙鱼。 3 )、 池塘套养:每亩放体长10厘米以上黑尾近红鲌鱼种50?100尾。 饲料投喂:初期投喂含粗蛋白35%勺浮性饲料,个体重达 50克以上时可 投喂含粗蛋白30%勺浮性饲料,日投喂2?3次。 5)、水质管理与病害防治: 黑尾近红鲌较耐肥,池水透明度应保持在

25 ?30 厘米,平时定期施肥,池塘养殖每亩水面每米水深施发酵的猪粪或鸡粪

100?200 公斤,每30天1次。

过磷酸钙 夏季水温高时也可施无机肥,每亩水面每米水深施尿素 2?3公斤,

5公斤,每15天1次。每月用20毫克/升生石灰或0.5毫克/升二氧化氯全池泼洒。

在寄生虫病高发季节,用0.5毫克/升敌百虫或0.3毫克/升菊酯类杀虫剂全池泼洒。 易人工养殖的特点:食性杂、适应能力强、饲料来源广、可驯化摄食冰鲜鱼块

和商品配合饲料、生长迅速、病害少、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高。

4、鱤鱼:

生长特性:生活在江河、湖泊的中上层,游泳迅速,行动敏捷,生长快、肉质鲜美、生长十分迅速,自然状态下2龄鱼体重可达7斤,个体大,病害少,市场价

格极高,性成熟以后,体长还在持续增加,最大个体长达2米,重可达120斤。

食物食性:是一种主要以鱼类为食的凶猛鱼类。鱼苗在卵黄囊消失后,就开始

吞食其他鱼苗,也食浮游动物。池塘精养可用人工驯化后投饲冰鲜鱼块将3cm左右的当年夏花鱼种当年养成平均1.8?3斤/尾规格的商品鱼上市。

易人工养殖的特点:食性杂、适应能力强、饲料来源广、可驯化摄食冰鲜鱼块和商品配合饲料、生长迅速、病害少、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极高。

5、鳜鱼:

生活习性:鳜鱼为底层鱼类,生活在静水和有一定流水的江河、湖泊和水库中, 尤以水草丰盛的浅水湖泊为多。

白天一般潜伏于水底,夜间四处活动觅食,有打穴作窝习性,不喜群居,生活适宜水温为15?32C,在水温7C以下时不大活动和摄食。

池塘养殖中,鳜鱼常卧于水底,隐藏于较浅的穴中。因此,主养鳜鱼的池塘用地拉网捕捞时,应注意拉第一网后再隔一段时间,待池水平静、鳜鱼出窝后再拉第二网,提高拉网起捕率。

翘嘴鱖生长速度快,个体大,常见为2?2.5公斤,最大个体重可达50公斤;

大眼鱖生长缓慢,个体较小,最大个体能长至重2公斤。

品种区别:常见鱖鱼有2种,外形极为相似,区别在于:

翘嘴鱖:鳃耙为7,眼较小,头长为眼径的5.3?8.1倍,上颌骨伸达眼后缘

之后的下方,侧线鳞为110?142,颊下部有鳞,幽门垂为198?440个;

大眼鱖:鳃耙为6,眼较大,头长为眼径的4.7?5.1倍,上颌骨仅伸达眼后缘之前的下方,侧线鳞为85?98,颊部不被鳞,幽门垂为74?98个。

食性特征:鳜鱼是肉食性凶猛鱼类,终生以小鱼、小虾为食。刚孵化出的鳜鱼苗即能捕食其他鱼苗,体长0.7厘米的鳜鱼能捕食体长0.35厘米的其他鱼类,体长31厘米的鳜鱼可捕食体长15厘米的鲫鱼。鳜鱼食量较大,通常饱食时食量可达自重的10?15%

在养殖鳜鱼过程中,投喂饵料鱼有一定的选择性,即鱼苗阶段以鳊鱼为主, 鱼种阶段以鲫鱼、鲮鱼为主,成鱼阶段以易得和适口的小鱼为主,基本上用小鲫鱼、小泥鳅、鲮鱼等作为鳜鱼的饵料鱼。

生长特性:鳜鱼在江河中生长较慢,在长江流域,据测定1龄鱼平均体长17.5 厘米,体重119克;2龄鱼23.6厘米,300克;3龄鱼32.8厘米,812克;4龄鱼42.5 厘米,1526 克。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生长速度大大加快,当年鳜鱼苗在池塘或网箱中养殖可达商品规格(500克以上),相当于大水面天然生长2?3龄鳜鱼的体重。在相同的人工饲养条件下,以翘嘴鳜的生长速度最快,大眼鳜次之。

易人工养殖的特点:食性简单、饲料鱼来源广、适应能力强、生长迅速、病害少、市场需求量大、市场经济价值极高。

6、斑鳜:

生活环境:江河、湖泊中都能生活,尤喜栖息于多石砾的流水环境。个体不大, 一般体长100?300毫米,产量不高。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各水系。

经济价值:肉质细腻、嫩滑、刺少,有“淡水石斑”之美誉,其蛋白质富含不

饱和脂肪酸,具有清热、疗毒等药用价值,深受国内及韩国等地消费者的喜爱。规格在250g/尾左右的商品鱼出口价格在80?120元/斤左右,国内市场价格也在45 元/斤左右,属高档经济鱼类。

食物食性:斑鳜主要捕捉小鱼、小虾为食。在人工养殖情况下,可驯化吃食冰

鲜鱼块,一龄鱼体长可达200mm 体重150?250g 左右;二龄鱼体长可达250mm 体 重250?500g 左右;三龄鱼体长可达 300mm 体重500?750g 左右。养殖单产可达 400?600斤/亩。

斑鳜与翘嘴鳜相比,斑鳜有它自己的特点: 成鱼个体较小,生长速度稍慢, 但味道较好;虽为凶猛鱼类,但并不局限于只吃活鱼,也能吃新鲜“死鱼”,饲料 易解决;成熟个体的怀卵量较少。

人工池塘养殖:

1、、养殖池条件:养殖池面积以1?2亩为宜,稻田开挖的池子最佳,池深1.0m 以上,池底平坦、不渗水,水质良好、无污染,灌排水方便。

2)、养殖池准备:放养前1个月左右,进行池子整理,检修好进排水系统,护 好池埂、池坡;放养前半个月,进行池子消毒,每亩用生石灰 200Kg 带水5?10cm 全池遍洒,杀灭致病菌和水蜈蚣、青蛙等天敌;放养前一周,打好“过水”后注入 新水,并培肥水质,培育好适量的浮游生物,提高池塘基础产量和自身净化能力。

3)、进排水系统设置:进水口靠中上部设置,用40目的聚乙烯网袋系好进口, 为了避免冲水时脱落,网袋长度不少于 1.5m ,这样做有几个作用:

①、减少因进水带入野杂鱼;

避免进水直冲,损坏堤埂。排水口尽量设在池子靠底部,用 20目的聚乙 烯网片系住

口子,避免排水时鱼种逃逸。

4)、驯化区域围拦:用40目左右的聚乙烯网片把池子一角围起来作为驯化区, 面积约占整个池子的10流右,高度为0.8?1.0m ,底部埋入泥中20cm 每隔2.0m 用竹杆打桩支撑。

5)、鱼种放养:5月中下旬鱼种达3cm 以上(最好5cm 以上)即可放养,一般 每亩放1000?2000尾。放养时,先把鱼种放在网箱中,用喷雾器喷洒硫酸铜液进行 消毒,主要杀灭鱼种身上的寄生虫。然后把鱼种放入小范围的驯化区,进行吃食驯 化。

