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港之夜_葫芦丝巴乌指法

军港之夜_葫芦丝巴乌指法

葫芦丝比赛

我的葫芦丝比赛 相信大家一定都参加过比赛吧,国庆期间我参加的一次比赛令我十分难忘。十月二日我们来到了“安徽省第三届葫芦丝巴乌器乐大赛”的比赛现场。放眼望去黑压压的全是人,场面真壮观呀!开始有点怯场。妈妈急忙安慰我“别紧张,多见见大场面,多向别的选手学习,对你们有好处。”终于轮到我了,我的心“怦怦、怦怦”地乱跳起来心里默默地念着,别紧张,别吹错......我做了一个深呼吸,举起我心爱的葫芦丝,一曲《木鼓神韵》虽有难度终于还是顺利的吹完了。由于比较紧张,感觉表演不是很好。在台下等侯时,我认真地观察别的选手演奏,比较着自己的不足。 在为期三天紧张激烈的比赛中,共举行了初赛、决赛2轮多个场次的比赛。随着比赛的紧张激烈进行,《竹林深处》、《欢乐的泼水节》、《竹楼情歌》、《月光下的凤尾竹》、《傣乡情歌》、《春满傣乡》、《茶山姑娘》、《雪莲花开》、《木鼓神韵》、《打跳欢歌》、《灞柳情》等广大观众耳熟能详的葫芦丝经典名曲多次在赛场上上演。在参赛选手们娴熟的葫芦丝吹奏技艺的演绎下,一曲曲悠扬、婉转、动听的旋律在空气中流泻,一首首或雄壮激昂、或清新隽雅、或舒畅明快的葫芦丝乐曲在赛场上飘荡,为现场观众奉献了一场场震撼心灵的视听盛宴。 晚上举行了盛大的颁奖晚会,葫芦丝王子李春华、中国葫芦丝协会副会长王厚臣等名家亲自登台表演,给大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极大地鼓舞。我获得了银奖,我激动地又唱又跳。同时有点遗憾,由于紧张表演没有到位,没有得到金奖。但是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平时的辛苦练习得到了回报,我也在比赛中得到了锻炼。这次比赛在我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一个深刻的脚印,它使我懂得了不管任何事情,只要认真付出,并且鼓起勇气去挑战,就一定会成功,也一定能成功。 三(六)班:贾皖湘 2012-10-6

葫芦丝课程教学计划

葫芦丝课程教学计划 [ 一、指导思想: 葫芦丝易学易懂,其音乐悠扬婉转,悦耳动听,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开发器乐训练,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让孩子们学习葫芦丝,不但能锻炼他们的意志,而且有助于开拓智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与能力,让孩子们产生美感享受,陶冶他们的情操。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所带兴趣班有32人,参加本班训练的学生都是三、四、五、六年级学生,老队员22人,新队员10人,老队员中部分同学已具有一定的吹奏基本功和较好的音乐素养,但人数相对太少,六年级的刘瑜同学、杨帆同学水平较高能达到四级水平,但三、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偏小,音乐素养整体低,需从最基本的吹奏气息、指法、音阶、音准及基础音乐知识抓起,又对乐器近乎空白,加上这种乐器对气息有严格的要求,学生也易产生厌倦情绪,操练起来困难较大。 三、第一期学习内容: 1、了解葫芦丝的起源、构造、音乐表现力等相关知识。 2、学习葫芦丝的演奏姿势、演奏状态、正确的手型控制及气息运用。 3、学习初步简单的演奏技巧单吐、打音、颤音、倚音、虚指颤音和活指练习以及初级的乐理知识等。 4、吹奏人们所熟悉和喜闻乐见的民歌、小调等乐曲《小羊羔》《金孔雀轻轻跳》《《小夜曲》《欢乐颂》《划小船》《映山红》《苗家姑娘过山来》《婚誓》《月光下的凤尾竹》等。 四、学习目标: 1、严格标准的掌握葫芦丝演奏的正确手型和良好的气息运用。 2、规范常用基本技巧(双吐、三吐、颤音、波音、叠音、打音、虚指颤音、滑音、震音)及练习曲等演奏技法。 3、认识和学习各种音符、音程、休止符、节奏与节奏型、节拍、小节线、双纵线、拍子、演奏记号、调号、音区与音域音乐的速度与力度(常用术语)省略记号、装饰音等基本乐理知识。 4、能模唱简单的曲谱、演奏简单的旋律。 5、学习预选曲目:《小羊羔》《金孔雀轻轻跳》《小夜曲》《欢乐颂》《划小船》《映山红》《苗家姑娘过山来》《婚誓》《月光下的凤尾竹》

葫芦丝的吹奏方法

葫芦丝的吹奏方法 一、葫芦丝的演奏姿势 1、葫芦丝的演奏姿势分站姿和坐姿两种: ①站姿。要求是:身体自然站立,双脚略分开,呈外八字站稳,两腿直立,身体的重心点放在两腿之间(必要时可左右移动)。上身挺直,但不能僵硬。头部直仰,胸部自然挺起。目视正前方。双肩松驰平衡。两肘自然下垂,两臂不可夹住身体,要与腰间保持一定距离(约十公分左右)位于身体正前方中心线。乐 器与身体形成45度到50度角。 ②坐姿。其上身的要求和站姿相同,一般坐在椅子的前三分之一处,双脚分立踏地,一脚稍前,一脚稍后,但不可架腿或两脚交叉。坐位高低要适当,以 免影响呼吸肌肉的充分运动。 2、关于手型:双手持葫芦丝,左手上右手下,手腕平直,手指自然弯曲,呈半握状。右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用第一节指肚分别开闭第一、二、三音孔,(最下面为一孔)拇指托于主管下方(约第三、四音孔之间)。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用第一节指肚分别开闭第四、五、六音孔,拇指开闭位于主管前下方的第七音孔。左右手的小指分别负责开闭两侧副管的音孔。正确的手型,应是放松手臂和手腕,手指自然适度地向里弯曲,如果手指过于勾曲或过于平直都会造成手指肌肉和手心紧张,影响其动作的灵活性和持久性。开放音孔时,手指抬得不宜过高,也不要太低,一般两个手指的高度即可。过高影响演奏速度,太低则影响音准和音量。关闭音孔时,用指肚将其按住,严密不漏气即可,若按的太紧会 造成手过度紧张。 3、关于口型:上下嘴唇自然合拢,含住“吹嘴”于口唇中央处,双唇肌和两 边嘴角适当收缩。注意吹奏时两腮不可鼓起,否则将会阻碍肌肉的控制。 二、葫芦丝的调及指法: 葫芦丝的定调是以第三孔所发音乐的音高为准,受其乐器构造本身的限 制,常用有以下几种调: 1. 开第三孔为“do”即筒音作“ 5” C大调指法表(筒音做5 )低音5 低音6 低音7 1 2 3 4 5 6 第七孔● ● ● ● ● ● ● ● ○ 第六孔● ● ● ● ● ● ⊙○ ○ 第五孔● ● ● ● ● ○ ○ ○ ○ 第四孔● ● ● ● ○ ○ ○ ○ ○ 第三孔第二孔第一孔说明:● 表示“闭” ○ 表示“开” ⊙表示“开半孔” 2 . 开第三孔为“fa”即筒音作“1” F大调指法表(筒音做1)1 2 3 4 5 6 7 高音1 高音2 第七孔● ● ● ● ● ● ● ● ○ 第六孔● ● ● ● ● ●○ ○ ○ 第五孔● ● ● ● ● ○ ● ○ ○ 第四孔● ● ● ● ○ ○ ● ○ ○ 第三孔● ● ● ○ ○ ○ ●○ ○ 第二孔● ● ○ ○ ○ ○ ● ○ ○ 第一孔● ○ ○ ○ ○ ○ ○ ○ ○ 说明:● 表示“闭” ○ 表示“开”⊙表示 “开半孔” 3 . 开第三孔为“so”即筒音作“2” G大调指法表(筒音做2)2 3 4 5 6 7 高音1 高音2 高音3第七孔● ● ● ● ● ● ● ● ○ 第六孔● ● ● ● ● ● ○ ○ ○ 第五孔● ● ● ● ● ○ ● ○ ○第四孔● ● ● ● ○ ○ ● ○ ○ 第三孔● ● ● ○ ○ ○ ● ○ ○ 第二

