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儿童与青少年社会工作

第十章  儿童与青少年社会工作
第十章  儿童与青少年社会工作

第十章儿童与青少年社会工作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生命周期可以简单地划分为儿童、青少年、成人和老年四个阶段,儿童的年龄0~14岁青少年的年龄14~30岁共青团目前规定团员的年龄为14~28岁。其中儿童是指人由出生到性成熟前,青少年是指由性成熟开始到20岁左右。一方面,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形成、心理发展、社会化、性成熟等人生重要阶段;另一方面,儿童向青少年发展、青少年向成年人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个人和家庭无力解决的问题。青少年由于性发育成熟,在生理心理、人格和社会化等方面体现出特殊性,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青春期往往是成长期、混浊期、危险期和反抗期,该阶段青少年不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显示出不稳定的发展特性。因此,社会工作者十分重视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工作,运用专业方法干预儿童和青少年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并倡导和促进形成有利于儿童和青少年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第一节儿童社会工作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昌盛。因此,儿童的社会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1950年,联合国儿童权利会议把儿童社会工作定义为:“凡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全发展与正常生活为目的的各种努力事业均称之为儿童福利。”更为详细一点的概括有:“儿童社会工作就是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成长、发展的需要,以专业价值为指导和科学的理论为基础,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对儿童开展的助人服务活动。”

从内涵角度看,儿童社会工作具有如下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儿童社会工作是面向全体儿童的工作,对象是所有儿童;第二,儿童社会工作的目的是帮助和激发儿童自我发展,具有发展性特征;第三,儿童社会工作需要运用专业的价值、理论和方法,同肘需要动员广泛的社会力量从物质和精神多方面给予帮助。

一、儿童社会工作概述:首先从了解和掌握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入手,来解决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儿童的特点

1、基础性

儿童的基础性特点,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1)社会发展的视角——社会整体发展进步的基础在于儿童整体的发展状况:儿童群体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的高低影响整个民族的基本素质;

儿童基础教育普及率的高低以及教育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未来社会人才的质量;

儿童的思想品德状况以及对社会规范的认同状况,决定着社会整体的和谐与发展的潜能;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儿童是社会的根基。

(2)儿童个体发展的视角——一个人生涯发展的基础在于儿童期:

儿童期营养的好坏以及身体发育的正常与否决定未来的能否有一个健康的人生;

儿童期接受教育的优劣以及智力开发的正常与否决定着智力以及职业生涯的发展;

儿童期心理成长以及情感发展的健康与否决定了一生身心是否健康;

儿童期社会化进程的正常与否对一生的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作用;

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儿童期是人的一生的奠基期。

2、发展性——儿童期和人生的其他生长期相比,发展性特征更加明显。

(1)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特别快的时期,即一个人的快速生长期。

儿童阶段是人的生理变化最为显著的阶段,除了身高体重的增长,包括骨骼的发育,身体比例的变化,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善,内分泌腺机能的改变等各方面的变化都是其他人生阶段不可比拟的。

在心理上,无论是知觉、认识等功能性发展,还是情感、意志等心理元素的发展,儿童期都处于特别迅速的时期。

儿童对于社会规则的学习,对于社会问题的认知快速发展,是一个人社会化最重要的时期。

所以,儿童期是一个人的特别发展时期。

(2)儿童时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生质变最多的一个突出阶段,即一个人的主要发育期。

发育是指组织器官在结构和机能上的分化和逐渐成熟。

儿童生理显著的量变最终会导致性征的显现和成熟,这一点突出地反映在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上。

青春期是指从个体开始青春发育起到个体生理上全面成熟为止,性的发育在青春发育中占有主要地位,所以,有时也会把青春期称为“性成熟期”。

人体在这一阶段的发育,会使人体机能发生本质上的改变

3、未来性——

儿童期是人生的奠基期和快速发展期,但是对于作为社会人的主要衡量标志,例如对职业、收入、婚姻、子女、成就、贡献等而言,儿童几乎都不拥有,儿童处于社会的边缘位置;

儿童的成熟在未来,希望在未来,成就在未来。

未来既为儿童的努力和发展指引了方向,也蕴涵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实现美好的未来目标,仅靠儿童自身的努力远远不够,需要成人的帮助和引导。(二)儿童的需要

1、获得基本生活照顾:家庭与社会应提供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所需基本生活和养育需求;

2、获得健康照顾:包括适当的身心医疗照顾和预防保健服务;

3、获得良好的家庭生活:家庭应提供良好的亲子关系和适当管教的环境;

4、满足学习的需求:社会应提供少年儿童充足的就学机会和良好的教育环境;

5、满足休闲和娱乐需求:家庭和社会应提供足够的休闲娱乐场所和设备,并教导其学习良

好的娱乐态度及习惯;

6、拥有社会生活能力的需求:家庭与社会应培育少年儿童有关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技巧、

生活技能、适应能力和学习正确价值观等多种能力;

7、获得良好心理发展的需求:家庭和社会应协助少年儿童建立自我认同,增进自我成长的

能力;

8、免于被剥削伤害的需求:保障少年儿童人身安全、个人权益及免于被伤害等权利。(三)儿童的问题

1、环境对儿童的伤害

(1)贫穷问题

(2)环境污染对儿童的伤害

(3)儿童营养问题

(4)童工现象

2、儿童发展障碍

(1)学习压力和智力发展问题

(2)代际冲突带来的儿童发展障碍

(3)儿童在同伴交往中的困惑

(4)儿童道德发展中的问题

(5)未成年人犯罪

(6)特殊境况中的儿童问题

二、儿童社会工作的特点

1、儿童社会工作是一个科学的专业体系,对此,可以从对象、目的和方法三个方面来理解:(1)儿童社会工作的对象是所有儿童以及他们所有方面的问题。包括: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儿童;处于各种不同境况的儿童;儿童成长发展中面对的所有问题;以及影响儿童发展的自我及社会的所有因素,等等。

(2)儿童社会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激发儿童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潜能。通过对儿童生活环境的改善、对他们权益和身心的保护以及面向儿童的教育活动等多种形式,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地发展,增强他们的幸福与快乐。

(3)儿童社会工作需要运用专业的方法和技巧。儿童社会工作不是被动的生活照料和知识传授,而是基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行为特点,通过精心设计和安排,采用个别辅导、角色扮演、小组游戏、技巧训练、集体活动方法,启发、帮助和促进儿童的发展。

2、儿童社会工作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

●促进儿童发展的功能(儿童对社会积极适应的提高,是儿童工作的核心目标):对于处

于困难境地的儿童的解围和救难、对于所有儿童进行成长辅导促进其全面发展;

●促进社会安全和社会发展的功能;

3、儿童社会工作具备坚实的社会基础,恪守专业的价值伦理:

●地位:儿童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忽略的力量,儿童的概念具有基础性和未来性;

●发展:发展是儿童的本质和根本需求,在人的发展阶段性角度,儿童是最具发展潜力的

人;

●问题:儿童的发展,包括对社会的参与要受到群体特征的限制,会形成具有影响力的社

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定位:儿童是社会弱势群体;

●个体:每一个儿童都是能动的、具有发展潜能的、独特的人;

三、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宏观的儿童社会工作(一般儿童社会工作)

1、推动有关儿童的立法

2、促进对儿童的养育

3、推动儿童教育事业

4、创造儿童快乐成长环境

5、加强儿童卫生保健

6、开展儿童家庭服务

7、增强儿童权益的保护

8、提供儿童的信息与资讯

(二)微观的儿童社会工作(特殊儿童社会工作)

1、对生活境遇不良的儿童的救助

2、对孤儿、弃儿的救助

3、残疾儿童的康复和教育

4、对行为偏差儿童的矫治

5、对青春前期儿童的辅导

四、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一般意义上的儿童社会工作方法

1、个案工作

2、小组工作

3、社区工作

(二)儿童社会工作的几个特殊整合方式

1、家庭支持与寄养、收养

2、儿童社会福利机构建设

3、对儿童生理、心理、社会性发展的辅导

第二节青少年社会工作

青少年是人类的.希望与未来,是人类成长发展的黄金阶段,同时,它又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处于从未成年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由于青少年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处于思想、意志、性格形成的过程,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帮助青少年认识自我、克服困惑、解决疑难、促进发展,就成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