6)、吃食驯化:斑鳜虽然与鳜鱼一样为肉食性鱼类,但其捕食、抢食的能力较 差,只有当目标靠近它时才会去捕食,如捕食不成功,也不会像鳜鱼一样去追赶, 所以驯化它吃“死鱼”这一点很关键。这一过程在驯化区内进行。开始时,把饲料 鱼“浆”成半死,能动但不会逃跑再投喂,等到斑鳜能聚拢来自动摄食后,再把饲 料鱼全部杀死投喂,直到斑鳜能习惯吃死鱼,才把驯化区的围拦设施撤除,有意识 地在池边设几个点引食,到斑鳜能主动到设定的点上来觅食,整个驯化过程才算完 成。

②、 增加进水与空气的接触,尽可能增加溶解氧;

③、 降低进水时带来的声响;

④、

饲养管理:

1、、饲料投喂:每天投喂三次,日投喂量为鱼种重的5?8%以新鲜的野杂鱼、小花白鲢等为宜,冰鲜鱼也可。饲料的充足供应是养殖成功的基本保障。

2 )、水位调节:放养时,水位为0.5m,以后逐渐提高水位(每次注水不超过20cm,高温季节水位保持在1.0m以上。

3、、水质调节:水体透明度保持在25?30cm可定期泼洒光合细菌(0.3mg/L ),也可定期注水、排水、换水来进行调节。

4 )、日常管理:定期清洗进排水口的网上污物,经常检查系口安全,每天观察鱼的吃食、活动和水质变化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做好天气、水温、投饲、发病和鱼类生长的记录。

5 )、病害防治:斑鳜对养殖环境要求比较高,容易引发疾病,病害防治是养殖中很重要的一关。在养殖过程中要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治结合”。

6)、病害预防:饲料鱼应用3%勺食盐水浸泡,杀死饲料鱼上的寄生虫和致病菌,减少因饵料带来的疾病。每半月交替使用硫酸铜液喷洒和三氯异氰尿酸全池泼洒一次。在鱼病高发季节(7?9月)还应用适量土霉素拌饵投喂。

常见病害治疗:

①、寄生虫病:可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0.7mg/L全池泼洒,隔天

如何改善淡水养殖水体水质

如何改善淡水养殖水体的水质 关键词:淡水水体进水排水水质 摘要:要提高池塘的生产能力,必须根据池塘生态系统的能量 转换与物质循环的规律,采取综合排水措施,促进池塘中能量的良性循环,尽可能的使池塘中的能量更多地向鱼产品转化,使池塘中的鱼类种群得到最大增长。 keywords: fresh waters into water drainage water quality abstract: to improve the pond of production capacity, must according to the ecosystem of the pond energy conversion of material circulation and the law, adopt comprehensive drainage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virtuous cycle of energy, as possible in the pond more energy to fish to convert products, make the pond fish populations get the maximum growth. 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优化淡水鱼池塘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池塘的生产潜力,这是 池塘养鱼增产增效的重要措施之一。所谓优化就是要充分利用水体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池塘的生产能力。其内容包括:综合利用水体能力,物质的多重利用,生物结构的合理配置,经济成份优化组合。从而使太阳能利用率,物质能量转化率,废弃物循环率均达到最佳效益。如何利用现有的能源,是摆在养殖浅淡水养鱼学中重要问题,本人就排水管理方便浅谈自己的看法:

鱼类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鱼类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在脊椎动物中,鱼类在种的数量上占优势。目前世界上有鱼类2万多种,其中圆口纲占%,软骨鱼纲占%,硬骨鱼纲约占%。我国近产2831种,分隶于43目,282科,1077属。圆口纲4种,软骨鱼纲162种。硬骨鱼纲2655种。其中海水鱼纲约72%,淡水鱼约28%。这么多的鱼,要全部认识,的确是个问题,所以,为了有利于鉴定和分类工作,必须对这些鱼类按照系统演化的规律加以分门别类。 所谓鱼类的分类和其它动物一样,是以形态生理、生活习性、胚胎发育、遗传等各方面的异同之处,找出它们的血缘关系,然后再分门别类,给每一个类群一个分类位置和适当的名称,这样排列成了一个自然系统,这就是所谓的鱼类分类学。 目前鱼类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以鱼的形态结构为主(可数性状和可量性状)。还有鱼体外部和内部结构的主要特征(口的位置、形状、牙齿的形状,幽门垂等)。为了避免片面性和主观性,还要了解鱼类的生理特点、生活习性、分布等方面内容,进行综合考虑。 第一节鱼类分类的基本单位、分类阶元和命名法 鱼类分类阶元和其它生物一样,在脊索动物门下分为纲、目、科、属、种六个基本分类阶元。 一、种的概念 种又称物种,它是鱼类分类的基本单位,也是最重要的分类阶元。它由种群组成的生殖单元,在自然界占有一定的生境地位。 二、种以上的分类阶元

(一)属的概念:它是一个聚合的分类阶元,是包括了一个种或一群在系统发育上来自于共同祖先的物种,它们具有共同的形态特征即属的特征。分布局限于一个大陆或相邻的大陆,属与属之间有明显的间断。 (二)科的概念:它是比属更高一级的分类阶元。它由一个属或一群在系统发育上来自共同祖先的属组成。科有它的共同特征,科与科之间有明显的间断。它的分布是世界性的。 (三)目、纲、门的概念:它们是科以上的分类阶元。是分类系统中最稳定的分类阶元。相关的科归为一个目,相关的目归为一个纲,相关的纲归为一个门。 为了确切的确定一个种的分类地位,往往在上述的6个基本分类阶元之间增设了总级或亚级,如总纲、亚纲、总目、亚目、总科、亚科、亚属。举例说明:鲤的分类位置——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鲤形总目,鲤形目,鲤亚目,鲤科,鲤亚科,鲤属,鲤。 三、命名法:由于各地区的语言和方言不同,所以,同一种鱼,却名称不相同。会出现同物裂名和同名异物的现象。如同物异名:真鲷在水分称加吉鱼,而浙江称铜盆鱼。同名异物:白鱼有些地区代表白鲢,有的地区代表翅嘴红鱼白。为了知识交流以及避免文字上的误会,所以国际上采用了瑞典科学家林奈提出的生物命名法。 (一)双名法:对每一种生物的名称采用双名法,即每一种生物的名称都由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所组成。属名在前,第一个字母应大写,种名在后,全部小写,另外在学名后面加上定种人的姓名(凭记名),第一个字母也是大写。如鲤的学名即Cyprinus carpio Linnaeus。若发现新种时,在凭记名方面属上或,若新种尚不能确定,则在属名后加sp。 (二)三名法:即亚种的定名法,由属名加种名+亚种名+凭记名。如果为亚属,则亚属名用括号写在属名后面。如刺鱼巴

淡水养鱼知识

淡水养鱼知识 淡水养鱼知识1、根据养殖鱼类对水温的要求分类: 温水性鱼类养殖,一般水温为15_30℃,如鲤鱼、草鱼、鲢、鳙、鲫和团头鲂等;冷水性淡水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0_20℃,如虹鳟、细鳞鱼等;热水性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8_30℃,如罗非鱼、淡水白鲳等。 2、根据养殖水体条件,养鱼种类和规格、水域类型及养殖措施,淡水鱼类养殖又分为如下方式: ①静水养鱼和流水养鱼。 ②单养、混养和套养。 ③池塘养鱼、稻田养鱼、河道养鱼、湖泊养鱼、水库养鱼、网箱养鱼、围网与围栏养鱼及工厂化养鱼等。 ④精养、半精养、粗养等。 3、以下就池塘鱼类养殖技术的重要环节,做一要述。 池塘养鱼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使用的养鱼方式,目前产量约占淡水养鱼的60%以上,具有投资小、收益大、见效快、生产稳定等特点。 面积:一般成鱼池面积为5_10亩,这样易于管理。亲鱼池、鱼苗池、鱼种池以3-5亩为宜。 水深:一般成鱼池水深2_3米。北方的越冬池以严寒最厚冰层以下1.5-2米为宜。鱼苗池、孵化池水深为1.0_1.5米为宜。