葫芦丝技巧

当你对葫芦丝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当新葫芦丝拿到手里时,最急的就是想要把它吹出声音来,正因为如此,由于你用气方法不当,甚至是不会用气,使得葫芦丝发出一种怪音“喔”音,严重影响了你的情绪!这是因为你在气息的运用上没有把握好,由于气息力度不够,未能使簧片与竹管产生耦合振动,所以发不出葫芦丝的正常音。另一方面在增强力度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呼气方法,切不能呼气过猛,要均匀逐渐的加力,一旦发出正确的声音就要及时把握好这一瞬间的感觉,然后反复练习。应该注意“呼气过猛会使簧片变形,严重时会发不出声音来,只有掌握好正确的呼吸方法后,才可以进行吹奏” 葫芦丝是用超吹的方法发音的,超吹是比葫芦丝上原有的基因高八度,主要是通过吹奏的呼吸力和唇部肌肉控制力的加强,呼吸速度加快,以及腹部肌肉的控制力来实现的。气息与手指的配合也是初学者应注意的,首先要注意手指要按住指孔不能漏气,气息要平稳,这一点非常重要,当手指变化时,气息应用不应受到影响。葫芦丝上最容易吹出的音是“1”音,最不容易吹出的是高音“5”“6”和低音“5”“6”,所以,当初学者拿起葫芦丝吹奏时,先吹“1”音,然后可以按指法表和练习曲反复练习,直到熟练为止,另外,初学者对姿势往往不得要领,顾此失彼,或者干脆马马乎乎。要吹好葫芦丝,第一步就是要摆好姿势,这样才可以使身体各部位更加放松,利于气息的流畅,在今后的演奏中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第二部是按孔有漏气现象,如果养成习惯,对演奏乐曲的音色,音准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要注意克服,再就是不重视长音的练习,确实来说,长音月口气要吹十几秒甚至更长,声音要漂亮要稳定是不太容易的,长期练习枯燥无味,但是要保证将来能够完整流畅的演奏一首乐曲,练习长音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不重视长音练习,即使将来可以演奏乐曲那音色也一定不会太美,严重的影响演奏效果,所以要重视长音的练习。 怎样练好一首乐曲: 我认为要练好一首乐曲首先要分析乐曲的内容和表现方法,可以结合试奏进行。然后再以较慢的速度,后逐步加快至原速,通过试奏一是了解一下乐曲的大致音响效果,二是检查一下原定表现手法是否适合,再就是发现难点,为进一步练习做准备。然后再分段练习,在这个阶段的练习中一是要突破技术难点,力求达到技巧上的熟练,二是体会感情,进一步研究每段的艺术表现,必要是可插入一些辅助性的基本功练习。最后就是按曲子的规定速度将全曲连贯起来做综合练习。另外正如大家所说的要多听一下原曲,了解各个不同的音高、节奏、速度、力度音色变化和各种不同的技法产生那些不同的效果,加以利用,或创新!在葫芦丝乐曲的练习中,切忌追求快,还有过量的加用劲,动作的多余。有些人不懂正确的方法,越快越难的曲子吹的越快,越使劲,甚至全身都跟着使劲,造成浑身紧张影响乐曲的效果。不仅达不到目的,而且还会使自己的练习失去兴趣,甚至半途而废。练习应该是在慢中进行的,练习演奏、音乐表现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从内心歌唱,预先听相关音乐,到大脑控制艺术想象等各方面的到位和协调一致,首先是建立,然后才是熟悉巩固与发展。无论是建立也好发展也好,都是先在慢速度中开始的,动作是在放松,自然中进行的,否则如何快了紧了,将无法分析无法选择无法改正,说穿了就是无法演奏,无法表现。所以说练习应该是慢练,快改。只有慢练才能分析检查,只有快改,才能使练习少走弯路。慢练不等于松懈,而是利用小拍子,在严格的节奏中,时刻似均,准美的标准进行慢练。总之为了不浪费精力,有限的利用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议大家必须学会正确的练习方法,掌握一套科学的,对自己有效的方法,这样才能练好一首乐曲的效果! 怎样掌握好乐曲的强弱:

巴乌课堂教学 一 基础知识

第一讲基础知识 一、巴乌简介 巴乌为云南地区彝、苗、哈尼等少数民族使用的单簧吹管乐器。用竹管制成,有七个个按孔(前六后一),吹口处装一尖舌形铜质簧片。演奏时吹上端,振动簧片发音。巴乌音量较小,音域较窄,但音色柔美,常用于伴奏舞蹈、独奏等。巴乌是一件极富民族色彩的乐器,常用演奏抒情的、宽广的音调,亦可演奏技巧性强的华彩乐段。合奏时巴乌音色易和其它乐器融合在一起。 葫芦丝和巴乌在音色上区别不大。巴乌的簧片是裸露的,葫芦丝的簧片在葫芦里面,音域通常是一样的。但是葫芦丝有多个管,发的是复音,而巴乌是单音。 二、巴乌结构图示(同葫芦丝) 三、按孔方法及部位 注意的问题:要求手指自然放松,成弧形持葫芦丝,双臂和肘部肌肉要放松,指肚接触孔应有周边缘感,吹奏时在气流的作用下,指肚共振,微有麻感,其音色富有弹性,过于压紧则手酸,音窒,多有不利。另外手指开孔时,不宜抬得过高,否则会使手指僵硬,影响演奏速度。一般手指抬到距管音孔上方2—3厘米即可。 四、演奏姿势 吹奏葫芦丝的姿势分坐、立两种,通常称为坐式和立式。 (一)立式 就是站着吹奏的姿势,一般在独奏时采用这种姿势。要求身体站立,自然放松成垂直状,两脚稍稍分开,胸要挺,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两臂稍微弯曲,两肘部下垂,管体稍向前,与上身成45度角。切忌过分挺胸或歪斜。 (二)坐式

就是坐着吹奏的姿势,一般在合奏时采用这种姿势,要求身体自然放松地坐在椅子上,两腿稍稍分开,身体要正,头要直,肩要平,左右手肘部与身体成45度角。切忌过分放松或僵硬。 五、气息的运用 吹奏葫芦丝的气息与竹笛、竖笛的气息截然不同。竹笛、竖笛吹奏低音时气流要轻缓,而吹奏 葫芦丝的低音(低音“”音除外)气流要强;竹笛、竖笛吹奏高音时气流要强,而葫芦丝的高音只能缓吹,如果用气过猛可能导致无乐音或损坏簧片。 同学们最好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 (1)吹奏低音“”时气流要急,而且气息要下沉,有一种下坠的感觉; (2)吹奏中音“1 2 3”时气流要适中; (3)吹奏高音“5 6”时气流要渐缓,气息要有所控制,有一种上提的感觉; (一)风门 指吹奏葫芦丝时,上下嘴唇之间气息经过的空隙处叫“风门”。 注意的问题: 1.“风门”可大可小,是随着音的高低而变化的; 2.吹奏低音时缩小“风门”,吹奏高音时放大“风门”(与吹奏竹笛截然不同); 3.“风门”的位置不可偏左偏右,应在嘴唇的正中处。上下嘴唇要含住葫芦丝吹孔,这要根据葫芦丝的吹孔制作情况来决定是否上嘴唇要比下嘴唇略有突出,(一般情况应上下嘴唇一致),两腮不可鼓起,要用力往里收。 (二)口风 指经过“风门”吹出来的气息叫“口风”。 注意的问题: 1.“口风”有缓急之分,“口风”的选择可以对吹气的强度和用气量起到控制作用。由于葫芦丝属于竖吹型簧管耦合振动类乐器,主要有簧片和竹管组成耦合振动而发音,吹奏时用嘴含住吹孔,用超吹的方法,气流通过气箱(葫芦),使簧片的簧舌部分振动,并激发管内空气柱的共鸣而发音。演奏时一般不使用基音(用缓吹方法吹出的筒音)。 2.“风门”的急缓变化是靠腹部、横膈膜及胸腔的活动来配合控制的,三方要配合好。 (三)口劲 指控制“风门”的大小和“口风”的缓急时上下嘴唇和两肌肉反复收放活动的力量叫嘴劲。 注意的问题: 1、“嘴劲”大小是依据“风门”的大小和“口风”的缓急来确定的。 2、一定要注意“嘴劲”和“风门”、“口风”的密切配合。 特别提示:虽然在吹奏葫芦丝时“口风”、“嘴劲”均有缓急之分,但由于吹奏葫芦丝是采用超吹的方法,所以缓急是相对的,是有极限的,也就是说它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超吹气息)。其原因是由于它自身条件而限定(音域)。 六、呼吸方法练习 呼吸只是一种下意识的动作,那么如何运用呼吸使葫芦丝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而气息是音能的来源,是决定成声体振动过程的力量。能否掌握好正确的呼吸方法,并在葫芦丝吹奏中得以应用,这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葫芦丝初学教程-(适合初学者-自学者.)

葫芦丝、巴乌演奏方法 如何培养内心节奏感 培养内心节奏感是正确把握音乐作品的首要问题,有些人的内心节奏感是与生俱来的,先天的,但是大多数人却是依靠后天的刻苦练习培养出来的。我们在开始练习简单的练习曲时,就应该注意培养内心节奏感。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叫节奏。也就是说,我们在演奏练习曲时,就应该对各音符的时值长短要充分了解,不但要对它有感性认识,而且还要回理性的分析。简单的练习曲一般都是首先对最为基本的音符,节奏作笼统的介绍,让初学者一边演奏,一边在心理数节拍,认清各种音符的时值,以获得对简单节拍的感性认识。然后再加上各种符号和记号,混合运用。演奏者应该切实遵守各条练习曲的要求,扎实的训练每一首练习曲,达到练习的目的,解决一切困难,牢记各种音符的时值比例。可以说内心节奏感实际上就是内心对各种音符时值的敏感度,说白一点,就是每个音要演奏多长,心里应该清楚。如果有正确的内心节奏感,我们演奏出的音乐才是准确的。 音域通常是指人声或某一种乐器所能发出的最低音到最高音之间的范围。总的音域是指音列的总范围,即从它的最低音到最高音间的距离而言。个别的人声或乐器的音域是指在整个音域中所能达到的那一部分,如钢琴的音域是A2-C5。音区是音域中的一部分,有高音区,中音区,低音区三种。在整个音域中,小字组,大字一组合小字二组属于中音区。

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和小字五组属于高音区。大字组,大字一组和大字二组属于低音区。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音区划分,是不尽相同的。如男低音的高音区是女低音的低音区等... ... 各音区的特性音色在音乐表现中,有着重大的作用。高音区一般具有清脆,嘹亮,尖锐的特性;而低音区则往往给人以浑厚,笨重之感。说了这麽多,呵呵:)我举个