1991年出版的《张氏心理学辞典》中关于青少年期的解释是:“由青春期开始到身心渐臻成熟的发展时期,女性自12岁至21岁之间,男性约13岁至22岁之间,儿童后期到成年期之间的大约十年期称为青少年期。”我们认为,青少年指的就是从儿童期向成人转变的一个过渡时期。倘若一定要从年龄上加以划分的话;起始年龄约为12岁,即青春期开始来临的时期,而下限年龄应该止于社会成熟时期。因各地的文化和环境的差异,一般在18至22岁之间。无论怎么划分年龄段,青少年的活动主体同儿童和成人相比较,其身心发展、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动机需求、活动空间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面向青少年的社会工作显然与面向儿童的社会工作服务有不同的内容和侧重点。

青少年社会工作,顾名思义就是指以青少年为案主的社会工作,是指在专业的价值观指导下,社会工作者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动机需求、兴趣爱好,充分运用专业的理论、方法和技巧,帮助青少年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恢复功能和获得全面发展的一种服务活动和服务过程(一)青少年的特点

1、从生理发展的角度,青少年处于青春发育期,其特点表现为体型迅速变化、身体内部机能迅速健全、大脑和神经系统高度发达、性成熟。

2、从心理发展的角度,青少年心理发展是在其社会生活环境和自身社会实践活动中完成的,因此从青少年的智力、情绪和情感、自我意识、性格、性意识、成长和发展性需求等方面呈现出的主要特点为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动荡与稳定的结合、突变与渐变的统一,等等。

3、青少年期是人生生命循环最多变化的时期,青少年对自我的探索、认同、人际关系、家庭及社会角色也在每天产生新的认识和新的适应。因此,青少年时期最主要特点是多变、创新、反叛。

4、青少年阶段是一个快速而不平衡的具有过渡性、重要性和关键性的阶段。青少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群体,任何对他们特点的概括都不足以充分反映他们的生命价值,唯有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青少年的任何表现,从他们的需要和发展出发认真地研究他们,才可以对他们的特点有真实地把握。

(二)青少年的需要

1、接纳自己的身体与容貌,表现符合社会所规范之性别角色期望。

2、个体与同伴发展适当的人际关系。

3、追求个体的情绪独立自主,少依附父母及其他人。

4、自谋其立,寻求经济独立。

5、对未来的生涯作准备。

6、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

7、努力表现负责任的行为与追求理想和抱负。

8、对未来的婚姻和家庭作准备。

9、建立个体的价值体系,符合现实世界的需求。

(三)青少年的问题

1、青少年心理和情绪问题

2、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

3、青少年犯罪问题

4、家庭矛盾冲突,亲子关系失衡

5、失学失业问题

6、其他方面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一)社会工作价值观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核心基础

青少年期是人生的“多事之秋”,“反叛”、要求独立以及不断面临“心理断乳”而带来的震荡,是这一时期青少年身心发展和社会成长的主要状态。爱出风头、标新立异、唯我独尊等,也是许多问题青少年的主要行为特征。因此,要做好青少年的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者就更加需要秉持和运用接纳、不批判、尊重、保密、个别化和当事人自决等社会工作价值原则。

社会工作价值观在青年工作上的表现:

尊重主体——把青年作为活的、有发展性的主体来给予应有的尊重;

接纳——对青年的理解、相信,拒绝判断,从理解出发积极面对青年;

自决——自我决定,尊重青年的主观能动性、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利;

个别化——把每一个青年都看作是唯一的、不同的实体,应该受到不同的对待;

正面引导——对组织和教育功能的积极态度;

一致性——对事业负责与对青年负责的一致性;

(二)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是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手段

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融合了社会工作价值观和理论基础。社会工作者基于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和行为特点,通过精心设计和安排,采用融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和社会工作理论于其中的多种方法和技术,启发、帮助和促进青少年的发展。

(三)“人与环境互动”的视角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介入焦点

青少年的发展性需求,是社会工作者首先关注的工作重点。社会工作者必须具备了解青少年需求的意识和技术。

青少年的发展深受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工作者需要充分了解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及其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并在青少年群体本身、社会环境,以及两者的互动过程中去开展各类社会工作服务。

(四)青少年社会功能的改善和提高,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目标。

社会功能涉及个人或集体如何行动去实现他们的人生任务,并满足环境或生活情景的需要。人们可以发展不同水平的社会功能,个人社会功能的水平要靠他应付人生需要和满足环境需要所具备的能力来决定。社会工作者关心的是人们的功能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活动,用以帮助青少年个人、群体或社区增强他们发挥社会功能的能力,并创造适宜于实现目标的社会条件。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思想道德品格辅导

1、帮助青少年形成对社会政治制度的看法。

2、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对自然、社会的正确认识。

3、引导青少年形成对现实生活中各类事物和现象的正确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

4、引导青少年建立正确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思维方法,掌握科学方法论。

5、通过多种形式提高青少年对道德理论和知识的了解和理解。

6、协助青少年学会梳理道德情绪的发生规律,并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

7、协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并掌握面临诱惑而不迷失的自我控制能力。

(二)心理及认知辅导

1、辅导青少年了解和认识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掌握基本的心理发展知识。

2、辅导青少年掌握平衡心理发展的基本技能,提高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

3、协助青少年开展良性的自我探索,实现自我同一性。

4、协助青少年发展健康的认知能力,促进个体新知能、创造力、思考判断力的全面提高。

5、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宽松社会环境,为青少年与环境的和谐互动创造条件。

(三)生涯发展辅导

生涯发展的概念源自哈维赫斯特(Havighurst)提出的发展任务这一概念。即个体在其特定年龄阶段应完成特定的任务,否则会有碍于下一阶段的发展。对于青少年而言,个人将面临工作、职业、生涯发展上的课题。他们需要培养工作技能、需要生涯探索、需要尝试生涯规划、需要建立生涯价值观。因此青少年生涯发展及辅导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1、生涯规划及生涯决策能力的培养。

2、自我状况的了解及个人价值观的澄清。

3、合理选择的作出。

4、自身潜能的开发。

(四)就学就业辅导

就学就业是青少年的基本需求之一,因此就学就业辅导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1、学业辅导

(1)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动机,提高青少年的学习自觉性。

(2)发展青少年的学习兴趣,扩大青少年的求知欲和学习视野。

(3)协助青少年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其学习能力。

(4)协助青少年掌握基本的处理压力的技能和方法,妥善处理学业压力,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2、就业辅导

(1)培养良好的就业意识。对青少年就业动机、意愿、志向等予以及时讨论、澄清和辅导。

(2)开展就业态度和就业技能辅导。

(3)为青少年择业提供直接服务,如职业介绍、建立就业支持网络、完善青少年就业政策等。3、生活方式辅导

(1)协助青少年提高选择生活方式的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

(2)提供各类青少年闲暇场所,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培养良好的生活情趣,提高青少年的闲暇娱乐质量。

(3)及时纠正不良生活方式,通过交流、示范等方式协助青少年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人际交往辅导

(1)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交往动机和交往品质,使青少年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自我认知能力、沟通交往技巧等有良好的提高。

(2)拓展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使青少年的领导才能、社交礼仪、交往态度不断提高。

(3)对有人际交往障碍和人际交往偏差的青少年提供矫正服务,使他们尽早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行为偏差及犯罪青少年矫正服务

(1)行为偏差青少年矫正服务

A、进行社会技巧训练。

B、加强补救性教育。

C、加强家庭和学校的联结,并开展家庭层面的辅导服务。

D、建立有效的青少年支持网络。

(2)犯罪青少年矫正服务

6、弱势青少年保障服务

(1)基本权利保障服务。

(2)司法保护。

(3)教育权益保障服务。

(4)就业保障服务。

(5)健康保障服务。

(6)社会保障及服务。

四、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个案工作:个案工作常用来服务于成长发展中遇到困难的青少年个体,协助其处理目前困扰其的各种问题。

(二)小组工作方法:团体工作在青少年中更是获得欢迎,既有补救性质的治疗团体,也有以预防和发展为主的各类成长团体。

(三)社区工作方法:社区工作也即是运用社区资源,促进青少年成长。

(四)社会工作方法在青少年服务中运用的整合性

第三节中国的儿童社会工作和青少年社会工作

儿童和青少年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其自身发展,也关系着祖国的未来,因此,儿童社会工作和青少年社会工作历来是受到我国政府重视的重要工作。

一、中国的儿童社会工作

目前,中国的儿童社会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中国政府有关儿童福利政策的制定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制定和颁布的许多法律,如《宪法》、《婚姻法》、《九年制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都直接规定了儿童应该享有的生存权、被抚养权、继承权、教育权等各种基本权利。1992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规定了儿童保健、教育等方面的一系列目标,是当代中国儿童福利服务的纲领性文件。此外,各相关单位还制定了一批如“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幼儿园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具体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儿童教育中的各种问题。