鱼种池一般要求水深1.5-2.0米。 水质: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是养鱼的根本条件。 底质的要求:池塘底质最好是壤土,砂壤土,其次是黏土。 4、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休整池塘,清除池底杂草、杂质、平整池塘。 ①清塘消毒 土法清塘:即冬季排干水,通过池底冻结、干燥和爆晒来清除敌害,改良底质。 药物清塘:可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 ②注水和培育水质 池塘消毒后,待药物毒性消失,即可住新水,在鱼种放养前7_10天,既投基肥,培育水质。 5、鱼种放养 放养大规格鱼种是池塘养鱼的一项高产措施。大规格鱼种具有抗病力强,成活率高,生长迅速的特点。在池塘饲养条件下,草鱼一般放养体重0.25公斤的鱼种,经过4个月饲养到秋季可达规格0.5_0.75公斤,如放养0.5_0.75公斤的可长到1.0_1.5公斤。鲢鳙鱼一般放一龄鱼种,12_18厘米规格,到出塘可达0.5_0.75公斤。其他鱼如鲤鱼、鲫和团头鲂都放养一龄鱼种,密度偏稀一些,规格为12_14厘米左右,经过几个月的饲养,鲤鱼可达规格0 .5公斤,团头鲂150_350克,鲫鱼100克以上。 6、高产放养模式 各地根据多年养殖经验,经过科学总结,制订了许多放养模式,在此不一一列举。在此仅介绍80:20放养技术:

浅谈水环境对鱼类养殖的影响

浅谈水环境对鱼类养殖的影响 徐天科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于生鲜食品的需求大增加。鱼类就是我国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近年来鱼类养殖大规模兴起,这不仅为老百姓餐桌提供了保障,还为养殖户创造了大量的经济收益。但是鱼类养殖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水环境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所以充分分析水环境中影响鱼类生长的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对于鱼类养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水环境;鱼类养殖;影响 1 影响鱼类养殖的水环境因素 1.1 pH值对鱼类养殖的影响 实际当中多数鱼类适合生长在微碱性水环境中,通常情况下pH值为7.5~8.5最适合鱼类生存。这样的微碱性水环境非常有利于鱼类和其他水生物的生长,并且也非常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当水环境pH值过高时,不仅生活在其中的鱼类不仅生病概率会大幅增加,其呼吸和消化功能还受到影响,并且在这样的环境下致病菌会大量繁殖。如果pH值过低,那么水环境中氨的毒害程度就会大幅增加,那么就会有大量鱼类中毒。在pH值大于10或者小于4的情况下,鱼类就会大量死亡。 1.2 水温对鱼类养殖的影响 作为变温动物鱼类会随着周围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自身的体温,但鱼类的新陈代谢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温的高低。当水环境温度小于10℃时鱼类便会减少摄食,当水环境温度大于10℃时鱼类才会真正摄食,通常来说25~32℃的水环境最适合温水性鱼类生长。实际当中不同种类的鱼具有不同水温瞬间变化范围的忍耐力,其中鱼苗耐受范围小于2℃;鱼种耐受范围小于3℃;成鱼耐受范围小于5℃。一旦鱼类遭遇温度瞬间变化范围大于耐受范围,那么就会出现休克或者感冒症状,进而严重损害鱼类机体。冬季进行鱼种运输和捕捉的天气温度应当高于5℃,避免因温度过低造成的鱼种肌肤冻伤。 鱼类养殖中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就是水温,它不但会对鱼类的新陈代谢造成影响,还会改变水环境中其他要素,进而对鱼类生长造成影响。实际当中水温状况与鱼类疾病流行、发生都存在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夏季的雷雨会加速分解鱼塘残渣,还原物和浮游生物就会在水中大量堆积,进而大量消耗其中的氧并造成水中缺氧问题,这时鱼类感染疾病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当水温在25~35℃并且天气少雨时,就会出现草鱼出血病;草青鱼肠炎在大于28℃时多发;鱼类烂鳃病在水温高于20℃的情况下比较常见[1]。 1.3 水中溶解氧对鱼类养殖的影响 鱼类在水中运用鱼鳃进行气体交换,所以其在水中的运动、呼吸、消化、摄食等活动都会受到水中溶解氧的影响。根据淡水养殖水质标准和淡水渔业水质标准可知,要想保证鱼类正常生长浴池中含氧量大于5mg/L的时间需要超过16h,并且水中溶解氧含量应当保持大于3mg/L。鱼类在水中含氧量充足的情况下就会食欲大增,消化率也会提升;含氧量过低时鱼类食欲就会大幅下降,就会有暗浮头现象产生;如果低于1mg/L,那么鱼类就会因为窒息而大量死亡[2]。 1.4 其他理化因子对鱼类养殖的影响 实际当中如果鱼池底部大量堆积淤泥,在夏秋高温季节就会出现有毒氨和亚硝酸亚超标问题,特别是残饵、杂草堆积过厚的地方,经常会有硫化氢产生,进而对养殖鱼类造成毒害。如果要保证鱼类的正常生长,那么亚硝酸盐浓度不应当超过0.2mL/L、有毒氨氮浓度不能超过0.02mg/L。池中氧气不足时就会有硫化氢、亚硝酸盐、铵态氮产生,进而严重危害鱼类

动物学鱼类期末详细总结

鱼类 脊椎动物中最大的类群 外部形态: 软骨鱼硬骨鱼 海生,体呈纺锤形,头扁平,躯体向后逐渐变细 体分头,躯干,尾 最后一个鳃裂为头和躯干的分界 泄殖腔孔为躯干和尾的分界 头部 向前形成吻突,口在腹面,横裂 口前方有一对鼻孔 头侧有眼 躯干部 身体两侧各有一条白色侧线 胸鳍腹鳍背鳍臀鳍 泄殖孔的两侧是腹鳍,比胸鳍小 雄鲨腹鳍内侧有一对鳍脚(交配器官) 尾部 侧扁,两个尾鳍,上叶大下叶小,歪尾型(尾型分为原尾,歪尾,正尾型)淡水鱼,体梭型,侧扁 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 头和躯干以鳃盖的后缘为界 躯干和尾的分界是肛门和泄殖孔 头部 口位于头前端,口侧一对触须(鲤鱼) 吻背面有一对鼻孔,分割为前鼻孔和后鼻孔眼侧生 头后侧有一骨质鳃盖,鳃盖下方为鳃腔(硬骨鱼的口位分为端位,上位,下位) 躯干部 两侧各有一条侧线 被侧线孔穿过的鳞片称侧线鳞 偶鳍包括胸鳍和腹鳍各一对 (腹鳍分为腹位,胸位,喉位) 奇鳍包括背鳍,臀鳍,尾鳍 尾鳍为正尾型 鱼鳍内有鳍条支持 鳍条包括鳍棘和鳍条 触须:着生于口周围,分布有味蕾。范围内为吻须,颌须,鼻须,颏须 眼:无眼睑 鼻孔:硬骨鱼分为前鼻孔和后鼻孔,水从前孔流入后孔流出 鳍的种类 奇鳍:背鳍,臀鳍,尾鳍;偶鳍:腹鳍,胸鳍 背鳍:位于背部中线,维持身体平衡(大马哈鱼第二背鳍为脂鳍,无鳍棘,由脂肪组织构成) 臀鳍:位于肛门和尾鳍之间,维持鱼体垂直平衡 尾鳍:尾部,运动时的舵和推动作用(类型:无尾鳍,正尾型,歪尾型—不对称,原尾型) 胸鳍:头后方,等于前肢。平衡身体,控制运动方向 腹鳍:腹中线两侧,等于后肢。协助背鳍,臀鳍维持平衡,辅助升降,转弯 位置变化较大 软骨鱼:泄殖孔两侧,雄性内侧有生殖器官鳍脚 硬骨鱼: 腹鳍腹位(腹部,低等鱼类—鲤鱼),胸位(胸鳍下方,鳃盖之后—鲈形目),喉位(鳃盖之间),颌位,无腹鳍 鱼鳍内有鳍条支持—包括鳍棘和软鳍条 鳍棘:刚硬不分节;软鳍条:柔软分节,末端分叉或不分叉 棘和鳍条数目是分类特征之一 鳍式:鳍的组成和鳍条数目的记载形式 侧线:鱼类和水生两栖类特有的皮肤感受器,位于躯干两侧,由皮内的侧线管开口在体表侧线鳞上的小孔连接而成,