金孔雀轻轻跳葫芦丝谱加指法

金孔雀轻轻跳 1=C (简音作5.) 3 1 3 5 | 5 —ˇ | 3 6. 1 2 | 2 — ˇ| ●● ●● ●● ●○ ●○ 换 ●● ●● ●● ●● ●● 换 ○ ● ○ ○ ○ ○ ● ● ● ● ○ ● ○ ○ ○ 气 ○ ● ● ○ ○ 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1 3 5 | 1 6. 6. | 2 1 6. 1 | 1 — ˇ| ●● ●● ●● ●○ ●● ●● ●● ●● ●● ●● ●● ●● 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3 5 6 | 6 — ˇ | 3 1 | 5 — ˇ| ●○ ●● ●○ ○○ ○○ 换 ●● ●● ●○ 换 ○ ○ ○ ○ ○ ○ ● ○ ○ ○ ○ ○ ○ 气 ○ ● ○ 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3 3 | 1 2 2 ˇ| 1 6. 1 2 | 2 —ˇ | ●● ●● ●● ●● ●● ●● 换 ●● ●● ●● ●● ●● 换 ● ○ ○ ● ● ● ● ● ● ● ● ● ○ ○ ● ○ ○ 气 ● ● ● ○ ○ 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3 | 1 2 2 ˇ| 3 1 6. 1 | 1 — ║ ●● ●● ●● ●● ●● ●● 换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云南省音乐协会葫芦丝巴乌学会正式成立

云南省音乐协会葫芦丝巴乌学会正式成立 云南葫芦丝的发展前景: 云南是葫芦丝的发源地,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葫芦丝,又称“葫芦箫”,傣语称“筚郎叨”(“筚”为傣语吹管乐器的泛称。“郎”为直吹之意,“叨”即葫芦),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云南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常用的调为小D、C、降B、G、F 调。葫芦丝在傣族、德昂族、阿昌族中都有传承。但在梁河县芒东、勐养两镇的傣族地区传承得更为广泛。 葫芦丝巴乌学会负责人李贵中在工作报告中透露,近年来,葫芦丝、巴乌在全国发展迅猛,部分省、市、区相继成立了葫芦丝、巴乌专业组织机构,有力推动和促进了葫芦丝、巴乌演奏艺术的发展。一年前,我省著名作曲家刘晓耕、曹鹏举等音乐人士,建议组建云南省葫芦丝、巴乌专业组织机构。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和筹备,经云南省文联、云南省音乐家协会审议批复,同意成立“云南省音乐家协会葫芦丝巴乌学会”。学会将编著《云南葫芦丝、巴乌音乐教程》(初级、中级、高级),将作为云南省中小学素质教育本土教材向全省中小学推荐;筹建葫芦丝巴乌教师培训基地,与教育厅共同挂牌创办“葫芦丝、巴乌文化艺术特色学校”,在全省推广普及葫芦丝、巴乌教学。 学会成立时间 时间:12月6日 14:00--------18:00 学会成立地点: 云南民族博物馆礼堂 学会参加人员 云南省文联副主席杨利先、云南省音协主席陈勇、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主席张殿英、中国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会长王铁锤、云南省音协秘书长罗章斌、云南省音乐协会葫芦丝巴乌学会全体成员以及来自全国各地葫芦丝巴乌爱好者200余人参加了成立大会。

宣读学会成立《决议》 云南省音协秘书长罗章斌向大会宣读,云南省音协第五届七次常务理事会《关于批准成立“云南省音乐家协会葫芦丝、巴乌学会”的决议》;云南省文联副主席杨利先对云南省音乐家协会葫芦丝巴乌学会的成立发表贺词,并为学会授牌。 会长作工作报告 云南省音乐家协会葫芦丝巴乌学会会长李贵中做了“云南 省音乐家协会葫芦丝巴乌学会工作报告”;秘书长冯晓黎向大会宣读了《云南省音乐家协会葫芦丝巴乌学会章程》。至此,云南省音乐协会葫芦丝巴乌学会正式成立。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平时也十分钟爱葫芦丝巴乌音乐,有空的时候总爱演奏一番,在此,对我省葫芦丝巴乌学会成立表示祝贺!祝愿云南的音乐事业蒸蒸日上,在上新台阶! 学会组织机构: 会长 副会长 秘书长副秘书长 常务理事 理事单位 理事

葫芦丝简易入门教程带曲谱版本(汪利生)

汪利生编写

版权共享欢迎转载 目录 第一章学习葫芦丝的八个基本步骤 1、建立学习信心 (2) 2、演奏基本姿势 (2) 3、熟记指法表 (2) 4、演唱熟悉的歌曲 (3) 5、试吹熟悉的歌曲 (4) 6、三种吐音 (4) 7、基本的装饰音 (4) 8、滑音和指扇音 (5) 第二章初级曲目 1、康定情歌 (6) 2、婚誓 (6) 3、沂蒙山小调…………………………………………………………………………………………………………………(7 4、阿佤人民唱新歌 (7) 5、知道不知道 (8) 6、甜蜜蜜 (9) 7、军港之夜 (10) 8、情深谊长 (11) 9、、少年壮志不言愁 (11) 10、映山红 (12) 11、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12) 12、一剪梅 (13) 13、又见炊烟 (14) 14、弯弯的月亮 (15) 15、涛声依旧 (16) 16、沧海一声笑 (17) 17、祈祷 (17) 18、大长今 (18) 第三章中级曲目 19、月光下的凤尾竹 (19) 20、竹楼情歌 (20) 21、渔歌 (21) 第四章高级曲目 22、侗乡之夜 (22) 23、彝家欢度火把节 (23)

24、春到草原 (25) 25、竹林深处 (27) 第一章学习葫芦丝的八个基本步骤 一、建立学习葫芦丝的信心。学习葫芦丝非常简单,业余爱好者没必要掌握复杂的乐 理知识和识谱,只要会唱歌的人都能快速学会演奏。 二、掌握基本演奏姿势。注意要点:1、头正肩平,目视前方,肘部与水平方向呈45 度自然张开;2、手指放松呈弧型,好似手中握着一枚鸭蛋;3、小指放于音管上扶稳葫 芦丝,只有无名指或中指运动时小指方可抬起,但应保持大小拇指的至少三个手指扶在 葫芦丝上以保持稳定。 三、记住下面的指法表,吹出每个音。葫芦丝低音用力较大,气流较急;音越高用力越小,气流就越要弱,特别是中音5、6用力过大反而没有乐音;低音“mi咪[3]”不容 易发音,吹奏时气流一定要轻缓,而且要均衡、平稳。从低音到高音,再从山高音到低 音吹奏,一口气吹一个音,每个音延长六至八秒钟以上,要求发音响亮、音高正确、平稳、无沙音和杂音。 上端下端