2,普通儿童福利服务情况

在学校里,除了老师传授知识外,还有辅导员关心他们的成长,医务人员照顾他们的健康。在学校外,有众多的儿童公园、儿童剧场、儿童图书馆,还有类似的机构供儿童课外娱乐和学习。这些校外机构都配有专职的老师,负责儿童音乐;体育、科技等方面的辅导。而且,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儿童精神方面的服务逐渐增多,有不少儿童精神辅导治疗中心,儿童救助热线、家庭教育热线等,直接面对儿童及其家长,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精神上的辅导和服务。

3;特殊儿童社会工作

对于各种特殊儿童,中国各级政府和儿童服务机构更是积极地投入资金,提供有效服务。如对各类残障儿童,除开办特殊学校外,还采取在普通学校办斑和随班就读的方法,使绝大多数残障儿童能够接受教育和必要的训练,为他们将来融入社会奠定基础。又如对于贫困失依的儿童,各级政府积极创办儿童福利院予以收养,让这些儿童有一个正常的成长环境。

4.民间儿童救助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民间儿童救助工作有了长足发展,比较著名的服务项目有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这些服务项目为许多失学儿童提供了重新读书的机会。此外,一些民间组织和非政府机构设立了专项儿童基金,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二、中国儿童社会立作的局限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儿童社会工作的状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儿童社会工作较之以前有了质的飞跃。但是,在可喜的成绩背后,中国的儿童社会工作仍存在着许多不足,具体表现为:应对儿童需求多元化时表现出服务能力的缺乏;儿童福利政策的零散和儿童福利系统的分散而导致的资源缺乏整合;儿童社会工作机构和人员的专业水平相对落后等。

为促进中国儿童的生存、保护、发展,并开展更富有成效的儿童社会工作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加以开拓。

第一,整合儿童福利政策,建立儿童本位体系。

法制化是儿童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中国的儿童福利政策与法规已经有了初步的体系和丰富的内容,但是政策与法规的分散仍是不争的事实。司法保护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是其他任何形式的保护都无法替代的,是儿童权利保护的核心,因此有必要整合现有的儿童福利政策,推出完整的儿童福利法案。同时,应努力破除原有儿童福利工作体系中的行政单位本位主义,涉及相关儿童福利的相关单位,如民政、司法、教育、卫生、共青团、妇联等,应当全力配合,加强横向的联系与合作,以构建儿童本位的工作体系。

第二,促进民间机构发展,加强专业人员训练。

儿童社会工作的社会化是整个社会福利领域的发展趋势,较之于政府机构,民间团体在运作上灵活、在服务上多样。因此,政府在加大儿童福利事业投入的同时,应当积极调动民间资源,鼓励民间团体投入儿童福利事业。’此外,儿童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在中国尚不成熟,应当对现有从事儿童工作的人员进行系统的儿童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专业培训,以便能够推动他们更有效地帮助儿童解决困难和问题,更有力地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第三,提供儿童多元服务,提倡家庭为本。

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儿童对于福利的诉求已经从过去的生存转向了发展,同时社会变革也给儿童社会工作带来了以前所没有遇到的问题,例如农民工子女的问题、单亲家庭或失和家庭的儿童教养问题、学习压力造成的儿童精神健康问题等,这就要求我们探索更为广泛的儿童社会工作服务内容。通过家庭维护方案和家庭完整方案进行的儿童保护措施,强调积极的家庭介入服务,以强化原生家庭的功能,进而取代消极性的机构安置服务,是中国儿童社会工作探索的新兴领域。

三、中国青少年社会工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何采用更合适的方法、更有效地推进青少年社会工是一个需要深入讨论的话题。

1.青少年社会工作组织和机构

目前,我国专门从事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组织和机构有: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等。近年来,在国内一些大城市还成立了保护青少年的专门机构,如上海的青少年保护办公室。此外,还有少量历史比较悠久的非政府组织,如基督教青年会和基督教女青年会等。在上述各类组织或机构中,共青团享有重要地位,它组织结构严密、行政体系完善,在青少年群体中主要体现在家庭保护、

(1)家庭保护。家庭保护是对青少年身体健康的保护、对青少年受教育的保

护、对青少年思想品质的正确引导和对青少年其他合法权益的保护。

(2)学校保护。学校保护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在其自身的职能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

对在校青少年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所实施的保护。

(3)社会保护。社会保护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社区保护,指在城乡的范围内,由基层政权组织、群众自治组织、青少年保护组织及社会各有关方面,依照法律规定和社区公约规定,从青少年的成长特点和需要出发,所实施的教育、保护、照料和帮助等;文化保护,指通过法律手段,利用全社会的力量,为青少年提供

一个比较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保护青少年免受不健康的社会文化的影响;国家保

护,指国家通过制定方针、政策,并通过政权机关在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领导,保

证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实现。

(4)司法保护。青少年的司法保护指国家的司法机关和有关的行政执法机关通过各种司法和执法活动,保障和维护青少年所享有的合法权益,以保证青少年能够健康成长。

3.中国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局限与发展

迄今所实行的青少年福利服务,墓本保证了中国青少年群体的健康成长和青少年个人潜能的发展。中国青少年在受教育水平、健康状况、就业率、生活保障程度、福利服务享有量等方面的指标高于很多国家;从对社会、政治及文化的参与来说,情况也比较不错;而青少年的犯罪率、自杀率等负性指标则低于不少国家,显示我国青少年福利服务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而问题是,无论从内容目标、手段形式还是实际效果上讲,我国青少年社会工作都与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存有差距。尤其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青少年需求的增长和多样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再加上社会转型、市场经济等新的社会形势,无论是现有服务的内容目标还是手段体制,都面临着调整和转变的挑战。目前的问题是:首先,缺乏统一的青少年政策,应从国家的层面确立青少年工作的最高政策,并建立相应的工作体系;其次,服务的专业化程度较低,现有很多服务较为薄弱,内容不健全、不完善,缺乏很重要的服务内容,如青少年社会保障、青少年的劳动和就业,以及青少年专业辅导等。

应对上述状况,为适应当代中国青少年的发展要求,中国青少年社会工作呈现

出以下几个趋势。

第一,工作领域不断扩大。传统的中国青少年社会工作较多地局限在思想政治领域。改革开放以后,青少年社会工作的领域不断扩大,工作内容涉及青少年成长的方方面面,不仅深受青少年欢迎,也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第二,服务性不断增强。原有的中国青少年社会工作强调教育,而对服务青年则重视不够。随着社会发展,青少年服务日益成为中国青少年工作的重要因素。由青年团体创办的资助贫困儿童入学就读的“希望工程”动员了广泛的社会力量;使大批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使参与的青少年身心得到了发展。青少年法律保护咨询机构、未成年人保护机构的相继建立,直接保护了青少年的权益,成为中国青少年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社会化趋势日益突出。中国青少年社会工作原有的工作模式是以共青团组织为主,改革开放以后,不仅共青团自身的工作方法发生了很多变化,而且吸收了广泛的社会力量,民间的青少年服务机构如雨后春笋,显示出勃勃生机。有巨大社会影响的“手拉手”互助活动,广泛动员了社会力量,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健康少年儿童和残疾少年儿童等全方位的“手拉手”,使青少年教育成为一项社会性工程。社会化已成为中国青少年社会工作的重要发展趋势。