淡水养殖池塘水华发生及池水净化处理数学建模论文

淡水养殖池塘水华发生及池水净化处理 摘要 随着社会的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水产养殖行业,而其中池塘养殖产量约占淡水养殖的70%。但是随着淡水生态系统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进程的加剧,经常导致有害蓝藻、轮虫等常见的浮游生物高密度发生,很容易诱发大面积水华。水华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及水体污染,对养殖业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本文主要采用了MATLAB程序中的相关系数分析,模糊综合评价,单侧检验等方法对淡水养殖池塘水华发生及池水净化处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建立相关模型。 针对问题一,首先将题目中要进行分析的量给找出来,同时将他们运用MATLAB进行相关系数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水体、底泥与间隙水中常见主要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原因。分析水体、底泥与间隙水中常见主要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原因。 针对问题二,建立模糊综合评价。首先,对数据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确定各指标因素的权重,最后利用确定的权重,建立池塘水体质量的综合评价模型,对池塘水体质量进行分级。 针对问题三,建立单侧检验相关性模型。首先,运用SPSS软件分析理化因子与水华发生的相关性;然后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 针对问题四,利用MATLAB建立鱼类生长周期体重模型,运用二次函数建立关于体重与生长周期的拟合方程。建立浮游植物密度与时间的关系模型并得到图像。 针对问题五,通过网上查阅资料结合附件资料分析,可以得到有利于池水养殖池塘水体的自净化的方法,并据此提供建立生态养殖模式的方案。 关键词:单侧检验相关系数分析回归分析综合评价 一、问题重述 目前在我国水产养殖中,池塘养殖产量约占淡水养殖的70%。近年来,随着淡水生态系统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进程的加剧,经常导致有害蓝藻、轮虫等常见的浮游生物高密度发生,很容易诱发大面积水华。水华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及水体污染,对养殖业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水华的发生不仅直接影响了养殖对象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时大量排泄废水造成淡水资源污染,还会破坏养殖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养殖对象的不同程度死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此我们通过研究淡水养殖池塘相关主要理化因子,主要浮游生物数据及鱼虾生成等数据分析水华发生的原因,控制并预测水华的发生,从而提高养殖产量,减小环境污染等。通过对水华发生的了解,加强大家环保意识。 根据附件1-8完成如下问题: 1)通过附件1中数据分析水体、底泥与间隙水中常见主要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原因。 2)通过附件2中数据对四个池塘水体质量进行评价及分类,分析虾池与鱼池对水体的影响。 3)建立主要理化因子和常见浮游生物致害密度发生关系的模型,给出水华发生时主要理化因子的范围,预测淡水养殖池塘水华发生 (1号池发生轻微水华)。

池塘养鱼技术要点

池塘养鱼技术要点-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池塘养鱼技术要点 1.淡水鱼类养殖的基本概念 淡水鱼类养殖是将鱼种投放到水体并加以一定的饲养管理,或对水体中的鱼类资源进行繁殖和保护,从而获得高产量鱼的生产方式。目前中国的淡水鱼类养殖品种有30余种,根据养殖鱼类的特点,水体条件,以及养殖措施等,淡水鱼类养殖分为如下方式: 根据养殖鱼类对水温的要求分类:温水性鱼类养殖,一般水温为 15_30℃,如鲤鱼、草鱼、鲢、鳙、鲫和团头鲂等;冷水性淡水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0_20℃,如虹鳟、细鳞鱼等;热水性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8_30℃,如罗非鱼、淡水白鲳等。 2. 根据养殖水体条件,养鱼种类和规格、水域类型及养殖措施,淡水鱼类养殖又分为如下方式: a. 静水养鱼和流水养鱼 b. 单养、混养和套养 c. 池塘养鱼、稻田养鱼、河道养鱼、湖泊养鱼、水库养鱼、网箱养鱼、围网与围栏养鱼及工厂化养鱼等。 d. 精养、半精养、粗养等。 3.以下就池塘鱼类养殖技术的重要环节,做一要述。 池塘养鱼 池塘养鱼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使用的养鱼方式,目前产量约占淡水养鱼的60%以上,具有投资小、收益大、见效快、生产稳定等特点。 鱼池条件: 面积:一般成鱼池面积为5_10亩,这样易于管理。亲鱼池、鱼苗池、鱼种池以3-5亩为宜。 水深:一般成鱼池水深2_3米。北方的越冬池以严寒最厚冰层以下1.5-2米为宜。鱼苗池、孵化池水深为1.0_1.5米为宜。鱼种池一般要求水深1.5-2.0米。 水质: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是养鱼的根本条件。

底质的要求:池塘底质最好是壤土,砂壤土,其次是黏土。 4.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休整池塘,清除池底杂草、杂质、平整池塘。 a.清塘消毒 土法清塘:即冬季排干水,通过池底冻结、干燥和爆晒来清除敌害,改良底质。 药物清塘:可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 b.注水和培育水质 池塘消毒后,待药物毒性消失,即可住新水,在鱼种放养前7_10天,既投基肥,培育水质。 5. 鱼种放养 放养大规格鱼种是池塘养鱼的一项高产措施。大规格鱼种具有抗病力强,成活率高,生长迅速的特点。在池塘饲养条件下,草鱼一般放养体重0.25公斤的鱼种,经过4个月饲养到秋季可达规格0.5_0.75公斤,如放养0.5_0.75公斤的可长到1.0_1.5公斤。鲢鳙鱼一般放一龄鱼种,12_18厘米规格,到出塘可达0.5_0.75公斤。其他鱼如鲤鱼、鲫和团头鲂都放养一龄鱼种,密度偏稀一些,规格为12_14厘米左右,经过几个月的饲养,鲤鱼可达规格0 .5公斤,团头鲂150_350克,鲫鱼100克以上。 6.高产放养模式: 各地根据多年养殖经验,经过科学总结,制订了许多放养模式,在此不一一列举。在此仅介绍80:20放养技术: 1). 用上述标准方法准备池塘。 2). 将规格均匀一致的能摄食颗粒饲料的鱼类(如鲫鱼)的鱼种和规格比较均匀的滤食性鱼种(如鲢鱼)放入已准备好的池塘中,大致分别占总产量的80%和20%。 3). 以一种营养完全、物理性状好的颗粒饲料,按规定的计划和方法饲喂80%的鱼类。

加州鲈鱼苗怎样训食要注意什么

加州鲈鱼苗怎样训食要注意什么? 加州鲈鱼苗怎样训食? 1.驯饲饲料时间的选择。在人工饲养加州鲈鱼中,在幼鱼期及时训饲饲料,能使其养成摄食人工饲料的习性。驯饲成功的前提是要把握驯饲的适宜时间,不可太早,也不宜太迟。早了鱼体尚小,活体饵料易满足其需求。若操之过急,过早驯饲,往往在初期不适应人工饲料而导致自相残食。驯饲过迟,因食性已成习惯而难以驯化。因此,加州鲈鱼驯饲必须