葫芦丝介绍及指法表

葫芦丝(又叫葫芦箫、筚朗叨、泼勒翁、布赖、米伦、比格宝、渥格宝、拜洪廖或同格满),是傣、阿昌、德昂、佤、布朗等族单簧气鸣乐器,属簧管乐器,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傣语称“筚朗叨”,“筚”是傣族气鸣乐器的总称,“朗”是直吹,“叨”是葫芦,意为带葫芦直吹的筚。阿昌语称“泼勒翁”,“泼勒”是箫,“翁”是葫芦,意为葫芦箫。德昂族称“布赖”,“布”是吹,“赖”是葫芦,意为吹葫芦。德昂族各地方言又称“米伦”、“比格宝”、“渥格宝”等。佤语称“拜洪廖”,“拜”是簧管乐器的泛称,“洪廖”是葫芦,意为带葫芦的簧管乐器。西盟佤族又称“背板”。布朗族称“同格满”。葫芦丝代表作《月光下的凤尾竹》。 葫芦丝吹奏方法 1.右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用第一节指肚分别开闭第一、二、三个音孔,拇指拖于主管下方。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用第一节指肚分别开闭,第四、第五、第六音孔,拇指开开位于主管前下方的第七音孔。 2.深呼吸、吸入的气尽可能多一些,吸气后、气息下沉,使气流在有控制的情况下有节制的均匀向外呼出,气息要平稳、不可忽强忽弱。

3.吹奏中,高音时要用缓吹法(气流减小)低音时要用急吹法(气流加强)。 葫芦丝演奏基础指法图 发音 5 6 7 1 2 3 4 5 6 ●●●●●●●●○

●●●●●●○○○ ●●●●●○●○○ ●●●●○○●○○ ●●●○○○●○○ ●●○○○○●○○ ●○○○○○●○○ 本调开第三孔作“do”,“1”(简音作5).表中○表示开孔---●表示合孔葫芦丝演奏基本指法表

葫芦丝演奏指法表2

葫芦丝演奏指法表4

葫芦丝兴趣班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葫芦丝的介绍 教学重难点:了解葫芦丝的基本构造 教学过程: 一、介绍葫芦丝: 葫芦丝为云南地区彝、苗、哈尼等少数民族使用的单簧吹管乐器。用竹管制成,有七个个按孔(前六后一),吹口处装一尖舌形铜质簧片。演奏时吹上端,振动簧片发音。 二、葫芦丝构造 1.出示葫芦丝让学生认识葫芦丝的构造 葫芦丝主要由主管、簧片、附管、葫芦四大部份构成 (1)主管:旋律管,开有七个按音孔。 (2)簧片:发声部件,安装在竹管一端。簧舌形状为等腰三角形和长方形两种,材料以铜质为主。 (3)附管:辅助(合声)发音管。常见的为一附管发一单(长)音,高音附管。 (4)葫芦:葫芦起漏斗作用,气流通过葫芦传递到主管和附管里面。葫芦品种繁多,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形状以亚葫芦为佳。2.葫芦丝音域及分类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常用的调为降B、C、D等调。通常9度以内不超过11度。

三、基本姿势、按孔部位和方法、口型、吹奏的呼吸方法、葫芦丝演奏指法。 1、葫芦丝的演奏姿势分站姿和坐姿两种: (1)站姿。要求是:身体自然站立,双脚略分开,呈外八字站稳,两腿直立,身体的重心点放在两腿之间(必要时可左右移动)。上身挺直,但不能僵硬。头部直仰,胸部自然挺起。目视正前方。双肩松驰平衡。两肘自然下垂,两臂不可夹住身体,要与腰间保持一定距离(约十公分左右)位于身体正前方中心线。乐器与身体形成45度到50度角。 (2)坐姿。其上身的要求和站姿相同,一般坐在椅子的前三分之一处,双脚分立踏地,一脚稍前,一脚稍后,但不可架腿或两脚交叉。坐位高低要适当,以免影响呼吸肌肉的充分运动。 2 、演奏中呼吸方法 一般可归纳为三种: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混合式呼吸法)。目前被公认为最科学的方法是混合式呼吸法。其优越性表现在整个呼吸肌肉群的协调动作,形成运动整体,因而气息的吸入量多,气息较深,呼气时也容易控制。 四、作业布置: 1 、练习呼吸方法 2 、预习5.的指法 ...

葫芦丝、巴乌的演奏指南

基础理论讲解: 一、葫芦丝、巴乌的构造、音域及分类 1、构造:首先介绍葫芦丝,葫芦起共鸣作用。气流通过葫芦的传送到主管和附管。 主管是主要发育管,主管上开有七个按音孔,一个出音孔,两个穿绳孔。 附管分高音附管和低音附管,均持续发一个音,普通的葫芦丝只有一根附管会响,另一根只作装饰。附管塞,需要附管时打开,不需要时关闭,附管和主管有机的配合可使音乐丰富多彩,更具活力。 捆线主要是把主管和附管捆在一起,增强乐器构造上的稳定。 主管尾塞,起到的作用是使低音区的发音圆润,注意不要往里推。 巴乌的构造比葫芦丝简单,造型上和竹笛相似,制作原理、演奏方法和葫芦丝基本相同。2、音域:葫芦丝、巴乌发音管均开有七个按音孔以筒音作5为例,其音域为低音3到中音6,(示范),音域虽窄但表现力极强。 3、分类,常用的葫芦丝有小F调、小D调、小C调、bB调、A调、大G调、大F调、大bE 调、大D调,巴乌常用调有G调和F调。 二、按孔部位及手形 1、按孔部位 要吹出一个正常的音,有一点是必须做到的,凡要求关闭的音孔是不能漏气的,一丝都不能漏,否则,发出的音则不准确,让人感到刺耳不实在。为了保证所按音孔不漏气,我们采用指肚按孔,避免指尖和指腰按孔。因为指肚面积相对指尖和指腰要宽一些,其次指肚按孔手形比较美观,并便于演奏,故我们在按孔时采用指肚按孔。 2、手形 为保证手形美观并便于演奏,对手形的要求尤为重要,应避免的这几种姿势。①倒腕式(所谓倒腕式即手掌与手腕形成的角度使手腕塌陷,这会使手指按孔的动作变得笨拙,其次从外观上来看让人感到很不舒服,正确的手腕角度应接近180度,这样手指的扇动既美观又灵活);②机翼式(所谓机翼式即双手按孔的姿势好似飞机的双翼,也就是手指和主管形式成一个不美观的角度,经常还回伴随手指关节过平,手指没有正常弯曲,这样演奏起来,手指的动作会显得僵硬);③孔雀开屏式。(孔雀开屏式主要是形成于打开音孔以后的手指造型,手指离开音孔后,远离音孔,这样回造成乐器不稳定,没有实在感。其次,由于手指离音孔太高,当关闭音孔时手指不能准确地落到所对应的音孔上)。希望大家避免以上三种及其它不正常的姿势。 首先注意两个食指不要依附在附管上,这样会影响美观和今后的演奏,整个手形应做到“通”“松”“空”。 其次是双手的小指应用是决定手形的重要因素,两个小指所起的作用有三个: ①是起到固定作用,初学者大多依靠食指来固定葫芦丝,便形成了以上讲到的孔雀开屏式。有机地采用小指来固定,可使两个食指解放,手形美观。 ②是起到定位的作用,有的同学吹完下三音孔时,下手指抬起后,会移位,待演奏到下三音孔时会找不到对应音孔的位置,当采用小指固定后会避免手指与音孔的错位。 ③是保证手形的美观,小指的采用避免了孔雀开屏式,由于采用了小指便限制了其它手指的高度,也就避免了孔雀开屏式,在造型上达到美观。 初学者小指的应用不容忽视,其运用规律为:当用到下三指时下手小指应自然抬起,否则会使下三指的演奏不太灵活,当不用下三指时小指应放到主管适当的位置上,上手指也同样如此,待熟练后,习惯成自然,小指的应用就不必太注重,特别是在较快的乐曲演奏中,小指应用更加自由了,不可受此限制,否则会顾此失彼,影响手指的速度和旋律的流畅。三、“咕”音的避免