社会工作青少年社区矫正某案例

社区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蔡某,男,1989年4月7日生,汉族,高中文化程度,现在厦门市交通职业中专就读。2004年10月22日下午,蔡某与王某、施某、谢某四人在本市秀德大厦附近,殴打在校生陈某并抢走一部诺基亚6820型手机(价值人民币2377元)及在校生黄某的人民币10元。2004年10月31日被公安机关抓获,经思明区人民法院审判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缓刑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百元。同时,共同退赔被害人黄某人民币十元,退赔被害人陈某人民币二千三百七十七元。 二、特点分析 1. 突发性。由于青少年各项生理基能正在发育之中,身体增长的速度快,但是心里发育却相对滞后,自我控制力不强,因此在某种偶然的诱导和刺激下,容易遇事起意,突然实施犯罪,脑子一热,说做就做,不计后果。本案中蔡某及其同犯就是出于对金钱的渴望,在好奇和刺激的心理作用下实施了抢劫。事实上蔡某被公安机关抓获时根本没有意识到其和同伴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后果会如此严重。( 2. 团伙化。由于青少年年纪尚轻,心理承受能力也有限,势单力薄的心理使得他们容易结伙作案,通过结伙成群,互相壮胆,互相煽动,互相利用,互相依存,增强安全感。因此,多是三五成群、七八成伙的共同作案。本案中蔡某以及其他五名被告均是纠集成伙共同犯罪。( 3. 低龄化。近年来,犯罪的高发期年龄在18岁左右,其中14-16岁少年犯罪的比例日渐增大,并呈现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本案中,共有6名被告,均未满18周岁,其中蔡某及其同案犯王某还未满16周岁。( 4. 反复性。青少年的思想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且心理素质不稳定,容易收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如不注意隔离他们与不良习气接触,不注意对他们不良行为的及时纠正和和控制,他们也容易受到坏人坏事的熏染而重新犯罪,具有很强的反复性。本案中,蔡某的其中两名同案犯就在取保候审期间再次实施了抢劫。( 三、原因分析( 在对于本案蔡某的犯罪原因的分析中,除了自身因素以外,有三个环境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1. 家庭因素。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父母是第一任教师,正确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而蔡某恰恰缺乏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主要表现在: 一是家庭的贫困。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了激烈竞争和贫富差距。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好奇和攀比的心理容易产生对物质生活的极端追求和滩涂享受。蔡某家庭贫困,父母双双下岗,母亲还是残疾人,家里每月的收入仅来自三百多元的低保金,所以蔡某对物质方面的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加之父母平时缺少对其在金钱和物质方面的正确引导,导致其最终在好奇和寻求刺激的心理作用下实施了抢劫,并将近一半的赃款与同案犯挥霍消费。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青少年社会工作)【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青少年社会工作 1.试述青少年概念的涵义。 答:青少年概念的涵义包括: (1)青少年是一个生理急剧发展的时期 生理的快速发展是青少年最明显的特征。个体的身高、体重、骨骼、内脏都有十分显著的发展,性征的发展尤为突出。青少年生理的发展既是量的增长,也是质的飞跃。生理的急剧发展是青少年不同于其他人生阶段,或其他人群的最重要的特征。 (2)青少年是一个转折期 青少年是儿童向成人的过渡。生理上是由萌芽发育为成人的过渡;心理上是从不成熟的自我向成熟的自我的过渡;社会方面是从生理人向社会人的过渡。在这一时期,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特征都有巨大的变化。如果人生发展是一条直线,青少年期就是一种蜕变、一种跃迁、一种质变。因此,这一时期发生种种成长问题的几率大大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 (3)青少年是一个关键期 正因为青少年是人生发展的重要转折期,因而这一时期的发展对人的一生具有关键性的意义。青少年期对人的影响是全面的,不仅会影响到个体的生理心理,而且会全面影响其一生,影响婚姻、家庭甚至下代。青少年期发生的各种障碍,将直接导致各种心理的、社会的危机。 (4)青少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代群,因为生长发育的特殊性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位置,青少年现象逐渐成为现代社会文化现象的一种。青少年在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时会表现出区别于其

他代群的价值标准、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和人格倾向,形成了独特的“青少年文化”概念,这是根植于时代文化基础上的亚文化,是一种极具特征,既有积极意义又包含不安定因素的文化,其明显的“反叛性”常常令成人社会产生烦恼和不安。 2.试述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涵义及功能。 答:(1)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涵义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指以青少年为对象的社会工作。从过程角度去认识,可以将青少年社会工作定义为: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兴趣倾向、特长嗜好、家庭背景以及智力等实际情况,予以个别的或集体的辅导,使其获得正常的发展与进步,并启发其个别的才能与志趣,使其达致最大发展,以贡献于社会的活动。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应包括如下要素: ①青少年社会工作是面向青少年的社会工作 既要面对各种问题的特殊青少年,也要面对所有青少年;既要面对青少年本人及其团体,也要面对所有影响青少年成长的社会、家庭、学校等元素;既包括对问题实施矫治,也要为促进发展实施科学辅导。 ②青少年社会工作以青少年发展为根本目的 启发个体的才能和潜质,使其在获得正常发展的前提下,发展到最大限度,最终实现青少年个体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促进,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重要责任。 ③辅导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本质特征 国外不少著作将青少年社会工作或青少年服务称为“辅导”,即通过辅导和指导,发挥青少年的潜能,再予以适合其需要的指示、诱导、说服、纠正、同情、协助和服务,使之获得充分的发展。 ④青少年社会工作具有特别强烈的社会功能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方案

针对厌学青少年的服务方案 13级社会工作洪丽丽 学号:130302007

针对厌学青少年的服务方案 一.基本情况: 多年来,尽管国家教育部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学习—考试—升学”模式任然给青少年学生带来巨大的成长压力。“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被喻为“三重门”,是青年学生一路成长学习所必须经历的三道门槛。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青年学生表现出诸多不良反应,首当其冲的是厌学,厌目前青少年厌学问题已经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些表现为消极怠学,较隐蔽不宜在初期察觉,一旦发现时往往已患病多时了,如装样子,阴奉阳违,或是精神不振,容易疲倦,情况严重的甚至烦躁,影响到家庭关系或是师生,同学关系。有些表现为暴躁反叛,较明显。但程度也更严重,如长期不做作业,上课就睡觉,甚至逃课逃学,离家出走等等。 (一)厌学心理的表现 青少年厌学主要表现为讨厌学习, 对学习缺乏主动性, 被动地或者根本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具体表现在: 1.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走神、发呆,爱做与课堂无关的事,经常违反课堂纪律,精神不振,爱打瞌睡,一般不愿做作业,或者抄作业或找别人代抄。 2.经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有的干脆弃学出走。 3.学习无兴趣,缺乏求知欲、好奇心,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

被动、应付式地学习。因此学习无主动性、积极性,学习成绩和纪律表现差,而且有愈来愈糟的趋势。 4. 他们对各学科(或部分学科)的学习有畏难情绪,预、复习无恒心,心不在焉,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愿意花时间写作业;课外阅读等学习活动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不愿意参加考试;经常去网吧,听歌、玩手机游戏等;甚至为躲避学习离家出走、自杀等等 (二).青少年厌学的原因 青少年产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客观原因以及学生自身方面的主观原因。 1.客观原因 (1).社会环境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大量西方思想文化的引进,难免精华与糟粕俱来,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文化也对学生的学习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着思想还不成熟的青少年。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但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社会生活中那些不良风气、错误的舆论导向,特别是一些腐朽、堕落生活方式的浊流,无时无刻不在腐蚀着学生那本就经不住诱惑的意志,。 (2).家庭环境影响 学生的学习,除了学校,很多事情是和家庭分不开的,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学习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家

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访谈

外来的少年缩影 一、访谈对象 周海霞周海涛 二、情况简介 访谈对象为兄妹两人,哥哥海涛15岁,上初二,妹妹海霞10岁上小学四年级。他们的父母在浦东新区某街道开了一家新疆拉面馆,妹妹海霞出生在上海,幼儿园和小学都是在上海读的,哥哥海涛是初一的时候才转到上海就读的。妹妹性格极为内向,平时喜欢运动,曾经获得过班级举办的跳绳大赛一等奖,妹妹平时还喜欢画画,但是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所谓的喜欢,也就是在上课走神的时候会在自己的课本上随便的画一些东西,但是他在自己的作文中写道,“我很喜欢这样的方式”,她觉得看着自己画的东西,就像是和自己说话一样。相比较妹妹而言,哥哥比较外向,在谈话中比较放的开,但是在表达方式上还很不流畅,常常会看着别处和别人交谈,在用语和声音方面也有一些不良的状况。 三、家庭情况 会谈对象的父母自己开了一家拉面馆,平时生意比较忙,很少有时间陪他们兄妹俩,周六周日哥哥会去补习功课,而妹妹就只能呆在家里。偶尔的时候,一家叫“乐群”的社工机构会举办活动,这是兄妹俩除了在学校以外,唯一能和外界进行长时间交流沟通的机会。在家里是明显的严父慈母的模式,但是慈母很善良,对兄妹两个都非常善良,而父亲却不是很严厉,那次和机构的人员去他家里沟通安排家