适时,可据天然饵料的多少以及幼鱼生长状况而定,一般以鱼体长2-3 厘米时开始驯饲饲 料较合适。此时易解决饲料的适口性,利于驯饲成功,同时又能避免群体自相残食。 2.驯化程序。加州鲈鱼的开口料是肥水培育的浮游生物,一般需要用来喂养20-25天,若浮游生物量少,饵料不足时,鱼苗会沿塘边游走,需从其他肥水池塘中捞取浮游生物来投喂,等鱼苗长至3厘米以上时可以开始训化投喂鱼浆。刚开始投喂水蚤和鱼浆的混合饵料,投喂过程中慢慢减少水蚤的量,直到完全投喂鱼浆,7-10天可全部转食鱼浆;转食鱼浆成功后,再在鱼浆中加入小颗粒配合饲料,以后逐渐减少鱼浆的量,7-10天可全部转食配合饲料。 用鱼浆和0#料进行搅拌投喂。先搅鱼浆,搅到**后一遍时,把饲料按比例加入同时搅。驯化一周后待鱼苗长到5公分左右进行过筛。筛过的5公分的鱼苗过塘进行人工养殖。过筛时,先进行停料一天,筛完后再进行消毒。余下还达不到规格的鱼苗继续按照前面的方法进行驯化,直到全部达到下塘养殖规格。 3.采用适当的投喂方式。在加州鲈鱼的食性驯化过程中,要注意喂食方法。投喂方法是否得当将关系到驯饲的成败。加州鲈鱼的摄食方式属于掠食类型,若按其他鱼类饲养,将饲料直接放在食场上,不但难以改变其食性,即使有部分被摄食,也极易造成饲料的浪费,还会因摄食不到适口饵料而导致自相残食。因此,必须根据加州鲈鱼的摄食方式,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投喂方法。通常采取定时和抛投的方式为宜。每天投喂4-6次,每次投喂时间不少于一个小时。在抛投饵料之时,应根据摄食鱼的数量抛出适当量的饵料,泼一次停一次,必须做次数多,量少,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目的是以引起鱼苗的抢食,增加食欲;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可以保证每条鱼都能够吃到饲料,否则容易造成自相残杀。 4.驯饲应循序渐进。加州鲈鱼食性的转变,需有一个过程,应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在具体的操作中,可按顺序先用活饵和鱼浆的混合饵料定时抛投,等鱼全部转食鱼浆后,随之改喂鱼浆搭配配合饲料。在驯饲过程中,必须注意食物逐步改变的过程,不可一步到位。加州鲈鱼对新的食物种类有一个从拒食到喜食,再到习惯摄食的转变过程。因此,当刚用鱼浆更替活饵,或用颗粒饲料替换鱼浆时,出现不摄食,或入口后即吐出的行为,均属正常现象,只要坚持投喂下去,鱼就会慢慢适应,大致经过10-15天,就可以完成食性转变过程,进入正常的配合饲料饲养阶段。

几种常见的鱼类致病菌及其培养鉴定方法

爱德华氏菌属 1、迟缓爱德华氏菌 特征:迟缓爱德华氏菌为革兰氏阴性病原菌,短杆菌,大小多在(0、5 ~1)μm×(1-3)μm,无荚膜,亦不形成芽孢,为周毛菌,能运动。生长温度范围为15-42℃,最适为37℃,适宜pH值范围为5、5-9、0。但以pH 7、2较好,耐食盐浓度为0-4%, 培养:该菌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25℃培养24,能形成圆形隆起灰白色湿润并带有光泽呈半透明状的菌落直径约为0、5-1mm, 在含5%-10%血液的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常用绵羊或家兔脱纤血液上的菌落与在普通营养琼脂上的基本一致,但稍大些。在麦康凯琼脂、SS琼脂、胆盐硫化氢乳糖琼脂(DHL)、木糖-赖氨酸-去氧胆酸盐(XLD)琼脂等肠道菌选择性培养基上可形成较小菌落因其产生硫化氢能使菌落中央为黑色。在普通营养肉汤中呈均匀混浊生长。 危害:德华氏菌感染症,鳖发生白板病,鳗鲡红头病,鳝鱼的红病与渠道鲇鱼的气肿性腐烂病等 感染:感染可发生于全年缺乏明显的季节性,在水温20℃以上时均可发生,但一般认为水温在15℃时,就能发生高峰期多出现在水温25-30℃时,一般于春季与夏季易发流行。人工养殖的淡水鱼与海水鱼中均发现有该菌感染的发生如鲫、金鱼、虹鳟、大鳞大马哈鱼、黑鲈、真鲷、丽鲷、黑鲷、鲻鱼、川鲽、牙鲆等均可被感染发病,实验性可感染鲤鱼与青蛙。 分离培养:对于迟钝爱德华氏菌的分离培养,常见的临床标本材料就是表皮肌肉坏死组织及内脏器官组织等。通常将被检材料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血液琼脂及某种肠道菌选择性培养基(如SS琼脂、DHL琼脂、XLD琼脂、麦康凯琼脂等)平板,置28℃或37℃恒温培养18-24h。 形态特征检查:包括对标本材料中及纯培养物的爱德华氏菌形态检查,常采用革兰氏染色镜检,按该菌相应形态特征予以判定。 2、鲇鱼爱德华氏菌 特征:鲇鱼爱德华氏菌属于爱德华氏菌属,在该属细菌中最难培养。菌体大小约1um×(2-3) um,为小直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荚膜,不形成芽孢,兼性厌氧,25℃时有动力,在37℃时无动力。菌落大小为0、5mm 左右,圆形光滑、边缘整齐、稍隆起。由鲇鱼爱德华氏菌所引起的鱼类爱德华氏菌病主要就是鲇鱼肠道败血症。该病有季节性,常发生于春季与秋季,鳙等可被感染发病,病鱼在咽部及口腔附近出现皮肤出血或淤血、鳃色变淡、突眼症状,解剖可见肾脏与脾脏肿胀,肝脏出血且有坏死灶,腹膜内有血性腹水。 培养:鲇鱼爱德华氏菌除为该属细菌中难养的。在培养基平板上生长较缓慢常需培养约