葫芦丝筒音低音5指法

文化活动课:中国民族乐器—葫芦丝 课堂题目:葫芦丝筒音作低音“5”的指法 教学对象:中专三年级 教学目标:掌握葫芦丝筒音作低音“5”的七声音阶“1 2 3 4 5 6 7”其唱名“ dou ruai mi fa sou la xi ”,在掌握七声音阶的基础上尝试吹《沧海一声笑》。因为此曲音阶排列较为简单,易吹。初学阶段,暂不添加演奏技巧。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难点:指法不灵活、出现多余的杂音、气息不稳定等。教学教具:葫芦丝筒音作“5”的指法表、《沧海一声笑》简谱、葫芦丝。 教学内容: 一、导入 先播放歌曲《月光写的凤尾竹》和《沧海一声笑》给学生听。 目的:1.《月光写的凤尾竹》是葫芦丝演奏的经典曲目,旋律优美,让学生感受到葫芦丝的音色美,激发学习兴趣。 2.《沧海一声笑》先让学生熟悉此曲的旋律,加上其指法较简单,学起来较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二、简单介绍葫芦丝的发展史及其构造:如除吹孔外,还有七个指孔和一个出音孔。其中七个指孔从下往上(以吹孔为上方)依次是第一孔、第二孔····第七孔。 三、先做一些热身运动: 1.深呼吸、快速吸气慢且匀速呼出。 2.做一些活指运动,让手指变得灵活。 四、结合筒音作低音“5”的《七声音阶指法表》,如下: 第一阶段:音阶的练习: 1.从低音“5”开始,先把手指放好,接着往吹孔里吹,要求吹长音,越长越好,确保气息稳定。每一个音都要以“吐”音开始,否则会出现错误的杂音。 2.其他音阶联系方法跟上述低音“5”一样。 3.没一个音节掌握到一定程度后,开始练习一口气吹完

所有音阶。其有两种:一者按顺序

“低音5 低音6 低音7 1 2 3 4 5 6 ”。二者按顺序“6 5 4 3 2 1低音5 低音6 低音7”。该练习要求每两个音之间的时值一样,练习速度从慢到快。 注:1、这七个音阶中中音“4”指法对于初学者来说,手指反映较为迟钝,不易吹。因此可以先避开这个音(因为在乐谱中,这个音阶相对于其他的音阶较为少用,待学生拥有一定水平后再弥补。) 2.低音“3”需要学者缓缓地吹,气息很弱,初学者不容易控制该音的气息。 3.音阶越往上,气息越弱。 第二阶段: 1.先让学生反复听《沧海一声笑》,接着教会学生唱这首歌,至少大致掌握其节奏。 2.现教学生认识简谱,主要是没一个音符的时值。 3.边看简谱《沧海一声笑》边吹。其实在第一阶段已经把这首歌大致音符吹了,只是还没有把握每一个音符的时长而已。 四、初学者存在的普遍问题: 1.初学者手指反应迟钝,不灵活。表现:已经吹了气息,但是相应的指法还没找到,抑或是手指没有完全封住音孔而

巴乌和葫芦丝区别

巴乌和葫芦丝区别 ?巴乌和葫芦丝区别 葫芦丝主要由主管、簧片、附管、葫芦四大部份构成 主管:旋律管,开有多个按音孔。傣族旧式主管上开有六个按音孔(前五后 一),适合吹奏傣族民歌小调。现今流行的被称之为传统葫芦丝的主管是从旧 式主管改良过来,上面开有七个按音孔(前六后一),可发九个全孔音及八个 半孔音(或组合孔音),主管背面下方还有一个出音孔和两个穿绳孔。 簧片:发声部件,安装在竹管一端。簧舌形状为等腰三角形和长方形两种,材料以铜质为主。 附管:辅助(合声)发音管。常见的为一附管发一单(长)音,高音附管发主管第五孔音;低音附管发主管第一孔音或主管第三孔音两者任选。一般的葫芦丝只有一个高音附管,附管和主管有机的配合可以使音乐更具活

力,附管音孔,按住时附管不发音,打开时附管发音。 葫芦:葫芦起漏斗作用,气流通过葫芦传递到主管和附管里面。葫芦品种繁多,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形状以亚葫芦为佳。 卡子:的主要作用是起到葫芦丝构造上的稳定,使附管与主管牢牢捆在一起。 主管尾塞:它起到的作用是使低音区的发音更加圆润。 拆卸功能托:主要作用是起到葫芦与竹管有机的结合,竹管牢牢的插入葫芦内,密封、不漏气。由于此托的使用,竹管可以不用粘死在葫芦上,起到随时拆卸,可利于专业人士及对葫芦丝簧片发音原理有一定了解的爱好者,进行时时的簧片调整。 巴乌的构造:巴乌构造比葫芦丝简单,造型上与竹笛相似,制作原理与演奏方法和葫芦丝基本相同。巴乌是用嘴包着吹口横吹,在它正面开有六个按音孔,背面开有一个按音孔,一共七个按音孔。在下面还有一个出音孔。所以在制作和构造上与葫芦丝是基本相同的。 用竹管制成,有八个按孔(前七后一),吹口处装一尖舌形铜质簧片。演奏时横吹上端,振动簧片发音。巴乌音量较小,音域较窄,但音色柔美,