教的事情,父亲既没有说可以,也没有完全的否定,而是说这些就看孩子们的吧,他们如果同意的话就行。在其中的一次会谈开始后哥哥要求离开,因为上次卖的衣服不合身,要去换掉,但是是自己过去,由此可见,两兄妹在家里的自主性还是很强的。 家里面的居住条件并不是很理想,两间卧室,一个厨房,三间房子是并排着在一条线上,厨房一分为二,其中一半作为厕所,家里的正门也在厨房。家里只有一个最里面的房间可以在上午十点到十一点的时候照得到太阳,在这间房子的最里面是一个阳台,但是堆满了杂物。靠近阳台的卧室是两个兄妹住,哥哥身材比较大,住在一张床上,妹妹的身材比较小,住在一张床式沙发上。中间的卧室是父母两个人住的,在中间的走廊上挂了一个窗帘。房间比较潮湿,有严重的异味,卫生条件比较差。 四、案主问题剖析 1.与人交流障碍 与人交流障碍并不是说不能和别人沟通和交流,而是和别人交流沟通的方式方法有问题,从而不能很顺畅的与人交流。这个问题妹妹的情况比哥哥要明显。妹妹的说话声音很小,即使是别人没有听清,她第二次的回答也绝对不会比第一次高,而且音量是惊人的一致。在说话是时候常常低着头,唯一令人满意的就是常常带着浅浅的微笑,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种微笑完全是出于害羞而非其他。哥哥与人交谈时常常会看着别的地方,在语言的挑选和语调方面听着并不是让人很舒服,常常说了一段话,我却没有把握住哥哥到底要表达些什

农村留守青少年成长问题及社会工作应对策略分析

农村留守青少年成长问题及社会工作应对策略分析 农村留守青少年属于新式的弱势群体。该群体的成长问题事关和谐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由于父母亲情的缺失所引起的种种问题已得到学术界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但就针对该群体成长危机方面的解决措施而言,始终缺少一个合理、持久和有效的力量来协助该群体解决成长必须应对的危机。尝试在留守青少年集中的中学引入社会工作者,通过开展相关的社会工作实务活动后发现,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介入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学校社会工作者充当多重角色,能充分利用多理论的指导和多种方法的交互运用,能及时、有效地关注并解决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规范。 标签:学校;社会工作;留守青少年;农村;对策 从统计资料来看,我国流动儿童和留守青少年(儿童)总规模已从2000年的3 700万猛增到2005年的7 888万人。由于父母外出而造成的留守青少年的总人口数庞大,增长速度上升快,而且呈现地域留守特点,集中在农村欠发达的地区。本文选择在经济上比较落后的农村留守学生集中的中学——江西省吉安县桐坪中学作为研究基地,按照《学校社会工作》课程教学的见习要求,通过对留守学生开展相关的、有针对性的社会工作服务活动,帮助留守青少年发挥潜能顺利渡过成长危机,以期望形成一种本土社会工作模式推广。 一、社会工作引入农村留守青少年学校的“真空地带” 美国社会心理学埃里克森认为,每一位青少年,需要应对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自我同一性和社会角色的危机。这些在青春期特有的危机对个体成年后的发展和成才有直接相关关联。留守青少年成长危机问题由于缺乏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支持力量的有效协助而使得社会工作的介入作用凸现。这也是社会工作引入农村留守青少年学校的“真空地带”。在本文的留守青少年,特指农村的父母外出务工的17岁以下的在校中学生。 (一)家庭功能弱化和监护人的局限性导致的成长问题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人性、人生理想的启蒙教育场所,也是未成年人生活时间最长、最重要的生活环境。在经过理性选择后,农民工利用家庭的社会网络如(外)祖父母、亲戚朋友等来教育、管理、监督留守青少年。但在日常生活中,隔代监护人(外)祖父母的监护存在很多局限性,或由于年事高、文化水平偏低、身体素质差,或繁重的农活,一般只注意孩子基本的吃饭和保暖问题,无心注意孩子心理和行为规范问题。隔代之间交流差。在单亲父(母)的监护下,由于(父)母角色缺位,孩子的健全人格和角色获得也存在偏差。在农村寄宿制留守中学的问卷调查(江西省吉安县桐坪中学共发放208份问卷,有效200份)显示,因父母直接关爱缺失的留守青少年,比非留守青少年存在的问题更多,主要的问题是因和家长、教师等正常沟通不利情感宣泄困难而产生的孤独、乖僻、心理失衡、自卑自闭、早恋倾向等心理问题;二是学业困难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解析文本材料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 一、基本资料: 马艺,女,是一名初二的学生,近半年来常与不良少女集会,并参与打架斗殴,并酷爱网络游戏,天天沉迷于网吧,原来学习成绩还算可以,目前成绩一落千丈。父亲知道她的这一情况后,天天看着她不让她与不良少女接触,到网吧里看着劝她也无法将她劝回。后来,马艺不仅三天两头旷课,甚至经常一星期不回家,只愿意沉浸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中。现在,马艺的父亲天天在家看着孩子,即不能外出打工维持生活,马艺也不能正常学习。马艺的父亲很苦恼,找到社会工作者。 二、背景资料 马艺的父母已离异多年,她目前由父亲抚养,母亲另组家庭,生活条件不是很好,所付的生活抚养费很少,也不经常来看她。其父迫于生计,父亲四处打零工挣钱,没有时间过问马艺的学习,甚至她的生活也只是给她一些钱,让马艺自己做或者买些吃的。马艺与父母沟通得很少,平时也很少与长辈人群沟通,话语很少。从小生活很自立,在学习方面也很少让老师和家长操心。升入初中以后,学习压力大,学习很吃力,再加小艺非正常的家庭生活,很少得到家人的关爱,心理逐渐冷漠。与身边的老师同学极少交往,很少与人言语。由于无人看管,性格冷漠,她结识了校外社会闲散人员,觉得她们能给她关爱,找到了友谊。出于义气,也参与到她们的打架等不良事件中。

三、主要问题 案主的学习、家庭、交际面临困境,案主心理存在一些偏差,外显的安静和无所谓的态度是不熟的表现,只是为了掩饰内心的自卑。关键的一点是不敢于面对自己的现实生活。 四、问题分析 案主主要面临的困境有: 案主与不良人群交往,影响正常生活、学习;沉迷网游、难以自拔的现状;案主与父亲之间关系不良,亲子沟通存在障碍,以及案主对母亲冷漠的态度;小艺在校表现不佳,学业有困难,存在逃学等不良行为;家庭拮据的经济状况。 由于升入初中以后,学习压力大,再加小艺非正常的家庭生活,很少得到家人的关爱,心理逐渐冷漠,对生活和学生产生厌倦心态,矛盾,所以开始逃避父母的关爱,逃避同学;开始自卑封闭自己。进而在接触了网络之后,便很快的陷入其中。在精神上找到了依托,在行为上找到了新的逃避方式。我应该帮助案主认识到现实的真实性、不可更改性,以及现实的实质性一面,协助案主解开心结,坦然的面对自己,面对家庭和生活的现实。 五、理论基础 青少年个案过程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⑴青少年服务中,建立关系阶段具有主动性、外展性和技巧性的特点; ⑵青少年服务预估的焦点,既包括青少年的需要评估,也包括开展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案例一 小玲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你作为社区家庭服务中心的社会工,了解到社区内像小玲家这样的隔代教养家庭(即祖父母抚养孙子女)越来越多,请针对这类儿童的需求情况,拟订一份社区服务方案。 答题要点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隔代教养是由于社会的整体变迁而产生的,例如人口结构老龄化、独生子女政策、家庭结构愈加核心化、妇女劳动率提升及夫妻双职工等原因,造成儿童无人照顾,加之又缺乏政策的支持,所以才造成这样的情况。生活在隔代教养家庭的儿童可能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需要。 (1)爱与关怀的需要。隔代家庭教养的产生往往由于年轻父母需要在工作中投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对于孩子的关爱、抚育、管教和照顾时间大大减少。然而,对儿童期的孩子而言,建立对父母安全的依恋可以发展儿童的许多亲社会行为,促进其心理、智力和社会化的发展。 (2)交友和游戏的需求。隔代教养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是家庭的中心,在受到家庭保护的同时,更加需要与同伴合作,需要竞争的成长环境。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益的游戏活动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教育、道德形成、社会化发展等都产生积极影响。 (3)课业辅导的需要。由于隔代教养家庭中的儿童基本是与老人生活在二起,而相当一部分的老年人不具备辅导孩子课业的能力,也无处获得帮助。因此课业辅导也是一部分此类家庭中儿童所迫切需要的。 2.方案设计 根据上述隔代教养家庭儿童的需要,现设计如下社区服务方案 (1)方案名称:儿童群益 (2)方案目标:增强隔代教养家庭中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拓宽儿童的社会交往与活动范围,使其获得更优质的成长环境。 (3)方案实施策略: ①开展亲子关系活动,为隔代教养家庭中的成员提供亲子教育的指导性服务: ②充分利用社区学校的资源,定期开展儿童交友、游戏活动; ③成立社区志愿者队伍,定期为社区内儿童提供课业辅导服务。 ④方案执行:涉及整合社区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进度、处理危机等。 ⑤方案评估:包括方案执行情况评估、家庭成员对各项活动的满意度、儿童对于相关活动的满意度以及效果评估等。 案例二 银燕幼儿园中二班周老师这半年多来,经常发现她班上的小朋友施巧巧身上有淤青,三天前,周老师在幼儿园门口还亲眼看见施巧巧的母亲张女士在打施巧巧,于是,周老师来到社区的家庭服务中心,要求社会工介入。如果你是一名专业社会工,请按照个案工作的进程设计一下社会工在各阶段的工作要点。 答题要点 在本案例中,求助者是幼儿园周老师,她反映的是班里小朋友施巧巧可能受到母亲虐待的情况。但需要注意的是,本案中的案主并不是求助者周老师,而是施巧巧及其母亲张女士。所以通过和周老师会谈、了解了事情的基本情况后,社会工需要拜访张女士,通过和她的会谈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开始个案辅导。 (1)接案阶段。社会工与张女士初次见面,了解此次会谈目的,社会工要运用同情心、尊重、真诚、具体等技巧以及接纳、非评判等原则和张女士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同时会谈选择一个安全、温馨、舒适的场所,这可以帮助张女士在放松的状态下说明事实,澄清事情。社会工初步了解问题的成因、程度、频度等。 (2)预估阶段。在现有资料的下,进一步全面搜集资料,和张女士一起确定问题与需要。资料收集可以从问题、人、环境三个维度进行考虑,同时关注张女士的优势与长处。根据现有的资料,可以初步判定张女士的问题属于心理和行为两方。心理方面的问题需要根据实际访谈情况而定,但可能是由于张女士的生活压力大,这既可能来自家庭事务也可能来自工作,故仍有待收集资料后,进行预估判断。行为方面的问题表现为负面情绪的宣泄,不适当的教育方式,例如打女儿等。此外,女儿施巧巧也可能需要