3种肉食性鱼类的捕食及脊尾白虾防御行为比较

沈 辉,万夕和,王李宝,张志勇,姚国兴,胡传明,凌云 (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江苏南通226007) 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 Holthuis )又 称小白虾,由于较强的适应性和较强生长优势,成为了新的养殖品种,主要养殖于江浙沿海区域[1-2]。脊尾白虾的研究报道较少,在已报道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其生物学和养殖繁育技术上[3-5]。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 )、漠斑牙鲆(Parallchthys lethostigma )及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 )属凶猛肉食性鱼类,具有不同程度的捕食性,经济价值较高,沿海地区具有广泛的养殖面积[6-8]。目前,混养模式随着养殖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创新,以生态防病为目标的肉食性鱼与对虾的混养模式也在探索之中,为验证其模式的合理性,本试验对3种肉食性鱼类捕食脊尾白虾行为学的观察研究,比较肉食性鱼的捕食行为及脊尾白虾的防御行为,为脊尾白虾与肉食性鱼类混养模式和其行为生态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黑鲷、漠斑牙鲆及暗纹东方鲀及脊尾白虾选自 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基地养殖池,3种肉食性鱼各10尾,平均体重为(0.15±0.2)kg (n=10),平均体长黑鲷为(10±1.0)cm ,漠斑牙鲆(15±2.0)cm ,暗纹东方鲀(8±0.5)cm 。脊尾白虾1000尾,平均体重(2.5±0.3)g (n=20)。均投喂配合饲料,实验前分别在100L 塑料筒中适应暂养24h 。1.2实验条件 实验用观察水槽(1.2m ×0.6m ×0.6m ),并设置平行组,实验用水质经二级沙滤和暗沉淀处理,水槽底部铺设10cm 厚度的滩涂沙土(沙土清洗后经 50目纱绢过滤 ),水温18~22℃,盐度25,溶氧保持大于6mg/L 。7d 后, 投放肉食鱼和脊尾白虾进行捕食性行为及防御行为观察实验。1.3实验方法 将黑鲷、漠斑牙鲆及暗纹东方鲀3个实验组饥饿8h ,随后各组分别投放50尾脊尾白虾。实验过程中用摄像机记录3种肉食鱼的捕食行为,并统计3h 内捕食脊尾白虾的数量。 漠斑牙鲆由于其摄食行为特点,将其捕食行为观察设置在夜间进行[8]。 2结果与分析 2.1 黑鲷的捕食行为实验观察发现,当黑鲷组投放脊尾白虾实验人员离开5min 后,黑鲷能迅速攻击脊尾白虾。黑鲷在攻击的初期对虾群进行无目标性追逐,虾群虽多次被黑鲷冲散但很快能够再次成群,黑鲷无目标地追逐约30min 后,开始对离散虾群的个体进行追逐,个体虾被驱赶至上层水区,由于连续多次跳跃体力的消耗而反应变慢,进而被黑鲷捕食。黑鲷攻击对虾时先将其头胸部猛咬一口,对虾即短时间无法游动沉入水底,此时黑鲷再将对虾步足及游泳足全部撕扯掉,再将其组织进行撕扯吞食。黑鲷取食脊尾白虾组织较为完全,将虾体组织吞食结束后仅剩余少量虾壳。 2.2漠斑牙鲆捕食行为 漠斑牙鲆组投放脊尾白虾后,实验鱼对脊尾白虾未表现出明显的捕食兴趣。在投放脊尾白虾第1h 内, 漠斑牙鲆未对脊尾白虾虾群进行攻击,在接下来的2h 内仅部分漠斑牙鲆表现出一定的捕食行为。漠斑牙鲆在攻击虾群的初期,慢慢流动至虾群 摘要:通过对黑鲷、漠斑牙鲆及暗纹东方鲀3种肉食性鱼类捕食脊尾白虾的行为观察。结果发现,3种肉食性鱼捕食脊尾白虾的强度排列依次为黑鲷>暗纹东方鲀>漠斑牙鲆。脊尾白虾最主要的防御方式为尾扇拨水向后弹开。 关键词:捕食行为;黑鲷;漠斑牙鲆;暗纹东方鲀;脊尾白虾中图分类号:S96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091(2010)01-0040-03 资助项目:江苏省海洋渔业开发项目;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BS2006029) 作者简介:沈辉(1981-),男,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海洋生物技术方面工作.Email :darkhui@https://www.360docs.net/doc/dd10131203.html, 第31卷第1期2010年1月1日 水产养殖Journal of Aquaculture Vol.31,No.1Jan.1,2010

裸藻水华

水产养殖池塘裸藻水华的特点、危害和调控方法 日期:2014-06-30 11:27 作者:来源:农博网点击:54 水华是水体藻类大量生长或聚集并达到一定浓度的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和特定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能够形成水华的藻类有蓝藻、甲藻、硅藻、隐藻、绿藻、裸藻等,其中,蓝藻、甲藻水华比较常见,它们的危害和防治已为大家熟知,而对裸藻水华认识较少,其对水产养殖生物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报道也较少。但在近几年,随着水源的日趋紧张和养殖密度不断提高,无论是精养鱼塘还是精养虾塘,裸藻水华均时有发生,给养殖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裸藻大量繁殖的池塘,在当前养殖模式与养殖环境评估中,可以判断水体属于比较清瘦的,因为它抑制了其他有益藻类的生长,使得水体清瘦。本文结合临塘实践,试对裸藻水华的发生特点、危害调控和倒藻后的处置谈点浅见。 一、特点 1、裸藻水华多发生在静水、有机质丰富的小水体比如水源不充足的精养池塘、稻田等,而水库、河沟、江河很少见。套养不合理的精养鱼池和虾池容易发生。 2、裸藻生存的温度范围较广水华形成的适宜温度为20~C-35℃;生长时间横跨春、夏、秋三个季节,尤以6、7、8、9月份生长最旺盛。也就是说,裸藻水华在鱼虾主要生长期均可发生。即使是冬棚养殖,如具备裸藻生长的温度、光照、pH等条件,仍可发生。 3.裸藻水华水色多样常见有三种: 一、是绿色、蓝绿色,以绿色裸藻为优势种,因其色素体为绿色而使水华呈绿色,大量繁殖后即呈蓝绿色。 二、是红褐色,俗称“铁锈色”、“铁锈水”,属于一种清瘦的水质,水表层具铁锈色油膜,有黏性,以变形裸藻和血红裸藻为优势种,因其色素为红色或橘黄色,加之趋光性强,常呈红色或褐红色,并聚集在水面表层,形成浮膜,多出现于在春夏之交或夏秋之交时节,形成后,水面覆盖率可达30%~100%,这种水华还常有“晴红阴绿”、“昼红夜绿”、“朝红夕绿”的变化。 三、是酱油色,多发生在养殖中后期和老化池塘,是水质极度富营养化和多种裸藻大量繁殖的结果,此时水色变化不大。凡以裸藻为主的水华,均可称为裸藻水华。实际上,会因各藻种比例、光照强弱、有机质和泥沙的多寡等,存在细微水色差异,情况比较复杂,需仔细鉴别。 4.裸藻水华容易倒藻裸藻细胞无细胞壁,只是由质膜下的原生质体外层特化成表质,多数表质软的种类,其形态还能发生变化,故具变形特性;裸藻绝大多数生长于中性或偏酸或偏碱的水体中,pH在6.5~8.5之间。这与蓝藻有区别,蓝藻大量繁殖时,pH多在8.5以上;裸藻对温度适应范围虽然很大,但对温度突变很敏感。基于上述特点,当遇到恶劣天气或环境变化较大时,裸藻比蓝藻、绿藻等更容易突然集体死亡而发生倒藻现象。 5.裸藻水华不易杀灭据试验:0.7mg/L硫酸铜对裸藻的杀灭作用不明显,但7 6.8小时以上能明显抑制裸藻活动;1.4mg/L硫酸铜对裸藻的杀灭作用也不明显,48d时以上能明显抑制裸藻活动;2.8mg/L硫酸铜对裸藻的抑制作用迅速而明显,杀灭作用也显著;5.6mg/L以上硫酸铜能迅速杀灭裸藻。这说明在鱼虾安全浓度内,很难杀灭裸

淡水养鱼的教案

淡水养鱼 第一课时 一淡水鱼类养殖的基本概念 淡水鱼类养殖是将鱼种投放到水体并加以一定的饲养管理,或对水体中的鱼类资源进行繁殖和保护,从而获得高产量鱼的生产方式。目前中国的淡水鱼类养殖品种有30余种,根据养殖鱼类的特点,水体条件,以及养殖措施等,淡水鱼类养殖分为如下方式: 1、根据养殖鱼类对水温的要求分类:温水性鱼类养殖,一般水温为15——30℃,如鲤鱼、草鱼、鲢、鳙、鲫和团头鲂等;冷水性淡水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0——20℃,如虹鳟、细鳞鱼等;热水性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8——30℃,如罗非鱼、淡水白鲳等。 2.根据养殖水体条件,养鱼种类和规格、水域类型及养殖措施,淡水鱼类养殖又分为如下方式: a.静水养鱼和流水养鱼 b.单养、混养和套养 c.池塘养鱼、稻田养鱼、河道养鱼、湖泊养鱼、水库养鱼、网箱养鱼、围网与围栏养鱼及工厂化养鱼等。 d.精养、半精养、粗养等。 3.以下就池塘鱼类养殖技术的重要环节,做一要述。