葫芦丝教学计划

葫芦丝巴乌学员报名表及授课方案 启蒙时间姓名电话年龄 课时授课内容家长督促 练习1基础知识、演奏姿势、葫芦丝的保养及低音5的练习 2 低音6的练习、乐理知识一 3 低音7的练习、《摇啊摇》、《我有一支小羊羔》、 4 1的练习、 5 2的练习、《牧童谣》《粉刷匠》、 6 3的练习、《小夜曲》《吹起芦笙跳起舞》 7 《草原圆舞曲》5的练习、《其多列》 8 《唢呐配喇叭》《阿里郎》 9 6的练习、《太阳》《独龙族民歌》 10 继续学习《独龙族民歌》、《打水姑娘》、 11 4的练习、《划小船》 12 《四季歌》《新年好》、《红河谷》 13 低音3的练习、《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14 《四季调》、《月亮升起来》 初级授课计划表 1 单吐练习、《新疆舞曲》 2 活指技巧练习 3 倚音技巧练习、《映山红》 4 颤音技巧、波音技巧练习《金色的孔雀》片段 5 虚指颤音技巧练习、《竹楼情歌》片段 6 打音技巧、《金孔雀轻轻跳》 7 滑音技巧练习《月光下的凤尾竹》片段 1

8 曲目教学《婚誓》、 9 长音练习、连音练习、《阿佤人民唱新歌》 10 叠音技巧、《竹林深处》片段 11 强弱音、腹震音技巧练习、《望春风》 12 曲目教学《月光下的凤尾竹》〈一〉 13 《月光下的凤尾竹》〈二〉 14 曲目教学《金风吹来的时候》 15 曲目教学《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16 跟伴奏教学《婚誓》《阿瓦人民唱新歌》《月光下的凤尾竹》 17 曲目教学《彝族酒歌》 18 曲目教学《瑶族舞曲》 19 曲目教学《水中的喃木喏娜》 20 曲目教学《美丽的泸沽湖》 21 曲目教学《星星索》 22 跟伴奏教学《金风吹来的时候》等初级曲子 23 曲目教学《阿里山的姑娘》、跟伴奏 中高级授课计划表 1 技巧学习:双吐 2 技巧学习:三吐《竹林深处》片段 3 曲目教学《花满楼》 4 曲目教学《姑娘生来爱唱歌》 5 曲目教学《让我听懂你的语言》 6 曲目教学《湖边的孔雀》 7 曲目教学:《美丽的金孔雀》8 伴奏教学:以上五首曲子 9 曲目教学《景颇山》10 曲目教学《清清玉湖水》 11 曲目教学《幸福日子》12 曲目教学《竹林深处》 13 曲目教学《竹楼情歌》14 手指强化训练 15 伴奏教学16 曲目教学:金孔雀与凤尾竹》 17 筒音作1的教学与练习18 曲目教学:春华版《月光下的凤尾竹》19 《彝家欢度火把节》20 伴奏教学 21 曲目教学:《家花山节》22 曲目教学:《多情的巴乌》 23 曲目教学:《金孔雀与凤尾竹》24 曲目教学:《侗乡之夜》 25 伴奏教学26 曲目教学《婚恋》 27 曲目教学《骏马迎春》28 曲目教学:《彝乡小调》 29 曲目教学:《春满傣乡》30 伴奏教学 31 曲目教学:《哈尼情歌》32 曲目教学:《草原》三度颤音技巧 33 曲目教学:《傣乡情歌》34 曲目教学:王厚臣版《瑶族舞曲》 35 双吐强化训练36 曲目教学:山谷吟 37 曲目教学:《蓝色高原》38 曲目教学:《阿昌情深》 39 曲目教学:《渔歌》40 伴奏教学 41 曲目教学:《蓝色的香巴拉》42 曲目教学:《断桥残月》 43 曲目教学:《打跳欢歌》44 曲目教学:《茶歌》 45 伴奏教学46 曲目教学:《春到草原》三度颤音技巧47 曲目教学:《金色的孔雀》48 曲目教学:《篝火狂欢夜》 49 曲目教学:《木鼓神韵》、叉指颤技巧50 伴奏教学: 2

葫芦丝考级

葫芦丝考级 葫芦丝(巴乌)考试曲目 更新时间:2019-05-21 一级 1.打水姑娘宇向清曲 2.映山红傅庚辰曲 3.友谊地久天长 4.月朦胧鸟朦胧 5.知道不知道 6.孔雀轻轻跳 7.卖报歌 8.四季歌 9.马兰花开 10.妈妈的吻 二级 1.婚誓 2.绣荷包 3.星星索 4.康定情歌四川民歌 5.弯弯的月亮 6.摇篮曲 7.北京的金山上 8.高山青苏格兰民歌古月曲广西民歌任明曲儿歌贺绿汀曲雷振邦曲谷建芬曲雷振邦曲云南民歌印尼民歌何源曲李海鹰曲东北民歌藏族民歌台湾民歌 10.是你给我爱徐沛东曲

三级 1.月光下的凤尾竹施光南曲曲佤哈文改编 2.花满楼 3.手拿碟儿敲起来 4.掀起你的盖头来 5.人们向往的地方 6.采蘑菇的小姑娘 7.阿佤人民唱新歌 8.沂蒙山小调 9.希望 Se-Hyec,n 10.金风吹来的时候 11.月亮升起来 12.蝴蝶泉边 四级 1.湖边的孔雀 2.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3.瑶族舞曲 4.晚霞 5.美丽的金孔雀李春华曲张敬安欧阳谦叔曲新疆民歌卫明儒曲谷建芬曲杨正仁曲山东民歌曲马俊英曲云南民歌雷振邦曲杨正玺曲杨菲曲彭修文曲冰融改编龚全国曲杨建生曲 7.又见炊烟海沼实曲 8.思念哏德全曲 9.泉水情马宏光曲 五级

1.竹林深处 2.瑞丽美 3.多情的巴乌 4.幸福日子 5.竹楼情歌 6.清清玉湖水 7.傣风神韵 8.彝山乐 9.藏族旋子 六级 1.彝乡小调 2.蒙山新貌 3.勐养江畔 4.姑娘生来爱唱歌 5.侗乡之夜 6.节日的德昂山杨正玺龚全国曲卫明儒曲张汉举曲张汉举曲李海鹰曲李春华曲哏德全曲李志华曲藏族民歌赵兴全编曲刘凤山编曲哏德全曲朱里千曲杨明曲龚嘉铭曲 7.牧归归哏德全冰融曲 七级 1.沂蒙风情刘凤山编曲 2.傣乡情歌王亚军曲 3.渔歌铁明曲 4.春到草原严铁明曲 5.草原情思龙振水编曲