英国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

一、英国社区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概况 (一)英国社会工作的历史 1.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 英国是近代工业化起步最早的国家之一,但是伴随大机器发展的却是对于劳动力需求的下降,失业、贫困从而也就成为威胁社会的重要问题。政府和各种地方组织所采取的种种应对社会问题的措施也促生了英国最早形式的社会工作的产生,即英国济贫法的诞生。伊丽莎白济贫法实施340多年间,对于英国社会工作和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位:1601年的伊丽莎白济贫法为英国政府奠定了政府主持公共救济事业的基本方式。2.专业化发展的英国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作为一项专业化和制度化职业的诞生,是由发生在十八九世纪西欧和北欧社会危机直接导致的。 在英国发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会,同时经济、社会变革的过程中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社会危机。因此,包括英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机构和组织做了不少工作,大量国家是社会福利政策的雏形开始在19世纪出现。 19世纪的英国,开创了慈善机构的参与社会工作的先河,但当时他们的工作还主要依靠于一些法定的机构。 社会工作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服务出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20世纪开始英国的社会工作逐渐成为专业活动,既由政府部门执行,也由志愿部门完成。发展的高峰期是1970年《地方政府社会服务法》的出台,这部法律规定要在地方政府中构建各种社会服务机构。(二)英国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历史沿革 作为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分支,英国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脉络基本上遵循了英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过程。 时间:18世纪60年代,也就是工业社会以后的英国社会 社会背景:随着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涌进城市,城市贫困阶层迅速膨胀,其中主体未青壮年人口 开始介入最早的青年社会工作的三股力量: 贵族阶层——以行善捐赠的方式救济平民青年,未今天的王室慈善事业奠定了基础 教会阶层——凭借其雄厚的财力和宗教的感召力开办施粥场和教会学校 市民阶层——以教友的形式自发组成一些青年社团,晚间工余活跃于酒馆、广场、教堂等场所。 二、英国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 (一)英国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从狭义上来讲,英国社区青少年主要是指主观和客观上为主流社会所排斥、无法按正常轨迹成长、发展的青少年;包括天生具有生理或心理疾病的青少年,因种族、宗族等原因而受到歧视的青少年,因家庭贫困、受教育状况低下而缺乏基本的谋生技能的青少年 从广义上来讲,随着英国政府治理理念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变,社区青少年就是所有适龄的英国青少年。 英国的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也是以一种社区照顾和社区服务的形式出现的。它开始从向弱势和能力有限的青少年提供服务,慢慢地转变为向广大适龄儿童和青少年提供相应的社会照顾和社会服务。 工作领域主要包括:社区照顾、青少年和家庭的社会工作以及犯罪公正(受害者和罪犯)三个方面 (二)英国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组织架构

儿童与青少年社会工作复习过程

儿童与青少年社会工作 名解5*8 简答2*10 论述2*20 1 我国社会工作对儿童年龄的界定及原因 我国社会工作对儿童年龄的界定应根据我国儿童生理、心理、社会发展的特征及我国儿童工作的具体情况而定。首先,就普遍状况来说,我国儿童的青春期约在13—14岁之间,特别是男童,其青春期大多数在14岁左右,这样,将儿童的年龄界定为0—14岁,比较符合我国儿童的实际情况。其次,我国青年、少年、儿童工作在体制上划分为三个阶段:0—5岁主要由全国的妇联组织负责,6—14岁主要由共青团组织的少年儿童工作部负责,14岁以上为共青团组织的工作对象。将儿童年龄界定为0—14岁有利于和实际工作的接轨。 2为什么儿童受保护? 儿童指“较幼小的未成年人,年纪比少年小的未成年人”。这一概念本身,具有浓厚的受保护色彩。具体可以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来理解。物质上,不具有生产能力,需要借助监护人或是其他社会组织或机构维持生命。精神上,儿童心理自我调适能力有限,离开周围人与社会的支持,不可能健康成长。另外,在自我权利的争取方面相对弱势。 3 青少年的含义 每一个青年人都是能动的、具有发展潜能的、独特的人。在人的发展阶段性角度,青年是未成熟的人、正在发展中的人、需要特别帮助的人;在社会总体人群划分上,青年是一个社会弱势群体,需要成人社会、政府、社会团体予以特殊的保护;青年群体是社会生产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青年的概念具有基础性和未来性;青年对社会的参与要受到群体特征的限制,进而形成群体性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心理;青年亚文化与社会主体文化具有趋同、矛盾,甚至对抗等多种关系,在一定时期会表现出进步性和创新性及新奇、怪异等特征,有时具有破坏性 4 当代中国人儿童青少年观的主要内容 当代中国人儿童青少年观的主要内容有功利观和权力观两部分。功利观,即把青少年作为某种客体来认识----一部分内容承袭了传统观念中对于青少年的认识;另一部分来源于对无产阶级事业体系中的一个环节的思考和认识。权利观,即把青少年看作一个活的能动的主体。首先表现在对青少年群体的认识上,将青少年

青少年社工服务中心组织机构及职能

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组织机构及职能一、组织机构 二、部门职责 (一)理事会理事会是机构的最高决策机构。 理事会行使下列事项的决定权: 1.修改章程; 2.决定业务活动计划; 3.负责年度财务预算、决算方案; 4.决定增加开办资金的方案;

5.决定机构的分立、合并或终止; 6.聘任或者解聘机构主任及其提名的机构副主任及财务负责人; 7.罢免、增补理事; 8.决定内部组织的设置; 9.从业人员的工资报酬。 (二)人事行政部 人事行政部负责机构内部人事管理和行政管理,传达上级指示,协助领导开展活动方案的审批等。 1.具体执行机构人事招聘、调动、辞退事务; 2.负责机构行政管理,员工档案管理、绩效考核管理; 3.负责来访接待、会务安排、文件收发及下达; 4.负责机构设备设施及物品采购、使用和管理; 5.传达并跟进上级部门及用人单位的指示、信息及意见; 6.落实机构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7.负责收集机构内部员工建议和满意度调查; 8.协调各部门行政关系,重大事务的跟进及协调; 9.办理上级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三)宣传策划部 宣传策划部负责机构战略规划、品牌策划等。 1.负责机构网站、简报、年刊、折页等宣传刊物的策划、设计; 2.与政府及相关专业部门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争取各种可能的信息资料和便利;

3.策划机构各项宣传活动,协助机构做好形象和品牌建设; 4.负责机构各部门及各领域对外宣传事务; 5.收集和分析行业信息,向上级部门提出机构发展建议; 6.办理上级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四)督导培训部 督导培训部负责理论实务研究、制定员工的培训计划,统筹一线社工的督导和培训工作等。 1.负责理论研究、实务服务开发; 2.制定机构年度督导培训计划; 3.组织员工参加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 4.统筹机构岗位和项目社工的实务督导工作协调; 5.定期走访服务单位,了解服务需求,提出有关建议; 6.加强机构与督导、督导助理的沟通; 7.负责组织实务交流学习小组; 8.办理上级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五)项目拓展部 项目拓展部主要负责项目的研发与拓展、课题研究等。 1.发掘社会需求,组织人员策划、撰写和申报项目和课题; 2.根据机构的拓展计划,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及可拓展的项目,收集、整理、分析并保存相关资料,为机构决策提供依据; 4.根据机构项目成本控制要求,负责拟定项目拓展费用计划,控制拓展成本;