池塘养鱼 池塘养鱼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使用的养鱼方式,目前产量约占淡水养鱼的60%以上,具有投资小、收益大、见效快、生产稳定等特点。 鱼池条件: 面积:一般成鱼池面积为5——10亩,这样易于管理。亲鱼池、鱼苗池、鱼种池以3——5亩为宜。 水深:一般成鱼池水深2——3米。北方的越冬池以严寒最厚冰层以下1.5——2米为宜。鱼苗池、孵化池水深为1.0——1.5米为宜。鱼种池一般要求水深1.5——2.0米。 水质: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是养鱼的根本条件。 底质的要求:池塘底质最好是壤土,砂壤土,其次是黏土。 4.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休整池塘,清除池底杂草、杂质、平整池塘。 a.清塘消毒 土法清塘:即冬季排干水,通过池底冻结、干燥和爆晒来清除敌害,改良底质。 药物清塘:可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 b.注水和培育水质

水产养殖学论文:浅谈水产养殖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浅谈水产养殖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1水产养殖概述 水产养殖所指的是在人为调控之下的繁衍、养育以及获得水生动植物的生产行为。其大致涵盖了在人工饲养环境下由苗种培育成水产品的整个环节。 2 水产养殖技术发展现状 2.1 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运用 伴随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物联网水产养殖技术已在上海、江苏、北京以及天津等地区进行了部分试点工作与运用。当前,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环节的运用大致展示在以下几个层面。 (1)水环境监控 其和农业物联网在大棚种植里面的运用相同,运用传感器来检测池塘水里面的溶解氧、氨、pH、亚硝酸盐以及氮等其它相关的指标。经过无线传递同时转换处理以后,将有关信息与数据传输至养殖户中。养殖人员经过监控终端、手机以及电脑等方

式均能够即时掌握养殖环境的具体情况,无需到现场进行评判同时运用相应的措施。 (2)区域管理监控 对于养殖水域的管理监控大致涵盖了养殖水域内的气象环改变以及安全生产的监管。 (3)動物生长情况监控 经过创建数字化的管理体系,合理的针对养殖水质情况、饲料投入的数量、养殖的密度等相关的参数实施分析,同时按照最终的分析结果实施分类、分塘、差异化的管理。 (4)产品储藏、运输、加工过程监控 物联网能够针对产品的养殖、加工以及出售等环节实施全流程的追踪。仅需要在产品包装里面植入相应的标签代码,便能够经过查询系统,针对产品相关的信息实施检索。顾客在购置水产品的时候,如果有存在疑问的,仅需扫描二维码,便能够获悉此产品的养殖地、次号、责任主体、生产的日期以及具体的联系方式等大量有缘的信息,以确保顾客能够了解产品的来源,寻求责任主体。

A题 淡水养殖池塘水华发生及池水净化处理

A题淡水养殖池塘水华发生及池水净化处理 目前在我国水产养殖中,池塘养殖产量约占淡水养殖的70%。近年来,随着淡水生态系统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进程的加剧,经常导致有害蓝藻、轮虫等常见的浮游生物高密度发生,很容易诱发大面积水华。水华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及水体污染,对养殖业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水华的发生不仅直接影响了养殖对象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时大量排泄废水造成淡水资源污染,还会破坏养殖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养殖对象的不同程度死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此我们通过研究淡水养殖池塘相关主要理化因子,主要浮游生物数据及鱼虾生成等数据分析水华发生的原因,控制并预测水华的发生,从而提高养殖产量,减小环境污染等。通过对水华发生的了解,加强大家环保意识。 根据附件1-8完成如下问题: 1)通过附件1中数据分析水体、底泥与间隙水中常见主要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原因。 2)通过附件2中数据对四个池塘水体质量进行评价及分类,分析虾池与鱼池对水体的影响。 3)建立主要理化因子和常见浮游生物致害密度发生关系的模型,给出水华发生时主要理化因子的范围,预测淡水养殖池塘水华发生 (1号池发生轻微水华)。 4)结合附件及以上分析,建立鱼类生长与体重相关模型。在养殖鲢鱼、鳙鱼等的生长过程中可以摄食浮游生物,净化某些藻类,构造一个与1号池相同大小的净化池,通过水循环,并放养鲢鱼或鳙鱼,放养多少才能净化1号池中的藻类,净化效果如何。 5)结合附件及通过查阅资料构建一种生态养殖模式,有利于池水养殖池塘水体的自净化。通过以上养殖从而使淡水养殖减少向江河湖海养殖废水排放。 数据及资料见: 附件1 水体中常见理化因子 附件2 其它数据 附件3 吸光度及稀释倍数 附件4 浮游生物量

池塘养鱼技术

池塘养鱼技术 ---摘自(遵义农业农村)微信号 一、池塘选择 1.位置选择:选择在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电力方便的地方。水质溶氧高,酸碱度适中,不含有毒物质。 2.土质和底质:土质和底质是保水的关键,以壤土最好,粘土次之,砂土最差。粘质土鱼塘,虽保水性好,但容易板结,通气性差,容易造成水中溶氧不足;砂质土鱼塘,由于渗水性大,不仅不能保水,水质难肥,而且容易崩塌。 3.面积和水深:鱼塘的大小和深浅,与鱼产量的高低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俗话说:“塘宽水深养大鱼”,这是因为水体越大,越接近自然环境,变化越小;反之,变化则大,水质容易恶化,对鱼类生产不利。成鱼养殖池塘水深 1.8-2.5米为宜。 4.注、排水道:池塘有独立的注、排水道,才能做到及时注水和排水,以便调节和控制水质,促进鱼类生长和保证鱼类安全。在水源充足的条件下,还可实行流水养殖,水中溶氧丰富,以增加单位放养量,达到高产稳定的目的。 5.鱼塘形状和环境:鱼塘的形状,以长方形为好,长与宽之比可为2-4:1,东西边长,南北边宽,宽的一边最好不超过50米,这样的池塘,可接受较多的阳光和风力,也便于操作和管理。在鱼塘周围不宜有高大的树木和建筑物,以免遮光、挡风和妨碍操作。连片鱼塘的周围大堤和中间干道,还应建有较宽的公路,以利车辆运输。 二、清塘消毒 1.冰冻暴晒法:入冬后,将池水排干出鱼,铲除污泥、除草,让其在阳光下暴晒、冰冻,减少有害物及利用空中紫外线杀菌。 2.药物消毒法:用生石灰消毒,干池消毒每亩用量80-100斤,选晴天进行,排干池水,留积水5-6寸,全池拔洒石灰浆,并用木耙擂动,使石灰分布均匀,消毒彻底。7天左右药性消失;或