葫芦丝课 教案教学提纲

葫芦丝课教案

葫芦丝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葫芦丝易学易懂,其音乐悠扬婉转,悦耳动听,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开发器乐训练,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让孩子们学习葫芦丝,不但能锻炼他们的意志,而且有助于开拓智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与能力,让孩子们产生美感享受,陶冶他们的情操。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全校葫芦丝新老学员共有700多人,二到六年级都有,老学员已具有一定的吹奏基本功和较好的音乐素养,但人数相对少,二年级的学员音乐素养整体低,需从最基本的吹奏气息、指法、音阶、音准及基础音乐知识抓起,又对乐器近乎空白,加上这种乐器对气息有严格的要求,学生也易产生厌倦情绪,操练起来困难较大。 三、教学重点: 1、了解葫芦丝的起源、构造、音乐表现力等相关知识。 2、学习葫芦丝的演奏姿势、演奏状态、正确的手型控制及气息运用。 3、学习5、6、7、1、2、3、 4、 5、 6、3音的正确吹奏方法。 4、学习初步简单的演奏技巧单吐、打音、和活指练习以及初级的乐理知识等。 四、教学难点: 运用掌握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吹奏民歌、小调等乐曲《我有一只小羊羔》《粉刷匠》《小夜曲》《其多列》《阿里郎》《打水姑娘》 四、学习目标: 1、严格标准的掌握葫芦丝演奏的正确手型和良好的气息运用。 2、规范常用基本技巧及练习曲等演奏技法。 3、认识和学习各种音符、休止符、节奏与节奏型、节拍、小节线、双纵线、拍子、演奏记号、调号、音区与音域音乐的速度与力度(常用术语)省略记号、装饰音等基本乐理知识。

4、能模唱简单的曲谱、演奏简单的旋律。 5、学习预选曲目:《我有一只小羊羔》《粉刷匠》《小夜曲》,《吹起芦笙跳起舞》《阿里郎》《打水姑娘》等乐曲。 6、通过对葫芦丝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修养和心态、性格的调整。 五、教学计划: 4月份: (1)学习葫芦丝的演奏姿势、演奏状态、正确的手型控制及气息运用 (2)教会学生用单吐音吹奏5音、6音及相应的练习曲。 (3)认识节拍、小节线、双纵线、拍子、演奏记号。 5月份:? (1)教会学生用单吐音吹奏7音、1音及相应的练习曲。 (2)认识各种音符、休止符、节奏与节奏型。 (3)学习演奏乐曲?《我有一只小羊羔》,并进行学月葫芦丝比赛。? 6月份:? (1)教会学生用单吐音吹奏2音、3音及相应的练习曲。 (2)自由拍的吐音方法练习。 (3)?认识调号、音区与音域音乐的速度与力度(常用术语)。省略记号、装饰音等基本乐理知识。 (4)学习演奏乐曲?《粉刷匠》,并进行学月葫芦丝比赛? 12月份:? (1)?教会学生用单吐音吹奏5音、6音及相应的练习曲。 (2)吐音和连音相结合的练习;? (3)认识省略记号、装饰音等基本乐理知识。

巴乌课堂教学一基础知识

巴乌课堂教学一基础知 识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第一讲基础知识 一、巴乌简介 巴乌为云南地区彝、苗、哈尼等少数民族使用的单簧吹管乐器。用竹管制成,有七个个按孔(前六后一),吹口处装一尖舌形铜质簧片。演奏时吹上端,振动簧片发音。巴乌音量较小,音域较窄,但音色柔美,常用于伴奏舞蹈、独奏等。巴乌是一件极富民族色彩的乐器,常用演奏抒情的、宽广的音调,亦可演奏技巧性强的华彩乐段。合奏时巴乌音色易和其它乐器融合在一起。 葫芦丝和巴乌在音色上区别不大。巴乌的簧片是裸露的,葫芦丝的簧片在葫芦里面,音域通常是一样的。但是葫芦丝有多个管,发的是复音,而巴乌是单音。 二、巴乌结构图示(同葫芦丝) 三、按孔方法及部位 注意的问题:要求手指自然放松,成弧形持葫芦丝,双臂和肘部肌肉要放松,指肚接触孔应有周边缘感,吹奏时在气流的作用下,指肚共振,微有麻感,其音色富有弹性,过于压紧则手酸,音窒,多有不利。另外手指开孔时,不宜抬得过高,否则会使手指僵硬,影响演奏速度。一般手指抬到距管音孔上方2—3厘米即可。 四、演奏姿势 吹奏葫芦丝的姿势分坐、立两种,通常称为坐式和立式。 (一)立式 就是站着吹奏的姿势,一般在独奏时采用这种姿势。要求身体站立,自然放松成垂直状,两脚稍稍分开,胸要挺,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两臂稍微弯曲,两肘部下垂,管体稍向前,与上身成45度角。切忌过分挺胸或歪斜。 (二)坐式 就是坐着吹奏的姿势,一般在合奏时采用这种姿势,要求身体自然放松地坐在椅子上,两腿稍稍分开,身体要正,头要直,肩要平,左右手肘部与身体成45度角。切忌过分放松或僵硬。 五、气息的运用 吹奏葫芦丝的气息与竹笛、竖笛的气息截然不同。竹笛、竖笛吹奏低音时气流要轻缓,而吹奏葫芦丝的低音(低音“”音除外)气流要强;竹笛、竖笛吹奏高音时气流要强,而葫芦丝的高音只能缓吹,如果用气过猛可能导致无乐音或损坏簧片。 同学们最好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 (1)吹奏低音“”时气流要急,而且气息要下沉,有一种下坠的感觉; (2)吹奏中音“123”时气流要适中; (3)吹奏高音“56”时气流要渐缓,气息要有所控制,有一种上提的感觉; (一)风门 指吹奏葫芦丝时,上下嘴唇之间气息经过的空隙处叫“风门”。 注意的问题: 1.“风门”可大可小,是随着音的高低而变化的; 2.吹奏低音时缩小“风门”,吹奏高音时放大“风门”(与吹奏竹笛截然不同); 3.“风门”的位置不可偏左偏右,应在嘴唇的正中处。上下嘴唇要含住葫芦丝吹孔,这要根据葫芦丝的吹孔制作情况来决定是否上嘴唇要比下嘴唇略有突出,(一般情况应上下嘴唇一致),两腮不可鼓起,要用力往里收。 (二)口风 指经过“风门”吹出来的气息叫“口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