儿童与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内容

儿童与青少年社会工 作

儿童与青少年社会工作 名解 5*8 简答 2*10 论述2*20 1 我国社会工作对儿童年龄的界定及原因 我国社会工作对儿童年龄的界定应根据我国儿童生理、心理、社会发展的特征及我国儿童工作的具体情况而定。首先,就普遍状况来说,我国儿童的青春期约在13—14岁之间,特别是男童,其青春期大多数在14岁左右,这样,将儿童的年龄界定为0—14岁,比较符合我国儿童的实际情况。其次,我国青年、少年、儿童工作在体制上划分为三个阶段:0—5岁主要由全国的妇联组织负责,6—14岁主要由共青团组织的少年儿童工作部负责,14岁以上为共青团组织的工作对象。将儿童年龄界定为0—14岁有利于和实际工作的接轨。 2为什么儿童受保护? 儿童指“较幼小的未成年人,年纪比少年小的未成年人”。这一概念本身,具有浓厚的受保护色彩。具体可以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来理解。物质上,不具有生产能力,需要借助监护人或是其他社会组织或机构维持生命。精神上,儿童心理自我调适能力有限,离开周围人与社会的支持,不可能健康成长。另外,在自我权利的争取方面相对弱势。 3 青少年的含义 每一个青年人都是能动的、具有发展潜能的、独特的人。在人的发展阶段性角度,青年是未成熟的人、正在发展中的人、需要特别帮助的人;在社会总体人群划分上,青年是一个社会弱势群体,需要成人社会、政府、社会团体予以特殊的保护; 青年群体是社会生产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青年的概念具有基础性和未来性;

青年对社会的参与要受到群体特征的限制,进而形成群体性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心理;青年亚文化与社会主体文化具有趋同、矛盾,甚至对抗等多种关系,在一定时期会表现出进步性和创新性及新奇、怪异等特征,有时具有破坏性 4 当代中国人儿童青少年观的主要内容 当代中国人儿童青少年观的主要内容有功利观和权力观两部分。功利观,即把青少年作为某种客体来认识----一部分内容承袭了传统观念中对于青少年的认识;另一部分来源于对无产阶级事业体系中的一个环节的思考和认识。权利观,即把青少年看作一个活的能动的主体。首先表现在对青少年群体的认识上,将青少年看作社会生活当中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代群;另一个组成是对青少年个体的认识。 5 八大新型儿童观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所倡导的八大新型儿童观:价值观、权利观、亲子观、健康观、发展观、学习观、养育观、性别观。价值观,儿童自诞生以来就拥有和成人一样的价值和意义。权力观,儿童的权利与生俱来而且儿童是权利的主体。亲子观,父母要言传身教,尊重和保护儿童的各项权利和义务。健康观,确保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学习观,每个孩子作为独一无二的个体,自出生起就开始学习的过程,而随时都在学习。养育性别观,男孩和女孩具有同等的价值,对儿童的养育应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和原则,为其创造有利的条件。 6 儿童社会工作的社会功能 儿童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化、制度化的儿童服务的活动,其功能在于对儿童和社会的贡献。包括:

社会工作实务教案——青少年社会工作

第九章青少年社会工作 案例 王平(化名),男性,1985年6月出生,初中毕业,待业。沉溺于网络游戏,泡吧。家庭背景:案主家庭条件较为优越。父亲是一家建筑装潢公司的老板,时常在外地承包工程,在家时间不多,对案主较溺爱。母亲是家庭主妇,喜欢在外跳舞、搓麻将。案主的父母感情不太和谐,在对孩子教育问题上观念不一致。 案主生活经历:案主在读小学四年级时,随其父母从外地迁往上海,居住在徐汇区虹梅街道某小区,转学到徐汇区某小学。在外地读小学时成绩较好,后由于生活环境变化,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外面的诱惑增多,家境富裕,使其放学之余,常与同学一起去网吧玩游戏,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初中时进了一所普通中学。读初二时,被分在差班。这时的王平更无心读书,时不时逃课去网吧玩游戏,休息日更是整天泡吧。而且,在网吧里结识了一些“哥们”,为讲“哥们义气”还打过群架。好不容易读完初三,由于成绩差而未考上高中,其母认为职校、技校学习氛围不好,学不到什么东西而不愿让其继续读书。闲在家里无所事事,时不时和一帮“哥们”出去蹦迪、泡吧、下馆子。2002年5月与一位才十四岁的女孩在舞厅认识,后来发生了性关系,女方家长知道后以强奸罪将其告上法庭。由于当时未满18岁,后经调解、协商,案主家赔了女方一笔钱,女方撤诉才平息此事。强奸案发生之后,没有得到应有惩戒的王平并未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而因此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反而更加放纵自己,我行我素。 第一节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 一.青少年的需要 从发展的角度,我们可以把青少年个体的发展性需要作以下概括 1.接纳自己的身体与容貌,符合社会所规范之性别角色期望。 2.个体与同伴发展适当的人际关系。 3.追求个体的情绪独立自主,少依附父母及其他人。 4.自食其立,寻求经济独立 5.对未来的生涯做准备 6.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 7.努力表现负责任的行为与追求理想和抱负。 8.对未来的婚姻和家庭做准备 9.建立个体的价值体系,符合现实世界的需求。 二.青少年的问题 1.青少年心理和情绪问题(表现为焦虑、紧张、恐惧、进食障碍、睡眠障碍、学习适应能力差等问题)。 2.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过度地沉溺于网络中虚拟的角色、网络犯罪行为等)。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成长小组计划书

小组策划书 “青少年成长”小组 一、背景资料 小组主题:“放飞青春梦想,自由自在成长” 小组对象:13—16岁的青少年学生(六年级——高一学生) 二、设计理念: 1、问题界定: 儿童青少年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多方面影响,在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青少年心理发育不健全、人格缺失、青少年犯罪、青少年吸毒等等。“少年强则中国强”,一个国家的未来的前途肩负在年轻一代人的肩上,所以合理的引导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让他们能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培养和塑造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极其必要的。另外13—16岁的青少年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青少年的特点是叛逆且极易受到朋辈的影响。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如今多为独生子女,因此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建立健康的朋辈互助小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需求评估: 青春期是一个敏感期,青少年的身体和思想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时期的个体更多的接受着来自学校和同辈群体的影响。对于13—16岁的青少年来说,进入埃里克森所定义的统一的角色与混乱阶段,他们在尝试回答这样的问题,即我是谁、我在社会上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自我意识便逐渐清晰。个体自主选择的价值观和目标决定了其持久的同一性,青少年期消极的价值观对其一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影响。如果能有人给予正确的引导,提供适当的锻炼,将有助于他们建立积极的价值观和稳定的角色。 另外他们正处于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的升学时期。由于村中的家长的受教育程度都比较低,基本是初中以下,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多为责骂型,更容易导致孩子的叛逆。同辈群体给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新的活动天地和适合他们心理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设计方案

. 针对厌学青少年的服务方案 13级社会工作洪丽丽 学号:130302007

针对厌学青少年的服务方案 一.基本情况: 多年来,尽管国家教育部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学习—考试—升学”模式任然给青少年学生带来巨大的成长压力。“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被喻为“三重门”,是青年学生一路成长学习所必须经历的三道门槛。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青年学生表现出诸多不良反应,首当其冲的是厌学,厌目前青少年厌学问题已经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些表现为消极怠学,较隐蔽不宜在初期察觉,一旦发现时往往已患病多时了,如装样子,阴奉阳违,或是精神不振,容易疲倦,情况严重的甚至烦躁,影响到家庭关系或是师生,同学关系。有些表现为暴躁反叛,较明显。但程度也更严重,如长期不做作业,上课就睡觉,甚至逃课逃学,离家出走等等。 (一)厌学心理的表现 青少年厌学主要表现为讨厌学习, 对学习缺乏主动性, 被动地或者根本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具体表现在: 1.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走神、发呆,爱做与课堂无关的事,经常违反课堂纪律,精神不振,爱打瞌睡,一般不愿做作业,或者抄作业或找别人代抄。 2.经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有的干脆弃学出走。 3.学习无兴趣,缺乏求知欲、好奇心,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