名贵优良肉食性淡水养殖鱼类

国内名贵优良肉食性淡水养殖鱼类 (可驯化吃食冰鲜鱼块或配合饲料) 1、翘嘴红鲌: 生活习性:中、上层大型鱼类,行动迅猛,善于跳跃,性情暴躁,容易受惊,拉网时可“飞”越1米多高的屏障。野生成鱼经驯养培育为成熟亲鱼后,人工繁殖出来的子一代原种鱼苗,野性大减,成鱼完全能以活鱼状态进入市场。 生存环境:广温性鱼类,生存水温0~38℃,撮食水温3~36℃,最适水温15~32℃,最佳生长水温18~30℃;翘嘴红鲌适应性与抗病力极强,生存水体能大能小,湖泊、水库、精养鱼池、水泥池、网箱都可以饲养。 抗逆性强,病害少,耐低氧,同一池塘的四大家鱼即使缺氧浮头而死,翘嘴红鲌也不一定死。水体溶氧高,能提高饵料利用率、加快生长速度,可增加养殖密度与增强抗病能力。 适合水深0.5~10米,水质清新,透明度在25~30厘米,水体酸碱度pH值6.5~8.5之间的水体。 生长特性:生长迅速,体型较大,最大个体可达30斤以上,常见野生个体2~20斤,人工养殖的鱼苗,一周年可达1.2~2斤,两周年可达4~6斤。 苗期至体重2两期间生长较慢,2~4两期间生长稍快,4~6两期间生长较快,6两~5斤期间生长最快,6斤以上生长速度逐渐降低。 同一批翘嘴红鲌鱼苗,其生长速度相对一致,雌雄鱼常年摄食(含严冬季节),个体差别不大,雌鱼在繁殖季节,也照常摄食,其生长速度不会因繁殖而减慢。 食物食性:以活鱼为主食,苗期以浮游生物及水生昆虫为主食,1两以上主要吞食小鱼小虾,也吞食少量幼嫩植物。 人工繁殖出来的原种鱼苗,从内营养时期转向外营养时期开始,一直到商品鱼出售,全过程均可投喂人工饲料。如豆浆、黄粉、鳗料、蚕蛹粉、花生麸、黄豆饼或鱼糜、鱼浆、鱼粒等。

浅谈水产养殖中诱食剂的作用

浅谈水产养殖中诱食剂的作用 诱食剂又称引诱剂、食欲增进剂,是一类以满足水产动物摄食生理为理论基础研制的,能将水产动物吸引到饲料周围并引起其食欲增加,促进饲料摄食过程完成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包括水产动物摄饵引诱物质和摄饵刺激物质。 在水产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诱食剂可改善饲料的适口性,增进水产动物的食欲。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降低饲料系数,促进水产动物生长,并减轻水质的污染。 一、诱食剂的作用 1.加快水产动物的摄食速度,减轻水质污染 添加诱食剂能有效增进水产动物的食欲。从而加快其摄食速度,降低饲料损耗,减轻养殖水体的污染。比如,用添加了含硫有机物,如1mmol/L的DMPT 的饲料饲喂鲤鱼,可使鲤鱼的摄食频率提高30%~60%,鲤鱼的饱食时间较空白对照组缩短12~21min。甜菜碱能提高幼鱼的适应性和成活率,使其摄食时间减少25%~50%。用添加了贻贝粉的饲料饲喂对虾.饱胃时间可由对照组的60min以上降到20~30min。 2.改善饲料的适口性,提高摄食量 在鳖饲料中分别添加2mg/L和4mg/L的苯二氮卓化合物,摄食量分别提高13.8%和16%,增重提高26.1%和30%,饲料系数下降9.8%和12%。添加贻贝粉(ASL粉)作诱食剂。能使异育银鲫的摄食量提高22.34%,增重提高33%。 3.促进水产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降低饲料系数 许多诱食剂可以促进消化酶的分泌,增强鱼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促进生长,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如用诱食促生长剂2号饲喂罗氏沼虾,提高了消化酶的活性,促进了生理性脱壳,使体长相对增长率提高11.67%,相对增重率提高33.5%,成活率提高10%,饲料系数降低22.69%。 4.提高水产动物对植物性饲料的利用,广辟饲料资源 添加诱食剂可使水产动物更好地利用植物性蛋白质,从而减少动物性蛋白的使用量,缓解蛋白质饲料资源的紧缺,提高养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在饲料中添加诱食剂可使鲤鱼饲料中动植物蛋白的比例由1:3增加到1:6而不影响鲤鱼的生长效果。 二、使用诱食剂时应注意的问题

淡水鱼养殖技术

?淡水鱼养殖技术 ? 1.淡水养鱼技术要点 淡水鱼类养殖是将鱼种投放到水体并加以一定的饲养管理,或对水体中的鱼类资源进行繁殖和保护,从而获得高产量鱼的生产方式。目前中国的淡水鱼类养殖品种有30余种,根据养殖鱼类的特点,水体条件,以及养殖措施等,淡水鱼类养殖分为如下方式: 根据养殖鱼类对水温的要求分类:温水性鱼类养殖,一般水温为15--30℃,如鲤鱼、草鱼、鲢、鳙、鲫和团头鲂等;冷水性淡水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0--20℃,如虹鳟、细鳞鱼等;热水性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8--30℃,如罗非鱼、淡水白鲳等。 根据养殖水体条件,养鱼种类和规格、水域类型及养殖措施,淡水鱼类养殖又分为如下方式: a. 静水养鱼和流水养鱼 b. 单养、混养和套养 c. 池塘养鱼、稻田养鱼、河道养鱼、湖泊养鱼、水库养鱼、网箱养鱼、围网与围栏养鱼及工厂化养鱼等。 d. 精养、半精养、粗养等。 以下就池塘鱼类养殖技术的重要环节,做一要述。 池塘养鱼 池塘养鱼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使用的养鱼方式,目前产量约占淡水养鱼的60%以上,具有投资小、收益大、见效快、生产稳定等特点。 鱼池条件 面积:一般成鱼池面积为5--10亩,这样易于管理。亲鱼池、鱼苗池、鱼种池以3--5亩为宜。 水深:一般成鱼池水深2--3米。北方的越冬池以严寒最厚冰层以下1.5--2米为宜。鱼苗池、孵化池水深为1.0--1.5米为宜。鱼种池一般要求水深1.5--2.0米。 水质: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是养鱼的根本条件。底质的要求:池塘底质最好是壤土,砂壤土,其次是黏土。 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休整池塘,清除池底杂草、杂质、平整池塘。 清塘消毒

土法清塘:即冬季排干水,通过池底冻结、干燥和爆晒来清除敌害,改良底质。 药物清塘:可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 注水和培育水质 池塘消毒后,待药物毒性消失,即可住新水,在鱼种放养前7--10天,既投基肥,培育水质。 鱼种放养 放养大规格鱼种是池塘养鱼的一项高产措施。大规格鱼种具有抗病力强,成活率高,生长迅速的特点。在池塘饲养条件下,草鱼一般放养体重0.25公斤的鱼种,经过4个月饲养到秋季可达规格0.5--0.75公斤,如放养0.5--0.75公斤的可长到1.0--1.5公斤。鲢鳙鱼一般放一龄鱼种,12--18厘米规格,到出塘可达0.5--0.75公斤。其他鱼如鲤鱼、鲫和团头鲂都放养一龄鱼种,密度偏稀一些,规格为12--14厘米左右,经过几个月的饲养,鲤鱼可达规格0.5公斤,团头鲂 150--350克,鲫鱼100克以上。 高产放养模式: 根据多年养殖经验,经过科学总结,制订了许多放养模式,在此不一一列举。在此仅介绍80:20放养技术: 1. 用上述标准方法准备池塘。 将规格均匀一致的能摄食颗粒饲料的鱼类(如鲫鱼)的鱼种和规格比较均匀的滤食性鱼种(如鲢鱼)放入已准备好的池塘中,大致分别占总产量的80%和20%。 3. 以一种营养完全、物理性状好的颗粒饲料,按规定的计划和方法饲喂80%的鱼类。 4. 在整个养殖周期中,始终将池塘水质维持在一个不会引起鱼类应激反应的水平。 5. 在收获时,主养鱼(80%)的个体应大小均匀、达到上市规格。 鱼种放养密度 各地使用的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因地制宜。对于首次采用80:20池塘养鱼技术的养殖者,每亩水面收获时主养鱼的重量不超过以下的限量: a. 在增氧受限制、不能冲水的池塘,其鱼重量定为167公斤; b.在增氧不受限制、冲水受限制的池塘,其鱼重量定为267公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