被动、应付式地学习。因此学习无主动性、积极性,学习成绩和纪律表现差,而且有愈来愈糟的趋势。 4. 他们对各学科(或部分学科)的学习有畏难情绪,预、复习无恒心,心不在焉,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愿意花时间写作业;课外阅读等学习活动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不愿意参加考试;经常去网吧,听歌、玩手机游戏等;甚至为躲避学习离家出走、自杀等等 (二).青少年厌学的原因 青少年产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客观原因以及学生自身方面的主观原因。 1.客观原因 (1).社会环境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大量西方思想文化的引进,难免精华与糟粕俱来,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文化也对学生的学习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着思想还不成熟的青少年。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但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社会生活中那些不良风气、错误的舆论导向,特别是一些腐朽、堕落生活方式的浊流,无时无刻不在腐蚀着学生那本就经不住诱惑的意志,。 (2).家庭环境影响 学生的学习,除了学校,很多事情是和家庭分不开的,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学习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家

青少年社工案例分析

青少年社工案例分析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 一、基本情况 站员姓名:小斌 性别:男性 出生年月:1998年9月19日 文化程度:职校肄业,目前无业 二、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 小斌上初中时父母离异,因父亲在外地工作,小斌交由母亲扶养。母亲忙于工作,由外祖母照顾他的日常生活。外祖母十分宠爱外孙子,父母与小斌平时交流较少。 2、生活经历 小斌一直在父母及家人的宠爱下长大,上小学时成绩一般,但能按时完成作业,也跟得上学校的学习进度。上初中后,父母离异,缺少对他的管教,小斌开始与学校内的一些不良青少年来往,耽误了学习,影响了学习成绩。2010年初中毕业后,考入某职校,2011年年底由于屡次违反校纪校规,被学校劝退。2012年1月因涉嫌聚众斗殴罪被鞍山市公安分局取保候审。 3、学校评价 小斌的班主任对他的评价是:学习成绩不好,对学习不感兴趣,但酷爱运动,体育很好。为人很讲哥们义气,平时待人讲究仗义,易冲动。 4、社区评价

小斌所在居委的干部反映李斌很少在社区活动,没有与社区居民发生过正面冲突。经社工、居委干部、当地民警与李斌及其母亲接触,发现李斌对自己的行为已有悔改之意,其母也意识到教育子女的重要性,故居委、民警、父母、社工四方一致同意组成帮教小组,对其实行诉前考察教育。 三、个案分析与预估 1、个人因素 案主年少单纯,18岁的他意志薄弱,容易冲动,遇事不够冷静,做事不计后果,加上法律观念淡薄,社会交往无选择,意气用事,爱打抱不平。 2、家庭因素 父亲离异,父亲在外地工作,外祖母对其过分溺爱,家庭对案主缺乏正确地、及时的引导,平时与案主的沟通较少。 3、朋辈群体 由于上初中时案主被人欺负过,所以为了得到保护,加入了不良朋辈团伙。2012年1月,因帮朋友出头而参与了聚众斗殴。 社工认为,在不当行为背后常常存在多种目的。人是能够自主的社会性动物,生命的主要力量就是追求优越或自我肯定。人一生中的主要目标就是寻找归属感和自我肯定。在寻找的过程中,人会选择并运用自己觉得可以得到重视的信念、感觉及行为,逐步形成自己的生活方式。表现出不当行为的李斌之所以常觉得灰心、沮丧,是因为他不相信自己可以用良好的行为得到“归属”,但又希望获得父母及社会的关注和接纳,为了争取自己在

青少年社工服务

“大手拉小手,青少年增能计划” 薛家岛山里社区居民大部分是山里村落拆迁户和外来务工租房户,相对其他社区地理位置偏远,北庄小学作为社区内的小学,教师队伍相对老龄化,孩子获取资源有限。“大手拉小手,青少年增能计划”旨在整合孩子学校、家庭、社区等资源,以大学生志愿者的成长陪伴、正向引导为核心,突出社会工作的增能理念,通过提升个人、家庭、学校能力,实现青少年全人正向成长。 服务内容: 1、个案结对 大学生社工以朋友的角色与孩子们建立关系,定期与孩子进行电话访谈、面交流谈及家庭访问。孩子们以大学生社工为榜样,社工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心理变化,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2、社工小组 根据孩子们的需求和性格特点,项目实施期间开展“情景剧社小组”和“开心国学小组”,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素养。 3、社区活动 开展“暑假安全知识普及”、“奔跑吧,少年!”、“梦想青春演唱会”、“爸爸妈妈陪我过六一”等社区活动,提升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孩子、学校、家庭与社区的互动。 4、社工课堂 秉承尊重、平等、助人自助的基本理念,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画故事、轻松活泼的互动游戏、畅所欲言的分享讨论等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开发学生潜能,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 5、社工小信箱 孩子们将学习、生活等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告诉社工哥哥姐姐,社工秉持专业理念和价值观,运用社工的同感、共情、尊重、真诚等专业服务原则,帮助孩子解决成长中的烦恼。

“爱在紫金山·四点半课堂” “小学生课后四点半”现象一直困扰着广大家长,放学后的管教真空成为家长最头疼的问题。“爱在紫金山·四点半课堂”将有需求的孩子集中到社区中来,社工组织开展“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生命教育”、“品格塑造”、“拓展训练”等板块,通过教师、大学生社工的成长陪伴,填补四点半课后孩子教育空缺,引导培育孩子积极健康心理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服务内容: 1、功课辅导 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免费给孩子们辅导功课,解决孩子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帮助孩子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孩子们以大学生哥哥姐姐为榜样,好好学习,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2、生命教育 社工根据专业《生命教育》课程,通过绘本故事、讨论、互动游戏等,以“自我认知与成长”、“成长中的人际关系”、“家庭学校与社会”、“感悟生命”四个板块,对小学生进行生命与成长的教育。 3、手工制作 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培养孩子们的价值成就感,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制作出来的小物品可以进行义卖,所得资金用来奉献爱心。 4、棋思妙想 大学生象棋协会的志愿者教孩子们下象棋,不仅有助于开发他们的智力,在游戏中能不知不觉地锻炼头脑,提高智慧。同时可以开发和增强儿童的记忆力、心算能力、想象力。 5、开心国学 国学老师带领孩子们通过背诵原文、理解内涵,通过学习学习经典、启迪智慧、完善品格,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其健全人格。

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分析

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分析 一、基本资料: 丫丫,女,17岁,1米56,高二学生就读于某高级中学,爱好英语,沉溺于网络游戏。 二、背景资料: 丫丫父亲为国企工作人员,母亲是名主管,家境良好。目前丫丫跟爸爸和妈妈一起生活。家里有房有车,住在算是一个高档社区,家里比较奢侈。 三、主要问题: 1)自身问题: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不好,老想着玩游戏,而且经常通宵达旦得玩游戏。丫丫家庭优越,父母宠溺,自我要求低,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游戏上。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做事懒散。比较专注于自我感受,会谈些自己感兴趣以及自己擅长的东西,其余时间总是不说话。 2)家庭问题:望女成凤,期待和现实产生的差距让父母有所失望,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导致对丫丫的态度阴晴不定。父亲平时忙于工作,回家后看到案主玩电脑,经常对丫丫冷暴力,严重则打骂。母亲比较宠溺丫丫,只是希望丫丫要认真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对丫丫期待很高。 3)社会问题:与外界社会接触少,人际交往面不大,有基本的

待人接物的礼仪,但相对人情世故和换位思考缺乏,经常独来独往,表现出高傲的样子。 四、问题分析 1)家庭层面 家境优越,没有生活压力。,父母给予丫丫的总是最好的,有求必应。家里比较奢侈,没有节约意识。 经济条件好,没有意愿通过各种渠道去改变现状过得更好。 2)社区层面 丫丫所住的小区居民之间沟通很少,邻里之间很少往来丫丫就读的学校离家比较远,同学也都是放学后各自回家,因此回家后没有同学可以沟通。 3)社会层面 该家庭跟主流社会一样,存在着这样一种价值观:认为学习成绩是衡量一个孩子有无前途的唯一标准,同时以子女的成就来断定自己的成败; 4)优势视角下案主的能力/优势: 1、心态平和。重新认识和看待学习的问题,学习并不是光光成绩,更多的是一种能力和兴趣。 2、他其实也是一个守规矩的孩子,一般不做违反纪律的事情。 3、有意愿与家人保持一种很亲密的关系,比如丫丫看到妈妈做家务,会和妈妈聊天。 4、很聪明,会求助他人,英语成绩不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